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周小川在第三届中法金融论坛上的讲话
周小川在第三届中法金融论坛上的讲话
央行
2013-11-26
[ 大 ] [ 中 ] [ 小 ] 打印
尊敬的诺瓦耶行长,中法金融界的各位同仁、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
今天,中国人民银行和法兰西银行在这里共同参加“第三届中法金融论坛”。我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向诺瓦耶行长和法国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对有关单位及与会专家、学者对本届论坛的支持以及这次会谈的主办单位法国巴黎欧洲金融市场协会、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借此机会,我首先就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金融业改革开放等问题谈几点看法。
危机以来,全球的经济艰难复苏,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确立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中国经济呈现企稳向好的态势,主要指标目前处在合理的区间,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进展,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高,物价总水平和就业状况总体保持稳定。
我们目前实施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注重提高其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当前,货币信贷处于合理增长的区间,信贷结构进一步改善,市场利率保持基本稳定。
中国经济首先在本轮全球金融危机中成功地克服了巨大的冲击和困难,在全球经济中率先实现了复苏。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付出了代价,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随后,经济增长的速度有所回落,对宏观经济政策是一个重大的挑战。经过深入的经济分析和统计数据可以认识到,在经济增长速度和结构调整、结构优化之间是有一定的权衡关系。此外,经济增长速度和能源消耗及环境保护、环境质量方面也有一定的权衡关系。当然我们说经济增长速度,特别是投资的增长速度也和物价稳定有一定的权衡关系。中国现在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很大,所以解决就业在一定程度上也还要保持一个相对比较强劲的经济增长。在这几者关系中间需要进行很好的权衡,特别是今年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曾经一度有所回落,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的讨论。中国政府做出了明确的选择,就是继续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突出强调通过市场化改革,通过发挥市场的活力,来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但不是通过过度宽松的财政或者货币政策来维持增长和就业。
目前看起来,这些政策已经初步显现一定的效果,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结构调整方面,在经济平衡方面,以及在未来的若干年我们可能看到在能源、在环境,在其他方面能够取得一些明显效果。货币政策的操作也是非常明显的围绕这样一个指导思想来进行的。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题目,是关于货币政策。
第二,借这个机会讲一下金融改革。
中国刚开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继续研究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开放的政策措施,同时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的发挥政府的功能。
中国坚定不移的推进金融改革,金融改革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金融配置资源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应该进一步的有所提高,整体金融的实力和风险抵御的能力需要得到明显的加强。
在最近公布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文件中,大家可以看到未来金融改革采取的一些主要措施。在价格方面,要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要拓展外汇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有序地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也就意味着让市场供求力量更多地决定外汇市场的平衡点,减少央行常态式的外汇市场干预。
另一个重要的市场化内容,就是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近期中国在健全市场利率定价的方面正在进行制度建设,一方面,我们十多年的时间已经在利率市场化方面逐渐推进;另一方面,还在酝酿下一步更进一步的利率市场化,特别是在存款利率方面的利率市场化。为此,也需要建立一些机制,包括定价机制、报价机制。与此同时,要完善中央银行利率的传导机制,政策利率对市场利率的传导机制,以便在中期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
为了使市场上更好的获取市场定价的基准利率,以便更好的决定每项业务的利率。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文件中也提到了,要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当然我们目前已经有国债收益率曲线和其他类似的基准利率体系,但还是需要进一步建设并完善,以便各类市场参与者有更明确的基准作为参考。
