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学院期末传播学总结

时间:2019-05-15 09:58: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湘南学院期末传播学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湘南学院期末传播学总结》。

第一篇:湘南学院期末传播学总结

1.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人类传播经历的发展阶段

①口语传播时代:人类开口说话—用手写字。口语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进程,却受到时空限制只能在近距离、小规模的群体中传播; 

②文字传播时代:以手抄为主。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空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

③印刷传播时代:建立在纸张和印刷术发明的基础之上,实现了文字信息的批量生产和大量复制。印刷媒介在社会变革社会生活和社会经济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④电子传播时代: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形成人类体外化的声音和影像信息系统,使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有了新的飞跃。电子技术推动了电脑诞生。

3.哈特关于媒介系统的分类

(美)A.哈特,根据传播媒介的发展史分类:

①示现的媒介系统。即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口语和表情、动作等非语言符号),无须依赖任何机器手段;

②再现的媒介系统。其生产和传播需要使用物质手段或机器,但受众无需。包括文字、绘画、印刷和摄影等;

③机器媒介系统。传播双方皆需借助机器。包括电信、广播、电视、计算机通讯等。

—人类传播的媒介手段日趋丰富,人体的信息功能日益向外扩展,体外化信息系统逐渐获得相对独立的过程。

4.符号: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符号可分为信号和象征符。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信号具有物理性质,象征符则具人类语义性质。信号是对象事物的代替物,象征符是对象事物之表象的载体。

信号的特点: a.信号与其表示的对象事物之间具有自然的因果性。一切自然符号都是信号如冒烟是着火的信号,这种对应关系是客观的、具有因果性的联系。b.信号与其表示的事物之间通常具有一对一的固定对应关系。

象征符的特点: a.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还能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

b.象征符不是遗传的,而是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的。可以自由创造,象征符与其指代的对象事物之间不需要有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关系具有随意性。c.象征符的作用已经超出了知觉的层次,而具有表象和概念的功能。一种对象事物可以用多种象征符表示,而一种象征符也可以表达多种事物。

6.人类使用的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1.非语言符号的几种类型: a、语言的符号的伴生符,如声音的高低、大小、速度的快慢,文字的字体、大小、工整度等。也称为副语言。不仅对语言起着辅助作用,本身也具有自己的意义。加强语言符号的作用或传递着语言符号以外的信息。

b、体态符号,如手势、动作、表情、视线、姿势等。在形成语境(传播情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c、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更具有独立性和能动性。如仪式和习惯、服装恶和饮食、音乐和舞蹈等。象征性和体系性是这一类符号的特点。

2.语言符号:语言和文字.7、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①传播者:即信源,信息发出者,个人、群体或组织皆可; ②受众:即信宿,信息接收与反应者,个人、群体或组织皆可; ③讯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传、受双方社会互动的介质;

④媒介:即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讯息的搬运者,连接传播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纽带;

⑤反馈:受传者对接收到的信息的反应或回应,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

8.传播过程的模式

1.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

A.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五W模式)。

1.五W:Who(谁);Say what(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

2.内容:谁(传播者)—说什么(讯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对谁说(受传者)—有什么效果(效果)

3.评价:a.意义: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又阐释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有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明确勾勒出传播学研究的五个主要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对形成传播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意义;

b.不足:单向直线模式,未提供反馈渠道,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B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2.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

A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B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 C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3..传播系统模式.A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 B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 9.库利“镜中我”概念: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联系中形成的。包括三方面:

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2、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镜中我”也就是“社会我”。以“镜中我”为核心的自我认知状况取决于与他人传播的程度。

10.群体意识——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包括:

1)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

2)群体感情。(成员间的个人能感情、群体成员主观境界的融合所产生的“我们”感情。)

3)群体归属意识。(即群体成员因从群体活动得到某种程度的需求满足而对群体所产生的认同感。)

