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篆刻艺术收获总结[推荐]
《篆刻的艺术特色以及文化内涵》收获总结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最具传统的中国书画又以诗、书、画、印“四绝”著称于世。其中的印,即印章堪称中国艺林的一株灵草,方寸之间、气象万千。经过历代的流传和文人墨客的继承发扬,如今它已形成为一门篆刻艺术,由于其有独特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深受人类的喜爱。
篆刻是继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象征,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文化魅力。
篆刻对我来说简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在我的记忆当中,我只见过同志朋友的印章,通过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课程中,了解到篆刻,原来已经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即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
篆刻材料主要采用叶蜡石一类的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等。其主要工具是刻刀、印床、印泥、毛笔、宣纸等。主要工艺流程有设计印稿、上石、镌石、钤印、刻款、拓款等。上石的书法功底、巧妙的布局能力,精湛娴熟的刀功,共同构成篆刻艺术的技艺内涵。
篆刻艺术有着鲜明的特色。借用锲刻古代文字的方式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中虚实相生、阴阳合一的审美取向,具有抽象和神奇之美是其最重要的特色。印章中的分朱布白、阴文和阳文以及汉字抽象的线条,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表达得妙不可言。融多种传统文化底蕴于一身、方寸之中表现大千世界是篆刻艺术的又一个特征。篆刻作者要在很小的尺寸中表现中国的诗、书、画以及构成学等多种内容,并需要真实、准确地表达思想、情感、学养,还要追求布局和刀法的精微妙趣。篆刻作品是人文精神与大自然结合的产物,是天然石材、精制钮雕和篆刻技艺“三美合一”的集中体现。
篆刻艺术有着重要的文化和社会功能。它是篆刻家品格、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方式。由于篆刻艺术集史学、文学、美学、训诂学和文字学于一身,它又是修身养性、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人际交往和学术及艺术交流的有效方式。随着汉文化的传播,篆刻艺术逐渐流传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篆刻艺术作品有着审美和收藏价值以及对人物和书画作品的凭信作用和品鉴作用,如姓名章、收藏章等。在中国书画中,印章兼具审美价值和鉴藏用途及款识用途。
篆刻是提高我们品德修养的需要 “书品即人品,治印学做人”,也是我国古老文化的符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它通过线条、字的结体和气韵来表现其相似于音乐的节奏与旋律,是情感的表达。真正的篆刻艺术应该是文化修修养与精神境界的展现。通过学做一枚印章,能够让我们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下一番工夫,都要脚踏实地,有利于培养我们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篆刻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讲究线条、结构、章法布局。经过作者进行艺术处理,运用虚实、挪让、屈伸、呼应等加工,给我们以精神上无限的艺术享受。所以,开设篆刻课,让我们感受民族文化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抒发自由的情感。
篆刻在培养人的德、智、体、美等几个方面都起着很好的作用,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篆刻艺术,继承先辈的丰富遗产,将学校所提倡的艺术气质、文艺精神发扬光大!
