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中学分层教学的应用与探索
摘 要: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和“分组教学”模式存在种种无法解决的弊端,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创新,近年来人们又提出“分层教学”模式,并且在许多地区许多学校取得成功,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和接受。那么,在教育基础薄弱农村地区学校,这种较为先进的分层教学制度是否同样能够效果显著呢?为此,作者查阅大量资料,经学习并进行教学实践,以期望孩子们能从中获益。
关键词: 分层教学 农村学校平阳县f中学
17世纪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班级授课制”,其所倡导的“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理念,让知识和教育以爆炸般的速度传播普及,现代义务教育也因此演化而来。但是,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单纯的班级授课制一位老师同时教数十个学生,统一时间,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教的学的都是同样的内容,最后以一张相同的试卷权衡学生优劣的方式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人们提出“区别对待差异、分层递进,实现个体优势发展为教学目标”的分层教学模式,并且在许多地区许多学校取得成功,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和接受。
一、学校学生背景
f中学是平阳县西部地区的一所农村地区中学,学生基础总体较差,成绩水平参差不齐。
班级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各有不同,喜欢的科目不同,大张旗鼓地采用分层教学法有些难度,暂以小范围低幅度选择影响性相对较小的历史与社会学科进行实验。
二、分层教学初步实验步骤
1.学生分层
我选择的是最好操作的也是最直观的方式进行试题测试。一开学对学生进行历史与社会摸底闭卷考试,考试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业水平,从而对各学生的整体情况有大体的把握。
从成绩看,可以说基础比较差。100分的没有,80分~90分的仅占5.8%,60分~70分的占23%,其余的都在及格线以下。我根据平时教学时所掌握的学生学习信息及考试成绩情况,大致将学生分成四类:第一类成绩优、努力勤奋、善于接受;第二类接受能力相对一般、成绩中等、学习态度不太稳定;第三类能力较弱、学习有困难,但仍然有学习积极性;第四类学习困难,消极厌学。
2.教学目标分层
前面将学生根据基础的不同、学习态度的不同大致分为四类,因此教学目标必然要根据各个学生群体的划分而有所区别。为此,我将教学大纲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目标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基础知识层。无论是历史与社会还是其他学科,其实想要学好首先是积累基础知识,中考大部分题目其实还是比较基础的,因此基础知识在学生心中扎根将长期是我教学目标中最重要的内容。第二层是基本能力层。这一层目标主要是通过课堂上学生的交流训练完成,我的工作主要是方法点拨、思路指导。第三层是综合素养层,这是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
3.教学分层
根据教学目标的划分及我校生源基础薄弱的现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授课。
(1)增加基础内容的讲解,适当降低能力扩展内容部分的梯度,重点放在巩固加强学生基础知识上面,强调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应用。
(2)每周选一到两节分析课,有针对性地强调重点学习内容,同时就一星期的讲解内容加以概括和总结,增长学生的基础知识。我校学生与外面学校的学生还是有一些不同的,由于80分以下的学生占的是大多数,基础的薄弱决定了我们必须花大力气在基础教学上。
(3)每个课时留一些给能力提升内容的时间,培养学生历史大事件的思考能力;多用“启发”和“问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挖掘的能力。
同时,讲课时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学生提问,根据之前对学生的分类,我所提问的对象也因此而相对应。简单的问题给第三、四类学生,同时以鼓励帮助为主,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第二类学生,复杂的问题让给第一类学生。尽量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均能参与课堂活动,激活课堂,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4.评价分层
在实验过程中,对第四类学生采用批评与表扬并重评价,其错误清楚严肃点出,优点则也要大力表扬,培养其班级荣誉感、集体荣誉感;第三类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多做肯定,寻找其闪光点,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对第二类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第一类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要既有纵向比较,又有横向比较,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为此,我特别在班会课邀请了一些往年考试成绩优秀的毕业生回班级进行心得传授、交流,给孩子们树立可以类比的目标,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
三、分层教学的收获
经过几个月来的教学实践,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的。在新的一次模拟测试中,80分以上的学生占比11%,相对而言有较大的提升。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初中历史与社会这一学科的兴趣,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无论是对他们现在的发展还是对他们将来的发展都有至关紧要的重要性。
老师当然要授学生以“鱼”,但是最终的目的是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本事才会终身致用。
同样,就我个人而言,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分层教学对教师备课、授课都提出新要求,两个班级几十名学生要管理,这无疑会加重老师的工作量。这样的要求是细致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量化的。既然是可以“量化的”,那么就不能打马虎眼,不能笼统地过去。要想跟上脚步,必须加快自己的步伐。
第二篇:分层教学探索与实践
