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2011学年高一政治必修2第三单元基础复习(一)
2010-2011学年高一政治必修2第三单元基础复习
(一)一、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人民当家作主表明人民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各级人民政府。()
3、人民代表大会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4、人大代表都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可以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体、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
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8、人民政协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国家职能。()
9、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遵守宪法和法律。()
10、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
11、中国共产党要依法行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2、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科学执政。()
13、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这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1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联合执政,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
15、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假如你是一位全国人大代表,针对当前广大农民共同关注的“新农合”医疗问题提出了提案草案,在征求其他代表签名附议的基础上,形成了正式提案,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全国人大审议获得大会表决通过。那么,你履行了人大代表的①审议权②表决权③提案权④质询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下列关于全国人大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B.国家的所有法律法规都由全国人大制定
C.全国人大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D.其他国家机关的权力都不能超越全国人大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听取了《政府工作报告》和两院报告。这表明
①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是全国人大的下设机构③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监督权④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是
A.人民通过直接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B.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
C.坚持民主集中制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6.6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1
成就。这一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
A.能够全面履行政府的各项职能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C.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D.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历史条件决定的7.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B.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
C.不断提高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D.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8.共中央就大政方针等问题举行民主协商会,向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报情况、听取意见,形成制度。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坚持
A.依法执政B.民主执政C.科学执政D.依法行政
9.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
①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关系②组织上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③亲密合作的友党关系④在法律地位上平等的关系⑤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A.①②④B.③④⑤C.①③④D.①③⑤
10.中央作出决策,凡是关系国家事务、要求公民共同遵守的,都先提出建议或者通过“一府两院”提出议案,再提交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法律或者通过有关决定、决议。这表明
A.中共中央是国家决策机关B.公民正确行使立法权
C.“一府两院”具有提案权D.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
11.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上与广大网民在线交流,引起巨大反响和如潮好评。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同网民在线交流。这说明
A.中国共产党重视民意,坚持以人为本B.中国共产党履行职能,维护人民利益
C.国家机构自觉接受人民监督D.人民可以通过新闻舆论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
11.下列关于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看法,你赞同的是
A.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为了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
B.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为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C.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教,而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D.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目的就是依法管理宗教,保护宗教活动
“政协是舞台,委员是演员”,委员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政协职能发挥的水平。作为政协委员绝不能“挂名不议政”,更不能“要荣誉不要责任”。据此回答28—29题。
12.政协是舞台”,强调的是
A.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B.人民政协是重要的国家机关
C.人民政协是联系广泛的权力机关D.人民政协是民主党派的政治联盟
13.“委员是演员”,强调的是
A.政协委员具有人民代表的同等权力B.政协委员是政协职能的履行者
C.政协委员是各民主党派的代表D.政协委员是国家机关的组成人员
14.2010年5月1日,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3周年纪念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全面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5.每年的“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总是向大会提交许多的议案。代表们之所以向“两会”提交议案,且十分注重议案的质量,是因为
①全国人大拥有最高立法权和决定权
②人大代表来自人民,肩负着人民的重托
③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只有在两会期间才能得到解决
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为民办实事的国家机构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D. ②③
16.3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国务院提出的2011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根据这一调整方案,中央财政将从今年起建立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专项用于受灾地区恢复重建。基金安排使用情况将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报告。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
A.最高决定权和最高监督权B.决定权和监督权
C.最高立法权和最高监督权D.立法权和监督权
17.年的3月份“两会”都会在北京联袂召开。从本质上看,“两会”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机关B.成员都是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
C.都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D.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
18.列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19.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人大代表审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这表明
①人大代表行使了审议权和表决权②人大代表行使了提案权
③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④人大代表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20.之所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因为
A.它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制度B.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C.它是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的政体D.它在我国的国家机关中居于最高地位
21.一位从事几层民政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十几年来坚持走访当地居民家庭,记了70多本“民情日记”和“民心日记”,一次次地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议案,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这表明,该人大代表
①履行了严格执法行政的义务②履行了反映群众意见的义务
③行使了依法提出议案的权利④履行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义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2、当前,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积极投身创先争优活动,努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①是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需要②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锋队性质的需要 ③是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④是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的需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3.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表决通过了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决定批准关于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这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①集体行使职权②是我国唯一的权力机关
③决定国家重大事项④决定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4.2011年,中央决定大幅度减免新疆困难地区企业所得税,免除新疆困难地区公益性项目的配套资金,同时,全国19个省市对口援助新疆资金将超过100亿元。这些举措体现了
①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②国家富强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③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④国家方针政策和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的结合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三、简答题1、2010年3月5日~1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举行。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了温家宝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 ;审议通过了《选举法修正案》的议案。表决通过关于确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接受李东生辞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职务的请求的决定草案。
(1)简要说明上述材料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2)假如你是一名人大代表,你将怎样肩负人民的重托。
2、2011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工作报告:一年来,共审议22件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听取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4个工作报告,检查3部法律实施情况……把修改选举法作为立法工作的一个重点。在认真梳理代表议案建议、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意见基础上,形成选举法修正案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本次大会审议……每次常委会会议都邀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列席,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全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的立法、监督、代表和对外交往等工作。
(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什么?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这一组织和活动原则的?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你认为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有哪些?
