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考研政治经济学总结经典35题

时间:2019-05-15 09:49: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考研政治经济学总结经典35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考研政治经济学总结经典35题》。

第一篇:2011年考研政治经济学总结经典35题

By 冰上月光

考了两年人大802经济学,根据很多资料和历年真题提炼出来的35个题目,涵盖政经的重要题目,都是必须掌握的~作为理解和背记都很合适!

ps.政经的知识点相对比较死,的考题翻来覆去都是那些,把核心题目吃透了也就把这一科吃透了。

一贯风格 for free!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上传下载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xiexiebang.com/bbs/viewthread.php?tid=708405&page=1&fromuid=1283256

一、简述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

(1)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社会再生产总过程内部的四个环节,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生产起着主导的决定的作用,一定的生产决定着一定的分配、交换和消费;而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2)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生产的社会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从而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2)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只是生产过程的结果。3)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与结构。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和结构,是由生产的发展水平和生产结构决定的。4)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方式。

(3)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1)分配方式影响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率。2)交换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制约着生产的发展。3)消费影响到劳动力的再生产、产品的实现和生产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生产必须以社会消费需求及其变化为导向。

二、简述商品价值量决定的原理。

(1)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人类劳动,所以,商品价值就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衡量劳动量的自然尺度是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量成正比。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商品的价值量,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率是具体劳动的生产效率,无论劳动生产率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总是不变的,但它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商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劳动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之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来计量的,复杂劳动可以换算成为倍加的简单劳动,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这一过程是在交换中,通过商品生产者背后的社会过程自发形成的。

三、如何理解劳动二重性?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

http://www.pinggu.name/584176

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劳动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两种属性。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了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不同的:1)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有用效果来看的,抽象劳动抽去了劳动的有用性;2)各种具体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而抽象劳动在性质上是没有差别的,有意义的只是包含在商品中的劳动量;3)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4)商品作为使用价值,是人类劳动和自然物质的结合,因此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而价值作为抽象劳动的凝结,它是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能理解为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它们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两个方面或两种属性,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

(2)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这是因为:1)劳动二重性学说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但不清楚什么样的劳动创造价值,怎样创造价值。马克思提出了劳动二重性学说,说明什么样的劳动创造价值,怎样创造价值的问题,正确地解释了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的决定、价值形式和价值本质,从而建立起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2)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没有劳动二重性学说,就没有劳动力商品的学说,就不能正确地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从而就不能说明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剩余价值学说就无从建立。马克思运用劳动二重性学说,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科学地说明了剩余价值的来源,从而建立起剩余价值理论。3)劳动二重性学说,为解决政治经济学上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运用劳动二重性学说,才能科学地分析价值、货币、资本、剩余价值、工资、利润、利息、地租等经济范畴,建立科学的价值形式学说、货币学说、资本有机构成学说、社会资本再生产学说、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等。

四、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什么?这种区分

有何意义?

(1)根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一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价值量并不发生变化,只是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这部分资本称为不变资本。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其价值并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再生产出来,劳动者不仅要再生产出劳动力价值,而且要生产出剩余价值。因此,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增殖,所以称为可变资本。

(2)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1)进一步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科学地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2)深化了对资本本质的认识,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以物为媒介的社会生产关系。资本就是靠剥削雇佣工人的劳动为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体现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3)为正确地认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五、什么是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 By 冰上月光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何联系和区别?(1)绝对剩余价值就是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和劳动强度提高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就是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二者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就二者的联系来看: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本质上都是靠增加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价值。无论是延长工作日,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都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提高了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增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2)绝对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这是因为,只有工作日分割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才能以此为出发点,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3)就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区别来看: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靠绝对延长工作日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进行剩余价值的生产,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工作日不变,靠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2)两种生产方法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可以在生产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要以生产技术条件的变革为基础。3)两种方法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历史阶段上所起的作用不同。

六、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1)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价值的降低,要以降低劳动者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为条件。只有提高全社会各部门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才能降低劳动者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降低劳动力价值,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3)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是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所谓超额剩余价值,就是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形成的差额。为追求超额剩余价值,各资本家都力图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使单位商品价值降低,从而降低劳动力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使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七、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1)同任何其他社会一样,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总是连续不断重复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周而复始的社会生产就是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如果资本家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只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那就是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如果资本家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资本化,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那就是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

(2)资本主义再生产首先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资本主义社会的每一次生产过程中,都要消耗一定的物质资料,同时又会生产出一定的物质资料用以补偿已经消耗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为下一

http://www.pinggu.name/584176

次生产过程创造出物质条件,使再生产得以连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因而,资本主义再生产首先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3)资本主义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资料再生产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进行的。经过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再生产出各种物质资料,同时使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也不断再生产出来,无论是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还是扩大再生产,都会再生产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4)在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体现在:1)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即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由劳动者自己创造出来的;2)不仅可变资本,而且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都是由工人创造出来的;3)工人的个人消费是从属于资本家阶级剥削剩余价值的需要,它为资本家再生产出可供剥削的劳动力,成为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一个条件。

由此看出,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基础和出发点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分离,通过资本主义再生产不断再生产出来,作为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结果,一方面再生产出资本家,另一方面再生产出雇佣工人。

(5)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条件下,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不断扩大的基础上被再生产出来。这表现在:1)不仅资本家的全部资本是由工人创造出来的,而且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也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来的;2)资本家的追加资本不仅是剥削工人的结果,而且成为进一步扩大对工人剥削的手段;3)资本家在劳动力市场上用不等价物来占有工人的劳动的一部分,来换取更大量的工人的活劳动。

总之,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而且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八、简析资本积累的实质和资本积累量的决定因素。

(1)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增大资本,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2)资本积累的规模取决于剩余价值量和个人消费基金与积累基金的比例。在个人消费基金与积累基金比例一定的情况下,资本积累的规模取决于剩余价值的绝对量,从而一切决定剩余价值量的因素,都影响资本积累的数量。这些因素主要是:1)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剥削程度越高,同量的可变资本获得的剩余价值就越多,从而积累的数量也就越多。2)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低。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增加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从而增加积累量,而且可以使同量剩余价值表现为更多的商品,使资本家可以在不减少甚至增加个人消费的商品量的情况下,增加资本积累的数量。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所用资本是指生产中发挥作用的全部劳动资料的价值;所费资本是指每次生产过程中耗费掉并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劳动资料的价值。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表明,劳动资料在其使用过程中,它的价值的一部分虽已转移,但它在实物形式上依然发挥着原有的作用。这样以折旧基金形式提取的转移的劳动资料的价值就可以作为积累基金来使用。因此,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 By 冰上月光

越大,就越有利于增加资本积累。4)预付资本量的大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预付资本量越大,剩余价值量也就越多,从而资本积累的规模也就越大。

九、简述资本积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之间的相互关系。

(1)资本积累是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资本集中,是指把原来分散的若干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

(2)资本积累与资本积聚有密切的关系。资本积聚是伴随资本积累而进行的,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源泉,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结果,资本积聚使单个资本总额扩大,而在这种扩大中,资本家可以取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并将它转化为资本,因而资本积聚又是促进资本积累增长的条件。

(3)资本集中与资本积累、资本积聚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区别表现在:1)资本积累是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而实现的,资本积聚是伴随资本积累而发生的。随着个别资本的增大,社会资本的总额会相应增加。而资本集中只是原有资本在资本家之间重新进行分配与组合,通过联合或合并使单个资本增大,但社会资本总额并不因此而增加。2)资本积累和资本积聚要受到社会现有财富增长的限制,因而增长是缓慢的;而资本集中不受现有社会财富实际增长量的限制,能够通过现有资本的重新分配和组合较迅速地在短时期内集中起巨额资本。

(4)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一方面资本的积累和积聚,促进着资本集中的发展。因为随着资本的积累和积聚,个别资本的规模不断扩大,竞争能力相应提高,从而有利于对小资本的兼并,实现资本的集中。另一方面,资本的集中又有利于加速资本积累和积聚的进程。这是因为,资本的集中使单个资本迅速扩大,有利于采取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促进资本的积累和积聚。

十、怎样区别资本的技术构成、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它们之间有何联系?(1)资本的技术构成是资本在物质形态方面的构成,即构成资本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同使用这些生产资料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之间的比例。在生产过程中,一定的资本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部分构成,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是由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的,所以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而从价值形态看,用于生产的资本是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两部分组成,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称为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从根本上决定着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资本的有机构成就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2)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既相联系,又相区别。从二者的联系看,资本的技术构成从根本上决定着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动是资本价值构成变动的物质基础,技术构成的变动,通常会引起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动,价值构成的变动通常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动。

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的区别表现在:1)资本的价值构成的变化虽然通常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但是并不是完全

http://www.pinggu.name/584176

地而只是近似地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因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的变化,也会影响资本价值构成。2)资本的价值构成可以在资本技术构成不变时发生变化。当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率没有发生变化时,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力的价值,一方发生变化,另一方没有变化;或者双方变动的方向和程度不一致时,情况就是这样。3)当资本的技术构成变化时,如果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比例的变化被二者价值上的反方向变化抵消,资本的价值构成保持不变。

(3)资本有机构成既然是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资本价值构成,因此就必须从资本技术构成和资本价值构成的统一的角度分析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动。资本的价值构成变化与否,并不一定表明资本有机构成是否变化。

十一、试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1)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也产生和发展起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建立在剥夺小生产者的基础上的,一方面把分散的、小规模的小生产变成社会化的、大规模的大生产;另一方面把小私有制变成为资本主义私有制。于是产生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2)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加深。在资本积累过程中,由于资本主义竞争日益加剧,使得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日益发展,这表现在:1)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个别资本的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规模巨大的资本主义企业,生产建立在众多的工人进行分工协作的共同劳动基础上,生产资料成为许多人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劳动产品也成为许多人共同劳动的结果。2)各企业和各部门之间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不断发展,它们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日益加强,社会生产成为一个互相依赖、互相联系的整体。3)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生产和交换日益社会化、国际化,在形成统一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了国际市场。

生产的社会化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由社会共同占有,以便对社会生产进行有意识的社会控制,并根据社会的需要分配生产成果。但是,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不能适应生产社会化的本性,并且在资本积累过程中,由于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日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同生产社会化发展的矛盾更加尖锐化。这一矛盾的日益尖锐化,充分证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与生产社会化性质相应的公有制,才能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准备了物质条件。

(3)资本主义积累的发展,不仅为资本主义的灭亡准备了客观物质条件,而且为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准备了社会力量,即无产阶级,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

(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积累的发展日益尖锐化,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以及其他各种矛盾都会伴随资本主义积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激化,从而彻底变革资本主义私有制,成为必然的历史趋势。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 By 冰上月光

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胜利,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十二、什么是固定资本的磨损与折旧?

http://www.pinggu.name/584176

资本的周转速度,可以从一次周转时间和一年内周转次数两方面考察。资本的周转时间,就是产业资本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开始,经过资本的循环运动,实现价值增殖,然后重新回到原来出发点所经历的时间,它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资本的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资本所经历的周转循环的次数。这一定的时间,通常以年为单位,用U表示;而周转一次所需时间用u表示,那么一年内的周转次数n就等于:n=Uu。

例如,某个企业资本周转一次所需要时间为3个月,那么一年中周转次数就是4次;如果一次周转时间为6个月,那么周转次数就是2次。所以,资本的周转速度与一次周转所需时间成反比,而与一年内周转次数成正比。

(2)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最重要因素,是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构成,以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而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是以生产资本不同组成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为依据的。

固定资本是指以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它的全部物质要素要参加多次生产过程,仿佛被“固定”在生产过程中,它的物质形态并不参加流通过程。固定资本的价值,是随着它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产品中去,并随着产品出售而逐步收回,待生产过程之后才全部收回价值,并进行实物更新。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和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劳动对象的价值一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收回。它的物质要素在每次生产过程中都被全部消费掉了,因而每次生产过程都要进行实物更新。根据这部分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特点,把它叫做流动资本。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可变资本,其价值以工资形式支付给工人,并被工人生活消费掉,因而它的价值不会转移到产品中去。但是,工人在劳动中会创造出相当于这部分价值的新价值。所以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价值,也是一次投入生产并一次收回,也应列入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周转方式具有本质的差别,但是为了计算预付总资本的平均周转速度,就要把二者的差别抽象掉,而只计算它们各自的价值周转额。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即平均周转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预付资本一年中的总周转次数=一年中固定资本周转价值总额+一年中流动资本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额

由此可以看出资本构成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1)当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比例不变时,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加快,则预付总资本周转也加快。2)当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不变时,由于流动资本周转速度大大快于固定资本,所以固定资本比重越大,总资本周转越慢;流动资本比重越大,总周转越快。(3)影响预付总资本周转速度的第二个因素,是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生产时间,是指资本停留在生产领域内的时间。它分为四部分:1)劳动时间,即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新产品和创造剩余价值的时间,它由产品的性质、技术水平高低等因素决定,这是生产时间中最重要的部分。2)停工时间,即由于工人休息或机器检修而造成劳动过程暂时中断的时间。3)自然力作用时间,即自然力独立对劳动对象发生作用的时间,也就是劳动对象在生产过程中独立发生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理的变化的时间,如木材干燥、4(1)固定资本的价值是按照它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产品中去。固定资本的磨损分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两种。有形磨损指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由于使用及自然力作用而造成的损耗。这种损耗都是有形的物质上的损耗,如铁轨的磨损、枕木的腐朽,所以又叫物质磨损。无形磨损又称精神磨损,是指固定资本在其有效使用期内,由于技术进步而引起的价值上的损失。无形磨损又分两种情况:一是由于劳动资料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固定资产贬值;二是发明了高效能新型设备而使原固定资产贬值。(2)固定资本的价值随磨损程度逐渐转移到产品中去,并随产品出售逐步收回。把这部分价值提取并积累起来,以便在固定资本价值全部转移完毕时用于实物更新,这种做法叫固定资本折旧。根据固定资本损耗程度以货币形式逐年提取的固定资本补偿金,叫折旧基金或折旧费。

提取的折旧费与固定资本原值的比例,叫折旧率。

(3)固定资本的磨损既然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这两个方面,因此,在提取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折旧率时,应当把这两种损耗都计算在内,特别要重视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这样才有助于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和设备的更新改造。

十三、加速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哪些影响?(1)可以节省预付的流动资本。在生产规模一定的条件下,资本周转速度越快,预付流动资本的数量越少;反之就越多。例如,甲、乙两个企业生产规模相同,每月都要投入1万元流动资本。假定甲、乙的流动资本周转一次分别为2个月和4个月,即每年分别周转6次和3次,那么甲、乙所需预付的流动资本分别为2万元和4万元。流动资本的节约,意味着在资本总额一定的情况下可以扩大生产规模。

(2)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量是一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用M来表示。加速资本的周转,其中的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也就随之加快,一定数量预付可变资本发挥的实际作用越大,越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用公式表示为:

M=m′[HT]vn 年剩余价值率(M′[HT]),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表示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用公式表示为:

M′=Mv=′vnv=m′n 由此可见,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都与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成正比变化。

十四、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是什么?(1)资本的循环不是一次性行为,而是连续不断的过程。这种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就叫做资本周转。研究资本周转的中心问题,是周转速度。一方面,要考察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这主要包括产业资本构成和生产时间及流通时间长短两个因素;另一方面,要考察加速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即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率。By 冰上月光

酿酒、植物生长等。4)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即生产资料已进入生产领域但尚未被使用的时间。

为了加快资本周转,必须尽量缩短生产时间。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劳动时间;另一方面,也要尽量缩短非劳动时间,如减少储备时间、自然力作用时间和停工时间。

流通时间,指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的时间。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购买时间和商品的销售时间两部分。影响流通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包括市场供求状况、生产企业与市场距离的远近,以及交通运输和信息条件等。为了缩短流通时间,就要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改进运输工具。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产品的销售时间一般是影响流通时间的最重要的部分。

十五、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什么具有周期性?

