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球最美的几大陨石坑(上)
全球最美的几大陨石坑(上)
前两期我们为大家介绍了『全球六大奇异陨石』,接下来这两期将带您走近『全球最美的几大陨石坑』,体验别样之美。
我们的行星点缀着众多的陨石坑,它们曾经经历并见证了过去众多天外来客的冲撞及带来的巨大爆炸。其中的一些陨石坑的痕迹如今还很明显,其它则已失去了踪迹。
1.美国巴林杰陨石坑
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巴林杰陨石坑直径约1200米,虽然不算太大,但保存极为完整。它形成于5万年前,开始被误认为是个火山口,直到六十年代地理学家尤金?舒梅克才证实了它形成于陨石碰撞。陨石坑中的大量硅酸盐岩石揭示了它们只有在通过陨石撞击的极端环境里才能形成。
2.澳大利亚尤金?舒梅克陨石坑
以著名地质学家尤金?舒梅克(Eugene Shoemaker)博士名字命名的陨石坑位于西澳大利亚,1974年才被人们发现。其直径至少有30公里。目前陨石坑已被严重侵蚀,只能从太空中辨认其形态。这个陨石坑大约形成于16亿年前,由于时间过于久远,实际的年龄或许偏差很大。
3.南非弗里德堡陨石坑
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地貌的侵蚀作用巨大,最早的一些陨石坑已经很难被识别。在那些早期的陨石坑中,有一个是位于南非的弗里德堡陨石坑,它直径约300公里,也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陨石坑。它于大约20亿年前由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而形成。现在我们还能从太空中通过其它周围形成的较为整齐的环形山脉将它辨认出来。
4.加拿大清水湖陨石坑
太空陨石进入大气后会因燃烧而破碎,偶尔会形成加拿大北魁北克的清水湖这样的“孪生”陨石坑。这一对陨石坑形成的两个湖泊,直径分别为36公里和26公里,于2亿9千万年前由两块分裂的陨石碎片同时撞击地面形成。
5.加拿大马尼夸根陨石坑
位于加拿大南魁北克的马尼夸根陨石坑,直径约为70公里,外围形成了一圈环状的蓄水池。它形成于2亿1千5百万年前,是一连串同样年龄的陨石坑链中的一个。它们很可能都是由同一颗小行星的碎片撞击形成的。
6.巴西阿拉瓜伊尼亚陨石坑
那些最大的陨石冲击是否和地球上多次发生的物种灭绝事件紧密相关,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最令人信服的证据之一,是导致了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墨西哥希克苏鲁伯陨石坑。它的直径约为180公里,目前已隐藏在墨西哥湾水下无法辨认。相比之下,更值得推敲和研究的则是位于巴西的阿拉瓜伊尼亚陨石坑,其直径约40公里,它很可能是造成2亿5千2百万年前晚二叠纪物种大灭绝的罪魁祸首。那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物种灭绝事件,当时地球上可能只有不到5%的物种存活了下来。要产生如此严重的全球效应,阿拉瓜伊尼亚陨石的撞击事件必定还存在我们所不知道的神秘原因――也许是撞击释放了埋藏在岩石下的巨量甲烷气体,从而导致了全球气温上升失控。
第二篇:全球通信电源技术呈现出几大未来发展趋势
【报告名称】: 全球通信电源技术呈现出几大未来发展趋势
【关 键 字】: 通信 电源 技术 未来 发展趋势
【报告来源】: 中新浙江网
〖 报告内容 〗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用户对多种业务需求的与日俱增,使原来独立设计运营的传统的电信网、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正在走向融合,“三网融合”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大趋势。这些变化的特征使原来业务独立的运营商逐步改变,对网络设备提出了新的需求。
信息业的巨大发展,给电源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和挑战,同时对电源提出了一些新的需求。例如:多种物理设备放在一起,有电磁兼容的需求和机房面积和承重的要求;网络设备种类变多使电源的负载变大,负载种类变多,对电源效率和种类有要求;机房和基站数目增多,对电源的可靠性和易维护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满足无人值守需要。电源工作环境的差异对电源的应用环境也提出了新的需求,如更强电网适应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户外电源就是这一需求的典型代表。电源是整个信息网络的动力心脏,新的网络需要更可靠的电源。另外,随着运营商的全球化的趋势,电源设备也需要满足全球不同市场对产品的特殊要求。
全球通信电源技术发展呈现以下几大趋势:
(1)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宽的使用环境温度
随着运营商的设备的不断增多,用电量加剧,机房面积紧张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对电源产品提出了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宽的使用环境温度的要求。
新型高性能器件的不断研发、涌现与应用,例如: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功率场效应晶体管(MOSFET)、智能IGBT功率模块(IpM)、MOS栅控晶闸管(MCT)、静电感应晶体管(SIT)、超过恢复二极管、无感电容器、无感电阻器、新型磁材料和变压器、EMI滤波器等。这些新型器件的应用可以提高通信电源的开关频率,减少电源外型尺寸,提高电源的功率密度。
在通信电源中,开关技术是提高电源效率的一个重要技术。软开关技术、准谐振技术中的具有代表性的是谐振变换、移相谐振、零开关pWM、零过渡pWM等电路拓扑。随着软开关拓扑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应用的普及,大大减少了硬开关模式下电源中功率器件在开通、关断过程中电压下降/上升和电流上升/下降波形交叠产生的损耗和噪声,实现了零电压/零电流开关,降低损耗,提高电源系统的效率。
为了更好适应环境,提高产品可靠性,220Vac工作的通信电源一般能够工作在120-290Vac,环境适应能力也由传统的45°C提高到60°C,甚至75°C。