(1)群体意识实在群体信息传播和互动过程中形成的。群体的传播结构可以从信息的流量与流向两方面来理解。

(2)群体意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成员个人的态度和行为的制约作用上。(迪尔凯姆(法国,社会学家)群体意识虽然可以通过社会化过程为个人所吸收,但总体上仍然属于一种集合意识,是相对于个人意识的一种外在的、约束性的思维、感情和行为方式。)

11.群体规范

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是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

功能:

1)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2)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

3)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4)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作用:

1)主要作用在于排除偏离性的意见,将群体内的意见分歧和争论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保证群体决策和群体活动的效率。群体规范的维持通过群体内的奖惩机制来保证。

2)群体规范还对来自群体外的信息或宣传活动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12.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

1)“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是群体活动的一个基本原则。不仅是群体保持协调统一的前提,也是人的社会合作性的体现。(伊丽莎白,德国,传播学者。能否顺从多数意见,是对一个人的道德规范和基本价值与社会是否相容的一种“检验”。)

2)人为了进行有效的社会合作,需要对多数人的意见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协和让步。

3)群体压力也会带来错误的判断,形成对多数意见的盲目服从

13.趋同心理.趋同心理也叫遵从性。指个人希望与群体中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

15.集合行为——在某种刺激条件下产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

集合行为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等形态出现,往往造成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

产生的基本条件:

1)结构性压力。危机状况下,社会上普遍存在着不安心理和紧张情绪。2)触发性事件。由某些突发性事件或突然的信息刺激引起的。3)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信息传播贯穿集合行为的始终,受到一些特殊传播机制的制约。

16、集合行为中的特殊传播机制:

1)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 2)群体模仿与“匿名性” 3)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

17.R=I*A*U(流言流通量=与问题关联度*社会成员的不安全感*环境的不确定性)

在这里,关联度指的是社会成员与流言信息所涉及问题的关联程度,人们与该问题关系越密切,越有卷入流言传播的可能,而且在通常情况下,流言是从关系最密切的群体中滋生和蔓延开来的。不安全感强调的是流言发生和传播的心理条件,其中包含对事件未来发展的解释和忧惧。不确定性既是指环境的不稳定性,也是指由于权威信息渠道部通畅或公信力缺失所导致的信息紊乱。总之,流言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心理条件,和信息传播条件下发生和蔓延的,治理流言的根本在于消除这些流言所产生的各种条件。18.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1、拉斯韦尔

“三功能说”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1)环境监视功能——及时了解和把握内外环境的变化,以适应此变化,保证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2)社会协调功能——联络、沟通和协调各种社会关系 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保证社会遗产代代相传

2、赖特

“四功能说”

《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

1)环境监视——在特定社会的内外部收集和传达信息,包括警戒外来威胁和满足社会的常规性活动的信息需要

2)解释与规定——传达信息时伴随着对事件的解释,提示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目的是为了向特定方向引导和协调社会成员的行为。3)社会化功能——在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规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代人的社会化过程也是在大众传播环境中进行的。大众传播的教育功能。4)提供娱乐——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主要是娱乐

3、施拉姆

《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传播学概论》)1)政治功能——监视; 协调; 社会遗产、法律、习俗的传递 2)经济功能——搜集信息;解释信息,制定经济政策,活跃和管理市场;/ 开创经济行为

3)一般社会功能——关于社会规范、作用的信息,接受或拒绝;协调公众的了解和意愿,行使社会控制;向社会新成员传递社会规范和作用的规定;娱乐

施拉姆明确提出了传播的经济功能。传播的经济功能不仅限于为其他产业提供信息服务,它本身就是知识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4、拉扎斯菲尔德

默顿

1)社会地位赋予功能——事物通过大众传媒的广泛报道就会获得很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这种地位赋予功能,给大众传媒支持的事物带来一种正统化的效果。

2)社会规范强制功能——主要来自于它的公开性。传媒将偏离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的行为公开,造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从而强制遵守社会规范 3)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人们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