下一个方面,在这些改革的基础上,中国将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就是要转变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有利于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方便地从事金融市场的各种活动,以及各种投资贸易活动。减少外汇管理体制中的行政审批,从过去重视行政审批转变为重视监测分析,从过去重视微观管理改为重视宏观审慎管理,从正面清单转变为负面清单。与此同时,进一步方便国外投资者和国内投资者双向开展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各项经济活动。
从组合投资的角度来看,要进一步扩大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主体资格,增加投资额度,条件成熟时要取消对QDII和QFII资格额度审批,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
第三项主要内容,配合整个关于投资和市场准入的管理,要放宽市场准入,要使金融业在竞争性市场上为国内的经济活动和跨境的经济活动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从市场准入的角度来讲,中国会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同时会加快与欧盟,与美国投资保护协定(BIT)的谈判,将管理从正面清单转到负面清单,研究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这些做法正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始进行实验。这些都表明市场在准入方面更加自由,将来更加依赖于竞争性的金融服务。
在中国民营经济的方面,也将在加强监管的条件下准许民营经济设立中小型金融机构等等。总之,金融市场将通过竞争性服务为国内和国际的经济金融活动提供更好的服务。以上是我对于金融改革方面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描述。
中国和法国经济金融合作历来是一个重要的、而且取得很多成效的一个领域,过去我们已经举办了两次“中法金融论坛”,这次是第三次论坛,我们希望能够促进我们在金融方面的合作。
中法相互之间,首先在贸易方面有很多的交易,两国互为重要贸易伙伴和重要的投资者目的地。现在,不仅是过去占主要地位的直接投资,在组合投资方面也越来越多的看到法国在中国的投资。法国中央银行将通过向中国银行间市场投资,在一定程度上管理他们的资产。
中国前几年已经开始通过QDII来参与国际市场的投资,其中也包括在法国债券市场上的投资。中国外汇储备历来保持对欧元的高度重视,同时我们也历来是法国政府债券和其他法国债券有显著比例的投资者。但是我们相信民间,特别是私营部门可以有更多潜力可以发掘,金融机构可以在中法合作中找到很多机会,给各种贸易和投资活动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同时也提供经济和金融方面的分析。同时金融界历来也是各国之间经济金融联系的先导者,可以提供很多分析、意见和前瞻性的看法。
从中国方面看,我们认为法国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很多著名的金融机构和中国的金融机构有很多的交往,历来对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也认为法国的金融机构中有很多是我们银行间市场重要的参与者。相信中法之间的金融合作空间很大,对中国来讲也非常重要,中国的同事们一定能从中学习到很多的知识和经验,对于两国的交流和发展将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此,我预祝中法第三届金融论坛取得圆满的成功,并希望法国来宾们,特别是诺瓦耶行长和其他客人们,北京之行取得成果,结识更多的中国朋友,共同推进中法金融的合作,谢谢大家!
第二篇:在第三届学生干部论坛上的讲话
在第三届学生干部论坛上的讲话
同志们、同学们:
经过认真筹备,学院第三届学生干部论坛今天在这里隆重开幕了,在此,我代表学生处向勤恳工作默默奉献的全体学生干部致以诚挚的谢意和问候,!并对大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
高校学生干部是大学生中的优秀人才和骨干分子,是师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教育、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在学生中的组织者、协调者和执行者,是学生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本届学生干部论坛的主题是成长成才,那么,今天借此机会我就一名合格的学生干部应具备的素质谈几点自己的意见。
一、学生干部在学院中的作用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实现这一目标,固然需要广大教职工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中,但实践证明,学生干部对于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能起到教职工所替代不了作用。
那么,我们的学生干部到底应该发挥一些什么作用呢?我以为主要应该发挥以下作用: 第一、在校风、班风和学风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学生干部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同学。一般说来,一个合格的学生干部应该思想进步,学习刻苦,遵守纪律,团结同学,热心为大家服务,在同学中享有较高威信,这就体现出一定的先进性,自然而然的会起到一种示范作用。班干部是班集体的中坚力量,他们各司其职,积极工作,以身作则,广大同学在他们的带动影响下,奋发向上,团结一致,使得班集体的凝聚力和荣誉感大大增强,从而推动良好学风、班风的形成。
第二、在学院各项教育活动中发挥组织领导作用。
