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版中低压配网技术原则

时间:2019-05-15 09:25: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印刷版中低压配网技术原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印刷版中低压配网技术原则》。

第一篇:印刷版中低压配网技术原则

无锡市中低压配网规划技术原则 总则

1.1 为使无锡市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设计、建设和供用电技术业务实现规范化、标准化,达到优化电网结构、保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保证电能质量、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电网损耗、改善电网经济性、合理使用资金、满足环保要求、促进技术进步、以信息化带动无锡电网的发展、提升自动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的目标,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建设与无锡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电网,特制订无锡地区电网规划与建设有关技术原则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1.2 本规定系根据国家、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和电力行业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和导则,并结合无锡电网的具体实际和发展而制订。

1.3 本规定适用于无锡市中低压配电网内所有的输、变、配、用电工程的规划、设计、基建、改造以及电网运行、用电管理和供电技术业务。无锡供电公司所属的各部门、单位都应遵照执行。1.4 本规定所引用的各有关技术标准,均应是有效版本。1.5 本规定的解释权属无锡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对个别特殊情况需要改变本规定所明确的技术原则时,应向无锡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说明情况,报请公司分管领导批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导则的引用而成为本导则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导则。但鼓励根据本导则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

无锡地区电网规划与建设的有关技术原则 城市电网规划导则

江苏省0.4kV~220kV电网建设技术导则 GB 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3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 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61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GB 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DL/T 5221-2005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DL/T 814-2002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 DL/T599-1996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 3 名词术语

3.1 中、低压配电网范围

中、低压配电网是指由10kV及以下的架空线路、电缆、各类配电站、杆架变压器等组成分布面广的公用电网。3.2 供电可靠性

供电系统对用户持续供电的能力及可靠程度。3.3 中性点接地装臵

用来连接电力系统中性点与大地的电气装臵,由电阻、电感、电容元件或复合型式构成。3.4 配电网自动化

利用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采集并处理配电网数据、用户数据、电网结构和地理信息,实现配电系统正常及事故状态下的监测、保护、控制以及配电管理功能。3.5 配电所

中低压配电网中,用于变换电压、集中电力和分配电力的供电设施,也称为变电所。配电站一般是将10kV电压变换为0.38kV电压。3.6 开闭所

用于接受并分配电力的供配电设施,也称为开关站。中压配电网中的开闭所一般用于10kV电力的接受与分配。3.7 环网柜

环网供电单元(负荷开关和熔断器等)组合成的组合柜,称为环网供电柜,简称环网柜。3.8 电缆分接箱

完成配电系统中电缆线路的汇集和分接功能的专用电气连接设备。常用于城市环网、辐射供电系统中分配电能及终端供电。3.9 配电变压器

指将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压成为400V电压等级的配电设备,简称配变,按绝缘材料可分为油浸式配电变压器(简称油变)、干式配电变压器(简称干变),按铁心材料可分为非晶合金、卷铁心配电变压器等。4 电压等级

无锡城市中低压配电网的标准电压等级如下: 中压配电网 10kV 低压配电网 380/220V 5 中性点接地

5.1 10kV系统接地方式为:线路以电缆线路为主的采用经接地电阻接地方式;线路以架空线路为主的采用可自动跟踪的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5.2 380V/220系统采用直接接地方式,且应多点重复接地。6 供电可靠性

供电可靠性应满足下列目标中的具体规定:(1)电网供电安全准则。(2)满足用户安全用电的程度。

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率≥99.90(全口径),城市电网用户供电可 靠率≥99.99% 6.1 供电安全准则

无锡城市中压配电网的供电安全一般采用N-1准则,个别特殊重要地区采用N-2准则。6.2 满足用户用电程度

电网故障造成用户停电时,允许停电的容量和恢复供电的目标时间如下:

(1)两回路供电的用户,失去一回路后应不停电。(2)三回路供电的用户,失去一回路后应不停电,再失去一回路后应满足50-70%用电。

(3)一回路和多回路供电的用户电源全停时,恢复供电的目标时间为一回路故障处理的时间。

(4)闭环回路开环运行的用户(包括N供一备回路中的用户)环网故障时需通过倒闸操作恢复供电的,其目标时间为操作所需时间。

(5)考虑具体目标时间的原则是:负荷愈大的用户,目标时间应愈短。当配备自动化装臵时,故障后的负荷应自动转供。

特殊客户对电能质量可靠性要求超出电网现有可能条件时,应自行采取相关措施解决。6.3无功补偿与电压调节 6.3.1无功补偿

(1)无功补偿应根据就地平衡和便于电压调整的原则,采用 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方式。

(2)集中补偿在高压变电站内,有利于控制电压水平。(3)分散补偿在用户侧,一般在用户低压侧集中补偿;对容量较大,负荷平稳且经常使用的用电设备宜单独就地补偿。用户无功补偿(电容器)应能随负荷大小按功率因数自动投切。高压供电用户其功率因数应达到0.9以上,且无功不得倒送。6.3.2电压调节

(1)配电网的电压偏移允许值 10kV:±7% 380V:±7% 220V:-10%~+7%(2)电压合格率

10kV电压合格率目标为:≧99% 低压用户电压合格率为:≧98%(3)通过在高压变电站10kV母线上投切无功补偿电容器、调节变电站变压器有载调压开关来进行电压调节。

(4)通过对架空线路进行电缆化改造或加大导线截面、缩短供电距离、平衡三相负荷、改变配变电压分接头等措施来减小电压降。6.4短路容量

应采取措施对短路容量的增长严加控制,使变电站10kV母线短路电流控制在20kA以下。6.5谐波控制

对含有谐波源的用电设备,应采取措施使其谐波满足国标GB/T 14549-93的规定。7 中低压配电网网架结构

中、低压配电网结构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开关站所、环网柜、电缆分支箱、主干网导线截面等应按配电网中长期规划一次建成,并留有扩充接口或扩建余地。7.1供电半径

7.1.1 中压供电半径根据实际情况按以下三种情况控制:(1)主城区、省级及以上开发区供电半径≦1-1.5公里(2)其他城市建设用地区域≦3公里

(3)非建设用地(如基本农田、山地、水面、生态绿化区等)

根据负荷实际情况核算电压降,供电半径可以适当放大,一般不宜超过6-8公里。7.1.2 低压供电半径

(1)城市建成区≤150米。(2)城郊结合部、镇区≤250m,(3)乡村≤400m,目前各区域线路根据负荷的发展以及投资情况,逐步分年度改造达到上述标准。

7.2 线路分段:配电线路应根据线路的长度、负荷的密度和线路接入装机数量进行分段,一般分为3-4段。城市建成区线路按每分段≤6~8个接入点进行分段;其余线路按2~3公里长度进行分段。原则上每个分段控制接入装机容量在2000—3000kVA。

支线接入点超过10个或线路接入总容量超过3000kVA的支线应装设分支断路器;接入户数较少或支线长度超过1.5公里,原则上应装设支线断路器。

7.3 线路联络:联络线路的选择顺序如下:(1)不同变电所;(2)同一变电所不同母线;(3)同一变电所同一母线。按照上述顺序选择联络线路应同时考虑选择不同负荷性质的线路。新建10kV线路原则上应和其他线路形成环网。7.4 配网结构要求: 7.4.1 中压配电网应依据高压配电变电所的位臵和负荷分布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分区。分区配电网应有大致明确的供电范围,尽量按照行政辖区、道路网进行分区供电,一般不交错重叠(客户双电源线路除外)。分区配电网的供电范围将随新增加的高压配电变电所及负荷的增长而进行调整。

7.4.2中压主干网架要清晰可靠,应有较强的适应性并规范化,新建主干线路和环网设备应按长远规划一次建成,随负荷的发展而插入新的电源点,网架的结构应基本不变。

7.4.3相邻变电站之间的配电网主干线,通过线路分段和联络设备形成环形网络,正常时开环运行,变电设备检修时线路一般能通过操作不对外停电,故障时能转移负荷,缩小停电范围。7.5 中压配电网具体结构选择 7.5.1 中压架空线区域

