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郭树清主席讲话十二--郭树清主席一行与广东投资者和上市公司座谈(2012-4-20)
郭树清主席一行与广东投资者和上市公司座谈
中国证监会 www.xiexiebang.com 时间:2012年04月20日 来源:
规范市场 凝聚共识 以更好的业绩回报投资者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一行与广东投资者和上市公司座谈
近日,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一行到广东调研。在紧张的日程中,郭树清一行走访了当地证券公司营业网点,与投资者代表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邀请部分上市公司代表进行座谈,认真听取投资者和上市公司对证券市场规范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在广州证券珠江西路营业部举行的投资者代表座谈会上,郭树清首先简要介绍了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情况。他说,20多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迅速,与实体经济水平大体相称。投资者与证券市场一起成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仍然处于“新兴加转轨”阶段,证券市场上还存在各种不规范行为,其中炒新、炒小、炒差现象非常严重,不仅使股价结构不合理,而且对投资者的利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一是新股价格过高。2010、2011年新股发行平均市盈率分别为58倍和47倍,新股上市后经过“击鼓传花”式的炒作,参与炒新的投资者遭受较大损失。二是小盘股价格畸高。到去年底今年初,小盘股市盈率平均是大盘蓝筹股的2.8倍。三是炒作绩差股问题比较严重。一些绩差股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已经为负数,丧失了基本价值,但市场上炒作重组题材的现象依然经常可见。每年有二、三百万的新股民进入市场,同时也有数以百万计的投资者损失惨重,因而决定退出市场或不再交易。这种情形绝不是监管机构所愿意看到的,我们必须如实地向社会公众报告。
郭树清指出,证监会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采取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包括加强投资者教育,规范各类市场主体行为,及时查处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并出手抑制过度的炒作现象。近期,为进一步完善新股发行体制,沪、深交易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目的都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们注意到一、二级市场价格正趋向协调,一季度新股发行平均市盈率回落至30余倍,4月上旬以来更是降至20倍左右。目前,证监会正在就《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欢迎大家就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等问题提出宝贵意见,群策群力,共同推动我国证券市场规范健康发展,努力为投资者创造更好的回报。
座谈中,8位投资者代表踊跃发言,围绕证券市场信息传播、私募基金发展、打击“老鼠仓”、公募基金管理、投资蓝筹股等问题畅所欲言,坦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郭树清一行边听边记,不时提问和评论,与投资者互动交流。一位个人投资者提出,广播电视等媒体上依然常见推荐个股、不实信息传播等现象,网络的运用加速了传言的流转,希望监管部门并督促上市公司通过网站、微博等渠道及时澄清相关报道或消息,使市场有明确的预期。一位机构投资者代表提出,目前私募基金领域迫切期待主管部门具体明确规范,特别是阳光私募,因为主要的投资方向是二级市场,所以证监会应当有明确的规范和指引。几位投资者还一致提出,这几年退市制度好象不再实行了,一些业绩很差的公司既不破产也不摘牌,还在那里挂着,中小投资者又不了解情况,特别容易上当受骗。与会的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解释说,退市制度一直都存在,截至目前共有40多家上市公司退市,其中2008年还有一家退市。但由于2007年实行新的会计制度后,出现了新的情况,一次性收入也可以算作盈利,有的企业通过政府补贴或非经常性收入等措施使公司账面盈利,规避了退市标准。目前,证监会正在研究是否可以剔除这些非经常因素,确保退市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据介绍,根据证监会的监测,今年一季度蓝筹股普遍上涨,非蓝筹股普遍下跌,二者之间的变化相差近12个百分点,说明价值投资理念正在回归。郭树清反复提醒投资者,投资新股、绩差股要小心,因为不确定性更强,只有经验较丰富的投资者才适合风险较大的投资选择。在谈到“老鼠仓”问题时,证监会行政处罚委负责人焦津洪和基金部负责人洪磊分别介绍了查处案件和加强基金从业人员监管的具体情况,他们强调,打击“老鼠仓”一直是证监会维护市场公平的重点举措。对于投资者质疑基金管理公司“旱涝保收”收费模式的合理性问题,证监会也十分重视,正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对公募基金和基金经理的约束。洪磊还介绍了建立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约束机制的基本思路。对于投资者提出要加强对业绩变脸公司及相关中介机构监管的问题,郭树清说,证监会正在着手进行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改革的思路将从以往的价值判断为主转向以信息披露为核心,把需要披露的信息如实告诉投资者,解决新股估值过高、脱离公司基本面等问题。要落实信息披露责任,明确第一责任人是上市公司,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也必须完全承担各自的责任,确保新股发行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让投资者有更充分的信息来做出决策。
在随后举行的上市公司代表座谈会上,广州控股、广电运通等7家上市公司负责人出席了会议。郭树清一行认真听取了这些企业高管人员对自己公司运行情况的介绍,并就他们提出的与资本市场相关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郭树清还就利用资本市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加强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他说,服务实体经济是证券市场的根本任务,证监会的各级各部门都要更加贴近市场、贴近企业,不断改进监管工作。针对大家提出的资本市场服务“三农”、提高融资效率、推动整体上市、支持分拆上市、B股公司发展等问题,证监会将认真研究提出解决措施。上市企业和准备上市企业都要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广东应该充分发挥靠近香港的地域优势,善于学习境外成熟市场的经验,在完善法人治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争取要走在全国前列,做出表率。特别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要高度重视法人治理,下功夫规范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的运作,建立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公司治理规范逐步从外部压力转变为内生需要,为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他还特别强调,必须要进一步增强股东回报意识。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投资者的每一分钱都不是白来的,不能被无偿占用。不管是大股东还是小股东,投资入股都是为了取得收益,如果投资者始终得不到回报,就会丧失投资的积极性,上市公司想再融资发展时,就会很困难。与会人士一致同意,上市公司应当在综合分析企业经营实际、股东意愿、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科学制订分红政策,增强红利分配的透明度,真正做到把股东的利益放到第一位。
第二篇:郭树清主席讲话一--在上市公司协会成立上的讲话(精选)
尊敬的清泰会长、小川行长,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经过长期认真细致的准备,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今天正式成立了。这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党中央国务院对协会的成立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李克强、回良玉、王岐山、国务委员马凯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证监会,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协会筹建工作的民政部、国资委、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和各相关部委、有关地方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清泰会长及上市公司的全体与会代表表示热烈的祝贺!我谈三点感想。
