第一篇:历年来ERP著名失败案例深度解析
在一些ERP论坛里,有人想找理想的ERP系统。在众多的建议中,一般会出现这样的回应:
“在预算范围内,要挑最贵的,最有名的,这样大家都不用承担责任。比如上SAP,如果有个三长两短,谁也不好说什么:世界一流的产品你没用好,你说是谁的原因?”
如果用英语称这类的说法用语为“FUD”。即:Fear、Uncertainty、Doubt。翻译出来就是:如果你敢去建议你的上级去买别家的软件和服务、不买我的,那么,你这个软件采购决策者,也就是CIO的职位难保!
这类的恐吓,对于大量“不具IT专业、职业道德却有瑕疵”的IT决策者的确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上文中做建议的这位“ERP专家”所指的“世界一流的产品”,不是什么神丹妙药,而是数个利益团体在造神运动中所捏造出来的神话。
一句“世界500强都在用”的广告语远远不足以反应实情。自制的市场调查统计没有揭露的是:有哪些流程模块在这些企业运行?是不是只有进销存、或者甚至只有所谓“FI”的会计模块在跑?
出现太多泡沫的时候,应早日戳破,以免为期过晚。下面是笔者整理的一些知名ERP失败案例,希望能对从事相关工作的CIO朋友有所启发:
Intenna和北京三露厂的合作案例
北京市三露厂在1998年3月20日与联想集成(后来划归到神州数码)签订了ERP实施合同。合同中联想集成承诺6个月内完成实施。ERP软件是联想集成独家代理瑞典Intentia公司。合作的双方,一方是化妆品行业的著名企业,1998年销售额超过7亿,有职工1200多人。一方是国内IT业领头羊的直属子公司。实施后存在一些表单无法正确生成等问题。后虽经再次的实施、修改和汉化,包括软件产品提供商Intenna公司也派人来三露厂解决了一些技术问题。但是由于汉化、报表生成等关键问题仍旧无法彻底解决,最终导致项目的失败。合作的结果是不欢而散,双方只得诉诸法律。
ERP软件流程定死导致许继项目失利
许继项目被迫暂停。1998年初,河南许继集团采用symix公司(现更名Frontstep)的产品来实施ERP。从1998年初签单,到同年7月份,许继实施ERP的进展都很顺利。包括数据整理、业务流程重组,以及物料清单的建立都很顺利。厂商的售后服务工作也还算到位,基本完成了产品的知识转移。另外,在培养许继自己的二次开发队伍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工作。如果这样发展下去,或许许继会成为国内成功实施ERP企业的典范。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到了1998年8月份,许继内部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开始发生重大的机构调整。企业经营结构变了,而当时所用的ERP软件流程却已经定死了。于是许继与syIllix公司友好协商,项目暂停,虽然已经运行了5个月,但是继续运行显然已经失去了意义。symix的ERP现在只是在许继一些分公司的某一些功能上还在运行。
Oracle和哈尔滨制药的合作案例
2002年首次在中国举行的Oracle全球电子商务和新技术大会上(OracleWorld),Oracle董事长兼CEO拉里·埃里森意外遭遇一位国内用户的“挑战”。一位来自哈尔滨医药集团(以下简称“哈药”)的ERP用户代表当场质问埃里森,哈药购买了Oracle的ERP系统之后,在实施中遇到了很大的麻烦,作为软件供应商,Oracle如何管理其合作伙伴(ERP实施服务提供商)?
对于这一突如其来的提问,埃里森没有正面回应。事后,一位Oracle(中国)公司高级经理就此解释说:没错,哈药是购买了Oracle的ERP系统,但是Oracle只是向哈药销售了软件产品,哈药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Oracle产品没有关系,而且这些问题是由于“不可抗力”引起的——负责哈药ERP实施的北京利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玛”)突然爆发人事变动,直接导致项目实施中止。
来自哈药方面的最新消息表明,哈药将重新启动ERP项目,并在第二次选择实施伙伴上采取谨慎的策略,而在此次决定之前,哈药要求4家新入围的咨询服务公司,对哈药相关人员分别进行ERP培训,并且拿出各自的实施方案来参与最终的角逐。
英国ICI因使用SAP而损失2300万英磅
英国ICI由于一个失败的SAP供应链软件的实施,损失了2300万英镑。ICI的发言人表示,公司第一个财年亏损了1800万英镑,下一个财年将会损失500万英镑。
导致亏损的直接原因是知名的Q-Star项目——一个基于SAP供应链软件的项目。在2002年5月底,该系统在原材料从荷兰发往4个地点发生了定位问题,从而生成大量积压待处理的订单。造成了不小损失。ICI曾希望Q-Star将在2004年节省2000万英镑。但一切都付之东流。
耐克采用i2的后果:损失金额=8000万~1亿美元 i2公司与耐克公司在2001年的合作纠纷:耐克公司在2001年第三季度销售损失8000万美元到1亿美元,耐克认为是由于i2的软件存在订单管理漏洞。耐克公司表示,自前一年夏天采用i2-powered系统之后,一些鞋的订单结束了两次,一次通过新的制度的管理系统,一次是旧的订单管理系统。
但i2认为耐克没有按照i2的建议,最大限度地减少定制,以用于鞋类和服装业务的最佳做法,并分阶段部署系统。耐克公司的软件和大量定制了一次活动涉及到数以千计的供应商和分销商。
“如果我们的部署是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商业问题,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通知?”耐克发言人没有就这一问题发表评论。
谁真正犯错?耐克的项目一开始只不过才一年多。Gartner的分析师认为不能单纯将责任归咎于一方,最终的成功取决于合作。
遗憾的是,对于上列失败案例,即使是外国的所谓ERP专家,都避而不谈其失败的主要原因:ERP软件的品质不良。其检讨文章永远围绕在“用户的操作流程一变再变、预算要越多越安全、项目管理技巧要登峰造极、老板的支持不足、用户的管理水平低下。”之类的老生常谈,“用户的操作流程与世界前500强的行业标准不符”更是商人在ERP项目失败后,和用户的CIO联手掩饰不成功主要原因时的经典借口。
综上,笔者认为,品质好的ERP软件,除了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之外,还必须符合“软件应用简单、柔性扩展方便、易实施、易维护、易上线等”必要条件。另外,通过以上业界公知的ERP失败典型案例还可以发现ERP失败的诸多因素:
1.ERP软件的选型失误
对于所有企业用户来说,从购买、选型,以及合同的签定,到后面的实施控制,大多都是没有经验的。比较专业的做法是,用户在购买前就应该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东西。如果请厂商做分析的话,厂商往往从自己的产品角度去分析,把你引导到他现有的模式中去,这对客户是不公正的。为此,用户必须要请专业的公司或专家帮助分析需求。
很多企业由于在选型时期没有意识到ERP系统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服务的,不清楚自己的需求,不了解软件的功能和厂商的实力;同样,技术专家没有按照企业的整体思路去设计并安装系统,而是出于完成系统上线或其它目的给企业提供了一套用非所需的系统,ERP系统很难取得成功的效益。企业在上ERP项目之前,必须要确定好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再根据目标,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需求,做出全面地规划,而不能切不可以盲目地说上就上。从三露的案例来说,三露的选型是失败的。可以说,首先,他们对自己的需求缺乏认识:上这个系统的目的是什么?这绝不是简单地把一些手工的工作搬到电脑里去。如果目的真这么简单,就不必买国外的软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这个软件代表的管理思想是三露厂没办法接受的,比如它的财务管理系统和中国的财务要求有很大的差距。软件本身从技术角度来讲,永远都是可解决的,包括M0vEx这种产品从技术角度也是可以解决的。那为什么技术人员没解决问题?是因为这个技术解决方案和三露厂的管理要求是截然不同的东西。软件本身不可能失败,你想让我改到什么程度,我就能改到什么程度。但是这个软件本身所遵循的一种规律被破坏的话,它就回无力了。选型失误原因之二,他们没有很好地对MOvEx产品进行非常深入的了解,在当时来讲,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支持机构,而且没有本地化的强有力研发的支持团队。这种情况下,用他们的产品要想很有效地接近中国企业的需求,肯定会有问题。
选型失误之三,缺乏对企业发展战略的系统分析。许继集团在实施ERP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开始进行组织机构等管理环境的大调整,势必需要对信息系统进行再设计和再实施,其调整成本是巨大的,而且对软件的可扩展性要求非常高,symix否这个实力和功能暂且不谈,许继的失败更是由于其在选型阶段缺乏缜密的发展战略分析,导致信息系统在实施上马前就中途夭折,实在可惜!
2.ERP系统实施商的经验和实力不足
从三露案例来说,其失败的另一原因在于对实施商的选择。当时联想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它可能对管理软件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晰,因为联想自身是做硬件系统集成的,人员可能也更多是做纯粹技术系统集成的。因此,他们没有想到做管理软件不是技术上的工程,而是一项复杂的管理工程,更多的应该是管理专家帮助企业去做这种实施的工作,而不是一些计算机人员。
3.ERP咨询顾问缺乏稳定性
ERP提供商和咨询公司由于自身也处于国内市场激烈的竞争之中,一旦受兼并或资产重组的影响,高层变动大,甚至带动一大批支持服务骨干“跳槽”,有的连咨询公司都不存在了。企业迎来一大批“新人”,工作重新做起,几次反复,严重打击企业的积极性。
“哈药”案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利玛在哈药ERP项目的实施团队全部离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整个哈药项目也被迫终止。所以,在ERP选型的同时也包括对ERP实施商的慎重选择,必须对实施商的实施能力、资格、信誉等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4.把“上线”作为项目的结束
ERP的实施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项目,“上线”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旅程的开始。一般来说,ERP项目的先期投资非常大,而期望的应用生命周期也在10—20年左右。企业组织起一个团队,用了15~30个月的时间终于完成了项目的“上线”,怎么能在投入使用的一个月后就散伙呢?保留ERP项目实施小组的主要人员——包括业务和技术人员,可以保障ERP的应用,处理应用中的瓶颈问题,改进系统,并且继续寻找提高生产力的方式。
5.缺乏综合能力强的项目负责人
由于ERP项目的实旌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渗透性极强,涉及到工厂战略发展,生产,经营,产品开发,工艺,财务各部门,几乎覆盖了技术和管理的两大领域,ERP提供商及咨询服务公司派出的项目负责人的综合能力决定了该企业ERP前途和命运。如何高瞻远瞩地根据企业的现状及发展,制定好切实可行的ERP实施计划;如何发现并应对不合理的流程提出重组意见;如何与企业高层及时会话,促进企业的改革、改制、改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如何督促咨询顾问,制定分步实施的目标任务,措施和绩效考核,每个模块的实施都向企业提供可操作的文档资料,这是ERP负责人的基本职责。但是,随着我国近几年掀起的ERP高潮,一些ERP厂商和咨询公司拿了不少订单,但如何组织实施,确保实施顾问的质量,就显得力不从心。由于项目负责人缺乏一定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导致项目走向失败或多走弯路的现象很多。
6.没有充分发挥整合信息的威力
ERP系统将一家企业的不同部门之间的不同职能如计划和日程安排、采购、生产、融资等的关键数据和沟通信息整合起来,而这种整合往往是跨地区、跨产品线、跨分销渠道、跨职能部门的。比如对一个产品制造商来讲,这样的一套系统可以显示目前库存有多少原材料,生产一个单位的产品要消耗多少成本,现在已经拿到了多少订单,等等。尽管ERP系统能够提供这么多的信息,实际中的疑问却是:我们需要这么多的信息吗?我们该如何利用这些信息?