19.拟态环境

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也有学者称之为“似是而非环境”。拟态环境并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传媒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加工、重新结构化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大众传播具有形成信息环境的力量,并通过人们的环境认知活动来制约人的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识和行为而对客观的现实行为影响这种应得信息环境越来越演化成为现实环境的趋势。}

由美国著名学者李普曼提出。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拟态环境存在于人与他的环境之间,人对拟态环境作出反应会作用于行为实际发生的现实环境。

20.麦克卢汉

加拿大较有影响的学者。著作有: 《机械的新娘》、《古登堡群英》、《理解媒介: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地球村》(合著)他提出三个著名观点:1。媒介即讯息2。媒介:人的延伸 3。热媒介与冷媒介。

21.制约和影响传媒组织活动的各种因素:

① 经营目标:必须从事经营活动,这是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必须面对市场,必须把自己的信息产品或服务作为商品在商场上销售出去。传媒的经济来源:广告收益(广告主的压力)和信息产品的销售收益(发行量、收视率等,受众的压力)。

② 宣传目标:包括宣传某种思想、灌输某种意识形态、提倡某种信念、行使某种权力或社会影响力等。主要通过两种活动实现:言论活动、报道活动。娱乐内容的选择和提供活动,也能贯彻特定的宣传意图。

③ 公共性和公益性:是大众传媒的权力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大众传媒活动。

依据:

第一,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生产者和提供者,在满足社会是普遍信息需求方面起着一种公共服务的作用。

第二,第二,大众传媒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道德具有广泛而强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涉及到普通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共生活:

第三,第三,大众传媒是某些“稀有”公共传播资源的受托使用者,作为公共财产的的使用人,它们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

22.把关人: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者在每一个传播环节中,都从超过可能传送的新闻信息中进行选择,控制信息的流量与流向,直接影响受传者对信息的接收与理解,传播者也就成了“把关人”。把关人又叫守门人,是美国传播学者库尔特·卢因提出的概念,用以说明传播者在新闻传播中的控制作用。

怀特认为,新闻媒介的报道活动不是,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而是对众多的新闻素材进行取舍选择和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播媒介形成一道关口,通过这个关口传达给受众的新闻或信息只是少数。

“把关人”既可以指个人,如信源、记者、编辑等,也可以指媒介组织。

23.英国学者麦奎尔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1.极权制度下的媒介规范

2.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资本主义制度下)3.社会责任理论:(资本主义制度下)4..民主参与理论:(资本主义制度下)5.苏联的社会主义传播制度的理论: 6.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规范理论:

7.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

24.社会责任理论产生的背景:

1.20世纪以后,传播媒介的垄断加强,所谓“观点的公开市场”的理念与实际的社会现状产生尖锐的矛盾。

2.自由主义理论强调的是传播者的权利,而没有涉及作为公众的受传者的权利

3.这个理论谈论的对象是意见,观点或思想的自由,而没有更多的考虑到作为私营企业营利活动的信息传播的性质和影响问题。

换句话说,媒介集中和垄断的加剧使媒介越来越被少数人控制,而大多数人则越来越失去表达自己意见的手段和机会。私有媒介的传播内容在营利动机的驱使下,越来越有浅薄化,刺激化,煽情化的的趋势,严重危害了健康的社会道德规范,并带来了不少深刻的社会问题。这种状况引起了人们对自由主义理论及其媒介制度的强烈不满。

25.民主参与理论:

也称受众参与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媒介集中垄断程度达到新的高度,一些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种新的媒介规范理论。

主要观点:

1、任何民众个人和弱小社会群体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权使用权、接受媒介服务的权利;

2、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存在,而不应主要为媒介组织、职业宣传家或广告赞助人而存在;

3、社会各群体、组织、社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媒介;

4、小规模的、双向的、参与性的媒介更合乎社会理想;

民主参与理论的核心价值是多元性、小规模性、双向互动性、传播关系的横向性或平等性。属于一种体制外的规范理论。

资本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媒介规范理论是自由主义理论和社会责任理论。

26.受众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享有的基本权利:

(1)传播权。即一般意义上的表现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

(2)知晓权。通过大众传播渠道获得信息的权利,尤其指对公共权力机构的活动所拥有的知情权或知察权。

(3)媒体接近权。利用大众传播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反论权。

(4)媒介监督权。大众传播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涉及到受众广泛的利益,受众有权通过各种形式对传媒的活动进行监督。

27.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和发展:

1、传播效果研究发展的三个阶段: 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强效果论 20世纪40~60年代——弱效果论 70年代至今——回归强效果论

1.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强效果论

“子弹论”(“皮下注射论”、“魔弹论”)1)背景:

①20C初至30年代,大众传媒发展的迅猛势头所产生的社会冲击是巨大的;

②社会各界对传媒的利用达到空前程度; ③一战的宣传战史和宣传技巧研究; ④本能心理学和大众社会论盛行 2)核心观点:

传媒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传递的信息在受众身上如同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可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能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3)评价:

“魔弹论”是错误的,主要表现在它是一种唯意志论观点。

它过分夸大大众传播的力量和影响,忽视影响传播效果的各种客观社会因素,并否认受众对大众传媒能动的选择和使用能力。它对传播过程做了过于简单的描述。

2.20世纪40~60年代——弱效果论

40年代起,社会调查法和心理实验法普遍应用于传播学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传播流”研究、“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使用与满足”研究。

A.传播流:指的是由大众传媒发生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构成这项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有拉扎菲尔德等人的《人民的选择》、卡兹等人的《个人影响》、罗杰斯的《创新与普及》以及克拉帕的《大众传播效果》。

B.“有限效果论”

克拉帕

《大众传播效果》

提出关于传播效果的“五项一般定理”:

a.大众传播通常不是效果产生的必要和充分的原因,仅是众多中介因素之一,且只有在各种中间环节的连锁关系中、通过这种关系才能发挥作用;

b.大众传播最明显的倾向不是引起受众态度的改变,而是作为影响因素之一对既有态度的强化;

c.大众传播产生态度改变效果需两个条件:—其他中介因素不再起作用,其他中介因素本身也在促进人们态度的改变;

d.传播效果的产生受某些心理生理因素制约; e.传播效果的产生还受媒介本身的条件(信源性质、内容组织)及舆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总之,克拉帕的这些观点极力强调拉大众传播的无力性和效果的有限性,因而被成为“有限效果理论”

C.“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

霍夫兰

耶鲁大学

心理学教授

“说服与态度改变”实验 说服性传播的效果——也称为传播的说服效果。指受传者的态度沿传播者说服意图的方向发生的变化

揭示了单一的大众传播并不能直接导致人们态度的改变,效果的形成并不简单取决于传播者的主观意愿,而是受到传播主体、信息内容、说服方法、受众属性等各种“条件”的制约。也是否定“魔弹论”效果观的有力证据。

主要采用试验心理学方法,包括前后比较法和控制对照法等。霍夫兰的心理实验法和拉扎斯菲尔德的抽样调查法一起,成为传播效果研究的主要方法。

3.70年代以后的宏观效果论

28.意见领袖:是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其特点是:A、与被影响者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等级关系;B、广泛分布在社会各个阶层;C、影响领域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D、社交范围广,信息渠道多,大众传播信息接触量大。意见领袖在传播效果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和过滤作用。

29.两级传播:是关于“传播流”的一种理论。拉扎菲尔德等人根据意见领袖在传播过程中的存在,提出大众传播的信息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的中介,即表现为“大众传媒—>意见领袖—一般个人”的两级过程。后罗杰斯对此做了修正,他把“传播流”区分为“信息流”和“影响流”,认为信息的传播可以是一级的,而影响的传播则必须是多级的,从而把“两级传播”模式发展为“多级”或“n级”模式。

