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衡阳县职业中专种植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方案
衡阳县职业中专种植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实践教学是职业学校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也检验了职业学校的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并为他们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实践教学内容:
可根据本专业的学科特点、结合实生实际情况和就业方向,本专业践教学内容大体分如下几个方面:
1、蔬菜方向
(1)蔬菜土壤管理技术;(2)蔬菜施肥技术;(3)蔬菜设施栽培技术;
(4)名、特、新、优蔬菜的高产优质技术;(5)了解食用菌的品种类型及其优质丰产技术;
(6)调查当地蔬菜种植的主栽品种,了解其生态适应性、丰产性的特点; 2、果树方向(1)果树施肥技术;(2)果树育苗技术;(3)果树的嫁接育苗技术;
(4)果树整形修剪技术;
(5)调查当地果树生产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花卉方向:(1)花卉移盆技术(2)花卉育苗技术;(3)花卉栽培技术; 4、园林方向(1)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对某一个公园、工厂、企事业单位或城市某一个小区、街道进行绿化规划设计,要求环境优雅、布局合理、植物的配置季相分明,具有时代性、创造性;
(2)园林艺术作品设计与制作:设计一个盆景,要求突出一个主题,有一定风格,构思新颖,制作精细;
5、农产品加工方向:(1)果品贮藏与加工技术;(2)果品市场调查。
三、顶岗实习方式:
实习形式采取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两种形式。集中实习由学校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并由专业教师进行进行适时指导。实习完毕后由实习单位出具证明材料。
分散实习学生可以根据各人爱好和资源条件,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要求提供三方签名的书面材料(个人申请书、家长同意书和实习单位接受实习函);实习完毕出具实习单位证明材料。
四、顶岗实习要求:
1、学生在实习前应将“实习协议书”及联系方法交学校教学处。
2、每位学生应将实习期间的联系方法告知班主任老师。
3、毕业实习期间要遵纪守法,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实习时间,不得旷工、迟到、早退。如遇到生病或有特殊事情必须向实习单位请假。
4、实习中注意收集相关资料,并尽可能做好实习记录或者实习日记。
3、实习期间注意安全,避免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事故发生。
6、与实习单位的同事搞好关系,不做损害实习单位的利益事。发扬良好的精神风貌,维护学校的声誉,遵守各项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职业素养。
7、师生间团结协作,学生实习要勤奋踏实,虚心好学,勤劳吃苦,乐于助人,讲文明,有礼貌,虚心向专业教师和实习单位的师傅学习;遵守实习单位的一切规章制度、服从教师和实习单位领导的安排。
9、实习结束后,要交出实习作品、实习日记、实习报告与实习鉴定以及毕业设计等。
五、顶岗时间安排 按照教学计划,一般将实习安排在高三第一学期。不同课目可根据不同的生产季节有一定的灵活性。通常在 11~ 次年 1 ~6月进行,也可根据农时季节灵活安排。
六、顶岗实习考核方法: 一)、具体规定:
1、认真完成毕业实习规定的各项任务。
2、实习作品必须独立完成,不得弄虚作假。
3、实习成绩分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级。
4、实习成绩的评定由专业教师进行考评。
5、对于实习期间缺勤1/3者或不遵守实习纪律又不接受教育造成不良影响者,实习成绩以不及格论处。
6、毕业实习没有补考时间,如果实习成绩不及格将延长毕业证的发放。二)、教师评定
1、实习学生的个人总结
实习结束时,每个实习生都应总结自己在实习中的收获、体会和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提出今后努力方向。根据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和体验,按照评定标准进行自我鉴定。
2.专业教师根据实习内容进行技能考核。
实习结束后学生提交实习作品、实习日记、实习报告与实习鉴定以及毕业设计等。老师根据学生的技能操作情况(作品)、实习报告、毕业设计和实习鉴定综合评定成绩。
实习成绩考核的计分方法按四级进行。优(90分以上)、良(80分以上)、、及格(60分以上)和不及格(60分以下)。优秀者给予20学分,良好者15学分,及格者10学分,不及格者0学分。
生物专业教研组 二0一二年九月五日
第二篇:种植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方案
种植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方案
一、实习目的:
毕业实习是职业学校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通过实习,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也检验了职业学校的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并为他们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实习内容:
可根据本专业的学科特点、结合自己毕业实际选题和就业方向联系实习单位,进行毕业实习。毕业实习内容大体分如下几个方面:
1、蔬菜方向
(1)蔬菜土壤管理技术;
(2)蔬菜施肥技术;
(3)蔬菜设施栽培技术;
(4)名、特、新、优蔬菜的高产优质技术;
(5)了解食用菌的品种类型及其优质丰产技术;
(6)调查当地蔬菜种植的主栽品种,了解其生态适应性、丰产性的特点;
2、果树方向
(1)果树施肥技术;
(2)果树育苗技术;
(3)果树的嫁接育苗技术;
(4)果树整形修剪技术;
(5)调查当地果树生产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花卉方向:
(1)花卉移盆技术
(2)花卉育苗技术;
(3)花卉栽培技术;
4、园林方向
(1)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对某一个公园、工厂、企事业单位或城市某一个小区、街道进行绿化规划设计,要求环境优雅、布局合理、植物的配置季相分明,具有时代性、创造性;
(2)园林艺术作品设计与制作:设计一个盆景,要求突出一个主题,有一定风格,构思新颖,制作精细;
5、农产品加工方向:
(1)果品贮藏与加工技术;
(2)果品市场调查。
三、实习方式:
实习形式采取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两种形式。集中实习由学校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并由专业教师进行进行适时指导。实习完毕后由实习单位出具证明材料。
分散实习学生可以根据各人爱好和资源条件,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要求提供三方签名的书面材料(个人申请书、家长同意书和实习单位接受实习函);实习完毕出具实习单位证明材料。
四、实习要求:
1、学生在实习前应将“实习协议书”及联系方法交学校教学处。
2、每位学生应将实习期间的联系方法告知班主任老师。
3、毕业实习期间要遵纪守法,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实习时间,不得旷工、迟到、早退。如遇到生病或有特殊事情必须向实习单位请假。
4、实习中注意收集相关资料,并尽可能做好实习记录或者实习日记。
3、实习期间注意安全,避免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事故发生。
6、与实习单位的同事搞好关系,不做损害实习单位的利益事。发扬良好的精神风貌,维护学校的声誉,遵守各项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职业素养。
7、师生间团结协作,学生实习要勤奋踏实,虚心好学,勤劳吃苦,乐于助人,讲文明,有礼貌,虚心向专业教师和实习单位的师傅学习;遵守实习单位的一切规章制度、服从教师和实习单位领导的安排。
9、实习结束后,要交出实习作品、实习日记、实习报告与实习鉴定以及毕业设计等。