价值率为100%。

http://www.pinggu.name/584176

定全部商品都按价值出售;4)假设没有对外经济关系;5)假定剩余(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依照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原理,假定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如下:

Ⅰ4 000c+1 000v+1 000m=6 000

Ⅱ2 000c+500v+500m=3 000

为了使第二年的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能够继续进行,这两大部类的产品包括它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必须得到实现,即都必须实现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这个实现过程包含着三大要点:

1)第一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即Ⅰ4 000c的实现问题。Ⅰ4 000c在实物上由生产资料构成,在价值上代表本部类已消耗的不变资本价值。为了维持简单再生产,这Ⅰ4 000c的生产资料必须卖出去实现价值补偿,同时又要购买回4 000的生产资料实现物质补偿。实际上,通过第一部类内部的反复交换,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2)第二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即Ⅱ500v+500m。这部分总产品在实物上是由消费资料构成,在价值上代表工人和资本家要用于个人消费的工资和剩余价值。为了维持简单再生产,这部分产品必须卖出去实现价值补偿,同时工人和资本家手中的消费基金又要用消费资料进行物质补偿。实际上,这部分总产品可以通过第二部类内部工人和资本家的购买各种消费品而得到实现。

3)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即Ⅰ1 000v+1 000m,与Ⅱ2 000c之间的交换。Ⅰ1 000v+1 000m,在实物上是生产资料,在价值上代表工人和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基金,所以不可能在第一部类内部实现。Ⅱ2 000c在实物上代表生活资料,在价值上代表不变资本,也不可能在本部类内部实现。这两部分总产品只能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来实现,即第二部类购买第一部类2 000的生产资料,而第一部类购买第二部类2 000的生活资料。

将上面三大要点统一起来,就是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Ⅰ000c+1 000v+1 000n=6 000 Ⅱ000c+500v+500n=3 000

(4)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加上剩余价值,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用公式表示为:

Ⅰ(v+m)=Ⅱc

这是因为,如果Ⅰ(v+m)>Ⅱc,那么第一部类的总产品将有一部分将因供大于求而不能实现;如果Ⅰ(v+m)<Ⅱc,则第二部类将有一部分总产品不能实现。

从Ⅰ(v+m)=Ⅱc这一基本公式出发,还可以推导出两个派生公式:

①Ⅰ(c+v+m)=Ⅰc+Ⅱc

②Ⅱ(c+v+m)=Ⅰ(v+m)+Ⅱ(v+m)

派生公式①说明,第一部类的总产品,等于两大部类的不变资本之和;派生公式②说明,第二部类的总产品,等于两大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之和。

十七、5

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有哪些?(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生产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所具有的周期性,也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特点所决定的。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运动有时缓和,有时激化。只有当这一矛盾达到极其尖锐的程度时,才会爆发经济危机。

(3)经济危机使社会生产遭到破坏,通过这种强制性的压缩供给来调节供求矛盾,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到缓解,从而走出危机。(4)但是,经济危机不可能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相反,由于在危机中资本兼并更加厉害,而使基本矛盾进一步加深,又会导致下一次危机的爆发。这样,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具有了周期性。从一次危机爆发到下一次危机爆发所经历的时期,就是一个再生产周期,它一般包括如下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高涨阶段又称繁荣阶段,但经济繁荣中又孕育着新的经济危机。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种周期性爆发,它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的更新。因为:1)固定资本的更新增长了社会需求,为摆脱危机、促进经济复苏准备了物质条件;2)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又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新的生产过剩,从而为下一次危机的到来准备物质前提。

十六、试述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

(1)个别资本是指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相互联系和依存的个别资本的总和,就是社会总资本。社会资本的运动与个别资本运动除了共同之处之外,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包含着个人生活消费及与此相适应的一般商品流通过程。

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中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这既包括价值补偿也包括实物补偿。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原理是:从物质构成上看,社会总产品以及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从价值构成上看,社会总产品由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三部分构成,即c+v+m。

(2)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地位。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但在研究过程中却要先从简单再生产开始。因为:1)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2)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的难点在于总产品的实现,而不在于资本积累上。

在分析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时,要作以下几点假设:1)假设这里是纯粹的资本主义经济,只存在资本家和工人两个阶级;2)假设在为期一年的生产周期中,不变资本价值全部转移到产品中去;3)假 By 冰上月光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即p′=mc+v,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表示着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在预付资本已定的条件下,利润率的高低由剩余价值量的多少来定,而剩余价值的多少则取决于剩余价值率。所以,凡是能够提高剩余价值率的一切方法,都会相应地提高利润率。

(2)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就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关系来看,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一定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越低,同量资本中的可变资本部分就越大,所使用的劳动力就越多,创造的剩余价值也越多,从而利润率也就越高;反之,利润率就越低。所以,利润率同资本有机构成按相反方向变化。

(3)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率,从而也就可以提高年利润率。而实际上资本家所关心的正是年利润率,所以,利润率与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关系。

(4)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不变资本的节省本身不会带来更多的利润,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它可以减少预付资本总额,从而可以提高利润率。

十八、怎样理解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规律?

http://www.pinggu.name/584176

180m=1 080;平均利润率=180m720c+180v=20%。再假定预付商业资本为100,则平均利润率=180m900+100=18%;商业利润=100×18%=18,产业利润=900×18%=162;商品的出厂价格=900+162=1 062。

由于商业资本参与了利润平均化过程,商品的生产价格=生产成本+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即W(生产价格)=k+p+h。

二十、简述商业流通费用补偿的途径及源泉。

(1)商业资本家在从事商品买卖活动时,一方面要预付一定数量的资本用于购买商品,另一方面还要支付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各种费用,即商业流通费用,它包括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2)生产性流通费用包括从事商品包装、保管、运输等活动所发生的费用。这些活动与商品的使用价值运动有关,是生产过程的继续因而具有生产性质,它们可以创造新的价值(包括剩余价值)并加到产品中去。所以,生产性流通费用可以通过商品按价值出售而得到补偿,并且还可以带来商业利润。只是这种流通费用,要限制在必要的限度之内。

(3)纯粹流通费用是只同商品买卖有关的费用,包括商品买卖的费用、簿记费用和维持货币流通的费用。它们不能增加商品的价值,是非生产性的费用。它们的价值补偿,只能从当年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额中扣除一部分价值进行补偿。因为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包括c+(v+m)三部分,c的部分必须用于补充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v的部分必须用于继续雇佣工人,只有m才可以用于补偿纯粹流通费用。

二十一、试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信用的主要形式及其作用。(1)信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如赊销商品、贷出货币等,信用双方要按约定日期偿还货款和贷款,并支付利息。资本主义信用实际上是借贷资本运动的形式,体现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它可分为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两大类。

(2)商业信用是以赊账方式出售商品(或劳务)时买卖双方相互提供的信用。赊销商品时,买方不立即支付现金,而是承诺在一定时期后再支付。这样,双方就形成一种债务关系,卖方是债权人,买方是债务人。赊销商品的价格一般高于用现金买卖商品的价格,其差额就形成赊购者向赊销者支付的利息。

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的工具,主要有期票与汇票。期票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开出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款项的凭证。汇票是由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要求其向第三者或持票人支付一定款项的凭(1)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预付资本总额的比率,它是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并非固定在一个水平上不动,从资本主义的较长发展时期看,它存在着下降的趋势。

(2)引起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原因,在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逐步提高。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由于追逐超额利润的内在动力和迫于竞争的外在压力,总是不断改进技术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必然导致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必然下降,便会使同量资本所推动的活劳动减少,如:c∶v由2∶1提高到3∶1,则v/c+v由1/3降到1/4。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条件下,同量预付资本所获得的利润必然减少,从而导致利润率下降。

(3)同时也应看到,平均利润率下降还会受到各种因素的阻碍,使这一规律的作用减弱。这些因素包括:1)剥削程度的提高;2)不变资本价值的降低;3)大量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4)对外贸易的发展,等等。

十九、如何理解商业资本也要参与利润平均化过程?

证。汇票要在债务人签名盖章后才生效,即“承兑”。商业票据可在一定范围内流通。

商业信用的特点:1)商业信用的对象是处在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循环一定阶段上的商品资本,或者说它是资本家之间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贷出的资本就是待实现的商品资本。2)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家之间提供的信用,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职能资本家。3)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直接依赖于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的状况。在生产繁荣阶段,商业信用增加;在危机萧条阶段,商业信用减少。商业信用产生很早,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得到迅速发展,这是因为它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的需要而发展,使在货币暂时短缺的条件下商品照常流通,促进了整个社会资本的周转。但商业信用也有局限性:1)商业信用的规模和期限受单个资本家拥有的资本数量6 商业资本是在流通领域专门从事商品资本职能,以攫取商业利润为目的资本。商业资本作为一种与产业资本并列的、独立的资本形式,当然和产业资本一样也要获取平均利润。

这是因为,商业部门与产业部门之间同样存在着竞争,哪个部门的利润率高,资本就会自动流向哪个部门。这就是说,商业资本同样要参与利润平均化过程,商业利润率要相当于平均利润率。用公式表示为:

商业资本独立后的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量产业资本总额+商业资本总额

[例]假定一年内全社会预付的产业资本总额=720c+180v,m′=100%,那么产品的价值(或生产价格)W=720c+180v+ By 冰上月光

和资本周转状况的限制;2)商业信用受商品使用价值流转方向的限制,只能由商品的生产企业向使用或销售企业提供信用。打破商品信用局限的,是银行信用。

(3)资本主义银行是专门经营货币资本业务的企业,它是借款人和贷款人的信用中介。银行信用就是银行向职能资本家提供贷款而形成的借贷关系。银行信用的特点是:1)银行能把社会上各种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巨额的借贷资本,因而它不受个别资本的数量和周转的限制;2)银行信用的对象是货币资本而不是商品资本;3)银行信用的当事人一方面是货币资本家,另一方面是职能资本家,即债权人是货币资本家,债务人是职能资本家,银行处于二者的中介地位。

银行信用的上述特点使它能够突破商业信用的局限,扩大信用的规模和范围。一方面,银行突破了个别资本数量和周转的限制,能够集中许多资本家的闲置资本,还有食利者的货币资本和其他阶层的储蓄存款;另一方面,银行信用突破了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它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货币资本不存在流转方向问题。银行资本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自有资本,即银行资本家投入的资本;另一部分是借入资本,即银行吸收的存款,它占银行资本的大部分。银行资本家投资于银行业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利润。银行贷款利息高于存款利息的差额,再扣除银行业务费用后的余额,便形成银行利润,它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银行利润率即银行利润与其自有资本的比率,由于部门之间竞争的原因,它也要相当于平均利润率。

(4)信用制度特别是银行信用,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用促成了资本的流动和利润的平均化。利润的平均化过程是以资本在各部门之间自由转移为前提的,但生产资本的转移困难是比较大的,而主要应是货币资本的转移。信用制度特别是银行信用,正是实现货币资本再分配的最灵活的工具,从而促进了利润平均化过程。

2)信用制度有利于节省流通费用和缩短流通时间。信用可以减少流通中所需的货币数量,节省货币发行和维持所需的费用。由于商品的赊销赊购,加速了商品的流转,可以节省各种生产性和纯粹性流通费。而流通费用的节省和流通时间的缩短,就可以使全社会中流通领域的资本减少,而生产领域的资本相应增加。

3)信用还可以促进资本集中和加速资本积聚。信用制度的建立加速了股份公司的发展,加快了大资本对小资本的控制与剥夺,从而加快了资本集中。信用还把零散的、闲置的货币资本动员起来投入生产,从而加快了资本积累的速度,扩大了生产规模。

在充分肯定信用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它会加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另一面。这包括激化生产不断扩大与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造成对商品的虚假需求甚至会引发经济危机;加剧了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加剧了两极分化,等等。

二十二、什么是虚拟资本?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虚拟资本是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并能够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主要包括股票和债券,此外还有不动产抵押证券和商业票据等。

http://www.pinggu.name/584176

(2)股票是它的持有者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并有权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承诺在一定时期内归还借款并付给利息的凭证,它分为企业债券和政府债券。股票与债券不同,股票表示的是股东对股份公司财产的所有权关系,债券表示的是债权人对债务人享有的要求清偿债务的权利;股票一般不能向公司退换现金,而债券到期后就要还本付息。

(3)股票和债券虽有区别,但也有共同点,即它们本身没有价值,不是真实的资本。因为真实的资本已转到企业中去了,而股票和债券不过是资本所有权的凭证,只是资本的“纸的复本”,是虚拟资本。因为有价证券没有价值,而且不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发挥职能,它们在市场买卖中虽然不断变换所有者,但并不影响它所代表的真实资本的运用。虚拟资本不仅在质上不同于真实的资本,在量上也有差别。由于有价证券特别是股票的价格常常大于其面值,因而以其价格计算的总量也大于实际资本的数量。它的数量变化也并不完全反映实际运用的资本数量的变化。

二十三、简述股份公司的性质和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1)股份公司是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合资经营的企业,是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和信用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现代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

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巨额资本的投资使单个资本难以承受。于是,出现了通过发行股票集资的股份公司。股份公司以社会资本的形式与私人资本相对立,是单个资本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围内的调整和“扬弃”。但是,资本主义股份公司的私有制性质并没有改变,仍是以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为基础、以追逐剩余价值为目的的企业组织。

(2)股份公司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是筹集资金、迅速扩大企业规模的最有效的形式。马克思说过,如果等待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筑铁路的程度,恐怕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

(3)股份公司是加速资本集中的有力工具。因为股份公司的重大决策都由股东大会表决决定,而表决权是一股一票,这样,大股东只要掌握了股票的半数,甚至是1/3,就可以操纵整个股份公司的活动。所以,股份公司成为大资本控制小资本的形式,是资本集中的工具。

(4)股份公司实行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股东大会是股份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但公司的日常管理和运营却由董事会负责。这种“两权”分离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聘用有经验的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日常经营决策和管理,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5)当然,就股份公司本身而言,它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并不直接反映社会制度的性质,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股份公司的性质,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对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有利于实现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有利于企业筹集资金、扩大规模,增强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以后,只要控股权仍然掌握在国家和集体手中,这样的企业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质。因为,它扩大了公有资产的控制范 By 冰上月光

围,从国民经济整体的角度上看也有利于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二十四、试述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资本主义地租的两种形式——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土地价格的实质及其决定等。

(1)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的形成与特点。资本主义的土地私有制,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在农村中发展的结果,它经过了两条不同的道路:一条是改良的道路或普鲁士式的道路;另一条是革命的道路或美国式的道路。

普鲁士式的道路,是将封建的土地制度通过改良方式逐渐演变为资本主义土地制度的道路。

它的特点是,封建地主通过“改良”,允许农奴向地主缴纳大量赎金以免除封建农奴义务,使农奴转变为自由劳动者。地主阶级则逐渐采用雇佣劳动,按照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改造地主庄园。这种方式难免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

美国式的道路,即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摧毁封建地主经济,建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道路。

在封建地主经济被摧毁后的一个时期内,小农经济发展为农村中占优势的经济形式,但随着小农经济的两极分化,农民的小土地私有制逐渐变为资本主义大土地私有制。这条道路比较彻底地消灭了旧式封建地主经济,使资本主义经济能够比较迅速地发展起来。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与封建土地私有制虽同为土地私有制,但二者具有两个明显的差别: 1)在封建土地制度下,农民与地主是两个基本对立的阶级,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土地的所有权同经营权有一定程度的分离。而在资本主义土地制度下,存在农业工人、农业资本家和大土地所有者三个对立的阶级,大土地所有者并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只是把土地租给农业资本家而收取地租,这样,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达到了完全分离的程度。2)封建土地制度是以农民对地主的不同程度的人身依附关系为基础的,所谓人身依附是一种“超经济强制”,它是以地主具有直接支配农民人身的权力为前提的。而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是建立在雇佣劳动基础之上的,农业工人在法律上具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因而打破了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2)资本主义级差地租。由于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因而提供的农产品量也不同。与此相联系,租种不同等级的土地就要缴纳不同数量的地租,这就是级差地租。它从根本上说是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1)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土地的自然生产条件不同,较好土地所产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会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但仍可按社会生产价格出售,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而转化为级差地租。

2)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有限性所造成的土地经营垄断。和工业部门相比,农业生产的超额利润有两个特点:一是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从而优等地和中等地都可以取得超额利润即级差地租;二是农业中的超额利润相当稳定。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是土地有限性而形成的经营垄断。由于优、中等土地不可随意扩大,为满足农产品供应,就必须

http://www.pinggu.name/584176

开垦劣等土地。为此,就要保证租种劣等地的农业资本也获得平均利润,否则劣等地就会无人耕种。这也就是说,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要由劣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来决定。

3)级差地租的实质,是农业工人创造的超额利润。土地作为自然资源,并不能创造出价值和利润。形成级差地租的农业超额利润,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因为耕种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工人的劳动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起着加强的劳动的作用,可以在同样的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来,在特定的条件下就转化为利润。4)级差地租的形式,有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Ⅰ是指由于不同地块的自然生产条件不同,使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也不相同,经营好的土地所取得的超额利润就形成了级差地租Ⅰ。级差地租Ⅱ是指在同一地块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由此形成的超额利润所转化成的地租。

(3)绝对地租。是指由于土地私有权垄断,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交纳的地租。它来源于农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农产品价值高于它的生产价格,即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高于平均利润,其差额就可以成为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垄断。由于土地数量有限,土地的私有权就具有垄断性,其他资本不能自由向农业部门转移,农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不再参与利润平均化,而被扣留在农业部门内部,成为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的来源,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既然绝对地租是农产品价值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高于平均利润的差额,所以它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是农业工人创造的。

(4)土地价格。指土地出售时的价格,是资本化的地租。土地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

但是,由于掌握了土地的所有权就可以定期取得土地收入,就如同把一笔资金存入银行取得利息一样,所以土地可以买卖并有了价格。土地价格与地租成正比,与银行利息率成反比。即

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

[例]当一块土地的年地租为120万元,银行利息率为6%时,那么这块土地的价格就应当为120÷6%=2 000(万元)。二

十五、为什么要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这是因为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在:

(1)国有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主要经济基础。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拥有现代化的大工业,集中了我国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优秀的科技人员和职工队伍,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能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和现代化提供大量的先进技术装备、原材料和动力,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支柱和实现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

(2)它对整个国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起着领导作用。在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条件下,它是保证集体所有制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保证非公有制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决定性条件。By 冰上月光

(3)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资金积累的主要来源。国有企业上交的税金和利润,占我国财政收入的60%以上。我国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科学文化事业以及国防建设的资金,绝大部分是依靠国有经济提供的。

(4)它为满足劳动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提供绝大部分消费品,并担负着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物资交流和调节商品流通的任务,对于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起着重要作用。二

