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式过马路背后体现的问题研究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5 09:4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于中国式过马路背后体现的问题研究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于中国式过马路背后体现的问题研究调查报告》。

第一篇:对于中国式过马路背后体现的问题研究调查报告

对于中国式过马路背后体现的问题研究调查报告

2012年10月11日,网友“这个绝对有意思”在微博发消息称:“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微博同时还配了一张行人过马路的照片,虽然从照片上看不到交通信号灯,但有好几位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变道路标上,其中有推着婴儿车的老人,也有电动车、卖水果的三轮车。

这条微博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一天内被近10万网友转发。网友纷纷跟帖“太形象了”、“同感”、“在济南就是这样”,还有网友惭愧地表示,自己也是“闯灯大军”中的一员

。央视2012年10月14日《新闻直播间》节目播出“中国式过马路:十字路口1小时600人闯红灯”,记者在“文明天下行”的媒体行动推出之后,专门进行了一小时文明观察。在石家庄的一个十字路头,观察采访一小时的时间,发现路口的红绿灯基本上是形同虚设的。

河北石家庄地处商业圈的中山路与建设大街十字路头,每天穿行这里的行人数以万计,记者在这里架设摄像机进行了一个小时的拍摄,发现闯红灯,在行驶的车流中冒险穿行的路人不在少数。

只要路面上的车流暂时中断,哪怕是面对红灯,一下行人也是勇往直前。为了快速通过路口,人不让车,车不让人,所以车辆刮蹭行人的事故就经常发生。在滚滚的车流当中,红绿灯形同虚设,贵阳市人车交汇的十字路口进行了“一小时文明观察”当中还发现,专门给行人设计的地下通道也有很多人不愿意走,宁可冒险横穿马路。

有部分市民明明知道该走地下通道,但是由于赶时间选择横穿马路,有的还一边打着电话,一边在观察旁边穿梭的车辆。

有些上了点年纪的市民,觉得走地下通道麻烦,看着别人横穿马路,自己也就跟着穿了过来。

天津市南开区南京路和三马路的交汇路口是天津市较为繁华的路段之一,有很多非机动车驾驶员都有从众心理,比如只要有一个带头闯红灯的,后面闯的人就多,如果大部分人都遵守交通规则,即便有人想闯红灯也不好意思。对此网友的看法是:

1.根本的症结是交通太乱,绿灯直行,车辆无视行人,继续右转。2.有网友表示,是因为大家“素质太差”。

3.有的马路宽,信号灯时间太短,一个信号灯根本走不完,所以只能红灯的时候就开始过。

4.转弯的汽车根本不让行人,所以才成了“红灯大家一起过,绿灯小心点过”。

模拟行人不闯红灯过马路的过程

1.人行绿灯亮起时,行人开始走斑马线,右拐车高速驶来,你躲不躲? 2.好不容易右拐车首尾衔接从你面前走完,你刚抬腿,左拐车又呼啸而来,你敢硬上?

3.终于让车都过去了,你发现你站在路中央,闯红灯了!

4.所以:红绿灯对于行人是一样的,团结一致,适者通行而已!5.结论:要治理“中国式过马路”,必先治理“中国式车拐弯”!

这一现象折射出的,不仅是管理手段的乏力和无奈,还有国人规则意识的淡薄。

按理说,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都有相应的“路权”,任何一方都不能侵犯他方的交通空间。但在道路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各方相互争夺、吞噬他方“路权”的情况比比皆是。行人不看红绿灯,不走斑马线;机动车经常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上横冲直撞;一些司机不遵守交通法规,做出闯红灯的疯狂行为。由此造成的种种混乱,不仅损害了他人的权益,而且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事实上,国庆8天长假,全国发生6.8万多起交通事故。尽管与2011年同期相比,数量有了大幅下降,但绝对数量仍够吓人的。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呢? 40.51%的参与网民认为“抱有侥幸心理,认为法不责众,从众心理使然”是出现“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主要原因。如何解决“法不责众”的问题?10.04%的网友同意加大交通违规处罚力度。但是现实是,行人闯红灯仅仅靠处罚效果并不好,而且也缺乏可持续性。一些行人违章后,一旦被警察处罚,就开始耍赖,比如倒地不起或与警察打架,以致警察也认为担当不起,即出现执法难现象。为此,18.06%的网友认为“让闯红灯的行人现场充当1到2个小时的文明交通志愿者”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其实,在北京筹办奥运会时曾经用过此办法,效果蛮好。11.01%的网友都支持通过“定期招募文明交通志愿者”的办法,帮助维持交通秩序。