(2)网络化智能化的监控管理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巨大网络设备需要的大量人力、物力投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如:通信设施所处环境越来越复杂,人烟稀少、交通不便都增大了维护的难度。这对电源设备的监控管理提出了新的需求。
通信电源系统的集中分散式监控系统需要对系统中状态量和控制量进行监控,还可对电池进行全自动管理;可以直接利用Internet上传输控制数据,使维护人员通过Internet进行数据查询、控制等维护工作。利用友好的人机界面,使维护人员能够方便地得到需要的信息。如各种保护、告警和数据信息存储、处理、打印等功能;维护计划,资产管理等工作。
(3)全数字化控制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逐步表现出了传统模拟技术无法实现的优势,如:采用全数字化控制技术,有效地缩小电源体积降低了成本,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对用户的适应性。整个电源的信号采样、处理、控制(包括电压电流环等)、通信等均采用DSp技术,可以获得优化的一致的稳定的控制参数。可以采用更加灵活的控制方式,在各种电压、温度下优化电源的输出,如降额保护、pFC数字控制谐波。利用DSp技术可以实现更简单稳定的通信和均流,可以获得良好的EMC指标。智能化程度更高,如灵活的LED报警指示组合,无监控的情况下可以通信。减少器件数目、提高模块指标、提高功率密度。消除模拟控制技术的器件离散性和温漂,保证每个模块均达到最优指标,提高电源可靠性。模块智能化程度更高,易于使用维护。
(4)安全、防护、EMC
考虑到设备复杂的运行环境,电源设备需满足相关的安全、防护、防雷标准,才能保证电源的可靠运行。
安全性是电源设备最重要的指标;商用设备需要通过相关的安全认证,如UL、CSA、VDE,CCC等。防雷设计是保证通信电源系统可靠运行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通信设备而言,雷电过电压来源主要包括感应过电压、雷电侵入波和反击过电压。在一般情况下,通信电源必须采取系统防护、概率防护和多级防护的防雷原则。通信电源系统一般需要采用三级防雷体系。
防潮、防盐雾和防霉菌设计称为三防设计。工程上通常选用耐蚀材料,通过镀、涂或化学处理方法对电子设备的表面覆盖一层金属或非金属保护膜,使之与周围介质隔离,从而达到防护的目的,一般在印制板涂三防漆;在结构上采用密封或半密封形式隔绝外部环境。良好的EMC指标使不同的电子设备能工作在一起;同时使使用者的电磁环境更加洁净,避免电磁环境对使用者的伤害。一般满足的标准有:EN55022,EN 300 386:2001,;CFR 47 part 15;Telcordia GR-1089 [NA requirement].(5)环保
环保的一方面的指标是,通信电源的电流谐波符合要求。降低电源的输入谐波,不但可以改善电源对电网的负载特性,减小给电网带来严重的污染,也可减少对其他网络设备的谐波干扰。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材料可循环利用和对环境无污染。这方面需要产品满足WEEE/ROHS指令。
WEEE/ROHS指令包括两部分的内容,即涉及循环再利用WEEE和限制使用有害物质的ROHS。
实施WEEE指令案的目的,最主要的就是防治电子电气废弃物(WEEE),此外是实现这些废弃物的再利用、再循环使用和其它形式的回收,以减少废弃物的处理。同时也努力改进涉及电子电气设备生命周期的所有操作人员,如生产者、销售商、消费者,特别是直接涉及报废电子电器设备处理人员的环保行为。
实施ROHS指令案的目标是使各成员国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有害物质的法律趋于一致,有助于保护人类健康的和报废电子电气设备合乎环境要求的回收和处理。
从2006年7月1日起,投放于市场的新电子和电气设备不包含铅,汞,镉,六价铬,聚溴二苯醚(pBDE)或聚溴联苯(pBB)。
艾默生网络能源在2005年面向全球推出了一款2900W的全数字化AC/DC模块。其工作电压范围为80~300V,额定效率达到92%以上,模块采用先进的电磁兼容设计,同时满足CE、NEBS、YD/T983等国内外标准要求。模块功率密度:0.9677W/cm3。工作温度-25°C~ 65°C,在海拔4000米高度仍能满载工作。由于采用数字控制技术,该模块智能化程度很高,甚至连模块的启动时间都可以设置,非常适合无人值守站使用。
第三篇:1998-2008全球最美50部影片摄影排名
1998-2008全球最美50部影片摄影排名
1999年,为庆祝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ASC: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inematographers)成立80周年,该协会曾征求全世界电影观众的意见,评选出1894-1997年间50部最佳摄影影片。去年,ASC再次征求民意,从超过17000人次的投票中票选出1998-2008十年间在摄影上最为出彩也最夺人眼球的50部电影力作。
这是一份汇集了万千民意的榜单,由于参加者多为真正的光影爱好者,评选结果也没有产生多大争议。居于首位的是曾三叩奥斯卡大门的法国摄影师布鲁诺·德尔邦内尔(Bruno Delbonnel),代表作《天使爱美丽》中每个异想镜头都华美得像一幅幅艺术画作。而已故传奇大师康拉德·赫尔(Conrad L.Hall)有两部影片入围十强——《毁灭之路》与《美国丽人》以无可挑剔的绝美画面与极具风格的摄影技术让人过目不忘。
值得一提的是,有四部章子怡主演的电影入围了这份榜单,分别是:《英雄》(杜可风)、《卧虎藏龙》(鲍德熹)、《十面埋伏》(赵小丁)以及《艺妓回忆录》(Dion Beebe)。而华语电影中排名最高的影片是王家卫执导、杜可风及李屏宾两位摄影巨匠掌镜的影片《花样年华》。
1998-2008最佳摄影作品TOP10:
1.《天使爱美丽》(2001)摄影师:布鲁诺·德尔邦内尔
2.《人类之子》(2006)摄影师:艾曼努尔·卢贝兹基
3.《拯救大兵瑞恩》(1998)摄影师:贾努兹·卡明斯基
4.《血色将至》(2007)摄影师:罗伯特·艾斯威特
5.《老无所依》(2007)摄影师:罗杰·狄金斯
6.《搏击俱乐部》(1999)摄影师:杰夫·克隆威斯
7.《黑暗骑士》(2008)摄影师:瓦雷·菲斯特
8.《毁灭之路》(2002)摄影师:康拉德·赫尔
9.《上帝之城》(2002)摄影师:恺撒·查隆
10.《美国丽人》(2000)摄影师:康拉德·赫尔
No.50《明日世界》(Sky Captain and the World of Tomorrow,2004)
这部令人惊艳的科幻电影虽然情节漏洞颇多,故事也很老套,但场景上却是天马行空,具有高度的视觉冲击力,摄影师埃里克·阿德金斯(Eric Adkins)将影片的色彩刻意处理成黑白与彩色交替出现,以此营造奇异的复古气氛。影片中的全部场景都是用电脑生成的,特效镜头高达2000多个。
