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式过马路教案(定稿)
第一篇:中国式过马路的标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知道什么是中国式过马路; b、初步了解中国式过马路者的心理; c、明确中国式过马路的存在的原因;
2、能力目标:
a、通过调查你所在城市的行人过马路的情况,发现存在的问 题; b、根据自己的调查归纳乱穿马路者的心理活动; C、自己动手制作一份调查问卷;并根据调查问卷分析发现问 题; d、根据自己的调查和分析提出解决办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高中学生提高交通安全意识,自觉去除约定俗成的过马路 陋习;主动学习交通法规,并与同学们和自己的亲朋好友分享; 参与相关的宣传活动,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为构 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生分组上街调查中国式过马路 的情况; 分析调查问卷; 提出解决方案。难点:分析中国式过马路的成因,提出解决方案。平时你一个人的时候是怎样过马路的? 当有一帮人时候,又是怎样过马路的? 只要凑上一伙人就大摇大 摆的过马路,和红绿灯无 关。这就是中国式过马 路。第一组同学代表上台展示:
(1)实地拍摄的这个城市的中国 式过马路现象。(出于安全考虑,拍的可能不清楚,也没有现场采访)行人中国式过马路的几种表现: A、闯红灯 B、翻越护栏 C、穿越绿化带 D、横穿机动车流。过(马)路 你 ” 知 的 道 危 “ 害 中 吗 国 ? 式 22012年1至10月份,全国因闯红灯肇事造成死亡798 人;因违反道路标志线肇事造成死亡26154人;因机动车 未礼让行人肇事造成429人死亡;因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肇 事造成161人死亡。平均每天2.6人死于“闯灯”、86人 死于“越线”、1.4人死于“不让”、0.5人死于“强占”。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已经成为 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痼疾”。这一 现象折射出的: 是管理手段的乏力与无奈,还是国人规则意识的淡薄呢?原因分析 ? ? ? ? 1.行人的心理 2.红绿灯不科学、交通管理混乱 3.执法力度不到位 …… 虽然这个调查不一定准确,但可以说明 一个问题——侥幸心理是导致行人“闯红灯” 的主要因素,明知“闯红灯”会带来恶果,但日积月累形成“陋习”,成为一种“心理 定式”,这便是闯红灯者的心态。然而,大 多数人恐怕并没有意识到,这种“侥幸”离 “不幸”其实只有一步之遥。? 别人都闯,自己不闯,好像显得很清高似 的。
? 对此,一位心理专家表示:从心理上分析,闯红灯在中国较多发生的原因恐怕与中国 人的时间观念无关,而与我们不愿吃小亏、随大流的从众心态有关。? 这就如同大众心理 学上的“破窗效应” 如果有人打坏了一 块玻璃没有及时修 好,别人就很可能 受到某种暗示,去 打碎更多的玻璃。
? 这种从众心理造成一种纵容的环境,进而 影响这种环境里的每个人。当身边的人都 在闯,可能就会不自觉地“追随”。走到一半,我不闯 怎么办??? 在调查过程中,一些行人 表示,他们之所以闯红灯,有时候跟交通基础设施不 完备、设置不科学,有着 直接的关系。比如说有些 路段,绿灯亮的时间太短,有的时候,才刚走到一半,已经亮起了红灯,就不得 不继续往前走。久而久之,人们就慢慢淡化了红绿灯 的观念。执法力度不到位 ? 在新加坡,行人第一次闯红灯,罚款200新元(约相当于人民币1000元),此后再犯,最重可 判半年到一年的监禁。
? 在美国各州,对乱穿马路者罚款2美元到50美元 不等,处罚记录会记入个人信用记录中,终身不 能抹去。
? 在德国,闯红灯将会有很严重的后果。它意味着 别人可以分期付款、延期支付,而闯红灯者却必 须立即支付;别人可以向银行拿到比较长时间的 贷款,而闯红灯者却不可以,等等。大多数城市对闯红灯的行人处以警告或罚款 10元。郑州市虽然除对闯红灯行为处以警告或罚款 10元外,还对公务人员通报、评先一票否决,但 真正实施起来并未认真。所以收效甚微。第二组同学代表展示本组的相关调查。
采用现场填写的方式共随机发放和回 收调查问卷120份,现在把结果分析如下: 1、120份调查问卷中,A:中小学生 B: 社会青年 C: 中年人 D:老年人各选30份。
2、对“您平时过马路闯过红灯吗?” 这个问题的回答数据分析。(数据四舍五入)身份 中小学生 青年人 中年人 老年人 A:有,经常 37% 43% 42% 38% B:有,有时 21% 29% 34% 30% C:有,很少 39% 26% 24% 31% D:从来 没有 3% 2% 0 1%
3、对“您对闯红灯对交通秩序的影响是怎 么看待的?”这个问题的回答数据分析。
(数据四舍五入)A:非常大 B:一般 C:一点 D:没什 般 点影响 么影响 15% 42% 11% 32% 身份 中小 学生 青年人 中年人 老年人 12% 21% 34% 33% 31% 30% 23% 12% 8% 27% 36% 28%
4、随意穿过马路时您确信汽车会停下来避让你 么吗? 在第二题中选择A或者B项的大都选择了A:
会,他不敢撞我; 选择“B:不会,这是我错在先”的几乎 没有; 在第二题中选择C或D项的人大都选择了C:
不一定,他可能看不见或停不下来。
5、您觉得新交规中„闯红灯者给予罚款20的 处罚‟可以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吗? 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B:不能。
6、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乱穿马路的现象?(多选题)(数据四舍五入)A: B: F:没天 C:
D:绿 E:没 桥或者 没交 时 身份 大家 灯时 人管 地下通 规意 间 都过 间短 识 紧 道 16% 中小学 23% 45 36% 47% 29% % 生 21% 青年人 27% 56 43% 39% 22% % 46% 中年人 31% 38 35% 44% 33% % 44% 老年人 30% 17 36% 67% 41% % G: 其 他 0 0 0 01、透过这些数据,你分析得出了什么 结论?
