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胸壁心痛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胸痹心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胸痹心痛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3年9月至1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在外四科(心胸外科)应用“胸痹心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113例,其中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11例,患者平均住院日25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1.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 例痰瘀互阻证6例,秽浊痰阻证4例,痰阻血瘀证1例。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管路护理、咳痰/深呼吸训练、体位护理、拍背、腹式呼吸训练、口腔护理、情志护理、疼痛评估、皮肤护理、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等。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贴敷疗法(院内制剂黑药膏)、中药封包、超声透入治疗、睡眠枕头。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中药封包治疗和超声透入治疗,其次是贴敷疗法。
分析其原因:
1.中药封包治疗和超声透入治疗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
*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封包治疗和超声透入治疗。
分析其原因:
1).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效果明显,患者易于接受。
2).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封包治疗和超声透入治疗。
分析其原因:它们能减轻手术患者疼痛,纳呆、脘腹胀满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三、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中医饮食调护未落实到位
临床中,大部分医院的营养食堂未能提供特色的中医辨证膳食,具有中医特色的饮食调护局限在健康指导层面。
2.部分中医护理技术的适用性需进一步论证
本方案中的贴敷疗法,在用于心胸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由于刺激性味道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及舒适度,影响本操作依从性。
3.护理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指标支撑
护理效果评价是由责任护士的主观认识及感受来进行评价,造成评价标准不一致。建议通过专家论证,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方法。通过开展辨证施护、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和中医个体化健康指导,70%以上的患者认为中医护理配合治疗对改善胸痹心痛的主要不适症状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案例:患者文某,男性,73 岁。主因“反复胸闷、气短、加重伴咳嗽咳痰一月余”收治入院。患者入院后主诉胸闷、气短、气憋,咳嗽咳痰,活动后加重。T:36.3℃,P:147 次/分,BP:93/69mmHg,生活自理能力评分:100 分。入院诊断:①中医诊断:胸痹(秽浊痰阻证);②西医诊断:心脏瓣膜病。根据“胸痹心痛中医护理方案”,针对患者胸闷、咳嗽、偶有喘憋,教会正确咳嗽,选择合理体位、合理运动,在护士指导下,每日进行1-2 次深呼吸/腹式呼吸训练,患者于 8 月 14 日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针对肩背部疼痛遵医嘱实施中药封包、贴敷疗法,4 天后患者诉肩背部疼痛明显缓解;术后出现恶心、食欲不振、便秘,给予辨证饮食指导、情志护理,遵医嘱实施超声透入治疗,三天后患者恶心症状减轻、食欲增加,大便通畅。
第二篇:胸外科胸壁结核护理查房
胸外科胸壁结核护理查房
时 间:2013年3月13日 地 点:凉州医院胸外科 查 房 者:护理部主任 白慧萍 责任护士:叶慧梅
参加人员:护士长周慧萍、李金萍、宁红梅、郭艳
护士孙万娟、甄小安、胸外科全体护士
查房对象:床号:13床 姓名:张建忠 年龄:50岁
诊断:左侧胸壁结核
病史简介:
患者于入院前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前胸壁隐痛不适,自查发现有一直径约2cm大小的肿块高出周围皮肤。肿块不断增大,疼痛逐渐加重,肿块明显增大约4cm,经消炎等治疗10天,症状不缓解反而加重,出现午后发热,时有畏寒、发热时间常持续2小时左右,患者无盗汗、乏力、纳差,无咳嗽、咳痰、咯血、胸闷、气短等,无头痛、头晕、心悸等。3月8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胸壁包块”收住我科。体征:
两侧语颤双侧相等,两侧呼吸运动一致,呼吸节律正常,左前胸第8肋腋前线处有一大5×4.5cm大小的肿块,局部皮肤隆起,肿块局部皮肤肤色正常、完整,无发红、破溃、皮温正常,肿块质软,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略有液波感,触亚痛明显。护理体检:
T36.2℃,P 76次/分 R23/分 BP 104/70mmHg 精神及睡眠好,进食正常,大小便正常,体力下降。辅助检查:
胸部彩超示:左侧胸壁囊性包块,多考虑脓肿,胸片示双肺上野结核结节可能。
3月9日 血常规及肝肾功无异常,查血沉示110mm/h,查胸部CT示,两肺结核可能左下胸壁炎改变,结合胸片及胸部CT提示两肺结核,肋骨未见异常,胸壁炎性改变,血沉明显增快,分析左前胸壁结核。3月10日 积极术前准备工作。3月11日患者在全麻下行“左前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术程顺利,术后转入危重症医学科,进一步监护治疗,4pm患者病情平稳,转入我科,麻醉清醒,呼吸均匀,切口敷料包扎完好,无渗液、渗血,留置尿管通常,引出尿液清亮,生命体征平稳,给予半卧位,吸氧2L/分,心电监护示BP101/67mmHg,R21次/分,P62次/分,SPO2 96%,测体温36.7℃,遵医嘱给予0.9%NS100ml+头孢五水唑林钠2克,静滴2次/日,5%GS250ml+异烟肼0.4克静滴1次/日,10%GS500ml+kcl10ml静滴1次/日,氨基酸250ml静滴1次/日,10pm患者病情平稳,停心电监护,停氧气。
