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散文阅读知识清单(名师总结)
散文阅读知识清单
(一)一、散文的贯穿线索
1、散文的常用线索
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绪线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 散文的标题常常就是文章的线索。
2、线索的作用
①组织材料,贯穿全文;②结构清晰,情节集中;
③揭示主题;
④使行文富于变化。
二、散文段落、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各个部分个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
(一)散文段落、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分析:
1、内容:深刻的寓意,表达的主题、情感„„
2、结构:与前后文的联系,与标题的关系
3、表达效果:使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二)尤其要注意开篇、中间、结尾段落中语句的作用。
开篇:
1、开门见山,点明中心。
2、设置悬念,引出下文。
3、欲扬(抑)先抑(扬),设置悬念。
4、埋下伏笔,铺垫照应。
5、设置疑问,引人深思。
6、比喻开头,由虚入实。
7、对比入题,强调主体。
8、类比引入,发人遐思。
9、侧面入笔,含蓄自然。
中间:
1、承上启下。
2、由叙述转向议论。
3、由写景转向抒情。
4、由正面转到反面。
5、由„„到„„。
6、层层深入。
7、总领下文。
8、总结上文。
结尾:
1、篇末点题,卒章显志。
2、问句作结,发人深思。
3、用省略号,余味绵长。
4、比较作结,突出情感。
5、想象作结,意蕴深远。
6、直抒胸臆,情感强烈。
7、呼应前文(或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8、以景结情,含蓄委婉。
9、戛然而止,留下“空白”。
10、升华主题。
三、分析、概括作品的总体结构思路。
(一)分析段落之间的结构关系,把握作者写作思路和文章的思想脉络。
1、线索:指出线索是什么,是怎样贯穿全文的。
2、写作思路(文章思想脉络):先依据内容划分层次,归纳概括,最后梳理出清晰的思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又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段落之间的结构关系:
(1)总分式(先总后分、先分后总)(2)并列式(3)对照式(正反对比)
(4)层进式(层层深入,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等等)
四、归纳内容要点:
(一)划分段落或段内层次。
1、文章段落的划分:(1)依据时间顺序:这类文章在行文上往往有明显的标志时间的词语,应找出有助于划分段落的标志。
(2)依据空间顺序:注意文章地点的转换,空间位置的变化。(3)依据分列的事物:注意文章所写景物、事物的变化。(4)依据事件的发展:注意事件发展的阶段性。
(5)根据文章线索: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段落层次。
(6)依据思想情感(或心理)的变化:注意文章的感情或作者的联想、想象、思考内容、心理的变化,一般的散文都有一条暗藏的情感线索,有的甚至直接以情感为线。
(7)依据文章结构特点:常见的如“总—分”“分—总”或“总—分—总”结构,有的是并列结构,还有点是层进结构。
2、段内层次的划分:
(1)根据文本的内容:根据段内的内容(或时间,或地点,或事件„„)来划分段内的层次。
(2)根据文章的标点符号:有时文章的标点符号(如句话、分号)可用来作为划分层次的重要参考。
(3)根据文章的词语标志:词语标志(如“首先„其次„”、“先前„后来„”“如今„”等)也可用来作为重要参考。
(二)概括段落或层次的核心内容。
要注意领起句和中心句的区别。中心句能够反映核心内容,领起句不一定是中心句,它可能只起领起一段文字的作用。
(三)注意筛选文中的信息。
1、确定区域:要寻找问题所指向的区域,按照段落或层次理出一条条信息。这样的区域,有时只有一句话,有时集中于某一段,有时分散于全文,要注意题干中的语句(或词语)在原文中的位置,找准问题指向的有效信息。
2、筛选信息:尽量在文本中筛选显性的信息,将文中的重要词语或短语摘录出来,将有效的信息加以概括(整合);当文本中并无这样的显性信息时,要依据文本,深入理解寓意含蓄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进行阐发、归纳。
3、摘录整合:紧扣题干要求,提取关键语句、中心词。有些信息较含蓄委婉,要对原句深透理解,将含蓄的比喻性的语言,用凝练、具体、明确的语句整合概括出来;将提取的关键语句、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变换(取干去枝,摘录整合),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题目限定了字数,答案直接抄录原文时刚好与字数相等,这样的答案有时并不是完整的。
五、概括作品主题
文章阅读的第二步,就是要概括作品的主题。主题指作者的思想、观点、意图在文中的表现。
1、联系背景:时代背景是大语境,是理解文章主题的重要依据。
2、抓住标题:文章的题目,片言居要,它是全文的“睛”。
3、抓中心句:抓住各段的中心句或筛选其他较为显性的信息,可直接掌握主题和情感。
4、筛选信息:注意筛选文中与问题有关的信息。深入透彻理解文中有较深寓意的重要语句,尤其是抒情性语句、议论性语句、比喻性语句等等。作品的主题常常寓于这样的语句之中。
散文阅读知识清单
(二)一、散文的基本特征
总体特征:
1、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神不散)。
2、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
3、选取典型的有特征的事物,以小见大,篇短韵长(哲理性)。
(一)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突出特色),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侧重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
1、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的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不同人称的交互出现,可以丰富文章的叙事手段,使行文变化曲折,有助于作者不同情感的表达。
2、叙述方式: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的进行记叙。倒叙: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说明、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平叙:俗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注】补叙、插叙还应根据内容区别对待。
(二)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文章。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采用的方式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写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点的变化交代得清清楚楚。
1、描写技巧:(1)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静态、动态结合(动静结合)(3)白描、细描结合,(4)描写、抒情结合。
(5)虚实结合。
(6)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结合。
(7)点面结合。
(8)绘形绘色绘声。
2、写景角度:(1)观察角度—定点观察(远眺、近看、仰视、俯瞰),移步换景。
(2)感觉角度——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等。
(3)写景顺序——
远——近、上——下、外——内;时令变化。
(4)写景手法——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5)写景内容——意象意境、情感基调。
3、景物作用:(1)交代时令、背景。
(2)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3)烘托人物心理、性格、思想、情感。
(4)为情节作铺垫(埋伏笔)。
(5)更好地表现主旨。
(三)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抒情散文是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没有贯穿全文的情节,以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抒情技巧: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
2、抒情作用:(1)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常常用第二人称,使作者的情感态度
更为鲜明。
(2)情景交融,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四)哲理散文——选取典型性题材,富有深刻内涵,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
表现手法:象征手法,托物言志、借古喻、以小见大„„
二、散文的表现手法
指作者在表达方式运用、文体知识运用、修辞手法和其他相关写作的技巧等。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表达特色:
1、语言风格(特点):词语使用、句式特点、修辞手法„„
2、描写特色:描写技巧、写景角度„„
3、抒情特色: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情景交融„„
(三)常见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相衬、联想想象、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及各种修辞手法等等。
1、象征: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作用:含蓄深刻;使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2、衬托: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用相似的陪衬为“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常常和对比共同使用)。(作用: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
3、先抑后扬:指为肯定某人、事、物、景,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作用:设置悬念;感情铺垫;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文章更精彩)
4、托物言志: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作用:含蓄,富于哲理性和暗示性)
5、借景抒情:指在文学作品中,借助客观外界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主观感情的写作方法。(作用:情景交融)
6、虚实结合: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
7、动静相衬: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或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或以动衬静。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里、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众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烘托,在散文中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烘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烘托的作用;对用来烘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10、联想想象: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11、白描:中国画技法名,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文学中的白描指紧紧抓住景物环境及人物形象的突出之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或景物环境的特征。(突出景物或人物特点,简洁传神)
12、细描: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细致入微,具体生动)
散文阅读知识清单
(三)一、散文中所谓的重要语句是指:
1、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
2、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理解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句子。
3、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4、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次含意的语句。
5、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上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句子。
6、从出现的频率说: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
二、所谓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意思:
