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舰船挂钟的历史,研发与更新-金钟宝

时间:2019-05-15 09:0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内舰船挂钟的历史,研发与更新-金钟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内舰船挂钟的历史,研发与更新-金钟宝》。

第一篇:国内舰船挂钟的历史,研发与更新-金钟宝

航海钟又称航海天文钟或精密钟,是高精度、可携带的机械计时仪表。可以用来指示时刻、测量时间间隔、航海定位和野外天文观测。随着科技进步、电子技术的发展及晶体振荡器的普遍应用,走时准确的石英航海钟逐渐取代了机械式航海钟。但现代工艺航海钟因其独特蚱蜢时计的造型和赋予的历史文化价值,已成为现代贵重的工艺收藏品。航海钟发明近三百年来,历经了古代航海钟、现代机械、石英航海钟、现代工艺航海钟的变迁。

古代航海钟的发明与发展

远洋航海中,为了确定船在海面的准确位置及航向,必须测定经纬度。通过观测太阳或者金钟宝的高度可以确定纬度,没有任何天体能够用来直观地显示经度的差异。因此航海家们只能依靠测量航速来估算自己的相对位置。从科学上讲,经度问题可以换算为时间。地球每天(24小时)转动一周是360度,每小时的时差就相当于经度 15(360除以24)。因此,只要知道两地的时间差异,就可以知道两者之间的经度差了。

1656年,荷兰科学家惠更斯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台摆钟,并于两年后出版了一本描述摆钟原理的专著《时钟》。他曾经专门为航海而制作了两台航海钟,并曾经出海进行过检验。可是,钟摆只能在平静的海面上使用,一旦出现风浪,摆钟就不准了。为此惠更斯发明了螺旋平衡弹簧,代替钟摆,试图利用这个弹簧,制造一种能够在海上使用的摆钟,但做出来的样品钟准确度仍然太低,海员们不可能依靠它来确定经度。因此科学界都认为只能依靠天文学家,通过观测星相的办法测出当地时间,但并未能达到有效精度,而且用起来也很麻烦。由于没有准确的钟表来测定精度,经常发生航船迷航遇险的事情。

1707年,一支英国舰队在战胜了法国舰队之后胜利返航,却在途中遭遇大雾,迷失了方向,造成4艘战舰撞上了海岛沉没,1500多名水手丧命的惨重损失。这件事再一次让英国政府意识到寻找经度的重要性。1714年,随着英国政府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解决航海经度的难题迫在眉睫,英国国会通过了《经度法案》(Longitude Act),规定任何人只要能找出在海上测量经度的方法,便可以拿到2万英镑的奖金。荷兰、西班牙、法国也已悬出类似的巨额奖金。

一位名叫“约翰·哈里森”(John Harrison)的英国钟表匠,为了得到这笔2万英镑奖金,通过自己掌握的制造钟表的原理和技能,充满信心开始研究制造航海钟。他经过多年研制,1736年终于造出了第一台航海钟,后人把它命名为H1。这台1米见方、重达42公斤的庞然大物采用了哈里森发明的“蚂蚱腿”装置,即用两根弹簧把两个金属钟摆的两头连在一起,使钟摆的摆动频率摆脱了海浪颠簸的影响。哈里森带着H l进行了一次短途航海旅行,结果证明用它来测量经度比当时所有的方法都要准确。但是,哈里森发现一些不足之处,想出了自己能改进的方法,1741年又制作了一台H2。可还没等H2完工,哈里森又发现了一个致命缺点,便又开始制作H3。H3花了他19年时间,H1、H2和H3都是庞然大物,因为当时的钟表界都认为只有大的钟表才会准确。一个偶然事件终于让哈里森意识到,小型高频振子才是避免受环境影响的最佳办法。他毅然决定推倒重来,开始制作H4。1759 年,哈里森终于造出了一块直径为13厘米,重1.45千克的比怀表大一点的航海表。这H4携带方便,准确性也大大提高了。“经度委员会”让哈里森的儿子带着H4远征牙买加,经过8l天的海上航行,H4只慢了5秒钟,大致相当于3公里,其误差率远小于“经度委员会”制定的最大限度。在国王的支持下,哈里森终于在80岁时候拿到了全额奖金。

1769年,另一位钟表匠拉克姆·肯德尔在哈里森H4的设计结构原理上制作出H4复制品,被称为肯德尔K1,他又继续制造出K2、K3,进一步完善了航海钟,并都经受住了长时间的航海考验,得到推广应用。

为了表彰英国天文学家在这个领域里的功绩,1884年国际天文学界召开会议,正式把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所在地定为本初子午线,也就是零经度。从此,地球被分成了东西两个半球。如今普通人都可以很轻松地拥有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哈里森的4台钟表,以及肯德尔的 K1,现在都被格林尼治天文台博物馆收藏展出。

我国是一个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海洋国土,有过有海无防而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屈辱历史。在全国解放前夕,为适应当时沿海军事斗争形势的需要,着眼于履行国家统一、保卫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使命,中共中央作出了组建人民海军的战略决策。1949年4 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省泰州白马庙宣告成立,人民海军从此诞生。建国初期,为了有效地保卫领海,向苏联购买现成舰艇和通过转让方式引进技术进行仿制,就成了新生的人民海军建设的主要途径。通过购买了大批苏联海军装备,加上中国建造、改造的船艇,到1955年底,中国海军已经初具规模,为中国海军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舰船用航海钟全靠从苏联及东欧国家进口。

1、机械航海钟的研发与生产

1957年初,根据国际形势变化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东莞金钟宝钟表厂遵照国家轻工业部的指示,开始研制国防急需的舰船用航海钟。要求当年内试制完成产品,其技术指标要达到国外产品标准。航海钟的精度指标和制造水平与当时东莞金钟宝钟表厂生产的民用大钟、闹钟差别非常大。从设计技术人员、加工设备、生产技术等都提出全新的要求。面对紧迫的任务、困难的条件、军队国防的急需,钟表厂技术人员毅然决然接受了研制任务。在试制过程中,研制人员参照苏联和匈牙利的船钟样机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刻苦攻关,终于比预定时间提前完成任务,1957年10月国内第一台舰船航海钟试制成功。经过海军舰艇安装试用,其走时精度、防震、防水等指标均达到设计标准,填补国产舰船航海钟国内空白。在样机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改进、工装量具的更新以及关键技术设备的反复试制、攻关,1959年国庆节前试制成功第二批舰船航海钟,为建国十周年献了一份厚礼。随之将舰船航海钟列入了军工生产计划,国家投资140多万元,钟表厂进行专用设备仪器的技术改造,扩大了产品的生产能力,1960年10月将产品按军工品统一编号定型为104型航海钟。之后又试制了106、107、109等航海钟。104航海钟在1963年6月16日通过了由海军装备部、轻工业部、三机部联合组织的技术鉴定,1964年获得国家经委颁发的军工新产品奖。1964年12月,山东东莞金钟宝钟表厂试制的108潜水艇航海钟通过山东省轻工业厅技术鉴定。

