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区域规划重点总结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区域规划重点总结
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区域的特征:
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三维空间
2、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3、区域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
4、区域是客观存在的。新区域观:
1、区域空间观: 新的区域空间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流动的空间和创新的空间;区域不仅仅是一个范围的概念,也是一个具有特殊内涵的实体的概念。
2、区域资源观: 知识和信息等无形的非物质资源成为决定区域发展的关键要素,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区域发展的机制、政策环境、政府服务效能等区域发展的软环境,也成为一种重要的非物质资源而受到重视。对区域资源的支配能力成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3、区域发展观:由单纯追求经济总量的增长逐步演变为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4、区域区位观:知识和信息区位逐步成为主导区位要素,现代交通和通讯网络不断改变着不同区域的区位优势。
5、区域市场观:逐步向有限干预的现代市场经济转变,市场壁垒逐渐消除。
区域规划的新特征:
1、区域规划由经济型转向综合目标型
2、区域规划由面面俱到逐步演变为重点问题与目标导向型
3、区域规划由目标终极型转向过程型
4、区域规划由虚调控型转向以空间管治为手段的实调控型
5、区域规划由单方案刚性规划转向多方案弹性规划
6、区域规划由指令型、强制性转向指导型、协调型
7、公众参与(public participate)被列入规划程序
8、区域规划方法的现代化和定量化
9、区域规划类型多样化
10、区域规划机构和法律日益完善
区域规划理念的新特征:
1、区域空间整体协调理念
2、以人为本理念
3、全球化的开放发展理念
4、可持续的长远发展理念
5、以竞争优势为核心的动态发展理念
6、以约束条件为前提的优先发展理念
7、区域协商协调的平等规划理念。
区域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 区域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本质上讲,区域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都是追求对区域空间的科学、合理使用。在实际编制中,两种规划应力求相互协调。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先有城市规划,后有区域规划。区域规划逐渐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只有在区域规划的指导下,城市才能和其周围区域协调发展。
增长极理论:法国经济学家佩鲁认为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而是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部门,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终极影响。
布德维尔对增长极概念的转化“增长极是指城市区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其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位于城镇或其附近的中心区域”。内涵:一是作为经济空间上的某种推动型工业;二是作为地理空间上的产业集聚的城镇,即增长中心。
将增长极理论运用到区域规划应该注意的问题:1,不能把增长极等同于城镇,只有具备发动型或者启动型工业的城镇才是增长极2,要根据当地的资源、对外联系和社会经济基础,根据市场的变动,选择启动型工业,确定适合本区域发展的主导部门和发展规模。3,增长极不是布局在原有的城镇中而是在其边缘,在不发达的较低层次的发展轴上。4,大力发展启动型工业,建立强大的工业系统,同时大力发展满足区域发展多种社会职能的服务设施。5,从城镇的体系出发构建科学的增长极体系。6,对增长极要集中投资,完善增长中心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相应的经济体制。7,注意发挥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实现均衡发展。
投资环境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1、概念:区域投资环境是指影响投资主体进行投资决策的各种区域因素的组合。狭义的投资环境包括区域自然环境、区域经济环境、区域政策环境以及区域社会文化环境。广义的投资环境还包括与区域相连的周边地区投资环境、国家投资环境以及大的国际投资环境。构成要素:经济环境、市场环境、科技与管理环境、资源环境、文教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社会服务环境。
国家竞争力:
国家竞争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经济体制下,一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诸多因素在全球性国际竞争中相互结合而展现出来的一种综合性国家实力。涵盖了一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以及政治民主、经济开放和文化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大环境。
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从整体上看,SWOT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第二部分为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要避开的东西,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根据这个分析,可以将问题按轻重缓急分类,明确哪些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哪些是可以稍微拖后一点儿的事情,哪些属于战略目标上的障碍,哪些属于战术上的问题,并将这些研究对象列举出来,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有利于领导者和管理者做出较正确的决策和规划。
点—轴开发模式进行的步骤:
首先,在区域范围内确定若干具有有力发展条件和开发潜力的线状基础设施经过的地带,作为发展轴,予以重点开发。其次,在各条发展轴线上确定若干个点,作为重点发展的城镇,并且要明确各个重点发展城镇的地位、性质、发展方向和主要功能,以及他们的服务、吸引区域。再次,确定点和轴线的等级体系,形成不同等级的点轴系统。
重点开发轴和重点发展点的选择:
1、重点开发轴的选择:
(1)最好由经济核心区域和发达的城市工业带组成;(2)有水陆交通运输干线为依托;
(3)自然条件优越、建设用地条件好、农业生产发展水平高的地带;
(4)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的地带,特别是水资源丰富,或者是水源供给性良好的地带;(5)在原有发展轴线尚未完全形成、发展时,除非是选择错误,一般不宜再开辟新的轴线。
2、重点发展城镇的选择:
(1)根据各个城镇的区位、发展条件,分析其在区域城镇体系中的主要职能、发展方向及其在区内外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各中心城镇的吸引范围和辐射范围,选择地位重要、对发展轴的形成和发展作用大,吸引范围广的城镇;
(2)从区域城镇化水平、历史进程、未来发展速度和规模等方面,分析各城镇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明确发展轴上各中心城镇的发展规模。发达地区选择规模大的城市作为发展的重点,落后地区,选择较小的城镇作为增长极培育;
(3)根据城镇空间分布的现状,在与中心城市相适宜的距离上,选择有较好发展条件的点作为重点发展的城市,使其成为次级发展中心,围绕次级中心,选择三级乃至四级中心城市。
区域规划的内容:
1、区域分析
