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融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高校教育越加重视教学质量,逐渐引进外国教学经验,中外合作办学得到快速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了外国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的教学水平。文章主要分析了金融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 中外合作办学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248-02
近些年来,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全国很多高校都展开了合作办学活动。结合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效果可以发现中外办学对教育发展而言,确实起到了推动作用,中外合作办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然而,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也越加明显,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对此,高校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进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金融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现状
从目前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看,在地域分布上,相对集中在北京、上海、山东、广东、江苏等经济、文化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的大城市;在合作对象上,外方合作者主要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法国、英国等经济发达、科技及教育先进的国家和地区;中方合作者主要包括北大、清华、复旦、同济等名牌大学;从办学层次看,跨越从幼儿教育到博士的各个学历层次;从专业分布看,开设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机构和项目居多,大约占36%左右。
截至2013年7月19日,教育部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公布了经过合法批准的400多家本科中外合作办学名单。这400多家中外合作办学都是本科以上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其中举办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的有:上海财经大学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合作举办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与加拿大道格拉斯学院合作举办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浙江工业大学与英国利兹大都会大学合作举办国际贸易与金融硕士学位教育项目,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与美国印第安那波利斯大学合作举办国际金融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厦门大学与爱尔兰都柏林商学院合作举办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济南大学与英国格拉斯哥加利多尼亚大学合作举办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等等。
许多教育专家都认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把关不严,教育部虽然有着严格的审核制度,但许多国内院校和培训公司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都和国外一些三流甚至不正规的大学开展合作办学,严重影响了合作办学的整体教学质量和声誉。
二、金融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
世界经济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机遇,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挑战,只有牢牢抓住机遇,克服挑战,我国经济才能得到高度发展。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人才,特别是金融专业的人才,这就对我国高校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所培养的人才要能够满足社会的发展与需求,达到社会的综合要求。而我国高校教育虽然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提升,但仍不够完善,所培养的大学生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必须引进外国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进而有效提高我国的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合作办学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目前我国多所高校的金融学专业采用了中外合作办学方式,比如,东北农业大学、济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等。通过中外合作办学,这些大学的金融学专业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还不够完善。
(一)教学教材问题
一些金融学专业采用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对外声称自己采用的教材是从国外引进的,因此,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知识更加先进。事实上,这些学校的金融学教材根本没有引进国外的教材,即使引进了外国教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几乎没有进行有效使用,所引进的教材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还有一些高校为了提高中外办学的质量,引进了很多国外金融学教材与大纲。但因为对所引进的教材,学校并没有给出固定的评判标准,导致高校引进了很多低质量,不适用的教材。不但没有通过教材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还因为教材的不合理致使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学习效果明显下降,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与困扰。以上两种情况虽然体现了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理念,但却没有真正践行中外合作办学的内容。
(二)合作对象层次低
