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十七届中日交流晚会致辞
在第十七届中日医学教育交流会联欢
晚会上的欢迎辞
(2013.11.20)
尊敬的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很高兴能参加今晚这个联谊晚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广东医学院,向远道而来的日本师生、朋友们致以热烈的欢迎。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的交往悠久而绵长。近年来,中日友好交流事业更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自1996年以来,我校与日本大阪滋庆教育集团已成功举办了十八届医学教育交流会,两国青年欢聚一堂,歌唱美好生活,交流学习心得。中日医学教育交流会不但增进了彼此间的相互了解,也培养了我们之间的友谊。今天,我校已走过55年的风雨历程,成为广东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和广东省高级医学人才培养的最大基地。如今,我校顺利通过了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全校师生员工正众志成城,团结协作,为建设高水平的广东医学大学而努力奋进。
中日两国医学发展历史渊源深厚,源远流长。两国在医学教育的教育模式、课程体系、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各具特色,成效斐然,共同形成了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之势。
我校与日本大阪滋庆集团的合作办学模式,不仅搭建了中日医学教育的互动交流平台,而且促进了我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交流会是一个互相学习、分享喜悦的窗口,传播和演绎着中日两国的医学人文精神与理念;交流会是一个携手并进、互惠共赢的舞台,多年来的精诚协作结出了累累硕果。如今,我们的合办专业正逐渐发展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品牌专业。今后,我们将开展更为广泛的医学教育交流合作,开拓我校与大阪滋庆教育集团合作交流的新时期,共同收获合作交流办学的喜悦,一起描绘医学教育发展的蓝图。
我希望这一次的医学教育交流会能更进一步地使双方从文化思想、办学理念上相互受益,更进一步地推动彼此的友好合作关系。我相信,以后我校与大阪滋庆教育集团还有更多的机会在美丽的松山湖畔开展交流活动。
芬芳恒久远,情谊永流传。祝愿大家愉快的共度这个美好的夜晚,祝晚会圆满成功!也祝中日友谊郁翠芬芳,万古长青!
谢谢大家!
第二篇:中日交流体验
中日交流体验
昨天来自日本的老师为我们学生展示了日本的茶道以及乐器表演。首先是茶道的展示,茶道有繁琐的规程,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动作要规范,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茶道品茶很讲究场所,今天的展示是在学院大厅中进行。日本老师邀请了两位同学作为客人,其他同学在旁边观看,待学生入座后,老师的助理先为学生献上精致的点心,老师按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然后依次献给我们的两位同学。学生恭敬地双手接茶,先致谢,尔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点茶、煮茶、冲茶、献茶,这是茶道仪式的主要部分,饮茶完毕,学生对茶具进行鉴赏,赞美一番。最后,学生向老师表达谢意。
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种仪式化的、为客人奉茶之事。原称为“茶汤”。日本茶道和其他东亚茶仪式一样,都是一种以品茶为主而发展出来的特殊文化,但内容和形式则有别。日本茶道源自中国。
现在的日本茶道分为抹茶道与煎茶道两种,但茶道一词所指的是较早发展出来的抹茶道。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
茶道展示之后,接下来就是欣赏日本传统乐曲《北国之春》和《樱花》和非常好听的《茉莉花》。首先是一位老师用古筝演奏《北国之春》,接下来是另一位老师用笛子演奏了《樱花》,然后两位老师一起演奏了《茉莉花》,演奏完毕之后,老师们非常热心地教学生们如何弹奏乐器,学习氛围十分热烈。
传统乐器中最有名的是三味线、尺
