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第三单元
同步习题三(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的加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邻国之民不加少/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B.直不百步耳/系向牛头充炭直
C.
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日出江花红胜火
2.对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声非加疾也
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B.
而闻者彰彰:清楚
C.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须臾:少许,少量,少部分
D.
而绝江河
绝:横渡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
君子生非异也
4.对下列语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他听说道理也本来就比我早,我从而向他学习。
B.
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随老师并询问问题。
C.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方面放弃了,我没有看出他的高明。
D.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听闻道理有先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专门的研究。
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颁发 斑白 班师 全般人马
B.
申述 伸张 深谙 身受其害
C.
孝悌 不肖 啸傲 哮聚山林
D.
检获 俭约 简洁 精兵减政
二、语言表达
6.课文推介,就是向别人推荐一篇课文,介绍其有关内容及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并阐述推介的理由。请向没读过《劝学》的同学推荐这篇课文。要求表述简明连贯,突出课文特点,50字左右。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孟子有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献爱心本身是好事,说明人们在满足老年人的物质需求的同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天被洗四五次头、掏好几次耳朵。“井喷式”献爱心没有温暖老人,只是沦为部分人缺乏诚意的表演,甚至让他们沉浸在自己“有爱心”的虚幻满足感中。其实,老人们并非排斥献爱心,而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更渴望细水长流的关怀。
三、默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点出了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2)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地指出了从师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5)韩愈在《师说》中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7)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8)“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一致的。
(9)韩愈《师说》中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韩愈在《师说》中表达自己写作目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他对年轻好学者的扶掖之心。
(11)韩愈《师说》中,作者认为“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醉书斋记
郑日奎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①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及丹铅,饱饮笔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
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挟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②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
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紧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
刘伶断饮法③,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倘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
①科头:不戴帽子。②刺:名帖,相当于现在的名片。③刘伶断饮:刘伶戒酒。《晋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
省:知道。
B.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
C.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僻:怪僻。
D.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
赚:获取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研墨及丹铅,饱饮笔以俟
遂自投汨罗以死
B.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C.余倘然久之念
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D.仍挟一册与俱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作者“醉书”的一组是
()
