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民日报评论员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
人民日报评论员:担负起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责任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 2015年02月04日07:1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一个国家的繁荣进步,离不开法治的支撑;一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对于掌舵民族复兴航程的中国共产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历史赋予的政治责任。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总书记立足‚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强调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这为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各级领导干部的信念、决心、行动,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刻领会这种重要意义,是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实践中大有作为的前提。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依法治国这一战略举措,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没有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没有全面依法治国,我们就治不好国、理不好政,我们的战略布局就会落空。‚四个全面‛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全面依法治国这一举措不可或缺。站在这个高度,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做好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的重要意义。
为政贵在行,关键在落实。全面依法治国不是提出个理念、制定个文件就万事大吉了,关键是要真抓实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制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标志着依法治国按下了‚快进键‛,进入了‚快车道‛。四中全会分解确定了190项任务,许多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作为法治建设的‚责任人‛,作为党的执政权和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执行人‛,领导干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举足轻重,需要带领人民群众把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古人说,民以吏为师。各级领导干部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决定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方向、道路、进度。总书记围绕领导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在思想上进一步重视起来,坚决纠正和解决法治不彰的问题;要在行动上进一步严格起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自觉为全社会作出表率;要在根本问题上进一步明确起来,正确认识和把握党和法的关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自觉担负起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责任。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树立法治思维、掌握法治方式,带动全党全国上下一起努力,以法治中国建设的新成效,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人民日报 》(2015年02月04日 01 版)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 2015年02月05日20:30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全面依法治国的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就看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落实的成效。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着眼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的重要责任,直指一些领导干部在法治意识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各级领导干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思想的警钟。必须肯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必须承认,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比较淡薄,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知法犯法等现象还比较普遍。有的不屑学法、心中无法,有的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有的执法不严、粗暴执法,有的干预司法、徇私枉法,有的则利欲熏心、贪赃枉法。那些落马的腐败分子,哪一个不是从无视以致践踏党纪国法开始犯罪的?古人云‚法之不行,自于贵戚‛。***、***等位高权重的腐败分子藐视法律、破坏法治,导致法治不彰,教训极为深刻。
法治不彰,党无宁日,国无宁日。事实表明,领导干部当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恶化了一些地方和单位的政治生态,更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损害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领域的正常秩序。这些问题不解决,全面依法治国就难以真正落实。所有领导干部都必须警醒起来,坚决纠正和解决法治不彰的问题。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对于法治建设,领导干部既可以起到关键推动作用,也可能起到致命破坏作用。领导干部必须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自觉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谋划工作时的法治思维、处理问题时的法治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党纪国法不能成为‚橡皮泥‛、‚稻草人‛,违纪违法都要受到追究。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权由法定、权依法使,让各级领导干部尊崇宪法、敬畏法律、信仰法治,自觉为全社会作出表率,我们才能朝着法治中国的目标扎实迈进。(新华网北京2月5日电)人民日报评论员: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 2015年02月09日07:0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级领导干部的信念、决心、行动,既是价值风向标,更是关键推动力。
‚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动全党全国一起努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总书记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尊法的模范,就要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做学法的模范,就要带头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做守法的模范,就要带头遵纪守法、捍卫法治;做用法的模范,就要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只有思想上尊崇法治,才能行动上遵守法律。尊崇法治,首先内心就要彻底摈弃人治思想和长官意志,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面对各种危害法治、破坏法治、践踏法治的行为敢于挺身而出、坚决斗争。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法治素养,要从踏入干部队伍的那一天起就开始抓,重在抓长、抓早,让他们把法治素养的第一粒扣子扣好。
学法懂法是守法用法的前提。违法乱纪的干部,很多是长期不学法、不懂法。法律是行使权力的依据,只有把这个依据掌握住了,才能正确开展工作。要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准确把握我们党处理法治问题的基本立场。要把学习宪法摆在首位,同时学习同自己所担负的领导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各级领导干部都不能当法盲,尤其要弄明白法律规定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遵循法治轨道,就不能跟着感觉走,说话做事要先考虑一下是不是合法,让遵纪守法变成一种习惯。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对领导干部而言,必须把功夫下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能力上。守法律、重程序,牢记职权法定,保护人民利益,用权受监督,才能依法用好手中权力,做到‚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
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既靠自觉,也靠制度。要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抓紧对领导干部推进法治建设实绩的考核制度进行设计,把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用起来。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就此作出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就能为法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中走在前列、干在实处。
《 人民日报 》(2015年02月09日 01 版)
人民日报评论员: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 2015年02月11日07:2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我们这个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推进这一时代伟业,方向要正确,政治保证要坚强。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总书记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又一次深刻阐述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这个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对于我们深化认识、坚定信念、明确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法治传统的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有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建立不起来。我们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体现的是‚为子孙后代计、为长治久安谋‛的历史自觉和使命担当。
从理论层面讲,世界上从来没有脱离政治的法治。每一种法治形态背后都有一套政治理论,每一种法治模式当中都有一种政治逻辑,每一条法治道路底下都有一种政治立场。我们要坚持的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发展的法治理论,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法治问题上的理论成果;我们要建设的法治体系,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
