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同步检测训练习题

时间:2019-05-14 06:38: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同步检测训练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同步检测训练习题》。

第一篇: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同步检测训练习题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同步检测训练习题(含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

1.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自1962年建场以来,几代塞罕坝人伏冰卧雪,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下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用行动铸就了塞罕坝精神。塞罕坝精神是

①新时期爱国主义主题

②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现 ③我国时代精神的核心

④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重要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神圣的精神追求,虽然其血脉世代相承,但在不同历史年代,其具体主旨各不相同:五四时期,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救亡图存;新中国建立后,表现为报效国家的拳拳之心;拨乱反正时期,表现为一种对真理的追求,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切。这表明

①爱国主义无确定的标准和科学的内涵

②在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 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④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017年,我国在中小学教材中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这可以让广大青少年更加准确地了解、正视抗战历史,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这样做

①是民族文化创新的重要举措 ②是基于尊重历史的正确选择 ③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④是由中日国际关系决定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中华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生命力和无限魅力,除其蕴含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

A.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和源泉 B.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C.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D.比其他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5.北京四合院庭院方正,是为冬季多纳阳光;冀南和晋、陕、豫等地,夏季西晒严重,院子变成南北窄长,以减少阳光;西北甘肃、青海一带,风沙很大,院墙加高,称为“庄窠”;东北土地辽阔而气候寒冷,为更多接纳阳光,院子常十分宽大,宅墙内空地甚多。这些特点体现了 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②我国各地文化的差异性 ③中华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而成 ④文化遗产对研究文明演进的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孔子学院被誉为“中国最好最妙的出口产品”,妙就妙在中方不唱“独角戏”,而与外方共唱“二人转”。我方主导、民间运作、中外合作、互利互享,中外高校、中小学“结对”办学,中方院长、外方院长携力推进,“融入外国主流”。可见,孔子学院的成功是基于 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②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是提升文化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 ③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④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和随之带来的软实力的提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从**亭的点点残阳,到伶仃洋的瑟瑟秋风,从革命时期的舍身赴难,到建设年代的筚路蓝缕,英雄都承载着社会对理想人格的期待,他们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符号,也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象征。这告诉我们,英雄的价值在于他们

①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最重要标志 ②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③为民族的文化道德建设镂刻了正确坐标 ④为民族精神的丰富发展谱写了不朽篇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江南忆,最忆是杭州。9月4日晚,西湖之上,月光之下,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震撼盛放,《春江花月夜》《采茶舞曲》《梁祝》《高山流水》《天鹅湖》《月光》《我和我的祖国》《难忘茉莉花》《欢乐颂》向世人讲述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和世界大同的故事。“最忆是杭州”的震撼,诠释的是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 ③文学艺术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 ④传统文艺对今天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中华文明之所以五千年灿烂不息,是因为民族英雄们奋不顾身的接续守候;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巍然屹立,是因为民族英雄们用血肉之躯不断加固其坚不可摧的民族脊梁;人民事业之所以锐不可挡,是因为人民英雄不朽精神的始终引领。由材料可见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②自强不息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重要功能 ④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杭州钟流毓秀,远古即孕育了灿烂的“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宋室南迁,在此建都,不少中原地区缙绅仕宦移民杭州,使中原文化在此积淀,与杭州原有文化相交融,重新打造出具有浓重北方韵味的特色江南文化。材料表明

①杭州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③中华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④不同区域文化渐趋融合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1.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已有5000年历史。围棋是整个中华民族血脉交织、沁骨入髓的情愫。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样,由游戏到思想,围棋的思维沉淀了无数先人的智慧,蕴藏了东方文化最原始的能量。材科说明

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中华文化求同存异、歉收并蓄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但是陆游的梅是寒士之梅,毛主席的梅是战士之梅。做寒士时,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品质;傲战士时,有“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傲骨,两者都是人牛非常重要的品格,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梅的意象。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①文学艺术中“梅”所幻化出的人生品格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传统的梅花精神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成为中华民族气节之象征 ③把“梅”作为精神追求的目标,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相得益彰 ④“梅”文化以其特有的包容性,成为中华文化中独特的文化形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3.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中医药学的研究运用与发展说明 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基石 ③树立文化自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A.①② B.①④

②人们在实践与生活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并享用文化 ④不同民族文化间的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 C.②③

D.③④

14.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费孝通晚年提出“文化自觉”论。他说,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自知 3 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的共处原则。下列对“文化自觉”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民族文化创新的基础 ②主要强调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和作用

③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④包括对自身文化的反思和学习他人文化的长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以下古语蕴含的思想依次是

①“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摘自张载《西铭》

②“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荀子》 ③“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摘自《左传》 ④“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董仲舒

A.民本、仁爱、诚信、正义 B.仁爱、民本、诚信、正义 C.诚信、民本、正义、仁爱 D.正义、仁爱、诚信、民本

17.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总装成功,这是广大参研单位和人员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结果。航空报国精神 ①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贯穿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③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8.抗战期间,多少热血青年抛妻弃子,为家国决意赴死!今天,战争早己远去,但战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今天,再次打开这些尘封的家书,依然能读到硝烟和苦难、读到思念和牵挂,更能读到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重读这些“抗战家书”,可以更好地 ①缅怀抗战英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②学习抗战英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和坚守 ③展现传统家书文化,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 ④弘扬以勤劳勇敢为基础的伟大的民族精神。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 的根本途径。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英雄之所以能携带着永不褪色的风采与情怀,在于他们身上有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从未间断的浩然正气﹣﹣为了国家统一、人民幸福,不惜舍身成仁、捐躯赴义。这一浩然正气 ①彰显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性 ②是鞭策中华儿女风雨同舟的精神支柱 ③蕴含着中华各族人民的价值追求 ④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材料题