30.“休眠”效果:霍夫兰等在实验中发现,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性的负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以马上发挥而处于一种“休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可信性的负影响减弱或消失后,其后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这种现象称为“休眠效果”。“休眠效果“的存在说明,信源的可信性对信息的短期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而从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作用的是内容本身的说服力。

31.什么是“知沟”假说,这个假说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答:“知沟”假说是关于信息社会中大众传播与社会阶层化问题的理论,由美国学者卡茨曼、蒂奇诺等人提出。这个假说的核心观点是:尽管大众传播可以带来整个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但在现存的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下,由于经济富有者能够比贫困者以更快的速度获取信息和知识,因此,大众传播越发达,富有者和贫困者之间的“知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知沟”假说提出了信息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两极分化问题。在信息和知识成为重要资源和财富的今天,如何防止“知沟”的扩大已经成了关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32.传播学的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

1.拉斯韦尔的贡献宣传和传播研究。在宣传的两个内容:一是刺激大战宣传研究,二是为宣传下定义。5W模式极其意义。2.卢因与把关人研究;

3.霍夫兰说服性效果实验(耶鲁研究)

4.拉扎斯菲尔德与经验性传播研究(“伊里调查”)抽样调查技术

5.施拉姆与传播学科的创立。施拉姆是传播学创始人,集大成者,传播学之父。

33.主要的随机抽样技术:

①简单随机抽样:使用乱数表或随机抽样表,能保证对象总体中的每个单位都有被选中的同等概率机会; ②系统抽样(等距抽样):在随机排列的对象总表中随意选取第一个样本,其他样本按一定间隔抽出。简单省力,前提是对象总体中各构成单位的排列必须是随机的;

③分层抽样(分类抽样):将对象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一定属性预先分成若干类别,分别进行随机抽取。使大规模抽样变得较为容易,便于调查过程的管理,可提高推断的精确度,便于数据处理阶段对不同属性的群体进行分析比较; ④多级抽样(多阶段抽样):一般分三级,大型调查中常用。

第二篇:外科手术学 总结(湘南学院)

第一章 概述

1.手术记录的书写:(1)麻醉方法及麻醉效果(2)手术体位,消毒铺巾范围(3)手术切口的名称、切口长度和切口时所经过的组织层次(4)术中探查肉眼观病变部位及周围器官的病理生理改变(5)根据术中所见病理改变作出尽可能准确的诊断,及时决定施行的手术方式(6)使用医学专业术语,实事求是地描写手术范围及手术步骤(7)手术出血情况如术中出血量、输血输液总量、术中引流方式及各引流管放置的位置等(8)清理手术野和清点敷料、器械结果。确认手术野无活动性出血和敷料、器械与术前数量相符后才能缝闭手术切口(9)术中病人发生的意外情况及术后标本的处理(10)病人术后的处理及注意事项

第二章 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无菌原则

(一)手术用品的无菌处理方法 1.物理灭菌法

•热力、紫外线、放射线、超声波、高频电场、真空及微波灭菌 •医院常用:热力、紫外线 •热力灭菌:干热灭菌,湿热灭菌 •干热灭菌:火焰焚烧、高热空气

•湿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法(121-126℃维持30分钟,煮沸灭菌法100 ℃维持15-20分钟)2.化学灭菌

•70%酒精:浸泡30分钟,酒精应每周过滤,并核对浓度一次 •2%中性戊二醛水溶液:浸泡30分钟,药液需每周更换一次 •10%甲醛溶液:浸泡20-30分钟 •1:1000新洁尔灭溶液:浸泡30分钟 •1:1000洗必泰溶液:浸泡30分钟

(二)灭菌的检测

•仪表检测 •化学指示剂 •生物指示剂 •程序检测

(三)无菌物品的保存

•设无菌物品室专放无菌物品,所有物品均应注明消毒灭菌日期、名称以及执行者姓名 •高压灭菌的物品有效期为7天,过期后需重新消毒才能使用

•煮沸消毒和化学消毒有效期为12小时,超过有效期后,必须重新消毒 •已打开的消毒物品只限24小时内存放手术间使用 •无菌敷料室应专人负责,做到三定:定物、定位、定量

