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滨江实验学校VEX机器人设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开题报告

时间:2019-05-15 09:34: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滨江实验学校VEX机器人设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滨江实验学校VEX机器人设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开题报告》。

第一篇:重庆滨江实验学校VEX机器人设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开题报告

重庆滨江实验学校

VEX机器人设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2015.11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2001年国务院频布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基础教育的课程要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校本课程是三级课程中的一级。然而课改十多年过去了,在重庆市内南开中学的校本课程开设得比较多,其余的学校有一部分重点中学高中开设了一些校本课程。而很多学校依然没有自己的校本课程,我校的校本课程也不例外,没有一门成熟的校本课程。而我校的“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有特长生培养工程。VEX机器人作为特长生培养的平台,需要很好的打造成一门精品的课程成为科技类特长生成长的途径。因此,开发VEX机器人设计校本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学校科技类特长生学习机器人相关现代科技知识的需要。

通过此立项课题的研究,可以改变我校没有正规的机器人课程学习的现状,使我校的学生有一门正规可以选修的校本课程,让学习机器人技术的学生在学习机器人课程时有正规化的课程内容和严谨的学习标准。另外,可以通过此校本课程的开发,提升研究教师的课程理论研究水平,同时让VEX机器人的学习有课程体系作支撑,丰富VEX机器人的学习内容。主要有以下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1.理论意义

(1)是对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提出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实际应用,丰富了学校的校本课程

(2)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思想指导提供了适合学生的教育。

(3)是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交流合作情感价值的有效途径。2.实践价值

(1)是对学生素质教育实施手段的一次探索

(2)提升学生参加机器人竞赛能力的途径。

(3)学校科研兴校的需要:实现科研兴校是我校近几年发展规划目标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教师队伍内涵发展的关键环节,更是我们学校能否再上一个新台阶的关键。抓住课题研究这个机会,通过专家的引领,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从而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高效优质地实现学校内涵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用课题研究来推动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认识,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有以下几点:1根据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要求,校本课程是其中的一级。学校要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2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的观点,每一个正常的人拥有八种智力,每一个人的心智都是由这八种智力的不同组合构成,这造就了不同的人表现出了不同的心智。这一理论为学校开展学生个性化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研究现状

(1)截止2015年5月为止,在中国基础教育文献资源总库中没有发现有关VEX机器人校本课程开发有关的论文。

(2)在百度文库中发现了发表在《教育信息技术》2013年7、8月合刊Z2期,一篇名为《中小学机器人校本课程学业评价研究》的机器人校本课程评价体系开发的论文

2.目前其它地区的主要研究成果

(1)主要是东莞博思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一套培训视频课程,系技术教材。

(2)在国内发达地区已有民办培训学校将机器人技术正式开设为培训课程。

(3)根据课程论的观点兴趣活动可以转变成校本课程开发。对于那些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而设置的,具有学校特色并形成了一定“品牌“的,具有相对稳定内容和独特功能的”兴趣小组“或”课外活动“,如果能实施”课程论“的改造,那么这样的”兴趣小组“或”课外活动“的设计就可以看成是校本课程开发。所以在东部的一些高中把VEX机器人开设为校本课程。例如渐江宁波市的鄞州中学把VEX机器人开设计校本课程,名为《VEX机器人工程建设》。

关于VEX机器人设计活动的相关特长生的培养,在我校属于课外活动开展,而现在我校的机器人校本课程属于刚刚研究的阶段,头两年我们编写的相关的校本教材与课程标准,而本课程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开发体系,所以有必要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一个成熟的体系。

四、研究的创新及研究的假设

1.研究的创新

我校的VEX机器人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完整的开发一整有关学生学习VEX机器人设计的技术型课程,有着完备的课程开发的体系建设,与以往很多学校的兴趣活动小组的建设有着本质的不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主要是把VEX机器人的内容开发为成熟的校本课程体系,为以后的教学的实施找到了正规化的方向。

2.研究的假设

本课题研究要形成完整的课程系列,主要的成果形式有《VEX机器人设计校本课程标准》《VEX机器人设计校本教材》、《VEX机器人课程学生活动手册》、《VEX机器人课程实施方案》、《VEX机器人课程评价体系》。