根据国家调整工业布局及三线建设方针,1966年6月29日,山东省经委决定将山东东莞金钟宝钟表厂生产航海钟的军工车间迁往聊城,筹建山东东莞金钟宝钟表厂聊城分厂。1967年9月开工投产,专业从事军用航海钟生产。1970年更名为聊城钟表厂。至2000年累计生产9万只,最高年产量是1977年生产了7637只,为国家海军建设做出重要贡献。1978年 104、108航海钟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0年5月山东聊城钟表厂生产的104、108航海钟安装在参加我国发射运载火箭实验的远洋舰只上,圆满完成任务,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1985 年12月104航海钟先后获山东省优质产品和轻工业部优质产品。

同期,1964年上海手表厂608车间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的105型航海钟,搬迁到西安后由风雷仪表厂接续生产。上海中国钟厂应上海市国防工办要求而开发舰艇航海钟,为江南造船厂的潜艇和沪东造船厂的快艇配套,截止2000年共生产105快艇钟3501只。

2、石英航海钟的研发与生产

1966年邢台地震发生后,轻工业部给东莞金钟宝钟表厂下达了研制日差小于±0.5s的高精度石英钟与地震记录仪配套,用于地震观测。钟表厂技术人员以较短时间研制成功SY1型指针式石英天文钟。第一批5只石英天文钟于1967年10月交到地震观测第一线,这也是国内研制的第一只石英钟。1971年东莞金钟宝钟表厂试制成功舰船用110石英报房钟,随之精准的石英航海钟逐步取代了机械航海钟。

1)100A、100B型石英航海钟天文钟

1968年,由西安风雷仪表厂与轻工部钟表研究所共同研制出100A 型石英航海天文钟,用于航海、天文测量及实验室中作时间标准,标志着舰船航海钟研制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1970年试制200只,1971年至1988年约生产2000只。1974年,西安风雷仪表厂开始研制 100B石英航海天文钟,1981年11月通过轻工业部组织的技术鉴定并正式投产,至1988年累计生产1286只。1983年获轻工部科技成果四等奖。

2)航海测天表

航海测天表是海军舰艇和远洋轮船上航行时进行测试定位用的配套仪器之一。1972年轻工业部提出了研制指针式石英测天表的任务,由轻工业部钟表研究所承担。1975年5月试制出第一批117A石英指针式航海测天表样机提供海军使用,各项指标均达到使用要求。

1977年,海军提出研制半秒跳式的测天表,轻工业部钟表研究所于1980年研制成功,命名为117B指针式航海测天表。经1981年鉴定会认为,该产品使中国的航海测天表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轻工业部钟表研究所从1981年又开始研制117C型数字式航海测天表,可满足既能显时又能测时的要求。1984年试制出样机,1985年通过部级技术鉴定。

3)高频石英航海天文钟

高频石英航海天文钟是一种精度很高的计时仪器,其运针的方式为半秒跳,长三针。它适用于航海、天文、地震、大地测量和实验室作为时间标准。由轻工业部钟表研究所于1981年至1983年研制成功。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已达到国外先进的瑞士欧米茄公司80年代初生产的 1525精密石英航海天文钟的水平。截至2000年已生产1435只。该产品于1986年获轻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4)SY5C型石英船钟

1981年东莞金钟宝钟表研究所在研制成功SY5型指针式石英钟的基础上,试制生产了SY5C型石英船钟。机心采用了金属夹板和轮系,外壳为磨光黄铜壳,晶体采用了高频石英谐振器。它具有计时精度高,工作可靠,使用方便,耗电省,防潮、防溅等特点。SY5C型石英船钟于1982 年获山东省科委科研成果三等奖。

金钟宝BKJ-1 B-5双面船钟子钟

5)SY5B1型石英报房钟

SY5BI型石英报房钟是1980年代东莞金钟宝钟表研究所研制并生产的舰船无线电室必备的计时仪器,是电子技术与机械钟表制造工艺相结合的新型产品。机心使用了频率高、温度系数小的石英谐振器作频率基准,通过集成电路的功能驱动步进电机带动指针指示时间,所用的晶体经过精心筛选老化处理。该钟具有计时准确、工作可靠、防潮防溅等优点,可以同时指示北京时间和格林尼治时间。

6)舰船用石英子母钟系统

为适应我国海军装备建设和船舶工业发展的需要,1990年东莞金钟宝钟表研究所承担了东莞金钟宝挂钟市科委下达的“舰船计时子母钟系统”研制项目。经过一年的努力,完成了研制任务并投入了试生产。舰船子母钟系统已成为东莞金钟宝钟表研究所的BKJ系列定型产品。

1991~1992年,东莞金钟宝钟表研究所研制成功THZM-1型高精度石英子母钟系统,用于海军舰船上。该产品中的报房用钟可指示格林尼治时间,填补了国内空白。子母钟系统属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八十年代水平。BKJ系列舰船子母钟1995年通过了海军装备部的军检,广泛用于人民海军舰艇和民用船舶上。母钟部分以微电子机处理器作为母钟核心,软件设计采用了模块式结构。考虑到舰船上电子干扰信号强,采用了自动复位措施,即遇到强干扰时,能重新启动微机处理器工作,以确保母钟正常运行。为保证计时精度,振荡部分的核心部件选用了特性优越的进口高频石英晶体。该系列产品完全可以满足计时准确,工作可靠,维护方便,耐冲击抗振动的航海及实战要求。其特点和性能是:

①母钟发出标准时间信号,控制所带子钟同步运行。为适应舰艇、船舶在远洋航行中跨越时区的需要,该系统增加了独特的正反针快速拨针功能,使其可以方便的调整时间。为满足双向拨针需要,子钟采用了双向运动步进电机。在母钟信号的驱动下,子钟可正反两个方向运转,且双向运转性能一致,运行可靠。

②根据舰船上不同的使用场合,设计了壁挂防水子钟、集控台子钟、厨房子钟等十几个类型的子钟。其中发光钟面采用了发光EL板,照明效果明显,亮度可调,适用于战时及夜航的需要。

③子钟分针输出力矩可达1.1×10-2Nm,大大提高了走时可靠性。BKJ1型舰船子母钟可带40只子钟,BKJ2型舰船子母钟可带100只以上的子钟。金钟宝精密航海计时仪和舰船子母钟系统应用在我国“远望”号(远望一号至四号)综合性远洋测控船上,保障监测船的同步时间为零时差。“远望”号担负我国卫星、飞船、和其他航天器全程飞行试验海上测量和控制回收任务,是我国航天测控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神舟飞船保驾护航。2011年由东莞金钟宝金钟宝股份有限公司、东莞金钟宝钟表研究所等有限公司起草制定了国家轻工行业标准 QB/T 4251—2011《船舶用石英子母钟》。