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主要通过各种活动来体现。学生干部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根据院系党团组织的工作计划和所在班级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的组织开展符合青年学生特点的、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各种学习活动、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对于这些活动,学生干部要站在第一线,从活动的策划到人员、物质条件的落实,都要去一一组织和安排,还要对活动的过程进行监督。所以,如果离开学生干部的组织领导作用,学生工作就难以有效的进行。
第三、在日常管理中起桥梁纽带作用。
学生干部是学校党团组织联系广大同学桥梁和纽带。一方面,上级的有关精神和学校的有关决定,要通过学生干部贯彻到学生中去;另一方面,广大学生的意见、愿望和要求也需要通过学生干部以一定的渠道向学校反映。学生干部有双重身份,既是受教育受管理者,又是教育管理的配合实施者。你们本身是学生中的一员,与同学朝夕相处,共同学习和生活,对学生中发生的问题以及学生的建议要求,要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给学校和老师,便于学校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会议精神,通过学生干部的宣传、解释,能很快在学生中得到贯彻落实。所以,如果学生干部的工作比较得力,那么学校的管理工作就能够做到信息通、渠道宽、效果好。
第四、在思想教育中发挥助手作用。
各个高校有一支专职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主要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和思想政治课老师。但是,光靠数量有限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去面对这么多学生一一做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每个班,每个学生身上,需要依靠广大学生干部当好老师的助手。其实,学生干部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很大的优势,因为,同是学生,在思想、心理、情感上的沟通更容易。所以,我们的学生干部要很好的发挥作用,就要努力在同学中做好先进帮后进、互帮互学的工作。
由此看来,当一名学生干部不仅是光荣的,责任也很重。要想当一名称职的、优秀的学生干部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
二、学生干部应该具备的素质
1、过硬的政治素质
第一、要讲政治、讲正气,识大局,顾大体,明辨是非,立场坚定,头脑清醒,不随波逐流。
第二、要有责任感,既然同学们推荐我当了干部,我就有了一份责任,要努力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尽量把工作做好,不要辜负同学和老师的希望,不要仅仅把当干部当成一种荣誉,一种头衔,而更要看成一种责任。不能三心二意,敷衍应付。
第三、要有服务服务意识,学生干部要做的工作大量都是为同学服务的事,要时刻关注广大同学的呼声,反映同学的心声,想同学之所想,急同学之所急,竭诚为同学服务。要把服务学生作为学生干部工作的立足点,真正实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
2、较强的工作能力
做一个称职的学生干部,必须要有一定的能力,包括表达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管理协调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这些能力不是一当上干部就具备的,是在工作的过程中逐步锻炼
提高的。提高的途径一个是加强学习,良好的知识结构是增强能力的基础,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注意学好人文社科、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第二个途径是多实践。要勇敢的去开展工作,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增长水平。做任何的工作,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只有通过勇敢实践,积极地动脑筋想办法,才能使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良好的作风。
学生干部的威信不是因为职务产生,而是通过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和良好的作风树立的。学生干部良好的作风是综合素质的体现。作风的好坏,是学生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志。实践证明,学生干部良好的作风,对于学生干部顺利履行职责,出色的完成任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干部一定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处处严格要求塑造良好形象。
具体的说,我们的学生干部要有一身正气,要公道正派,主持正义,平等待人;要诚实守信,让同学感到值得信赖;要关心他人,维护集体,大公无私;要作风民主,善于集思广益,团结共事,总之要让各种优良的品质和文明的言行在我们干部身上得到充分体现,而决不让那些举止不文明,自私自利,拉帮结派,歪门邪道,违反校纪校规的言行在我们的学生干部中发生。
根据上述要求,学院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加大对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构筑信息互动和交流提高的工作平台,注重实践锻炼,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干部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使广大学生干部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增长才干、锤炼品格、提高能力。
最后,希望通过本次论坛会议,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更加扎实地工作,不断充实和锻炼自己,让自己真正地成长起来;也希望大家通过交流,增强友谊,加强合作,共同努力,不懈追求,努力开创我院学生工作的新局面!
预祝学生干部论坛圆满成功!祝大家学习进步、身体健康!
