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中学分层教研管理
“农村中学分层教研管理”实验研究报告
作者 重庆巫山河梁中学 谭成林 联系电话*** QQ1272291630
多年来,农村教师素质偏低,影响和制约着“科教兴国,教育先行”的治国方略。国家为提高教师素质出台了众多的政策法规,各级有关部门也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尤其学校为此绞尽脑汁,然而,随着科技、教育、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却与城市教师的反差越来越大。为此,我们提炼出了“分层教研管理”的科研课题。近几年,我们通过探索、研究、实践、归纳,取得了较好效果。在此,我们拟定从农村中学分层教研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操作性和实验效果与大家交流。
一.分层教研管理的必要性 1.教师现状与需要不适应
(1)个人素质。随着“普九”进程的推进,农村中学的教师队伍也随之增大,而且大批优秀教师流向了城区。剩下的这些教师中,有的是从小学抽调上来的,有的是来自普通非师范院校的专科生。
(2)进步速度。随着课改的推进,短短几年里,观念、课程、教法、手段都要随之改变。大多数农村中学的教师,面对这瞬息万变,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应变能力和恰当的进步途径,茫然失从,有的教师观望、彷徨、徘徊、等待,毫无紧迫感,甚至懈怠、放弃。因而,其进步速度极不适应课改需求。
(3)职业精神。现在的学校平行班多,而且班额也很大,由此给教师带来的压力负荷和压力频率相对都增大了,加之农村教师的待遇低,缺乏法制观念,因而,农村教师的职业倦怠尤为突出。
2.惯性管理与需要不适应
农村中学由于教师队伍的扩大,教师间的各项素质的层级差别也就自然地相应凸显。但我们培训教师还是外派学习、举办讲座,开展竞赛活动等形式培养教师,对几十甚至几百名教师来讲,肯定其推动作用、激励作用是极有限的。其二是农村中学大多仍以升学为评价标准,围墙越加越高,铁门越加越厚,认为默默无闻,任劳任怨,说一不二的老黄牛才是好教师。这种管理学校虽然稳定没有风险,但缺乏变化,缺乏灵活。师生虽活心却先“死”,失去了人的本性表现。因此,这种僵化的管理不适合教师个性的张扬和教师群体的进步。
二.分层教研管理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从教师个体还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我们都需探索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城市中学财力、物力和人力都要优于农村,他们培养教师,可以与大学联系,进行提高学历的整体培训,也可请专家亲临学校指导,或者拜访名家,或者上网学习或者上图书馆查询,途径广机会多。而农村这些都不具备,因此,只能另僻溪径。
1.满足本性欲望
我们将教师按现有基础和自己的意愿分为组,其目的就在于便于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适时准确地评价、认可教师,其目的就是满足教师求上求善的本性需求。
2.符合组织规律
同层教师基础相近、意愿相通,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场论原理,我们认为个体之间临界点近,共同话题多,这样易于交往、学习、沟通、合作、交流。第二,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渴望进步,在同层中,每个成员的实力都很接近,因此,取得成功,得到认可的机会是均等。第三,分组活动便于比较,便于评价,更便于及时肯定和鼓励。
3.遵循权变理论
人们的需要与潜在欲望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职务、工龄、文化程度等不同,其需要也不同,因而在管理上不存在适用于所有人的方式,而只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措施,因人而异,即应采用权变的管理策略。分层教研管理,旨在根据教师的不同基础不同欲望,采用不同的管理形式,使其推动整个教师队伍的分层发展。
4.适合公平理论
农村中学在评价考核教师时,通常是把教师放在年级组或者教研组甚至全校用一个标准考核。这种办法显然缺乏公平,因为基础差,能力弱的教师不管怎样努力也几乎没有得到好评的可能,当然其报酬也就有可能与他的付出不相对等。分层教研管理的目的就是力求让每位教师都得到公平地认可。
总之,分层教研管理的理论支持是充足的,不论是从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都能找到足够的依据。
三、分层管理的实际操作 1.分层方法
在充分尊重教师的意愿的情况下,根据现有能力和实际工作业绩进行分层。具体操作办法:首先通过解说让教师们对这种管理形式的认可,接着就由教师填写申请参加组别意向和基本情况表。最后由学校组织中心教研组以及相关行政进行分层定型。在分层定型时,教师分层意向只能通过本人同意后才能变动。分层结果为:学习组、实践组、探索组。
2.分层目标
⑴分层教研的总目标。分层推进,全员进步。力争一年见初效,各组比较出色地完成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教学和研究的任务。三年见大效,教研成为教师的需要,学校总体水平:教研论文获奖进入县前二,教学竞赛、各项管理进入县前一。五年出成果,形成农村中学“人本教育,愉快课堂”理论体系和操作策略,初步形成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模式。不急功近利,不朝令夕改,稳步探索,逐步实施。
⑵分层教研的具体目标。①教研意识逐步加强。学校制定分层、正向评价制度,对不同类别的老师实施不同评价。以此引导让教师转变观念和释放潜力。②教学水平逐年提高。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教学水平:新教师要求一年基本入格,两年入格,三年比较成熟,五年拔尖。③教研范围逐渐加大。逐步由表层的研究过渡到深层的研究,由零星研究转变为整体性研究,从实践性研究提升为实验性研究。逐年推进,力求过度到全体教师热情参与教研活动。