2、请大家相互探讨交流,为这一社会 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面对 这种社会现象,不能独善吾身,请你 设计一个校园或社会实践活动,教育 更多的人向中国式过马路说再见。课堂板书
1、中国式过马路的概念
2、中国式过马路的几种表现
3、“中国式过马路”的危害
4、解决中国式过马路本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国 式过马路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这 种现象的危害极大,同时明确了产生中国 式过马路的原因也有很多,同学们据此提 出了很多可行的解决方案。希望同学们争 做文明行人,既当遵守《交通法》的模范,又要成为《交通法》的宣传员,向家庭、向父母、向亲属、向社会进行宣传。让幸 福与我们同在,愿安全与我们同行!请同学们和家长朋友共同拟定一份 “别了,中国式过马路”的倡议书,或 者拟定几条“别了,中国式过马路”的 宣传标语。提供给学校制作倡议书和宣 传条幅。第一篇:中国式过马路的标语
“中国式过马路‟折射啥心态 明知违反公共约定,但心里“冻结”了是非,只看那点儿 小利益、小方便,背后是庸俗后果论在作祟 微博上最近流行一个段子,调侃国人集体闯红灯的陋习:
“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并美其名曰:“中 国式过马路。”转发此段子的人不少,有网友还加上自己的感慨:
嚯!这是过马路啊,还是过景阳冈啊?靠人多硬拦汽车,忒不文明!感慨归感慨,仔细一想,还真让这段子说准了。平常我们过 马路时,这样的过法确实不鲜见。
有一两个身影老老实实等变灯,还被同伴责骂:快点儿,别傻等了!许多时候,我们自己下意识 也就随大流走了,一抬头:哎,这不红灯吗?我怎么过来了? 怎么会建立起这种“集体无意识”呢?说大一点儿,这跟我 们的抉择偏好有关系。为人们的抉择提供参考的尺子,大致有两把:
一把叫后果论,一把叫原则论。后果论,简单说,就是预判行为的后果,有利则 行,有害则止,趋利避害。好比说躺着看书有害视力,老低头坐 着对颈椎不好,那就别这么干;适当的锻炼有利健康,那就坚持。
原则论,则是做事情前先对照某种原则——或是社会的某种约 定,或是心中的道德律令,合则为,不合则不为,不管行为会产 生什么具体后果。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合准则,不干。按照现代话说,违反程序正义,即便会取得好的实 际效果,也不对。这两把尺子,各有其适用领域,并无优劣之分。有时候,人 们是两把尺子一起用,融合并济,利义兼得。我们需要警惕的是 僵死的原则论和庸俗的后果论。庸俗的后果论,就是压根儿不问 是非,不讲规矩,只言利害,甚至只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或者 自己的小方便,就毫无顾忌,抛弃规则。
这种抉择偏好,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方面,体现得尤为突 出。高空抛物、践踏花草、无视红灯过马路??种种陋习,背后 都有庸俗后果论的影子。其实质都是:明知违反公共约定,这么 干是不对的,但心里“冻结”了原则,只看后果——逮着了,后 果也不严重嘛。为了消解心中的不安,还常用“人家都这么干 的”来做挡箭牌。
有人说,是不是可以加大对行人闯红灯的处罚呢?单从后果 角度着手,行人闯个红灯,能罚到什么程度?再者说,处罚就得 设执行者,生活的每个角落都得管起来,那需要多高的社会成本? 建立是非观、规则意识,才是与现代文明接榫的正路啊。(李智 勇)“中国式过马路”被指折射国人规则意识集体淡漠网友感叹“不守规矩走遍天下,守规矩寸步难行” “中国式过马路”折射国人规则意识集体淡漠 最近微博上流行一个词,“中国式过马路”——凑够一撮 人就可以过马路,和红绿灯 无关。这引起不少网友共鸣,一天内被转发近10 万次。网友纷 纷跟帖“太具象了”“同、感”,还有网友惭愧地表示,自己也是“闯灯大军”中的一员。
一名新华网重庆频道网友说,这反映了中国人的特殊心理,“法不责众”。很多中国人 喜欢从众,即便违法也心怀侥幸。管它红灯绿灯,只要有人过,其他人就跟着过。还有一些 犹疑不定的,看到别人都走了,自己再等就是“缺心眼儿”,于 是也跟着走了。就这样,每 个人都抱着同样的想法,最终使红绿灯形同虚设。
也有人认为,这种状况也有客观原因,不能把板子都打到国 人身上。一名新华网网友说,人走得慢,车走得快,红绿灯给车通过的时间有两三分钟,你得 站在旁边吃灰尘和尾气;给 人过街的时间只有十二三秒,你得小跑才能过去。这是公共交通 资源分配上的不公。尽管有客观原因,但更多网友也承认,“中国式过马路”凸 显的,是中国人规则意识的集体淡漠。一名华声在线网友说,交通规则是现代人最常见的公 共规则。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各行其道、遵章守纪,才能实现道路安全畅通。
现实却是,行人抱怨司机横冲直撞,甚至把斑马线变成死亡线;司机则怨声载道,认为行人不遵守交 通规则,随意行走。
不单是交通规则,很多其他领域也都有这种集体破坏公共规 则的现象。新浪网友“燕尾 蝶”分析,大多数中国人习惯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规则,对 自己利大于弊,便遵守和利 用规则;反之则无视规则。
“不守规矩走遍天下,守规矩寸步难 行。
” 凤凰论坛网友“一夕浮华”认为,“中国式过马路”还凸显 了当前中国人的焦虑心态。“很多人平时去办事,也总想走个后门儿,投机取巧,提高办事 效率。过马路就是当下整个 社会的缩影。
” “规则意识的缺乏在于违法成本低。应该让闯红灯的行人付 出代价,如果行人闯红灯也 像机动车那样严罚,闯一次罚 200 元,还会有人闯吗?”一名天 涯社区网友说。一名百度贴吧网友建议,可以把人们的交通行为和个人信用联系起来。闯红灯一个月超 过 3 次,则信用评分降级,在社保、就业等方面都会受到阻碍。“你闯的红灯多了,到哪儿 都是黑名单,那时候,看谁还敢闯?” 无论如何,与其抱怨他人和制度,不如从自身做起。在闯红 灯这件事上,谁都不是旁观 者。正如一名大河网网友所总结的,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个人的所作所为都会对社会 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不同的是,有的人以自身的文明言行,最 大程度地传递着“正能量”;
