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常见疑难知识点之政治经济学

时间:2019-05-14 01:59: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考研政治常见疑难知识点之政治经济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考研政治常见疑难知识点之政治经济学》。

第一篇:考研政治常见疑难知识点之政治经济学

(一)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我们先来看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含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从而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接着,我们要对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有所了解。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然后我们要理顺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首先,二者之间的联系:第一,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第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其次,二者之间的区别:物质技术基础以及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上所起的作用不同。

(二)超额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由于提高劳动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得到更多的剩余价值。其来源也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它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而各个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竞争,使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劳动力价值也降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使所有企业都普遍获得了相对剩余价值。所以,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那么这里就出现了一个与上述知识点相关的难点——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对此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呢?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而劳动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成为商品。工人在市场上出卖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因此,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三)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关系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前提是单个资本的增大。而单个资本的增大则主要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两条途径来实现。

①资本积聚:单个资本家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不断增大自己的资本实力,从而引起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积聚。它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②资本集中:把原来分散的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的大资本。资本集中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这两个强大的杠杆来实现的,亦即它既可以采取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的形式,也可以采取组织 股份公司的形式。

③)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关系。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区别在于:第一,资本积聚会使社会资本总额增大,而资本集中则不会增大社会资本 的总额,它只是改变社会资本总额在资本家之间的分配。第二,资本积聚的增长受到社会财富(包括追加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绝对增长数额的限制,所以它的增长比较缓慢;而资本集中则不存在这种限制,因而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大量的资本。

二者的联系在于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资本积聚使个别资本总额增大,竞争实力增强,因而会加速资本的集中;另一方面,资本集中使个别资本总额和积累规模迅速增大;反过来,又会加快资本的积聚。两者共同促使资本积累不断增大,资本有机构成迅速提高。

第二篇:考研政治知识点

毛泽东著作

1.1926年前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2.1928年10月和11月,《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3.1930年1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4.1930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针对普遍存在的教条主义,指出“本本主义”是错误的,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阐述了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

5.1937年,《实践论》《矛盾论》,对党的思想路线做了系统的哲学论证,主要为了克服教条主义。

6.1938年5、6月,《论持久战》,阐明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7.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8.1938年11月,《战争和战略问题》,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9.1939年,《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

10.1939年,《<共产党人>发刊词》,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标志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已经形成。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首次明确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11.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12.1941年5月至1942年2月,《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成为延安整风的指导性文献。

13.1941年5月,《改造我们的学习》,对“实事求是”做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14.1945年,中共七大上《论联合政府》,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

15.1947年12月,《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第一次将当前阶段的经济纲领概括为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16.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作了完整的概括,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对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作了完整的概括,即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17.抗战胜利后,《论人民民主专政》《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完整表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8.1949年,《论人民民主专政》,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作了集中概括。

19.1956年4月,《论十大关系》,深刻阐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为

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20.1957年2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

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了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重要思想。

各种会议

1.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选举产生陈独秀、张国焘、李达

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讨论实际工作计划时,决定首先集中精力组织工人。

2.1922年7月,中共二大,明确提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

义、共产主义。当前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3.1923年6月,中共三大,提出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

义加入国民党。

4.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对三民主义作出新的解释,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

治基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国民党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5.1925年1月,中共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6.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选出了以

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毛泽东作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7.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8.1935年1月,遵义会议,解决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

地位,开始从理论上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从幼年达到了成熟。

9.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阐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10.1937年8月,洛川会议,指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是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体现,强

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11.1938年9月至11月,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作《论新阶段》报告,最先提出“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12.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标志国民党从片面抗战转变为消极抗战。

13.1945年4月,中共七大,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思想,通过的党章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4.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执政党建设的思想,即“两个务必”的思想: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5.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构成了《共同纲领》的基础。

16.1950年6月,七届三中全会,确定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要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会议制订了党在建国初期的战略策略方针,就是不要四面出击。着重抓了四方面的工作: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17.1956年9月,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

任务。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经济建设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

18.1958年11月到1959年4月,第一次郑州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武昌会议)、八

