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保障
如何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医学检验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程序上讲,包括医生申请、病人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送、标本处理、标本测定、结果处理、发出报告等8个步骤。其中标本处理、标本测定、结果处理在实验室进行,其质量由实验室人员通过质量控制来负责监控,而其余步骤是在实验室以外进行的,直接或间接地与医生、护士和病人有关,这些步骤的质量保证也关系到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应引起临床医生和病人的足够重视。
要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首先就要知道如何去评价一个检验结果。那么临床实验室是怎样评价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的呢?
临床实验室的检验结果是否准确,是实验室技术人员、医生及病人非常关心的问题。当我们拿到一份检验报告单时,特别是检验结果出现异常时或检验结果与临床表现不符合时,往往首先需要确定检验结果是否准确。从一般意义上讲,临床实验室的主要工作是对取自人体的标本进行分析检测,这些检测结果或数据应有助于临床医生进行疾病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因此,临床实验室首先要完成计量学上的准确测量,进而才有可能将检验数据较好地用于临床实践。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评价临床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除了计量学准确性外,实验室还要保证其检验结果的临床准确性。一个可以实现计量学“准确”测量的方法,不一定能满足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
一、检验结果准确性的评价方法
“测量准确度”就其计量学意义而言,指单次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受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影响。在临床实验室中,由于检测的样本是源自人体的标本,成份及结构复杂,对检验结果准确度的评价,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并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常用的方法评价有回收实验、干扰实验、方法比较实验等,临床评价的内容包括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等。
二、溯源性与准确度
在讲到检验结果的可溯源性时,通常是关心实验室的检验结果与国际单位、国家法定单位、行业标准单位或其他权威部门所承认的单位之间的关联和可追溯性。通常情况下,溯源性只解决“正确度”问题,对检验方法性能的其他方面,如精密度、线性、抗干扰力等,“溯源”则显得苍白无力。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取决于测定方法的综合性能,对临床实验室来说,由于其检验结果或数据是临床医学的辅助信息,测定方法的精密度与再现性有时显得更为重要。当检验结果要在不同的医院或被不同的医生使用时,溯源性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检验结果的可溯源性是在保证准确度基础上实现实验室间检验结果可比性和一致性的基本要求。
三、影响准确度的因素
在临床实践中,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检测过程外,还包括患者采样前的准备、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参考区间的使用等。患者的饮食、用药、生活习惯、生理变化等都可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儿童的检验结果使用成人的参考区间,也会导致临床作出错误判定,可能实验室测定结果的数值很“准确”,但仍达不到准确检验的目的。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变化存在较大的波动性,因此,对检验方法的准确度要求也需在合理的范围内。
