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九讲话精神“听后感
听“五九重要讲话精神”有感
距习主席来到贵州大学已有三年了。重温“五九重要讲话精神”时,时光仿佛回到了三年前。习主席端坐在讲台前,同学们安静而细致的聆听着他的讲话。他那和蔼可亲的面庞与那朴实无华的语言在涤荡着同学们心灵的同时,也对同学们诉说着责任与担当。听完讲话,我的感触颇深,我感到的不仅是鞭策,更是激励。
习主席在讲话中赞赏着贵州大学百年的悠久历史与贵州大学莘莘学子的勤奋与热情。并着重提出了作为贵州最高学府的贵州大学对贵州发展的重要作用。习主席给予贵州大学的崇高评价无疑是为贵州大学未来的发展注入了信心与动力。
在讲话中,习主席谈及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的问题。他说到:“大学生关键是要选定奋斗的目标,树立远大、崇高的理想信念。并经历实践中的考验、磨练,虽九死而不悔,成为坚定的志向。”的确如此!在纷繁复杂的今天,大学生面临着许多的干扰与诱惑,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抵制错误的思想潮流。在实现人生价值方面,习主席以自身的知情经历告诫我们应当志存高远,但更要脚踏实地,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担当好自己的那份社会责任。习主席也表达对同学们的殷切期望,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要勤奋。与此同时要勇于创新,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并鼓励同学们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生理、心理素质,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矢志不渝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方面,习主席说到:“学习国学不是为了把它当做古董摆设,也不是食古不化、作茧自缚,而是要变成内心的源泉动力,做到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如饥似渴的学习着各类知识,但是却遗忘了那深藏在民族血液中的传统文化。殊不知,文化是民族的魂,他承载着过去,也标示着未来。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首先要树立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我国已有五千余年的历史,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独树一帜,正是因为这深厚积淀的传统文化,它引导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壮大提供滋养。我们应该认识到,在追求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重要的文化软实力。只有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沃土之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得到发展与壮大。
有这么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国家未来的支柱,大学生与国家是否能够兴旺发达是密不可分的,这就需要我们勇敢的肩负起这份责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的工作与学习,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实现心中的中国梦!
经济学类123班
陈进
2014年3月17日
第二篇:”五九讲话精神争做优秀青年大学生
发扬“五九重要讲话精神”
争做优秀青年大学生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让我的感触颇深,他的讲话指明了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和大学生成才目标,既具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求真务实、深入浅出,教育鼓励人、激励鞭策人,对新形势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志成才,形成诚实守信、自强不息、开拓进取、艰苦奋斗、感恩奉献的优秀青年学生的良好风貌。更是激励我们年轻的一代应该刻苦学习,感恩报国。
习主席在贵州大学的“5·9” 重要讲话中,寄托了他对中国青少年的殷切期望,倡导了一种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开拓和创新的时代精神,他期望当代青少年全面发展,保持个性。同时他提倡青少年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兼顾奋斗,更应该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赞赏了莘莘学子的勤奋与热情。提出了作为当代大学生对贵州发展的重要作用。习主席给予贵州学子的评价无疑是我们的未来发展以及理想注入信心与动力。
习近平主席谈及到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的问题时说道 “大学生关键是要选定奋斗的目标,树立远大、崇高的理想信念。并经历实践中的考验、磨练,虽九死而不悔,成为坚定的志向。”的确如此!在纷繁复杂的今天,大学生面临着许多的干扰与诱惑,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抵制错误的思想潮流。在实现人生价值方面,习主席以自身的知情经历告诫我们应当志存高远,但更要脚踏实地,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担当好自己的那份社会责任。习主席也表达对同学们的殷切期望。
在我们医学的道路上,我们在学习医学知识上也要勤奋,同时要有创新的精神,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不断的学习和研制各种新药,并鼓励同学们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生理、心理素质,做到知行合一,因为在医学的道路上,在我们手上的都是生命,每有多一分的希望我们就要有多一份的努力才行,我们不能马虎。我们是医学生,我们要成为合格的接班人,矢志不渝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学习了习近平同志“5·9”讲话后,让我懂得,社会上的每一个分子都身兼所职,而我们青少年的职责便是把国家发扬光大,让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传遍世界,虽说现已有多个国家建立了孔子学院,但如果想要中国中出去,那些还远远不够。我们的共同理想是让孔子学院布满世界各地,但这些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所以少年强则国强。
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首先要树立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我国已有五千余年的历史,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独树一帜,正是因为这深厚积淀的传统文化,它引导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壮大提供滋养。我们应该认识到,在追求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重要的文化软实力。只有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沃土之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得到发展与壮大习近平同志重要“5·9”讲话的最终宗旨是:广大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祖国在不断发展!我们祖国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栋梁。梁启超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为了使国家更加繁荣昌盛,为了使我们的祖国能在有朝一日成为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一只雄鸡,我们应当做一个“全面发展”的青少年!