一、判断题:1-15 BBBBB ABBBB BBABA
二、选择题:1-10 ABACC BCBAD 11-20 CABBC BDCDC21-24 DDAB
三、简答题
1、(1)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②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对它负责,受它监督。③会议审议通过《政府工作报告》是行使最高监督权和最高决定权的体现;听取和审议两院工作报告是行使最高监督权的体现 ;审议通过了《选举法修正案》的议案是行使最高立法权的体现;表决通过关于接受李东生辞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职务的请求的决定草案,是行使最高任免权的体现。
(2)①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②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③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的监督。③认真行使自己的权利,正确审议、表决各项议案,积极行使提案权、质询权。④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能力水平,以更好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2、(1)①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1分)②“广泛征求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意见基础上”,“将草案提请本次大会审议”体现了在人大和人民的关系上,人大代表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1分)③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4个工作报告”体现了在人大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其他机关都是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1分)④全国人大常委会“邀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列席”,“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全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工作”体现了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中央统一领导,充分发挥两个积极性。(1分)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分)。
第二篇: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题
高一地理
必修一
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题
1.下列有关洋流的正确说法是()A.东南信风是北赤道暖流形成的主要因素
B.北大西洋暖流对西北欧的气候影响显著 C以副热带为中心的洋流系统西侧均为寒流
D.洋流可把近海的污染物带走,有利于整个海洋环境的净化 2.郑州市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的原因是()A.地下水资源为不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 B.郑州市地下水质较差,不宜被居民利用
C.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引起地面沉降、影响建筑物寿命 D.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投入大、获利小
读图5完成3-4题。
3.若图5为太平洋某海域大洋环流,则()A.该图表示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B③代表秘鲁寒流 C.丙处有大渔场 D.④代表千岛寒流 4.若图5为北印度洋的大洋环流图,则此时()A.孟买吹东北风 B.好望角进人多雨季节 C.我国正值冬季 D.亚欧大陆为高压控制 5.厄尔尼诺现象()A.产生于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域 B.是北太平洋海区海面温度异常变冷的现象 C.出现时,澳大利亚发生洪涝 D.出现时,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增多 6.长江与其补给水源的关系是()A丰水期,湖泊水补给长江 B.夏季,大气降水是其主要补给水源 C冰雪融水能在全年补给长江 D地下水对长江的补给稳定性较差 7.黄河下游地区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A.丰水期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B.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C.河流水始终补给地下水 D.地下水始终补给河流水 8.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①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②西北多,东南少 ③夏秋多,冬春少 ④冬春多,夏秋少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下图为四海域海水表层等温线分布示意图(箭头代表洋流流向),其中表示加利福尼亚寒流经的海域是()
读世界某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图7),回答10-11题。10.下列关于南半球副热带海区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大陆东岸为寒流 D.大洋东岸为暖流
第 1
页
(共4页)高一地理
必修一
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题
11.下列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洋流①对欧洲西部气候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B.洋流②对南美洲西岸气候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C.P处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性大渔场
D.美国东岸海域污染物不会影响欧洲西岸海域
12、下列地理现象,属于内陆循环的是()A.黄河下游山东境内初冬和初春的凌汛
B.夏季,天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冰雪融水汇入塔里木河 C.南极大陆边缘的冰川断裂成漂浮在海洋上的冰山 D.夏秋季节,台风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登陆
13、关于黄河下游河水和两岸潜水的补给关系是()
A.潜水经常补给河水 B.河水经常补给潜水 C.黄河处于枯水期时,潜水补给河水 D.黄河和潜水互补关系
14、陆地水体水源补给最主要的形式是()A.河流水 B.湖泊水 C.地下水 D.大气降水 下面四幅图为咸海面积的变化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咸海面积减小,说明该地的水循环环节明显改变的是()A.入湖的地表径流量减少
B.当地降水量减少
C.当地蒸发量增加
D.海洋的水汽输送量减少 16.咸海面积减小对当地的影响最可能是()A.气温年较差变小,降
B.地下水水质恶化,地面沉降 C.气温年较差变大,盐尘暴频发
D.灌溉水源增加,农业增产
17.河流与湖泊具有水源互补的功能,下列四幅小图中(箭头表示水源补给方向),正确表示河流汛期的是()
图4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示意图,图5为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面题。
第 2
页
(共4页)高一地理
必修一
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题
18.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的主要原因是()A.受寒、暖流共同影响 B.受暖流影响 C.受寒流影响 D.受陆地影响 19.当“拉尼娜”发生时,往往会出现的现象是()A.热带太平洋东部暴雨频繁 B.南美太平洋沿岸鱼类大量死亡 C.东南亚地区持续干旱 D.亚洲东部沿海台风次数增加 读北太平洋局部海域洋流分布图,回答20~21题。
20.关于图中所示洋流,叙述正确的是()A.盛行西风影响下形成①洋流 B.①洋流与③洋流的水温相同 C.③洋流是西风吹拂而形成的暖流 D.⑤洋流为季风洋流 21.洋流对地理环境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寒流可以降温减湿,因此④⑤沿岸都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气候
B.寒暖流的交汇处会形成大渔场,因此②⑤洋流交汇处的北海道附近形成了大渔场 C.全球气候异常的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④洋流的势力加强密切相关 D.洋流会加快净化速度,因此有洋流流经的海域不会发生海洋污染事件
美国墨西哥湾一石油钻探平台于当地时间2010年4月20日晚发生爆炸,具体地点位于路易斯安那州东南84千米处,原油在海底以每日一千桶的速度不断喷出,海面石油污染面积不断扩大,严重威胁生态环境。据此完成22~23题。
22.风浪和洋流是石油污染扩散的主要动力。分析下列洋流中可能会对此次泄漏石油的扩散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是()①北赤道暖流 ②墨西哥湾暖流 ③北大西洋暖流 ④加利福尼亚寒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3.关于洋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比寒流经过的海区低 B.暖流与寒流交汇处容易形成大渔场 C.在北半球,向北流的洋流为暖流 D.秘鲁西海岸荒漠景观的形成跟寒流有关
二、综合题
1.读右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b,c,d表示的水循环类型属于____________·循环,其中d表示的环节是
第 3
页
(共4页)高一地理
必修一
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题
_______________(2)下列能够完成图中b环节功能的是()A.我国的冬季风B.我国的夏季风C.干热的山谷风D.未登陆的台风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对水的拦蓄和利用,以色列几乎把每一滴雨水都积存起来。
(3)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是对图中水循环______(填写字母)环节产生影响(4)拦蓄和利用雨水,主要解决的矛盾是()(单选)。
A.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B.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C.水资源地区使用不均 D.农业与工业的用水不均 2.“大西洋部分洋流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海轮从A航行到B,若一路顺风顺水,则所利用的盛行风为 _________,所利用的洋流是___________ 和__ _______。
(2)如果此海轮从B返回到A处时,仍顺风顺水,则所利用的盛行风为 _____ 所利用的洋流是 _______________。
(3)C处附近为 ____ 渔场,由 ______ _ 暖流与 ______ 寒流交汇而成。3.伟大的航海家哥仑布,1492年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图中①线用了37天时间,1493年哥仑布第二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图中②线仅用了20天。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图中③线比哥仑布早了半个世纪。回答下列两题。(1)从利于航行的角度考虑,郑和下西洋的最佳季节是 __。
(2)哥仑布第二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比第一次缩短了17天,原因是第二次顺风顺水,其顺行的洋流名称是 _______ 和 ___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9分)
2014年12月12日,长1432公里、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Ⅱ类水质以上,“双封闭”渠道设计确保沿途水质安全。通水后,每年可向北方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量,相当于1/6条黄河,基本缓解北方严重缺水局面。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
(1)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2分)
(2)请你为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提出有效的合理化建议。(4分)
(3)请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正式通水对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意义。(3分)
第 4
页
(共4页)高一地理
必修一
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题
1.(1)海陆间循环(大循环)(1分)(地表)径流(1分)(2)B(1分)(3)d(1分)(4)B(1分)
2.(1)东北信风 加那利寒流 北赤道暖流(2)中纬西风 北大西洋暖流(3)纽芬兰 墨西哥湾 拉布拉多
3.(1)冬季(2)加那利寒流 北赤道暖流
4、(9分)
(1)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或东南多西北少)时间分布规律:夏秋多、冬春少。(每点1分,满分2分)
(2)开源措施: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库,把大气降水以及洪水期多余的河水蓄积起来;开渠引水,把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的水调入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加强对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调节;海水淡化、人工增雨;(每点1分,满分2分)
节流措施包括: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从农业和工业这两个用水大户中挖掘水资源的潜力等。(每点1分,满分2分)
(3)促进南北方水量平衡;改善北方水资源环境、生态环境;改变北方地貌景观;缓解北方日趋干燥的气候。
第 5
页
(共4页)
第三篇:2014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必修一第三单元高考题
二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三单元高考题
1、(2013年天津卷,1)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的提出,体现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原则,顺应了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①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②要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④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本题旨在让学生辨别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的一系列措施或带来的影响是否恰当。从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的措施看,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的基础,①入选;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是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的重要措施,②入选;从实现居民收入倍增带来的影响看,实现居民收入倍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和必然要求,③正确;④说法本身错误,因为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性措施是大力发展经济。答案:A2、(2013年海南卷,4)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 809.78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6 977.29元,两者之比为3.13:l。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我国政府可采取的再分配措施有()
①提高农产品的补贴标准②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最低工资标准