三露厂的叹息,哈药的无奈,和许继的忧郁,都正在成为过去。但事情远没有结束。由于市场交换的复杂性日益增大、IT业的迅猛发展,使得企业管理和业务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依赖于技术,虽然信息化历程中潜伏着巨大风险,但我们没有理由因此而拒绝信息化的潮流,因此对信息化敬而远之。我们现在所能做的是:尽量多地研究失败,吸取教训,并能从失败中找出一些实质原因,借鉴其经验与教训,指导我们未来的实践工作。例如,当原材料到达公司仓库并被扫描进入系统时,任何人都能获得此项信息并加以利用。当产品生产完成,被自动或手工输入系统时,就立即成为可销售的产品,员工不用等到第二天才获得这条信息。又例如,有了进入整合ERP主系统的网上通路,客户服务代表可以马上检索客户的历史记录及其他重要识别内容,还能够查阅在所有仓库(而不仅是当地仓库)的实时库存以及未来生产计划,根据客户需求在生产计划中冻结部分产品向该客户供应。实时整合和精确数据可以改变人们的工作。全新的ERP技术会影响许多人员,但他们需要培训以掌握流程。如果信息不能被有效地加以利用,发挥整合的威力,那么信息化的效益也没法凸现,更可能人们工作成为信息的奴隶。
第二篇:新华书店ERP失败案例分析
新华书店总店实施 ERP 案例失败分析
新华书店总店的项目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一个陌生的队伍拿着一个陌生的软件到一个陌生的领域为一群陌生的对象服务。没有不失败的但经验和教训却值得我们现在以至未来参考。
新华书店总店 1998 年开始实施企业进销存系统。新华书店总店是国内图书发行行业最大的批发商年销售 17 亿元年发货册数 8 千万册面对 3000 多书店客户年发货 100万笔。对于信息系统要求较高。原先的系统从 1985 年开始严重老化需要上马新的系统。聘请 15 所的一支开发队伍进行 SAP 系统的开发。开发工作从 1997 年的 12 月开始到1999年 9 月份上线遭遇滑铁卢全线失败。首先是系统极其慢原系统 2 秒钟的处理到了 SAP 系统中需要 30 分钟系统在只有一个人用的时候能达到 2 秒钟当并发到 100人的时候竟然退步 900 倍包括 SAP 本部一筹莫展其次是有些简单功能无法实现因为 SAP 是标准制造业的系统流通业的功能有区别但没有办法更改底层的系统语句三是系统开发人员凭借开发了 SAP 不断跳槽到新公司项目组队伍分裂。最终新华书店总店与开发单位协商撤掉 SAP换了一个队伍重新进行开发。教训是:
一、慎重进行大的系统开发。ERP系统涉及范围广、难度大企业必须在有相当大的决心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前提下才能提得上进行 ERP 的开发。当企业的标准化管理达到相当的程度时内部开发 ERP 才具备了条件。
二、内部队伍建设为基础。有了现代化管理还不够需要有一只经过锻炼的 ERP 内部实施经验队伍。当然这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必须有几个工程师确实经历了大的开发工作有了比较好的经验。同时这些人对于企业的情况非常熟悉对业务流程很了解。这个队伍才会有实力接待外来的开发队伍。
三、深入调查研究。前期的双方调研怎么细致都是不过分的充分了解企业内部的需求同时到同行那里去了解系统的应用情况。掌握大量一手的材料个人和集体开会分析项目小组的内外成员都要掌握共同的知识。尤其是要了解领导的思想与领导就项目的边界达成共识与主要部门的领导达成共识。
四、用户原型很重要。由于企业内很多人对于系统了解少缺乏专业知识所以把系统原型开发出来供一线人员直观地了解则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取得需求人员的理解并获得支持。
五、慎重选择系统。由于 SAP 的优秀吸引了很多 IT 人士禁不住诱惑劝说用户购买这个系统。但是SAP 对企业的要求很高只能适应那些与程式化很高的西方企业匹配。对于国内管理水平较差的企业而言选择这个系统的确有些超前了。慎重选择开发队伍。国内开发商的项目管理水平普遍较低所以实施大型项目没有太多经验拿客户开练。练完了人也走了白练。所以一旦选择实施大型项目对于实施队伍宁肯多花点钱也要请到优秀的队伍同时加强内部和外聘的监理。
新华书店总店的项目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一个陌生的队伍拿着一个陌生的软件到一个陌生的领域为一群陌生的对象服务。没有不失败的!