中压架空线区域近期实现手拉手接线(附图1),根据需要逐步过渡到多分段多联络(附图2)。同时根据区域内供电可靠性以及负荷发展的要求,最终向网格式(四电源井字网架)(附图3)或N供一备(附图4)方式过渡。

部分供电可靠性要求比较高,大用户末端集中负荷的区域适用多回路平行供电(附图4)的方式。以上各接线结构中,手拉手接线结构一般适用于负荷密度较低(线路负荷率低于50%)的区域,如农村区域以及负荷增长未到位新建城区。多回路平行供电适用于供电可靠性较高,同时10kV大用户末端集中负荷的区域。多分段多联络(二分段二联络)接线适用于供电可靠性较高,负荷密度较高(线路负荷率高于50%,低于67%)的区域。网格式(四电源井字型)结构主要适用于供电可靠性要求高,负荷密度比较高(线路负荷率高于50%,低于75%)的区域。

根据规划无锡地区中压配电网应逐步形成环网,开环运行的原则。当环网线路负荷率低于50%时,环网形式一般采用双电源手拉手接线形式、三电源环网或平行线路供电的形式。其中平行线路供电尤其适用于线路末端存在大用户的情况。

当环网线路负荷低于50%,根据网络条件,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双电源手拉手形式可向三电源环网形式过渡。

当环网线路负荷达到高于50%、低于75%时,双电源手拉手形式、三电源环网根据区域实际情况逐步向多分段多联络(二分段二联络)、网格式(四电源#字型)结构过渡,或者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决定向N供一备形式过渡或者分成两个环供电。7.5.2 中压电缆区域

中压电缆区域根据负荷密度、供电可靠性要求、近期采用单环(附图5)或双电源双辐射接线(附图6)为主。

远景逐步过渡到双环网接线模式(附图7)以及多回路平行供电模式、N供一备的模式供电。具体应用条件:单环网及双电源双辐射接线负荷密度、供电可靠性要求类同前述的手拉手接线形式,双环网模式负荷密度、供电可靠性要求类同前述的网格式(四电源井字型)。

根据规划无锡地区中压配电网应逐步形成环网,开环运行的原则。当环网线路负荷率低于50%时,环网形式一般采用单环网接线形式或多回路平行线路供电的形式。环网线路负荷达到高于50%、低于67%时,单环网形式根据区域实际情况逐步向双环网接线模式过渡,环网线路负荷率高于67%、低于80%,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决定向N供一备、平行线路形式过渡或者分成两个环供电。8 配电网建设原则:

配电网建设遵循根据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配网建设一方面考虑满足用户不断提高的可靠性、电能质量要求,规划达到全地区满足N-1要求,重要用户满足N-2要求;一方面与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城市建设情况、配网投资、用户容量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确定以下由高到底三个层次满足用户供电可靠性要求,最终逐步过渡达到规划目标。

1、网络结构应对所有配电设施满足N-1安全准则,检修不引起非检修段的停电,所有线段的故障可隔离,非故障段可短时恢复送电。

2、主干网络应满足N-1安全准则,主干线段故障可隔离,非故障段可短时恢复送电,支线故障可隔离。

3、网络结构应满足检修不引起线路全停,故障可分段隔离。8.1 中压配电网的组网原则 对环网结线方式,每一环网回路最大电流不宜超过250A(约4000kVA)。根据不同的负荷性质,在考虑变压器负载率及同时系数后,单回线路配电变压器安装容量可适当提高。8.2 具体线路容量控制: 8.2.1 10kV辐射型终端线路:

10kV单回路供电用户:客户装机容量160kVA以上至8000kVA。10kV多回路供电用户:客户装机容量超过4000 kVA的10kV用户应尽量采用多回路平行供电模式。用户总装机容量必需≤80000 kVA,回路数不得超过10回线路。

10kV辐射型终端线路:单一客户线路装机容量不超过8000 kVA;多客户线路装机容量不超过12 MVA。多客户线路当线路负载率超过75%时,无论装机容量是否超过均需划供负荷。8.2.2 10kV环网线路:

双电源手拉手结构、三电源环网结构:线路负荷率必须控制50%(即电流250A)以下,一旦线路负荷率超过50%,必须进行负荷划割或网络变换。在此负荷率控制的基础上,线路容量控制如下:

单一客户装机容量原则上不超过4000kVA;多客户装机容量原则上不超过6000kVA。

如果环网线路装机容量不超过4000kVA,且负荷率预计在2年内≤50%(即电流125A),允许在正式方案实施前,临时过渡装机容量可分别控制到6000kVA、8000kVA。一旦负荷率超过75%(即电流187A),必须进行相应的划供或网络结构调整。双环网:线路负荷率必须控制67%(即电流333A)以下,一旦线路负荷率超过67%,必须进行负荷划割或网络变换。在此负荷率控制的基础上,线路容量控制如下:

线路装机容量原则上不超过8000kVA,且每一分段的装机容量均需控制在3000kVA以内。如线路负荷率预计在2年内≤50%(250A),允许在正式方案实施前,整条线路临时过渡装机容量控制到10000kVA以内,在线路总装机控制的基础上,其中分段的装机容量可临时控制到4000kVA以内。

网格式(四电源#字型):线路负荷率必须控制75%(即电流375A)以下,一旦线路负荷率超过75%,必须进行负荷划割或网络变换。在此基础上,其线路容量控制与双环网相同。

N供一备形式:单一客户线路装机容量原则上不超过8000kVA;多客户线路装机容量原则上不超过12000kVA。多客户线路当线路负载率超过75%时,无论装机容量均需划供负荷。

在组网过程中,放射形型线路形成双电源手拉手、三电源环网结构时,如有条件进行适当的负荷分割,应达到上述容量控制要求。同时如线路负荷率超过前述的变化范围必须进行网络转化或负荷划供。

对环网结线方式,电缆线路区域内:

对新用户电源安排组网时,应注意尽可能避免环网回路线路迂回。已投运的“手拉手”环网供电的环网柜间、用户间出现新用户时,若线路容量未满,可采用电缆解口方法将新用户接入,但不宜过多地解口,以限制电缆中间头数量。应用N供一备2形式的区域,每一环网回路的主环网节点一般不 超过6个,每一节点变压器装机容量控制在1500-2000kVA左右。环网主节点原则应为大用户或公用环网开关柜。

单台小变压器用户较多的供电区域,应适当设臵公用环网柜作为环网回路的主环网节点,由主环网开关引出的分支回路可适当设臵电缆分支箱供终端小用户。8.3 400V低压配电网

400V装机容量开放:居民小区16kW—250kW及以下,其余16kW—160kW及以下。

8.3.1 低压配电网力求接线简单,安全可靠,一般采用放射型接线。规划形成以柱上变压器和配电所为中心,采用一条线放射式、两条线放射式以及树枝状放射式结构。

8.3.2 低压配电网实行分区供电的原则,以台架变压器为单元,应有明确的供电范围,低压架空线路不得超过中压架空线路的分段开关。低压线路的供电半径原则上按前述5.1.2控制,并保证末端电压在国标规定允许范围内。

8.3.3 市中心区低压线路应采用低压绝缘线(铜芯),主干线截面采用120mm2。旧城区成片改造时,宜采用低压绝缘线沿墙敷设方式或采用排管敷设电缆。新建小区原则上均采用排管敷设电缆。8.3.4 市区中、低压配电架空线路为充分利用通道资源,应同杆架设,并做到同杆架设的线路为同一电源。

8.3.5 低压系统均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零线截面必须与相线相同。低压架空干线和分支末端零线必须重复接地,接地电阻不允许超过10Ω。9 10kV开闭所

