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办公室里千万不要做这五类人
办公室里千万不要做这五类人
职场是一滩深不见底的浑水。要想在职场里有点成就,不会点技巧还真的不行。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现在的职场已经不是当初那种靠埋头苦干就能成功的,而是要学会人际交往、经营运作、财务管控、人力资源和营销策划等等,只有掌握多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才会在这个市场里立于不败之地。然而,职场上却生存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努力、真诚,没有野心;他们勤奋、付出,不图回报。可往往就是这种“大老好人”却常常得不到晋升。同窗、同事,很多都晋升,加薪了,而自己还在远地踏步,这又是为什么呢?
1、不做办公室的“配角”
现在赢家通吃的道理是越来越明显,大到企业之间的竞争,小到办公室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只有永恒的NO。1,没有受人尊敬NO。2。人家还常常提起,我是公司的第一名,比第二名要多多少分。结果,不仅你得不到称赞,而且还要被人家拿出来比。“配角”们永远是那么任劳任怨,认真负责,可是你的工作却很少别人知道,尤其是被自己的上司知道。别人总是有意无意将你的劳动成果拿去汇报。即使你的内容也渴望得到荣誉、地位和加薪,但没有学会如何让别人注意你,尤其是自己的成就,结果智能落得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
解决方法:适当的时候,勇敢的表现自己,对于办公室中,对影响到自己工作进度的事情,要勇敢的说“不”。在合适的时机,上上司吐露你内心的建议和想法,定期用邮件汇报工作成绩,为日后的晋升留下证明。
2、不做办公室的“便利贴”
小时候,我们饭来张口衣来顺手,那是因为对方是我们的父母,他们足够包容我们。但职场,却也有这样的“父母”,他们对任何要求,都笑脸相迎,当别人来要求帮忙的时候,都是本能的放下手中的工作前去支援,自己落下的工作,只好自己加班。说到这个,大家也许会想起有一部电影,里面的便利贴女孩。对,你是职场的“便利贴”吗?你为别人的事情牺牲不少,得不到别人的感谢和赏识,背后还会说你是无用的老实人。在办公室受到的委屈,只能无奈的回到家中去发泄了。
解决方法: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当有人请你帮忙的时候,请对方看看自己的计划安排,告知对方,自己也很忙。要明白,职场是没有绝对性被人认可的。无论自己做的再好,都会有人看自己不舒服,与其让自己身心疲惫又得不到认可,何不如做一回彻彻底底的“坏人”。
3、不做办公室的“抱怨族”
有些人在公司里一边埋头工作,一边对工作不满意,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变成一边完成任务,一边愁眉苦脸。虽然工作按时完成了,可别人在和你沟通过程当中,免不了要被你发几句牢骚,让人总觉得你活得被动。同事认为你难相处,而上司认为你是干扰工作、爱发牢骚的人,被称之为“刺儿头”。结果升级、加薪的机会被别人得去了,你只有“天真”的牢骚。
解决方法:如果心里有什么不痛快的地方,靠抱怨是没有用的,何不如将自己的想法梳理一下,看看有哪些是不切实际的,又有哪些是自己过分担忧的,还有些可以解决的问题,可以找个合适的机会与上司沟通一下。事情,只要大胆去做了,往往是迎刃而解;很多事情,也不是现在换一家公司,就马上可以得到解决。所以,学会安静的思考,比到处抱怨要来得强。
4、不做办公室的“和事佬”
职场中,老一辈一直告诉我们不能有太多的脾气,而当自己生存的时候,又发现,必须拥有一定的脾气,只是发泄的时机要选择好。而有些人,一点都没有脾气。这种人勤于工作,也有技术和才华,但别人升迁,加薪,晋级,你却只是增加工作量。对这种境遇,你早就不满了,但你不能大胆陈述、努力捍卫,而只是拐弯抹角地讲一讲。信息得不到传达,或根本被上司忽视了。一切全因你像一只鸽子样温顺驯服。
解决方法:对事情,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不要别人说什么就允诺什么。这种情况,久而久之,会被人认为是没有主见。时间久了,大家自然而然不会和你去沟通想法,只会把一些额外的工作交给你去完成。当面对一样事物的时候,要做好准备,明白如何去做才是最好的,再梳理好思路,等到发言的时候,大胆的讲出来,即使错了也没有关系,因为谁会去计较一个人一定要完全正确呢!
