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程训练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课练26我们的民族精神
课练26 我们的民族精神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百名将军及名家书画展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开幕。《刚正不阿》的凛然正气,“精忠报国”的赤子丹心,“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华腾飞》的殷切期盼,唤起了观览者内心的敬畏与沉思,也让其深切感受到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这表明()①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起决定性作用 ②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④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的选择,郑重的承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文化学者认为,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之路,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因为()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民族友好地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②“以和为贵”的和谐文化培育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民族禀性 ③中华文化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④崇尚“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地震、旱灾、涝灾、泥石流„„在重大灾害面前,中华民族显示出强大的凝聚力。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饱经风霜而弥坚,靠的就是伟大的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错误的是()A.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B.中华民族精神是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 C.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D.必须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4.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勤劳勇敢的优良品格。如“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业广唯勤”“天道酬勤”“不畏强御”“勇者不惧”“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等等。这说明()①勤劳与勇敢往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②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优良品格 ③勤劳勇敢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④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早在先秦,思想家就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反映了中华民族希望天下太平,同其他民族、国家友好相处的愿望,表现出天下一家、与人为善的博大情怀。中华民族对民族、对国家利益的这种独特态度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A.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B.团结统一和爱好和平的精神 C.勤劳勇敢和团结统一的精神 D.自强不息和爱好和平的精神
6.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提出“若要雪耻,莫如自强”的口号;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以《易传》的刚健、有为等原则,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人则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这些体现了()①史书典籍,是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 ②中华文化,是实现强国梦想的指导思想 ③自强不息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进取 ④爱国主义,贯穿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艰苦斗争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人们通过文学艺术启蒙心智、认识社会、获得思想上的教益,从丰富多彩的优秀文艺作品和文化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树立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是()A.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B.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C.文化建设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建设
D.弘扬民族精神能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8.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下列对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①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 ②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 ③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才具有生机和活力 ④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才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一书中曾指出,要注重开展“意识形态竞争”,打“攻心战”,扩散“自由和民主价值观”,打开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变革之门”。这主要警示我们()①要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②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③要抵制西方文化中的腐朽、落后思想 ④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自强不息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下列能够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有()①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②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③明公灭私,天下为公 ④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人们在谈论爱国主义时往往有着不同的认识。关于爱国主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是抽象的 ②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③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往往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④爱国主义是近现代中国特有的精神风貌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12.“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仍旧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就让我们调整那立姿,在风雪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表明()①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其基本特征 ②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52分)13.习近平强调,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养分,从儒家经典中寻找解决现实难题的办法。从历史的角度看,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分析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4分)14.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极大弘扬,是一曲亿万中华儿女“愿以热血卫吾华”的抗击日本侵略的不朽的英雄赞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用鲜血与生命书写的感天动地的精神史诗。2015年9月3日,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鲜明地提出了“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的命题。
结合材料,运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谈谈如何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28分)
[练高考—找规律] 1.(2016·课标Ⅰ,39(2))阅读材料,完成要求。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郅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2.(2015·课标Ⅱ,39(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练模拟—明趋势] 3.(2017·山东菏泽一模)2015年10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15年最新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项目名单,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榜上有名。这既是联合国对该档案真实性和唯一性的认可,也是对文献遗产保存完整性的最高赞誉。《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成功的意义在于()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②凝聚和激发民族力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③促进文化交流传播,挖掘世界记忆遗产的商业价值 ④维护历史真相,对抗战历史研究有重要价值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4.(2017·河南南阳等六市联考)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华 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形成和发展进行集体学习时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这是因为()①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培育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条件 ②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世代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形成、发展的 ③只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才能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④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和民族观的源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17·湖南四县市联考)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了闭门会谈。他们都强调,要顺应民意,要加强两岸文化和教育交流合作,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增强同胞精神纽带。