9.1 10kV开闭所布点原则

10kV开闭所主要运用在电缆区域内,原则上在负荷密度较高的主城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沿主干道两侧每隔500米左右设一座。9.2 10kV开闭所选址原则

10kV开闭所宜建于负荷中心和两个变电站供电范围分界之处,原则上设臵在主要道路的路口及附近。10kV开闭所的建设应争取结合城市建设及有关用户的建设同时进行,为满足运行和检修条件一般设臵在地面上。

在个别负荷密集、占地条件受到严格限制的地区可根据用户负荷特点、环网要求,严格控制使用小型化的箱式环网柜、电缆支接箱。9.3 10kV开闭所设计原则

10kV开闭所原则上采用典型设计,无人值班。

9.3.1 二进二环四出,单母线分段。初期单列一次建成,远景相同规模双列布臵。开闭所电源来自两个变电所或同一变电所的两段母线,可结合规划设臵环网分段点。开闭所进线、联络开关采用可切除故障电流的开关,出线开关可采用配网自动化功能,实现配网自动化。9.3.2 三进二分段。每回母线出线4-6回,正常2条主供线路,1条备供线路。该类开闭所适用在负荷水平很高的区域,开闭所所址取得难度较大的区域,10kV出线困难的区域。10 导线选择 10.1 10kV:

干线架空线:铝导线185。绝缘线240 支线架空线:铝导线120,70,绝缘线150、95; 干线电缆:400(铜芯),500(铝芯); 支线电缆:240,150,95(铜芯)。10.2 400V:

干线架空线:120(铜芯);支线:95(铜芯)。干线电缆:185 支线:70 220V接户线:新建或改造为铜芯50、35、16。11 配电自动化原则

11.1配电系统自动化定义及其目标

配电系统自动化:采用计算机、通信及网络技术,将配电网在线和离线数据、配电网数据和用户数据、电网结构和地理图形数据进行信息集成,实现配电网及其设备正常运行及事故状态下的监控、用电和配电管理的系统。

配电自动化的近期目标是减少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最终目标是为用户提供高可靠性的优质、高效服务。11.2 配电系统自动化的规划设计原则

坚持贯彻科技创新,近期、远期结合,考虑升级和发展,统一规划,局部试点,分步实施。

配电自动化的实施条件:电源容量及分布点合理;10kV主网架已规划确定或基本形成,网络结构形成后不会被轻易打破;负荷增长基本稳定,线路供电能力可满足规划期负荷增长和负荷转带的需要。11.3 配电自动化优先实施区域:负荷性质重要,环网供电电缆结构、分段合理的架空线网络或上述两者的混合网络为主。优先考虑在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城市中心区、外资集中的工业园。

11.4 配电自动化实施方式:针对不同的可靠性、区域和供电方式,实施不同的自动化方案。可先实施效益比较明显的配网GIS、馈线自动化、远方自动抄表功能,选用模块化设计的产品,采用分层结构及就地自动控制,便于功能扩展和现场升级。

11.5 一次开关设备应满足高可靠性、免检修、少维护(免维护)、可电动操作、能多次合分及预留与终端设备接口等要求。

11.6 通信通道原则上采用光纤。原则上新建电缆线路,特别是电缆线路供电的大用户,应在敷设电缆同步敷设一定芯数的光纤。附件一:线路接线方式 附图1:手拉手接线方式

线路1母线1线路2母线2

附图2:三电源环网接线方式(架空线)

附图3:二分段二联络接线方式

附图4:网格式(四电源#字型)接线方式

出线母线1分段联络分段联络出线母线3母线2出线分段分段出线母线4附图5:N供一备模式中三供一备接线方式

附图6:多回路平行供电网络接线方式

注:多回路平行供电分为2种:

1、考虑线路之间互为备用既1供1备模式、N供1备模式。线路之间考虑互为备供容量。

2、线路之间不考虑备用情况,即其中联络开关取消。

附图7:单环模式1接线方式

线路1母线

1线路2母线2

单环模式2接线方式

线路1母线1线路2母线2

附图8:双电源双辐射接线(电缆)方式

线路1母线1

线路2母线2 附图9:双环网(电缆)接线方式

线路1母线1线路2线路3母线3母线2线路4母线4 附图10:N供一备接线形式1接线方式

线路1母线1线路2母线2线路3母线3开关站N供一备接线形式2接线方式 附件二:开闭所接线方式:

附图11: 二进二环四出开闭所接线方式

10kV开闭所二进二环四出

附图12:二供一备开闭所接线接线方式

线路1母线1线路2母线2线路3母线3开关站注:线路1、3为主供线路,线路2为备供线路

第二篇:供电公司中低压配网规划主要特点

**供电公司中低压配网规划工作总结

2013年,在省公司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公司按照“大规划”体系相关工作要求,结合中低压配网规划特点,认真贯彻精益化管理理念,创新思路,扎实工作,中低压配网规划工作逐步迈向规范化、标准化。现将**公司直供区中低压配网规划工作总结如下:

一、规划项目基本情况

2014年、2015年**供电公司直供区中低压配网规划项目共计**项,其中2014年**项,涉及资金**亿元,2015年**项,涉及资金**亿元。2014年项目主要是满足负荷增长的变电站配出项目和适应城市发展建设,提升线路绝缘化水平,解决供电 “卡脖子”问题的绝缘化改造及台区改造项目。2015年项目一是满足网架调整和负荷切改的变电站配出和新建线路项目,二是解决设备老化和降低负载率的台区改造及新建项目。

二、中低压配网规划工作开展情况

1、深入开展中低压配网发展诊断,准确掌握地区配网发展现状。为切实做好中低压配网规划工作管理,提升中低压配网供电可靠性和负荷转供能力,**公司发展部会同运检部组织调控中心、经研所和各营销服务室深入开展地区中低压配网运行情况诊断,从线路运行年限、导线截面、分段、联络及转供能力方面认真梳理、深入研究。结合供电分区分类和可靠性需求,对现状中低压配网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目标配网规划建设标准和发展重点,明确市中心区及田村、蒿泊等区域以提升装备水平,满足高可靠性需求为重点,温泉、张村等区域以完善配网结构,提高转带互供能力为重点,崮山、泊于等区域以解决电网联系薄弱、供电质量不高为重点。

2、遵从三个原则,重新梳理界定各变电站供电范围。由于历史原因,**公司各变电站不同程度存在供电区域重叠、交叉、迂回供电情况,配网接线及运行操作较为复杂,阻碍了配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持续提升。为进一步提升配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简化配网接线和运行操作,**公司按照《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和相关规范、标准要求,遵从三个原则,重新梳理界定各变电站供电范围。一是供电半径合理性原则,根据供电分区类别,认真校核区内各线路供电半径,确保各线路半径合理,满足电压合格率要求;二是供电能力匹配性原则,根据各变电站供电能力确定具体供电范围,避免供电区内变电站供电能力不足、较多过剩和线路交叉、迂回问题;三是供电边界适应性原则,通过现状梳理,对变电站供电边界要从行政区划、业扩报装、负荷切改等方面进行适应性校核,尽量以镇、街道边界确定各变电站供电范围。

3、明确责任,主动沟通

二、中低压配网规划特色和亮点

1、地区中低压配网中各变电站均有目标供电区域。基于配网GIS拓扑分析,对地区中压配网现状进行认真梳理诊断,逐条绘制地区中压配网干线、支线,掌握了各变电站现状供电区域、线路交叉、联络、迂回供电问题。以目标市政道路为边界,以区域负荷密度ó和变电站供电能力作校核,重新确定各变电站目标供电区域,避免线路出现重叠、交叉和迂回供电问题。

2、地区中低压配网网架构建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一是根据中低压配网梳理诊断结论和《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相关要求,明确**地区各类供电区域中低压配网建设、改造标准。二是根据负荷增长预期和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原则,以更好满足新增负荷用电需求和解决现状配网“卡脖子”问题为主,结合各变电站目标供电区域(中低压配网目标网架),按照轻重缓急合理构建2014年、2015年中低压配网规划项目库。