一、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的成立对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多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上市公司群体快速增长,资产质量稳步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截至2011年底,上市公司总数2342家,市值21.48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三位。上市公司是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的脊梁。首先是国有控股企业,其市值和资产份额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通过改制上市和机制转换,国有经济的活力得到极大提升。其次是民营企业,一大批民营企业借助资本市场的平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新上市公司中,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第三是外商投资企业,在上市公司中也非常重要,迄今为止,有外资参股控股的企业比重超过70%。我国上市公司不仅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成为企业典范,而且已经成为国民经济运行中最具影响力和成长优势的企业群体,为我国形成世界第二的经济规模和全球瞩目的综合国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成立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必将对我国资本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推动上市公司更好地带头实现科学发展。在国民经济“转方式、调结构”过程中,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作为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全国性中介组织,能够有效协调各方力量,支持和带动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率先走上依靠创新驱动、内涵增长、集约使用资源的发展道路,同时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的示范引导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浓厚氛围。
二是提升政府和市场对上市公司的有效监管。随着市场经济导向的改革不断深化,放松管制,发挥市场主体自治功能是大势所趋。国际证监会组织在《证券监管目标与原则》中也指出,“自律组织是监管机构实现监管目标的有益补充”。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监管还不能有效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协会的成立,将进一步理顺自律规范和行政监管的关系,强化上市公司自我约束和相互制衡,推动市场主体归位尽责,全面提高市场整体的运行效率。
三是促进上市公司不断完善其公司治理结构。我国上市公司已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的群体。可以说,我们最先进的技术设备、最优秀的管理人才,大多数都集中在上市公司。同时,上市公司也最容易暴露出公司治理方面的缺点和问题。协会具有贴近企业、贴近市场的天然优势,有利于构建包容顺畅的工作平台,推动上市公司自律规范,建立先进的治理机制,不断夯实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
二、办好上市公司协会必须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和创新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的成立,承载着全体上市公司的重托和社会各界的殷切希望。中国证监会高度重视发挥上市公司协会的作用,将和相关部委、地方政府一道,大力支持协会依法自主开展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协会在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一,要始终把服务放在第一位,寓自律和规范于服务之中。“服务、自律、规范、提高”,这是协会的基本职责和定位。服务是协会第一位的职责,协会要努力当好上市公司的服务员;自律、规范是协会经常性的工作内容,实质上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主要途径;提高就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进而提高整个资本市场的质量,这是我们工作的目标。在四项基本职责中,要坚持把服务作为协会工作的立身之本,组织交流公司治理的实践经验,健全上市公司诚信评价制度,完善上市公司高管培训体系,开展独立董事、董秘专业认证管理工作,切实维护上市公司合法权益,等等。要通过为会员提供全面、优质、贴心的服务来赢得会员的认可,增强会员的归属感,树立协会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第二,要帮助企业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和回报股东的观念。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们的经济中股本约束和投资回报的机制还比较薄弱,不少企业管理人员对股东出资的概念比较淡漠,没有充分认识到投资者的每一分钱都不是白来的,都不能被无偿占用,更不能随意浪费。在大幅减少事前准入和行政审批的同时,我们将强化上市公司常规监管、行为监管、过程监督和事后问责,重点是以提高透明度为抓手,进一步推动上市公司完善投资者回报机制,加强合规与风险管理,坚决遏制大股东资金占用、违规担保问题复发,努力消除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严惩违法违规,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第三,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推动上市公司做优做强。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在科技创新能力、核心竞争能力、个性化经营方式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要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市场化并购重组,支持上市公司主动实施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监管部门和市场中介也将逐步推行上市公司分类管理制度,对运作规范、公开透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公司,在融资安排、并购重组审核、股权激励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第四,通过培育市场文化来发挥自律规范作用。坚持市场优先和社会自治的原则,充分发挥自律组织对上市公司监管的补充和延伸作用。引导上市公司认真学习借鉴国际治理准则,自觉承担起改善公司治理、持续信息披露、规范资本运作等法定义务。要大力加强商务诚信建设,推动上市公司切实增强守法经营、规
范运作意识,积极倡导理性健康的股权文化。
第五,强化公司治理的外部约束。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必须坚持阳光化运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要把新闻媒体作为强化社会监督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对于媒体反映的问题,要建立高效快捷的舆论监督反馈机制。要拓宽和畅通投资者监督渠道,切实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真正维护好、落实好广大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第六,强化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方面的建设。协会要通过履行职责和组织开展活动,引导全体上市公司会员,不断加深对国家大政方针、产业政策和资本市场功能作用的认识,牢固树立公众公司意识,带头遵纪守法,自觉规范运作,积极回报股东,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增进上市公司整体信用度和美誉度。要切实加强上市公司正面宣传,督促引导上市公司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做好解疑释惑和投资者关系管理,不辜负市场和广大投资者的期望与信任。
