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GIS总结
名词解释
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地理实体:是指在人们生存的地球表面附近的地理图层中科相互区分的事物和现象。数字地球:即一种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的、各分辨率的和三维的地球表示。空间数据结构:是指空间数据适合于计算机存储、管理、处理的逻辑结构。
拓扑关系:是指图形的空间位置和连接关系。
栅格数据结构:以规则的像元阵列来表示空间地物或现象的分布的数据结构。空间数据库:关于某一区域内一定地里要素特征的数据集合
空间数据采集任务:是将现有的地图、外业观测成果、航空相片、遥感图像、文本资料等转换成GIS可以处理与接收的 数字形式。
GIS的数据质量:指GIS中空间数据的可靠性
地图投影: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映射到平面上来的方法称为地图投影。属性数据:是描述实体数据的属性特征的数据。
属性数据的编码:是指确定属性数据的代码的方法和过程。图层:地里目标数据可按照某种属性特征形成的一个数据层,通常称为图层。地理实体数据的编码:地理实体中属性数据的编码。分类:是将具有共同的属性或特征的事物或现象归并在一起,而把不同属性或特征的事物或现象分开的过程。分级:是对事物或现象的数量或特征进行等级的划分。空间数据采集:是指将非数字化形式的各种信息通过某种方法数字化并经过编辑处理变为系统可以存储和分析的形式。空间数据质量:是指GIS中空间数据的几何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可靠性。
源误差:是指数据采集和录入中产生的误差。
间接评价法:所谓间接评价法是指通过外部知识或信息进行推理以确定空间数据的质量的方法。空间数据标准:是指空间数据的名称、代码、分类编码、数据类型、精度、单位、格式等标准形式。
空间数据压缩目的:释放空间提高运算速度。
空间元数据:地里的数据和信息资源的描述性信息。
空间数据处理:对采集的各种数据按照不同的方式、方法对数据形式进行编程计算,从而清除数据冗余弥补数据缺失形式符合用户要求的数据文件形式。投影变换:将一种投影的几何数据转换成所需投影几何数据 数据查询:是指按照给定的条件从空间数据库中检索满足条件的数据以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
空间网络分析:依据网络的拓扑关系通过考察网络元素的空间及属性数据以数据理论模型为基础,对网络的性能特征进行各方面的一种分析计算过程,分析基础是图论和运筹学。最佳路径:是指从始点到终点长短距离或花费最少的路线,实质上是求权反射的最佳路径。
网络:由一系列联结的弧度,形成物质信息流通的通道。
可视化:是将符号或数据转化为直观图形、图像的技术。
空间信息可视化:是指运用地图学、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地学信息输入处理查寻分析以及预测的数据及结果采用图形符号图形图像,并结合图表蚊子表格视频等可是胡形式显示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地图符号:是在地图上用以表示各种空间对象的图形记号。电子地图:是以地图数据库为基础以数字形式存储于计算机存储器上并能在屏幕上实时显示的可视化地图。虚拟实现技术:是通过计算机生成一个逼真的环境世界人可以与此虚拟的显示环境进行交互的技术。数字地图模型DTM:是利用一个任意坐标场中大量选择一只(x,y,z)的坐标点对连续地面的一个简单统计表示或者说DTM就是地形表面简单的数字表示。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一种对空间起伏变化的连续表示方法,是对地面地形地貌的一种离散的数字表示。简答题
1、什么是GIS的数据质量:指GIS中空间数据的可靠性。
内容:位置精度;属性精度;逻辑一致性;完备性;现势性。
研究GIS数据质量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套空间数据分析和处理的体系,包括误差源的确定、误差的的鉴别和度量方法、误差传播的模型、控制和削弱误差等方法,是未来GIS在提供产品时提供产品的质量指标,即建立GIS产品的合格证制度。意义:研究GIS数据质量对评定GIS的质量、评判算法优劣、减少GIS设计与开发的盲目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2、编码的一般方法:1列出全部地里要素清单;2制定各类要素分类、分级原则和指标,将将地里要素进行分级;3拟定分类代码系统;4设定代码及其格式,设定适用的字符和数字码位长度码位分配等;5建立代码和编码对象的对照表 3.、什么事空间数据质量?研究内容误差来源有哪些;如何控制数据质量? 答:空间数据质量是指GIS中空间数据的几何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可靠性。数据质量的内容:误差;准确度;精缺度;不确定性;兼容性;一致性;完备性;可取的性;实时性。误差来源有源误差和处理误差。控制方法:传统的手动法;元数据法;地里相关法。
4、空间元数据的作用:1用来组织和管理空间信息;2帮助数据使用者查询所需空间信息;3组织和维护一个机构对数据的投资;4用来建立空间信息的数据目录和数据交换中心;5提供数据转换方面的信息。
5、GIS的数据源:GIS的数据源是指建立GIS的地理数据库所需的各种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地图、遥感图像、文本资料、统计资料、实测数据、多媒体数据、已有系统数据等。
6、地理数据的分层方法:首先将空间要素分为三大类,点线面状要素;其次再根据各类要素内容的不同进行分层。
7、拓扑关系的种类,建立方法,及关键点有哪些?
答:种类:点与点;点与线;点与面;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建立方法:手工建立;自动建立。键的组织;结点配合;检查多边形是否闭合;建立多边形;岛的判断;确立多边形的属性。
8、数据编辑的内容:图形编辑;属性数据编辑,主要指属性数据范围值错误属性内容错误及内容值等错误;图形和属性一致性的编辑;空间数据更新;图形装饰编辑。数据检查方法:目视检查法;叠合检查法;逻辑检查法。
9、空间数据编辑的主要内容:图形编辑,包括图形位置和图形间关系编辑;属性数据的编辑;图形和属性一致性编辑;空间数据的更新;图形装饰编辑。
9、几何纠正和投影变换的实质及种类有哪些?