要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实验室应选择性能优良的检测方法,除一般方法学指标外,应考虑其结果的可溯源性。同时,还要注意采样前的准备工作,样本的处理、转运和保存,相应参考区间的设立等。
四、准确的检验结果对检验人员的要求
1、检验质量是检验人员自身修养的体现,因此检验人员自身要加强自身修养、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本着严谨、科学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加强与临床医生的交流与合作,时刻不忘以质量为中心,实事求是。
2、检验人员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只有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才能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和患者。检验人员需要有扎实的检验医学基本理论与娴熟的基本技能、操作,同时,也要熟知所开展的检测项目的原理、方法以及其使用设备的性能、特点、操作。
3、检验人员要确保仪器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维护、校正和保养,对其所有的附件要及时检查,尤其是各类管道要不定期清洗,以防止一些纤维蛋白、试剂结晶及霉菌等附着管壁,导致管道阻塞,造成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下降。
4、检验人员要有较强的临床意识,多与临床医生沟通,特别是当发现明显异常或自己也不能解释检验结果时。与临床医生的交流,一方面有利于检验工作者学习临床知识,增强临床意识和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有利于临床医生正确的选择检验项目、有效利用检验报告、达到共同学习进步的作用,同时也尽到自己救死扶伤的职责。
5、检验人员要认真听取被检者与临床医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落实完善,以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检验人员首先要加强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包括临床医生正确的选择检测项目、被检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运输等,其中任何一环疏漏都可造成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下降。其次,应加强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包括标本处理、分析过程、室内复核、登记及填发报告等。只有在分析中正确处理标本,选用可靠的方法、合格的试剂、正常状态的仪器设备,具有完善的室内质量控制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认真复核检查后填发和等级报告,才能确保整个分析过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最后,认真对待分析后的质量反馈,检验工作者所发出的报告直接评价服务对象的身体状况,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那么,在检测过程中具体该如何操作呢?下面以常规检测的血液检测为例做一下简单的说明:
一、病人准备
病人情况和状态对能否正确反映病人的各种生理指标有重大影响,许多非疾病因素都能影响测定结果。
1、饮食:多数试验要求在采血前禁食12小时,因为饮食中的不同成分可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如餐后可引起血清中的甘油三酯、血糖、ALP、BUN、UA等的升高,而禁食时间过长又会引起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的降低。所以在采集标本前应让病人充分做好饮食上的准备。