虽然我国很多高校的金融学专业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活动,但合作项目的整体水平较低。在2013年中外合作项目的统计中发现,经过批准与审核的中外合作项目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一共有900多个,本科层次的合作项目与合作机构有700多个。进行合作的对象一般都是国外二三流的高校,或是一些不知名学校。这些合作对象的学术水平以及教学质量都没有充分的保障,我国进行合作的高校对合作对象的具体情况也没有明确的认识与了解。这就造成我国高校所进行的中外合作办学水平整体偏低,所能引进的教育方法与教育资源不够充分,无法进行深层次的合作。另外,很多高校为了吸引学生,提高招生数量,在进行宣传过程中,过于夸大自己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一流,合作对象是国外名校,不重视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导致教育工作出现严重问题。
(三)教师职业素养存在问题
金融学专业在进行中外合作办学中,需要很多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学教师。然而,当下金融学专业的教师普遍存在问题,教师的教学水平参次不齐,职业素养需要提高。中外合作办学下的金融学专业对教师的要求比普通专业的要求更高。聘用教师时不仅要考虑到教师的工作经历和教学经历,还需要注意教师的学历和教学能力,最好有一定的留学经验。但目前高校金融学所聘请的教师要么是有高学历,但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和留学经历,要么是有工作经历和留学经验,学历却相对较低,总之,既具备高学历又拥有丰富经历的教师非常少。此外,教师的教学队伍还不够合理,一支优秀的教学队伍中,不仅要有教龄较高的老教师,还应具有思想观念较开放的年轻教师。老教师是教学队伍的坚强后盾,年轻教师是教学队伍的前锋,两者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促进,进而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完善金融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措施
(一)选用适合中外合作办学的教材
要想提高金融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和水平,首先要解决教材问题,改善金融学专业的教材现状。目前,我国进行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多学校还采用国内教师编著的教材。这些教材都是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以及各个层次的学生情况来进行编写的,适用于全体学生。但中外合作办学要培养的人才是国际化人才,因此,进行中外合作办学中的金融学专业学生不仅要了解本国的国情与金融发展情况,还需要了解国外的金融发展情况。但国内的教材并不能为金融学专业学生提供这些学习内容。要想真正实现金融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目标,培养国际化的人才,还需要使用中英双语版教学教材或是原装英语版教材。国内与国外教材除了关注的国家不同之外,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国内教材更加重视理论,而国外教材则更加重视结合实际。金融学专业学生使用国外教材不但可以拓展视野,还可以将知识与国外的国情现状结合起来,做到与国际接轨。
此外,需要对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进行合理调整,开设一些国际金融方面的专业课程。比如国际经济法、国际市场营销学、国际金融学等等。以上这些课程可以专门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外国教师来进行教学。开设双语课,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一方面让学生充分学习与掌握外国金融知识。
(二)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
我国高校在进行中外合作办学中,所选的合作对象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合作办学的水平。如果合作对象的教学质量比较高,教学资源较丰富,那么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也会相对较高;如果合作对象的教学质量较差,教学资源较匮乏,那么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也不会理想。因此,各高校在进行中外合作办学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在发展金融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前,高校要对国外合作院校进行充分的了解与细致的分析,深入了解外方教学机构的办学能力与办学资质,避免遇到一些非法办学机构。要明确中外合作办学的目标,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提高合作院校的层次。按程序对合作学习进行严格审核,提高国外合作学校与合作机构进入我国市场的门槛,进而实现合作对象的高层次化。同时,为了吸引更多外国优秀的教学资源,应增加各种优惠政策与扶植措施,对外国资源进行严格核查,详细调查其社会背景、教学水平、师资力量、学术地位等等,进而开展符合自身教学情况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提高合作办学的整体水平。另外,我国各级政府以及相关的教育部门应加强高校进行中外合作办学资质的审核工作,充分利用外国的教育资源,保证金融学专业的管理机制、学科研究以及教学课程向着国际化发展。
(三)完善教师队伍
教师是决定高校金融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金融学专业的教师教学水平不高,教学能力不突出,教学经验不足,那么金融学专业的合作办学质量也不会过于理想,相反,如果金融学专业的教师不仅教学能力高,教学经验还非常丰富,那么合作办学的质量至少不会太差。由此可见,金融学专业教师的职业水平直接关系着合作办学的水平。要想培养国际化的金融人才,那么首先要保证教师队伍的国际化。高校可以将一些30岁左右的金融学专业教师送到国外合作对象或是其他名校进行学习,提高其知识水平,丰富其学习经历。金融学专业的教师都应该具备留学经验,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开阔教学视野。除了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外,还应招聘一些海外留学的硕士甚至是博士使其回国任教,也可以招聘一些优秀的外国教师。留学硕士或博士以及外国教师与本国教师相比,在国外学习与生活的时间要更长,对于外国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特点更为了解,可以将国外的一些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引入到本校教学工作中来,将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有效地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方法,提高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2013年度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黑龙江省高校经济类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gbc1213110-315)。]
参考文献:
[1] 张漾滨.改革开放以来中外合作办学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2] 李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外合作办学研究[d].青岛大学,2007
[3] 王悦,房红.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14(2)