第三篇:周小川行长在2011陆家嘴论坛上的讲话 新时期金融与宏观管理
周小川行长在“2011陆家嘴论坛上的讲话”
—— 新时期金融与宏观管理
2011年05月22日13:07 来源:人民网-经济频道
尊敬的俞正声书记,尊敬的韩正市长,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早上好!非常荣幸能再次参加陆家嘴论坛,就我们关心的政策研究工作以及对论坛的议题发表一些想法,与大家共同讨论。
我来之前知道本次论坛的大题目是“新时期的金融体系及其宏观管理”,不知道还有一个子题目是“十二五”时期中国金融改革与经济发展。我想,我作为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行长,还是先说一说宏观管理。我觉得,不管是大题目,还是子题目,都是相互关系的内容。对于新时期的宏观管理,我想讨论两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出现很大的不确定性。难度在于在这些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来作出宏观管理的决策,以及争取落实宏观管理的目标。这个不确定性,首先是金融危机的发生。金融危机最早是从美国等国家的房地产泡沫、次贷问题开始,那个时候多数人还不主张用“危机”这个词,在2008年9月份次贷迅速恶化,演变成了一场危机。
我国应对危机首先需要有一个判断,就是负面的冲击到底会有多大?实际上,在那种情况下很难作出准确的估计,到底负面冲击有多大。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的应对方案是在11月初推出总值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这个经济刺激计划是用一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支持上一批投资项目,同时也包括改进民生、社会发展等项目。
因为不知道危机究竟会怎么演变,所以,一个可能最好的选择是最开始的时候尽量出手要快、出拳要重,以便尽快把危机的深化挡住。但是经济理论和国际的历史结论都告诉我们,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行以后一般会带来负作用,就是事后会引发物价的上升,可能会引发某种资产泡沫。
在2008年12月份,在内部和国际会议上就已有一个讨论,就是在应对危机的政策出台以后要考虑适时退出的问题,就是这种刺激型政策在什么时候应退出?用一个强有力的刺激计划来克服危机,同时配合一个判断准确的及时的退出,是一个好的选择。既抗击了危机的冲击,同时负作用尽量减少到最低限度。当然事情并不那么容易,就是时点的判断在不确定性情况下会有很大的难度
中国经济在全球复苏过程当中是走得相当靠前的,应该说是最靠前的,而且复苏是最有力的。中国经济在2009年一季度的时候相当疲弱,二季度开始出现一些好转的迹象,下半年中国经济出现了比较强劲的复苏。与此同时,全球主要经济体还在危机中挣扎。
在出现复苏的时候,我们开始考虑货币政策扩张的程度可以有所改变,大家可能注意到2010年1月上旬就开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随后又接着提高了存贷款利率。虽然我们还是延用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提法,但是宽松的程度开始放缓、适度有所收缩。
我所说的不确定性特别表现在2010年,回想起来还是很近的事。2010年从2月中下旬开始在国际市场透露出可能欧洲有些国家会出现主权债务危机,这件事在3月、4月一直不断地发酵,到5月初主权债务危机有爆发之势,出了比较大的问题。主权债务危机是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的。就像我刚才所说的,整个金融危机一开始发生的时候,多数人都认为应该采用经济刺激的计划,但是这显然也会加重有些国家财政状况的恶化程度。至于说会导致财政债务的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有一些出乎意料。
随后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适度有所缓和的情况下,美国经济在8月末的时候又有问题。从报出的数据看,失业率将近10%,具体来说是9.8%的失业率,美国的经济复苏相当地起伏、不稳定。这种情况下,我们宏观管理的货币政策到底调整不调整呢?或者调整的速度多快呢?力度多大呢?这在2010年二、三季度始终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也是在这种不确定性情况下,如何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问题。
真正明确表达的货币政策转向稳健,大家看到是始于2010年四季度,开始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同时提高了利率。这一系列的做法表示对国内的经济形势判断已是比较清楚的,需要货币政策转向,尽管国际市场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汇总起来整个经济政策要有适当的调整。去年年末,已经形成了共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明确了宏观调控转向稳健的货币政策。
我们说,今年全球经济复苏比去年更加明朗,但总体还是处于复杂的状况,即不确定性因素仍比较多。确实这和常规年代的宏观经济政策有比较大的差别,常规年代没有这么大的不确定性,全球各国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没有这么大,以至对传统的宏观方法论提出了挑战。我想,这作为宏观管理的一个特点,在这里提出来供大家进行讨论。
第二,引入宏观审慎性政策框架。为吸取危机的教训和防范在出危机,有关宏观管理方面,特别是涉及到金融业和货币政策方面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引入了宏观审慎性政策框架来增强宏观管理。“宏观审慎性政策”这个词我们过去用得不多,国际上以前也是用得不多,主要是2009年起把一些主要的概念汇总起来放入了宏观审慎性政策的框架。主要内容是以金融稳定为中心,即以增强金融稳定、特别是防止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为中心,以逆周期的宏观调节为特征的政策体系。比较典型的一个内容就是巴塞尔Ⅲ,它也是G20所支持的政策调整。
从中国情况来说,首先我们有需要来采纳和运用宏观审慎性政策,在我国也写入了“十二五”规划。中国经济在危机之后率先复苏,因此我们的周期和发达国家所处的周期有可能不一样。全球经济的讨论当中也在说,新兴市场的主要国家目前所处的周期和发达国家所处的周期已经有所不同。对于周期变化的判断,说明我们需要有一种与发达经济体有所不同的逆周期调节措施。
从中国经济来看,中国是高储蓄率的经济,高储蓄率就有可能支持较高的投资,从过去的历史经验来说较高的投资可能会造成某些方面的过热和产能的过剩,也容易刺激某些泡沫的产生。高储蓄率有好的方面,同时也有要警惕的方面,就是我们需要注意高储蓄率带来的过热周期问题。
同时,中国又是一个转轨经济,我们处于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尽管我们已经完成了相当一部分路程,但我们说还没有完全走完,仍旧有一些财务软约束的现象。这种财务软约束可能会造成潜在的、过热的冲动。面对这些情况,中国需要尽早运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但是,我们也知道宏观审慎性管理框架对另外一些经济复苏比较弱的国家来说,又容易带来负面效应,就是进一步拖慢了经济复苏的速度。因此从全球来说,对于宏观审慎性政策框架运用的程度和时机的把握,大家讨论时意见也是有所不同的,这也和各自所处的周期以及经济潜在的特质有关。