作为一个青少年,在学习方面我们不仅要刻苦学习、品学兼优,而且要敏于创新、勤于实践;在职业道德方面我们不仅要爱岗敬业、奉献社会,而且要服务人民、乐于助人;在思想方面我们不仅要开拓进取、兼顾奋斗,而且要敢于求索、与时俱进。
有这么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国家未来的支柱,大学生与国家是否能够兴旺发达是密不可分的,这就需要我们勇敢的肩负起这份责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的工作与学习,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实现心中的中国梦!
药学系
电话:xxxxxxxxxxx
邮箱:xxxxxxx @qq.com
2014年x月x日
第三篇:《抗战精神解读》听后感
《抗战精神解读》听后感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听了马院秦国伟老师的《抗战精神解读》讲座,很有感受。特别是提醒了我,要牢记历史,才能把握未来。
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将抗日战争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实行积极抗战的方针,但由于实行的是片面抗战的路线,最终节节败退;共产党则建立游击根据地,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坚持开展敌后斗争。日军占领武汉、广州后,由于战线拉得过长,且收到敌后根据地的威胁,改变了侵略方针,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此时,国民党抗战集团发生了严重的分化,汪精卫集团公然叛国、蒋介石集团转为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正面战场形势恶化。只有共产党坚持开展敌后斗争。随着抗战走向深入,加上国际战争形势发生变化,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并最终取得胜利。
可以说,国民党和共产党对抗战的最终胜利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国是遭到本土侵略却始终抗战到底的两个国家之一。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国共双方始终坚持抗战,没有投降。“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虽两党有一定的内部斗争,但总体上坚持了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坚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任何夸大或否定任何一方历史功绩的观点,都容易陷入到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之中。
老师在讲座中提到,“就战略战术而言,其巧妙的作用,并不是由于他们学习了马列主义,而是他们在中国风土人情及历史的基础上,巧妙地利用民族主义而取得的。”这是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芒。抗日精神是以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今天我们学习抗战精神,不仅是要总结历史成功的经验并运用到今天的实践,更是要继承和发扬抗战精神,激励我们今天的事业不断走向前进。
伟大的抗战精神是在抗战过程中不断孕育出来的。那什么是抗战精神呢? 第一,强烈的爱国心。在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除了少数叛国分子卖国求荣外,绝大部分中国人民迅猛觉醒,爱国精神空前高涨,保持强烈的爱国情怀,奋起反击。特别是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国际国内有很多关于抗战能不能坚持下去取得胜利的质疑。强烈的爱国精神,即是坚持抗战并最终走向胜利的精神支柱。
第二,坚定的正义感。抗日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的自由和权利而战,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法西斯侵略中犯下的反人类罪行,更是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正义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国的抗日战争能获得国际的广泛支持,根本上还是由于反侵略战争的正义性。
第三,英勇的牺牲精神。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长期抗战便意味着重大的牺牲。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保持着不畏强暴的民族本色,坚持全民族抗战的全面抗战路线,以大量的人力和物质牺牲坚持斗争,最终使鬼子葬身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为世界历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第四,坚韧的斗争意志。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逐一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论调,提出了抗战阶段的科学阶段,预见抗日战争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这种持久抗战,是以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为保证的。中国人民抱着必胜信念,一步步将抗战推向深入并最终取得胜利。
第五,平等民主和世界眼光。毛泽东曾指出,“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在建立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同时,参加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既充分调动国内外的力量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积蓄力量,又进到了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一份力量。战时中国的大国地位,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赢得的,是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历史地形成的。
第六,主动性、智慧、灵性。中国具有自己特殊的地理、历史国情,抗战最终取得胜利,离不开灵活的抗战方针。高举民族主义大旗,动员全民族抗战;把中国传统军事思想同抗战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斗争;创新抗战组织和动员形式,调动各方积极力量……这种灵活性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一笔重大的精神财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国难当头,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力量。这么艰难的抗日战争都打赢了,今天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抗战胜利带来的重大荣誉感和自豪感,大大洗刷了中国在近代以来受到的屈辱,为中国重返世界大国之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习好抗战精神,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学习好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我们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奋勇前进。