No.49《十面埋伏》(House of Flying Daggers,2004)
赵小丁是继顾长卫、侯咏等人之后的张艺谋又一位“御用”摄影师,二人自2001年开始合作,在《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华语大片中担任摄影师工作。2001年影片《十面埋伏》更是给他带来了一个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提名”以及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颁发的“最佳摄影奖”。
No.48《落在香杉树的雪花》(Snow Falling on Cedars,1999)
这部由斯科特·希克斯导演、伊桑·霍克主演的影片探讨了战后美日间的民族情绪,在主题和表演上都可谓独具匠心。著名摄影师罗伯特·理查德森(Robert Richardson)更赋予了影片以静默幽远的气质,和他的《马语者》同样将观众带入悠远的暇思之中,本片获得了当年奥斯卡奖的“最佳摄影”提名。
No.47《耶稣受难记》(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2004)
曾四度提名奥斯卡奖的著名摄影师凯莱布·丹斯切尔(Caleb Deschanel)以意大利著名画家卡拉瓦乔的帆布画及文艺复兴后期作品为灵感拍摄了这部宗教题材的影片。影片绝大部份拍摄是在晚上或在黯淡的室內场景中进行的,充满暴力又帶有黑暗及超越自然的感觉。作为摄影师的凯莱布·德夏奈尔有两个明星女儿:佐伊·丹斯切尔和艾米丽·丹斯切尔。
No.46《坠入》(The Fall,2006)
这部在专业评论界不受待见,然而却在广大影迷中口碑超好的奇妙作品,总共在18个国家的26个外景地拍摄,摄影师科林·沃金森(Colin Watkinson)在片里没有使用任何虚拟技术,没有制作一个虚拟画面,尽管有很多镜头看起来非常超现实,影片还是全实景拍摄的。
o.45《珍爱泉源》(The Fountain,2006)
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在这部电影中放弃了对摄影以及声画剪辑的鬼玩式的夸张运用,但其高贵的色调处理及视觉画面带来的美的震撼同样是一大看点。摄影师马修·利巴提克(Matthew Libatique)作为导演达伦的御用摄影师,《梦之安魂曲》与去年大热的电影《黑天鹅》均出自他手。
No.44《断背山》(Brokeback Mountain,2005)
拉美这块魔幻大陆培养了这位当今好莱坞摄影师中的中坚力量,罗德里格·普瑞托(Rodrigo Prieto)的电影摄影作品每一部都掷地有声:《爱情是狗娘》、《原罪》、《21克》、《8英里》、《亚历山大大帝》以及《通天塔》。2006年他凭借华裔导演李安的《断背山》首度获得奥斯卡提名,两人在拍摄过程中更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和友谊,此后在影片《色,戒》中再次合作。
No.43《纽约黑帮》(Gangs of New York,2002)
来自德国的摄影师迈克尔·包豪斯(Michael Ballhaus)是最早受到好莱坞重用及肯定的德国摄影师,作为美国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的“御用”摄影师,他与老马丁合作十余载,影片《纯真年代》、《愤怒的公牛》、《纽约黑帮》、《飞行者》、《无间道风云》这些奥斯卡巨片均出自包豪斯的镜头。
No.42《惊曝内幕》(The Insider,1999)
意大利摄影师但丁·斯宾诺蒂(Dante Spinotti)与著名导演迈克尔·曼合作过四部成功的电影,包括《最后的摩根战士》、《盗火线》、《惊爆内幕》以及《公众之敌》。凭借这部影片,斯宾蒂诺获得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次奥斯卡最佳摄影提名(继1997年《洛城机密》之后)。
No.41《十二宫》(Zodiac,2007)
摄影师哈里斯·萨维德斯(Harris Savides)凭借影片《心理游戏》、《大象》、《美国黑帮》及《十二宫》四度提名奥斯卡,不过在《美国黑帮》中由于导演雷德利·斯科特超强的控制力而削弱了萨维德斯对影片的影响,但《十二宫》从摄影来说就是不折不扣的萨维德斯作品了。与《搏击俱乐部》相比,两部影片同为大卫·芬奇导演的连环杀人惊悚片,但《十二宫》具有一种冷静克制的纪实风格,影调黑暗低沉,充斥着恐怖气氛。
No.40《飞行家》(The Aviator,2004)
在导演老马丁·斯科塞斯的影片里,罗伯特·理查德森(Robert Richardson)往往是摄影师的唯一人选,而他也凭借影片《飞行者》拿到了自己的另一座奥斯卡奖杯。在这部关于“霍华德·休斯”的传记片里,每一个镜头都经过特效处理,让色彩和影调更加符合上世纪40年代好莱坞的风格。
No.39《艺妓回忆录》(Memoirs of a Geisha,2005)
澳大利亚摄影师迪昂·比比(Dion Beebe)从小在南非长大,成年后又回到家乡学习摄影。在大师巨匠云集的好莱坞,他将这种舞台梦幻感在银幕上打造得精致而唯美,他曾凭借影片《芝加哥》提名获奥斯卡最佳摄影,之后再以《艺妓回忆录》问鼎该奖项,其他知名的电影摄影作品还有《迈阿密风云》、《九》以及即将上映的《绿灯侠》。
No.38《致命魔术》(The Prestige,2006)
1999年,摄影师瓦雷·菲斯特(Wally Pfister)带着自己的独立电影《The Hi-Line》去圣丹斯电影节参赛,遇到了同样携处女作《Following》参赛的诺兰,二人一见如故。从此菲斯特成为唯一替诺兰电影掌过镜的摄影师,他们合作了从《记忆碎片》到《盗梦空间》的六部作品,而这个数字还将继续增加。《致命魔术》在摄影上亦是假作真时真亦假的风格,与扑朔迷离的剧情相融合。
No.37《慕尼黑惨案》(Munich,2005)
波兰籍摄影师贾努兹·卡明斯基(Janusz Kaminski)很可能是好莱坞唯一能跟得上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拍片速度的人。作为长期合作伙伴,他们共同拍摄了《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人工智能》、《少数派报告》、《幸福终点站》、《世界大战》等诸多影片,《慕尼黑惨案》也是其中之一。影片以极尽写实的拍摄手法塑造出现场感十足的场景。
No.36《赎罪》(Atonement,2007)
曾拍摄过《时时刻刻》、《战争地带》及《世贸中心》的北爱尔兰摄影师西穆斯·迈克加维(Seamus McGarvey),在乔·怀特导演的《赎罪》中塑造了一个鬼斧神工般的长镜头。这个长达4分52秒的长镜头堪称摄影教科书级别:不仅场景内共出现了2000余名群众演员,摄影机的移位更是长达数千米的距离,呈现出敦刻尔克海滩颓败的全貌,也显露出非凡的恢弘和大气,震撼效果非凡反响。
