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暨南大学学生领袖培养计划第四次课堂教学作业
让演讲出彩,让自己变得卓越
以前听过很多关于演讲的讲座,也学到了很多有用的技巧,但每次演讲还是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今天,叶志海老师又细致地为我们讲了一些更加实用、更加贴近我们需要的技巧。相信之后,我们在做演讲时,我们一定能吸引住听众。我们本学期的最后一节课是由聂良波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关于自身发展的讲座,说实话,这节课是我第一次了解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这个机构,也是我第一次深入了解“暨南100”和各种学校奖励政策。
我们曾天真的认为:声音是父母给的,自己无法改变。但是其作为演讲的载体,我们又非常需要一副好嗓音。现在我们终于知道,没有好嗓音,那就努力去练就一副让你满足的好生音!当然,练就了好生音只是第一步,我们还要善用工具,例如麦克风,要是拿不好,很容易引起喷麦情况。每次拿麦都要注意方法,然后总结出最好的拿麦方式。叶老师给我们演示了几种拿麦方式和效果,唱歌时需要怎么拿、演讲时怎么拿、怎样适应不同的麦,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累。还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语速,太快别人听着累,自己说着也累。这一点是我的硬伤,也许是受方言影响,我语速特别快,并且在一段时间里我还以此为荣。现在,我才知道我是大错特错。还有内容方面,这个上一次曹晨老师已经说的比较详细了,叶老师就仅做了一点补充。
学到的最实用的还是几个细节问题。第一个是多积累能说明道理的故事,设想我们自己是听众,我们愿意一直听枯燥的道理么?当然不是,如果演讲者用富含哲理的小故事来说明道理,那我们会分神做其他事么?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却是很有用的。需要注意的是,故事不要太滥,不要耳熟能详的,可以是平常小事或很少人知道的新鲜故事,否则只能把事情弄的更糟。另外,要注重细节引发的震撼力,例如你的站姿、你的手式、你的笑容等,这些细节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还有一点,当我们发现现场比较沉闷时,我们可以加入一些互动性活动,问答啊什么的都可以。总之,在作演讲时表达要自信,要注意把握时间,见好就收,同时还要察言观色,要明确现场观众的注意点是否在自己身上。要是我们能将这些加以练习,何愁做不好一个成功的演讲。
按我们老家那得俗语,光靠嘴皮子什么都办不成,我们要想成为卓越,不光要做好演讲,我们还要做好自己的学习。学生学习和发展中心的聂老师就跟我们讲了一些学习和发展方面的知识。这里,我惊讶的发现,原来我们学校奖学金每年发放1500万,各种培养经费还不在列。其实,奖学金只是鼓励我们努力学习的一种手段,成功者会把它当作自己能力的证明,失败者则只有嫉妒获奖者的分了。现在,我想说:暨南100,我会向你冲击!