第七,大胆探索各种符合实际的协会工作方法。全国性的上市公司协会是新生事物,要进一步明晰职能定位,努力在行政监管部门不应管或不便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上发挥“补位”作用。要坚持以上市公司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为基础,积极探索自律规范的新方式新手段。要注意处理好与地方上市公司协会的关系,既要发挥地方上市公司协会的积极性,也要在组织建设和业务活动上给予地方协会指导和帮助。
第八,协会组织建设中要充分尊重会员,实现会员自治。协会成立伊始,就要旗帜鲜明地去行政化、去机关化,充分体现尊重会员自治和民主管理的原则,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规范树立榜样。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要各司其职,不能搞成摆样子、花架子。协会党委要在重大问题上把关定向,同时必须严格执行章程,尊重和支持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依法行使职权。广大上市公司会员要发挥主人翁精神,遵守协会章程,支持协会工作,监督协会履职,自觉维护协会权威。
三、我国上市公司的素质和结构仍然亟待提高
目前的2000多家上市公司毫无疑问是中国最优秀企业的代表。相对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来说,由于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高峰时期,我们这些公司总体上的成长潜力更大,而目前的估值水平平均只有15倍左右的市盈率。其中沪深300等蓝筹股的静态市盈率不足13倍,动态市盈率为11.2倍,显示出罕见的投资价值,这意味即时投资的年收益率平均可以达到8%左右。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平均水平,已经与欧美市场大体一致,比日本、韩国还低一些,与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也十分相近。更重要的是,近一个时期以来,股价结构也趋于改善,绩优公司、蓝筹股票价格上升快于其他企业,新股发行价格过高的问题也有所缓解。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资本市场与整个经济金融的发展一样,还不那么成熟,上市公司结构依然不那么合理。主要原因在于三个方
面的机制尚不够健全。
一是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的对接还很不理想。我国资本市场确实支持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发行上市,但是,这些公司大多是比较成熟的企业,而大量真正初创的、新兴业态的、新商业模式的企业,还没有得到资本市场的服务,市场对科技创新的包容能力还有待提升。我们必须研究如何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特别是处于早期创业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小型微型企业提供股本和债券融资。没有这个机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就会落空。
二是农业食品与资本市场的关联还不那么紧密。发展现代农业和保障食品安全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无须多言。但是我国的农业、食品工业及仓储运输业还非常落后,远远跟不上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需要,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是关系全局的薄弱环节。没有资本市场的支持,现代化农业是不可能建成的。但是,即使有几家农业企业上市,也并不意味着现代农业与资本市场已经结合得很好。以种子产业为例,目前我们已经有7家上市公司,但是没有一家具有国际竞争力。食品行业也一样,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90多家,但是从全球来看,我们没有一家真正达到影响和决定市场的水平。整个农业依然高度分散,那么多的农民,那么多的农副产品,如何科学组织生产,如何有效销售和流通,如何发现价格,如何规避风险,如何保证食品的质量稳定和安全,这些都是建设现代农业体系必须解决的课题,也是国家经济工作中的大事。在主动贴近“三农”的需求,开发出更多面向农业和农民的证券期货产品方面,我们的改进空间还很大。
三是社会保障与资本市场没有形成紧密的相互促进作用。战后欧美发达国家经济社会长期保持稳定繁荣,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股本、社会保障、金融体系之间形成了密不可分的互相联系和互相支持。以美国为例,尽管经历了世纪性的金融危机,目前全部养老基金仍然高达16万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1倍,另外还有国家政策鼓励的个人养老储蓄计划资金4万亿美元。资本市场和社会保障互惠互利、共同促进的效果非常显著。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这种稳定坚固的经济金融关系,在这个领域我们应当也能够大有作为。有一种误解,以为社保基金投资于资本市场,主要有利于股市,甚至是为了“救市”,这是完全不符合事实的。实际上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离开股票和债券市场,养老基金、住房公积金的保值增值很难实现,这是世界范围内的共同经验。欧洲、美国、日本是这样,南美、澳洲的不少国家也是这样。
我们的上市公司中无疑还需要有更多的绿色环保企业,还需要有更多的研究设计企业,也还需要有更多的消费服务企业。对消费服务企业,我们过去往往有某种偏见,以为像商店、饭馆、旅馆都不那么重要,不那么复杂,其实是完全错误的。世界上销售收入最大的公司是沃尔玛,这不是简单的,也不是偶然的。中国最早的一家合资企业好像是建国饭店,我们当时以为主要是缺乏资金,所以要引进外资,其实更缺乏经验和人才,管理好一家饭店比管理好一家工厂一点都不容易。总之,中国的上市公司队伍不仅数量要扩大,更重要的是质量要能够不断提高。
以上几点看法,不一定完全妥当,仅供大家参考。
谢谢大家!
第三篇:关于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讲话的讨论心得体会(定稿)
关于学习郭树清主席讲话的心得体会
3月16日,我营业部专门就郭树清主席近期讲话举办了一次学习讨论会。会场气氛十分热烈,一上来大家就各抒己见,侃侃而谈。可惜2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实在太短,每位同事都只能把自己的学习心得简短的展示一段。会后大家都意犹未尽,借此机会,正好将所学所想整理一番,抒发胸臆。
本次讨论会主要涉及三个话题:一,如何将我们的经纪业务贯穿于投资者保护适当性原则实施当中;二,怎样理解低收入者不适合投资股市及劝退低收入者离开股市;三,如何理解发行体制改革是当前资本市场发展的重中之重。以下就本次的讨论学习,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通俗的说,投资者适当性就是投资人要“买对适合自己的投资产品”。无论进行何种投资,投资人都应该确保这项投资与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生命周期、财富增长周期相吻合,能更有效的接近自己的理财目标,从而在客观收益和心理感受上都能有一个较为理想的结果。投资者适当性包括了投资者对风险和收益正确的认识,合理规划投资目标,进行资产配置和分散投资,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投资等方面。因此,不仅要求投资者,更要求从业人员①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②做出的投资决定要匹配可以承受的风险。因此,在我们的经纪业务中,必须针对客户的理性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对客户做出相应的指导并推介适合客户的产品。总结起来便是将合适的产品销售给合适的客户。
二,资本市场的安全运行和功能发挥,不仅需要透明高效的市场机制、经营稳健的市场主体、适度有效的市场监管,更离不开结构合理、成熟理性的投资者群体。低收入者远离股市,并不是简单的理解为低收入者远离投资。而是要建立健全一种理性投资的氛围。一方面,中国的股票市场还不够成熟,其中蕴含的风险较大,整个市场充斥着投机氛围。另一方面,普通的中小投资者由于专业知识以及风险承受能力的不同,更难以承受市场的波动。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不仅涉及投资者自身,更涉及到投资者背后的千万家庭。应当建议他们更多考虑风险较低的投资和储蓄工具,引导投资者审慎评估、理性参与,确保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人。
三,发行市场一级市场,是整个交易市场的源头。按照道理应该是整个资本市场的造血机,可是目前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一级市场上市股票发型价格虚高,严重背离了公司本身价值。目前,由于市场上的投机氛围浓厚,新股上市首日交易账户中85%的市值在10万元以下,基金券商等机构投资者仅占0.2%,中小散户投资者承担了新股高定价的主要风险。改革是为了改善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是本着能够让广大中小散户投资者从保护自身权益的出发,理性对待新股投资,对过度炒作新股、干扰市场定价、导致跟风现象等不良行为坚决抵制,更好的建立健全资本市场,倡导理性投资、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氛围。