答:几何纠正实质:解决图形变形及其它原因产生的误差。种类:高次变化;二次变换;仿射变换。特征:直线变换后仍为直线;平行线变换后仍为平行线;不同方向上的长度比发生变化。投影变化实质:建立两平面场点的一一对应关系。种类:解析变换法;数值变换法;数值解析变换法。
10、简述矢量数据压缩和栅格数据压缩的种类及基本思想。
答:矢量数据压缩种类:道格拉斯-普克法,基本思想:对每一条曲线的首末点需连接一条直线,求所有点与直线距离,并找出最大距离值dMAX,用dMAX与限差D相比。垂距法,基本思想:每次顺序取曲线上的三个点,计算中间点与其他两点连线的垂线距离d,并与限差D比较。光栏法,基本思想:定义一个扇形区间,通过判断曲线上的点在扇形外还是扇形内确定保留还是舍去。
栅格数据压缩种类:直接栅格编码,基本思想:方便但是没有压缩。游程长度编码,基本思想:按行扫描将相邻等位的像元合并并记录代码重复数。四叉树编码,基本思想:将
个像元组成的图像的构成的二维平面按四个象限进行递归分割,直到子象限的数值单调位置。
11、空间数据查询的定义、方法、及种类。定义:按照给定的条件,从空间数据库中检索满足条件的数据,以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特点:回答用户问题;不改变空间数据库数据,不产生新的实体和数据,从简单到复杂进行查询。
方法:图形查属性,检索相应的属性可进行统计分析;属性查图形,检索相应实体。种类:几何参数查询,空间定位查询,空间关系查询-拓扑关系查询,属性查询。
12、DEM的用途:在工程项目中计算填挖土石方量,为武器精确制导进行地形匹配,为军事目现实地形景观,进行越野通视情况分析,道路设计的路线选择,地址选择,不同地形的比较和统计分析,计算坡度和坡向,绘制坡度图晕渲图,用于地貌分析,计算侵蚀和径流等,与专题数据进行组合分析,当用其他特征代替高程后,还可以进行人口地下水等的分析。
表示方法:拟合法,用数学方法对表面进行拟合,主要利用连续的三位函数。等值线;格网DEM;不规则三角网。
DEM数据来源:遥感影像数据源;地形图数据源;地实测记录数据;其他数据源。基于DEM的信息提取的分析:坡度计算;坡向计算;计算地表粗糙度;对地貌形态进行自动分析。
基于DEM可视图话分析:坡面分析绘制剖面图;等高线绘制;通讯分析;地形三维图的绘制;流域水文特征及土木工程。
13、空间数据的叠置分析种类、作用、前提、实现。
空间数据的叠置分析:是将同一地区的两组或两组以上的要素进行叠置,产生新的特征的分析方法。
前提:同一地区同一比例尺同一投影,且各图均已进行分配。
种类:按叠置方式分:视觉叠置和信息复合叠置;按叠置条件分:条件叠置和无条件叠置;按数据结构分:矢量叠置和栅格叠置。实现:点与多边形的叠置;线与多边形叠置;多边形与多边形叠置。
14、空间数据的缓冲区分析作用、三大要素及分析应用。缓冲区分析:是指根据分析对象的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其周围一定宽度的带状区,用以区别这些度,以便为某项分析或决策提供依据。
作用:求地理实体缓冲区的范围,实际上是邻近度问题。
三大要素:主体,邻近对象,作用要素。分析应用:建立缓冲区地形,进行叠置分析。
15、网络的基本要素和属性。基本要素:结点,网络中任意两条线段交点;连通路线,连接结点的两弧段;转弯,运移方向从一条链上经结点转向另一条链;停靠点,网络上资源的上下结点;中心,接收或分配资源的位置;障碍,资源不能通过的结点。
基本属性:阻强;资源需求量;资源容量。阻强影响链阻力大小的因素:链长度;运移动方向;运送资源类型;道路本身质量。
16、路径分析:最佳路径;实质是求加权后的最佳路径;搜索基本依据;构造最小性或树的依据。
第二篇:GIS实验报告总结
gis导论实验报告(实验总结)
年级:2013级
实验一
实验一,我感觉还不能很熟练的应用mapinfo的功能以及菜单栏、工具栏中各个图标的功能,所以当我开始做实验一时碰到的问题还是不少的,首先是对mapinfo软件的相关操作功能不太了解,比如加载数据的图标,如何使打开的图变大缩小,如何浏览做完后的实验成果图,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哪些步骤是不能省略掉的,比如使用控制图层在缩放范围内显示的这个小实验,就要注意打开几个图层的界面看起来非常复杂,通过图层控制来操作,可以使图层在缩放范围内显示,这就需要在图层控制的对话框中哪些框框该打钩,哪些不该打钩,这样所显示的效果就会不一样。只有熟练掌握了mapinfo的基本操作,以及步骤间的衔接才能完成实验。最后还是自己耐心的看书和实践中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在这个实验中我学会了如何mapinfo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怎么样制作地图图层以及如何使用模板创建专题地图。在制作这个实验的过程中体会了很多,也感觉在做专题地图和地图制作时的整个过程充满着趣味性,使我对地图的相关制作有了一定的了解。
实验二
实验二,因为已经对mapinfo软件操作功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了,所以当在开始着手制作实验二是实验相关操作步骤时,在对fuzhou.jpg图像进行屏幕跟踪化过程时和后面进行的图像加载和配准时碰到的问题也相对较少也比较熟练。从实验二开始要用arcview 软件时由于刚接触这个软件所以在做这部分的实验时制作速度显然比较慢碰到的问题也还有的,面对许多功能按钮不熟悉时只能查找资料和问同学,但最终还是把实验二给做了,以下是我总结的注意点。1.做屏幕跟踪这个实验时,在mapinfo中打开图像文件时,注意选择文件类型是栅格图像,然后点击一下所要打开的福州市行政图,这样呈现出所要的画面。2.编辑控制点的时候,至少选择三个点且三个点不要都在一条直线上,那样配准不成功。3.选择合适的绘图工具,注意选中的是面状的绘图工具,选择线状的话跟踪完后不会出现实验所需的效果。4在用鼠标画行政区时,注意拐点处必须点一下,画出来会更准确,注意在没画完不要双击,在画重叠部分时,注意激活。5.在新建表示注意字段的类型时,图层分类要清晰。6.投影、坐标系设置时,要设置地图单位为米。实验三
实验三是对maminfo和arcview这两个软件一起搭配操作的制图实验操作。从实验数据格式的转换到投影变换的过程,都需要对这两个软件功能有所了解。虽然通过书本中的案例可以很容易的得出操作结果,但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个转换过程中每一个相关信息和转换的含义,自己还是在书本上查找答案,和在制图操作实验中的注意点。1.在第一步的数据格式转换中,注意不要把底图文件也选进去。
注意文件的命名,不要存得太深,最好可以放在根目录下,用英文命名,勿用中文命名。2.数据格式转换的对话框中,要指明文件类型为mapinfo tab格式。3.打开属性表,查看相关属性时,要注意点击一下属性表再去操作相应的步骤,否则就找不到相关的工具图标。4.投影变换时先要打开arcview程序,选择“file”命令,点击“ extensions”命令,进行设置。5.空间数据内插所选择的“ extensions”复选框与投影变换选择的不同,注意选择地图单位为米,距离单位不用设置.。6.实验三相比前几个实验,这个实验在操作的过程中相对繁琐和复杂,特别是在做空间内插中的等值线的参数设置和数据的载入弄错了好几次才终于把空间内插的实验数据的载入好。在加载数据和核密度估算的过程中对“属性性”进行查找“cout”字段和在相关分析是对数据的载入也是比较麻烦的,但总之实验三的还是重在对gis相关软件的操作和理解,只有在这些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处理投影和空间内插等操作。
实验四
先前经过了几次对实验的操作,已经对mapinfo等软件的相关功能的了解比较清楚了,所以在做实验四时,碰到的问题也就比较少了,只是缺乏动手去实践操作,在制作专题地图时我们一定要更有耐心和毅力的去实验操作。1.创建坡度专题专题图时,首先要在available extension(可选的扩展模块)列表框中,选中spatial analyst(空间分析)复选框,这样打开的plne图才能进行操作。2.激活图层要选择surface命令进行编辑。3.激活坡度图前,注意先点击下相应的图层,否则就会出现实验操作不当等问题。4.创建河流垂直剖面图时,要注意各个步骤间的衔接性,该点击操作的别忘了点击。5.挖方和填方所加载的数据,格式为tin格式的数据crtin1和crtin2,将鼠标往下拉即可看到,且要设置地图单位和距离单位都为米,这是与之前的实验有所不同的地方。6.实验四在做三维显示是由于在加载时格式出错一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3d scene(三维图景)中的add theme(添加专题)命令时在将图层加载时将二维转三维时要记住是先对选择
theme(专题)的3d properties(三维属性)然后再做相关的操作。
实验五
注意点:
1.要记得设置地图和距离单位为米。2.在创建缓冲区的对话框中,选中as multiple rings,否则所产生的缓区位一条带子。3.在增加字段计算时,要点击缓冲区。4.缓冲区查询时,进行的每一步操作都有其针对的操作对象,所以操作前应想想接下来的步骤是针对哪个区域进行的,操作前要点击一下,才能达到实验效果。5.在本次实验中,利用不同的软件进行缓冲区分析,注意在用mapinfo软件时,在选择合适的数据分解函数以便分割数据这步,注意总人口量和合计男、合计女要选择面积比率,很有实际意义,可以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实验六:
注意点: 1.在available extension(可选的扩展模块)列表框中选中geoprocessing(地学处理)模块,与之前的实验选择不一样。2.使用“查询器”查询时,在此之前要选中属性表,然后输入查询语句。3.链接时均要选中其中的一条。4.土地事宜性的缓冲分析时地图和距离单位为米。5.掌握图层的叠加并对叠加后的图层进行分析,能在实际中解决问题。6.注意在土地适宜性查询分析,赋值后属性表并未能像指导书那样值集中显示。7.在做叠加及缓冲分析时,注意所点的选择不一样。
实验七
注意点: 1.设置地图单位为米,距离单位不进行设置,应牢记哪些实验时两者都设计,哪些实验时只设计其中一个。
2.图例编辑,接下来的增加字段名等步骤应熟练于掌。3.图层控制编辑显示对话框时,应注意实验要求是什么,不能盲目乱点。4..将所学地图学知识应用到实验中。5.专题地图的创建要细心,要明白自己实验目的是什么,接下来的步骤是否都合理.。6.在输出地图布局时,在选择工程窗口中,单击layout(布局)图标,单击new(新建)按钮,新建地图布局。7.在打开工程窗口时,是双击layout(布局)按钮,弹出布局模板,然后再选择layout(布局),use template(应用模板)命令,再对弹出的template manager(模板管理器)对话框进行设置。
实验总体体会
通过对gis导论实验的相关操作,让我对自己本专业的地理信息科学这个专业有了很大认识,对我们这的专业未来是向哪方面发展的有了一定的见解,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地图制作的基本知识,而且掌握了专题地图的制作方法和空间内插、叠加分析等试验操作并学会用mapinfo等软件。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图编绘与制作的基本原理、综合理论和方法,从而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平和动手能力。本次课程实验设计在制图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并通过同学间互相帮助以及向各师兄的询问,最终完成了专题地图、地形分析等的实验制作。在制图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对软件不不熟悉。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是最好的效果。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课程实验学习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和不足,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在制图过程中,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这次课程实验学习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学习到了曾经不知道不懂的东西。所以在今后的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去探究,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完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收获喜悦,收获成功!课程学习和实验的操作诚然是一门专业课必须要去做的,可以使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桌面gis的功能与菜单操作以及对地形分析等等的实验操作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辩思课,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设计专题地图和数据处理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通过这次课程实验学习,我掌握了专业软件件的简单运用;掌握了地图专题制作的不同方法,地图匹配,属性编辑,数据处理,地形分析,缓冲区分析和网络分析以及如何提高地图质量,地图美观,也掌握了制图方法和技术,也懂得了很多的专业术语和知识。
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与应用的实验内容主要包括专题地图的制作,gis的矢量化分析,数据误差校正,gis数据格式转换,空间内插等等。每一步都需要大家仔细的揣摩研究,而且需要有清晰的思路,思路确定了,也就在整体上把握住方向,接下来,就是把它细化,一步一步完成每一个实验模块。不过这个过程曲折可谓一言难尽。整个半天都是对着电脑,不然就是翻阅书本。再此期间我失落过,因为自己不懂的地方还很多。在做gis实验的点点滴滴让我回味无穷,好多数据都是一边做一边为后面的操作打基础的,如果出现误差或者错误,就会导致后面的一些实验操作无法正常的开展和完成,这更是使我体会到了只有耐心细心和恒心,才能做好事情。本次的这些实验加强了我们动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了我对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提高
了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的知识和对知识的加强理解。培养了我查阅资料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应用软件的分析方法,并培养了严认真的工作作风,在制作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有些问题不是很理解,但当我做完了这些实验后,有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操作时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错误,有的是因为粗心造成的,也有的是用错了方法,总之就是实现不了。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的知识点理解得不够透彻,掌握得不牢固。
我认为,在这学期的gis实验中,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也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们都可以在实验结束之后变的更加成熟,会面对需要面对的事情。
回顾起此课程设计,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学期的学习中,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累,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不仅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也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在实验操作与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也颇多,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此次课程实验学习给自己最大的感触是,不管什么样的软件,懂的也好不懂的也好,都要动手去用,只有自己操作了,才会真正明白其中的用处,其次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总是一个人在那捣鼓,同学间应该互相的帮助,有时候向别人学习,会比自己一个人在哪儿毫无头绪的摸索更好。
此次设计也让我明白了思路即出路,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请教或上网查询,只要认真钻研,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就没有弄不懂的知识,俗话说的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没有学不会只有不肯学!我坚信,只要下一番功夫就能有理想的收获!