从实践层面看,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是我们党的高度自觉,也是党的领导力量的体现。我们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而不是别国的宪法;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首先就要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在这里,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
‚有道以统之,法虽少,足以化矣;无道以行之,法虽众,足以乱矣。‛全面依法治国,绝不是要虚化、弱化甚至动摇、否定党的领导,而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改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我们必定能书写人类法治史上的中国篇章。
《 人民日报 》(2015年02月11日
版)01
第二篇: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
为什么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这一总目标蕴含着怎样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根据,对中国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总书记从世界历史和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变革过程两个维度,深入阐明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的理论基础和科学内涵,强调“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高远广阔的视角、鞭辟入里的分析,为我们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制度与治理,是决定一个国家性质和竞争力的根本问题。早在1992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用30年的时间,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20多年过去,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方面进行了很多创新和探索,到今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形成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从主观上看,我们具备了这样的实践经验基础;从客观上看,这是改革进程向前拓展的必然要求。将它确立为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体现了我们党对改革认识的深化和系统化。
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一全新社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即使是马克思、恩格斯那样的时代巨人,也无法为我们提供现成的答案。执政60多年来的治理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过弯路,更积累了丰富经验,开辟了新路、找到了正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始以全新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环顾世界,看到一些国家由于这方面缺失而社会动荡、政衰人息,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到,形成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仅为了克服制约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更是为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基础。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前后相续的过程。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前半程已经走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后半程正待我们这一代人发力。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正是要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善的制度体系。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把握好这一总目标,我们就一定能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阔步前进。
第三篇:人民日报评论员四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讲话精神.doc(全)
【人民日报评论员四论学习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讲话精神】
担负起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责任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
一个国家的繁荣进步,离不开法治的支撑;一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对于掌舵民族复兴航程的中国共产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历史赋予的政治责任。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总书记立足‚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强调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这为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各级领导干部的信念、决心、行动,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刻领会这种重要意义,是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实践中大有作为的前提。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依法治国这一战略举措,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没有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没有全面依法治国,我们就治不好国、理不好政,我们的战略布局就会落空。‚四个全面‛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全面依法治国这一举措不可或缺。站在这个高度,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做好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的重要意义。
为政贵在行,关键在落实。全面依法治国不是提出个理念、制定个文件就万事大吉了,关键是要真抓实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制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标志着依法治国按下了‚快进键‛,进入了‚快车道‛。四中全会分解确定了190项任务,许多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作为法治建设的‚责任人‛,作为党的执政权和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执行人‛,领导干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举足轻重,需要带领人民群众把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古人说,民以吏为师。各级领导干部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决定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方向、道路、进度。总书记围绕领导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在思想上进一步重视起来,坚决纠正和解决法治不彰的问题;要在行动上进一步严格起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自觉为全社会作出表率;要在根本问题上进一步明确起来,正确认识和把握党和法的关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自觉担负起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责任。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树立法治思维、掌握法治方式,带动全党全国上下一起努力,以法治中国建设的新成效,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新华社北京2月3日电 人民日报4日评论员文章】
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全面依法治国的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就看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落实的成效。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着眼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的重要责任,直指一些领导干部在法治意识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各级领导干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思想的警钟。必须肯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必须承认,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比较淡薄,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知法犯法等现象还比较普遍。有的不屑学法、心中无法,有的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有的执法不严、粗暴执法,有的干预司法、徇私枉法,有的则利欲熏心、贪赃枉法。那些落马的腐败分子,哪一个不是从无视以致践踏党纪国法开始犯罪的?古人云‚法之不行,自于贵戚‛。***、***等位高权重的腐败分子藐视法律、破坏法治,导致法治不彰,教训极为深刻。
法治不彰,党无宁日,国无宁日。事实表明,领导干部当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恶化了一些地方和单位的政治生态,更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损害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领域的正常秩序。这些问题不解决,全面依法治国就难以真正落实。所有领导干部都必须警醒起来,坚决纠正和解决法治不彰的问题。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对于法治建设,领导干部既可以起到关键推动作用,也可能起到致命破坏作用。领导干部必须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自觉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谋划工作时的法治思维、处理问题时的法治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党纪国法不能成为‚橡皮泥‛、‚稻草人‛,违纪违法都要受到追究。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权由法定、权依法使,让各级领导干部尊崇宪法、敬畏法律、信仰法治,自觉为全社会作出表率,我们才能朝着法治中国的目标扎实迈进。
【新华网北京2月5日电 人民日报6日评论员文章】
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级领导干部的信念、决心、行动,既是价值风向标,更是关键推动力。