针对目前的投资者所处情况,作为从业人员我认为有几点我们需要注意:一是思想上要高度认知,行动上要积极引领,增强做好投资者保护工作的主动性,逐步引导投资者树立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二是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增强直接面对投资者的能力,提升深度服务和广度服务投资者的能力和水平;三是要持之以恒,做深、做细、做实投资者教育服务工作,要把投资者教育服务工作融入到职业血脉中,渗透到营业部日常业务的各个环节当中;四是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投资者教育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对投资者实行适当性管理,积极探索建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财富管理为目的,以适当性制度为基础,以强化咨询服务能力为内容的投资者教育和服务体系;五是要勇于向投资者充分揭示风险,要主动、客观、真实地向投资者介绍情况,揭示风险,指导投资者做出理性判断和选择。
以上便是此次学习讨论中我的一些心得体会,如有不妥之处,望各位领导前辈指正。
第四篇:郭树清主席讲话六--坚决打击证券内幕交易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演讲:坚决打击证券内幕交易
【首席执行官-讯】大家知道,我刚刚从间接融资领域转岗到直接融资战线,对资本市场并没有多少成熟的想法。因此,虽然同时接到了三个会议的邀请,其实并没有那么多话要说,所以将有限的几点感想整理成一篇发言,算是与参加三个会议的朋友们一起来讨论交流。我讲三个问题。
一、全面正确地看待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整个经济体制的转轨密切相连,实际上就是后者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在农村是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在城市则是从对企业松绑和放权让利渐次展开的,其共同之处都是优化资源的配置方式,逐步强化市场机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20多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创新,走出了一条符合市场规律和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一是坚持市场化导向,积极培育和完善证券期货运行机制。中国的证券期货是在城市改革启动后才出现的新生事物,按照邓小平同志“大胆试、大胆闯”的方针,我们充分发挥市场主体自身的积极性和相互间的制衡约束作用,逐步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市场运行规则体系。特别是最近一些年里,集中力量推进了股权分置改革、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和股票发行体制改革,成功推出了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二是坚持法治化导向,切实维护“三公”原则。不断完善市场体系、产品结构、投资融资、并购重组、资产管理、监管执法等方面的制度规范。一个包括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在内的市场法制体系基本形成。与此同时,我们始终坚持依法监管、依法治市,严厉打击财务造假、内幕交易、“老鼠仓”等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坚持公开化导向,着力增强市场透明度。主动公开证券期货立法、稽查执法、常规监管、行政许可等信息,建设资本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持续强化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的信息披露责任和义务。四是坚持国际化导向,稳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截至2011年10月底,共设立13家合资证券公司、38家合资基金公司,批准119家境外机构QFII资格,涉及投资金额208.9亿美元。41家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获批QDII资格。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境内企业共168家,累计融资1726.24亿美元。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资本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承载能力大幅提升,日益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推广了股份公司制度,确立了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基本框架,巩固和发展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方面,开辟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新通道,有力地支持了基础设施、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民营企业的规范运作,上市公司正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为形成世界第二的经济规模和全球瞩目的综合国力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完善金融体系方面,改变了长期以来单纯依靠银行体系的融资格局,培育和发展了新的金融业态,推动金融机构转变经营机制,有力地增强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在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方面,借助资本市场的平台,一大批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创新型企业脱颖而出,也带动了产业基金、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民间资本的活跃与发展,增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在推进社会建设方面,普及了市场经济的基本理念和基础知识,深化了人们对市场的认识,也使法治、契约、公开、透明、正义、诚信等现代社会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毋庸讳言,中国的证券期货市场还十分年轻,存在明显的缺点和不足。例如,行业和产品的结构还很不完善,服务国民经济的广度和深度都需要拓展;内在约束机制还不健全,一些市场主体诚实守信、规范守法的意识相当淡漠;市场分层不够清晰,投资者适当性安排比较薄弱,风险分散和承受能力不强;理性投资和长期投资的基础尚不厚实,有些时候投机炒作、追涨杀跌、大起大落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监管理念和方式还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执法的及时性、有效性和权威性迫切需要增强。这些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只能在发展中得到解决。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更加充分地发挥资本市场功能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也是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对于资本市场如何落实“十二五”规划,业内和学界已进行过很多探讨,我以为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拓展和完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机制。我国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每年形成的净储蓄绝对额也名列前茅,但是国内不少产业和地区资金短缺,“三农”和中小企业尤为突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有助于推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融资方式的多样化,有助于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领域。例如,发展股本融资和产业基金可以强化对经济主体的约束机制,也有利于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为机构和富裕居民开辟新的投资渠道。又如,债券融资也存在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企业融资结构的差距很大。截至2010年底,美国企业债券余额相当于银行贷款余额的207%,韩国为54.45%,日本为43.29%,而我国企业债券余额仅相当于银行贷款余额的18.32%。