八、太鼓、十三弦古筝;还有十七弦琴、萨摩琵琶等。三味线的祖先即是中国的三弦。三弦于1560年经冲绳传到了日本。通过日本艺人的改造,三弦变成了三味弦(线)。最后就是老师与学生的互动,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许多好吃的日本点心和抹茶,学生们15人一组,大概有六组,进行品尝,由老师亲自教授日本的餐桌礼仪,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学习到日本的文化。品尝之后老师还为学生们介绍了一些日本文化和乐器。还进行了提问环节。最后应学生的邀请再次演奏。
整个活动进行地非常顺利,学生们十分积极地参与进去,和老师互动。最后还合影留念。
第三篇:中日茶文化交流
中日茶文化交流概述
内容摘要:
茶,本只是一种植物,可在中日的共同努力下,它脱离了本来的仅为植物,化身成为一个受到历史积淀,文化洗礼的东方居士,在它这儿有着特殊的东方特质,它起源于先秦,第一次繁荣在唐中期,并且东传日本。第二次繁荣于两宋,且点茶法传入日本最终千利休含笑自杀之后形成了抹茶道,与煎茶道共同构成了日本茶道,明清沏茶泡茶盛行之后中日两国茶文化分道扬镳,中国将茶作为可口饮料,而在日本则成为了生活艺术。关键词:茶,交流,茶道,发展,艺术 正文:
说起茶文化首先应从茶来说,应当澄清,茶非茶文化。对于茶,它是一个具有局部特色的饮料,只是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它才得以冲出局部走向全世界。
对于茶,一个从一开始就挂着东方名片的植物,对于它的应用从一开始就是东方的专利,应该注明的是,尤其是中国和日本,对茶的认识,发展,以至于凝注成为茶文化都具有不可抹灭的贡献,而茶文化在中日两国之间的传播、交流,同时又见证了两国历史的渊源,友好的往来。
首先,针对茶的起源来说,茶源自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被运用。相传“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虽说那是传说,不足为据,但是在《华阳国志》中有记载说武王伐纣时巴蜀一带已用茶叶作为纳贡珍品,春秋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茶而已”,由此可知,茶最晚在中国的西周时期已经得到使用,春秋时期被当做粥来食用,实际上中国有相当长时间内都在把茶当做食物来食用,而且现在也有很多的地方仍然食用茶叶,例如佤族、基诺族等。而在同时期的日本却无这方面记载,最少以现在的历史研究来看中国出现茶要比日本早。
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可以看出:茶在中国一开始并非作为饮料,而是作为药材彰显于世。除了这个传说之外,有精确史文记载的有:东汉时期神医华佗《食论》中记录“苦荼久食,益意思”,以及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记录“茶治便脓血甚效”,陶弘景也曾记录“茶,好主眠”,在此可以看出茶作为药材在中国古代的广泛使用。此外,根据西汉《僮约》中记载“烹茶尽具”,“武阳买茶”以及《汉书·王褒传》记载:西汉时期成都已经是茶叶的集散中心和消费中心,成都人不仅饮茶成风,而且在地主富豪家,饮茶还使用了专门的茶具。茶在西汉时期已经开始被用作饮料,而四川成为了当时的茶叶生产和饮用中心,茶被当做商品来买卖,就不单单供农家自饮自食了,而是为它赋予了商品的职责,也就扩大了茶的受众,更多的文人墨客就可以接触到茶,并且在饮茶过程中产生广泛的思想情感,为茶赋予更多的内涵,茶文化开始慢慢积蓄而成。
东汉末年,划分三国。人们长期处于战乱,社会不安定,人们渴望有一个精神寄托,进而佛教传播兴盛。佛教讲求念经打坐参悟佛法,但有困神一直是他们的困扰。前面我们也说到了茶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便深得佛教人士喜爱,特别是两晋南北朝佛教盛行时期,茶随着佛教的盛行而盛行开来。巴蜀文化中的茶文化在相互交流中逐渐传播到吴楚越几大文化系统中,但是国家不统一,南北方交流受到阻碍,南方茶文化已相当发达,但在北方却未获发展,直到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南北方文化交流频繁,南方的茶文化开始传入北方,但是一直到初唐时期茶在北方虽说有发展,但也没有普及,直到中唐时期,情况才有所改观,北方开始普及茶。以至于在在德宗李适之后“关西、山东,闾阎村落皆吃之,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这正是茶对中国北方百姓的影响写照,也正是在这时,茶文化才真的普及南北方。
日本是没有自生茶的,在中国引来,那现在就有一个问题了,茶是什么时候从中国传到日本的呢?我们知道,徐福的传说,他在秦朝就带着3000童男童女,500技工,谷物种子,谷种各样的大陆文明来到了日本,由此也促进了日本文明的飞跃发展;史料也记载有5世纪自称秦始皇后裔的秦氏一族来到日本,六世纪朝鲜华裔王氏来到日本;南朝政权也曾派裁缝兄媛,弟媛到日本;专事佛教艺术的司马氏一族也来到日本,可是这些却没有给日本带来中国的茶文化,连一根茶叶也没有带去,甚至日本正仓院收集了九万多件文物,囊括武具,乐器,服装,佛像等很多类,可是唯一缺少的是茶,这是什么原因?