五、核心概念界定

VEX机器人:美国机器人教育与竞赛基金会举办的VEX机器人设计系统把竞争的灵感提升到新的水平。它可用来作为课堂机器人教学平台,是为促进机器人学和STEM教育知识的进步而设计的。VEX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适于课堂和赛场使用,且能负担得起的、结实耐用的、最新水平的机器人系统。而在本课题中的VEX机器人专指我校用博思公司购买的官方VEX专用器材搭建的能满足竞赛任务要求的特别机械小车。

课程:本指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内容与实施过程。本课题所指的课程指的是VEX机器人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根据课程论的观点,是指以学校为基地进行的课程的规划、编制和评价的一整套活动。本课题所指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专指以VEX机器人设计方法为主的学习课程内容。

六、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1.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达成以下目标(1)提升教师的课程研究的理论水平,提高教师的VEX机器人教学执教能力(2)形成我校的科技类特长生有正规的VEX机器人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自我创新设计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3)提升学生的机器人竞赛能力。

2.研究的内容

1.VEX机器人设计校本课程标准研制。2.VEX机器人设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3.VEX机器人设计校本课程实施研究 4.VEX机器人设计校本课程评价体系研究。

七、研究的对象及范围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为科技类特长学生生,范围为初中部七、八、九年级中部分有兴趣长期坚持学习VEX机器人技术的学生。

八、研究思路及方法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从课程论的思想,从什么是课程,什么是校本课程的角度来思考本研究课题。

2.主要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观察法。

3.科研途径是从指导学生参加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青少年机器人竞赛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的学生培训活动来研究本课题

4.具体的措施如下:

(1)认真学习课程理论方面的文献资料习籍,丰富自己的课程理论素养(2)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课程改革政策,为自己的研究找到方向。(3)在前几年校级课题研究形成的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4)对学生学习本课的程评价方式要有一个新的突破传统的标准。

第二篇:校本课程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一)选题背景

1、新课程改革指引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的课程三级管理模式”。其中,对学校的课程权力作出如下规定:“学校的职责: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阶段的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从实际出发,参与本社区学校课程具体实施方案的编制,同时,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批。”

2、学校的办学理念

我校“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素质基础”为办学理念,旨在充分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学生,挖掘学生各自的智能优势,以突出学生各自潜在素质的培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成功中找到自信。为了在教育、教学中充分体现该理念,我们不仅加强了对国家规定的课程的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而且准备开设选修课,希望建立主导课程和选修课程并重的课程体系。

3、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需求

面对21世纪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的挑战,初等教育只有不断调整其教育结构,更新其教学内容,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同时,这种快速发展也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怎样做才能不“落伍”?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综合上述情况,我校决定对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策略进行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目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考虑个人特长、兴趣和爱好的情况下,保证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第二,尽早发现和培养每个学生的潜在兴趣和能力;

第三,把科学、技术和文化的最新成果迅速融入学校教育中去,为学生深入学习他们所爱好的学科创造条件;

第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课题界定与国内外校本课程研究现状

(一)课题界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走向深入,单一的国家课程的课程体系,已不可能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多种教育层次、多元化人才的需求。校本教材的开发和研究实践这一重要内容,已越来越引起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已为广大教师所重视。单一的国家课程对教育目标的实现已不可避免地显现其缺陷,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弥补了国家课程的不足,校本课程成为课程研究的新领域。

那么为什么要选择校本教材的开发策略研究这个课题,我认为应该从这样的两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点,应该看成是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的需要。大家肯定都清楚的记得,早在1996年6月份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家就明确出台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26条规定,其中第十四条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制、结构、内容,建立新的教育课程体制,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这是自建国以来,第一次官方以行政决策的形式,正式提出“三级课程管理”的概念。到2001年6月,国务院又召开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会后,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条,其中,第十六条更进一步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从以上的表述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已经把三级课程管理当作了教育改革的发展大计,看成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是势在必行之举。

