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考察(合集5篇)

时间:2019-05-15 09:5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居考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居考察》。

第一篇:民居考察

2014年社会暑期实践专业实习报告

作为我,一个在环艺道路上求学的人来说,学问的最高境界是就是‘格物致知’穷究事物道理,知性不受外物牵役,穷究事物道理,致使自心知通天理。我很支持程灏和程颐的观点,不仅仅是理论联系实际,学思结合,还有自己的思想的延伸。然而我只能做到思想的呈现和整理,所以民居考察这门课程,我们在路上学习思考,我将我的所闻所见稍作整理呈现出来。

2014-06-24我们游览了北京故宫,始建于永乐四年(1406 年)。宫殿所在地区称皇城, 位于北京内城中心偏南呈不规则方形。皇城有高大的城垣, 四向辟门:东———东安、北———地安、西———西安、南面正门———天安门。皇城内还包括宫苑(北海、中海、南海)、太庙、社稷及皇家所建寺院等建筑。宫城也称紫禁城, 位于皇城之中, 矩形平面。宫城四周为高大砖砌城垣,四周有美丽的角楼;城四面辟门: 东———东华门, 北———神武门,西———西安门, 南面正门——午门[1]。故宫作为明清两朝君王宫殿, 其规划与建设必然与传统文化现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1.“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

北极帝星为中心,以“四象、五宫、二十八宿”为主干构成的庞大体系。天帝所居的“紫微垣”位居五宫的中央,因此又称“中宫”。作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观念原型,它始终制约、影响着政治与哲学观念,塑造出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文化特色,并仿照北极独尊的格局,建成了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体制。人君与上天的“血缘关系”,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最为强大的精神支柱, “天子”这个人间至高无上的称谓,正是在“君权神授”、“天命血缘”这样一种文化传统的沃土中产生的。汉代董仲舒就认为,通天之际,正确利用天人感应,是保持政权长治久安的要诀,而天与人之所以能产生相互的感通,关键在于“以类合之,天人一也”。由此也可以看出, “天人合一”不仅是中国文化、中华哲学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特征。后世在城市规划、营构建筑或造设园林时, 始终受到“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师法自然, 合于天地, 几近成了成了中国帝都规划建设、宫廷建筑设计的传统和思想的渊源。追求天、地、人三者和谐统一, 成为城市和建筑企望达到的一个理想境界。故宫作为君王的栖身之所, 必然要体现出皇帝的天赋神权, 至高无上。现先对它进行一番巡礼, 有助于我们更直观地了解故宫建筑的内涵。

1.1 天上的宫阙———紫微垣

天廷宫阙———紫微垣位处五宫中央, 是天帝太一常居的天宫神阙。紫微圣宫, 环绕天之北极, 巍巍然屹立, 帝星———太一神居中坐镇,君临八方。满天星斗环绕帝星, 如臣奉君, 形成拱卫之势: “帝星”左右有“三公”、“四辅”、“太子”等星;身后簇拥“后勾”诸星(后勾者, 嫔妃之兆也), 其中最明亮、最惹眼的叫“勾陈”即是天后的象征。在这高高的圣宫中, 太子、帝、妃娓娓相依, 昭示着人性化的伦理亲情。在天之皇族之外, 环卫着左右两组星阵, 象征文武藩卫之臣。西垣是右枢、少尉、上辅、少辅、上卫、少卫、上丞七星组成;东垣是左枢、上宰、少宰、上弼、少弼、上卫、少丞八星组成, 构成两道屏藩, 拱卫王室。诸星臣同时又构成一座完整的宫苑, 庭堂楼榭, 仓廪庖厨、行车坐骑,一应俱全。

1.2 紫微垣的人间再造———紫禁城

故宫,从整体上看, 故宫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大小建筑, 此起彼伏, 却又相互呼应, 沿一条由南到北的中轴线, 依次展开。以内城建筑群体象征紫微, 以外城建筑群象征二十八宿及全天星斗。正是纯粹的“法天”、“象天”的象征阶段。

故宫分外朝和内廷两大区。外朝部分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主, 前有太和门, 左右两侧分列文华、武英两组宫殿。外朝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和发布命令的地方。太和殿是外朝群体突出的重点,因而极尽神化之能事。站在天安门外向北遥望, 透过天安门、端门、午门的通道, 是一个门洞套一个门洞, 门洞越来越深, 越来越小, 最后, 视线消失在太和门的台阶上。太和门成为隐蔽太和殿的屏障, 这种笔直纵深的空间变化, 造成一种神秘而严肃的气氛, 使人感到皇帝所居深不可测。内廷包括以乾清宫为中心的中路和左右两侧嫔妃所居的大片院落式寝宫。紧靠乾清宫东西两侧即为东、西六宫和乾东五所和乾西五所等。这种布置附会天象: 乾清宫象天, 坤宁宫象地, 东西六宫象十二星辰, 乾东、西五所象众星, 形成群星拱卫的格局, 进一步宣扬君王的神圣。这种“取象于天”的意识形态, 还不仅仅表现在总体布局上, 在太和殿的内部, 也强烈地表现了古代帝王的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的皇帝御座, 设置在一个高约两米的基座上, 使御座从平地升起, 实际上是重复太和殿的节奏, 以强化皇帝的至尊。为了突出以宝座为中心的明间部分, 还充分运用了光与色彩的装饰效果。四根盘龙金柱同其它暗红柱列形成强烈对照, 不仅突出了明间特殊重要的地位和空间范围, 赋予明间以相对独立的性格。以上可以说是“象天法地”主要是通过星象的具象模仿来说明建筑与天的同源同构关系。另外, 还有以抽象隐喻来象天法地,更深刻地表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如太和殿内平面东西向直柱十二根,法十二月;南北六行七十二根,法五行所得日数;阶基三层,法三统;堂四向五色,法四时五行。处处显示出帝王的威严、统治的永恒、天神的护佑。