我们反过头来看一下,中国茶直到中唐时期才在全国普及开来,而那徐福出海是在山东半岛,是中国北方与日本的交流,对南方的文化传播极少,正仓院在756年采集完成之时怕中国的茶还没有普及,在长安,江东地区很难采购到茶。一直到了中唐时期,安史之乱之后,社会不稳定因素再度兴盛,禅宗盛行,因而带动着茶叶盛行,茶文化兴盛,茶在南北方都普及开来。还有一个原因,一个非常重大(至少是在茶文化史上非常重大的一件事)不能被我们遗忘,那就是陆羽《茶经》的问世,它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学专著,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学,它对中唐时期茶文化做出了很好地总结,也正是在茶经问世之后,茶成了全国普遍性的饮料。又伴随着这时期中日文化交流频繁,日本多次派遣遣唐使,在大唐带去了汉字书法艺术,服饰艺术,佛教禅宗,同这些紧密相连的就是茶文化,日本在学习中国文化时,同样被中国的茶文化深深吸引,由此日本从中国引进了茶。
唐朝时期,像白居易、刘禹锡、皮日休、杜牧、陆龟蒙等大文豪们都留下了丰富的茶文化的诗。这一时期,中日交流频繁,特别是日本留学僧人,例如圆载就与皮日休、陆龟蒙交往甚密,也正是由他们这些留学僧人将唐朝的茶文化带去日本,弘仁茶风也就在那些僧人、贵族之间掀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恐怕就是那三僧一天皇了吧,便是最澄和尚,空海和尚,永忠和尚,嵯峨天皇。正是他们引领了一个时代,引领了那个时代的茶文化,同样也开辟了整个日本的茶道兴旺。
但是,好景不长,自公元607年小野妹子来隋之后287年的交流于公元894年截至。中日官方交流阻断了,同时中日官方茶文化交流也被阻断,但是却促起了中日民间交流。唐末时期,中国政局**,黄巢起义活跃,唐朝政治经济衰落,加之日本财政紧缩,无法支持遣唐学习,又考虑到民间商人可以为贵族带来奢侈品,因此就不再派遣唐使了,在此影响下,官方交流阻断,虽说仍有民间交流,但出于经济利益,对于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是极小的。
进入了五代,政局动荡,国家不统一,但是在沿海地区的后梁、吴越地区,出于具有优良的港口,它们与日本具有广泛的交流尤其是吴越,而且更有趣的是在这段时期内中日交往表现出吴越政权更加积极一些,而日本政府却表现出淡定的态势,与中国政权不冷不热,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主要是日本不想被中国当时那混乱的政治所牵扯。而他们又想与中国政府保持密切联系,以为王公贵族们提供中国的商品。在这样一种不冷不热,仅限于商船往来的时代里,日本政府对于中国文化的热衷程度冷淡,这就自然而然的使日本的茶文化发展缓慢,使中日茶文化的交流陷于窘迫。
在中国的宋代是一个茶文化大发展的时代,具体来说,宋代出现了龙凤团茶、散茶以及点茶法,同时茶会茶宴斗茶等十分兴盛,像欧阳修、梅尧臣等文人墨客对龙凤差图案散茶等也做出了描述,把他们记入诗词,蔡襄《茶录》中记载“钞茶一钱七,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为绝佳”,对点茶法做出了详尽的描述,这些都能充分说明宋代茶文化的高度发展。然而处于与北宋同时期的日本平安时代中期至末期这段时间内,茶文化却是处于“停滞”,这又是什么原因致使中国茶文化高度发达而日本茶文化却处于“停滞”呢?