21.暑假期间,某中学高二年级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先观看了八达岭长城纪录片,后准备开展“长城与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班会。老师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为班会做准备工作。

第一小组在图书室查阅到如下信息:在联合国大厦内,悬挂着中国政府赠送的巨幅长城挂毯。他们了解到之所以将巨幅长城挂毯送给联合国,是因为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长城坚固雄伟、蜿蜒数千里,正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奋斗、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力、凝聚力的精神象征。

第二小组在网上查到如下信息:中国长城是世界著名建筑,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周围的景观正受到过度开发的威胁,影响了长城建筑的完整和完美。假如你是该班的学生,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

(1)请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的理解。

(2)加强长城保护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你作为青少年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22.材料一 自先秦至当代,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情怀、“天下一家”的人类情怀、“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一路走来,款款而行。“礼之用,和为贵”,和平是中国展现给世界的第一印象,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法则。“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本着和平、和睦、和谐的精神追求,困扰西方世界上百年的一个个命题,被中国智慧一举廓清。中华文明古国,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卓越的东方智慧,重返世界舞台中央。材料二 “合则强,孤则弱。”2013年,中国以贯通古今的战略眼光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千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在大漠戈壁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在汪洋大海中“云帆高张,昼夜星驰”。当下,“一带一路”又将沿线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互连接在一起。这条从历史深处里走来的合作共赢之路,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并参与。2016年1月,亚洲基础设施银行正式开业,57国代表齐聚一堂共襄盛举。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谈谈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元素。(2)运用联系的知识,分析材料二我国打造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

(3)请以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写两句宣传口号,要求围绕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举措及其作用来表述。

23.英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是一个社会的价值引领。

英雄在词典中解释为本领高强、英勇过人的人;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敬的人。作为中华民族英雄文化史的一部分,他们在某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展现不同的英雄特质:忠于诚信、舍生取义、公而忘私、艰苦奋斗„„

不管是岳飞、文天祥还是黄继光、董存瑞,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国家情怀和民族气节一脉相承,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不管时代怎样变迁,英雄精神都是一种价值观的传承,它构成我们民族的精神内核,凝聚正义、力量和无畏的勇气;它还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给我们以引领和激励。一个没有英雄精神的人,是心灵患有软骨病的人;一个不能崇尚英雄精神的民族,是前程暗淡的民族。

在目前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日益多元化,对英雄也有了不同的认知甚至质疑。有人觉得,英雄只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也有人对英雄的事迹和壮举提出质疑甚至抹杀。面对社会上出现的对英雄质疑甚至抹杀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我们必须弘扬英雄精神,充分发挥英雄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作用。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在当代我们应如何发挥英雄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评析“英雄只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观点的合理性和严谨性。

(3)假如你所在班级举行以“弘扬英雄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班会,请你为班会现场写两条标语。(要求:每条限20字以内,朗朗上口,主题鲜明,必须体现英雄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答案解析

1.D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塞罕坝精神不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①不选;“几代塞罕坝人伏冰卧雪,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下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这说明塞罕坝精神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现,②正确;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塞罕坝精神不是,③不选;塞罕坝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社会的表现,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重要力量,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2.B

3.C 我国在中小学教材中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是基于尊重历史的正确选择,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故选项②③符合题意;选项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创新,排除;选项④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4.C 题目中,中华文化虽历尽沧桑,缺始终显示出顽强生命力和无限魅力,除其蕴含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故C选项入选。A选项表述错误,夸大了中华文化的作用。B选项表述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D选项表述本身错误,排除。5.A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不同地域文化的载体。我国不同区域的建筑有不同的特点,这说明我国各地文化存在差异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故①②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③说法错误,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排除;④说法错误,建筑不等于文化遗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6.A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我方主导、民间运作、中外合作、互利互享”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也是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表现,①③适合题意;增强文化竞争力,是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前提和基础,排除②;题中未体现综合国力的提升,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A。7.D 【解答】①表述错误,“最重要”显然夸大了英雄们的地位作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表述错误,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不仅仅是英雄的价值;

③符合题意,“英雄都承载这社会对理想人格的期待,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符号”,这强调的是英雄们对民族的道德建设、历史文化成就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这体现了英雄的价值在于他们为民族的文化道德建设镂刻了正确坐标;

④符合题意,英雄也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象征,这体现了英雄们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所做的贡献,即为民族精神的丰富发展谱写了不朽篇章. 故本题选D 8.A 本题考查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文化的特点。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说法错误;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④说法错误;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震撼盛放,向世人讲述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和世界大同的故事,既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又表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9.A 【解答】①③符合题意,材料中的“历经磨难而巍然屹立、不可摧的民族脊梁、不朽精神的始终引领”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重要功能,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②表述错误,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④表述错误,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故选A 10.B 中原文化在杭州积淀并与杭州原有文化交融,说明杭州文化具有包容性,故题肢①正确;特色江南文化的形成体现了文化的区域特征,故题肢③正确;题肢②说法错误,因为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而非手段,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错在了“融合统一”,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11.B ②选项表述的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与题目无关。④选项表述的是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与题意无关。题目中,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已有5000年历史以及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样等表述表明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故③正确。围棋的思维沉淀了无数先人的智慧,蕴藏了东方文化最原始的能量的表述表明了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故①入选。选B。12.A 根据题目的表述,文学艺术中“梅”所幻化出的人生品格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传统的梅花精神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成为中华民族气节之象征,故①②选项表述正确入选。③选项错误,精神追求的目标不是“梅”,而是其展现出来的气质。④选项错误,夸大了“梅”文化的作用。选A。13.C