3.分层要求
(1)学习组: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拟定教研计划和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以吸收、借鉴为主。但应突出勤奋学习。包括教育教学理论、学科知识,组织、管理的技巧和方法。力求教案、上课入格。
(2)实践组:在教研上要突出自身特色,要进行专题研究,在教学上要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研究方向主要是以借鉴、发现、发展为主,力求突出个性,能较好地说课、评课和自我评价。
(3)探索组:应站在时代的前沿,为教育教学为学校为社会作重点、难点、热点的专题研究,其方向为完善自己,指导别人,推出成果,主要表现为研究过程内容的创造性。
4.分层活动
(1)弹性管理。如:教研沙龙。“沙龙”活动的时间定在每周的星期四晚,采用“松散”管理方式,即参与教师来去自由,组织者不点名,学校不考核。力求通过引导让教师在心理上行动上从被动参与逐步过渡到主动投入的角色上来。具体办法:第一,规定“下线”,每位教师必须完成教研基本任务。如教龄不足三年的年轻教师,每期读书笔记不得少于两万字,参加教研活动次数不得少于教研组人平均活动数,每期写一篇体会。第二,制度规定对教研成果在考核上实行加分倾斜,给教师教研“甜头”。第三,提高教师对“沙龙”的认同程度。每次活动的主题都要通过问卷调查或走访教师,从而征得大多数教师的赞同,让他们认为这个问题非研究不可。第四,每次活动的主题均要提前一周通知大家,3
以使活动时,教师们心中有数,有言可发。第五,每次“沙龙”均要记载参与人员和活动情况,以表示对参与者的认同和尊重。第六,对教研参与积极者予以表扬和奖励。从而使教师们的教研积极性得以不断地提高。
(2)形式灵活。为了适应教师的求异心理,保障组织者有充足的时间和旺盛的精力,学校将每月的四次“教研沙龙”安排为教科室(全校性活动)、教研组、年级组、工会(以组织读书活动为主)轮流开展。活动中,有时安排中心发言人发表见解,然后其余的补充或讨论,也有时组织竞赛或献文交流。总之,不管是全校性的讲座、研究,还是分层开展的备课、说课、班级管理、教育学生的研究,都力争做到形式多样灵活,让教师们既感到有收获,又感到心境愉悦。
(3)张扬个性。各校教研不仅要有共性,还更应有个性。我们学校针对自身的具体情况,“教研沙龙”始终坚持四个原则,即学术性、实践性、广泛性、科学性原则,其主题词为:承传古今中外,畅谈前途未来,共谋发展创造,展示自我风采。活页宣传刊和黑板报辟有四个固定栏目:他山之石--借之可以攻玉;前沿阵地--占之可以立旗;焦点放谈--倾之可以交心;希望之光--窥之可以受益。从而让理念规约实践,让实践体现理念,力争创属于我们自己的个性天地。
6.分层管理
由教科室主管,中心教研组组织实施,并要求建立专门档案。各层组员也应建立个人教研档案,包括个人申请教研内容,读书笔记,问卷分析,自我鉴定等文字材料,每月一小结,期末个人教研总结。教研组的月检查情况,包括听课、走访、查看、教研活动记录和考勤。同时,根据各层的具体需求,每期重点开展一项教研活动,而且要进行形成性跟踪视导和评价,做到张驰有度,井然有序。同时,视其教研的具体情况,对任务、组别进行调配。
7.分层评价
(1)根据申报、实施、效果、总结的文字档案和调查了解,由管理机构组织人员进行等级评价。
(2)评价内容:教研能力,包括读书学习,教研常规,论文撰写,听课学习,讲座交流,课题研究,辅导他人教改,包括教案、上课、效果,科学育人。
(3)分层评价,由教科室组织人力评价,具体操作根据《分层教研管理评价细则》量化评分。并将得分纳入期终考核。
四、实施效果
1.教育观念得到更新
通过几年的努力,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已经得到了彻底的更新,校园里师生和谐,同学团结。课堂上见不到了强硬和压迫。学生的学习、人格得到了尊重和理解。充分体现了以法治校和以德治校,彻底杜绝了体罚和变相体罚。从教师的读书笔记里,教案里乃至论文的题目看,教师的现代教育思想也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升位。
2.教学技术得到了提高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研的主阵地,不少教师通过近几年的学习和探索,其教学技术得到了跨越式提高,教案、说课、上课竞赛创下了近年全县优等成绩,并有一人上课获国家一等奖。2004年教具制作大赛总缆县一等奖。2005年学校被评为重庆市电教实验先进学校,2005年,物理老师谭艳教学参赛或重庆市一等奖,数学老师雷专程教学参赛获一等奖,2006年副校长谭成林被评为重庆市电教实验先进个人。2006年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先进事迹在重庆市交流。
3.读书热潮已经掀起
通过分派任务,引导督促、评价等措施,现在读书热潮已经掀起,图书室日均开出率人均三本以上,而且是经常轮换书种。据统计,有的老师一年要看数十本之多。学校为了满足教师的读书欲望,每年派专人到大书店购置一部分新版专著供教师借阅。一年中,有的教师读书笔记达十二万字之多。
4.教研气候正在形成
我校教研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现在已基本进入了良性循环,其中教育教学论文数十篇获县及以上教育部门等级奖,并有数十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校主研课题中,已经结题的课题有:除本课题外,国家课题子课题《校长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素质教育实施与评价研究》,《教师队伍建设评价研究》。现在正在进行的课题有:重庆教育学院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子课题《农村中学学校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黑龙江教科院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子课题《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研究》。