5、不做办公室的“自大狂”
办公室要有自信,这点是没有错的,但很多人能力很强,却咄咄逼人,这种人不能说不自信,甚至说是自信过了头。在工作上很能干,表现也很不错,却看不起同事,总是以敌视的态度与人相处,与每个人都有点意见冲突。行为上太放肆,常常干涉别人。大家对这种人只会“恨而远之”,无人理会你的好想法、好成绩。最终的结果只会落得“天妒英才、无人问津”的下场。
解决方法:不要试想处处都出风头,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道理在职场一定是行得通的。功劳,让一半给别人;能力,教一点给别人。没有人都是想象的那么小人,相反,他们会感激你的付出,在日后的工作中去支持你,这样一来,你的工作就变得得心应手。试着将自己的姿态降低一些,因为没有谁,会是永远的赢家,说不定人家日后就超过你了,这个时候你就变得无话可说了。
第二篇:千万不要做这样的家长!
孩子学舞蹈父母最常见的三种心态
放任自流
在卡思特这么些年,发现有不少家长,初次来学舞蹈时就愉快地和老师表态:“我们学舞蹈是培养兴趣,随孩子高兴学就行。”结果,在后续学舞蹈的过程中,家中果然是不闻不问,完全随孩 子高兴,只管送孩子来上课,丝毫不在意孩子上课是否学明白了,课后是否练习了„„这些家长认为:培养兴趣,无须干涉,孩子爱学就学,如果有兴趣自然会学。
请问,兴趣是怎么来的?是要靠培养的!如果没有家长的积极参与和陪同,孩子便永远是孤军奋战。也许有少数的孩子能够耐得住寂寞坚持下来,但是大多数孩子,如果没有适当的环境,很快便会失去学习舞蹈的兴趣。盲目攀比
也是在卡思特,另外有 的家长开头对于孩子学舞蹈的态度十分宽容,也不会硬逼着他去练舞。但是,学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孩子进展不如预期,就开始渐渐地不淡定了。两年后,发现当时 一起开始学舞蹈的小朋友都跳出了简单的小舞蹈,也考出了一定的级别时,内心的不平衡瞬间爆发,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改变——不仅每节课必然出现在孩子身 边,还对孩子练得不熟的情况指指点点,甚至催着老师说“今天我们可以去考个级吧”,如此云云„„无辜的孩子要在一夜之间经历父母如此巨大的变革,这幼小的 心灵该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啊!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家长一开始是随孩子的兴趣学习,希望孩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习得技能,那请您别太在意自己孩子的学舞进度,更不要隔三 差五地和其他家的小孩做横向的比较。如果孩子进度慢一点,但是能够学得开心,能够慢慢爱上舞蹈,您又何必去破坏这份美好呢?请多做纵向的比较,想想孩子一 年前的成果和现在的成果,其中必定有令人欣喜的部分。急功近利
让孩子不断的去考这个级,考那个级,或者跳完民族舞,跳拉丁舞,今天要孩子劈叉180度,明天要孩子下个腰。但是孩子自身水平和实际要求的差异太大,导致练习的过程充满了泪水、悲伤和不愉快,战战兢兢,恨不得一辈子不要再跳舞。
于孩子而言,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
古语有云:严师出高徒,慈母多败儿。如今很多父母并不重视孩子的舞蹈学习,认为只是丰富课余生活的调剂,孩子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快乐就好,但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呢?