本学期最后一次课程,不管收获如何,这都将是一段难以忘记的经历。听门针对我们的需要设计的课程,我们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而是真正的在提高自我。
第二篇:学生领袖能力培养大讲堂心得体会
年学生领袖能力培训大讲堂心得体会
第三
期
团
校
暨
2011
年
学
生
领
袖
能
力
培
养
大
讲
堂
心得体会
*** ********系**级(专业)*班第(*)组 第1 页第三期团校暨2011
心得体会
非常感谢学院给予我们参加这次团校学习的机会,这次培训提高了我们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使我们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让我们初步具备了成为一名领袖的基本条件,为我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培训期间,我们李董事长亲自为我们上第一堂课,以座谈的形式和我们一起交流,他以诙谐幽默的语言为我们解答了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困惑,以及今后该如何面对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以一个长者的身份对我们讲诉自己的人生经验。李董教育我们作为学生领袖要有服务大家的精神,要懂得舍得,做人要务实,凡事不要斤斤计较,要明白吃亏就是占便宜;做事要学会换位思考,答应别人的就一定要做到,要做到:诚以待人,言出必行;他教育我们作为领袖大部分时候要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但在关键时刻需要领袖果断拍板。
第二讲是谭玉成处长讲的,他给我们讲了开展领袖大讲堂的意义以及目的。学生领袖大讲堂是对学生干部能力的培训,它增强学生干部的应对各种事物的能力,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质。其目的就是要把我们培养成各个领域的精英和领袖。为此我们就要具备成为领袖的基本素质,首先我们要识时务,有全局意识、有远见;然后要知人善任,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要有自身魅力,对人一定要坦诚;最后就是要敢负责、有担当,做到胆大心细、信念坚定、意志坚强,要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心态。
在第三讲,许仲昆副院长讲到了“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这让我有很大感触。在当代社会,我们大学生正处在这个社会经济大发展、大变革的非常时刻,我们要有强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素养和能力,勇于面对困难,要发扬“吃亏、吃苦、吃气”的“三吃”精神,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职业规划。大学时代是个成龙成蛇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立德、立人、立志、立学、立能、立友、立体、立形”这是林世选教
授提到的“八立”,这“八立”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在今后的社会中的发展起到了指导的作用,是我们为人处世的一个准则,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八种品质。这十六个字看起来很简单,但要真正做到,这个中滋味恐拍是常人无法体会到的,这一位教授几十年人生经验的精华,它需要我们认真的去领悟。
这次培训的最后一讲是曹教授为我们做的,老爷子七十多了,依然是那么得精神,这显然是心态非常好的缘故。老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当今社会的信息化和数码化,他强调了信息化和数码化的意义和重要性。这堂课让我的记忆很深刻,老爷子的诙谐的语言、幽默的动作至今仍印在我的脑海里,犹如昨日一般。最后和教授的交流使我明白一点:做事要善于发现技巧,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为期一个月的领袖大讲堂就要结束了,能够有机会参加这次培训,我感到十分荣幸,而且获益很多。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当中,我将时时刻刻以领袖的标准严格的要求自己,尽心尽力做好学校和班级里的每一件事情,勇攀工作和学习的高峰。
****年**月*日
第三篇:学生领袖能力培养大讲堂心得体会
年学生领袖能力培训大讲堂心得体会
第 三 期 团 校 暨 2011 年 学 生 领 袖 能 力 培 养 大 讲 堂
心得体会
***
********系**级(专业)*班第(*)组 第1 页第三期团校暨2011
第三期团校暨2011年学生领袖能力培训大讲堂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非常感谢学院给予我们参加这次团校学习的机会,这次培训提高了我们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使我们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让我们初步具备了成为一名领袖的基本条件,为我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培训期间,我们李董事长亲自为我们上第一堂课,以座谈的形式和我们一起交流,他以诙谐幽默的语言为我们解答了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困惑,以及今后该如何面对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以一个长者的身份对我们讲诉自己的人生经验。李董教育我们作为学生领袖要有服务大家的精神,要懂得舍得,做人要务实,凡事不要斤斤计较,要明白吃亏就是占便宜;做事要学会换位思考,答应别人的就一定要做到,要做到:诚以待人,言出必行;他教育我们作为领袖大部分时候要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但在关键时刻需要领袖果断拍板。
第二讲是谭玉成处长讲的,他给我们讲了开展领袖大讲堂的意义以及目的。学生领袖大讲堂是对学生干部能力的培训,它增强学生干部的应对各种事物的能力,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质。其目的就是要把我们培养成各个领域的精英和领袖。为此我们就要具备成为领袖的基本素质,首先我们要识时务,有全局意识、有远见;然后要知人善任,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要有自身魅力,对人一定要坦诚;最后就是要敢负责、有担当,做到胆大心细、信念坚定、意志坚强,要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心态。
在第三讲,许仲昆副院长讲到了“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这让我有很大感触。在当代社会,我们大学生正处在这个社会经济大发展、大变革的非常时刻,我们要有强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素养和能力,勇于面对困难,要发扬“吃亏、吃苦、吃气”的“三吃”精神,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职业规划。大学时代是个成龙成蛇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立德、立人、立志、立学、立能、立友、立体、立形”这是林世选教
第2 页 第三期团校暨2011年学生领袖能力培训大讲堂心得体会
授提到的“八立”,这“八立”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在今后的社会中的发展起到了指导的作用,是我们为人处世的一个准则,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八种品质。这十六个字看起来很简单,但要真正做到,这个中滋味恐拍是常人无法体会到的,这一位教授几十年人生经验的精华,它需要我们认真的去领悟。
