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跳远技术分析-跨步跳

时间:2019-05-15 08:2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级跳远技术分析-跨步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级跳远技术分析-跨步跳》。

第一篇:三级跳远技术分析-跨步跳

三级跳远技术分析之二—跨步跳

刘劲松

(洛阳市田径体校)

摘要

通过对现代三级跳远技术的分析,对三级跳远当中第二跳的技术特点进行理论总结,提出速度型起跳的特点方式,以及对错误动作的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法,以提高和改进三级跳远的第二跳与第三跳的技术和成绩。

关键词

跨步跳 三级跳远 着地 落地 支撑 重心 展髋

1. 问题的提出

三级跳远的第二跳为跨步跳,它是起到承前启后作用的一级跳跃。它的前面一跳是单腿跳,后面一跳为跳跃落地。跨步跳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第三跳的起跳效果和成绩的提高。而跨步跳的好坏又取决于单腿跳接跨步跳的衔接技术的合理与否。通常我们在做分解练习时的跨步跳都能很好的利用速度的向前性,起跳的效果也非常好。而到做三级跳完整技术时所表现出来的效果就大相径庭了。如何解决单腿跳接跨步跳当中的技术衔接,对动作意识有何新的认识和发掘,才能适应三级跳远完整技术对跨步跳动作的要求和提高。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爱德华兹

奥尔森

国内一些高水平三级跳远运动员

省十运会年度比赛三级跳远的运动员

洛阳市田径体校练习三级跳远的运动员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观察法

分析法

观看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技术录像与图片

3. 讨论与分析

世界纪录保持者英国的爱德华兹是三级跳远速度型技术的代表,其破世界纪录18.29米时的三跳比例为34%-30%-36%。其第一跳与第二跳的起跳角均为12度。这就是说,其的前两跳采用的是基本相同的起跳方式,只是在腾空过程中其的动作为跨步跳姿势结构。我们注意到,爱德华兹在第二跳(跨步跳)当中,1.起跳快速有力,这为其争取第二跳的远度创造了条件。2.起跳的重心支撑点很高,这正是其离地时间短,保持 1 速度好的原因之一。3.身体在腾空时收的很紧。这为其做第三跳创造了条件。4.落地时身体放的很开,由于爱德华兹始终都是在高重心下起跳,落地时各关节都能够充分伸展形成合理的缓冲预备阶段,使得其的支撑点始终都能保持在高的位置,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前蹬时的阻力。使得重心能够快速的前移,从而争取到第三跳的最大远度。

跨步跳技术当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在第二跳上,在完整三级跳技术当中的跨步跳往往与分解技术当中做的跨步跳相去甚远,一种是完全没有跨跳动作,像跑过去一样进入第三跳,形成跳-跑-跳的技术节奏,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在第一跳(单腿跳)当中,落地时,没有形成正确的支撑着地姿势,心理恐惧,不敢放髋,亦或是换步动作提前向下,从而使身体过早放开而踩不着地出现前旋,不得不被迫伸出摆动腿而来不及做起跳动作。第二种是明显下卧,身体重心下降过多,超出人体最大蹬伸角度130-150度角,使得蹬伸力量明显下降,即便跳成了,也使得速度下降过多,造成第三跳的失败或速度的损失。第三种情况是落地时起跳脚前伸过远,身体重心不能很好的通过支撑点而影响起跳的力度,给人的感觉是像拍地。或髋关节被顶死,而无法展髋蹬伸,造成起跳失败。

综观以上三种错误情况的出现,都与第一跳与第二跳的衔接出现问题所致。如何做好第二跳的下落动作是第二跳成败的关键。我们知道,人体腾空后按抛物线轨迹运行。任何想加速落地以增加起跳速度的想法都是徒劳。我曾在《三级跳远技术分析之一 —— 单腿跳》中提到过荡摆作用(原理),即:会荡秋千的人有过这种体会,要想使自己荡的高,蹬伸的时机很重要,它是在人体下落过程中,接近支点投影点附近时发力,借助重力加速的惯性,把人体推出去又推回来的。而在三级跳远下落过程当中,重心(髋)作为支点,两腿在交换合拢当中,应当利用荡摆作用自然下落,逐渐合拢,着地瞬间,利用惯性作用,起跳腿放髋向后蹬划出,摆动腿以髋带腿向前摆出。从而做出第二跳起跳动作。

第二跳(跨步跳)起跳离地后,人体进入腾空阶段。当前跨跳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爱德华兹为代表的起跳腿屈膝收小腿动作。一种是以特拉杰拉为代表的起跳腿直膝蹬直动作。第一种多见于男子运动员,第二种多见于女子运动员。目前女子也有向男子化动作靠拢的趋势。这说明第一种动作越来越显现它的优势。因为在屈膝收小腿技术当中,肢体的局部重心都在向总重心靠拢,这将为下一跳的准备创造良好的前提,因为靠得越紧,放的越开,起跳时蹬摆速度越快。而直膝蹬直动作在落地时髋关节较为紧张,容易被顶死,起跳脚落地时摆动腿离身体重心过远,这将必然增加摆动半径和摆动距离,从而使起跳时间加长而影响到起跳速度。