而有的人则在随波逐流,甚至散发令人生厌的“负能量”。当我 们在马路上行走或驾车时,更应好好地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中国式过马路”那群人中的一 员? “中国式过马路”引发网友热议 现代快报 10 月 16 日报道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 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引起广大网友 热议,从民间到官方都有不少表态,不过一边倒的声音都只是指责过马路的行人 的,民间认为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不顾交通安全,无视法令;官方认为中国式 过马路的心态想的是只要我们大家一起过马路,就没有车敢撞,是一部分国人“无 底线、无原则”的心态体现。诚然,这种现象几乎不间断地在每个城市的街道上出现,许多行人的安全出 行意识也很淡薄。大家都知道,和汽车等机动车相比,行人肯定是“弱势群体”。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可以让大家集体“违法”,将自己的安全置身度外呢? 行人“闯红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违法成本”太低了。“只要我们大家一 起过马路,就没有车敢撞我们。”“就是这一次半次,应该不要紧的。”这是记 者听到的关于“中国式过马路”主要的原因,只要一个匆忙的理由,就可以置交 通法规不顾,横闯红灯而去,而许多正常行驶的机动车不得不小心翼翼对“闯红 灯”行人进行避让 在一些城市,行走已经变成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一些城市的非机动车道变 成了事实上的机动车道,路边的人行道变成了汽车的临时停车场,有的红绿灯时 间间隔太短,来不及让行人通过。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一些行人“闯红灯” 之类的行为,是客观上由于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不足造成的。
“文明过马路,安全你我他。”这是我们小时候就看到的一条标语,但几十 年后直到今天仍然很难良好地实现。但我们依然希望从“你我他”做起,不久之 后让“中国式过马路”成为安全通行的代名词。
第一篇:中国式过马路的标语
中国式过马路(抄在书上 12 页)
1、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这样的做法既是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应当受到道德的谴责、法律的制裁;折射我国部分 公民安全淡薄,不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存在盲目从众心理,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不负 责任的表现;又是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他们的行为给自身安全带来隐患,同时也扰乱和破 坏了交通秩序,直接影响交通安全,威胁到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影响自身形象和城市文 明的发展
2、列举我们身边常见的交通违法行为 行人闯红灯、斑马线上等红灯(应在人行道上等红灯)非机动车停车越线、非机动车走快车道、机动车右转不避让行人。
3、有哪些潜在的威胁(不良影响)? 使当事人处于危险之中,自己的人身生命健康遭受威胁;妨害交通秩序,导致交通堵塞;违 反交通规则,引发交通事故,易引发交通事故,造成更多人的人身安全受损和更大的财产损 失;影响社会的和谐安定,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城市形象,不利于招商引资等;损害当地乃 至国家、民族的形象;
4、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1)交通设施不完善和不合理所致。如一些红灯设置不合理;道路出口设置不合理;绿灯时 间设置不合理;交通信号胡乱等;(2)机动车不遵守交通法规,不礼让行人,才使得行人不 得不扎堆保护自己的路权;3)国民素质偏低,文明礼仪和道德素质低下,法律意识淡薄,持有“从众心理”,部分行人内心的法治观念淡薄,规则意识欠缺;(4)道路管理执法不严,违法行为不能得到相应惩戒,造成人们有法不依,法治难以落实。
5、中国式过马路,对于行为人来说,有哪些不对之处? 答:(1)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的表现,也是对他人生命不负责的表现。
(2)这是得他人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是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给他人带来不便。(3)闯红灯,乱穿行,是违反交通秩序的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中国式过马路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答:
(1)中国式过马路说明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7、整治中国式过马路能一罚了之吗?为什么? 答:
不能,民族文化素质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教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完善,也不是行人的错,一味让民众承担责任是不合理的,政府管理部门应该完善相应的制度和设 施;当然,我国是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对于国家的管理当然应该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但绝不是一罚了之。
5、对于整治中国式过马路,你有哪些合理的建议? 答:
(1)国家:要完善道路交通实施,使设施设置人性化;也要完善道路交通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要加大交通法规的宣传,提升人们的交通守法意识;要完善道路交通实施,使设施设置人性化;也要完善道路交通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媒体要加大对交通安全 的宣传监督力度,形成遵守交通规则光荣,违法交通规则可耻的舆论氛围;(2)执法机关:一方面要依据《道路交通管理办法》,追究违法者的责任,做到违法必究; 交通高峰时段要加大执勤力度,加强疏导;另一方面要对于那些不文明的行为人进行教育,提高他们文明出行的素质。
(3)广大人民群众:要树立法制观念,正确认识乱穿行的危害,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提高安全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宣传交通法规,主动参与交通疏导;安全、文明出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红灯停、绿 灯行;提高自律意识,增强对不文明行为的耻辱感;(护)严于律己,制止、劝阻身边的违章行人,举报机动车交通违章现象; 自觉行使建议监督权,向交通管理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不能一味责怪中国式过马路的穿行者的文明素质低)
6、中国式过马路体现人们的什么心理?这种哦那个心理对人有什么影响? 答:盲目从众心理。初一上册有 7.请为本次宣传教育活动设计两条标语。
(4 分,与材料内容重复不得分)例答:斑马线既是文明线,更是生命线;绷紧交通安全琴弦,奏响生命幸福乐章;遵守交通 规则,珍爱生命健康;交通安全在你脚下,生命幸福在你手中;以身作责,告别不文明行为 等等。
8.“中国式过马路”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2 分)一般违法行为(或行政违法行为)。(2 分)9.上述信息集中体现了我国正在实施哪一治国方略?(2 分)“全国交通安全日”的设立体现 了国家对公民哪些权利的保护?(2 分)依法治国(2 分)。生命健康权、财产所有权(2 分)