二是切实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这些年,我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但在社会、资源和环境方面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必须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使经济发展建立在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的基础上。建设层次丰富、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能够显著加快我国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通过完善资本市场相关的制度安排,可以推动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引导产业在不同地区之间有序转移。当前,我国沿海和内地的产业分工日渐清晰,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和增长速度已明显超过东部地区,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进一步加快这个进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国实体经济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但金融服务业整体上还很薄弱,大力发展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服务业,可以带动会计、法律、咨询、信息等许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这本身就是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三是全力促进科技创新。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的有效对接,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根本途径。资本市场提供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能够推动各类资源向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加速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我国证券期货产业的发展,已经在引导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向新兴产业聚集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并带动形成了股权投资产业。今后,资本市场参与各方应当把落实创新型国家战略,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长期任务,不断深化科技金融合作,丰富科技资源与资本市场深度融合的方式和渠道,使资本市场成为全社会创新和创业更重要的推动力量。
四是动员出更多资源来建设文化强国。我国是文明古国和文化资源大国,但还不是文化强国。资本市场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支持和促进文化的发展。第一个方面是通过发展创业基金和风险投资,支持文化创意人才和团队,把各种美好的梦想变成现实。第二个方面,通过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发行上市,鼓励文化类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等多种渠道,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第三个方面,资本市场是以委托代理和商业信用为基础的市场,有效提升各类市场主体的法治意识和诚信水平,使社会各界认可这个市场、信任这个市场,也是对社会诚信建设和文化建设不可估量的贡献。
五是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当前我国金融重要的风险因素仍然是金融结构失衡。2002年至2010年的9年间,我国企业通过交易所市场筹措的资金总额是3.28万亿元,仅为同期银行贷款增加额的8.5%。即使把其他直接融资形式筹措的资金都加到一起,比例仍然严重偏低。间接融资比例过高,意味着银行体系集中承担了大部分的市场风险。经济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比如中小企业融资难、民间金融不规范、非法集资和金融欺诈活动猖獗都与资本市场不发达有关。因此,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逐步改善融资结构,运用好资本市场分散风险的功能,可以显著增强我国金融体系抵御风险的能力。
此外,在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完善我国的养老和社会保障体系,促进节能减排,拓展对外经济合作空间等方面,资本市场也可大有作为。贯彻落实好“十二五”规划,必须积极拓展资本市场的覆盖面和包容力,通过资本市场的科学发展来促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总之,我们应当把中国的资本市场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的发动机,产业升级的推进器,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全球合作的粘合剂。
三、坚定不移地深化资本市场的改革创新
关于资本市场下一步的任务,“十二五”规划纲要已作出了详尽的安排和部署。做好证券期货的改革和监管工作,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落实这些要求,扎扎实实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创新和健康发展。
第一,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市场体系结构,可以为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促进其加快发展。要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公司在主板上市,坚持不懈地发展中小企业板,积极稳妥地发展创业板市场。加快统一监管的场外市场建设步伐,稳步推进期货、期权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认真研究柜台交易的可行性。进一步明晰各板块的职能分工和服务定位,形成功能互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市场体系。
第二,积极发展多样化的投融资工具。要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发展债券市场的要求,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筹集资金。适应我国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的需要,逐步研究推动地方债、机构债、市政债、高收益债等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创新。同时,按照统一准入条件、统一信息披露标准、统一资信评估要求、统一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统一投资者保护安排的原则,加快实现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要积极研究股票、基金相关的新品种,探索并购重组、资产证券化以及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创新。逐步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品种创新机制,不断丰富市场投融资产品体系,更好地服务于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活动。