3、规划库项目信息完整,图例一目了然,清晰可读。严格按照省公司规划库构建要求填报项目信息,打包项目工程量与项目明细严格对应。创新思路,项目图例绘制采用标准地图色谱法,中低压配网规划项目接线型式、分段、联络情况一目了然,清晰可读。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农村台区低压线路较长,建议结合负荷增长情况适当新增台区布点;二是规划项目库中部分低压线路型号标注不准确,建议认真核对。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持续开展地区中低压配网梳理诊断,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负荷增长预期,滚动优化调整中低压配网规划,逐步向目标网架过渡;二是认真学习掌握《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和相关专业技术知识,确保地区中低压项目规划建设项目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要求,较好满足区域用电需求;三是根据本次评审暴露出的问题进一步整改完善规划项目库。

第三篇:中低压管道安装技术总结

中低压管道安装技术总结

前言

管道作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现代社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电厂发电到西气东输,从生活饮水到农业灌溉,无一不是利用管道来达到人们的需求。在管道建设高潮来临时,一支支优秀的管道安装队伍也随之建立起来,并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各自的力量。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管道的材料也从以前比较单一转向多样化,特别是一些在特殊环境下工作的管道,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比如,现在为我国环保事业而建的脱硫装置管道,采用了大量的衬胶管道和各种不同类型的不锈钢管。

比起高压管道和特殊管道,中低压管道的应用更加管饭,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改进施工方法和工艺,提高生产效益,是每个建设者的心愿。

作为一名从事电力工程管道安装的施工人员,知道自己肩负使命。不但要求自己能够精益求精,还要求把自己所掌握的施工方法和经验拿出来和别人交流,使得我们自身得到进步,也使我们的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管道安装最终目的就是达到人们生产生活需要。下面对中低压管道安装的一般工艺做一介绍,并电厂循环水管安装为例,阐述实际施工过程。

一、中低压管道安装的一般方法和技术要求

火力发电厂中低压管道安装,是指设计压力小于8Mp及一下的汽水管道、压缩空气管道、氧乙炔等管道及其附件的安装。

管道安装的基本步骤为:施工前的准备→支吊架的配制→支吊架安装→管道安装→外观验收、试验(无损检测、水压)、管道系统清洗。

1、施工前准备

管道施工钱,应对管道材料进行检验。首先,管道材质和阀门规格、型号要符合设计要求;其次,管道表面应无裂纹、缩孔、夹渣、折叠、重皮的缺陷,弯头、三通与管道的壁厚是否相符,不得有超过壁厚负公差的锈蚀或凹坑,管道法兰密封面应平整光洁,不得有毛刺及径向沟槽。

2、支吊架配制和安装

支吊架配置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配制,也课直接向外采购。支吊架配制要特别注意形式和加工尺寸,要考虑到滑动支架、导向支架、固定支架等,是有本质的区别,并将对工艺产生不同的影响,管部安装时要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妨碍管道自由膨胀。固定支架要生根牢固并与管子结合良好;华东支架要求滑动面洁净、接触良好;导向支架要求支座与导向板两侧间隙均匀;滚动支架支座面必须与板底滚珠接触良好;吊架吊杆无弯曲,吊环焊接牢固,螺纹完整与螺母配合良好;弹簧支架安装时的预压缩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因支吊架承载着管道运行中的静载荷和动载荷,焊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管道的安全性,股支吊架焊接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因现场情况和设计不符,需对支架进行改动,也只能改变形式而不能改变型式,支架的作用不能改动。

3、管道安装

3.1管道定位

现场管道定位要按设计图纸进行,如果设计没有给出定位图的小口径管道,则在现场按实际情况布置,避开通道及其它设施,并尽量节约路线,保持美观、和谐。

管道定位,一般采用经纬仪和水准仪进行。经纬仪确定管道走向,而水准仪

则确定管道标高,如果架空管道标高较高,架水准仪有困难时,我们采用水平管

(U型管原理),线垂、钢尺将标高引至设计标高位置。管道安装时要随时检查,管道标高、中心线等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3.2管道的对口及焊接

管道的对口,对焊接的质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对口前必须先检查对口管内

是否有杂物,如有,应立即清除。对口处必须保持平直,以确保管线安装正确。

为防止焊接应力过大,焊缝与开孔的间距、直管段两个焊缝的间距、焊缝与支吊

架边缘的间距均要符合规范要求。

管道很接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丁字形交点处是焊接质量的薄弱部位,应特别

注意,焊条使用钱先确认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确定已按要求烘干。因

管道焊接难度大,焊工必须经过相应的焊接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

4、管道验收

我们所安装的管道要经得起验收,只有经得起验收的含品才能保证质量合格

或者优良。管道验收,主要对工艺和安装质量两方面进行检查。我们在管道安装

完成,保证质量的情况瞎,必须自己先对照系统图纸检查管线上的附件是否遗漏。

5、水压试验

试压压力一般不小于设计压力的1.25倍,但不得大于任何非隔离元件的最

大允许试验压力,且不小于0.2Mp,直埋地下压力管不小于0.4Mp。水压试验的水质应清洁,环境温度要在5℃以上,介质温度不高于70℃,系统内空气在管道

进水过程中要通过管道最高点的排气阀排尽,直至排气阀有水溢出。当压力达到

试验压力后保持10min,然后降至工作压力进行全面检查。如有缺陷,应降至大

气压,消缺后,再次进行水压试验,整个系统不得有渗水或泄露的痕迹,且目测

各管线部位无变形,即认为合格。

二、现场安装中的问题处理

作为工程施工,在现场施工过程中会碰到设计预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或者

事先已考虑到,但考虑不充分而造成现场施工困难等情况,这就需要我们现场施

工人员结合设计要求和本身的施工经验,来保证完整顺利完成。现以电厂循环水

管安装为例,做一论述。

循环水管是大口径低压管道,口径一般为1800mm以上。因各电厂地理位

置、地质条件不同,对循环水管材质要求、地基处理要求都存在很大的差别。比

如温州、兰溪电厂土质松软且处于低洼地带,使得基坑开挖后无法避免的存在积

水,还会使安装后的管道发生沉降,给安装、焊接及成品维护都带来一定的难度。

1、循环水管安装流程:

循环水管安装的一般方法与一般中低压管道安装方法相同,因其口径大,水压试验水量大,供应和排放困难,且工作压力不高,故很多电厂的循环水管设计修改取消了水压试验,而增加无损探伤数量来保证焊接的质量(砼管除外)

2、施工测量

根据设计提供的厂区控制点,按照设计平面图纸的要求,测出循环水管沟中心线。为确保开挖后中心线精度要求,从每个转角点引出四个控制点,控制桩点布置在不易遭受施工破坏的地点。水准点布置在适当的施工区域内,具体位置根据现场来选择。每隔一定时间,或发现有变动的可能时,应及时纠正高程值。施工期间的控制点和高程观测点,经相关单位复核检查,用砼加以妥善进行保护,并设明显标志。

3、管道基础铺设及管道安装后的回填要求

根据相关测量控制点,对基础铺设的中心线、标高进行复核,确认基本尺寸没有偏差。在没有得到砂垫层密实度报告前,不得进行管道临抛,以免造成返工或对以后的安装质量产生影响。管道防腐结束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隐蔽回填,回填前需将基坑内积水清理干净,管道基础及管道两侧部分的回填土应均与回填上升,并进行分层砼实,必要时可以洒水密实。管道回填时必须确保管道不移位、不被破坏,回填注意区分道路位置和一般位置的区别,回填密实度复核合计要求。

4、循环水管安装过程实际碰到的问题处理和注意事项

4.1施工前要对现场进行实地了解,确定施工方案(包括吊车的行走路线、大的设备的进场等);管道安装人员作业前必须 熟悉图纸,对每道工序进行控制,并要清楚各工序之间的相互影响,以便后续工作顺利开展。