1、表层意义:即句子的表面意义。
2、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
3、句外意义:即言在此、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反语义等等。
做这类题目,就是解释句子所蕴含的含义,分析其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揭示文章主题方面的作用,因此要注意对其“言外之意”的把握——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比喻义、双关义。
三、理解重要句子的方法
1、分析重要词语(关键词)的含义:设题的“重要句子”多为揭示文章主旨、体现行文思路、传达作者情感、蕴涵丰富意味的语句。一般情况下,这些语句都有凸显其含义的一个或几个关键性词语。抓住了关键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义之门的钥匙。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
2、分析句子和关键词语的感情色彩:分析句子和关键词语的感情色彩,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态度——爱憎、好恶等等。
3、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手法,常常能了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句子的比喻义、双关义等。
4、结合全文(或上下文)分析语境。
5、分析句子的结构: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第一层。
6、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常需查看它在文中的地位,如果是统领句,那么解释句意时,要从后面的语段中梳理内容层次;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它的内涵;如果是总结句,此时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四、文学作品语言的特点
1、形象化: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写景绘形绘色绘声,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直接地感知或想象出作家所描绘的一切。
2、凝练含蓄。
3、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4、具有音乐美。
五、鉴赏语言的角度
1、风格之美:幽默诙谐、辛辣讽刺、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有地方色彩、口语化、生动形象„„
2、用词之美:(1)炼字
(2)化用成语等——化用古典词语,选用文言词语,富有文采,典雅优美。
(3)反复——突出某种意思,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4)叠字——a.语言具有生动性、形象性,从而增强语言表现力,具有绘画没;b.音韵和谐,具有音乐美;c.组成整齐句式,具有形式美;d.强化意义,起强调作用。
3、句式之美(音韵之美):a.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b.长短句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语等)散句(句式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结合。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4、修辞之美。
5、描写之美:如白描、细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视嗅听结合(绘形绘色绘声)、对比衬托、铺陈渲染等等。附:常用修辞手法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炼地描写事物、讲道理。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无形)为有形。
2、拟人:赋予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情感和动作,形象生动,化无情为有情。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
4、排比: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句式整齐,富有文采,音韵和谐。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互相对比。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突出强调。
9、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突出事物特征。
10、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观点道理更鲜明、更突出。
11、引用:a.引用传说故事——增加文章的传奇性、神秘性,丰富文章内容;
b.引用诗歌——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采,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
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
C.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12、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或含蓄或幽默,加深寓意。另外,还有衬托、通感等常见修辞手法。
第二篇:政治生活知识清单
政治生活知识清单
(一)(标“★”符号的知识点通常以问答题的形式考查,需重点记忆,但要想在考试中脱
颖而出,复习还要本着全面的原则。)
考点
一、公民的政治生活
一、我国的国家性质
1、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
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对占全国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因此,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 ★
(1)广泛性:①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②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真实性:①不仅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法律、制度和物质的保障;②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日益得到充分的实现。
4、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1)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2)人权最根本的是生存权和发展权;
(3)促进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4)在我国,主权高于人权;
5、民主和专政的关系: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6、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必要性: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宪法。(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只有充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新的要求:(1)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2)实行依法治国;(3)强化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职能;(4)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5)改善民生,推进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指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2)权利内容。★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②政治自由。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
③监督权。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
2、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
公民的政治义务指公民对国家、社会承担的责任。体现:A.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B.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它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C.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D.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3、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基本原则。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含义: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的适用法律。)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2)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联系:①在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
②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③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④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区别:权力可以放弃,义务不能放弃。
(3)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
①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②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③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
④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三、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1、我国的选举方式及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
目前我国的选举方式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从选民角度:
直接选举:优点: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
局限性: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不适用;
间接选举:优点: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适用,成本较低,便于组织;局限性:每个选民不能直接投票选举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 从候选人角度:
等额选举:优点: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局限性: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选民易受误导,积极性受影响;
差额选举:优点: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
局限性:可能影响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如果不加以规范,容易出现虚假宣传和贿赂选
民等情况。
2、为什么要珍惜选举权?★
(1)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3)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3.如何珍惜选举权?★
(1)从选举素养来说,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2)从选举意识、选举态度说,公民应积极参加选举。
(3)从选举能力说,公民要不断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在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间接决策: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这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的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直接决策:①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方式:电话、心寒、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等)