在成功完成第二跳起跳动作之后,如何做好第二跳技术?仅就跨步跳分解技术在动作衔接上有很大难度,因为两个动作有较大的区别,而往往学生在做第二跳过程当中,转换被动,为了适应第二跳的动作结构而改变第一跳的技术特点和要求,或者为了做成第二跳而以牺牲第一跳为代价,顾此失彼,来回返工。在此提出新的思维方式,以改变对三级跳三跳起跳方式的意识认识。

三级跳远技术动作的前两跳都是以一条腿完成起跳任务。在对跨步跳的技术要求当中,仍然要强调第二跳是第一跳的延续,仅是在腾空过程当中的结构不同而已。即第一跳腿上有交换,而第二跳腿上无交换。在助跑接第一跳起跳后,起跳腿小腿快速折叠向臀部靠拢抬腿,第二跳的起跳仍然要保持第一跳的起跳方式去完成,起跳腿仍然要折叠向臀部靠拢,迫使上体前移并略有前旋从而使摆动腿必须充分向前顶出来保持身体的平衡。需要强调的是,整个人体在腾空过程中始终要保持着胸在前上方领,膝在胸下方顶的态势。

腾空时身体各局部肢体向总重心靠拢,按抛物线轨迹运行。在飘移过程中,小腿要放松,在即将着地时,要充分放髋,放膝,追腰。三关节在落地时要近乎与地面垂直。2 形成高重心起跳。落地支撑时,顶胸,提肩,展髋后划,使得胸部向前上方领出腾空展体。

4. 结论与建议

4.1.第二跳(跨步跳)起跳要利用荡摆作用完成高重心起跳。

4.2.第二跳(跨步跳)的起跳方式应与第一跳起跳方式相同,仅在腾空阶段,一个为腿交换,一个为腿不交换。

4.3.腾空阶段局部重心向总重心靠拢,在腾空过程中,始终要保持胸在前上方领,膝在胸下方顶的态势。小腿要放松。

4.4.落地支撑,要放髋,放膝,追腰,形成高重心起跳。

4.5.要用新思路指导和创新技术训练手段提高完整技术的衔接动作

参考文献

(1)郭元奇 曹保仁 《爱德华兹三级跳远技术分析》(2)李鸿江 《跳远》

2004-12-8

第二篇:三级跳远技术

三级跳远技术

1.三级跳远的历史

三级跳远是田径运动中发展较晚的一个项目。一八九六年第一届奥运会上,三级跳远被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当时的最高成绩是13.71米。

最初的三级跳远技术是比较低级的,人们对于这项运动的技术特点,认识比较肤浅,第二跳的跨步跳,仅仅是作为第一跳和第三跳的过渡。一九三六年日本运动员第一个跳了16米,其技术特点是第一跳跳得高而远,起跳有力,动作灵巧。但第二跳起跳迟缓,远度较短,三跳的节奏不均匀。以后各国运动员曾努力使三级跳远发展到三跳紧密衔接,没有停顿的技术阶段,巴西的一名运动员在一九五五年跳出了16.56米的新水平。五十年代中期,苏联运动员改进了“单脚跳”的技术,其特点是腾空抛物线高,交换腿的时间晚,用高摆腿的落地方式,使成绩又有新的提高。六十年代初,波兰运动员跳过了17米,其技术特点是助跳速度快,腾空抛物线低,身体的向前性好,第三跳跳得远。人们在不断的运动实践中加深了对三级跳的认识。

近些年来,三级跳远的技术和成绩发展较快,世界各国的优秀运动员不断总结经验,改进了落地起跳的技术,使三跳远度的比例更加合理,从而在一九七二年出现了17.44米的好成绩。一九七五年巴西运动员以17.89米的成绩创造了当时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目前的男子三级跳远的世界纪录18.29米是由英国运动员保持的。最近几年世界上开展了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并且被列为了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现在的世界纪录是15.50米。我国运动员在这个项目上有着较好的运动水平,并曾经创造过世界纪录。现在的国家纪录是14.66米。2.三级跳远的基本技术

助跑:三级跳远的助跑和跳远基本相似,一般跑18到22步,助跑距离35米至40米。

第一跳(单脚跳):三级跳远的第一跳是用有力的腿做起跳腿,跳起后经过空中交换腿的动作再用它落地,完成单脚跳。由于第一跳以后还要继续进行第二和第三跳,所以在第一跳起跳时要尽量保持水平速度。起跳腾空后,上体正直,完成腾空步。腾空步约占第一跳腾空抛物线的三分之一,随后摆动腿自然地由上向下伸并向后摆,同时起跳腿自后屈膝向前上方提摆,并带动同侧髋前移,做积极的换步动作,两臂配合腿的动作由体前经下向体侧后方摆动,以维持身体平衡。在换步后,起跳腿继续摆至大腿与地面平行,然后大腿积极下压,作“扒”地式落地。两臂由前向后侧摆,准备第二跳。

第二跳(跨步跳):第一跳落地后,摆动腿迅速向前上方摆起,由于缓冲落地的动作而弯屈的起跳腿迅速伸直蹬地,两臂同时配合伸蹬动作,从后侧向前上方摆动,开始第二跳。起跳后,仍成腾空步姿势。在腾空抛物线的后三分之一时,开始做落地和准备第三次起跳的动作。两臂配合向前做大幅度的摆振。