•无菌敷料室应每日擦拭框架和地面1-2次,每日紫外灯照射1-2次 •对特殊感染病人污染的敷料器械应作两次消毒后再放回无菌室 •手术室中的器械经消毒灭菌后还应注意防止再污染

(四)手术室管理的基本要求 1.个人卫生和健康 2.手术室制度:

(1)工作人员进入手术室制度(2)手术室参观制度(3)消毒隔离制度(4)手术室空气消毒

(五)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手术人员穿无菌手术衣后应避免受到污染 •手术人员及参观人员尽量减少在手术室内走动 •非洗手人员不可接触已消毒灭菌的物品

•洗手人员面对面,面向消毒的手术区域,只能接触已消毒的物品 •如怀疑消毒物品受到污染应重新消毒后再使用

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无菌布单如已被浸湿,应及时更换或盖上新的布单 •不可在手术人员的背后传递器械及手术用品 •如手套破损或接触到有菌的地方,应更换无菌手套 •在手术过程中的换位

•作皮肤切口及缝合皮肤之前,需用70%酒精或2.5%-3%的碘酊涂擦消毒皮肤一次。切开空腔脏器之前,应先用纱布垫保护周围组织,以防之或减少污染

第二节

.无瘤原则:1890年,Halsted首次阐述了肿瘤外科手术的基本原则,即不切除原则和整块切除原则。

1.侵袭性诊疗操作中的无瘤原则:(1)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法:穿刺活检、切取活检、切除活检(肿瘤活检首选方式)(2)活检术的分离范围和切除范围:在切除病变时,应尽量完整,皮肤或粘膜肿瘤的活检应包括肿瘤边缘部分的正常组织,乳头状瘤和息肉的活检应包括基底部分(3)活检操作时必须严密止血,避免血肿形成(局部血肿常可造成肿瘤细胞的播散)(4)活检术与根治术的衔接(活检术与根治术时间间隔衔接得越近越好,最好是在有冰冻切片的条件下进行)

2.手术进行过程中的无瘤原则:(1)不接触的隔离技术(2)严格遵循不切割原则和整块切除的根治原则。(3)手术操作顺序:探查由远至近,先结扎肿瘤的出、入血管再分离肿瘤周围组织,先处理远处淋巴结,再处理邻近淋巴结尽量锐性分离,少用钝性分离(4)尽量锐利分离,少用钝性分离(4)术中化疗药等的应用 第三节

微创原则:

1,微创原则:指手术操作过程中对组织轻柔爱护,最大限度的保持器官组织及其功能,促进伤口的愈合。微创原则贯穿于手术操作的整个过程,微创是外科操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手术治疗的重要原则。

2最高目标:在对病人正常生理的最小干扰下,以最小的创伤为病人解除痛苦,去除疾病。3.外科手术的微创原则:(1)选择适当的手术切口P11***(2)精细分离组织(3)严密地保护切口(4)迅速彻底止血(5)分层缝合组织(6)不可盲目扩大手术范围

第四章 外科引流基础

外科引流:是指将人体组织内或体腔内的脓液、积血、渗出液、坏死组织或其他异常增多的液体,通过引流管或引流条导流出体外或通过引流道重建手术导流到体内另外某个空腔脏器体腔内的技术。

外科引流方式:(1)外引流(2)内引流(一)外科引流的目的:(1)防止血液、脓液、渗出液、消化道或泌尿道漏出的液体在组织或体腔积聚,去除细菌的培养基,(2)防止感染的发生或扩散;解除局部的压力,避免积液对邻近器官的压迫和组织损害;(3)阻止伤口皮肤的过早闭合,延长引流时间,有利于脓腔或积液腔的缩小和自其基底部开始的肉芽组织生长和伤口良好愈合。