另一方面专家则认为,闯红灯现象不能全归责于行人素质,交通信号灯中红灯时长超过行人忍耐限度是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之一。

等待时间过长易致闯红灯

“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其实几年前就已经凸显。”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师倪颖表示,早在2007年,他们就成立了课题组,并在2008年至2010年期间,对上海和杭州两地进行了“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过街等待时间研究”。

转灯要180秒,行人不耐烦 香港汽车工业学会会长李耀培就内地繁忙主干道,加设行人过路灯倒数定时器分析,不少等候时间超过100秒,甚至最长见过180秒,此乃要平衡行车的流量管制,惟车辆流量快,行人等候时间往往过长,不少人因等得不耐烦而闯红灯。此外,学者研究发现,天气和时间亦会影响人们闯红灯的意欲,李耀培说:「每逢夏天到秋天之前,最热的时间,早上10时至下午4时之间,最多交通意外发生。」

事实上,根据内地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曾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杭州巿行人对可忍受等待时间约为70至90秒,而其它国家的研究,包括英国人可忍受等待时间为45至60秒,德国人的忍耐限度则是60秒。

心理学博士陈天祥表示,其实没有一个「黄金数字」反映人们冲过马路的意欲,因为促成人们闯红灯有多个因素,因人而异,但60秒是足够让人考虑要不要冲过马路的了。

其实这些也都是借口,对于中国式过马路我们更应该从自身角度出发好好反思。

对于行人来说,是该多些自觉自律。过马路时无视红绿灯,只会给自己增加风险。让行人自律,既要管理,亦要教育。我国不少城市下过大力气整顿行人过马路的行为。诸如罚款,或者让违规者当交通协管员,直到发现下一个违规者接替等。这在一段时期是有效的,但没过多久又回到老路上来了。文明过马路,要注重习惯的养成,小手拉大手,要大人做给孩子们看;更要长时间地坚持下去,多一些较真的精神。

对司机来说,驾车行驶在路上,当然处于是一种强势地位。毫无疑问地该对行人多一些避让。唯有多些规则意识,多些对生命的敬畏,我们的道路才会更畅通些,更安全些。宁停三分,不抢一秒,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而该是开车的行为守则。

对行政管理部门来说,一系列严管措施的出台,可以看得出是在想些办法,努力把我们的道路安全打理得更安全、通畅。但对人们的行为习惯,既要用法律法规加以约束,同时缺少不了道德的教化,以及一些及时的警示。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犯一次大错之后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那样,不但路上会乱成一窝粥,更会增加社会管理成本,甚至会制造出许多悲剧来。行政管理者,当守土有责,责无旁贷。

“中国式过马路”,这种晾晒让人感到脸红,因为谁都不是旁观者。

北京、浙江、江苏等地纷纷出台政策,有的出台了史上最严的惩罚,有的通过人性化改变红灯时间和增加摄像镜头,有的增设了专门的管制人员并对闯红灯的行人予以精神教育„„对此温州市已经开出了行人闯红灯的第一张罚单,并称会一直这么严厉下去。

如今,再站到十字路口,大部分人都学会了等待,等到绿灯亮起再通行。因为大家普遍都了解到闯红灯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人民的素质提高了,社会就更加美好了。

第二篇:关于“中国式过马路背后体现的问题”论文

中国式过马路

软件学院51151500087方诚颖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的讨论。北京市公安局2012年12月6日宣布,从即日起至2013年3月份,将会同相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发起交通、治安、环境三大秩序突出问题集中管理整治专项工作,不仅仅是针对中国式过马路问题。

本文对“中国式过马路”背后体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背后原因分析

1、“法不责众”——侥幸心理

很多中国人认为“法不责众”,即便违法也心怀侥幸。管它红灯绿灯,只要有人过,其他人就跟着过。还有一些犹疑不定的,看到别人都走了,自己再等就是“缺心眼儿”,于是也跟着走了。就这样,每个人都抱着同样的想法,最终使红绿灯形同虚设。中国历来强调集体意识而不重视个人行为的价值,就演变为“只要大家一起便是合理和安全的做法”。此外,中国庞大的人口、资源的相对缺乏,会让守规矩偶尔付出损失个人利益的代价。