通过这次实验,让我更加了解到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我们资源勘查专业发展发挥的重要作用。学习,我觉得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很多结果并不美好,但是学习这个过程是不可少的。当自己把本课程所有的实验做完后,才领悟到老师所说话的含义,要掌握一种新的软件,得随着实践的演练,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才能更好的掌握它。这次实验,学到的东西很多。篇二:gis实验报告
安徽理工大学
地理信息系统
实验报告书
姓 名: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4年11月
目录
前言------------------3 实验一:几何校正------4(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
(3)实验内容与步骤
实验二:数据库设计基本流程---------------------------9(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
(3)实验内容与步骤
实验三:空间分析------12(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
(3)实验内容与步骤
实验四:地图制图------20(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
(3)实验内容与步骤
总结-----------------25 前言
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教程》的学习,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空间数据的建立、采集、处理与存储组织、gis空间分析的原理方法、地图可视化等内容,并了解常用gis软件的操作,为后续其它gis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实验课程要求掌握:arccatalog的基本操作、arcmap地图可视化、空间分析等操作。强化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并不断学习运用到以后的生活中去。
实验一:几何校正
一、实验目的利用影像配准工具进行影像数据的地理配准,熟悉编辑器的使用,掌握如何进行几何校正。
二、实验原理
通过已校正图像数据对未校正的图像数据进行几何校正。
三、实验软件 arcgis 10.2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地形图的配准-加载数据和地理配准工具
数据:05年淮南土地现状图.jpg、rectify05年淮南土地现状图wgs84.tif 所有图件扫描后都必须经过扫描配准,对扫描后的栅格图进行检查,以确保矢量化工作顺利进行。
打开arcmap,添加“地理配准”工具栏。
把需要进行配准的影像05年淮南土地现状图.jpg增加到arcmap中,会发现“地理配准”工具栏中的工具被激活。
(2)添加控制点
在配准中我们需要知道一些特殊点的坐标。我们可以从图中均匀的取几个点。本实验取点为
控制点)
找到适当位置,点击添加控制点按钮,输入控制点的真实坐标。
重复上述步骤,一直到添加完所有控制点坐标。
(3)查看链接表
控制点添加完成后,点击查看链接表查看。
检查控制点的残差和rms,删除残差特别大的控制点并重新选取控制点。(4)保存结果
将结果保存。
设定数据框的属性:增加所有控制点,并检查均方差(rms)后,在”影像配准”菜单下,点击“更新显示”。执行菜单命令“视图”-“数据框属性”,设定数据框属性 篇三:gis实验报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实验报告1 学院专业 级班 姓名:
实验内容: 地图符号、注记的初步使用 任课老师:刘峰 2014年 9 月27 日 学号:
20124282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地图符号、注记的初步使用。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
新建图层
启动arcmap,在标准工具条中点击添加数据图标,找到数据文件夹中的gis_ex10,进入township.gdb地理数据库,双击展开,选择线状图层hi_way和面状图层townshp。点击确定。
如下图:
道路按等级分类显示
点击hi_way图层鼠标右击,选择“属性”,在“图层属性”对话框中点击“常规”选项卡,将图层名称改为“道路”,在中间“值字段”下拉菜单中选择选择字段名calss,在左下侧点击按钮“添加所有值”,在“色带”下拉菜单中选择黄到红,再变蓝的渐变色带,在“符号”列下,取消第一个复选框的勾选号,点击“确定”。如下图:
乡镇多边形按人口密度分级显示
右击图层townshp图层,选择“属性”,在“图层属性”对话框中进入“常规“选项,将图层名称改为“人口密度”,进入“符号系统”,左侧“显示”框中选择“数量>分级色彩”,在中间“值字段”下拉菜
单中选择选择字段名pop_den(人口密度),在“色带”下拉菜单中选择由浅变深的渐变色带,绿色,其他选项都为默认值,点击“确定”。如下图:
调整分类和图例标注
在内容列表中双击图例名称pop_den,再进入图层符号系统对话框,在左侧“显示”框中确认已选择“数量>分级色彩”,在“类”在拉菜单中选择“6”,将密度分为6级,在图例表中的“范围”列中,依次逐行输入500,1000,1500,2000,3000,4000,按右下方的“应用”键。点击“确定”,如下图:
归一化
再次进入”人口密度“的”图层属性>符号系统“,在”显示“框中选择”数量>分级色彩“,调整有关设置:
值: popu 下拉选择字段名,人口数
归一化:area_km2 下拉选择字段名,按平方千米的多边形面积 类: 6 下拉选择
在当中图例表中”范围“列中,依次按行分别输入:500,100,1500,2000,3000,4000。按”确定“返回。
点密度图
在内容列表中,取消图层”道路“左侧勾选,进入”人口密度>图层属性>符号系统“,再选”数量>点密度“,在”字段选择“框内,选择字段名“popu”,点击>,加入”符号选择器“,选择一种颜色较深的圆点符号,按”确定“关闭,继续设置:
点大小(z): 2 键盘输入,符号尺寸
点值(v): 500 键盘输入,每点代表500个居民
保持密度: 勾选
点值: 下拉选择 如下图:
统计指标地图
进入”人口密度>图层属性>常规“对话框,将图层名改为”产业结构“。再进入”符号系统“选项,在”显示“框中,展开”图表“,选择”饼图“。在“字段选择”框内,按住ctr键,点击字段名f_inds,s_inds和t_inds,再点击按钮“>”,在“符号”列中,均打开“符号编辑器”,修改对应的填充颜色,在左下侧的“属性”按钮,出现“图表符号选择器”,取消右下侧的“以3—d方式显示”的勾选,按“确定”键返回,点击右下侧按钮“大小...”,进一步设置: 使用字段值总和更改大小 点选,3种产业值和决定圆饼的大小 符号/大小(z):8 磅 键盘输入
按“确定”键返回。如下图:
地图注记
文档注记
进入“产业结构>图层属性>常规”选项,将图层名称修改为“县域”,再进入“符号系统”选项,在显示栏中选择“类别>唯一值”,“值字段”选择cnt_name,按“添加所有值”按钮,为每个县名选择合适的颜色,按“确定”键返回。
打开图层“道路”的显示状态,为该图层选择“要素>单一符号”。,在绘图按钮右侧,点击图标“文本”工具,将内容调整为“道路与县域”,按”确定“键返回。如下图: 用要素的属性标注: 打开“道路”的“图层属性”对话框,进入“标注”,勾选“标注此图中的要素”,在“方法”下拉菜单选用“以相同方式为所有要素加标注”,在“文本字符串”框内,“标注字段”下拉菜单中选择rd_name,按“确定”键返回,如下图:
使用注记要素:
暂时关闭“道路”的显示,点击添加数据图标,在gis_ex10ex02的路径下,township.gdb中,添加数据源town_anno,双击图层名town_anno,进入“符号系统”选项,点选“替换符号集合中的各种符号”,再按右侧“属性”按钮,按“取消”键返回。
。篇四:gis实验报告-地信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实验报告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桌面gis软件super map的界面环境 2初步掌握super map的主要工具及菜单命令的使用 3理解gis软件应具有的基本功能 4结合对所选地图的矢量化的操作,具体掌握gis软件的操作步骤
二、实验时间
1、第八周----第十六周进行实验绘图实体操作
2、第十七周----第十九周进行图片剪切,资料整理,总结报告
三、实验内容
? supermap deskpro的认识 supermap deskpro是超图的专业桌面gis软件之一。super map gis桌面平台产品是基于super map gis核心技术研制开发的一体化的gis桌面软件,是super map gis系列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界面友好、简单易用,不仅可以很轻松地完成对空间数据的浏览、编辑、查询、制图输出等操作,而且还能完成拓扑分析、三维建模、空间分析、网络分析等较高级的 gis 功能。supermap deskpro 是一款专业桌面gis软件,提供了地图编辑、属性数据管理、分析与辅助决策相关业务以及输出地图、打印报表、三维建模等方面的功能。supermap deskpro 作为一个全面分析管理的工具,应用于土地管理、林业、电力、电信、交通、城市管网、资源管理、环境分析、旅游、水利、航空和军事等所有需要地图处理行业。? supermap deskpro的使用
通过该软件进行地图的矢量化,具体过程如下:
1、前期的准备
数据来源:纸质西安地图
地图的整体设计:遵循地图越详细越好的原则,我们对点、线、面数据集作了详细的规划,详情请看图层分层。考虑到以后做专题图,对数据集属性字段做了必要的添加,用以区分不同的地物。
本地图特色:采用deskpro软件自带的矢量符号库符号分别作点、线、面专题图。
2、地图矢量
2.1 纸质地图的扫描 扫描之前对地图进行图面整理,扫描的分辨率设为 300-500dpi,扫描后得到*.jpg格式的原始栅格数据的地图 2.2 创建相应的坐标系数据源 启动deskpro选择新建工作空间。
新建数据源
根据需要设置数据源坐标系
创建数据源和数据集
(1)鼠标右键单击数据源—>新建数据源,创建数据源“西安”。
(2)鼠标右键单击“西安”数据源—>新建数据集,创建数据集。
创建的数据集分别是居民区(面状要素)、水系(线状要素)、道路(线状要素)、标志性建筑物(点状要素)、注记(文本要素)。2.3 导入影像数据集
导入栅格数据集
(1)鼠标右键单击“西安”数据源—>导入数据集,点击栅格图像文件,添加到数据打入窗体中
(2)单击导入按钮,将栅格数据导入到西安数据源中。2.4 配准
配准的目的:将待配准的数据由平面坐标系映射或转换到地理坐标系。配准的数学原理:进行坐标仿射变换。
配准的意义:为了赋予地物实际的空间位置,使地物具有地理含义。同时也可以对原始数据进行几何校正。2.5 创建矢量数据集
新建各种类型的数据集,用来表达地图上各种特征的地物。1> 新建点数据集采集点状地物; 2> 线数据集采集线状地物; 3> 面数据集采集面状地物; 4> 文本数据集采集注记等等。2.6 修改属性表结构
鼠标右键点击数据集名称->【属性】->【属性表结构】-属性添加篇五:gis实验报告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地理科学 年 级 2009级 课程名称 地理信息系统
实验项目 地图投影及投影变换
实验类型 验证 实验时间2011年 4 月 指导老师 实验评分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认识空间数据源学会各种比例尺地图的图式符号的识别。
2、比较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结构,了解两种数据结构表达的空间数据各有何特点?
