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电部——李毅——读《我的教育视界》心得
读《我的教育视界》心得
读了窦桂梅老师的《我的教育世界》之后,我有不少的感触。本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窦桂梅老师国外教育考察过程中写下的随笔。虽然是随笔,却在点滴间引发人的思考,如同一泓清泉滋润人心。她在考察之后总是会很快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体现了作者优良的职业习惯。她写的是故事,同时也是故事本身的参与者。
记得有人说过,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活跃,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混乱;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多元,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分歧;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繁荣,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芜杂。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教师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对教育朴素的情怀,保持我们的定力,保持反思批判的精神。
窦桂梅老师也是在她的出国考察中写出了自己的反思批判。出国访问过程中,不时有她与国内教育教学的比较和思量。在具体情境的观察、体验中,作者对许多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有了深一层的感悟和思考。《让好教师留在课堂上》一文,是作者考察了英国教师的专业要求,并与《清华附小办学行动纲要》中教师专业要求相接应后的所感所悟。在这种相互映照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在教师这个职业中,我们永远修炼!”这样的叙事过程中的理性“沉思”,在文本中有深有浅,有隐有显,时时生发,让人不禁凝神驻足。感知和考察国外学校安全意识及措施时,对我国学校在这方面欠缺的忧思隐然可见。
作者不仅对我们教育孩子方式的思考,对于教师同样也有。在英国和韩国教育随笔中都有对教师的态度问题。” 美国学校推行的“分轨教育”、“标准化考试”对美国教师、学生和家长造成了偏见和影响,中国学校采用的各种“分层教育”、“统考统练”把学生分层次、分类别区别对待也对中国教师、学生和家长造成了偏见和影响。
内尔·诺丁斯博士在《幸福与教育》一书中提出把“幸福作为生活和教育的目的”,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把学生和教师的幸福当成教育目的,我们就不会一味追求“标准化考试”,不会把学生分成高低层次区别对待。如果我们关注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幸福成长而不是他们获得高分分流到好班好学校,那么教师和学生的幸福指数都会提高。我认为,要想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幸福指数必须调整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中学教育不应该只是辅导学生考好大学,我们的中学老师也不应该只是为高考升学率讲课。我们更重要的教育工作是帮助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
在本书中我还有印象比较深的是《春天,我们的学生做什么》一节。这关乎学生的创作问题。人从幼儿时期就有创造性的萌芽。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想象力的发展是他们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表现,一般来说,幼儿通过各种活动表现他们的创造力,如绘画、音乐、舞蹈、制作和游戏等。
小学生有较明显的创造性表现,小学生创造性的特点表现在独立性、发散性和有价值的新颖性上。从创造的内容来看,小学生从具体形象材料加工发展到对语词抽象材料的加工;在独立性上,小学生经过模仿过渡阶段,慢慢发展他们的独创性。看看外国的实践课,我们也应该加强这个方面的训练。
这部书中,作者绝不贸然地去抽象概括什么,对场景与细节有着感人的教育热情和教育敏感。在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访问,因为学生快要放学了,但“我们”还在提问,“校长非常着急……再看她的脸,红到了脖子根儿。但出于礼貌,校长还是没有打断我们”。校长对孩子们的惜护之心跃然纸上。显然作者也深深感动了,将“校长的脸红了”作为小节的标题。其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教育情境的细节精微而可贵的教育理解。
本书几乎没有学术性的结论,但常见给人启示的“格言式”的文字;没有逻辑链条串起的论证,但常见让人跟着感悟、跟着感动的生动细节以及真诚、真实的赞叹、疑惑和感慨。“事”与“思”自然地连接在一起,有不少近乎是“事”、“思”和“诗”的融合了。尤其是第三辑“乌克兰教育随笔”,作者对苏霍姆林斯基的崇敬和热爱之情,字里行间都能触得!