总之,“农村中学分层教研管理”的研究涉及的相关理论纷繁复杂,操作办法也还有很多具体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又限于时间和水平有限,因此,以上拙见还望同行斧正。
第二篇:护士分层管理
胃肠肝胆外科护士分层管理措施
为充分发挥护士工作能力,合理使用人力资源,提高护理质量,结合护理部分层级管理工作方案,特制定科室护理人员分层管理措施。
一、成立护士分层级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浦会荣
副组长:周莉花
成员:龙丽华、黄文琼、雷云萍、梁梅香、代俊花、樊克玉、王柏萍
二、原则:优化结构、统筹兼顾、分层管理。
三、方式:本人自荐、小组审定、分层管理。
四、根据护士能力、技术水平、工作年限、职称和学历等,将科室护理人员分为四级护士,具体分级入下:
(一)一级护士:见习护士或初级护士
1、聘选条件:见习护士或初级护士,中专、大专学历或从事本专业二年以内的护士。
符艺、李燕平、侯瑶姬、赵琼梅
2、工作重点:主要负责患者的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在上级护士指导下参与夜班值班工作。
3、职责要求
(1)掌握基础护理的目的、程序、注意事项。
(2)熟悉消毒隔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3)了解岗位职责、常见病的病情观察等。
(4)熟悉医院和科室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5)完成相应的学习及培训计划。
4、工作范畴:晨晚间护理、生命体征测量与绘制、铺陈、出入院护理。
5、考核要求:
参加三基培训并考试合格;每季度有工作体会及学习记录;由二级、三级护士带教;基础理论占50%、基本技能40%、科室考评占10%。
(二)二级护士:辅助护士或成长期护士
1、聘选条件:从事本专业3年内护士:秦艳琼、王娅、哈赛丽、代俊花
2、工作重点:主要负责的基础护理、辅助治疗,并参与夜班值班工作。
3、职责要求:
1)能够熟练掌握基础护理的知识和技能,能独立完成基础护理各项工作。
2)完成患者出入院处置,健康教育,负责患者出院后终末处理,确保质量。
3)完成围手术期护理、常见疾病的病情观察。
4、工作范畴:
负责入院处置、环境介绍、晨晚间护理、协助患者的生活护理;整理床单位、处理排泄物;物品清洁消毒处理、生命体征测量、给氧、鼻饲、雾化治疗、各种留置管护理、预防压疮护理、巡视病房、协助急救工作;术前及术后的一般宣教、无创护理操作等。
5、考核方法:
一名责任护士负责1-2名辅助护士的业务培训,主管护士定期评价检查,护士长不定期的抽查,向患者征求意见。笔试基础理论占40%、护理操作占40%、科室考评占20%。
(三)三级护士:责任护士或护理骨干
1、聘选条件:从事本专业3-6年内护士:肖春燕、蒋冬梅、谭李娇、梁梅香、孙余佺、王娅、哈赛丽、代俊花
2、工作重点:主要负责临床各项治疗、医嘱处置,辅助带教,并参与夜班工作。
3、职责要求:
1)能够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护理知识及技术,有较强的抢救能力及应急能力,能够积极参加抢救工作。
2)工作认真严谨,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
3)按时完成临床各项治疗、医嘱处置,掌握各种应急流
程,应用于工作中。
4)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主要力量参与临床带教工作。
4、工作范畴:
负责处理和落实各项医嘱和治疗;护理记录书写;解决护理问题;负责对药品、抢救物品和毒麻药等清点登记;负责各种物品保管、各种用物的准备、消毒、隔离等处理。
5、考核方法:一名主管护士负责2-3名执行护士的业务培训,完成科内小讲课1次,完成科内业务查房1次,心肺复苏术达标。笔试基础理论占20%、专科理论占20%、专业技能操作占30%、科室考评占30%。
(三)四级护士:总主任护士或专科护士
1、聘选条件:从事本专业6年或大专及本科毕业,从事本专业5年的护士、护师及主管护师:黄文琼、龙丽华、郑红、田芬、周莉花、雷云萍、赵乖林、何艳红
2、工作重点:负责危重病人管理、健康教育、有创护理操作及护理质量的把关;负责培训及带教工作,并定期参与夜班工作。
3、职责要求:
1)能够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护理知识及技术,有较强的抢救能力及应急能力,能够积极参加抢救工作。
2)工作认真严谨,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
3)善于沟通与协调,深入病房解决护理难点,完成健康教育工作。
4)作为护理骨干力量,承担对下级护士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参与临床带教工作。
4、工作范畴:
负责各项医嘱和治疗处置的查对;危重护理记录书写;负责分级护理的巡视、解决护理问题;参与危重病人的护理;参与护理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完成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培训、教学等。
5、考核方法:
每年完成科内小讲课3次、完成科内业务查房2次、开展技能培训2-3项。心肺复苏术达标,熟练掌握本专科技能1-2项。
笔试专科理论占20%、专业技能操作占40%、科室考评占40%
三、实施要求
1、科室进行探索试行,半年后进行总结,及时修订实施方案。
2、科室进行二次分配,结合护理质量考核奖惩规定、量化考核进行管理,以体现层级护士的薪酬管理。
3、每天工作应有三级主管护士在班,以保证护理工作质
量。
4、本次试点主要体现个人能力择优上岗,对于低职高聘者提高分配待遇,对于高职低聘者不影响原有职称的待遇。
2012年6月20日