届六中全会、第二次郑州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海会议)、八届七中全会等,主要是纠正围绕生产关系方面的急于过渡和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急于求成的问题,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但是在坚持“三面红旗”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带有局限性。

19.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庐山会议,出发点是统一全党认识,巩固纠“左”成果。

20.1959年8月2日至16日,八届八中全会,全党范围展开反右倾斗争。

21.1961年1月,八届九中全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

针。

22.1962年1、2月,“七千人大会”,毛泽东带头做自我批评,恢复和发扬了党内的民主精

神和自我批评精神,在三年调整时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23.1964年底到1965年初,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24.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文化大革命”

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25.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

26.1979年9月,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27.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

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并且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

28.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29.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中心任务是加快和深化改革,概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

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论,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

30.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南方谈话,主要内容: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

段,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前途。

31.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共十四大,明确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

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体系,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32.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33.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三项内容:一是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二是指出马列主义

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称为邓小

34.35.36.37.38.39.40.41.42.43.平理论,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三是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998年10月,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999年9月,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0年2月,江泽民广东考察,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2001年7月,江泽民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并在2004年写入宪法。大会从十个方面总结概括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大会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主要内容。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进一步阐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

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了概括。

其他各种标志、第一次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都是: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广东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图谋达到高潮:中日甲午战争以后。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第一次喊出“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孙中山。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李大钊。中国旧式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太平天国。中国近代化肇端于:洋务运动时期。洋务运动失败标志: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戊戌维新。孙中山由改良转向革命的转折点:1894年上书李鸿章失败。标志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护法运动的失败。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1925-1927大革命高潮的起点:五卅运动。大革命最终失败的标志:七一五政变。

19.20.21.22.标志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一二九运动。标志日本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开始:九一八事变。标志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卢沟桥事变。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9月22日《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

言》,9月23日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2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第一次重大胜利:平型关大捷。

24.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首次大捷:台儿庄战役。

25.全国内战爆发的标志: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进攻中原解放区。

第三篇:2011考研数学常见疑难知识点精析之《高等数学》三、一元函数积分学

2011考研数学常见疑难知识点精析之

《高等数学》

三、一元函数积分学

万学海文

1.关于不定积分的一些知识

1)、求导数与求不定积分是互逆的.已知一个函数其导数是唯一的,但是其逆运算——求不定积分的结果不是唯一的. dF(x)dxf(x),而,f(x)dxF(x)C,由于C的不同,导致一个函数的不定积分有很多函数,这些函数之间相差一个常数.

2)、一个函数的不定积分和原函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如果F'(x)f(x)或dF(x)f(x)dx,那么函数F(x)就是f(x)的在某个区间上的一个原函数;函数f(x)的带有任意常数项的原函数称为该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不定积分,所以一个函数f(x)的原函数为其不定积分中的一个函数,而其不定积分则是一族函数,它们之间相差一个常数,即,f(x)dxF(x)C

3)、如果函数f(x)在区间上连续,则该函数在该区间上存在原函数;

如果函数f(x)在区间上有第一类间断点,则该函数在该区间上不存在原函数.

1,x0例如,设fx0,x0,则在任意一个包含x0在其内部的区间上,一定不存1,x0在原函数.

这是因为,当x0时xfx,因此当x0时,fx的一切原函数为xC,而在x0处xC不可导,因此在任意一个包含x0在其内部的区间上,xC不可以认为是fx的原函数,所以在这种区间上fx不存在原函数.

4)、奇偶性问题

当函数f(x)为奇函数时,则其全体原函数均为偶函数;

当函数f(x)为偶函数时,则其只有唯一一个原函数为奇函数. 5)、周期函数的原函数不一定是周期函数.如果函数f(x)是以T为周期函数,那么其全体原函数也是以T为周期的充要条件是f(t)dt0.

0T6)、如果分段函数存在原函数,则其原函数一定是连续的. 2.分段函数不定积分

对于分段函数,在对其进行不定积分的时候,要注意在分别求不定积分的时候,最后的常数要统一,从而保证原函数的连续性.