②通过专家咨询制度;(方式:论证会和座谈会;意义: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③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方式:公示;意义:有利于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④通过社会听证制度;(方式:听证会;意义:听证的目的是为了决策利民)
备注:①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②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3、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
对决策者:①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
策的科学性;
对公民:①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②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
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4、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一)农村村民自治
(1)机构: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2)内容:
①民主选举:村委会的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②民主决策: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和管理。③民主管理: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行为,用民主办法管
理村里事务的有效途径
④民主监督: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对村干部及村委
会工作监督。
(二)城市居民自治
(1)机构: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2)内容:
①民主选举:居民委员会干部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
②民主决策: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③民主管理:居委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监督和质询。
(三)理解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①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切实的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②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③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四)青年学生应如何积极参与民主管理
青年学生要通过参与民主管理的活动,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和提高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和实际本领。
5、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1)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 ①信访举报制度。
(如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当面向有关人员反映自己的意见,提出批评、建议等)。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如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③舆论监督制度。
(如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上公开发表意见;特点: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
④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这是近年来出现的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6、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
(一)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1)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
(2)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二)公民行使监督权的要求
(1)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2)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考点
二、我国的政府
一、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1、我国政府的性质和主要职能
(1)我国政府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的行政机关。★(22、我国政府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都会感受到政府的作用①人们的社会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②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3.公民对政府的态度:
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
3、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1)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2)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4(1)开设热线电话(2)设立信访部门(3)推行电子政务(4)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二、政府权力的行使
1、政府依法行政(1)是什么:
依法行政指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法律规定。(2)为什么:★
①根本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政府要依法行政;②是由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和原则决定的;
③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④意义:a.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b.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 c.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d.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3)怎么做:★
A、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B、具体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C、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1)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2)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
水平;
(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
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D、坚持科学、民主决策。E、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典型选择题训练
单项选择题(每个2分,共46分)
1、我国的国体是()
A、社会主义国家B、人民当家作主C、无产阶级专政 D、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决定国家性质的是()
A.国家的法律规定B.生产力水平C.统治阶级的性质D.大多数人的阶级性质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
A、民主和专政的统一B、人民当家作主
C、对极少数敌对分子的专政D、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4、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有代表1226名,2003年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大有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2985名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这说明()A、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B、保障人权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任务 C、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D、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已经成熟和完善
5、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一个重大原则写入宪法,是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是一个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国家,这个保障是国家根本大法的保障,是最高形式和效力的保障。这体现了()A、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B、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法律性 C、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D、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代表性
6、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里的平等是指()①立法上的平等②适用法律上的平等
③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④享有同样的权利履行同样的义务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7、“你对国家的热爱更高于你对职业和薪水的追求。”这是某媒体对姚明回国参加奥运会的高度评价。姚明的行为体现了我国公民()
A.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B.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一致的原则 C.坚持享受权利与履行义务对等的原则D.把个人命运与国家荣誉紧密联系在一起
8、某地考核领导干部有新规定,群众投票不满意率达到50%就不称职,不称职者将进行组织调整或降职安排。这反映了我国公民通过()
A.调整干部,参与国家政治生活B.民主监督,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C.民主选举,参与国家政治生活D.任免干部,参与国家政治生活9、3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经济、农业界委员联组讨论会时指出,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进行科学民主决策,是我们正确决策的前提,希望大家积极建言献策,为政府决策发挥建设性的作用。在我国,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是()A、公民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监督权B、公民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 C、公民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D、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2009年2月26日,北京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次主任会议,会议指出,要按照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要求,以促进居委会、村委会两部组织法进一步贯彻落实为目标,充分尊重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和社区自治组织的基础地位,进一不发挥政府在推进基层民
主自治建设中的作用。据此回答第 10—11 题。
10、村委会、居委会的性质是()
A、基层政府组织B、党的最基层组织C、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D、基层的权力机关
11、发展基层民主有利于()