再一点,应该看成是培养多样化、个性化卓越人才的需要。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个人的特长显得越来越为重要,国际上的教育改革也越来越呈现个性化和现代化的趋势。这些都告诉我们,新时期的教育应该是人尽其才的教育,应该是每个人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潜在能力都能得到发挥的教育。比如说,这个学生的个性爱好、特长是“打乒乓球”,但学校没有开设这一课,他的这方面的个性特长得不到充分培养、发挥和展示,久而久之,其特长便被扼杀了。由此可见,必须从培养个性化卓越人才的战略高度,去认识素质教育所强调的个性特长的发展,把统一要求与个性特长的培养结合起来,认真处理好提高整体素质教育与个性特长发展的关系。而校本教材在这样背景下的应运而生,不能不说充分显示了它的历史必然性。

(二)国内外校本课程研究现状

国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有如下突出的特点:1.课程开发的过程、程序和环节得到重视,表明课程开发的实践性特点;2.注重研究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之间的联系,教学设计构成课程开发的组成部分;3.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4.任何一种课程开发都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注意课程设计的教育哲学;5.学生、学校、教师、社会等各种需求评价的研究是课程开发的依据;6.知识的特性,认知方式和学习模式的研究是课

程开发的基础;7.注意不同学段课程开发的不同特点。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学校课程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是给地方和学校更多的课程开发和设计的权力和职责,鼓励学校在认真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开发各具特色的多样化的校本课程。

三、课题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尽早发现和培养每个学生的潜在兴趣和能力;把科学、技术和文化的最新成果迅速融入学校教育中去,为学生深入学习他们所爱好的学科创造条件;建构起具有我校特色的小学校本课程体系。

研究采取由下至上的思路和行动研究的方式,也即是先研究解决实践的问题,指导校本课程的实施;再从理论的高度构建出稳定的校本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远程教育资源和学校教育资源进行整合途径的研究;

2、小学校本教材的编写研究;

3、小学校本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研究;

4、优质资源培育方法研究;

5、小学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整合途径研究;

6、小学校本课程体系构成途径研究。

四、课题组的组织

组长:

子课题负责人:

组员:

(三)人员分工

此课题主持人陈军益校长全面主持该课题的研究工作,协调并指导各研究小组的研究工作,在陈校长的统筹下,该课题的研究分3个研究小组,分别对子课题开展研究。

五、研究计划

2007年10月——2009年1月

1、对蕴含在家长中的教育资源和学生的认知需求进行调查,挖掘出可用的教育资源,并采用开设选修课与组织学生进入工厂以及社会进行参观和实践活动等形式来实施。

2、成立校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估和教材审查组,成立各子课题研究小组,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

开展该课程的教学,各子课题组同时展开相关研究,并检测效果:1.每两个月对该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2.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来对所开课程

教学效果的进行检测;3.通过对学生学习内容掌握情况的调查来对所开课程教学效果进行检测;4.通过对学生知识面的调查来对课程进行检测。

具体的设想是:根据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社会实践以及学校评估小组的评估,筛选出学生感兴趣和利于学生智力潜能开发的教学资源,把这些教学资源与学校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以形成较为固定的选修课资源供学生选修。

2009年1月—2009年10月,《家校结合型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课题的结果进行全面总结,撰写出论文、结题报告,开发出校本课程。

六、课题管理

1.课题组在灞桥区教研室指导下工作

2.本研究在总课题下设子课题,各子课题下设专题组。总课题组长负责组织实施对全局性的重大问题的攻关,并统筹协调各子课题组的研究力量,检查督促研究进度和研究效果。各子课题组组长负责组织实施,落实任务。

参考文献

1.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2.岳瑛.基础教育新理念——家校合作,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2.3.林一钢.校本课程就是“选修课、活动课”?上海教育科研.2002,9.4.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走近新课程——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第一辑)通识部分:新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北京:学苑音像出版社2004.6.俞晓东.校本课程开发:案例与反思.教育探索,2005.4.