五、时间安排
按照教学计划,一般将实习安排在高三第一学期。不同课目可根据不同的生产季节有一定的灵活性。通常在 11~ 次年 1 ~6月进行,也可根据农时季节灵活安排。
六、实习考核方法: 一)、具体规定:
1、认真完成毕业实习规定的各项任务。
2、实习作品必须独立完成,不得弄虚作假。
3、实习成绩分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级。
4、实习成绩的评定由专业教师进行考评。
5、对于实习期间缺勤1/3者或不遵守实习纪律又不接受教育造成不良影响者,实习成绩以不及格论处。
6、毕业实习没有补考时间,如果实习成绩不及格将延长毕业证的发放。二)、教师评定
1、实习学生的个人总结
实习结束时,每个实习生都应总结自己在实习中的收获、体会和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提出今后努力方向。根据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和体验,按照评定标准进行自我鉴定。
2.专业教师根据实习内容进行技能考核。
实习结束后学生提交实习作品、实习日记、实习报告与实习鉴定以及毕业设计等。老师根据学生的技能操作情况(作品)、实习报告、毕业设计和实习鉴定综合评定成绩。
实习成绩考核的计分方法按四级进行。优(90分以上)、良(80分以上)、、及格(60分以上)和不及格(60分以下)。优秀者给予20学分,良好者15学分,及格者10学分,不及格者0学分。
长沙县职业中专学校种植专业组
第三篇:种植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附件1:
中等现代种植技术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种植岗位职业能力,能胜任种植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团场实用人才。具体要求是:
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2.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果树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3.能够承担本地区农作物生产、蔬菜生产、果树生产、花卉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工作,具备解决本地种植业生产实际问题和种植技术推广的能力。
二、招生对象
招收具有初中(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水平,有志于在团场从事种植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职工,基层组织带头人、种植大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团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骨干、技术员、复转军人以及应届初、高中毕业生。
三、学习形式与学制 1.学习形式:业余 2.学制:学期制2年。
四、课程设置
全部课程分为四个模块,即公共基础模块、专业通修模块、专业及专项技能模块(毕业实践与职业技能培训)和专业拓展模块。其中公共基础模块作为文化知识基础,为培养科学素养、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专业通修模块作为专业知识基础,主要是使学员掌握种植业生产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专业及专项技能模块(毕业实践与职业技能培训)作
1.自学:学员利用多种媒体教材、网上辅导资源或教学包进行自主学习,并按课程学习指导(或教学辅导大纲)要求,全面自学文字教材。
2.授课:有声像教材的课程,由教学班组织学员利用声像教材组织教学。无声像教材的课程由基层校组织面授。
3.辅导:学员在自学文字教材及媒体教材的基础上,由辅导教师对学员进行辅导,辅导课包括自学指导、答疑解难、作业讲评、学习讨论和技能培训等。
4.实践:
(1)课程实验(实习):按照课程教学要求,组织学员实验(实习),写出实验(实习)报告。
(2)专项技术培训:根据当地生产实际,选择相关的专项技术文字、声像教材进行教学。
(3)毕业实践:根据专业教学要求组织学员进行综合性生产实习或社会实践,指导学员写出实习报告或实践总结。
(4)职业技能培训: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相关工种中级工的要求进行培训。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可与专项技术课程的技能培训、考核结合起来,也可与课程实验、课程实习和毕业实践融为一体。
八、教学要求
1.教师要指导学员自主学习,组织学员按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与交流等,并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利用农闲进行面授辅导等集中教学活动。
2.教学中自学、声像教学、辅导教学、实践教学各环节有机统一,以学员自学为主体,声像教学为主导,辅导教学注重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逐步提高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实践教学的比例不得低于40%。
3、教学要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提高学员学习兴趣,着力培养解决种植业生产问题的能力。
九、各门课程主要内容
1.新型团场建设和职工素质教育:讲授兵团历史及任务,社会主义新型团场建设与提高职工科技文化素质的关系,树立屯垦戍边思想。
12.实用装饰园艺:讲授以园艺装饰为基础的家居、楼宇、场馆等处所的基本技艺及插花技艺和欣赏。
13.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讲授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配置农业生产资源,组织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经营活动等。
十、考试考核 1.考核方式
课程的考试考核种类和方式。学生的考试成绩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构成。其中:
(1)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测评,由平时作业、实践环节或技能测评等组成,一般占总成绩的40%。原则上由团分校组织考核,有条件的地方可由师分校组织考核。
(2)终结性考核为学期末的课程考试,一般占总成绩的60%。其中公共基础模块中的部分课程和专业通修模块课程的终结性考核由中央校命题,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其他课程的终结性考核由省校或师校组织。
2.考核时间
各门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可根据教学进度和生产季节安排,每学期期末集中进行该学期所学课程的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不合格者,可在同一生产季节再组织一次考核,也可在下一生产季节再次组织考核。终结性考核不合格者,可参加学制有效期限内该门课程的任意一次考试作为补考。
3.课程结业考试及阅卷按《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考试办法》办理。技能考核由师团分校成立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参加的技能考核小组,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进行考核,也可根据学员平时在生产实践中对知识和技术运用的情况由技能考核小组进行评定。
0
第四篇:种植专业实施性教学指导方案
种植技术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全日制)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的招生对象为具有初中毕业或同等学历,已经或准备从事种植业生产经营、身体健康的青年、农民、返乡农民工及复转军人等。