第三篇:失败案例总结ERP教训
失败案例总结ERP教训
时间:2010-04-29
来自:会计网
编辑:尛菁
ERP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以管理实践为基础的。ERP系统是对企业内部生产制造、工程技术、质量控制、财务、市场营销、服务维护、对竞争对手的监视管理等子系统的全面集成。鉴于ERP系统的思想、方法和所涉及的管理范围,企业上马ERP系统是大势所趋、成功实施ERP是众望所归。但企业在真正实施ERP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或者很快就能达到理想目标的。有些企业在ERP方面进行了巨额的软硬件投资及人力投资并不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管理效益,陷入了一种不断投入却无法得到合理产出的投资漩涡。
下面,我们通过业界公知的ERP失败典型案例来剖析总结ERP失败的可能原因:
案例一:北京市三露厂在1998年3月20日与联想集成(后来划归到神州数码)签订了ERP实施合同。合同中联想集成承诺6个月内完成实施。ERP软件是联想集成独家代理瑞典Intentia公司。合作的双方,一方是化妆品行业的著名企业,1998年销售额超过7亿,有职工1200多人。一方是国内IT业领头羊的直属子公司。实施后存在一些表单无法正确生成等问题。后虽经再次的实施、修改和汉化,包括软件产品提供商Intenna公司也派人来三露厂解决了一些技术问题。但是由于汉化、报表生成等关键问题仍旧无法彻底解决,最终导致项目的失败。合作的结果是不欢而散,双方只得诉诸法律。
案例二:哈药案例。2000年,哈尔滨医药集团决定上ERP项目,参与软件争夺的两个主要对手是oracle与利玛。一开始,两家在ERP软件上打得难解难分,一年之后,Oracle击败利玛,哈药决定选择Orack的ERP软件。然而事情发展极具戏剧性的是,尽管软件选型已经确定,但是,为了争夺哈药实施ERP项目的“另一半”,2001年10月,利玛联手哈尔滨凯纳击败哈尔滨本地的一家公司华旭,成为哈药ERP项目实旌服务的“总包头”。但是,始料不及的是。到了2002年3月份,哈药ERP实施出现了更加戏剧性的变化。利玛在哈药ERP项目的实施团队全部离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整个哈药项目也被迫终止。而最近又有消息说哈药ERP项目又重新上马,真是一波三折。
案例三:许继项目被迫暂停。1998年初,河南许继集团采用symix公司(现更名Frontstep)的产品来实施ERP。从1998年初签单,到同年7月份,许继实施ERP的进展都很顺利。包括数据整理、业务流程重组,以及物料清单的建立都很顺利。厂商的售后服务工作也还算到位,基本完成了产品的知识转移。另外,在培养许继自己的二次开发队伍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工作。如果这样发展下去,或许许继会成为国内成功实施ERP企业的典范。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到了1998年8月份,许继内部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开始发生重大的机构调整。企业经营结构变了,而当时所用的ERP软件流程却已经定死了。于是许继与syIllix公司友好协商,项目暂停,虽然已经运行了5个月,但是继续运行显然已经失去了意义。symix的ERP现在只是在许继一些分公司的某一些功能上还在运行。
案例四:美国最大垃圾运输厂商Waste Management一纸诉状将全球知名的管理软件厂商德国SAP公司送上法庭。Wate Management公司花费了1亿美元安装的电脑系统理应发挥省钱的功效,但结果却是一次“彻底的失败”。Waste Management发言人Lynn Brown表示,公司已经控告出售这套系统的德国商用软件商SAP,要求退还所有相关费用,外加惩罚性赔偿。
2007年第四季净收益为3.09亿美元的Waste Management,尚未决定是否要为公司对这套系统的相关投资求偿。Brown在回信中表示:那要看SAP对这件官司的回应。我们必须评估他们的反应。SAP发言人Andy Kendzie拒绝评论此案。
SAP卖给Waste Management的电脑软件,应该是专门针对美国的废弃物处理公司所设计的产品,可帮助他们运送垃圾和处理资源回收,不需进一步的客制。根据美国SAP在2005年12月的新闻稿,这些软件处理的工作包括帐务、垃圾物流、装载容器管理和同步运算等。
诉状指出:“Waste Management并不知道,这套‘美国版’的废弃物与回收软件不成熟、未经测试且不健全。”该公司是在本月20日向所在地的德州地方法院提出控告。造成ERP项目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执行一个大型的ERP项目,其难度无异于攀登珠穆朗玛峰。许多无法逾越的障碍常常使得项目无疾而终。舆论认为大部分ERP项目的结果与预期的大相径庭。这些项目或者是不能达到可衡量的商业利益,或者更糟糕,有可能威胁到公司的经济实力。
把ERP项目与登山相类比是否有些夸张了?也许如此。但是它强调了ERP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巨大障碍。正是这些障碍,在很大程度上使企业用ERP项目有效整合业务流程的愿望化为泡影,而最终换来的结果是昂贵的支出和心灰意冷。
1.ERP软件的选型失误
对于所有企业用户来说,从购买、选型,以及合同的签定,到后面的实施控制,大家都是没有经验的。比较专业的做法是,用户在购买前就应该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东西。如果请厂商做分析的话,厂商往往从自己的产品角度去分析,把你引导到他现有的模式中去,这对客户是不公正的。为此,用户必须要请专业的公司或专家帮助分析需求。
很多企业由于在选型时期没有意识到ERP系统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服务的,不清楚自己的需求,不了解软件的功能和厂商的实力;同样,技术专家没有按照企业的整体思路去设计并安装系统,而是出于完成系统上线或其它目的给企业提供了一套用非所需的系统,ERP系统很难取得成功的效益。企业在上ERP项目之前,必须要确定好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再根据目标,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需求,做出全面地规划,而不能切不可以盲目地说上就上。
从三露的案例来说,三露的选型是失败的。可以说,首先,他们对自己的需求缺乏认识:上这个系统的目的是什么?这绝不是简单地把一些手工的工作搬到电脑里去。如果目的真这么简单,就不必买国外的软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这个软件代表的管理思想是三露厂没办法接受的,比如它的财务管理系统和中国的财务要求有很大的差距。软件本身从技术角度来讲,永远都是可解决的,包括M0vEx这种产品从技术角度也是可以解决的。那为什么技术人员没解决问题?是因为这个技术解决方案和三露厂的管理要求是截然不同的东西。软件本身不可能失败,你想让我改到什么程度,我就能改到什么程度。但是这个软件本身所遵循的一种规律被破坏的话,它就回无力了。选型失误原因之二,他们没有很好地对MOvEx产品进行非常深入的了解,在当时来讲,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支持机构,而且没有本地化的强有力研发的支持团队。这种情况下,用他们的产品要想很有效地接近中国企业的需求,肯定会有问题。
选型失误之三,缺乏对企业发展战略的系统分析。许继集团在实施ERP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开始进行组织机构等管理环境的大调整,势必需要对信息系统进行再设计和再实施,其调整成本是巨大的,而且对软件的可扩展性要求非常高,symix否这个实力和功能暂且不谈,许继的失败更是由于其在选型阶段缺乏缜密的发展战略分析,导致信息系统在实施上马前就中途夭折,真是可惜!