“分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课标》强调:教育的宗旨是充分调动学生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强调学生的“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传统的大班额教学体制下,每个班级的学生在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知识能力、个性差异等各个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一切势必会产生好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均得不到满足,尤其是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习惯养成受到严重的挑战。学习过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参与体验的程度大相径庭,很难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而且,学生的个性差异难以兼顾,正是考虑到这一现象的严重性,学校提出了分层教学的设想,研究探讨如何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推进、整体提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信心,看到希望,主动学习,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实现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的教学要求,从而大面积提高班级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提出了“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的课题研究。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可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在国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他主张“不同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分层教学正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全班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更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从而确保教学活动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向前推进。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认真分析研究,实施科学分层走班。
认真分析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A、B层次。A组为学习能力强、学习成绩优的学生,在A班上课,B组为相对各方面较差的学生,在B班上课。这一工作可在开学初,结合上学期期中、期末考试英语成绩总分进行。
分层原则: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随着学生情况的改变而改变。
(二)、落实分层思想,优化教学环节
1、备课。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
2、课堂教学。教学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区别对待。对优生以鼓励创新为主;对中差生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为主。要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特别是在问题设计上要有梯度,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作业。学生作业分必做、选做两类。必做作业A、B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和内容设计的、基础性的习题。选做作业主要指拔尖提高题,根据A班学生学习水平设计,要求A班必做。鼓励B班学生去做,但不强求。
4、评价:在作业批改,学期总评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B班学生主要是表扬,不断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采用激励性评价,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班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5、辅导:对A班学生的辅导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注重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并进行拓宽、提高,充分开发其学习的潜能;对B班辅导重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和基本的题型的解决上,以打好基础为目标。在辅导形式上,除采用教师个别辅导外,还可成立课外兴趣小组,互助小组等,开展互帮互学,使学生整体优化。
(三)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2015年3月—2016年3月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5年3月—2015年4月)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理论水平;讨论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制定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成果形式: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5年5月—2015年12月)
对课题开展实践研究,探索分层教学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评价和课后辅导等方面进行一一探索、实践、改进、总结提高,完善分层教学的实效性和时效性,通过观察、调研、问卷、成绩分析等手段反馈信息,总结本阶段研究工作,撰写阶段研究报告。成果形式:课题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完善、提高和结题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3月)汇集整理各项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申请结题并完成结题工作;专题上传ftp,形成资源共享。
四、主要结论
走班制分层教学在初二年级推行了一年,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两极分化进一步加深,学困生人数呈现井喷式增长,学生的厌学情绪呈流感是蔓延,学生的浮躁心理日趋严重,以上种种问题的出现,无以不昭示了分层教学模式探索的失败,我与同课头老师认真分析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五、课题效果体会
首先:分层教学加大了老师的工作强度和难度,备课环节花费更大的力气,因为需要分层备教材、分层备学生、分层备教法;B班因学困生扎堆,课堂管理难度大;A班学生和科任老师的距离感十分明显,老师作业的检查督促难度加大。
其次:学生问题愈来愈额突出
学困生人数急剧增长。走班后,学困生集中到B班,原本并不熟悉的问题学生,一下子就融合到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模仿,相互标榜,相互蚕食。在这种情境下,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了。于是,差生人数呈现井喷式增长,于是,学生的厌学情绪就像初秋的流感,一发则难以收拾。B班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自己英语不可能学好,失去学习的信心,产生厌学、弃学现象.课堂听讲失去兴趣,影响课堂秩序、作业不完成或应付完成,一副破罐子破摔的的样子。最终分层的目的没有达到,反倒助推学困生面的迅速增大,助推了两极分化的加剧,尤其对B班学生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我觉得,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出发点绝对是好的,但是,的确不太适合初中学生,因为他们年龄太小,缺乏足够的定性和韧性,缺乏必要的正确与否的判断力,缺乏是非观念。