2、药物:药物对检验可造成复杂的影响,不仅可以改变某些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还可能干扰测定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如维生素C就是一种可对检验结果造成很大影响的药物,它可影响血糖、AST、Cr、UA、TG等的测定结果。又如口服避孕药和雌激素类药物可使转铁蛋白及甘油三酯浓度增高,而孕激素类药物则能使甘油三酯浓度降低。所以采血前,应充分了解各种药物对各个项目测定结果的影响,甚至为了某项测定应停用某些药物。
3、运动:运动也能影响许多项目的测定结果,激烈运动后,可使ALT、CK、LDH、AST等升高。因此采血前应避免剧烈运动。
二、标本采集
1、采集的时间:人体血液中的许多成分在一天中会出现周期性变化,如胆红素、血清铁浓度以清晨最高;生长激素在入睡后会出现短时高峰。而有些成分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胆固醇在经前最高,排卵时最低;纤维蛋白原在经前期最高;血浆蛋白则在排卵时减少。因此为了减少由于采血时间造成测定结果的波动,最好应在一天或一月的相同时间采集标本。
2、采集标本时的体位:人的体位改变也可引起一些血液成分的变化。如白蛋白在坐或站位时所取的血液标本测定参考值为37-52g/L而卧位时参考范围为30-50g/L。其他一些血液成分也有相似变化,从站位改为卧位时所采取血液标本的测定值有降低趋势。所以在采集标本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和保持体位的一致性。
3、采集标本的方法:在采集标本时应注意正确的方法,尤其在采静脉血时,许多因素可引起测定值的改变。如应用止血带的时间,止血带的压迫可以使静脉扩张、淤血,使压迫处的液体由血管内漏出,从而影响被测定物的浓度。所以在采血时,应尽量缩短用止血带的时间,注意采血的体位、部位、针头的粗细、血液流出的速度等等。
三、标本处理
1、溶血:在标本采集和处理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造成溶血,溶血对标本的测定带来很大影响。标本溶血后细胞内含量高的物质进入血清可造成结果升高,如钾离子,肌酸肌酶等。同时溶血还干扰测定中的反应过程和比色,血红蛋白在431nm和555nm处有光吸收峰,如果选用此两波长测定,会导致结果假性增高。
2、脂血:血清中血脂含量高会使血清呈乳白色,也会干扰测定中的比色,而使测定结果发生偏差,因此高脂血症的病人尽量要在空腹时抽血。
3、抗凝剂:需用血浆或全血作为测定物的标本,应预先加入合适的抗凝剂如草酸盐、枸橼酸盐、EDTA、肝素等。选择使用合适的抗凝剂十分重要,如含有K离子、Na离子的抗凝标本不能用于K离子和Na离子的测定;含EDTA、氟化物、草酸盐的抗凝标本不能用于Ca离子的测定,因为Ca离子可与他们形成不溶性物质;草酸盐、氟化物不能用于测定酶和用酶法测定标本,因为它们有激活或抑制某些酶的活性的作用。
4、存放:标本采集后应进行及时处理并存放在合适的环境中,否则标本中的成分会发生变化。如血糖浓度在未分离血液中会以每小时7%的速度下降、K离子、Cl 离子浓度则会随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增高。所以一般情况下,各项测定均应及时进行,至少应及时送至实验室,由实验室负责正确的存放。
第二篇:中医医院检验结果报告单
中医医院检验结果报告单
病人姓名:科室:床号:条码: 性别:年龄:送检医生:送检标本: 联系电话:采样时间: 临床诊断:接收时间: 支原体(解脲)培养+药敏细菌培养法
支原体(人型)培养+药敏细菌培养法
四环素
氧氟沙星
强力霉素
交沙霉素
司帕沙星
罗红霉素
美满霉素
左旋氧氟
克拉霉素
阿奇霉素
建议与解释:
检验时间:2012年月日至2012年月日
第三篇:检验结果报告程序
1.目的规范检测结果的报告程序。
2.范围
适用于科室所有的检测结果报告。
3.职责
3.1 科主任批准各项检测结果报告的格式、授权签发者。
3.2 各专业实验室负责人负责设计各自实验室各项检测结果报告
1.目的规范检测结果的报告程序。
2.范围
适用于科室所有的检测结果报告。
3.职责
3.1 科主任批准各项检测结果报告的格式、授权签发者。
3.2 各专业实验室负责人负责设计各自实验室各项检测结果报告的格式。
3.3 技术管理小组负责检测结果报告单格式的审查。
3.4 签发者负责检测结果报告的签字和发布报告。
3.5 检测操作人员负责检测结果报告单的填写并签字。工作程序
4.1 检测结果报告格式的确定
4.1.1 各专业实验室负责人负责设计各自实验室各项检测结果报告的格式,检测结果报告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4.1.1.1 清晰、明确的检验结果,包括数据、文字等。
4.1.1.2 定量检验结果后应注明测量单位。
4.1.1.3 生物参考值区间。
4.1.1.4 发布检验报告的实验室名称。