①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 ②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 ③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 ④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 ⑤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 ⑥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癫狂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B.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世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因而经常得罪来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C.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
D.作者本打算戒除“醉书”的习性,但又考虑到男人痴迷诗文总胜于沉溺女色等因素,最终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放弃了这种打算。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2)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1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荒年
B.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更
C.王好战,请以战喻喻:比喻
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丧:哀悼
1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寡人之于国也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①则移其民于河东
②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①以五十步笑百步
②以其无礼于晋
D.①材木不可胜用也②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16.下列有关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认为自己在治理国家方面已经费尽心力了。因为他在灾年能迁徙灾民,调运粮食,及时救荒。
B.孟子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使梁惠王认识到他只是做了一些救灾的好事而已,本质上与邻国并没有区别。
C.孟子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的,一句“王好战,请以战喻”充分地把这种思想表露了出来。
D.在使梁惠王明白了自己做法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自己关于民本的终极理想,“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17.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五、作文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荀子在《劝学》中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魏征死后,唐太宗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可见“借”的妙处之多,作用之大。
请以“借”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所写文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A项,加:①更,②夸大。B项,直:①只是,不过,②通“值”,价钱。C项,兵:兵器、武器。D项,胜:①尽,②超过,胜过。
2.【答案】C
【解析】C项,“须臾”为“片刻”的意思。
3.【答案】C
【解析】A项,“知”通“智”;B项,“有”通“又”;D项,“生”通“性”。
4.【答案】A
【解析】A项,“从而”,是两个,“从”是跟随,“而”表顺承关系。
5.【答案】A
【解析】 B.身—深;C.哮—啸;D.减—简。
6.【答案】 《劝学》是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的代表作。文章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勉励人们努力学习。对今天的求学者仍具有指导意义。
7.【答案】(示例)①也意识到情感关怀的重要性 ②“井喷式”献爱心像搞突击 ③反感人们在节日扎堆“献爱心”
【解析】①处由前面的“物质需求”,可推断应填情感关怀的重要性之类的内容;②处要瞻前顾后,讲的是“井喷式”献爱心的现实问题;③处根据前后内容可知,应填老人们对“井喷式”献爱心很反感之类的内容。
8.【答案】(1)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4)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7)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 则群聚而笑之(8)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9)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0)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11)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12)生乎吾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
9.【答案】 D
【解析】 D项“赚”应解释为“诳骗”。
10.【答案】 C
【解析】 A项两个“以”相当于“而”,连词。B项两个“者”译为“……的人(或事)”,代词。C项第一个“之”为音节助词,不译;第二个“之”为代词。D项两个“与”都为介词,译为“跟”。
11.【答案】 B
【解析】 此题可用排除法,①表明藏书的情况,②描述读书的动作,④表明悔于“醉书”,与表现“醉书”无关。故排除A、C、D三项。
12.【答案】 B
【解析】 B项“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判断不当,原文中说“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并非拒绝会见客人。