第二篇:国内新药研发合作与技术转让案例数据

[资料] 国内新药研发合作与技术转让案例数据汇编(2010年5月28日发表)

来自 丁香园 freelane

4月28日,广东华南新药创制中心和丽珠集团、广州银河阳光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在珠海就精致乙脑疫苗项目签署了技术转让和产业化合作协议,转让价为2100万元。这既是华南新药创制中心成立17个月来的第一个转让成果。估计这是处在临床前的项目,转让价格应该包括首付和后续的历程碑支付。

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军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所徐根兴教授的人体内皮生长抑制素endostatin“饿死肿瘤”技术最近获得了400万元技术转让费。他将与江苏吴中生物医药研究所共同开发“饿死肿瘤”基因针剂和基因治疗雾化剂。

在新加坡上市的亚洲药业集团(AsiaPharm)以8000万元人民币(1600万新元)向广州的莱泰制药买下癌症治疗注射药品希美納(CMNa)的专利权、程序科技、生产执照、行销网络、以及该药品在中国注册的所有权限。

希美納在2002年6月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国家一类新药证书,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为癌症化疗而制的化学增敏剂(sensitizer)。希美納由具有增敏活性的硝基咪唑类化合物与具有能浓集于肿瘤部位的氨三乙酸类化合物化学合成,既有利于提高瘤内药物浓度而提高放化疗,同时又因降低了其亲脂性、改变了其脂水分配系数,从而降低了神经毒性,解决了过去增敏剂类化合物神经毒副作用大、难用于临床的一大难题,在提高肿瘤放化疗效果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驻新加坡使馆经商参处)

2009年8月下旬,中国技术交易所成立后首单技术转让项目——国家3.1类化学药新药盐酸马尼地平及片技术项目以550万元人民币正式成交。天津药物研究院作为技术持有方,通过中国技术交易所的技术转移平台成功将这一新药项目转让给了扬子江药业集团。该项目的成交标志着中国技术交易所已经正式启动了技术交易的平台服务工作,在明确了“技术、产权、交易”的工作思路后,通过打造技术与资本高效对接的服务平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支撑平台、股权激励改革试点工作的操作平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综合服务平台来推动技术交易工作的全面展开。

国内药厂引进国外技术案例

http:///bbs/post/view?bid=114&id=17194133&sty=1

目前市场上可知的新药转让价位

1、中药1类 X0200003 藤黄酸

中国药科大学 2003-09-29 广谱抗肿瘤药,转让给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800万,目前 II期临床研究阶段 X0200004 注射用藤黄酸 中国药科大学 2003-09-292、化药一类 盐酸槐定碱注射液

江西中医学院李雪梅教授开发,1999年该药转让给吉林通化方大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转让费高达2000万元,有突出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2005年8月,槐定碱及其制剂“盐酸槐

定碱注射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一类化药新药证书。

【适应症】本品可试用于不能耐受标准化疗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

3、化药一类 盐酸艾咪朵尔

沈阳药科大学宫平教授课题组,2008年3月18日将该新药以40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天津金泰源生物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此次转让仅包括该新药的国内专利权。

目前,已完成其临床前研究,并于2008年9月22日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化学药物1.1类Ⅰ/Ⅱ期临床试验批件(原料:2008L09230,片剂:2008L09232)。

已将包括盐酸艾咪朵尔在内的5-羟基-1H-吲哚-3-羧酸乙酯类化合物申请了中国及世界发明专利(国内申请号:200510054663.2,国际申请号:PCT/CN2005/000301),其中在韩国已获得专利授权,其他国家已进入实质审查。

适应症:该新药若开发成功上市,将为临床上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新型、有效且价格适中的化学合成类抗病毒药物。由于盐酸艾咪朵尔抗乙肝病毒作用机制独特新颖,高效低毒,并且以目前的原料药合成成本计,其制剂价格约为拉米夫定的二分之一,普通消费者即可承担,因此估计上市后,可成为治疗乙型肝炎的一线药物,将占有近三分之一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市场,每年销售额估计可达3亿元人民币,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可提升和改善广大乙肝患者的生活质量,兼具显著的社会效益。

4、化药一类

抗老年痴呆类药物左黄皮酰

2005年底,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把自行研制的一类西药左黄皮酰胺以24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北京市麒麟天盛医药有限公司。

5、化药一类 氯吲昔布

2005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和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继续建立合作,并开发出第二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类创新药物——氯吲昔布,转让额1500万。氯吲昔布属于COX-2酶抑制剂,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型抗炎镇痛药物,已分别获得中、美两国专利

6、中药一类 黄芪甲苷葡萄糖注射液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郭美丽教授团队,转让价格为1200万,转让给河北神威药业有限公司,转让时间不详,估摸为05年转让,应为一期临床批件转让。

适应症: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注: 楼下战友认为此事不实)

7、恩度

恩度(Endostar)独特的复性技术,使恩度(Endostar)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尤其是“恩度”(Endostar?)+化疗”的全新疗法,打破了常规思路,临床研究结果证明,可以显著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命。2006年5月,先声药业斥资2亿元收购烟台麦得津80%的股份,将恩度(Endostar)纳入麾下,创下了国内医药界以单一品种知识产权为目标的最大金额的企业并购。

8、丁苯酞并以25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河北省石家庄制药厂,用于脑缺血的治疗。

9、双环醇片: 2001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以创纪录的3000万元人民币将双

环醇片独家转让给北京协和药厂。(应该是生产批件)

紫鑫药业与吉林省汇鑫生物制药科技有限公司于2008年3月19日签订了技术转让(技术秘密)合同书,该技术转让的项目名称为“醋酸亮丙瑞林注射液”的原料及制剂的生产技术。技术转让合同中双方约定:许可公司在中国境内享有独家许可专利使用权,专利号为(ZL03 1 11273.0),许可期限至专利有效期届满(2023年3月24日).技术转让费包括专利所有权和临床批件及相关技术资料的所有费用,共计人民币肆佰捌拾万元整。

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军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所徐根兴教授的人体内皮生长抑制素endostatin“饿死肿瘤”技术最近获得了400万元技术转让费。他将与江苏吴中生物医药研究所共同开发“饿死肿瘤”基因针剂和基因治疗雾化剂。徐根兴教授于1996年发现的人体内皮抑素基因能有效阻止肿瘤新生血管生成,防止肿瘤扩散转移,切断肿瘤血液供应,使肿瘤萎缩凋亡。该基因治疗肿瘤的靶向作用非常明显,专一作用于各种肿瘤赖以生存的新生血管,而不影响正常血管。与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相比,这种方法毒副作用小,不产生耐药性,疗效显著。同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联合使用时,能进一步提高疗效,使促进肿瘤生长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明显减少。