这次培训的最后一讲是曹教授为我们做的,老爷子七十多了,依然是那么得精神,这显然是心态非常好的缘故。老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当今社会的信息化和数码化,他强调了信息化和数码化的意义和重要性。这堂课让我的记忆很深刻,老爷子的诙谐的语言、幽默的动作至今仍印在我的脑海里,犹如昨日一般。最后和教授的交流使我明白一点:做事要善于发现技巧,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为期一个月的领袖大讲堂就要结束了,能够有机会参加这次培训,我感到十分荣幸,而且获益很多。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当中,我将时时刻刻以领袖的标准严格的要求自己,尽心尽力做好学校和班级里的每一件事情,勇攀工作和学习的高峰。
****年**月*日
第3 页
第四篇:优化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能力
优化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能力
课程改革,犹如一声春雷滚过,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课堂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多了动感、生气与活力,还时有孩子们的真知灼见,让人欣喜不己。
通过对新教材的使用,使我们对人教版新教材有比较深切的体会。我们认为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出发,以图画情景的展现,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充分提供动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数学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有了进步。实践结果,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一个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一、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只要相信学生,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一年级的学生同样具有创造潜能。新教材提供了许多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这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及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动手能力、创新意识、探索精神等非常有好处。如在教学一年级例3“9加5”的算法时,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小组之间比一比,哪个组算法多,学生通过努力发现多种方法,并能一一说明理由,通过全班交流,使学生对每种算法都有体会和收获,最后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这样既能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又能使全体学生逐步养成善于观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再如一年级第33页的练习让学生将立体图形进行滚、搭、摸等实践活动,感知物体的特征,形成对这些物体的直观认识;第77页思考题:要拿出8角钱,你能想出几种拿法?问题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多种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材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于是我们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勇于去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
二、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选择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们要指导学生从这些资源中选择一定的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抽象出算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如在教学一年级“9加几”这个内容时,以学生非常喜欢和熟悉的校运动会形式呈现,主题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是这样处理的:让学生在家里先看“主题图”,编一个故事,再让学生从现实的问题情景中提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在家里先说给父母听,然后在课堂上4人一个小组,互相说一说,给学生一个交流的机会,最后出示小朋友们喜欢的小精灵“比卡丘”,问小朋友“你是怎样计算的?”学生通过摆学具、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计算方法,让学生拥有自主发现的经验,接着“比卡丘”又说:“把你的算法在4人小组内交流,说给大家听。”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让学生了解计算方法有多种,教师尊重学生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习兴趣非常浓厚,情感、态度得到发挥。新教材编排上紧紧联系学生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你身边。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形成技能技巧,体现算法多样化,注意减少单纯技能性训练,避免了繁杂计算,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理解、解决了问题。
三、增强学生自信,培养自主参与意识、参与能力。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活泼好动,对什么新事物都好奇,比较容易调动学习积极性,但也存在对老师倚赖的特点,不知该怎样学习。因此,要使学生真正的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们应该使他们在积极的准备状态下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相信“我能行”、“我能做”,从而满怀信心参与学习活动。
如一位教师在教“9加几”时,知识的基础是数数、数的组成及简单的计算技巧,能力的基础是对小棒的熟练操作。因此在学习新知识前,先让学生看着主题图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们有的数图中学生的数量,有的用小棒摆图中的饮料,有的与同学一起把图中的情境编成小故事。这样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就对必要的知识、技能有了一定的准备。这时老师又提出:“谁可以根据图中的事物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呢?”因为学生有了一定的准备,所以他们不仅知道要做什么,而且知道了如何去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中表现得特别积极,都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为后面的学习活动提供了保障。学生在学习中想出多种答案:有的把左右两边小棒合到一起,一根一根的数,一直数完;有的接着左边的9根小棒继续数右边的小棒;还有的从右边拿一根放在左边凑成10根,右边还剩几根就是十几,也就是凑十的方法。我们不强求学生必须掌握这些数法,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在学习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