3、掌握地图投影变换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4、熟悉arcgis 中投影的应用及投影变换的方法、技术。
5、了解地图投影及其变换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实验资料:
1、空间矢量数据、扫描栅格数据样本;
2、两张扫描几何纠正以后的标准地形图图像(1:1万和1:5万地形图)。
三、实验内容:
1、认识地形图,学会在地形图上读取有用信息
遥感图像、地形图、专题图(如旅游图、规划图、交通图等)图源都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数据源,因此正确的识别各种图形、信息是空间数据建立的基础。本实验主要针对标准的地形图识别,认识地图分幅、图廓标注、公里格网、坐标标注、投影分带、坐标系及图内图式符号表示等。
2、较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两种数据结构表达的空间数据各有何特点 利用试验提供的数据资料,在gis软件中打开浏览。比较两种数据结构的坐标系、地图的缩放、查询、查找等操作。
3、认识投影,学会使用gis软件建立正确的地图投影及其空间坐标系
在arcmap中打开1万、5万地形图扫描栅格数据文件,仔细观察图廓、图内的各种信息,识别出其坐标系、投影分带、中央子午线、投影代号等内容;利用gis软件分别为两幅地图建立正确的地图投影,观察建立投影前后两幅地形图的空间位置关系。
四.实验方法及实验结果:
1、用arcmap软件打开1万、5万地形图扫描栅格数据文件,分别观察其图廓、图内的各种信息,区别两幅地形图在坐标系、投影分带、中央子午线、投影代号、比例尺等内容中的不同。1万地形图中央子午线是东经114度,3度分带投影,代号为38号,1比1万的比例尺。5万地形图中央子午线也是东经114度,6度分带投影,代号为20号,1比5万的比例尺。
2、在1万和5万的地形图上找到最外围的四个公里格网点,分别记录其平面坐标值(x,y)在地图上找到最外围的四个图廓点,分别记录其球面坐标值(b,l)。下表是其平面坐标
由上图可知,其平面坐标是很乱的,不准确的。
3、右键空白工具栏增加georeferncing工具条,选定add control points,在5万地形图中找一个已知坐标点,按左键,出现一个十字,按右键选择enter coordinates输入坐标(我选择的是不输入投影代号),再找不同的两个点,完成如上操作。选点时,要注意选点的均匀分布,如果在选点时没有注意点位的分布或者点太多,这样不但不能保证精度,反而会使影像产生变形。步骤如下:
4、进行坐标计算,选择工具栏中georeferencing的rectify,以.img或者格式输出,即完成栅格图像的几何纠正。
5、重新打开两幅几何纠正后的地形图,观察其显示坐标和地形图上坐标是否一样。
6、选择view中的data frame properties,将general中的map和display都选择为meters,按确定。此时以建立了正确的平面坐标。
第三篇:GIS实习总结
GIS实习总结
姓名:朱虹学号:110313356
通过GIS的实习,熟悉了Arcview的常用控件的添加和使用。
ARCGIS是美国ESRI公司开发的地理信息系统系列软件,由很多模块、产品、组成。ARCGIS是主要组成部分,以Windows操作系统为平台,桌面式交互操作。可提供地理数据显示、制图、管理、分析、创建和编辑的 GIS 桌面软件。用它可以创建许多不同来源数据的智能化的、动态的地图,用户可利用 ArcView 带有的工具和数据立即进行 GIS 分析和地图创建。
我们本次课程设计主要任务为制作广州市GDP、财政、税收和居民收入等数据(2010年2季度)专题图。首先收集地图及社会经济指标数据——当然老师已经把数据收集好了,并且发放给我们了。将收集到的“广州市地图”进行数字化,每组要完成的图层包括行政边界、行政区所在地等。然后将GDP、财政、税收等属性数据添加到属性表中,接着制作专题图,最后整理图纸、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GIS专题图的设计步骤与大家平时练习时的操作差不多,例如版面设计的一般步骤: 首先打开或创建一个“项目(Project)”→在“项目”中新建一幅专题地图的“版面设计”-Layout→“专题地图”的页面设置→给专题地图添加“视图”。
经过一周的实习,在学习知识、积累操作经验的同时也多少有点心得:
成功的实习需要学员足够正确的态度。在实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困难,关键在于大家是否能坚定目标,坚持见习。就拿我来说,一开始对于GIS的功能还不是很熟悉,ArcviewGIS软件用的不流畅,甚至还有功能不会操作。整个实习过程中,带队老师不可能一直陪着我,教导我,所以善于观察,主动理解,不断尝试,是使自己快速独立的好办法。每个学习工作都有一个过程,而开始的过程又是最易让人放弃的。“坚持”就是每个学员走向成功的基石。
通过这次实习,我学到了很多知识,那是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在我看来,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若不经过实践,那学得理论知识几乎等于白费。虽然实习过程是辛苦的,但确是充实而快乐的。实习让我提前感受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使我对未来的生活有了心理准备,也充满了向往和自信;同时在组里需要为人处世的能力,需要团结合作的精神,实习让我们的同学关系更加友好。通过本次实习,我懂得就算理论知识掌握得再好,没有实习和工作的实际经验也很难解决调查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所获得的实践经验会使我终身受益,这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将不断的得到验证,我会不断的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把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来,充分展示自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
第四篇:GIS复习题总结
名词解释:
1.地理信息系统(06,07,08,09)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2.数据结构(06,08,09)
数据结构:数据结构即数据的组织形式,是适合计算机储存、管理处理的数据逻辑表达。
3.缓冲区分析(07,08)
缓冲区分析:缓冲区分析就是在点、线或面等不同实体周围建立一定宽度的缓冲多边形,以确定不同地理要素的空间近邻性或其影响范围。
4.元数据(metadata)(06,07,08)
元数据(metadata):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它反映了某项数据自身的一些特征。
5.WebGIS(06,09)
WebGIS:指基于Internet平台,客户端应用软件采用网络协议,运用在Internet上的地理信息系统。一般由多主机,多数据库和多个客户端以分布式连接在Internet上而组成,包括以下四个部分:WEB-GIS浏览器,WEB-GIS服务器,WEB-GIS编辑器,WEB-GIS信息代理。
6.专家系统(06,08)
专家系统:研究模拟人类专家的推理思维过程,将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以知识库的形式存入计算机,系统可以根据可以根据这些知识,对输入的原始事实进行复杂推理,并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起到专门领域专家的作用。
7.组件式GIS(06,08)
组件式GIS:ComGIS的基本思想是把GIS的各大功能模块划分为几个组件,每个组件完成不同的功能。各个GIS组件之间,以及GIS组件与其它非GIS组件之间,都可以方便地通过可视化的软件开发工具集成起来,形成最终的GIS基础平台以及应用系统。
8.虚拟现实(06,08)
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技术是指采用各种技术,来营造一个使人感觉置身于类似于现实世界的环境中。虚拟现实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立体感的视觉效果;(2)存在感;(3)多感知性;(4)闭环交互方式;(5)动态显示。
9.图层(09)
图层: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由地图数字化形成的矢量数据存储的基本单元。图层存储了主要地理要素(如弧段、节点、多边形、标识点等)和次要要素(如图幅范围、连接以及注释等),是一组与主题相关的数据单元。
10.数字地球(07,09)
数字地球:数字地球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嵌入海量数据的多分辨率的真实地球的三维表现。数字地球的核心思想有两点:一是用数字化手段处理地球问题;二是通过网络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信息资源。
11.空间数据质量(07)
