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说课稿 高一政治组 宫喜伟

时间:2019-05-15 09:46: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必修三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说课稿 高一政治组 宫喜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必修三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说课稿 高一政治组 宫喜伟》。

第一篇:必修三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说课稿 高一政治组 宫喜伟

必修三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说课稿

高一政治组 宫喜伟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下面我主要围绕以下六个方面来完成今天的说课内容。

1、说课标

高中政治作为学生思想形成和树立正确“三观”的主阵地,课程的总目标主要提出了以下要求: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就这一单元而言,其基本内容也在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本单元第一课中就提出要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从高处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提炼。然后又针对本单元两课的具体内容,分别提出了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对于第一课,要求能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第二课提出了要归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深的意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2)文字的作用、意义(3)史学典籍

(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5)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6)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7)不同区域的文化(8)各民族文化

◇理解: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2)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3)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表现

(5)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6)不同的区域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7)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分析

(1)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一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2)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说明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原因

(3)联系我国各地实际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内涵说明我国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2、能力目标

(1)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

(2)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培养同学们辩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2、说教材

1)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

综观文化传承与创新之路,我们不禁会进一步思考:中华文化有什么突出特点?中华文化的力量表现在哪里?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些就是本单元所要探究的内容。通过学习,我们会看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当前,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单元是《文化常识》的第三章,本单元承接第二单元,全面回答了中华文化的突出特点、中华文化的力量表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及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一系列问题。从内容上看,本单元是第二单元的深化和展开,又是第四单元的基础。因此,本单元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2)本单元的教材编写体例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设计为两课,第六课—一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六课包括两个框题: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分三目。第一目从具体材料和图片入手,提出课堂探究,引出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然后表述中华文化的辉煌历程;第二目从文字和史学典籍角度论证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并从其特有的包容性,论证其原因;第三目分析中华文化的衰微原因和怎样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第二框分为三目。第一目从具体材料入手,提出课堂探究,然后从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角度论证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第二目分析了不同区域文化的形成原因与其之间的关系;第三目分析了各民族文化的异彩纷呈,论证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自觉学习,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第七课包括两个框题:“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第一框共有三目。第一目从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为切入点,引发出中华民族精神,并重点讲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作用;第二目主要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别讲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形象在中华民族身上的突出表现;第三目以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中的核心地位为切入点,在讲述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3)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3、说建议 1)在教学方法上

第一、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坚持“三维”的目标。

“三维”是指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不是独立的三块,而是一个整体,但作为思想政治课更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二、课堂练习强调要突出创新性、发散性、研究性、迁移性、践行性、体验性,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辨证思维的能力,培养查找、获取、选择、提取、筛选、吸收各种信息的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第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向“自主、探究、合作”式转变。具体方式有研究式、讨论式、自主探究式、小组协作式、和谐合作式、综合活动式等等。第四、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

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

2)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

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通过课程评价对课程的组织和实施进行监控,达到促进课程的发展与完善、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要在改革中不断探索、完善课程评价制度。

(一)评价原则:

1.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的位置 2.强调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 3.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的评价 4.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二)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应该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评价内容以及不同的具体条件,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

(1)活动表现及成果展示。就是把学生在班级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和表现作为评价的内容,把学生学习和活动的成果、作品,或某方面的特长拿来展示。通过评价活动,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2)考试。包括结业、升学考试。纸笔测验只是考试的一种形式,我们还应倡导情景测验、辩论等多种形式。

(3)自我报告与同伴评价。自我报告通常采取问卷调查或者自我鉴定,同伴评价是指同学评价。

(4)行为观察。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并记录下来,作为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依据。

第二篇:必修3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必修3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练习)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2分,共50分)

1.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

A.秦的统一B.文字的发明C.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D.撰写史书

2. 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 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中华世纪坛序:“大风泱泱,大潮涝涝。洪水图腾蚊龙,烈火架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其中,“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A.源远流长B.惟我独尊C.博大精深D.独树一帜