第三,大力培育多元化的投资者群体。资本市场的安全运行和功能发挥,不仅需要透明高效的市场机制、经营稳健的市场主体、适度有效的市场监管,更离不开结构合理、成熟理性的投资者群体。要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加强对多层次市场各类产品的风险揭示和归类,落实与之相匹配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引导投资者审慎评估,理性参与,确保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人。例如,尽管国内外许多权威研究机构一致认为,中国的股票市场蕴藏着罕见的增长潜力,但是低收入人群和以退休金为生的人群就可能不太适宜参与其中,应当建议他们更多考虑风险较低的投资和储蓄工具。在强化对广大中小投资者服务的同时,要鼓励和引导证券投资基金、养老基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机构投资者协调发展,积极引导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阳光化、规范化运作,共同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第四,切实加强资本市场诚信建设。诚信缺失加剧了社会焦虑,增加了经济运行的成本,也侵蚀着政治稳定的基础。中央对诚信建设高度重视,广大人民群众也充满了期待。资本市场本身就是商业信用发展的结果,是以诚信立足的,应该有责任和信心在诚信建设方面走在最前列。要积极贯彻落实六中全会关于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的要求。证监会将带头讲诚信,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和阳光作业,搞好主动沟通和解疑释惑,提高监管工作的透明度。我们将升级和完善资本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丰富诚信监管和约束手段,积极督促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和其它中介机构不断提升商务诚信水平;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增强投资者的契约精神、风险意识和理性参与能力;密切与司法机关、相关部门、地方政府之间的监管协作,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第五,坚决打击证券期货违法违规行为。当前,市场监管工作的一项重点仍然是防控和打击内幕交易。现阶段我国的内幕交易有两种情况,有一部分人有目的地利用特殊地位和关系,谋取不正当利益;也有一部分人主观意识不甚明确,没有认识到这是与贪污、盗窃、欺诈性质相近的犯罪行为。小偷从菜市场偷一棵白菜,人们都会义愤填膺,但是若有人把手伸进成千上万股民的钱包,却常常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这就是内幕交易的实质,也是防范和打击这种犯罪活动的困难之所在。在这里,我们要郑重声明,中国证监会对内幕交易和证券期货犯罪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同时我们也真诚地请求社会各界特别是投资者个人和机构,一定要及时向我们提供案件线索,协助我们调查取证,在需要的情况下能够积极作证。我们将继续改进监管手段和方式,严惩操纵市场、欺诈上市、利益输送、虚假披露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好市场“三公”原则。
第六,时刻警惕和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防范风险是金融市场永恒的主题。在国际经济金融动荡加剧、形势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更要把防范风险摆在突出位置。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部署,协同有关方面加强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推动清理整顿工作有序、有效开展。要深入排查、妥善处置非法证券发行和非法经营证券业务活动,防止形成区域性证券期货风险。要进一步加强对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不同主体行为模式及其互动关系的预防性研究,加强监管协调,防止风险在不同主体、不同市场间传递和转移。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市场动向,强化跨境风险的监控、评估、预警和应急处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十二五”时期是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资本市场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关心支持下,在市场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抓住机遇,不断完善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郭树清主席在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上发表讲话
郭树清主席在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上发表讲话
中国证监会 www.xiexiebang.com 时间:2012年07月19日 来源:证监会
积极地、审慎地探索和创造
郭树清
(2012年5月7日)
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召开的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备受各方关注。市场期待了很久,我们也做了充分准备。一个会议如果想要真正取得实效,做充分的准备很重要。陈云同志曾经说过,要用90%以上的时间做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不到10%的时间就可以了。为准备这次会议,庄心一同志带领机构部、证券业协会、沪深两家交易所,做了大量调研工作。这次会议下发的文件,会前也广泛征求了意见,文件内容很丰富,希望大家在会议期间继续认真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把文件改好。会上很多同志要作专题讲话,在座的证券公司老总也会发表非常专业的意见,我就扬长避短,讲几个综合性、一般性的问题。
为什么要开这个会议?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证券行业现在到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有人将过去的发展概括为“野蛮生长”、“清理整顿”和“规范发展”三个阶段,现在还处于规范发展阶段,希望从这次会议开始,进入到创新发展的新阶段。为什么证券业要创新发展?是为了行业繁荣?为了让公司有更多业务?为了适应市场需求?都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不充分。真正的大背景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都提出,金融一定要提高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我们的金融服务业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仍然是一个瓶颈部门。其表现在于,中国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还不够顺畅、不够理想。
作为一个储蓄大国,中国每年的储蓄占GDP比例高达40%以上,那就是说有大约20万亿元,按现在的汇率计算也有3万多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一。但是资金的闲置、浪费以及重复建设等问题还很突出,很多企业得不到资金。从总量看,储蓄率非常高,但资本配置的效率不够高。从结构看,大量的资本没有配置到最合适的地方,存在严重的浪费。我们必须正视这个现实:全社会的资金配置,不仅不能说是最优,恐怕也不能说是次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水平。要解决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证券行业和资本市场的责任了。第一,“两多两难”是我们民族面临的一个挑战。
“两会”结束后我去浙江调研。浙江的同志说,他们现在最难办的问题就是“两多两难”,即中小企业多,融资难;民间资本多,投资难。金融市场上,需求足够多,供应也足够多,但成交不够多。这个问题,不仅是浙江一个省的问题,也是全国性的问题;不仅是一个金融的问题,也是一个国民经济的问题;不仅是经济的问题,无疑也是一个社会和文化的问题。
世界上似乎还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一方面,我们有极高的储蓄率,按现行统计达到50%左右。2011年底城乡居民银行存款余额达到34.4万亿元,全部银行存款80多万亿元。这和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情况完全不一样,那个时候没有钱。我记得90年代初的时候,北京市修了两公里的地铁,由于那个项目没有经国家计委批准,所以被全国通报。现在北京地铁同时开工100多公里,去年有13条线路在建,欧洲人、美国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目前中国外汇储备是最多的,我们的资本输出在给全世界做贡献。
而另一方面,市场体系发育不平衡,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市场存在一些扭曲,金融市场不够发达,资本市场的问题更加严重。这些问题造成的后果是全社会资本的闲置、浪费和风险集聚。当前,国内有的领域资金十分紧缺,比如,中小企业、“三农”、教育、医疗、文化及其他民生服务领域,但有些领域却投资过多,产能过剩,例如许多制造业、重化工业、矿业,在一些地方还包括基础设施、能源交通。至于直接由政府主导的投资,与市场没多少关系,但闲置和浪费更为严重。例如,一些城市兴建了很多体育场馆,每个场馆耗资十几亿、几十亿,但短暂使用之后,许多都长期搁置在那里,这种情况发达国家都极为少见,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更不该如此。