空间数据质量:GIS数据质量是指该数据对待特定用途的分析、操作和应用的适宜程度。因此,数据质量的好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但它具有明确的内容。具体的含义包括:(1)数据完整性,(2)数据一致性,(3)位置精度,(4)时间精度,(5)属性精度。
12.拓扑关系(07)
拓扑关系:拓扑关系是明确定义空间结构关系的一种数学方法,在GIS中,它不但用于空间数据的编辑和组织,而且在空间分析和应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类型:拓扑邻接,拓扑关联,拓扑包含。
13.地理空间中栅格数据(07)
地理空间中栅格数据:栅格数据是将空间分割成有规则的网格,在各个网格上给出相应的属性值来表示空间实体的中数据组织形式。
简答题:
1. 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软、硬件组成。(06,07,08,09)
答:一个实用的地理信息系统,要支持对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
模和显示等功能,其基本构成一般包括以下五个主要部分: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和应用模型。
(1)系统硬件:地理信息系统硬件用以储存、处理、传输和显示地理或空间数据。空间
处理设备与数据输入、输出设备连接构成地理信息系统的硬件环境。数据处理设备是地理信息系统硬件的主体,作为系统硬件的核心,它包括从服务器到图形工作站,微机等各种形式的计算机。数据输入设备即数字化仪,扫描仪和数字测量设备等。数据输出设备有绘图仪,打印机和高分辨率显示装置等。
(2)系统软件:地理信息系统的软件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用于执行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的各种操作,包括数据输入、处理、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和数据输出等。一个完整的地理信息系统需要包括很多种类的软件协同工作,这些软件按照功能可以分为:地理信息系统功能软件、基础支撑软件和操作系统软件等。
(3)空间数据:地理信息系统的操作对象是地理数据,它具体描述地理现象的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
(4)应用人员: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人员包括系统开发人员和地理信息的最终用户,他们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是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及其应用成败的关键。
(5)应用模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模型是为某一特定的实际工作而建立的运用地理信息
系统的解决方案,其构建和选择也是系统应用成败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2. 简述地图投影的基本原理。(06,09)
答:要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空间信息表现到平面地图上,或用GIS的地图图形显示出来,就必须采用某种数学法则,使空间信息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和地图平面位置一一对应起来。地图投影的目的就是研究这样的投影法则,以满足地图制图的要求。
地球表面是一个不规则曲面,即使 把它当做椭球或球表面,数学上也还是一种不
能展开的曲面,即使把这样的曲面摊开成平面就会发生破裂或褶皱。理想的地图应使制图区域不破裂,并保持图形轮廓的完整一致,其边界邻区也应该是延续的,对接无误的。
地图投影就是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不可展开的地表曲面映射到平面上或可展成平面的曲面上,最终在地表面店和平面点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在实践中应采用经度、纬度表示的地球表面上的点位与平面直角坐标或极坐标表示的平面上的点位,通过一定的数学关系式建立起对应的联系。
3. 简述栅格数据结构的特点。(06,09)
答:基于栅格模型的数据结构简称栅格数据结构,是指将空间分割成规则的网格,作为栅格单元,在各个栅格单元上给出相应的属性值来表示地理实体的一种数据组织形式。
在栅格数据结构中,点由一个单元网格表示。线由一串有序的相互连接的单元王国
维表示,各个网格的值相同。多边形由聚集在一起的相互连接的单元网格组成,区域内部的网格值相同,但与外部网格值不同。
栅格数据结构表示的是二维表面上地理要素的离散化数值,每个网格对应一种属
性。其空间位置用行和列标识。网格边长决定了栅格数据的数据经度,但是,当用栅格
数据来表示地理实体时,不论网格边长多小,与原实体特征相比较,信息都有丢失,这是由于复杂的实体采用统一的网格所造成的。一般的,可以通过保证最小多边形的精度标准来确定网格尺寸,使形成的栅格数据既有效地逼近地理实体,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数据量。
与矢量数据结构相比,用栅格数据结构表达地理实体要素比较直观,容易实现多层数据的爹和分析,便于与遥感图像及扫描输入数据相匹配使用等
4. 最常用遥感与GIS数据的融合方法。(06,07,08,09)
答:遥感与GIS数据的融合,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具体表现为:
(1)遥感影像与数字线画图(DLG)的融合:经过正射纠正后的遥感影像,与数字线画
图信息融合,可产生影像地图。
(2)遥感影像与数字地形模型(DEM)的融合:数字地形模型与遥感数据的融合,有助
于实施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与配准,消除遥感影像中因地形起伏所造成的像元位移,提高遥感影像的位移精度,同时数字地形可参与遥感影像的分类,改善分类精度。
(3)遥感影像与数字栅格图(DRG)的融合:将数字栅格地图与遥感图像配准叠合,可
以从遥感图像中快速发现已经发生变化的区域,进而实现空间数据库的自动/半自动更新。
5. 地理信息系统有哪些数据来源及数据类型。(07)
答:(1)地图数据:地图数据来源于各种类型的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这些地图的内容丰富,图上空间实体间的空间关系直观,实体的类别或属性清晰,实测地形图还具有很高的定位精度。
(2)影像地图:影像数据主要来源于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包括多平台、多层面、多种传感器、多时相、多光谱、多角度和多种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也是GIS最有效的数据源之一。
(3)文本数据:文本数据来源于各类调查报告、实测数据、文献资料、解译信息等。
6. 不规则三角网模型。(07)
答:TIN曲面数据结构通常用于数字地形的三维建模和显示。它是将离散分布的实测数据点连成三角网,网中的每个三角形要求尽量接近等边形状,并保证由最近邻的点构成三角形,即三角形的边长之和最小。利用这种数据结构,可方便地进行地形分析,如坡度和坡向信息的提取,填挖方计算,阴影和地形通视分析,等高线自动生成和三维显示等。因此,TIN被广泛应用于各种GIS。
7. 四叉树编码的基本思想。(07)
答:栅格数据可用四叉树结构储存,这种数据结构的原理可以表述为:将空间区域按照
nn四个象限进行递归分割n次,每次分割形成2×2个子象限,知道子象限中的属性数值都相
同为止,该子象限就不能再分割。凡属性值都相同的子象限,不论大小,均作为最后的储存单元
8. 空间数据库的组成部分。(07)
答:空间数据库系统由三部分所组成,其中空间数据库储存系统指的是GIS在计算机储存介质上储存的与应用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和,一般是以一系列特定结构的文件的形式储存在硬盘、光盘等储存介质中。
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则是指能够对介质上储存的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语义和逻辑上的定义,提供必须的空间数据查询检索和存取功能,以及能够对空间数据进行有效的维护和更新的一套软件系统。
由GIS得空间分析模型和应用模型所组成的软件可以看做是空间数据库的数据库应用系统,通过它不但可以全面地管理空间数据,还可以运用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
9. 空间数据的特征。(06,08,09)
答:空间数据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及时间特征。
(1)空间特征:空间特征是指地理现象和过程所在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等几何特征,以及与相邻地理现象和过程的空间关系,包括方位关系、拓扑关系、相邻关系、相似关系等。