伟大的抗战精神,为今天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第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都有每个人的一份责任,都应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第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特别是要坚持走群众路线,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三,坚持不断深化改革。战争是一次革命,今天的改革也是一场革命。特别是当改革进入深水区时,更要以坚韧的意志、灵活的方法,在攻坚克难中不断走向深入;第四,坚持创新。抗战中涌现出来的新的政治和军事思想,再次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更要破除思想中的僵化理念,以创新精神面对新困难、解决新问题。
总而言之,学习抗战精神,激发了我的爱国热情、锤炼了我的坚韧意志、提升了我的工作方法、培养了我的创新理念,让我受益匪浅。也在此谢谢老师给我们带来一场如此精彩的讲座。
第四篇:五九家长会发言稿
晚上好!首先对您给予我们工作的一贯信任、理解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各位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家长会,感谢你们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那么,今天我们开这次家长会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如何使我们的孩子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搞好学生的工作,使每位学生能取得最大的进步。首先、我把我们五(9)班的特点和目前的一些学习情况作一个简单的介绍。本班孩子的特点是比较活,但好动的孩子也很多,当然也极其聪明。我可以自豪的告诉大家,我们班是非常优秀的,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方面,在小学部里都是名列前茅。
总的说来,我们五(9)班的同学都是挺不错的。下面我们来谈一谈作为学生家长,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怎么做,如何去做的问题。
首先,我想一个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用,我有这样一个体会:一个好习惯一旦养成,长大后便会一直坚持下去。做为父母要帮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1、专心致志。家长应严格要求并经常提醒孩子在上课时,一定要用心听讲,聚精会神,不要做小动作,更不要说话影响别人听课。回到家时要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合孩子学习的环境,让孩子养成放假及时做作业,按规定时间完成作业之后再做其它事情的好习惯。
2、独立思考。父母对孩子不能解决的问题要采取诱导的方式引导孩子思考问题,重要的不是教会孩子一道题怎样解决,而是要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家长要不要帮孩子检查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要,为什么呢?从我教的这个班的学生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都非常粗心。那么我们家长就要通过检查帮他改正这个缺点。这也就要求我们检查不是把答案告诉他,而是要让他知道这题错了,至于错在哪里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其次、想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孩子进入高年级后的一些变化:
1、学习方面:知识学习广泛了,我就拿语文课为例来讲,低年级的时候呢我们主要是一些非常基础的知识,拼音、生字、词语读几遍,抄几遍,也就是说只要孩子肯下功夫肯记一般不成问题。但是,现在就有点不同了,因为现在除了以上这些基础知识以外,作业本上更多的是一些比较“活”的题目,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这些题目是没有什么最标准的答案,可以是一题多解,不像学习生字、拼音怎么读就怎么读,这个字怎么写就怎么写。所以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必须扎扎实实的掌握,该读还要读,该抄的还得抄,同时还要拓展孩子的思维,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
学习方面的改变还表现在内容增加了,英语课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也是现在教学内容中比较重视和重要的一部分,有些家长一直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小学阶段孩子只要把语文、数学学好就够了,那么在这里我可以说如果你真有这种想法那就错了,在新型的教育体制下,任何课程都同样重要,都是可以相提并论的。学习方面的改变还表现在难度加大了,作业量相对多了,学习方法改变了,这主要表现在低年级时是被动的接收性学习方法为主,老师教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很少有自己的主张和想法,那么现在进入中年级以后就更不提倡这种做法了,学生应该是自己主动的去学习,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
2、心理方面:这阶段的孩子自尊心逐渐增强,也就是我们通常在讲的孩子知道“难为情”了,他怕“丢面子”了,所以各位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把握好尺度。
教育孩子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学生来到学校接受教育,提高和进步,是我们老师的愿望。但是要想真正教育好孩子,光靠学校,光靠老师是很困难的。我们需要你们的支持和配合。对于这一点,我得感谢在座的每一位,感谢你们开学至今都非常配合我的工作,能够积极配合、支持班级开展的一些工作,特别是在对待孩子的学习方面,各位家长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正是你们的热情配合,给了我更大的信心和动力,有你们的支持和配合,我会做得更好。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希望家长朋友能多费点心思,配合我们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看到孩子的“另一半”。