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大。A班学生无论是课堂纪律,还是课堂效率都最好的,无任何干扰的;无论是老师知识拓展的难度、广度还是深度,都是一路领先的,而且会越走越快,越走越远,能真正做到:师傅引进门,修行个人做。一切都是良性发展的。但是B班情况却恰恰相反:课堂上,问题学生相互影响,相互蚕食,学习效率越来越低;老师为维护课堂秩序,挤占了越来越多的教学时间,教学的难度、广度与深度依次下降,长此以往,两极分化无可避免的加大。从两个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可以验证,差生面在进一步增大,每班不及格的学生从最初的10名,到20名,如今已经发展到40多名。数字显示:分层教学将近一半的学生推进了学困生的深渊。
学生的浮躁心理日趋严重。由于走班,学生背着书包穿梭在不同班级之间,不同座位之间,同桌的面孔不停的变换着,也不断的要适应着不同性格的同学,甚至老师。每每走班时,上课前,教室必定一团糟,等彻底安静下来,两三分钟已经过去了。而且,对于学生的问题,老师没有办法进行课后辅导,或是批评矫正,长此以往,增加了学生的懈怠心理,浮躁心理潜移默化的滋长。
分层教学推行到今天,或许有诸多理论上的优势,但其中的弊端也已经暴露无遗。而且弊端远远多与优势,尽快放弃分层,让学生回归正常的教学环境,是我们老师的深切期望,也是学生的长远发展的需求。
党月娥
2016.1
第三篇:农村普通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农村普通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一、农村普通高中招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
近年来,为了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的规模化、现代化,各地对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了重新组合。我县普通高中由原来的11所整合为6所,这有利于集中办学,优化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但是,世界上任何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这一整合也带来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原来11所学校招生,学生分成了11个档次,而现在只剩6所学校招生,招的学生只被分成了6个档次。又由于近几年的扩招,在学生数量增加的同时,学生个体素质差异加大,他们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认知水平等都存在很大差异,学生的分层现象十分明显。
2,农村不少学生及家长思想认识上的偏差
在大中城市上职中学习一技之长是很正常的事情,这有利于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专长相结合,将来顺利地实现自己的就业理想。但在我们农村,提及上职中,不少学生及家长认为那是令人不齿的事情,家长觉得孩子不争气,孩子自己也觉得上职中低人一等。这就使那些基础较差、达不到普通高中分数线的学生想方设法也要挤入普高,于是更导致学生之间的差距悬殊。
二、解决策略――实施分层教学法
如何有效解决上述存在问题呢?分小班、分快慢班教学都可以解决,但分小班在目前条件下还不现实,因为师资力量及校舍配置都不够;分快、慢班教学则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也不符合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于是,针对这种大班教学而学生分层现象十分明显的实际情况,我尝试采用分层教学法。
所谓的分层教学,比较集中地被强调了几点:①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②分层次;③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综合各方观点,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根据这一理论在教学过程我尝试采取了以下做法:
1,学生分层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测试手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
2,分层备课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都要注意层次和梯度。例如,在必修2第3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选用山西屯兰煤矿矿难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山西省委、省政府果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为背景材料而设计了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1)我国政府担负着哪些基本职能?(2)我国政府采取的这些措施主要体现了政府的什么职能?(3)我国政府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4)我国政府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措施?(5)这说明了什么?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第1、2两题是基础题,后面几个问题则要求较高。
3,分层授课
分层授课,采取“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B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A、c优差两头,努力为差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上课时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分为主,合为辅。做到对A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工夫;对C层学生则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A、B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A、B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注重层次性。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4,分层训练
分层练习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就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我在授课过程中运用练习(即学案)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我一般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必做题,是基础知识的直接运用和练习,是全体学生都必须做的;第二部分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部分为综合题或探究性问题,为选做题,这样可使c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A、B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5,分层辅导