这反映出()①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创造力 ②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之中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2017·山东济南模拟)被称为“不灭的蜡烛、不倒的脊梁”的感动中国人物莫振高,在广西都安高中任教三十多年,埋头苦干,用微薄的工资资助了300名贫困生,并筹集3 000多万元善款,帮1.8万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这对我们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启示是()①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积极传播文明风尚 ②提高辨别文化眼力,坚决取缔落后文化 ③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夯实民族振兴基石 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勇于担当甘于奉献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2017·豫晋冀调研)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由材料可知,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修复能力的主要原因在于()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②中华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 ③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熔铸百家的气魄 ④中华文化坚持在历史与现实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17·河北唐山一模)《忠经》曰:“夫忠而能仁,则国德彰;忠而能知,则国政举;忠而能勇,则国难清,故虽有其能,必由忠而成也。”这一思想数千年来激励着广大志士仁人。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忠”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理念()①是人与国家、社会之间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有利于培养公民责任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③需要在当代意义上创造性地转化和传播“忠”的文化传统 ④不受历史条件制约,可以直接转化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9.(2017·福建厦门期末)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这不仅在于我们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在人们心目中,我国已从地区大国一跃成为世界大国。锤炼我们的大国气质,应该()①登高望远,以全球视野洞察世界发展局势 ②宁静致远,以平常心态作出正确价值判断 ③海纳百川,以宽广胸怀接纳他国各种文化 ④刚柔相济,以务实作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2017·山东德州期末)“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名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A.团结统一的民族传统 B.爱好和平的民族品格 C.自强不息的内在气质 D.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 11.(2017·安徽示范高中第一次联考)每年的“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全国各地都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我国有许多反映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诗词格言。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①自强不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②爱好和平——犯我强汉 者,虽远必诛 ③勤劳勇敢——春夏耕耘,冬秋收藏,昏晨力作,夜以继日 ④团结统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2.(2017·郑州质检)民族精神不是虚无缥缈的,它在我国古代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及浩瀚史书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只要认真阅读它们,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材料说明()①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 ②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③我国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民族精神 ④只有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3.(2017·北京丰台模拟)总书记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焕发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仍然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说明()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B.中华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C.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D.民族精神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14.(2017·北京海淀模拟)自古以来,总有一些呐喊,让人热血沸腾。吉鸿昌的“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宋哲元的“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李少石的“丹心已共河山碎,大义长争日月光”,陈毅的“五年碧血翻沧海,一片丹心照汉旗”,都是穿越历史的呐喊、热血写就的精神。这些呐喊和精神()①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爱国主义 ④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2017·鄂豫晋冀陕联考)有专家指出,中华民族精神是一种强大的内生力量。作为文化根基,它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纽带;作为一种目标导向,它能够指引中华民族前行;作为一种动力激励,它能够激发人民团结奋斗,投身发展大业,创造人间奇迹。材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①具有博大精深的特质 ②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③集中展示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④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17·黄冈期末)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在其形成和演变过程中,不断吸取儒家传统文化精髓,同时也丰富了儒家文化的内涵。中秋文化与儒家精神,互为表里,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祈求和谐、团圆等永恒不变的民族精神主旋律。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A.集中表现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力量 B.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C.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D.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17.(2017·广州名校统考)地处广东最东端的潮汕人,因为濒临大海,与海为伴,养成了不屈的胆气。明清时期,潮汕地区饱受统治者“海禁”之苦,许多人“死中求活”,与残酷的统治势力进行抗争,奋力开拓海外贸易。在长期的斗争中,潮汕人不安现状,勇于拼搏,强悍不羁的鲜明个性逐渐养成。这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爱国主义 D.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课练26 我们的民族精神
1.D 百名将军及名家书画展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举行,唤起了观览者内心的敬畏与沉思,也让其深切感受到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③④正确。①中的“决定性作用”说法错误;②说法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C 我们要吸收外国文化中优秀的成果,而不是吸收一切,①错误;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之路,体现了对中华文化“以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优良传统的继承,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②③正确;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④说法错误,排除。
3.D 本题考查了中华民族精神及其相关知识。A、B、C均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集中表现,是民族文化的精髓。D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之魂,都是精华,D说法错误。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正确答案为D。
4.C 本题考查了中华民族精神。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精神,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其他民族也可能具备勤劳勇敢的优良品格。④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故本题答案为C。
5.B 本题考查了中华民族精神。“亲仁善邻”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内,处理各兄弟民族关系应携手共进;二是对外,处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应和睦相处,协和万邦。所以,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团结统一和爱好和平的精神,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6.D 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若要雪耻,莫如自强”的口号,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③符合题意;材料中冯桂芬、康有为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均体现了爱国主义情怀,④正确切题;①在材料中未体现。中华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②错误。故本题答案为D。
7.A 本题考查了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建设等知识。A是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的关系的正确理解。B强调的是文化建设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不符合题意。C把文化建设等同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建设,缩小了文化建设的范围。D强调了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与题意无关。故本题答案为A。
8.A 民族精神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只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所以③④表述错误;①②是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关系的正确表述,符合题意。
9.C 打“攻心战”,扩散“自由和民主价值观”,打开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变革之门”,警示我们要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有效抵制西方文化中的腐朽、落后思想的侵蚀,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与题意不符。