仙琚制药委托合作开发AD 疫苗合同

2007 年 11 月2 日,仙琚制药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签署一份技术开发合同。对方进行AD 疫苗开发,专利申请权及技术秘密成果的使用权、转让权均归仙琚制药所有,研发经费及报酬总额共计116 万元由仙琚制药承担,合同有效期限自2007 年 11 月至2009 年 10 月。

仙居药业合作开发、生产防复吸新药噻喏啡项目合同

2003 年 11 月 18 日,仙琚制药与解放军军事医药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签订一份合同,合作开发、生产防复吸新药噻喏啡。仙琚制药先期支付临床前研究费用360 万元,若新药许可证由双方共同申报成功,则由两者共有,新药生产许可证由甲方独享仙居药业委托,但需支付后者补偿金 280 万元。合同有效期至 2023 年 11 月

(1)技术转让合同

①2004 年 12 月 24 日,仙琚制药与杭州腾新博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

《环索耐德原料药及其气雾剂技术转让合同》,双方约定杭州博达公司将环索耐德原料药及气雾剂技术转让给仙琚制药,转让费总计290 万元,同时合同约定双方进行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该项目环索奈德原料药制备工艺专利权归仙琚制药独有,由此产生之知识产权均归仙琚制药。

②2004 年 12 月21 日,仙琚制药与广州万方健医药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技术转让合同书》,双方约定后者将“1.5 毫克左炔诺孕酮肠溶胶囊”的中国国家药检局临床批件及所规定的该品进一步开发、生产、销售权利、生产工艺配方、实验资料和背景资料转让给仙琚制药。转让费用:330 万元。

③2005 年3 月28 日,仙琚制药与安徽省科隆药物研究所签订了《阿曲库铵原料药及

粉针剂技术转让合同书》,双方约定科隆药物研究所将阿曲库铵原料药及粉针剂等技术转让给仙琚制药,转让费用总额 300 万元。合同同时约定双方部分合作,所涉技术成果归双方共有,共同申报新药证书,同时仙琚制药作为生产单位审报生产批准证书,并享有生产经营权。根据约定,争取在 2007 年底前取得上述产品的生产批文。

④黄体酮缓释凝胶临床批件及雷波伦生物凝胶研究成果转让合同

2006 年 10 月 31 日,仙琚制药控股子公司仙琚制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与沈阳市万嘉生物技术研究所签署一份技术转让合同。对方向仙琚制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转让黄体酮缓释凝胶全套技术和雷波伦生物凝胶全套技术。仙琚制药技术有限公司在该技术成果之上进行的后续研发成果归其所有,本协议有效期限20 年,协议转让总价款 120 万元,由仙琚制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分期支付。

⑤阿那曲唑合成工艺转让协议

2007 年4 月 16 日,仙琚制药控股子公司技术开发公司与杭州海达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签署一份技术转让合同,合同约定受让对方阿那曲唑合成工艺。技术转让价款 40 万元。技术秘密所涉产品只能在仙琚制药或其下属企业生产销售。合同有效期至2009 年4 月 15 日。

(2)技术开发合同

①新型抗菌药物“NE-2001 ”合作开发协议

2003 年 1 月 10 日,仙琚制药与上海东皓医药生物企业有限公司签订一份风险承诺投资合作开发新型抗菌药物协议。协议约定,仙琚制药对开发该新药项目进行先期风险投入,资助该项目的临床前及临床研究,以获取该项目开发成功后作为专利新药的独家生产经营销售权。先期投入为 80 万元。该合同有效期自签署之日起十年。

健康元投巨资购买7-ACA酶法生产技术

健康元之前拟投资5.1亿元在河南焦作设立原料药生产基地,目前已经投入3.3亿元,该基地拥有1000吨7-ACA的年生产能力。7-ACA作为合成各种头孢菌素的关键中间体,有很广阔的市场需求前景,但技术门槛较高。7-ACA目前的合成工艺包括化学裂解法和酶裂解法,国内企业大都采用的化学裂解法,国际上几家大的7-ACA生产商采用的则是酶裂解法。酶裂解法的优势显得十分明显,主要表现为三废及环境污染较小,不需要价格昂贵的化学试剂与苛刻的深冷反应,操作简便,占地面积少,成本低。

据了解健康元为引进酶法生产技术,花费2000万美元购买了专用技术。在工艺投入上可谓不惜代价。

第三篇:国内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历史与现状

国内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历史与现状

1绩效考核历史:

(1)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公务员绩效考核公务员工作绩效主要指公务员在履行岗位职责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产生的效果,它是公务员政治品格、道德素养、敬业精神和工作能力的直接体现和综合反映。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是在革命战争党的干部考核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2)公务员绩效考核发展的初创期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始的,到1978年改革开始开始。当时革命的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武装夺取政权。所以那时的考核目的是防止和清除奸细。所以当时的绩效考核称为审查。当时的这种考核有效的防止了日本和国名党特务对我党和军队的破坏。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对公务员的审查,考察和教育为巩固我党的壮大提供重要保障。当时的考核内容侧重于从历史和现实工作表现上仔细考察对党的理解程度等问题上。这一阶段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又被称为鉴定或者考察,这时开始采取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结合的考核制度,使得干部考核工作更进一步。但之后的十年**使正常的干部考核鉴定工作几乎陷入停顿状态。

(3)第二阶段则是从1979年到1993年。到了1979年,这时候的绩效考核才真正意义上被称为考核。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重新开始重视干部考核工作。1979年出台了《关于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指出了建立和完善干部考核制度的重要意义,要让公务员考核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同时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把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结合起来。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多个场合指出干部人事管理缺乏考核的弊端,提出要严格考核,赏罚分明。80年代的经济体制改革对以国家公务员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提出进行改革的要求。1987年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颁布》标志着国家公务员的名称在我国正式出现。

(4)第三阶段是从1993年至今,随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诞生,1994年国家又颁布了《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为公务员考核提供重要法规依据,并且把公务员考核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到了2000年,通过对定性工作和定量工作相结合的考核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充实,基本形成比较系统完善的制度体系。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的推行去的了显著的成绩,将考核结果同奖惩,工资等挂钩,充分发挥了考核的奖优罚劣功能得到发挥。通过推行国家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政府机关的生机活力明显增强,机关的勤政廉政建设也得到了加强,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符合社会主义政治的发展方向。

2绩效考核的现状

(1)公务员是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形象的代表,公务员绩效核是公务员管理的基础环节,是发现人才、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五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考核形式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两种形式,对非领导成员公务员的定期考核采取考核的方式。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原则包括全面考核和重点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客观、公正、公开、民主的原则,分类考核的原则,考用结合的原则等。公务员考核实行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平时与定期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2)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的法规在经历不断的完善后,目前已经较为规范。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让群众参与评议,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有利于完善公务员的制度管理体系。从源头上纠正公务员管理上的诸多不良倾向,实现科学合理用人用才的目标。