中国有需要要采用宏观审慎性框架,同时,我们也有可能较早运用宏观审慎性框架。比如说,宏观审慎性框架要求金融机构有更加充实的资本,特别是大型的、有系统性作用的金融机构,应该有更高的资本要求,在其他方面,也应该做得更加稳健。那么,这些新的更高标准的推出,在中国是有可能较早实现的。刚才提到中国储蓄率比较高,我们在资本市场上增加金融机构资本金的可行性也就比较高一些。
另外,大家也都非常关注,在物价指数上行或者处于较高位置的情况下,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比较高的情况下,我们确实需要宏观管理的针对性有一定的转向,并在这种转向中找到一个新的、既促进经济增长、又能控制通货膨胀的一个平衡点。由于时间关系,我就点一下题目,新时期宏观管理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如何运用好宏观审慎性政策框架,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第三,人民币跨境使用。我看到昨天下午的议程里面有很多专家已经开始讨论了,我就说简单一点。人民币的跨境使用是“十二五”规划中写明的内容之一,它也为促进上海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刚才俞正声书记致辞中也提到了这样的问题。人民币跨境使用,首先主要是指在贸易和投资中的运用。当然同时,我们也小心谨慎地,允许在金融交易中逐步有所运用。我们希望,主要还是以支持实体经济为主。
这会带来很多新的机会。同时,历史上我们在这方面没有积累经验,有很多新的课题值得研究,会出现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鉴于很多与会者昨天都谈到了这个问题,我就不展开讲了。在“十二五”规划中还有一句话是关于可兑换的,我认为跟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也是有关系的。人民币如果跨境使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自然会产生一种需求,这种需求就是人民币需要逐步的、有序的走向资本项目可兑换。
中国在1996年已经宣布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上的可兑换,接下来会面对资本项目的可兑换,这是一个中长期的发展进程,既带来很多新的机遇,也带来很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讨论。从人民银行来说,欢迎这方面讨论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应对潜在问题的对策。同时,我们相信一定会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带来新的发展。
我借此向大家介绍这几个供讨论的内容,讲得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第四篇:副县长在第三届信息化论坛上的讲话3
在全县第三届中小企业信息化论坛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为促进全县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增强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和了解,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第三届中小企业信息化论坛。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对各位专家和企业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大家都知道,信息化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增强经济实力的关键因素,也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标志。我们必须站在全局的、战略的高度认识信息化建设工作,增强加快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在信息化建设上,今天少一分认识,明天将增加十倍努力;今天少一分努力,明天将有十倍的困难。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息化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场深刻的认识革命和社会革命。我们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知识经济和信息化应属第三次革命。而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推动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我县这样欠发达地区来说,只有加快推进以中小企业为重点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步伐,才能更好地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下面,我重点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信息化建设对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县中小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小企业由于管理方式、方法落后,造成竞争力不强,生产经营成本比较高等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路子,用信息化改造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优势。而信息化建设具有如下作用:
1、企业信息化,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和
及时性,有助于企业决策的进一步科学化。
2、企业信息化,能促使企业业务办事程序和管理程序
更加合理,从而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
3、企业信息化,能进一步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组合及
利用,使其在现有资源条件下达到最佳利用效果,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和管理效率。
4、企业信息化能给企业提供一个的强大、快捷的信息交流平台,有助于我们紧紧跟踪一些先进经验和成果,从而有助企业的发展,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
信息革命显示了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和推动力。2001年至此2010年,全球信息产业的销售收入年均增长为10%,大大高于同期全球GDP年均增长2.4%的速度,信息技术及相关产业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25%。我国信息产业以年均高于全国GDP三倍的速度增长。面对全球信息化浪潮,我们也要奋起直追。