这是一部优秀的教育叙事作品,是一则教育工作者教育反思的范例。我们看到什么是教育者的生活,什么是教育者的教育生活。过一种教育生活,是教师职业性的真正体现。叙事与反思,让我们对教育有更深的思考。
李
毅
2015年11月
第二篇:读《我的教育视界》有感
读《我的教育视界》有感
义勒力特中心小学校长 包金花
第一次拿起这本书,看到窦桂梅三个字,顿时感觉亲切而又温暖,因为在2016年的明德论坛中听过窦校长《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主题的讲座,那时就被这位美女校长的魅力深深吸引,正因为有这样的缘分,想要探寻她眼中“教育视界”的心情更加的迫切。书中所述是窦桂梅校长几年来对英国、美国、乌克兰、韩国、日本等五国访学的教育随笔,为我们展现了这五国不同的教育风格,所见所闻和对其的思考,既有对国外教育的展示,也有中外教育的对比,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思考,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让好教师留在课堂上
第一辑《英国教育随笔》中写道,在英国,即使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但在一年的实习期间不合格也是不能做教师的,这体现了招收教师的严格性和对教师这个行业的严谨,也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而我国,在我们那个年代是包分配的,只要一毕业就能有个铁饭碗,从而高枕无忧,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招考越来越严谨,每次招教都会通过考试、面试、岗前培训等层层把关才能当上一名人民教师,但即使上岗了也不可能松懈,随之而来的会有国培等各种专业提升培训,校内也会有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组织的培训,教育局每年也会对音、体、美、各主科老师进行测试,从而让教师更加趋向专业化成长。总之,我国也渐渐地往这样的模式在转变,以使教师不断完善,提升,促使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努力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业务上有过硬的能力,从而让好教师留在课堂上,让更多的学生汲取到更多的知识。
二,以学生为本
在窦老师的书中写道“美国是儿童的天堂,青年人的战场,老年人的坟墓”,不错,在学校,扑面而来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随处可见,在窦老师参观的华盛顿州蓝盾男子中学,学校没有豪华的会议室,所有的教室、会议室或剧场都是为学生准备的,在食堂参观时,见学生吃饭时间到了,校长就让参加的来宾一起离开食堂,不影响孩子们吃饭的时间,一切以孩子为主。可是,在我们国家这种现象是不大可能出现的,就拿我来说,我肯定会让学生先等一等,所有来宾参观完离开后才会让学生进食堂就餐,这正是我们与他们的区别,因此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逐渐完善。但是在课堂上,我们一直以提质课题、学习龚雄飞学本教学、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等方式逐渐达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达到不管是在课上还是在课后都要一切以学生为本。
三、家庭教育
说到教育就离不开家庭教育。在韩国教育随笔中写到,教育成功的几个关键词中有一项便是家庭教育。韩国是一个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家,从根本上来说韩国教育的发达是全社会全民族重视的结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到注重家庭教育,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家庭及社会生活变化出现的新问题”一节批示:请贵仁、秀岩同志关注此事,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新形势下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度也在逐年加强。自2015年起我校按照市局工作部署,加强家庭教育工作。通过三年的努力找到了适合我校的家庭教育主线,从“亲”文化到“家”文化的质的提升。网络平台使我们与家长建立起了亲密的联系,老师们会把孩子的表现发到群里、家长会把孩子的表现发到群,让家长与老师时刻了解孩子的成长,假期中的传统式家访,我们的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走进学生家庭时给家长带来的温馨时刻打动着家长。如今的学生家长,只要学校有活动时就会主动担负起职责,完成自己的工作。读书节中与孩子的同读、科技节中与孩子共同完成的作品、艺术节中与孩子一同嬉戏,冬天下雪当我们下课时家长悄悄的打扫完校园的积雪给我们创造美丽的校园环境。其实家长也需要科学的育儿经,当我读完这本书后,更加了解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在家庭教育工作中我们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帮助我们的家长找到更好地育儿方法。
看完这本书,也很想去各个国家走一走,体验各国不一样的教育。总之,教育无捷径,需要老师的谆谆教导,也需要学校良好的制度,更需要家长的配合,教育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总之,我们要拓宽自己的视界,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小天地当中,要经常走出去,相信“视界”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第三篇:我的教育视界