2.ERP系统实施商的经验和实力不足
从三露案例来说,其失败的另一原因在于对实施商的选择。当时联想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它可能对管理软件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晰,因为联想自身是做硬件系统集成的,人员可能也更多是做纯粹技术系统集成的。因此,他们没有想到做管理软件不是技术上的工程,而是一项复杂的管理工程,更多的应该是管理专家帮助企业去做这种实施的工作,而不是一些计算机人员。
3.ERP咨询顾问缺乏稳定性
ERP提供商和咨询公司由于自身也处于国内市场激烈的竞争之中,一旦受兼并或资产重组的影响,高层变动大,甚至带动一大批支持服务骨干“跳槽”,有的连咨询公司都不存在了。企业迎来一大批“新人”,工作重新做起,几次反复,严重打击企业的积极性。
“哈药”案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利玛在哈药ER_P项目的实施团队全部离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整个哈药项目也被迫终止。所以,在ERP选型的同时也包括对ERP实施商的慎重选择,必须对实施商的实施能力、资格、信誉等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4.把“上线”作为项目的结束
ERP的实施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项目,“上线”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旅程的开始。一般来说,ERP项目的先期投资非常大,而期望的应用生命周期也在10—20年左右。企业组织起一个团队,用了15~30个月的时间终于完成了项目的“上线”,怎么能在投入使用的一个月后就散伙呢?保留ERP项目实施小组的主要人员——包括业务和技术人员,可以保障ERP的应用,处理应用中的瓶颈问题,改进系统,并且继续寻找提高生产力的方式。
5.缺乏综合能力强的项目负责人
由于ERP项目的实旌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渗透性极强,涉及到工厂战略发展,生产,经营,产品开发,工艺,财务各部门,几乎覆盖了技术和管理的两大领域,ERP提供商及咨询服务公司派出的项目负责人的综合能力决定了该企业ERP前途和命运。如何高瞻远瞩地根据企业的现状及发展,制定好切实可行的ERP实施计划;如何发现并应对不合理的流程提出重组意见;如何与企业高层及时会话,促进企业的改革、改制、改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如何督促咨询顾问,制定分步实施的目标任务,措施和绩效考核,每个模块的实施都向企业提供可操作的文档资料,这是ERP负责人的基本职责。但是,随着我国近几年掀起的ERP高潮,一些ERP厂商和咨询公司拿了不少订单,但如何组织实施,确保实施顾问的质量,就显得力不从心。由于项目负责人缺乏一定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导致项目走向失败或多走弯路的现象很多。
6.没有充分发挥整合信息的威力
ERP系统将一家企业的不同部门之间的不同职能如计划和日程安排、采购、生产、融资等的关键数据和沟通信息整合起来,而这种整合往往是跨地区、跨产品线、跨分销渠道、跨职能部门的。比如对一个产品制造商来讲,这样的一套系统可以显示目前库存有多少原材料,生产一个单位的产品要消耗多少成本,现在已经拿到了多少订单,等等。尽管ERP系统能够提供这么多的信息,实际中的疑问却是:我们需要这么多的信息吗?我们该如何利用这些信息?
三露厂的叹息,哈药的无奈,和许继的忧郁,都正在成为过去。但事情远没有结束。由于市场交换的复杂性日益增大、IT业的迅猛发展,使得企业管理和业务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依赖于技术,虽然信息化历程中潜伏着巨大风险,但我们没有理由因此而拒绝信息化的潮流,因此对信息化敬而远之。正如攀登珠峰一样,困难无所不在。但是ERP项目的成功给公司带来的甜头让人们对这个艰苦的旅程仍然充满期待。ERP系统是企业的支柱——无论是公司内部还是外部——从内部财务信息和业务表现数据的有效整合,到未来的延伸型企业和协同商务平台。这些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基。
我们现在所能做的是:尽量多地研究失败,吸取教训,并能从失败中找出一些实质原因,借鉴其经验与教训,指导我们未来的实践工作。例如,当原材料到达公司仓库并被扫描进入系统时,任何人都能获得此项信息并加以利用。当产品生产完成,被自动或手工输入系统时,就立即成为可销售的产品,员工不用等到第二天才获得这条信息。又例如,有了进入整合ERP主系统的网上通路,客户服务代表可以马上检索客户的历史记录及其他重要识别内容,还能够查阅在所有仓库(而不仅是当地仓库)的实时库存以及未来生产计划,根据客户需求在生产计划中冻结部分产品向该客户供应。实时整合和精确数据可以改变人们的工作。全新的ERP技术会影响
第四篇:深度解析
述职报告
----------深度:以老板的心态看问题;
以老板的思维谋发展;案例一:某一批电芯投产35000PCS,最终有8672PCS低容。据技术部分析为面密度低于工艺设计要求15个点。深入调查了解,该批次电芯在涂布时面密度不稳定,品质、技术确认,最终让步放行。得出结论为:设备的问题!最终结论为:老板买的设备是便宜货,归根到底是老板的问题。
--------结论一:出了问题最终是老板的问题。
案列二:某工序组长提出辞职,经审批月底离职。人力资源部给的意见是:一边外招,一边有合适的人就内提。半个月后人力资源部答复:没有招到合适的,建议内部提拔。一周后同一车间另一工序组长因严重违纪被辞退,那么此时该车间有两个组长空缺,急需要补充!于是该车间负责人在本车间内无色合适人选。觉得小李还不错,该员工入职有2年了,平时表现比较积极优秀,且各方面都符合公司人事晋升制度,于是该负责人找小李谈。最终小李拒绝,原因是:她现在的工作岗位一个月的收入和组长的收入差不多,甚至还高一点,而且不用承担那么大的责任和压力。该负责人又先后找了其它工序的其它人,答案都大同小异!--------结论二:组长工资/待遇低,没有人愿意干;老板舍不得给钱!