十六、试述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存在的原因。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这是由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所决定的,归根到底受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社会主义社会中之所以存在按劳分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1)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或基础。1)所有制关系决定分配关系,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生产条件的分配也就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即生产资料所有制。

2)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从而劳动产品也属于劳动者共同所有,产品的分配必然按照有利于劳动者的原则进行。

3)既然生产资料已不是私人财产,这就排除了任何人凭借对于生产资料的占有,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剥削关系;既然每个人能够为社会提供的只有他的劳动,那么只能依靠自己的劳动从社会领取个人消费品。

(2)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根本物质条件。

1)分配方式本质上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也就是说,分配方式除了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之外,归根到底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因为分配是对生产成果的分配,而劳动产品的多少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力虽然比过去有了很大发展,但还远没有达到极大发展的程度,社会产品还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需要,因而还不能实行按需分配,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3)社会主义社会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主要是谋生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1)所谓旧的分工是指劳动者还只具有片面的劳动能力,人们不得不长期甚至终生被束缚于某种职业上或固定在某一劳动岗位上。2)由于旧的社会分工存在,一方面人们的劳动存在着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的本质差别,从而能够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质量和数量必然不相等;另一方面,劳动者还没有得到全面发展,人们的劳动还不能像未来共产主义社会那样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而仅仅是谋生手段。3)正是由于人们必须以劳动作为取得生活消费品的谋生手段,同时各个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劳动贡献又存在着重大差别,因而他们必然要求从社会取得的消费资料的多少应与其向社会和集体提供的劳动的质和量相适应,即实行按劳分配。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

十七、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市场经济有其共性,也有其个性。从共

http://www.pinggu.name/584176

性来看,即从市场经济所应具有的一般特征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并不存在根本的区别。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1)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2)所有企业都具有进行商品生产经营所应拥有的全部权力,从而能自觉地面向市场,自主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3)政府部门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具体事务,而是通过财政、税收、价格、金融等政策来调节和规范企业的经营活动。4)所有经营活动都按照一套法规体系来进行,整个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法制基础。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并存,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都进入市场,通过平等竞争,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要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同时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二

十八、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机制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全国统一开放、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的市场体系和市场监管体制;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及相应的政府职能与政府机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环节有机组合的整体,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并与这一基本框架相适应,形成相应的法律体系。上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内容,也就构成了我们现阶段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为之努力奋斗的具体目标和方向。

二十九、试述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其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1)产权关系清晰。企业的产权,是指企业资产的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企业的产权关系,主要是指有关企业资产的各项权利和相 By 冰上月光

对应的经济责任,在有关经济主体之间的界定状态及由此构成的他们之间的经济关系。而产权关系清晰,则是指企业资产的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在企业的出资者和经营者之间具有明确的界定,不存在二者之间有关企业资产权利方面界限不清的现象。与此相对应的企业出资者与经营者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也是界限明确的。

具体到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国有企业来说,它的产权关系状况应该是,企业资产的所有权属于企业的出资者,即谁对企业出资,谁就拥有企业资产的所有权。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中的非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则属于它的出资者。企业资产的法人财产权属于企业,并由作为企业法人代表的企业经营者具体行使。企业资产不管是由谁出资形成的,包括由国家出资形成的企业资产,其控制权都属于企业,并由企业的法人代表具体行使。政府行使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必须落实到一个具体的政府部门,这不仅是为了使权利的行使者与相应的责任承担者具体化,以便于具体操作,而且是为了使国有资产所有权的委托者对其代理者的监督,具有具体的对象。过去的那种多部门行使所有权,但无人承担具体责任,监督找不到具体对象的状况,不利于所有权的有效行使和所有权委托者的基本利益。

政府代行国有资产的所有权,是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保留下来的微观经济职能,它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担负的宏观经济管理职能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政府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职能的机构应与执行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机构相分离,不能将它们混为一谈。

从国有企业所采取的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关系特征中可以看出,企业资产的所有权与控制权(法人财产权)分离,意味着在国有企业中建立法人财产制度,这种财产制度,实际上是企业真正具有法人地位的基础。换句话说,只有当国有企业拥有了全部企业资产的控制权,它才不仅具有了独立的行为能力,而且具有了独立的财产能力。也只有在这时,国有企业才具有了真正的法人地位。(2)责权明确。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出资者已将企业资产的控制权委托给企业的经营

者代理;将其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权,委托给派驻企业的监事会代理。因此,企业的出资者直接行使的权力,只有其对企业资产的所有权。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资产的所有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权能:1)依据出资者投入企业的资产额,按照各个出资者相等的获益比率,取得资产收益。这是企业出资者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也是企业出资者所有权最基本的权能。谁取得这种资产收益,就证明谁是企业资产所有权的行使者。2)审定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尤其是与企业资产规模变动有关的和与企业收益分配有关的重大决策。在审定企业重大决策的过程中,企业的出资者有否决权,但没有代替企业经营者决策,或强制企业经营者作出某种决策的权利。3)选择企业经营者和其监督者。由于企业的出资者必须将所有权之外的全部企业权利,均委托给企业的经营者,并且无法再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因此,他们只能通过正确地选择企业的经营者来保证自己的利益。与此同时,由于企业的出资者

http://www.pinggu.name/584176

必须将其监督企业经营者,以防止其损害企业出资者利益的权利,委托给企业的监事会人员,因此,他们只能通过正确地选择企业的监督者,来实施对企业经营者有效的监督。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与企业出资者所有权相对应的经济责任,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要按照认定的数额向企业注入资金(可以包括以价值衡量的、一定比例的无形资产);二是在企业破产时,仅以对企业的出资额为限,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的财产责任。作为前者,是作为企业所有者行使企业资产所有权的一般条件,或者说是其一般责任;只有后者,是现代企业制度区别于其他企业制度形式的特点,即有限责任制。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作为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具体行使企业所具有的权利,承担与这些权利相对应的责任。因此,企业的权利与责任,也就是作为企业法人代表的企业经营者的权利与责任。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政府不仅将全部的微观经营决策权交给企业(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完全分离),而且将企业资产的控制权也交给了企业(实现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这时,国有企业的经营者集企业经济活动的组织管理权、全部经营决策权和全部资产控制权于一体,从而满足了企业完全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全部条件。与这种权利安排状况相对应的,是企业的经营者不仅要承担保证企业正常运转,提高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率和为企业经济活动负担盈亏的责任,而且要为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向企业的出资者提供资产收益承担责任。

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握有企业全部的经营决策权,意味着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从什么地方、以什么条件取得怎样的生产要素,向谁、以什么样的价格、提供多少产品,都由企业自主决定,不再有政府下达给企业的指令性计划。企业对于包括政府在内的所有经济主体提出的订货,均有选择承接与否的自主权。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企业自负盈亏(包括承担企业破产,职工失业,经营者被辞退的风险),形成了对企业经营者和企业经济活动的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机制;另一方面,法律为企业经营者的决策和企业的经济活动确定了可能的范围(企业只能依法经营,并依法纳税)。

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掌握着企业资产的控制权,意味着他不仅可以完全自主地运用、支配和处置企业的所有资产,而且意味着包括企业的出资者在内的任何经济主体,均不能越过他去调动企业的资产,收回对企业的出资,除非企业宣布破产。

(3)政企分开。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不再是政府机构的附属物,在企业与政府之间,不再具有行政性的关系。这时,企业作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完全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此同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那些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企业,应该依法破产,政府不再为其提供经济支持。企业与政府之间,不再存在直接干预与经济依赖的关系。同时,企业不再代替政府承担各种社会职能,改变“企业办社会”的状况。

(4)管理科学。在现代企业制度下,通过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By 冰上月光

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包括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权利的委托—代理—监督体制、决策体制、经济责任制,以及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机构设置。三

十、试分析我国现阶段对国有企业实行的“抓大放小”的 http://www.pinggu.name/584176

不仅是社会主义国家以国家权力机构的身份,更重要的是以生产资料国有制的所有者身份,直接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从而成为社会主义生产过程的内在因素;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集体、劳动者个人三者根本利益一致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

社会主义财政的职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分配职能。它包括筹集资金和供应资金两个方面,涉及国家与地方、部门、企业和个人之间的一系列利益分配关系。分配职能是社会主义财政最基本的职能。(2)调节职能。即通过财政收支的变化,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国民经济总量的平衡、国民经济结构等进行调节。(3)监督职能。指国家财政部门通过对财政收支的控制,对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进行监督和管理。

十三、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中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关系,即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比例关系。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的作用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积累基金主要用于发展经济,最终将使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因而代表了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消费基金则代表了人民的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但是,二者也有矛盾的一面。在国民收入总量一定的条件下,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之间便存在着量上的此消彼长的矛盾。任何一个的增加,必然要以另一个的减少为代价。这一矛盾实际上反映了生产发展和生活改善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矛盾。它是在劳动者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可以通过正确的处理得到解决的。

要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必须在生产发展和国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兼顾积累与消费,使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都有所增长。这是处理积累与消费关系的根本原则。要兼顾两大基金的增长,而不能靠牺牲一方来增加另一方。

(2)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要同国民收入中的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的比例相适应。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是国民收入的价值形式;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则是国民收入的实物形式。国民收入的价值构成与其实物构成必须相互适应,否则,任何一方在价值构成上安排过多(或过少),必定造成其实物形态上的不足(或积压)。

(3)要正确安排积累基金内部生产性积累和非生产性积累的关系,使二者保持恰当的比例。

(4)要正确安排消费基金中社会消费基金和个人消费基金的关系,使二者也保持恰当的比例。必须使个人消费基金占有较大的比重,并控制社会消费基金的增长速度。

(5)确定合理的积累率,力求提高积累效益。积累率是积累基金在国民收入中的比率,是积累和消费比例的具体表现。积累率合理与否,一方面影响着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另一方面影响着国民经济中的其他比例关系。积累效益则是指积累基金使用的效益。必须在合理确定积累率的基础上,认真讲求积累基金的使用效益。(6)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的总额,原则上不能超过当年国民收入的总额,不能搞对国民收入的超分配。否则,就可能导致出现财政赤字和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情况,从而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11 改革和改组战略。

(1)“抓大放小”是现阶段党中央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的角度所提出的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方针。“抓大”是指中央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大中型企业,“放小”是指对一般的中小型国有企业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形成企业之间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才能真正合理配置资源,增强整个企业制度和企业整体的活力。搞好国有企业并不意味着要把所有国有企业都由国家保下来,国有企业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应当主要体现在它们对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控制力上。因此,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必须引入兼并、破产等竞争机制。

(3)抓好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大中型企业,就是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它们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企业集团,这样来增强其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抓大”才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所谓“放小”,意味着要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破产、租赁、承包和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把企业推向市场,主要靠市场竞争机制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型企业,这也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4)在实行抓大放小的国有企业改革方针时,要把改革与改组、改造,加强企业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要强调指出,“放小”并不意味着国家完全放弃对中小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相应的监督调控,而是要面向市场采取多种形式搞活中小型企业。三

十一、简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

国民收入再分配主要是通过以下四条途径进行的。

(1)国家预算。国家预算即国家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它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径。它以预算收入的形式,把各个物质生产部门上缴的税金和利润集中起来,而后再以预算支出的形式把这部分资金分别用于经济建设、文教卫生、行政管理、国防建设、社会保障和社会储备等方面,从而实现了国民收入的再分配。(2)银行信贷。银行信贷一方面通过信贷活动吸收存款,而后再将其贷放出去,从而在特定的时期内对表现为信贷资金的国民收入实现了再分配;另一方面通过存贷款利息的收付,对表现为利息的国民收入实现了在参与信贷活动的不同经济主体间的再分配。(3)劳务付费。第三产业的劳动者不创造物质产品和国民收入,他们只是提供各种服务。但他们通过向被服务者收取服务费,在自己获得报酬的同时,也就实现了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4)价格变动。市场价格的变动,必然会影响交换双方的实际收入,从而起到了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作用。三

十二、简述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与职能。

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府权力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分配关系。社会主义财政从本质上来讲,体现的是一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社会主义分配关系;它 By 冰上月光

(7)对积累和消费基金比例的确定,以及它们各自的内容构成,还必须依据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例如,在当前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出现相对过剩的情况下,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扩大内需,刺激投资和消费的较快增长,这样才能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十四、试述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国家之所以必须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是由以下几方面原因决定的。

(1)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管理活动是共同劳动的产物,这种共同劳动的规模越大,社会化程度越高,管理就越重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物质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随着社会化的生产力不断发展和扩大,社会生产中的分工协作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以及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这在客观上就需要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必要的管理和调控,以协调社会化大生产中方方面面的复杂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化大生产顺利、协调地向前发展。

(2)宏观调控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需要。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它的建立,使国民经济不再被生产资料私有制所分割,而是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要保证这一有机整体的正常运行,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使利用公有生产资料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的结果切实为全体劳动者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或小集团的利益服务。

(3)宏观调控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需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在调节社会经济活动方面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必须看到,市场机制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如其自发性、盲目性以及市场信号的滞后性等。要避免市场机制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就要针对市场机制可能带来的国民经济运行的偏差和问题,加强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地发展。

(4)宏观调控是确保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需要。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为了确保这一目的的实现,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通过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把整个社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以有效地利用,促进社会生产的日益增长和完善,促进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以创造出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5)宏观调控是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关系的需要。通过对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管理,有利于把社会的整体利益与企业的局部利益、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目标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微观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十五、试述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目标。(1)商品市场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2)货币供给量与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基本平衡。

(3)财政、信贷、外汇的综合平衡。货币供给量与流通中的货币需

综合平衡。

http://www.pinggu.name/584176

求量能否保持基本平衡,首先取决于财政、信贷、外汇能否实现财政平衡是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平衡,它是财政、信贷、外汇平衡的基础之一。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平衡是宏观资金平衡的关键环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它的影响虽有所减弱,但仍是决定宏观资金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财政收支严重失衡,必定会影响宏观资金平衡的实现。

信贷平衡是指银行的信贷收入与信贷支出的平衡,即银行的存款收入与放款支出的平衡。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信贷平衡的作用从属于财政平衡的作用,并且是由财政平衡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信贷收支能否保持平衡成为决定宏观资金平衡能否实现的关键环节。如果信贷收支严重失衡,要么会导致通货膨胀,要么会导致社会资金的闲置,影响社会商品的实现。外汇平衡是指外汇收入与外汇支出的平衡。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中,外汇平衡对宏观资金平衡的影响较小,并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国民经济进一步的对外开放,尤其是当人民币成为可直接兑换的货币之后,外汇收支的平衡对宏观资金平衡的影响会大大增强,而且越来越与财政、信贷状况的影响融为一体。

所谓财政、信贷、外汇的综合平衡,一方面是指必须综合考虑财政、信贷、外汇各方面的收支平衡,不能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平衡,忽视其他方面的平衡。这是由它们在宏观资金平衡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另一方面是指从财政与信贷、国内资金流程与对外资金流程互补的角度考虑资金平衡问题。比如,财政收支与信贷收支均存在一定的差额,但只要它们各自的差额尚能正负相抵,则国内资金从总体上看仍处于收支平衡的状态。从上述意义上看,保持财政、信贷、外汇的综合平衡作为宏观资金流程处于正常状态的条件和标志,应成为宏观调控的目标。

(4)国民经济结构的基本均衡。国民经济结构的均衡可以区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产业结构与地区结构同国民经济发展与生产力合理布局的要求相适应;二是商品的供给结构和投资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及其变动趋势相适应。

如果说国民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是宏观调控的总量目标,那么国民经济结构的基本均衡则是宏观调控的结构目标。

(5)国民经济运行中货币流量与实物流量的基本均衡。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与结构均衡虽然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但并不完全一致,有时国民经济的总量处于基本平衡的状态,国民经济的结构却并未处于基本均衡状态。只有当国民经济运行中的货币流量处于与实物流量均衡状态时,才意味着国民经济的总量与结构均处于正常状态。因此,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总量平衡与结构均衡的综合反映,国民经济运行中货币流量与实物流量的基本均衡应作为宏观调控的综合静态目标。广义地讲,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就是指上述五个方面的平衡或均衡的统一。(6)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7)充分就业。所谓充分就业,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所有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的社会成员,都能够得到就业机会;二是劳动者在既定的工作时间里,其劳动力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从总体上说,充分就业是一个社会的人力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的标志。By 冰上月光

当然,充分就业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社会问题。如果一个社会的失业率较高,不仅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损失,而且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当人们还没有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就业观念中解脱出来的时候,作为社会问题的充分就业就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因此,追求充分就业这一宏观调控目标,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又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8)消除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不同社会成员之间贫富过分悬殊的状况。

http://www.pinggu.name/584176

第二篇:专家总结:考研政治经济学考试命题特点

1。尽扣大纲,深入理解

在每年政治试卷“政治经济学”这一学科的试题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考查对基本理论、概念、范畴深入理解;甚至某些主观性试题的回答,也要求以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为基础,去分析说明现实经济运行中的现象和问题。为此,对某些重要的概念、范畴和规律,要力求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即不仅要知道概念、规律本身的含义,还要进一步把握这些概念、规律本身的来龙去脉。