第三篇:分层教学教研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做出解释,有条理地运用分数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而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两个重点问题。因此,课中我能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引导学生领悟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一)重视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对单位“1”的认识和扩展,加深对分数的认识。课一开始,就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入手,引导学生归纳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接着以尝试解决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这一新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对所分物体个数的关注,通过思考、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了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从而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与扩展,也为揭示分数的意义做了较充分的准备。
(二)注重让学生在应用中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本节课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较丰富的学习材料,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而且还注意让学生经历分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过程,如把全班人数平均分成6组,每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两组占几分之几,联系生活中常见的分东西的情景,分别让学生说说各用什么分数表示分得的结果,并对分数的意义作出解释。这样学生在应用中不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认识,而且把对分数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上完这节课我觉得还有许多不足值得改进,比如: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学把握不够准确,教师不敢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不多,其实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自主创造出分数,自己先谈谈对分数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适时点拨,归纳总结。还有在学生进行汇报时,教师有些操之过急,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没能顺利的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是教师取而代之。在时间的安排上过于平均、松散,以致后面的拓展练习未能进行。其次,课堂上教师激励性的语言比较缺乏,课堂气氛未能真正调动起来,等等这些都需要今后在教学中不断地磨练。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对于我执教的《分数的意义》这一节课,我主要从自我评价、反思问题、课堂重建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自我评价:
1、反思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全面参与举例,动手操作,自我创造等主动探究活动,学生理解了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并知道了分数单位的含义,整节课教学重点突出,难点也突破的很好,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在整节课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抽象、概括及实践能力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实际教学效果基本达到备课时的设想。实际教学基本按照原计划进行,只有在向学生介绍分数的产生这个环节,由于相关视频因设备原因无法正常播放时,我临时调整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62页的小资料来了解分数的产生。知识传授效果良好。
2、反思教法情况 教法的成功之处是,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举例、分一分、自我创造分数等,来体验得到分数过程,感悟分数的意义。从而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内化和建构。
存在的问题是,在教学中我对留给学生动手、动脑、交流的空间和时间把握的不够合理。
3、反思学法指导工作情况 在本节课中,我在学生思维训练方法指导的比较到位,学生数学迁移能力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指导的还不够,学生小组内合作探究的意识和效率还有待于提高。
二、反思问题
1、反思教学中的不足