4.2 确定中心、标高时,关键点一定要控制好,不可迁就。这样对以后作业顺利开展很有帮助;在两家施工单位接口处,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作业,并核对两份图纸是否有出入。

4.3 因管道安装的难度在弯头位置,弯头找准就显得比较重要,应要求在管道制作时做好找准点标记(中心线),以便安装时对口准确,提高安装质量。

4.4基坑垫层及工作坑处理要人员充分配合,并连续抽水(若有水),确保焊接工作正常进行,也防止安装好的钢管因基础原因下沉;

为减少下沉可采取一下措施:a、管道安装时标高稍高于设计值;b、分段回填时管道端口留处1-2节管段不回填;c、管道端口处基坑中要连续排水,不可长期积水;d、施工作业的连贯性要好,分段施工间歇时间要短。

4.5为确保安装质量,安装完一段,项目质检必须先行检查,发现问题马上消除,技术人员平时要与安装工程监理、业主保持现场沟通,对其提出的建议虚心接受。

三、管道安装班组的管理

随着现在管道安装手段的提高,为提高工作效率,先进的管理必不可少。管理工作的好换将直接影响施工进度、安装质量、生产安全等重要环节,所以现代安装企业对生产管理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在这种形势下,把班组管理推向了前

沿。

目前管道安装中此案去内部承包责任制。企业对项目考核,项目对班组考核,班组对组员考核来进行分配的链式反应机制,打破了大锅饭,提高工作效率,为社会、企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收入水平。

以下是在班组管理过程中总结的一些经验:

1、按章作为班组负责人,各方面素质都需要加强。对本班负责施工的系统必须非常熟悉,并且了解本班人员的施工能力和特点,这样才能合理的安排劳动力,达到提高施工效率的目的。

2、每个施工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这样大家的工作才有了方向,才会通过班组内部的相互协调,朝一个方向努力,最终实现目标。

3、建立一些激励机制来激励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奖罚分明,奖励不在多,而在于是否恰当;处罚不在重,而在于过失的影响和教训。

4、不断的学习。学习可以提高人的修养,提高施工水平,使人更加自信。在工作不太紧的时候,可以安排一点时间,请技术员、安全员、质量员等管理人员给班组人员讲一些相关知识,进行必要的沟通。不但是施工人员本身有了提高,也让管理人员更了解班组状况,有利于工作沟通,减少质量、安全事故,提高生产率。

5、我们企业的管理是人性化的管理。人性化的管理是团体更有凝聚力,同事之间分工合作、相互关心,会使关系更加融洽,对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结束语

以上对管道安装的一般过程和现场实际安装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办法做了简单的论述,并对班组管理的工作提了几点经验,以资对以后的安装工作有帮助。管道安装工程还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在这个岗位上的人们通过不断的辛勤劳动,才能换取丰硕的成果,造福人类。

第四篇:配网调度

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太供配网的成立,配网调度运行管理系统成为调度中心必不可少的关键应用系统。配电网作为连接终端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用户的供电可靠性,不仅关系电网企业的社会形象,也直接关系电网企业的经济效益。该项目是进一步推进配电网调度信息化,与主网MIS进行信息共享,实现调度操作票管理,配网信息发布,配网资源共享,提高配网管理的规范化程度,降低了配网调度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配网调度的管理水平。

项目以配网运行、检修、事故处理为应用主线,对配网调度、运行、服务等方面的功能进行一体化设计,实现对配网日常工作全程跟踪、资源信息共享和管理的智能化。项目的建立实现了配网调度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实现了配网运行情况监视、故障停电和供电可靠性管理、运行管理、安全管理、两票管理、配电档案维护管理、设备台帐、数据接口等功能,实现了对配网运行工作的监控和管理。

第五篇:配网低电压治理技术最新版

第6章

配网低电压治理技术

6.1 配网低电压产生原因 6.1.1 低电压特征分类

依据低电压发生和持续的时间特点,大致可分为3类:长期性、季节性和短时性。①长期性低电压指用户低电压情况持续3个月或日负荷高峰低电压持续6个月以上的低电压现象;②季节性低电压是指度夏度冬、春灌秋收、逢年过节、烤茶制烟等时段出现的具有周期规律的低电压现象;③短时性低电压主要是指由农村居民临时性挂接负荷或建筑用电负荷引起的不具有长期性和季节性特点的阶段性不规律低电压现象。

6.1.2 低电压发生时段分布

1)农村集中排灌期间。每年1~3月份、6~9月份和11~12月份,农业排灌负荷较为集中,用电量较大,部分带有排灌负荷的公用配电变压器短时间出现满载、过载现象,造成处于低压线路末端负荷的供电电压较低。

2)日用电高峰时段。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户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家用电器保有量快速增加,农村配电台区用电负荷快速增长,农村日用电高峰时段相对集中,具体情况见表1。表1 日用电高峰时段

Tab.1 Daily peak load time 季节 月份 时段 备注

夏季 7,8 中午:11:00~15:00 晚上:19:00~22:00 地方特色经济作物加 工季节,如南方春季 采茶期等

冬季 12,1 晚上:19:00~22:00

6.1.3 低电压产生的管理层面原因

1)供配电设施运维管理粗放。中低压供电设备台账不健全或更新不及时,网架和设备的基础性资料不完善。营销、配电、调度数据资源信息不能充分共享,变电站、线路、配电变压器(简称配变)和低压用户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联调管理机制,未依照季节性负荷情况和用电峰谷状况及时调整配变分接头位置和投切无功补偿设备,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运行状态和补偿效果不清楚、不了解、不掌握,对损坏或缺陷设备发现、处理、更换不及时。2)部分地区营销管理不精细。个别地区农村用户

报装接电管理较为松散,存在较大集中负荷接于公用配变用电或农村居民用户生产负荷报小用大的现象,造成配变过负荷低电压情况;配电台区管理人员对台区单相用户未均衡分配接入A、B、C相,大量农村用电负荷集中在农忙时节,如春耕秋收和排灌期间,用电负荷分布不均,造成配变低压侧用电负荷三相严重不平衡,导致重载相中后段用户低电压。

3)中低压配电网电压监测不全面。按照电压监测点一般配置要求,农村电网每百台配变设置1个电压监测点配置,城市电网每百台配变设置2个电压监测点进行配置。农村居民用户点多面广,客户端电压监测不全面;个别电压监测点代表性不强,依据监测数据难以准确掌握农村电压质量真实情况;配电台区监测、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的运行和状态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可用率低,通过系统性关联分析定位低电压问题原因难度大。

4)低压需求侧管理工作不到位。对用户用电性质

掌握不全面,对台区负荷发展的预见性不够,高峰负荷时造成台区配变过负荷运行,未得到有效监测和及时处理;对用户用电知识宣传不够,部分用户的户内线未根据实际用电负荷增长情况同步进行增容改造,超年限超负荷使用,线路老化严重,电压过低致使家用电器无法正常使用;对类似农产品加工的季节性负荷缺乏有效的调峰措施;对大负荷用户错峰用电宣传和引导不力,负荷过于集中,未能及时转移负荷,造成用户低电压问题。

6.1.4 低电压产生的技术层面原因)农村配电网供电能力不足。农村用电负荷相对城市负荷密度小,部分农村特别是丘陵、山区等地居民居住比较分散,变电站布点不足,缺乏合理规划,配变布点和线径配置凭经验,缺少必要的电压降落校验;个别新上或改造的配电台区设计时超合理负荷距供电,配变容量配置不足,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大。2)中低压配电网电压调控能力弱。农村未改造的部分变电站中的无载调压主变压器还占据一定比例,高峰负荷期间无法保证10kV馈线出口电压质量;对长期存在低电压问题的中低压配电线路未加装自动调压装置。配变主要为无载调压型,调压范围基本为±2.5%或±5%,无载调压型配变因需要停电进行调压操作,一般只做季节性调整或不做调整,对于日负荷波动较大的配电台区无法满足电压调节频度技术需求。