二、对我县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要有清醒的认识
目前,我县中小企业已经超过2000户。2004年,县委、县政府就将培植“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示范企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先后出台多项关于鼓励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措施。经过五年的努力,我县40多家企业被命名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示范企业。金石集团的研发中心、金莲纸业的流程控制、金卫公司的电子商务、理士科技的ERP系统等企业信息化应用项目都走在全省、全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列。
我县企业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自视过低。部分企业认为自身实力有限,资本不足,觉得信息化可望不可及,存在着慢慢来的等待思想。二是认识偏差。主要是对信息化产生的潜在效益认识不足,另外就是对信息化的知识知之甚少,认为搞信息化不外乎配置几台电脑打打字,重硬件轻软件、重上网轻利用、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较为突出。三是投入不足。中小企业不同于大企业,普遍存在资金投入少的问题,尤其是人才投入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直接制约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三、多途径推进我县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步伐
(一)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全县各个领域和方方面面,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艰巨任务,不强化领导,不下大功夫和花大气力,难以抓出成效。因此说,强化领导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二)明确部门的职责分工,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抓好我县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是哪个部门或哪个系统可以独立完成的。需要全县各部门各单位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形成整体优势与合力,攻坚克难,全力推进。
(三)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开通多方融资渠道。信息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的高投入、高附加值产业。在发展初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仅靠个别部门零散自筹是不能满足需要的。必须坚持政府推进与市场导向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信息化建设投资体系。
(四)以推广应用信息技术为重点,在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上搞突破。目前,传统产业在我县经济中仍占很大比重,采用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增强企业竞争力,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和有效途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舍得投入,舍得花气力,加快开发应用以生产自动化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要筹建全县电子商务平台,推进企业实现电子商务。在推广电子商务应用中,要完成包括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客户之间的供应链的网络化改造,实现现代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整合,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五)加强信息化人才培训工作。信息化人才是信息化的基本要素之一,要实现信息化需要一支既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同时又懂管理、善经营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队伍,没有人才,再好的设备也只能是摆设。要制定实施我县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训计划,从电脑和网络普及教育入手,运用多种渠道和手段,普及信息化知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要发挥好我县现有人才的作用,尤其是要发挥好我县信息化专家咨询小组的作用,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加快推进我县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发展。同志们,面对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发展信息产业是历史的选择。我们一定要切实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统一思想,真抓实干,与时俱进,攻坚克难,奋力开创我县信息化工作的新局面,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我们热诚的希望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来,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步伐,促进中小企业更好、更快发展,为我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努力。
第五篇:在金融论坛上的演讲
尊敬的晓灵副行长,苏宁副行长,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来宾,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本届论坛以“金融生态—中国金融发展面临的考验”为主题,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自去年周小川行长第一次提出有关金融的理论后,我一直十分关注并深表认同。一个良好、平衡而和谐的金融生态,不仅有利于优化区域金融发展环境,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而且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对上海来说,建设适应金融机构集聚和发展的良好金融生态环境,是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必备条件和基础。借此机会,我很愿意结合上海金融生态建设情况和未来发展的考虑,和大家一起交流,共同探讨。