本节课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1)、在时间的安排上过于平均、松散,以至于出现前松后紧和拖堂现象;(2)、个别知识点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还是心有余悸地展开讨论,占用较多时间;(3)、教师放手的还不够,在学生进行汇报时,语言表达不是很恰当时,教师有些操之过急,补充的较多;(4)、对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指导的不够到位;(5)、课堂上教师激励性的语言比较缺乏,课堂气氛未能真正调动起来;(6)、课件没有完全调试好,介绍分数的产生时没能发挥多媒体资源的 优势进行教学。
2、反思课堂上突发事件及处理情况
在教学分数单位含义后,我发现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有所下降,我及时采取了抢答分数的分数单位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注意力又回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三、课堂重建
1、我的收获和感悟
在本次教学实践中我不仅收获了很多,也悟出了一些道理。在认识单位“1”时,学生能先将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用自然数1表示,这样为认识单位“1”,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概念还是抽象的。他们形成数学概念,一般都要求有相应的感性经验为基础,从许多有一定联系的材料中,通过自己操作、思维活动逐步建立起事物一般的表象,从而分出事物的主要的本质特征。
2、对不足之处的改进策略
对于本节课不足之处的改进策略及设想,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去改进、去思考:(1)、教师要相信学生,该放手时要放手,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不要再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强调,把宝贵的教学时间放在教学的重点;(2)、数学课堂上要尽可能精讲多练;(3)、教师要丰富自己激励性语言,对于学生好的表现要通过多样的形式去肯定学生,鼓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3、对某些教学环节的改进设想
在经历了动手操作、自我创造等活动后,让学生归纳概括分数的意义这个环节还可以这样去设计:只给一个分数,如,让学生举例交流它的含义,之后给学生这样两个分数 和 让学生再去交流它们的含义,从而让学生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苏教版第十册第74-76页。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做数学”,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掌握分数的概念,并理解单位“1”的含义。
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分子、分母表示的意义。
3、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渗透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辩证观。
教学重点: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抽象。
教学难点: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教(学)具准备:每个小组一个圆片、一张1分米的纸条、一捆10根小棒、8个大小一样的方块、一盒奶糖(6颗);2个布袋、3个透明器皿、25个乒乓球;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习旧引新
1、动画演示,激发介绍欲望
2、学生自由介绍分数
过渡:同学们,在四年级,我们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如果这时你是整数妈妈,你能给自然数介绍一下分数吗?(可能会出现下列几种情况)
⑴介绍分数的组成。(教师要引导学生举例说明)⑵介绍分数的产生(起源)。⑶借助具体的实物介绍分数。(教师强调平均分)
3、学生自主制订学习目标
如果你是自然数,你还想了解分数哪方面的知识?聚焦在分数意义(或什么是分数)的研究上。板书:分数 【评析:课的伊始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情境,为新知的引入拉启了一个良好的序幕,使枯燥的数学内容生活化、趣味化,通过扮演整数妈妈进行介绍,既复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又了解了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同时又借自然数想急切了解分数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制订,可谓是“一石数鸟”。该环节摈弃了惯用的复习模式,切实做到了在情境中习旧,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二、探索交流,建构分数
1、小组动手做分数
⑴过渡:这节课,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了一套学习材料,有一捆小棒、8个方块、一盒奶糖等,一会儿请小组长分分工,同学们利用提供的学习材料折一折、分一分,看看能得到哪些分数,而后与你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样得到这些分数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提三点要求:①独立操作②积极发言③尊重别人。
⑵全班同学共分成8个小组,每组6人,围在一起进行操作。(在时间上给予充分保障)
2、大组交流说分数