本专业实行学期制或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学期制3年,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3-5年。允许学生采用工学交替的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二、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本 专业培养适应新农村建设及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热爱农业,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种植岗位职业能力,胜任本地种植业生产、经营、示范等工作,在农村生产第一线 “留得住、用得上”并发挥骨干带动作用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具体要求是: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农作物、蔬菜、果树、花卉和中草药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生产示范、技术推广 和协助本地农业劳动者解决生产经营实际问题的本领。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本 专业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即公共课模块、专业课模块和实践课模块。其中公共课模块主要是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专业基础知识,为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和进行 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专业课模块主要是使学生掌握种植业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实践课模块主要是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使 学生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够真正担当起种植业劳动者的模范带头人。
(一)公共课模块
1.教学目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相关各种课程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打好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接受继续教育的基础。
2.教学要求:与专业课教学、实践课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生产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训练和培养,并在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重视融入德育内容。
3.教学内容:语文、科学发展观概论、体育与健康、法律基础与农村政策法规、计算机应用基础。
(二)专业课模块
1.教学目标:根据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关各种课程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掌握各种农产品生产经营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基本能力,为学生开展某一领域的集约化生产经营奠定基础。2.教学要求:与实践课教学紧密结合,注重课程的综合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3.教 学内容:设施园艺、农产品质量安全概论、农作物生产技术(玉米生产技术、水稻生产技术、大豆生产技术、果树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中草药 生产技术)、植物病虫草鼠害防治、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果蔬菜花卉贮藏保鲜技术、现代农业创业指导。各学校可根据教学班所在地种植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灵活设 置课程。
(三)实践课模块
1.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学生在种植业某一领域的生产经营项目,通过实用技术培训及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传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业能力和技术推广能力,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切实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2.教学要求: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根据农事季节及其特点,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严密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边学习、边生产。
3.教学内容:根据各教学点及学生的具体生产经营项目灵活确定。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变,可以随时更新和修订实践课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组织与教学安排
(一)学时与学分 本专业所有课程总学分为99学分,按30学时为1学分计,总计3009学时。其中:
1.公共课模块的各种课程均为必修课,共计882学时,29学分,所有学生均应按量完成。
2.专业课模块的课程分为五个专项技术分支,可选修其一。共计1377学时,46学分。所有学生均应按量完成。
3.实践课模块为必修课,要求所有学生都要结合所学课程开展种植业生产经营活动。
(二)教学形式
本专业的教学形式为课堂讲授、学生自学和学生实践。1.课堂讲授: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
2.学生自学:学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文字教材进行自主学习。也可利用声像教材、网络辅导资源等进行自主学习。
3.实践教学:
(1)实验课: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组织实验课教学。
(2)实习课:根据本地实际和学生特长,选择和确定与本专业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生产经营项目进行实施。
(三)教学管理
1.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每学年为52周,教学时间为40周(含复习考试4周),假期12周。按两个学年计,每天按6学时计算,周学时为30,共计2130学时。原则上第一学年的两个学期以公共课和专业课为主,第二学年的两个学期以专业课为主,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各个学期都安排实践课。
2.学校应在学期结束前3-5周内公布下学期各年级开课计划,根据学生申报所学课程,及时汇总学生的申报情况,由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在放假前公布课程表。
3.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努力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有效组合,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作用。
五、考试与考核
学生的学业成绩考核分为平时考核、理论考核和实践成果考核三种方式。
(一)平时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测评,由课堂教学的出勤情况、平时作业、实验、实习等组成,占总成绩的15%。
(二)理论考核为各种课程的理论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占总成绩的70%。
(三)实践成果考核是对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实践成果的综合测评,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一般占总成绩的15%。学生在学期间取得优异的生产经营或技术推广业绩,以及获得农艺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种植业各工种技师及以上技术等级证书的,可获得3-8个奖励学分,计入学业总成绩。