2.“阴阳五行”的影响

阴阳五行是我国的哲学基础, 这一思想历代顶礼, 百朝尊奉。阴阳、五行、八卦以及与之相关的“象”、“数”都是自然世界的抽象符号,它们往往还是建筑形象的重要内涵。

2.1 外朝与内廷

三殿立于汉白玉石雕琢的三重须弥台基之上。内廷以乾清门为界, 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位于中轴线上。其北属帝王生活区, 其东西两侧为东六宫、西六宫, 是嫔妃居住处。外朝为阳, 内朝为阴。外朝的主殿布局采用奇数, 称为五门、三朝之制, 这正是中国哲学习以上方、前方、奇数、正数为阳的缘故。内廷宫殿多用偶数, 如两宫六寝, 是下方、后方、偶数在中国传统习以为阴的缘故。而阴阳学说讲究辨证, 有“阳中之阳”与“阴中之阳”的学说, 故宫忠实地实践着这一思想。外朝的主殿和太和殿为“阳中之阳”, 内廷主殿乾清宫则为“阴中之阳”。中国哲学与美学又讲究同中求异, 因而这两座大殿既有相同点,又有相异点。屋顶均用重檐庑殿式, 室内天花正中均装藻井, 殿前设御路, 丹墀上设日晷、嘉量, 这是“阳中之阳”与“阴中之阳”的共同点。外朝三大殿, 清一色白石钩栏、须弥座。天气晴朗时, 千百个傲然的螭首,投影在层层叠退的白色台基上, 构成一幅色彩明快的画卷。雨天, 三层台基洗刷一新, 清新的空气中, 螭首有如千龙吐水, 蔚为奇观。而内廷乾清宫, 前半台基用须弥座、白石钩栏, 北部则用青砖铺基, 上面改用低一级的琉璃灯笼砖围栏。与外朝相比, 排场、气势上都相去甚远。这便是“阳中之阳”与“阴中之阳”的区别。

2.2 社稷坛

社稷是土地之神, 社者, 五土之神;按方位命名, 东方青土, 西方白土, 北方黑土, 中央黄土。五种颜色的土覆于坛面, 称五色土, 实际象征国土。稷者, 五土之神中特指原隰之祗, 即能生长五谷的土地神祗, 是农业之神。“社”、“稷”, 反映我国古代以农立国的社会性质。故宫中的社稷坛最典型、最直观地体现了五行思想。设社稷坛, 台基作出表现方位的五色土, 坛的四周砌以矮墙, 矮墙按五行体系作出各色琉璃瓦顶:东方为青蓝, 以应五行之木;南方为赤, 以应火;西方为白, 以应金;北方为黑, 以应水;中央为黄, 以应土;严格纳入规范的五行系统。五色中的青、绿、蓝, 为木叶萌芽之色, 象征温和之春与生命初发,方位为东。所以, 紫禁城东部的某些宫殿, 如原为太子讲学的文华殿,以前用绿色琉璃瓦顶(明嘉靖时因用途改变才改用黄顶)。清乾隆年间所建南三所, 系太子宫。由于幼年在五行生化过程中属“生”, 对应东方木, 故用绿色瓦顶。而太后、太妃一类, 五行属“收”, 对应西方金, 所以,自汉代开始, 太后宫室多设在西侧。紫禁城中, 寿安、寿康、慈宁等宫室都布置在西部, 正是五行哲学的正宗产物。2.3 色彩的选择

五行系统中, 赤象征喜庆, 所以宫墙、山墙、宫门、立柱、窗棂多漆为红色, 而平民建筑中, 门户、立柱等只能油为黑色。因为, 五行系统中, 黑为水, 为“恐”, 象征对圣明君主的诚惶诚恐。如果百姓漆红门、立红柱, 则被视为犯上作乱。只有在过年过节, 皇上与民同乐时, 才允许贴红对子、挂红灯笼;结婚等终生大事, 才可以送红笺, 贴红喜字, 穿红服饰等。在封建社会, 对色彩、彩画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色彩以黄为最尊, 其下依次为: 赤、绿、青、蓝、黑、灰。宫殿用金、黄、赤色调, 民舍只能用黑、灰、白为墙面及屋顶色调[4]。故宫强烈的黄色调建筑群, 在以广大的北京城的灰色调为背景中显得分外鲜明, 更加突出天子的神圣威严。

3.以和为贵———故宫建筑命名的意味

除此以外, 故宫建筑的命名也非常考究。其中多寓以鲜明的政治象征意义, 体现统治者渴望以“和”为贵、长“和”不衰的理想。紫禁城的中心———太和(原名奉天、皇极)殿的名字“太和”二字,更寄寓了对君主制下所形成的一切秩序得意的自诩, 它象征着天朝秩序的最高境界———和谐、天经地义、神圣难犯。作为故宫的中心———太和殿的命名, 寄托了强烈的统治意味。从政治上看, 所谓“太和”, 乃是对君主制下所形成的一切秩序的得意自诩。它象征着天朝秩序处于最原初、最高境界的“和谐”状态。作为建筑实体, 太和殿不仅是故宫最高大、最宏伟的主体建筑, 而且位于北京城、紫禁城之中心, 是一个“居要”而统领一切的“枢轴”。因此, 它从名到实都意味着和谐和秩序, 表现出统治者的绝对自信。综上所述,明清故宫的规划布局,即以太和殿设置于紫禁城、皇城、乃至全城的中心,形成层层拱卫的气势,象天法地,承袭了“天子”为普天之下唯一统率的大一统思想, 并在建筑空间规划布局上得到最完美、最辉煌的体现!