2。注重对考点的综合性考察

在历年政治考研试卷中,政治经济学部分的试题,往往并不是简单地考查某个概念、范畴和规律,而是把几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范畴放在一起,要求考生分析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一点在不定项选择题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而不定项选择题往往又是难度最大、最容易失分的一个题型。在材料分析题中,近年来考研政治试卷命题的一个明显趋势,往往给出一个或几个材料或观点,要求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分别加以分析和说明,考生要重视这一命题趋势。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来说,要特别注意它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有关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部分的联系。预计今后试卷中有相当一部分试题,会要求考生综合运用这两个学科中的有关知识、原理去加以分析说明。这是因为,我们现在从事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是以发展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它必然要求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自身的规律办事,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就是在分析和阐述市场经济运行一般规律和相应的概念、范畴。

3。注重对运用政治经济学的有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政治经济学部分的材料分析题主要考察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即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现象、问题以至党的有关方针政策。

4。经济学复习的方法

根据政治经济学考试的特点,结合本学科自身的理论性比较强,概念、观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比较紧密,提出本门课的独特的学习方法“线索是纲,纲举目张”。通过这种方法的运用,同学们不仅能够掌握这门课的基本结构和基本体系,也更有利于对重要观念、原理的深入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练习题题

历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二OOO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政治经济学)(公)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2、要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必须 A、超越生产力的状况 B、落后于生产力的状况 C、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D、长期稳定不变

3、当农业受灾,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 A、生产的使用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创造的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创造的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4、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5、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与

A、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B、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成反比 正比

C、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D、商品价格总额相等 无关

6、在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 A、c+v B、c+v+m C、v+m D、c+m

7、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C、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D、工人工作日不变,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8、资本积聚

A、是通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 B、是通过把分散的单个资本集中合并成大资本实现的 C、不受社会财富绝对增长的限制 D、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

9、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A、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 B、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 C、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D、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10、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C、它们在生产使用价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D、它们在流通中采取的形态不同

11、产业资本循环中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12、资本周转时间包括

A、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D、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13、根据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将其划分为

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B、货币资本、商品资本 C、借贷资本、银行资本 D、固定资本、流动资本

14、在下列生产要素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是 A、厂房、设备 B、原料 C、燃料 D、劳动力

15、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 A、社会总产品 B、社会货币资本总量 C、全部生产资料之和 D、全部消费资料之和

16、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I(v+m)=IIc B、I(v+m)>IIc C、I(c+v+m)=Ic+IIc DI(v+m)+II(v+m)=II(c+v+m)

17、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商品 A、所预付的全部资本 B、所耗费的全部劳动 C、所耗费的全部不变资本 D、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8、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在量上 A、二者相等 B、利润率大于剩余价值C、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 D、二者没有关系

19、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价格的构成是

A、生产成本加剩余价值 B、生产成本加利润 C、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 D、生产成本加垄断利润 20、商业利润是商业职工

A、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剩余价值 B、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 C、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 D、全部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

21、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在量上的关系是 A、利息率高于平均利润率 B、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 C、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 D、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按相反方向变化

22、有一张票面额为100元的股票,当股息为20元时,价格为400元,如果银行存款年利息率不变,股息为40元时,则该股票价格应为 A、400元 B、600元 C、800元 D、1000元

23、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B、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土地的有限性 D、土地的等级差别

24、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B、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C、自由竞争限制了生产集D、生产集中消灭了自由竞中 争 中 争

25、各国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产生了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国际垄断问题 C、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D、殖民地和宗主国

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国际垄断组织形式是 A、国际卡特尔 B、国际辛迪加 C、国际托拉斯 D、跨国公司

27、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A、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B、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C、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同时实现 D、缓和与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8、垄断资本人为阻碍技术进步的根本原因是 A、依靠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B、保持市场份额限制市场购买力 C、维持垄断资本政治上的统治 D、避免产品价格上升

29、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无产阶级专政 B、社会主义公有制 C、国家所有制 D、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30、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最重要的途径是 A、增加劳动力投入 B、增加生产资料投入 C、提高劳动强度 D、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多项选择题(20分)

31、商品是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具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劳动产品 C、具有价值而没有使用的劳动产品 D、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E、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32、资本主义社会的通货膨胀 A、是纸币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结果 B、是纸币取代金属货币流通造成的必然结果 C、会导致物价上涨 D、会导致实际工资下降 E、会导致名义工资下降

3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 A、商品价值下降 B、劳动力价值上升 C、劳动力价值下降 D、必要劳动时间缩E、相对剩余价值增

短 加

34、通过对G-W-G’资本总公式的分析,可以发现 A、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运动的目的 B、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 D、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不能离开流通 E、在流通中购买劳动力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 件

35、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

A、增加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 B、增加预付的可变资本 C、增加年剩余价值量 D、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E、提高剩余价值率

36、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

A、表明了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劳动创造的 B、表明了资本主义商品的价值由c+v+m三个部分构成 C、使剩余价值表现为全部所费资本的增加额 D、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E、混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37、资本主义股份公司

A、是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合资经营的企业 B、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资本经营组织形式 C、是在资本主义大工业和信用制度发展的基础上产D、突破了单个资本数量有限的局限性 生的 E、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资本运营效率

38、资本主义银行利润

A、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 B、是由贷款利息总和构成的 C、是由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的差额构成的 D、来自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E、是由银行雇员在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

39、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和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迅速发展的原因包括 A、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的作用 B、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C、社会制度的根本转变 D、国内竞争的推动 E、国际竞争的刺激

40、按劳分配

A、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分配关系 B、体现的是商品平等交换的关系 C、分配的对象是个人消费品 D、分配的对象是生产资料 E、实行前先要进行一定的社会扣除

二OOO年下半年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上层建筑 D、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2、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节约劳动时间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

3、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 A、对人们有共同的效用 B、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C、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D、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4、商品价值量和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 B、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 C、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按相反方向变动 D、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按相同方向变动

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大量货币集中在资本家手中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剩余劳动的产生 D、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6、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所以商品的价格与 A、价值永远一致 B、价值永远不一致 C、货币的币值有关 D、货币的币值无关

7、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经济范围是 A、剩余价值量 B、剩余价值率 C、利率 D、平均利润率

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劳动者的全部劳动报B、劳动者创造的全部价C、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D、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酬 值

9、资本集中

A、是通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 B、是通过把现有的分散的单个资本集中合并实现的 C、会导致社会资本总额的增加 D、会受到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0、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形态是 A、商品资本 B、货币资本 C、生产资本 D、银行资本

11、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能够 A、提高剩余价值率 B、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C、增加预付流动资本 D、增加预付可变资本

12、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社会总产品从价值上分为三个部分问题 B、社会生产部门分为两大部类问题 C、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13、I(v+Δv+m/x)=II(v+Δc)是

A、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B、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C、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D、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14、平均利润的形成是

A、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B、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D、资本积累的结果

15、平均利润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变为 A、市场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B、市场价格围绕平均利润上下波动 C、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成本上下波动

16、剩余价值和利润在量上的关系是

A、剩余价值量决定利润B、利润量决定剩余价值C、剩余价值大于利润 D、剩余价值小于利润 量 量

17、超额利润反映的是 A、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 B、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的关系 C、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关系 D、产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关系

18、商业资本执行的是产业资本运动中的 A、货币资本职能 B、生产资本职能 C、商品资本职能 D、流动资本职能

19、从事商品经营活动的商业资本所获得的利润相当于 A、超额利润 B、垄断利润 C、平均利润 D、企业利润

20、某产业资本家,靠200万元借贷资本经营产业,年利息率6%,一年后得到20万元利润,该资本家得到的企业利润应为 A、12万元 B、8万元 C、20万元 D、6万元

21、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土地的数量有限并有优劣之分 B、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 C、农业资本家向地主缴纳的全部货币额 D、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23、金融资本是

A、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 B、工业垄断资本和商业垄断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 C、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 D、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

2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经济管理和调节体现的是 A、全体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 B、个别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D、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25、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量对外输出资本的必要性在于,国内资本过剩 A、但无获取垄断利润的有利投资场所 B、但各部门投资已饱和 C、但已无落后部门需要投资 D、但劳动力短缺

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发展起来的国际垄断组织是 A、国际卡特尔 B、国际辛迪加 C、国际托拉斯 D、跨国公司

27、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A、已经自我否定 B、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C、仍无任何变化 D、本质未变,但有局部调整

28、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这主要是指 A、生产全面社会化 B、产品的商品化 C、产品的市场化 D、市场的计划化

29、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公司所有制 C、消费资料公有制 D、联合所有制 30、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 A、按劳分配 B、按需分配 C、按资分配 D、按生产要素分配

二、多项选择题

31、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 A、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特有的现象 B、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共有的现象 C、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引起的现象 D、违背价值规律的现象 E、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32、构成劳动力商品价值的要素有

A、劳动者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B、维持劳动者自身劳动力再生产所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C、延续劳动力供给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D、培养和训练劳动者所需要的费用 E、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

33、产业资本循环采取的资本职能形式有 A、货币资本 B、固定资本 C、生产资本 D、流动资本 E、商品资本

34、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A、生产时间的长短 B、流通时间的长短 C、生产资本的构成 D、固定资本各组成部分的周转速度 E、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35、资本主义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的组成部分包括 A、不变资本 B、固定资本 C、可变资本 D、流动资本 E、剩余价值

36、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 A、说明了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B、说明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已经消失 C、揭示了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是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析的结果 D、揭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E、进一步发展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37、商业资本是

A、在流通领域中独立发挥作用的资本 B、商品资本职能独立化的资本形式 C、执行实现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职能的资本 D、参与利润的平均化过程的资本 E、产业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38、借贷资本的来源主要包括

A、在生产过程中发挥职能的生产资本 B、暂时闲置的固定资本折旧费 C、暂时闲置的用于购买原材料的流动资本 D、暂时闲置的用于支付工资的流动资本 E、用于积累尚未作为追加资本作用的剩余价值

39、资本主义级差地租是

A、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 B、由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形成的 C、租种劣等土地必须缴纳的地租 D、租种优等地和中等地必须缴纳的地租 E、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 价值

40、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从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到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前的历史

时期

C、过渡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时期 D、发达国家和经济落后国家都必须经历的时期 E、发达国家必须经历而落后国家不必经历的时期

2001年上半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社会生产关系 B、社会生产力 C、社会生产方式 D、物质资料生产

2、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最主要的标志是 A、生产的产品 B、生产工具 C、劳动者的劳动技能 D、劳动对象

3、从本质上看,决定两种商品相互交换数量比例的是 A、使用价值 B、供求关系 C、价值 D、自然属性

4、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则其创造的价值总量 A、越多 B、越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5、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6、资本总公式形式上的矛盾是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矛盾 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矛盾 D、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客观要求的矛盾

7、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生产资料的价值是 A、借助于具体劳动创造出来的 B、借助于抽象劳动创造出来的 C、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 D、借助于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

8、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A、都是依靠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都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都是依靠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9、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A、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B、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C、获取劳动力价值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10、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工人劳动的报酬 B、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C、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 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格

11、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A、G—W…P—W '—G ' B、W…P…W ’—G '·G—W C、P…W ' —G '·G—W…P D、W '—G '·—G…P…W '

12、一个企业投资25万元购置机器,其使用期为5年,50万元购置厂房,其使用期为20年,5万元购置工具,其使用为5年,10万元用于购买原材料,10万元用于支付工资,已知其流动资本一年可周转5次,不考虑固定资本精神磨损,这个企业的预付资本一年中的总周转次数为 A、3.807次 B、1次 C、1.085次 D、0.125次

13、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社会总产品的构成问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C、社会资本的循环问题 D、社会资本的周转问题 题 题

1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要求提供追加劳动力所需的消费资料,反映这一要求的扩大再生产前提条件的公式是 A、I(v+m)=IIc B、I(v+m)>IIc C、II(c+m/x)>Ic D、II(c+m-m/x)>I(v+m)

15、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价值中,既是新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又是生产成本组成部分的是 A、c B、v C、m D、v+m

16、一般地说,剩余价值率总是 A、等于利润率 B、小于利润率 C、大于利润率 D、与利润率按相反方向变

17、下列费用中不属于生产性流通费用的是 A、保管费 B、运输费 C、包装费 D、广告费

18、在平均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决定一个国家利息率的最主要因素是 A、历史和道德 B、生活习惯和法律观念 C、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D、商品的供求关系

19、负责股份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是 A、董事会 B、董事长 C、监事会 D、总经理

20、两块面积和肥沃程度相同的土地,一块离市场较近,一块离市场较远,租前者必须多交一定地租,它属于 A、级差地租I B、级差地租II C、绝对地租 D、垄断地租 21、20世纪中叶兴起的混合联合公司是

A、一个部门中从事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B、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C、从事同类产品和相关产品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D、从事跨部门跨行业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22、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 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 C、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23、垄断价格的出现表明,垄断能

A、创造出新的价值,从而不违背价值规律 B、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不受价值规律制约

C、提高或压低个别商品的价格,但受价值规律制约 D、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使之与商品价格总额相等

24、资本主义垄断阶段 A、垄断完全排除了竞争 B、垄断和竞争并存 C、只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没有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D、只有垄断企业和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没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2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

A、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B、掌握全部私人垄断资本的资本主义 C、掌握全部社会垄断资本的资本主义 D、通过投资实现全部资本国有化的垄断资本主义

26、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产生大量过剩资本的根本原因是 A、国内已无有利可得的投资场所 B、国内已无落后的生产部门需要投资 C、国内各部门投资已经饱和 D、垄断资本必须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27、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A、商品输出 B、资本输出 C、原料输出 D、劳动力输出

28、国际经济一体化

A、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B、是各国独立发展经济的要求 C、是各国放弃本国经济利润促成的 D、意味着各国之间不再有经济矛盾

29、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从根本上说是 A、人们主观愿望支配行动的结果 B、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C、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规律作用的结果 30、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

A、只有积极作用,没有消极作用 B、只有消极作用,没有积极作用 C、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D、既无积极作用,也无消极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

3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包括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社会分工的存在 C、生产资料的原始公社公有制 D、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E、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32、商品二因素的关系是

A、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B、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E、价值的存在不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33、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包括 A、具体劳动时间 B、抽象劳动时间 C、必要劳动时间 D、剩余劳动时间 E、个人劳动时间

34、从资本的不同分类来看,以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E、生产资本

35、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以后 A、市场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 B、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C、价值的变化对生产价格的变化起决定作用 D、价值的变化对生产价格的变化不起决定作用 E、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36、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是 A、不同地块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 B、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对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D、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资本有机构成 E、农业资本有机构成高于工业资本有机构成

37、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市场的调节来体现其经济政策导向,这些市场包括 A、商品市场 B、资本市场 C、劳动市场 D、外汇市场 E、国际市场

38、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银行垄断资本

A、是通过银行业的竞争和资本集中而形成的 B、是普通的借贷中介人 C、是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 D、通过固定的借贷关系影响企业的发展 E、通过掌握企业的往来帐目和经营情况,对其进行 监督

39、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资本输出的实质是金融资本 A、援助落后国家,促使各国经济均衡发展 B、剥削、掠夺其他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手段 C、确立和巩固对世界统治的工具 D、建立国际垄断的基础 E、使落后国家走向独立自主的前提

40、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存在迅速发展趋势的原因有 A、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的作用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消失的结果 C、竞争仍然存在,竞争促使垄断组织关心技术进步

D、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为生产力发展提供可能 E、垄断资本主义各国为争霸世界开展竞争

二OO一年下半年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决定生产关系性质和构成生产关系基础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B.产品的分配及分配方式 C.商品的交换及交换方式 D.产品的消费及消费方式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 A.自然分工 B.社会分工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货币转化为资本 3.商品诸因素中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是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4.在一个部门中,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变化,但部门劳动生产率不变,则生产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A.前者变化而后者不变 B.后者变化而前者不变 C.两者都不变 D.两者都变化 5.可以用观念上的货币执行的货币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6.对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分析可以看出,价值增殖只能发生在 A.G-W阶段的货币上 B.W-G'阶段的商品上 C.G-W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价值上 D.G-W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 A.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价值的价值形成B.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过程 殖过程 C.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D.转移价值的过程和创造价值的过程 8.在资本主义工资形式上,工人的全部劳动都表现为 A.必要劳动 B.剩余劳动 C.无酬劳动 D.抽象劳动 9.在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 A.社会资本总量急剧增B.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C.资本有机构成下降 D.不变资本比重下降 加 大

10.资本的不同部分按其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C.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 D.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11.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12.资本周转时间包括

A.劳动时间和停工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销售时间和购买时间 D.生产时间和消费时间 13.由于使用和自然力作用而造成的固定资本损耗称为 A.无形磨损 B.有形磨损 C.精神磨损 D.自然磨损 14.I(v+m)= IIc是

A.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B.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C.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D.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5.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是

A.资本家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B.资本家预付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和 C.生产单位商品所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D.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固定资本和流通资本之和 和

16.某资本家企业预付资本是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c:v=9:1,剩余价值率是100%,可变资本一年周转4次,年利润率为 A.20% B.40% C.60% D.100% 17.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竞争使

A.商品的个别价值均衡为统一的社会价值 B.商品的社会价值统一为市场价值 C.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 D.同一部门内部的各企业都只能得到平均利润 18.资本主义商业中的纯粹流通费用是指 A.商品的保管费和广告费 B.商品的保管费和簿记费 C.单纯由商品的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 D.单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 19.股份公司的股东向公司所投的股份资本 A.既让渡其使用权又放弃了所有权 B.只让渡其使用权没有放弃所有权 C.只放弃其所有权没有让渡使用权 D.既不放弃所有权也不让渡使用权 20.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总是由劣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原因在于农业中存在 A.土地私有权 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C.土地经营权 D.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