第二篇:篆刻艺术学习心得
学习篆刻艺术的收获
在本学期开始时选课时,由于热门课很难被选上,在最后几轮补选时出现了“书法艺术”和“篆刻艺术”,篆刻对我来说简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在我的记忆当中,我只见过父亲的刻章,在一些合同上,他要盖上自己的印章,我实在不懂盖上这个有用吗啊,到大路边随便找人刻一个假的就可以以假代真了。在期待中,第十周,开始了我的篆刻生涯。第一节课,看似严肃的给我们简单的讲述了他的经历和篆刻的的基本知识以及我们需要做的那些准备。我记得一句话特别清楚,是将书法和篆刻的关系,“好的书法家不一定是篆刻家,好的篆刻家一定是书法家”,听完这句话,我心想,完蛋了,这么算,成为篆刻家的前提就是成为书法家了,我这七扭八歪的字压根成不了书法家,也就是我压根成不了篆刻家。想到这心里陡然心灰意冷,可是又想,尽管如此,我要把篆刻当成一种可与课余爱好,在学习枯燥疲惫之后,当成一种驱赶枯燥,静心修养的好方式。不要想着让名利驱赶着你做事,而要把兴趣放在首位。
随着课程的深入,我对篆刻的了解亦不断地加深,篆刻,原来已经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即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没想到篆刻竟然有这么重要的地位。篆刻发于什么我没有搜到,不过我想,在数万年前,人类祖先在石壁上的刻画也许就是篆刻的最先起源吧,这和绘画、文字应该是一个同样的原始起源。当我刚刚接触石材时,从外表来看,以为是大理石呢,心想这么么坚硬怎么刻啊,以前读过齐白石练习篆刻时用完了好几担子石头,这工作比李白铁杵磨成针还要艰巨啊。可是,拿到手时,竟然这么松软,我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石头,我上网查了一下,原来篆刻的石材是需要特定的石头,又叫什么青田石、寿山石、冻石、鸡血石等等特别多。
其实学好篆刻精髓我想在于自己多加练习,老师在每周五一下午的课上并没有花很多时间讲怎么刻,他倒是花了大把时间来和我们每个人一对一的指导,这让我感到有特别的收获。我前几节课学习刻战国玉玺、汉代官印、姓名等,我在网上查找了网上的写法然后打印出来,印到石材上,然后小心翼翼的刻,在刻的时候真是有种不敢下手的感觉,老师多次强调要认真,还多次说过毛泽东一句名言:“共产党什么都不怕就怕认真。”老师要求我们在篆刻时一定认真对待每一个步骤,磨石、设计、临摹、印搞、刻石,每一步都要认真仔细,如果有错误了就必要要改正甚至重新再来一遍,这让我感到了严肃性。
篆刻我认为是非常容易入门的一门艺术,一下午的课程你就基本掌握了最基础的方法,适合每一个人,在这一点上近似于大众艺术,然而,越是看起来简单的东西你就越难以做好,并不是时间就能解决的问题,就像有些人写了几十年的汉子了,也不能成为书法家,这需要的是毅力加上领悟力。以印稿的布局为例,最让我感慨的也许是那些字的变形,加长,缩短,字与字的组合来迎合印稿布局的疏密,美感,也许这里融入了篆刻家们更多的对美的感受和理解。我的名字是三个字,本来打算刻四个字的印,发现自己的名字写出来疏密太过失调,于是我就把姓作为一个单独的字,把名字的两个字结合在一起,根据印面的需要做了些变形。小小的方寸之间,不仅仅能放映一个人的美术素养、书法艺术,还能反映他的刀工、态度、知识素养等等很多,小小的方寸之间果然有见天地的雄魄。
篆刻从春秋战国经汉唐再到宋元明清,一路走来不断地发展完善,是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一脉,在现在传统文化衰败的现代,篆刻作为一门艺术与以前相比,被很多普通民众所忽视,可喜的是,北京奥运会会徽出现了篆刻的身影,在2009年篆刻被申请为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篆刻一路走来,当然,也会一路继续走下去。
第三篇:篆刻印章艺术教案
姓名:卿甫竹
班 级:2010级美教1班 学 号:20104106013 指导教师:蓝学会
【教学目标】
1.学习书法和篆刻的发展历程。掌握篆刻艺术的特点与历史特征的关系 2.了解和基本掌握篆刻的基本方法
一、篆刻艺术的含义