10、请简述确立“全国交通安全日”的必要性。
我国部分公民交通安全意识不强,不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因交通事故造成伤亡的现状令 人堪忧;有利于普及交通安全知识,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素养;有利于维护良好 的交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利于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
第二篇:中国式过马路作文
[中国式过马路作文] 最近中国式过马路传得沸沸扬扬,直到去年寒假前我都不这么认为,中国式过马路作文。但是在寒假里发生的一件小事却改变了我这一想法。那天我和几个同学去凤凰书城去看书,因为离家只有大概两公里远,所以我们选择步行去。出发时虽然只在三点,但是天空上乌云密布,好似五六点一般,一看便知就要下雨了。由于出门太过匆忙,忘带了雨伞,但我们并不在意。走了大概半个小时,这就到达凤凰书城,小学六年级作文《中国式过马路作文》。看了约一个小时的书,我们便开始往回走。刚出大门,我便感觉有些不对劲,这下才发现天空中已经飘起了小雨,雨虽然不大,但十分钟,二十分钟后就难说了,于是,我们连走带跑地往家里赶。走到约四分之一的路程时,一个红绿灯拦在了我们面前,还有五十多秒,这对于我们这帮要赶在雨下大之前回家的人来说实在是太长了,可是谁都不敢闯这个红灯,毕竟车太多了。又过了约十秒中,车渐渐变少了,就在这时,不知是谁带的头,朝着马路对面走去。此时马路两边约有三四十个人,一个人过去不要紧,但是两边顿时有大概十多个人如潮水般向着对面涌去,这下一发不可收拾,几乎所有人都向着马路对面走去,就好像是绿灯一样。反是站在马路边上的我为他们捏了把汗,车少并不代表没有车,红灯并不代表绿灯,设想一下,如果这时有一辆车开过来,并且没有及时刹住,后果将不堪设想。这种现象不仅仅在南京有,全中国都有,如果我们不改掉它,又有多少人会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如果我们不改掉这个坏毛病,而在那里去埋怨别人说中国式过马路,又有什么用呢?不知道到什么时候 中国式过马路才会从人们心中淡去。
第三篇:中国式过马路演讲稿
首先来说个定义:中国式过马路用一句话来解释则为:就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只看人,不看灯。虽然是调侃的话,大家都在中国混,相信大家都能理解。
再来讲一则笑话:一个中国男生在国外交了一个外国女孩,一次一起过马路时,见红灯,无人,则穿过马路,次日,两人分手了,男人不解,女孩说:连马路都会闯,以后有什么事不会干:不久,中国男生交了中国女孩,这次红灯、无人,等候,次日,两人分手,男生不解,女孩说:连红灯都不敢闯,以后还能干什么。所以说,做人难,难做人,做中国人,难。那到底该怎么做呢?小时候,老师就有教过,过马路时要一看二慢三通过,当然要理论联系实际,那实际我们表现出来的情况是怎样的呢?看谁胆大,一溜烟跑,或者,聚在一起,手牵手,大步一起走。我个人觉得大学生挺纠结的,有时有什么急事,匆匆忙忙赶到了十字路口,觉得自己是个大学生,要有良好的素质,等着吧,后来,有一些人开始就走了,看着渐行渐远的人们,再看看站在原地的自己,感觉傻傻的,最后纠结来纠结去,对自己下很狠心地说:“下次不要这样了”,于是一股脑儿冲向对面的马路狂奔而去。
现在讲些数据吧,曾经央视《新闻直播间》统计过,在某路段1小时,600人闯红灯。
让我们稍微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不外乎人民群众自身素质及红绿灯时间设置问题。中国人大都数都是急性子,而且也很忙,也抱着侥幸心理、从众心理。曾有调查:超过6成的被调查市民对等候红灯的“耐受度”在30秒到60秒之间,最好不超过60秒。国外调查显示,德国人忍耐红灯的极限是60秒,英国人是45秒。但是一般红灯普遍至少60秒,而绿灯60秒的路口是很少见的。有些地方,我们年轻人走都感到秒数不够,何况老年人呢。
出现问题不解决,那就是故意“犯罪”了。我们小组不才,在结合百度的情况下,小组进行了头脑风暴,总结出了三条。
1.加强宣传与教育,能找些志愿者进行监督共勉。
2.加大执法力度,现在很多地方都开始有罚钱措施了,的确有一定作用,但是希望这些钱能公开、透明,不然又成了某部门赚外快的途径了。
3.道路设施能够以人为本,比如人车分道。
当听到日本人连垃圾都分类的井井有条,的确让我的脑袋中闪过一个词句:“哇塞,太牛叉了吧!”真的,是羡慕嫉妒啊,真是对他们国家产生崇高之意,在这里,表达一下自己的爱国心,除了这个,还是挺讨厌日本的。某人说的不错,什么时候让调侃,成为一种骄傲,那我们个个都了不起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耐心,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当然,这些只是我们的拙见,还是希望大家以生命安全为主,不要为了赶一时之快,不顾生命安全地闯红灯,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生命是生活之本。从你我做起,遵守交通规则,让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成为过往。
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先给大家讲个笑话.一个中国男生在国外交了一个外国女孩,一次一起过马路时,看到红灯,没有人,就穿过马路,第二天,两人就分手了男生非常不理解,女孩说:连马路都会闯,以后有什么事不会干;不久,中国男生交了中国女孩,这次依旧是红灯、路上还是没有人,但这次他选择了等待,第二天,两人又分手了,男生更不解了,女孩说:连红灯都不敢闯,以后还能干什么!虽然这是一则笑话,但是这其中所提到的闯与不闯的选择也是我们正在思考的。你们听说过"中国式过马路"吗?也许你们听过中国式婚姻,中国式丈母娘,也吃过中国式肯德基,但是你们经历过中国式过马路吗?微博上曾有网友调侃: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走,无关红绿灯。
我觉得大多数人不管以什么理由都有闯过红灯,就拿我来说吧,有时候红灯时间过长,但车辆又比较少,而我又有紧急的事情要做。我也会跟随大流一起过马路。虽然这个时候我也会担心人身安全,但是一想到这么多人一起过马路,就算有车也会让我们吧。就是这种侥幸以及法不责众的心理驱使我们这么做。我理论上是保护支持这种做法的,但现实生活中,稍一不注意,还是会违规。虽然现在很多地方已经针对这一现象做出相应的规定,但要杜绝这一现象,除了需要人们的自觉性,还要靠有关部门相处更好的解决办法,如多修地下通道,若马路过宽,可适时延长红绿灯时间,加大闯红灯危害的宣传,相信这样子做的话,很多像我这样偶尔闯个红灯的人,也会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等候交通信号灯。我们小组不才,在结合百度的情况下,小组进行了头脑风暴,总结出了三条。
加强宣传与教育,能找些志愿者进行监督共勉。
加大执法力度,现在很多地方都开始有罚钱措施了,的确有一定作用,但是希望这些钱能公开、透明,不然又成了某部门赚外快的途径了。道路设施能够以人为本,比如人车分道等。
你会过马路吗?