《我的教育视界》心得体会
胡文虎小学 江华文
这学期有幸拜读窦桂梅老师的《我的教育视界》。读罢,感触颇深,恍然大悟。这本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窦老师国外教育考察过程中写下的随笔。她朴实的言语中饱含着教育的热情,普通的教育事例中折射出深刻的教育哲理。字字句句警醒着我,把如井中之蛙的我拽出那方窄窄的洞口,才发现教育的天空那么蓝那么广阔。
这本书是窦桂梅老师多年来游学英国、美国、乌克兰、韩国、日本的所见所闻所思,展现了窦校长开阔的“教育视界”。用专业的视角向读者呈现了国外教育;用实际的事例展示了看似跟教育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对教育有所启发的细节。其内容有几点使我印象深刻:
1、展现了各个国家的教育制度。在英国,私立学校的名声往往比公立学校的名声好,而且所有学校有一定的自主权力,这样有利于学校的发展,而且给予了教师、学生和家长更多的参与学校决策的机会,从而保证决策的民主与质量,而且学校可以按照学生所需灵活配置学校资源以符合学生各方面的兴趣和需求。在日本的中小学,除了个别的私立学校略显豪华之外,其余区别不大,所有的硬件设施几乎是一样的,这就保证了无论你是城镇孩子还是乡村孩子,能够保证学生接受到相同的待遇。不会像中国城乡差别过大,学生在硬件设施上就已经出现了不公平
2、写出了对教师的思考。作者不仅对我们教育孩子方式的思考,对于教师同样也有。在英国和韩国教育随笔中都有对教师的态度问题。” 美国学校推行的“分轨教育”、“标准化考试”对美国教师、学生和家长造成了偏见和影响,中国学校采用的各种“分层教育”、“统考统练”把学生分层次、分类别区别对待也对中国教师、学生和家长造成了偏见和影响。
3、关心学生的创作问题。在《春天,我们的学生做什么》一节。阐述了人从幼儿时期就有创造性的萌芽。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想象力的发展是他们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表现,一般来说,幼儿通过各种活动表现他们的创造力,如绘画、音乐、舞蹈、制作和游戏等。小学生有较明显的创造性表现,小学生创造性的特点表现在独立性、发散性和有价值的新颖性上。从创造的内容来看,小学生从具体形象材料加工发展到对语词抽象材料的加工;在独立性上,小学生经过模仿过渡阶段,慢慢发展他们的独创性。看看外国的实践课,我们也应该加强这个方面的训练。
4、写出了自己的反思批判。出国访问过程中,不时有她与国内教育教学的比较和思量。在具体情境的观察、体验中,作者对许多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有了深一层的感悟和思考。在《让好教师留在课堂上》一文,是作者考察了英国教师的专业要求,并与《清华附小办学行动纲要》中教师专业要求相接应后的所感所悟。在这种相互映照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在教师这个职业中,我们永远修炼!”这样的叙事过程中的理性“沉思”,在文本中有深有浅,有隐有显,时时生发,让人不禁凝神驻足。感知和考察国外学校安全意识及措施时,对我国学校在这方面欠缺的忧思隐然可见。这本书几乎没有学术性的结论,但常见给人启示的“格言式”的文字;没有逻辑链条串起的论证,但常见让人跟着感悟、跟着感动的生动细节以及真诚、真实的赞叹、疑惑和感慨。“事”与“思”自然地连接在一起,有不少近乎是“事”、“思”和“诗”的融合了。尤其是第三辑“乌克兰教育随笔”,作者对苏霍姆林斯基的崇敬和热爱之情,字里行间都能触得。这是一部优秀的教育叙事作品,是一则教育工作者教育反思的范例。我们看到什么是教育者的生活,什么是教育者的教育生活。过一种教育生活,是教师职业性的真正体现。叙事与反思,让我们对教育有更深的思考。读完全书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多创设充满真情和关爱、融洽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的自主权和主动性、自发性得到认可和欣赏,关注学生的活生生的生活世界,注重学生的自主交往,努力发掘孩子先天具有的个性与素质。
确实,”视界”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第四篇:李俊毅《我爱读书》
我爱读书
开发区实验小学 六年级三班 李俊毅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是的,书中确实有许多有益的东西值得去回味、去思考、去欣赏。
我非常喜欢读书,书架上放着一堆,床头上又堆着一摞,连上厕所手里都离不开书,有时都到了入迷的程度。有一次,我坐在床上看书,妈妈要出门,刚走到楼下,发现钥匙没带,就站在下面叫我,让我把钥匙扔下去。我答应着,可是没动,妈妈等急了,又大声叫我好久,我才反应过来。就在这时好玩的一幕发生了,我随手抓起一个枕头就向妈妈扔去。妈妈看见我扔下来的不是钥匙,而是一个枕头,弄哭笑不得,只得站在楼下大叫:“我要钥匙!”这一叫,让我如梦初醒,赶紧抓起钥匙扔下去。爸爸听说这件事,笑得前仰后合。这不,就因为我看书看得入迷了才闹出了这么个笑话。
就这样,我在书的海洋里遨游,我完全沉尽于书的世界里。书,使我懂得了许多许多的道理。《白雪公主》让我伤心落泪;《皇帝的新装》让我为国王和大臣的愚蠢而捧腹大笑;《鲁滨逊漂流记》让我为鲁滨逊那种永不言弃的精神和他那惊人的毅力而感到敬佩;《西游记》让我学习了孙悟空那坚持不懈和知恩图报的精神。
读书丰富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拥有了快乐。现在,读书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爱读书!