14.A 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①当选;②当选,材料表明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不选,不同文化的融合,不会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④不选,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而非根本途径。15.D 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文化创新的基础是立足于社会实践;上述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没有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故题肢②与材料无关。材料中文化自觉强调的是自知后自主适应,取长补短,故题肢③④正确,本题答案选D。16.B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体现的是仁爱思想,“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体现的是民本思想,“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体现的是诚信思想,“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体现的是正义的思想;故本题答案选B。17.C 【解答】①④符合题意,航空报国精神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脚踏实地、精益求精,体现了爱国、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②不合题意,航空报国精神并不是贯穿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③说法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故本题选C. 18.A 【解答】①②符合题意,再次打开这些尘封的家书,依然能读到硝烟和苦难、读到思念和牵挂,更能读到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说明这些家书包含着缅怀抗战英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有助于我们学习抗战英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和坚守;

③不合题意,这些“抗战家书”不同于传统家书文化,更不是还原历史的面貌; ④说法错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故本题选A. 19.C 【解答】

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但不同文化又保持自身特色,存在差异,②说法错误;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促进文化创新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立足社会实践,④说法错误;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并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①正确;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坚持中国儒家文化为中心,③正确. 因此该题选C. 20.C 【解答】①不符合题意,观点正确但材料求提及中华文化的特性;

②符合题意,英雄身上有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从未间断的浩然正气,其中体现的就是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鞭策中华儿女风雨同舟的精神支柱; ③符合题意,这种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蕴含着中华各族人民的价值追求;

④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千百年来从未间断的浩然正气,与时代精神无关. 故本题选C

21.(1)①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②长城的修建过程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团结勤劳、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等精神,长城的作用则体现了劳动人民爱好和平、刚毅勇敢、维护国家统一等精神,这些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统一的,因此我们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2)措施:

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主心骨” 作用.;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借鉴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又要警惕敌对势力对我国的西化和分化图谋。

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的,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我们青少年应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本题以开展“长城与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班会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谈谈你对“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的理解,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然后分析长城的修建过程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团结勤劳、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等精神;最后得出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的结论。(2)本题设问指向加强长城保护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你作为青少年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属于措施类试题,是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 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22.(1)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对中国传统“和”文化的继承和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命运共同体”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和人类情怀,又秉承了中国处理复杂问题的卓越智慧。③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引领中华儿女和国际社会创造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源泉。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命运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和平、和睦、和谐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

(2)①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这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合则强,孤则弱”,世界各国打造命运共同体,人类才有机会一起迈向未来。②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和现代一带一路的建设,体现了事物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特性。③联系具有多样性。一带一路和亚洲基础设施银行的动议,是把握创造条件来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的生动体现。④要有全局观念,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寻求最优目标。“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银行作为新路径、新平台,必将在更高的水平上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3)示例:①一带一路穿越古今引领辉煌未来,亚投行携手欧亚共谋盛世华章。②中国梦亚太梦世界梦同频共振,古丝路今联通明相融齐迎大同。

23.(1)

①必须充分认识到英雄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②学习英雄精神的实质,用英雄精神引领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践行英雄精神,发挥英雄精神的激励引导作用.

③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把弘扬英雄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赋予英雄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使英雄精神在引领民族前行中永葆生机与活力.(2)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在一定实践基础上形成,因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英雄的具体的标准和内涵会随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英雄具有时代性.

②不同时代英雄的表现各有差异,但英雄的特质具有共性.英雄们秉持并为之奋斗的爱国、奉献、忘我、艰苦奋斗等价值观念,是人类正确的价值选择,可以跨越时空,成为整个国家和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该观点缺乏严谨性.(3)

答案示例:①英雄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英雄.

第二篇:必修3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必修3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练习)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2分,共50分)

1.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

A.秦的统一B.文字的发明C.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D.撰写史书

2. 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 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中华世纪坛序:“大风泱泱,大潮涝涝。洪水图腾蚊龙,烈火架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其中,“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A.源远流长B.惟我独尊C.博大精深D.独树一帜

4.都江堪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它的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综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塞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既能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灾害发生。它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这一工程说明了()

①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征 ③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精神④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和最具创造性的民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摒弃一切传统思想的束缚,建立起全新的民族精神体系

B.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展示中华民族精神的全新面貌

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民族精神 D.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

A.发挥“主心骨”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作用 B.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C.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D.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7.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是因为()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②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 ③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 ④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我国有许多抒发爱国情怀的诗词格言,下列不能体现这一风格的是()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天道酬勤”D.“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19.在研制“两弹一星”的过程中,广大科研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

①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③独立自主、不怕牺牲④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D.①③④

由于缺乏传承,我国灿烂瑰丽的文化宝库的“库存”正日益减少。据广西文化部门有关资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有地方剧种18个,到上世纪末,除桂剧、壮剧、彩调剧、粤剧外,其他剧种已难得一见。据此回答10~12题。

10.以前,我国存在许许多多的剧种表明()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C.中华文化过于繁杂D.中华文化有包容性 11.不同地方,剧种不同,这表明()

A.文化的区域特征B.不同地方的民族不同C.文化的求同存异D.文化的实用性特征 12.针对材料中的问题,我们应该()

A.彻底抛弃传统文化B.对传统文化全盘继承 C.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D.以外来文化代替传统文化

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文化消费量存在3 000亿元到4 000亿元的结构性缺口。专家分析,文化产业在强有力需求的带动下,有望迅速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成为扩大内需的新亮点。据此回答13~14题。

13.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①有利于扩大内需 ②有利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 ③有利于改善居民的消费结构 ④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4.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国民收人稳步提高,城乡居民用于娱乐、休闲等方面的文化消费越来越大。这表明()