记得我以前一位学生家长与我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时,他不断诉说孩子的种种缺点:学习不认真,没有耐心,太粗心,做题很马虎,成绩总是上不去,不肯听父母的话……总之,在他的眼里,孩子一无是处。正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就像一杯没有倒满的水,我们不能总看到“一半是空的”,重要的是要看到已有一半的水,不能因为孩子一两次考试成绩上不去就全盘否定孩子。
当然,仅仅停留于看到孩子的“另一半”是不够的,那样做不但不能促使孩子进步,反而会滋生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尽管表扬和鼓励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并不是在任何场合、任何时候都奏效的“灵丹妙药”,在看到孩子的“另一半”的基础上适时、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才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添加剂”。也只有真正看到孩子的另一半,才能从把孩子教育好的角度去真正地爱孩子,才具备同孩子的沟通的良好心理基础。
2、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天,年迈的渔王问年迈的渔夫:“老弟啊,想想过去的几十年里,我每次打到的鱼总要比你多出许多,怎么现在,我儿子的捕鱼技术会差你儿子一大截了?”渔夫问:“那你是怎样教儿子的呢?”渔王说:“为了让他少走弯路,我从小就把他带在身边。每次出海,我都会告诉他,到哪里去寻找鱼群,就是每次撒网前,我也总要向他指点一二……我可是毫无保留地传授了一切呀!”渔夫笑了:“喏,问题就出在这里。”
在某大学,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即将毕业的物理系高材生,因成绩出类拔萃,被学校选送到美国某名牌大学深造。谁知该大学生却一口回绝,说什么也不愿出国。拒绝的原因说来令人难以置信:他根本无法独立生活。大学生四年中,他的衣服被褥都是妈妈定期来到学校取回去清洗。
很显然,这位大学生是在父母的过分保护下成长起来的。所谓过分保护,是指父母亲对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揽、包办代替,像老母鸡保护小鸡一样,始终将子女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不舍得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过分保护会严重干扰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产生极其恶劣的后果。首先是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差了,动作笨拙,行为幼稚,起码的个人生活都不会料理;第二是社会化困难,社交无能,无法与他人沟通、相处。第三是优柔寡断,缺乏自信心,过分羞怯和自卑;第四是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陷进持久的焦虑苦闷和抑郁的心境中不能自拔;第五是缺乏道德情感,责任心淡漠,报复心较重,甚至具有盲目的进攻性行为。
3、给孩子一点纪律约束。
家有家法,校有校规,班级也有班级的纪律。这些规定和纪律,是同学们提高成绩的保证,学生们只有好好地遵守这些纪律,才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班级,才能够全面提高自己的水平。加强纪律观念,做到文明守纪,就显得格外必要。要教育学生明白,一个懂得规矩,并且自觉的遵守规矩的人,才能够时刻按照规矩办事,才能够使自己进步。风筝要想飞得高,必须由底下的线牵引着,假如没有了这根束缚它的线,风筝只能掉在地上。人也是这样,不要幻想什么绝对的自由,绝对的自由带来的是绝对的放纵,是绝对没有什么好结果的。
4、把你的时间留一点给孩子
1)花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交流。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时间的长短并不重要,但是每天要花一定的时间坐下来,问问孩子学习的情况,和孩子交流思想,沟通情感。
2)花一定时间和孩子玩耍。不一定要在空闲时,你在做家务时也可以和孩子玩“猜谜语”等游戏,这样既不影响你做家务,又让孩子在快乐中积累了词汇,岂不一举两得?
3)和孩子一起外出。带孩子一同去外面散步,上街购物,去公园赏景,有条件的带孩子出去参观、旅游,拓宽孩子的视野,陶冶孩子的性情。
4)和孩子一起看书、看电视。陪孩子看一些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书和电视节目,并相互交流观后感,培养孩子的鉴赏能力。
1、家长最好能经常与学校、老师取得联系, 及时了解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学生在校的各方
面表现,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工作。
2、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处事能力,要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
3、要注重对孩子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4、要学会欣赏孩子,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5、不以成绩论英雄,您的子女学习成绩好,并不意味着思想好、能力高,您的子女学习成绩落后,并不意味着思想差、能力低。现在的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只要有能力,任何一个学生都能在社会上立足,并且成就一番事业。
6、科学的分析子女的成绩。不与其他同学作比较,而是着眼于自身的比较。比较前后几次考试,看是否退步,原因是什么。比较各科之间的成绩,看哪科是弱项,多花些时间补上。7.抓好子女在家的行为习惯。如良好的休息、科学的安排学习、适量的家务劳动(劳动是教育人的较好方式,只有劳动,他才懂得来之不易,懂得珍惜)等。8、在孩子面前做好表率,身教重于言教。
语文考试的综合性越来越强,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适度的课外拓展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成绩好的孩子更要注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帮助孩子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一是读。读名著名篇、读报刊杂志,多读书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开阔视野;二是背。背《古诗70首》、背课文片段、背成语、背名人名言警句等,多背诵可以增加孩子的语文积累;三是写。写日记(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写周记,多写可以为孩子提供练笔的机会,帮助孩子把语文知识、语文积累转化为语文能力。
经常带孩子们接触社会、研究社会的各种现象,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双休日、假期交好朋友、参加有益的社区活动、参加体育锻炼、做小实验、搞小发明、编手抄报、编作文集等,使孩子们全面发展。)
第五篇:一家之言:五九庐山真面目
一家之言:五九庐山真面目
作者:罗四夕乌有之乡2009-7-9
打油诗.五九年的庐山会议
鬼使神差一封信,阴差阳错悲剧生。评头品足数十载,看破红尘有几人?