③增加对农民的专项贷款④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保障水平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该题是再分配注重公平的角度采取的措施,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初次分配注重公平的措施,②错误;增加对农民的贷款,不利于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③错误;可采取的措施有:提高农产品补贴标准,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保障水平,这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①④正确,该题选B。【答案】B
第四篇: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检测题
龙驹中学2012春季高一思想政治5月月考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201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实施四周年。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权以立法的形式来保证和规范可以()
①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②扩大人大的政治权力 ③ 确保人大监督的有效性 ④加大人大依法行政的力度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近年来,我国人大代表的素质不断提高,真正成为百姓放心的代言人。这反映了()
A.人大代表的权利在不断扩大B.我国的民主制度在不断完善
C.人大代表的民主意识在不断增强D.人大代表的地位在不断改变
3、某市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时,市长,副市长,检察院检察长,法院院长参加会议,市人大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修改意见,要求市政府适时向人大通报修改情况,这说明()
A.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具有巨大优势D.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具有任免权和监督权4、2011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闭幕,经过人大代表的认真讨论,仔细审议,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等重要报告;表决通过了“十二五”规划纲要。这表明了()
A.人大代表拥有决定权和立法权B.人民代表大会拥有最高决定权
C.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D.政府工作得到全体代表的意志认可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表明()
①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③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下列关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府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政府则是国家行政机关
B.人民代表大会从事立法工作,人民政府从事行政工作,二者相互制约
C.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来自人民,政府的权力来自中国共产党
D.我国政府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受其监督,对其负责7、2008年3月1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审议通过,表明全国人大在行使()
A.任免权B.监督权C.决定权D.立法权
8我国代表法规定:“代表观察时可以向被视察单位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不直接处理问题。”有些被视察单位将“不直接处理问题”理解为“不处理问题”,对代表敷衍应付。人大代表视察不直接处理问题是因为()
A.人大是监督机关,不是执行机关B.人大是立法机关,不是执法机关
C.人大是法律监督机关,不是司法机关D.人大是权力机关,拥有行政权,没有监督权
9、近年来,在每次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民生问题都会成为代表们高度关注的问题,在促进政府解决物价、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民生问题上,人大代表应该()
A.行使决定权,对重大民生问题作出决策B.行使质询权,对政府工作提出反对意见
C.行使立法权,制定法律规范政府行为D.行使提案权,依法提出民生问题的议案10、2011年3月5日至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和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两院”报告等,提出了很多指导性意见。以下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1/4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②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1、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依法执政是我们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党依法执政意味着()
①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②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必须经过法定程序
③党是依法治国的领导核心④党作出决议前必须经过人大批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2、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它()
①具有历史性,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 ②具有开放性,充满生机与活力 ③是理论创新成果的升华和总结 ④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13、我国的民主党派()
A.是单一阶级的政党B.是在野党
C.其阶级基础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同这些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
D.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14、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这种参政权主要是指()
①参与国家政权②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
③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④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5、在中国,除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以外,还有民盟民建等八个民主党派,他们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是()
①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关系 ②组织上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 ③亲密合作的友党关系 ④在法律上平等的C.③④⑤D.①③④ 关系⑤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A.①②④B.①③⑤
在2011年3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应对危机、关注民生”成为代表委员最为关注的问题。据此回答16至17题
16、“两会”联袂举行是为了()
A.便于人大和政协共同决定国家大政方针 B.便于加强中国共产党对人大和政协的组织领导
C.便于人大和政协互相监督D.便于发挥人民政协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
17、“两会”的共同点是()
A.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组织形式B.都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C.都是我国重要的国家机关D.其代表和委员都是由选举产生
18、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下列能直接体现这一基本方式的是()
①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②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③党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④党领导政协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9、我国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工作报告指出,人民政协是大团结大联合的象征,是密切海内外同胞关系的桥梁和纽带。这表明人民政协是()
A.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党B.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C.以团结和发展为主题的D.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国家机关
2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这一准则的基本内容包括()
2/
4①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一样,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②各政党都享有宪法规定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③各政党都应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活动 ④各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完全平等
A.①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
21、在我国,每个民族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其代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11名,占代表总数的13.76%。这体现了()
A.各民族的大团结是国家统一的重要保证B.各民族都有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
C.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D.我国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差异22、2011年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1周年。西部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5%左右。西部地区已开工重点工程102项,投资总规模1.74万亿元。西部大开发的11年,是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时期。这表明西部大开发有利于()
①完善区域自治,促进和谐稳定②推动经济繁荣,实现跨越发展③缩小民族差异,实现政治平等④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2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国务院公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四条规定,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从这里可以看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①是该地方的最高权力机关②可以依法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关法规
③有权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制定行政法规④其自治权即立法和文化管理自治权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4、2011年7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只要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藏必将迎来更加繁荣、进步、美好的明天。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在于()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②有利于民族自治区享有高度自治权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5、据《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统计,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自治区政府投入巨额资金,维修开放了1400多座寺庙、文物古迹和宗教活动场所。这充分表明()
A.中央政府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B.我国支持藏族群众从事宗教活动
C.西藏宗教本质已经逐渐改变D.宗教人士可以任意组织宗教活动
党中央对民族和宗教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取得了显著成就。如:内蒙古全区共出版各类蒙古文图书近千种约200万册,“格萨尔王史诗”、“藏医药”等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宗教的文物,古迹,寺庙得到妥善保护,各种宗教活动正常举行,满足了群众宗教信仰的需要。据此回答26至27题。
26、民族文化的工作成就表明我国坚持了()
①民族平等原则 ②民族友好原则 ③民族互助原则 ④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7、材料体现了我国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这与保护()
①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是一致的②信教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是一致的③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是一致的④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一致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8、《格萨尔王传》是藏族大型口头说唱英雄史诗,西藏自治区政府专门机构对其进行全面的抢救和整理()①藏民族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②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保护民族文化
3/
4③自治区文化管理自治权受法律保护④自治区政府履行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能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29、2011年9月1日,是国家宗教事务局制定的《藏传佛教**转世管理办理办法》正式实施4周年。这一《办法》规定:“**转世不受任何境外组织、个人的干涉和支配。”这说明()
A.我国反对宗教界对外交往B.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C.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D.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30、十一世**说:“我从坐床起,就担负起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任务。现在,这种责任感更强了。”从十一世**的话中可以看出()
A.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B.我国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C.我国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D.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1、背景材料: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为老百姓说话”陆续成为许多代表恪守的一条重要原则。在大会收到的各项议案中,“关注民生”是最大特点。有关房价、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问题,成为代表议论的焦点。
(1)如何理解“‘为百姓说话’继续成为许多代表恪守的一条重要原则”这句话?