此外,还有城乡二元分割问题。农民进城从事非农产业还按农民对待,城乡要素资源不能双向流动,发展不均衡十分明显。北京周边几十公里外的农民年收入不到两千美元,如果把河北省算进来,那就形成一个环北京的贫困带,人均收入才只有2000元人民币,反差相当大。
这里涉及到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就是资本的稀缺性问题。搞市场经济,无论资本主义也好,社会主义也好,按说资源是稀缺的 —— 现代经济学所有的模型都是以资源稀缺来作为假定前提的,但是在我们这个时代,资本似乎不再那么稀缺。不仅在相对意义上,甚至在绝对意义上似乎也是这样。若按在建房屋的面积来计算,去年中国的房屋建设规模大概是世界的一半,全世界一半的工地在中国。
与此同时,中国的资源浪费问题也很严重,其中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许多所谓的高科技产业、新兴产业,包括光伏产业、电动汽车、风力发电等在内,重复建设的很多是民营企业。居民个人的浪费也很严重,比如城市居民买了房子不出租,不少进城的农民还在老家建新房,都在那儿闲着,实际等于空置。我们中国人很节俭,很爱储蓄,但是很多人没有贴现、折现、现金流的概念,不知道这是占压了自己的资金,客观上必然会有折旧和利息成本,是损失了机会收益的。所以我说“两多两难”问题是我们整个民族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涉及到经济体制的各个领域,当然重要的是价格、金融、财政体制问题,投融资体制则更为直接。解决这个问题很不容易,但是在座的各位投资银行家义不容辞。
第二,不能创新是中国经济和金融的最大风险。
在讨论中国经济问题时,有人认为要吸收借鉴美国、欧洲金融创新过度导致危机的教训,这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得出的结论是金融不要创新了。这与中国面临的情况不符。无论是从全局上说,还是具体到金融体系、金融企业,我们最大的危险是不会创新,不能创新。不要认为创新很容易,胡搞乱来不叫创新,真正的创新并不容易。
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七一”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我们党在新时期面临的“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这是政治问题和党的建设问题,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经济和金融的一个要害问题,就是能力不足。
从一个角度看,传统的发展经济学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决定的要素首先是资本,发展中国家都不缺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也可以在国际之间调剂,缺少的是资本。所以资本的多寡,曾经可以解释一切经济发展问题。但在当代的发展实践中,这理论几乎丧失了生命力。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在上世纪30年代,欧美经济学界发生过一场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优劣的辩论。对于计划经济的优越性,有许多道理可以支撑和印证。最有力的学说是由奥斯卡·兰格提出来的,他说,中央计划局可以模仿市场的价格信号,使全社会的生产非常高效,同时避免市场的盲目性。批驳计划经济的经济学家,也拿出了许多过硬的论据,例如消费需求的无限多样性,强迫命令难以持续,平均主义分配会导致激励机制的丧失。更重要的是,以米塞斯和哈耶克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认为,没有货币价格或私人财产的存在,正确的经济计算是不可能达成的。但是,对市场经济捍卫最有力的,是熊彼特提出的“破坏性创造”理论。他认为,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在于不断地创造新技术、新组合、新模式,西方经济确实有危机和周期性,这恰恰是经济有活力和有动力的表现,是其生命力的源泉,因此是一种“破坏性的创造”。经过这么多年,计划经济的试验在一度取得巨大成功后,最终被证明难以持续下去。市场经济也已经不是当年的形态,实践证明自由竞争与宏观调控必须结合起来。然而,一个基本的元素大家都赞同,就是创新。新增长理论的代表人物保罗·罗默认为,对于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是经验、想法和创意,与过去西方经济学中各种增长理论很不一样,那些理论都认为物质、劳动和资本最重要。
总之,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创新推动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主流。美国最典型,从最高层次上,占据了全球竞争的优势,占据了现代农业、制造业、服务业所有领域的优势。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我们有200多种产品产量全世界第一,钢铁、汽车等制造能力都已远远超过美国,但是我们比较担心,高增长后会出现停滞,或者没有高速度的时候就很快出现停滞,也就是“中等收入陷阱”。因为我们的经济基本上是模仿和学习发达国家,在产业链低端从事生产,没有多少自己的创新和创造,只能跟在人家后面一步一步往前挪动,这种增长模式很难永久持续。这正是实体经济强调创新驱动的重要原因。2006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可以说是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实现这个目标,要靠体制机制,要靠人才,要靠许多条件,这是很不容易的。迄今为止,我们还有很多不足,经济中追求数量的倾向,科研中依靠政府的倾向,教育中追求分数的倾向还非常普遍。因此,我们说,不能创新是发展的最大危险。
中国的金融体系也是这样的问题。创新能力不足,监管能力也不足。强调审批的环节太多,市场准入门槛很高,一旦进入市场后,对行为、过程的监管就缺失了。进入成本很高,违法违规的成本很低,这样的市场无法做到高效。为什么说我们的金融体系最大的威胁是创新不足呢?分析一下金融体系中种种奇怪现象也就清楚了。例如,上市企业不能破产,市场化并购太少,公司信用类债券几乎没有违约,这都是很奇怪的现象。按道理债券违约应该是经常发生的,就象破产和倒闭一样,我们这里也没有,尤其是最近几年没有,很奇怪。但实际上经济活动中的风险既没有化解,也没有消失,既没有分散,也没有转移。在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的情况下,金融体系的风险在日益积聚。所以,和经济体系一样,创新不足是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的最大问题。
第三,金融创新迎来了最好的历史时期。这是业界一致的看法,表现为几个方面。
一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进程在日益深化,这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出了层出不穷的需求,要为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二是财富管理成为全社会的迫切需要。不仅个人储蓄要保值增值,社保资金、养老基金、住房公积金也面临投资运营的问题。过去10年,地方管理的养老基金平均回报率扣除通胀后是负的0.9%。目前,全国企业存款20多万亿、机构存款20多万亿、个人存款30多万亿,其中很大比例需要通过财富管理实现保值增值。
三是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正在加速深化,金融产品定价和管理市场风险,成为企业和家庭极为现实和普遍的需求。
四是社会各界对推进新一轮证券行业的改革具有较高期望。当前,我国几乎所有行业都正在经历着新一轮的改革,社会普遍呼唤再次去行政化,对于金融行业尤甚。中国金融业和资本市场的改革从没有停止过。上半年,我们按照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要求,在新股发行、分红、退市等方面加快改革进程。媒体非常关注,但是有的报刊文章,把这些叫做所谓的“新政”,这不正确,其实这是证监会一直在做的工作。
五是进一步扩大开放和国际化,使得金融创新具有更好的条件。中国企业和居民个人以各种形式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如沃尔沃被吉利并购,IBM个人电脑被联想并购,中国人在很多发达国家作为外来居民买房的数量都是数一数二的,这个速度还会加快,世界希望中国有更多的需求,有更多的投资。所以创新也是必然的,否则无法适应需要。例如,我们的证券公司还没有一家能够为海外并购做财务顾问,更多的优势还是在国内,所以我们鼓励大家“走出去”。
六是资本市场已经发育到一定水平,为正常合理的金融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资本市场规模快速扩大,体系不断健全,结构日益优化,监管的有效性切实增强。目前,中国股票市值位居全球第三,债券市场规模世界排名也是第四第五,资本市场已经发育到需要加快创新的阶段了。例如,股票市场因盲目投资和炒作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三炒”的恶劣后果也已尽人皆知,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能够得到合理的回报,开始逐步成为大家的共识。