【评析: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做数学”的过程。本环节,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得到了充分地体现。由动手操作做分数——自主探索找分数——合作交流说分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主动建构分数的意义做好了孕伏。】 3、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
【评析:比较这一环节的设计具有开放性,通过相同点与不同点的讨论,既突出了分数意义的关键“平均分”,又水到渠成地为单位“1”的抽象做好了准备。通过比较——抽象——具体化,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单位“1”的内涵。抽象单位“1”的过程显得颇有层次,双引号的处理也比较妥当。】
4、概括抽象,归纳分数的意义
【评析:分数意义的归纳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切实做到了淡化概念,注重实质。使学生建构的过程得以凸显,内化的知识得到外显。特别是“若干”一词,扣得很有价值,让学生做到了真正理解,使学生在新情景中实现迁移,触类旁通。分母、分子的含义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由8/10 8/()()/8()/()逐步抽象,不仅很好地构建出了分数意义的模型,而且水到渠成地引出了分母、分子的含义。】
三、分层练习,深化提高
【评析:这三组题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第2题看图说分数,既有一个物体的,也有多个物体组成一个整体的形式,第3题的设计更是体现了设计者的匠心,每道小题目都有它的独特功效,针对性较强。】 【评析:这一道题目是分数意义的实际应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到了丰富的生活中,较好地体现了时代性、生活性,而且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思想教育。】 【评析:通过摸一摸,猜一猜这两项富有情趣的活动,很好地考察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情况,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做好了铺垫。正如波利亚所指出的:抽象的道理是重要的,但要用一切办法使他们看得见、摸得着。】
四、首尾照应,升华认识
【总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可用十二个字来浓缩①理念新②设计巧③做中学④练习精。
理念新。教者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惯性,摒弃了以往“小步子”教学模式,大胆而科学地对教材重新组织,设计了较为开放的问题,提供了必需的学习材料,解放了学生探索的时空。通过学生小组操作活动,引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的情况,从而为抽象单位“1”做好了准备。
设计巧。本节课以“分数做客”的童话贯穿整节课的始终,突破了以往数学课上复习与总结的旧模式,使得课的结构浑然一体。学生在有趣的情景中习旧、反思、总结,提高了认知和情感的参与度。尤其是8/10 →8/()→()/8 →()/()这一分数模型的构造,自然地引申出了分母与分子的含义,能感悟到分数的本质、数学的简洁美。分数意义的归纳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引领学生体验了分数意义的再创造过程。
做中学。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数学实质上就是“做数学”。本节课通过学生独立“做分数”,让学生积累必备的直观经验,为比较分数间的异同,归纳分数的意义做好了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特别是摸球、猜球两项游戏活动,把整节课推向 了高潮,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现代思想。
练习精。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做到了“百里挑
一、以一当百”,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别是相关的变式练习,对学生分数意义的建构起到了催化作用。尤其是“点击生活”与“轻松片刻”,凸显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崭新理念。第一次接触到分层教学,对于分层教学还是有些模糊的;通过听专家讲座和马彩霞老师的指导对分层教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分层教学”是指在不打乱原班级的情况下,针对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从实际出发,对学生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对待;实行不同目标、不同容量、不同难度、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包括学困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得到和谐的发展。
一、根据学生层次,适时分层辅导
课堂教学中,在不采用分组学习的情况下,我发现同样的学习内容,A层次的学生可以“无师自通”,于是课上,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完成学习任务后,便无所事事、东张西望,甚至随便讲话,影响课堂纪律;B层次的学生是“稍点就通”,而C层次的学生所需的时间往往是A、B层次学生的几倍,他们时常瞑思苦想仍不得其解。这样,“学优生”们感觉不到学习的压力,白白浪费了课堂上的大好时光,“学困生”也多,课堂时间有限,我根本无暇一一顾及,问题往往因得不到及时解决而积少成多。于是,我产生了让“学优生”当“助教”帮我辅导“学困生”的想法。这也是前面为什么一定要让A组同学和C组同桌的原因。在教师无法顾及时,就请“助教”帮助辅导和检查“学困生”的作业。