[4] 贾欣宇,裴英凡,房红.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5(10)
[5] 许圣道.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其监管与规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6] 叶敏.论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成功(教育),2011(7)
[7] 潘娜,张洁?b.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1)
[8] 邵丽霞.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8(2)
(作者单位:裴英凡,贾欣宇,黑龙江工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房红,黑龙江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2)
(作者简介:裴英凡,黑龙江工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证券投资;贾欣宇,黑龙江工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金融理财;房红,黑龙江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金融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
第二篇:会计学专业 (中外合作办学专科层次)
会计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专科层次)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国内外会计专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政策法规等,熟练掌握英语,具有较强的会计业务操作能力,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于会计岗位需要的实践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
2、掌握会计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
3、掌握国内外会计组织框架体系下的基本规则和会计法规;
4、掌握国内外会计专业的基本技能,能独立从事会计业务工作;
5、熟练掌握英语,能阅读原始英文会计资料;
6、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较熟练地进行中、英文打字,并能运用电算会计软件进行会计资料的核算;
7、掌握正确体育锻炼方法,身心健康。
三、主要课程
会计I、会计II、财务预算I、财务预算II、管理会计、内部控制、财务管理、财务策略、会计信息系统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会计电算化
2、专业实践
3、社会调查
4、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
五、学制
三年
六、毕业条件
修满总学分122学分,准予毕业。
第三篇:旅游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建设报告
乐山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
旅游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建设报告
随着全球化走向深入,无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合作办学都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就我校来说,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不但可以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办学水平,使教职员工具有更加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办学理念和视野,也可以通过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经验,改善课程结构等,给学生提供接受国外先进高等教育的机会,提升学校在地方区域内的知名度。
为加大学校办学模式改革力度,吸收更多国际职教先进经验,增强学校办学实力,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选择,2011年9月,我校与新加坡智源教育学院签署了旅游及酒店管理专业联合办学协议书,为本专业学生出国深造乃至就业提供了机遇与平台。按照协议,赴智源教育学院留学的学生前三年在我校就读,取得我校合格毕业的基本条件并满足智源教育学院其它就读条件之后,根据个人意愿并由我校择优推荐,第四年进入智源教育学院完成大专课程进修,成绩合格后由智源教育学院颁发大专毕业证书并推荐至国外相关行业就业。该项工作将于2013年下半年正式启动。
同时为深化两校合作,充分整合双方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更好地借鉴吸收先进办学理念,为本次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及本校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新动力,智源教育学院同时表示愿意为我校提供
教师培训业务,并提供一切培训师资、培训环境和培训条件。我校国示校建设领导小组旅游专业建设领导李言奎、肖险峰两位同志于2012年6月19日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进行了为期10天的“NYP办学理念与院校管理”培训,并顺利取得了结业证书;2013年7月12至16日,专业带头人陈晴老师赴新加坡参加“职业教育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培训学习,引进了新加坡智源教育学校先进的课程体系理念、职业教育先进思想,从而指导旅游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并与新加坡智源教育学院签订了《师资培训意向性协议书》。
小结:
通过两年示范校建设,旅游专业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与世界职业教育发达国家进行交流与合作,充分整合了双方的教育资源,实现了优势互补,共同培养师资和优秀的旅游及酒店管理专业人员,加强了我校师资的培养,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出国留学与就业的机会,更好的满足了广大家长希望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成为乐山区域中职类学校首家与国外职业教育学院签订联合办学的学校,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旅游专业部
2013年7月25日
第四篇: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txt不要为旧的悲伤而浪费新的眼泪!现在干什么事都要有经验的,除了老婆。没有100分的另一半,只有50分的两个人。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加强专业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做大做强做优职业教育的根本途径。我们金华市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还存在着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根据我校机电专业建设的实践,拟就专业建设的问题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
