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近代重要会议总结【经典txt版】
中国近代重要会议总结【经典txt版】.txt爱情是艺术,结婚是技术,离婚是算术。这年头女孩们都在争做小“腰”精,谁还稀罕小“腹”婆呀?高职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大会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内容:⑴通过了党的纲领:①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②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阶(不符合中国国情,资阶不掌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
⑵决定今后党的中心工作是开展工人运动
⑶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意义:⑴标志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⑵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① 新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 ② 新思想:马克思主义
③ 新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最高纲领)④ 新的革命范畴: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地点:1922年,上海
内容:⑴正确分析中国国情(社会性质、革命敌人、革命性质)
⑵制定革命纲领(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义压迫)
⑶确认中共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意义:⑴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⑵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中共三大】
时间:1923年
内容:通过中共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地点:1924年,广州
内容:⑴大会通过宣言,改组国民党(改为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⑵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⑶发展旧三民为新三民(核心:三大政策)
新三民:民族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对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真正反帝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与团体享有的一切自由和权利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的革命性,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推动了大革命的发展;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有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但有原则区别} 意义:⑴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形成
⑵以反帝反封为目标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八七会议】
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汉口
内容: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毛泽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意义:为中共指明了方向,指出了中心工作 【遵义会议】
时间地点:1935年1月,遵义
内容:纠正“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均是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七大”】 时间:1945年
内容: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重庆谈判】
时间地点:1945年8月—10月,重庆
目的:⑴国:迫于内外求和的压力;内战准备尚未完成
⑵共:为了实现和平民主建国目标,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内容:签订“双十协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达成协议
【政协会议(旧)】
时间地点:1946年1月,重庆
内容: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否定了国民党专制独裁的政治制度
决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时间地点:1949年春,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内容: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并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内容:⑴通过了《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明确了民族问题
⑵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⑶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意义: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当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协暂代行全国人大会职能)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时间:1954年9月
内容:通过了《中华民族共和国宪法》
(新中国第一部社义类型的宪法,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意义:以国家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制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政治上标志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中共八大】
时间地点:1956年(年底),北京(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在我国建立起来)
内容:⑴主要矛盾:①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②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⑵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意义: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八大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时间:1958年
内容: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后“大跃进”)
【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
内容:⑴从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义思想路线 ⑵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
⑶做出把党的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⑷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意义:⑴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⑵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⑶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
【中共十三大】 时间:1987年
内容:根据邓小平意见,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意义: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即后来的邓小平理论)
【中共十四大】
时间:1992年10月
内容: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四届三中全会】
时间:1993年
内容: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中共十五大】
时间:1997年
内容:⑴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⑵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
【中共十六大】
时间:2002年 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
第二篇:中国近代各个重要会议总结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大会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内容:⑴通过了党的纲领:①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②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阶(不符合中国国情,资阶
不掌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
⑵决定今后党的中心工作是开展工人运动
⑶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意义:⑴标志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⑵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① 新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 ② 新思想:马克思主义 ③ 新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最高纲领)④ 新的革命范畴: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地点:1922年,上海
内容:⑴正确分析中国国情(社会性质、革命敌人、革命性质)
⑵制定革命纲领(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义压迫)
⑶确认中共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意义:⑴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⑵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中共三大】
时间:1923年
内容:通过中共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地点:1924年,广州
内容:⑴大会通过宣言,改组国民党(改为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⑵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⑶发展旧三民为新三民(核心:三大政策)
新三民:民族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对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真正反帝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与团体享有的一切自由和权利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的革命性,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推动了大革命的发展;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有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但有原则区别} 意义:⑴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形成
⑵以反帝反封为目标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八七会议】
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汉口 内容: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毛泽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意义:为中共指明了方向,指出了中心工作 【三湾改编】
时间地点: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
主要内容:三湾改编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要成份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同时,三湾改编的三项重要内容之一——实行民主主义,也对团结广大士兵群众、瓦解敌军起到了巨大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三湾改编又丰富了我党早期的统一战线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统一战线工作出了很大贡献。【古田会议】
时间: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地点:红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即著名的古田会议。主要内容:该会议解决了如何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中共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它所确定的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和从政治上建军的原则,为后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成功实践奠定了基础,古田会议因此成为中共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遵义会议】
时间地点:1935年1月,遵义
内容:纠正“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均是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瓦窑堡会议】 时间地点:1935年12月17日—25日,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主要内容:会议主要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抗日联军和国防政府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那种认为不可能争取民族资产阶级与中国工人、农民联合抗日的“左”倾关门主义的观点,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会议通过了张闻天起草的《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决议指出:党的策略路线是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和卖国贼头子蒋介石,并指出关门主义是党内的主要危险。【洛川会议】 时间地点: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国共产党在陕西省洛川县城北10公里处的红军指挥部驻地冯家村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洛川会议。
主要内容: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并根据毛泽东的提议,通过了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主要内容是:
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
三、全国人民的总动员;
四、改革政治机构;
五、抗日的外交政策;
六、战时的财政经济政策;
七、改良人民生活;
八、抗日的教育政策;
九、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
十、抗日的民族团结。
洛川会议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革命军事委员会,由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任弼时、叶剑英、张浩、贺龙、刘伯承、徐向前、林彪11人组成。毛泽东为中央军委主席,朱德、周恩来为中央军委副主席。
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指出了国共两党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的原则区别,确立了我军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利用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正确地指导了党和军队实行由国内战争到民族战争、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为实现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和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指明了正确道路。【六届六中全会】 时间地点: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桥儿沟天主堂召开。