21.在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条件下,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 A.大于农产品价值 B.小于农产品价值 C.等于农产品价值 D.与农产品价值无关 22.当代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般处于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B.垄断竞争资本主义阶C.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段 段 23.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目标的经济调节机制主要是 A.国家对企业的直接控制 B.一定程度上实行国民经济计划化 C.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D.国家指导企业,企业引导市场 24.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方式是 A.资本输出 B.商品输出 C.货币输出 D.劳务输出 25.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最大障碍是 C.经济结构的二元性 D.现代经济的多元性 A.生产关系的单一性 B.经济结构的一元性 26.当代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联合体的典型形式是 A.欧洲联盟 B.黑海经济合作区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非洲经济共同体 27.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发展 A.只有积极作用,没有消极作用 B.只有消极作用,没有积极作用 C.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D.既无积极作用,又无消极作用 28.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求我们 A.对资本主义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 B.对资本主义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 C.借鉴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D.借鉴和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东西

29.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按劳分配要通过 A.商品货币关系实现 B.个人消费品的实物分配实现 C.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实现 D.劳动者的实际需要实现 30.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提高劳动生产率 C.一部分社会成员先富起D.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 来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经济以物质资料生产作为出发点,是因为 A.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人类生产活动是单个人孤立进行的 C.人们的生产活动不是孤立的个人生产,而是社会D.它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生产

E.它是人类政治、科技、艺术等活动存在和发展的 基础

32.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因素有

A.劳动者及其后代所需生产资料的价值 B.劳动者所需的教育培训费用 C.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 D.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 E.平均的劳动强度

33.价值形式发展所经历的阶段包括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相对价值形式 D.一般价值形式 E.货币形式 34.从对W-G-W和G-W-G'两个流通公式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 A.前者的货币充当流通的媒介,不是资本 B.后者的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殖,是资本 C.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D.资本只有在不断更新运动中才能增殖价值 E.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35.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必然导致

A.随着社会总资本的增长,可变资本数量绝对减少 B.随着社会总资本的增长,可变资本所占比重相对减

C.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在有些部门绝对减少 D.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和劳动力对资本的供给增

E.相对过剩人口产生

36.产业资本在循环中所采取的职能形式有 A.货币资本 B.流通资本 C.生产资本 D.商品资本 E.商业资本 37.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它的价值 A.由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B.由工人的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C.由工人在生产中重新创造出来 D.一次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并随产品出售一次收回 E.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并随商品销售一次全部收 回

38.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后 A.所有部门和部门内部各企业的资本家都只能得到B.生产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企业平均利润 能获得超额利润

C.个别资本家既能获得平均利润也可能获得超额利润 D.资本有机构成高的先进企业能获得超额利润。E.不同部门资本家间的竞争使所有企业的利润平均 化

39.股票的主要特点包括

A.股票持有者不能向公司退股 B.股票可以在证券市场上买卖、抵押和转让 C.股票价格等于股票票面额 D.股票持有者按持股的投资额承担风险和责任 E.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持股者的收益

40.垄断利润的来源包括

A.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非垄断企业利润的一部分 C.来自海外的利润 D.通过再分配手段获得的收益 E.垄断本身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2002(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当代社会生产中起重要作用并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是 A.人的劳动 B.科学技术 C.劳动对象 D.劳动资料 2.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的主观能动作用表现在可以 A.创造经济规律 B.改变经济规律 C.消灭经济规律 D.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3.与一般劳动产品相比较,商品的主特点在于 A.它是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 B.它是用来馈赠他人的劳动产品 C.它是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D.它是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4.两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就是商品的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5.在货币的各种职能中,以观念上的货币即可执行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6.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 A.自然分工 B.社会分工

C.企业内部分工

D.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分工

7.分析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在于论证剩余价值是在 A.生产领域产生的,但离不开流通领域 B.流通领域产生的,但离不开生产领域 C.流通领域产生的,与生产领域无关 D.生产领域产生的,与流通领域无关 8.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于普通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 A.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 B.它被使用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

C.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不变,价值也不变 D.它被使用时,能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9.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是指 A.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 B.劳动者再生产自身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C.劳动者创造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 D.劳动者创造剩余价值的时间 10.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

A.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延长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实现B.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 的

C.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条件下,延长工人工作日实现D.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条件下,缩短工人工作日实现的 的

11.从资本周转的角度来考察,能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是 A.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 D.流通资本 12.加快资本周转速度

A.会导致预付可变资本B.会导致预付总资本增加 C.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D.可以提高剩余价值率 增加 率 13.马克思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社会总产品的生产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1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I(v + m)= II c B.I(v + m)> II c C.I(c + v-m/x)> I(v + m/x)D.I(v +△v + m/x)= II(c + △c)15.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利润是

A.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B.生产成本的转化形式 C.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D.生产价格的转化形式 16.在影响利润率的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和原材料价格变化的关系是 A.原材料价格提高,利润率会降低 B.原材料价格提高,利润率会提高 C.原材料价格降低,利润率会降低 D.原材料价格降低,利润率保持不变

17.某资本家预付不变资本900万元,可变资本100万元,剩余价值率为100%,其中可变资本每年周转2.5次,其年利润率为 A.10% B.20% C.15% D.25% 18.商业资本的职能是

A.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B.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C.通过商品销售,实现其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D.通过商品销售,补偿用于商品买卖的各种费用 19.商业资本参与利润平均化后,全社会的平均利润率是 A.剩余价值与全部借贷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全部商业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与全部产业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产业资本总额加商业资本总额的比率 20.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包括 A.利息和超额利润 B.利息和企业利润 C.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 D.商业利润和企业利润 21.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使

A.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 B.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合一 C.资本的经营权和使用权分离 D.资本的所有权和占有权合一 22.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

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一般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C.资本主义国内垄断和资本主义国际垄断两个阶段 D.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两个阶段 23.垄断利润的获得,主要是通过 A.垄断价格实现的 B.自由竞争实现的 C.市场调节实现的 D.行政干预实现的 24.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 A.促进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B.维持高就业率 C.保证财政的收入在于支出 D.对联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25.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取代商品输出成为这个阶段经济特征的是 A.货币输出 B.劳务输出 C.资本输出 D.自然资源输出 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发展起来的国际垄断组织是 A.跨国公司 B.国际卡特尔 C.国际辛迪加 D.国际托拉斯 27.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是 A.滞胀和危机 B.发展与停滞 C.危机与繁荣 D.复苏与萧条 28.垄断资本阶级加强和维护垄断统治的两手是 A.增加劳动强度和提高工人工资 B.暴力镇压和推行改良主义 C.福利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 D.劳资合作和民主管理

29.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要求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但消灭私有制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是 A.人们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 B.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C.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 D.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 3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市场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调节形式并存 D.宏观调控为主体,多种经济调控方式并存

二、多项选择题

31.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有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E.社会主义社会 32.下列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统一的 D.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两个劳动过程 E.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33.资本积聚

A.是靠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 B.是靠把分散的单个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借助竞争和信用两个杠杆实现的 D.会增大社会总资本 E.要受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

34.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A.生产时间的长短 B.流通时间的长短 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D.流动资本周转速度 E.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

35.资本主义的社会总产品从价值构成上看包括 A.生产资料 B.消费资料 C.不变资本 D.可变资本 E.剩余价值 36.商业资本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表现在

A.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利润总额

B.有利于节省社会总资本用于流通过程的资本,增加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本 C.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产业资本周转 D.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商品流转,缩短流通时

E.商业资本的存在会消除经济危机

37.资本主义银行的利润率

A.是银行利润与银行全部资本的比率 B.是银行利润与银行借入资本的比率 C.是银行利润与银行自有资本的比率 D.是通过竞争和资本在不同部门间的转移实现的 E.一般相当于平均利润率

38.资本主义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主要形式有 A.有限责任公司 B.股份公司 C.国有经济 D.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 E.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39.经济全球化主要包括

A.各国资源的全球B.生产的全球化 C.贸易的全球化 D.人口流动的全球E.资本的全球化 化 化 40.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包括

A.建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消灭剥削 B.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自觉性、计划性与比例性 C.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D.为实现共同富裕大力发展生产力 E.实现了绝对公平

2002(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 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B.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和经济发展规律 D.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和社会发展规律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可以概括为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 C.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不受生产关系制约 D.生产关系可以完全脱离生产力而超前发展 3.商品的交换价值是

A.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B.商品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 C.商品价值的具体内容 D.商品使用价值的具体内容 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

A.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B.包含在商品中的个别劳动量成正比 C.生产该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D.生产该商品的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5.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决定商品生产者命运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交换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6.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因购销债务相互抵销会使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与到期支付总额相等 7.通过对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本的本质是 A.货币,货币无论什么都是资本 B.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无论什么都是资本 C.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D.以货币为媒介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8.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主要区别是

A.前者是靠延长工作日取得的,后者是靠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取得的 B.前者是靠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取得的,后者是靠延长工作日取得的

C.前者是靠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取得的,后者是靠延长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取得的 D.前者是以技术进步为条件的,后者是以技术不变为条件的 9.在资本主义工资形式上,工人的 A.劳动全部表现为有酬劳动 B.劳动全部表现为无酬劳动 C.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在时间上能明确地表现出来 D.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在空间上能明确地表现出来 10.资本集中

A.既能扩大个别资本,也能增大社会总资本 B.只能扩大个别资本,不能增大社会总资本

C.只能提高个别资本有机构成,不能提高社会资本有机构D.只能提高社会资本有机构成,不能提高个别资本有机构成 成 11.在产业资本循环的生产阶段,资本的形态变化是由 A.货币资本变为生产资本 B.生产资本变为商品资本 C.商品资本变为货币资本 D.生产资本变为货币资本 12.商品资本循环的公式是 A.G-W„P„W'-G' B.P„W'-G'·G-W„P C.W„P„W'-G'·G-W D.W-G'·G-W„P„W' 13.某企业的一台机器价值10万元,其使用年限为5年,每年该机器生产的产品为1万件,不考虑无形磨损,该机器生产的每件产品中所包含的机器折旧费是 A.20元 B.10元 C.2元 D.1元 14.若年剩余价值率等于剩余价值率,则表明可变资本年周转次数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等于零 15.平均利润进一步模糊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是因为 A.利润被视为可变资本的产物 B.利润被视为不变资本的产物 C.所有部门所获得的剩余价值和利润在量上相等 D.各部门按预付资本所得的利润在量上相等 16.平均利润形成后,创造的剩余价值大于实际得到利润的部门,其资本有机构成 A.高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B.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C.等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无关 17.商业资本家支出的各种流通费用也要获得 A.垄断利润 B.产业利润 C.平均利润 D.超额利润 18.资本主义银行通过部门竞争获得的平均利润在数量上是 A.按银行借入资本计算的 B.按银行贷出资本计算的 C.按银行吸收的全部资本计算的 D.按银行自有资本计算的 19.资本主义利息是

A.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B.企业利润的一部分 C.超额利润的一部分 D.农业地租的一部分 20.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工人创造的 A.全部剩余价值 B.相当于平均利润那部分剩余价值 C.相当于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相当于土地国家资本投资利息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21.资本家建立各种垄断组织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A.获取垄断利润 B.控制商品市场 C.维持垄断价格 D.实现政治统治 22.金融资本是指

A.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的总和 B.银行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的总和 C.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的融合 D.国家银行资本与私人银行资本的融合 23.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主要方式是 A.直接调节与控制 B.间接调节与控制 C.指令性计划 D.经济手段与行政命令相结合 2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和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的协议 A.是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达成的 B.是按各国和各垄断组织实力对比达成的 C.消灭了各国和各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D.一旦形成就永远不变 25.大量资本输出给资本输出国带来了一个严重后果是 A.大量资本外流,使本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B.资本积累加快,使本国人民陷于贫困 C.大量利润回流,使本国完全消除失业 D.资本收入增加,使输出国不再参加划分势力范围的竞争

26.当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实质说到底是一种 A.和平与反对和平的关系 B.互助互利与反对互助互利的关系 C.平等协商与反对平等协商的关系 D.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的关系 27.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存在迅速发展趋势的原因之一是 A. 垄断消灭了部分,防止了生产无政府状态

B.垄断并不排除竞争,竞争迫使垄断组织关心生产和技术的进步

C.垄断消灭了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使生产关系完全适合生产力发展 D.垄断消除了各国之间的矛盾,限制了国家市场竞争 28.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决定了 A. 一切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 B.一切发展中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 C.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短暂的历史过程 D.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29.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保证是 A. 提高公有化程度 B.提高劳动生产率 C.建立市场经济 D.建立计划经济 30.要实现共同富裕这个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必须 A. 实行单一的全民所有制 B.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 C.大力发展生产力 D.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二、多项选择题

31.根据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应该掌握的正确观点是 A.只限于了解马克思主义当时所阐明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运行规律 B.应重视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经济运行机制的研究

C.要重视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

D.要研究和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增长与发展中的某些有效措施 E.要照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政府调节经济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32.对整个社会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市场经济存在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E.社会主义社会

33.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价值的区别和联系是

A.二者都是通过缩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B.前者是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后者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C.前者是个别企业获得的,后者是所有企业都能获得的

D.前者是各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后者是各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E.前者和后者对所有企业来说都是同时取得的

34.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会影响资本积累规模扩大的原因在于它会 A.降低劳动力价值,增加相对剩余价值

B.降低生产资料价值,使同量资本可以购买更多的生产资料扩大生产规模 C.降低消费资料价值,使资本家可以减少消费基金,扩大积累基金

D.使用效率更高、价格更低的生产资料获取更多的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E.在增加使用价值量的同时,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剩余价值量 35.在产业资本循环中处于流通领域的资本包括 A.固定资本 B.流动资本 C.商品资本 D.货币资本 E.生产资本

36.产生经济危机形式上可能性的货币职能是 A.价值尺度职能 B.流通手段职能 C.贮藏手段职能 D.支付手段职能 E.世界货币职能

37.生产价格形成后

A.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生产价格高于价值 B.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生产价格低于价值 C.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生产价格高于价值 D.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生产价格低于价值E.资本有机构成具有社会平均水平的部门生产价格等于价值 38.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股份公司的建立有利于 A.直接向国有制过渡 B.快速聚集资本 C.优化投资结构 D.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E.企业财产的完整和稳定

39.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采取的具体形式有 A.产业利润 B.商业利润 C.利息 D.绝对地租 E.地级差地租

40.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

A.垄断是在竞争的基础上产生的 B.垄断的产生消除了竞争 C.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 D.垄断与竞争并存 E.垄断使竞争更加剧烈和复杂

2003年1月份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我们要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应当

A.改革与调整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进行生产关系革命,使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C.彻底变革生产关系永远消除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D.摆脱生产关系的影响,靠生产力自身的发展 矛盾

2.社会生产方式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C.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D.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3.商品诸因素中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是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商品的价值量 B.商品的交换价值量 C.商品的使用价值量 D.商品的价格水平5.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的是生产该商品的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 C.劳动生产率 D.劳动强度 6.与流通中所需的倾向量成正比关系的因素是 A.货币速度 B.货币周转次数 C.商品价格总额 D.相互抵消的货币额 7.通过对资本流通公式的分析可以看出,剩余价值只可能产生在 A.G—W阶段的货币上 B.W—G’ 阶段所销售的商品上 C.W—G’ 阶段销售商品所得到的货币上 D.G—W阶段购买的商品上 8.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A.是由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大小决定的 B.是由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大小决定的 C.是由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的 D.是由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具体劳动时间决定的 9.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抽象劳动的作用是 A.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生产出使用价值 B.转移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 C.创造出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 D.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和剩余价值 10.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主要是通过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的 B.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 C.延长工作日实现的 D.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 11.在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mm12.公式 II(cvm)I(vv)II(vv)A.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B.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xxC.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D.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3.按实物的最终用途,社会总产品分为 A.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B.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 C.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 14.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是 A.市场经济的必然规律 B.商品经济的必然规律 C.社会化大生产的具体表现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 15.资本主义利润率反映 A.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B.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C.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D.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16.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在量上相比,通常是剩余价值率 A.大于利润率 B.小于利润率 C.等于利润率 D.变化与利润率变化无关 17.生产价格和价值的关系表现在 A.生产价格与价值无关 B.生产价格与价值完全一致

C.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D.生产价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生产价格的转化形形式 式 18.商业资本的职能是

A.通过商品销售,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B.通过商品销售,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C.通过商品生产,生产剩余价值并实现价值 D.通过商品生产,生产价值并实现剩余价值 19.资本主义商业中的纯粹流通费用是指 A.商品的保管费和运输费 B.商品的运输费和包装费 C.由商品的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 D.通过商品的使用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 20.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所获得的企业利润在数量上是 A.平均利润和银行利润的差额 B.平均利润和产业利润的差额 C.平均利润和商业利润的差额 D.平均利润和利息的差额 21.股份公司的出现表明 A.单个资本的经营方式转变为联合资本的经营方式 B.单个私人资本代替了社会资本 C.私有资本代替了公有资本 D.资本分散化代替了资本集中 22.资本主义地租是

A.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 B.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生产物 C.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利润 D.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 23.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中的金融资本是指 A.银行资本 B.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的总和 C.垄断工业资本和垄断银行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形D.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形式 式