第三跳(跳跃):第三跳起跳腾空后,仍保持腾空步姿势,以后的动作与跳远的腾空和落地动作一样,可以采用蹲踞式,挺身式或走步式及其落地方法。.3.三级跳远小技巧

正式比赛中,三级跳远的规定形式是:单脚跳,起跳腿落地后再起跳的跨步跳,摆动腿落地起跳的跳跃,用双脚落于沙坑。

三级跳远的成绩也是取决于助跑时所获得的水平速度和起跳产生的垂直速度,同时还与每一个动作完成的质量,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和三跳的比例有关。由于从助跑中获得的水平速度在三跳的过程中不断降低,所以如何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而又获得合理的垂直速度,是三级跳远技术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般地说,三级跳远的腾起角为:单脚跳时十六到十八度,跨步跳时十二到十五度,跳跃时十六到二十度。三跳的长度比例是单脚跳最长,跨步跳最短,跳跃次长

4.三级跳远的训练方法

1、爆发力训练:训练时应注意速度和力量的密切结合,训练的主要方法是进行中等重量的负重练习,如负重提踵、负杠铃原地跳、负重弓箭步走等;在发展快速力量的同时,也要进行大重量的负重练习,以增加肌肉力量。主要练习有负大重量蹲起等。并且要同跑和放松练习结合起来进行。重量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尤其是杠铃,最好是在有保护或是有监督的情况下进行才好,这样比较安全。

2、弹跳力训练:发展快速力量和跳跃能力能有效发展弹跳力,其主要练习有:

1、一般跳跃练习:单足跳、跨步跳、分腿跳、蛙跳、直腿跳等;

2、跳跃障碍练习:跳跃栏架、跳深(即跳下-跳上练习,效果非常显著,简单易行)、摸高练习等。

3、腰腹肌训练:仰卧起坐、俯卧挺身、负重仰卧起坐、负重俯卧挺身等来提高腰腹肌的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你个人或练习者的身体素质情况合理安排上述练习的方式、次数和运动量,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切忌图快而加大训练强度和密度,造成运动损伤和劳损,事倍功半;但运动强度和密度不够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的。以上方法仅供你参考,希望给你带来好的收效。

第三篇:三级跳远技术要领

三级跳远

三级跳远的基本技术三级跳远的基本技术,要求力量速度都要强。

助跑:

三级跳远的助跑和跳远基本相似,一般跑18到22步,助跑距离35米至40米。

第一跳(单脚跳):要求“低”“平”

三级跳远的第一跳是用有力的腿做起跳腿,跳起后经过空中交换腿的动作再用它落地,完成单脚跳。由于第一跳以后还要继续进行第二和第三跳,所以在第一跳起跳时要尽量保持水平速度。

起跳腾空后,上体正直,完成腾空步。腾空步约占第一跳腾空抛物线的三分之一,随后摆动腿自然地由上向下伸并向后摆,同时起跳腿自后屈膝向前上方提摆,并带动同侧髋前移,做积极的换步动作,两臂配合腿的动作由体前经下向体侧后方摆动,以维持身体平衡。在换步后,起跳腿继续摆至大腿与地面平行,然后大腿积极下压,作“扒”地式落地。两臂由前向后侧摆,准备第二跳。

第二跳(跨步跳):要求“屈膝”“送腿”

第一跳落地后,摆动腿迅速向前上方摆起,由于缓冲落地的动作而弯屈的起跳腿迅速伸直蹬地,两臂同时配合伸蹬动作,从后侧向前上方摆动,开始第二跳。起跳后,仍成腾空步姿势。在腾空抛物线的后三分之一时,开始做落地和准备第三次起跳的动作。两臂配合向前做大幅度的摆振。

第三跳(跳跃):

第三跳起跳腾空后,仍保持腾空步姿势,以后的动作与跳远的腾空和落地动作一样,可以采用蹲踞式,挺身式或走步式及其落地方法。.由于三级跳远技术比较复杂,所以它对身体训练的水平要求比较高。快速助跑和良好的弹跳力,以及强大的腿部力量和很好的协调性,是三级跳远运动员必备的条件。

①准备时期。着重提高内脏器官的工作能力、发展专项身体素质和改进专项技术,经常采用的手段有25米至40米的起跑和加速跑,50米至150米的变速跑,100米至200米的反复跑,单脚跳,大强度的连续跨跳,各种方法的跳深练习,负重原地向上跳,负重体前屈,抓、挺举杠铃,各种腰背肌力量的练习和负重蹲起等。

②比赛时期。以短、中程助跑的三级跳远练习为主要形式。方法是30米至100米加速跑,较长距离的速度耐力跑,各种负重练习和负重跳跃。比赛前适当减小训练量,安排一些技术动作的模仿练习和力量练习

③修整时期。减少训练的量和强度,可以安排球类等活动的转换性练习。

学院:体育学院

姓名:赵蝉书

学号:091201091

第四篇:三级跳远技术解读

三级跳远技术解读

刘志宇 第一课时

(一)建立三级跳完整技术概念:

讲解:运动员助跑后,必须用单脚起跳,并由同一脚落地完成第一跳;第一跳落地后仍由同一脚再起跳,由另一脚落地完成第二跳;二跳落地脚再起跳,并用双脚落入沙坑完成第三跳。第跳称“单足跳”,第二跳又称“跨步跳”,第三跳称为“跳跃”。

(二)学习积极的“扒地式”落地技术: l、原地模仿“扒地”动作:

讲解:摆动腿单足站立,起跳腿屈膝抬起,大腿下压,小腿伸展,向下向后“扒地”式着地做“鞭打”动作。

要求:着地腿做“扒地”动作时,小腿不能放松前甩。

教法提示:强调起跳腿折叠前摆和全脚掌着地动作。

2、原地双脚、单脚交换的积极起跳

讲解:两脚并拢成立正姿势,然后两臂屈肘快速摆臂,踝关节快速蹬伸跳,双脚一着地立即开始下一次起跳。单脚交换积极起跳,其预备姿势和练习方法均同双脚,只是用单脚起跳和落地。

要求:单脚交换跳时要控制上体,防止左右摆动,力求正直。

提示:应放在落地和再跳起的衔接上。

3、“跳步”——行进间做单脚交换积极落地(起跳动作):

讲解:同上练习中单脚积极起跳练习,但臂和腿的摆动要稍向前行进。

要求:重心高,不要追求每一跳的距离,落地脚要注意“扒地”动作,两腿在行进间有一个小幅度“剪绞”动作。

提示:使髋部明显向前移动,保持上体正直

4、从高处(20~30厘米)向前下方做单个跨跳动作:

讲解:立正站立开始,一腿屈膝向前上方摆起,两臂经体侧向下后方摆动,从20~30厘米高物(一层跳箱或其它器物)上往前下方做跨跳。

要求:从高处上向水平方向跳出,上体要始终保持正直,两臂有力摆动,增加积极“扒地”着地效果。

提示:落地点应较松软、平整,脚着地后迅速向前方跳起。(三)学习第一跳(单足跳)技术

1、小幅度的单足跳:如下图:

讲解:用单脚蹬地,摆动腿大小腿折叠90。角向前摆动,上体正直或稍前倾两臂协调配合摆动,身体重心稍偏向起跳腿一侧,蹬地后,以大腿带动并同摆动腿进行剪绞换腿动作,扒地式着地。连续反复做。要求:蹬地充分,动作方-向以向前为主,动作幅度要小,以能连贯完成动作为宜。

提示:着地缓冲是必要的,但不能通过屈髋来进行缓冲,相反,髋部要力求保持在较高的部位,以利于下一次起跳。

2、四步助跑起跳,单脚跳上高台练习:如下图: 3、4步助跑单足跳过实心球:

讲解:助跑起跳后,换腿向前越过实心球扒地着地后自然跑进。

要求:起跳时上体正直,髋充分前移,起跳的抛物线弧度要低,过实心球时,单臂摆动变为双臂摆动。

提示:着重强调起跳腿蹬离地面后折叠前摆动作,同时注意摆动腿的自然下放。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跳和第二跳相结合的技术: l、原地做多级跨步跳练习:

讲解;两脚并拢成立正姿势,然后快速摆臂蹬伸起跳成跨步跳,连续做。

要求:体会摆动腿下压落地动作。

2、按一定距离要求做连续四级跨跳:

讲解:6~8步助跑后,按标志物标明的间隔3米或3.5米的距离进行四级跨跳。

要求:

1)每跳要尽量向前上方跨出,争取使两腿间达到最大的幅度。2)落地动作要及时,用力。上体正直。3)高重心,向前飞进要稳。

提示:

1)规定各跳距离时,要以能完成正确动作为原则。2)强调此练习目的在于提高第二跳大幅度的跨跳能力。3、4~6步助跑做第一跳和第二跳

讲解:4~6步助跑,第一跳换步高抬腿,第二跳跨步高抬腿,按“嗒一嗒”的两跳节奏完成。

要求:注意改进“扒地”着地技术。

提示: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限制第一跳距离,强调第二跳远度。4、4~6步助跑,单足跳过实心球,跨步跳上跳箱盖:

讲解:助跑起跳后,第一跳按标记规定的距离跳,第二跳在腾空最高点稍前处放一个40~50厘米高的跳箱,要求第二跳着地脚落在跳箱上,然后自然向前跑进。

要求: 第一跳落地时上体必须正直,跨步跳时高抬腿。5、4~6步助跑,单足跳过横杆,跨步跳过皮筋:

讲解: 4~6步助跑起跳,第一跳按规定的距离(3~3.5米),高50厘米,第二跳距离、高度同第一跳,用摆动腿落地(沙坑内)后继续跑进。

要求:两臂的摆动要协调、有力。(二)固定各跳远度的三级跳远:

讲解:用6~8步助跑进行三级跳远,按各跳间隔3米或4米的距离,用标志物标明,要求各跳落在规定的地点。

要求:第一跳向前,第二跳向上,第三跳以挺身式或蹲踞式落人沙坑。

提示:注意力集中在第二跳的动作上。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二跳和第三跳相结合的技术: l、4~6步助跑弱腿用力起跳做腾空步练习

讲解:弱腿通常是指跳远中的摆动腿,如果弱腿不会跳远,则第三跳的远度就会受到限制。2、4~6步助跑弱腿用力起跳做跳远练习:

讲解:助跑起跳后,起跳腿充分蹬伸,上体保持正直,摆动腿和两臂积极配合,向前上方摆起,然后双脚落人沙坑。

要求:起跳时,身体重心保持在较高的部位,用双臂起摆。

提示:起跳时要注意髋部前移,以保持较高身体重心,蹲踞式和挺身式根据情况任选一种姿势。3、6~8步助跑跨步跳接跳远练习:

讲解:第二跳和第三跳落点要用标志物标明,跨步跳要充分向前,上体正直,第三跳向上跳,充分蹬伸起跳腿,然后再做动作。

要求:第二跳和第三跳落地时,都要踩在规定的落点上。

提示:两臂大幅度快速用力摆动,争取最后一跳的效果。(二)6~8步助跑单足跳,跨步跳上跳箱盖,双脚越横杆:

讲解:在第二跳的落点处纵向放置一个跳箱盖,第二跳用“扒地”式落地动作踏上跳箱,然后充分蹬伸起跳腿,两臂配合摆动,双脚落人沙坑。

要求:跨跳上箱时,上体要正直,“扒地”时,髋部前移要快。

提示:适当限制第二跳远度,跳箱盖的高度因人而定。可逐渐加高,然后再逐渐降低,以接近实际跳的条件。

2008年10月7日

第五篇:三级跳远的三跳比例研究

对国内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三跳比例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国内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三跳比例研究 上海市金山区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

谢敬祥

[摘要] 通过对当今世界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的三跳比例的分析,发现当今世界大多数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采用了速度型技术,速度型技术代表了当今世界三级跳远技术发展的趋势。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最佳三跳比例”问题进行了思辩,旨在从运动素质与技术的交互影响关系出发,为个人“最佳三跳比例”的确立提供有效途径,同时也将有利于“个体化”训练思想在运动训练实践中的更好贯彻。

[关键词] 国内外优秀男子运动员;三级跳远;三跳比例;

前言

三级跳远是田径运动中技术较为复杂的跳跃项目之一.它是运动员在快速助跑情况下完成的单足跳、跨步跳和跳跃三种不同形式的跳跃运动.三级跳远运动普及世界各国,深受青少年的喜爱.经过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不懈努力,三级跳远运动发展较快.从50年代至今,三级跳远由技术发展的雏形期逐渐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技术类型.其中,三跳比例的日趋合理,推动了三级跳远运动的发展,为形成较为合理的技术类型奠定了基础.三级跳远运动员在三级跳中所表现出的成绩通常和每一跳的距离,每一跳所占的百分比或者三跳比例是分不开的。90年代初美国生物力学专家詹姆斯海博士依据三跳百分比将三级跳远技术划分为3种模式,即如果单足跳的百分比超过跳跃百分比的2%为单足跳为主;如果二者的比例相反,则是以跳跃为主的技术;如果二者百分比差小于2%则为平跳式技术。[1]世界著名的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康利由以单足跳为主改为以跳跃为主的技术后,成绩显著提高,多次创造出优异成绩。以合理缩短单足跳比例,从而达到三跳水平速度为主的三跳比例是今后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技术主导方向。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中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三跳比例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和收集了中、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三跳比例的参数文章。了解中、外男子三级跳远三跳比例的发展趋势与中、外对三跳比例的研究和相关资料,进一步确定研究的内容。

2.2.2 数理统计法

对中、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比例参数进行了统计学处理和归纳分析。

2.2.3 比较法

对中、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三跳比例等有关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3 结果与分析

3.1 优秀运动员的三跳成绩及百分比

三级跳远是一项历史悠久的竞技运动,在19世纪初期就有了这个项目的竞赛活动,跳的动作结构多种多样,相当长的阶段发展缓慢。技术上直到19世纪末期才演变成今天的单足跳~跨步跳~跳跃,成绩也有13.71(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冠军)提高到目前的18.29M。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三跳比例的划分对三级跳远技术的影响经历了四个时期。[1] 第一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为现代三级跳远技术的雏形期,人们对三级跳远项目特点及内在规律理解甚少,运动员基本上是根据自身的运动能力自由发挥,既缺乏专门的练习手段,更少有理论上的指导。众多运动员把三级跳远的三跳看成是三个分离的跳跃动作,把重点放在第一跳和第三跳上,而把第二跳看成是过度步,一个连接动作。

表1 早期世界优秀男子三级跳远的三跳比例

时间

国籍

姓名

成绩(米)

三跳比例 1911 美国

丹尼尔.阿赫恩

15.52

(6.10-3.50-5.92)m 39.3%-22.6%-38.1% 1931 日本

大岛谦吉

15.58

(6.50-3.52-5.56)m 41.7%-22.6%-35.7% 1935 澳大利亚

梅特卡夫

15.78

(5.73-3.97-6.02)m 35.7%-25.2%-38.8%

(表1摘自《三级跳远专业运动与理论》)

从表1中可以看到在三级跳远的初期,把技术动作的重点放在第一跳和第三跳上是它的主要潮流。

第二时期:50年代[2],随着运动训练水平的系统化和科学化,人们对三级跳远的训练规律及技术特点有了新的认识,在五十年代的十年内,前苏联运动员在运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高台大腿,落地积极有力,双臂摆动等为特征的技术风格,并先后数次打破三级跳远世界纪录,在三跳比例上第一跳明显大于第三跳,但却兼顾第二跳,使第二跳的比例达到30%左右,这一技术被称为苏联式跳法,也称为高跳型,三跳比例约为38%+30%+32%。