No.35《罪恶之城》(Sin City,2005)
罗伯特·罗德里格兹(Robert Rodriguez)作为导演的光环似乎遮掩了他天才般的摄影技艺。在他与弗兰克·米勒、昆廷·塔伦蒂诺合导的影片《罪恶之城》中,罗德里格兹亲自掌镜的黑白摄影风格堪称影史上一大奇迹。曾在《辛德勒名单》中有过凄美运用的“一点红”在这里变成了妖冶而炫目的烈焰,美术感极强的画面令人难以忘怀。
No.34《新世界》(The New World,2005)
在导演泰伦斯·马力克的电影《新世界》中,他给这位墨西哥裔摄影师艾曼努尔·卢贝兹基(Emmanuel Lubezki)定下了很多清规戒律,包括手持摄影、斯达尼康稳定系统、自然光摄影等等。最终影片为卢贝兹基带来了当年奥斯卡最佳摄影提名。2010年,马利克再次把卢贝兹基招致麾下,拍摄皮特的新片《生命之树》。
No.33《缺席的人》(The Man Who Wasn’t There,2001)
由著名摄影师罗杰·狄金斯(Roger Deakins)掌镜的四部影片入围了这份榜单,包括:《逃狱三王》、《缺席的人》、《神枪手之死》与《老无所依》,而其中三部是与科恩兄弟合作。影片《缺席的人》表面上是一部离奇的推理片,实际上却是轻松的荒诞喜剧,罗杰·狄金斯以阴暗的氛围,夜深风中晃动的叶影,以及炫目阳光和深沉夜幕之间的明暗对比,赋予影片以更加深重和动人的黑色风格。
No.32《本杰明·巴顿奇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2008)
智利摄影师克劳迪奥·米兰达(Claudio Miranda)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大卫·芬奇导演的这部《本杰明·巴顿奇事》,该片为他带来了一个奥斯卡“最佳摄影”提名以及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颁发的奖项。据悉,他正在拍摄中的最新作品是由华裔导演李安掌镜的首部3D影片《少年Pi的奇幻漂流》。
No.31《卧虎藏龙》(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2000)
摄影师鲍德熹常说《卧虎藏龙》是他命运的转折点,是这部电影让他扬名国际。人们说他的镜头犹如“鬼斧神工”,总是饱满强烈又诗意盎然,无论是《白发魔女》中的诡异斜阳、《夜半歌声》里的落雪厅堂,还是《卧虎藏龙》里的苍苍大漠,在鲍德熹的处理下都有了无穷的张力。
No.30《迷失东京》(Lost In Translation,2003)
纵观摄影师兰斯·阿科德(Lance Acord)的职业生涯,人们会发现他的“个人特色”越来越少,技巧日臻完美,在影片中显露出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姿态。索菲亚·科波拉导演的《迷失东京》可谓是将这种不动声色的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用自己的影像创造出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东京,霓虹灯发射出不明所以、令人头晕目眩的光芒,主角的孤独感也在这一刻和盘托出。
No.29《通天塔》(Babel,2006)
墨西哥摄影大师罗德里格·普瑞托(Rodrigo Prieto)成名于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的影片《爱情
是狗娘》,之后这两位老乡又继续合作了《21克》、《通天塔》及《美错》。罗德里格·普瑞托与诸多大导演合作并获得了他们的深度信任,包括奥利弗·斯通、斯派克·李、凯文·麦唐纳、阿尔莫多瓦以及李安。
No.28《逃狱三王》(O Brother, Where Art Thou,2000)
很多人都是通过他与科恩兄弟的“金牌组合”而认识这位摄影师的。在科恩兄弟这部另类的公路逃亡电影中,罗杰·狄金斯(Roger Deakins)以暖暖的色调、考究的画面和略带忧伤的怀旧情调展现了优美的美国南部风光,也赋予了科恩兄弟的黑色元素以反朴归真、恬静迷人的另类感受。
No.27《黑鹰坠落》(Black Hawk Down,2001)
波兰摄影师斯拉沃米尔·埃迪扎克(Slawomir Idziak)曾是导演克里日托夫·扎努西的御用摄影师,二人合作了高达14部影片。而他最著名的作品应该是波兰电影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蓝白红》三部曲以及《维罗妮卡的双重生活》。这位长于驾驭艺术片的摄影师拍起美国导演雷德利·斯科特的战争片《黑鹰坠落》来也不在话下,此外他还执导了2007年的电影《哈利·波特和凤凰社》。
No.26《英雄》(Hero,2002)
在华语电影界,没有哪一个外国摄影师能像杜可风这样兼容并蓄,也没有哪一个中国摄影师能这样洋为中用。这个来自澳洲、现定居在香港的摄影师以完美主义的倾向拍出了梦幻一般的《英雄》。杜可风说,“如果一部电影有一个镜头让你流连忘返,那么它就成功了。”看看《英雄》中让穿黑衣的李连杰在一群黑衣人中凸显出来的那个杰出的镜头吧,你就会看到属于杜可风的才华。
No.25《钢琴家》(The Pianist,2002)
来自波兰的摄影师帕维尔·爱德曼(Pawel Edelman)与同样来自波兰的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共同打造了这部令人震撼的影片。与同题材的《辛德勒名单》相比,《钢琴家》仿佛有点平淡又略显残酷。摄影师帕维尔·爱德曼最擅长处理这一类型的影片,他的代表作《雾都孤儿》、《卡廷惨案》以及新近作品《影子写手》均已这种看似行云流水而不动声色的摄影技艺来打动人心。
No.24《红磨坊》(Moulin Rouge,2001)
澳大利亚摄影师唐纳德·M·迈克阿尔平(Donald M.McAlpine)的作品数量多达近五十部,合作过的导演有克里斯·哥伦布、艾伦·帕库拉、布鲁斯·贝勒斯福、梅尔·吉布森、李·塔马何瑞以及保罗·纽曼等等。《红磨坊》中他与澳洲名导巴兹·鲁曼合作,沿用了导演喜爱的“红幕”戏剧风格,打造出片中活色生香的歌舞世界。
No.23《杀死比尔》(Kill Bill,2003)
据说为了让罗伯特·理查德森(Robert Richardson)能够担纲本片的摄影指导,昆汀·塔伦蒂诺在2002年的情人节将剧本连同一束玫瑰一起送到了理查德森的家中。此后,为了让这部影片呈现出70年代中国武侠片的感觉,昆汀苛刻地为罗伯特列出一张片单,希望他尽快掌握这种视觉风格。还严格限制数字特效和爆竹,坚持用避孕套装满假血来营造鲜血飞溅的效果——这曾是张彻惯用的方法。多年以后二人再度合作了影片《无耻混蛋》。
No.22《梦之安魂曲》(Requiem for a Dream,2000)
达伦·阿罗诺夫斯基导演的《梦之安魂曲》不仅阴郁的主题令人极度绝望,摄影师马修·利巴提克(Matthew Libatique)更是以秒杀级的镜头语言、生动独特的剪辑及高速切转的画面,营造出触目惊心的震撼感受,而他本人也凭借这部影片赢得了“独立精神奖”。