先给大家讲个笑话.一个中国男生在国外交了一个外国女孩,一次一起过马路时,看到红灯,没有人,就穿过马路,第二天,两人就分手了。男生非常不理解,女孩说:连马路都会闯,以后有什么事不会干;不久,中国男生交了中国女孩,这次依旧是红灯、路上还是没有人,但这次他选择了等待,第二天,两人又分手了,男生更不解了,女孩说:连红灯都不敢闯,以后还能干什么!虽然这是一则笑话,但是这其中所提到的闯与不闯的选择也是我们正在思考的。相信大家听说过"中国式过马路"吧。微博上曾有网友调侃: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走,无关红绿灯。虽然是调侃的话,大家都在中国混,相信大家都能理解。那到底该怎么做呢?小时候,老师就有教过,过马路时要一看二慢三通过,当然要理论联系实际,那实际我们表现出来的情况是怎样的呢?看谁胆大,一溜烟跑,或者,聚在一起,手牵手,大步一起走。我个人觉得大学生挺纠结的,有时有什么急事,匆匆忙忙赶到了十字路口,觉得自己是个大学生,要有良好的素质,等着吧,后来,有一些人开始就走了,看着渐行渐远的人们,再看看站在原地的自己,感觉傻傻的,最后纠结来纠结去,对自己下很狠心地说:“下次不要这样了”,于是一股脑儿冲向对面的马路。
现在,请让我们稍微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不外乎人民群众自身素质及红绿灯设置问题。中国人多数都是急性子,而且也很忙碌,也抱着侥幸心理、从众心理。至于红绿灯设置问题,不同地方,当然情况不同,我想提到一点的是有很多路口,我们年轻人过马路都感到秒数不够,何况老年人呢。
我们小组不才,在结合百度的情况下,小组进行了头脑风暴,总结出了三条。
1.加强宣传与教育,能找些志愿者进行监督共勉。
2.加大执法力度,现在很多地方都开始有罚钱措施了,的确有一定作用,但是希望这些钱能公开、透明,不然又成了某部门赚外快的途径了
3.道路设施能够以人为本,比如人车分道,多修地下通道,若马路过宽,可适时延长红绿灯时间。
某人说的不错,什么时候让调侃,成为一种骄傲,那我们个个都了不起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耐心,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当然,这些只是我们的拙见,还是希望大家以生命安全为主,不要为了赶一时之快,不顾生命安全地闯红灯,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生命是生活之本。从你我做起,遵守交通规则,让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成为过往。
第四篇:中国式过马路反思
中国式过马路”为题的议论文
近来在微博上流行这样一个词,叫做“中国式过马路”。什么意思?有人描述为“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还有图为证:在城市街头,有好几位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变道路标上,其中有推着婴儿车的老人,也有电动车、卖水果的三轮车。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眼熟?也正为其司空见惯,甚至为人所不觉,所以一旦被贴上“中国式过马路”标签的时候,才会引起广泛的共鸣和议论。循着这样的思路,一些行人纵身一跃横跨公路隔栏,可称为“中国式跨栏”;公交车站乘客们蜂拥而上挤进车,可称为“中国式上车”;正在行驶的车辆突然一个急转,强行插入另一条车道,可称为“中国式并线”。
类似现象还有不少。集纳到一起,着实令人吃惊,原来我们身边存在这么多不文明现象,很多时候不管有意无意,各种“中国式”做法成了一种自然选择,甚至到了不这么做,反而会不正常、不便利。
这种吊诡的变化之中,一则存在群体效应,大家都这么做,法不责众,形成了一种社会氛围;一则发生了规则的异化,原来的红灯停绿灯行、排队依序、驾驶规则等都被放到一边,扎堆前行、拼抢上车、强行并线成了众人奉行的“潜规则”。有规不行,违规成风,潜规迭出,由此看来,“中国式过马路”等现象,其实是陷入了一种规则困境。
为什么会这样?这既有规则意识淡薄的原因,也有规则本身不完善的因素。如果一味指责公民素质不佳,并未看到问题的全部,甚至也没有点中问题的要害。以“中国式过马路”为例,行人不顾红绿灯急切通行的背后,与缺乏安全意识、心态浮躁、自私观念等不无关系,但通行区域规划不科学、绿灯时间过短、人车关系处理失衡等现实问题的存在,往往也使人们按照红绿灯划定的时空难以顺利过马路,甚至还可能面临危险。
因此,破解“中国式过马路”,不只是一道公民素质题,还是一道社会管理题。如何协调社会关系、平衡各方利益,制定体现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等理念的社会规则,提升规则的科学性?如何在规则实施中一视同仁,对违规者依法进行惩处,提升规则的公信力?这不仅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与能力,也需要民意的参与和监督。人人行动起来,人人负起责来,共同遵守和捍卫良性规则,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运作。过马路是这样,就业招聘、商业经营、为政用权等各个领域,又何尝不是这样?