10.C 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理解。“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对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明公灭私,天下为公”是指办事公平正直、不徇私情,两者均不能体现自强不息的精神,排除②③。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11.A 本题考查考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①说法错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④说法错误。②③正确,当选。
12.A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寓指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只 要有传统文化这个根,中华民族精神历久弥新,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④错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3.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及发展,对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6分)②儒家思想深刻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6分)③儒家思想在形成中华民族精神,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6分)④儒家思想在团结、凝聚中华各族人民战胜困难和灾难过程中提供了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6分)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应从传统文化的地位,儒家思想对今天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联系方面识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4.①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突出表现。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最主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主心骨”的作用,使抗战精神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7分)②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将抗战精神作为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7分)③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7分)④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必须将弘扬抗战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7分)解析 本题考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依据设问的知识要求和问题指向,考生可从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突出表现、发挥“主心骨”作用、继承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等方面思考。答案语言既要遵循教材知识.又要灵活变通。
加餐练——分类集训·知能提升
1.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辨别信息真伪、抵御落后文化和错误言论的能力。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英雄事迹,抵制和批驳肆意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的言行。大力宣传英雄精神,使群众懂得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
解析 本题设问要求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解答本题可结合材料说明怎样去做。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应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需要还原历史、捍卫崇高,要求我们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当然还需要我们认识到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解析 考点定位:中华民族精神。解答本题,首先应答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作用是什么;然后结合材料分析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具体体现;最后得出结论,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3.D 《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成功能让我们牢记历史、珍爱和平,但不能激发民族自豪感,排除①。申遗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文化遗产,而不是注重其商业价值,③说法错误。②④是《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成功的意义,故选D。
4.A 题干强调的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关系,①②正确切题。③说法绝对化,排除。④说法错误,源泉应该是社会实践。故选A。5.B 海峡两岸强调通过文化交流,传承中华文化优秀传统,说明海峡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海峡两岸强调通过文化交流增强同胞精神纽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④正确切题。①③在材料中未体现。故选B。
6.D 莫振高用微薄的工资资助贫困生,传承了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①④正确切题。题干与落后文化无关,且应该是改造落后文化、取缔腐朽文化,排除②。题干是对个人的启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政府的职责,③不合题意。故选D。
7.C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集中反映,①说法错误。题干没有说明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熔铸百家,③在题干中没有体现。②④是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修复能力的主要原因。故选C。
8.B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排除①。“忠”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理念受历史条件制约,且不能直接转化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④观点错误。②③正确切题,答案选B。
9.C 锤炼我们的大国气质既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又要有科学分析的态度,接纳他国各种文化的说法错误,排除③。①②④正确切题,故选C。
10.D “殉国家之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了个人努力为国家贡献力量的爱国主义精神,D符合题意,故选D。
11.B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体现的是捍卫国家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②对应错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对应的是自强不息,④对应错误。①③对应正确,故选B。
12.C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材料列举的作品都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凝聚着民族精神,①③符合题意。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②错误。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有很多,不仅仅是创造优秀文化作品,④错误。
13.C 抗日战争中焕发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仍然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说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C切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排除A;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的中华文化之中,B错误;D错在“决定”上。
14.B 材料中的这些呐喊和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故①③符合题意;②④排除,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15.C 材料强调的是民族精神的作用,②④符合题意。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华民族精神集中展示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说法错误。
16.B “中秋节„„不断吸取儒家传统文化精髓”,“中秋文化„„主旋律”,表明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B项符合题意。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A排除。C、D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
17.D 潮汕人与残酷的统治势力进行抗争,不安现状,勇于拼搏,体现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故选D。A、B、C均不符合题意。
第二篇:XX届高考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教案(范文)
XX届高考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
教案
第11课时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弘扬徽文化精髓,彰显徽文化独特魅力
国家旅游局将XX年确定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年,安徽省结合实际,提出了“徽文化、让旅游更精彩”的口号,借助主题年的契机,进一步弘扬徽文化,推动安徽省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安徽省山川秀美,风光旖旎,更因历代文人墨客的足迹而灵动而闪光。黄山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是中华民族山水文化当之无愧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灵感的源泉。唐代诗仙李白游历安徽十余次,写下140多篇诗作。宋代文豪欧阳修在滁州琅琊山写下的《醉翁亭记》,成为中国散文的典范和士大夫们的楷模。国人耳熟能详的许多成语典故也都出自这里,如十面埋伏、望梅止渴、卷土重来、打草惊蛇、班门弄斧等。
江淮大地,传统戏剧、民间音乐、传统手工艺、民间舞蹈和民间美术灿若星河,许多艺术门类和成果享誉海内外。戏剧中的黄梅戏、徽剧、泗州戏、庐剧;传统美术中的新安画派、阜阳剪纸、徽州四雕、徽派篆刻;传统手工技艺中的文房四宝、芜湖铁画、万安罗盘;传统舞蹈中的花鼓灯、傩舞等,无不特色鲜明,别具韵味。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安徽丰富的文化资源和鲜明的文化特色是旅游业发展的宝贵财富,为旅游强省建设构筑起重要的资源支撑。
.说明安徽丰富的文化资源蕴涵的中华文化特征。
历代文人墨客的足迹、许多成语典故的出现、悠久的传统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独特的徽派文化,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各种文化精彩纷呈,成果享誉国内外并进一步发扬光大,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说明如何弘扬徽文化精髓,彰显徽文化独特魅力。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与其他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实现共同繁荣。
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文化资源,利用商业贸易、教育等方式传播安徽文化。