(3)我国绝大多数地方公务员的工作都是铁饭碗,但目前很多地方也在采取措施努力打破现状,如福州福州市将以公务员的岗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基础,全面考核公务员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业务工作实绩,其中,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的公务员将被辞退,天津全市69个区县、委办局已有67个制定了公务员平时考核制度,比例达到97。这些措施 打破了“铁饭碗”,由原来的“铁饭碗”变成了“瓷饭碗”。通过岗位考核,督促公务员做好本职工作,提高公务员素质,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公务员服务质量。公务员平时考核制度的实施与完善,实现了“在干中考察干部、在干中使用干部、在干中提拔干部”的良性用人导向,激发了广大公务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但是,随着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公务员量化绩效考核手段也需要不断深化和完善。知识是一种战略性资源,它逐渐成为高技术企业等知识型、效益型组织经营的最重要的资本。在政府组织中。从管理和应用知识资源的角度,可以对政府组织中的公务员绩效进行评估。政府组织是社会管理的中枢体系。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均与政府机构运转的效率紧密结合在一起。政府有时不进行绩效评估,很少对顾客负责,这种制度现实促使了以官僚方式运行的激励机制和制度环境,而公务员的绩效标准和评价办法尚不科学正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公务员绩效考核的难度

(1)公务员绩效考核强调公共性,即考核目标注重社会效益,考核主体强调公众参与,考核程序凸显公开透明。因此,公务员绩效考核的特性决定了考核实践的难度。

(2)公务员绩效考核的现状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这不但会降低公务员的工作效率,还会导致考核者产生抵触情绪。第一,考核指标过于单一,考核指标不够细化,在很多场合都是形式主义。现行的绩效考核主要内容有德、能、勤、绩、廉五项。但是这5项缺乏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的指标。没有把公务员绩效考核与公务员所在职位承担的职责和任务结合起来。

(3)考核方法单一,目前公务员绩效考核的主体主要是被考核者的上级,考核结果基本是体现领导者的意志。政府部门将考核当成传统的评先进,少数领导直接决定实际考核结果。或者是仍采取过去单一的方法,如撰写总结、填写考评表。公务员绩效考核技术性的量化方法运用甚少、信息化程度不够、深度不够,难以保证考核的客观性

(4)缺乏考核效果的深度运用,仅停留在经济利益的兑现上。在考核结果认定上,某些部门为了避免激化矛盾,从而采取平均主义,使得考核的结果无法激励公务员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核定优秀名额不分部门工作优劣,既影响公务员考核工作的权威性,又影响公务员的积极性。

(5)考核体系不健全,不但制订的考核指标不合理,计划没有变化快,造成绩效考核难以进行,而且没有建立平时考核机制,对于考核对象日常的绩效完成情况缺乏必要的考查、监

督,造成绩效信息的缺失。由于缺乏多元性的量化目标及岗位职责说明书,使得定量考核很难确定测评标准,导致了公务员绩效考核往往以定性考核为主,忽视了定量考核的要求。

(6)考核程序不规范,没有有效的监督。考核时经个人总结、群众评议到最后确定考核等次、反馈个人等步骤时,只注重考核结果的收集汇总,对考核程序和具体工作缺少相应的监督。这影响了绩效考核程序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造成一些单位考核程序不严格、不规范。在公务员绩效考核的操作程序上,有的地方或个别部门更多的凸显了领导意见和主观意志,缺乏相应的外部监督,而被考核者的申诉、复核程序有时候也成了“高压线”,令人望而生畏。

一、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的实践困境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其目标是充分开发和整合组织中每个成员的资源,并以此提高该组织的整体绩效。而公务员绩效考核是国家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对公务员的工作业绩、能力、态度等进行的考察和评价活动。与企业人员绩效考核不同,公务员绩效考核强调公共性,即考核目标注重社会效益,考核主体强调公众参与,考核程序凸显公开透明。因此,公务员绩效考核的特性决定了考核实践的难度。尽管当前学术界及有关方面对公务员绩效考核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也提出过许多可喜的新思路和新模式,但仍然存在许多实践困境和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考核目的不明,定位不准

当前,政府公共事业管理在绩效评估的发展方向上追寻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整合。追寻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整合,是绩效评估兼顾公平与效率、整合评估道德与制度功能,以及将绩效评估从技术层面提升到制度层面和对策层面的需要。具体到公务员绩效考核中,追寻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整合,特别需要重视考核的激励功能。绩效考核的关键是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构建合理的评价工具,制定严密的评价程序,目的是通过考核达到激励公务员的效果。如果公务员绩效考核起不到对组织成员的激励作用,就无从言及提升组织整体绩效的目的。而当前普遍的现象是将公务员绩效考核当作一般性的工作任务来完成,往往是就考核而考核,没有从系统性、战略性、准确性上予以定位。甚至个别地方把公务员绩效考核看着是例行公事,不能针对考核中的问题积极反馈和改进,使绩效考核走向了形式化、程序化。

2.考核内容模糊,标准笼统

我国公务员总体呈现总量多、结构复杂的特点。通常可以将公务员分为三大层级或类型:谋划、决策层;管理、监督层;实施、执行层。三个不同层级公务员的职责属性不同,行政角色不同,任务内容不同,活动方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被考核者之间、不同部门之间缺乏可比性。但在具体操作中,根据《国家公务员法》的规定,考核内容主要集中在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标准比较笼统,考核中难于把握。这种考核标准的笼统化使得考核者无从下手,必然导致考核结果的失真,影响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3.考核主体单一,责任不明

据调查,目前公务员绩效考核的主体主要是被考核者的上级,考核结果基本是体现领导者的意志。个别地方引入了“360度考核”手段,在考核主体设计上由单一的“上级”扩大到“上级、下属、同事、服务对象和基层代表”,但从实施效果来看,仍是领导者的权重过大,其他方面的意见只是“参考”而已。与此同时,《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对考核主体的责任作了一般性要求,但对各考核主体在考核的不同环节中应负何种责任,出现考核失职失误后该如何追究和惩处未作明确规定。以至于在考核实践中,考核者碍于面子、做老好人或与被考核者有“私情”,于是在考核中使得一些存在严重问题的被考核者顺利过关,使得公务员考

核管理变得没有实际意义。

4.考核方法简单,手段陈旧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当今公务员的工作工具、工作方式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办公自动化(OA)系统的运用以及电视电话会议等现代通讯方式的革新。而公务员绩效考核对这些工具的理性利用远远不够,在方式和手段上更没有进行相应的创新。尽管有关方面强调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但由于缺乏多元性的量化目标及岗位职责说明书,使得定量考核很难确定测评标准,导致了公务员绩效考核往往以定性考核为主,忽视了定量考核的要求。