凑够一撮人马上走,和红绿灯无关。”这句“中国式过马路”概括,引发网友普遍共鸣,成为热议话题。
“红灯停,绿灯行。”这是世界通行的交通规则。在发达国家,红灯、绿灯是行人“Go”和“Stop”的命令,自觉得近乎条件反射。在欧洲国家、美国、澳洲各大城市,红灯一亮,行人自然在马路两旁戳立不动,绿灯一开,鱼贯而过。同是亚洲国家,日本东京、韩国首尔的人流量和车流量一点不亚于中国任何城市,但各行其道,井然有序,依然没有人闯红灯,更不会“凑够一撮人”结伴去挑衅红灯。
大凡到过西方的中国人,无不对西方世界中行人过马路的那种自觉意识,不见绿灯绝不横穿马路,即便是视野所及内无一辆汽车,而赞不绝口。行人如此,司机更是如此。
今年八月底,我随凤凰网十大名博考察澳大利亚。从悉尼驱车前往首都堪培拉,一路上,汽车一辆接一辆地赶路,我们的旅游大巴却不急不躁。司机匀速开车,从不超速,“安全”二字似乎镌刻在他的行车规则之中。当行人站在马路边上,似乎要通过。司机远远看到就减速,缓缓停在行人面前,用手势微笑着示意行人通过。即便是在高速公路,看到考拉一蹦一跳地
横穿,也立刻减速刹车,让考拉安全通过。我坐在司机身边,不禁翘起大拇指,啧啧称赞。司机说,“这是起码的,交通规则的制定,就要自觉遵守,这样才有章可循。尊重他者,其实就是尊重自己。”
西方的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常常让我们汗颜,并且往往引申出一个结论:人家真文明,真守法。由此又产生了九斤老太式的喟叹,中国人的法律观念太差了。在我看来,“中国式过马路”不仅仅是中国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的落后写照,更是中国政治文明的一个生动标本。“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是中国人规则意识的集体漠视。在中国,规则意识很早就有,格言古语都强调,最著名的便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规则存在,并不一定得到广泛认可。除了法家思想基本没有在中国占据过统治和主导地位,另一原因,是大多数中国人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去对待规则,而并不是发自内心的,自觉遵守规则,把遵守规则内化为人格一部分。对我利大于弊的,便去遵守和利用规则;反之,就无视规则。“灵活变通”被赞扬,尽管这种变通,有时是违背法律和道德的,而只要在当时得到好处,就大行其道。而中国传统的特权思想根深蒂固,在许多人心里,不但不以遵守规则为荣,反以践踏规则为荣。红灯来了,大咧咧闯过去,习以为常。而闯红灯被监控纪录,最后疏通关系,不受处罚,那更是沾沾自喜。践踏规则而逍遥法外,就是一种让别人羡慕嫉妒恨的特权享受。享受特权,不独是特权者的习惯,也成为无权者的奢望。
世界上的规则文化,伴随着工业文明、都市文明和公民社会而成长、成熟。而中国长期处于农耕社会,农业社会自由散漫的思维方式,对于中国人的影响还很大。中国是工业文明和都市文明的后发国家,公民社会更是“才露尖尖角”。当代中国人绝大多数来自农村,或跳出农门成为都市人,或从农村移民到都市。农村人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都无须深刻的规则意识,如同种麦子,上午八点种与九点种有区别吗?无视规则的“农民习气”,在许多中国人潜意识根深蒂固,难以纠正。中国人成熟的规则文化,还有一二代人的路要走。
“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是中国人破坏规则的集体撮合。交通规则,是现代人们最常见的公共规则。为什么中国人习惯去破坏,并且喜欢“凑够一撮人”结伴破坏呢?不单单是交通规则,其他公共规则为什么也常常发生这种情况呢?
在许多中国人潜意识里,破坏规则,不是破坏“与其他公民平等的契约”,而是挑战了规则的制定者。闯红灯,绝不会意识到破坏了基于平等契约精神的公共秩序,而是庆幸自己没被规则制定者逮着,怡然自得于一种违规快感。而对于一个习惯意识形态禁锢的国家来说,人们破坏规则的违规快感,似乎被赋予了精神独立和彰显个性的魔力,自觉不自觉地与挑战制度、追求自由变得相关,从而自我消解了破坏规则所产生的心理窘迫和道德耻感。
而喜欢“凑够一撮人”结伴破坏规则,一是“浑水摸鱼”的从众心理,二是“法不责众”的人治文化。显然,那些破坏规则者,都明知其行为不光彩,并且要被追究责任,只是在集体行为的迷彩服和法不责众的防弹衣下,放纵自我。当下发生的许多群体事件,一方面是政府不作为、乱作为而引发事端,另一方面源自“凑够一撮人”的民众反规则习惯。“凑够一撮人”的诉求,有合法合理的,也难免有漫天要价,私利膨胀而漠视公共利益的。不久前全国保钓反日游行中,那些趁机打砸抢的暴行者,更是反面典型。
康德曾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个是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是心中的道德律。基于平等契约精神的规则和道德律,一直是中国人的心灵稀缺物。
“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是中国规则制定者的人本缺憾。在中国马路闯红灯,有时候是不闯灯根本过不去马路,信号灯时间太短,转弯的车辆太多,而且根本不让行人。在指责行人违章过马路的同时,还应看到在不少地方的城市规划中存在着忽视和漠视行人交通权利的倾向,助长了违规行为的发生。为什么横跨道路栅栏的危险行为屡禁不绝?这与天桥、地下通道、斑马线的设置不合理有极大关系。行人乱穿马路是造成交通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却
很少有人反思城市交通设施是否周到方便。国外城市交通研究表明,人行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的最佳间隔距离是150米,否则就超出了人的忍耐极限,可能造成行人乱穿马路。但是,中国城市规划者闭门造车,常让行人兜大圈。
行人过马路确实算不得什么大事,但它体现了城市对行人交通权利的关怀程度。道路设施应以人为本,只有保障人的通行便利,才能逐步培养公民良好的交通法规意识。到那时,马路上的“流氓一小撮”也许就不再流氓了。知名时评家童大焕说:“良好的规则和规则意识的建立,必须源于公民平等自由的参与,而不是强者的逻辑,弱者的服从”。而以人为本的善政,无疑是公民自觉参与的发动机。
“中国式过马路”还凸显了现代化背景下中国人的心态焦虑。为什么欧美先进城市的司机遇到堵车会排队等候前进?为什么中国人开车喜欢变道?堵车时钻来钻去,其实也领先不了几米,反而加剧堵车。道理大家都懂,可就是停不下踩油门的脚。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闯红灯?不也就是从马路这头过那头,快那么几分钟。闯红灯是没素质的表现,这是现代人的常识,可大家就是忍不住“凑够一撮人马上走”。
细想起来,这可能跟当今中国社会心理有关。我们处在急剧转型期,什么都追求“快、准、狠”,一停下来就担心落后于他人,落后于时代,抓不住机会,所以每个人都很急躁。国家经济也立下保
八、保九的目标,不遗余力。似乎不能保住发展的快步伐,这个国家和民族就要歇菜了。而欧美先进城市的市民心态平和,开车从容不迫。当中国发展不再匆匆忙忙,当各城市领导不再把十年二十年的经济目标压缩在自己短暂任期内,当中国经济不再是政绩经济而是民生经济,城市文化塑造出从容优雅的市民,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自然也就差不到哪里去。