第三篇:小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开题报告

田林三小崔莹

一、课题背景

当前,世界各国小学教育改革风起云涌,改进科学教育已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育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美国认为,“美国的未来越来越取决于能否向全体美国儿童提供有质量并具有本国特色的科学教育”,并对小学科学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出了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提要;韩国把培养儿童的科学研究能力作为基本措施来抓,制定了有关科技教育法规;英国在教育改革中采取了鲜明的科技取向策略,要求通过学校课程来强化小学科学教育„„等等。国外发达国家对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视和采取的有效措施,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科学教育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小学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组成部分。

与发达国家的教育相比,中国教育强调的是知识的扎实,而国外先进的教育考虑的是实实在在的能力,是离开了老师也能够学习、思考的能力,而我们的科技教育还不能完全使学生有效地产生问题,进入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要有效的解决学生的这一问题,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自主、创造地学习。

所谓“科学研究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生活中选择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培养创造性的知识人才,要让学生习惯自主地研究、解决问题,只有从小学开始抓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它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我校总结了几年来开展科技普及活动的经验,认为依托小学科技教育,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主动体验,探索发现,强调发现并获得知识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很有促进作用。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各种科技活动方案的积累,形成一套富有本校科技特色的校本课程,形成田三科技活动的系列化;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进一步进行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养成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二、课题实施的过程与方法

(一)现有的研究基础与外部条件

1、本校已有的科技教育成果:被授予徐汇区科技教育实验校、科技特色学校、绿色学校、上海市“生物和环境”先进校;科研课题“推广《中小学科技教育研究》成果的实践”荣获徐汇区第五届教育科研成果推广二等奖;《小学生创新教育的实践与认识》被列为区重点研究课题,即将结题;进行了“田林三小节水大行动”、“共绘绿色春天—吊兰无土栽培”系列科普活动、“流动的芳草地—制作环保公益广告”系列科普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参与各项科技竞赛都获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中全国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市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区级一等奖14项。

2、本校开展“生物和环保”科技活动的特点初具规模:我们定期开展的“生物和环保”主题系列科技活动,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并且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化的活动模式,实现学生、家长、社区居民人人参与,动手动脑。其中,“共绘绿色春天—吊兰无土栽培”的科技活动方案荣获上海市“生物和环境”优秀实践活动二等奖,“流动的芳草地—制作环保公益广告”的科技活动荣获上海市“壳牌”美境活动方案设计和实施2项一等奖以及全国创新大赛优秀实践活动二等奖。

3、“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化的科技活动模式,为学校开发科技活动校本课程提供了社会实践的人力、物力资源和广阔的活动领域。我校与社区14家单位和居委结为联谊单位;我们聘请社区科学家余家璜、俞渊、张映璜教授为常年科技指导教师、校外辅导员,使我校的科技教育颇具特色并取得成效。

(二)研究目标

我们希望抓住学校以科技特色活动的开展带动科技教育为主线,从培养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为抓手,通过教师有步骤、有重点、可持续地组织学生开展生物、环保的科技探究活动进行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基础性培养的实践探索,强化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养成教育,从而整合学校的科技活动,并坚持可持续开发,形成田三科技特色活动的系列化,提炼培养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方法。

(三)研究内容

本项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小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开展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基础性培养的实践和探索。具体研究内容分为两大方面:

1、组织教师撰写以“生物与环保”为主的科技活动方案,并指导实践部分科技活动,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基础科学能力;

2、通过实践和研究,整理完成田三科技活动的校本课程的开发。

(四)研究方法

主要通过我校科技活动方案的编写、整理和实施,整合已实践的科技活动,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继续设计新的科技活动方案,形成田三科技活动的系列化。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开展对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基础性培养的实践和探索,提炼经验,形成我校以科技活动带动科技教育的特色。

(五)研究过程

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分三大阶段两个层面展开。

第一阶段:

成立“小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的课题组,收集培养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情报资料;学习撰写科技活动方案,形成本课题实施的计划。

第二阶段:

1.编写、完成田林三小科技活动的校本课程

2.实施校本课程,开展各项“生物和环保”的系列专题研究活动

3.通过活动的开展,进行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索

第三阶段:

总结编写和实施科技活动校本课程的经验,完成田三科技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形成科技教育的特色;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研究“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养成教育”;择时进行学校校本课程的观摩与展示活动,全面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

最终完成时间及成果形式

本课题拟于2010年12月完成,成果主要形式有:

1.“小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的主报告。

2.田三科技活动的校本课程。

3.学生科技活动中的小论文和研究报告。

4.教师探索和研究“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养成教育”的文章。

第四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开题报告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开题报告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开题报告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湖北省咸丰县民族实验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名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校本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凸显的新型课程形态,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和亮点之一,也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以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和办学特色为出发点,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为目的,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及其它相关的社区成员广泛参与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过程。它是教育行政管理创新的手段,是教育制度内权力与资源配置新理念的基本体现;它以学校自身的教育哲学思想、办学目标以及各方面条件的分析结果为依据,极具学校特色;它是由学校自主进行的开发过程,富有自主发展精神;它是多方人士民主参与的开发过程,体现“自下而上”的民主管理精神。

国家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为本。

在整个学校教育活动中,学校的课程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首先,课程是学校办学目标的具体表现,学校希望给予学生哪些必备的知识、希望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都会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得以反映。其次,确定了学校的课程内容,也就确定了学校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活动有了基本依据,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了主要来源。也就是说,要提高一个学校的教与学的效率,就不可能不关心学校的课程和课程研究。只有在具备合理的学校课程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

而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遵守自上而下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只强调共性和统一性,忽视了地方性和个性。我们知道,我国地域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各地在经济和地域上的差异又如此之大,只有一统的国家课程开发或“准一统”的地方课程开发,远远不能满足地方上的不同需要。校本课程开发,则可以更好地满足地方和学校的需要,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有差异的学习需求。同时,在我国过去执行的一直是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体制。教师和校长都习惯了听从外部的指令,他们没有机会也不想有机会去参与课程的决策。目前即使国家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在某些方面已下放了很大的权力,但许多学校和教师由于缺乏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反而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照常规办事最省力。在这种情况下,实施校本课程开发十分有利于激发教师、学生、家长的参与意识,也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参与,因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首要前提是政府给予学校的自我开发空间,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全员参与,集体审议。

在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就是要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管他们的性别、种族、智力水平和学习准备如何。我国过去的“升学教育”只注意到少数考分高的学生的发展,而忽视了那些低分和处于中间水平的大多数。当这些人毕业走向社会时,他们成了“失败者”。学校将大批“失败者”推向社会,而社会中的绝大多数工作又将由这些“失败者”来承担,这样必然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全民的总体素质水平。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课程要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尤其要帮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美国、英国的很多学校都有一种补救性课程,这类课程就是为满足学习尚未达标的学生的特殊需要而开设的。这也就是说,要打破“应试教育”只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忽视情感、态度、动作技能、社会交往等其它方面的发展的不良现象。校本课程开发大多数集中于体验型、表现型、实践型和操作型的课程领域,这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和谐发展。

为此,我们确立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这一课题,希望立足教学第一线,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使我们的学校课程能融合新思想、新知识,符合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让每一位师生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使我们的学生通过学习既能加强基础又能培养能力,既能提高素质又能发展个性,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具备高素质的公民;也使我们的教师能够在课程专家及其他相关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反思自己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培养教师的专业精神,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同时通过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和时间,把我们的学校办成人人都能充分和谐发展的特色小学。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随着课程权力的下放,课程体制的弹性化、灵活化,开发校本课程已成为国际课程改革的主流之一。如美国、法国、以色列、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外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案例,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给予了我们许多的理论支撑与实践借鉴。

国内进行的相关改革首先提到的是江苏省锡山中学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根据学校的育人目标(教育哲学)和学生的需求评估出发;萧山地区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或从本土资源出发或以学校的优势项目,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种强调行动与研究过程的课程建设专业活动,其目标是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来满足学校、教师与学生需求的一种课程开发活动。我国部分学者和实际教育工作者认为,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教育理论“不谋而合”。学校要真正地办出自己的特色,就不得不在课程开发上下功夫。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就是在构建学校自身的特色。目前校本课程的开发越来越趋于本土化。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构建较完善的地域特点浓郁的学校课程体系。

2、制定各学科教学中开发校本课程的目标和评价方案等。

3、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4、促进全体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5、把学校办成人人都能充分和谐发展的州内一流特色小学。