2014-06-21我们来到了承德避署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色彩是物质属性之一,无论天空、山、水、岩石、植物、动物、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园林建筑小品等无不呈现某种色彩,是最具表现力的视觉要素。在园林景观中,景物通过不同属性的色彩组合搭配,可给人或温暖或寒冷、前进或后退、兴奋或冷静、华丽或朴素、明朗或阴郁等等不同视觉美感。

1.山庄整体色彩的识别

承德避暑山庄给人以庄严、古朴、典雅、幽静的风格,以绿色和灰色为山庄整体的主色调。在冬季基本以灰色为主。山庄中的灰色主要源于山庄冬季大面积落叶树木的枝条和建筑砖瓦的颜色。灰色,给人以诚恳、沉稳、考究、含蓄、平静、稳重、朴素之感,与山庄朴素、淡雅、优美、庄严格调相符。夏季山庄的颜色则基本以绿色为主。绿色源于山庄内大面积的常绿或阔叶树木,尤其是大面积油松的深绿颜色,大量冷色调的墨绿树林在给人带来凉爽的感受的同时,与山庄的“避暑”相吻合,而且绿色还带给人松弛、舒畅、安全、自由、和平、稚嫩、青春、朝气蓬勃的感受,也与其建园的宗旨相符合。作为山庄的底色的灰、绿二色,是由那个时代的建筑材料和其建园的宗旨共同决定的,但避暑山庄是综合艺术的园林,天然山水和天空的色彩、园林建筑和道路、广场、假山石的色彩,园林植物的色彩,他们或与山庄灰、绿主色调对比或调和或统一或独立成景,才构成了山庄统一色彩下的绚烂景象,给世人留下奇美的印象。

2.建筑色彩之美 在承德避暑山庄中,宫殿及宫墙基本由清灰色的砖瓦所组成,而作为山庄中建筑小品的假山石基本都以灰色的鸡骨石和褐色青石砌成,这就使山庄的建筑整体呈现灰色调。虽然同类色的组合具有温和、暗淡的色彩共性,给人以沉静、古朴稳重的视觉感受,但由于灰色调的大量采用,使建筑色彩过于单

一、枯燥,所以造园者用白色的装饰线块和红色的廊柱作为点缀,并在建筑的屋脊和檐线上以白色的色块和白线作为建筑的装饰,以打破灰色的沉闷,达到色彩的平衡,同时,白色也给人以清静、素雅、圣洁、高尚、娇柔、轻盈、纯净、简洁之感,具有纯洁、神圣、善良、朴实、清白、信任与开放的象征意义。宫殿中红色廊柱的使用,更是点睛之笔。红色的廊柱与葱郁的森林相映成趣,一红一绿、一暖一冷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 比。这组强对比色的运用,使承德避暑山庄景色产生了强烈视觉冲击力,使人们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惬意、喜悦、同情、爱慕、向往的心情,从而使整个园林更具有活力。

3.自然色彩之美

在承德避暑山庄丰富多彩的色彩中,有一类物质的色彩完全不受人们意志左右,如日出、云海、日落等。这类色彩人们无法去创造,但充分了解到这些物质色彩变化的特点和风景价值后,人们便能有意识的把他们组织到园林中去,为园林的色彩增添意趣。承德避暑山庄的自然色彩主要由天空、水面、森林组成。这类色彩基本属于山庄园林的背景色彩,其中天空是最富于变化的景色。西岭晨霞的橙红、锤峰落照的绯红、长虹饮练五彩绚烂都是天空丰富色彩的展现,给人留下深刻而美好印象。避暑山庄的水面除本身的色彩外,倒映在其中的天空和周围景观的色彩,形成了一正一反、一浓一淡、一虚一实的特殊艺术效果,给人以无尽的美好遐想。

4.植物色彩之美 在承德避暑山庄中,植物的色彩最为丰富,它不仅能对其它景观加以映衬、对比与调和,并且是承德避暑山庄美丽景色的主要来源。冬天落叶树木灰褐色的枝条和大面积的苍劲挺拔的绿色油松构成了山庄的基本颜色。早春时节杨柳初发的嫩芽、小草的青色,以及各种绿色中都带着点点黄色,给人以温和、安定、光明、高贵、纯静、愉快和充满希望之感。同时,红色的山杏和粉色的山桃竞相开放,同类色交相呼应,并与以灰绿为主色调的冬景形成对比色,给人强烈的色彩冲击力。进入夏天之后,山庄的树木叶子全部展开,叶色的绿色慢慢变深,山庄的色彩开始以深绿为主色调,给人以坚强、庄重、秀丽、平和、宁静的感受,更使人产生清新、凉爽的心理感受。同时,在局部的景区,用花卉鲜艳的色彩来打破绿色视觉冲击力不足、略带寒性、视觉识别度较低的问题。秋季是山庄中植物色彩最为丰富的季节。秋季山庄中大部分树叶变成红色或者黄色,由原先的冷色变成暖色。所以,这个季节暖色调成了山庄的主色。放眼望去,满山的红黄交错,火红一片,金黄一片,高饱和度、高明度的色彩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微凉的秋天给人们带来一些温暖。同时,让人们产生稳定、踏实、高贵、庄严、壮丽的感受。

此外,我们还游览了普宁寺,普佑寺,八达岭长城,天安门广场,颐和园等名胜古迹,还有鸟巢等一些现代建筑,收获丰富,我认为做环艺,不仅仅是做设计,设计是包含史论,科学,等诸多学科的综合门类,简单说,建筑成长所能够体现的东西很多,比如,文化,科技,中国古建能够屹立至今不仅仅是造型的特殊,还有所体现出来的古代人民的智慧,中国文化,放眼世界建筑,中国古建的辨识度很高,因为它是我们特有的,文化的特殊性,地狱的特殊性,在此不做太多赘述。在环艺的道路上,我们不仅仅是学设计,我们拜读的不仅仅是设计,还有文化,还有智慧,所以我认为只有格物致知是可以形容设计之路的,在路上,格物致知。