No.21《大开眼戒》(Eyes Wide Shut,1999)
这部大师库布里克的遗作由摄影师拉里·史密斯(Larry Smith)掌镜,片中任何视觉元素,从家具、小装饰到窗户的颜色等等,都经过了精雕细琢。身为天才摄影师本身的库布里克也没有放弃对影片摄影的干预,尤其是在打光和色彩的使用上,很多低于正常照度的灯光营造出特殊的曝光和景深效果。
No.20《贫民窟的百万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2008)
英国摄影师安东尼·多德·曼妥(Anthony Dod Mantle)以独具特色的道格码摄影风格而引起国际影坛的瞩目,此后他的出色作品更是多不胜数。《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是他与英国导演丹尼·博伊尔在《惊变28天》、《百万小富翁》后的第三度合作,凭借此片他获得了2009年奥斯卡最佳摄影奖。
No.19《潜水钟与蝴蝶》(The Diving Bell and The Butterfly,2007)
作为斯皮尔伯格御用摄影师的贾努兹·卡明斯基(Janusz Kaminski),在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导演朱利安·施纳贝尔这部《潜水钟与蝴蝶》中,用异常美丽的画面将现实回忆和想象交错展开,大量第一视角主观镜头丝丝入扣地描述出男主角的痛苦。斑斓的色彩、飞舞的蝴蝶、无际的大海和傍晚的余晖,美得让人流泪。
No.18《细细的红线》(The Thin Red Line,1998)
摄影师约翰·托尔(John Toll)无疑是当今好莱坞拍摄宽银幕史诗巨制影片的“不二”人选,从《细细的红线》里阳光笼罩的丛林,到《燃情岁月》里狂野、激情的西部平原,再到《勇敢的心》里令人振奋的保家
卫国的呼喊。这些鼎鼎大名的影片赋予了约翰·托尔两座奥斯卡与无上的荣耀。他用摄影机把风景变成了角色,让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都有了史诗般的宏大气质。
No.17《黑客帝国》(The Matrix,1999)
美国摄影师比尔·波普(Bill Pope)最经典的作品是与山姆·雷米合作的《蜘蛛侠》系列以及与沃卓斯基兄弟合作的《黑客帝国》系列影片。这部经典科幻片大量动作场景中的超级慢动作画面需要摄影机达到将近每秒12000帧,被称为“子弹时间摄影术”(bullet-time photography)。他的近作还有《歪小子斯科特》与《黑衣人3》。
No.16《 角斗士》(Gladiator,2000)
摄影师约翰·马西森(John Mathieson)拍摄过许多知名影片,如《角斗士》、《汉尼拔》、《歌剧魅影》、《裂缝》、《魅影》以及即将上映的《X战警:第一战》。他与同时代摄影师Tim Maurice Jones(两杆大烟枪)、西穆斯·迈克加维(赎罪)及导演米歇尔·冈瑞(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大卫·芬奇(七宗罪)都是从80-90年代MV导演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No.15《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这位全能的美国女导演兼摄影师艾伦·库拉斯(Ellen Kuras)与导演米歇尔·冈瑞及斯派克·李都有过多次合作,她曾三度提名“独立精神奖”,代表作有《如果墙会说话》、《美国毒枭》、《咖啡与香烟》以及最著名的《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影片以奇幻色彩和碎片式的剪辑而著称。
No.14《魔戒》三部曲(The Lord of the Rings trilogy,2001-2003)
长期与导演彼得·杰克逊合作的摄影师安德鲁·莱斯涅(Andrew Lesnie)在营造魔幻唯美画面的摄影技艺上堪称一绝,代表作《魔戒》三部曲、《金刚》、《我是传奇》及《可爱的骨头》个个都是典范。特别是《魔戒》系列中史诗般的魔幻场景与超凡脱俗的想象力,使得安德鲁·莱斯涅凭此片获得了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奖”。
No.13《潘神的迷宫》(Pan’s Labyrinth,2006)
曾为《博物馆之夜》掌镜的摄影师吉勒莫·纳瓦罗(Guillermo Navarro)与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在拍摄《潘神的迷宫》一片时,早已是相当熟稔的老搭档,他们协同布景师一起为该片制作了复杂的布景设计,包括木偶、传统化妆术和CGI等等,最终电影获得第83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奖。
No.12《花样年华》(In the Mood for Love,2000)
由王家卫执导、杜可风和李屏宾两位摄影巨匠共同掌镜的《花样年华》注定是个奇迹。李屏宾在台湾电影中的地位之高,还得从侯孝贤说起,二人的合作始自1985年,从《戏梦人生》的大量空镜头,到《海上花》中40多个淡入淡出的转场,再到《千禧曼波》独特的特写方式,可以说是李屏宾为侯孝贤电影创造了不同以往的表现方式。在王家卫的《花样年华》中,李屏宾的清冷怀旧与杜可风的梦幻神秘感相融合,捏造出影片灰暗的上海阁楼里氤氲于六零年代的怀旧气氛。
No.11《神枪手之死》(The Assassination of Jesse James by the Coward Robert Ford,2007)
《神枪手之死》要求摄影师罗杰·狄金斯(Roger Deakins)制造出一种具有宿命感的光线和画面,电影镜头显示出一种梦游般的效果,抽色处理以及大量空旷原野的全景镜头,犹如泼墨山水般的画面中矗立着典型的西部牛仔,仔细回味便能体会到罗杰·狄金斯超凡的掌控力。和他的其他作品一样,《神枪手之死》的摄影同样是完美的。
No.10《美国丽人》(American Beauty,2000)
这是早在1969年就曾因电影《虎豹小霸王》获得第42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奖的已故摄影大师康拉德·赫尔(Conrad L.Hall),首度与美国导演萨姆·门德斯合作的影片。《美国丽人》的摄影尤其是布光方式很特别,康拉德首先打亮画面重心,然后逐步铺满整个房间的色调,最后再用补光制造所需阴影。这种略偏古典的画面风格使得人物从环境中凸现出来,从而以角色的个性推动故事发展。
No.9《上帝之城》(Cidade de Deus,2002)