第一节五九庐山真面目
五九年的庐山会议已到天命年了,人们不但没有遗忘,而且还在议论纷纷。但从议论中看出,真正认清五九庐山会议真面目的人并不多。这也不奇怪,因为许多人不了解真实情况,议论错了也在情理之中,但有些所谓教授也信口开合就不对了。因此,有必要把真实情况告诉人们。
庐山会议分两部分,前部分是纠“左”,后部分是反右倾。对前部分认识比较一致,对后部分反右倾认识就很不一致了。这里只说后部分。
五九年庐山会议,从纠左变成反右倾的悲剧,不是有的教授说的:是毛泽东放长线钓大鱼,有意要整彭德怀,而是由七个阴差阳错的环节造成的,这七个环节是一环扣一环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缺失,悲剧都不会发生。
第一个环节,是彭德怀鬼使神差的一封信。人们常说彭德怀的信是万言书。其实信除了标点符号外,包括台头、结尾和年月日在内只有3170个字。
为什么说彭德怀写信是鬼使神差呢?生活中有些事就很难说清处,如彭德怀过去经常与毛泽东相隔在千里之外,他一般都不以个人的名义写信,只是送材料或报告工作。这次近在咫尺却要写信,大家说,这是不是“鬼使神差”。
彭德怀根本就不该写那封信。因为:
一方面信上写的那些问题,自1958年11月郑州会议以来,毛泽东就先后在一些会议上讲过了,还承担责任,作了初步检查,也对一些问题提出了批评,并采取措施逐步解决。请看毛泽东以下的讲话:1958年11月10日,毛泽东说:“我们有些同志昏了头脑,以为快要上天了。……徐水,还有什么地方,就急急忙忙往前闯”。1958年11月21日,毛泽东在武昌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苏联在准备向共产主义过渡问题上很谨慎。我看我们中国人大概包括我在内,是个冒失鬼。5亿多农民的年薪不到80元,是不是穷得要命?我们现在吹得太大了,我看不符合事实,没有反映客观实际。整个说来,认识客观规律,掌握它,熟练地运用它,并没有。所谓速度,所谓多快好省,是个客观的东西。客观说不能速,就不能速。” 11月23日 毛泽东在武昌会议第二次讲话中指出:“我们的脑筋正在这里压缩空气。指标问题,以钢为纲带动一切,……今年番一番是个冒险的倡议。”12月1日又说:“可能性同现实性是两件东西,是统一性的两个对立面。虚假的可能性同现实的可能性又是两件东西,又是统一性的两个对立面。头脑要冷又要热,又是统一性的两个对立面。冲天干劲是热。科学分析是冷。在我国,在目前,有些人太热了一点。他们不想使自己的头脑有一段冷的时间,不愿意做分析,只爱热。同志们,这种态度是不利于做领导工作的,他们可能跌筋斗,这些人应当注意提醒一下自己的头脑。……” 12月9日,《在中共八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提纲》中就提出“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情绪的危险性”。1959年2月1—2日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会议上,两次到会讲话。他说:“我们对于搞经济建设还是小孩子,虽然我们现在年纪不小了。应该承认这一点:向地球作战,向自然界开战,这个战略战术,我们就是不懂,就是不会……关于按客观规律、按比例,这个问题我是没有解决的,这个问题我不懂。”1959年2—3月毛泽东在第二次郑州会议上又说:“公社在1958年秋建成之后,刮起了一阵„共产风‟主要内容有三条:一是穷富拉平。二是积累太多,义务劳动太多。三是„共‟
各种„产”。……这样一来,共产风就刮起来了。即是说,在某种范围内,实际上造成了一部分无偿占有别人劳动的情况。我们对于民族资产阶级这样的剥削阶级所采取的政策,尚且是如此,那么,我们对于劳动人民的成果,又怎么可以无偿占有呢?同志们,价值法则依然是客观存在的经济法则,我们对于社会产品,只能实行等价交换,不能实行无偿占有。违反这一点终究是不行的。”3月和4月,毛泽东分别在陶鲁笳、王任重、谭震林的报告上批示:“旧账一般不算,是写到了郑州讲话里面去的,不对,应改为旧账一般要算。算账才能实行那个客观存在的价值法则。这个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的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否则一切都不可能。对群众不能解怨气。对干部,他们将被我们毁坏掉。有百害而无一利。……须知,这是劫财,不是善财。无偿占有别人劳动是不许可的。算账才能团结;算账才能帮助干部从贪污浪费的海洋中拔出来,一身清净,算账才能教会干部学会经营管理方法;算账才能教会五亿农民自己管理自己的公社,监督公社的各级干部只许办好事,不许办坏事,实现群众的监督,实现真正的民主集中制。”
(以上材料见薄一波著《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册第806—826页)1959年4月29日,毛泽东给六级干部的信中又强调要实事求是,要讲真话不要讲假话,讲假话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7月10日,在庐山会议上,毛泽东又讲了上面类似的话。