第二篇:民居艺术研究之黔东南考察感想

民居艺术研究之黔东南考察感想

五月,温暖的季节,像吴侬软语般的。伴随着课程的要求我们开始了桂林龙胜以及黔东南的考察。

由于课程是民居艺术研究,此次考察是深入到各个村寨中的,路途颠簸是免不了的,一天当中起码有半天是在车上度过。第一天到达桂林龙胜平安寨,之前也是来过这里,如此这般便没了初见木楼的新奇感,就像“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反而是路途的劳累盖过了一切。上一次来是秋天,秋高气爽,天很蓝,稻田有黄有绿,拍出的照片很好看。或许也是心情不同,比如说是纯旅行与纯学习。第二天来到了贵州省黔东南州肇兴侗寨,或许又是第一次来到贵州的心情,似乎是最初来到的心情胜过了路途的疲倦。这是个还没有完全开发成旅游区的寨子,还是比较原生态的,侗族的鼓楼与风雨桥在这里也很好的体现了,房子多围鼓楼建,鼓楼是侗寨特有的一种民俗建筑物,它是团结的象征,侗寨的标志,在侗民心目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其附近还配套侗戏楼、风雨楼、鼓楼坪,构成社会、文化活动的中心,俨然侗寨的心脏。每逢大事,寨中人皆聚此商议,或是逢年过节,村民身着盛装,在此吹笙踩堂,对歌唱戏,通宵达旦,热闹非凡。许多侗寨,为适应村民拦路迎宾送客、对歌交朋结友的特殊需要,在村头寨尾修建木质寨门。寨门造型多种多样,或似牌楼、凉亭,或似长廊、花桥,将风光如画的侗族村寨装点得更加美丽。这种别具一格的公共建筑物,虽然不是民居,却是以民居为主要载体的侗寨所不可缺少的。

印象深刻的就是芭沙苗寨,刚进寨走不久就能看到“世界上最后一个抢手部落”的字样,或许是它的古老与奇特吸引了我,对这个寨子的感觉是不错的。男子除了前面一些剪掉以外都留着长发,女子的服装是黑色为主,寨子里有很多“禾晾”,之前极度以为它是一种标志或是武器,因为它的体量算是比较大的,像是抵御外敌一般的,不过这种想法或许太天真了。建房特色是苗族特有的吊脚楼,壁板都是油的发亮,听说是用桐油泡过,用来防潮与防虫。途中看到一位老伯伯抓着稻谷往一个木制机器里塞,看了半天似乎是在打谷的样子,这栋木楼就是典型的下面作为堆放杂物或做一些室外的事物,楼上住人。后来去了西江千户苗寨,芭莎和西江两个都是苗寨,但他们也有不同之处,比如旅游的开发程度,西江真的是旅游与玩乐度假的好地方,但是作为研究似乎芭莎苗寨的文化感觉更为古老与深刻。

侗寨里似乎千宝侗寨的鼓楼最漂亮,整个寨子的现代化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因为他们的寨子里是有小学的,还有就是离公路近。他们房屋的壁板也是油光闪亮的,途中也看到一位阿叔在喷清漆,很刺鼻的味道,像橡胶水一般的。比起肇兴侗寨,千宝侗寨是闪亮的新星,而肇兴侗寨是传统的古老的。再到三江的侗寨,风雨桥是这里最出名的,的确,全木质榫卯结构,不用一颗钉,却在风雨中承载了无数次人来人往,还有商户在上面卖东西。最后不得不感慨中国木质建筑的伟大,以我们入塌的地方为例,它的地板大概有二点五厘米厚,也就是一块木板,这样的厚度看来好像挺小,可是它却承载了两个床、一个床头柜、一个电视柜、一个电视的重量。似乎见了这么多的木质建筑,对于此已不在惊讶,但是回头想,它确实是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手艺与技巧好,换个说法说就是中国的木质结构非常科学。

第三篇:民居建筑

民居建筑

民居建筑包含了建筑客家民居建筑的风格和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和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变化,有圆寨、围龙屋、走马楼、四角楼等。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围龙屋。

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据历史学家考察,这种民宅建筑与中原贵族大院屋型十分相似,这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客家先民原系中原汉人,因战乱、灾荒等原因辗转南迁赣、粤、闽交界山区落籍繁衍。客家先民南迁定居岭南后,不但传播了中原的先进耕作技术,而且建筑民宅保持了原有的传统风格。

客家民居建筑

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并列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

围龙屋建筑始建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选择丘陵或斜坡地段建造。在建筑上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错落有序,布局规整。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围龙屋左右两厢俗称横屋,在左右横屋尽头,筑起围墙形的屋,把正屋包围起来,正中一间为“龙厅”,故名“围龙”屋。小的围龙屋一般只有一至二条围龙,大型围龙屋有四至六条围龙。然而梅州的客家围龙屋基本上都不是圆形的,是半圆形的,屋前定有一个呈半圆的水塘,水和屋最后合成为一个圆,这些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

文化意义

四合院建筑,是中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四合院建筑之雅致,结构之巧,数量之众多,当推北京为最。北京的四合院,大大小小,星罗棋布,或处于繁华街面,或处于幽静深巷之中;大则占地几亩,小则不过数丈;或独家独户,或数户、十几户合居,形成了一个符合人性心理、保持传统文化、邻里关系融洽的居住环境。它形成了家庭院落为中心,街坊邻里为干线,社区地域为平面的社会网络系统。