《上帝之城》是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两个贫民区实景中拍摄完成的,演员中的孩子多为当地的非职业演员,大部分连摄影机都没有见过。因此摄影师恺撒·查隆(César Charlone)在电影中尽量采用自然光,将人工布光减弱到最小,从而鼓励他们自然地进行各种“即兴表演”。影片的瑰丽画面不仅让恺撒·查隆一鸣惊人,也给他带来了一个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提名。继《上帝之城》之后,查隆与巴西名导费尔南多·梅里尔斯二度合作了电影《不朽的园丁》。
No.8《毁灭之路》(Road to Perdition,2002)
继2000年《美国丽人》之后,摄影师康拉德·赫尔(Conrad L.Hall)与导演萨姆·门德斯在《毁灭之路》中再次联手。康拉德将他在《毁灭之路》中的摄影方式称为“Soft Noir”(软黑色),他使用弱化的色彩与曝光明显不足的画面为影片降低了饱和度,为这个略显荒凉萧条的故事营造了冷峻的时代感。这部影片也为他赢得了第75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奖”。
No.7《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The Dark Knight,2008)
有人曾用“德普与波顿”来比喻摄影师瓦雷·菲斯特(Wally Pfister)与导演诺兰之间的关系。作为诺兰的“御用”摄影师,他们自《记忆碎片》开始展开了一段非凡的合作历程。在这部2008年的诺兰电影《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中,菲斯特独树一帜地混用了变形35毫米和15孔65毫米胶片,完美展现出黑暗的基调与压抑的氛围。
No.6《搏击俱乐部》(Fight Club,1999)
摄影师杰夫·克隆威斯(Jeff Cronenweth)早在1999年就曾与导演大卫·芬奇在《搏击俱乐部》中有过合作,这部影片可说是对好莱坞大片制作模式的一种挑战,通过消掉的饱和度、对现场光的高度依赖以及对主角演员特殊的打光方式,营造出诡异的黑色电影氛围。2010新作《社交网络》中克隆威斯与导演芬奇再次书写前缘,尽管他的名气及成就不及那些好莱坞知名摄影大师,却部部都堪称精品。
No.5《老无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2007)
作为摄影师的罗杰·狄金斯(Roger Deakins)虽然没有拿过他应得的奥斯卡奖,但是八个提名的光辉历史已经给他的摄影才华以足够的证明了。罗杰与科恩兄弟自从第一部影片《巴顿·芬克》开始合作迄今将近20年,去年他们还一起拍摄了第九部合作影片《大地惊雷》。在2007年的《老无所依》中,罗杰通过极具纪实性效果的摄影方式赋予了影片有了以现场目击般的快感。
No.4《血色将至》(There Will Be Blood,2007)
从罗杰·狄金斯的《老无所依》和《神枪手之死》手中抢走奥斯卡的家伙是谁?他就是摄影师罗伯特·艾斯威特(Robert Elswit)。在他和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合作拍摄的影片《血色将至》中,为了营造出这场令人叹为观止的火焰拍摄效果可谓是煞费苦心,不仅使用了八台摄影机同时拍摄,还有一个手工搭制的木质的高达80英尺的钻井平台。
No.3《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1998)
作为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的“御用”摄影师和长期合作伙伴,摄影师贾努兹·卡明斯基(Janusz Kaminski)塑造了太多经典之作。没错,《辛德勒的名单》中经典的黑白影像正是出自他手,而《拯救大兵瑞恩》中宏大的战争场面也是脱胎于他。可以说,正是卡明斯基的技巧送给了斯皮尔伯格影片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觉美学。
No.2《人类之子》(Children of Men,2006)
这部线条粗放、风格黑暗的反乌托邦电影《人类之子》让墨西哥裔摄影师艾曼努尔·卢贝兹基(Emmanuel Lubezki)成为了这个时代首屈一指的影像大师。影片不仅具有战地色彩和纪实摄影特征,还将长镜头与浪漫写意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至。这个曾为诸多知名作品掌镜的摄影师以两个惊世骇俗的长镜头彰显出惊人的才华。虽然2027年的伦敦混乱不堪,但依然充满了美与诗意。
No.1《天使爱美丽》(Amélie,2001)
三叩奥斯卡的法国著名摄影师布鲁诺·德尔邦内尔(Bruno Delbonnel),曾与法国导演让-皮埃尔·热内有过两度合作:《天使爱美丽》与《漫长的婚约》均已绝美的画面及摄影而著称,特别是后者在色彩与细节上堪称完美。布鲁诺还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之《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摄影指导,他的下部作品将是美国导演蒂姆·伯顿与德普的影片《黑暗阴影》(Dark Shadows)。
第四篇:全球通信电源技术呈现出几大未来发展趋势
【报告名称】:全球通信电源技术呈现出几大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字】:通信电源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报告来源】:中新浙江网
〖报告内容〗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用户对多种业务需求的与日俱增,使原来独立设计运营的传统的电信网、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正在走向融合,“三网融合”已成为社会发
展的一个重要大趋势。这些变化的特征使原来业务独立的运营商逐步改变,对网络设备提出了新的需求。
信息业的巨大发展,给电源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和挑战,同时对电源提出了一些新的需求。例如:多种物理设备放在一起,有电磁兼容的需求和机房面积和承重的要求;网络设备种类变多使电源的负载变大,负载种类变多,对电源效率和种类有要求;机房和基站数目增多,对电源的可靠性和易维护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满足无人值守需要。电源工作环境的差异对电源的应用环境也提出了新的需求,如更强电网适应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户外电源就是这一需求的典型代表。电源是整个信息网络的动力心脏,新的网络需要更可靠的电源。另外,随着运营商的全球化的趋势,电源设备也需要满足全球不同市场对产品的特殊要求。