13.【答案】(1)一把竹椅,用它来坐;一张木床,用它来睡。
(2)于是想到我对书(的痴迷),确实与刘伶对酒(的痴迷)没有什么区别,正担心刚刚发誓却又随即违背誓言。
[参考译文]在堂屋左侧打扫干净一个房间,作为书房。明亮的窗户,白色的墙壁,很恬淡安静的样子。(屋内)摆有两张几案,一张放笔墨,一张放香炉、茶碗之类。一把竹椅,用它来坐;一张木床,用它来躺卧。书架书筒各有四个,古今书籍都放在里边。琴、磬、麈尾等各种杂物,也都交错摆放在旁边。
早晨刚一起床,我帽子还没有戴就去抹掉桌上的灰尘,给砚台加些水,把墨和丹砂铅粉研磨好,将笔蘸足墨汁做好准备。然后随便拿出一卷书坐下来翻阅。不久读到心领神会的地方,就提笔在纸上畅快淋漓地
写些感想体会,上面的字大半因此看不清了。有时候,我或唱或叹,或笑或哭,或生气骂人,或郁闷难受,或大呼痛快,或深感惊异,或躺下思考,或起身狂跑。家中窥见这种情形的人,都诧异惊愕,不能猜测(我的意图)在哪里,于是私下相互议论,等我渐渐平静下来,才散开离去。婢女送酒端茶来,我都不知道拿来喝。有时不小心碰到杯子,打翻后弄湿了书本,就生气地责骂,之后婢女就不再端来了。有时过了用餐时间还没吃饭,下人们没有敢来催请的。只有妻子时常透过门帘观察我,找到机会才进来,说:“到午时了,可以吃饭了吗?”我答应可以。妻子出去后,我又忘记了。汤和肉都凉了,再加热等候,这样子得好几遍。等到吃饭了,我仍然带着一本书一起去,边吃边看。汤菜虽然凉了,或者快要
变味了,我也觉察不出来。甚至有时误拿一双筷子随意圈点所看的书,许久才发现不是毛笔。见此情景,妻子和奴婢们没有不偷偷发笑的。晚上我常常要坐到午夜时分,回头看看书童下人,没
有谁在旁边。不久身边却有鼾声响起,起身一看,原来他们都散乱地睡在地上了。
有客人来访,帖子送进来后,碰到我正专心校对书籍,没有立即会见。客人等久了,就很生气地责骂我,或者把原来的帖子要回去,对此我也都不知道。大概我性格严厉急躁,家里人禀告情况时间不恰当,我就把他(她)骂出去,而对事情的急缓也不再过问,因此仓促间没能告诉我。家里盐米等琐细的东西,都是我妻子操持,很有条理。我因此没有什么后顾之忧,读书的嗜好就更加怪僻了。
有一天我忽然悔悟了,打算发誓戒掉对书的痴迷,就跟妻子商量。妻子笑着说:“您不会是效仿刘伶戒酒的方法,只是骗取我的酒肉,填饱自己的肚子吧?我也只是看着您沉浸在读书的乐趣中罢了,不能帮您实现您的打算的。”听了妻子的这番话,我惊疑
很久,于是想到我对书的痴迷,确实与刘伶对酒的痴迷没有什么区别,正担心刚刚发誓却又随即违背誓言;再说,我嗜好诗文,不是比沉溺于女色更好吗?于是笑着回答她说:“按你说的办,也很好啊。”于是不再立誓戒除,而采用她话语的意思,来给我的书斋取名叫做“醉书斋”。
【解析】翻译时要注意古汉语是没有量词的,要补出;还要补出省略的内容,以保持句意通顺。
14.【答案】D
【解析】D项,丧:丧葬,埋葬。
15.【答案】A
【解析】A项,“之”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于”,动词,去,到;介词,表比较。C项,“以”,介词,凭借;介词,因为。D项,“也”,陈述句的标志;判断句的标志。
16.【答案】D
【解析】D项,“终极理想”的说法是错误的,文章原文说”使民养生丧死无憾”是“王道之始也”。
17.【答案】(1)看看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
(2)大王您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期望您的臣民比邻国多了。
(3)粮食与鱼鳖之类的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就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了。
【解析】第(1)句在翻译时需注意判断句式,第(2)句是介词结构后置句,第(3)句需注意“胜”“养生丧死”的意思。
18.【答案】巧借他物,补己之短
蒲公英没有飞翔的动力,却凭借风的吹拂,将种子撒向了山川大地;紫藤萝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的攀依,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三峡本是封闭的群山,却凭借水流的冲击,造就了今天的奇伟瑰丽;月亮本无耀眼的光芒,却凭借太阳的反射,赢得了世人的无限赞誉……平凡的事物因为借了他物的长处才有了不平凡的成功,要想补己之短,只有巧借他物。
是什么,使曹冲破解了满朝文武都难以解开的称象难题?
是什么,使匡衡在家徒四壁,连油灯都舍不得点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夜读诗书?
是什么,使诸葛亮人手不够、材料不够、时间不够却可以按时得到十万支箭?
无他,巧借它物耳。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能保证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做好每一件事?谁敢说仅凭一己之力便能走向成功?没有人敢下这样的保证,因为人生中难免会遇上我们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就应想想它物,以它物来补己之短。
蒲松龄,在书斋中苦思良久而难下笔,遂去路口向他人搜寻奇人异事之文章,终于写就著名的鬼怪小说《聊斋志异》。
沃森和克里克,两次构建DNA模型却均遭失败,后来借用了科学家麦尔金斯的研究成果才最终成功。
一个人若想成功,巧借它物是必然的,同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强盛,也应当学习借鉴别人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中国,一条原本昂首于世界之巅的国家,却因为闭关锁国成了列强口中的肥肉,于是在西方舰炮的轰击下,腐朽的清政府也有人喊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新中国成立之后,明智的中国人更加明白了“巧借它物,补己之短”的重要性,于是改革开放、吸引外资成了中国发展的催化剂,中国,凭借自己古老的文明,凭借中国人的不懈奋斗,凭借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必将再一次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雄狮!
如果你是一条没有桨的船,没关系,扬起帆,让风送你一程。
如果你遇上了难题,没关系,去巧借它物,补己之短。
【解析】本话题是一个蕴涵哲理的故事,如若单从字面去诠释“借”的内涵,列举“借”的方式,罗列“借”的内容,则太肤浅。不妨采用“实则虚之”的写法。从虚处着笔,抛其“借”之形,写其“借”之神。借其方法,借其思想,借出智慧,借出精神。写这样的话题,切入的角度要小,内容挖掘要深,感情表达要真,要善于从日常生活琐事中挖掘其隐藏的深刻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平中见奇,平中见新,平中见深。关于体裁,可以编述故事,可以写议论性散文,可以写小小说,还可以写议论文,发表自己的见解等,但本话题更适合写成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