①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②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的民主权利,实现人民当家作主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④保证扩大人民群众直接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2、我国公民行使国家权利、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是()
A、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行使监督权C、有政治自由 D、人民享有结社自由
13、温家宝总理指出,民生是国家之本,我们这次扩大内需的十条措施,民生占很大的比重。国家之所以重视民生问题,是因为()A、民生问题是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中心 B、只要解决了民生问题,其他问题也就解决了 C、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D、我国政府包办一切
14、政府是与我们公民联系最密切的国家机关。我们遇到困难,可以求助于政府,下列选项属于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了的法律途径的是()A、开设热线电话B、设立信访部门
C、发展电子政务D、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15、今年两会召开前,多名农民工建议全国人大代表向两会提交一份关于农民工医疗、养老等问题的提案。农民工的行为是()
A依法直接参与民主决策B依法间接参与民主决策C依法直接参与民主管理D依法间接参与民主管理
16、某市政府在网上开通“百姓论坛”,规定各职能部门安排专人每天浏览网页,对涉及自己部门的帖子必须在3天内给予回复,对“投诉帖”则要尽快纳入调查处理程序。最近,有14个单位因没有及时回帖而被通报批评。“百姓论坛”的开通()
①有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②改变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③提供了公民利益诉求的新渠道④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权利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17、2007年7月,国务院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并将在3年内全面推开。这表明政府在履行()
A.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B.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18、社会不良文化史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据一些省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反映,少年犯中有70%以上受过不良文化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要求政府主要承担起()A.惩治犯罪分子的职能,依法打击青少年犯罪
B.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维护市场秩序
C.组织文化建设智能,提供健康文明的精神产品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9、自2008年起,山东省某市将16类政府信息向社会公开。同时,普通公民还可以向政府机关提出申请,要求获知自己所需的其它政府信息。上述材料表明
()
A.监督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B.我国政府职能已实现根本转变
C.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
D.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不断扩大20、2008年9月19日上午,由枣庄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八届中国枣庄国际石榴节暨投资贸易洽谈会隆重开幕。共有1338名国内外客商参加这次投洽会,带来了182个投资签约项目,合同利用外资140多亿元。材料中政府履行的职能是()
A、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B、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21、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市政府通过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修建了体育公园、滨海路等许多市民满意工程。市政府的做法主要是在履行()
A.政治职能B.经济职能
C.文化职能
D.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2011年4月30日,在济南市市中区白马山街道东红庙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27岁的女硕士周倩高票当选为新一届村委会成员,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村官,她是由该村村民直接选举的。22.这种选举的优点()
①有利于每个选民表达自己的意愿;②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 ③有利于调动选民参加选举的热情;④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3.本次选举先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推出不等额的候选人,然后通过村民大会直接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的村委会。这种选举方式的局限性是()
A.有利于选票相对集中;B.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C.有利于被选举人之间的公平竞争;D.如果不加以有效规范,会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
政治生活知识清单
(二)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1.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具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同时,应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等义务。
2.联合国的地位:联合国是当今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一般性的国际组织。3.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的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4.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循的原则:
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5.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际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中国在裁减军队、保护环境、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6.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
(一)国家利益:①国家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②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二)国家力量:国家力量也是影响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力量,又称国家实力、综合国
力。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的重要尺度。
7.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的原因、内容:
原因: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
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内容: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8.我们应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国家:①坚定地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尊重他国合理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②要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增强国家力量。(坚持搞好经济建设,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
强国战略,不断提高综合国力)。
(2)公民:①树立国家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②努力学习,学好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③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作斗争。
9.国际新秩序的内容: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是要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10.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第一,政治上互相尊重、平等协商;第二,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 第三,文化上各国互相借鉴、求同存异;第四,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
第五,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11.中国应如何应对综合国力的竞争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2)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3)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4)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加强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自身实力。12.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宗旨和基本点
(1)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基本点):
第一,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第二,基本立场: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基本立场。第三,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4.中国为什么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1)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
(2)是由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决定的。(3)是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的两个主题的要求和体现。(4)是联合国宪章精神及宗旨、原则的体现。
(5)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
(6)中国走和平发展之路可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加快我国的发展,可以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15.如何评价中国在国际舞台的作用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为什么能够确立
①内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外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2.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① 根本原因: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② 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
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③ 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
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中国共产党坚持怎样的执政方式?各自内涵。