五、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它直接体现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目的。依据我校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位师生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和属于土家族、苗族聚居地的地域资源特点,在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对校本课程做出价值定位,研究符合我校学生学习水平、学习需求的课程内容、实施、管理、评价等。我们将主要进行两个层面的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与实践。第一个层面是以基础课程为载体的课程完善:即根据学校的情况,按照学生的知识结构、兴趣和需要,挖掘现有课程的优势,弥补现有课程的不足,填补现有课程的空白,拓宽现有课程的内涵和外延;第二个层面是以拓展课程为载体的课程开发:着手建立拓展课程体系框架,此层面课程开发的立足点定位在学生个性需求上,它包括健身、博知、怡情、励志、广行五类,(健身课程主要是教给学生强身健体的方式。博知课程主要是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的课程。怡情课程是指愉悦性情,丰富情感体验的课程。励志课程是激发学生生活热情,增强学生意志力的课程。“广行”课程就是指广泛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操作性强的课程。)通过“研究——开发——实践——反思——改进”的过程循环推进,最终构建较完善的学校课程体系。

在开发研究校本课程之前,学校领导首先要进行理论层面的研究,深入研究课程理论和校本课程相关的理论,深入研究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学校的教育哲学,理清发展思路,着眼于学校的长期发展,明确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统筹校内外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从而构建校本课程的总体框架。在开发校本课程时,我们应遵循一定的程序,包括

1、调查学生需求,2、确定课程目标,3、设计课程结构,4、编制各学科课程纲要并进行课程设计,5、选择与组织课程内容,6、实施与改进课程等。

六、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

2、实验法;

3、经验总结法。

七、本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整体实验周期为三年(2007年7月—2011年3月),具体研究步骤如下:

(一)准备阶段(2007年7月—2008年3月)

1、组建研究队伍。成立校长严震为组长,肖会敏副校长、李霓为副组长,高谈、罗金菊、李雪梅、陈东霞、罗卫红、李琼、徐小艳、袁敏为主研人员,各学科教师为参研人员的课题研究小组,2、学习有关理论,抓好技能培训。广泛搜集、整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利用课题研究活动时间对课题组主要成员和全体实验教师进行分层次培训。

3、做好网络平台的构建,网络资源收集、分类工作。

4、课题组主要成员召开课题讨论会,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

5、查阅相关资料,拟定课题实施方案。

(二)研究实施阶段(2008年4月—2010年9月)

1、撰写课题开题报告,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邀请专家对参与实验的教师进行专题培训。

3、根据课题实施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4、根据学校的课题实施方案,各教研组拟定子课题实施方案,同时开展好各子课题的研究工作。

5、保持和课题顾问组的密切联系,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6、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7、完成各子课题的实验,写好研究报告。

(三)总结阶段与结题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3月)

1、针对实施阶段的情况,整调、完善课程体系、教育目标、评价方法等。

2、整理研究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编印校本课程教材,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3、申请结题,举办研究成果展览。

八、本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各学科校本教材、教学设计、声像资料等。

九、本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顾问组:

岳徳成:国家教师科研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主任

胡卫国:恩施州教科所所长

刘学刚:咸丰县教研室主任

课题研究组组长: 严震,校长,在制度和经费上保障课题的顺利实施。

副组长:

肖会敏,教学副校长,负责并保障各个阶段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李霓,教研主任,负责拟定课题实施方案、开题报告、结题报告并组织各子课题组人员认真开展研究工作

主要成员:

高谈:德育副校长,负责并组织第二课堂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工作。

罗金菊:政教主任,负责拟定《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第二课堂活动教师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实施方案》并组织该组教师开展研究工作。

李雪梅: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负责拟定《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实施方案》并组织该组教师开展研究工作。

陈东霞:语文教研组长,负责拟定《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实施方案》并组织该组教师开展研究工作。

罗卫红:数学教研组长,负责拟定《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师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实施方案》并组织该组教师开展研究工作。

李琼:英语教研组长,负责拟定《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英语教师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实施方案》并组织该组教师开展研究工作。

徐小艳:综合一组教研组长,负责拟定《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音乐、美术教师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实施方案》并组织该组教师开展研究工作。

袁敏:综合二组教研组长。负责拟定《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科学、信息技术教师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实施方案》并组织该组教师开展研究工作。

十、本课题研究的保障机制:

1、加强与顾问组专家的联系和交流,争取有关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

2、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和考核评估细则,确保课题研究活动的扎实开展。

3、落实课题组活动时间;每周二下午4:30到5:30为课题组活动时间,主要进行有关课题研究的学习培训和研讨活动。

4、落实校本课程开发活动时间;每周四下午2:30到4:05为校本课程开发活动时间,主要由各子课题组围绕方案开发实施校本课程。

5、定期选派教师外出学习,与校外同行交流经验,共享资源。

6、从办公经费中列支课题研究经费,保证课题的顺利结题。

开题报告执笔人:李霓 2008年3月

第五篇:《开发陶艺校本课程 创办特色小学的研究》开题报告

《开发陶艺校本课程 创办特色小学的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开发陶艺校本课程 创办特色小学的研究

课题类别:市规划重点课题

课题编号:HKB10-02 课题主持人:马玉秋

课题所在单位:阿城区回民小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大创新。我国地方和学校的课程决策权力和作用越来越大,责任也越来越重,课程的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热情空前高涨,但是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发展,无论在理论认识上,还是在实践操作上,都急需进行实验研究。

陶艺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它历史悠久、扬名天下,并以物载道,蕴涵着深厚宏博的中华文化精神。我校于2008年3月成立了阿城区第一家专业陶艺教室,并配备了先进的陶艺设备:拉坯机、电窑、转台等。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在泥土的芬芳中尽情体验陶艺创作的乐趣,制作美丽的记忆。经过两年来的区级课题《开发校本课程创办特色小学的研究》实验研究,由美术教师开发的“陶艺”课,成果显著,倍受青睐。由此想把课题做大、做强。申报了哈市规划重点课题《开发陶艺校本课程 创办特色小学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具体问题、意义和价值。

具体问题

以陶艺为载体,培育人文精神,创办特色学校。

意义和价值:

1、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开发陶艺校本课程,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升学习者的主体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校本课程开发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教师在课程开发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3、有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从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三、校本课程的界定及遵循的原则

陶艺校本课程是我校根据办特色学校的教育理念,在对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美术教师的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及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开发、实验的校本课程。

陶艺校本课程编排根据课程目标和学校特点,坚持严格的编排原则,除了一般课程必须遵循的基础性、实践性和整体性外,还特别重视:

1、主体性原则: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发展为原则,以学生成长的需要为目标,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重视学生学习后的反馈意见,()根据学生的发展不断调整和优化校本课程。

2、发展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着眼于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之一。

3、实践性原则:要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和动手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做中学,在过程的经历和体验中学。在活动中发展他们的实践技能和习惯,帮助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开放性原则:要站在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高度,使学生在过程的参与中学会参与,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发展。

5、趣味性原则: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利用兴趣的驱动作用促进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成功的欢愉。

6、教育性原则:要坚持对学生的教育,以育人为目的,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个性,自尊、自信、自主、自律。

四、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施步骤和预期成果

研究目标:

1、总体目标

以陶育德、以陶育能、以陶启智、以陶育人;创办特色学校。

2、具体目标

学习和了解我国陶瓷发展的历史,培养学生一技之长,学会一些陶艺的知识、技法,会用泥塑的形式表现不同的物件、场景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表现能力等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培养教师开发、实施校本课程能力;办特色学校。

研究内容

1、探索陶艺课程教学策略

2、编写陶艺校本课程教材

3、探索校本课程评价

方式

研究思路:

1、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融艺于陶;

2、与文化建设相结合,扮靓校园;

3、与 “美德”教育相结合,奠基生命;

4、与语文写作相结合,拓展教育资源。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检索和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材料,通过学习提升教育教学理念。

2、行动研究法:教师以教育教学实践为立足点,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步骤,形成一个不断深化的螺旋型进程,最后达到问题的解决。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典型教师的陶艺课堂教学的研究,探索陶艺校本课程课堂教学模式。

4、经验总结法:对课题进行阶段性小结和最后总结,形成结题报告、论文集。

实施步骤

(一)实验准备阶段:2010年1月——7月

实验任务:

1、对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确定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制订研究计划。

进行科研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树立新型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观念。

2、召开课题会,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培训,通过讲座、培训等形式,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陶艺制作技法培训,为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做好师资准备,奠定坚实的研究基础。