4.都江堪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它的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综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塞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既能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灾害发生。它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这一工程说明了()

①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征 ③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精神④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和最具创造性的民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摒弃一切传统思想的束缚,建立起全新的民族精神体系

B.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展示中华民族精神的全新面貌

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民族精神 D.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

A.发挥“主心骨”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作用 B.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C.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D.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7.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是因为()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②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 ③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 ④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我国有许多抒发爱国情怀的诗词格言,下列不能体现这一风格的是()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天道酬勤”D.“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19.在研制“两弹一星”的过程中,广大科研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

①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③独立自主、不怕牺牲④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D.①③④

由于缺乏传承,我国灿烂瑰丽的文化宝库的“库存”正日益减少。据广西文化部门有关资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有地方剧种18个,到上世纪末,除桂剧、壮剧、彩调剧、粤剧外,其他剧种已难得一见。据此回答10~12题。

10.以前,我国存在许许多多的剧种表明()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C.中华文化过于繁杂D.中华文化有包容性 11.不同地方,剧种不同,这表明()

A.文化的区域特征B.不同地方的民族不同C.文化的求同存异D.文化的实用性特征 12.针对材料中的问题,我们应该()

A.彻底抛弃传统文化B.对传统文化全盘继承 C.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D.以外来文化代替传统文化

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文化消费量存在3 000亿元到4 000亿元的结构性缺口。专家分析,文化产业在强有力需求的带动下,有望迅速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成为扩大内需的新亮点。据此回答13~14题。

13.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①有利于扩大内需 ②有利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 ③有利于改善居民的消费结构 ④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4.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国民收人稳步提高,城乡居民用于娱乐、休闲等方面的文化消费越来越大。这表明()

A.生产决定消费B.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C.消费是生产的目的D.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15.中国江苏网载文指出,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坚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宣传思想战线极为重要的任务。之所以提出上述要求,是因为A.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过程中能产生巨大力量 B.先进文化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

C.文化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深刻的影响D.改造落后文化是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 16.民族精神与民族素质之间的关系是()

A.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B.一个民族的发展只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 C.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能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

D.在现代建设和社会进步过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 17.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表现在()

①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是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因素之一③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从而推动综合国力提高 ④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8.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因为()

①西方敌对势力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 ②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的需要 ③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要求 ④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①④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丰富多彩,是世界上惟一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文化,是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人类文化最辉煌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受中国社会文明发展道路以及社会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地理结构的影响,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精神。它是中华文化内在特质的集中表现,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础。据此回答13~17题。19.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 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化。这一奇迹足以把中华文化同其他文化区别开来,如此悠久的历史,本身

就包含了中华文化的许多特质,所以,我们认为中华文化的第一个显著特点就是()A.开放的氛围浓郁B.异彩纷呈C.强大的民族凝聚力D.源远流长

20.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化,之所以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

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限的魅力。除了其蕴涵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还主要得益于()A.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B.它所特有的创新精神,即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 C.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特征D.多民族的长期统一,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2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仅表现为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成就,还表现为先哲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思考,例如,天人合一就是说: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是相类相通的。一个以耕耘为生的民族,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的。在反复的耕作实践中,人们发现,对土地的善待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土地似乎是有生命的。人们从这种自然感应中,必然能获取某种信念:那就是土地也和人一样。对土地的人格化,很自然也会推广到天。四季更替,昼夜变化,风调雨顺才能丰收。这一思想在今天的现实意义主要是告诉我们()

A.发展农业必须善待土地B.发展经济必须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C.必须努力提高农业科技,改变靠天吃饭的状况D.只有顺应自然,人类才能生存和发展 22.从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的角度看,上题材料还告诉我们()

A.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B.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C.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D.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近年来,全国政协高度关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先后对闽南文化、河洛文化、三晋文化和齐鲁文化等地域文化进行调研,不断推动全国对地域文化的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以此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据此回答18~Z0题。