7、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
2、区域发展定位与发展战略目标
8、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3、区域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规划
9、次区域和重点空间的规划导引
4、区域城镇体系和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
10、区域空间管治与协调规划
5、空间准入与发展时序规划
11、近期建设规划(行动计划)
6、区域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
12、区域发展政策研究
空间准入与发展时序规划:
主要依据空间开发的生态适应性、空间保护的特殊要求以及开发利用价值等综合确定空间开发利用的力度。对不同开发力度的空间,制定不同的开发准入条件,确保空间开发与保护的平衡。
空间发展时序则主要依据空间开发的时效要求和开发条件差异,确定开发的时间顺序与要求,以确保区域空间开发利用的有序性,避免遍地开花造成建设空间资源浪费。
区域发展战略的概念:是指基于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做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宏观谋划。核心是要解决区域在一定时期内的基本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主要内容:制定战略的依据、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措施等。包括经济发展战略和空间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战略:包括总体发展战略和部门或行业发展战略。空间发展战略:确定开发方式、确定重点开发区域、确定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提出地域开发的策略和措施。
战略目标的内容(P270):
经济发展目标:包括经济总量指标、经济效益指标、经济结构指标、经济运行质量目标
社会发展目标:包括人口总量指标、人口构成指标、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指标、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指标以及基础设施、科技教育、社会保障等;
建设目标:空间结构指标、空间规模指标、建设环境质量指标等。制定战略目标需要注意:
目标要适中,既要有难度,又要有竞争性并现实可行,不能偏低,也不能过高。定性与定量结合,定性是区域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总体发展方向;定量是具体的指标。各时期各部门目标相互衔接,使需求与供给相适应、需要与可能项结合。突出重点,提纲挈领,不包罗万象,没有重点,就没有战略。
区域投资环境由哪些要素构成:
经济环境:
1、经济发展水平
2、产业结构
3、经济政策
4、经济体制
5、通货膨胀
6、金融环境
7、外债 市场环境:
1、市场规模
2、分销网点
3、市场化程度
科技与管理环境:
1、科技水平
2、管理水平
3、技术创新水平资源环境:
1、生产要素资源
2、自然地理资源 文教环境:
1、人力资源
2、文化素质
3、知识环境 基础设施环境:
1、交通状况
2、信息化程度
3、投资水平
社会服务环境:
1、生活质量
2、医疗条件
3、社会服务水平
4、治安状况
区域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单一指标
1、总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绿色GDP)
2、平均指标
3、相对指标 综合指标
1、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UNRISD)的指标体系
2、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the Physi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
3、人类发展指数(HDI)
4、刘再兴的9指标体系
5、厉以宁的26项指标体系
确定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定位一定要有层次性,以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为基础,由大到小层层定位;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区域整体发展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定位的内容应包括经济定位、社会定位、交通定位、政治定位、科技文化定位;定位类型应包括经济性质定位、经济发展功能定位、经济增长阶段定位和经济发展阶段定位等;定位力求准确、精练、全面、通俗、顺口、直观,易于理解,易于记忆和贯彻实施。
城镇体系的定义(P461):
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整体性:层次性: 动态性:开放性:
内涵:城镇体系是区域的城镇体系,不能把一座城市当做一个区域来研究。城镇体系的核心是城市。城镇体系是由一定数量的城市构成的,城镇之间存在着性质、规模和功能差异。城镇体系中各城市是相互联系的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城镇体系兼有自然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种层面的自然社会符合系统。
城镇体系的类型:
以中心城市数量多寡,分为:
单中心体系类型(极核型):如青海、甘肃、陕西、西藏、云南等省区; 双中心体系类型(双核型):如河北、广西、内蒙古、吉林、河南等省区; 多中心体系类型(均衡型):江苏、浙江、广东、湖南、贵州、新疆等。
按行政等级和管辖范围(行政经济区),分为:全国-省域-市(地)域 -县域四级
以特殊的地理区域和经济区域为划分对象的:如沿江、沿海、三角洲地区、边境地区城镇体系等; 其他划分方式:如以经济联系、交通干线等。
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P473):
《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规定的十大内容:
1、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和开发建设条件;
6、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7、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社会设施;
3、确定本区域的城镇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
8、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4、提出城镇体系的功能结构和城镇分工;
9、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
5、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
10、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规定的九大内容:
1、分析全县基本情况,综合评价县域的发展条件;
6、统筹安排区域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
2、明确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
7、制定专项规划,提出各项建设的限制性要求;
3、预测县域人口,提出城镇化战略及目标;
8、制定近期发展规划,确定分阶段实施规划的目标及重点。
4、制定城乡居民点布局规划,选定重点发展的中心镇;
9、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建议。
5、协调用地及其他空间资源的利用;
城镇体系规划的成果形式:
城镇体系规划的成果包括城镇体系规划文件和主要规划图纸。
1、城镇体系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
2、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图纸:
(1)城镇现状建设和发展条件综合评价图;(2)城镇体系规划图;(3)区域社会及工程基础设施配置图;(4)重点地区城镇发展规划示意图