矫正“中国式过马路”,依靠人人平等的法治。香港、新加坡等先进城市司机开车文明,一方面是公民素养,另一方面是因为害怕违法。违法被认为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而在中国,司机对逆行、乱掉头习以为常,少数司机违法被交警抓到了,不仅不认罚还打骂交警。而行人闯红灯,更是司空见惯。难道大家真的不知道违法吗?是因为大家都信奉“法不责众”、“法外有情”,出了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找关系,而不是找法律。所以矫正“中国式过马路”,建立中国的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必须普及法制文化,健全法治社会。
酒驾在过去,一直是中国的马路杀手,每年都有数十万鲜活生命,丧生在醉醺醺的车轮下。而自从酒驾入罪,以刑法打击酒驾违法行为时,“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成为职业司机和私家车主的自觉习惯。打击酒驾之所以取得奇效,酒驾事故锐减,除了空前执法力度,更主要的是不管涉及到谁,一律刑拘,体现了执法的公开、公平、公正,树立了法律应有的尊严与威严。如果制定规则者不执行规则,就会成为规则的最大破坏者,规则形同虚设,就会成为政治粉饰。规则与法律是分不开的,在生活中倡导讲规则,增强人们的规则意识,其实便是为了提倡法律意识,为法治的实现做贡献。
马路是现代文明的镜子。“中国式过马路”的具象,折射当下中国政治文明。中国人的规则意识与西方国家的规则意识,长期存在差异。法律至上是西方人的规则意识,而我们一直没有这样的意识,权力和人情常常可以大于法。法治的生命力,源自国家成员的平等。建立人人平等的法治社会,权力自律,公民自觉,才会有令人赞叹的马路文明。
好的制度,引导好的国民习惯;好的习惯,形成好的国家文明。当中国人在红灯前自觉站立,这个古老国度的现代文明也就站立了。
“中国式”之殇“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 了,和红绿灯无关。”“中国式”过马 路似乎已然成为一种“风尚”,人皆习以为常。“中国式过马路”无疑是众网 友对此不文明行为的调侃之辞。这里 的“中国式”已然不是一个代表文明进 步、奋发向上的褒义词,而是一个象 征着蛮横无礼与道德低下的贬义词。当一种个人的行为上升为国家的标志 时,“中国式”之殇必然引起我们深刻 的反思。
对个人而言,“中国式过马路”体现出 个人素质的极其低下,对生命缺乏最 起码的尊重。随着新交通法规的不断 出台,机动车所受到的规范管理程度 不断提高,但对行人是否遵守交通法 规却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方法。许多
人自恃“神勇无比”,将安全抛到九霄云外,为 图一时便利而忽略红绿灯的存在,直 接穿行,并且以此为勇,自鸣得意,觉得自己走了捷径,占了便宜,沾沾 自喜。诚然,监督行人并不如监督机 动车那样可以采用设立“电子警察”等 措施来实现,但毫无疑问的是:在交 通事故中,受到伤害的毕竟还是行人 多。所以,“中国式过马路”是对自身 生命不负责的表现。
对社会,“中国式过马路”所引起的负 面效应更不可小觑。在一群等待过马 路的行人中,无疑也有理智之士,不 愿乱穿马路。但当其他人都开始“中 国式过马路”时,如果不随大流、随 大众,便有可能被人视作另类,认为 其“迂腐”“不识时务”,自己也觉得与 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于是遵守交通规 则的人越来越少,“中国式过马路”便 陷入恶性循环,成为一个社会的普遍 现象。此时,“中国式过马路”已经不 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成为一种恶劣的 社会风气,此风兴起,就可能导致人 们私利膨胀而漠视公共利益。不久前 全国保钓反日游行中,那些趁机打砸 抢的人,就是反面典型。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礼仪之邦,现如
今“中国式”却成为不遵守法律法规的 代名词,不禁使我们汗颜。在网友 “中国式过马路”调侃的背后,反映的 是整个民族对规则的集体漠视,反映 的是我国国民素质有待提高的问题。这不单是靠社会制度能规范的,还需 要我们共同携手,自觉遵守法制法 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中国 式”之殇,殇在我,殇在你,殇在整 个民族,此殇,务必尽快止于行,才 能止于心。
第五篇:中国式过马路 论文
三穗县民族高级中学研究性学习论文
“中国式过马路”——论文
“凑够一撮人马上走,和红绿灯无关。”这句“中国式过马路”概括,引发网友普遍
共鸣,成为热议话题。
“红灯停,绿灯行。”这是世界通行的交通规则。在发达国家,红灯、绿灯是
行人“Go”和“Stop”的命令,自觉得近乎条件反射。在欧洲国家、美国、澳洲各大
城市,红灯一亮,行人自然在马路两旁戳立不动,绿灯一开,鱼贯而过。同是亚
洲国家,日本东京、韩国首尔的人流量和车流量一点不亚于中国任何城市,但各
行其道,井然有序,依然没有人闯红灯,更不会“凑够一撮人”结伴去挑衅红灯。
大凡到过西方的中国人,无不对西方世界中行人过马路的那种自觉意识,不见绿
灯绝不横穿马路,即便是视野所及内无一辆汽车,而赞不绝口。行人如此,司机
更是如此。对于西方的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常常让我们汗颜,并且往往引申出一个结论:
人家真文明,真守法。由此又产生了九斤老太式的喟叹,中国人的法律观念太差
了。在我看来,“中国式过马路”不仅仅是中国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的落后写照,更是中国政治文明的一个生动标本。
“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是中国人规则意识的集体漠视。在中国,规则意识
很早就有,格言古语都强调,最著名的便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规则存在,并不一定得到广泛认可。除了法家思想基本没有在中国占据过统治和主导地位,另一原因,是大多数中国人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去对待规则,而并不是发自内心的,自觉遵守规则,把遵守规则内化为人格一部分。对我利大于弊的,便去遵守
和利用规则;反之,就无视规则。“灵活变通”被赞扬,尽管这种变通,有时是违
背法律和道德的,而只要在当时得到好处,就大行其道。而中国传统的特权思想
根深蒂固,在许多人心里,不但不以遵守规则为荣,反以践踏规则为荣。红灯来
了,大咧咧闯过去,习以为常。而闯红灯被监控纪录,最后疏通关系,不受处罚,那更是沾沾自喜。践踏规则而逍遥法外,就是一种让别人羡慕嫉妒恨的特权享受。
享受特权,不独是特权者的习惯,也成为无权者的奢望。
世界上的规则文化,伴随着工业文明、都市文明和公民社会而成长、成熟。
而中国长期处于农耕社会,农业社会自由散漫的思维方式,对于中国人的影响还
很大。中国是工业文明和都市文明的后发国家,公民社会更是“才露尖尖角”。当
代中国人绝大多数来自农村,或跳出农门成为都市人,或从农村移民到都市。农
村人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都无须深刻的规则意识,如同种麦子,上午八点种
与九点种有区别吗?无视规则的“农民习气”,在许多中国人潜意识根深蒂固,难
以纠正。中国人成熟的规则文化,还有一二代人的路要走。
“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是中国人破坏规则的集体撮合。交通规则,是现代
人们最常见的公共规则。为什么中国人习惯去破坏,并且喜欢“凑够一撮人”结伴
破坏呢?不单单是交通规则,其他公共规则为什么也常常发生这种情况呢?