3月12日 患者病情平稳,拔除尿管自行排尿1次,行尿道口护理。3月13日 患者术后第二天,情绪稳定,二级护理,给予普食。护理诊断
1.气体交换受损:与胸廓运动受限、肺组织破坏、肺萎陷等有关。2.体温过高:与结核感染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营养素摄入不足、代谢增高、消耗增加有关。
4.潜在并发症:胸部或胸腔继发性感染。5.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
6.恐惧焦虑:与对疾病的担心、环境改变有关。护理目标
1.病人呼吸功能改善,无气促、发绀等缺氧征象。2.病人体温恢复正常。
3.病人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4.病人未发生并发症或并发症得到及时发现和控制。5.疼痛减轻或消失。6.患者情绪稳定。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1.协助患者完善各项检查,并充分告知检查目的、意义和注意事项。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治疗原发病,预防并发症。4.为其提供结核病及其治疗的相关知识和信息。
5.做好基础护理,提供安静、整洁、温馨的治疗环境,鼓励患者摄入充足营养,保证睡眠。
6.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减少和杜绝疾病的传播。术前护理 1.改善营养状况。给予高蛋白、高纤维素饮食,同时注意配膳多样化及色、香、味,以增进病人食欲。
2.术前两周连续使用抗结核药,合并感染者术前使用抗生素一周。观察药物的效果,若出现眩晕、耳鸣、听力减退及肝功损害,应提醒医生调整药物。
3.卧床休息,局部制动,减轻疼痛,防止病理性骨折。4.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压疮发生。
6.心理护理,解除焦虑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7.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术前要教会患者腹式呼吸,以免术后增加切口张力引起疼痛。
8.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是为了避免残腔形成导致疾病复发,胸带要加压包扎两周以上,向患者及家属讲清其重要意义,避免术后患者因不舒服自行放松胸带而影响康复。
8.脓肿较大且张力高的患者术前防止脓肿破溃,备皮时应动作轻柔,避免碰破。为脓肿破溃的患者备皮后进行换药一次,术晨皮肤消毒后在进行换药一次。
9.嘱患者术前一日晚沐浴、禁食、禁饮,着柔软、棉质宽松的衣服,保持床单位清洁无渣屑,以防脓肿破溃。10.执行术前医嘱。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麻醉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半卧位,吸氧2L/分,6小时给予流质饮食,术后第一日鼓励患者下床活动。2.伤口护理: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后用胸带加压包扎,不可过紧。同时每天检查胸带的松紧度。伤口保持干燥,有渗出及时换药,同时应密切观察创面情况。因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为感染性伤口,拆线一时间适当延长,一般为8~10日。
3.术后疼痛明显,护士遵医嘱及时给予镇痛剂,同时细心致地做好解释,在患者咳痰时给予协助,以减轻患者疼痛。
4.注意饮食起居和个人卫生,应适当锻炼身体,气温变化时随时加减衣服,预防感冒。
5.饮食指导:嘱患者多吃牛羊肉,豆类制品,多喝牛奶,豆浆,时令蔬菜等。
6.用药指导: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化疗原则,在医生的指导下方可停药。护理评价
1.病人呼吸功能改善,无气促、发绀等缺氧征象。2.病人体温恢复正常。仍存在的护理问题: 1.活动无耐力。2.疼痛。
3.潜在并发症感染。4.疾病知识缺乏。护理措施:
1.鼓励患者多饮水,加强营养。
2.给患者安置舒适卧位,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3.观察伤口敷料渗血情况及时换药。
4.讲解有关结核病的知识及其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第三篇:中医护理查房总结
一、中医概念
二、中医病因病机
三、中医辨证分型论治
四、病情简介
(1)病情简介(护理评估:生命体征、望:分泌物、面色、瞳孔、舌苔、体位 闻:呕吐物、口腔异味 问:主诉,神志 切:脉象)(2)中医诊断
(3)该病例所属中医辨证分型
五、护理诊断
六、临证施护 1.病室环境温湿度等 2.体位 3.呼吸道
4.消化道(胃肠功能,营养状态、有无呃逆等)5.五官护理
(1)口腔:吞咽反射减弱、消失,分泌物残留→细菌繁殖→炎症口腔护理(2)、耳鼻:有无颅底骨折(3)、眼睛:角膜是重点(眼睑不能闭合)护理 6.皮肤护理 7.精神症状护理 8.痫症的护理 9.发热的护理
10二便的护理(尿潴留、便秘、会阴护理等)11患肢的护理 肢体功能锻炼
12.中医病情观察“循环、呼吸、体温、心率”“意识、瞳孔、肢体运动、感觉、反射、颅内压、血氧饱和度、舌苔、脉搏、两便、汗出、腹内压”等变化。术后并发症、引流管护理,等
七、中医特康复及健康教育指导 1.生活起居指导 2.饮食指导
3.用药指导(中药方剂)4.调畅情志
5.功能锻炼(言语、肢体等)
第四篇:《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心痛发作期
1.寒凝血瘀证: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淡暗、苔白腻,脉滑涩。
2.气滞血瘀证:疼痛剧烈,多与情绪因素有关,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滑。
(二)心痛缓解期
1.气虚血瘀证:胸闷、胸痛,动则尤甚,休息时减轻,乏力气短,心悸汗出,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弦或有间歇。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