第三时期:进入本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认识到了速度在三级跳远中的重要性。波兰教练员斯塔尔琴斯提出了新的技术与训练观点,在三跳比例上相对缩短第一跳的比例,使水平速度较多的保持到第三跳,从而加大第三跳的远度。1960年,波兰运动员施密特采用这种技术以17.03米成绩将当时的世界纪录提高了33厘米之多,并成为第一个突破17米大关的三级跳远的运动员。三跳比例为35.2%+29.5%+35.3%(5.59米+5.02米+6.02米),这一技术被成为波兰式跳法,也称速度型。

第四时期:进入70年代后三级跳远的整体水平迅速提高,以弹跳型为基础和以速度型为基础的综合型技术占统治地位,并各领风骚。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提高三级跳远成绩要以减少跨步跳远度及增加跳跃比例着手。表2世界优秀男子三级跳远的跳跃对比 年份 1972 1975 1985 姓名 跳跃成绩(米)

6.01 6.43

跳跃百分比(%)总成绩(米)

萨涅耶夫 奥里维拉

17.44 36 17.89 班克斯 6.69 37 17.97 1995 爱德华兹

6.64 37 18.29

(表2 摘自 梁向武•浅谈三级跳远的最佳三跳比例)

1995年英国运动员爱德华兹以其独特的技术风格,将三级跳远成绩提高到18.29米,成为第一个突破18米大关的运动员"同35年前首次闯过十七米大关的施密特一样,同属速度型跳法。在萨涅耶夫,奥利维拉,班克斯为首的综合型跳法统治了23年之久后的今天爱德华兹再显施密特昔日风采,以速度型跳法将班克斯保持的世界纪录提高了32厘米之多。[13]

中国男子三级跳远曾达世界先进水平,但近年来出现滑坡的趋势,分析中国最优秀的3名运动员技术类型,他们各代表了一种技术风格。从表3看,邹振先的第一、二跳比例为64%第一、三跳比例为71.5%,单足跳与跳跃的差异为+0.5%,技术风格介乎“速度”型和“平跳”型之间,展示个人的技术风格;陈燕平第一、二跳比例为64.3%,第一、三跳比例为65%,但其单足跳与跳跃的差异为+1.6%,距离为29cm,更接近“速度型”的特征;邹四新由于绝对力量相对较强,第一、二跳比例为66.7%,第一、三跳比例为69.5%,但其单足跳与跳跃的差异为-2.9%,其技术类型为典型的“力量”型。[12] 表3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的三跳远度和比例表 运动员姓名

费达射耶夫 苏联 萨涅耶夫 苏联 16.70(6.40+4.88+5.04)m 38.4%-29.2%-32.5% 17.44(6.60+4.93+6.01)m 37.5%-28.5%-34% 17.29(6.20+5.30+5.79)m 36.2%-30.5%-33.3 国家

运动成绩(米)

三跳远度与比例

瓦笛盖为奇 苏联 施密特 波兰 奥里维拉 17.03(6.00+5.02+6.01)m 35.2%-29.5%-35.3% 17.89(6.00+5.38+6.51)m 33.5%-30.1%-36.4% 巴西

邹振先 中国 陈燕平中国 17.34(6.03+5.10+6.1)m

31.7%-29.4%-35.23% 17.51(5.98+5.31+6.22)m 34.1%-30.2%-35.7%

(表3摘自 吴国生•对三级跳远三跳比例的比较与研究)3.2 对三跳比例的重新审视 3.2.1 合理三跳比例的重要性 综观世界田坛,虽已有明显缩短第一跳距离,大力增加第三跳远度的趋势,但是运用不同的三跳比例创造出几乎相等的高水平运动成绩的三级跳运动员还有很多。由此可见,排除其他因素,三跳比例与运动成绩之间并无直接的相关关系,而三跳比例只是作为中介,将运动员现有的运动素质转化为运动成绩。单就三跳比例自身而言,它并无好坏之分,但当它被某一运动员采用时,就会因运动员自身情况的差异产生不同的效果,这时便有了好坏之分。

由于三跳比例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运动员素质与技术结合的能力,因此在训练中,三跳比例经常用作反映运动员运用专项技术能力的控制指标。

合理的三跳比例具有以下重要作用:①有利于保持后继动作阶段向前的动量,减少三跳过程中的水平速度损失,最终提高运动成绩。②会使运动员的力量、速度等素质在三跳中产生最佳分配。③大大降低了运动员机体出现损伤的可能性。④有利于充分发挥运动员个性特点与优势。

3.2.2 从系统角度来分析“三跳”

三级跳远项目要求运动员在助跑后要连续完成三次踏跳“三跳”在时空上是不间断的,可以把“三跳”看作一个系统,它是将速度、力量、协调、柔韧等素质组成的原料系统转化为由三段距离组成的以运动成绩为表现形式的产品系统。在素质一定的前提下,“三跳”整体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运动成绩的优劣。那么“三跳”到底采用怎样的三跳比例才最为合理呢?以往的诸多研究分析表明:如果单足跳距离及比例过大,会影响后两跳的距离及三跳的总成绩;如果过小,再接下来的两跳中又难以弥补其损失。[3]在单足跳落地时,着地腿膝关节受到的地面的作用力随着单足跳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最大时可达到运动员体重的24倍(Amadio1985),因此运动员单足跳的距离不应过大,否则运动员会因地面强大的反作用力而出现腿部“坍塌”现象,严重者极可能致残。第三跳距离及比例是随着第一、二跳距离及比例的缩小而增大,增大而缩小的。跨步跳起一个“过渡”作用,其比例相对于另外两跳较小,但为了总成绩又不可能过小。因此,三跳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应将“三跳”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不能孤立、片面地考察某一跳各自的效果,而应该用综合的方法去分析,优化系统结构,提高系统的整体功能。