(2)假如你是人大代表,你应该怎样做?
32、背景材料:根据相关数字统计,截止2011年底,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支持下,西藏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已经或即将实现四个历史性突破: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结束了西藏无铁路的历史,墨脱公路噶隆拉隧道胜利贯通即将结束全国唯一县不通公路的历史,拉萨至贡嘎机场专用公路开工建设即将结束西藏无高级公路的历史,青藏直流联网工程即将结束西藏电力孤网运行的历史。
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西藏自治区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33、材料一: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推进党内民主,必须以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为根本,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提高党员对党的事务的参与度。
材料二: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依据宪法精神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对《选举法》进行的修改,实现了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代表,体现人人平等;实现了各地方在国家权力机关有平等的参与权,体现地区平等;实现了各民族都有适量的代表,体现民族平等。
根据材料,概述我国应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4、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城市相比,仍然发展滞后,尤其是人才严重短缺。我国目前每年大学毕业生有几百万,就业压力大,而大多数人不愿去农村。2008年以来,党和政府把“村官”工作提到战略高度,要求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和政策,以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材料二: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杨就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频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党和政府要把“村官”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
4/4
第五篇:高一必修一第三单元集体教案
记 念 刘 和 珍 君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深入了解鲁迅及其人品文品。2.了解惨案发生的背景及原因。能力目标:
3.抓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尝试理清思路的方法,达到训练理清思路的目的。4.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情感目标:
5.学习爱国青年的斗争精神,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6.学习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渴求真理、勇于斗争、有高度责任感等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深入了解鲁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文章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倾向。2.概括归纳全文七大部分各自的主要内容,据此理解文章的主题。
【教学难点】
1.惨案发生的年代久远,准确把握鲁迅的情感倾向有一定难度。2.体会贯穿全篇又水乳融的悲、愤两种感情。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想
文章标题是《记念刘和珍君》,可又不同于一般的记念文章的写法,为什么要这样?文章的内容很丰富,对烈士的哀悼和尊敬,对敌人的痛斥和揭露,对斗争的教训和意义之总结等等是怎么凝聚起来表达一个中心的?从表达方式上看,本文作为记叙文,叙述这种表达方式用得比一般的少,常和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这是为什么?本文还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语段该怎么准确理解?
上述种种,涉及深层阅读问题,或者说,涉及阅读教学中的精读问题,学习这篇课文,应该是培养学生精读课文能力的好教材。【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文学史上,闪烁着一颗璀璨的巨星,他领着我们回过《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了《社戏》,了解了《一件小事》。今天,我们再随着他重温“三.一八”惨案的历史,一起《记念刘和珍君》。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位巨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鲁迅先生。
二、自主学习
1.简介本文作者
提示: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他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杂文、散文和诗歌。创作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我们熟悉的作品还有《阿Q正传》、《孔乙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祝福》、《故乡》、《社戏》,等等。
2.解题:
(1)《记念刘和珍君》从题目看,这是一篇什么性质什么体裁的文章?(提示:纪念性的回忆文章,属记叙文。)
(2)关于题目中的“记”字相当于“纪”字,并不是另有其意,不能把“记念”一词理解成“记叙、怀念”。在白话文刚刚兴起时,人们有时不能严格界定字词,如文中“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中“那”实为“哪”字,鲁迅当时用“记念”一词,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纪念”。
(3)刘和珍,是一名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的学生。1926年3月,大沽口事件发生。18日清晨,身为学生自治会主席的刘和珍,动员组织同学集会游行。中午她扛着白底黑字大校旗,冲入段棋瑞执政府左边大门,昂立人群中。突然身中七弹,壮烈牺牲,年仅22岁。
(4)君:是对人的尊称。
这篇课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但是不是只纪念了刘和珍一个人呢?作者还纪念了哪些人?他们都是什么人?作者为什么要纪念他们?实际目的是要写什么?