3.痰阻血瘀证: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舌暗苔浊腻,脉弦滑。
4.气滞血瘀证: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喜叹息,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
5.热毒血瘀证:胸痛发作频繁、加重,口苦口干,口气浊臭,烦热,大便秘结,舌紫暗或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胸闷、胸痛
1.密切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监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等变化。出现异常或胸痛加剧,汗出肢冷时,立即汇报医师。
2.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氧气。
3.遵医嘱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或速效救心丸,必要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观察疗效。
4.遵医嘱穴位贴敷:选取心俞、膈俞、脾俞、肾俞等穴位。
5.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取穴心、神门、交感、内分泌、肾等穴位。
6.遵医嘱中药泡洗:常选用当归、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
7.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内关、神门、心俞等穴位。
8.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选择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等穴位。
9.寒凝血瘀、气虚血瘀者取穴隔姜灸,选取心俞、隔俞、膻中、气海等穴位,每日交替施灸,也可取穴选用艾条灸,取穴足三里、内关等穴位。
(二)心悸、气短
1.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脉搏、呼吸频率、节律,面唇色泽及有无头晕、黑蒙等伴随症状。
2.遵医嘱穴位贴敷:选取关元、气海、膻中、足三里、太溪、复溜等穴位。
3.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选取心、肺、肾、神门、皮质下等穴位,伴失眠者配伍交感、内分泌等穴位。
4.遵医嘱穴位按摩:选取神门、心俞、肾俞、三阴交、内关等穴位,伴汗出者加合谷、复溜穴。
5.遵医嘱中药泡洗:选用红花、当归、川芎、薄荷、艾叶等药物,伴失眠者配合按摩涌泉穴。
(三)便秘
1.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
2.遵医嘱穴位贴敷:可用醋调大黄粉、吴茱萸粉或一捻金贴敷神阙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虚寒性便秘,取穴天枢、上巨虚等穴位;实热性便秘取穴足三里、支沟、上髎、次髎等穴位;
4.晨起饮温水一杯约200~300ml(消渴患者除外),15分钟内分次频饮;
5.虚秘者服用苁蓉通便口服液;热秘者口服黄连上清丸或麻仁丸;热毒血瘀者遵医嘱大黄煎剂200ml灌肠。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内服中药
1.中药汤剂一般饭后温服。寒凝血瘀者偏热服;热毒血瘀者偏凉服。
2.速效救心丸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丹参滴丸舌下含服或口服。须密闭保存,置于阴凉干燥处。
3.三七粉用少量温水调服,或装胶囊服用。
4.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宜饭后服用,如冠心丹参胶囊、通心络胶囊、血栓通胶囊、银杏叶片、血府逐瘀口服液等。
5.宁心安神类药睡前半小时服用,如枣仁宁心胶囊、琥珀粉等。
6.补益类药饭前服用,如滋心阴口服液、补心气口服液等。
(二)注射给药
1.中药注射剂应单独输注,须使用一次性精密输液器;与西药注射剂合用时,建议用生理盐水间隔,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2.使用活血化瘀药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常用药物有丹参、丹红、红景天、血栓通、参芎、舒血宁、红花、灯盏细辛、苦碟子等注射液。
(三)特色技术
1.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2.耳穴贴压(耳穴埋豆)(详见附录2)。
3.中药泡洗(详见附录2)。
4.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5.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6.艾灸(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环境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2.避免劳累、饱餐、情绪激动、寒冷、便秘、感染等诱发因素,戒烟限酒。
3.起居有常,发作时休息,缓解期适当锻炼,如快步走、打太极拳等,以不感疲劳为度。
(二)饮食指导
1.寒凝血瘀者,宜食温阳散寒、活血通络之品,如龙眼肉、羊肉、韭菜、荔枝、山楂、桃仁、薤白、干姜、大蒜等;少食苦瓜等生冷、寒凉之品。食疗方:薤白粥等。
2.气滞血瘀者,宜食行气活血之品,如山药、山楂、桃仁、木耳、白萝卜等;少食红薯、豆浆等壅阻气机之品。食疗方:陈皮桃仁粥等。
3.气虚血瘀者,宜食益气活血之品,如鸡肉、牛肉、蛇肉、山药、木耳、大枣、薏苡仁等。食疗方:海蜇煲猪蹄等。
4.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者,宜食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品,如甲鱼、鸭肉、海参、木耳、香菇、山药、荸荠、甘蔗、百合、莲子、藕汁等。食疗方:山药粥、百合莲子羹等。
5.痰阻血瘀者,宜食通阳泄浊,活血化瘀之品,如海参、海蜇、薏苡仁、荸荠、冬瓜、海带、白萝卜、蘑菇、百合、扁豆、桃仁、柚子等。食疗方:薏苡仁桃仁粥等。
6.热毒血瘀者,宜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品,如百合、芹菜、菊叶、苦瓜、绿豆、莲子芯、黑木耳、荸荠、马齿苋等;忌食羊肉、荔枝、龙眼肉等温燥、动火之品。食疗方:绿豆汤、菊花决明子粥等。
(三)情志调理