3.3 “最佳三跳比例”的重新定位 3.3.1 何谓“最佳三跳比例”

怎样的三跳比例才是最佳的呢?我国著名三级跳远教练田兆钟认为:不能武断地规定某一跳跃节奏是最适宜的,因为运动员的身体条件、素质水平、技术特点、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差异很大,运动员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形成比较适合自己特点的跳跃节奏,但必须十分重视在跳跃中充分运用并尽可能地保持速度,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节奏才是最先进的。[4]因此,根本不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三跳比例”模式,不应过分地追求和模仿某种技术类型,而应致力于将运动员的运动素质与个人技术特点紧密结合,寻找和确定个人最佳比例结构。最佳三跳比例就是与运动员的运动素质结构、技术风格、身体形态等个体特征相适应的,能够将运动员现有的运动素质最大限度转化为运动成绩的比例。

3.3.2 “最佳三跳比例”的特征

“最佳三跳比例”具有如下特征[5]:①个体性,也就是说不同个体特征的运动员,与其相适应的“最佳三跳比例”是不同的。②惟一性,对一名运动员而言,在其个体特征一定的情况下,与其对应的“最佳三跳比例”结构只有一种。③最优性,即采用“最佳三跳比例”,运动员便可以获得现阶段个人的最优成绩。④动态性,“最佳三跳比例”是随运动员个体特征的变化而变化的。3.3.3 确定“最佳三跳比例”的方法

一名运动员可以采用不同的三跳比例,那么如何确定哪种比例是最佳的呢?大多数人会认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运动员多跳几次,哪一次成绩最好所对应的比例就自然是最佳的

了。其实不然,试想,如果运动员采用的三跳比例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并且这种比例结构由于长时间的练习而得以巩固,那么如果他不打破原有的比例结构,无论跳多少次得出来的比例对他而言也不会是最佳的。我国林琳,越建辉等研究员认为:①应该选择多名优秀运动员群体为样本,建立“运动素质一三跳比例”最优模式;②进行运动素质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并对照模式选择“最优三跳比例”;③根据要达到的运动成绩设定三跳距离;④采用设定的三跳距离进行反复练习,巩固三跳技术[6]。

3.4 确定“最佳三跳比例”的观点论证

本文确立的根据国内外优秀运动员三跳比例来为运动员自身运动素质选择“最佳三跳比例”的方法,由于和已有的两种“最优化”模型存在着冲突,因此下面有必要针对此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论证。3.4.1 运动技术原理论证

任何一项运动技术动作,都包含技术和素质两种因素。技术与素质的关系表明,要掌握任何一个技术动作,必须具备相应的身体素质[7]。同样,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也只有通过合理技术才能在运动成绩中充分体现出来,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技术必须适应身体素质的发展,且总会有一种与运动员运动素质相适的最佳技术。因此,在运动训练中,必须同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素质与技术。当运动员的运动素质提高后,原有的技术动作结构就变得不适应了,为建立新的平衡关系,运动员必须相应提高运用技术的能力,形成一套新的技术动作结构。[8]而三级跳远是一项运动技能和素质的统一表现得特别显著的项目。三级跳远技术的实质在于运动员能够充分合理地运用自己的运动素质,连续跳出最远的水平距离。[9] 3.4.2 运动生物力学原理论证

生物力学原理表明,三级跳远运动员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三次跳跃,且“连续的三次跳跃”不仅在时间——空间上是不可分割的,而且肌肉工作的生物力学效应也是连续的、不可分割的完整过程。每一次踏跳均经过三个阶段——重心到支撑点的距离逐渐缩短的过程,为缓冲阶段,下肢肌做积极退让性工作;[10]当缓冲结束瞬间,下肢肌做等长收缩;重心到支撑点的距离逐渐增大的过程,为蹬伸阶段,下肢肌做克制性工作。每一次踏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运动员身体重心运行的轨迹,三次踏跳也就决定了三跳的轨迹,即决定了三跳比例。而每一次踏跳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下肢肌退让性和克制性工作能力的高低决定的。可见,作为三级跳远运动员核心素质的下肢肌工作能力就必然与其“最佳三跳比例”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3.4.3 运动实践论证

在运动训练实践中,不同运动员的速度、力量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他们的三跳比例应有所不同(见表4),即采用不同的技术类型。譬如,有的运动员力量水平比较高,而速度水平一般,素质类型上属力量型运动员(如萨涅耶夫、根蒂勒)那么他应采用第一跳距离与比例稍大一些的单足跳式技术“因为他在第一跳着地时能够依靠强大的腿部力量承担着地时的巨大冲击力而不失去进行后两跳的能力” [11]。相反,有的运动员速度比较快,但力量相对较弱,素质类型上属速度型运动员(如施密特、奥利维拉),那他可以采取第一跳距离与比例稍小第三跳距离及比例稍大一些的跳跃式或平衡式技术。