提示:作者不只纪念刘和珍,还纪念了杨德群、张静淑以及“三·一八”惨案中的死伤群众,实际目的是以纪念刘和珍为切入点,记住这次惨案,警醒人们不忘血债。
(5)有关时代背景(见《学海导航》)
三、精讲点拨
1、教师范读,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领会“干练”、“攒射”、“桀骜”、“黯然”等词语的语境义。注意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与意义:
①长歌当(dàng)哭——当作。②桀骜(ào)——不顺从。③喋(dié)血——血流出来的样子。④立仆(pū)一—倒下。⑤惩创(chuāng)——惩治。⑥殒(yǔn)身不恤——死亡。
四、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理清本文的整体思路结构)(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抓住作者感情线索。
这篇课文题为“纪念刘和珍君”,但作者不止纪念了刘和珍,还纪念了杨德群、张静淑以及“三·一八”惨案中的死伤群众,实际目的是以纪念刘和珍为切人点,对“三·一八”惨案发表评述。
请同学默读课文,思考并分析:作者的笔触涉及到哪几类人?对每一类人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提示:第一类是爱国青年,突出了一个刘和珍,还提到杨德群、张静淑,扩大一点是“四十余被害的青年”,再扩大一点是数百死伤者,再扩大一点是请愿的群众,作者对这类人表达的感情是:沉痛地悼念,奉献尊敬——颂扬她们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和她们的勇毅,告诫(斗争方式),激励“更奋然而前行”。
第二类是反动势力,包括段棋瑞执政府(或称“当局者”)、“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或称“有恶意的闲人”、“流言家”),作者控诉其暴行、痛斥其无耻流言。
第三类是处在中间状态的所谓“庸人”。鲁迅又称他们是“无恶意的闲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痛心民族的衰亡、衰亡民族的默无声息的感情,作者渴望并呼唤他们“爆发”。
由此可见,贯穿全文的作者的感情线索可以概括为:“悲”、“愤”。
(2)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不仅纪念了刘和珍,还写了三类人,其目的是对“三·一八”惨案加以评述,纪念刘和珍则是评述的切入点,思考体会这一切入点的妙处。
提示:
第一,作者笔下的刘和珍是一个有着正义感、责任感、“微笑”、“态度很和蔼”的女青年,进而扩大为请愿群众的群体形象,这是一批可爱的爱国青年。但段政府杀害他们,流言家诬蔑他们,其手段凶残下劣,不言而喻,什么“暴徒”,什么“受人利用”,反动派和流言家们的无耻谰言全都不攻自破。
第二,写刘和珍等人的遇难,用特写镜头,场面惊心动魄,描写细致逼真,使人能够想见发生在执政府门前这场惨案的全景。
第三,写一个刘和珍,写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追悼会,写程君的话,又真切反映了惨案之后正义的人们对死难者的沉痛悼念。
作者纪念一个刘和珍,评述的是“三·一八”惨案的整个历史事件,理解这篇课文,把握其博大而深刻的思想意义。
(3)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抓住作者悲愤的感情线索基础上,理清全文的整体思路。
首先,尽量用原文表达作者感情及文章主要内容的语言归纳七节要点。(提示:第一节,“深味”“悲凉”“奉献”“哀痛”;第二节,猛士与庸人对比,认为“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还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第三节,“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第四节,刘和珍“喋血”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第五节,“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刘和珍“是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第六节,徒手请愿的“意义”,“很寥寥”,“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第七节,我认识到“当局者”“凶残”“流言家”“下劣”“女性临难”“从容”“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板书:
第一部分:
一节:写作缘由——悲哀愤怒
二节:写作必要——一祭死者、二醒庸人
第二部分:
三节:交往始末——暗自诧异
四节:遇害事实——凶残至极
五节:遇害经过——从容转辗
第三部分:
六节:经验教训——选择战法
七节:死难意义——奋然前
五、总结提升
1、人物描写:
关于她的微笑。学生容易理解这表现了刘和珍的和蔼、亲切。还应补充:正是这一点团结了群众,坚持了斗争,许广平曾回忆说:“如果当时没有刘和珍融洽各人,笑咪咪的温和感动各人,我知自治会早就拆散了”。见《刘和珍生平》。此外,“微笑”第二次出现在“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这说明,在女师大学生斗争失利的时候,刘和珍“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这里的“微笑”表现了刘和珍在斗争受挫时的乐观与坚毅,而不是一般的和蔼、亲切。
关于“黯然”,书上注释为“忧伤的样子”,这是对的。应该作补充。“黯”,心神沮丧貌;黯然,颓伤、失色的意思。如果照搬词典注释,必将出现问题。刘和珍在“学校恢复旧观”、即女师大学生的斗争取得胜利后怎么会从坚毅乐观变得颓伤了呢?只是在“虑及母校前途”时,才“黯然至于泣下”,忧伤得掉下泪来。可见,解释词义必须结合语境,这是一个原则。
关于欣然的理解。“欣然”是高兴、愉快的样子。我们从《刘和珍生平》中得知,3月18日她“抱病带领女师大学生走上街头,参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集会、游行和请愿”,并且用英语写了遗嘱。由此可见,刘和珍参加游行和请愿有明确的目的。她既能直面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反动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又能无畏地参加拯救祖国人民于危难中的斗争,有为国为民捐躯的勇毅气概,并以参与这样的斗争为幸福和自豪,这就是“欣然”的深刻内涵。在这里,“欣然”和“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这些文字要联系起来,互相参照。在这里,鲁迅用“欣然”驳斥了反动文人对刘和珍等爱国青年的诬蔑。
板书:
毅然:追求真理,坚定不移 反抗:坚持正义,敢于斗争
微笑:和蔼亲切,坚毅乐观 黯然:深谋远虑,有责任感
欣然:为国为民,自觉参加
2、布置作业
1.为何先写写作缘由?这一内容思路分几步?写作意图是什么?
2.探究三、四、五节之间的联系,关于记述烈士事迹,思路怎样展开?
3.理清六、七节关于惨案意义的思路。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进一步探究文章的总体思路,以第四节为例,训练理清局部思路,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理解难句,以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
1、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复习上一课时已学过的知识内容。
2、根据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导人新课。
二、精讲点拨
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缘由,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对将来的意义。这就是全文的整体思路。
(1)关于写作缘由,思路分两步,“写一点东西的必要”有两个方面,思路从一个方面到另一方面,先说为纪念死者这一面,再说另一面,为使庸人不致忘却,要人们牢记这笔血债。
请同学思考,为什么关于写作缘由说了那么多的话,也就是思路在一、二节为什么老围绕这点展开?
提示原因:第一,作者借写作缘由这个话题,把发生惨案两周来各方面的动态都概括进去了。①爱国力量方面:开追悼会、程君深情地怀念刘和珍,不屈服。②反动势力方面:“几个所谓的学者文人的阴险论调”。③庸人方面:淡漠了,仅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第二,鲁迅把两周来自己感情的历程也坦陈在读者面前,大悲、大哀、大怒,造成了浓郁的抒情氛围。
(2)探究三、四、五节间的联系,关于记述烈士事迹,思路怎样展开?