六、毕业与颁证 学生在学制有效期限内取得或超过本大纲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数,即可申请毕业。获得国家承认的中等职业学校学历。
种植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一)指导思想
制订种植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研究21世纪初叶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以及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 整,对中等农业职业技术人才和劳动者的专业需求和综合素质要求,进一步明确中等农业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转变教育思想,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学改革为核 心,以教学基本条件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农业职教特色。(二)基本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认真实施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主动适应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根据课程设置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教学管理学分化、教学手段现代化、产学研一体化的教改基本思路,来构建21世 纪初叶中等农业职业人才的基本培养模式。
课程设置模块化 由于种植专业将涵盖农学、园艺、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等许多原有的专业,同时,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因此,考虑采 用模块化的课程设置方案,即根据种植类专业的特点,把整个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按不同性质分解成五大模块,各模块均占一定的课时比例,以分层次、分阶段完 成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综合化 通过综合化课程的设置,调整传统课程的结构,协调课程之间的联系,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的独立性和系统性,使课程在知识、技能的配置上更为优化,更接近教学目标的要求。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课程综合化的重点放在专业通修课模块上,通过对专业通修课程进行科学、合理、有机的综合,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科型课程因过于 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造成的单科教学周期过长,占用课时过多以及课程间的交叉重复,使学生能抓住重点,学以致用,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教学管理学分化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大学生学习上的自由度,使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应积极改革教学管理制度,采用学分制管理办法,试行弹性学制。教学手段现代化 在理论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VCD播放设备、计算机软件、多媒体教室以及网络资源等 开展教学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则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实验实习设备,到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实习基地上开 展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执行技术操作所需的行为、过程、方法、技巧、知识和原理等。
产学研一体化 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育活动既不同于大学本科,也不同于普通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它的职业性,即要与生产紧 密结合。因此,应紧紧围绕相关的产业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种专业教学活动和产业服务活动,实行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从业 能力。
(三)教改目标
根据种植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实现教改目标。
(1)由传统的知识再现型人才质量观向现代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型质量观转变。
(2)由整齐划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向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3)由一次性教育观念向终身教育观念转变。
(4)由片面强调某门课程重要性的“小课程”意识向在培养目标主导下,实现课程整体化的“大课程”观转变。(四)教改的主要内容
根据中等农业职业学校种植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教改目标,拟从以下10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改革。1.进一步明确中等农业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
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才观、质量观、主体发展观、终身教育观和个性教育观等现代教 育观念,进一步明确中等农业职业学校种植专业的培养目标,并定位在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 职业能力,在种植业第一线工作的植物生产、服务和经营人员。全面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身心素质、科学文化基础素质、职业技术素质和创业素质五个主要方 面,综合职业能力包括生存和从业能力、创业和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动调控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等五个主要方面。2.采用学分制管理模式,实行弹性学制
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教职成[2000]1号)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要开展学分制试验,改革教 学组织和管理制度,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兴趣、条件选择课程和学习条件。”因此,采用学分制管理模式,实行弹性学制将成为种植专业整体教学改革的 重要内容之一。拟采用的学分制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实行弹性学习期限。同一年级的学生可不在同一时间毕业,允许学生根据个人素质和外部环境在3~5年的弹 性期限内修完学业;二是学生可相对自由地选择课程,即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能力、兴趣、工作岗位需求等不同特点进行选择,合理安排自己的知识结 构;三是可通过选修等形式,打破专业界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具体操作上,将把所有课程按照一定的学时比例折算成一定的学分,对每一个教学活动模块,则按 总学分的80%左右的比例确定基本学分,学生只要能完成所规定的基本学分,便可视为完成了该教学活动模块的学习任务。同时,通过学分的控制使学生在专门化 方向和选修课的选择中,更具有灵活性,以承认学生中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佳教育和全面发展。