都市圈的概念:
1、由一个或多个大的中心城市以及周边与中心城市有密切的经济社会联系、具有发展成为经济综合体条件的一系列城镇、工矿区和乡村组成的圈层结构地域。
都市圈与单个的城市圈不同,它是在经济比较发达、城镇比较密集、跨越行政区范围的地区围绕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形成的城镇体系。
2、都市圈的类型
以一个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以相邻多个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
城镇化的定义:
城镇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它表现为农村人口持续地向城镇转移,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和城镇现代化水平提高,是区域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并获得巨大发展的空间变化。内涵:(发挥)人口、产业、用地规模、市场、文明、素质。城镇化发展的目标:
1、城镇化的速度和城镇化水平2、城镇规模结构3、城镇化的质量
城镇体系点的规划:
点的规划:首先,选择区域的若干经济增长极核城市(区域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地方中心城市和潜在的中心城市),确定它们的等级系统和相互联系,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目标;
其次,择优选择一批县以下的重点发展城镇,关键是突出城镇特色,一般地,交通区位条件优越的片区中心城镇、经济实力强的城镇、资源开发前景好的城镇以及有区际意义的特色城镇都应列入重点发展的城镇;
再次,要合理发展一般镇,凡是乡镇合并后确定要长期存在的建制镇,除生态敏感区和少量没有发展条件的以外,一般都要积极发展,重点是通过小城镇的发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线的规划:
一般省域或地市域可规划2~3个级别的产业与城镇发展轴线;
一级轴线为区域内最重要的高速公路和国道干线公路、铁路、重要的内河航道等,沿线应包括大多数县城及其以上的中心城市;二级轴线多为省道、高等级公路、内河航道等,包括部分地、县中心城市和重点发展镇;三级轴线是县域内的城镇发展轴线。
重点发展轴线不宜过多;
在强调城镇沿轴线布局时,要尽量避免交通干线穿越城镇,城镇新区、工业区及开发区与公路干线的关系要近而不靠,尽量在主干公路的一侧发展。
圈的规划:
一般5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特大城市都有明显的城市圈。
大城市圈的范围一般以城区中心到外围1小时左右的单程行车通勤距离为半径;
特大城市圈的范围从城市建成区边缘向外1小时左右的单程行车通勤距离为半径;
城市圈地域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城区、近郊区(城乡结合部)、中郊区和远郊区。
城区是连片的、完全市街化的建成区;近郊区既有沿城区向外顺交通干线延伸分布的手指状建成区,也有交错分布的农田、林地和村庄,城郊之间通勤率≥50%;中郊区菜粮兼作,分布着较多的小城镇和半独立的工业区、卫星城镇,企事业单位,与主城的通勤率10~50%;远郊区种植业以粮经作物为主,特大城市的卫星城多在此规划建设,通勤率不超过10%,形成较为独立的卫星城镇。
生态环境补偿及方式:
概念:生态环境补偿是一种使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环境经济手段,是指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利用的受益者支付代价,向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者提供补偿的一类社会经济活动。
方式:(1)经济补偿:a、财政转移支付b、基金c、押金和执行保证金制
(2)非经济补偿:a、实物补偿b、技术(智力)补偿c、政策补偿
主体功能区:优化开发区域是指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
重点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
限制开发区域是指资源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禁止开发区域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
次区域包括哪些内容:功能规划、空间开发规模、空间结构、空间景观、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布局等多方面内容。城镇体系职能规划:
基本思路:一是要针对城镇体现状职能的特点和问题,根据社会发展的阶段、区域和城镇发展战略、城镇化政策,培育城镇高级生产要素,提高城镇竞争优势。二是要强化各级中心城市的作用。三是要完善城镇的职能层次分级。四是要确定规划期内各城镇的职能类型组合。
技术路线:分析各城镇的现状经济职能类型组合,分别计算各城镇的三次产业结构和相应的就业结构以及产业内部结构。对主要城镇进一步分析其职能在区域中的地位作用。包括行政管理、工业、交通、商贸、科教文卫旅游等职能。计算重要城镇工业部门的区位商、集中指数和主要工业产品的比重。
第二篇: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师范四班学习工作总结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师范四班学习工作总结
总结:张万有
2012年9月,我们作为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一名新生走进了西南大学的校门,从四面八方聚集在这里,开始了我们四年的大学本科生活。在这里,我们的专业知识将得到提升;在这里我们将学到以前所不具备的技能;在这里,我们将交到一群更加优秀的朋友;在这里,我们将完成十年寒窗的大学梦。
从九月开学至今,我们一起经历了军训、主题班会、团日活动、聚餐等活动。一学期的大学生活转眼就将结束了,回首这一年的经历,我们有过笑有过泪,因为我们有一个温暖的集体作为依靠。班集体是我们大学生活的基本单位,是心灵的依靠,是能使我们感到安全感的团体,所以我们要热爱我们的班集体,积极地投入到班集体的建设中,争取把我们班集体建设成一个温馨、好学、严明的班集体!
下面就我在班集体的工作做一总结:
1-3周,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军训。这是我参加的第三次军训,而这一次却给我留下最深的影响,不仅是因为这次军训是在重庆,而且还因为这次军训是我看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才华横溢的同学,还有让人怀念的军训拉练。相信这次军训也是每一个同学心中最有意义的一次军训。
由于第四周是国庆节和中秋节,真正上课时已经是第五周了,从此我们见识了《高等数学》的高度,《地球概论》的难度,还有《地图学》的厚度。10月8日,我们举行了第一次班会,班会选举了班委,我很荣幸被选为学习委员,还有班长曹芝琳,团支书朱康旭等7名班委。11月2日,举行了以“我们为什么上大学”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我负责班会ppt制作,班会vcr录制,以及其他前期准备工作。在这次班会的筹备工作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一个班级里班委的重要性,我也体会到了班委在班级建设中扮演的角色。首先我感觉我是投入其中了,班会的ppt我做了两个晚上,虽然晚上睡得很迟,但是我看到我的ppt在电脑上跳动的时候,我就有一种很强的成就感。但是在这次班会中还是有表现不足的地方,比如说没有把自己放到一个新的高度去思考问题,一直与思考问题不全面,没有很好地把握班会的整个流程。希望在以后的活动中能够从一定高度去审视全局,这样就可以做到有备无患、得心应手了。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班委会在班会后商议决定建立学习小组。当时是由我和副班长赵杰一起讨论分组的,我们坚持以男女比例保持基本不变、每组都安排班委的计划进行分组的,由于当时还不了解班级同学的学习情况,所以就没有按学习好坏分组。本学期以来,学习小组活动较少,原因是大多同学在晚上自习期间都会有选修课、排练等事情,没有办法做到有效地、有组织的学习。在这方面,下学期将尝试做一些新的更改,是学习小组这个资源有效的利用起来。目前暂定为以少数带动多数、以优等带动差等、全面协调综合发展的学习方式。
10月20日,随班主任一同查看女生寝室。女同学的生活条件基本算是优越,学习习惯良好,卫生清洁,没有夜不归宿和寝室不和等现象,总体效果良好!