提示:思路先依时间顺序,从平时到遇害。遇害又分两步:从事件概况到遇害细节。第三节写刘和珍的正义感、责任感、反抗性,这样一个热血青年去请愿“欣然前往”,是很自然的。所谓“受人利用”,无非是流言家开罪、嫁祸之辞。作者不但写刘和珍的斗争性,而且着意反复写她“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意蕴在于表明,世上哪有这样的“暴徒”?段政府反诬她们为“暴徒”,不但不值一驳,反而充分暴露出他们自己的暴虐。第五节,再详述刘和珍的遇害经过,铁证如山,真正滥施暴虐的是段祺瑞执政府。
(3)理清六、七两节关于惨案意义的思路。
提示:谈到意义,一般人只说肯定的,鲁迅先生的深刻之处就在于既有肯定,又有否定。他既不肯定一切,一味颂扬,也不否定一切,把惨案当作无谓的牺牲大泼冷水。而是从“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规律和旧中国没有合法斗争地位的现实出发,冷静地总结血的教训,告诫斗争者改变斗争方式,“血战”思想即暴力革命的思想,在1926年提出,确实非常深刻,有远见。
(1)如果从第三节的刘和珍平时的表现写起,把第一、二节移到第五节后,按时间顺序展开思路,好不好,为什么?
提示:不好。因为如果先写刘和珍平时的表现,再按时间顺序展开,就成了单为刘和珍一人作纪念文章或作传了,而本文题目虽为“记念刘和珍君”,实际目的却是以纪念刘和 4 珍为切入点,评述这次惨案,警醒人们不忘血债。从写作缘由写起,正好概括了发生惨案的两周来各方面的动态和作者的感情历程,创造了浓郁的抒情氛围。
(2)第一节之后思路为什么转向“庸人”那一面?如果去掉第二节,行不行?
提示:不行。因为鲁迅先生写作此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唤起民众。“三·一八”惨案之后,为时不长,人们就淡忘了。慑于反动派的淫威,寂然无声,因此“市街依旧太平”,似人非人的世界得以维持。那些庸人良知并未泯灭,惨案也曾使他们感到悲哀,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驶,不过两星期,就淡漠了。中国的前途取决于民众的觉悟,鲁迅认定自己的使命就是疗救愚弱的国民的灵魂,唤起民众,所以他要鞭挞庸人的灵魂。
(3)关于刘和珍遇害的情况,如果把概况和细节合在一起写可不可以?为什么?从概况到细节,思路是怎样展开的?
提示:不可以。写刘和珍遇害情况,是为了揭露段政府的凶残和流言家的下劣。把遇害情况与细节分开来写,把段政府的诬蔑和走狗文人的流言摆在中间,可以充分显示其荒谬性,并使遇难细节成为痛斥反动派的事实根据。第四节先写概况,即伤亡情况,再写段政府的诬蔑和走狗的流言,显示了强烈的反差,其荒谬性已不言而喻,愤怒的控诉就如火山爆发。思路深入到细节,针对所谓“暴徒”“受人利用”,写刘和珍参加请愿是“欣然前往”的,又写政府怎样用枪弹和棍棒虐杀刘和珍等人,这些事实就成为痛斥反动派的铁证。
三、合作探究(以第四节为例,训练理清局部思路的方法。)
1.理解内容,分析层次(共13句)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11 12 13
本节主要记述惨案概况,指出刘和珍等人是被反动派虐杀的。思路围绕惨案依时间顺序展开。①听到噩耗;②一④怀疑态度;⑤一⑦见到尸骸;⑧⑨听到诬蔑;⑩一 13 悲叹怒吼。
2.细理思路
细理思路就是一层一层理,一句一句理。这里仅以第一段中的4个句子为例加以分析。先说听到噩耗,再说怀疑态度。怀疑态度又分三步:先说自己当时的怀疑,再说明怀疑的原因,推进一步,再从刘和珍的角度说,怀疑的理由又多一层。思路环环相扣,衔接紧密,层层深入。
从理清思路着手理解句意,解读难句,进而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提示:从思路上看,这里说的是纪念死难者应取的态度,也是生活在黑暗世界的奋斗者理想的人格。“真的猛士”,指以刘和珍等人为代表的革命者。“直面”,即正面面对。“惨淡的人生”,指反动派统治下的凄惨悲凉的黑暗现实。“淋漓的鲜血”就是“四十多个青年的血”。“这”指“真的猛士”。这是一句感叹勇气的反问句。
从“艰于呼吸视听”到“敢于直面”“敢于正视”,是思想感情的一次飞跃。上文,已经写了这个感情的发展变化。追悼会时独在礼堂外徘徊,心头是超乎寻常的悲愤。欲写不能,还是“艰于呼吸视听”,几乎被悲愤压倒。而“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愤怒达于极点。“出离愤怒”,便是一个飞跃。“出离愤怒”后怎样呢?做真的猛士!“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所以,“猛土”性格正是鲁迅对自己提出的要求,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也确实以猛士的姿态“敢于直面”“敢于正视”。“真的猛士”,又是立在庸人面前的一面镜子。鲁迅是要人们不做庸人,而做真的猛士。真的猛士站起来,“将更奋然而前行”,中国才有希望。他们当然要承受超乎寻常的哀痛,但是为改变惨淡的人生,创造幸福的人生,他们本身也是幸福者。
这段话是说,真正的革命者要敢于认识黑暗冷酷的社会现实,要敢于为改变这种社会现实而顽强战斗,不怕流血牺牲。真的猛士面对“惨淡的人生”时,为黑暗社会的长存,人民命运不能改变而哀痛,所以说,他们是“哀痛者”,他们是为国为民哀痛,当他们“正视淋漓的鲜血‘’时,为国为民而牺牲,为改变旧世界而牺牲,并以此为幸福,所以说,他们是”幸福者“。
2.“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提示:“缘由”,就是反动统治者不但极端凶残地屠杀人民,而且还用文的一手,进行严酷的思想统治。从段政府的罪行这个角度看,思路从揭露武的一手到揭露文的一手,段政府双手沾满鲜血,居然昂起头来,反诬被害者为“暴徒”,制造杀人理由,走狗文人跟着阴险地“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反革命的两手表现得无以复加。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反动统治者惯用的手法——屠刀加箝口术,致使老百姓敢怒不敢言,默无声息,衰弱不振。
3.“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提示:第五节第二段记述刘和珍遇难情形,一是表现了三个女子临难从容,互相救助的精神,二是揭露执政府的屠杀凶残暴虐。第二段思路从这两个方面展开。
第一句接三个女子一方面,先说伤亡情况,着重表现互相救助,沉勇友爱。思路继续在三个女子一面展开。“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这个“伟大”当然指三个女子伟大。“从容地转辗”概括了她们在弹雨中互相救助的情况,如此沉勇友爱,确实令人震撼。
接下来又从执政府一面说“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指的是屠戮刘和珍她们。“妇婴”这里专指女子,再则她们毕竟年轻,在长者眼里还是娃娃。“八国联军”,并非指1900年镇压义和团的八国联军,1926年,日本纠合各国军队恰好也是八国,所以鲁迅也称之为八国联军。段政府背后就是八国联军,所以惩罚学生,也可以说是八国联军惩创学生。
屠戮妇婴与惩创学生也不是两回事,而是互文,同指制造“三·一八”惨案,是指中国军人与八国联军相勾结,幕前幕后屠戮妇婴惩创学生。这里是善与恶的两极,在三个女子从容沉勇友爱的伟大精神反衬下,中外杀人者显得更加卑劣凶残。什么:伟绩“、什么”武功“,所以说”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伟绩“”武功“是他们自己的夸耀,反语。
4.“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提示:这是全文思路的收束。“此”的内容:涉及对烈士的崇敬、对其牺牲精神的评价、对其斗争方式的总结、对反动军阀的愤怒声讨、对所谓学者文人的揭露、鞭笞,对庸人警醒的期盼,以及作者奋然前行的决心,等等。再次强调“我说不出话”,表达无尽的悲愤和深深的歉疚之情。
四、总结提升
1、课堂练习,进行指导
模仿课文第五节刘和珍等烈士罹难场面描写,写一人二事,表现人物的某一特点,在进行场面描写时,尽可能选用“毅然”“不为势力所屈”“桀骜”“黯然泣下”“凶残”“下劣”“惊心动魄”“沉勇”“勇毅”等词语,字数约300字。(如果完不成,可做为课后作业。)
2、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二、三。背诵课文第二、四节。【教学后记】
小狗包弟
【三维目标】
1.把握散文的情节结构,掌握通过文眼窥文“神”——主旨的方法。2.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合作探究的能力
3.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教法与学法】
情感教育法、诵读法、活动教育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以戏说的语气讲述冯冀才《100个人的10年》中的一个荒唐故事(一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故事大王似的语文教师因为讲述胆略过人机警智谋的毛主席浏阳遇险水沟藏身而被人划为歪曲毛主席伟大形象的右派而被判刑8年丧妻失子)后设问:这是真的吗?