第五篇:读李吉林书籍心得
潺潺清泉 沁入心田
白碱滩区二十小学 李杰
在我们白碱滩区二十小学,学习和研究李吉林老师钻研的情境教育已有几年,再次捧着《潺潺清泉》李吉林教育随笔,掩卷深思,脑海中即时浮现出三个关键词:李吉林、情境教育、学习。
本学期开学以来,我一直在认真地拜读李吉林老师的《潺潺清泉》,真是受益匪浅。在其中,我找到了许多与我的课题有关的一些情景教学的方式方法,让我对利用词语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进行串式说写更有了目标,也更有了自信。
记得刚上班时,害怕自己不能胜任教师的称谓,就经常学习许多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上课前,总是做好一切准备,包括情感的酝酿,早早地来到教室,从上课一开始,就想要渲染一种与教材相一致的氛围,小心地拔动儿童心灵的情弦,非常有意识地让教材蕴含的情感与儿童的情感活动相联接、相沟通。可以说,“情感为纽带”放在了我的心里,而且那些情感是在上课开始前,就被牵拉启动了。可是上课时总是有些不自在,不自然,总感觉有些牵强。但当我读了《潺潺清泉》后,从李老师的字里行间感受到的是真实与细腻,是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为手段,连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以致课堂气氛,构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的投入整个学习活动,达到儿童主动发展的目的。情境教学成为儿童主观需求,成为他们情感驱使的主动发展的过程。”这是李老师在《情境教学法》中特别提出的。在我们的实践中,如果能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一定的“境”——词群之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以“境”激情,激其情,导其行,用情把词群串起来形成文,岂不是顺理成章。我特别关注了李吉林老师阐述的几种创设情境的途径中的“表演体会情境法”和“语言描绘情境法”。记得在教授四年级下册课文时,遇到了披头散发这个词语,有几个维吾尔族学生的眼神里透露出迷茫,于是我灵机一动,直接把扎好的头发用力一拉,散开了,孩子们都睁大了眼睛,紧接着我又做了一个动作,直接用手在头上一顿乱揉,瞬间我的秀发乱作一团,孩子们也异口同声的喊出了这个词语,披头散发。
利用词语创设情境,使我感受到了如果想让学生去感受,需要多种感官的兴奋,那样才能使学生们都有所收获。读完《潺潺清泉》使我强烈的感觉到我们的课堂需要情景的引入。那是因为许多的语文课文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太遥远,我这个八零后有时候都不能理解的地方,现在的儿童怎么能够去体会当时的意境呢?这就需要我们去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我先针对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慢慢体会,想象,理解。然后再让孩子们在情景中体会课文的主旨,而这才是语文教学必须要做得。我试着结合李老师的情境教学的途径,为孩子们提供了“秧苗、大树、野花,小蝌蚪”等大自然的词群,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去观察。虽然我校地处偏远,又没有很漂亮的花花草草,但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孩子们走进学校仅有的几棵苹果树下,踏着小径,踩着草坪的边缘,仔细的搜索发现,每次有惊奇发现孩子们都会大叫,弄得大家好不兴奋。学生都感受到了,心驰而神往,唤起孩子 极大的关注和激励,我常常会听到他们在下面窃窃自语,或独自喃喃地说:“太有趣了”,“真有意思”,“多可笑”,“我都为他担心”,„„唤起孩子极大的兴奋,打动了他们的心。这种内心的情感发展,驱动着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发现中来,他们忘我了,教师看着他们那么专注也忘情了,师生都沉浸在一个无形的充满着情感交流的世界里,在这种氛围下再进行说写训练,效果真的不错。在有形、有情、有趣的学习活动中,儿童主动地学习语文,享受着语文。情境教育为更多的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教育的快乐。
或许作为普通的教师,我永远也无法达到李吉林老师的高度,但我想:只要我有工作的激情,我就不能安于现状,不能怨天尤人,应该追求进步,超越自我,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这潺潺清泉,一滴滴流进了我的心田,品尝和实践着情景教学,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希望在我的教学之路上,不拘泥于课堂,不拘泥于教材,使这潺潺清泉,沁入每个孩子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