23.在我国,之所以产生和存在着各具明显特征的不同区域文化,主要是因为()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②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③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④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4.中华文化是一个恢弘的整体,融合了各具鲜明特色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这主要显示了()

A.中华文化古代辉煌的历程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

C.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D.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5.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在结束对安徽“徽文化”的考察后认为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资源,加强对徽文化的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安徽在中部的崛起,加强与世界文化的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明区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力量()

A.是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可以促进文化资源的持续发展

C.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动力D.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26.材料一:据统计,在全球最大的300家传媒企业中,144家是美国企业,80家是欧洲企业,49家是日本企业,美国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了全球媒体的90%。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占到60%~70%,有的占到80%以上,而在美国,外国节目仅占1%~2%。美国电影的总产量仅占世界电影产量的6%,而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达到80%。

材料二: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

材料三: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结合材料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材料二、三共同说明了什么现象?(4分)

(2)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8分)

(3)你认为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8分)

第三篇: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填空

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__与____。⑴ __是文化的基本载体。__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__时代。__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____。⑵ ____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____、_____为世界所仅有。

3、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____的奋斗密切相关。(2)实践证明:只有在______的领导和_____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3)今天,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想协调,既保持___,又体现___。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

2、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⑴____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__的作用。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____。⑵____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应用,具有___和___的特点。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____。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____,又保持着______。

4、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1)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__,又有各自的____。(2)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__,都是中华民族的__。(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____。(4)意义:多民族的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____;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____和强大的_____

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___,即____、____。所谓“求同存异”,就是_____________;所谓“兼收并蓄”,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一、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1、什么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以____为核心的,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民族精神。

2、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1)爱国主义的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___。(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爱国主义是__的,而不是___。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____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____,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____,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____,是中华民族__。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沧桑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_______。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为什么):

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

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____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_______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_________的必然要求。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_________的要求。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__,具有凝聚和动员____、展示____的重要功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_____的重要保证。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_________的需要。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面对这种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2、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⑴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_________。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主心骨,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⑵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____________。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党想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⑶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___________。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⑷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_________。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第四篇:M3U3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以选择题题型出现,又以组合选择题居多)

中华文化 汉字——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中华文化的 源远流长 史书典籍——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基本特征 中华文化 独特性——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区域性——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融合)博大精深 民族性——中华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民族的特性中华文化源远流求同存异——既认可本民族的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长、博大精深的重中华文化的 兼收并蓄——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吸收和融合(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原因——包容性 包容性 包容性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的意义 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中国各民族①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对中华文化②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现实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的贡献 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爱国主义 在当代,爱祖国和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的基本内涵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民族精神的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时代特征 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体现在革命、建设、改革)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之魂 必要性 精神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③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意义 ①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 ②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 意义弘扬和培育 ③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民族精神 ④有利于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途径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④必须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第五篇: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练习题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练习题

命题人:冼汉子 2014-03-10 1.2013年前三季度,中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37634.8万人次受灾。灾害发生后,中央在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工作的同时,其他各省市人民也积极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这充分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

①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

③必须与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④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A.①② 屏说明

A.汉字对于展现人类的精神世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B.汉字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C.传统文化是一笔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财富

D.对于提高汉字书写水平,传承和传播汉语文化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2013年6月22日,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了中国云南哈尼梯田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区包括了最具代表性的集中连片分布的水稻梯田及其所依存的水源林、灌溉系统、民族村寨。该文化景观之所以申遗成功,是因为它()①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能够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③能够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③④

4.随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近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2 158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此举有助于

A.丰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 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的传播 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 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5.2013年节目流程简单,比赛规则单一,视觉呈现单调的央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发收视热潮,激起观众对汉字书写的热议。其主要原因是

A.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B.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汉字是中华民族血脉传承的文化符号D.唤起了全社会对汉字文化传承的重新审视