一、上海金融生态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不断得到优化,总体处于良好、平衡的发展状态
1998年,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建立沪闽金融安全区的目标,多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金融生态建设,积极主动配合中央金融监管部门,从六方面入手,不断优化上海金融上海金融生态。
二是建立健全地方政府部门与金融监管部门“3+2”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重大事件即时协调、处置机制,研究制定了《上海市金融稳定工作总体框架》,着力提高联合监管、协调、处置风险的能力。
三是积极发挥金融机构的集聚效应。截止2006年8月,上海金融机构总数达566家,其中各类外资和中外合资金融机构300余家,上海正成为我国吸引外资金融机构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
四是成立上海市银行卡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推动中国银联落户上海,推进上海金融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和中心城区金融辅助产业带建设,银行卡受理环境大大改善;
五是在央行批准下,率先建立了个人和企业信用征信系统,努力改善上海的信用环境;
六是不断完善金融运行的法制环境。在沪各金融机构和法院系统密切配合,严厉打击金融诈骗、企业逃废债行为,依法维护金融债权和银行资产的安全。
经过多年努力,上海的金融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在前不久公布的《中国金融生态调查报告》中,上海在十大类调查栏目和综合平分名列第一。当然,我们也认识到,上海的金融生态与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比如,金融市场辐射能力偏弱,金融企业规模不大,缺乏具有行业领导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型金融机构;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相适应的一整套法律体系、制度安排、诚信环境、金融文化尚未完全建立等。因此,推进上海金融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不断推向深入,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多管齐下,深入推进上海金融生态建设
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已经明确,就是到2010年,基本形成国际金融中心框架;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营造一个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金融生态环境。我们已经将金融生态建设纳入“十一五”金融专项规划,并体现在全市“十一五”总体规划中。总的要求,就是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精神,抓住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契机,积极配合中央金融监管部门,合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促进金融优质资源集聚发展。
重点是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金融合规经营机制建设,切身防范和化解各种金融风险。关键是建立健全三项制度和机制;一是建立健全金融机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体系,加强对问题金融机构的防范和监督。二是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金融风险的前瞻性研究和市场监测分析。三是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组织协调机制,加强市金融办、人行上海分行、金融监管部门与司法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快速、高效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
第二,全力配合国家征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制度建设。推动建立金融企业高管人员和从业人员的信用档案,建立完善信用产品使用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失信惩戒机制,防范和发展征信服务,努力形成规范有序的信用环境。
第三,加强集聚,推动金融集聚区建设。重点是打造两个集聚区:一是以小陆家嘴地区和外滩金融一条街为核心,努力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的金融服务集聚区。二是加快张江银行卡产业园区,和金融服务区规划建设,积极引进和发展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仲裁委员会、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打造适合国内外各类优秀金融机构发展、前后台配套设施完善的现代化金融辅助产业集聚区。
第四,完善金
融法制建设,规范金融市场秩序。积极推动以“全国立法、地方适用”的方式,完善金融中心建设需要的法律法规,探索建立金融特别法庭和金融仲裁机构,强化金融执法,为有效监督提供法律支持环境。
第五,积极争取中央有关部门的支持,推进金融生态建设方面的先行先试。探索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规范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建立相应的存款保险、投资者保护和保险保障制度等,为金融生态建设提供良好的制度支撑。
第六,大力实施金融人才战略,优化金融人才结构。重点是做到人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优化金融人才结构,注重集聚既精通国际惯例、又熟悉我国国情的高素质金融人才,也注重操作层次金融专才的培养与使用,为金融生态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三、进一步推进金融生态建设的有关想法和建议
一个良好、平衡而和谐的金融生态,基于微观、中观、宏观各个层面。微观上,需要健全的市场主体。中观上,需要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之间的有效沟通;宏观上,需要相关的制度、体系来配套,三个方面共同构成金融发展的支撑体系,涵盖影响金融业生存发展各种因素的总合。因此,金融生态建设是一项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借此机会,我想在上海金融生态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就进一步加强金融生态建设,提出几点想法和建议,与大家商榷:
第一,完善以健全法规、源头防范为重点的金融监管机制,为金融生态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随着市场经济和金融业的不断发展,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会不断变化,需要解决的风险隐患也在不断变化。这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在金融监管上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现行的一些金融法规与实践要求已不相适应,不利于对合法金融权益的保护;
二是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够,造成一些金融违法违规行为的成本很低;
三是从源头上防范风险,及时处置风险的能力还不够强。
针对这些薄弱环节,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保持金融稳定。重点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要进一步完善金融法规。当务之急是要根据新情况、新要求,抓紧修订和完善《破产法》、《担保法》等法律法规,依法赋予监管者应有的权力,以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另一个是要不断改进监管方式和手段。尤其是要突出从源头抓起,加强对风险的预警、发现、判断和监控,及时化解风险。比如,针对担保行业存在的资本金不充足、社会公信力不强、风险代偿能力较弱等问题,应从严格审查担保公司的素质抓起,从源头上防范和规避担保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同时,针对上海各类金融机构比较集中的特点,我们建议,能否适当扩大中央驻沪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权限,对主要在上海发生的金融风险,给予驻沪金融监管部门一定的自主处置权。
第二,建设符合国际惯例、适应中国国情、满足市场需求的社会信用体系,为金融生态建设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信用征信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交易以信用为前提,更多地表现为信用关系。可以说,现代市场经济就是建立在错综复杂的信用关系基础上的信用经济。因此,在金融生态建设中,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尤为重要。一个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是金融生态有序运行的基本前提。要在充分借鉴国外征信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信用相关法律法规,将法律规范和制度安排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守信者时时方便,失信者处处制约”的环境。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积极培育各类信用市场主体,以推动信用产品的广泛使用来带动服务业的发展,构建多层次、多样化、全方位的社会信用服务体系;二是加强信用制度建设,特别是要加强信用监管制度和失信承接制度建设,在金融服务等领域,加快实施信用分类管理;三是不断强化市场主体的信用观念、信用意识,在全社会培育良好的信用文化,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第三,建立健全具有良好连通性的、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为金融生态建设提供坚实的市场基础;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中央金融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由证券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产权市场等,构成了比较健全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在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上海证券市场2001年至2004年累计筹资2590亿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同时,我们也看到,目前在金融市场之间、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之间,还缺乏有机联系,金融市场还不能完全满足金融机构资金运作、风险防范需要,少数金融机构的不理性行为又加大了金融市场的波动。因此,要在各金融机构之间和金融市场之间,建立起紧密联系的机制,促进资金和金融产品在金融市场之间的合理、有序流动,营造一个相互依存、竞争发展的金融生态,构成金融生态坚实的市场基础。
第四,努力形成鼓励金融创新的体制机制,为金融生态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金融业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应该是一个大力鼓励金融创新的金融生态。既要鼓励金融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丰富交易品种,拓展金融渠道,提高金融效率;又要鼓励金融制度创新,突破长期影响和制约金融创新的体制机制瓶颈。当前,可以从四个方面开展创新,积极探索:一是要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为契机,抓住人民币尚不能完全自由兑换这一时机,积极开发以人民币标价的金融创新产改进交易机制、方式和结算体系,既要大力发展标准化的场内金融产品,又要积极发展个性化的场外金融产品;二是要积极培育金融衍生品市场,稳步开发国债期货、股指期货和或者市场基金等,逐步推出金属、能源等商品期货,积极支持货币经纪公司、商业银行设立的货币基金管理公司等机构创新发展;三是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特别是企业债券市场,不断丰富资本市场交易品种,推动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二是要借鉴国际经验,积极探索金融创新的新体制、机制,逐步形成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金融创新方式。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来宾,我们深知,建设一个良好、平衡而和谐的金融生态,将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需要方方面面付出不断地努力。我们相信,在中央金融监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只要我们振奋精神,务实开拓,做到在金融体制机制上有新突破,在优化金融发展环境上有新进展,就能不断开创上海金融生态建设的新局面,为全国的金融改革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