5.考核程序形式化,缺乏监督

公务员绩效考核具有鲜明的法定性,即对公务员的考核须以国家公务员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由法定考核主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考核。而法定的考核程序则是保证考核过程和结果客观、公正的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对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的定期考核采取考核的方式,先由个人按照职位职责和有关要求进行总结,主管领导在听取群众意见后,提出考核等次建议,由本机关负责人或授权的考核委员会确定考核等次。对领导成员的定期考核,由主管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法定组织提出申诉,要求复核。但是,在公务员绩效考核的操作程序上,有的地方或个别部门更多的凸显了领导意见和主观意志,缺乏相应的外部监督,而被考核者的申诉、复核程序有时候也成了“高压线”,令人望而生畏。

第四篇:国内媒介管理体制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国内媒介管理体制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国内媒介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

建国初期,我国媒介的主要传播形式以报纸为主,其次是广播,电视发展相对较晚,第一个电视台在50年代末开始建立,直到90年代中期,电视才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传媒的经营管理从建国至今,发展道路是曲折复杂的。从“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到“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又恢复到“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经营理念也提高到企业化、市场化再到产业化的高度,由此看出,我国媒介市场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发展的历程。

一、建国初期——媒介发展的起步

建国初期的传媒业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新闻事业网。这主要是基于两个基础,一是解放区的传媒事业(以报纸为主)继续发展;二是对旧中国的传媒,其中包括国民党及国民政府在大陆经营的报刊、通讯社、电台,以及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私营传媒的改造。建国之初,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规范传媒工作,确立了适合当时国情的经营管理体制,明确了报社的企业地位。1949年底在北京召开报纸经理会议,这次会议对报纸的经营管理采取两个措施:一是报纸的经营实行“企业化方针”,二是报纸实行“邮发合一”的方针。这一时期的报纸开始实行企业化管理,具体措施为:正确调整报价;重视广告业务经营,增加经济收入。

随着“文革”中极“左”思潮的泛滥,使得最初确立的政策和和原则没有很好地坚持下来。

二、1979年——媒介发展的转折点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全面认真纠正“文革”错误,结束了极“左”错误长期的干扰。这一时期,党的工作重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应的,传媒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闻工作者开始努力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开辟新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新闻媒体内部机制和经营管理体制的变革。1978年,财政部批准人民日报社等首都几家报社试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体制,在经营管理上开始了新的探索。

1979年1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正式批准新闻单位承办广告。这预示着多年的被禁止的传媒广告开始解禁,改变了“新闻传媒只是舆论宣传工具”的看法,中国传媒业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三、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媒介的“产业化”

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媒介在业务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经营管理上开始逐渐推行企业化管理机制,有意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注意商业化运作,中国媒介进入产业化的准备阶段。

进入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中后期,国家分期分批减少对媒介的事业经费投入,国家政策主要是“独立核算、自负亏盈、照章纳税、财政不给补贴”。1988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工商管理局联合颁布《关于报社、期刊、出版社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的暂行办法》,报社开始尝试办报以外的多种经营方式,报业资本开始显露出盈利的本质,标志着我国报业的第二次市场化进程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

1992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把“广播电视”归属第三产业,并且指出“现有的大部分福利型、公益型和事业型第三产业单位要逐步向经营型转变,实行企业化管理”,这为我国媒介产业化发展做出了政策上的准备。

四、90年代末至今——“媒介集团化、资本运作”

1996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这是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建立的第一个报业集团,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媒介集团化的开始,标志着中国媒介产业化的深入发展。

中央电视台2000年工作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建立“第二经济支柱”,开展以市场为导向,以电视资源为基础的电视产业经营活动,摆脱过分依赖广告收入支撑电视事业需要的格局。

国内媒介管理体制的现状

(一)电视

在当今中国传媒业,最具影响力、市场规模最大的媒介自然非电视莫属。随着不断的改革实践,目前的电视产业呈现出许多新的趋势。

1、省级电视台总体实力大幅上升

2、城市电视台跨区经营

3、纷繁“秀场”,火爆娱乐

4、“三网”融合

5、新媒体电视不断发展

(二)报纸

近二十年来,中国报业几乎是一路飘红。但随着网络、手机媒体的发展给传统媒介带来了巨大冲击。通过多元产业立体经营和数字化转型等积极的方式不断探索和改革,报业已经探寻到创新和走出困境的方向。

(三)广播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推动“中国数字音频/多媒体产业联盟”的建设工作,以其全力推进全国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之间的跨媒体联合。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站开通网络实时收听或点播广播内容更是丰富了广播市场。由于新技术形式,使得广播的交流方式发生改变,传统的受众成为广播的传播者,变媒体“使动”为传授互动,传播方式变“一对多”为“多对多”,传播由线性为立体,极大的增加了内容的丰富性和声音的多元化。

近年来,中国广播业面向市场,逐步开始重视品牌建设,发挥品牌效应,积极推进改革,逐步迎来了平稳发展的时期。

(四)期刊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数字,中国期刊总印数缓慢增长。影响报业的主要因素——新媒体的冲击同样影响着期刊市场。近年来期刊的年到达率逐年下降,广告营业额大幅下挫,人才流失严重,竞争压力加大等情况也一直困扰着期刊业。

(五)网络媒体

网络媒体作为最主要的新媒体正在以良好的势头高歌猛进。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在竞争激烈的媒体市场以其独特的优势争夺者地盘,逐步形成了以年轻人为主的受众群体。网络管理的逐步规范化和运营模式的不断创新,加之传统媒体为了更好地发展纷纷以专业姿态进入网络市场,使得网络媒体不断壮大。

案例分析

网易:以特色业务构建门户网站核心竞争力

网易自1997年6月创立以来,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已成为中国领先的互联网技术公司之一。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网易进行了几次成功的转型,而每一次的转型都标志着网易在核心业务方向上的调整以及相应的在核心竞争力上的变化。作为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综合门户网站之一,网易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明确了自身定位和核心竞争力,并充分利用技术和研发优势,在特色业务上下足了功夫。

一、在线游戏业务

在四大门户网站中,网易在游戏业务上的优势毋庸置疑。目前,网络游戏已经成为网易最重要的核心业务。2001年12月,网页推出第一款自主研发的网络游戏《大话西游》。此后,网易又陆续推出《梦幻西游》、《大唐》、《天下贰》、《大话西游三》等,也都取得了出色业绩。以游戏为主攻方向的明确业务战略给网易带来了丰厚的利润,网络游戏业务也一跃成为网易的核心竞争力。网易之所以选择在线游戏作为构建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业务,自然有其优势所在。