或许你们不敢置信,我也不敢置信,然而这是事实,而且事实甚至比这个更残酷、更荒唐,这就是“文革”。列宁曾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就通过文革见证者巴金老先生的一篇文章《小狗包弟》来感受那个特定时期的人们的生活,窥视我们民族这段不被我们熟悉的历史。
二.精讲点拨(走近一个忏悔的灵魂——整体把握)
(一)把握情节学生快速默读然后复述情节
1.教师引导:这是一个凄婉的故事,题为《小狗包弟》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看情节是怎样围绕小狗包弟展开的?
2.学生浏览文本归纳情节然后复述情节(开端——发展——结局)3.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后概括补充形成板书:(多媒体显示)引子(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包弟来历)↓
发展(在家七年,与包弟相处很好)↓
结局(痛别包弟)
(二)情感把握
1.师导:该篇叙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也流泻了一段复杂的心理历程,溶入了作者的悲欢怨恨之情。让我们紧贴作者的心,仔细品读感受作者的情绪流程。
2.学生品文体验作品感情然后各抒己见
3.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形成板书:(多媒体显示)
伤感(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三)探究文旨
1.教师引导:“抒情写意是散文的当行本色,甚至可以说是散文的核心和灵魂”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提示: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朱自清《荷塘月色》有“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郁达夫《故都的秋》有“北国的秋特别地来得早,来得清,来得静,来得凄凉”,试问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2.学生浏览课文
明确:文末“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3.教师提问:文章哪些言语表明了作者的“歉意”? 4.学生浏览课文后回答: 参考内容(多媒体显示)
“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来源:学科网] “自己也终于变成了包弟„„我好象作了一场大梦。” “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箭熬。” “这样的煎熬是不会有终结的”
5.教师进一步引导:结合上面的语句谈谈你对“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这句话中的“歉意”的理解
6.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结合材料发表看法[来源:学科网] 师:这发之心底的语言,我们可曾领会?这不仅仅是歉意,更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忏悔!是对生命的尊重,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反省历史的呼号。
附材料(多媒体显示):
“重读过去的文章,我绝不能宽恕自己。人们责问我为什么把自己搞得这样痛苦,正因为我无法使笔下的豪行壮举成为现实。”——巴金《最后的话》
深深的自责和沉痛的忏悔是缠绕巴金一生的情结,并不仅仅是因为创作,也是为着作品中那些冤屈的灵魂以及造成这些悲剧的时代和社会。对文革的反思,是巴金老人为心中的上帝--人民而忏悔的典型写照。(朱四倍——新华网)
三.合作探究(关于忏悔的延伸讨论:面对这些,我们首先该做什么?)1.提供发人深思的图片和材料:(多媒体显示)①文革资料
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地说过:“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亿人民币。”(转引自《往事——1966写真》,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十年间国民收入损失约五千亿元”(转引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②二战资料
二战期间,军人、平民死亡人数超过5500万,参战国物资总损失达4万亿美元。在中国,被日军屠杀和作战牺牲的民众、军人2000余万,日本侵略给中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新华网2005-5-9)
犹太民族在二战大屠杀期间所损失的财富在2400亿至3300亿美元之间。这是以色列府首次发布这样的财产损失报告(中新网2005年4月22日电)
③全球环境恶化资料
据中国科学院公布结果:1995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875亿元,而仅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就占76.2%,达1428.9亿元。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在最新发表的《2001世界咨文》中指出,许多全球性生态系统正处于危险境地。如今,北极冰帽已经变薄42%,全球27%的珊瑚礁已经消失。这些数字说明地球上的一些关键生态系统正在恶化,而环境恶化又引发了更多的自然灾害。在过去10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6080亿美元,超过此前40年造成的损失总和。最新的气候模型表明,除非人们大大减缓对矿物燃料的使用,否则到2100年,地球温度将比1990年的水平上升6度。这样的温度提高会导致水资源极度缺乏,食品生产减少和诸如疟疾、登革热之类的致命疾病广为扩散。
④德国的忏悔与日本的靖国神社参拜
1970年1月25日,大雪过后东欧最寒冷的一天。刚刚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访问后,原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毅然双腿下跪,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当时的西德总统赫利同时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赎罪书,消息传来,东西方和平人民无不拍手称赞。1971年12月20日,勃兰特因此获诺贝尔和平奖。历届日本政府从首相到阁员,从来没间断过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对此,包括中国、韩国、朝鲜以及东南亚各国,政府和民间都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2.学生结合材料分组分别就其中一个方面展开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 甲:牢记历史,不忘国耻。
已:发奋图强,把祖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丙: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
。。。(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侧重于实际行动,而不是反省忏悔这种意识)3.教师就学生发言进行点评归纳:
同学们被这些数据的震撼了吧,个个摩拳檫掌的了,我似乎看到了祖国的希望,“将来的寰宇,必是赤旗的世界”啊!但从整个人类社会的角度来看,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或加剧,仅仅依靠国家的强大是不够的,在此之前面我们首先应该忏悔:一个人惟有忏悔自己的罪过才能获得新生;一个民族只有忏悔自己历史上的过失才会远离偏执,专制和野蛮,走向理性与文明;人类惟有忏悔自己的行为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存互进。惟有忏悔我们的社会才会走向和谐,人类才会走向美好的大同。(多媒体显示板书二)
4.“认识你自己”——忏悔意识与我
(1).教师引导:著名作家冯冀才说:“忏悔可以使人摆脱魔鬼”虽然我们没有犯下二战时期希特勒和东条英机那样的罪恶,也没有文革时期红卫兵的狂热,但年少轻狂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曾犯下给人带来深深伤害的过错,我们可以不是不犯错的圣人,但绝不能做不敢承认过错的小人,可以不是人见人爱的天使,但绝不能做众人唾弃的恶魔,请正视和反思我们的“罪过”。
(2).学生反省:以坦诚的心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忏悔,直接交给或寄给曾经伤害过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或朋友等。(教师率先反省忏悔然后谈感受)[来源:学科网ZXXK](3).引导学生谈反省忏悔后的感受然后小结:或许在我们说出隐藏在我们心底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但在我们将自己大白于众人拷问完我们的灵魂之后就会发现我们如释重负、内心更和谐、人更真实,其实我们已经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和人格的升华。希望生活中的我们“一日三省吾身”!