6.揭阳市有非常丰富的传统美食,如揭阳乒乓粿、普宁豆干、惠来绿豆饼和揭东埔田笋粿等等。假如揭阳市应邀到德国慕尼黑市举办一个传统美食节,邀请你为此次活动拟一个标题,你认为最合适的 A.弘扬传统,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B.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面向世界 C.博大精深,求同存异,相互尊重 D.世界第一,抓住机遇,走向世界

7.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B.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C.要增强社会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D.对现代化建设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作用

8.《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年的历程,通过它,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超越了国界、民族和语言,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 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 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C.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 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

9.75岁的老革命孙征,用5年多时间、自费30多万元、行走5万千米,在3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举行了400多场爱国主义巡回宣讲活动。孙征老人的上述做法

①源于爱国主义是中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②反映出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③体现出爱国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④印证了爱国主义与爱国本质上是一致的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10.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以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同时也成为网络热点话题。这档节目火爆荧

试卷第1页,总4页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拨的顽强斗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皮影戏又称“灯影戏”,这门比京剧还要古老1000多年的表演艺术,将绘画、刻纸、说唱、戏曲等融为一体,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皮影戏的发展历程表明

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 ③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①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 ②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③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④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 武夷山是中国著名的茶乡,武夷山茶“蕴和寓静”的秉性,不仅融合了儒家的中和之美,也融入了佛家的空灵之美和道家的自然之美。“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这表明 ①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③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④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D.②④

14.福建地处东南沿海,自晋唐以来,南渐的中原文化和闽越文化相融衍生,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出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闽都文化等区域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异彩纷呈。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 A.人们需要雅俗共赏的大众文化 B.福建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D.我国各民族文化各具独特的个性

15. 总书记在勾勒未来中国发展新蓝图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的作用。

A.爱国主义 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 B.为人民服务 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 C.爱国主义 改革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为人民服务 改革创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6.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司马迁忍辱著《史记》;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等故事都已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典范。这说明

A.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 B.只要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C.自强不息精神已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D.自强不息这一概念最早出自《周易》

17.有人说,奥运赛场上,对手就是成就一名运动员梦想的另一只手。是的,你和我,其实是不可分离的“辩证法”,有我就有你,你我相互依存、相互成就!这也正如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中华文化巨大包容性的积极意义在于

①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和谐相处、相互交流 ②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③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④有利于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新中国成立以后,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展品最精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在国家图书馆举行,近400种古籍善本在此展出。下列有关史书典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 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C.史书典籍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19.2012年“京味儿——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撷取《燕京八绝》、传统古琴、扎燕风筝制作等数十项目,采用传承人现场技艺演示及实物、图文、视频等方式,尽显老北京的文化韵味。“京味儿”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 ①承载北京文明的演进历程,呈现北京城市的文化底蕴 ②是在多民族文化的不断交流、借鉴中逐渐走向同一

③既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具有北京文化的个性 ④彰显中华民族精神,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以 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

试卷第2页,总4页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精神”是()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共同追求的“中国梦”。实现这一梦想,必须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因为“中国A.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推动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途径 C.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精神动力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2.“一个国家没有凝聚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就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高度的凝聚力和超越的创造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①注入时代精神才能摒弃民族精神中的糟粕 ②注入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日益丰富 ③弘扬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失本色 ④弘扬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与时俱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3.3月20日履新江西省委书记的强卫翌日重走小平小道并强调,我们要继承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奋力推动江西各项事业再创新辉煌。这一要求的依据是 ①一个民族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②传统文化是凝固的艺术,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夙愿,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这一“中国梦”()

①体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②蕴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凝聚民族力量

③作为一种物质力量,能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巨大作用 ④能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激励我国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5.中国即是茶的故乡,又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6.(2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密集出访十余个周边国家,邻国领导人也频频应邀到访,显示了我国政府对周边外交工作的高度重视。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到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秉承了这样的理念:与周边国家携手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中国与东盟就推进南海行为准则进程展开磋商,中国与越南决定成立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工作组,中国与印度签署边防合作协议。对于存在的分歧和争端,我们在坚定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致力于通过对话磋商和平解决。