(二)外科引流的适应症

(1)化脓性病变手术或脓肿切排手术后(2)复杂或深部伤口清创术后

(3)手术野或切口继续存在有渗血或渗液

(4)局限性积液或积血切排后,估计仍有分泌物形成者

(5)消化道或泌尿道手术后,不能排除消化液或尿液的渗漏

(6)为防止积液或积气对周围组织的压迫性损害而放置的减压引流(7)中、大型手术后放置引流,有助于术后观察并发症的发生

(三)外科引流基本原则:(1)通畅(2)彻底(3)对组织损伤或干扰最小(4)顺应解剖或生理要求(5)确定病原菌

(四)外科引流的分类

•按引流的作用原理:被动引流或主动引流 •按引流的目的:治疗性引流和预防性引流

(五)常用引流物及其原理

•纱布条 •橡皮引流片 •虹吸引流物 •管状引流物 •双套管引流管

(六).外科手术中的预防性引流 1.适应症:

(1)颅脑手术(2)摘除肿物后

(3)胸腔手术后放置闭式引流(4)消化道吻合或修补术后

(5)肝、胆道、胰腺、脾手术后可能发生出血、胆漏、胰漏者(6)泌尿手术后可能发生出血、尿外渗者(7)减压性引流,如胆总管探查后放置T型管 2.注意事项

(1)根据术中情况、手术部位和类型

(2)引流物应置于引流区域的最低位或渗出液最多的部位,并正式引流通畅(3)引流物力求放在距引流区域最短、最直的通路上,同时避免扭曲

(4)引流物可在切口旁另戳口引出或直接从切口引出

(5)引流物为异物,在能达到引流目的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表面光滑、刺激性小的引流物

(6)术后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及引流量

(7)引流物拔出的时间取决于手术类型和临床恢复情况(8)特殊引流装置,如负压吸引器、胸腔闭式引流系统 3.并发症(1)出血(2)感染

(3)损伤

(4)慢性窦道形成

(5)引流管滑脱、阻塞和拔管困难

第五章 手术人员及病人的手术前准备

第一节 概述

1.手术前准备的基本内容

手术前准备包括进入手术室之前和进入手术室之后两个阶段的准备工作:(1)进入手术室之前:手术治疗方案的确定,病人的生理和心理准备,以及手术前其它常规性准备工作(2)进入手术室后:手术人员的准备,病人的准备 2.手术前准备的基本要求

•内容力求完备 •步骤力求合理

3.不同性质手术的术前准备

•急诊性手术:急诊手术术前准备总的原则是迅速及时,抓住重点。•限期性手术 •择期性手术

第二节 进入手术室前的术前准备(一).手术治疗方案的确定

1诊断的确定和手术适应症的掌握 2手术方法的选择 3手术耐受力的判断

(1)第一类:耐受力良好,指全身健康情况良好,进行一般性准备后,便可施行任何手术

(2)第二类:耐受力不良,指病人的全身 情况欠佳,需作积极和细致的特殊准备后,才可施行手术。常见为搬有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器质性疾病。

(二)病人的心理和生理准备:一般性生理准备、特殊性生理准备、心理准备 1.一般性生理准备

•功能性锻炼:练习床上大小便,掌握正确咳痰方法,术前两周停止吸烟 •输血和补液:纠正贫血及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改善心、肺、肝、肾功能 •营养的补充

•预防感染和术前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

2.预防感染

•补充营养,尽量提高病人的体质

•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病灶并予以积极清除

•对肝功能障碍、代谢性疾病以及免疫缺陷等易感的病人进行必要的治疗 •对医院内感染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

•保护病人免于接触易感染的病人,避免交叉感染 •术前的任何诊断或治疗性操作均应严格遵循无菌原则

3.术前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

•涉及感染病灶或切口接近感染区域的手术 •肠道手术的准备

•估计手术时间较长的大型手术

•污染的创伤,清创时间较长或难以彻底清创者 •术中放置永久性植入物

•重要脏器手术,一旦感染会引起严重后果者

•大出血、休克、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等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等。