学生训练时,我在行间巡视,及时把握学生的解题情况,加强对B、c层次学生的辅导。对c层次的学生课后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他们的作业我是每做必改。平时的课堂训练,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A层次的学生帮助c层次的同学掌握,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
6,分层评价
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校、老师、家长对他们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分层考核办法,测验时试卷也设计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卷。必做题属检测达标的基本要求,选做题则要求较高,为加分题。这种设计方法可使c层次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进而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也可使A、B两层学生不易满足,激发其求知欲。
实施分层教学法后,我发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信心也增强了,同时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极大地优化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从而取得了优异的教学成果。但这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及时捕捉时事政治热点,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等,以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
第四篇: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探索与实践
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探索与实践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或小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不同的学法指导,促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
一、学生分层
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学生存在一些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差异,主要表现在:
(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差异。由于家庭、社会背景不同,有的学生已是计算机领域中某一方面的“小专家”了,有的已掌握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而有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一切要从零开始。
(2)学生兴趣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是“电脑迷”,有的学生对电脑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讨厌信息技术课。
(3)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乐于并且善于积极主动地学习,有的学生则是被动地等待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根据个体差异我把学生分为特长生、普通生和急需帮助的学生。
二、分层备课 有了前面的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层,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就更明确了(大前提,特长生要对基础知识已经了解的透彻,而且能够独立完成,这些也是需要你进行课前调查摸底)。对于特长生,我就寻找一些在竞赛类,具有开发智力,超出课本之外的知识,但是,不能太难,特别是一些自己心里都没谱的题目不宜拿来当作学生的作业或者习题,没必要,这样反过来被学生问倒了;对于普遍的普通生来说,我对问题的设计就大致没有脱离课本,像课后的习题可以当作是课堂中的小练习,但这部分学生还要挖掘出他们的潜力,也应该适当的加些提高型的练习,像课本中的“想一想,练一练”之类的题就可以交之完成;最后剩下的那一批学生的大前提是在小学阶段基本没过多接触过电脑,所以在刚上手的时候可能会有些不适应,这就是所谓的需要帮助,如何帮助呢?一是利用课余的时间给他们补补差,先让他们从最基本的怎样使用鼠标学起,当然这要安排的妥当,不能太占用他们的时间,也不能让他们没有收获而回;二是在备课的过程中找一些相当基础型的题目,上课时有空就给他们开点小灶。
有了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后,给我的备课增添了相当大的难度,一个课时的备课相当于三个课时,但最终还是很好的为分层上课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三、分层授课
上课的内容首先是要能保证大纲的要求,落实大纲中的基本操作,然后才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我事先准备好的适合他们的练习,“放”要“放”的适度,“放”中要有“抓”,“抓”一些高水平的学生的骄傲现象,“抓”一些需要帮助的学生的厌学现象。
在上课的分层上我们还可以引用这么一些资源,因为课堂中只有一个教师,所以有时候会忙不过来,这时候,我会让一些特长生在完成题目的前提下,帮助第三批学生,这样既可以让特长生巩固基础知识,又可以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能从中受益,使得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
例如,在讲解Microsoft Word 启动方法时,可重点讲解两种方法
方法一:单击“开始”菜单,单击“程序”,单击“Microsoft Word”程序图标。
方法二:双击桌面上的“Microsoft Word”快捷图标。
在学生实践操作掌握上述两种方法后,可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其他方法,并倡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经过多次尝试,引导学生共同归纳总结,指出启动程序的五种方法:
方法一:从“开始”菜单的“程序”子菜单中启动应用程序; 方法二:双击桌面的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的图标; 方法三:单击任务栏上的快捷方式的图标;
方法四:从窗口或资源管理器中双击应用程序的文件名; 方法五:从“开始”菜单的“运行”项中启动应用程序。
四、分层训练
一般情况下,课堂练习每节课都有,有师生共同完成的,有学生独立完成的,在练习的设计上要尽量分出不同层次,从作业量上设计必做题、选做题,使学生练习具有弹性,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又“吃的饱”。从作业难度上又要设计难易程度有差异的练习,分为基本题、变式题和综合题,要求各层次学生都能完成基本题和变式题,达到大纲规定要求,在此基础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完成综合题。总之,通过练习让各层次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五、分层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不采用统一评价的方式,通过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和操作活动的有效记录和评价,将过程评价、动态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习进行评价和考核,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平时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之下,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反应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依据少儿NIT的教学模式,每生都有《作业设计考核表》和《过程式考核记录表》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将有效地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有效地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五篇: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施修改