这时期,中国的北宋时代,众所周知,这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时代,而文人又是茶的享用者,也是茶文化的主体创造者,加之北宋皇帝的极力推崇,就像宋徽宗曾描述过龙凤团茶的品饮法,为了与民间饮茶区别开来,就限制了龙凤团茶的生产,这充分证明徽宗对于茶的特殊钟爱,由于皇帝的推动而茶文化急速发展。而与之相对应的日本平安时代中期至晚期是什么情况呢?最高统治者藤原氏对于茶的热情投入太少,中日文化交流冷淡,宋代产生的龙凤团茶并没有传入日本,没有像唐代那样直接影响日本茶文化的发展,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平安晚期时代并没有像弘仁茶风那样有来华僧人将中国的种茶制茶饮茶方法带入日本。
但是,真的是停滞吗?虽然日本当时茶文化的发展相对与宋朝来说确实比较慢,但是呢,也并非是停滞,当时日本政权被外戚藤原氏控制,天皇家族逐渐成了傀儡,他们中的好多人成为可有可无的人,所以有些就去了寺院,由此日本茶文化的集中中心就从皇宫转移至寺院中,而在白河天皇将政权从藤原氏手中夺回之后,奉茶仪式等典仪茶在日本兴起,所以对那个时期并不能单纯的说是停滞。
南宋时期却出现了另一种情况,日本这时平氏集团崛起,平氏集团很早就尝到中日交流的好处,所以在他执政起就迫不及待的将原来的私下贸易转为公开贸易,而南宋这时候正处于相对稳定时期,所以中日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所以,在这个时期,中国的茶文化传入日本,而促成他发展的就是被称为日本茶祖的荣西,他来到中国学习禅宗,将南宋的禅和茶传入日本,成为了日本临济宗的创始人,日本的茶祖。而他的《吃茶养生记》被称为日本的《茶经》,荣西的茶文化直接传承的就是天台山茶史,一个可追溯到东汉的茶种植史。我们可以看到在中日政府以及荣西等僧人的推动下,中日茶文化交流频繁,促成两国茶文化繁荣,而日本则迎来了茶文化史第二次高潮。
可是,成吉思汗进入中原之后,元朝建立之后,中原原有的茶文化,煮茶,点差等很繁杂,中原文人们因家国丧灭,已经没有心情去细细品茶,进行繁杂的茶理了,所以原有那种繁杂的制茶术渐渐被抛弃,而转入较为简洁的沏茶,而这一阶段的饮茶就失去了前代那种欣赏世事的赏乐心情,而转为对家国破灭的悲伤情怀,所以在这个时期,中国的茶的主体开始转为散茶,但是同时像龙凤团茶这样的茶仍然存在,却是作为贡品存在着。这时期,中日之间的交流是尴尬的,原因是中日官方没有交流,但日本在那时候是非常崇拜中国文化的,所以私下商品交流却是特别发达,这就使中国对茶文化的新发展可以通过私下商品交流传入日本。所以呢物品方面特别多,根据这个情况,又有些资料显示,日本在这个时期引进的中国的文化产品文物特别多,而茶文化本身却发展不太明显,不过,总体来说,从南宋到元末这个时期中日交流频繁,文化发展迅速,日本茶文化迎来再次高潮。
在明朝这样一个特殊的朝代里,出现了一个特殊的事情,那就是汉族人再次统治中国,然而那种繁琐复杂的唐宋茶理却没有的以恢复,更有甚者,连那作为贡品的龙凤团茶也给慢慢取消了,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追本溯源还是明太祖朱元璋他是农民出身,深知茶农采茶不易,便取消团茶,而是炒青绿茶,它呢成本低,因此也就使茶真正进入平常百姓家。然而,那是一个奇葩的时代,就注定日本也有了奇葩事情出现,那便是从中唐一直追随学习中国茶文化的日本,在中国那种沏茶为主的时代当中开始与中国茶文化分道扬镳,他们就一直沿用了荣西传入日本的蒸青绿茶点饮法,放弃学习明朝的炒青绿茶,直至千利休切腹之日起,日本茶道最终形成,在它出生之日起就为茶道赋予了一个神圣的内涵。也正是千利休开创那样一个茶道,后世就完全原封不动的保持400多年,保留的不仅是那种仪式,更是千利休那种精神。
在清代,算得上是一个茶道定格的时代,清朝时期,海禁闭关,日本幕府统治也是同样,所以中日之间官方交流极少,民间交流也不多,所以中日茶文化的交流是极少的,但在康熙年间,开放了宁波、云台山、漳州、澳门等几个对外开放城市。也就是这样,福建的功夫茶得以传入日本,除此之外就是中日两国茶文化在本土的发展,清末时期中国境内由于茶的嫩度增加,以至于最后煎茶淡化,转为泡茶,这就是中国现代泡茶茶叶繁多,煎茶极少的原因,也正是泡茶多,但是制作工艺并不繁杂,由此,中国茶分散性极大,寻常百姓几乎家家必备茶。可日本在千利休切腹之后,一直受到千利休那种茶道的牵引,不肯放弃那种精神,所以那种复杂的茶道保留下来,同时,日本茶道形成了两种,一种是以两宋时期点茶为基准的抹茶道,另一种就形成了以煎茶为基点的煎茶道,参与者也非常广泛,所以就在茶道上占据绝对优势,所以现在说到茶道也基本就是抹茶道了。
参考文献:
《食论》华佗
《伤寒杂病论》张仲景 《茶经》陆羽 《茶录》蔡襄
《中日茶文化交流史》滕军 《日本茶道文化概论》滕军 《茶之书》冈仓天心
第四篇:第十七届学术文化节开幕式致辞
第十七届研究生学术文化节
开 幕 式 致 辞
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同学们:
五月的小XX校园,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和火热的激情。三天前五四青年节的嘹亮歌声还在耳边萦绕,今天,我们又迎来了学术文化节这个全体研究生共同的节日。首先,我谨代表全校近四万名师生员工,向第17届研究生学术文化节的隆重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一直以来关注、关心学术文化节的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学术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既是支撑和引领大学发展的重要软实力,同时也体现着大学的品位和格调。一年一度的学术文化节,以其学术的前沿性、内容的丰富性、参与的广泛性,为广大研究生展现学术风采、繁荣学术交流,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和载体。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子,在学术文化节这个大舞台上,争鸣思想,激扬学术,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喜悦和感动。特别是近年来,研究生学术文化节的规模不断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影响不断扩大,成为了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项品牌活动,对于不断浓郁校园学术氛围和营造优良学风,发挥了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学术的生命在于传承和创新。研究生作为极富创造活力和创新精神的青年群体,既是助推科学研究的有生力量,也
1是繁荣学术文化的重要主体。希望广大研究生以本次研究生学术文化节为契机,按照“高品位做人、高水平治学、高素质成才”的标准和要求,踊跃投身学术科研,积极开展创新创业,用智慧和汗水,浇铸好成长、成才的每一个脚印。当然,我们也要提醒大家:在学术的道路上,并不会总是鲜花和掌声相伴,很多时候会要面对艰难和挫折。所以,我们也期待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做一株“倒着也能生长的垂杨柳”,能够耐得住寂寞、扛得住磨练、经得住诱惑,能够忠诚于自己的理想、执着于未来的梦想、少一些虚无的幻想,用勤奋和毅力,实现自己更大的人生价值。
最后,预祝第十七届研究生学术文化节圆满成功!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学业有成!
谢谢大家!
第五篇:国庆致辞(中日)
2013年建国記念レセプションにおける程永華大使の挨拶
2013/09/28
来賓の皆様、友人の皆様:
こんばんは。
本日、われわれはここに集まり、中華人民共和国成立64周年を共に祝いまして、記念レセプションを催します。まず、中国大使館を代表しまして、レセプションにご出席を賜りました来賓の皆様に対し、歓迎の意を申し上げます。そして、大勢の在日華僑華人、中国系企業とメディア、留学生の皆様に対し、心からのご挨拶と祝福の意を申し上げたいと思います。
中華人民共和国成立64年来、各分野において長足の発展を遂げ、人民の生活が著しくレベルアップし、総合国力と影響力がたえず向上しつつあります。昨年、中国は「二つの百年」の奮闘目標を定め、一つは、2020年までに国内総生産と都市農村住民の一人当たりの所得を2010年の2倍にし、ゆとりのある社会を全面的に完成させることであります。もう一つは、21世紀の半ばまでに、富強、民主、文明、調和の社会主義現代化国家を構築し、中華民族の偉大な復興という「中国の夢」を実現させることであります。将来に目を向け、われわれは中国発展の明るい見通しに対し、自信に満ちております。改革開放30数年来、中国経済は高速な成長を保ち、世界発展史上において奇跡を作り出しました。現在、中国経済は中高速な成長とモデル転換の発展段階に入っています。今年の上半期、中国経済の成長率は7.5%で、前に比べて幾分緩やかになっていますが、これは一般的な経済規則に合致し、また積極的に調整してコントロールした結果であります。中国は、安定な成長、構造の調整、改革の促進を推し進め、地域発展のスペースと市場の潜在力を
掘り出すことに力を入れ、科学技術イノベーションを促し、経済の質と効率を高め、循環型経済の道を歩んでいきます。中国の持続可能な発展は、13億の中国人民に利益をもたらし、それと同時に世界発展の流れと方向にも適応しています。
当面、世界には深刻かつ複雑な変革が生じ、多極化、経済グローバル化が深く進み、平和と発展が依然として時代のメインテーマであります。中国は責任のある国として、自分のことを確実に行うと同時に、外の世界との関係を適切に処理することに力を入れています。中国は、善意をもって隣国と付き合い、隣国をパートナーとするという方針を堅持し、自分の発展が周りの国々にさらに大きな利益をもたらしていきます。中国は、平和、発展、協力、ウィンウィンの旗印を高く挙げ、世界平和を維持し、共同発展を促進することに取り組んでいきたいと思います。
来賓の皆様、友人の皆様、今年は「中日平和友好条約」締結35周年にあたります。35年前、中日両国政府と政治家は、時代の流れに順応し、障害を乗り越え、阻害を取り除き、戦略的決断を下し、平和友好条約を締結し、法律の形をもって「中日共同声明」の各基本原則を確認し、一衣帯水の二つの隣国を平和共存、子々孫々にわたる友好に方向づけ、両国関係史上の一里塚となりました。「中日平和友好条約」などの四つの政治文書は、両国関係が安定して発展する政治的基礎を築きあげました。長年来、中日関係は四つの政治文書の精神に基づき、長足の発展と大きな成果を収め、両国と両国国民に重要な利益と福祉をもたらしました。この場をお借りしまして、中日国交正常化の実現と平和友好条約の締結にご尽力された当時の古い世代の両国政治家と友人たちに対し、深く偲びと崇高なる敬意を表し、そして長期にわたって中日友好協力事業に身を投じた各界の有識者の方々に対し、心より感謝と真摯なるご挨拶を申し上げたいと思います。