从毛泽东以上的一系列讲话来看,彭德怀信上说那些内容,除了“左”比右难纠正一句而外,毛泽东都先后讲过了,而且比彭德怀信上说的还要深刻、严重些,并在不断想办法解决。因此,彭没有必要再写信。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彭德怀信上说那些内容,彭在西北小组会上也已经讲了。彭在西北小组会上的讲话是:“1957年整风反右以来,政治上、经济上一连串的胜利,党的威信提高了,得意忘形,脑子热了一点。”“解放以来,一连串的胜利,造成群众性的头脑发热,因而向毛主席反映情况只讲可能和有利的因素。在大胜利中容易看不见、听不进反面的东西。”“从北戴河会议以后,搞了个„左‟的东西,全民办钢铁这个口号究竟对不对?……我们党内总是„左‟的难纠正,右的比较好纠正。”“去年忽视《工作方法六十条》中的一切经过试验,吃饭不要钱那么大的事,没有经过试验。”“要找经验教训,不要埋怨,不要追究责任。人人有责任,人人有一份,包括毛泽东同志在内。„1070‟吨钢是毛主席决定的,难道他没有责任!我也有一份,至少当时没有反对。主席最伟大的地方在于能及时发现问题,弯子转得快,如果没有郑州会议,经济会被破坏。”“人民公社我认为早了些,高级社的优越性刚发挥,还没有充分发挥,就公社化,而且未经过试验,如果试验上一年再搞,就好了。”“毛主席家乡的那个公社去年提的增产数,就没有那么多,我去了解实际只增产16%,我又问了周小舟同志,他说那个社增产只有14%,国家还给了不少帮助。主席也去过这个社,我曾问主席,你了解怎么样?他说没有谈这个事,我看他是谈过。”“政治与经济各有不同的规律,因此思想教育不能代替经济工作。毛主席与党在中国人民中的威信之高,是全世界找不到的,但滥用这种威信是不行的。去年乱传主席的意见,问题不少。”“基层党组织的民主问题要注意,省、地的民主是否没有问题呢?现在是不管党委的集体领导的决定,而是个人决定,第一书记决定的算,第二书记决定的就不算,不建立集体威信,只建立个人威信,是很不正常的,是危险的。”“什么算账派、观潮派……等帽子都有了,对于广开言论有影响,有些人不说真话,摸领导人的心里。”
(详见薄一波著《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册,第855—856页)
彭在西北小组会上的发言,比他在信上写的尖锐得多。既然已经说了,也就没有再说的必要了。在当时的情况下,再说,就是“脱了裤子打屁”,多次一举了。没有这封鬼使神差信就不会出现下面的阴差阳错。
第二个阴差阳错的环节是毛泽东不该把彭信交大会讨论。彭写信不该,毛泽东把彭信交给大会讨论,也不该。因为彭信一出现就争论不休,没完没了。这就干扰了《庐山会议诸问题的议定记录》的讨论,把会议引入歧途。
毛泽东为什么要把彭信交大会讨论呢?是不是有意引彭上钩呢?我认为毛不是有意要整彭,而是要加深大家对问题的认识。因为:一是彭信与毛泽东的讲话精神基本上是一致的,毛没有理由要整彭;二是毛泽东看了彭信后说了这样两句话“这个人敢讲真话。”“容易得罪人。”;三是在讨论彭信时,有人对毛说,彭信有问题。毛泽东说:彭是政治局委员,给党中央主席写信有什么问题呀;四是李银桥说:“庐山会议开始是要纠„左‟,有人向毛泽东反映彭德怀在小组讨论会上说了许多反对意见的话,毛泽东不以为然,认为不就是提个意见嘛”;五是7月23日,毛批评彭他们时,也还说他们基本正确,只是部分不正确。所谓基本正确就是主要是正确的。因此,说毛把彭信交大会讨论是有意整彭是不正确的。
第三个阴差阳错的环节是与会者不该对彭信争论不休。如果与会者一致认为彭信好,就不会引起争议,如果与会者都认为彭信不好也不会引起争议。如果没有人们的争论不休,就不会有毛泽东7月23日的讲话,没有毛泽东23日的讲话,悲剧就不会发生。因此,那些对彭信争论不休的人们对悲剧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悲剧的产生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四个阴差阳错的环节是7月23日毛泽东不该那样讲话。在双方争论不休的时候,他应当下令停止争论,集中精力讨论《庐山会议诸问题议定记录》。如果这样,悲剧也不会发生。可毛泽东没有这样做,他的讲话从表面看,是各打50大板,但从字里行间来看,打在柯庆施等人身上那50大板要轻些,而打在彭德怀等人身上那50大板要重得多。这样就引起彭那部分人很不舒服,促使他们说了一些出格的话,做了一些出格的事,如彭德怀的傲慢,目中无人;李锐和周小舟听了如丧考妣,到黄克诚家去大发牢骚,攻击毛泽东。
第五个阴差阳错的环节是彭德怀7月23日不该那样傲慢。《毛泽东和他的卫士长》一书第265至267页上说了这样一些话,23日毛泽东讲完话,“会议散场,……。彭德怀坐在最后一排,出去最早,等毛泽东出了会场,他已经走得老远。
“……彭德怀正走着,不知是蓦然发现拉下了什么东西,还是想起了什么事情,又掉头反身上坡,与毛泽东一行人碰了个照面。
“毛泽东站住了,向他打招呼,彭总,我们谈谈吧。
“彭德怀脚步不停,情绪冲动地挥手,有什么好谈的?没什么好谈的!