例3.1:设f(x)sin2x,x0ln(2x1),x0,求f(x)的原函数F(x)

12解:(1)当x0时,sin2xdx(2)当x0时,cos2xC1

ln(2x1)dx 1212ln(2x1)d(2x1)12[(2x1)ln(2x1)2(2x1)(2x1)dx]C2

[(2x1)ln(2x1)2x]C2,这时要对两个常数C1,C2进行统一.

C1F(0)112CCCC,(3)x0,所以,取,CC122122limF(x)C2F(0)x0limF(x)1则:

F(x)1212cos2xC(x0)[(2x1)ln(2x1)2x]C12

(x0)3.利用换元法求解不定积分,最后的结果一定要变为原来的积分变量.

例3.2:求dx2x21

x122解:作积分变量变换,令xtanu,则dxsecudu, 原式secudu(2tanu1)tanu1222 (2tansecudu22u1)secu (2tan2sindu2u1)cosu(du2sinucosu221)cosu2sincosudu22ucosucosu2

cosudu2ucosu2sincosudu2u1sindsinu2u1arctan(sinu)C

做到这里并没有完成求解原函数的任务,因为原积分变量为x,这里的最后结果不含x,而是含u,所以不能就此结束,而是要再重新换为原来的积分变量.

sinuarctan(sinu)Ctanu1tanu2arctan(x1x2tanuxx1x2)C

所以,最后的结果应为arctan()C,而并非是arctan(sinu)C.同时这里还要再次强调一下,最后的结果中常数C一定不能忘记. 4.下列两个命题是否正确?

1)如果 f(x)在 a,b上有原函数,那么 f(x)在 a,b上可积; 2)如果 f(x)在 a,b上可积,那么 f(x)在 a,b上一定有原函数.答:两个命题都不正确.先讨论命题1),在 a,b上有原函数的函数 f(x)未必是可积的,12xsin,x02x例如函数F(x),在 1,1内处处可导,且

0,x01212xsincos,x022xxx,因此f(x)在 1,1上的原函数是F(x).F'(x)f(x)0,x0但 f(x)在 1,1上无界,所以 f(x)在 1,1上不可积.再讨论命题2),在 a,b上可积的函数不一定有原函数.例如符号函数sgnx在 1,1上可积,但x0是它的第一类间断点,我们知道在某区间I上具有第一类间断点的函数在该区间上原函数不存在,所以 sgnx在 1,1上的原函数不存在.5.在什么条件下,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成立? 答:如果函数 f(x)在 a,b上连续,则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成立,此公式也称为微积分基本定理.它把函数 f(x)在区间 a,b上的定积分的计算转化为求 f(x)的原函数在区间 a,b上的增量,使定积分的计算十分方便.当条件不成立时,就不能用此公式.当然,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成立的条件还可以适当放宽,例如有下面结论:

定理 设 f(x)在 a,b上可积,且原函数 F(x)存在,则

baf(x)dxF(b)F(a)

6.对连续函数而言,奇函数的原函数是偶函数吗?偶函数的原函数是奇函数吗?

答:奇函数的原函数是偶函数,但偶函数的原函数不全是奇函数.7.应用换元法计算定积分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在应用定积分的换元法时,首先要注意选取代换的函数 x(t)必须在[,]上具有连续导数,且有 ()a, 例如,计算积分令x1t1111不满足这些条件的代换将会导致错误的结果.()b,11x1112dx,可得到1x2dx11111t21t2dt1111t2dt

从而,原式为0,结果显然不正确.产生错误的原因在于 x1t在 1,1上不连续.其次,应注意在换元的同时要注意换积分限,即原积分对积分变量x的上、下限要换成新的积分变量t的上、下限.若换元法采用的凑微分法,而没有引进新的积分变量,则不需要换积分限.8.复合函数的变限积分函数,求导时应注意的问题.

设F(x)G(x)b(x)af(t)dt, 则,F'(x)f((x))'(x),(x)g(t)dt,则,G'(x)g((x))'(x),这里一定要注意符号问题.