A.生产决定消费B.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C.消费是生产的目的D.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15.中国江苏网载文指出,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坚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宣传思想战线极为重要的任务。之所以提出上述要求,是因为A.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过程中能产生巨大力量 B.先进文化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

C.文化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深刻的影响D.改造落后文化是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 16.民族精神与民族素质之间的关系是()

A.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B.一个民族的发展只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 C.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能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

D.在现代建设和社会进步过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 17.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表现在()

①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是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因素之一③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从而推动综合国力提高 ④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8.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因为()

①西方敌对势力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 ②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的需要 ③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要求 ④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①④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丰富多彩,是世界上惟一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文化,是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人类文化最辉煌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受中国社会文明发展道路以及社会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地理结构的影响,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精神。它是中华文化内在特质的集中表现,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础。据此回答13~17题。19.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 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化。这一奇迹足以把中华文化同其他文化区别开来,如此悠久的历史,本身

就包含了中华文化的许多特质,所以,我们认为中华文化的第一个显著特点就是()A.开放的氛围浓郁B.异彩纷呈C.强大的民族凝聚力D.源远流长

20.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化,之所以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

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限的魅力。除了其蕴涵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还主要得益于()A.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B.它所特有的创新精神,即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 C.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特征D.多民族的长期统一,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2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仅表现为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成就,还表现为先哲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思考,例如,天人合一就是说: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是相类相通的。一个以耕耘为生的民族,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的。在反复的耕作实践中,人们发现,对土地的善待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土地似乎是有生命的。人们从这种自然感应中,必然能获取某种信念:那就是土地也和人一样。对土地的人格化,很自然也会推广到天。四季更替,昼夜变化,风调雨顺才能丰收。这一思想在今天的现实意义主要是告诉我们()

A.发展农业必须善待土地B.发展经济必须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C.必须努力提高农业科技,改变靠天吃饭的状况D.只有顺应自然,人类才能生存和发展 22.从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的角度看,上题材料还告诉我们()

A.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B.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C.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D.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近年来,全国政协高度关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先后对闽南文化、河洛文化、三晋文化和齐鲁文化等地域文化进行调研,不断推动全国对地域文化的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以此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据此回答18~Z0题。

23.在我国,之所以产生和存在着各具明显特征的不同区域文化,主要是因为()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②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③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④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4.中华文化是一个恢弘的整体,融合了各具鲜明特色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这主要显示了()

A.中华文化古代辉煌的历程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

C.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D.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5.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在结束对安徽“徽文化”的考察后认为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资源,加强对徽文化的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安徽在中部的崛起,加强与世界文化的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明区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力量()

A.是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可以促进文化资源的持续发展

C.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动力D.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26.材料一:据统计,在全球最大的300家传媒企业中,144家是美国企业,80家是欧洲企业,49家是日本企业,美国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了全球媒体的90%。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占到60%~70%,有的占到80%以上,而在美国,外国节目仅占1%~2%。美国电影的总产量仅占世界电影产量的6%,而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达到80%。

材料二: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

材料三: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结合材料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材料二、三共同说明了什么现象?(4分)

(2)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8分)

(3)你认为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8分)

第三篇:2012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精品学案 新人教必修3

必修三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考点要求 1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二、知识综合

(一)知识体系构建

用心

爱心

专心

(二)主干知识提取

1、灿烂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表现在许多方面。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②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也表现在许多方面。A、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B、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C、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用心

爱心

专心

(2)关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A、所谓“求同存异”是指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 B、所谓“兼收并蓄”是指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②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③各族人们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②中华民族精神的精神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①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意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5)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要充分认识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新篇章。

(三)易混易错点例题剖析

1、(2010年高考江苏卷)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③错误。不同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直流

用心

爱心

专心

传至今”,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④当选。“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亦即它们既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又具有中华文化共性,①当选;也说明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②当选。因此选C。【答案】 C

2、(2010年高考江苏卷)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③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④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增强诚信意识,②错误;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④片面。①③正确说明了爱国主义的意义和作用,符合题意,当选。因此答案为B。【答案】 B

(四)重点、热点研析

热点: 沟通互信交流 推动两岸良性发展

为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与共同繁荣,以“把握契机,开创新局”为主题的2010年两岸文化论坛5月6日在台北举行。中华文化联谊会名誉会长蔡武与台湾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出席了开幕式。蔡武在致辞中表示,延绵五千年而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是连接海峡连杆中国人最牢固的精神纽带,是海峡两岸人们共同的血脉。他说,虽然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已经取得长足进展,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两岸文化交流还存在一些壁垒和障碍,需要两岸同胞共同作出不懈努力,努力营造鼓励和支持两岸文化交流的良好氛围,共创互利共赢的新局面。蔡武在致辞中最后表示,开展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基础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句1:

延绵五千年而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是连接海峡两岸中国人最牢固的精神纽带,是海峡两岸人们共同的血脉。

涉及主要知识点:

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华民族精神 问题设计:

利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两岸关系今天正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前进的原因

关键词句2:

开展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基础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要作用。

涉及主要知识点:

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问题设计:

用心

爱心

专心

省能源百分之九十;安徽馆的建筑和装饰大量使用了节能环保产品;安徽将利用世博会推介发展低碳经济的招商项目,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解析:首先应该抓住中华文化的特征,即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然后将甲同学的材料分成两大部分进行分析。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体现源远流长的特征,安徽馆的民间艺术展示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等不同地域文化的资料展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答案: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四、整合训练

训练1.有人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所以中华文化优越于其他民族文化,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我们应主要传播中华文化。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训练2.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中,有一支四季常青的奇葩“竹文化”。历代文人雅士都被竹子“未出土便有节,及凌云常虚心”的自然形态及丰富的精神内涵所倾倒,并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书卷与美谈。