案列三:某工序加热系统故障,反馈给工程部,工程部派人维护,经排查该设备部分发热管老化需更换。于是写申购单申购发热管!工程部给出的临时解决方案为:提前1H加热,以便于该设备温度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两周后更换了部分发热管,但效果不明显。经过工程部经理现场排查,得出的结论为:发热管需全部更换,未更换前,暂时先提前加热,以满足生产需要。于是产生了新的问题,问题重新反馈:该设备每天需提前加热。浪费人力、物力等!最终给予的处理结果为:更换发热管!新的发热管未到之前仍然按原方案执行!--------结论三:日常工作繁忙/人力不足;老板不让招这么多人!
案列四:生产部主管在给某组长月度考核打分时考虑的依据是:这个人平时表现不错、执行力比较强、现场还行、班组纪律整体可以….!于是该主管给该组长打的分数比较高为95分。---------结论四:人员考核凭感觉,量化的东西可以不考虑,这样操作起来更灵活!
案列五:某领导对某领导说:某某某是某某某的某某某!在某些问题上,你要注意,以免让某某某难堪,大家都是同事,不要太计较、太认真!案列六: ………… ………...深度解析: 案列一解析:该案列是推卸责任的典型表现。这样的团队自身觉得任何问题都不是自己的问题,所有的根源都是老板的问题。这里的老板是广义上的老板。如(杜拉拉升职记)中提到的老板是指自己的直接上级!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如果把自身责任推干净,并且是老板的责任,那么一切问题便理所应当、心安理得!
案列二解析:组长的薪资待遇没有员工高、课长没有组长的工资高………!没有人愿意干!这其实是集体信仰的缺失!这个团队没有凝聚力或者至少没有向心力!而不是简单的薪资待遇低这样的表象!
案列三解析:在每一个组织里都把“执行力”这一概念看的非常重要!这里谈到一个企业文化,美国兰德公司给出的结论是:老板的想法员工的做法就是这个企业的文化!这里的老板和员工同样指的是广义上的老板和员工!一个新人来到这样的团队里,过了一段时间之后TA一定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里好混!现在是一个向管理要效益的时代。尤其是一线的执行者是效益的直接体现者!倘若自上开始执行力就打折,那么按照余世维给的公式计算,到了最基层的时候还没有20%。做一个企业不是只靠领导一个人开始就做好,要先研究团队的问题,而团队需要一个看不见的软件,就是企业文化来推动,但我们在面对世界各国的企业跟我们国家的企业竞争的时候,就要做到企业的变革,现在我们发现,领导的一句话和挂在墙上的一个标语或口号,并不能真正的贯彻,于是就必须探讨执行力的问题。
案列四、五解析:管理的基础学中提到:只有引入了合理的内部竞争机制,这个团队才会有活力!考核不是打的人情分,人性化管理不是人情化管理!管理链条里最重要的考核如果不能量化,那就谈不上管理、谈不上发展!因为人人都在做好人,谁也不得罪谁,独好不如大家好!在GREE的时候我曾带过一个储备干部,TA说的一句话让我眼前一亮,TA说:一个组织到了人人都自保的时候,这个组织就危险了!老板看到的是一派歌舞升平的假象!他看不到真实的一面!向管理要效益这一基本概念将不复存在!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团队需要思想上的共鸣!
我有一位同学,TA在某大型企业做中层管理,然而TA的理想却是:找一家公司,不管大小,只要能直接和老板打交道就可以了。我不理解!TA说:我时刻以老板的心态想问题,而且让老板知道我的想法,然后认认真真的去做事,正直做人,一定会有所成就!最重要的是时间久了,你的思维会有另一个高度!知识面会有另一种广度!这样的话,你的一生一定有所作为!我听了也没有弄懂怎么个所以然!
其实以老板的心态看问题,到如今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职业道德的范畴了。对个人发展和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所有的人都有这种心态的话,那就说明这个团队悟到了该企业文化的真谛!在以老板的心态看问题为基础的时候,在面对问题时往往不是博“同情”而是博“共鸣”!其实说到底还是思维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在观念和思想,是人的思想的问题。很多企业到了一定的时间逐渐的由做企业开始转变为做“文化”!而HGB的领导者希望:“忠诚、感恩、团队、品牌”作为公司文化的直接字面体现进而传承下去。那么我认为时至今日至少公司的中高层没有参透这一文化理念或者出现理解断层!而这样往往体现在:朝令夕改、人人自保、无向心力、缺乏有效决策和执行、不够忠诚、在个人利益上只向“钱”看……….!记得大二时我的导师曾告诉我:在管理上切记“水至清则无鱼 ”,但是面对团队思想诟病则必须根除!这 使我深有体会!小结(我学到的/我理解到的/我不知道的):
1.在一家公司工作,领着老板发的薪水,抱怨着老板给的福利待遇,其实TA 不愿意承认自己就值这个价!