对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徽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推陈出新,使徽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1.黄梅戏是安徽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和全国知名的大剧种。清道光前后,由产生和流传于皖、鄂、赣三省间的黄梅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戏曲青阳腔、徽调的影响,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相结合逐渐形成。又在吸收“罗汉桩”、青阳腔、徽调的演出内容和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发展。黄梅戏的形成与发展体现了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解析:选c。黄梅戏是在吸收和借鉴民间艺术、一些地方曲调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现了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即包容性。A、B两项没有体现,D项说法太绝对。
2.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充分利用徽文化优势,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有安徽特色的文化品牌,推动徽文化走向世界。如果你参与“实施徽文化走出去战略”研讨会,需要拟定一份发言提纲,你认为最恰当的一组是
A.抓住机遇,加速融合,全面占领国外文化市场
B.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全面改造提升徽文化
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全面满足国际市场需要
D.立足特色,相互尊重,全面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解析:选D。文化走出去既不是占领国外文化市场,也不是全面满足国际市场需要,而是借鉴交流、融合,促进文化发展,排除A、c两项。对徽文化要继承发展和创新,不是全面改造,故不选B项。D项符合题意。
例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①反映了中华文化的特征,符合题意;②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力量,符合题意;③表述错误;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例2: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①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
②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③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④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区域性的认识。②反映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③反映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形成的原因,符合题意;①④表述错误。故选c。
例3: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
【解析】本题以树立海洋意识为背景,考查关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知识,属于分析型主观题。首先要掌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相关知识;然后依据此问所赋分值分两个方面作答,一是求同存异,二是兼收并蓄;最后结合材料与教材原理分析论述。若学生没有掌握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不会从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两个方面分点作答,从而导致失分。
答案: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②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③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
第三篇: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填空
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__与____。⑴ __是文化的基本载体。__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__时代。__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____。⑵ ____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____、_____为世界所仅有。
3、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____的奋斗密切相关。(2)实践证明:只有在______的领导和_____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3)今天,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想协调,既保持___,又体现___。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
2、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⑴____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__的作用。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____。⑵____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应用,具有___和___的特点。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____。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____,又保持着______。
4、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1)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__,又有各自的____。(2)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__,都是中华民族的__。(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____。(4)意义:多民族的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____;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____和强大的_____
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___,即____、____。所谓“求同存异”,就是_____________;所谓“兼收并蓄”,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一、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1、什么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以____为核心的,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民族精神。
2、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1)爱国主义的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___。(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爱国主义是__的,而不是___。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____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____,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____,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____,是中华民族__。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沧桑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_______。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为什么):
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
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____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_______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_________的必然要求。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_________的要求。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__,具有凝聚和动员____、展示____的重要功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_____的重要保证。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_________的需要。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面对这种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2、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⑴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_________。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主心骨,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⑵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____________。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党想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⑶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___________。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⑷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_________。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第四篇:M3U3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以选择题题型出现,又以组合选择题居多)
中华文化 汉字——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中华文化的 源远流长 史书典籍——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基本特征 中华文化 独特性——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区域性——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融合)博大精深 民族性——中华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民族的特性中华文化源远流求同存异——既认可本民族的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长、博大精深的重中华文化的 兼收并蓄——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吸收和融合(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原因——包容性 包容性 包容性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的意义 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中国各民族①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对中华文化②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现实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的贡献 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爱国主义 在当代,爱祖国和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的基本内涵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民族精神的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时代特征 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体现在革命、建设、改革)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之魂 必要性 精神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③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意义 ①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 ②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 意义弘扬和培育 ③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民族精神 ④有利于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途径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④必须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第五篇: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练习题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练习题