(二)实验实施阶段:2010年7月——2011年12月

(1)第一阶段:2010年7月——12月

实验任务:

1、通过谈话、调查等形式进行数据采集,了解学生在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和学习状态。

2、每位参与实验的教师做一节陶艺校本课公开课,及时全面地对课后信息搜集、整理和分析,所有实验教师共同研究、探讨陶艺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

实验方法:理论学习、上实践课、调查对比。

请教科所曹所长到我校对教师进行培训,解决实验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成果:撰写实践课研究反思报告。

(2)第二阶段:2011年1月——2011年6月

实验任务:

1、实验教师不断依据教学理论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结构,并进行教后分析。

2、通过反复实践,完善的课后信息搜集、整理和分析,逐渐探索出陶艺校本课程结构。

实验方法:理论学习、上实践课、调查对比、写实验报告。

成果:撰写实验报告,形成初步模式,验证评价体系的合理性。

(3)第三阶段:2011年6月——12月

实验任务:

1、课题组召开阶段性研讨会。旨在实验的基础上,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课程,在课题组进行研究、探讨和交流。编写陶艺校本教材。

2、验证合理性。

(三)实验总结阶段:2012年1月——6月

实验任务:

课题组将实验相关资料、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对本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反思与总结,得出实验结论,经过讨论后形成研究报告。预期成果:

1、建立陶艺课程教学模式

2、完成陶艺校本课程教材

3、完善校本课程评价方式

4、完成研究报告

完成时间:2012年6月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及保障措施

1、实施新课程以来,我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我校的美术教师科研意识浓,专业水平高,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这就为校本课程开发准备了良好的土壤条件,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源头活水。

2、负责人马玉秋是哈市级科研骨干,哈市“九五”科研先进个人。本研究小组成员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较强的业务水平及科研能力。都是骨干教师和校学科带头人。

3、学校将对参与本课题研究的各位教师的个人业务进修、集体研讨活动、教材编写、课件制作、授课等方面给予充分的时间保证。

4、课题组结构合理,有学校领导、骨干教师,还有区教科所的鼎力支持。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科研工作责任制,做到领导到位,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奖罚分明。

2、强化科研工作管理,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首先要抓好重点,突破难点,带动全面。重点抓好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克服科研中重立项,轻过程,有计划,无成果的空头实验的情况。为此要执行当月汇报、学期评估、年末总结制度,力保工作到位,以点带面形成规模效应,推出教研成果。其次要做好档案资料管理,做到规范化,标准化。

3、加大对科研工作的经费投入。科研工作是直接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学校要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划拔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科研,同时要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把有限的资源用到刀刃上。

下载重庆滨江实验学校VEX机器人设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滨江实验学校VEX机器人设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开发陶艺校本课程 创办特色小学的研究》开题报告 (版)

    《开发陶艺校本课程 创办特色小学的研究》开题报告 《开发陶艺校本课程 创办特色小学的研究》开题报告 《开发陶艺校本课程 创办特色小学的研究》 课题名称:开发陶艺校本课......

    特殊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特殊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一、基本观点校本课程是由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内外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概略

    摘 要:我国校本课程开发已进入由试验到推广的新阶段,专家学者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价值、条件、类型、程序、评价、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 理论 研究 ,一些学校进行......

    校本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校本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文献综述 [日期:2012-11-16]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校本课程开发最早是1973年7月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辖的“教育研究革新中心”一次国际......

    南村侨联中学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开题报告

    南村侨联中学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开题报告 作者:不详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8日 冯少豪 一、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 1、(2001、6—2005、6)学科实践活动阶段......

    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研究开题报告(五篇模版)

    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研究开题报告 天津市第一中学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好奇与探究心理的激发下,从所感兴趣的各种现象与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题目,并在研究中主动地获取知......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结题报告

    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 1、课题名称: 由常胜钦担任主持人的课题名称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研究》。我们于2013年12月上报课题申请......

    校本课程开发设计(五篇材料)

    我爱兵团 关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第一中学的校本课程开发 姓名:李艾迪 学号:201204011228 一、 课程开发背景及校情分析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别称“中国新建集团公司”,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