维工具和镜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参与操作活动,使他们在摆、拼、剪、折、量、捏、画等活动中,体会主动参与学习的乐趣,提高自主参与的能力。
如另一位教师在学习“9加几”时,她采用给每个小组发一个可以装十个玻璃球的小盒子,在里面装入九个玻璃球,然后在外面放五个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操作活动中讨论:“求一共有多少个球”的方法。在操作与讨论之后,学生得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如点数、接着数、凑十法等。这时教师先不急于统一答案,而是让学生结合例题丰富多彩的画面,找出和自己的操作活动相似内容,体会不同算法的优点,在操作与比较分析过程中,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研究活动的过程,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满足了儿童的探究需求,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四、发挥群体力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之间的互教互学,容易采取同龄人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解和启发,可以起到教师讲解达不到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地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充分发挥小组活动的群体互助功能,做到人人参与个个发言,互相启发合作探究,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
小组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学时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互相交流。
刚开始使用新教材时,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的学习能力不强,缺乏合作交流的能力,在组内学习时,往往为了一点小小的得失而产生矛盾,在交流中,不懂得听取他人的意见,在别人的意见与自己的意见不能统一时,难以宽容他人的不同意见,也不会对他人的意见加以补充,课堂秩序较乱,影响教学效果。对于刚刚入学一年级小学生来说,让他们合作交流是很困难的。但具备一定的小组学习能力和形成小组学生规范的组织秩序,又是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根本保证,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首先,在课余时间,加强了对小组长的培训。培训的内容是:怎样组织学生发言;怎样在小组内分工;遇到小组意见不统一时怎么办;其次,教会学生尊重他人,讲礼貌,在别人发言时,注意倾听,学会补充;再次,为了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也为了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与班中其他同学都有共同学习的机会,定期调整小组结构和座位,便于学生与更多的同学进行接触,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后,教师要观察每组是否都在有组织地开展活动。如果没有,应及时加以辅导。教师再深入到一个组内,作为组内普通一员,把自己的思维转换到学生状态并与
学生共同学习,凡是学生会的,教师决不代替,只有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再加以点拨,协助学生完成任务。
再如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时,首先让学生把手中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分别在白纸上沿四周画出一个图形来,画后教师提出问题:你画的图形和你手中拿的物体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并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讨论前教师提出明确要求:
1.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2.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这样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教师再巡视,了解每组学生讨论的情况,然后让每组中有代表性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小组讨论,他们对两种图形为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这一问题多少有了一些认识和见解。加上小组其他同学的意见,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就不会出现不会说的现象。而且这个问题是在小组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得出的结论,尽管有的不是十分的准确,可比起老师的讲解效果要好。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找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区别,从感性上认识到平面图形是立体图形的一个面,对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在具体认识平面图形,老师又在黑板上分别画出一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让小组中的每个同学拿一种图形,把他们四人所画的图形分成四种,然后让小组中的同学互相看看都拿对了吗?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不仅自己动脑想、动手做,同时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加深了对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
我们把学生看成一个学习的主体,和老师一起组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之间除了教师起到主导作用之外,同学之间也起到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作用。这样的安排一方面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大胆发言,而且也没有面对老师,对那些胆小水平差点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言机会;另一方面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发展,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他的带动性。从而促进了学生积极参与、平等竞争、相互协作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参与率。坚持数月后,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活泼而不散漫,规矩而不死板,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敢于质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形成。