四、总结提升
1、巴金是现代中国不多的文学大师、思想家之一,他以丰硕的文学成果以及一生坦荡,无瑕圣哲般高贵的人品,向世人证明了爱心的价值、真诚的伟大,以及天才的光芒,这位“20世纪中国的良心”,他的名字必将与鲁迅等人一样,长留青史,像北斗一样在天空闪烁!让 9 我们记住这位老人并学习这位老人的不断进取的精神和严于解剖自己灵魂的勇气,铸造一种坦诚真实的人格。
2、课外合作探究:狗与“伤痕文学”
巴金此文开篇就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然后写自己与狗,不光此篇写狗,他在另外的文章中也写到狗,不光巴金如此,反映文革的“伤痕文学”都经常写到狗,你如何看待这一文学现象?
(1).学生课外阅读“伤痕文学”查阅相关文学评论(6人一组,4人分组从网上和书籍中查阅相关文章,2人分别查阅相关评论)
(2).课后教师与学生交流并发表有倾向性的意见:
(一)映射大众命运,反映“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
(二)用狗对主人的忠诚与情义,反衬出特定年代特定社会中人性的懦弱和人性的扭曲;唤起人们的良心、良知,忏悔罪过铭记历史;倡导理想的平等、自由、博爱、惟科学知识是尊的人际关系与生活,呼唤一个理性的合乎人性的新时代的到来。
3.教师提供复印的参考材料——高建国《深情中吟出的忏悔》 附摘录部分:“„„也许因为狗是情义之兽,能与主人同生死,共患难,因此,常常出现在作家笔下。特别是**年月,人情殆尽、亲友疏远时,狗的出现,就更衬托出人世间的冷酷与凄凉了。所以我们看到,在大量的描写“文革”生活的作品中,狗,常常成了重要角色,用它们特殊的对主人的忠诚与情义,反照出社会中人的无情的万般世相„„”
板书设计: 一.情节情感:
引子(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悲伤 ↓↓
开端(包弟来历)——欢快→忧虑 ↓
发展(在家七年,相处很好)∕↓ ↓
结局(别包弟)——轻松→沉重→歉意 二.一个人————→内心和谐↘ ↓
一个民族————→走向理性→ ↓
人类————→和平发展↗
【教学后记】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三维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2、学习加旁批的阅读方法
3、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教学重点】
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教学难点】
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赏析法 讨论法 朗读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有听演讲的经历吗?大家能从演讲中看出演讲者的性格特点吗?梁实秋就可以做到,他从梁任公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活画出梁任公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学过历史一定知道梁启超是个在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有哪位同学能为老师介绍以下他的政绩呢?(戊戌变法云南起义与康有为并称“康梁”公车上书)
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二、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原名:梁治华
成就: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作品:《雅舍小品》(续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莎士比亚全集》《远东英汉大辞典》
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2、七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查字典解决不确定的字词读音,并思考: A文章记叙了梁启超的哪些情况?
B他的演讲给听众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1)齐读生字词
戊(wù)戌(xū)叱咤(zhà)莅(lì)临迥(jiǒng)异
精悍(hàn)激亢(kàng)箜(kōng)篌(hóu)酣(hān)畅[来源:学_科_网] 蓟(jì)北
三、精讲点拨(回答思考问题)A明确:音容笑貌学者风度 B明确:深刻印象从课文中找原句
①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③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
④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⑤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3、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说他在演讲时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讨论他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参照课后练习一给这些语句加旁批。讨论结束后,每组派多位代表向全班同学发布讨论结果。发布内容包括特点及旁批。需要注意的是,每组每位代表限说最多两个特点。最后特点+代表人数最多的一组为胜。胜出者可要求任何一位同学或老师朗诵课文。
四、总结提升
1、朗诵课文
2、补充《箜篌引》、《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内容
3、课后作业:找出文中细节及侧面描写的地方,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总结写作特点。
板书设计: 梁任公演讲特点
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睿智)内容:丰富有趣(博闻强识学识丰富)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感情丰沛)
肖像特点: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 步履稳健
气质风神潇洒(潇洒自信)眼神光芒四射
神态:生动有趣(自负、谦逊)语言: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动作: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讨论了梁启超在演讲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也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总结了这些特点,这节课我们就要看看作者是怎样在行文中展现这些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
二、自主学习及教师点拨
我们来根据上节课的学习总结一下梁的形象。
明确:撇开政坛上的梁不说,在文坛上,梁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感情丰沛,沉稳睿智潇洒,热心肠而又谦逊的学者形象。
3、梁的形象如何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
明确:在对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举例:课文原句)
三、合作探究
4、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对梁的敬仰、欣赏、赞美之情是怎样抒发的?
①直接表达
A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
B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强烈多少倍。
C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②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
A我很幸运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B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C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对此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来源:学科网ZXXK] ③完全含蓄的表达
A描写外貌,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
B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但读者仍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C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以学生的辈分称呼梁,已是一种尊敬和爱戴。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