表4 不同素质特点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比例的差异

姓名

成绩(米)

单足跳

跨步跳

跳跃

单足跳%

跨步跳%

跳跃% 萨涅耶夫

17.44

6.50m

4.93m

6.01m

37.27

28.27

34.46 单足跳式

根蒂勒

17.22

6.70m

4.60m

5.92m

38.90

26.71

34.38 单足跳式

施密特

17.03

5.99m

5.02m

6.00m

35.17

29.47

35.36 平衡式

奥利维拉

17.89

6.00m

5.38m

6.51m

33.55

30.08

36.39 跳跃式

(表4摘自《三级跳远专业运动与理论》)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当今多数的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都采用约为35%+30%+35%的三跳最佳比例,有助于运动员更好的保持助跑时所拥有的助跑速度。

4.1.2最佳三跳比例就是与运动员的运动素质结构、技术风格、身体形态等个体特征相适应的、能够将运动员现有运动素质最大限度转化为运动成绩的三跳比例。

4.2 建议

4.2.1

适当缩短三级跳远单足跳的远度,降低单足跳的高度,有利于运动员在跳跃过程中保持身体平衡、相对增长跨步跳的距离、提高利用更快助跑速度的能力。4.2.2

相对减少第一跳的比例,保持第二跳比例相对稳定,较大幅度的增加第三跳比例的方向发展。对未来三级跳远运动的发展、技术的完善、运动成绩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4.2.3

三跳比例与运动成绩之间并无直接的相关关系,根本不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三跳比例”模式,不应过分地追求和模仿某种技术类型,而应致力于将运动员的运动素质与个人技术特点紧密结合,寻找和确定个人的最佳比例结构。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海.詹博士,谈三级跳远技巧.田径

[2]粱向武.浅谈三级跳远的最佳三跳比例「J」.广东高校体育,1997 [3]杜利军.三级跳远技术的发展趋势「J」.国外体育动态,1997 [4]田兆钟.速度对三级跳远的作用[J].田径,1983(3):34~37.[5]杨永辉.对三级跳远运动中三跳比例的再认识[J].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6 [6]林琳,越建辉.对三级跳远比例的分析[J].体育科技信息,1999 [7]张克仁,等.有关身体训练的问题[J].南京体育学院,1995 [8]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 [9]杨宏祥,韦耿.男子三级跳远的相关因素与评价模型[J].福建体育科技,1995,(4)[10] 周全,孔祥生.关于三级跳远运动员下肢肌退让性工作能力的评述[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6(3)[11] 姚天白,等.三级跳远三跳起跳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体育科学,1992,12(5):70-74 [12] 任作虎,张振.中国与世界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3项指标及技术特点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4(2):20223 [13]毛兴海.三级跳远技术发展及未来特征[J].田径,1995(5):28231 致谢

在本文的写作和修改的过程当中,得到了马俊明导师的百忙之中的细心指导,使得顺利完成。在指导过程中,向马俊明老师严谨、一丝不苟的科研态度致意崇高的敬意,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于本文写作过程中给予帮助的同学和老师表示感谢。

上一篇:浅谈青少年赛前挺举训练的训练办法

下载三级跳远技术分析-跨步跳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级跳远技术分析-跨步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立定三级跳远的技术要领

    立定三级跳远的技术要领、辅助措施、训练方法 动作要领: 1、预备姿势。合理的预备姿势是: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两臂上举,提踵,深吸一口气,接着两臂下摆,近体侧位时屈膝半深蹲,大小......

    立定三级跳远技术简便教学方法

    立定三级跳远技术简便教学方法 廉明 河北迁安建昌营高级中学 064407 近日,看着年轻教师教学生立定三级跳远技术有所感想,年轻教师的优点是动作示范很好,而教学步骤较为常规,第......

    立定三级跳远技术分解教学

    立定三级跳远技术分解教学 部分省市将立定三级跳远列入“高考体育”的考试项目。在多年指导体育类考生的训练中,笔者总结在立定三级跳远技术学习中要遵循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花样跳绳----交互绳两人左右跨步跳教学反思

    花样跳绳----交互绳两人左右跨步跳教学反思 花样跳绳----交互绳两人左右跨步跳教学反思 交互绳两人左右跨步跳的启动:首先让学生学会两人合作摇绳,利用手前臂发力,手腕固定,手......

    跳甲防治技术

    跳甲防治技术 跳甲,鞘翅目叶甲科,俗称“土崩子”,“土跳蚤”,以危害十字花科蔬菜为主,亦危害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春秋两季发生严重,是重要的作物害虫。 随着十字花科作物种植......

    篮球跳投技术分析与教学探讨

    篮球跳投技术分析与教学探讨 【摘要】篮球是一项全民热衷的运动,具有进攻效率高、技术难度大的特点,再加上投篮与得分具有密切相关性,因此,目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已经将跳投技术......

    三级跳远三跳比例和节奏的关系研究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从三级跳比例和节奏的研究入手,对三级跳远的比例和节奏关系对成绩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级跳远运动并没有所谓的“最佳三跳比例”,......

    浅谈青少年三级跳远技术训练的教法

    浅谈青少年三级跳远技术训练的教法 昆山市 第 二 中 学高德林 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陆方红 [摘要] 三级跳远是田径运动中发展较晚的一个项目,人们对这项运动的技术特点认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