五、设计实际背景,激发兴趣使学生置身其中,增加实际体验。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也就是说当学生有积极的态度和情感时,才能使大脑的活动得到促进,使各种智力因素得到
有效的激活,兴趣是思维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这个意义上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其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
新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的选择素材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因此,在教学中,依据实际情况用游戏、表演等活动将情境图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境化,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数学活动环境中,增加实际体验,切身感受数学的奇妙与无所不在。如在教“加法的含义”一课时,先让三名学生表演。教室前面站一名学生,教室后面站两名学生,教师说开始走,当三名学生走在一起时,教师说停,反复走动3~4次。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直观地看出,1名同学和2名学生合并的过程,充分感知加法的含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手势表达合并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直观理解。
教材很多内容的呈现都注意体现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兴趣,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将童趣引入课堂,把猜谜、故事、游戏等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练习上也重视将枯燥单一的计算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
例如一个数分别加上0,1,2,3,4的一组算式,或一个数(比4大)分别减去4,3,2,1的一组算式,我们把它做成一个塔形的蛋糕图,每层蛋糕写着一个算式,问学生“你想吃哪一块呀”,算对后可以鼓励学生:“你真棒!这块蛋糕就送给你了!”这样不但重视趣味性,也渗透了算法及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获得“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每多1,得数也多1 ;被减数不变,减数每多1,得数就少1 ”的感性认识,掌握了加减法的互逆关系,这些感知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得到的。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头脑,创造让学生合作、探索的机会,解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自我活动、合作互补的表现机会,将学生从“呼吸──储存──再现”的学习过程中解放出来,转向“探索──转化──创造”,从而实现“教师创造性的教,学生探索性的学”的基本理念,促进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第五篇:培养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小学生注意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十几年,有的年级已经重复了好几轮了,应该说对教材还是比较熟悉的,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因此,我平时便自以为是的觉得只要备课充分些,就能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可说实话常常有“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很骨感”的感觉,往往是一节课下来,我们老师讲的很多,学生听的效率却不高。这让我越来越困惑了,甚至怀疑自己的教学方法是不是出了很大的问题,以至于对自己很没信心,着急时难免就开始抱怨现在的学生怎么越来越不爱学习,怎么教室里稍微有点风吹草动,都能让他们关注、讨论一阵子,却不在乎我这老师的讲课。于是乎,静下来的时候我想:为什么现在的学生玩游戏,看漫画是那么的专注,可课堂上我们老师又是如此难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呢?这其中一定有原因,一味批评学生,只会让孩子们更不喜欢上你的课。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呢?这成了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
我们知道注意是意识状态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这扇天窗,才能让智慧的阳光撒满心田。如果学生学习时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就很难集中在一定的学习对象上,也就不能很好地感知和认识教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课前创设情境,找准注意的生长点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每一种注意都依赖于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导入,是教学环节的关键一步。因此,在导入新课阶段,教师要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无意注意较长时间地集中,并逐渐向有意注意转化。但我们不能总搞一些过时的东西,平时要多走进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例如我最近刚上的图形的放缩这个内容,一开始就出示课件,让学生找不同,因为学生这段时间经常传着看一些找不同的漫画书,学生顿时就来了兴致:看似相同,可总又哪边有些别扭呢?这样便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终于发现,原来虽然图案一样,但它们长、宽扩大或缩小的倍数不同。这样由兴趣支配的注意力将会得到较长时间的集中,从而愉快、主动地探求知识。
二、课中探究新知,培养注意的持久性
心理资料表明儿童注意力的稳定性只能保持在5——20分钟左右,而学习数学知识又是比较抽象、枯燥、难以理解的,所以40分钟的课堂学习中,学生就会经常出现好动、听讲不认真等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必须采取多种方法、手段,使学生的注意力经常集中指向在一定的对象上。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大家不妨从以下几点试试:
直观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注意力。