3)无功补偿配置不足或不合理。农村用电负荷具有季节性和时段性波动特性,高峰负荷时几近满载或过载,低谷负荷时接近空载,对农村配电网各层级的无功补偿配置、调控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农村电网无功电源建设严重滞后,普遍存在无功补偿容量不足或不合理等问题。部分地区对变电站无功补偿配置较为重视,10kV线路与配变无功补偿配置不科学,一般按照标准容量配置,装置的投运率和可用率较低,电网末端无功缺乏,所需无功功率由发电厂或上级变电站远距离输送到电力终端用户,造成较高的电网损耗和较大幅度的电压降落。

4)农村配电网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低。农村电网电压无功在线监测与可控、能控和在控设备相对较少,通信网络建设也相对滞后,自动化和信息化基础薄弱,已有的监测和可控设备多为分散型和就地型,无法及时了解和掌握低电压问题情况、发生原因,无法实现电压无功多级联调和全局性优化控制,依靠运维人员的巡视、抽测等方式查找与解决处理问题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差,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建设、改造方案的形成往往缺乏电网各层级的运行数据支撑和科学决策依据。

6.2 现有的治理措施介绍 6.2.1 综合治理管理措施)提升低压用户负荷需求管理。通过加强低压用户报装接电管理和强化营销数据分析,合理确定用户负荷装接容量,在营销业务系统中标注单相用户所接相别,统计分析分相用电量,辅之以现场测量,及时调整单相用户所接相别,控制低压配电网三相负荷不平衡度。结合用户用电信息采集或集抄系统建设,全面收集配变和低压用户用电负荷数据,并进行负荷特性分析,为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建设、改造及运行管理提供依据。对无法及时改造的低电压配电台区,实施用户错峰用电管理,引导和鼓励小型加工等较大负荷用户错峰用电。2)加强中低压供配电设施运维管理。建立健全中

低压供配电设备台账信息,严格遵照电压无功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及时处理电压无功设备存在缺陷,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可用率;结合不同季节、不同时段负荷曲线和电压曲线,制定电压无功协调控制策略,确定配变分接位置,及时投退电压无功设备。

3)建立健全配电网低电压监测网络。构建城乡配

电网电压质量监测网络和管理平台,在还未普及智能配电台区和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区域,增加电压监测点数量,加强电压监测仪日常维护和检查,发现运行异常的监测仪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依据低压用户典型日电压波动规律,不定期开展“低电压”情况普查和抽查,跟踪低电压事件处理过程,及时有效解决低电压问题。

6.2.2 综合治理技术措施

3方面问题,即电网运维管控问题、设备配置问题和电网结构问题。可采取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优化控制、建设模式和评估决策等,具体分析见图1。随着大数据时代 的来临,数据、信息成为电力

图1 低电压产生原因分类及综合治理技术手段

Fig.1 Classification of causes of low voltage problem and its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measures 行业创新发展的最重要构成元素,数据将成为电网规划、设计、建设、改造、运维管理相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国家电网公司企业级大数据平台建设已初见成效,依据颁布的《关于应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开展用户电压数据采集的指导意见》,正加快推进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和配变、典型低压用户的电压数据采集,推进营配贯通和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中低压配电网建设、改造、运维控制提供了基础条件[8-10]。

6.2.1 优化控制技术

1)配电网电压无功优化控制。结合变电站、中压线路、配电台区中可控设备的运行状态,综合利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短期负荷或超短期负荷预测技术,实现同层的多项和不同层的多级电压无功协调控制。配电网电压无功优化控制对降低网络综合损耗、提高电压合格率、提升经济运行水平以及为用户提供优质电能的意义重大。

2)自适应负荷有载调压。配电网有载调压包括变

电站层级的有载调压主变压器、中压馈线层级的线路自动调压器、配电台区层级的有载调压配变以及低电压补偿装置等,可通过智能控制部分判断输出电压值与基准电压值的偏差,如大于允许范围并延续一定时间后,控制有载分接开关调节输出电压;低电压补偿装置可直接串联在低压线路中,通过自动跟踪电网电压调节升压幅度,保障低压用户电压质量。

3)低压负荷在线换相。在配电台区合理配置适量 的低压负荷在线自动换相装置,通过综合控制终端实时监测配变低压侧三相电流不平衡情况,进行分析、判断、优化计算,发出最优换相控制指令,按照设定的换相流程执行换相操作,实现带载情况下用电负荷的相序调整,A、B、C 三相负荷平衡分配,解决三相负荷严重 不平衡造成的重载相低电压问题。

6.2.2 建设模式应用技术

1)单三相混合供电模式。针对不同用电性质、负荷大小、用户/区块分布情况,在一个供电区域内采用单相配变与三相变压器混合进行供电的配电方式,使中压线路深入负荷中心减少低压线路的综合损耗。

2)3 5 k V 配 电 模 式。包 括 3 5 k V 线 路 轻 型 化 和35~0.4kV变配电集成化设计2部分。按照10kV电压等级线路的标准优化设计35kV线路,降低线路造价,提高远距离供电能力;按照10/0.4kV配电台区模式集成化设计35/10/0.4kV配电变电站、35/0.4kV直配台区,大幅度降 低变配电环节造价,保障用户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3)智能配电台区建设模式。从配变到用户的供电区域,应用智能配变终端、智能电能表等设备,以及通信、信息等技术手段,实现供用电的综合监控、管理与双向互动功能,并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智能化特征。

6.2.3 评估决策技术

1)配电网优化规划技术。在配电网网架参数和运行数据分析及负荷增长预测的基础上,以满足未来用户容量和电能质量要求为目标,寻求一个最优或次优的设备选型、容量配置、接线模式、馈线回路数量方案作为规划、建设与改造方案,使建设投资、运行维护、综合损耗及可靠性损失费用之和最小。2)供电能力在线评估技术。针对中低压配电网设

备拓扑关系和运行数据进行潮流分析,分析当前电网供电的健康程度和供电能力水平,修改相应设备属性、调节相应负荷,仿真分析在不同负荷特性下的供电能力变化情况,仿真评估电网运行指标情况。

3)低电压在线治理仿真和辅助决策支持技术。依据各监测点的电能质量指标进行判断与决策,其顺序为:用户层监测点电压—配电台区低压侧监测点电压—中压线路监测点电压—变电站母线监测点电压,针对低电压改变电网设备参数实施仿真治理并给出效果分析对比,为实际低电压治理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6.3 含储能装置的低电压治理方法

(1)电池模型

电池储能系统主要由电池组和变流器两部分组成,首先介绍电池模型的研究 现状。电池模型是用来描述电池工作时的电压特性与电池工作电流、荷电状态等 参数间的数学关系,为电池内部状态与外部特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目前国内外 的学者已经建立了多种单体电池模型,并逐步开展对串并联电池组模型的研究。比较常见的电池动态模型有电气模型、电化学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21。

1)电气模型

电气模型(即等效电路模型)是指电池的等效电路由电气元件组成,包括电

容、电感、电阻、电压源和电流源等。电气模型使用了电气元件,可以结合电路

进行仿真分析,模拟电池的动态工作特性,计算结果也可以通过数学关系式来表 示,因此多用于电池特性的仿真与分析。此外,电气模型还可以根据模型的精确

度要求选择电气模型的复杂程度。2)电化学模型

电化学模型是根据电池内部的电化学反应机理,采用数学方法描述这一复杂 过程,可以较全面的反应电池的动态工况。该模型多用于电池结构的优化,最经 典的模型是Peukert方程,反应电池的可用电量与放电电流的关系。不过这类模型 往往结构复杂,并且模型参数与电池的材料、重量、形状等关联,不易计算,在 电池储能系统模型中很少见到。Peukert方程如公式(1.1)所示:

Ip×t=constant 理单元相互连接而形成复杂的网络系统,在系统辨别、模式辨别和智能控制领域 应用较多。由于电池工作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难以准确描述,一些学者提出 了用于研究电池动态性能的神经网络方法。文献【3】建立的电池神经网络模型,利 用神经元代替状态变量,从而可以更好的估算电池的放电终止状态,具有较高的 精度。文献【4】利用电池神经网络模型来预测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表面温度变化,并通过设定的算法进行训练,最终实现对锂电池表面温度的预测。神经网络模型 的不足是模型准确性与样本电池的训练数据与训练方法密切相关,选择不当会造 成很大的误差,因此适用范围比较窄,很少应用于电池储能系统模型之中。(2)整流器模型

由于电池组的电压等级经常与配电网交流电压等级不匹配,因此需要变流器 来连接电池组与电网侧,进行电压匹配、充放电功率控制以及电压隔离。根据当 下储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要求,电池储能的变流器需要实现功率的双向流动、低 谐波污染和高功率因数,并且可以控制电池组的充放电。本文进行的是仿真实验 研究,忽略了变流器实际工作中对配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选择电池组与PWM整 流器配合组成电池储能系统,目的是简化变流器模型,提高仿真速度。

1.2.2电池储能系统对配电网电压的影响

配电网系统的主要职能是进行电能输送时的分配工作,主要由架空线与电缆、配电变压器、隔离开关以及接入用户的设备组成,一般根据电压等缘分为高压/中

压/f氐压配电网三种。配电网按照接线方式进行分类的话,主要有树干式/放射式和 环网式三种,根据对供电可靠性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接线方式。在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的仿真研究中,常见的低压配电网模型有以下3种

图1.1所示配电网结构比较简洁,馈线上的节点也比较少,系统的具体参数容 易得到,因此适合用于不太复杂的电力系统研究与仿真。

图1—2所示配电网共有33个节点,配电网结构较为复杂,在储能系统优化配 置研究领域经常选择该配电网进行仿真研究,本文在最优化模型的仿真环节采用 的便是IEEE33节点的配电网结构图。

图1.3所示为欧洲标准低压配电网模型(A benchmarklow voltage microgrid network),该模型最大的优点是适用于分布式配电网的仿真分析和研究,因为配电 网络包含实际工程的主要技术特征,并合理的省掉了其中繁琐的部分,可以保证 配电网的建模与仿真过程顺利和有效进行。

电池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后改变了配电网的潮流分布,对配电网的电压分布 带来重大影响,国内外的学者对该方面的研究有很多,例如:

文献【5】以双母线模型为例,讨论了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后对电压分布的影响,不过由于没有进行含多个节点的放射状配电网电压分布表达式研究,文章讨论内 容仅适用于只含单个储能系统的配电网。

文献[6】从电网的短路比和刚性率两方面入手,分析了储能系统对配电网电压 质量的影响,同时提出了在短路容量大、用户负荷集中的城市应该重点考虑逆变 型的储能系统和分布式电源。

文献[7]研究了储能系统不同的接入位置和接入容量对配电网系统电压和线路 损耗的不同影响,同时采用前推回代的潮流计算方法展开配电网电压和网损的计 算,从而评估储能系统的使用效果。

通过文献的查阅可以得出,电池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会对配电网的电压分布造成 较大影响。接入容量和接入位置合适时,改善了配电网的电压分布;接入不 合适时,会引起某些节点的电压越限,对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影响。因此在 讨论储能系统优化配置时,应该重点考虑配电网电压分布的变化,因此本文将电 压偏移作为优化配置研究的目标之一。

6.3.4储能系统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

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末端直接与用户相连,对系统供电的可靠性、电能的 质量和成本有很大影响,因此保证配电环节的安全稳定运行是重中之重。我国的 传统配电网都是指向负荷的单向潮流模式,但随着对分布式发电技术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电池储能系统接入到配电网之中,传统配电网逐渐升级为主动配电网,渐升级为主动配电网,馈线中电流的流动方向和节点的电压分布都会随之发生变化。但是如果电池储能的接入位置不合理,或者配置的电池容量过大,可能会引 起逆向潮流,功率发生逆向传输,造成配电网中个别节点的电压抬升效果过大而 引起电压越限现象,对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影响。因此,为了保证配电网 系统电压质量的可靠性,需要研究电池储能系统对配电网电压分布的影响。本章 首先罗列电池储能系统对配电网的主要影响,然后选择电池储能对配电网电压分 布的影响为研究内容,理论理论计算电池储能系统对的影响,然后选择具体的配 电网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并得到电池储能系统接入位置的选择方法

(1)储能系统对配电网的主要影响

储能系统即可以作为各种分布式发电单元的储能模块,也可以作为电源直接 接入配电网之中。随着储能技术的提高,各种类型储能的成本均开始不断降低,同时主动配电网的研究也逐渐成熟,电力市场的公平竞争也慢慢得到完善,因此将有越来越多的储能系统接入到配电网。储能系统可以降低配电端用户的负载峰 值,改善电网的电压水平,减少电路损耗等,但储能系统的接入同时也改变了电 网中的潮流分布,这会对传统配电网结构带来冲击。这里介绍一下储能系统带给 配电网的主要影响【23】:

1)电压分布

配电网中的潮流会在线路上引起电压损耗,传统的树状配电网中潮流由母线 向负载流动,节点上的电压也是依次降低。电池储能系统接到配电网之后,影响 了电网中原来的潮流方向与大小,馈线上各节点的电压也因此发生了变化。储能 系统接入配电网的位置和容量对电压分布的影响是不同的,具体的分析在小节4.3 中详细讨论。

2)电网损耗

低压配电网的电压等级比较低,馈线中的电流比较大,因此会产生比较大的

电网损耗。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之后,影响了电网的潮流分布,必然也会对电网损耗带来影响,储能系统不同的接入位置和接入容量带来的网损变化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在配电网中接入小容量的储能系统(配电网可以完全的“吸收’’),可 以减小配电网的网络损耗,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接入的储能容量过大时,有 可能增大配电网的网络损耗。

3)继电保护模块

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之前,继电保护模块都是根据传统的单源辐射状结构设 计的,采用的是比较简单的速断和过流方法。接入储能之后,配电网的结构不再

是单电源的辐射结构,对原有的继电保护造成巨大的影响:如果电池组接入在电网故障点与继电保护之间,故障电流在电池组的作用下减小,引起保护拒动;如

果与电池组相邻的支路发生故障,电池组会产生反向的电流,若该电流大于故障 支路的保护动作电流,就会引起继电保护的误动。因此接入储能系统的配电网,一定要对继电保护进行重新设定。

4)电能质量

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后,可以一定程度的改善配电网的电能质量,例如抬高

配电网馈线上的节点电压,使它们接近了额定的电压值,同时降低了电网损耗,提高了配电网系统中用电设备的寿命和效率。同时在系统负荷快速增大的时候,可以通过接入电池仓储能系统来降低系统故障的概率,提高了配电网的稳定性。不过由于储能系统需要与变流器连接后接入电网,电力电子器件会带给配电网大 量的高次谐波,从而污染了电网系统。

5)电网系统可靠性

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后有可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也有可能降低电网的可靠 性。储能系统为接入点附近的负荷提供电能,降低输配电线路的负荷压力,增加

系统的输电裕度,提高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当电网系统电源发生故障时储能系统可以继续为客户提供电能,提高电网系统的稳定性。不过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后