2.出了问题,都是老板的问题!
3.下级必须服从上级;不服从的,要在理解中服从;不理解的。要在服从中理解!4.以老板的心态看问题,以老板的思路某发展!
5.忙是工作未完成的最佳解释;人手不够是工作干不好的最佳理由!6.不能诠释“忠诚、感恩、团队、品牌”的理念!7.如何让我的团队自动自发? 8.任务与结果的区别? 我在想/为什么:
一、2008年我在上海因病休养期间,因无聊至极经朋友推荐进入了一家颇具规模的汽车零部件厂家—国泰,任文职工作!我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所有的新入职人员,都非常的珍惜这份工作,不去触碰公司的任何规章制度;老员工像机器一样将自己所知很快复制给新员工;地板是透明的大理石地板,无论是哪个区域只要稍微有污垢或者摆放不合理,谁看了心里都会不舒服,很刺眼;1000多人的公司上下班一律自觉靠右行走;管理人员形同虚设,各级人员自动自发!
二、2009年在TMB工作期间:当班标准产量未完成,该车间负责人害怕,TA在怕什么?批次合格率低,该工序负责人害怕,TA在怕什么?8S专员来车间检查,每个人都害怕,TA们在怕什么?现在我们完不成任务、合格率低下、出了问题,我们不怕,我们为什么不怕?
三、圆规之所以能够画出圆,是因为TA有一个支点,即核心价值!我在HGB的价值体现在哪里?我的核心价值又是什么? 总结: 1.我现在理解我那位同学的理想了。
2.带好我的团队,借鉴偶像马云的锦囊妙计:
2.1授人以鱼:给员工养家糊口的钱。
2.2授人以渔:教会员工做事情的方法和思路。
2.3授人以欲:激发员工上进的欲望,让员工树立自己的目标。2.4授人以娱:把快乐带到工作中,让员工获得幸福。
2.5授人以愚:告诉团队做事情扎实、稳重,大智若愚,不可走捷径和投机取巧。2.6授人以遇:给予创造团队成长,学习,发展的机遇,成就人生。
2.7授人以誉:帮助团队成员获得精神层面的赞誉,为成为更有价值的人而战。2.8授人以宇:上升到灵魂层次,顿悟宇宙运行智慧,乐享不惑人生。(企业文化的升华)
其实我觉得,这些才是我在HGB的年终总结;2014年大的计划以上级领导的框架为准绳。但是在我的部门内部,在工作上:让管理出效益一定给予一个量的实质!在团队建设上:思想政治教育是我的终极梦想,这一梦想无论在哪家公司我都会坚持!
2014年是HGB发展的重要一年,期待我在这一年里能够有所为!
报告人:王明朋
日期:2013.12.27
第五篇:失败案例
失败案例
1997年的6月,A是警卫队本市机械工业生产不景气的状况十分重视,他们决定采取紧急措施,调整该局的领导班子,加强领导力量。原来的领导班子成员,有的调出,有的退居二线,新的领导班子中的主要领导——局长和副局长都是新调进来的,他们都很年轻,有较高的学历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新的领导班子组建后,打假工作热情都很高。新旧领导交班时,两位局长请几位前任领导较全面、认真地介绍了情况。在继续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局党委就下一步工作应该如何开展形成了一个基本意见。在几天后的中层干部大会上,局长发表了热情洋溢地讲话。他的讲话得到大家的赞许。
之后,新领导开始了“新官上任三把火”。
第一,他深入基层调查、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有时他在下属工厂一呆就是一天,和工人师傅们广泛接触。他还提出领导要提早上班,推迟下班,检查工人的工作情况,但大家认为这是不能长久实行的。
第二,他从调查中了解到有些厂生产上不去是因为缺少某些原料,局长利用自己在其他市的关系,寻找办法。有人统计,仅10月份,局长就出了4趟差。
第三,他最关心的十五年远景规划的实现,为了这个目标,他常带队到外地考察并形容自己“睡不好觉,常吃剩饭,衣服一个月一洗”。
在年终会上,两位副局长谈了对局长的看法。一位说:“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领导的意图,局长很少在办公室,我们有事找他商量,常常要跟踪追击,可是我们哪有局长的小汽车跑得快啊!”另一位说:“局长常在外考察,交待我们帮他把生产抓一下,可是具体抓什么,怎么抓,抓到什么程度都没有交代,我们无从下手啊!”上级把这些看法转达给了局长,局长却说:“这两位副局长不得力。虽然他们人不错,但缺乏干劲。”两位副局长知道局长的评价后,工作上也心灰意冷了。
一年过去了,机械工业生产的形式非但没有好转,反而亏损了3.8亿,比上年同期多0.8亿。
案例分析:
1.局长领导方式存在的问题是:局长采取的是自由放任式领导方式。这种领导方式不注意权力和规章制度、纪律的作用,多下属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容易出现混乱和时空的状况。另一方面,局长又采取事必躬亲的工作方式,在处理问题时没有轻重缓急之分,没有掌握提纲挈领和“弹钢琴”的工作原则,使得重要问题得不到解决,次要问题太过牵扯工作精力。另外,局长在授权时太过模糊,没有明确界定,下属并没有得到自主的决策权力,不敢行使职责。
2.要调动两位副局长的积极性,就要了解领导激励下属的艺术。一个完善的领导激励行为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洞察需要、明确动机、满足需要、激励机制与反馈机制、约束机 制相互补充。具体到案例中,两位副局长最需要的是工作的成就感与领导的肯定与鼓励,也可以说是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的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所以,局长在授权时要规定目
标,权责一致,并在言语上多做鼓励,让他们明确自己的任务、职责和权力,放心大胆、踏踏实实地工作
3.从这个案例中,可以发现领导体制的一些弊端:领导权力关系运转不顺,在授权、分权问题上纠缠不清;领导工作方法落后,许多领导者掌握不了领导理论和方法,还是用传 统的家长制那一套;领导程序缺漏,领导活动主要表现为决策、用人、指挥、协调、控制等,所有这些活动都应该遵循一定的程序,否则就会出现失误,这种情况依然普遍。针对这些情况,在领导体制改革中,要做到:建立合理、协调的领导权力运转体系,克服过分集权情况;明确领导职能、实现领导职能转变;领导体制应该科学化、法制化。