无所事事在公园虚度光阴,这种快乐很好,但不是快乐的唯一形式,而且,它太轻松获得,也会被轻松遗忘。
通过自己的汗水,突破自身的障碍,由此而来的满足和自信,是在内心播下快乐的种子,更稳定,在不同环境都可以转换生长。
意志的磨练、系统的付出、失败的锤炼„„这些看似很苦的东西,才最终带来成长中真正的快乐。我们的孩子,最终要离开温暖巢穴,搏击长空。
童年是人一生培养养成习惯的重要阶段,父母对于教育,有原则地控制,是比无原则地放手,难得多的事情。既然选择了舞蹈,如果不是为了把它学好,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第三篇:千万不要做“陪读家长”
千万不要做“陪读家长”
培养最优秀的孩子: 凡是孩子能做到的事,父母尽量不要代劳,尤其是学习,让孩子独立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父母爱过头,孩子永远长不大。好心的你千万别做“陪读家长”!
孩子是否具备一定的独立性与父母的教育观念有很大的关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特别是学习上的独立性,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教育孩子学会动手
现在,有许多父母把孩子能做的事都给包办了,不给孩子提供独立解决问题的环境,剥夺他们自我发展的机会。如果没有独立做事的习惯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怎么谈得上创造性的培养?因此,父母要从替孩子做事变为知道孩子自己做事,逐步使孩子能够自己独立完成一些事情,并且养成一定的自律性;父母应该当“向导”,指导孩子独立地跨越障碍,独立地思考问题,甚至吃点苦头,使孩子依靠自己的能力进行调整和完善,逐步具备独立地解决困难、处理困难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是创造力的组成因素。孩子上学时,尤其到了中学阶段,应该争取多动手。父母应鼓励孩子动手做实验,动手制作,动手发明创造一些作品。
2.要教育孩子学会读书
父母不能只满足孩子学会,而更要教孩子去学,虽然两者仅仅只是次序的不同,但它却反映出两种不同的素质。杨振宁博士在谈到自己成功的秘诀时说:“我到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学到一种与中国完全不同的学习方法。老师要你注意的不是最高原则,而是一些新的现象,抓住这些现象进行探索、研究、归纳和总结。”我们不是要削弱基础知识的学习,而是希望能掌握不断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工具。学会如何学习远远比掌握死板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只有掌握学习方法,才能在一生的发展中不断地充实自我。正所谓“授之鱼不如授之一渔”,也正是体现了掌握技能比单纯获得成果更有意义。
英国有位社会学家,曾经调差了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现这些获奖者大多认为,孩子在学习期间,最重要的目标技能就是要掌握学习的方法。所谓学习方法,没有什么神秘,就是指知道自己怎样学习效果好。学习方法也是一种知识,也是可以学习的。学习“学习的方法”,是不是停航区有点别扭?可是学习方法的知识实在是很重要,就好像一个猎人到森林里去打猎,要准备猎枪和干粮。如果一个学生只知道一般的知识,而不懂得怎样学习知识,那就像猎人走进森林,只带干粮没带猎枪一样。没有猎枪,干粮带得再多,最终页会消耗殆尽。但是如果有已知猎枪,并能运用自如,那么还愁没有猎物吗?