(2)属性特征:属性特征是指地理现象和过程所具有的专属性质,通常包括名称、数量、质量、性质等,称为属性数据。
(3)时间特征:时间特征是指一定区域内的地理现象和过程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成为时态数据。
10.数字地图的优点。(06,08)
答:(1)数字地图的储存介质是计算机磁盘、光盘等,与纸张印刷的常规地图相比,其信息储存量大、体积小,易于携带和通过网络进行传输。
(2)数字地图是以空间数据反映各种地理特征,可以在计算机软件的支持下借助高分辨率的显示器实现地图的无级缩放、漫游等显示和信息的动态选择、查询和量算等功能。
(3)数字地图便于与遥感信息和GIS空间数据相结合,实现地图的快速更新,同时也便于多层次信息的综合表现与分析。
11.如何建立空间属性库,属性库在GIS中有什么作用?(09)
论述题:
1.2. 矢量与栅格数据的优缺点。(07)
答:矢量数据:优点:(1)便于面向实体的数据表达;(2)数据结构紧凑、冗余度低;(3)拓扑结构有利于网络分析、空间查询等。
缺点:(1)数据结构较复杂;(2)软件实现的技术要求比较高;(3)多边形叠合等分析相对困难。
栅格数据:优点:(1)数据结构相对简单;(2)空间分析较容易实现;(3)有利于遥感数据的匹配应用和分析
缺点:(1)数据量较大,冗余度高,需要压缩处理;(2)定位精度比矢量低;(3)拓扑关系难以表达。
3. 简述地理信息系统中主要空间分析方法。(06,08,09)
答(1)数字地形模型分析:数字地形模型(DTM)就是用数字化的形式表达的地形信息,DTM在形式上可分为规则网格、不规则网格和数字等高线、等深线、地形特征线等。
(2)空间叠合分析:空间叠合分析是指在相同的空间坐标系统条件下,将同一地区两个不同地理特征的空间和属性数据重叠相加,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 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一般用于搜索同时具有几种地理属性的分布区域。
(3)空间邻近的分析:空间邻近度地理空间中两个地物距离相近的程度,临近度分析是空间分析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实际应用中,如研究道路沿线的污染或河流沿线的供水能力,公共设施的服务区域划分等,都是一个邻近度问题。空间邻近度分析通常有空间缓冲区分析和voronoi多边形两种分析方法。
(4)空间网络分析:空间网络分析是GIS空间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是由点、线的二元关系构成的系统,通常用来描述某种资源或物资沿着路径在空间上的运行。空间网络分析的用途很广泛,如公共交通运营的线路选择和紧急救援行动的线路选择等
4.5. 简述数字高程数据通常有几种形式?它们在实际中有什么用途?如何获取和储存这些
数据?(08)
6. 在实际工作中要用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请问有哪几种?各自采用什么样的投影?
(09)
答:在我国,国家从基本比例尺系列地图:1:5千、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和1:100万。其中在我国,国家从基本比例尺系列地图:1:5千、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采用全球统一分带的高斯-克吕格投影;1:100万则采用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Lambert投影)。
7.
第五篇:GIS实验报告+心得体会总结
GIS导论实验报告(实验总结)
年级:2013级
实验一
实验一,我感觉还不能很熟练的应用Mapinfo的功能以及菜单栏、工具栏中各个图标的功能,所以当我开始做实验一时碰到的问题还是不少的,首先是对Mapinfo软件的相关操作功能不太了解,比如加载数据的图标,如何使打开的图变大缩小,如何浏览做完后的实验成果图,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哪些步骤是不能省略掉的,比如使用控制图层在缩放范围内显示的这个小实验,就要注意打开几个图层的界面看起来非常复杂,通过图层控制来操作,可以使图层在缩放范围内显示,这就需要在图层控制的对话框中哪些框框该打钩,哪些不该打钩,这样所显示的效果就会不一样。只有熟练掌握了Mapinfo的基本操作,以及步骤间的衔接才能完成实验。最后还是自己耐心的看书和实践中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在这个实验中我学会了如何Mapinfo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怎么样制作地图图层以及如何使用模板创建专题地图。在制作这个实验的过程中体会了很多,也感觉在做专题地图和地图制作时的整个过程充满着趣味性,使我对地图的相关制作有了一定的了解。
实验二
实验二,因为已经对MapInfo软件操作功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了,所以当在开始着手制作实验二是实验相关操作步骤时,在对FUZHOU.JPG图像进行屏幕跟踪化过程时和后面进行的图像加载和配准时碰到的问题也相对较少也比较熟练。从实验二开始要用ArcView 软件时由于刚接触这个软件所以在做这部分的实验时制作速度显然比较慢碰到的问题也还有的,面对许多功能按钮不熟悉时只能查找资料和问同学,但最终还是把实验二给做了,以下是我总结的注意点。1.做屏幕跟踪这个实验时,在MapInfo中打开图像文件时,注意选择文件类型是栅格图像,然后点击一下所要打开的福州市行政图,这样呈现出所要的画面。2.编辑控制点的时候,至少选择三个点且三个点不要都在一条直线上,那样配准不成功。3.选择合适的绘图工具,注意选中的是面状的绘图工具,选择线状的话跟踪完后不会出现实验所需的效果。
4在用鼠标画行政区时,注意拐点处必须点一下,画出来会更准确,注意在没画完不要双击,在画重叠部分时,注意激活。
5.在新建表示注意字段的类型时,图层分类要清晰。6.投影、坐标系设置时,要设置地图单位为米。
实验三
实验三是对MamInfo和ArcView这两个软件一起搭配操作的制图实验操作。从实验数据格式的转换到投影变换的过程,都需要对这两个软件功能有所了解。虽然通过书本中的案例可以很容易的得出操作结果,但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个转换过程中每一个相关信息和转换的含义,自己还是在书本上查找答案,和在制图操作实验中的注意点。1.在第一步的数据格式转换中,注意不要把底图文件也选进去。
注意文件的命名,不要存得太深,最好可以放在根目录下,用英文命名,勿用中文命名。2.数据格式转换的对话框中,要指明文件类型为MapInfo TAB格式。
3.打开属性表,查看相关属性时,要注意点击一下属性表再去操作相应的步骤,否则就找不到相关的工具图标。
4.投影变换时先要打开ArcView程序,选择“file”命令,点击“ extensions”命令,进行设置。5.空间数据内插所选择的“ extensions”复选框与投影变换选择的不同,注意选择地图单位为米,距离单位不用设置.。6.实验三相比前几个实验,这个实验在操作的过程中相对繁琐和复杂,特别是在做空间内插中的等值线的参数设置和数据的载入弄错了好几次才终于把空间内插的实验数据的载入好。在加载数据和核密度估算的过程中对“属性性”进行查找“COUT”字段和在相关分析是对数据的载入也是比较麻烦的,但总之实验三的还是重在对GiS相关软件的操作和理解,只有在这些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处理投影和空间内插等操作。
实验四
先前经过了几次对实验的操作,已经对MapInfo等软件的相关功能的了解比较清楚了,所以在做实验四时,碰到的问题也就比较少了,只是缺乏动手去实践操作,在制作专题地图时我们一定要更有耐心和毅力的去实验操作。1.创建坡度专题专题图时,首先要在Available Extension(可选的扩展模块)列表框中,选中Spatial Analyst(空间分析)复选框,这样打开的Plne图才能进行操作。2.激活图层要选择Surface命令进行编辑。
3.激活坡度图前,注意先点击下相应的图层,否则就会出现实验操作不当等问题。4.创建河流垂直剖面图时,要注意各个步骤间的衔接性,该点击操作的别忘了点击。5.挖方和填方所加载的数据,格式为TIN格式的数据Crtin1和Crtin2,将鼠标往下拉即可看到,且要设置地图单位和距离单位都为米,这是与之前的实验有所不同的地方。6.实验四在做三维显示是由于在加载时格式出错一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3D scene(三维图景)中的Add Theme(添加专题)命令时在将图层加载时将二维转三维时要记住是先对选择 Theme(专题)的3D properties(三维属性)然后再做相关的操作。
实验五
注意点:
1.要记得设置地图和距离单位为米。
2.在创建缓冲区的对话框中,选中As multiple rings,否则所产生的缓区位一条带子。3.在增加字段计算时,要点击缓冲区。4.缓冲区查询时,进行的每一步操作都有其针对的操作对象,所以操作前应想想接下来的步骤是针对哪个区域进行的,操作前要点击一下,才能达到实验效果。