成功案例—马云与阿里巴巴
马云1988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英语专业,之后任教于杭州电子工学院。1995年,在出访美国时首次接触到因特网,回国后创办网站“中国黄页”。1997年,加入中国外经贸部,负责开发其官方站点及中国产品网上交易市场。1999年,正式辞去公职,创办阿里巴巴网站,开拓电子商务应用,尤其是B2B业务。目前,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B2B网站之一。阿里巴巴网站的成功,使马云多次获邀到全球著名高等学府讲学,当中包括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麻省理工、哈佛大学等。
1988年-1995年 杭州电子工学院英文及国际贸易讲师;
1995年-1997年 创办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信息发布网站“中国黄页”;
1997年-1999年 加盟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开发外经贸部官方站点及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
1999年至今 创办阿里巴巴网站,并迅速成为全球最大B2B电子商务平台,目前已成亚洲最大个人拍卖网站;
2003年 创办独立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目前在中国市场位居第一。
2005年 和全球最大门户网站雅虎战略合作,兼并其在华所有资产,阿里巴巴因此成为中国最大互联网公司。
2006年至今 成为央视二套《赢在中国》最有特色,最受影响的评委,还用中国雅虎和阿里巴巴 为《赢在中国》官方网站提供平台。《赢在中国》主办人:王利芬
2007年8月推出了以网络广告为赢收项目的营销平台“阿里妈妈”。
阿里巴巴以支付的低端门褴吸引了大量的中小站长加入.2008年 阿里巴巴实行广告三包政策,再次掀起波浪
马云是最早在中国开拓电子商务应用并坚守互联网领域的企业家,他和他的团队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商务众多第一:开办中国第一个互联网商业网站——“中国黄页”,提出并实践面向中小企业的B2B电子商务模式,为互联网商务应用播下最初的火种;他在中国网站全面推行“诚信通”计划,开创全球首个企业间网上信用商务平台;他发起并策划了著名的“西湖论剑”大会,并使之成为中国互联网最大的盛会。
马云率领他的阿里巴巴运营团队汇聚了来自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万注册网商,每天提供超过810万条商业信息,成为全球国际贸易领域最大、最活跃的网上市场和商人社区。
马云创立的阿里巴巴被国内外媒体、硅谷和国外风险投资家誉为与 Yahoo、Amazon、eBay、AOL 比肩的五大互联网商务流派代表之一。它的成立推动了中国商业信用的建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为中小企业创造了无限机会,“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马云创办的个人拍卖网站淘宝网,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本土化的独特道路,从2005年第一季度开始成为亚洲最大的个人拍卖网站。
马云是中国大陆第一位登上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封面的企业家;2002年5月,成为日本最大财经杂志《日经》的封面人物;2000 年 10 月,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 2001 年全球 100 位“未来领袖”之一;美国亚洲商业协会评选他为2001“商业领袖”;2004年12月,荣获CCTV十大经济人物奖。
马云是最早在中国开拓电子商务应用并坚守在互联网领域的企业家,他和他的团队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商务众多第一。他开办中国第一个互联网商业网站,他提出并实践面向亚洲中小企业的B2B电子商务模式,他于2002年3月10日起在中国网站全面推行“诚信通”计划,从而在全球首创企业间网上信用商务平台,他发起并策划了著名的“西湖论剑”大会,使之成为青年企业家交流与成长的平台。2002年成为杭州市政协委员。
哈佛大学两次将他和阿里巴巴经营管理的实践收录为MBA案例。在2002年1月发布的阿里巴巴第二份MBA管理案例,哈佛引用了马云对阿里巴巴的核心价值的阐述,“马云认为阿里巴巴的价值不在于每天的浏览量是多少,而在于能否给客户带来价值。”以此来表明对阿里巴巴迅速发展的认可。
截至2003年5月,阿里巴巴会聚了来自22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万注册商人会员,每天向全球各地企业及商家提供150多万条商业供求信息,是全球国际贸易领域内最大、最活跃的网上市场和商人社区,是全球B2B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
WTO首任总干事萨瑟兰出任阿里巴巴顾问,美国商务部、日本经济产业省、欧洲中小企业联合会等政府和民间机构均向本地企业推荐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两次被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选为全球最佳B2B站点之一,多次被相关机构评为全球最受欢迎的B2B网站、中国商务类优秀网站、中国百家优秀网站、中国最佳贸易网。从阿里巴巴成立至今,全球十几种语言400多家著名新闻传媒对阿里巴巴的追踪报道从未间断,被传媒界誉为“真正的世界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