二、分层评价学生,适时调整层次
成功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的最高奖赏,本学期我通过积分的方法对学生们进行评价,作业写得正确并且字体工整的批改作业时给5颗星相当于5分,字体不好的又错题的四颗星相当于4分,每次单元测试也对他们进行了分层,A、B、C层次的学生衡量的标准不一样,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比较,对于C层次的学生进步较大的加5分还可以调到B层,同样B层进步较大的也可以调到A层,上课回答问题根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加分,最后的分数是一天一统计,一月一合计根据积分给同学们发奖品,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这个办法对激励学生学习是很不错的。
三、各组同等奖励,推进分层提质
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奖励,都会激发学生不断的奋发向上。调整组别是精神方面的奖励。下面就说说物质方面吧:无论那个级别的学生,只要在本组有进步,或能跨越大高一层次,或是你的徒弟有了进步,教师都会为他们准备一份同样的奖品。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品尝到付出后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分层教学得到稳步推进。
四、困惑
当然,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也有好多困惑:
1、个别学优生有自满的情绪,二年级学生小还不知道怎么帮助比他差的同学。
2、他们认识的字也是有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待提高。
3、刚开始用分层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
4、孩子的自律*比较差,做事情不能持之以恒。
总之,分层教学是从学生的个*差异和实际水平出发,我相信,只要我们处理得当,肯坚持,分层教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我们小学数学组充分发挥“科研先导”作用,积极地参与“分层教学与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的课题研究。一开始,对分层教学比较陌生,通过一些资料的学习,发现其实分层教学就是我们以前所说的因材施教。平时自己也是这样去做的,只是没有系统的去总结研究。
然后,利用教研活动开展有关课题的理论学习,通过分层评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总是疑惑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现在发现分层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分层教学时,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不教学目标和不同难度的达标活动,让每一类学生能有事可做,有事能做,都能体验达标的快乐,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刺激和调动他们的积极*。其次,建立课内的稳定学习小组。对所任教的班级的学生通过观察、谈心和全面摸底,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学习习惯、兴趣等,进行分类,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都有利于我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总之,分层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一刀切”“齐步走”“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个*特点和实际水平,因材施教,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其学习成绩,也有利于其发挥潜能,综合全面地发展。我会在摸索中前行,在小课题的研究中成长。
第四篇:谈农村中学教研活动的开展
谈农村中学教研活动的开展
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的高低,而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又参差不齐,尤其是农村初中,由于普遍存在教师缺编,以及代课、青年教师占有很大比例等情况,所以提高教学质量,是件极为棘手的事情。实践证明,教学研究是教学改革的先导,是提高教育质量和老务重,组织不健全,领导和教师认识上的误差等多种因素,故改效甚微。从农初中实际情况来看,加强科学教研组建设,是学校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切切实实抓紧抓好,如何开展农村初中教研活动,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加强教研组的组织建设