在采用学分制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允许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学生可以先就业和创业,再根据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完成学业。3.按模块设置课程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把构成整体教学活动的课程分解为五大模块。第一模块为文化课模块,主要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演讲与写作能力等,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接受继续教育打下基础。第二模块为专业通修课模块,向学生传授从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第三模块为专业方向课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从业能力。第四模块为综合 实训课模块,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技能和全面素质,以增强对就业的适应能力。第五模块为选修课模块,目的在于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空间,为突破专业制约、发 展个性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走复合型人才成长之路。4.加强德育和文化基础教育
思想品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因此,在本专业课程设置中,通过合理的课程安排,把职业道德教育和创业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
文化基础教育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基础课程的目标和任务,一是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培养和训练学 生的能力,开拓视野,发展智力、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的体能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二是要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转换职业岗位,继续求学深造,接 受终身教育提供必要的文化基础和条件。因此,在课程设置中,文化课模块的总学时数将达到总时数的40%左右。5.推进课程综合化
课程综合化是指一门综合科目所包含的内容和涉及的领域,具体包括学科之间的课程综合化,以受教育者个体兴趣为中心的课程综合化,以人类基本活动 为中心的课程综合化以及课程发展模式的课程综合化等几种类型。推进课程综合化是种植专业整体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各类课程特别 是专业通修课程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有机的综合,删繁就简,合理归并,避免翻版大学本科和专科的学科型教材,不过分强调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条理性,尽 量减少课程之间不必要的交叉和重复。重点抓好植物生产与环境,农业生物技术,农业科学实验与新技术推广等课程的综合开发。6.按照专门化方向对学生实行分流培养 种植专业是一个专业大类,其中包含有农艺专业、园艺专业和蚕桑专业等具体专业以及农作物、经济作物、茶叶、烟草、热带作物、草原与饲料作物、药 用植物、种子、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农产品质量监督与检验、食用菌、果树、蔬菜、观赏植物、园林、果蔬贮藏与加工、草坪生产与养护、生 物技术应用、设施园艺等许多专门化方向。所以将在学程分段的基础上实行方向分流。在第一学段,即前2~3个学期,按种植大类进行招生并组织教学,后3~4 个学期,则根据学生意愿和条件以及就业需要等,再选择专门化方向,实行分流培养,尽量使毕业生能“产销对路”。7.加强实践教学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加强实践教学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根本保证。因此,在教改方案 中,已把技能实训作为一个专门模块。实践教学的内容将与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与国家推行的职业资格认证和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实行学 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制度,以保证实践教学活动能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8.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领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创业教育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心理素质和创业能力。为体现学 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教改方案将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列入了课程设置之中;在课程综合化过程中,专业课程将融入经济、管理、经营、法律、公关等教学内容;同时 在课程设置中专门设置了选修课模块,让学生自主选择涉及不同专业、不同专门化方向的各类课程,培养学生一专多能,使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从而增强学生毕业 后的适应性和就业的竞争力以及独立创业能力。9.实行产教结合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实现培养目标、办出职业教育特色的根本途径。因此,教改方案中提出了实行产教结合,推行产学研一体化 的思路,即专业教学活动应紧紧围绕与专业相关的产业活动进行,使专业和产业得以有效的结合。并在实施产学研一体化的过程中,推进以产业为主体的基地建设,从而实现“一个结合”(即产教结合,形成专业教育教学特色),加强“两个建设”(即专业现代化建设和专业产业化建设),提高“三个效益”(即教学效益、社 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0.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
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教职成[2000]1号)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 技术和手段,开发和使用符合教学需要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加快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信息网络化建设。”因 此,作为教学改革的配套措施,必须十分重视加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手段,到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实习基地开展 实践教学活动等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培养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
阜平县职教中心种植技术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的招生对象为具有初中毕业或同等学力、年龄在20-45岁、已经或准备从事种植业生产经营、身体健康的专业农民、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等。