24.垄断高价一般是

A.垄断组织出卖商品时规定的价格 B.垄断组织购买原材料时规定的价格 C.非垄断组织必须接受的购买价格 D.垄断组织必须接受的购买价格 25.垄断价格出现后

A.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未发生任何变化 B.否定了价值规律 C.并未否定价值规律 D.价值规律对垄断部门不起作用 26.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A.资本输出 B.商品输出 C.货币输出 D.劳务输出 27.发展中国家经济现代化的最大障碍是 A.没有现代经济成分 B.经济结构单一 C.经济结构二元性 D.生产关系单一

28.制定缔约国间商业关系行为准则和关贸易规则,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经济组织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C.世界贸易组织 D.国际垄断同盟 29.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统治造成经济 A.既有迅速发展趋势,又有停滞趋势 B.既无迅速发展趋势,也无停滞趋势 C.只有迅速发展趋势,没有停滞趋势 D.没有迅速发展趋势,只有停滞趋势 30.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是 A.生产力自身运动的规律决定的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决定的 C.价值规律决定的 D.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

二、多项选择题

31.存在商品经济的社会有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E.社会主义社会

32.商品的使用价值

A.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B.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C.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D.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E.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33.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有 A.劳动过程的要素都属于资本家 B.劳动者是自由、自主的劳动 C.劳动者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 D.劳动成果归劳动者部分所有 E.劳动成果完全为资本家所有

34.固定资本正常的有形磨损包括 A.生产过程中的使用造成的磨损 B.自然力作用造成的磨损 C.科技进步使原有设备提前报废 D.劳动生产率提高造成原有设备贬值 E.意外事故造成设备的损失

35.在资本主义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影响年剩余价值量的主要因素有 A.不变资本数量 B.可变资本数量 C.不变资本周转速度 D.可变资本周转速度 E.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36.平均利润是

A.各部门资本有机构成趋于平均化的结果 B.各部门资本周转速度趋于平均化的结果 C.各部门之间竞争和利润率平均化的结果 D.投入不同生产部门的等量资本取得的等量利润E.各部门依照资本大小按平均利润率取得的利润

37.下列属于职能资本家的有 A.工业资本家 B.农业资本家 C.商业资本家 D.运输业资本家 E.借贷资本家

38.土地价格

A.与地租成正比 B.与地租成反比 C.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正比 D.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 E.是资本比的地租

3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之所以能起到促进生产发展的作用是因为

B.国家可代表全体资产阶级的利益调节经济活动 D.它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国定内部的各种矛盾

E.它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40.大量资本输出给资本输出国带来一些严重后果,如它会 A.使输出国变成食利国 B.使大量资本外流 C.造成国内生产发展停滞 D.促进国内经济快速发展 E.激化各国争夺有利投资场所的矛盾斗争

2003年上半年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并构成生产关系基础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及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B.产品的分配及产品的分配方式 C.产品的分配及产品的交换方式 D.产品的消费及产品的消费方式 2.在劳动过程中被加工的物件是 A.劳动对象 B.劳动工具 C.劳动资料 D.劳动产品 3.商品二因素是指

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B.使用价值和价值 C.交换价值和价值 D.价值和价格 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A.成正比 B.成反比 C.不成比例 D.完全无关 5.下列关于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比例由市场决定 B.复杂劳动相当于多倍的简单劳动 C.复杂劳动能还原为一定量的简单劳动 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在相同劳动时间内创造相同价

6.人们在商店购买商品的货币执行的是 A.价值尺度职能 B.流通手段职能 C.支付手段职能 D.价格标准职能 7.通过G—W—G’ 公式的分析可以发现价值增殖必然发生在 A.G—W阶段商品的价值上 B.G—W阶段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C.W—G’ 阶段商品的价值上 D.W—G’ 阶段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价值转换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D.生产资料价值转移过程和劳动力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

9.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工人的具体劳动 A.转移被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 B.转移了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C.创造出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D.创造出剩余价值 10.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区分的依据是它们

A.在价值形成过程中,使用价值是否发生变化 B.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使用价值是否发生变化 C.在价值形成过程中,价值是否发生变化 D.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是否发生价值增殖 11.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

A.固定资本不同部分的平均周转 B.流动资本不同部分的平均周转 C.流通资本不同部分的平均周转 D.预付资本各个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 12.以下列形式存在的资本中,既属于流动资本又属于可变资本的是 A.原料 B.燃料 C.辅助材料 D.劳动力 13.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个别资本的总和构成 A.生产资本 B.股份资本 C.社会资本 D.产业资本 14.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A.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B.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D.资产阶级与雇佣劳动者之间的矛盾 矛盾

15.资本主义社会部门内部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形成 A.商品的个别价值 B.商品的社会价值 C.商品的生产价格 D.商品的垄断价格 16.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各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它所获得的平均利润 A.在质上不同,在量上相同 B.在质上和量上都不同 C.在质上相同,在量上不同 D.在质上和量上都相同 A.国家投资能解决私人投资的不足

C.它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17.平均利润形成后超额利润是 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C.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D.个别生产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18.由于商业资本家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商品生产价格就等于 A.生产成本+产业利润+商业利润 B.所有资本+产业利润+商业利润 C.生产成本+商业利润+平均利润 D.生产成本+企业利润+利息 19.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是由于 A.店员的劳动全部是无酬劳动 B.店员的劳动全部是有酬劳动 C.店员在剩余劳动时间内无酬地为商业资本家实现D.店员在必要劳动时间内无酬地为商业资本家创造剩剩余价值 余价值 20.利息是

A.借贷资本的价值 B.货币资本的价值 C.职能资本的价值 D.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给借贷资本家一部分剩

余价值

21.在存在借贷资本的情况下,利息和平均利润的关系是 A.利息等于平均利润 B.利息一般高于平均利润 C.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平均利润是利息的一部分 22.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是由农产品的 A.生产成本低于价值的差额构成的 B.社会生产价格低于价值的差额构成的 C.生产成本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构成的 D.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构成 23.“参与制”是金融寡头

A.在经济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B.在政治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C.在文化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D.在军事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24.垄断资本出售自己商品时的垄断高价是 A.超过商品价值低于商品生产价格的价格 B.超过商品价值和商品生产价格的价格 C.超过商品生产价格低于商品价值的价格 D.超过商品价值等于商品生产价格的价格 25.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主要是 A.以资本输出为主 B.以原料输出为主 C.以商品输出为主 D.以劳动力输出为主 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输出的一个新的特点是资本

A.从主要是发达国家相互输出转向发达国家向落后国家输出

B.从主要是落后国家之间相互输出,转向落后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

C.从主要是发达国家向落后国家和地区输出,转向发达国家相互之间输出 D.从主要是发达国家之间相互输出,转向落后国家之间相互输出 27.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国际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为 A.商品资本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 B.商业资本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 C.借贷资本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 D.产业资本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 28.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A.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 B.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自行消失 D.全世界同时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29.垄断资产阶级采用“福利政策”

A.减轻了对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剥削程度 B.能够提高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名义工资 C.没有改变工人受剥削的雇佣劳动者地位 D.表明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利益并非对立 30.在现代经济中,对发展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主要作用的是 A.增加生产劳动者人数 B.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 C.增加劳动者的劳动强度 D.重视科学技术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二、多项选择题

31.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这是因为 A.它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B.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C.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结成的经济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的D.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基本关系

E.它是人类政治、科技、艺术等发展的基础

32.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 A.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B.是人们付出劳动的产品 C.对生产者有使用价值 D.是能满足社会或他人需要的使用价值 E.通过市场交换才能实现其使用价值

33.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A.自发地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B.自觉地调整各阶级阶层的收入 C.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D.自觉地促进社会生产关系变革 E.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34.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 A.工人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下降 B.劳动力价值下降 C.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 D.超额剩余价值增加 E.相对剩余价值增加

35.货币资本是

A.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 B.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种职能形式 C.商品资本的组成部分 D.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 E.用来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生产剩余价值作准 备的资本

36.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

A.提示了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使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 B.阐明了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C.为分析资本主义的企业利润、利息、地租提供了理论前提 D.表明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剥削的程度

E.阐明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整体上的利益对抗性 37.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包括

A.不同地块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 B.不同地块土地的地理位置不同 C.不同地块土地距离交通线和市场的远近不同 D.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E.农产品价格由中等地决定

38.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可以说明 A.等量资本投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各个部门利润B.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部门通过竞争导致平均利润率率不同 的形成 C.同一部门内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企业只能得到平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积累会产生相对过剩人口 均利润 E.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是形成绝对地租的条 件

39.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管理 A.是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B.对经济增长有一定促进作用 C.能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D.使生产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缓解 E.可供社会主义国家借鉴

40.促进资本全球化的因素有

A.经济结构变化引起资本的国际流动 B.跨国公司的发展及其投资的增加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对国外投资的增加 D.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全面加强 E.发展中国家为发展本国经济大量吸引外资

2004年1月全国公共课本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2.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关系中,正确的认识应当是()A.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力对生产关系有重大的反作用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的反作用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起同样的决定作用

D.生产关系的变化引起生产力的变化,然后生产力的变化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 3.商品经济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A.生产资料公有制 B.生产资料私有制

C.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D.统一市场的存在和发展 4.商品二因素中最本质的因素是()A.使用价值 B.交换价 C.价值 D.价格 5.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A.成正比 B.成反比 C.没有关系 D.不成比例 6.能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起蓄水池作用的货币职能是()A.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 C.贮藏手段 D.价值尺度 7.超额剩余价值是()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社会所有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一个部门的所有企业同时都能获得的 D.不同部门的所有企业同时都能获得的 8.资本主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关系是()A.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基础,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基础,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转化形式

C.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互为基础 D.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互为转化形式 9.社会再生产包含两个方面,它们是()A.生产资料再生产和生活资料再生产 B.生产资料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 C.生活资料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 D.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 10.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A.技术设备的价值和原材料的价值比例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D.生产要素的价值和生产出来商品的价值比例 11.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第一个阶段即购买阶段的作用是()A.生产剩余价值 B.实现剩余价值 C.为生产剩余价值作准备 D.实现价值增殖 12.资本周转时间包括()A.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B.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 C.销售时间和流通时间 D.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13.社会资本是()A.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单个资本的总和 B.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的总和 C.生产部门的资本和流通部门资本的总和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总和 14.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A.物质生产部门 B.非物质生产部门 C.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 D.社会总产品 15.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是由()A.资本家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总和构成的 B.资本家预付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总和构成的 C.资本家预付的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总和构成的

D.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总和构成的 16.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竞争使()A.商品的个别价值平均化为社会价值 B.商品的社会价值统一为市场价值 C.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 D.不同企业的利润平均化为超额利润 17.商品资本职能转化为商业资本职能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A.商品销售由产业资本家兼任 B.商品销售由商业资本家兼任 C.商品销售成为商人的独立业务 D.商人不必有自己独立的投资 18.纯粹流通费用从价值上补偿的来源是()A.不变资本的扣除部分 B.可变资本的扣除部分 C.剩余价值的扣除部分 D.社会收入的扣除部分 19.股票是()A.可以随时收回的股金凭证 B.投资人股并有权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 C.发放贷款并取得利息的凭证 D.不能进入证券市场流通的有价证券 20.利息率的最高界限是()A.利润率 B.平均利润率 C.年剩余价值率 D.剩余价值率 21.在股份公司的多种形式中,典型和成熟的形式是()A.股份有限公司 B.股份无限公司 C.控股公司 D.无限责任公司 22.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的典型特点是()A.土地所有权同农业经营权分离 B.土地所有权同农业经营权合一 C.劳动者人身依附于土地 D.劳动者人身依附于农业资本家 23.级差地租是由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A.高于社会生产价格形成的 B.低于社会生产价格形成的 C.等于社会生产价格形成的 D.高于社会价值形成的 24.当代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般处于()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B.垄断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C.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5.下列不属于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主要目标的是()A.经济的稳定和一定程度的增长 B.保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 C.企业的收支平衡 D.实现充分就业 26.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手段是()A.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B.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C.计划手段和行政手段 D.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 27.通过差别利率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是()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就业政策 D.转移支付政策 28.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发展()A.只有积极作用,没有消极作用 B.只有消极作用,没有积极作用

C.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D.无论何时,消极作用都大于积极作用 29.我国实现工业化要走()A.传统工业化道路 B.新型工业化道路

C.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 D.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的道路 3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是()A.发展生产力 B.改革经济体制 C.完善生产关系 D.实现共同富裕

二、多项选择题

31.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表现为它是()A.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

B.和人们的经济活动没有关系 C.不可能被认识和利用的

D.既不能被人们消灭,也不能被人们改造的 E.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发生作用的 32.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时,决定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因素是()A.待售商品总量 B.待售商品质量 C.商品价格 D.商品品种 E.货币流通速度

33.资本主义价值增殖过程包括()A.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的过程 B.创造生产资料价值的过程 C.转移劳动力价值的过程 D.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过程 E.创造剩余价值的过程

34.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A.Ⅰ(v+m)=Ⅱc B.Ⅰ(c+v+m)=Ⅰc+Ⅱc

C.Ⅱ(c+v+m)=Ⅰ(v+m)+Ⅱ(v+m)D.Ⅰ(c+v+m)=Ⅰ(c+Δc)+Ⅱ(c+Δc)E.Ⅰ(v+m)>Ⅱc

35.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的剩余价值()A.全部用于积累 B.全部用于消费 C.划分为积累和消费两个部分

D.用于积累的部分划分为追加的不变资本和追加的可变资本两部分 E.用于消费的部分是指资本家的个人消费

36.平均利润率是()A.部门内部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B.各部分之间的资本家竞争的结果 C.生产同一产品的不同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D.各企业资本家追逐超额利润的结果 E.资本在部门间自由转移和追逐有利投资场所的结果

37.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耗费转化为商品的生产成本 B.剩余价值首先表现为生产成本的增加额

C.剩余价值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表现为可变资本的产物 E.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本质 38.借贷资本的利息()A.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B.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C.是企业的全部利润 D.是职能资本家为取得货币资本使用权而支付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E.体现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分割剩余价值的经济关系 39.级差地租第一形态是()A.由不同地块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而形成的 B.由不同地块地理位置的差别而形成的 C.由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

D.由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低于价值的超额利润形成的 E.由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形成的

40.马克思主义评价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时()A.严格地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 B.以生产力为标准

C.以道德原则为标准D.不否定它的历史作用 E.不要剥削者个人对既有的生产关系负责

2004年4月全国高教自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 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们的生产关系归根结底是一种()

A.物质利益关系 B.政治利益关系 C.平等交换关系 D.自由买卖关系 2.支配社会经济形态更替的规律是()

A.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C.社会劳动在各部门按比例分配的规律 D.节约劳动时间的规律 3.关于价值和交换价值相互关系的正确论断是()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价值就是交换价值,二者完全一致 D.价值由交换价值决定,二者量上没有区别 4.劳动二重性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是()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都创造使用价值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都创造价值

C.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D.具体劳动创造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使用价值 5.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执行的是()

A.价值尺度职能 B.支付手段职能 C.贮藏手段职能 D.流通手段职能 6.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A.等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 B.大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 C.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D.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7.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总公式是()

A.W—G—W B.G—W—G C.G—G’ D.G—W—G’ 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前提是()

A.资本家集中大量货币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D.消费资料成为商品

9.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价值增殖过程中()A.作用不同 B.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 C.创造价值的方式不同 D.创造剩余价值的方式不同 10.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抽象劳动()

A.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 B.转移了劳动力的价值

C.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 D.创造了劳动力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11.资本循环所经历的时间包括()

A.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D.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 12.既属于流动资本又属于可变资本的是用于购买()

A.厂房、机器设备的资本 B.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资本 C.劳动对象的资本 D.劳动力的资本 13.固定资本无形磨损是由()

A.自然力对机器设备腐蚀造成的 B.人为破坏机器设备造成的

C.机器设备贬值造成的 D.机器设备使用过程中磨损造成的 14.公Ⅰ(v+m)>Ⅱc是()

A.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B.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C.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D.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15.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A.揭露了利润的真正来源 B.表明了利润的本质

C.掩盖了利润的本质和来源 D.完全消除了各企业、各部门在所获利润上的差别 16.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

A.商品的个别价值 B.商品的社会价值 C.商品的生产价格 D.商品的垄断价格 17.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A.等于本部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B.少于本部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C.多于本部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D.与本部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成正比 18.商业资本的出现,在一定限度内能够()

A.增加社会总资本中的生产资本量,减少流通资本量 B.减少社会总资本中的生产资本量,增加流通资本量

C.使社会总资本中的生产资本量和流通资本量同样增加 D.使社会总资本中的生产资本量和流通资本量同样减少

19.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体现在()

A.无偿占有商业店员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 B.直接占有商业店员销售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

C.直接榨取商业店员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 D.无偿占有商业店员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

20.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在量上的关系是()

A.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 B.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 C.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无关 D.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成反比 21.土地价格()

A.与地租量成正比,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 B.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正比,与地租量成反比 C.与地租量成正比,与平均利润率成反比 D.与平均利润率成正比,与地租量成反比 2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国家垄断了一切经济活动的资本主义 B.国家干预全部经济生活的资本主义 C.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D.国家进行微观经济管理的资本主义 23.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中最主要的是()