中国证券市场还很不成熟,问题还很多,投资回报率较低,投资费用成本过高。但也要看到,短短10年间,中国股票市场的规模从几万亿扩展到20多万亿元,市盈率从平均的50-60倍变成目前的13、14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市场结构的改善,为进一步创新提供了基础。再比如,债券的重要性在行业内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债券的规模应当比股票大,金融市场价格体系、估值体系、风险控制体系要建立在债券市场上。国外经验表明,对于投行业务来讲,将来成长潜力最大、收入最多的可能就是固定收益产品。除公开发行的股票、基金、债券外,今后私募、场外交易、柜台交易等理财、债券和股本类创新产品的规模也将快速增长,证券中介服务的增长潜力必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第四,创新必须紧紧围绕实体经济的需要。
一定要牢记,实体经济的需要是金融创新的源泉,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亚洲金融危机,特别是爆发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全球金融行业带来极大震撼,同时也在深刻地警示我们,只有紧紧抓住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liuhy:有点空,有点大),才能取得社会各个方面的理解和支持,证券行业的创新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商业的角度来说,着眼长远,着眼全局,注重投资的联动效应,做好市场渗透,才能赢得客户。美国的投资银行,经常能找到有潜力的小公司,这种小公司有的就办在居民楼的地下室或车库里,给予及时的数量恰当的资金支持。中国资本市场就缺乏这样的筛选机制和服务能力。作为证券行业,应该支持中小微企业、“三农”、文化创意产业、科技企业,还可以通过市场并购等途径促进其加快发展。明显的例证是,我们对于发展现代农业,抓好食品安全的需求很迫切。比如奶制品行业,若没有现代化企业成长起来,面对诸如千家万户养奶牛的无序局面,挤奶、送奶这样的复杂环节,如何控制风险,又如何能够提高产业竞争力,是个很大难题,而这与金融服务不足又有很大的关系。
投资银行里的人都号称是最聪明的人,针对这些问题应该能够找到好的解决方案。我们比较重视“新三板”,重视中小企业私募债,重视各种投资基金,农产品期货,这对证券行业的健康发展非常有好处。两个证券交易所深入实际,到中西部地区、工业园区进行沟通和联系,期货交易所也做得很好,正在研发许多新的产品,拜访了很多客户,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直接的金融服务以外,间接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产品和工具同样重要。要积极探索利率互换、外汇远期、国债期货、商品期权等金融工具,切实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风险危害,为实体经济提供间接服务。
第五,创新特别需要理解和包容。
像柯达公司这样的世界知名公司、百年老店,即使倒闭了,也值得人们永远怀念。柯达不仅把胶片做到极致,而且正是它发明了为自己带来灭顶之灾的数码相机。经济发展、技术进步,都会导致企业经营困难,这不是柯达公司一家的问题。我们现阶段的金融创新,有相当多的“拿来主义”,很多实际上不是我们的原创。可以充分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这是有利的条件,但是也有其危险性,就是容易简单照搬、食洋不化。创新不可能不犯错误,要懂得宽容,但还是要努力避免犯那种可以避免的错误。
首先,要避免重复我们自己的错误。建议大家一定要认真读一读新近出版的《朱镕基讲话实录》,朱总理在这套书里,不少文章和讲稿都提到我国金融领域中,过去曾经出现过的“乱拆借、乱贷款、乱集资”问题,以及证券期货行业挪用客户保证金问题。这些错误警示我们,在创新过程中一定要防止出现一哄而起、一哄而上。永远不要忘记我们曾经有过的“开发区热”、“房地产热”和“股票热”。第二要避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的错误。中国证券公司的杠杆率普遍很低,欧美投资银行是我们的10倍,我们的杠杆率可以提高。但我们可能需要谨慎对待直投业务,我们的直接投资业务平均占4%,美国高盛、摩根占1%,我们还是比较高。
推进证券业创新需要把握的原则是:(1)严格区分公募和私募,逐步完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如果区分得当,一多半的风险可以避免。(2)永远不做自己不懂的产品。要将场外交易和柜台交易纳入登记、备案制度,保持一定的透明度。(3)不取不义之财。一定要牢固树立诚信观念,继承优秀的中国金融文化传统,特别是对客户,一定要有充分的风险提示机制,不欺骗客户、蒙蔽客户,这是好的投资银行和差的投资银行的根本区别。(4)风险敞口始终保持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5)时刻做好经营状况向最坏方向发展的准备,要有逆周期的拨备。
第六,证券公司应该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首先是行业的责任。中国的金融创新主要集中在直接金融领域,间接金融领域也有,但不那么多。也就是说,创新主要集中在证券行业、基金行业、期货行业等方面。当然,我理解的证券行业是一个开放的行业,不能局限为就是109家证券公司26万人。金融行业的相互交叉是必然的,关键是要分业监管、行为监管、公平竞争。
证券业要发展必须开放。要坚持自主渐进、互利共赢、风险可控。自主,不是搞自我封闭、自我保护,而是有利于我们学习先进经验和技术。改革开放后的相当长时期内,我们是以“引进来”为主,这是正确的,也是必然的,因为它符合我们的核心利益。外国人来中国办厂设机构,要求我们开放市场,根据对等原则,我们也可以到对方市场设机构。但我们是发展中国家,需要技术和资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我们开放了市场又有多大意义?因为我们的知识和技术要靠间接的学习和利用,所以以我为主,就是从金融业、国民经济发展的最紧迫的需要出发,从我们金融业发展的现实阶段出发。
我相信,只要具备开放的心态,证券业也好,投资银行也好,发展成熟的速度就会大大加快。我在商业银行工作时深有体会。从2004年开始到现在,有几百家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但市场份额到现在也只有2%左右,这是平等竞争的结果。外资银行网点不如我们多,对当地的文化不了解,怎么能竞争过中国的银行呢?如果中国的银行也使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同样的网络、同样的IT、同样的ATM机,肯定比外资银行好,没有什么做不好的。国有商业银行的重组上市过程中,外资银行参股最高的达到将近20%,有人说中国的银行变成外资的提款机了,如今赚钱了要撤了。外资确实赚了钱,但中国的商业银行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技术水平进步了,经验方面提高了,人才培养了,最根本的是劳动生产率迅速接近了发达国家银行。
其次是市场责任。你们是市场的组织者、主要参与者,市场是否有秩序,是否公开、公正、公平,投资者权益是否得到足够保护,证监会有责任,你们在座各位都有责任。比如说发行、退市、分红制度的实施,上市公司的治理,都得靠你们去监督,去教育,去培训。
证券公司上市我们都赞成。但为什么有的公司发行市盈率达到40、50倍?如果市场认可、投资者认可,定80倍也没问题,但投行保荐人必须要说出道理来。对企业的定价绝不能建立在搞关系、讲人情、相互交易、送礼等不公平做法上。要建立诚信档案,严格按照法律追究,法律如果没有规定则可以建议推动修法。总之,要采取最严格、最严厉的措施,遇到一单处理一单。把投资者当傻瓜来圈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投资银行家应该最清楚这一点。
最后还有社会责任。这次会议印发的《关于推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思路与措施》的征求意见稿,专门有一段写社会责任。表面上看这和创新大会关联不大,是我建议写进去的。
证券公司也好,证券行业也好,必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牢固树立诚实守信、依法合规、关心国家、热爱人民、扶贫济困、绿色环保的理念。证券公司党组织和管理层也要讨论是不是有精神懈怠的危险,是不是也有能力不足的危险,是不是存在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在座的很多人也是下过乡、扛过枪,在工厂里干过活的,任何时候,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和国家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要尽可能地多到社会基层走一走,多和普通群众在一起聊一聊,这样就和社会保持了一种紧密的联系。每一个机构,每一个企业都应当组织更多的专业或业余活动,深入社会实际。
深交所党委开民主生活会时,一些同志在发言中认真分析了美国和欧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提出中国绝不能出现像美欧那样,由于少数金融机构向其管理人员,支付与他们的贡献和责任严重脱节的高收入,而造成的对社会的撕裂,即所谓1%和99%的严重对立。我们确实不能也不应该产生这种华尔街式的社会分裂,我们也完全有能力避免这样的结果。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