四合院建筑

它的布局,是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按其规模的大小,有最简单的一进院、二进院或沿着纵轴加多三进院、四进院或五进院。

陕北,山大沟深,万壑纵横。这里深厚的黄土和丰富的砂石,为建造窑洞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陕北建造窑洞,最早应该始于周代,半地穴式。秦汉后发展为全地穴式,就是现在的土窑。明朝中叶,开始用石块做窑面墙。清末民初,当地人仿土窑模式建起了石砌窑洞。现在也有用彩色瓷砖添窑面和分割厅室及上下两层楼房式的新窑洞,住着更加舒适宜人。陕北窑洞在各地样式略有差别,体现了不同的风格。但就用料而言,大体分四种:土窑 石窑 砖窑 接口窑。土窑是靠山挖的黄土窑洞。石窑 砖窑是在平地上用石块和砖块砌成的窑洞。接口窑是在土窑洞口,再从底到顶用一层石块或砖箍窑面的窑洞。这种窑洞看起来整洁,结实。在陕北,许多农户住的就是这种窑洞。

陕北窑洞

大多依山而筑,占地少,建造成本低廉。现在一般农户花2000元左右就能建一孔很象样的石窑。窑洞隔音,隔热,保温,冬暖夏凉,素有“神仙洞”的美誉,是居家的首选。

广西的“杆栏式”

也称高脚房屋建筑,以竹,木,茅草为建筑材料,分上下两层结构,上层住人,下层养牲畜。在潮湿炎热的南方,既防潮,又通风,还可以御蛇、虫和野兽的侵害。随着傣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景洪的曼景兰村寨己出现了许多砖石、水泥现代建筑材料建成的杆栏式建筑,杆栏建筑的历史十分悠久,在云南省内的出土文物已向我们展现了秦汉时期云南杆栏式建筑的真实风貌。至今,在中国南方,除傣族外,还有许多其它少数民族也是居住这种杆栏式建筑的房屋。

云南滇中高原地区

四季如春,无严寒,多风。故住房墙厚重。最常见的形式是毗连式三间四耳,即正房三间,耳房东西各两间,有些还在正房对面,即进门处建有倒座。通常为楼房,为节省用地,改善房间的气候,促成阴凉,采用了小天井。外墙一般无窗、高墙,主要是为了挡风沙和安全,住宅地盘方整,外观方整,当地称“一颗印”。

建筑特点

围龙屋的整体布局是一个大园型,在整体造型上,围龙屋就是一个太极图八卦图。

围龙屋前半部为半月形池塘,后半部为半月形的房舍建筑。两个半部的接合部位由一长方形空地隔开,空地用三合土夯实铺平,叫“禾坪”(或叫地堂),是居民活动或晾晒的场所。“禾坪”与池塘的连接处,用石灰、小石砌起一堵或高或矮的石墙,矮的叫“墙埂”,高的叫“照墙”。半月形的池塘主要用来放养鱼虾、浇灌菜地和蓄水防旱、防火,它既是天然的肥料仓库,也是污水自然净化池。

后半部的房舍建筑,正中为方形主体建筑。有“三栋二横”,一围层;有“三栋四横”,二围层。最小的围龙屋的建筑面积也在上千平方米,大的则上万平方米。有的大围龙屋居住着上百户人家,几百口人。普遍为“三栋二横”一围屋居多。三栋二横围龙屋,有上、中、下三厅,各厅之间均有一口天井,并用木制屏风隔开,屏风按需要可开可闭。厅堂左右有南北厅、上下廊厕、花厅、厢房、书斋、客厅、居室等,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建筑结构前低后高,这样就有利于采光、通风、排水、排污。

正屋——横屋外层便是半月形的围屋层,有的是一围层,有的二围层,围龙屋由此而得名。弧形的围屋间,拱卫着正屋,形成一道防御屏障,围屋间窗户一般不大,是自然的了望孔、射击孔,便于用弓箭、土枪、土炮等武嚣抗击来攻之敌。围龙屋的设计建筑其实与当时客家人的处境有极大关系。客家人是唐宋以来由中原南迁的汉人,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受当地人的排挤和欺侮,为了团结御侮求生存,他们不得不聚族面居,也不得不建造具有防御性的城堡式住宅——围龙屋,以抵御盗匪和当地人的侵扰。围龙屋还建有坚固的多层“角楼”,既可用来储备粮食、草料,又可居高临下射击来犯之敌。如遇盗匪前来扰劫,只要把大门、半门一关,村民们便携武器进入围龙屋和角楼,进行抗击。

第四篇:传统民居

对传统民居文化的认识 21世纪建筑材料迅猛发展,传统建筑材料受到多方面的挑战,各种各样的结构框架材料,都影响到了远离城市的农村,在新建农宅中,已很少见到传统形式的住房,能见到的只是“古宅”。这些年,由于建筑业的发展,与城市的联系也极为密切,城市的建筑发展改变了多年遗留下来的传统建筑风格,取而代之的是砖混结构的“方盒子”组合的“新宅”,这样的建筑失去了建筑的精神和文化性。当今世界一体化,随之也带来了外来文化,在西方国际主义设计运动为主流的冲击下,为形式而形式思想潮流下,给传统建筑的形式带来了毁灭性破坏,这些虽然符合当今建筑的步伐,但是在文化方面并无创新,相反它抹杀另外传统民居在高度发达的建筑技术冲击下,已渐渐被遗忘。

一、中国传统民居概述

(一)、中国传统民居的历史

中国传统民居的历史非常悠久,从先秦发展到本世纪楚,其基本特点是以木构架为结构主体,以单体建筑为构成单元。尽管随着历史的推移,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风格特点,但总体而言,住宅的这种格调变化没有太大的突破,从而形成不同于西方的传统住宅的独特体系,传统民居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显露出中国的思想内涵。