1.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不良刺激。
2.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针对性给予心理支持。
3.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音乐疗法、谈心释放法、转移法。
五、护理难点
(一)服药依从性差
解决思路:
1.建立目标人群档案,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干预。
2.对目标人群进行定期追踪、随访和效果评价。
(二)不良生活方式
解决思路:
1.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并进行个体化指导,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2.定期门诊复查。
3.筛查危险因素(不良生活习惯、便秘等),进行针对性干预。
六、护理效果评价
附: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ID:
文化程度:
入院日期:
证候诊断:发作期:寒凝血瘀证□
气滞血瘀证□
缓解期:气虚血瘀证□
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
痰阻血瘀证□
气滞血瘀证□
热毒血瘀证□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
主要症状
主要辨证施护方法
中医护理技术
护理效果
胸闷、胸痛□
1.体
位□
2.活
动□
3.情志护理□(方案中无)
4.其他护理措施:
1.耳穴贴压□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2.艾
灸□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3.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4.中药泡洗□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5.穴位贴敷□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6.中药离子导入□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7.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好
□
较好□
一般□
差
□
心悸、气短□
1.活
动□
3.情志护理□(方案中无)
4.其他护理措施:
1.耳穴贴压□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2.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3.中药泡洗□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4.穴位贴敷□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5.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好
□
较好□
一般□
差
□
便秘□
1.饮
水□
2.腹部按摩□
3.排便指导□(方案中无)
4.其他护理措施:
1.耳穴贴压□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方案中无)
2.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3.穴位贴敷□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4.中药灌肠□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5.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好
□
较好□
一般□
差
□
其他:
□(请注明)
1.2.3.好
□
较好□
一般□
差
□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评价项目
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
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中医护理技术
耳穴贴压
艾
灸
穴位按摩
穴位贴敷
中药足浴
中药灌肠
健康指导
/
/
/
签名
责任护士签名:
上级护士或护士长签名: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实用性强□
实用性较强□
实用性一般□
不实用□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
技术职称
护士长签字:
—
END
—
第五篇:中医护理方案培训计划
沛县中医院《中医护理方案》培训与考核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护理方案,以病人为中心,以中医技术推广为主题,以辩证施护为内涵,在临床病区推行中医护理方案,全面提高护理人员中医护理技术水平。针对目前我院各病区情况,护理部制定中医护理方案培训与实施计划。
二、实施与培训目标:
1、护理部把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根据各病区收治情况,下发到相应的护理单元,根据各科现有的病种,选择20个中医护理方案分步实施。(详见附件一)
2、培训与实施相结合,逐步提高与规范中医护理行为,科内人员人人掌握且会运用中医护理方案指导临床。
三、培训与实施时间:2015年1-12月
1、护理部根据文件精神,制定实施与培训计划,中医护理方案质量检查标准。(详见附件二)
2、每月护理部组织护士长学习中医护理方案,护士长每月负责培训科室的护理人员。
3、考核时间:科内每月考核。护理部每季度到科室考核一次,考核护士长及护士对本科规定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掌握及执行情况,考核结果纳入中医护理质量考核中。
4、科室根据质量检查标准,结合临床实施情况与患者的效果观察,定期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持续质量改进。附件一:临床各科室中医护理方案与中医技术操作一览表 附件二:中医护理方案质量检查标准
护理部 2015.1.1 2015年护士中医分层培训计划
备注:中医分层考核计划见护理人员分层理论与技能培训考核计划
护理部 2015年1月1日
沛县中医院《中医护理方案》实施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