一、应该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
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经济和社会、体现自身功能和特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性工作。专业结构调整,是职业教育提高自身适应力、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我们金华市的专业结构还甚不合理、不甚科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宏观方面,全市各校的专业相互重复设置,大致雷同,造成办学资源的恶性竞争;为了适应招生的需要,过多开设一些与社会需求脱节的专业,如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与财会专业等,造成高入学、低就业的现象。第二,在微观方面,一些学校的专业设置多而全,没有学校自己的骨干专业,平均使用加力量,导致专业建设资源不足,发展缓慢;一些学校没有针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随意设置专业,造成学生就业困难。
根据这种情况,我们认为要金华市范围内应该加大专业结构的调整。要加强宏观调控,对重点专业与示范专业进行引导与扶持,在全市形成一批布局合理、与产业结构相吻合的精品专业,使一些雷同的专业向这些精品专业集中。尽管在目前情况下,教育行政部门的调控功能已经减弱,然而还是应该有所作为的。
我国区域经济的特点十分明显,因而不同地区对人才需求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我们职业教育的办学目的主要是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专业建设必须分析当地经济结构的特点,了解劳动市场的主要的需求。各职业学校要根据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增设新专业,拓宽、改造老专业,形成各自的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如我们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通过深入的社会调查、企业调查和市场调查,根据永康五金机电十分发达的产业结构特点,确定机电专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专业,围绕机电专业开设数控、财会、市场营销及汽修等专业,使学校的专业结构与永康的产业结构吻合。目前我校3800多在校生中,50%以上是机电专业的学生,并着重把机电专业建设成浙江省示范性专业,形成本校的专业特色。
二、应该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是专业建设的核心。目前职业中学的教学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学观念落后,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观念,普高的“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观念还严重在存在着。二是课程结构不合理,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的比例失调。三是课程内容没有与当地社会经济情况接轨,没有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接轨。另外就是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都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以真正地提高教学质量,达成专业的培养目标。
近几年来,我们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在机电专业建设上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1、更新教学理念。社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企业与学生发展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我校把“以人为本”、“按需施教”作为机电专业的教学理念,大力进行教学改革。
2、调理课程结构,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层次重新制订各门课程的教学计划,以满足学生就业、升学、个性发展的多元化需要。
3、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改革教学内容。我校采用各种方法调查社会和企业,掌握当前
永康经济发展对所需人才的规格要求。在此基础上,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大力开发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课程和校本教材。目前,已经编写出了符合当地实际的乡土教材20多本,例如《机械制图》、《电动工具》、《防盗门生产工艺》、《中学生写作指导》、《职高英语》、《职高生法律知识教程》等等。
4、根据企业需求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我校大力提倡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加强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在技能训练方面,除加强课堂强化外,建立多个课外兴趣小组,常年开展活动,每年都在进行一次全校性的技能大比武。
5、根据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承认并遵循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学分制的管理,实行弹性学制,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在实行学分制的过程中,通过研究,我校创造性地提出了新学分制的理论,大胆地实行“替代学分”和“过程学分”。所谓“替代学分”,就是当学生在某门课程不能得到规定的学分时,可以用其他方面所得的学分来替代。例如在机电技能竞赛或技能考证中取得好的成绩,我们给予相应的学分,用来替代某些必修课不能得到的学分,只要达到规定的毕业标准,就发给毕业证书。所谓“过程学分”,就是把学分分解细化到各学科具体的子目标,使学生每完成了一个具体的学生任务就能得到相应的学分。“替代学分”和“过程学分”的实行,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机电应用专业的教学质量。职高学生大部分是以中考失败者的心态进校的,我们通过努力,使职校生以成功者的姿态走向社会。
三、应该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力和关键,师资队伍水平决定学校专业建设的水平。目前我们金华市职业中学的专业建设中,师资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各校普遍存在着专业教师缺乏,特别是技能型教师紧缺,缺少专业带头人,缺少双师型教师。因此,我们希望教育行政部门能在专业师资培养提高方面能够为各职校提供有效的支持与帮助。各职业学校自己要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师资培养培训计划,形成促进教师积极向上、不断学习的激励机制,重点选择和培养专业带头人,大力提高师资的整体水平。