对原来的继电保护带来影响,如果二者配合不当可能造成电闸的误动或者拒动,降低电网系统的可靠性.6.3.5.理论分析储能系统对配电网电压分布的影响

析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后的电压分布时,需要对配电网进行一定的简化处

理。配电网中的负载有多种类型,依次描述每个负载不容易做到,因此将它们简化为静态恒功率模型。文献【24】提出了含储能系统的配电网的节点电压计算方法,以馈线为基本单位进行主动配电网的潮流计算,然后单独进行储能系统作用下的压数值,最后采用叠加原理进行整理,得到配电网中接入储能系统后各节点电压的最终结果。进行配电网各节点的电压计算,可以构建一个如图4.3所示的简单主动配电 网,为了更方便的表示配电网各节点的电压特性,将馈线中的每个集中负载作为一个节点进行编号【251,并假设馈线中有N个节点,各个节点间的线路阻抗均为

州X各个负载的功率均匀分布在线路各点,数值为£斗j Q,接入配电网的储能系统的功率为只。

以图4—1所示简单配电网为例,在系统电源单独作用时,线路中任意-『点的电 压降为:

以图4—1所示简单配电网为例,在系统电源单独作用时,线路中任意-『点的电 压降为:

其中指的是点J之前的等效负荷带来的电压差,+指的是点j『之后的

等效负荷带来的电压差。由公式(4—1)和(4.2)得到配电网传输线上的电压降为:

在储能系统电源单独作用进行计算时,可以将系统电源进行短路处理【261。由 于配电网的线路阻抗比负载小很多,所以储能系统对配电网各节点电压的影响主

要在储能系统与系统电源之间;对接入点之后的各个节点来说,储能系统的接入可能会造成各点电压的抬高。因此节点J的电压降落为(4—5)与(4-6),负号表示分布 式电源对节点处的电压降的作用为负。

然后根据叠加定理,计算配电网中任意J点处接入储能系统后出现的电压降 为:

从公式(4—7)和(4.8)可以看出配电网中接入储能系统后,节点7之前支路的电压 损耗均减少,但对节点,之后支路的电压损耗几乎没有影响。不过由于储能系统接 入点处的电压被太高,这点之后的各点电压也有所提高,因此整个电网的节点电

压都会获得提升。设该简单主动配电网的端电压为“,那么线路中任一,点的电压如公式(4.9)和公式H—lo)所示:

由公式(4.9)和公式(4.10)可以看出,储能系统的接入点位置对配电网电压分布 存在一定的的影响。接入电池储能的节点电压首先被抬高,其余节点距离储能接 入点的电气距离越远,线路阻抗越大,节点电压的抬升效果越弱。

由公式件9)和公式件10)还可以得到电池储能配置的容量对配电网电压分布

有很大的影响,电池储能可以抬高配电网各个节点的电压值,改善馈线的电压分 布水平。电池储能配置的容量越大,抬升效果越明显,但如果配置的容量过大的 话,一些节点的电压可能出现越限

文献【27】指出,当储能系统接入接入位置选择不合理时,造成电流的逆向流动,从而在某个节点(位于0.j之间)形成功率分点G。沿着电流逆向流动的方向,由

O节点到G节点上的电压降低,由G节点到节点f的电压提升,而从f节点到配电网最后节点N,各节点电压随电流流动方向降低。因此需要合理的选择电池储能 的接入位置。因此必须限制储能系统的容量,优化接入位置,否则可能出现节点 电压过高的现象,对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影响。6.3.6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的优化配置

由第4章的分析得到电池储能不同的配置容量和接入节点对配电网电压分布 的影响效果不同,为了保证电池储能的接入效果,需要进行储能系统的节点选择 和容量优化配置。

(1)储能接入节点的选择

配电网的节点电压分布情况来分布储能节点,接入点的选择思路是将储能接入到馈线节点电压最低处,抬升系统电压的最小值,改善电压分布质量,满足配电网的运行要求。

如果储能的数量比较少,可以利用“穷举法”来选择储能接入的最佳位置,判断的标准根据具体算例来确定

果配电网中含有分布式电源的话,可以按照分布式电源的节点来分布储能

节点,目的是利用储能来缓和分布式电源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带给配电网的不良影响。(2)储能接入容量优化配置

电池储能的容量优化配置是一个非线性的多目标规划问题,可以选择电压可

靠性、配电网损耗、经济效益等不同角度进行优化配置建模,目的是在约束条件 的范围内使配电网的技术指标和经济效益得到优化,保证配电网的安全、稳定和

经济运行。本文从配电网电压偏移和电网损耗两个角度出发建立电池储能的容量 优化配置模型。

6.4工程示范案例介绍

6.4.1 试点基本情况

某供电公司10kV农用线供电半径为24.594km,配 变 5 4 台。主 要 以 农 村 生 产、生 活 用 电 为 主,呈 现出 季 节 性 高 负 荷(春 节、迎 峰 度 夏)和 日 早、晚 高峰 负 荷 等 明 显 特 征,线 路 末 端 电 压 偏 低,线 路 功 率因 数 偏 低,用 户 低 电 压 现 象 比 较 严 重,具 体 情 况 见表2。

表2 馈线低电压治理前电压情况表

Tab.2 Voltage before the governance of feeder low voltage problem

馈线名称 供电半径/km 配变数量

/台 高峰期末端 电压/kV

10kV农用线 24.594 54 9.51 6.4.2 低电压现状分析

本文采用专门针对低电压综合治理研发的“电能质量监控与辅助管理决策支持平台”系统,主要包括电能质量监测、统计、治理和辅助决策支持等功能模块,实施低电压在线治理仿真和辅助决策支持。10kV农用线低电压问题现状分析与辅助决策支持情况,具体见图2。

图2 低电压问题现状分析与辅助决策支持

Fig.2 Status analysis and decision support of low voltage problem 6.4.3 低电压治理效果

依据低电压综合治理试点区域基本情况和问题现状分析,采用提出的辅助决策支持策略进行低电压治理仿真,治理前后效果分析见图3。

图3 低电压仿真治理效果对比分析

Fig.3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governance effect of low voltage

problem

下载印刷版中低压配网技术原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印刷版中低压配网技术原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配网综合治理报告

    2015年公司开展了配网综合治理和频繁跳闸专项工作,共计清理树障4800余处,新加杆塔11基,安装撑高架13付,扶正杆塔21基,三线搭挂治理23处,更换绝缘导线2.3公里,切改线路1条,新加拉线绝......

    配网带电作业学习心得

    配网带电作业学习心得体会 王 辉 通过城都电力学院培训学习带电作业,这段时间以来才对带电作业有所了解,从衷热爱这项工作。为适应公司的改革发展、提高供电可靠性、节约投资......

    昆明市煤气输配工程中、低压干管建设集资实施办法

    【发布单位】82305 【发布文号】昆政发[1983]190号 【发布日期】1983-10-14 【生效日期】1983-10-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昆明市煤......

    农网改造低压接户线及以下技术要求

    农网改造低压接户线及以下技术要求 为规范我县农网改造建设中接户线工程及以下工程质量和施工工艺,使接户线及以下工程在整改后达到安全、经济运行,整齐美观的效果,特制定本技......

    中项网-原中国工程项目中心网(推荐)

    中项永达(cppc360.com) 原中国工程项目中心成立于2001年,公司下设内中项网(原中国工程项目中心网)、中项资源联盟、中项永达•水项目中心和文智达图书。业务涵盖工程信息情报......

    烟标印刷中的超线防伪技术

    烟标印刷中的超线防伪技术 超线防伪是一种运用线条进行防伪.不增加印刷成本和防伪效果相当专业的防伪印刷技术。以前主要在纸币证券票据、证卡、护照等高档专业的印刷领域应......

    主配网军事训练心得

    军训心得体会转眼间为期五天的军训和拓展训练结束了,留给我们的是辛,酸,苦 ,辣和我们永恒的记忆。军训和拓展训练只是我们工作和生活的一个小插曲,但却让我们受益终身。 正如大家......

    配网标准设计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1、设计依据 2、工程概况 3、地形、土质及汽车及人力运距 4、线路路径简述 5、主要工程量 6、防雷接地 7.施工注意事项 8. G4层精细化工艺施工图册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