若 H(x)H'(x)(x)(x)xh(t)dt,则此时对该函数求导,要注意积分变量和求导时的变量.

(x)(x)xh(t)dt'x(x)(x)h(t)dt'(x)(x)h(t)dtx(x)(x)h(t)dt'

(x)(x)h(t)dtx[h((x))'(x)h((x))'(x)]

在求导的过程中,是对t求导,所以可以把x看作常数.

第四篇:2018年考研政治之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2018年考研政治之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可以说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制胜法宝,也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1、提出:

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洛川会议——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全面抗战路线。

2、形成: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2、过程: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主要的,但节节失利。造成这种状况的客观原因,是由于在敌我力量对比上,日军占很大的优势;主观原因,则是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

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作战方式。该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

3、结果:1945年9月2日日本天皇和政府以及日本大本营的代表在东京湾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签署向同盟国的投降书。至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所以,9月3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4、胜利的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

第五篇:2013考研政治精华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精华知识点总结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综合各家之后,得出:否定之否定规律,必然和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矛盾对立统一,实践,认识,真理与价值的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综合历年真题:实践和认识考过,矛盾分析法考过,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考过,真题与谬误考过!

结合欧债危机和G20国峰会,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以及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2】毛中特

综合各家之后,得出:党的建设、对外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建设中的社会管理!

综合历年真题:民生问题考过,政党制度考过,基本经济制度考过,新农村考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考过,社会保障考过,53年改造考过,抗日中的土地政策考过!其中,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制度、作风等内容,结合七一讲话,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可以结合入世和亚太经合组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结合十七届六中全会,社会管理为2012变动内容,内容丰富,多家涉及此点!

【3】史纲

综合各家之后,得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几次革命战争(太、洋务、戊戌、辛亥、五

四)特点、失败的原因,国共合作,延安整风!

综合历年真题:10年考过建国,11年考过建党!

其中,辛亥革命结合辛亥革命100年大会,国共合作为2012修订内容,党结合七一讲话!

【4】思修

综合各家之后,得出:促进民族团结,人生观与人生环境,社会主义道德,社会公德,网络秩序,择业与创业,社会主义法治!

综合历年真题:10年考过公共生活秩序,11年考过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其中,促进民族团结为2012唯一修订内容,还有就是大学生择业与创业应该不会涉及,毕竟研究生考试是面向社会的,不可能只对大学生出个题目!

【形势与世政】

综合各家之后,得出:综合国力的软实力竞争,中非,非传统安全,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和谐世界!

综合历年真题:2011考过了中国威胁论(应该包括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和和谐世界 的点),所以这个不敢妄作结论!

下载考研政治常见疑难知识点之政治经济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考研政治常见疑难知识点之政治经济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考研政治:认识论知识点

    考研政治:认识论知识点 认识论可以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中的具体应用部分,在奠定了科学的物质世界观后,认识了整个物质世界的变化与发展,需要我们人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

    2014考研政治新增知识点

    从最新发布的2014年考研政治大纲来看,今年的政治大纲变动较大,马原、毛中特、史纲等部分都有新增考点。其中,马原部分有5个新增知识点。在此,文都名师就针对其中第二个新增考点......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50个)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规律;商品、使用价值、价值、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通货膨胀、价值规律;资本、劳动力商品、......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梳理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总结笔记 第一节成本价格和利润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所费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 所费k=c+v(耗)生产成本(c+v)——〉成本价格(k) 所用预付(不一定耗)w=c+v......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1、衡量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 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有利于生产关系的和谐发展。 2、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 生产、交换、分配、消费。 大量生产来满足消费需求,国家经济发展模......

    高三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一、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的基本属性 (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2)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①作为商品,必须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二者缺一......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答案

    导论生产力:是人与自然界发生关系,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也叫社会的物质生产力。 生产关系:人与人之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社会关系,叫做生产关系,也叫经济关系。2 2 什么是......

    2017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抗日战争

    http://www.xiexiebang.com/kaoyan/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