2、从众心理

想一想,红灯车少时如果身边的人都过马路了,只有自己站在一边等绿灯,人们心里总会有一种自己看起来很傻的感觉。更何况如果“凑够了一撮人”,情况就变成“车怕人”了,出交通事故的几率自然也就近乎为零,那么大多数人在这时候都是会选择混在一群人里大摇大摆地横跨马路,这样的心理导致了更多的闯红灯现象。对此,河南警察学院一位心理专家表示:“从心理上分析,闯红灯在中国较多发生的原因恐怕与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无关——大部分国人每天花许多时间喝茶聊天、看报或看电视,而与我们不愿吃小亏、随大流的从众心态有关。如果仅仅用罚款限制闯红灯,可能用处不大,而且实行起来也有很大难度。我们能看到的行人闯红灯,基本上都是一群一群闯的,这就是从众心理在作祟。”

3、红绿灯不科学、交通管理混乱 一些行人表示,他们之所以闯红灯,有时候跟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备、设置不科学,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说有些路段,绿灯亮的时间太短,有的时候,才刚走到一半,已经亮起了红灯,就不得不继续往前走;还有一些拥堵的十字路口,即使是绿灯,也经常会出现人车混行的情形,久而久之,人们就慢慢淡化了红绿灯的观念。

4、执法力度不够强硬

在新加坡,行人第一次闯红灯,罚款200新元(约相当于人民币1000元),此后再犯,最重可判半年到一年的监禁。而在美国各州,对乱穿马路者罚款2美元到50美元不等,处罚记录会记入个人信用记录中,终身不能抹去。在德国,闯红灯者将面临很严重的后果:意味着别人可以分期付款、延期支付,而闯红灯者却必须立即支付;别人可以向银行拿到比较长时间的贷款,而闯红灯者却不可以;而且银行给闯红灯者的贷款利率要远比其他人高。再看我国,大多数城市对闯红灯的行人处以警告或罚款10元。而行人常常以“没带钱”,或者“我没看到红灯”等种种借口拒交罚款,更有行人觉得10元只是小数目,对于罚款抱以无所谓的态度。这些都造成了罚款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二、对“中国式过马路”的建议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能够做的就是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而一个国家所做的不紧紧是这些,更应该从根本解决问题。如:(1)加强宣传大力宣传文明过马路是关系城市形象、关系投资环境的重要性,我们要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对象多形式的开展宣传,引导市民自觉按一个现代都市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要求过马路,以维护城市形象。大力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规知识,强化市民安全意识,引导市民注意安全、珍惜生命。如在公共场所挂起“珍视生命、文明过马路”;“手拉手、一家亲,文明过马路”及“车让人、人让车,车让车,让出安全,让出和谐”等宣传口号。以集体签名横幅、展板、发宣传单等形式向过路人进行宣传解答并发承诺书,开展交通法规知识竞赛或测试,“小交警”演练,现场文明执法、绘画、摄影展等。提倡文明过马路,抨击不文明现象,解说不文明带来的危害。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积极推动“文明过马路”活动的广泛开展,使规则意识、文明意识、交通法规意识深入人心,并逐渐转化为市民的自觉行动,提升市民素质。(2)强化教育美国太婆的教育启示:滴水穿石入人心。作家梁晓声讲过自己在美国的一次经历:过马路时,红灯亮了,左右并没有汽车,他身边有位太婆却停下脚步,安安静静地等候。他问:“现在没有汽车,为什么不走过去?”老人答:“也许,我们身后那栋房子里会有一个小孩正在看街景。他如果看见我走过去,以后照我这样做,也许就会发生危险。”“这件事对我们每个人都应有很深的触动。”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生孙龙说,“美国太婆的行为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而是社会各方面长期教育熏陶的结果。”(3)加大执法依法治城市,严管出文明。谨防上面雷声大、下面雨点小。整治乱穿马路不文明行为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须由政府出面组织,制定一个严密可行的长效机制,由各个部门共同配合实施。通过外在强制性约束,发挥反面典型的教育功能,细化相关法律法规。一向以法规严厉而闻名世界的新加坡就规定,任何在巴士停车场及车站乱穿马路的行人,最多可被判入狱三个月并罚款571新元,再次触犯这条规定的人可能会被判入狱半年。在2012年12月11日,在北京朝阳区的一些路口,民警对“不看红绿灯,凑一堆人就走”的“中国式过马路”行为进行制止和处罚,部分闯红灯行人被罚款10元,这一事件在网上引起了强力的反响,其实,这种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罚款,北京市早在2004年就出台了的地方立法。《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规定,对有违反交通信号、未走人行道或者未按照规定靠路边行走的等十种行为的行人,处10元罚款。《实施办法》还规定,行人违反限制通行规定的,处20元罚款;行人进入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或者其他封闭的机动车专用道的,处50元罚款。这已经不在是“新举措”了,但为何在时隔8年后的今天,再次被人瞩目?因为,这种处罚和教育措施虽然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但是没有落实到实处。这种对于行人违规的处罚和教育措施,我认为有必要长期有效的坚持下去,因为这样做确实能对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员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正是在这种震慑作用下将会使一部分人在有人监管的路口上被迫遵守交通规则,并通过这种措施使广大行人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我们还应改变“弱者保护”方式这一观念,若发生事故,行人如有违反交通规则,就应承担自己的责任,而不是让机动车、保险公司来承担行人的责任,我们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让责任时刻警惕自己,走文明路,做文明人。而对于交警部门可以明确要求,定规则、定责任、定成效。可以实施交警责任制和市民监督制。交警对乱穿马路的行人依法处罚;市民积极监督、举报、举证,并实施举报有奖制,促进交警积极执法。(4)道路设施以人为本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工匠建完花园后,不是先入为主的铺设园中小路,而是先让行人走出一条条小路,然后把那些小路铺设起来,结果发现再没有人“另辟蹊径”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管理肯定需要规矩,但是一定要以人为本,一定要从市民的角度思考问题。规矩不合理,又要管住“不守规矩”的人,难度肯定要大得多。人行通道设施不完善,也是“逼迫”一些人乱穿马路的原因之一。因此,我认为有必要设立一些天桥,实行人车分离制度。尽管国家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来防治交通事故的发生,并且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所肩负的是比其他国家更加艰巨的任务,所以遵守交通规则还是任重道远的,需要我们全党全社会乃至去全国人民的共同参与。