(二)、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分类和布局

中国地域辽阔,粗略统计民居形式不下四十余种,大约的化分为七大类,即:庭院式民居、窑洞式民居、干阑式民居、毡房和账房、藏族民居、维吾尔族民居及其他特殊类型民居。庭院式民居这用应用最为普遍,是汉族、满族、回族、白族、纳西族,甚至包括部分蒙古族长期采用的民居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所谓的庭院式民居既是以单间组成的条状单幢住房为基本单位(一般三间为一幢),周回布置,组成院落,成为一种室内室外共同使用的居住生活空间动态。由于气候、传统及风俗习惯的不同,庭院式民居具体分为三种,即合院式、厅井式、组群式。

(三)、传统民居存在的意义

建筑文化不是封闭的,而是继承、创造、延续的产物,就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只有不断的从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非常宝贵的现实遗产中,不断发掘它对今天发展的积极一面,并且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作为今天设计的源泉。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道路来。在继承优秀建筑文化传统时必须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使幸存的“勉强”空间得到根本的改善。使历史的文脉得以继承发展。

二、本土传统民居的可继承性研究 中国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多样,反映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凝聚着民情、民俗和乡土气息,也散发着儒家文化精神气质。如皖南建筑中的风水意愿体现。地域要求依山傍水,尊重山水等自然地貌,建筑融于山水之间,达到天人合一、物我同一的思想;如福建土楼八卦择地而居,通过建造中用八卦择地定位以求镇宅辟邪作用过程中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强调人物同构、中为至尊的思想在土楼的建筑空间、建筑装饰上潜移默化地传递中国传统礼教思想;如四合院中正房建于主轴线上,多坐北朝南,正房由主人居住,它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中国传统民居从先秦发展到本世纪初。形制、布局、结构随着地域、时间的不同形式了不同的风格特点。我国民居建筑中人们衣、食、住、行等生活状况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礼制、生产力等社会状况的浓缩反映,具有浓厚的中 国传统文化特色,也是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中一些传统民居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及文化价值,值得今天继续研究、传承和创新。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居作为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出现早、分布广,不同的地域环境、气候特征、经济状况与人文背景各异使民居呈现出不同的结构样式与景观特征。如: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住宅样式———木构架庭院式民 住宅。这类型的民居以北京四合院住宅和山西一带的三合院住宅为典型代表。通过合院民居的空间布局形式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中强烈的礼教思想。房屋沿南北轴线建筑正房、正厅、东西两边为厢房,结合倒座房四周围合,房屋向内形成庭院,使形成尊卑、长幼、内外的礼法关系。与四合院民居在空间布局中较为相似的有分布在我国江南一带的天井式民居。天井式民居在空间布局上讲究对称,按照主次分明的伦理思想将主厅堂排列在主轴线上,但庭院内高而狭小,形成天井,形成“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向内排水系统。与四合院不同,江南庭院利用天井排水、采光也起到通风换气的作用,从而调节室内气候。我国有一类以防御为主的住宅,来自于福建的土楼民居。土楼民居为客家人的住宅样式。由于客家人受战争影响,为了保护自己生存下来创建了此种独特的建筑样式。土楼以群聚一楼为主要方式,楼高耸,墙厚实,用土夯筑而成。土楼向内形成庭院供人休闲,楼内有厅堂、仓库、畜舍、水井等公用房屋,如遇到战事,以楼内的供给可以维持土楼内居民短时间的生活要求,对外封闭,防御性极强。在西南部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有用竹、木等材料建造的楼居形式,这种独特的建筑民居被称为干阑式住宅。干阑式住宅将底层架空,下层饲养牲畜或存放东西,上层住人。此种住宅适应了野外各种不同的地形条件可达到防虫蛇野兽的侵扰,提高了隔潮性能以依山就势的方式满足了少数民族野外居住的条件。同样受到地理和经济条件限制,在我国陕北、陇东、晋中、豫西以及新疆吐鲁蕃等黄土层较厚地区建筑材料相对匮乏,为了节省建造成本利用黄土壁立而不倒的特性向内水平挖出拱形窑洞,形成了窑洞式住宅。窑洞节省了建筑成本且施工技术简单,冬暖夏凉、经济实用。从我国传统民居住宅来看,大部分民居都是就地理环境的特点就势建造。传统民居蕴含的建筑艺术、环境特点、空间布局、居住方式、村镇整体规划以及周边交通设计系统,鲜明地展现出典型的民族文化、乡土特色和生态特点。

三、中国传统民居的价值传承

中国传统民居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居住科学的代表,是社会学的活化石,是建筑艺术的奇葩。

传统民居是先辈们留传下来的宝贵遗产,它们(本文主要指保存完好的民居)有着几十年到几百年的历史。传统民居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能完整地保留至今实为不易。那么,对民居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立法是对传统民居的有效保障。近些年的城市建设,因为盲目地追求现代和繁华,大批传统建筑被夷为平地,取而代之的大容积率的高楼。于是,原有的历史文脉丧失殆尽,城市面貌趋于一致。为了拓展传统民居村落的旅游业,开发商在古建筑群周边或内部大量兴建服务性建筑,因为商业利益的驱使,往往缺少深入的规划设计,没有整体的文物保护意识。村民为了私利,也把古宅随意改造成商店或旅馆,破坏了古民居的结构和原始功能。为了保护传统民居的原始状态,科学发展旅游对健全立法提出新要求,对传统民居的管理模式、宣传模式提出新要求,也对民居的保护与发展提出新要求。有很多未被发现和开发的古民居,要注意保护的方式与方法,如果处理不当极有可能被逐渐破坏,从而导致文化链条的断裂和文化基因的缺失。第一,成立专业的民居调查组织,开展全国范围的发现和统计工作,对我国现存的传统民居构建详实的数据库系统,通过文物部门进行数据分析并且展开相应的保护工作。同时,把数据库链接到网站上供老百姓监督和保护。第二,我们对古民居要如实地进行保护,对已经破损的建筑进行修旧如旧。我们必须本着“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明确积极的保护观念,吸取文化精髓,依托地域特点建立与本土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如实地展现传统民居的魅力。