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①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②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③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4.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党的三种执政方式之间的关系)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5.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其地位。(1)邓小平理论: 主题: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核心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主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3)科学发展观:
内涵:科学发展观的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主题:它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6.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是什么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7.党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党坚持以人为本。当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8.我国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容 : 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②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④我国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9、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1)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3)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10.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之间的关系
三项原则之间的关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1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①根本原因、②具体原因、③优越性)(1)根本原因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2)从具体原因来讲,适合我国国情,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3)意义(优越性):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得以实现。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12.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包括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义务:(1)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与行使国家权力。
(2)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13.民主集中制的含义和表现:
含义: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表现:(1)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
人民监督。
(2)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
机关、司法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1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内容:(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3)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4)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15.为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必要性: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②实践证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
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2)意义: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障了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
(3)优越性:①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②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③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④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第三篇:诗歌知识清单
诗歌知识荟萃
意境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台城(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析】南京古城阴雨连绵,青草茂盛。昔日的六朝已成为一场旧梦,如今只听到凄凉的鸟鸣。古城的柳树不管它谁兴谁亡,依然枝繁叶茂,如绿烟笼罩长堤。开头描写阴雨、江草、鸟鸣,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后两句寓情于景,于常见的景物中寄寓了无限的惆怅,抒发了盛衰兴亡的感慨。意象
1.抓物象的特点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悬:端端正正地高挂。
【析】抓住物象组合所体现的特征,分析寓于景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关注诗歌的有效信息——诗歌的题目、点题句、作者、注释、表达感情的最重要的语句,找到理解的切入点。“次”:驻扎,停泊。“客” 为诗人。第一句点题,联系注释,可推知洛阳是故乡。“客路”:自己要走的旅途,“行舟”“乡书”“归雁”这些意象表达了身在江南旅途,而神思在洛阳故里,表现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感情。
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
【析】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抒情和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联系作者身世,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3.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下面举例说明。
①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我的心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样,样高洁如故。“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B.“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②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B.“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C.“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③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故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A.“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西安霸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霸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是送别的地方,在霸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B.“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从来不曾看见。《折杨柳》为伤春叹别的内容。
④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⑤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A.“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
B.“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⑥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⑦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⑧松——坚贞高洁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⑨莲——表达爱情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⑩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11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12鹧鸪鸟——离愁别绪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
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 ②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
●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②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④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②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③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④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生活杂感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②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③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⑤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⑥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长亭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语言
1、语言的技巧---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词语的运用(是否准确、典型、生动、形象)、句式的选用(长句短句、整句散句)。
2、语言的风格---含蓄明快、简洁细腻、冷峻热情、婉约豪放、朴实华美、工稳泼辣、典雅俚俗、精细粗犷、用典平易。
3、语气---庄重幽默、冷静激昂、沉稳活泼振奋、娓娓而谈平和亲切自然严肃。
4、语言表达的内容和作用---表现的对象、表现的情理、怎样表现。
第四篇:《散文二篇》名师教案
《散文二篇》教案
主备课人: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富含哲理的文句,读懂文章的内容。
(2)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3)启迪学生体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朗读,探讨体会富含哲理的文句,以合作探究教学为主。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
教学过程:
永久的生命
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的词句,了解作者及哲理散文的相关知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理解富含哲理的文句含义,明白作者写作意图。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一个人从出生那一刻就注定着要面临死亡,每个人拥有的生命都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但作家严文井却说“生命是永久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解答吧!