本专业实行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3年,学生采用工学交替的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二、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热爱农业,热爱农村,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种植岗位职业能力,胜任本地种植业生产、经营、示范等工作,在农村生产第一线“留得住、用得上”并发挥骨干、带动作用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具体要求是: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热爱祖国,热爱 集体,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农作物、果树、蔬菜、食用菌、花卉和 中草药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在某一领域具有突出的特长并能够开展集约化的生产经营工作;具有生产示范、技术推广和协助本地农业劳动者解决 生产经营实际问题的本领。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如下:
(一)知识结构
1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各项基本知识;
2理解公民道德规范和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法规、政策;
3掌握基本的文化基础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4掌握农作物、果树、蔬菜、食用菌、花卉和中草药生产所必需的基本知识;
5了解农村新民居建设、农业机械化和农产品贮藏、加工、营销的基础知识;
6知道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方法、农村创业的心理与实务。
(二)能力结构
1具有一定的普通话及文字表达能力;
2具有农业数据的一般计算和统计能力;
3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信息获取和分析加工与应用的能力;
4具有农作物、食用菌、蔬菜、果树、花卉和中草药生产经营的基本能力,以及在某一领域进行集约化生产经营的从业能力;
5具有常用农机具的使用与维护能力、农产品贮藏加工的初步能力和农业技术引进、应用、推广的能力;
6具有社会交往、合作共事、公平竞争和创新、创业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即公共课模块、专业课模块和实践课模块。其中公共课模块主要是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进行终身 学习奠定基础;专业课模块主要是使学生掌握种植业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实践课模块主要是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 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够逐步成为种植业劳动者的模范带头人。(一)公共课模块
1.教学目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相关各种课程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打好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接受继续教育的基础。
2.教学要求:与专业课教学、实践课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生产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训练和培养,并在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重视融入德育内容。
3.教学内容:公民道德与法律、农村经济与社会、党的理论与基础知识、创新与创业指导、普通话与应用文、农村实用英语、农村实用数学、农村实用化学、农村信息技术、卫生与健康。
(二)专业课模块
1.教学目标:根据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关各种课程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掌握各种农产品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为学生开展某一领域的集约化生产经营奠定基础。
2.教学要求:与实践课教学紧密结合,注重课程的综合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培养学生学农、知农、务农、爱农的意识与情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3.教学内容: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农业技术推广知识、农业经济管理知识、常用农机具使用与维护、农作物生产技术、果树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食用菌生 产技术、中草药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插花技术、农产品质量检验、农产品贮藏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产品营销知识、农村新民居建设、中小企业管理知 识、农村会计核算、电子商务、农村审计、农村经纪人实务等。各学校可根据教学点所在地种植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灵活设置课程。
(三)实践课模块
1.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学生在种植业某一领域的生产经营项目,通过实用技术培训及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传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业能力和技术推广能力,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切实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2.教学要求: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根据农事季节及其特点,按照工作导向、过程导向、行动导向的理念,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严密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边学习、边生产、边示范、边推广、边致富。
3.教学内容:根据各教学点及学生的具体生产经营项目灵活确定。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变,可以随时更新和修订实践课的教学内容。
五、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公共课程
1.教学目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相关各种课程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打好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接受继续教育的基础。
2.教学要求:与专业课教学、实践课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生产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训练和培养,并在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重视融入德育内容。
1、公民道德与法律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基本内容,坚持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2、农村经济与社会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农村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推进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3、党的理论与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党的性质、宗旨和作风,党的纲领和任务,党的先进性与党的执政能力,党的历届 代表大会及主要内容,党的组织制度和党的纪律,党员的基本条件、义务和权利,端正入党动机、加强党性修养,入党的基本手续等。