命题人:冼汉子 2014-03-10 1.2013年前三季度,中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37634.8万人次受灾。灾害发生后,中央在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工作的同时,其他各省市人民也积极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这充分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
①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
③必须与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④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A.①② 屏说明
A.汉字对于展现人类的精神世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B.汉字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C.传统文化是一笔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财富
D.对于提高汉字书写水平,传承和传播汉语文化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2013年6月22日,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了中国云南哈尼梯田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区包括了最具代表性的集中连片分布的水稻梯田及其所依存的水源林、灌溉系统、民族村寨。该文化景观之所以申遗成功,是因为它()①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能够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③能够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③④
4.随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近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2 158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此举有助于
A.丰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 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的传播 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 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5.2013年节目流程简单,比赛规则单一,视觉呈现单调的央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发收视热潮,激起观众对汉字书写的热议。其主要原因是
A.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B.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汉字是中华民族血脉传承的文化符号D.唤起了全社会对汉字文化传承的重新审视
6.揭阳市有非常丰富的传统美食,如揭阳乒乓粿、普宁豆干、惠来绿豆饼和揭东埔田笋粿等等。假如揭阳市应邀到德国慕尼黑市举办一个传统美食节,邀请你为此次活动拟一个标题,你认为最合适的 A.弘扬传统,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B.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面向世界 C.博大精深,求同存异,相互尊重 D.世界第一,抓住机遇,走向世界
7.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B.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C.要增强社会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D.对现代化建设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作用
8.《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年的历程,通过它,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超越了国界、民族和语言,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 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 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C.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 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
9.75岁的老革命孙征,用5年多时间、自费30多万元、行走5万千米,在3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举行了400多场爱国主义巡回宣讲活动。孙征老人的上述做法
①源于爱国主义是中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②反映出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③体现出爱国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④印证了爱国主义与爱国本质上是一致的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10.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以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同时也成为网络热点话题。这档节目火爆荧
试卷第1页,总4页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拨的顽强斗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皮影戏又称“灯影戏”,这门比京剧还要古老1000多年的表演艺术,将绘画、刻纸、说唱、戏曲等融为一体,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皮影戏的发展历程表明
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 ③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①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 ②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③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④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 武夷山是中国著名的茶乡,武夷山茶“蕴和寓静”的秉性,不仅融合了儒家的中和之美,也融入了佛家的空灵之美和道家的自然之美。“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这表明 ①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③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④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D.②④
14.福建地处东南沿海,自晋唐以来,南渐的中原文化和闽越文化相融衍生,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出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闽都文化等区域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异彩纷呈。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 A.人们需要雅俗共赏的大众文化 B.福建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D.我国各民族文化各具独特的个性
15. 总书记在勾勒未来中国发展新蓝图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的作用。
A.爱国主义 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 B.为人民服务 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 C.爱国主义 改革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为人民服务 改革创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6.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司马迁忍辱著《史记》;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等故事都已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典范。这说明
A.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 B.只要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C.自强不息精神已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D.自强不息这一概念最早出自《周易》
17.有人说,奥运赛场上,对手就是成就一名运动员梦想的另一只手。是的,你和我,其实是不可分离的“辩证法”,有我就有你,你我相互依存、相互成就!这也正如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中华文化巨大包容性的积极意义在于
①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和谐相处、相互交流 ②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③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④有利于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新中国成立以后,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展品最精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在国家图书馆举行,近400种古籍善本在此展出。下列有关史书典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 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C.史书典籍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19.2012年“京味儿——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撷取《燕京八绝》、传统古琴、扎燕风筝制作等数十项目,采用传承人现场技艺演示及实物、图文、视频等方式,尽显老北京的文化韵味。“京味儿”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 ①承载北京文明的演进历程,呈现北京城市的文化底蕴 ②是在多民族文化的不断交流、借鉴中逐渐走向同一
③既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具有北京文化的个性 ④彰显中华民族精神,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以 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