加强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说直观的教具、动作表演、多媒体演示等等多种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多种多样,这样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习效率。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抽象概念的掌握要从动作开始,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使丰富的信息源源不断刺激脑细胞,以控制学生情绪,使注意集中在学习活动中。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这节课中,让学生动手亲自摸一摸学具长方体与正方体,使他们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六个面,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大小一样,正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都相同,让他们在操作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比单靠教师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差,在教学中多采用一些身边的实物当教具,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我们可以随时提醒,并适时用他所熟悉的物品或能直接产生兴趣的东西去提他,孩子最喜欢的东西才能引起他的注意,所以要想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关键是吸引其注意力。投其所好的去设计课堂,这样才能更有效的维持课堂纪律,提高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的注意力
在现代社会,信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随着媒体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能够在一种媒体上表示、传递和处理多维化信息的多媒体系统,它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静态和动态的图像、动画等不同形状的信息在计算机把图、文、声集成在一起使得各种媒体互补,传递信息具有一种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多媒体计算机为小学生勾画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是实现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最优化的通道。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例如,如教学“方程的概念”时,先让学生观察天平由不平衡到平衡的动静变化过程,在动中感知“相等”与“不等”,正确建立“等量”的思想后,学生很容易就能回答出“等式”的概念,再由比较两个式子的异同,揭示方程的概念。最后由集合图的一系列变化,从具体到抽象,利用多媒体最强烈的动态变化,刺激学生的知觉,使其清晰地认识到等式与方程的关系。这样教学概念既建立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渗透了集合思想,从中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的数学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幽默的语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语言分为: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表达是否准确,表情是否丰富。作为教师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艺术的效应,用语言艺术来调动、调整学生的注意是极其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有语言,增强语言艺术的魅力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博览群书,使语言生动鲜明,逻辑条理清楚,做到内容上有所取舍并千方百计地精益求精。恰当有趣的例子,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添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将注意集中到授课内容,以便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其次是我们教师肢体语言。根据内容起伏变化,不要平平淡淡、直叙其意。在举例时,教师可以适当做一些“动作”有意识地、主动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四)通过鼓励、表扬的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时,要注重影响学生意志行为的外部因素,如:榜样、强化、学生之间关系等。学生好表现,喜欢受到教师、同学的表扬与鼓励。如:教师在课前表扬个别学生认真,其他学生就会马上向他学习,专心听老师讲课。教师在课堂上称赞个别学生回答问题好,在以后的提问中,受到表扬的同学就会更积极回答问题。还可以大家一起拍手鼓励个别表现出色的同学,使学生因受到表扬、鼓励迅速集中注意力。
(五)停顿休整法 当学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出现“分心”情况时,我就会暂时停止讲课,形成无声刺激,那些分散注意力的学生会因感觉不到老师声音而产生新的注意力。也可以给学生讲个小典故,既有教育意义又使学生注意力恢复。
(六)个别提醒法
当个别学生心不在焉而暗示他又起不到作用时,我会边点拨边走到该生身旁,或用手整理一下他的课本,或亲切依靠在他书桌旁边,或用手轻轻敲敲他的课本,提醒他应该把注意力收回到学习上来。
当然课堂是动态生成的,除了以上讲的几点外,还需要我们教师有耐心和智慧去处理随时可能发生的状况。因势利导去捕捉教学的时机,尽可能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课后反思完善课堂质量
注意力集中不集中,要经常反思,这里要强调的是教师要与学生一同反思。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才能够将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纠正和扭转到正确的学习轨道上。教师通过反思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在那里,不足在那里,可以矫正自我,优化课堂教学。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反思,可以对自己的行为是否影响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学习做出优和差的比较。这样教师和学生通过反思,再互动反思后,就能够在今后的教学和学习中发现更多的契机。为新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关注学生注意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任重而道远。要在这方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要付出很多辛勤劳动。我深知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中,所谓的经验往往只代表过去,而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在困惑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了不愧“人民教师”这四个字,为了看到孩子们快乐的笑脸,让我们共同来研究教育教学这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