4、创新与创业教育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开发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创业意识,形成创业初步能力的教育。
5、普通话与应用文写作
通过培训学习,使学生了解一些普通话基础知识,能在特定场合,比较顺畅的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沟通,养成使用文明语言的良好习惯;准确把握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常用应用文体的性质、作用、特点和使用范围,掌握常见应用文体的格式要求,达到能用会写的目的。
6、农村实用英语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技能,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养成随时、随地学习英语的习惯,初步具备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具备简单的会话能力和借助辞典阅读本专业一般性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7、农村实用数学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日常生产、生活中实际应用问题,提高计算能力,进一步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8、农村实用化学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方法,了解土壤的酸碱性,肥料的种类和性质,懂得化学基础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9、农村实用信息技术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电脑基础知识和技能,使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信息获取等,以提高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上网查询、浏览信息能力。为生产、生活提供有力的辅助作用。
10、卫生与健康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农村饮用水与卫生;农村改厕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科普知识;垃圾和污水;除四害;农村职业危害;村镇规划卫生和住宅卫生等知识,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健康,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获得积极向上的人生。(二)专业必修课程 专业理论课:
教学目标:通过传授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奠定基础。教学要求:向学生传授本专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内容着重选学对当地种植业具有针对性和连贯性的课程。
1、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
熟悉农业生态系统及其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等基本知识,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调控与平衡、合理利用与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农业、农业环境污染与防治、农业环境管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基本理论及应用技术。2.农业技术推广知识
主要使学生了解田间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基本掌握常用的田间试验设计和一般生物统计方法,了解农业新技术推广的基本原理、程序和方法以及农业推广计划的编制和项目管理等。3.农业经济管理知识
掌握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概念、范畴和基本理论,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了解农业经济与整体经济协调运动的规律以及能源积极自身的运动规律,基本 具备农业经济管理的思维与分析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释常见农业经济现象,加深对农业政策的理解,初步举备农业经济管理能力。
4.农业机具使用与维护
主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农用动力机械,基本掌握常用农机具的结构、基本操作、调整和维护保养方法,并根据农艺与农机相互适应的关系,合理使用农业机械,掌握作业质量的检查方法。
专业技能课:
教学目标:通过传授从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掌握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必需的经营管理知识。
教学要求:各课程的内容要紧紧围绕培养目标,以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业产业化进程对人才的需求来确定教学内容。结合生产实际,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要体现实用性,并有一定的超前性。增加了课程内容的科技含量,使学生真正具备致富和创业本领。
1.农作物生产技术
主要使学生基本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了解农产品品质标准,掌握播种、育苗、水肥管理、收获等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了解当地主要农作物的良种引进与繁育技术及品种良种化、种子标准化技术体系。2.蔬菜生产技术
主要使学生基本掌握当地主要蔬菜的种类、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以及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3.果树生产技术
使学生具备从事林果生产、服务、经营管理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专项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掌握当地主要林果种类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及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具有继续学习、立业创新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三)选修课程
教学目标:本模块是专业课模块的拓展、补充和完善。主要是向学生提供专业(专门化方向)课模块以外的有关课程,培养学生一专多能,使其成为复合型人才,增强学生毕业后的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以及自立创业能力。
教学要求:学生应根据当地区域经济特色、自己的爱好和发展方向等,选择专门化课程,为发展其个性特点和家庭经济提供条件。1.农产品贮藏技术
使学生理解农产品贮藏的基本理论,掌握主要农产品贮藏的操作技术要点,了解农产品贮藏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国食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农产品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食用菌生产技术