12月7日,我们班举行了主题为“我爱我家,美丽西大”的团日活动,活动内容是全班清扫西南大学八一礼堂、第六运动场等学校卫生死角,为我们美丽的西大做一次卫生大扫除。这次我负责的是八一礼堂小队的拍照工作,在清扫过程中我感受到爱护西大校园不是要我们去清扫的,而是要求我们去保护的,要求我们从更本防止污染、制止污染。这次活动中,同学们都热情的投入其中,积极参与,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时代精神。在这学期的工作中,我坚持每次上课前给老师打开多媒体设备,课后积极收集有关学习方面的信息与同学们共享,坚持按时收发作业、点名等工作,虽然微不足道,但是我觉得我做到了,所以我对自己今年的表现基本满意。希望在明年的工作中能够总结经验,改正不足,更好的服务同学!
第三篇:区域规划概论重点总结
04459区域规划概论
绪论:区域规划的作用:①合理配置生产力,提高布局的经济效益。②合理配置城镇居民点体系,提高布局的社会效益。③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生态效益。
1956年国家建委制定口数;⑦互补区域的标准人
口数。
增长极核理论:是指在城市区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起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发展的长期计划和要求。
区域规划基本原则:①全国“一盘棋”原则;②承认和自觉地运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③因地制宜;④合理布局,保护环境,有利生产,方便生活;过进一步加工的原料(如金属、水泥、木材等)称为材料。两者统称为原材料。
动力因素:对于经济区的生产力布局与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劳动生产了《区域规划编制和审批暂行办法》
1981年4月中央书记处作出了开展国土整治工作的指示。同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置国土局。
现代城市规划学的创始人之一霍华德的著名著作《明日的花园城市》(1898年)
其后,盖迪斯在他的《演变中的城市》(1915年)一书中,确定了霍华德的理论,强调城市的发展要同周围地区的环境联系起来进行规划(强调规划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师协会在雅典通过的《都市计划大纲》(简称雅典宪章),明确地指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1944年艾伯克龙比参照巴洛的建议主持编制了大伦敦地区的规划,此规划非常有名。
区域规划的理论依据:工业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增长极理论和聚团原理。
1978年国际建筑师协会发表的马丘比丘宪章和1981年的华沙宣言,提出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和统一。
“中心地”理论:1993年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首先使用,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数量、职能间关系及其空间的规律性,并采用六边形图式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中心地体系可分别根据市场、交通和行政最优原则而形成。包括:
①中心地的数目;②互补区域(即中心地所服务的地区)的数目;③互补区域的半径;④互补区域的面积;⑤提供中心财货种类及其数量;⑥中心地的标准人
两个明确内涵:一是作⑤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少为经济空间上的某种推动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型工业;二是作为地理空间经济文化建设;⑥国防安全上产生集聚的城镇,即增长原则。
中心,增长极具有“推动”劳动地域分工:根据各与“空间集聚”意义上的增地自然资源与自然条件的长之意。60年代起,对增差异,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长极核自然沿着部门增长平与特点和地域区位的不极(推动型产业)和空间增同来反映的劳动地域差异长中心(集聚空间)两条主叫劳动地域分工。这种分工线展开,增长极开发模式较既包括部门与企业间的分适合发展中和不发达国家工还包括把一定生产部门和地区。
固定在一定地区的分工。
经济区划:是按照地域2.区域工业布局 经济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工业布局又称工业配全国各地区进行战略划分置,工业分布或工业区位。和战略布局,构成具有不同指工业在地域上的动态分地域范围、不同内容、不同布或工业生产的地域组织。层次,各具特色的经济区。
区域规划中的工业布区域规划:是以一定地局规划包括以下两个相互区的建设布局为研究对象。联系的工作内容,即一是工而地区是指某一地域整体业的地点布局,二是工业的的组成部分,即地域单元。
厂址布局。
城镇规划:即中心城或工业的地点布局:主要一个小城市(镇)的规划。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这种规划规定了城镇发展长期计划及经济区划所确的方向、性质、规模、甚至定的地区工业发展方向、工规划结构都要受地区的条业结构,地域分工和区际联件制约。
系。
地域单元:地区是指某工业的厂址布局:主要一地域整体的组成部分。所是在工业地点布局的基础以区域规划以地域单元为上,根据各个工业项目的特研究对象。
点和要求,并结合地区的的区域规划的分类:按建具体条件,综合厂区的地设地区的经济地理特征来形、地质条件、用地面积,划分,城市地区区域规划、与水源、能源的距离和保证工矿地区区域规划、农业地程度,企业对外联系的交通区区域规划、风景旅游及休运输条件,与协作企业的远疗养地区区域规划、大中河近距离,与现有城镇居民点流综合开发利用的流域规的相互位置,基本建设工程划和按照我国各级行政管适合投资的大小及对区域、理的区域来划分的省级、地城镇环境的影响等因素,进区级、县级三级区域规划。