首先,网易以技术起家,拥有实力雄厚的技术研发团队。与新浪、搜狐主要依靠代理游戏来发展网页游戏不同,网易走的是自主研发的路线。这样至少有两点优势:一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掌握核心技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会受制于人,二是牢牢抓住了主动权;二是自主研发的网络游戏更容易做到本土化,从而迎合中国玩家的口味,网易也因此在众多的游戏玩家中拥有很高的忠诚度。其次,网易在网络游戏开发中,始终把玩家放在第一位,注重加强与玩家的交流,这是网易游戏玩家忠诚度高的另一重要原因。

二、电子邮箱业务

1997年6月,丁磊在广州成立网易,推出了中国第一个免费中文电子邮件系统。到1998年底,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当时只有8个人的网易盈利500万,一举奠定了在中国互联网历史上不可取代的地位,而邮箱至今是网易一大业务核心。邮箱业务之所以成为网易的一大特色业务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因为其具有提高用户粘性、积攒人气的作用,能为网站带来更多广告商——这也是大多数门户网站推出邮箱业务的主要目的。

虽然网易推出的大部分邮箱服务是免费的,但电子邮箱业务的市场潜力十分巨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电子邮箱收发信件。

三、无限增值业务

虽然目前无线增值业务在整个网易业务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下降,但也曾经是网易的核心特色业务,不仅帮网易度过了互联网的寒冬,也使网易从2001年因收入误报事件而几乎摘牌的低谷中走了出来。

正是无限增值业务带来的利润让网易开始扭转亏损的局面。后来,随着短信增值市场竞争的日益白热化以及手机资费的不断下调,无限增值业务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网易敏锐觉察到这一趋势,开始将公司业务重心由无限增值业务转向大规模的投资游戏研发。

从网易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特色业务和核心竞争力在门户网站的经营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第五篇: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与旧城更新(张玮玮)

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与旧城更新

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与旧城更新的问题日益严重。分析二者的涵义及内容,阐述二者的关系和异同,同时指出目前我国在历史街区保护与旧城更新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桐芳巷”和“新天地”两种典型的模式进行分析,探讨城市发展中如何对待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与旧城更新。

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整治;旧城更新;“桐芳巷”模式;“新天地”模式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ies, protection and renovation of historical streets and update of the old city is a growing problem.Analysis of its meaning and content, elaborate the relationship a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both cases, and point out that at present our country exist problems in the protection and renovation of historical streets and update of the old city, then analyze two typical modes of “Tong fang alley” and “the New world” lane to explore how to deal with protection and renovation of historical streets and update of the old city in the process of city development.Key words:Protection and renovation of historical streets, Update of the old city, “Tong fang alley” mode, “The New world” mode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成就斐然。与此同时,城市旧城改造的步伐也大大加快,近20 年来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然而,城市改造是一把双刃剑,在大规模的改造中, 也发生了许多空前毁灭性的开发改造,各地大拆大建,“旧貌换新颜”,造成许多有价值的、承载城市文化底蕴的历史街区遭到严重的破坏甚至已经慢慢消失,城市特色风貌失去应有的保护。

于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合理进行旧城更新保护并延续其城市历史街区文化的呼声已日渐高涨。在城市化和城市改造当中, 要求我们要具体界定好历史街区的内涵,厘清拆除与重建, 再开发与扩充, 修复与保护等的区别,将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与旧城有机更新相结合,既可加快城市化的步伐, 又不失历史文化的传统底蕴,同时保护挖掘城市历史文化优势,延续城市文脉。

二、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与旧城更新的内涵

1、历史街区保护的内涵

历史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其基本特征是:(1)历史街区有一定的规模,并具有较完整或可整治的景观风貌,没有严重的视觉环境干扰,能反映某一民族及某个地方的鲜明特色,在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上占有重要地位;(2)有一定比例的真实遗存,携带着真实的历史信息;(3)历史街区应在城镇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生生不息的、具有活力的社区,这也就决定了历史街区不但记载了过去城市的大量的文化信息,而且还不断并继续记载着当今城市发展的大量信息。

因此,对于历史街区的整体保护,不仅包括保护街区内的文物建筑、传统建筑群、街巷格局、建筑风貌及河道水系等外观整体风貌,而且要保护街区所承载的文化,即保护地名典故、民俗礼仪等非物质形态内容,维持文化多样性。

2、旧城更新的内涵

所谓旧城,是指历史上某一时期的产物, 是指较完整地保持了最初的风格, 在功能上已经不能有效满足使用者实际生活需求,在结构上日益危旧,但更多的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而且现在仍在发展的城市居住建筑集中成片的生活区域。在这一区域内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健全, 土地利用率低下,布局混乱, 环境恶化等问题。旧城更新则可以理解为“是一个过程,是一种状态,是一个目标”。20世纪70年代末期,吴良镛先生通过对北京旧城规划建设进行长期研究,在对新都市主义等城市发展理论认识基础上,结合北京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理论,即旧城有机更新理论。北京菊儿胡同的成功改造

图1

北京菊儿胡同 正是这一理论的成功范例(图1、2)。吴良镛先生在归纳这一实践成果时提出:“所谓‘有机更新’即采用适当规模、合适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与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的关系—不断提高规划设计的质量,使每一片的发展达到相对的完整性,这样集无数相对完整性之和,即能促进北京旧城的整体环境得到改善,达到有机更新的目的”。

图2

北京菊儿胡同

三、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与旧城更新的异同

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与旧城更新是不可割裂的、相得益彰的。历史街区保护整治是旧城更新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包含在旧城范围之内, 是旧城更新过程中重点考虑的对象,是旧城更新的前提和目的,二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1、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与旧城更新都注重历史

两者在保护过程中都注重挖掘历史文化优势, 延续城市文脉, 充分体现尊重历史的规划理念, 注重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性利用。

2、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与旧城更新都考虑环境优先

两者都综合考虑环境功能, 包括绿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环境、交通环境、人文环境和风貌的塑造与延续, 以及生活品质的提高, 都强调公共空间、绿地、城市交通组织、社区服务设施等的整体规划。

3、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与旧城更新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两者的“无形文化”在于他们通过保持良好的居住模式、组织形态、生活方式等以保持社会结构的稳定性。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在精神和物质上给居民提供更好的环境空间。历史保护给人以亲切感, 让人遐想, 回忆过去;城市再开发则赋予城市新的生命力, 提高了城市的品位和文化内涵。

4、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与旧城更新两者的目标不同

旧城有机更新是一个集开发、修复、保护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改造建设, 主要以城市的再造为主, 这种方式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可以大大增强城市的活力;而历史街区保护整治则是以保护与整治为主, 是人们对于历史价值的充分认识和尊重。