近几年来,我们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采取“上挂横联,内提外引”的办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上挂——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挂钩,聘请高校或科研机构的专家到我们学校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讲师;横联——与企业联合,聘请本市的各企业的比较著名的技术专家来校当兼职教师;内提——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选派教师到高校深造。长期坚持教师的校本培训,每周安排一次培训活动。启动名师工程,确定了多名培养对象;外引——向全国招聘优秀人才。通过努力,我校的专业教师整体水平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提高。
四、应该切实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突破口,也是专业建设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市许多职校还存在着实训设备缺乏或落后,校外实习基地不落实的问题。一些私立的、小规模的职校还存在着在黑板上开机器,在书本上学技能的严重情况。因此必须切实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实验实习基地建设要充分体现专业的特色和水平,满足教学环节的需要,体现生产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学校要本着自力更生、分步实施、重在使用的原则,不断添置和更新实训设备;要加强与生产、服务企业单位联系,在校外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要开展产教结合、产学研结合的活动,把实验实习设备与生产、经营、培训、技术开发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实验、实习设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们永康职技校采取“独资、合资”的方式,提高实习实训设备的水平。所谓“独资”,就是学校不惜投入巨额资金,添置所需的先进实习实训设备,建立钳工车间、车工车间、电工操作室、制图室、计算机房、数控车间等校内实习场所;所谓“合资”,就是与企业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机器设备资源来培养学生,如与中国群升集团和浙江星月集团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已经达这种成合作。今后还准备建立“企业负责经营,学校负责生产”的校企业联合新模式,还要投资800多万元建设气势雄伟、功能齐全的实训大楼,以满足学校教学与社会培训的需要。
同时我们还根据“专业对口、工艺先进、确保安全、相对集中”的原则,建立起联办、协作与临时三个层次的校外实习基地,确保学生的实习。
五、应该加强校企合作,形成专业的培养特色
职业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是学校生存的基点,也是我们加强专业建设根本目的所在。可惜现在我们在专业建设中,有的还不知道为什么要开设这个专业,不知道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是否需要这个专业,在教学中也只是像普高一样,关在校门里,完全按照上面规定的教材,按照规定的大纲,不知道所教的知识与技能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与学生实际。这种自我封闭的现象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十分有害的,其结果必然导致本专业的淘汰。我们必须实行开放办学,把自己当成鱼,而把企业当成水,与当地经济紧密地结合起来,把专业建设融入当地经济的海洋中。
至于一些欠发达地区,一些没有形成鲜明区域产业特色的地区,其职校所设的专业也一定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与就业指向,必须确定本专业是为什么行业服务的,与对应的企业或服务业单位建立紧密的联系,了解这些行业对人才规格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形成专业的培养特色。
我们永康市职技校确立了“与企业接轨,为地方经济服务”办学宗旨,建立了校企联合办学的机制,从而形成了机电专业的培养特色。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目前,我校与全市六个行业协会、二百多家五金机电的骨干企业签订了联合办学的协议。协议约定:企业为学校提供教学、实习及职工培训的场所及必要的条件,提供必要的教学素材,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派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学校为企业开设特色班级或特色课程,输送一定数量、掌握相关技术或管理知识的毕业生,为企业的在岗职工的培训提供优质服务,选派干部教师参与企业的管理改革和科技改革。
2、派职校教师到企业挂职。我校定期选派学校的一部分干部和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担任企业的副总经理、助理厂长、质检部长、车间主任等职务,与企业干部职工同上班同吃住。这一做法使我们职业学校能够深入了解我市支柱产业的人才结构,分析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掌握当地产业结构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能够及时了解我市骨干企业主要产品的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为开发校本教材提供素材,增强校本教材的地方性和实用性。
3、举办企业职工培训。我校成立了金华市劳动局授牌的“职业技能鉴定站”和永康市劳动局授牌的“企业职工培训站”。大力开展企业职工的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近三年来,经学校培训、考证的企业职工已达一万多人次。
4、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成立了由企业及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办学指导委员会”,经常召开企业老总座谈会、联谊会等。
由于我校重视与企业接轨,致力打造校企联合的平台,使学校与企业实现了息息相通、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既促进了机电专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六、应该抓教育科研,增强专业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
学校的振兴需要教育科研,一个专业建设的成功也同样需要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增强专业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金华市的范围内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教育科研氛围,然而还存在着不平衡的问题。有些职校还没有把专业建设与教育科研联系起来。实际上专业
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大课题,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单独成为一个个研究课题。我们只有抓好教育科研,才能进一步促进专业建设。
我校在机电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教育科研。近五年过机电专业的教师获奖或发表的论文达200篇以上。我们围绕机电专业的社会背景、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确定了多项研究课题,组织教师进行研究。《校企联合办学的实践与研究》成为浙江省“十五”重点课题,《职高机电专业教学改革实验》为浙江省的规划课题,通过认真的研究,取得重大成果,荣获浙江省人民政府第二届教学成果一等奖。我们实践证明,教育科研是大大增强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七、应该注重学生的就业,体现专业建设的市场价值