在一个知识的总量庞大无比,增速惊人的时代,我们现在和未来学习的成败绝不仅仅取决于勤奋、刻苦和耐力,也不单纯与花费的时间、精力成正比,更主要是要有学习效率。效率从何而来?爱因斯坦的公式:W=X+Y+Z给了我们启示。这里W代表成功,X代表勤奋,Z代表不浪费时间,少说废话,Y代表方法。正确的方法可以对学习活动的成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要教育孩子学会思考和辨别 科学思维是发明创造的“向导”,离开了这个“向导”,就有可能被伪科学钻了空子,就可能分不清什么是科学,什么是迷信,什么是科幻,什么是神话,什么是真实,什么是魔术。总管诺贝物理奖、化学奖得主的事迹,有许多人是凭着直觉确定主攻方向的,但这种直觉是建立在严密的科学思维方法的基础之上的。作为你父母,从小应该教育孩子学会分辨什么是科学,什么是伪科学。以免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无效的努力上。孩子的创造性的培养与家庭环境和氛围有密切关系。只有保持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平等生活,遇事互相探讨,共同商量,有理为证,有理为真。孩子在平等的气氛中长大,没有拘束和压力,才能有开放的思维愉悦的心境,和不时闪烁出创造的思维之光。家庭不仅是开发孩子创造力之源,而且在开发孩子创造力中有着特殊的作用。人世间父母对子女最亲密的爱,子女对父母由衷的特殊情感进而转化为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权威性的教育力量。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我国的《学记》中有句话,叫做“亲其师,信其道”,这就是教育中要重视情感的作用。
4.让孩子独立地进行学习
培养孩子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因为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才能真正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据我了解,在有的家庭中,父母的某些做法不利于这个习惯的培养。如有的父母一看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够好便着急,就严加管教。最常用的方法是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在孩子做作业时,做在你一旁陪他,久而久之,孩子变得没有大人陪酒不认真学习,这种督学方法很少能达到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目的。除了陪读督学外,有的父母还要花大量的时间,给孩子检查作业,这本该由孩子自己完成的事父母却包办代替了,殊不知这样做的后果是使孩子养成了对父母的依赖性,总认为爸爸妈妈会检查的,做错了也不要紧。因此,学习就变得马马虎虎。
让你的孩子养成独立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父母不要错误地帮孩子做一些事情,甚至包括学习,更你不要做“陪读家长”,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是把你害无一利的。
第四篇:办公室里如何“一语让人笑”
在办公室里与同事们交往离不开语言,但是你会不会说话呢?俗话说“一句话说得让人跳,一句话说得让人笑”,同样的目的,但表达方式不同,造成的后果也大不一样。在办公室说话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不要人云亦云,要学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老板赏识那些有自己头脑和主见的职员。如果你经常只是别人说什么你也说什么的话,那么你在办公室里就很容易被忽视了,你在办公室里的地位也不会很高了。有自己的头脑,不管你在公司的职位如何,你都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应该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有话好好说,切忌把与人交谈当成辩论比赛。
在办公室里与人相处要友善,说话态度要和气,要让人觉得有亲切感,即使是有了一定的级别,也不能用命令的口吻与别人说话。虽然有时候,大家的意见不能够统一,但是有意见可以保留,对于那些原则性并不很强的问题,有没有必要争得你死我活呢?的确,有些人的口才很好,如果你要发挥自己的辩才的话,可以用在与客户的谈判上。如果一味好辩逞强,会让同事们敬而远之,久而久之,你不知不觉就成了不受欢迎的人。
不要在办公室里当众炫耀自己。
如果自己的专业技术很过硬,如果你是办公室里的红人,如果老板非常赏识你,这些就能够成为你炫耀的资本了吗?再有能耐,在职场生涯中也应该小心谨慎,强中自有强中手,倘若哪天来了个更加能干的员工,那你一定马上成为别人的笑料。倘若哪天老板额外给了你一笔奖金,你就更不能在办公室里炫耀了,别人在一边恭喜你的同时,一边也在嫉恨你呢!
办公室是工作的地方,不是互诉心事的场所。
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喜欢向别人倾吐苦水。虽然这样的交谈能够很快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你们之间很快变得友善、亲切起来,但心理学家调查研究后发现,事实上只有1%的人能够严守秘密。
所以,当你的生活出现个人危机,如失恋、婚变之类,最好还是不要在办公室里随便找人倾诉;当你的工作出现危机,如工作上不顺利,对老板、同事有意见有看法,你更不应该在办公室里向人袒露胸襟,任何一个成熟的白领都不会这样“直率”的。自己的生活或工作有了问题,应该尽量避免在工作的场所里议论,不妨找几个知心朋友下班以后再找个地方好好聊。
说话要分场合、要有分寸,最关键的是要得体。不卑不亢的说话态度,优雅的肢体语言,活泼俏皮的幽默语言这些都属于语言的艺术,当然,拥有一份自信更为重要,懂得语言的艺术,恰恰能够帮助你更加自信。娴熟地使用这些语言艺术,你的职场生涯会更成功!