苏东坡有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郑板桥的题竹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1)有人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坚韧顽强的竹子,已经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

(2)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应当怎样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五、模拟演练 1.“中华文化像一个很大的圆心,圆的半径就是中文,半径有多长,文化就能够走多远。”在著名作家余光中看来,中华文化正是依靠汉字才流传至今,“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教这些东西,不能让它缺席”。这说明()①中文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 ②汉字是世界文化的载体 ③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为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中华世纪坛序》中的这段话告诉我们()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④“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高考资源网

9下列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名言是 ①时穷节乃见,一垂丹青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鲁迅先生曾经指出:“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这是因为

①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④民族精神是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新华网2011年2月12日电.目前山东正经历着60年一遇的气象干旱。据统计,旱情发生以来.有关地方和部门紧急启动应急机制和预案,召开会议,分析形势,周密部署,采取各种措施应对旱情,取得了显著效果。

自2008年以来,我们的民族经历了太多风暴的洗礼:雪灾、暴力事件、地震、金融危机„„然而中国在低头抱怨吗?没有,中国挺起了他的脊梁!

(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中国挺起了他的脊梁”中的 “脊梁”是指什么?(2)你觉得应该怎样继续挺直 “我们的脊梁”?

12在2010年“两会”新闻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到一幅《富春山居图》的古画,这幅作于660年前的山水画,一半在台湾,一半在大陆:深深牵动了两岸同胞、海外侨胞的思绪。,一幅传世古画引起海峡两岸民众对5000年中华文化的共鸣。

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一幅画为什么会引起两岸民众的共鸣。13、2010年11月12日晚,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在广州市海心沙广场隆重举行。这是奥运会、亚运会历史上首次走出体育场举行的开幕式。开幕式以“水”为主题,全力打进水文化。整场开幕式文艺表演从“一滴水”开始,在充满童年记忆的广东民谣《落雨大》优美的歌声中,从一滴水到汪洋大海,从一叶扁舟到巨型帆船,从一汪清水到滔天巨浪。开幕式采用了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虚实结合的艺术效果,使得开幕式表演精彩纷呈。《大地之水》、《海洋之舟》、《白云之帆》、《花城之邀》四大部分或浪漫刺激、或气势磅礴、或如梦如幻,谱出了一曲和谐、友谊、欢乐的乐章,使人们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水乡特色,领略深入骨髓的岭南文化。用“放鞭炮”这种中国人传统节日常见的形式点燃火炬,非常中国风。

以上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附:整合训练、模拟演练参考答案

1整合训练1答案.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现在内容上极为丰富;表现在地域上不同区域的文化各有特色;表现在各民族的文化上异彩纷呈。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四篇:2018政治必修2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练习及答案详解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练习

一、选择题

1.在异国他乡,汉字便是一种寄托,无论你是功成名就还是漂泊沦丧,只要有方块字的伴随,你就会有很多慰藉、很多寄托。因为无论是象形还是指事,无论是会意还是形声,都已经成为方块字的魂魄,每一个字都有深远的来历,每一个中国人就是那“一撇一捺”。材料说明 ①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

②汉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质

④汉字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中医理论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基本形成。在漫长的实践中,中医药逐步融汇道、气、阴阳、五行等中国哲学思想,并与人的生命、健康、疾病防治规律相结合,形成了系统整体的医学知识体系。中医有很多疗法方法简单、操作方便、疗效显著,为西医所不及。由此可见,我国中医药文化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具有极强的包容性

③主导着世界医药文化的发展

④注重实用,整体性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拉萨雪顿节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在藏语中意为“酸奶宴”,如今逐步演变为展佛和藏戏会演为主的宗教与文娱相结合的节目,这蕴含了文化生活的道理是()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传统风俗影响人们的价值观 ③中华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④中华文化可以兼收并蓄,求同存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敦煌是中国和世界上的文化经典。我国从2016年3月开始以智慧旅游为核心建设智慧敦煌,依托“飞天”云计算中心,在信息化基础设施、游客服务、政府治理等方面进行全新布局,更好地向全世界展示敦煌文化。智慧敦煌建设活动

①丰富了敦煌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②更好地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③体现了科学技术是推动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为敦煌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根本的解决方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天山青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天山青松根连根,民族团结一家亲……”伴随着具有浓郁新疆风格的音乐,各族人民其乐融融生活在一起的和谐画面,一一展现在《民族团结一家亲》MV中。MV一经发布,便被众多媒体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上传、转发,更得到了网友的疯狂点赞。民族团结一家亲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①各地域的文化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特色

②中华民族精神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共同生活

③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第1页,共10页

④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由张艺谋执导的“北京8分钟”,人工智能、熊猫队长、中国结、轮滑运动、中国制造……用现代手法和思维,奉献了一台蕴含丰富中国文化、展现新时代中国形象的惊艳之作。8分钟满满的中国元素展示旨在 ①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②推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③彰显中国智慧、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④让人们感受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中国古代有以评论为主的诗话、词话、曲话,也有以文献为主专谈藏家与版本的《书林清话》。藏书家唐弢的《晦庵书话》一书,综合了上面这些特点,继承了中国传统藏书家题跋一类的文体,谈买书、藏书、借书、校书、刻书的掌故,用“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的气息”,“给人以知识,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由此可见 ①中国古代题跋一类的文章,往往缺乏事实、掌故和观点

②写好书话类的文章,要善于积累和运用关于书籍的知识 ③阅读书话,有助于读者感受书籍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底蕴

④出版书话类图书是提高民族素质和文化实力的基本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维吾尔族以面食为主,喜食羊、牛肉,饮花茶、砖茶,尤喜喝奶茶;柯尔克孜族的肉食常见者有炖马肉、炖牛肉、炖羊肉;哈萨克族喜吃抓饭,很少吃蔬果。这些各具特色的民族饮食文化,都是()①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中华民族特性的具体体现