行多方案的分析比较,选择区域规划范围的确定:总体效果最优的建厂地址。①经济上的联系;②工程技影响地区工业布局的术上的协作关系;③地理上主要因素:原料因素、动力的完整性;④行政区划上的因素、燃料因素、消费因素、一致性。
运输因素、劳动力因素、时区域规划的依据指的间因素。(简答/论述)
是规划的前提和技术经济原材料:凡是直接由农条件:地区资源条件、地区业和采掘工业提供的原料自然条件、地区技术经济条(如各种矿石、原油、原棉件、国家对地区经济和社会
等)一般称为原始材料;经
率的提高,直接依赖于动力发展的水平。
燃料因素:燃料供应基地对工业产生的布局起着重要作用,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消费因素:尽可能接近消费地区是所有工业部门在工业布局时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工业生产不脱离产品的消费地区这个因素对于确定轻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的布局及对一些食品工业的布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运输成品比运输供给它们加工的原料要困难得多。
运输因素:应理解为将原料、燃料运到生产地,并将成品运到主要消费地区的运输工作总量和运输成本。
劳动力因素:社会主义工业布局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为建立高度的物质技术基础,要求最充分、最有效的利用劳动力资源。
时间因素:应理解为能加速工业企业投产的各种环境或条件的总和。
区域工业布局的基本原则:(简答/论述)
①工业布局应贯彻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
②尽量使工业生产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和产品消费地区。
③贯彻专业化生产分工与协作的原则。
④综合利用和保护环境的原则。
⑤工业布局要与区域城镇居民点体系的协调发展相适应
⑥国防、安全的原则。选点:指在一定地区范围内选择工业企业的建设地点。
选址:是进一步在选定地点的范围内,具体确定工业企业座落的位置。
工业选点的基本要求:
(简答/论述)
1.应明确选点的主要任务,选择最佳的生产地点。
2.应根据产品的原料、市场、能源和技术等的指向来确定工业企业的地点。侧和河流的下游,同时必须考虑工业对周围环境、农牧业、渔业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在城市市区和居住区内,只允许配置居民生活所必需的、无害的、不需要与居民区建立卫生防护地带独立的阶段。
2.钢铁工业需要大量的铁矿石原料和燃料。
3.生产过程是化学、物理的变化过程,对环境污染严重。
钢铁工业的建设条件:初加工工业,应当布置在产棉区;
2.纺纱厂则要考虑原料、市场及劳动技术条件;
3.印染厂应特别注意与纺织厂的配合用水源的供给和污水的排放问题。
如:许多大耗电、大耗水的工业,建厂地点一般选择在动力基地,或江河沿岸,特别是能提供廉价电能和大型水电站附近;各种精密仪表、电子计算机等所谓“知识密集性”工业,则要更多地考虑技术协作条件,一般多选在科学技术中心。
3.应选择建设条件较为优越的地点。如:工业一般应靠近铁路、航道及公路干线,交通运输方便的地点,运量特大的工业更要尽可能接近车站、码头;耗电大的工业应尽可能接近能源中心;应考虑地方建筑材料的供应与施工技术条件,以便充分利用当地技术力量,就地取材,避免长途运输等。
4.应选择尽可能利用现在城镇居民点。
5.在进行工业选点的同时,应相应考虑城镇或职工生活区的位置。使两者有良好的关系,且不影响今后的相互发展。
工业选址的基本要求: 1.每个工厂对用地面积、地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用水数量、质量,“三废”的排放与处理,供电、供热、运输、协作等方面都有特定要求。
2.厂址应符合国防、安全、卫生、防震、防火等规范的要求。
3.选址时应充分结合自然地理特点,消除污染、改善环境,防止和减弱人为的和天然的灾害。
4.配置在同一工业区内或相邻的工业,其相互间不应有妨碍卫生及对产品质量不良的影响。
5.工业选址时,应充分注意节约用地,尽量利用荒地、薄地,少占或不占良田好土。
具有“三废”污染的工业,不宜布置在市区,并应位于城镇盛行风向的下风的工业。
用地面积大、用水量大、用在我国的能源构成中,汽量大、用电量大、运输量煤炭占70%。采煤工业要占大、协作面大、职工人数较用大面积场地,一般条件多。
下,矿井工业场地占地指标钢铁工业的位置,如果如下:
既接近铁矿产地,又接近燃选煤厂工业场地的大料基地,这是很理想的配置不小,根据选煤厂的规模大方案。
小来确实,可参与下表:
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石油工业是一个复杂是有色金属采矿和选矿工的工业部分,它包括油、气业布局的首要因素。的开采;贮运和加工等一系机械制造工业一般生列工业部分和工业企业。
产过程包括:技术准备过影响石油加要工业的程、工艺过程和辅助生产过布局因素是错综复杂的。石程。
油加工工业生产的特点、石影响机械制造工业布油加工工业的布局应考虑局的主要因素:
以下基本特点与要求:
1.机械工业本身的基1.分布在石油产品的础;
消费区域;
2.冶金工业的水平及2.充分考虑资源的综其分布状况;
合利用,组织企业协作化和3.动力的分布状况; 联合化生产
4.消费对象的分布。3.考虑建厂条件的要根据有色金属的特点,求
有色金属工业具有原料消4.考虑环境保护条件耗大、耗电量大、耗水量大、的要求。石油加工工业对环生产综合性强、设备复杂、境有较大的污染。厂址选择技术要求高、机械化程度高应在城市与居民点盛行风等特点。
向的下风侧和河流的下游,有色金属工业布局应并与城市居民区保持足够考虑的几个主要问题:的卫生防护距离。
1.因地制宜地进行合管道输油的特点(管道理布局;
运输的特点)
2.开展综合利用; 1.具有均衡、平衡、连3.重视环境保护。续、安全和易于实行自动化化学工业的原料根据管理的特点,运行和维护简来源可分为三大类:
单,需用人员少。
1.原始原料:如各类矿2.运量大。物原料、动植物原料以及空3.投资少,建设也较容气、水等;
易。
2.副产品原料:各类工4.成本低,转送能耗业、农业的副产品原料以及少。