4.1.1.5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病人注明所在病区。
4.1.1.6 原始标本的唯一识别标识。
4.1.1.7 原始标本的描述。
4.1.1.8 原始标本采集的日期和时间、标本送达实验室日期和时间。
4.1.1.9 检验申请者的姓名、地址。
4.1.1.10 检验报告发布的日期和时间。
4.1.1.11 检验操作者的签名。
4.1.1.12 报告签发者的签名。
4.1.2 检测结果报告中的其他内容可由各专业实验室负责人特殊申报。
4.1.3 实验室负责人将拟定报告格式上缴技术管理小组审查,需要计算机打印的报告格式由技术管理小组与医院计算机室协商。
4.1.4 检测结果报告格式交科主任审阅批准。
4.2 检测结果报告的填写
4.2.1 所有住院病人的检测结果由操作者依据检验申请号输入计算机;血栓实验室、免疫实验室、寄生虫实验室、血型鉴定室、体液检室、血液一般检查室的检测结果由操作者输入计算机;南楼实验室、血液病实验室、门诊实验室、急诊实验室、九诊室、北戴河实验室采取手写方式填写检测结果。
4.2.2 检验操作者填写检验报告单应清晰、准确、完整。
4.2.3 标本不适合检验或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应通知患者或检验申请者另行留取标本再申请检验。或经患者或检验申请者同意后在报告中注明。
4.2.4 检测结果报告签发者,在核对结果填写无误后,在报告上签字。计算机填写的报告,由签发者进入审核程序,审核无误后发出报告。
4.2.4.1 报告审核者应核对检验项目是否遗漏。
4.2.4.2 报告审核者应核对结果与诊断是否相符。
4.2.4.3 在可能的情况下,报告审核者应观察患者该检测指标的动态变化。
4.2.4.4 报告审核者可在报告中对检测结果提供适当的解释。
4.3 检测结果的登记和保存
4.3.1 检测结果应进行登记,检验结果原始报告应放置在合适的地方,在有效期内妥善保管,非本科室人员未经科主任批准,不得翻阅。检测结果保存三个月,过期的检测结果,由专业实验室负责人填写《检测结果销毁申请单》,经科主任批准后销毁。《检测结果销毁申请单》由质量管理小组保存。
4.3.2 储存在科室计算机系统中的检测结果,保存期限为一年,仅科室工作人员可以查询。每一个科室成员均有进入密码,密码不得外涉。过期的检测结果由医院计算机管理人员统一销毁。
4.4 检测报告的发布
4.4.1 血型检验报告仅可通过书面形式发布,不得电话、口头方式发布报告。
4.4.2 检测结果报告的紧急发布
4.4.2.1 当检测结果处于下列情况时:
l K:≤3.0mmol/L或≥7.0mmol/L
l NA:≤110mmol/L或≥170mmol/L
l CL: ≤80mmol/L或≥120mmol/L
l GLU: ≤2.8mmol/L或≥30mmol/L
l TCO2:≤15mmol/L或≥35mmol/L
l HB: <7.0g/dl or >20.0g/dl
l PCV: <20% or >60%
l WBC: <2.0×109/L or >30×109/L
l PLT: <40×109/L or >1000×109/L
l PT: >30Sec
l APTT: >78Sec
l 报告审核者发现检测结果明显异常时此类结果应立即报告,并将报告结果、被报告者、报告日期时间、报告方式、报告者登记入《紧急值报告登记》。随后再发布书面记录报告。
4.4.2.2 急诊报告应紧急发布
住院病人急诊报告,可通过计算机传输、电话形式发布报告,电话报告结果应登记入《急诊报告登记》,随后再发布书面记录报告。科室各专业实验室制定各急诊检测项目结果报告时限,急诊实验室报告在规定时限内发布。
4.4.3 血栓实验室、免疫实验室、寄生虫实验室、血型鉴定室、体液特检室、血液一般检查室的检测结果在信息中心打印,统一发布。打印的报告应避免污染。具体规定见《信息中心管理制度》。
4.4.4 检验周期及检验报告发布时限,应与临床医护部门共同协商决定,具体规定见《对外交流控制程序》。具体时限见《各实验室工作制度》。
4.4.5 检测结果延迟发布时应通知检验申请者或患者,并登记入《检测报告发布延迟登记》。
4.4.6 所有经电话发布的检测结果报告,在发出书面形式报告前,应由报告签发者保密保存。
4.5 检测结果报告单的分发。
4.5.1 信息中心打印的报告单由科室指派专人分发至临床各病区或医院门诊部检验报告单集中发放处。
4.5.2 南楼实验室检测结果报告单由专人分发至各病区。
4.5.3 其他各实验室检测结果报告单直接分发给病人或检验申请者。
5.相关程序
5.1 《信息中心管理制度》
5.2 《对外交流控制程序》
5.3 《各实验室工作制度》
6.记录
《检测结果销毁申请单》
《实验室日志》
第四篇:检验报告结果保密制度
检验报告结果保密制度