“毛泽东口吻平缓地说,没关系嘛,我们不同意见可以坐下来谈谈嘛……
“彭德怀甩手不谈,要谈的他都在信里写过,其余的就没什么好谈的了。他的步伐未做丝毫停顿,将毛泽东丢在身后。
“党的领袖遭到这般冷遇,毛泽东的不自在不用说,在场的其他中央首长亦忿忿不平,意见大极了,都异常生气。
“按照预定的会期该是结束了,毛泽东回到„美庐‟也是让工作人员做下山的准备。然而有些领导同志感到,这次会议争论的问题并没有真正从大家的思想深处达到一致,反映如果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今后工作难免会产生抵触情绪。
“于是,临时又决定改变行期,推迟下山的时间。经过短暂的筹备,8月2日,中共中央八届二中全会在庐山召开了。未参加前面会议的其他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委员,也纷纷自各地赶上山来。至此,庐山会议已经从最初的要纠„左‟,完全转化为反„右‟。”
由此可见,如果彭德怀不那样傲慢,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就不会忿忿不平要求彻底解决争论的问题,继续开会,使大家在思想深处达到一致。不继续开会,会议就到此结束,彭也就平安无事了。可见,后来,会议由纠“左”变成反右倾,与彭德怀的傲慢关系极大。
第六个阴差阳错的环节是有些中央领导同志不该要求继续开会。有些中央领导同志在这场悲剧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起了乘人之危、推人下水、落井下石的作用。毛泽东2
3日讲话之后,本想会议至此结束,有的中央领导同志就不该要求继续开会。他们应调和毛彭之间的矛盾。彭的态度不好、傲慢,他们应同彭私下交换意见,谈谈心,也可以对彭的傲慢态度进行严厉批评,还应劝彭,心平气和地去与毛泽东交换意见,消除隔阂,减少分歧,这才是他们应有的正确态度,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在当时那种条件下提出继续开会,彻底解决彭的问题,就起到了死灰复燃、火上浇油的作用。
第七个阴差阳错的环节是周小舟和李锐7月23日晚不该大牢骚。周小舟和李锐在这场悲剧中起了极坏的作用,不是周小舟的鼓动,彭德怀就不会写那封信,没有那封信,悲剧就不会发生。没有他们7月23日夜,在黄克诚家里大发牢骚,就不会出现“军事俱乐部”。有了这个假“军事俱乐部”,才使会议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才使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成为“反党集团”,才使他们跳下黄河也洗不清,黄泥巴掉在裤裆里,不是屎,很像屎。
周小舟和李锐是害人不成反害己。他们鼓动彭德怀写信的目的是想毛泽东能在大会上批评罗瑞卿、柯庆施等人,因为罗、柯等人在会议期间给他们过不去。但毛泽东7月23日的讲话,批罗等人轻些,批彭等人重些。于是他二人就如丧考妣,当天晚上先是在自己住处大发牢骚还不过瘾,还要到黄克诚家去大发牢骚,攻击毛泽东,说毛泽东到了斯大林晚年……后来彭德怀也来了。于是人们就把这晚上他们的活动称为“军事俱乐部”。
周、李在离开黄克诚家时,李锐对周小舟说:今晚说的话就当没有说,今后我们也少来往,可见他们心中确实有鬼。
在后来的会议期间,人们就要他们交待23日晚在黄克家干什么?他们守口如瓶,滴水不漏。但人们又揪住不放。于是,胡乔木觉得毛泽东很相信李锐,叫李锐把那晚上的情况写给毛泽东,以便消除人们对23日晚的怀疑,继续追查。7月30日,李锐给毛泽东写了23日晚的情况,并说:“请主席相信我是以我的政治生命来说清楚这件事。如不属实,愿受党纪制裁。”
毛泽东看信后,信以为真,并交其他常委看。但后来从黄克诚的交待的情况看出,李锐给毛泽东的信全是谎言。
彭、黄、张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实在是冤枉(但在当时,是事出有因,不可避免的)但周小舟和李锐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一点也不冤,他俩是自跳深渊不算冤。
毛泽东对周、李二人可说是做到了:仁至义尽,非常信任他二人,放心大胆地使用他二人,虚心接受他二人的批评和建议。在7月23日前,毛泽东两次与他们长谈,在交谈中,用李锐自己的话说,毛泽东给他们说的话“可说是„知心话‟、„私房话‟”,他们也毫无顾虑地给毛泽东提了许多尖锐的批评意见,如“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去年是唯心主义、小资产阶级急性病大发展的一年,敢想敢干起了许多副作用。„以钢为纲‟、„三大元帅‟等口号不科学。”毛泽东虚心接受了他们的批评,还作了自我批评,并重用他们,调他们去参加起草《庐山会议诸问题的议定记录》。在这次会议中,他们不仅畅所欲言,而且还多次“通天”,这在当时是得天独厚的。可他俩是狗坐箢箕,不受抬举,还要上窜下跳去鼓动彭德怀写信,毛泽东7月23日讲话后,他俩却如丧考妣,仇恨毛泽东,攻击毛泽东。由于他俩的过激行为,才使庐山会议的性质发生变化。李锐后来悔悟说:“回忆庐山旧事,常常怀着自责的心情,7月23夜发生的事,更追悔无已。”他还诗云:“山中夏夜鬼缠身,号角鸣金耳不闻。心事满腔何处诉,已无缘再让交心。”(这一自然段引号中的话来自李锐著《毛泽东的秘书手记:庐山会议实录》)