试卷第2页,总4页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精神”是()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共同追求的“中国梦”。实现这一梦想,必须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因为“中国A.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推动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途径 C.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精神动力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2.“一个国家没有凝聚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就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高度的凝聚力和超越的创造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①注入时代精神才能摒弃民族精神中的糟粕 ②注入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日益丰富 ③弘扬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失本色 ④弘扬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与时俱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3.3月20日履新江西省委书记的强卫翌日重走小平小道并强调,我们要继承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奋力推动江西各项事业再创新辉煌。这一要求的依据是 ①一个民族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②传统文化是凝固的艺术,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夙愿,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这一“中国梦”()
①体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②蕴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凝聚民族力量
③作为一种物质力量,能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巨大作用 ④能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激励我国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5.中国即是茶的故乡,又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6.(2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密集出访十余个周边国家,邻国领导人也频频应邀到访,显示了我国政府对周边外交工作的高度重视。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到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秉承了这样的理念:与周边国家携手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中国与东盟就推进南海行为准则进程展开磋商,中国与越南决定成立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工作组,中国与印度签署边防合作协议。对于存在的分歧和争端,我们在坚定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致力于通过对话磋商和平解决。
材料二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选择。中国人民历来崇尚“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理念,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重要价值观。中华民族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留下了不少对外文化交流的千古佳话。中国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外持之以礼,实行睦近交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国家利益的知识,分析我国周边外交工作思路的科学性。(12分)
试卷第3页,总4页(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我国是如何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的。(10分)
27.(2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运动会2013年8月31日下午在辽宁省沈阳市隆重开幕。这是近三十年以来首次在白天举办的的全运会开幕式。十二届全运会组委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反对铺张浪费、开创赛会新风的要求,改为白天举办,不燃放焰火,而且取消大型文艺演出,改为深受群众欢迎的全民健身展示。材料二 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指出必须坚持开放创新,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使文化产业成为广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树立勤俭节约意识的意义。(9分)
(2)《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出台,体现意识活动的什么特点?(4分)
有观点认为,“只有全面吸收外来文化,才能把广东建设成为文化强省。”请运用辩证否定观评析这一观点。(12分)
28.(16分)河北省开展了“学习雷锋、善行河北”网络主题活动,引导网民特别是青年网民广泛参与到创建文明网站活动中来。河北好人网先后组织“学雷锋——寻找身边好人”、“从自己做起,争做文明网民”等网络征集活动,传递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善行精神,倡导网络新风尚。河北新闻网开通“善行河北”官方微博,通过微博传递“善行”力量,鼓励网民广泛参与献爱心活动。河北省的其他新闻网站、政府门户网站、商业网站,也结合“学习雷锋,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并根据自身实际开展了各类文明办网、文明上网的活动。请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角度,谈谈“学习雷锋,善行河北”活动的意义。
试卷第4页,总4页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练习题 参考答案
1—5 ADACC 6—10 CACCC 11—15 DCCCC 16—20 CBBBC 21—25 CCBCB 26.(1)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②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做好周边外交工作要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周边国家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③国家间既存在共同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乃至对立,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做好周边外交工作致力于通过对话磋商和平解决,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局。
④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任何国家都不应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我国周边外交工作思路坚持了这一点。
(每点均3分,若考生回答“国家利益不是抽象的,归根结底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①继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推动各民族文化的和睦相处。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③发挥中华文化包容性优势,立足实践,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推动世界文化发展。④秉承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精神,睦近交远,为世界的文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⑤坚持建设文化强国,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每点均2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7.(1)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先进的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全运会树立勤俭节约意识,不仅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要求,而且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政治的发展。(3分)
②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全运会树立勤俭节约意识,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
③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全运会树立勤俭节约意识,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3分)
④树立勤俭节约意识也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要求,全运会树立勤俭节约意识,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3分)
(评分说明:考生任意答到三点即给满分9分。如考生答到“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通过社会实践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可给2分;答到“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也可给2分)(2)①《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出台,体现意识活动的目的性。(4分)(评分说明:考生如答目的性和计划性也给4分。考生如答自觉选择性或主动创造性或者主动性和创造性给2分。)
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2分)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关键在于立足自身的实际,挖掘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2分)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1分)广东建设文化强省,必须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1分)
④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2分)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必须吸收和借鉴一切优秀的外来文化,同时必须坚决抵制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对我国文化领域的冲击。(1分)⑤全面吸收外来文化属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2分)因而该观点是错误的。(1分)
(评分说明:考生如答“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2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1分)。建设文化强省要立足于广东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现创新与发展。(1分)”)28.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一种突出表现,学习雷锋精神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6分)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雷锋精神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弘扬雷锋精神必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更好的发展。(6分)③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体。(4分)
答案第1页,总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