所谓“篆刻艺术”,不是简单地用“篆书”这一载体去刻印就是篆刻艺术。历数历史上有建树的篆刻家,他们首先是有风格、有个性的篆书家,亦即“以我书入我印”,如:邓石如、吴攘之、赵之谦、黄士凌、吴昌硕、齐白石。
二、篆刻艺术的发展历程:
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相结合,用印章特定形式表现的一门艺术。是将汉字书法的美,与章法表现的美、刀法展现的美及金石自然美为一体,以独立欣赏的表现性艺术。
篆刻艺术从明清流派算起已有 500年的历史,而明清流派篆刻是由古代印章发展而来的。古代印章以独特的风貌和实用艺术的表现性,为篆刻艺术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所以,篆刻艺术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
篆刻艺术与书法艺术一样,经历了一个由实用艺术转化为纯表现性艺术的历史过程。依据史料所知,古代印章中最早的是古玺,大多属于
战国时期。古玺分官、私两类,当时不分尊卑都称为玺。古玺是由专门工匠制作,或凿或铸,玺文精细,章法生动。玺文分朱文和白文两种,其特征是:朱文玺边栏宽阔,白文玺有界格。内容有官职、姓名、吉语和肖形图案等。古玺的形状,大小不一,有长方形、方形、圆形和其他各种异形。
古玺是古代人们在交往时,做为权力和凭证的信物,反映了社会实用生活习俗和朴素的审美价值观。在河南安阳殷墟曾发现3枚类似的实物, 据此有人推断古玺的起源当在商代,但尚须进一步探讨。
前三方只有图案记号,第四方为战国古陶文“甘司徒”。
到了秦代,皇帝的印称玺,一般人的则称印。秦印文字是秦书八体之一的摹印篆,与秦小篆相近,印文庄重秀丽。在方形的官印上加“口”字格和“田” 字格,在长方形印上加“日”字格,是秦印显著的特点。秦印除官印、私印之外,还有以成语入印的,这种表现形式是后世闲章印的先导。
汉代是玺印发展空前辉煌的时期,更明确约定除帝王印仍称玺外,其余都称印。在官印中有的称章或印章,私印中有的称信印或印信。现在通常使用的印章一词,即来源于此。汉印无论从内容到形式比以前都更为丰富,以缪篆体入印,这种字体与汉代隶书的兴起有关系,结体简化,笔画平整方直。汉印中还有以鸟虫书入印的,装饰性很强,是古代的一种美术字体。
汉印分铸、凿两种。西汉印章多为铸造,其中以新莽时期的印章制作最为精美。
东汉印章以凿印最有特色。因社会动荡,战乱不已,文武官员常调动,封拜频繁,印章来不及铸造,就在印坯上临时刻凿,印文不加修饰,便为急就章。
汉代铸印庄重雄浑,凿印健拔奇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都对后世的篆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古代使用玺印时还出现一种封泥,又名泥封。封泥初发现时,曾被误认为印范,其实是玺印使用时留下的印蜕。在纸张未发明以前,古人多在简牍上书公文、记帐目、写书信等。在简牍的递寄往来中,为了严守机密和防止杜伪,故在简牍的绳结处加上软泥,然后钤盖玺印,这就是所谓的缄。古时一些物品的封缄也是使用这种方法。由于玺印在泥上的挤压,封泥形成了宽边和套边,白文玺印在泥上钤盖后还会出现翻“白”成“朱” 的特殊效果,不刻意地表现了古拙厚重的艺术特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印章,基本上是沿袭汉印的形制。纸张普遍应用,开始使用朱砂调制成印泥,封泥之法废止。因此,用新的印泥来钤盖印章,这就是所谓的“濡朱之制”。
隋、唐、五代直至宋、元时代官印,印面增大。各兄弟民族也效法汉字书法用于官印,印文曲屈回绕,借以填补印面的空隙。但到了宋代发展成为九叠篆,却失去了传统篆书的优美法度。
隋、唐、宋、元时代,书法绘画都有了长足的进展。出于鉴藏书画的目的和书画家在作品上钤盖印章,从而收藏印、斋馆印和闲文印盛行,这是实用的玺印向篆刻艺术发展的重要环节。印章与书画有机的融为一体,印章成为具有文学含义的欣赏艺术,与诗、文、书、画交相辉映,称为金石书画。
此外,中国最早印学理论著作《学古篇》、《宣和印史》、《集古印格》、《啸堂集古录》等对古代玺印都有辑录。书画家赵孟頫以擅长刻圆朱文而著称,为历代后人所效法。