③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④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历史上,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局、扬州的扬剧等。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 ①相互交流,相互吸收 ②求同存异,时尚流行 ③市场调节,繁荣兴盛 ④各具特色、渐趋同一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0.我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源.自于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始终不变的“天下”情怀: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处世之道,第2页,共10页 再到“计利当计天下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取向,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绵延不绝。这印证了

①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②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

③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1.“齐风鲁韵”传习大课堂是以弘扬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为宗旨,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内容,以群众文化服务网络为平台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系列活动。此活动的开展有利于

A.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价值观

B.丰富文化遗产内涵,实现文化遗产价值 C.齐鲁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展示齐鲁文化魅力,增强人民爱国热情

12.有文章指出:爱国主义应向多元内涵敞开大门,爱国主义不仅仅表现为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发展中国并让越来越强大的中国与世界相互接受,让中国人民的福利改善与这个进程充分兼容,也是现代爱国主义的核心内容,这将会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材料表明()①爱国主义精神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推动民族的复兴 ②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要不断丰富和完善

③在不同的时期,爱国主义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

④无论在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3.2017年清明节前夕,海南海警第三支队在琛航岛西沙海战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民族精神”活动,缅怀在西沙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革命先烈,官兵们纷纷表示今后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为祖国海防奉献青春和热血。这一活动()①把“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工作实践 ②有利于推动爱国主义由抽象转为具体 ③表明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源远流长 ④有利于激发人们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14.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下列表述与该展览主题最为贴切的是()A.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C.传承历史文化,展现时代精神

B.营造文化氛围,促进文化创新 D.坚定理想信念,推动文艺繁荣

15.2018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5周年纪念日”和“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为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某单位开展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

①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第3页,共10页 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实践 ③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④是进行雷锋精神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在中华传统文化意义上,“家”与“国”从来都是一体,不可分割。从《礼记•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负大任,从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舍生赴死,从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迈义气……展开古诗文的浩瀚长卷,我们读到的满是家与国的一体、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构共振。家国一体的思想 ①植根于我们的文化传统,反映了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是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的具体表现 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共同的要求和不变的内涵 ④在世代相传中生生不息,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7.中共中央宣传部2018年1月25日授予航天员群体“时代楷模”荣誉称号。他们的先进事迹充分体现了航天员群体“问鼎苍穹心向党”的坚定信念、“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创业豪情、“矢志一流谋超越”的进取精神、“计利当计天下利”的崇高境界。我们从航天员群体的先进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 ①有利于培育民族精神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②有助于弘扬先进文化发挥强有力的示范导向作用 ③有助于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④有利于坚持文化发展方向增强文化创造活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总书记在瞻仰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时强调说:“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正是有了这种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红船精神,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一步接一步,正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红船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精神动力

②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体现在红色革命文化之中

③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自立的精神基石

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是红船精神的核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这就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保证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这对我们弘扬民族精神的要求是 A.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C.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B.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D.和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20.“一个国家没有凝聚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就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高度的凝聚力和超凡的创造力。”下列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第4页,共10页 ①注入时代精神才能摒弃民族精神中的糟粕②注入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日益丰富 ③弘扬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失本色

④弘扬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与时俱进 A.①②

二、简析题

21.“以和为贵”是中华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君子和而不同”正是对“和”这一理念的具体阐述。在中国文化史上,“和而不同”的思想形成得很早,孔子是把“和而不同”当作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后人把它提升为一种文化精神,其内涵界定为多样性的统一与协调。“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既是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力量之源,也造就了中华文化浩瀚恢弘的博大气象和历久弥新的内在品格。结合材料,说明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伟大思想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

22.2017年10月31日,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南湖革命纪念馆,总书记做出“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的殷殷叮嘱,‘红船精神’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它对开辟中国道路、彰显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红船初心做出了深刻呈现。在面向建党百年,面向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扛着历史、奔向未来,代代传承红船初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必将凝聚起更为磅礴的力量。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谈谈弘扬“红船精神”的重要性。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第5页,共10页 1.【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汉字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在异国他乡,汉字便是一种寄托,无论你是功成名就还是漂泊沦丧,只要有方块字的伴随,你就会有很多慰藉、很多寄托。这说明汉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故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质,故③不符合题意;文字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故④错误。故选A。2.【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准确把握题意。在漫长的实践中,中医药逐步融汇道、气、阴阳、五行等中国哲学思想,并与人的生命、健康、疾病防治规律相结合,形成了系统整体的医学知识体系。中医很多疗法方法简单、操作方便、疗效显著,为西医所不及。由此可见,我国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注重实用,整体性强,故①④正确;包容性是指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材料没有体现这一特征,故排除②;主导着世界医药文化发展,这一说法夸大了我国中医药文化的作用,故排除③。故选C。3.【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文化继承与发展以及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拉萨雪顿节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在藏语中意为“酸奶宴”,如今逐步演变为展佛和藏戏会演为主的宗教与文娱相结合的节目。这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故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传统风俗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中华文化可以兼收并蓄,求同存异,故②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4.【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考查调动知识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解答】

材料表明智慧敦煌建设活动借助科学技术更好地向全世界展示敦煌文化,体现了科学技术是推动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更好地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②③符合题意;智慧敦煌建设活动没有丰富敦煌文化的内涵,也不是文化遗产保护的解决方案,排除①④。故选C。5.【答案】D 【解析】 略

6.【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文化的交流,中华文化,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此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准确把握题意。在冬奥会闭幕式上奉献一台蕴含丰富中国文化、展现新时代中国形象的惊艳之作,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①正确;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将人工智能、熊猫队长、中国结、轮滑运动、中国制造……用现代手法和思维,奉献出来,彰显了中国智慧、中国风格、中国