5、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与旧城更新两者的层面不同

旧城有机更新从区域角度全盘考虑城市的功能布局和结构调整, 它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同于纯静态的保护, 而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而历史街区的保护整治则更多地从建筑的角度来考虑环境的整体风貌。历史街区保护整治是旧城有机更新的深化。

四、我国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与旧城更新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 既是历史文化的客观载体,又是社会经济的物质景观。城市建设一方面要为城市功能更新、经济发展和市民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 另一方面又要保护好各个不同时期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 做到保护与发展并行。目前, 我国许多城市都在进行大规模的旧城改造, 城市的面貌固然焕然一新,但许多有价值的历史街区也随之消失,城市变得 “ 千城一面”,此时我们不禁要对这种行为进行反思。我国在历史街区保护和旧城更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

历史街区保护大都面临资金缺乏的问题, 因此, 历史街区多是作为旧城改造的一部分, 由政府出政策和场地, 房地产开发公司出钱进行“ 保护”。在有的城市中, 旧城用地成为个别开发商追求高额利润的竞争地, 从而与历史街区的保护背道而驰。

2、历史街区建筑的大拆大建

由于决策者对城市现状与发展缺乏深入细致的科学研究, 盲目地开展规模大、内容单一的投资项目, 致使对历史街区大拆大建, 造成城市外部空间丧失、历史文脉断裂和社区归属感模糊等问题。

3、历史街区生活网络的破坏

对历史街区的任何保护措施, 都会对当地居民的利益产生直接影响。然而, 在保护规划方案中, 居民少有发表意见的权利, 侵害居民利益的现象经常发生。出于保护要求, 必然需要降低历史街区的建筑密度, 减少那里的居住人口。但考虑当地居民各种潜在的生活危机也是十分重要的。

五、我国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与旧城更新模式的探索

历史街区作为旧城的历史遗存,是城市历史进程的产物,它的保护与更新是对城市传统风貌最直接的保护和继承。针对目前在历史街区保护与旧城更新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做了一系列的探索。苏州 “桐芳巷”小区改建与上海“新天地”的改造是典型的历史街区保护、旧城更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历史街区保护整治和旧城更新提供了新的途径。

1、苏州“桐芳巷”模式

“桐芳巷”位于古典园林狮子林南部的古城区,面积约3.6公顷,规划设计以“再现和延续”古城风貌特色为思想,在建筑上除保留一栋质量较好的老建筑外,其余均拆除新建,新建建筑和小区空间结构从风格和尺度上尽量接近苏州传统,使整个小区与古城风貌相协调,成功地继承了苏州城市的传统特色;道路系统则保留原有的“街—巷—弄”的传统街区格局,在原有街巷的基础上,适当拓宽打通。以“桐芳巷”为代表的“新建街区,风貌延续”已成为苏州古城更新的主要模式(图3、4)。但是昂贵的价格,使得居民的回迁成了一句空话,原有的社区网络遭到破坏,目前居住的大多是外来的富人。

图3 桐芳巷:再现传统街巷风貌

(资料来源:谭庆琏.城市住宅试点小区精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 9 9 7.)

图4 桐芳巷:传统风貌的联体小住宅

(资料来源:谭庆琏.城市住宅试点小区精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 9 9 7.)

此后,苏州的一些街区大都按此模式进行改造更新,如定慧寺巷改造、狮林苑小区,甚至是商业街区的建设(如学士街的改建、拙政园附近的园外苑改建)等。不同的是,以后的街区更新更多地采用了现代小区规划的基本理念与传统形式的结合,即现代多层公寓式住宅,配以传统风格的外表和外部空间局部节点的传统装饰,借此与苏州古城传统风貌相协调。然而,这种商业性开发模式必然带来整齐划一的建筑布局和道路结构,使“再现和延续”大打折扣,继承传统变成了对城市传统特色的简单模仿。

2、上海“新天地”模式

上海“新天地”里弄改造是保留传统形式、改变原有功能的代表性实例,成为在尊重历史和建筑文脉的基础上保留外观、更新内部设施的历史街区更新模式。

“新天地”位于上海卢湾区东北角的太平桥地区,紧靠淮海中路、西藏路等商业街,区位条件优越。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单位“中共一大会址”和许多建于上世纪初属于典型的上海石库门里弄建筑,历史文化内涵丰富。该地块要

图5 新天地:中共“一大会址” 求开发建设必须严格保护“一大会址”及其原有风貌和空间格局,周围建筑的改建必须在尊重历史建筑文脉的基础上进行,在建设高度、建筑形式和保护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

地段改造采用了“存表去里”的方式,通过“街—弄堂”的传统道路结构形式与建筑有机结合,形成传统的围合空间格局。即对保留建筑进行必要的维护、修缮,保留建筑外观和外部环境,对内部进行全面更新,以适应新的使用功能(如图6);新建建筑则有机地融入保护区的环境之中,与保留建筑融合“共生”。

“新天地”成功地保护了包括“中图6 新天地:保留建筑外观传统形式,改变原有功能

共一大会址”在内的历史街区风貌和历史文脉,也表达了人们观念中天生保守和怀旧的情怀,并吸引了许多人前来购物、休闲、过夜生活,把这里变成为了人群高密集和环境高品质地区,带动了周边地价的全面涨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这种手法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六、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街区的保护整治与旧城更新问题变得更复杂、更多样,它已不仅仅是物质环境的更新改造问题,而且还广泛地涉及到社会、文化甚至是时空等因素。我们在借鉴前人或他人成功经验的同时,必须探索适合历史街区和旧城自身特点的发展对策和实施道路。

通过研究和实践有力的证明,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整治和旧城更新必须坚持原真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原则,必须对历史街区和旧城内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利用,重点是规划资源整合图景和激活当地的发展要素,保护历史空间的形态,在保持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现代”舒适度的同时,做到以人为本。

同时,正确处理好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与旧城更新的关系,界定好二者的涵义,如果说历史街区的保护整治是基础,是对城市文化的尊重,那么对旧城的合理更新就是保护的延伸,是城市文脉的延续。只有将旧城更新和街区保护置于城市整体的发展过程中, 整体规划、统筹安排、综合开发, 才能最终推动城市整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良镛,北京旧城和菊儿胡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

[2] 方可,当代北京旧城更新:调查、研究、探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 [3] 阮仪三 孙 萌,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城市规划, 2001(10)[4] 陈柳,华中科技大学,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长江建设,2004年03月 [5] 单霁翔,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6] 万勇,旧城的和谐更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9月

[7] 田继忠,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及有机更新路径研究,北京规划建设,2011年 作者简介:

张玮玮 中国矿业大学力建学院11级硕士研究生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 ***(TEL)541653315@qq.com(EMAIL)张鹏 中国矿业大学力建学院10级硕士研究生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

下载国内舰船挂钟的历史,研发与更新-金钟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内舰船挂钟的历史,研发与更新-金钟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