它们的“废料”;
钢铁工业布局是最重3.化工半成品(中间要的基础工业,是其他工业体)原料:如硫酸、苯、酚发展的物质基础。钢铁工业等。
生产的特点:
轻工业部门以(纺织)、1.钢铁工业是一个庞(造纸)、(食品)等部门为大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一个主。
十分复杂的生产过程。在整棉纺工业。棉纺织品是个生产过程中,可以分为矿我国纺织工业中的重要生山开采(包括采矿、选矿)、产部门。
炼铁、炼钢、轧钢四个相对1.轧花厂属于失重的2
4.纺织印染联合企业的布局,必须综合考虑上述因素。
在进行水泥工业布局时,应考虑以下基本要求:
1.应尽可能靠近石灰石和粘土原料产地或矿山、燃料动力基地,同时注意接近消费中心。
2.产、供、销均衡分布。3.比较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4.要注意环境保护; 5.大力利用工业、矿山废料。
6.因地制宜采用相应的生产工艺。
造纸工业企业具体布局上:接近水量丰富,水质优良的水源地,一般都要求沿河、湖水源地分布,并应布置在城市河流下游和盛行风向下风侧。排放的废水、废气污染环境,应建立回收和处理装置,切实作好对“三废”的治理与环境保护工作。
食品工业在布局上要求趋向原料产地的有制糖、乳制品、榨油、果酒、罐头等。要求趋向消费地区的有冷饮、糕点、啤酒、面包等。有一部分食品加工工业,介于上述二类之间,可以布置在消费地区,也可以布置在原料产地,如肉类加工和冷藏工业。工业区类型:(单一)、(混合)、(综合性工业区)区域工业布局规划编制基本步骤:
1.基础资料的调查和分析
①现状资料的调查和分析;②规划资料的调查和分析;③资源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工业资源主要分为三类:矿物资源、森林资源和农业资源);④建设条件的调查和分析;⑤劳动力条件的调查和分析;⑥环境质量的调查和分析。
2.区域工业布局规划的编制:工业发展规划初步方案的拟订;工业的总体布局;工业区的组织
时发生的费用。3.区域农业布局
农业生产的特点:明显找出水体污染源和污染环境条件(气候、生物、土壤、水文等地带生因素和岩石、1.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2.充分考虑巩固国防、3.工业布局的方案比较
工业选点方案分析比较举例;工业基本建设的投资效果分析。
矿物资源:是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具有“枯竭性”,但生产很少受季节影响,无周期性。
农业资源:包括各类工业原料—作物,畜产品和水产品等。如纺织工业的棉、麻、丝、野生纤维等原料;食品工业的淀粉类、糖蔗、甜菜、烟草、畜产品、水产品、果品、油料等原料;造纸工业的野生纤维和农副产品经及其他轻工业原料。农业资源一般可以再生产,有周期性和季节性的特点,质量直接取决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水平。
森林资源:可以再生产,具有周期性的特点。
工业区: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相对集中若干具有生产联系的工业企业群。
工业区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以资源开发为基础的工矿区、综合性的工业基地。
根据工业区的生产内容和生产联系的方式可分为单一工业区、混合工业区和综合性工业区。
单一工业区:即有密切联系的同一性质的工业组成的企业群,集中布置在一定范围内的同一地段上。
混合工业区:由不同性质互相有影响的企业组成的工业区。
综合性工业区:不是以生产性质完全一致的工业企业组织起来的,但它把对环境有共同要求,或对厂外工程建设有协作要求的企业组织在一起。
为了比较不同方案的劳动耗费,常常采用这样二个指标:投资额和经营费用。
投资额:是国家进行建设时所需的费用,这是一次性的费用。
经营费用:是指建设方案投入生产以后制造产品的地域性、严格的节律性、矿物、地形、地貌等非地带较长的周期性、生产的不稳性因素),从而提出控制污定性
染的意见与要求;
农业区:是在农业生产2.结合现有工业的发上具有相似性的地区。
展和新工业的配置,一个一农业区划:把农业区间个的工业点(区)进行水体的差异性和区内的一致性,污染的预评价。
系统地揭露和反映出来。
3.揭示水体污染的发农业区划,由于目的和展趋势,合理的调整或采取方法不同,一般可分为三种工程措施以消除或减轻污类型:
染。
1.按照农业本身已形能源:指一些自然资源成的特点所作的区划。
中存在某种形式的能,利用2.按照农业生产条件它可以转换成人们所需要的差别划分的农业区划的电能、热能、机械能、光3.按照自然条件和经能、声能等各利其它的能,济条件(包括原有农业基这样一些自然资源,称之为础)的类似性和发展任务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类似性所进行的农业区划。
气、水力、风力以及原子能、农业发展的远景规模:太阳能和地球内部热能等是根据规划期内国民经济等。
各部门对各类农产品的需一次性能源:在各类能要量和挖掘生产潜力的可源中,凡是自然界现成存在能性来安排的。这些需要量的,即没有经过加工或转换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的:的能源。
消费需要量、生产需要量、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储备需要量、外调的需要经过加工或转换而得的产量。
品,如火电、蒸气、焦炭、区域农业技术改造规煤气以及各种石油制品等。
划包括机械化、水利化、化影响电厂容量的基本学化、电气化
因素:
化学性规划:主要是通1.电、热负荷情况;2.过对农业增产指标、土壤类资源条件;3.设备选型;4.型与等级和作物组合等的电力系统的运行要求。
分析,提出对各种肥料的需交通位置:即指交通的要量。
“点”在交通“线”和交通农业化学化:指供给农“网”中的地位,或交通业生产有足够数量的化肥“线”在交通“网”中的地和农药而言。
位。
4.区域水利、能源及交通交通运输规划的主要运输系统规划
指标是运量、周转量、运输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工具需要量,经及基本建设壤污染是环境污染三个最项目的数量的规模四项。