材料二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选择。中国人民历来崇尚“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理念,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重要价值观。中华民族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留下了不少对外文化交流的千古佳话。中国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外持之以礼,实行睦近交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国家利益的知识,分析我国周边外交工作思路的科学性。(12分)

试卷第3页,总4页(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我国是如何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的。(10分)

27.(2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运动会2013年8月31日下午在辽宁省沈阳市隆重开幕。这是近三十年以来首次在白天举办的的全运会开幕式。十二届全运会组委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反对铺张浪费、开创赛会新风的要求,改为白天举办,不燃放焰火,而且取消大型文艺演出,改为深受群众欢迎的全民健身展示。材料二 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指出必须坚持开放创新,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使文化产业成为广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树立勤俭节约意识的意义。(9分)

(2)《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出台,体现意识活动的什么特点?(4分)

有观点认为,“只有全面吸收外来文化,才能把广东建设成为文化强省。”请运用辩证否定观评析这一观点。(12分)

28.(16分)河北省开展了“学习雷锋、善行河北”网络主题活动,引导网民特别是青年网民广泛参与到创建文明网站活动中来。河北好人网先后组织“学雷锋——寻找身边好人”、“从自己做起,争做文明网民”等网络征集活动,传递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善行精神,倡导网络新风尚。河北新闻网开通“善行河北”官方微博,通过微博传递“善行”力量,鼓励网民广泛参与献爱心活动。河北省的其他新闻网站、政府门户网站、商业网站,也结合“学习雷锋,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并根据自身实际开展了各类文明办网、文明上网的活动。请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角度,谈谈“学习雷锋,善行河北”活动的意义。

试卷第4页,总4页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练习题 参考答案

1—5 ADACC 6—10 CACCC 11—15 DCCCC 16—20 CBBBC 21—25 CCBCB 26.(1)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②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做好周边外交工作要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周边国家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③国家间既存在共同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乃至对立,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做好周边外交工作致力于通过对话磋商和平解决,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局。

④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任何国家都不应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我国周边外交工作思路坚持了这一点。

(每点均3分,若考生回答“国家利益不是抽象的,归根结底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①继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推动各民族文化的和睦相处。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③发挥中华文化包容性优势,立足实践,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推动世界文化发展。④秉承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精神,睦近交远,为世界的文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⑤坚持建设文化强国,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每点均2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7.(1)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先进的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全运会树立勤俭节约意识,不仅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要求,而且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政治的发展。(3分)

②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全运会树立勤俭节约意识,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

③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全运会树立勤俭节约意识,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3分)

④树立勤俭节约意识也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要求,全运会树立勤俭节约意识,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3分)

(评分说明:考生任意答到三点即给满分9分。如考生答到“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通过社会实践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可给2分;答到“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也可给2分)(2)①《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出台,体现意识活动的目的性。(4分)(评分说明:考生如答目的性和计划性也给4分。考生如答自觉选择性或主动创造性或者主动性和创造性给2分。)

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2分)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关键在于立足自身的实际,挖掘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2分)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1分)广东建设文化强省,必须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1分)

④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2分)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必须吸收和借鉴一切优秀的外来文化,同时必须坚决抵制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对我国文化领域的冲击。(1分)⑤全面吸收外来文化属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2分)因而该观点是错误的。(1分)

(评分说明:考生如答“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2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1分)。建设文化强省要立足于广东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现创新与发展。(1分)”)28.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一种突出表现,学习雷锋精神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6分)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雷锋精神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弘扬雷锋精神必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更好的发展。(6分)③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体。(4分)

答案第1页,总1页

下载必修三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说课稿 高一政治组 宫喜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必修三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说课稿 高一政治组 宫喜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