中日関係が長期にわたり、健全かつ安定した発展を保つことは、両国と両
国人民の根本的な利益に合致します。現在、中日関係が国交正常化以来もっとも困難な局面に直面していますが、これは中国側が目にしたくないものであります。中国政府が中日関係を重視する方針には変わりがなく、中日間の四つの政治文書に基づき、中日戦略的互恵関係を引き続き推し進めていきたいと思います。われわれは、日本側が古い世代の政治家の先見卓識を受け継ぎ、またそれを発揚させ、歴史を直視し、未来に向かうという態度をとり、政治的決断と知恵を出し、釣魚島、歴史などの敏感な問題を善処し、中日関係を改めて正常な発展の軌道に戻すよう努力することを希望しております。それでは、友人の皆様と共に杯をあげたいと思います。
中日関係の健全かつ安定した発展のため、皆様のご健勝のため、乾杯!
驻日本大使程永华在2013年国庆招待会的致辞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国庆招待会,共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4周年。首先,我代表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对出席招待会的各位来宾表示欢迎,向广大在日侨胞、中资企业、中国媒体和留学人员致以节日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4年来,各领域取得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和影响力不断上升。去年中国确立了“两
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展望未来,我们对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保持调整增长,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目前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和转型发展阶段,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7.5%,速度较前放缓,这符合一般经济规律,也是主动调控的结果。中国将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着力挖掘区域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走循环型经济之路。中国可持续发展造福于13亿中国人民,同时也符合全球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当前,世界处在深刻复杂的变革过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中国作为负责任国家,在努力办好自己事情的同时,致力于处理好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中国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5周年。35年前,中日两国政府和政治家顺应时代潮流,克服障碍,排除阻力,做出战略决断,缔结了和平友好条约,以法律形式确认了《中日联合声明》提出的各项基本原则,为两个一衣带水的近邻确立了和平共处、世代友好的大方向,成为两国关系史上的一座丰碑。《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等四个政治文件构成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政治基础。多年来,中日关系在四个政治文件精神指引下,取得了长足发展和巨大成果,为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重要利益和福祉。我愿借此机会,向当年为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和缔结和平友好条约做出努力的两国老一辈政治家和朋友表示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向长期以来投身中日友好合作事业的各界有识之士表示衷心感谢和诚挚问候。
中日关系保持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当前中日关系面临邦交正常化以来最困难局面,这是中方不愿看到的。中国政府重视中日关系的方针没有变化,愿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基础上,继续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我们希望能够日方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本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态度,拿出政治决断和政治智慧,正确处理好钓鱼岛、历史等敏感问题,推动中日关系重回正常发展轨道。
朋友们让我们共同举杯,为中日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为各位朋友的身体健康,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