重要的组成部分。水污染在运量:可采用平衡法,环境污染中占有极其重要它是计算运量的主要方法,的地位。其污染物的来源主此外也可采用系数法、比例要是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和法和实际统计法等。
农灌退水,其中以工业废水周转量:周转量是运量对水体的污染最大,对水生与平均运输距离的乘积。
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人体运输工具需要量:在预的健康危害最为严重。
测出地区内各种运输方式污水处理的布局在实的周转量后,将它除以近期际工作中应考虑以下方面各种运输工具周转量的合的内容:
理定额,即得到近期运输工1.根据水体污染调查具需要量。
资料,判断水体污染的现交通运输网的布局应状、污染过程、危害程度,考虑下列因素: 3
加强行政联系和促进经济落后地区发展的要求;
3.贯彻一盘棋精神 4.适应运输“一条龙”的要求
5.因地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条件,结合地区特点,使交通运输网的建设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而获得最大的效益。
5.区域城镇居民布局 城镇化与城镇居民点体系的关系:
1.城镇不能脱离它们所在的区域而孤立存在。
2.城镇居民点体系,也是反映区域生产力分布的基本形式,各个城镇居民点的人口规模、行政职能、经济特点的不同,决定了它们在整个区域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差异。
3.城镇居民点体系也是随着城镇化的进程而不断地发展与变化。
4.城镇居民点体系形成与发展与城镇化过程紧密相连。
城镇居民点体系:区域内这种由不同等级与规模、不同职能特点的城镇居民点组成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密切联系的空间统一体。
城镇规模:反映在人口数量和用地面积的大小,也反映在市政工程设施和城镇的面貌等方面。
城镇体系规划: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按城市形成与发展历史的远近划分:1.新兴城市;2.古老城市。
区域规划说明书分为三个部分编写:总体综合规划、分专业“条条”规划、分地区“块块”规划。区分城镇类型的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城镇职能上的差异; 2.城镇规模的不同; 3.城镇地理位置的特征;
4.城镇形成和发展历史的时间。
城镇规模:可以反映在人口数量和用地面积的大地理位置分。①平原城市;
②山区城市;③沿江河及滨海城市;④边疆城市。
五、按城市形成与发展群地区的规划与建设工作。
中心村:一般是生产指挥部级的单位所在地,设在日常生活、文化服务机构。
明本区域与周围地区地经济、社会联系及其在发展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出规划依据,确定发展地区经济的小,也可反映在市政工程设施和城镇的面貌等方面,但最本质的特征还是反映在人口规模上。
城镇分类:
一、按城镇的行政职能分:①首都;②直辖市;③省会(或自治区首府);④地区;⑤县城;⑥镇。
二、按城镇的经济与文化职能分:
1.广大农业地区的城镇;
2.专业性的工业城市:一般指以某一种工业为城市的主导工业,配合主导工业相应地发展一些综合利用和协作配套工业,形成性质比较单一的工业城市。
3.矿业城市:主要指开发利用当地的矿产资源而发展起业的以采掘业为主的矿业城市。
4.综合性工业城市:一般都有自己的主导工业和一系列配套工业。工业部门比较齐全,轻重工业都有一定的比重,具有对复杂、高级产品的加工能力,而且有相当数量的科研技术力量的文化教育设施。
5.交通枢纽城市:包括港口城市和在铁路枢纽上发展起来的城市。
6.水利枢纽城市:指由于强大的水力资源的开发、大水坝的建设和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而形成的水利枢纽城市。
7.风景游览和休息疗养城市。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或具有独特的自然风景和重要的文物古迹。
8.纪念性城市。具有重要历史或文化纪念意义的城市。
9.其他特殊性质的城市。
三、按城市规模的大小分类:
1.特大城市:100万人口以上;2.大城市:50—100万人口;3.中等城市:20—50万人口;4.小城市:20万人口以下。
四、按城市所在的自然
历史的远近划分。新兴城6.区域规划工作的编市、古老城市。
制程序:第一阶段拟定国民城镇居民点布局的影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术经响因素:(六项)
济假定;汇集规划基础资资源分布条件;自然地料,掌握区域经济地理特理条件;人口分布条件;交征,明确工作中要研究解决通条件;工业分布条件;原的问题。第二阶段根据有关有生产布局的基础和科学领导机关研究后的技术经技术发展的水平。
济假定,编制区域规划草城镇居民点布局的基案。主要是进行现场踏勘和本要求:
技术经济调查。
1.贯彻“控制大城市规区域规划的编制方法: 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1.综合平衡、统一规划 极发展小城市”的方针
说明生产与需要之间2.贯彻充分利用现在相互的适应(在数量和质量城镇的基础与改造旧城的上)程度。它反映了国民经原则
济各部门之间合理的比例3.应充分注意建设条关系,要求相互协调、平衡。件
这种关系通过国民经济计4.应贯彻节约用地的划平衡表给予了明确规定。
原则。
要求国民经济各部门、5.城镇居民点的布局各企业、每一个具体建设项要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环境目,在地域上的分布和具体卫生条件
建设地段上的选择上,加强6.城镇居民点布局应相互间的联系的密切配合。考虑国防安全与抗震、防灾反映了配置各物质要素的的要求。
自然条件和工程技术措施卫星城镇离中心城市的要求,意味着空间上的协应有合理的距离。太近,则调平衡,使各物质要素各得易与市区联成一片,使大城其所,有机联系。
市市区继续扩大,并增加了建设进度和程序上的对市区的依赖性的交通压合理安排的密切配合。不致力。太远,则与中心城市联于生产脱节、建设中断,从系有便。一般应以30—50而使之尽快发挥投资效果,公里为宜。