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施
摘要:教育是一个关系民族发展的根本问题,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中,面向全体学生的“齐步走”式教学存在很大的弊端。教育先祖孔子就一直主张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学习速度、文化基础等各个方面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须必然。这就要求我们从根本上去认识和改变当前的“齐步走”教学方式,对于我国教育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分层教学;必要性;实施
1、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育之目的旨在提高全民素质,所以要广泛实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素质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殊途同归,最终实现统一的教学目的。在长久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只有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分层教学的重要性体在初中阶段尤其明显,因为当前小升初实行免试入学制度,所以会造成初中入学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当这些学生在同一个班级就读时,就会因基础不一样而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基础好的学生不够学,而基础差的学生又跟不上教学进度,再加上这一时期正是学生的心理走向成熟的时期,就会出现差生辍学、厌学而优生因为学习负担太小而发生懈怠的情况。我校近年来一直都坚持对初入学学生进行语、数、外等课程的水平测试,发现300分总分中首尾相差高达250左右。初三的学生面临毕业后的第一次选择,再受到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及家庭情况的影响,初中毕业后会出现差异较大的选择方向,在这种情况下,“齐步走”的教学方式就更难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在学校之间也存在升学率等方面的竞争,教师对优差生的态度也截然不同,甚至严重歧视差生,这样就会对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宗旨。
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来缩小他们之间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要大力推行“分层教学,区别指导”的因材施教方式,这是社会教学发展的必须,也是一种必然。
2、分层教学的依据
我们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可以全面发展,综合提高各方面的素质,而分层教学就是最为理想的教育方式。因为家庭环境,学习基础,和智力等因素的影响。各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就不能使用千人一面的教学方式,墨守成规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差异性存在着根本的矛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因材施教,使“教”适应“学”的需要,不能教好一部分学生,而放任另一部分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自身的潜力和成功的需要,而实行分层教学正是为了让不同的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获得发展,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价值本位。也只有实行分层教学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并促进学生之间的帮助与协作,使学生能在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与提高,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传统教学方式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教师只要把既定的课程讲授到位,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填鸭式的方式在灌输知识,而学生也只是被动地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高分低能,不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这也就要求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式。在达到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改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手段,改善课堂状态,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去学习,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吸收,只有先“会学”才能“学会”。在很多教师的眼中,学习差的学生智力肯定差,但是研究表明,除了天生智力有缺陷的特殊人群,大部分人的智力相差并不大。因此,针对状况的学生要实行分层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也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任何正常学生都能获得最适合的教学方式,这是教育的理想境界。分层教学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有百利而无一害。我们在实行分层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学习基础的优、中、差将学生分别归为A、B、C三个类别,并且根据不同的类别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按照类别编排班级,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流动,根据当前的学习状况变换类别,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3、要注意的问题
3.1要注意层次划分方式
要使分层教学方式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划分层次。在实践中,划分学生层次的方式有很多,如“目标划分法”、“个性划分法”、“特长划分法”、“教学模块划分法”及“成绩划分法”等。从本质上来看,都是为了使学生层次的划分更为科学合理,有利于分层教学的顺利实施。