三、总结

对于“中国式过马路”,不能一味对行人不守交通规则去加以指责。相反,如果我们从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个角度来理解的话,那我们对这种中国式过马路的方式,是不是应该多一点宽容?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在车流密集的,凑够了一撮行人后,可以在交警或者协警的帮助下,临时改变红绿灯信号,让行人安全、从容地过马路。对行人横跨隔栏,有没有在设计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能不能多开点口子,方便行人。如果我们都能多一点人性化措施,那我们的交通事故就会大大降低。没有什么比得上生命更可贵,不管是行人、司机或行政管理部门都应该进行深入思考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安全文明出行拒绝“中国式过马路”。让“中国式过马路”不再是一种调侃而是一种骄傲。

第三篇:中国式过马路议论文

中国式过马路议论文

近来在微博上流行这样一个词,叫做“中国式过马路”。什么意思?有人描述为“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还有图为证:在城市街头,有好几位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变道路标上,其中有推着婴儿车的老人,也有电动车、卖水果的三轮车。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眼熟?也正为其司空见惯,甚至为人所不觉,所以一旦被贴上“中国式过马路”标签的时候,才会引起广泛的共鸣和议论。循着这样的思路,一些行人纵身一跃横跨公路隔栏,可称为“中国式跨栏”;公交车站乘客们蜂拥而上挤进车,可称为“中国式上车”;正在行驶的车辆突然一个急转,强行插入另一条车道,可称为“中国式并线”。

类似现象还有不少。集纳到一起,着实令人吃惊,原来我们身边存在这么多不文明现象,很多时候不管有意无意,各种“中国式”做法成了一种自然选择,甚至到了不这么做,反而会不正常、不便利。这种吊诡的变化之中,一则存在群体效应,大家都这么做,法不责众,形成了一种社会氛围;一则发生了规则的异化,原来的红灯停绿灯行、排队依序、驾驶规则等都被放到一边,扎堆前行、拼抢上车、强行并线成了众人奉行的“潜规则”。有规不行,违规成风,潜规迭出,由此看来,“中国式过马路”等现象,其实是陷入了一种规则困境。

为什么会这样?这既有规则意识淡薄的原因,也有规则本身不完善的因素。如果一味指责公民素质不佳,并未看到问题的全部,甚至也没有点中问题的要害。以“中国式过马路”为例,行人不顾红绿灯急切通行的背后,与缺乏安全意识、心态浮躁、自私观念等不无关系,但通行区域规划不科学、绿灯时间过短、人车关系处理失衡等现实问题的存在,往往也使人们按照红绿灯划定的时空难以顺利过马路,甚至还可能面临危险。

因此,破解“中国式过马路”,不只是一道公民素质题,还是一道社会管理题。如何协调社会关系、平衡各方利益,制定体现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等理念的社会规则,提升规则的科学性?如何在规则实施中一视同仁,对违规者依法进行惩处,提升规则的公信力?这不仅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与能力,也需要民意的参与和监督。人人行动起来,人人负起责来,共同遵守和捍卫良性规则,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运作。过马路是这样,就业招聘、商业经营、为政用权等各个领域,又何尝不是这样?