内容:
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总结抗战以来的经验教训,确定党在抗战新阶段的基本方针和任务,解决党内一度出现的右倾错误,统一全党的认识和步调。会上,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和会议结论。此外,张闻天、周恩来等同志也分别向会议报告了各方面和各地区的工作情况。最后,由王稼祥致闭幕词。全会通过了《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政治决议案》,批准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的正确路线。
会议再次强调中国共产党必须独立自主地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批评了党内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存在的关门主义和投降主义两种错误偏向,尤其是王明的“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右倾投降主义主张,强调正确的统战方针应该是既统一又独立。全会重申,抗战时期党要把主要工作方面放在战区和敌后,坚持独立自主地放手组织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方针,以主要力量在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实际上,这是中国革命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条件下继续走乡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中共“七大”】 时间:1945年
内容: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重庆谈判】
时间地点:1945年8月—10月,重庆
目的:⑴国:迫于内外求和的压力;内战准备尚未完成 ⑵共:为了实现和平民主建国目标,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内容:签订“双十协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达成协 议
【政协会议(旧)】
时间地点:1946年1月,重庆
内容: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否定了国民党专制独裁的政治制度
决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时间地点:1949年春,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内容: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并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内容:⑴通过了《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临
时宪法的性质,明确了民族问题
⑵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⑶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意义: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当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协暂代行全国人大会职能)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时间:1954年9月
内容:通过了《中华民族共和国宪法》
(新中国第一部社义类型的宪法,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意义:以国家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制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
了基础)
政治上标志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中共八大】
时间地点:1956年(年底),北京(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在我国建立起来)内容:⑴主要矛盾:①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
间的矛盾;
②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⑵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意义: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八大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时间:1958年
内容: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后“大跃进”)【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
内容:⑴从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义思想路线
⑵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
⑶做出把党的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⑷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意义:⑴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⑵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⑶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 【中共十二大】
时间:1982年十二大召开
主要内容: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中共十三大】 时间:1987年
内容:根据邓小平意见,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意义: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即后来的邓小平理论)
【中共十四大】
时间:1992年10月
内容: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四届三中全会】 时间:1993年
内容: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中共十五大】 时间:1997年
内容:⑴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⑵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
【中共十六大】 时间:2002年 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 【中共十七大】
时间:2007年10月15日 主要内容:
1,中共十七大是在中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将认真总结中共十六大以来5年的工作,对全面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战略部署。
2,选举出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3,讨论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共十七大的报告稿、4,讨论《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稿,5,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中共十七大的工作报告稿
第三篇:政治重要会议总结
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总结
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一)党的创建时期
1.“一大”(1921、7、23,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2.“二大”(1922,上海),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3.“三大”(1923),确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二)土地革命时期
1.八七会议(1927、8、7,汉口)(1)内容: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②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③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2)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2.遵义会议(1935)(1)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2)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瓦窑堡会议(1935):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三)抗日战争时期
1.洛川会议(1937):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2.“七大”(1945,延安)(1)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③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四)解放战争时期
1.七届二中全会(1949,河北平山县西柏坡)(1)内容:①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开始城市领导乡村时期;②指出党的总任务是迅速恢复发展生产,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③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进攻。
(2)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北平)内容:①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③确定了国旗、代国歌、首都、纪年方法。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五)新中国成立后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内容: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②选举国家主席,任命国务院总理。2.“八大”(1956)
(1)内容:①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③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
(2)意义: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内容:①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全面纠正“左”倾错误,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③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2)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4.“十二大”(198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十三大”(1987):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6.“十四大”(1992):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十五大”(1997):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8.“十六大”(2002):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9.“十七大”(2007):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和成功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作了科学概括;阐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战略部署。
第四篇:考研资料重要会议总结
.党的一大: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联合共产国际。
规定党员条件和党的纪律。
党的中心任务是开产工人运动。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上海召开,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提出了群众路线。
3.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
4.国民党一大 1924年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改组后的国民党变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5.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课本未提及)
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6.党的五大
1927年五大召开,大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强调了通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重要性,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反而对武汉公民政府抱有幻想。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7.八七会议: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1927年8月7日,汉口召开。选出中央临时政治局,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为政治局常委。
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
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解决了要不要继续革命和革谁的命的问题。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星期的历史转折。
8.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9.三湾改编
1927年9月29日,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开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从组织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设一支全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10.古田会议: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和党的建设。
11.遵义会议:第一次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与中国实践结合(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第二次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与中国实践结合P119)
1935年1月,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2.瓦窑堡会议: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1935年12月,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同时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批评党内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倾向。圆满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解决的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13.洛川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
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县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确定全面抗战路线。
会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是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体现。会议认为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在抗战中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
14.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
1938年9月至11月,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会议基本纠正王明右倾错误。
15.国民参政会