‚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动全党全国一起努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总书记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尊法的模范,就要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做学法的模范,就要带头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做守法的模范,就要带头遵纪守法、捍卫法治;做用法的模范,就要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
只有思想上尊崇法治,才能行动上遵守法律。尊崇法治,首先内心就要彻底摈弃人治思想和长官意志,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面对各种危害法治、破坏法治、践踏法治的行为敢于挺身而出、坚决斗争。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法治素养,要从踏入干部队伍的那一天起就开始抓,重在抓长、抓早,让他们把法治素养的第一粒扣子扣好。
学法懂法是守法用法的前提。违法乱纪的干部,很多是长期不学法、不懂法。法律是行使权力的依据,只有把这个依据掌握住了,才能正确开展工作。要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准确把握我们党处理法治问题的基本立场。要把学习宪法摆在首位,同时学习同自己所担负的领导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各级领导干部都不能当法盲,尤其要弄明白法律规定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遵循法治轨道,就不能跟着感觉走,说话做事要先考虑一下是不是合法,让遵纪守法变成一种习惯。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对领导干部而言,必须把功夫下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能力上。守法律、重程序,牢记职权法定,保护人民利益,用权受监督,才能依法用好手中权力,做到‚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
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既靠自觉,也靠制度。要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抓紧对领导干部推进法治建设实绩的考核制度进行设计,把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用起来。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就此作出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就能为法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中走在前列、干在实处。
【新华社北京2月8日电 人民日报9日评论员文章】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
在我们这个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推进这一时代伟业,方向要正确,政治保证要坚强。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总书记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又一次深刻阐述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这个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对于我们深化认识、坚定信念、明确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法治传统的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有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建立不起来。我们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体现的是‚为子孙后代计、为长治久安谋‛的历史自觉和使命担当。
从理论层面讲,世界上从来没有脱离政治的法治。每一种法治形态背后都有一套政治理论,每一种法治模式当中都有一种政治逻辑,每一条法治道路底下都有一种政治立场。我们要坚持的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发展的法治理论,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法治问题上的理论成果;我们要建设的法治体系,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
从实践层面看,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是我们党的高度自觉,也是党的领导力量的体现。我们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而不是别国的宪法;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首先就要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在这里,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
‚有道以统之,法虽少,足以化矣;无道以行之,法虽众,足以乱矣。‛全面依法治国,绝不是要虚化、弱化甚至动摇、否定党的领导,而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改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我们必定能书写人类法治史上的中国篇章。
2月10日电】【新华社北京
第四篇:论学习贯彻***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
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
——一论学习贯彻***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
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科学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就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切实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备豫不虞,为国常道”。我们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作结论报告,在讲“准备吃亏”时一口气列了17条困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多次重大会议上专门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被摆在打好三大攻坚战的首位;在去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深入阐述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等重大问题。如今,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年份,又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这次省部级专题研讨班的主题,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一以贯之的忧患意识、始终坚持底线思维的原则理念。这些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积极主动、未雨绸缪,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是我们党战胜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
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形势总体上是好的,同时我们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也不少。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的矛盾和问题发生了深刻变化,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对我们党长期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要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只有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时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着力破解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才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在讲话中就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作出深刻分析、提出明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工作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我们就更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我们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
第五篇:光明日报评论员: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光明日报评论员:坚持“四个自信”推进伟大事业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近代以降,中国人民在救国道路的选择上百般求索:改良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屡试屡败;“洋务梦”“立宪梦”“变法梦”,梦梦皆空。唯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彻底扭转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我们党从50多名党员、力量微薄的小党,发展成为拥有8800多万名党员、执政67年的执政党;中国从一穷二白的贫穷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险些被开除球籍,到不能被忽视的世界大国。总书记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发展的累累硕果,足以让我们信心满怀。
从十月革命的炮声到南湖红船上的宣誓,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开始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践表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中国各项事业就会蒸蒸日上、前途广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指导党和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现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更离不开先进理论的领航。
当西方国家遭遇经济危机、政治衰退、民主失灵时,中国经济发展却在一次次“中国崩溃”的论调中逆势而上。中国靠什么?制度。我们保证了人民当家做主,保持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势头,使7亿多中国人脱贫,这一切正有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障,也在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只有始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才能为民族复兴提供不竭的动力。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不断刷新的发展速度赋予我们自信,更加辉煌的未来等待我们奔赴。我们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荡开如椽巨笔、写下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