第四篇:中国式过马路作文

[中国式过马路作文] 最近中国式过马路传得沸沸扬扬,直到去年寒假前我都不这么认为,中国式过马路作文。但是在寒假里发生的一件小事却改变了我这一想法。那天我和几个同学去凤凰书城去看书,因为离家只有大概两公里远,所以我们选择步行去。出发时虽然只在三点,但是天空上乌云密布,好似五六点一般,一看便知就要下雨了。由于出门太过匆忙,忘带了雨伞,但我们并不在意。走了大概半个小时,这就到达凤凰书城,小学六年级作文《中国式过马路作文》。看了约一个小时的书,我们便开始往回走。刚出大门,我便感觉有些不对劲,这下才发现天空中已经飘起了小雨,雨虽然不大,但十分钟,二十分钟后就难说了,于是,我们连走带跑地往家里赶。走到约四分之一的路程时,一个红绿灯拦在了我们面前,还有五十多秒,这对于我们这帮要赶在雨下大之前回家的人来说实在是太长了,可是谁都不敢闯这个红灯,毕竟车太多了。又过了约十秒中,车渐渐变少了,就在这时,不知是谁带的头,朝着马路对面走去。此时马路两边约有三四十个人,一个人过去不要紧,但是两边顿时有大概十多个人如潮水般向着对面涌去,这下一发不可收拾,几乎所有人都向着马路对面走去,就好像是绿灯一样。反是站在马路边上的我为他们捏了把汗,车少并不代表没有车,红灯并不代表绿灯,设想一下,如果这时有一辆车开过来,并且没有及时刹住,后果将不堪设想。这种现象不仅仅在南京有,全中国都有,如果我们不改掉它,又有多少人会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如果我们不改掉这个坏毛病,而在那里去埋怨别人说中国式过马路,又有什么用呢?不知道到什么时候 中国式过马路才会从人们心中淡去。

第五篇:中国式过马路作文

In china, we often see the phenomenon(现象)that a group of people cross the road together regardless of(无视)the signal is red or green.It’s very dangerous.There may be different reasons for different people to do this, but safety is the first.So what should we do?

On the one hand, we must realize that obeying the traffic rules is not only the law but also the proof the conscientiousness(自觉性,责任心).On the other hand, we can organize some activities to call on people to obey the rules.Besides, we should wait a minute before we cross the sidewalk.In a word, I hope this phenomenon will be less and less in the future.Let’s act together to create a better world.

下载对于中国式过马路背后体现的问题研究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于中国式过马路背后体现的问题研究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式过马路演讲稿

    首先来说个定义:中国式过马路用一句话来解释则为:就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只看人,不看灯。虽然是调侃的话,大家都在中国混,相信大家都能理解。 再来讲一则笑话:一个中......

    中国式过马路 论文

    三穗县民族高级中学研究性学习论文 “中国式过马路”——论文“凑够一撮人马上走,和红绿灯无关。”这句“中国式过马路”概括,引发网友普遍 共鸣,成为热议话题。 “红灯停,绿灯......

    中国式过马路反思

    中国式过马路”为题的议论文 近来在微博上流行这样一个词,叫做“中国式过马路”。什么意思?有人描述为“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还有图为证:在城市街头,有好几位行......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了解一下当代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 调查人员:陈龙、张志明、张振 调查对象:十字路口过马路的行人 调查地点:主要街道十字路口 调查......

    中国式过马路教案(定稿)

    第一篇:中国式过马路的标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知道什么是中国式过马路; b、初步了解中国式过马路者的心理; c、明确中国式过马路的存在的原因; 2、能力目标: a、通过......

    《中国式过马路》课后反思

    《中国式过马路》课后反思通过本的学习,孩子们能通过上网、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与“中国式过马路”相关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找到产生“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

    中国式过马路(五篇材料)

    1、“中国式过马路”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有何危害? 2、出现“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3、请你为治理“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4、某校准备开展一......

    公务员面试:“中国式过马路”

    中国式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是一个城市文明的象征,也反映了公众自身的文明程度。中国式过马路损害了城市文明形象,也存在公共安全隐患。 究其原因,聚众过马路,一是交通监管处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