毛泽东在8月10日前,对李锐都是信任和重用的,直到 8月10日 黄克诚交待23日夜的真象后,毛泽东才与李锐彻底分道扬镖,因为李锐是骗子,他曾用政治生命保证的事全是假的。
以上七个环节缺少任何一个,庐山会议的悲剧都不会发生。
这场“反右倾”斗争的错误是严重的,但责任不能全怪毛泽东,其他人也有不可推卸的责
任,因为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把这场悲剧只归罪于毛泽东一个人,既不公平,也不符合实际,更不利于总结经验教训。
请注意!这场悲剧主要是由周小舟和李锐造成的。因为彭德怀的信是在周小舟的鼓动下,彭才写信的。信是这场悲剧的起因。假的“军事俱乐部”是周小舟和李锐制造的。就是这个假的“军事俱乐部”才使会议发生质的变化。
打油诗、彭德怀
领导平江起义军,井冈反剿纵驰奔。横刀立马长征路,运筹帷幄抗日营。
陕北游击歼胡匪,朝鲜阵地胜凶神。鬼使神差一封信,七四临终泪满襟。
打油诗、张闻天
满腹经纶不为名,甘当基石为苍生。庐山会后屋寒冷,默默孜孜用笔耕。
打油诗·黄克诚
推下深渊实在冤,冤中生活二十年。平冤不记仇和怨,公正评毛一马先。
打油诗.周小舟和李锐
自跳深渊不算冤,毛翁苦劝当耳边。牢骚太盛风云变,促使庐山起祸端。
第二节毛泽东的失误
毛泽东的伟大是古今中外无人能比得上的,但不能一骏遮百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次庐山会议由纠“左”变成反“右倾”,把彭德怀、黄克诚和张闻天整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就是毛泽东的失误。这次失误造成了两个严重后果:
一是从纠“左”变成反“右倾”,使“左”不但没有得到继续纠正,而且更“左”了。更“左”的结果,造成三年经济困难,饿死人的事确实是有的。到底饿死了多少人,要由当时的统计数字为准,有人推算出来的数字,说是三千多万、四千多万、七千多万是不准确的、不可靠的,有的人是别有用心的。虽然这一严重恶果是由多种原因,多种力量共同造成的,不完全是毛个人的责任,但毛作为作为舵手,没有掌好舵,没有排除干扰是有不可推卸责任的,是严重失误。
二是把彭德怀、黄克成和张闻天整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是削弱自己的力量,为他人作嫁衣裳。
彭德怀、黄克诚和张闻天对有些人的领导是不服的,但对毛的领导他们是心服口服的。彭在临死前,虽然很气愤,但他还是客观地说: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没有人比得上他(毛),以前离了他(毛)就是不行。
毛逝世后,有一股妖风要彻底否定毛泽东。这时,首先站出来为毛泽东说公道话的是谁?是黄克诚,他说:“现在,有人讲历史,想用其他人来代替毛主席,好像别人比毛主席更高明,功劳更大,我说这完全是对历史开玩笑!”他还说:“毛主席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主要缔造者,多次在危机中挽救了革命,这是我们党内任何其他人都不能比拟的。”
这两段话充分证明他们才是真正拥护毛的。当年说他们组织“军事俱乐部”反对毛泽东的革命路线完全是假的。事久见人心。
革命胜利后,他们继续保持了艰苦朴素的本色,不搞特殊化,这和毛泽东的要求完全是一致的。
彭、张在背后对毛有些议论和发牢骚是不对的,但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在革命的过程中,他们的功劳并不在刘少奇、邓小平、陈云和林彪之下,特别是彭德怀的功劳可以说在他们之上。而革命胜利后,那些人都上升了,彭德怀还原地不动,张闻天还下降了。他们也是人,人,对公平、荣誉、地位一点不考虑、一点不计较的人不多,有计较(虽风格不高)也不为过,有牢骚,有不满情绪是正常的。至于彭对毛泽东在工作中的缺点提出批评,不管正确与否,都是为党和革命事业无私无畏的表现,这才是真正的革命者。那些怀着不可告人目的的马屁精是不敢批评的。毛泽东对彭德怀应当像李世民对待魏征那样才更伟大。在这一点上,毛泽东不如李世民,因为他没有把彭德怀当成魏征,而是当成魏延。这样他就把真正支持拥护自己路线的人清除了,为他人作嫁衣裳。
对这场悲剧毛泽东后来有所悔悟,他多次说,庐山会议反右倾后,不该在县以下反右倾。1966年10月24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汇报会议上说:“58年8月庐山会议我是不满意的,尽是他们说了算,弄得我没有办法。”
彭在西北小组会上的发言和后来的信,究竟是反毛还是刘呢?我认为主要是反刘不是反毛,理由有四:
一是毛泽东在58年讲的大话不多,又最早提出纠左,并多次作自我批评。而刘在58年讲的大话最多(请参看张宏志著《还清白于毛泽东》),而且没有看到刘作过自我批评;
二是彭在西北小组会上的发言可以看出主要是批刘,而不是批毛;
三是在《彭德怀自述》里,彭德怀说:我写信的目的就是有些人对大跃进的缺点还认识不够,希望主席在大会上再强调一下。哪个对大跃进的缺点还认识不够呢?肯定不是指毛;
四是“文革”中,彭在北京航空学院的批斗会上说,在庐山会议上他是反刘xx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