一个专业是否受到社会的认可与欢迎,为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发挥的程度如何,有一个十分明显的标志就是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现在我市有些学校重入学率,轻流生率,重招生,轻就业,重一次性就业,轻就业后的跟踪服务。
就业是一个专业的“出口”,是专业建设的市场价值最重要的体现。我校在机电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十分注重抓好就业工作,一是抓好就业基地的建设,二是做好职业指导与创业指导工作,三是组织企业到学校召开招聘会,四是做好已经就业的学生的跟踪服务,从而使机电专业出现了“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好势头。不但使学生就业率真正达到100%,而且还出现企业提前到学下“订单”,预订高二学生的可喜局面。
第五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生产方式改革发展的方向。中国人多地少的现状决定了中国特色农业不能走发展大农场的路,只能是通过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走联合发展的路。近日,笔者通过对千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
展与登记情况的调查发现,当前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和登记中有些问题值得关注和规范。
一、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近一年来,全县共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30户,注册资金115.89万元,成员总数达1063人(其中农民成员1042人,占成员总数的98%)。其主要特点:一是涉及的领域广,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涉及有蚕桑、蔬菜、瓜果、粮食、中药材、畜禽、奶业等行业;二是牵头的主体多,归结起来大致有四种:基层干部创办型、涉农企事业带动型、专业能人领办型、农民自治型;三是合作的范围大,有的在同一个组或村进行合作,有的跨组、跨村进行合作,还有的跨乡、跨镇进行合作。
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登记情况看,目前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民对合作社还心存疑虑,一些人对合作社的功能、作用知之不多,对合作社特有的合作机制更是不甚了解,因而合作意愿不充分,参与办社的意识很淡薄
(二)目的不纯,偏离了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目的。有的农民不明白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真正意义,扭曲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解决一家一户生产经营的实际困难,更好地发挥家庭承包的潜力,促使农民走向市场,增加收入,致富奔小康的目的,而是
(一)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在我国长期小农经济的历史中,农民有的是不断分家分割土地的传统和经验,而没有多少“合作”的传统和意识;在小生产的思想文化理念的长期熏陶下,不少农民有寄望于“青天”式好官、“菩萨”式能人来拯救自己脱贫“苦海”的依赖思想;同时由于历史的教训,一些农为了实现传言所谓的能得到国家财政直接补贴的目的,便以村组干部、家庭成员凑人数成立合作社。这种合作社,徒具法律形式,成立后并没有按合作社的章程进行运作,更没有组织成员开展真正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只是为了成立合作社而成立合作社,合而不作,成为“空壳合作社”。这里既有农民自身受利益驱动思想的影响,也与政府部门求快求量、指标化考核不无关系。
(三)合作社的规模普遍偏小。30户合作社中,资金数额最高的50.58万元,达到10万元以上的只有2户,而资金在1万元以下的就有14户,其中6户的资金甚至不到1千元,还有1户合作社的成员出资人均仅为6元。合作社成员最多的318人,20人以下的合作社达18户。规模太小的合作社很难达到成立合作社帮助农民扩大生产规模,推动产业化经营、抵御风险、参与市场竞争、增加收入、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宗旨,甚至连最基本的生产经营活动也无法正常开展。
(四)组成人员层次单一,内部结构单薄。30户合作社中只有3户涉农企事业单位成员和1户专业能人加盟,没有1户龙头企业带动,成员间也没有生产者、购销人、咨询机构等功能职责或环节的分工,要么全是种植户,要么全是养殖户。这些没有职责分工、结构单薄的合作社,仅仅是同类者的简单合并,没有任何结构、功能上的进化、衍生、升级,就像多艘相同的小船联合起来,组成的仍是一个小船队伍,并没有组成一艘航空母舰一样,也使合作社的功能大打折扣。
二、几点对策
(一)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工作,积极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增强农民成员抵御风险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保护农民成员的合法权益有着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维护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有着重大的意义。为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关职能部门应当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深入到乡、镇、村和广大农民群众中去,通过召开座谈会、动员会,解答农民群众提出的具体问题,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内涵和相关规定,使广大农民群众深刻理解我国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历史背景、重大意义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点,充分认识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好处及作用,促使其不断地克服小农意识、培养“民主”意识,增强“合作”意识,极大地提高农民群众创办合作社的积极性,自觉、自愿、自发地组建合作社。
(二)积极引导,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一是鼓励商场(超市)、农业龙头企业牵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将企业管理模式引入合作社,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结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把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推行订单农业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农民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专业合作社+大中型商场(超市)”、“农户+专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