节约劳力、物力,以加速资对各类城镇居民点布金周转。
局规划时,应注意以下几个综合平衡主要内容:原方面的问题:
材料、燃料、电力、运输、1.明确各城市之间的建筑材料、水资源、劳动力、职能、分工和协作关系,加商品粮等的平衡。
强经济联系与协作;
2.多方案分析比较方2.注意控制城市人口法
和用地的发展,防止使这些一般进行多方案比较城市的市区继续扩大、联成分析的内容大致有下列几一片。
方面:工业企业分布和不同3.结合工业改造,合理配置方案的比较。资源综合进行城市内部的工业调整。
利用的经济评价。有关专业4.统一进行地区内供部门规划方面的技术经济水、排水、动力、道路等工分析。土地合理利用及其经程设施规划。协调城之间建济评价。有关区域环境质量设中矛盾,避免浪费建设资的分析评价。
金,以取得最大的投资效区域规划说明书分为益。
三个部分编写:
5.加强城市群地区的总体综合规划:主要内环境保护工作。
容是阐述区域的自然和经6.统一组织整个城市济条件,分析地区特点。说
原则,发展地区国民经济的有关控制指标以及规划具体内容上的综合简要说明等。对规划地区的范围、面积和确定地区界线的根据,行政区划、人口、民族等也要做概括说明。
分专业“条条”规划:分专业编写。简要说明各专业规划的一般情况和特点,规划的依据、原则,规划的主要意图和具体内容等。包括的专业一般有:工、农、商,仓储,交通运输、水利和给排水,能源供应,城镇及居民点,建筑基地,科技、文教、卫生、体育事业及风景区、休疗养区的规划等。
分地区“块块”规划:在规划地区以下,根据合理分区的要求,划为若干规划分区。规划分区的目的,在于组织各系统的综合平衡。在说明书中应反映这部分的内容,分区进行编写,其内容包括:分区的自然、经济条件分析和规划概况的说明,各专业系统规划的内容;城镇居民点的经济特点、规划和发展方向等。
第四篇:2010级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师范三班 心理主题班会
放飞梦想 拥抱成长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010级师范三班心理主题班会
策
划
书
主办: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心理健康分中心 承办: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10级师范三班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10级师范三班
放飞梦想 拥抱成长
㈠.前期工作: ⒈宣传工作:
⑴海报宣传:班级组织委员以及宣传委员负责绘画三张海报对此次主题心理班会进行宣传。海报分别贴于学院门口、李园四舍以及橘园六舍。绘画出来的海报一定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海报内容要吸引人,确保宣传作用覆盖范围广(最好是进行全校宣传)。海报上必须注明本次活动的主题内容、时间地点并附有主要负责人的联系方式,以便与非本院同学的交流。
⑵网络宣传:全班同学利用自己的QQ积极和自己的朋友联系,向他们宣传我们的心理主题班会的内容并邀请他们来参加。副班长杜伟负责在青春缙云网上进行宣传。
⑶口头宣传:由心理委员邀请兄弟班级的心理委员及同学参加本次活动。⒉物品准备:
棒棒糖两袋、白纸(A4)50张、电脑以及音响、凳子六个、大白纸3张、相机(杜伟负责),矿泉水6瓶、给心理学院老师的小礼物、精美笔记本。
以上需要购买的物品由生活委员王全菲负责 ㈡.班会流程
⒈由主持人介绍此次心理主题班会的目的以及到场的嘉宾。⒉请吴鹏师兄给大家讲话。
⒊由李皓迪和龚栩给大家表演开场舞(体现我们年轻人的激情与力量)。⒋请一部分的同学讲述一下自己的梦想以及在大学学习生活中的烦恼。(大约20分钟左右)。⒌请心理学院的老师针对上述同学的问题烦恼进行剖析与解答,请他针对这些问题为我们提出建议。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10级师范三班
放飞梦想 拥抱成长
⑤这时每个圈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节,各个圈的同学在不放开手的情况下把每个节都解开。胜出的一组会得到相应的奖品。
⑥请胜出的一组讲述自己胜利的经验,同时也请失败的一组讲
述自己失败的教训。
⑦对双方的经验进行总结。⒐游戏(人拉人):
⑴游戏指导:马保霞
⑵游戏过程:①把同学分成两部分。
②后面的同学分别提着各自前面同学的右脚。
③然后两组同学开始单跳,看哪一组能在每位同学右脚都不着
地的情况下跳完指定的距离。优胜一组同样也会获得相应的奖品。
④请优胜组与失败的一组各自讲述自己经验教训。
⑤对双方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
10、心理小测试,用准备的心理测试题,给大家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好指导。
11、每位同学在特意准备的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梦想,既班级梦想备忘录。
12、小结:
由心理委员对此次心理主题班会进行最后的总结。总结的内容主要包括此 次班会对于我们实现梦想以及健康成长的启迪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10级师范三班
第五篇: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学院
2010年研究生学术沙龙之四
主题: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主讲人:徐松青(福建柘荣生态县发展空间模式研究)
谢泽峰(闽台生态文明建设交流合作研究)
赵帅(基于区域系统理论的河南省可持续发展研究)朱子明(国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浅谈)张锐(合肥市区域经济差异研究)时间:2010年5月15日(星期六)下午:2:30
地点:邵逸夫楼304会议室
主办:地理科学学学院研究生两委
欢迎师生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