第6页,共10页 气派,③正确;材料强调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而不是推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排除②;材料没有涉及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排除④。故选C。7.【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文化的特征和中华文化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知识的能力,解答该题的关键在于读懂题意。材料中表明中国传统藏书家题跋一类的文体“用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的气息”给人以知识,说明古代题跋一类的文章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的,并不缺乏事实、掌故和观点,故①错误;书话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作品,体现作者独到的品书心得,不仅提供有关书的知识,而且也需研求学问。即使是对事实、材料的陈述,也能见出作者辨析、取舍的独出心裁,因此只有在积累大量书籍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挖掘书中观点,才能写好书话类文章,故②符合题意;书话不等于简单的书评,其除了介绍和评价书籍的主要观点外,还要在见解上有所启迪,或在性情上能引起共鸣,或能引发一段史实或一种知识,或很有趣可供人解颐,因此阅读书话,能够让读者感受到文字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故③符合题意;出版书画类图书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和文化实力,但并不是其基本途径,故④错误。故选C。8.【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中华文化的民族性,考查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各具特色的民族饮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民族特性的具体体现,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②③正确;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排除①;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排除④。故选C。9.【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根据材料,历史上文化地域性明显,而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吸收,市场调节,繁荣兴盛,故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各地区文化时尚流行,故②不符合题意;文化具有多样性,④中“渐趋同一”表述错误,故排除④。故选B。10.【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我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源自于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始终不变的“天下”情怀: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处世之道,再到“计利当计天下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取向,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绵延不绝。这印证了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故①②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故排除③;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故排除④。故选A。11.【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考查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排除A;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系列活动不能丰富文化遗产内涵,排除B;材料不涉及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排除C;“齐风鲁韵”传习大课堂是以弘扬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为宗旨,有利于展示齐鲁文化魅力,增强人民爱国热情,D正确。故选D。

第7页,共10页 12.【答案】C 【解析】

①说法错误,爱国主义精神并不是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排除;

②说法正确,爱国主义不仅仅表现为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发展中国并让越来越强大的中国与世界相互接受说明了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要不断丰富和完善,故入选;

③说法错误,在不同的时期,爱国主义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共同点,故排除;

④说法正确,材料中可以看出无论在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故入选; 故选:C 13.【答案】B 【解析】

①④符合题意,海南海警第三支队在琛航岛西沙海战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民族精神”活动,把“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工作实践,有利于激发人们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 ②表述错误,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③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主旨不是要强调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源远流长的特征. 故选B 14.【答案】A 【解析】

A符合题意,该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通过该活动旨在回顾革命历史,继承革命传统,继承发扬长征精神,弘扬民族精神; BCD不符合题意,与题意主旨均不符合; 故选:A。

15.【答案】A 【解析】

①②符合题意,开展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和志愿精神,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实践;

③说法错误,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④说法错误,雷锋精神传播属于文化传播,大众传媒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故选:A。

16.【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把握材料主旨。传统文化的内涵会因时而变,故③错误;由材料内容可看出,家国一体的思想体现了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我们的文化传统,反映了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的具体表现,故①②符合题意;家国一体的思想体现了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故④错误。故选A。

第8页,共10页 17.【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弘扬先进文化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材料中,航天员群体的先进事迹充分体现了航天员群体“问鼎苍穹心向党”的坚定信念、“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创业豪情、“矢志一流谋超越”的进取精神、“计利当计天下利”的崇高境界,我们从航天员群体的先进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有利于培育民族精神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有助于弘扬先进文化发挥强有力的示范导向作用,①②正确;从航天员群体的先进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有利于弘扬先进文化,而不是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排除③;材料强调弘扬先进文化发挥强有力的示范导向作用,而没有涉及坚持文化发展方向增强文化创造活力,排除④。故选A。18.【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考查调动知识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正是有了这种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红船精神,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一步接一步,正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说明红船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精神动力,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自立的精神基石,①③正确;红色革命文化不是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体现,排除②;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核心,排除④。故选B。19.【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审题。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这就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保证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这对我们弘扬民族精神的要求是发挥中国特色会主义文化“主心骨”的作用,故A正确;题干未涉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外来思想文化,故BC不符合题意;题干也没强调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故排除D。故选A。20.【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再现能力。此题是逆向选择题。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故民族精神中没有糟粕,传统文化中存在糟粕,故①说法错误,入选;民族精神要与时俱进,注入时代精神,这样民族精神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故②正确,排除;发扬时代精神和弘扬民族精神要相结合,弘扬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失本色,故③正确,排除;弘扬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与时俱进,故④说法错误,入选。故选C。21.【答案】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而不同”思想形成得很早,其内涵也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力量之源。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和而不同”思想造就了中华文化浩瀚恢弘的博大气象和历久弥新的内在品格。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后人把孔子“和而不同”提升为一种文化精神,其内涵界定为多样性的统一与协调。【解析】 此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考查调动知识分析阐释问题的能力。设问知识指向中华文化的特征,要求结合材料说明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伟大思想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体现说明类题型。解题的关键在于明确中华文化的特征包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特有的包容性,然后结合材料信息分析如何体现上述特征即可。22.【答案】①“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重要体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②“红船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③弘扬“红船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在发展中国特

第9页,共10页 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能产生巨大的力量,不可估量的作用;④弘扬“红船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⑤弘扬“红船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是顶住霸权主义、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影响的重要精神力量。【解析】