A.直接调节与控制 B.间接调节与控制 C.行政手段调控 D.法律手段调控 24.提高最低准备金率将直接导致()

A.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 B.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 C.市场商品价格上涨 D.市场商品价格下降 25.垄断形成后,资本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A.商品输出 B.资源输出 C.资本输出 D.劳务输出 26.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垄断组织形式是()

A.卡特尔 B.混合联合公司 C.托拉斯 D.康采恩 27.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资本全球化 D.资源配置全球化 28.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各种改良主义措施和社会福利政策()

A.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到根本的改变 B.使工人的收入超过了劳动力价值

C.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和雇佣工人的地位 D.改变了工人的地位,使工人成为企业的主人 2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调节经济活动要()

A.完全依靠“看得见的手”调节 B.完全依靠“看不见的手”调节

C.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对立起来 D.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结合起来 3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

A.按劳分配制度 B.按资本分配制度 C.按生产要素分配制度 D.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 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经济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在于()

A.前者具有客观性,后者不具有客观性 B.前者离不开人们的经济活动,后者可以完全离开人的活动而独立存在

C.前者绝大多数只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发生作用,后者大多数是长久不变的 D.对前者的认识和利用往往受阶级或集团利益的局限,对后者则不受这种局限 E.对前者只能认识而不能利用,对后者既能认识又能利用 32.下列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是()

A.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 B.支付的租金 C.发放的工资 D.偿还的债款 E.缴纳的税款

33.货币转化为资本既在流通领域中进行,又不在流通领域中进行,是因为()

A.在流通中能低价购买生产资料 B.在流通中能高价出售商品 C.在流通中能购买特殊商品劳动力

D.在生产领域中劳动力的使用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E.通过流通领域能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34.分析产业资本循环的意义在于说明()

A.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 B.资本不是静止物,而是无止境的价值增殖运动 C.产业资本循环过程要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 D.产业资本循环不仅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而且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E.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

35.固定资本是()A.以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B.按照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其价值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资本

C.经过多次生产过程才实现其价值全部周转的资本 D.在流通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资本 E.以原材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36.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是()

A.商品内在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B.商品销售价格的最低界限 C.商品价值中的c+v部分

D.商品生产中的实际生产费用 E.商品生产中实际耗费的资本 37.商业纯粹流通费用包括()

A.商店的建筑费 B.簿记费 C.广告费 D.商业店员工资 E.商品运输费 38.股份公司()

A.是随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而产生的 B.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资本经营组织形式

C.有利于加速聚集资本和优化投资结构 D.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E.有利于企业财产完整和稳定

3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及历史局限性表现在()

A.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矛盾 B.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C.它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总体利益 D.它是垄断资产阶级实现其统治的工具 E.它必然向更高的历史发展阶段过渡

40.资本输出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是()

A.为过剩资本找到出路,获取高额利润和利息的手段 B.控制输入国经济、政治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手段

C.扩大商品输出的手段 D.使金融资本在世界范围内实现统治的手段 E.缓和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矛盾的手段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一定社会形态中,构成该社会经济基础的是()

A.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C.占主导地位的分配关系和交换关系的总和

D.占主导地位的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的总和 2.正在施工中的建筑物是()A.劳动工具

B.劳动资料

C.劳动对象

D.劳动产品

3.商品必须是()

A.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B.耗费了人的劳动为自己需要而生产出的产品 C.对生产者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的产品

D.消费者所需求的有价值而无使用价值的产品 4.商品二因素中具有自然属性的是()A.商品的使用价值

B.商品的价值 C.商品的交换价值

D.商品的价格 5.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的是生产该商品的()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 C.劳动强度

D.劳动生产率

6.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的价值形式是()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7.超额剩余价值是()

A.个别企业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B.一个部门所有企业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C.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获得的D.劳动力价值下降带来的 8.能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真实收入状况的是()A.名义工资

B.实际工资

C.计时工资

D.计件工资

9.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

A.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

B.扩大再生产是简单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 C.简单再生产包含扩大再生产

D.扩大再生产是简单再生产的前提 10.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水平下()

A.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B.技术装备和原材料之间的比例

C.固定资本要素和流动资本要素之间的比例

D.生产要素和生产出来的产品之间的比例 11.产业资本循环作为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是指()A.不变资本循环、可变资本循环、流动资本循环的统一

B.固定资本循环、流动资本循环、不变资本循环的统一 C.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的统一

D.可变资本循环、流动资本循环、固定资本循环的统一 12.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是指一定时期(一年)内()

A.全部预付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

B.部分预付固定资本和全部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C.预付资本各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速度

D.部分预付流动资本和全部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 13.社会总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A.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B.物质产品生产部门和精神产品生产部门生产出来的全部产品总和 C.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品的总和 D.商业及服务业所创造出来的全部产品的总和

14.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第Ⅱ部类是制造()A.消费资料的部类

B.生产资料的部类 C.物质产品的部类

D.非物质产品的部类 15.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是商品价值中的()

A.v+m部分

B.c+v部分

C.c+v+m部分

D.c+m部分

16.生产价格形成以后,在各个生产部门内部()

A.所有企业都能得到超额利润

B.所有企业都只能得到平均利润

C.技术先进的企业仍能得到超额利润

D.所有企业都不能得到超额利润 17.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A.小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 C.大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

B.等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 D.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无关 B.流通领域中发挥作用的非职能资本 D.生产领域中发挥作用的非职能资本 18.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业资本是在()A.流通领域中发挥作用的职能资本 C.生产领域中发挥作用的职能资本

19.商业流通费用是商业资本家()

A.用于购买商品需要预付的费用

B.除用于购买商品外在商品流通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各种费用

C.支付的与商品销售活动完全无关的各种费用 D.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全部费用

20.借贷资本家贷出资本的目的是为了获取()A.平均利润 A.利息收入 B.产业利润

C.利息

D.企业利润 D.股息收入 21.股票价格是资本化的()

B.企业利润收入

C.平均利润收入

22.从本质上看,银行利润的来源是()A.银行雇员实现的剩余价值

C.银行贷款的利息收入

A.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C.土地肥沃程度不同

B.银行雇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D.生产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D.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 B.全部价值构成的 D.超额利润构成的 B.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3.农业中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在于()

24.资本主义地租是由农业工人创造的()A.全部剩余价值构成的C.平均利润构成的

2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6.垄断资本家获得的全部高额垄断利润来源于()

A.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非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C.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D.垄断所形成的剩余价值

27.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基本形式中,国家参股私人垄断企业是()

A.国家直接掌握的国有经济

B.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C.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D.国有经济和私人垄断经济在流通中的结合 28.下列经济行为中不属于财政支出范畴的是()...A.政府的转移支付

C.政府举办公共工程 A.产品生产的全球化 C.资本流动的全球化

B.国家采购 D.国家发行公债 B.产品销售的全球化 D.资源配置的全球化 B.生产资料股份制 D.生产资料公有制 29.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30.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A.生产资料联合所有制

C.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A.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的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 B.植根于现实经济运行的土壤之中

C.不是封闭的、凝固的、静止的学说

D.是实践的科学,不是某种教条

E.是随时代发展而发展、完善,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32.市场经济()

A.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B.即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C.出现于商品经济发展到普遍化的阶段

D.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E.既可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也可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

3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是()

A.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B.抽象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C.具体劳动转移劳动力的价值

D.抽象劳动创造出劳动力价值 E.抽象劳动创造出剩余价值

3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包括()

A.Ⅰ(v+m)=Ⅱc

B.Ⅰ(v+△v+mx)=Ⅱ(c+△c)

C.Ⅰ(c+v+m)= Ⅰc+Ⅱc

D.Ⅰ(c+v+m)= Ⅰ(c+△c)+Ⅱ(c+△c)

E.Ⅱ(c+v+m)= Ⅰ(v+△v+mmx)+Ⅱ(v+△v+x)35.导致经济危机爆发的资本主义矛盾及其具体表现有()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C.需求无限扩大和生产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D.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E.个别企业内部生产有组织性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36.部门之间的竞争()

A.指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

B.目的是为了取得有利投资场所和获得较高的利润率 C.手段是资本转移

D.结果形成商品的社会价值 E.结果形成平均利润率和生产价格

37.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不同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特点有()

A.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完全分离

B.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结合

C.以劳动者人身依附关系为基础

D.以劳动者从人身依附关系下解放出来为前提 E.以土地归农业资本家所有为前提

38.在资本主义垄断阶段仍会有经济迅速发展的趋势,原因包括()

A.垄断消灭了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

B.生产力有自身的发展规律,经常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过程中C.垄断不能消灭竞争,竞争仍然是促使生产、技术发展的动因

D.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给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可能 E.垄断资本主义各国争夺世界霸权刺激了生产和技术的发展 39.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A.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必须经历的时期

B.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情况所需时间有所不同 C.与进行过渡的国家的经济状况无关

D.经济越发达的国家,过渡时期越长 E.经济越落后的国家,过渡时期越长

40.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生产要素主要包括()A.劳动 B.技术

C.管理

D.资本 E.教育

2004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A.批判地继承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B.批判地继承现代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C.批判地继承庸俗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D.批判地继承重商主义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在当代社会中,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是()A.生产资料 B.生产工具 C.劳动对象 D.科学技术 3.一般地说,粮食丰收会造成()A.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粮食价格上升 B.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粮食价格下降

C.在需求大于供给的条件下,粮食价格下降 D.在需求小于供给的条件下,粮食价格上升 4.下面不属于等价形式特点的是()A.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B.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

C.价值成为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D.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5.下列关于市场经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完全相同没有区别 B.市场经济是价值规律起调节生产作用的经济,商品经济则不是

C.市场经济是市场对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D.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是反映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经济 6.劳动力商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随着对它的消费()A.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 B.其使用价值和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C.只能再生产出和自身价值相等的价值 D.能生产出大于其自身价值的价值 7.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关系是()A.价值形成过程包括价值增殖过程

B.价值形成过程就是价值增殖过程 C.价值形成过程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增殖过程 D.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

8.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是因为在工资形态上工人的()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在时间上完全能划分清楚

B.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在空间上完全能划分清楚

C.全部劳动都表现为有酬劳动 D.全部劳动都表现为无酬劳动 9.在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A.促使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 B.促使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 C.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甚至下降 D.可变资本数量不断上升 10.经过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A.货币资本变成商品资本 B.货币资本变成生产资本

C.生产资本变成商品资本 D.商品资本变成货币资本 11.按资本价值的周转方式不同,资本可以划分为()A.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C.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 D.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

12.固定资本更新是指()A.所有生产资料的更新 B.厂房、机器、设备的更新 C.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更新 D.劳动力的更新 13.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即()A.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和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 B.制造物质产品的部类和制造精神产品的部类 C.制造耐用消费品的部类和制造普通消费品的部类 D.制造农产品的部类和制造工业品的部类 14.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是()A.不同企业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分配剩余价值的过程 B.不同部门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分配剩余价值的过程 C.各企业不同利润率的简单平均过程 D.各部门不同剩余价值率的简单平均过程 15.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A.产品的生产价格高于价值 B.产品的生产价格低于价值 C.产品的生产价格等于价值 D.产品的生产价格脱离了价值 16.生产价格是()A.平均利润的转化形式 B.生产成本的转化形式 C.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D.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17.当平均利润率既定时,金融市场上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与利息率变动的关系是()A.借贷资本供不应求,利息率上升 B.借贷资本供不应求,利息率下降 C.借贷资本供过于求,利息率上升 D.借贷资本供过于求,利息率不变 18.银行资本家投资于银行所获得的利润在数量上应相当于()A.企业利润 B.平均利润 C.超额利润 D.垄断利润 19.股票体现着股份资本的()A.经营权 B.管理权 C.所有权 D.使用权 20.级差地租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A.全部剩余价值 B.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C.全部农产品价值 D.平均利润 21.垄断时期垄断的银行资本()A.只和中小资本有固定的联系 B.只和大企业有短期联系 C.是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 D.是存贷款的普通中介人

22.“个人联合”是金融寡头实现其在()A.政治上统治的主要方式 B.经济上统治的主要方式 C.生产中统治的主要方式 D.流通中统治的主要方式

23.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即()A.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B.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C.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 D.国家控制的中小资本 24.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大量“过剩资本”的根源是()A.生产社会化 B.生产国际化 C.垄断统治的形成 D.国内经济部门投资饱和

25.作为国际垄断组织具体形式的跨国公司一般是()A.由一国垄断组织为主建立的多国公司 B.由多国垄断组织共同建立的经济联盟 C.由一个国际组织为主建立的多国公司 D.由多个国家共同建立的经济联盟 26.以下不是当代重要国际经济组织的是()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世界银行 27.垄断资本主义经济()A.只有迅速发展趋势,没有停滞趋势 B.只有停滞趋势,没有迅速发展趋势 C.停滞和发展并存,但没有迅速发展趋势 D.既有迅速发展趋势,也有停滞趋势 28.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主要是指()A.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普遍化 C.经济一体化与集团化 D.市场经济的法制化和计划化

29.在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对前进中的问题()A.要用革命的方法解决 B.要用改良的方法解决 C.要用发展的方法解决 D.要用法治的方法解决

30.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A.按比例参与分配的原则 B.按数量参与分配的原则 C.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D.按能力参与分配的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A.指对生产资料的一定占有方式 B.进行生产的前提 C.生产关系的基础 D.决定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

E.通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关系才得以实现的

32.商品的价值量是()A.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与生产该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D.与生产该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E.把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来计量的

33.当货币具有支付手段职能后,决定货币流通量的因素有()A.待售商品价格总额 B.赊销商品价格总额 C.到期支付总额 D.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 E.货币的流通速度

34.通过对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工人的()A.具体劳动转移并保留了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 B.抽象劳动创造出新的价值

C.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D.必要劳动时间创造出劳动力价值,剩余劳动时间创造出剩余价值

E.必要劳动时间转移劳动力价值,剩余劳动时间创造出剩余价值 35.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A.Ⅰ(v+m)=Ⅱc B.Ⅰ(v+m)>Ⅱc C.Ⅰ(v+△v+)=Ⅱ(c+△c)

D.Ⅰ(c+v+m)= Ⅰc+Ⅱc E.Ⅱ(c+v+m)=Ⅰ(v+m)+Ⅱ(v+m)36.资本主义商品的生产成本包括()A.预付不变资本的价值 B.所费不变资本的价值 C.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D.补偿可变资本的价值

E.全部预付资本的价值

37.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的表现是()A.商品资本最终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过程专门由商人来担任 B.商品资本最终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过程由产业资本家兼任

C.商人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投资 D.形成独立的资本循环G─W─G′ E.产业资本家所经营的商品销售活动日益增多 38.农业资本家在优等地进行投资和追加投资获得的超额利润是()A.级差地租Ⅰ B.级差地租Ⅱ C.绝对地租 D.垄断地租 E.投资利息 39.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大体可分为()A.直接调节和控制 B.间接调节和控制 C.国家直接投资 D.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 E.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

40.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是()A.在生产力发展及其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B.一个不断革命的过程 C.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过程 D.一种客观的、自然的历史过程 E.偶然发生的

第四篇:政治经济学课后题小结

导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思考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如何产生的?

18世纪末至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的最终确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开始尖锐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西欧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持续不断,最著名是三大工人运动(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和德国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些工人运动向世界表明西欧工业无产阶级正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然而这些斗争却无一例外地失败了,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科学的革命理论的指导。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马克思注意政治经济学应运而生了。它的产生反应了时代的客观要求。它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研究成果,创立了完全科学的政治经济学。★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首先要与自然界发生关系,不仅如此,人们彼此之间也要发生关系。由于单个的人无法与自然力量抗衡,因而个人的生产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总是社会的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人们只有结成一定的关系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活动,才能与自然界发生联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叫做生产关系。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相互发生的关

决定上层建筑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因此政治经济学必须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以及其运动变化。

总之,政治经济学虽然不直接以生产力和上层建筑为研究对象,但决不意味着可以离开生产力和上层建筑而孤立地、抽象地研究生产关系,只有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才能正确揭示它的变化和发展的规律。

4.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经济学是研究现实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科学。迄今为止经济学的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哲学方法和数学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采用的基本分析方法是哲学方法。主要包括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和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一)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马克思把辨证唯物主义应用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二)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方法论。政治经济学运用唯物辩证法来研究生产关系必须使用科学的抽象法,科学的抽象法是运用这种抽象力来分析客观事物的方法。

(三)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

(四)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等方法

(五)借鉴现代科学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和它适应的生产关系。这就决定了根本不能用西方经济学取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五,纯粹和抽象的市场经济从来不存在,市场经济总是与特定的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与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就决定了根本不能用西方经济学取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统一的。能毫无顾忌的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本质进行科学探讨,做出客观的、全面的、深入的解剖、分析和说明,与此不同,西方经济学由于固有的阶级局限性,不能做到这一点,这就决定了根本不可能用西方经济学取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1.为什么说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它是这两个因素的对立统一体。它们的统一性表现在: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不可能具有价值,因而不会是商品。一些东西虽然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人类劳动的产品,不具有价值,所以也不是商品;另外未经交换的产品也不是商品。所以,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

(五)世界货币

随着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货币超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于是货币便具有了世界货币的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最基本职能,是随着一般等价形式转变为货币形式同时形成的,而后才顺次出现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 4.纸币流通规律与金属货币流通规律有什么不同?