在许多中国人潜意识里,破坏规则,不是破坏“与其他公民平等的契约”,而是挑
战了规则的制定者。闯红灯,绝不会意识到破坏了基于平等契约精神的公共秩序,而是庆幸自己没被规则制定者逮着,怡然自得于一种违规快感。而对于一个习惯意识形态禁锢的国家来说,人们破坏规则的违规快感,似乎被赋予了精神独立和彰显个性的魔力,自觉不自觉地与挑战制度、追求自由变得相关,从而自我消解了破坏规则所产生的心理窘迫和道德耻感。
而喜欢“凑够一撮人”结伴破坏规则,一是“浑水摸鱼”的从众心理,二是“法不责众”的人治文化。显然,那些破坏规则者,都明知其行为不光彩,并且要被追究责任,只是在集体行为的迷彩服和法不责众的防弹衣下,放纵自我。当下发生的许多群体事件,一方面是政府不作为、乱作为而引发事端,另一方面源自“凑够一撮人”的民众反规则习惯。“凑够一撮人”的诉求,有合法合理的,也难免有漫天要价,私利膨胀而漠视公共利益的。不久前全国保钓反日游行中,那些趁机打砸抢的暴行者,更是反面典型。
康德曾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个是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是心中的道德律。基于平等契约精神的规则和道德律,一直是中国人的心灵稀缺物。“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是中国规则制定者的人本缺憾。在中国马路闯红灯,有时候是不闯灯根本过不去马路,信号灯时间太短,转弯的车辆太多,而且根本不让行人。在指责行人违章过马路的同时,还应看到在不少地方的城市规划中存在着忽视和漠视行人交通权利的倾向,助长了违规行为的发生。为什么横跨道路栅栏的危险行为屡禁不绝?这与天桥、地下通道、斑马线的设置不合理有极大关系。行人乱穿马路是造成交通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却很少有人反思城市交通设施是否周到方便。国外城市交通研究表明,人行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的最佳间隔距离是150米,否则就超出了人的忍耐极限,可能造成行人乱穿马路。但是,中国城市规划者闭门造车,常让行人兜大圈。
行人过马路确实算不得什么大事,但它体现了城市对行人交通权利的关怀程度。道路设施应以人为本,只有保障人的通行便利,才能逐步培养公民良好的交通法规意识。到那时,马路上的“流氓一小撮”也许就不再流氓了。知名时评家童大焕说:“良好的规则和规则意识的建立,必须源于公民平等自由的参与,而不是强者的逻辑,弱者的服从”。而以人为本的善政,无疑是公民自觉参与的发动机。
“中国式过马路”还凸显了现代化背景下中国人的心态焦虑。为什么欧美先进城市的司机遇到堵车会排队等候前进?为什么中国人开车喜欢变道?堵车时钻来钻去,其实也领先不了几米,反而加剧堵车。道理大家都懂,可就是停不下踩油门的脚。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闯红灯?不也就是从马路这头过那头,快那么几分钟。闯红灯是没素质的表现,这是现代人的常识,可大家就是忍不住“凑够一撮人马上走”。
细想起来,这可能跟当今中国社会心理有关。我们处在急剧转型期,什么都追求“快、准、狠”,一停下来就担心落后于他人,落后于时代,抓不住机会,所
以每个人都很急躁。国家经济也立下保
八、保九的目标,不遗余力。似乎不能保住发展的快步伐,这个国家和民族就要歇菜了。而欧美先进城市的市民心态平和,开车从容不迫。当中国发展不再匆匆忙忙,当各城市领导不再把十年二十年的经济目标压缩在自己短暂任期内,当中国经济不再是政绩经济而是民生经济,城市文化塑造出从容优雅的市民,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自然也就差不到哪里去。矫正“中国式过马路”,依靠人人平等的法治。香港、新加坡等先进城市司机开车文明,一方面是公民素养,另一方面是因为害怕违法。违法被认为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而在中国,司机对逆行、乱掉头习以为常,少数司机违法被交警抓到了,不仅不认罚还打骂交警。而行人闯红灯,更是司空见惯。难道大家真的不知道违法吗?是因为大家都信奉“法不责众”、“法外有情”,出了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找关系,而不是找法律。所以矫正“中国式过马路”,建立中国的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必须普及法制文化,健全法治社会。
酒驾在过去,一直是中国的马路杀手,每年都有数十万鲜活生命,丧生在醉醺醺的车轮下。而自从酒驾入罪,以刑法打击酒驾违法行为时,“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成为职业司机和私家车主的自觉习惯。打击酒驾之所以取得奇效,酒驾事故锐减,除了空前执法力度,更主要的是不管涉及到谁,一律刑拘,体现了执法的公开、公平、公正,树立了法律应有的尊严与威严。如果制定规则者不执行规则,就会成为规则的最大破坏者,规则形同虚设,就会成为政治粉饰。规则与法律是分不开的,在生活中倡导讲规则,增强人们的规则意识,其实便是为了提倡法律意识,为法治的实现做贡献。
马路是现代文明的镜子。“中国式过马路”的具象,折射当下中国政治文明。中国人的规则意识与西方国家的规则意识,长期存在差异。法律至上是西方人的规则意识,而我们一直没有这样的意识,权力和人情常常可以大于法。法治的生命力,源自国家成员的平等。建立人人平等的法治社会,权力自律,公民自觉,才会有令人赞叹的马路文明。好的制度,引导好的国民习惯;好的习惯,形成好的国家文明。当中国人在红灯前自觉站立,这个古老国度的现代文明也就站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