中国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多样,反映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凝聚着民情、民俗和乡土气息,也散发着儒家文化精神气质。如皖南建筑中的风水意愿体现。地域要求依山傍水,尊重山水等自然地貌,建筑融于山水之间,达到天人合一、物我同一的思想;如福建土楼八卦择地而居,通过建造中用八卦择地定位以求镇宅辟邪作用过程中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强调人物同构、中为至尊的思想在土楼的建筑空间、建筑装饰上潜移默化地传递中国传统礼教思想;如四合院中正房建于主轴线上,多坐北朝南,正房由主人居住,它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四、传统民居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创新

传统民居是本土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人们渴望传统民居中和谐的生活方式,渴望从城市中的“混凝土盒子”逃离出来。所以,我们应该科学地吸收中国传统民居的精髓,在现代建筑中进行合理的创造性的运用与发展。

在我国民居的居住形态上看,庭院空间成为古民居中一个非常大的特点。院落形成了内向型的,对外封闭对内开放的空间。它的表象是一种围合空间,但向内却留给居民一个交往空间,促进合院空间中人与人的交流。室内与室外,建筑与自然的围合开放,公共与私密空间借助庭院达到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对比现代住宅我们不难看到单栋独门的设计虽然保障了一定的生活私密性却降低了邻里感情。为此,我们可以将传统的庭院应用到现代住宅设计中,增加人与人的交往空间,减少建筑中的隔阂感,使建筑亲近自然,避免住宅区中出门不认识的尴尬局面发生。在北京的SOHO 现代城中,设计师有效地使用了民居中的庭院概念,在现代的都市中再现了合院的人居方式,提出“空中四合院”的概念。

第五篇:各具特色的民居

8.《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闽”“粤”“奇葩”“营垒”“夯筑”“八卦”等词语的意义。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4.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重点:

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难点:

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教学准备:

学生:1.课前预习:熟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并通过工具书和结合上下文理解的方式,解决不明白的词语和句子,初步疏通文意。

2.根据导语中的学习要求,画出两地民居特点的句子,体会表达方法。

3.搜集自己喜欢的民居资料,并对民居的建材、外观、整体布局、内部结构和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进行资料的整理。学有余力的同学也可以仿照课文的表达顺序将民居的特点整理成文。

教师:精心备课,制作教学课件。

一、感知“民居”的意义,导入新课。1.出示词语民居。

师:你知道“民居”这个词语的意思吗? 出示:民居的解释。

2.理解词语:安居乐业。出示词语,先让学生说一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师再解读这个词语的意思。通过这个词语的解读感知民居对于人民的重要意义。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这个词语的意思是:有一个安定的家,才能够去干自己喜欢的事情。

3.欣赏课后资料袋中的民居图片,感知各具特色的民居特点,导入新课。4.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各具特色的民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两地民居的特点。

1.问题:通过课前的预习,大家知道本课介绍了哪里的民居? 板书(客家民居,傣家竹楼)

2.问题:通过课前的预习,大家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这两地民居特色的? 3.将学生分成客家民居组和傣家竹楼组,引导他们快速浏览课文,感知这两地民居都是围绕民居的“地理环境、外观及结构和民俗文化”这三个方面描写民居特色的。

4.问题:走进课文。出示阅读提示:

《客家民居》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傣家竹楼》中的哪句话说明了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建造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民居形式? 5.学生分组研讨。6.汇报交流 客家民居

(1)体会打比方、做比较的表达方法。

课件出示客家民居图片。根据交流出示:世界民居奇葩。理解奇葩:奇:奇特;葩:花。

问题:这里把什么比作奇葩?客家民居与哪里的民居相比较被誉为奇葩?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2)感知客家民居外观特点。

问题:看到客家民居这宏伟的外观,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个词语写出了外观上的特点?板书:营垒式,理解“营垒”的意思军营和四周的围墙。问题:营垒式的建筑,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客家民居很坚固)(3)了解客家民居的建筑成因。

问题:你知道客家人建造这种营垒式住宅的原因吗? 交流。傣家竹楼

(1)出示傣家竹楼的图片。

问题:你知道这是哪里的民居吗?你是通过民居的什么特点知道这是傣家竹楼的?板书:多起竹楼,傍水而居。(2)感知建筑成因。

问题:你了解傣族人民“傍水而居”的原因吗?

三、分组学习,深入感知两地民居特点

1.分组合作,根据阅读提示,把课文读懂,并细细体会这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艺术的魅力。

1——4研读客家民居的特点,5——8组研读傣家竹楼的特点。

2.学习方法建议:

(1)本文的民居有哪些特点?(画出最能说明特点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2)作者是借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把民居特点介绍清楚的?(做批注)

3.分组学习,先在小组内交流。.四、汇报交流

(一)客家民居

1.各小组派一人汇报小组内画出的关于客家民居特点的句子。教师相机引导品读重点句子,体会表达方法。

(1)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在这一句话中,引导学生感受客家民居建筑材料和墙的特点,了解“夯筑”这一传统的建筑方法。

(2)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在这一句话中,引导学生通过感受列数字、打比方的表达方法中体会客家民居“布局均匀,宏伟壮观”的结构和外观特点。