宋、元的很多私印,出自文人之手,很有艺术性。宋代朱记印和元代花押印,非常富有特色,它以用隶书、楷书入印,是后世篆刻家普遍重视的印章范体。东临陕西、宁夏的三角地带。陇东皮影戏大约在明清(14世纪-19世纪)时就已经十分流行,皮影造型俊俏大方,外轮廓挺拔概括;镌刻精细流畅。陇东皮影制作选用年轻、毛色黑的公牛皮,这种牛皮厚薄适中,质坚而柔韧,青中透明。牛皮刮干净、晾至净亮透明时即可制作。先将样稿轻画在牛皮上,然后用各种型号的刀具或刻或凿。之后用透明水色着色,颜色一般不调和,故而纯正绚丽、对比强烈。刻凿、着色完毕后“出水”即熨平,这是其中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关。出水后再晾干,装订组合即可上台表演。
【合作探究】
三、篆刻的基本方法
画印法——方法是将熟宣蒙在印谱之上,用毛笔进行描摹。(如果印太小,也可以用印章的复印放大稿来代替,描摹时注意指导学生中锋运笔。)朱文印要注意线条的均匀、挺拔等特点;白文印不用双勾填空,可以用粗线一笔而成,但要讲究运笔的变化。经过反复练习,学生对范印中篆字的章法(比例、粗细、间距、方圆、转折、头尾、边栏、印角这八个方面)有一定的体会后,就可以将印文采用水印法或反写法上石,进行临刻了。通过画印,将领悟到的知识运用到运刀的变化上,丰富了
刀法的表现力,再通过临作与原作的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画印练习。
【作业布置】
四、从网上搜集名人的印章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赏析。
第四篇:篆刻艺术学习心得01
篆刻艺术学习心得
篆刻,是我国一种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老的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产物。它,是一种从秦汉一直延用至今的权威的信物,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拿它当做信物,至今未断。它,曾一度被人们视为雕虫小技,而今又重新崛起,傲然挺立于艺术之巅。
开学初期,二次选课开始时,我无意间看到了选课系统里竟然有篆刻艺术这门课,当时就很兴奋,毫不犹豫地选了这门课。从小我就对印章这一类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小时候经常拿着小刀在橡皮之类的东西上乱刻乱画,梦想着有一天我能够拿着自己刻的章,盖在各类公文上,以此来代表自己。现在,我终于有了实现梦想的机会。
在期待中,第十周,篆刻艺术终于开课了。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简单讲述了他的篆刻生涯,以及篆刻的基本知识,包括起源、发展等等,老师还现场刻了一方章,当时真可谓惊诧我也,对篆刻的兴趣也更大了。之后,讲述了学习篆刻所需要准备的物品,我回来就买了篆刻刀、印床、青田石、印泥、砂纸、宣纸这些材料,满心期待着我的第一次篆刻。
第二节课,带齐装备,我终于迈入了篆刻这个艺术大殿堂,虽说我的第一次篆刻不完美,但我已掌握了方法,学会了如何使刀。我相信,勤加练习,我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随着课程的深入,我对篆刻的了解亦不断地加深。篆刻有朱文印和白文印,白文印比较简单,朱文印就比较复杂了,往往需要花费更大的功夫。古玺分为官玺、私玺、吉语玺、图形玺、烙马玺,材质有金、玉、铜、骨、陶、石等等。“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即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其实学好篆刻关键在于勤加练习,老师在每周五一下午的课上并没有花很多时间来讲怎么刻,而是把时间留给我们,让我们自己多加练习,不懂得地方就向老师请教,这让我进步非常快。我前几节课学习刻战国玉玺、汉代官印等,区分开了白文印和朱文印的区别。