二、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一)字音
臼jiù齿 茸 róng 毛 蔓màn 延 凋diāo 谢 牛犊dú
(二)词义
兴味:兴趣、趣味。洗涤:洗。卑微:地位低下。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
(三)作者简介:
三、品读课文,整体感知,体会作者情感。
1.读课文,明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1)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第二部分(2——3)通过小草和小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第三部分(4——5)了解了生命的真实的意义,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2.通过富含哲理的文句,读懂作者对生命的理解。
3.(1)怎么理解文题“永久的生命”?(提示:文章在哪句里出现了“永久”一词,联系文句去体会)
(2)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3)怎么理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
(4)作者为什么说“那些暴君们能够杀害许多许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5)“生命要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的含义。
明确:(1)第三段第一句话“生命分开来是暂时的,合起来却是永久的”里出现了“永久”一词,作者所说的永久的生命是合起来的生命整体,不是一个个单独的生命。“永久的生命”指生命整体,这与个体生命短暂不矛盾。
(2)①“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那存在过的忧虑,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
对比。“生命”和“衬衫”相对比,突出表现了生命是一段不可逆转的过程。表达了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
②“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地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了,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比喻。把“生命”比作“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个体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无休止的。
(3)“终于要凋谢的花朵”指绽放过的美好的生命个体,“永存”说的是生命整体,花谢后又会有花开,生命是永不休止的。这句话看似矛盾,却再次意蕴着生命的永久的哲理。
(4)本文写于1942年,当时日本鬼子在我国横行,杀害我国同胞,国民党反动派也欺压老百姓。因此,我们认为日本鬼子,国民党反动派等恶势力就是那些“暴君们”,他们是杀不绝我们的,我们这些勇敢的中国人民会凝结成强大的生命力,同这些残暴势力作斗争,就如同“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一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地从土壤里钻出来,欣喜地迎着春天的风”,表现了作者革命热情以及革命必胜的信心。
(5)人活着,就要创造自身的价值,能够为人类社会作出贡献,这才是生命真正意义上的永久不朽。从重复的“不断”一词可体会作者的这种对生命的期许。
3.同学们还有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商讨。
4.本文作者的感情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这是运用了什么写法? 作者的感情是有变化的。
文章一开始,作者就告诉我们,岁月在一点点地消逝,而人们却只能任凭它悄悄地溜走。这是无奈的,显示出作者悲观、消沉的情绪。第二自然段开头一句中“却”字,可见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我们没有时间悲观”“生命自身神奇”“生命充满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毁灭不掉的生命吧”这些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是乐观的、激昂的,而且逐渐增强,1 / 3 以至于高唱生命的赞歌。
这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表面上看作者一开始的感情是悲观失望的,其实这不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因为,岁月的流逝,青春的一去不复返,是我们每个个体生命客观存在。作者主要想告诉我的是:“生命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的繁殖者,蔓延着,随处宣誓他的快乐和威势。”“我们要赞美生命” 统观全文作者的感情是乐观的、激昂的。
5.明主旨:
本文通过对生命是永久的描述,表达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6.拓展思考: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学生自己探究,自由发言。
例 ①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弱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②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但它是强大的,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
③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7.课堂小结: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感谢生命,尊重生命。生命是短暂的,易逝的,我们要珍惜时间,为自己的生命精彩而拼搏、为自己能给世界增添姿彩而努力。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分钟喝彩,用全部的热情创造无限的价值。
四、课时作业:
1.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篇短文,可以写自己生活中受到家长、老师赏识的一件事。
【例文】
刺梨花不平凡(节选)