全球通信电源技术发展呈现以下几大趋势:
(1)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宽的使用环境温度
随着运营商的设备的不断增多,用电量加剧,机房面积紧张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对电源产品提出了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宽的使用环境温度的要求。
新型高性能器件的不断研发、涌现与应用,例如: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功率场效应晶体管(MOSFET)、智能IGBT功率模块(IPM)、MOS栅控晶闸管(MCT)、静电感应晶体管(SIT)、超过恢复二极管、无感电容器、无感电阻器、新型磁材料和变压器、EMI滤波器等。这些新型器件的应用可以提高通信电源的开关频率,减少电源外型尺寸,提高电源的功率密度。
在通信电源中,开关技术是提高电源效率的一个重要技术。软开关技术、准谐振技术中的具有代表性的是谐振变换、移相谐振、零开关PWM、零过渡PWM等电路拓扑。随着软开关拓扑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应用的普及,大大减少了硬开关模式下电源中功率器件在开通、关断过程中电压下降/上升和电流上升/下降波形交叠产生的损耗和噪声,实现了零电压/零电流开关,降低损耗,提高电源系统的效率。
为了更好适应环境,提高产品可靠性,220Vac工作的通信电源一般能够工作在120-290Vac,环境适应能力也由传统的45°C提高到60°C,甚至75°C。
(2)网络化智能化的监控管理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巨大网络设备需要的大量人力、物力投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如:通信设施所处环境越来越复杂,人烟稀少、交通不便都增大了维护的难度。这对电源设备的监控管理提出了新的需求。
通信电源系统的集中分散式监控系统需要对系统中状态量和控制量进行监控,还可对电池进行全自动管理;可以直接利用Internet上传输控制数据,使维护人员通过Internet进行数据查询、控制等维护工作。利用友好的人机界面,使维护人员能够方便地得到需要的信息。如各种保护、告警和数据信息存储、处理、打印等功能;维护计划,资产管理等工作。
(3)全数字化控制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逐步表现出了传统模拟技术无法实现的优势,如:采用全数字化控制技术,有效地缩小电源体积降低了成本,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对用户的适应性。整个电源的信号采样、处理、控制(包括电压电流环等)、通信等均采用D技术,可以获得优化的一致的稳定的控制参数。可以采用更加灵活的控制方式,在各种电压、温度下优化电源的输出,如降额保护、PFC数字控制谐波。利用D技术可以实现更简单稳定的通信和均流,可以获得良好的EMC指标。智能化程度更高,如灵活的LED报警指示组合,无监控的情况下可以通信。减少器件数目、提高模块指标、提高功率密度。消除模拟控制技术的器件离散性和温漂,保证每个模块均达到最优指标,提高电源可靠性。模块智能化程度更高,易于使用维护。
(4)安全、防护、EMC
考虑到设备复杂的运行环境,电源设备需满足相关的安全、防护、防雷标准,才能保证电源的可靠运行。
安全性是电源设备最重要的指标;商用设备需要通过相关的安全认证,如UL、CSA、VDE,CCC等。防雷设计是保证通信电源系统可靠运行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通信设备而言,雷电过电压来源主要包括感应过电压、雷电侵入波和反击过电压。在一般情况下,通信电源必须采取系统防护、概率防护和多级防护的防雷原则。通信电源系统一般需要采用三级防雷体系。
防潮、防盐雾和防霉菌设计称为三防设计。工程上通常选用耐蚀材料,通过镀、涂或化学处理方法
对电子设备的表面覆盖一层金属或非金属保护膜,使之与周围介质隔离,从而达到防护的目的,一般在印制板涂三防漆;在结构上采用密封或半密封形式隔绝外部环境。良好的EMC指标使不同的电子设备能工作在一起;同时使使用者的电磁环境更加洁净,避免电磁环境对使用者的伤害。一般满足的标准有:EN55022,EN300386:2001,;CFR47Part15;
TelcordiaGR-1089[NArequirement].(5)环保
环保的一方面的指标是,通信电源的电流谐波符合要求。降低电源的输入谐波,不但可以改善电源对电网的负载特性,减小给电网带来严重的污染,也可减少对其他网络设备的谐波干扰。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材料可循环利用和对环境无污染。这方面需要产品满足WEEE/ROHS指令。
WEEE/ROHS指令包括两部分的内容,即涉及循环再利用WEEE和限制使用有害物质的ROHS。
实施WEEE指令案的目的,最主要的就是防治电子电气废弃物(WEEE),此外是实现这些废弃物的再利用、再循环使用和其它形式的回收,以减少废弃物的处理。同时也努力改进涉及电子电气设备生命周期的所有操作人员,如生产者、销售商、消费者,特别是直接涉及报废电子电器设备处理人员的环保行为。
实施ROHS指令案的目标是使各成员国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有害物质的法律趋于一致,有助于保护人类健康的和报废电子电气设备合乎环境要求的回收和处理。
从2006年7月1日起,投放于市场的新电子和电气设备不包含铅,汞,镉,六价铬,聚溴二苯醚(DE)或聚溴联苯()。
艾默生网络能源在2005年面向全球推出了一款2900W的全数字化AC/DC模块。其工作电压范围为80~300V,额定效率达到92以上,模块采用先进的电磁兼容设计,同时满足CE、NE、YD/T983等国内外标准要求。模块功率密度:0.9677W/cm3。工作温度-25°C~65°C,在海拔4000米高度仍能满载工作。由于采用数字控制技术,该模块智能化程度很高,甚至连模块的启动时间都可以设置,非常适合无人值守站使用。
第五篇:攻克宝宝上幼儿园的几大难关
攻克宝宝上幼儿园的几大难关(春季幼儿入园指导)
字号:大 小编辑:霞头更新时间:2012-04-26 02:39
前言:小宝宝就快要上幼儿园了,那么做为家长的你是否都已经做好了宝宝入园准备呢?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入园的几个难关,你是否能够帮助孩子克服吧,这对于小宝宝们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很重要!