3.2要注意教师的适应性
学校在实行分层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教师的适应性,教师的教学习惯和心理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到新教学方式的实施效果。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教师会形成一定的思维惯性和教学定式,现在的教师大多习惯于“五同一”的基础课程授课方式,要想改变这种方式,必须要付出很大努力,新教学方式的实施,会给教师造成一定的心理失调,教学内容与目标的差距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弥补。大多数分层教学才问题出现在C类学生的教师身上,由于C类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又比较调皮,管理起来比较困难,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管理难于教学的情况,也容易造成教师情绪波动,影响到教学效果。
3.3.要注意教材的选用
教材是分层教学中最大的阻力。现在大多数院校都采用国家统一编制的教材,教材一致的情况下要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就需要教师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解决这一矛盾,给教师造成了巨大压力。如果教师对新教学方式的思想准备不够充分,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和需求,就不能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在针对“B”、“C”类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调整,而只是单纯地放慢授课进度,就很难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标。
3.4教学组织与管理中要注意的问题
分层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的班级制度,也给教学组织与管理带来很大困难。例如“分层不分班”的教学形式更容易造成混乱,很多不愿学习的学生就在这种混乱中浑水摸鱼,开小差的,溜号的学生经常出现,尽管采用了诸如点名,加强名单控制等严格措施,但是效果不佳,但是如果采用固定班级的教学方式,又会极大限制分层教学方法的实行,部分学生的选择自由会受到抑制,分层教学的灵活性会极大削弱,也就无法达到分层教学的教学目的。
4、分层教学的实施
4.1学生分层
在分层教学的实践中,要在教学班级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混合编组,实现学生的自学、互学、合作及指导等教学目标。将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或编组,可以形成充满活力的教学气氛,在这种无形的力量促进下,学生不仅喜欢积极表现自己,还喜欢与身边的同学互相帮助,互相协作,自我教育,彼此带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之间会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会出现学生共同成长的效果。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立实验班,根据学生平时课堂表现,作业情况,不定期抽查和学期末的考试成绩等各种指标,将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但是在划分层次的时候要由教师来掌握,不能对学生进行公布,不对学生座次进行更改,只是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动态,随时调整学生的层次,并对有较大进步的学生予以鼓励。
4.2目标分层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校及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在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调整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方法,对相对较差的学生采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加快的方式进行教学和指导。将教材分为阶梯式的教学目标,将知识分为由简到繁的四个层次。通过分步走的方式逐渐使差生达到教学要求;对优生则适当加快教学进度,实行超大纲、超进度的教学方式,以满足他们对知识的需求。各层次的教学要求要适度,既不能定得过高,加重学生负担、增加教学难度,导致学生无法消化,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不能过分降低,致使进度太慢而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近期发展状况要时刻掌控,准确把握,既不能“吃不了”又不能“不够吃”。只有将不同学生的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分层,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不同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较大提高,达到分层教学的目标效果。
4.3授课分层
在做好学生分层和目标分层的基础上,还要对课程进行分层,在课堂上既要有适合全体学生的主要课程,还要有适合优、差生的辅助性课程,要做到“合”中有“分”。一般分为六个步骤:分类自学——集体授课——分类指导——分类解答——分类巩固——集体总结,称为“四分二合”。要真正做到“分”不能散,“合”不能死,不但要把正常的教学程序融合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时刻调整状态,解决优差生之间的学习矛盾。另外,教师在授课时还要注意各学生的听课状态,课堂发言和问题解答,从这些细节中收集学生的动态信息,准确把握授课进度及节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还要具有目标意识,每节课后要注意检查课前目标是否达标,方便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计划。
4.4
评价分层
对各层次学生的作业、成绩、学习能力要采用分层的评价方式。要对后进生的优点及进步进行及时表扬和鼓励,逐渐增强他们的学习信息,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对中等学生要采用激励与鼓励并行的方式,在肯定他们进步的同时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为他们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主动要求自己从“一般”走向“优秀”;而对于优等生则要严格要求,促进这类学生间的良性竞争,让他们为了保持自己的优势更加努力、更加勤奋和严谨。促使他们向更高的学习目标攀登。
教学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实行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方法,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学生的两级分化。学生只有在自己层次的群体中获得成功,才能更有自信,更有勇气去进行下个目标的尝试和努力,才能主动实践,积极练习。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新的教学思
想,是为了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教育均衡而产生的教学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