5.在本次实验中,利用不同的软件进行缓冲区分析,注意在用MapInfo软件时,在选择合适的数据分解函数以便分割数据这步,注意总人口量和合计男、合计女要选择面积比率,很有实际意义,可以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实验六:
注意点:
1.在Available Extension(可选的扩展模块)列表框中选中Geoprocessing(地学处理)模块,与之前的实验选择不一样。
2.使用“查询器”查询时,在此之前要选中属性表,然后输入查询语句。3.链接时均要选中其中的一条。
4.土地事宜性的缓冲分析时地图和距离单位为米。
5.掌握图层的叠加并对叠加后的图层进行分析,能在实际中解决问题。
6.注意在土地适宜性查询分析,赋值后属性表并未能像指导书那样值集中显示。7.在做叠加及缓冲分析时,注意所点的选择不一样。
实验七 注意点: 1.设置地图单位为米,距离单位不进行设置,应牢记哪些实验时两者都设计,哪些实验时只设计其中一个。
2.图例编辑,接下来的增加字段名等步骤应熟练于掌。
3.图层控制编辑显示对话框时,应注意实验要求是什么,不能盲目乱点。4..将所学地图学知识应用到实验中。
5.专题地图的创建要细心,要明白自己实验目的是什么,接下来的步骤是否都合理.。6.在输出地图布局时,在选择工程窗口中,单击Layout(布局)图标,单击New(新建)按钮,新建地图布局。
7.在打开工程窗口时,是双击Layout(布局)按钮,弹出布局模板,然后再选择Layout(布局),Use Template(应用模板)命令,再对弹出的Template Manager(模板管理器)对话框进行设置。
实验总体体会
通过对GIS导论实验的相关操作,让我对自己本专业的地理信息科学这个专业有了很大认识,对我们这的专业未来是向哪方面发展的有了一定的见解,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地图制作的基本知识,而且掌握了专题地图的制作方法和空间内插、叠加分析等试验操作并学会用Mapinfo等软件。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图编绘与制作的基本原理、综合理论和方法,从而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平和动手能力。
本次课程实验设计在制图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并通过同学间互相帮助以及向各师兄的询问,最终完成了专题地图、地形分析等的实验制作。在制图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对软件不不熟悉。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是最好的效果。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课程实验学习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和不足,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在制图过程中,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这次课程实验学习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学习到了曾经不知道不懂的东西。所以在今后的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去探究,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完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收获喜悦,收获成功!
课程学习和实验的操作诚然是一门专业课必须要去做的,可以使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桌面GIS的功能与菜单操作以及对地形分析等等的实验操作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辩思课,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设计专题地图和数据处理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通过这次课程实验学习,我掌握了专业软件件的简单运用;掌握了地图专题制作的不同方法,地图匹配,属性编辑,数据处理,地形分析,缓冲区分析和网络分析以及如何提高地图质量,地图美观,也掌握了制图方法和技术,也懂得了很多的专业术语和知识。
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与应用的实验内容主要包括专题地图的制作,GIS的矢量化分析,数据误差校正,GIS数据格式转换,空间内插等等。每一步都需要大家仔细的揣摩研究,而且需要有清晰的思路,思路确定了,也就在整体上把握住方向,接下来,就是把它细化,一步一步完成每一个实验模块。不过这个过程曲折可谓一言难尽。整个半天都是对着电脑,不然就是翻阅书本。再此期间我失落过,因为自己不懂的地方还很多。在做GIS实验的点点滴滴让我回味无穷,好多数据都是一边做一边为后面的操作打基础的,如果出现误差或者错误,就会导致后面的一些实验操作无法正常的开展和完成,这更是使我体会到了只有耐心细心和恒心,才能做好事情。本次的这些实验加强了我们动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了我对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提高了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的知识和对知识的加强理解。培养了我查阅资料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应用软件的分析方法,并培养了严认真的工作作风,在制作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有些问题不是很理解,但当我做完了这些实验后,有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操作时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错误,有的是因为粗心造成的,也有的是用错了方法,总之就是实现不了。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的知识点理解得不够透彻,掌握得不牢固。
我认为,在这学期的GIS实验中,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也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们都可以在实验结束之后变的更加成熟,会面对需要面对的事情。
回顾起此课程设计,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学期的学习中,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累,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不仅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也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在实验操作与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也颇多,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此次课程实验学习给自己最大的感触是,不管什么样的软件,懂的也好不懂的也好,都要动手去用,只有自己操作了,才会真正明白其中的用处,其次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总是一个人在那捣鼓,同学间应该互相的帮助,有时候向别人学习,会比自己一个人在哪儿毫无头绪的摸索更好。
此次设计也让我明白了思路即出路,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请教或上网查询,只要认真钻研,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就没有弄不懂的知识,俗话说的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没有学不会只有不肯学!我坚信,只要下一番功夫就能有理想的收获!
通过这次实验,让我更加了解到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我们资源勘查专业发展发挥的重要作用。学习,我觉得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很多结果并不美好,但是学习这个过程是不可少的。当自己把本课程所有的实验做完后,才领悟到老师所说话的含义,要掌握一种新的软件,得随着实践的演练,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才能更好的掌握它。这次实验,学到的东西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