近了,我不禁哑然--那不是什么玫瑰花,只是刺梨花,只是刺梨花而已。花瓣稀稀的,薄薄的,连色彩都是那么浅淡!让我惊奇的是,它被遗弃在沟旁、路边,饱经风霜却能昂首挺胸。花朵比不上玫瑰花的清香与娇艳,不会被人拥入怀中,置于案头,但它能结出刺梨儿,做药,做茶,在默默中奉献自己的所有;它不像玫瑰那样活得轰轰烈烈,虽然平平淡淡,却也堂堂正正地生活;从未有过惊天动地,只是在默默中奋进。这样的人生不也一样有意义吗? 我蹲下身去,摘了两朵刺梨花捧在我的手心里,感觉它并不平凡,同玫瑰花一般美丽。不,它比玫瑰花还美丽。
点评:始见刺梨花,它的花型、花色都让作者嫌弃,不是自己要寻找的漂亮的玫瑰。“不禁、只是、只是”等词流露出作者的失望,这是“抑”。但它的生长环境,它对人类的贡献让我惊讶,平凡卑微的生命却在默默中奉献一切,我摘两朵捧在手心,感觉它比玫瑰更漂亮。高度赞扬这不平凡的刺梨花。结尾“扬”。作者就灵活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成文。
2.读冰心的《谈生命》。
/ 3
第二课时 我为什么而活着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2.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都说生命美好,“好死不如赖活着”。苏格拉底说“未经思索的人生是不值得一过的”。同学们,你们想过自己到底为什么而活着吗?我们先来看看英国著名作家罗素是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积累字词。
1.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
遏è制 飓jù风 俯瞰kàn 濒bīn临 多音字
颤抖chàn 秘鲁bì 呼号háo 颤栗zhàn 神秘mì 号外hào 2.重点字词
死寂:没有一丝生气;形容极其安静,死沉沉的。遏制:制止,控制。濒临:紧接,靠近。
俯瞰:俯视。飓风:气象学上旧指12级风。3.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英国):罗素是当代西方最知名和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也是最为我国读者所熟知的西方哲学家之一。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三、整体感知:
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短文,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文章结构。
1.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明确自己的人生追求。
第二部分(2—4)作者对其人生的三大追求进行具体阐述。第2段:作者大胆率直地表白了追寻爱情的三方面原因。第3段:写作者寻求的三大知识范畴。
第4段:出于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作者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
第三部分(5)总结上文:苦难的一身却愿意重活,展示崇高的品质和博大胸襟。2.通过理解重要词句,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1)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解析】运用比喻,将这三种激情比成飓风,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2)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解析】句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后边的语句解释前边的“孤寂”的感觉。意思是说没有爱情滋润的感觉就像亲身经历过可怕孤寂而产生的战栗的感觉,处于这种可怕孤寂中的人,有时会感觉到除了自己,这世界好像再也没有其他生命,自己也似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沉在没有情感、没有温暖的无底深渊之中。这孤寂之苦,反衬爱情的给人的充实、喜悦。
(3)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解析】“爱的结合”,就是最美好的生活,就是进了天堂,这样的天堂正是作者要追求的人生境界。告诉我们爱情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美好体验。
(4)爱情与知识,尽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总把我带回尘世。
【解析】爱情和知识把罗索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把目光投向了现实世界,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5)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解析】作者从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在他老迈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以阿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这一切缘于他对人类的同情和爱心。只是个人的力量有些微弱。
(6)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次。【解析】作者总结上文,虽然他一生的追求常给他在人生“苦海”上带来“绝望”,但他仍认为“是值得活的”,这正是罗素博大的胸襟和高洁的情怀的最好写照,也是一个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思想家的肺腑之言。
四、作业:
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答案:(1)爱情可以带来狂喜;(2)爱情可以摆脱孤独;(3)爱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梦想的天堂的缩影。
/ 3
第五篇:散文知识
散文
文体知识
一、散文的定义
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二、散文的分类
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⒈记叙散文
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内容必须真实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叙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一类,主要是游记性散文。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作者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