第五篇:不要做这六种唠叨型妈妈
不要做这六种唠叨型妈妈
有位教育专家曾说:
要想成为一位成功的母亲,一定要谨记的两个字,那就是“闭嘴”。一旦妈妈“闭嘴”,停止了对孩子的反复唠叨与抱怨,那孩子的问题就少了50%。
当孩子“砰”地关上门,用不吃饭和你对抗;
当孩子面对你的苦口婆心,只冷冰冰地抛下一句“你烦不烦”; 当孩子越来越叛逆,老公夜不归宿,不想回家;......不要等到这个时候,你才意识到该“闭嘴”了!以下这几种唠叨型妈妈可能会毁了孩子,快看看你有没有中枪...1.过分关心式唠叨
这种唠叨普遍存在于中国妈妈身上。“宝贝,穿上外套,不要冷到啦!” “看你瘦的,多吃点肉!”
“晚上盖好被子,不要踢被子!”......妈妈唠叨的出发点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这并没有错!但是这样的唠叨实质上是不相信孩子,觉得孩子这也做不好,那也不行,一万个不放心。
从小经历这些,我的经历是,心理真的排斥到了极点。以至于现在每每和父母沟通,都是各种阴影和不悦,他们依旧是各种唠叨和不放心。而弟弟的状态是,做事散漫,各种不走心,从小到大被父母过分“关心”和“包养”后,没了独立意识。父母的这种过分式唠叨和“牵挂”对孩子真的好吗?
这份唠叨只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因而变得懒惰,散漫,没有责任感。培养独立生活能力成了一句空话。
此外,过分关心式唠叨下,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习惯性模糊听觉”,也就是说,虽然他在听,但是根本不往心里去,视你的“良苦用心”为粪土。长久以往,当心培养出一只白眼狼。
2.命令式唠叨
吃饭前,我总是催促着女儿乐乐,“赶快洗手吃饭啦!”“洗完手才能吃饭,不然有病菌。”......她每次只是嘟囔着嘴,很不情愿的去洗手。
昨天,我照常催促她,“吃饭啦!快去洗手!” 她却生气地说,“就不洗,不吃了!” 我惊讶了,问其原因。
乐乐说:“每次你都这样催我洗手洗手,好烦啊!我自己知道吃饭前要洗手啊!”
我当时呆住了,没想到我的好意催促对孩子来说变成了烦人,还做出行动跟我对着干...那几天,我特别留意自己说话的方式,发现自己也慢慢成了“父母”,而女儿成了小时候的我。
也许很多家长和我一样,一遍一遍地命令孩子干这干那。例如催促孩子写作业,催促孩子该上床睡觉,命令孩子晚上必须几点回来,这种命令式的唠叨太过简单粗暴,难以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只会让孩子产生反感情绪。
心理学上有个“超限效应”: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接受某种刺激过多、过强、过久,超过了合理的限度,就会引起他心理上的厌倦和反抗,使他的行为朝相反的方向发展。
命令式唠叨下,最容易培养出叛逆的孩子。
3.批评式唠叨
前不久看到一新闻,一名10岁的小女孩,身高远低于同龄人,只有1米三左右。父母为此非常焦急,四处求医。在大医院检查后,发现小女孩的骨龄有15岁,以后很难长高了,但是始终找不出导致孩子不长高的根本原因。
交谈中医生发现,小姑娘性格内向,对强势的母亲显得有些唯唯诺诺,再加上身材瘦弱矮小,更加显得楚楚可怜。而母亲在一旁骂骂咧咧,一直批评孩子。
医生终于找出了问题的症结:孩子长不高,生长发育不良,离不开母亲的唠叨和训斥。
美国耶鲁儿童健康组织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孩子经常挨骂,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压抑的状态,有可能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影响身高发育。
也就是说,如果孩子长期处于唠叨、训斥、打骂的环境中,被父母唠叨、老师训斥、同学欺负,那么,得矮小症的几率会增高。
批评式唠叨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会对孩子造成不可磨灭的心灵伤害,影响孩子的性格养成,导致孩子内向自卑、懦弱胆小。
4.负能量式唠叨
都说妈妈的心情愉悦,是对家庭的最大贡献。有个负能量式唠叨的妈妈,那对家庭可谓是巨大的灾难!