1944年9月15日,林伯渠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正式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16.党的六届七中全会
1945年4月,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研究》是整风运动的重要成果,也是正逢运动结束的标志。
17.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18.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确立迅速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方针。
规定了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外交的基本政策。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两个务必”的思想——要求全党在革命胜利后务必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和攻击。
1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届会议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国体和政体、经济建设、民族政策、外交方面的问题。
《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政协一届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0.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
1954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21.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56年,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57年中共八届三中全会改变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认为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另一种说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陈云在八大的发言中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政治建设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党的建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加强监督,扩大民主。
2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马克思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起点
1978年12月,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改革开放的序幕由此拉开。
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重新确认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把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形成党的二代领导集体,创立邓小平理论。
23.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
《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确认“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解体,成立乡镇基层政权,将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
24.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完成 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正确评价文革,分析原因。实事求是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正确评价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5.党的十二大
1982年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
到20 世纪末,GDP翻两番,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26.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在北京召开,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在《决定》精神的指导下,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从1985年起全面展开。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
27.中国共产党十二届六中全会
1986年9月2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阐明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28.1987年十三大召开,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提出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的政治体制)。
大会还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 的战略部署。
29.党的十四大: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十四大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0.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修改后的党章。
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大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依法治国是当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选举了以江泽民为首的领导机构。
31.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
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32.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提出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33.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社会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
34.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东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将“和谐”列入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和谐社会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35.中共十七大
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大会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第五篇: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总结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举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举行。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大会对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和军队问题还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历史功绩: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各个阶段的革命态度问题,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大会还指出了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提出了无产阶级与农民建立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大会还制定了有计划地开展工农运动的方针。不足: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举行,五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1927年8月7日 汉口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
三湾改编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三湾改编”.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开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从组织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设一支全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举行,主要讨论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目前的政治形势正处于两个革命高潮之间;党的总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准备。会议还制定了中国革命现阶段的十大政纲;规定了党的建设、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红军和根据地建设的各项政策;批判了“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特别是盲动主义的错误。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古田会议:1929年12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中心思想是: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和党的建设。会议规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决定着军队的性质和面貌,这是红军建设的根本原则;规定红军除了要进行打仗消灭敌人的军事活动之外,还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在党建方面,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遵义会议:1935年1月,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揭露和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严重危害,对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进行总结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瓦窑堡会议:制订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次国共合作)方针
1935年12月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1937年8月 陕北洛川
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制定了全面抗日的路线,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问题
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鲜明的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38年10月
六届七中全会:1945年4月20日,历时长达11个月会议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它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结论,特别是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进行了批判;高度评价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套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杰出贡献,肯定了遵义会议的历史作用。指出在全党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正式宣布“党在奋斗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它明确指出应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不能否定一切。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延安整风运动的胜利结束,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毛《论联合政府》,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指导思想,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七届二中全会:一个“炮弹”: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两个“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三个转变:工作重心 乡村→城市 总任务,农业国→工业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
1949年 西柏坡
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6月 建国后第一次中央全会,主要讨论国家经济问题,确定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及所采取的战略和策略方针,毛“不要四面出击”
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
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22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全会重新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决定在组织上健全党规党纪,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接受和制造个人崇拜,加强集体领导。
党的十二大: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在北京召开,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它是一部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决议》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十二届六中全会: 1986年9月2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阐明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是新时期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党的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大会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社会主义本质是**;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长期坚持下去,不能动摇;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建设的步伐要更快一点;判断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影响,右和“左”都可以葬送社会主义;抓住有利时机,加速发展,力争中国经济建设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硬;注意培养接班人,保证中国长治久安,关键是中国共产党内部要搞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暂时曲折,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发展总趋势。)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十四届四中全会 1994年9月25~28日。全会集中讨论了党的建设问题,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十四届五中全会:1995年9月25~28日。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四届六中全会: 1996年10月7~10日。根据全面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分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本次会议把主要讨论方向放在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方面。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