(3)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经受无数次地震撼动、风雨侵蚀以及炮火攻击而安然无恙,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在这一句话话中,引导学生在体会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中感受这一句话描述出了客家民居“异常坚固”的特点。

(4)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

这一段话,解读“八卦”的概念,引导学生体会客家先民对祖先文化的敬仰,体会客家人将文化与建筑融为一体的智慧。

(5)在最后一自然段,在感受内部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客家民居聚族而居、平等居住、和睦相处的民俗文化特点。

2.总结:客家民居的特点。地理环境:崇山峻岭

偏僻

偏远

外观及结构:营垒式 圆形 布局均匀 宏伟壮观

整齐划一

民俗文化:和睦相处 勤俭持家平等分房 用途统一

聚族而居

秩序井然

(二)傣家竹楼

过渡语:感受了客家民居独具特色的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我们再一起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感受傣族人民独特的建筑特色。先来读一读文中的两段优美的文字。哪位好客的傣家人愿意为大家当“小导游”,介绍傣家独特的建筑特点。

1.了解傣家竹楼的地理环境的特点。

问题:在两段优美的文字中,你看到了傣家竹楼的哪些特点? 特点一:一幢幢竹楼都藏在浓绿的竹林中。

特点二: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特点三:树满寨,花满园

2.了解傣家竹楼外观结构和民俗文化上的特点。

过渡语:了解了傣家竹楼地理环境上的特点,负责研究傣家竹楼的同学谁愿意当小导游,为大家介绍傣家竹楼在外观结构和民俗文化方面的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找出的描写傣家竹楼特点的句子,体会表达方法,概括竹楼特点,感受傣家竹楼独特的建筑艺术和民俗文化。

(1)傣家竹楼建筑结构一般比较简单,但十分宽敞,别致美观。室内通风也很好,坐在室内,只觉清风徐来,花果飘香。

引导学生体会这段话是“傣家竹楼”特点的概括性描写,民居环境、外观及结构都是围绕这句话中的“简单”“宽敞”“别致美观”来写的。

(2)两侧是用木板或竹篾隔成的卧室,外人是不能入内的。

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中所蕴含的傣家人的民俗文化。通过“入境问禁,入国问俗,入门问讳”的常礼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尊重各民族习俗文化重要性。

(3)通过最后一自然段民俗文化的描写中,引导学生总结出傣家竹楼中所蕴含的民俗文化。

中柱选择严肃隆重;一家盖屋,全村帮忙;架竹楼仪式像过节

(三)总结

今天我们走进了各具特色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感受到了它们独具特色的建筑艺术和文化。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地理环境和民俗文化是两地民居各具特色的主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民居的建筑上,因地制宜,才能使民

安居乐业。(板书:因地制宜,安居乐业)

五、比较两篇短文在表达方法上的异同。

课件出示两地民居特点的对照表,引导学生根据这张表以及在对比阅读中对两地民居的了解,说一说这两篇短文在民居特点的表达上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预设: 相同之处:

1.两篇课文在特点描写中选择的视角几乎相同。

2.在描写民居特点的时候,都运用了列数字、做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的表达方法。

3.都通过民居写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不同之处:

1.两篇课文虽然在表达方法上有很多共同之处,但这两地的民居环境、建筑材料、外观、结构、用途、文化却又根本的区别,这才是决定民居各具特色的原因。

2.这两篇课文在语言风格上也不同。客家民居给人的感觉很简洁,很严谨,给一种很敬畏的感觉;但傣家竹楼却让人感到很有诗意,让人很去这藏在浓绿竹林中的竹楼内转一转。

总结:学习这种围绕事物的几个方面,运用恰当的表达方法,写出一个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六、大展身手,学以致用——迁移写法。

根据预习时搜集的资料,提取你了解的这些民居资料的信息,用上今天学到的表达方法,写其中一个方面特色即可。

2.生创作。

3.交流、评价。

七、总结

今天我们走进了各具特色的民居,不仅近距离地感受到了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也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中华民族幅员辽阔,希望大家今后通过阅读、旅游等多种方式,去感受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八、作业布置

1.继续了解民居的相关资料,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2.把自己喜欢的民居的主要特色写出来,然后整理成文。

3.集结民居小集子

九、板书设计:

8.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营垒式

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宏伟壮观

别致美观

因地制宜

安居乐业

下载民居考察(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居考察(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各具特色的民居

    《各具特色的民居》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

    各具特色的民居

    各具特色的民居》这篇课文讲述了傣家竹楼和客家民居各自的特色,展现了中华传统 文化的异彩纷呈。 客家民居是客家人为了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而建筑的,稳固而耐用,布局均......

    古建民居考察报告(★)

    项目考察行程纪要时间: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 人员:XXX、XXX、XXX、XXX、 地点:地方民居考察 目的:深入了解滇藏传统文化及地方民居特色,考察我国西南乡土民俗,研究当地土建材......

    园林与民居

    园林与民居 教材园林与民居分析: 中国古代的园林与民居艺术与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同样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艺术成就的,园林与民居它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高度的成就,而且......

    内蒙古传统民居

    内蒙古传统民居 摘要:内蒙古是游牧民族的聚居地,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使得蒙古包这种便于搭建、拆卸和迁移的建筑成为蒙古族的传统住房,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和政治背景的变迁,蒙......

    民居测绘报告

    安 徽 考 察 报 告 2013年安徽考察报告 一、考察时间:2013年10月29日——2013年11月5日 二、考察地点:安徽黟县南屏、关麓 三、考察人物:艺术设计学院环艺专业四、考察内容:民......

    《江南民居》教案

    《江南民居》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水墨画的作画技巧大胆构画江南民居并进行合理布局。 2.领略江南民居层叠、黑白相间、错落有致的建筑风格。 3.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

    各具特色民居教案

    人教语文六年级下册第8课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体会中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