教学要求:了解食用菌的形态结构、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食用菌的分类地位,熟悉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菌种的保藏方法、食用菌的生活史,使学生理 解和掌握有关食用菌生产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食用菌菌种制作和栽培管理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初步具备带领农民利用当地农作物下脚料进行食用菌栽培,发展地方经济的能力。3.花卉生产技术:
使学生能够掌握花卉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具备花卉生产、养护和应用能力。(1.常见花卉品种识别2.花卉播种育苗技术3.花卉扦插育苗技术4.花卉嫁接育苗技术5.花卉露地苗床制作6.花卉苗木的翻盆7.常见花灌木的修剪8.花卉苗木的繁殖技术9.花卉病虫害防治)4.会计核算
使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会计的概念、特点、对象和原则,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汇总和批露的全过程;了解做好会计工作对于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以使他们在未来的经济管理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会计的作用。5.农产品质量检验
使学生了解农产品质量检验的基本原理,掌握农产品的取样、检测、分类等质量检验的方法与技术,较熟练操作利用农产品质量检验标准进行测定,胜任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工作。6.农产品加工技术
使学生理解枣、苹果、核桃等农产品加工的基本理论,掌握主要农产品加工的工艺要点,了解农产品加工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农产品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7.农业产业化经营
了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概念、内涵、形式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熟悉农业产业化经营基本模式与运行机制,初步具备市场分析与开发、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能力。8.农村新民居建设
使学生理解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社会福利、生态、环境、农业、建筑、科技和管理等诸多领域的关系,领会农村新民居建设是一项正在发展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系统工程。9.农产品营销知识
使学生掌握市场策略、促销方法、谈判艺术、农产品储运方式、农产品营销业务规则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初步具备农产品市场开发、客商联络、商务谈判、合同签订、货物发运、货款结算和营销纠纷处理等能力。10.农村社区管理
使学生了解村民自治组织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村民自治的法律制度、管理内容、管理组织和管理方式,初步掌握行政村行政事务管理、治安管理、资源管理、人口管理、财产管理、教育和文化管理、公益事业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方法与技能。11.农村经纪人实务
使学生了解经纪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流通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一个需要加以关注的关键问题。理解经纪人是有效地连接供给与需求、沟通生产与流通纽带。通过学习农产品及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及公关、谈判、信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培养具备良好的事物观察、信息筛选、社交和应变等基本能力的 农村经纪人。12.电子商务
在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用互联网进行商品交易的规则和方法,初步具有现代商品交易能力
第五篇:小学生种植实践活动方案
五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我种植 我快乐”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我们学校的大部分孩子从小生活在农村之中,对于种植的知识了解不少,但由于现在每个家庭的孩子较少,比较娇惯,所以真正能动手操作的学生微乎其微。正好,在学校教学楼南侧有一块空地,还荒着。春天,万物葱茏,生机勃勃,如果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土地,种上一些菜啊,花啊等等,孩子们肯定很感兴趣!这样的种植活动可以说是操作性强,切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取材方便,既能给孩子们提供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让他们亲近生命的成长过程,又美化了我们的校园环境。
二、活动设计与指导者
刘志红、刘益方
三、活动人员五、六年级学生
四、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能说出一些蔬菜、农作物的名称、生长特点等,懂得种植需要“翻土——整地——施肥——播种——管理”等环节,初步掌握一些种植方法,学会栽种一种植物。
2.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激发学生劳动的热情,体会劳动人民劳动的艰辛。
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使学生获得一些亲身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分析能力、收集相关信息(包括上),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
5.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五、活动准备
1.发动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有关农作物和各种蔬菜的各种资料,了解一些农作物的样子和生长过程。
2.教师可以利用络查找相关的图片、视频。
3.最后可以让每个学生写写观察日记、画画农作物的样子,并拍成照片。
六、活动时间安排
本活动历时十八周七、活动的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主题的确立(三月份)
1.确定种植园的位置,各班划分区域。
2.各班分小组讨论、搜集资料,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仅限三种。汇报结果,确定这块地种植的品种。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3.将确定种植的品种分类,根据各品种的特点确定种植的位置。
类别
植物高度-高
植物高度-中
植物高度-低
种植物品名称
4.准备各小组确定好的植物种子。
第二阶段:种植实践(三月份、四月份、五月份)
1.了解植物的品种、特点、生活习性等,懂得种植的环节,掌握简单的种植方法,学会栽种一种植物。
2.具体活动步骤:
(1)翻地、整地、施肥、种植。
(2)各班选出一些爱好种植的同学,成立“护绿小组”,对种植的植物进行管理。
(3)围绕种植的蔬菜、花卉进行研究,了解植物简单的病虫害症状;了解植物基本的生长情况及栽培方法。
(4)设计观察记录表,坚持记录。
(5)收集无土栽培等新型种植方法的有关资料,交流。
(6)各班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相同的合并,不同的列出目录,分类装订。
第三阶段:成果交流(六月份)
1.班级展示种植的植物。
2.当一回校园美容师,进行美化设计。
3.展示、评价。
4.谈谈活动的体会。
八、预期成果
1.各个班级能够根据自己所选的子课题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活动。
2.对收集到的各类资料进行汇编、做调查表,进行观察记录,并拍种植的照片、写一些观察日记,谈谈活动体会心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