篆刻其实是一门非常容易入门的艺术,一下午的课程你就基本掌握了最基础的方法,适合每一个人,在这一点上近似于大众艺术,然而,越是看起来简单的东西你就越难以做好,并不是时间就能解决的问题,就像有些人写了几十年的汉子了,也不能成为书法家,这需要的是毅力加上领悟力。以印稿的布局为例,最让我感慨的也许是那些字的变形,加长,缩短,字与字的组合来迎合印稿布局的疏密,美感,也许这里融入了篆刻家们更多的对美的感受和理解。
篆刻从古至今,一路走来不断地发展完善,也需要我们继承下去,不断地弘扬光大。我会勤加练习篆刻,把这当成一门业余的爱好持续下去,相信终有一天,我会拿着我的篆刻,来向世界展示篆刻的魅力。
工设12 刘疆川 1203010209
第五篇:篆刻艺术进校园活动工作总结
朱各庄镇初级中学“篆刻艺术进校园活动”工作总结
为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弘扬中华悠远古典文化,我校如火如荼的开展了篆刻艺术进校园活动。以“金石篆趣”为活动主题,以探索篆字文化为依托,搭建篆刻校园文化平台。全校动员,齐抓共管。活动过程中评选出优秀篆刻作品58件,其中教师作品8件,机刻作品12件,学生作品38件,评选出篆字书法优秀作品25件。现就我校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确立工作方向和目标。
以“浸润古典文化,怡情中国文字,篆镌爱国情怀,”为方向,以“人人爱篆刻,人人会篆刻,”为工作目标,建立起一套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工作机制:(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中层领导为副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组长负责篆刻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全面工作,副校长和后勤提供各种物料,教导处负责安排课时及组织开发教材,政教处负责组织社团活动。各位班主任为辅导员,美术教师为专任篆刻教师,语文教师为辅导教师。做到责任到人,目标到人。
二、为校本课程创造新的教学契合点。
为了能够深入的开展篆刻艺术活动,由教导处我校李铁军老师正开发 “金石篆趣”校本教材。主要内容分为三个方面:(1)中国文字的发展史(2)篆刻艺术的发展及赏析(3)篆刻艺术的初步入门。集趣味性,实用性,综合性为一体,既注重吸引学生的兴趣,又注重综合语文学习,养成教育,品德培养。努力达到人人都能做,人人都会做这一目标。教材开发完成后,我校拟在七、八年级两个年级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每隔一周一节开设篆刻艺术校本课程,使活动正规化,精细化,常态化。
三、组织篆刻艺术社团活动。由学校政教处牵头,从各班抽调兴趣浓厚,具有初步入门水平的学生组建篆刻艺术趣味小组。活动中,我们主要分成了两部分,首先是对篆刻机的使用,熟悉篆刻机的用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让每一名小组成员都有机会操作并篆刻出自己的作品,作品主要以阳文为主。其次是小组成员的手工篆刻,材料主要以肥皂和石头为主,在熟悉材料的特性和刻刀的用法后进行名章和闲章的篆刻练习,作品中主要以阴文为主,熟练掌握后篆刻出作品。
四、宣传篆刻艺术,营造篆刻文化氛围。
为使篆刻艺术深入到学生内心,我校邀请了老干部篆刻爱好者做为客座专家在我校先后进行了作品展、知识讲座等活动。我校还精心组织了篆字硬笔书法比赛和篆印作品比赛。这些活动要求学校每位师生都要参加,其中任文媛、朱文敬等几位学生的作品脱颖而出。与此同时,在课间开展篆刻小组互助及篆刻小专家展示活动,这些优秀学生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
在此次活动中,我校教师积极学习篆刻知识,踊跃参与到学生篆刻辅导活动当中去,体现出了我校师生关系合谐融洽、教学相长的态势,这也正体现出中国文化中“和”字的精髓。在活动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毕竟我校以前对篆刻艺术几乎是一无所知,可以说是白家起家。但凭着我校师生的韧劲与干劲定能让篆刻艺术在朱中校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