⒉抒情性散文
主要用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主要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
托物言志式散文,即象征性散文,作者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象形联想或意蕴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如杨朔的多数散文,矛盾的《白杨礼赞》等。
借景抒情的散文,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赋景物以生命,明写景,暗写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刘白羽的《日出》等。
⒊议论性散文
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
它与抒情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散文重于感情。
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用事实和逻辑来说理,而主要用文学形象来说话,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
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鲁迅先生的杂文、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都是典型的议论散文。
三、散文的特征
⒈较强的纪实性
一是主张绝对真实:“描述真人真事,是散文的首要特征。
。散文特写决不能仰仗虚构。二是主张“大实小虚”:也就是说,在保持题材上大体真实的前提下,某些细节的虚构,乃至某个次要人物的虚拟,不但在创作实践上是有成例的,被允许的,而且有时甚至是很必要的。
……关键则是要‘大实小虚’。”尽管散文的细节可以虚构,但散文中的情感是绝对真实的,这一点也应该是散文真实性的一个重要侧面。
⒉取材的广泛性。
散文的取材范围十分广泛,大千世界几乎无不可写。鲁迅说,散文的“题材应听其十分自由选择,风景静物,虫鱼,即一花一叶均可。
鲁迅自阅白雪纷飞而抒怀,形成《雪》的精魂;茅盾见白杨挺拔而命笔,致成《白杨礼赞》;巴金观朝暾乍涌而心吟,因有《海上的日出》;吴伯萧忆纺车声韵而挥毫,写下名篇《记一辆纺车》;杨朔赏茶花绚丽引起创作冲动,留下脍炙人口的《茶花赋》。
取材广泛,首先表现在它选择题材可以不分古今,不分中外,不分大小上下,凡能给人以知识、美感,陶冶人的情操的东西都可信手写来,缀成优美的篇什。其次,表现在写作散文时,可以在一个主题的统率下选取不同时间、空间的材料,十分自由。如秦牧的《土地》。
3.形式的灵活性
散文取材广泛,内容丰富,为其服务的形式也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①结构多种多样
首先散文的结构中心多样。既可以用人物为结构中心,如《藤野先生》;可以用典型的细节为结构中心,朱自清《背影》;可以用景物为结构中心,郁达夫《故都的秋》;也可以用某一象征事物作结构中心,如《茶花赋》。
其次,散文的结构形式不拘一格:有的按时间发展先后顺序或以空间转移为序组织材料,如《小桔灯》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以作者的思想认识和感情变化为序,如张洁《挖荠菜》和杨朔《荔枝蜜》;有的以某一思想为统帅,把材料分别组织在几个不同的侧面之内,如《土地》。
②表达方式自由灵活。
散文可以自由地使用叙述、描写等五种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也可使用暗示、象征、比兴、联想等手法。记叙散文以叙述、描写和议论;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间用叙述、描写和抒情。
③语言运用自如。
现代散文的语言主要是现代汉语,但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借用文言词语和用法,方言俚语、歌谣谚语等语言形式。
⒋诗意浓郁。
散文靠浓郁的诗意和理趣来感染读者。在抒情、叙事类散文中要追求诗意。
为什么散文长于抒情呢?因为:a、散文一般采用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无论写到什么,其目的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生活感受和思想见解,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是“作者心灵的歌声”(高尔基)。b、散文有自己特殊的笔调,即所谓散文笔调。散文笔调,首先是语言凝练,优美富有文采;其次是笔法灵活疏放,挥洒自如。
议论性散文中,追求文章的理趣也是散文富有诗意的一种表现。朱自清评鲁迅的杂感说:“这里吸引我的,一方面固然也是幽默,一方面还有别的,那就是传统的理趣,现在我们可以说是理智的结晶,而这也是诗。”这类文章让我们为作者深邃的思想所震撼,被其中精辟的论辩所折服。如韩愈的《马说》,朱自清的《匆匆》。散文的说理与议论文不同,它必须借助形象来说理(苏轼《赤壁赋》),将情与理交融起来,使之“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
⒌语言优美
优美的语言是散文所以成为美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散文语言具有以下特征:
①讲究文采。
常用多种手法,或浓墨重彩、或淡笔轻彩,着力表现事物的“画意”,再现美好的形象。如朱自清先生《春》。
再如《赤壁赋》中写箫声一段: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散文讲究文采,但并非只使用华美的语言,有的散文家使用最平常的语言,写出极美的文章来。即所谓的“家常风”。如魏巍《我的老师》。
②灵活疏放。
作者可以浮想联翩,随意点染,任情穿插,时而叙,时而议,时而抒情,或将它们水乳交融起来。可谓腾挪翻飞,无不随心应手。
③注重节奏。
句式富于变化,有时骈散相间,平仄相调;有时长短交错,张弛相映,使作品富有音乐美。请看袁鹰《井冈翠竹》中的一节: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子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坎了,还有深埋于地下的竹根。
学习散文写作,既要掌握华丽的文采,也要掌握朴素的文采。写得华丽并不容易,写得朴素更难。
⒍(篇幅)短小精悍。
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层次较少,结构不很复杂,但又具有选材精要,言简意赅,立意深邃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