难关1:午睡
难关类型:生活习惯
难关解析:
幼儿园中的午睡很重要。对于刚入园的宝宝,心理上的焦虑与哭泣消耗了大量的体力,需要用午睡来缓解紧张的情绪,补充体力。如果宝宝在家时作息时间不固定或者和幼儿园的时间安排差距很大、午睡时需要人哄,那么入园后遇到的问题会大一些。活动1“我的生活有安排”
(1)教宝宝认识时钟上面的数字,分清长针和短针。
(2)参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安排宝宝的饮食起居。告诉宝宝,每天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渐渐地,宝宝就熟悉了他每天活动的先后顺序。
(3)用图画的形式把宝宝的生活画下来(例如左边画“11点钟”,右边画“吃午饭”),贴在墙上,到11点时,问宝宝,墙上钟的时间是不是和妈妈画的一样,那么这时我们应该吃饭了,一次只教一个活动。久而久之,宝宝就可以把特定的时间和他的活动对应起来。活动2“我可以自己睡觉”
(1)吃好午饭后,告诉宝宝再有半个小时就要睡午觉了。
(2)家长和宝宝一起拉上窗帘,脱衣服。
(3)如果宝宝想带上玩偶一起睡,没关系,给宝宝编一个玩偶和他一起睡午觉的故事,让玩偶逐步代替哄睡人。入园指导
小贴士:无须一开始就把家里的作息时间调至和幼儿园一致。最重要是建立起有规律的作息,等到确定宝宝上哪所幼儿园后再逐步同步(尤其是午餐和午睡时间),因为不同的幼儿园作息时间不相同。
难关2:自己穿衣
难关类型:自理能力
难关解析:刚入园阶段,老师还是会帮助宝宝穿衣服,但那么多的小朋友,肯定要等一等,如果让宝宝学会自己穿衣,既减少了宝宝等待的时间,还可增加宝宝的自信心。活动3“我会穿衣服”
(1)选一件宽松的套头衫,让宝宝观察。
(2)数一数衣服上一共几个洞,原来有4个洞。
(3)看看哪个洞大,哪个洞小;哪2个洞最不好找,哪2个洞在最外面。
(4)再把洞洞和自己的头、小手比一比,脑袋从哪钻进去、从哪钻出来,小手从哪钻进去从哪钻出来。
(5)和宝宝练习时,可以编一首儿歌,“圆圆的脑袋从大洞洞钻进,从中间的洞洞钻出”,“小手从最里面的洞洞钻进,从最外面的洞洞钻出”,“最后拉拉小衣服”。难关3:自己穿鞋
难关类型:自理能力
难关解析:午睡起床后要自己穿鞋子,很多宝宝的困难在于分不清左右。而小朋友总是在蹦蹦跳跳,如果鞋子穿反了,会阻碍宝宝的活动,还可能被绊倒、摔跤。家长可以通过直观的方法,让宝宝用身体感受左右的不同。
活动4“左脚穿左鞋,右脚穿右鞋”
(1)和宝宝一起光着脚丫子坐在地板上,教宝宝观察自己的脚,左右脚都有大小脚趾,最大的两个脚趾靠在一起,最小的两个脚趾离得最远。
(2)再找来妈妈的鞋子和宝宝的鞋子(鞋头变化比较明显的),观察一下,也是鞋头靠在一起,和左右脚的规律是一样的。
(3)让宝宝先穿一次左右正确的鞋子,走一走,然后再让宝宝把鞋子穿反,也走一走,比较一下两次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明确告诉宝宝,第二次是穿反了,所以脚会不舒服。
(4)玩找鞋子游戏。找两对贴纸,例如一对红色的星星,一对绿色的星星。家长把红色的星星分别贴到右边的鞋子和右脚上,绿色的星星同样这么贴。告诉宝宝贴有红色星星的脚要去找贴有红色星星的鞋子,反复几次让宝宝建立“左脚穿左鞋,右脚穿右鞋”的概念。难关4:同伴交往
难关类型:社会交往
难关解析:宝宝喜欢和同龄人在一起,但在上幼儿园之前缺乏这样的机会、环境,需要家长有意识地创造机会,并教宝宝如何与其他小朋友相处。入园须知
活动5 “排排坐,分果果”
(1)买一包糖或小朋友都喜欢吃的零食。
(2)带宝宝到平时小区里小朋友经常一起玩的地方。
(3)请他亲自将糖果送给小朋友。
小贴士:别小看了分糖的动作,有3个步骤。第一,记住、叫出对方的名字,如“乐乐,糖”;第二,做出把糖果递到别人手边的动作;第三,如果对方说“谢谢”,要回应“不用谢”。
难关5:在没有妈妈的地方玩一会儿
难关类型:社会交往、适应能力
难关解析:2~3岁宝宝的分离焦虑很明显,上幼儿园,意味着照顾宝宝的大人不在身边,所以需有意识地让宝宝体验独自与其他小朋友相处(哪怕1分钟),让他感受到,当妈妈不在时,我也可以玩得很好。
活动6:“先玩一会儿,妈妈马上回来”
(1)带宝宝到小区的活动区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事先将玩具或水瓶放在游乐区的边缘。
(2)在宝宝玩得很好时,对宝宝说:“你和小姐姐、小姐姐的妈妈玩一会儿,妈妈去拿一下水壶,马上就回来。”
(3)回来后抱抱宝宝,让宝宝知道,“妈妈走开了,会回来”。
小贴士:这个活动适合在婴儿期已建立起安全感的宝宝,如果宝宝比同龄人更黏人或者总是担心妈妈不见了,不宜强迫宝宝练习,以免产生副作用。
难关6:对上幼儿园没兴趣
难关类型:心理期待
难关分析:向往是让宝宝喜欢上幼儿园的最大动力。要让宝宝建立心理期待,需落实到具体的物品和行动上,比如给宝宝准备一个小书包,在入园前两个月买一份纪念入园礼物;并告诉他“只有长大了的宝宝才能上幼儿园”,让他产生期待感。
活动7:“我也有小书包了”
(1)早晨入园时间,带宝宝观察哥哥姐姐,发现他们都背着一个小书包,让他产生向往。
(2)和宝宝一起选一个他喜欢的书包。
(2)和宝宝一起看看书包,想一想书包里可以装什么。
(3)每次带宝宝去早教中心、图书馆时让宝宝背上书包,先体验一番拥有自己书包的感觉。难关7:认不清自己的物品
难关类型:家长的细节准备
难关分析:在幼儿园,小朋友的书包、杯子可能是统一的,需要写上小朋友的学名来区分。如果这个细节家长没有留意,会给宝宝的入园生活造成一点小小的困扰。
活动8:“我的名字我认识”
(1)给宝宝讲一讲他名字的来历。
(2)把宝宝的名字认真地写下来,让他看一看,大约写10个,然后裁成纸条,做成姓名标签。
(3)用透明胶把姓名标签贴在他的杯子、碗、书包上,这样宝宝在入园前就熟悉自己的学名了。
特别提示:
设计这些活动的用意就是把入园准备和宝宝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静悄悄地、润物细无声地,这样才会有效果。
中国幼儿网小编总结:若你家的宝宝是9月份入园,那么家长们就要快点着手准备了噢,不仅仅要调整孩子的生活作息时间,还要教会孩子一些必要的生活自理本领,等孩子练习与巩固的差不多了,开学的时间也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