陪娃写作业,负能量式唠叨模式开启:
“字写清楚点,我都看不清老师看得清吗?难怪考试总丢分,擦掉重写!” “这么简单的你都写错了,有没有搞错啊,白给你报补习班了,浪费我钱!” “这道题都不会啊,有没有脑子,这道题没上过学我都会!”......有时候,真的别怪娃写作业太磨蹭,也许是你唠叨太多,干扰太多。自己心里烦闷或者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就唠唠叨叨宣泄自己的负能量情绪,殊不知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危害。
负能量式唠叨下培养出的孩子,自信心不足,专注力不够,思想消极悲观。
5.惯性式唠叨
惯性式唠叨是指妈妈们用原本固有的思维来看待一件事,表现为没耐心听孩子说话,或者打断孩子说话,坚持自己心里固有的想法。
尤其是每当孩子出了问题或者闯祸后,妈妈总是按照成人的处事原则来判断孩子的对错,完全忽视孩子的发展特点。公园里,一位大概五岁左右的哥哥带着两岁的妹妹玩的不亦乐乎,妈妈在一旁时而抬头,时而低头玩手机。
突然,一声哭声传来,妈妈抬头一看,妹妹摔倒了在哭泣,哥哥正尽力把妹妹扶起来,无奈力气太小。妈妈赶紧跑过去,抱起妹妹,一边安抚,一边责骂哥哥,“你作为哥哥不保护妹妹还推倒她?”哥哥解释说没有,妹妹自己摔倒的,可这位妈妈不听,一直嘴里念叨,“她是妹妹你应该让着她,没想到你这么不懂事,回去可得好好教育你!”......他们三人渐行渐远后,旁边的阿婆跟我说,“刚刚可不就是小妹妹自己摔倒的嘛,可怜了那个娃咯!没生妹妹前,老大不同意生二胎,所以生了老二后,这个妈妈就经常误会老大欺负老二......”
惯性式唠叨,直接导致孩子对妈妈失去信任,并使孩子自尊心遭到伤害,严重的会自我封闭,不再和妈妈说任何事情!
6.毫无顾忌式唠叨
这种唠叨,是妈妈最缺乏情商的唠叨!
每次强妈带着六岁的强强上街或者散步时,碰到熟人总是能聊得热火朝天。大人之间聊大人的话题当然ok,但熟人看见孩子总是不免会夸赞几句,说说客套话。
强强妈一说到孩子更来劲了,把强强最近发生的糗事全都说出来,比如说前一天晚上尿床了,引得大家哈哈大笑。丝毫没有顾忌一旁委屈尴尬的强强的感受。
在众人面前,在熟人面前抱怨孩子,暴露私隐,都会让孩子没面子,伤害自尊心。这种“恶意”会慢慢滋养孩子内心的自卑,懦弱,甚至对父母的“恨意”。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的唠叨,用之有道,则为爱,用之不道,则为害!
当情绪成为一种负能量,或是表现焦虑的时候,请家长们谨慎“张口”哦。过多的负面宣泄势必会传染给孩子,影响孩子的成长或健康!每个父母都要反省下自己,努力做个“会说话”的父母吧。
以上6种唠叨你中招了几个? 中了三个以上的麻麻们面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