此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谈谈弘扬“红船精神”的重要性,属于意义类试题。解答此题首先需要学生分析材料,然后调动课本相关知识回答即可。主要从“红船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弘扬“红船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等角度说明。具体如下:“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重要体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红船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弘扬“红船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能产生巨大的力量,不可估量的作用;弘扬“红船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弘扬“红船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是顶住霸权主义、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影响的重要精神力量。

第10页,共10页

第五篇: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

案 新人教版必修3

(一)知识梳理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与。(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汉字是中华文明的。(2)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

3、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 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2)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 的奋斗密切相关。(3)实践证明:只有在 和 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1)中华文化中的 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2)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 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的科技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 和 的特点。

5、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1)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 千差万别,程度不同,受 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 特征。(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6、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1)我国各具特色的 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我国的雕刻建筑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

7、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 和强大的。

8、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包容性:即 和。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 ;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 ;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核心:)

(1)。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进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2)。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4)。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

3、爱国主义。(1)地位:爱国主义是 的核心。作用: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2)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 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5、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 的必然要求。弘扬民族精神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确保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 的要求。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 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 的需要

(4)启示与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和,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二)达标检测

1、(2008江苏卷22)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这表明(A)A.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B.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 C.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D.儒家思想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2、(2008江苏卷24)“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D)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

3、(2008海南卷18)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号。2007年11月26日,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我国第一幅月面图像向世人完美亮相,标志着我国第一次探月活动的圆满成功。我国探月活动的成功,可以说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续写传统文化中“奔月”理想的佳话。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B)

①凝聚着自信自尊,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体现着与时俱进,是进行科学技术探索的主要精神动机 ③蕴涵着美好憧憬,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④充溢着浩然正气,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08广东12)中国的舞龙、西班牙的斗牛、巴西的桑巴舞等表明文化的表现形式具有(C)①民族性 ②多样性 ③交融性 ④独特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08广东13)2008年两会期间,中央政府作出决定:具有公益性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今明两年内逐步向社会免费开放。这项举措有利于(A)①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②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③中国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④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07广东20)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A)A.包容性 B.阶级性 C.民族性 D•地域性

7、(07海南15)“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的一首《乡愁》,在海峡两岸广泛流传,引起两岸同胞的广泛共鸣。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情感(D)

①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②表明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表明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④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2008宁夏卷38)(16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1)赞成上述哪种观点?请从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角度阐述你的理由。(7分)(三)配餐作业 A组

1.二百三十多年前,清朝乾隆皇帝依托鼎盛的国力,组织全国数百名优秀学者,用十余年的时间编纂《四库全书》。它涵盖了十八世纪中期以前中国文化基本典籍,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四库全书》证明了A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B.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C.中国古代科技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D.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兼容并蓄

2.2006年4月28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祖先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长城、故宫、莫高窟、兵马俑等,构成中华民族独特而璀璨的文化景观。这些文化遗产B A.表明中华文化优越于其他民族文化 B.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 C.体现了中华文化巨大的包容性 D.曾经历了西方近代文化的巨大冲击

3.优秀的文化是没有国界的。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以众为师,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汉朝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唐代的玄奘到“西天”取经,明代的郑和下西洋,都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这体现了B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 C.中华文化一脉相传 D.继承性是中华文化的最大优点

4.在河北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碑亭里,竖立着《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这块巨大的石碑,碑文记叙了土尔扈特蒙古部族在远离故土一百四十多年之后,经过万里跋涉、重返祖国的过 3 程。土尔扈特蒙古部族重返祖国的壮举展现了B A.蒙古民族的凝聚力 B.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 C.民族精神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D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 5.南怀瑾先生在30多年前曾预言:一个国家的科技落后了,可以很快迎头赶上;一个国家的经济衰落了,也能补救。唯独一个国家的文化不复存在了,也就是意味着亡国后,这个国家就不可能复活了。上述材料表明B A.文化对经济和政治具有决定作用

B.文化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支撑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C.传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D.国际竞争的实质是民族文化的竞争 B组

1.2006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发展创新文化,既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要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扩大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科技交流合作,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这就是要求我们 A A.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B.把文化和经济政治有机结合起来 C.用文化塑造人生 D.坚持文化的多样性

2.2006年7月20日,深港澳台少儿文化艺术夏令营正式开营,140名来自深港澳台的中小学生在深圳进行为期六天的文化之旅。孩子们分别到中华民俗文化村、深圳博物馆、南山书城等地参观交流,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之所以开展上述活动是因为C A.文化艺术素质是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质的前提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C.感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有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D.丰富学生暑期生活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3.2006年5月,以重温唐玄奘取经经历,追寻中华民族精神为主题的“玄奘之路”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在北京启动。活动以追寻中华民族精神为主题,是因为这种民族精神A A.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B.是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文化底蕴 C.是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所特有的文化现象 D.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4.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体现在C ①它始终是维系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它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③它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④它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2006年5月10日《大众日报》载文指出,我们要把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作为立足点,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着力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他们形成现代公民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有利于A ①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②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③抵御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④把人们的价值追求凝聚为完全一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组

材料一:2006年4月14日中国廉政网载文指出,我们必须丰富和拓展民族精神的内涵,以有效地抵制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

材料二:自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逐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境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成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强盛的精神力量。(1)两则材料共同表明了什么道理?抵制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为什么必须丰富和拓展民族精神的内涵?(4分)(2)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成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强盛的精神力量?(6分)4(1)①两则材料共同表明了民族精神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②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激荡。同时,西方一些势力扩大文化霸权,强势推销西方思想文化价值观。我们只有在汲取民族精神的精华的基础上,使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抵制西方糟粕思想文化和道德价值观的侵袭。(2)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无论什么时期,它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②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是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因素。③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高昂的民族精神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能产生巨大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因此,中华民族精神必然成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强盛的精神力量。

下载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同步检测训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同步检测训练习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