1、实验室应确保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
2、实验室应公平地、毫无歧视地对待所有患者。
3、实验室不得从事法律禁止的活动并且应维护其职业声誉。
4、实验室应收集充分的信息,以正确地识别患者,不得收集无关的个人信息。患者应清楚被收集的信息及其用途。
5、如果疾病可能具有传染性,考虑工作人员及其他患者的安全,出于此目的收集相关信息是合法的。出于帐目结算、财务审核、资源管理以及使用评审等目的而收集信息也是合法的管理行为。
6、对患者采取的任何操作都应通知并获得患者的同意。对于大多数常规实验室操作,如果患者拿着检验申请表来到实验室,并自愿接受常规的采样操作,如静脉采血时,即可默认为同意。特殊操作,包括更具侵害性的操作,需要更为详细的解释,某些情况下须签署知情同意书。这种情况在操作后有并发症可能性时更为适用。危急情况下,可能无法获得同意。此时,出于患者最佳利益方面的考虑而采取的必需操作是可以接受的。
7、某些检验(如某些遗传学或血清学检验)可能需要特殊的商议。这种工作通常由医务人员或提出申请的医师来完成,但实验室应充分认识到,在未经充分讨论的情况下,尽量避免将有严重隐含意义的结果直接交给患者。
8、根据所采集的原始样本类型及所申请的信息,在接收和采样期间应充分保护患者的隐私。
9、如果送至实验室的原始样本不适于进行所要求的检验项目,一般须通知并要求申请医师重新采样送检。
10、所有的实验室检验均应按照规定的标准及与此专业相当的技术水平和能力而进行。严禁任何形式的编造结果。
11、实验室对患者的检验结果应严格保密,未经授权不得公开。通常是向提出申请的医师报告结果,经患者同意或按照法律书面要求也可向其它方面报告。与所有患者识别资料分离后的实验室检验结果可用于诸如流行病学、人口统计学或其它统计学分析。
12、考虑到地方的风俗习惯,应谨慎做出暗示同意向其它方面(如患者寻求的咨询人员)报告结果的决定。
13、除了准确报告检验结果,实验室还有责任尽可能地保证对检验结果进行准确的解释,并从患者的最佳利益考虑进行应用。对检验项目的选择和解释提供专业意见也是实验室服务的一部分。
14、实验室应确保其资料存放方式得当,足以防止丢失、未授权接触、篡改或其它形式的误用。
15、对于医学实验室记录的获取,通常情况下,患者不能直接获取(医疗纠纷除外)。通常会允许以下人员可获取:提出检验申请的人、实验室工作人员、经授权的个人。
16、在没有事前同意的情况下,出于申请检验之外的目的使用样品的情况也会发生,但只限于以匿名方式提供的剩余样品或是已经混合的样品。
第五篇:检验结果告知书
卫
生
行
政
执
法 文 书
检验结果告知书
:
本部门依法对你单位 进行采样并委托有关单位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不符合,详见检测报告(编号:)。
依据
的规定,如对本检验结果有异议,可在收到检验报告之日起 日内提出书面复核申请,并申明理由。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复检:
(一)产品微生物指标超标的;
(二)留样超过保质期的;
(三)留样在正常储存过程中可能发生改变影响检验结果的;
(四)已进行过复检的;
(五)逾期提出复检申请的;
(六)样品的生产单位或进口代理商对其真实性提出异议,但不能提供有关证明文件的。
特此告知。联系人: 联系电话:
当事人签收: 卫生行政部门名称并盖章
****年**月**日
****年**月**日
备注:本告知书一式二联,第一联留存执法案卷,第二联送产品生产或进口代理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
文号: 作用:是卫生行政机关将抽检不合格样品的检验结果告知相应当事人的文书。目的是保证当事人在对检验结果有异议时依法向卫生行政机关提起复核申请的权利。法律法规规定告知当事人的,要依法告知。
适用:国家卫生监督抽检规定的健康相关产品及法律法规规定需要抽检的其它相关物品。
制作:
1、首部:文号填写格式同前;填写被采样人全称(生产者或经营者)。
2、正文:应当写明被检验的产品或者其他物品的名称,检验结果不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规定或规范的情况,并告知当事人依照规定是否有申请复核的权利及提出复核申请的期限等内容。
3、尾部;当事人签收(姓名)+日期;卫生行政机关名称并公章+日期。
注意:①采集样品名称—应与采样记录文书一致;引用的标准或规范以及依据的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现行有效。
②检验结果告知书送交当事人时应由当事人签收,也可使用 送达回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