要使学校各方面有成效,就一定要向教研要质量,要搞教研必须要有新的观念、新的思想,必须要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并有一支活跃的教研队伍,学校校长要亲自抓教研,教导主任具体负责,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学期初要认真做好各教研组的组建工作,使教研组成员搭配合理,形成最佳组织机构,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研组的整全功能。让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合,骨干教师与非骨干教师结合,教学上展开讨论,相互学习,事业上相互竞争,让老教师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使青年教师及时得到指导。教研组是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活动,组长的素质与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教研活动的质量,因此要特别注意抓好教研组长的配备和培训。教研组长既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更要有
较高的思想觉悟和组织能力,教研组长得力,教研组的活动就有特色。
二、加强教研课题及活动的调控
教研组织的健全,目的是为了开展教研活动,但教研组的研究课题决定活动的质量,如果目标不明确,研究课题活动内容一般化,就会流于形式。安排教研活动决不是组长一个人的事,要组织教师参与讨论,学校领导调控指导。学期初,要认真落实计划,从研究课题到活动内容、时间、方式等,都要一一明确。教研课题、活动内容,都要有针对性、实效性,都要能解决教学中的一个难题,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教研组长要结合本组本学科的教学实际,提出组内的研究课题,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大纲,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围绕研究专题,制订出本人的活动内容,人人争取上研究课,并认真总结、探讨,必要时认真撰写专题论文或总结。
为避免由于中心活动、课务紧等因素影响教研活动,所以教研课要制度化、经常化,把教学研究与日常工作合理安排,再忙也不能放弃教研活动的开展,尤其要保证教研课的评议时间落实,提高评议效果。把教研活动的开展列入考核内容,提高考核成绩的比重。
三、领导以身作则,积极参与教研
学校校长、教导主任,不仅仅是学校管理者,更应当是教研活动的骨干力量和教学研究的带头人,这样不仅具有教研导向
性、示范性,对教师还具有带动性、教育性,因此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以身作则,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带头上研究课,参加听评课,写专题论文,校长教导主任都要分工一个教研组,深入教学第一线,这样既密切了教师关系,又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从而保证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抓好测评,讲究实效
对教学研究活动的测评,也是影响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对教研组的活动不能给予认真测评。评课时只谈优点不谈缺点、不足。那么,这种评课就成了走过场,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因此,评课要从研究的角度,从大家真正接受教育、相互学习、提高的角度,根据研究的目标,针对实际情况认真、公正、实事求是评课,使大家都有受益,都能提高,从而使好的教研风气形成,再进一步达到教研的目的。
在我看来,农村的初中教研活动,只有落实以上几个环节,才能有效地保证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和高将近,才能充分地发挥教研教改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篇:浅谈农村初中英语分层教学
浅谈农村初中英语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一种在班级授课形式下基于学生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不同层次的内容,达到不同的的教学目标,取得不同成功的有差别的课堂教学模式。
“因材施教”想必是分层教学的出发点。大概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就有集体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分层教学产生与班级授课制基础上是实现“因材施教”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实践形式。
目前英语分层教学的依据主要是学生英语考试分数或结果,所谓英语分层教学,实际上是将同在一定分数段范围内的学生组合,构成一定人数的集体进行的教学。
西方历史上最杰出的教学法学者-----昆体良曾著有被誉为“整体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雄辩术原理》,其中反映了昆体良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因材施教。昆体良所理解的因材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不同的方法教育个性不同的学生;
二、是发生发展各个人的特长。这两个方面前者是手段`出发点,后者是目的`结果。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敢于实践,勇于探索。分层次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减少班级的两级分化现象。同时,也激发了各个层次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各类学生都尽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