流通中的贵金属货币量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这既是货币流通规律。纸币流通规律则是以贵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的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

5.简述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阶段。即从简单价值形式开始,经过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逐渐发展为货币形式。

(一)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简单价值形式是与原始社会后期发生在不同部落之间的偶然的物物交换相联系的。当时生产目的还不是为了交换,用来进行交换的只是部落自己消费有剩余的少量物品,这种交换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一种商品的价值职能偶然的、简单的表现按在和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简单价值形式已经包含了一切价值形式的本质规定,是价值形式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二)扩大的价值形式

劳动的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也叫有用劳动,是人们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所进行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劳动。)

商品的两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 1.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有何影响?对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有何影响?

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无影响。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3.商品的价值量由什么决定?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4.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简述)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速度

该公式表示流通中的贵金属货币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这就是货币流通规律。

第二章:价值规律和市场经济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有哪些?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它包括了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从商品生产的角度来看,价值规律就是价值决定的规律。另一方面,从商品流通的角度来看,价值规律则是等价交换的规律。

5.试述市场经济的作用及历史进步性。

就生产领域来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在微观上,它通过价格的波动引导着消费者的消费和企业的生产经营。在宏观上,它调节着社会生产和社会总共给与总需求,使得社会总供求趋于均衡状态。这两方面都有助于有限的经济资源按比例配置在不同个体和部门中,从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分配领域来说,它决定了国民收入在全社会的初次分配。生产和分配,构成了国民经济的两大领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在其中发挥着基础作用。

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它尊重个体的自主和独立经济利益,通过利益引导,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微观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不仅促使生产者不断提高个别生产效率,而且调节着整个社会资源按比例进行配置。这些都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第三章 资本与价值增殖

1.为什么说剩余价值的产生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 在流通中产生了价值的增殖,即剩余价值的产生。但是按照价值规律,商品交换应按其价值进行等价交换,因而在流通过程中,商品价值量不能变化,不能发生价值增殖。

★ 2.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使用或是消费就是劳动过程,劳动不仅能保存旧价值,还能创造出新价值。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就是为了利用它的这种特殊使用价值来使资本价值增殖,资本家当把劳

1有价值,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那么劳动的出卖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可见,劳动不是商品。)所以说,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一种转化形式。这就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7.概述工资的本质及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性质与形式。

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一种转化形式,这就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基本形式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补充:

★1.工资的形式有哪些?

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有计时工资(按照工人的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和计件工资(按照工人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产品数量或者作业量来支付的工资)。

★2.作为货币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

作为货币的货币在交换中起的是流通作用,不会发生价值量的变化,而作为资本的货币却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这是二者最本质的区别。

★ 3.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异同点。[商品流通形式:商品-货币-商品(W-G-W)货币流通形式:货币-商品-货币(G-W-G)] 两种流通形式的区别:1.买和卖的顺序不同。前者是先卖后买,后者是先买后卖。2.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前者起点和终点都是商品,后者起点和终点是货币。3.流通中充当媒介的东西不同。前者是货币,后者是商品。4.流通的内容不同。前者是不同使用价值商品的交换,3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1.资本对劳动力需求减少2.劳动力的供给日益增加

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1.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增长的杠杆。过剩人口形成一支可供支配的产业后备军,绝对的隶属于资本。2.资本主义生产是周期性的。这种周期变化导致的对人口需求的变化,也是靠相对过剩人口来调节的。★ 4.试述资本积累的实质

资本积累的实质是在扩大规模上对无酬劳动的占有,资本家的追加资本不是由劳动的来的,而是对劳动的无偿占有。★ 5。试述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相互关系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既相互区别,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明显区别主要表现在:第一,资本积聚是靠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来实现的,随着个别资本的增加,社会总资本也会相应地扩大,因而它的作用与积累相同;资本集中则是社会上已有的资本的合并或联合,不过是消灭小资本的独立和互相对立的性质,在个别资本增大的同时,社会总资本却不会相应地扩大,所以它对积累只起到补充作用,即为大规模的积累创造条件。第二,资本积聚是剩余价值资本化的结果,以资本积累为前提,资本积累的规模要受个别资本拥有的剩余价值量的限制,受积累率的限制。而资本集中只是社会总资本在各个资本家之间的分配,它的作用范围不受社会财富绝对量的限制。第三,通过资本积聚,个别资本的增大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资本集中可以在一瞬间集合大量的资本,是个别资本迅速增大,从而大

第五章 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1.什么是产业资本的循环?产业资本循环是哪两个过程的统一和哪三个阶段的统一?

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就是资本的循环。产业资本循环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是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的统一。★2.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是什么?

第一,产业资本必须保持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 第二,产业资本必须保持每一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起性)

3.什么是固定资本的磨损和补偿?如何加快固定资本的周转以避免精神磨损的损失?

固定资本的磨损包括有形磨损和无形损耗。按照它的损耗成都拙见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价值,必须在产品销售以后作为折旧基金提取并积累起来,进行价值补偿,以便在固定资本价值全部转移完毕时,用于更新固定资本。

★4.试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根据和划分意义。

划分的根据:前者的划分是根据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后者的划分则是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划分的意义: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是为了揭示生产资本的不同

7再加上第一部类的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的总和应该等于第二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价值和追加的不变资本价值的总和。7.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1.Ⅰ(v+m)>Ⅱc 2.Ⅱ(c+m-m/x)> Ⅰ(v+m/x)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源是什么?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上是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

9.为什么说固定资本更新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 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为暂时摆脱危机,促进复苏和高涨阶段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

第二,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在推动生产增长的同时,又为下一次危机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

第七章 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分配

1.从利润率公式的分解中论述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因素? P’=m’ V/(c+v)n 主要因素有:

(1)剩余价值率。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成正比例。

(2)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与利润率的高低是按相反

9因为在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同时,利润两在日益增加,平均利润率的下降才呈现出一种趋势。

且因为种种原因的作用,虽然不能绝对阻碍平均利润率的下降,但是会使这种下降变得曲折、缓慢,表现为一种下降的趋势。它会引起和加深资本主义的一系列矛盾。

1. 生产扩大和价值增殖的矛盾 2. 剩余价值生产和剩余价值实现的矛盾 3. 人口过剩和资本过剩的矛盾

4. 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资本主义国家国内与国际资产阶级之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

7.资本主义商业资本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商业利润是怎样产生的?

商业资本指投在流通领域中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独立资本形式。商业资本的职能,就是用商业资本的货币资本代替了产业资本的商品资本,而独立地实现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转化的职能,最终完成产业资本的循环。

商业资本家向产业资本家购买商品,正是按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买进的。产业资本家按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将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实质是产业资本家将生产价格中的一部分利润或剩余价值转让给了商业资本家。这是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和本质。8.商业流通费用是怎样划分的?它们如何得到补偿?

1值率成正比例。

(7)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与利润率的高低是按相反的方向变动的。

(8)资本周转速度。资本周转速度与年利润率成正比例。(9)不变资本的节省。一方面,不变资本的节省可以使资本价值构成降低,从而使同量资本能够使用更多的劳动力,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另一方面,不变资本的节省还可以减少商品价值中由生产资料转移过来的部分,从而降低商品的生产成本。这两者都会使利润率提高。

(10)原料价格的变动。原料价格的变动与利润率成反比例。2.生产价格如何形成的?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为何不违背价值规律?

在平均利润率形成的过程中,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便转化为生产价格。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价值规律以生产价格规律的形式发生作用,不仅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且只有依据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说明。3.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的基本内容和理论意义。

理论意义: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以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为基础,阐明了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客观规律性,使劳动价值论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他在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地阐明了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只不过是剩余价值在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从而不仅解决了资产阶

324-

第五篇:2017年人大政治经济学考研经验

2017年人大政治经济学考研经验

感谢凯程考研李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

考研有益于个人的发展;有益于国家的发展;有益于高校发展。考研有益于现阶段的学风建设,是益于国家、社会的事,是国家提倡的。当前学历文凭已不再是检验一个人所学专业知识状况的唯一指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全面的综合素质才是最重要的求职砝码。

朋友叫我写篇所谓的考研回忆录。虽然我知道抽点时间对这段过去一年的时间进行梳理是必要的而且也是有益的,因为它可以给自己的未来留下回忆的依据。过去的点点滴滴虽然在当时是那么的平凡和不起眼,但是在时间的洗礼下它总是变的那么珍贵。回忆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是,当朋友说写一篇文章给下一届考研的学弟学妹们看时,我心里还是犹豫了一下。因为我不知道这样是否会对跟我一起考研但是却没有考上的朋友的一种伤害,或者这样是不是太过张扬了一点。因为当朋友还沉浸在迷茫之中或者正在紧张的准备复试的时候我却在这里唱“凯歌”,良心好像总是过不去。但是我想,当去年的同期,当我也和现在大多数考研的人一样迷茫的时候是多么渴望一位过去的人能提供点帮助的时候,当我整天在各大考研论坛下载考研经验的时候,当我和身边的朋友一起探讨规划那一段漫长的考研生涯是,我想朋友的要求也不过分。虽然这种帮助和经验可能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帮助,但至少在心理上它能给予当时的我们以巨大的鼓舞。所以此时此刻,我只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有点收获。我也真心的祝福我身边那些在考研这条路上考好的考的不好的成功的失败的以及现在正在考研的朋友未来都能够开心快乐,毕竟考研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而已。我是今年考研的,报的是人大国际贸易学,考了400+分。初试和复试都还是比较顺利,所以很多事情还是记得比较清楚,加上最近也比较闲,所以就写写吧下面我就分专业选择,初试准备,复试准备,考研心得几个部分把我的过去一年进行一下整理吧。哦,顺便补充一点吧,一、专业选择

我觉得在专业和学校的选择上,如果我们能尽早的确定下来,如果我们能够尽早的知道我们想要什么,也就是我们对未来有比较清晰的规划,那么我们可以少走写弯路。在选专业的时候,我们最好考虑一下以下因素:自己喜欢什么专业,也就是自己未来愿意从事什么职业;你自己是喜欢某种挑战性的生活还是喜欢一种轻松简单的生活;自己是否喜欢某个地方,中国太大了,并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你,如果你的家是南方的,那你并不一定喜欢一望无垠的、干燥的华北地区;最后,虽然在考研的时候大家都说过去的基础不重要,但是我想我们最好还是考虑以下自己过去的基础是否能够保证自己考上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毕竟如果让我们够我们永远够不着的天花板是件很痛苦的事,人的意志虽然有时候非常强大,它可以促使你战胜很多事情,但是高的意志力和合理的目标可以使你省下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尤其是心里上的麻烦。

二、初试准备 选定了专业后就要开始紧张的各科复习了。考研的科目还是不少,各科的内容也比较多。所以制定良好的计划并切实按照计划进行复习是很重要的(虽然自己的计划经常都没有被执行,但是计划确实很重要)。下面就各科的复习中的一些安排和体会大致写一下。

(一)数学

大家都知道考研中数学的重要性。从一开始准备考研复习到上考场,你都必须高度重视它。可以说数学考的好不好决定了你是否能考好。很多人都因为数学考的不好而上不了线。而且,考试的最后一天,如果数学考不好还可能影响下午专业课的考试。

我是从三月二十五号左右开始看数学,先是看教材。我是先看同济版的《微积分》的。买了两本盗版的书。这本书确实写的好,逻辑很清楚,后面的习题也比较好。但是后来觉得,其实看自己学校的教材也就够了。因为以前学过看起来很容易也很快。毕竟自己以前的笔记一看就可以回忆起来。线代和概率我是用我们学校的教材。觉得这两本书写的还是可以的。虽然很多人买了所谓的经典教材系列,(我也忘了哪个出版社的了)但是我觉得教材嘛其实内容都差不多,看自己学校的足够了。

大约到了4月28号我把三本教材看完了。把后面的部分习题做了下。(做的不是很自习,选择性的做了些)。然后我就开始做李永乐的《复习全书》了。

复习全书是一本很好的复习参考书,当然还有陈文灯的那本。陈的那本我没有看过,听说也可以。如果能够把全书上的每道题够搞懂(有些题太偏了也没有必要)那数学就问题不大了。有人会问数学全书要看多少遍,说实话,我也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其实看多少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搞懂了。而且,前两遍可能会花很长时间,但是在后来,看一遍就很快了。可能你花三天或者一周就可以把那本书给翻一遍。第一遍我大概花了两个月,也就是在六月底把第一遍看完的。第一遍大家看完了都会有一个同感,那就是看了后面忘前面,看了线性代数肯定把微积分忘的差不多了。而且叫你做题差不多都不会,前面看课本也是这样的,而且感觉会更强。其实没有关系,这时候你不忘才是怪事。除非你是天才。看教材和看全书第一遍的目的是对数学整个框架和体系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你要大致了解每个部分有哪些内容,哪些是重点。

全书的第二遍更重要,这个时间大概在暑假,在这个假期,我们应该把全书给吃透,也就是每个题我们都应该搞懂怎么做,不懂的时候要翻相关的原理或者和同学讨论。把后面的习题也应该认真做一下。这一遍过去了,数学的主体应该弄得差不多了。

到九月开学了,我们可以把教材和全书再拿来认真看看,因为虽然我们第二遍把主体弄的差不多了,但是很多知识在我们的头脑中都是零散的,没有连起来。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相当强的学科,只有我们清楚它的整个体系以及体系内的各个组成部分我们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可以开始看看部分真题,真题不要做完,最好留最近几年的以便最后阶段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做真题的目的是看下自己的水平到底怎么样了,因为经过教材,全书的一,二或者三遍的复习我们希望检测一下自己。这时候只有真题是一个合适的标准。

做完真题就可以做《400题》了,400题很难,开始做的时候肯定会打击人,前一阶段做真题也许你能做120,而做第一套400题你可能只能做60分,不过要是你跟同学交流大家也就这个水平的时候你也不要太过担心了,因为它确实还是比较难。400题的目的在于提升自己。让我们能够在一个更高的平台去认识前面学过的一些基础理论。做了两遍400题,我又买了一本陈文灯的15套,当时在想是买本超越135呢还是买15套,由于一直用的李永乐的书,所以想买本陈文灯的书,弥补一下思维的缺陷。15套我做的很快,没有按照时间来做,因为做的目的是弥补一下知识的盲点,吸取一下陈老师的一些思维方法,目的并不在于检测自己,所以就很随意的做。把一些好的的圈出来多做几遍,不好的题,太偏太怪太难的题直接删除也不看了。

在后来就是再做做真题翻翻以前做过的题了。数学复习大概也就是这样子。

在数学复习的过程中,我觉得数学重要的是数学思维,是数学方法和体系。学数学我感觉并不在于题做的多少(虽然看起来我做的题也不少),重要的是你要理解基本的数学理论和每道题所应用的数学方法。否则你做再多的题也不会有太大的提高。在复习数学时,我一直比较注重教材的复习,尤其是其中的一些定理原理的推到证明,因为它们才是数学思维和精髓的体现,如果你把学习数学不仅仅看做是应付考试,而是看成学习数学中所蕴含的人类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最完美的逻辑很最深刻的思维,因为现代的人类社会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建立在数学的基础上的。如果这样那也许数学并不是枯燥的。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微积分的精妙,概率的神奇,线性代数的对称美。也许数学本 就是人类想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求确定性时思维的重集中的体现。

认真复习教材也使我后来在考试重占了便宜,当我看到拉格朗日那道证明题时我就兴奋了。因为当我在复习的时候我就觉得它的证明太有思想了太精妙了。所以很容易的写了出来。

总之,数学重的是数学原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做题只是理解这些原理,思维的工具,而不是它的一个目的,当我们把原理方法掌握了那就不会说有什么特别难的题了。

当然上面写的都是从我自身的角度来看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复习时间安排,也有不同的复习方法,不同的参考书目的选择。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己安排。

下载2011年考研政治经济学总结经典35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考研政治经济学总结经典35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政治经济学》教学总结

    教 学 工 作 总结 本学期我认真贯彻学校的工作计划,以崭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关心爱护学生,关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 导论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⑴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

    政治经济学重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专题)—复习 网站中: 有A类课件,有课程实施计划,辅导材料中有复习范围等,答疑集锦中有10月26日的实时答疑汇总,课程bbs中有关于附加分(0~5分)的讨论题等。 D类课件最后一讲中......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1、衡量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 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有利于生产关系的和谐发展。 2、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 生产、交换、分配、消费。 大量生产来满足消费需求,国家经济发展模......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50个)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规律;商品、使用价值、价值、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通货膨胀、价值规律;资本、劳动力商品、......

    医学考研真题总结

    医学考研真题总结——内科学题目中的“之最”已考“之最” 24.缺铁性贫血诊断的最可靠依据是血红蛋白及骨髓贮存铁均减少(1989) 25.白血病发生齿龈肿胀以哪一类型为最多见?急性......

    考研快题总结 艺术类考研总结

    考研快题总结 艺术类考研总结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4-27 建筑同城市的关系有三个基本方面: 基地同城市道路的关系及其位置对建筑相应的要求。基地同城市道路的......

    武汉大学2014年考研社保专业政治经济学真题(范文模版)

    武汉大学2014年考研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专业课一政治经 济学真题 一、名词解释(7×4=28分) 1. 流通手段 2. 简单商品经济 3. 市场机制 4. 超额剩余价值 5. 流动资本 6. 再生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