(应用的方法:术前1小时予以足量广谱抗生素为宜)

4.特殊性生理准备

•心脏疾病 •高血压病

•呼吸功能障碍 •肝脏疾病 •肾脏疾病 •糖尿病 •老年人 •婴幼儿

•妇女和妊娠 •营养不良

5.心理准备

•医生应全面了解病人的思想、生活习惯和相关的社会状况,使病人信任医院和医生 •避免可能引起病人焦虑的言谈和举止,尽量消除病人对手术的疑虑和恐惧心理 •创造病房内良好的气氛,使病人乐观向上 •重视术前与病人和家属谈话的质量 •不轻易变更手术日

•保证病人在术前有足够的睡眠和休息

6.术前其他常规性准备工作

•术前小结

•术前谈话和签字:(1)严肃性(2)客观性(3)一致性(4)鼓励性(5)通俗性 •逐级审批:重大、重危、可能致死或致残的手术、新开展的手术,以及特殊病例的手术 •胃肠道的准备 •备血 •手术通知单 •药物敏感试验

•手术区皮肤的准备,手术前夜的准备 •麻醉前用药 •送往手术前的准备

7,.三级检诊制度

•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手术适应症的掌握 •治疗原则和具体的手术治疗方案

•病人对手术耐受力的判断和改善,手术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防治等

8.术前讨论制度

•诊断的确立和手术适应症的掌握 •术式选择和手术方案的确定 •病人对手术耐受力的判断和改善 •检查病人术前准备工作是否完备

•术中、术后可能发生问题的预测及其防治的方法 •麻醉方法的选择 •手术人的组织安排

•特殊器械、药品等物质条件的准备 •手术时间的确定等

第七章 手术基本操作

第一节 组织切开

(一)皮肤切口选择的基本原则:1.切口应选择在病变附近,能充分暴露手术野,直达手术区域,并便于必要时延长切口 2.皮肤切开时应尽量与该部位的血管和神经路径相平行,组织损伤少,避免损伤重要的血管和神经。3.愈合后不影响生理功能:(1)避开负重部位,如手的掌面、足底部和肩部等,以防负重时引起瘢痕疼痛(2)颜面及颈部切口须考虑与皮纹是否一致,以减少愈合后的瘢痕(3)避免纵形切口超过关节,遇关节手术可作横切口或S形切口,以免瘢痕挛缩而影响关节活动4.切开操作简单,经过的组织层次少,缝合切口所需时间短。

(二)皮肤切开注意事项:1.切开的大小应以方便手术操作为原则。2.切开时用力要适当,手术刀刃须与皮肤垂直,以防斜切,以免缝合时不易完全对合。3.切开力求一次完成,避免中途起刀再切,特别是在同一平面上多次切开,可造成切缘不整齐和过多损伤组织。4.应按解剖学层次逐层切开,并保持切口从外到内大小一致。

•皮肤及软组织切开 •管腔切开

第二节 组织分离技术

•锐性分离(sharp dissection)•钝性分离(blunt dissection)第三节 局部止血法

•压迫止血法

1热盐水纱布填塞 2止血带止血

•结扎止血法 •止血剂局部止血法 •电凝止血法

第四节 缝合的基本要领

•术者都需要完成(现已有缝针带线,无需穿线)、持针、出针和打结

(一)常用缝合方法

•单纯对合缝合

1单纯间断缝合 2单纯连续缝合 3连续锁边缝合 48字缝合 5皮内缝合 6减张缝合 7贯穿缝合

•内翻缝合

1单纯间断全层内翻缝合 2单纯连续全层内翻缝合 3连续全层平行褥式内翻缝合 4间断垂直褥式内翻缝合 5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

6连续水平褥式浆肌层内翻缝合 7外荷包缝合 8半荷包缝合

9U字叠瓦褥式缝合

•外翻缝合

1间断垂直褥式外翻缝合 2间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 3连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

(二)缝合的注意事项

•组织分层缝合、严密对合、勿留死腔

•根据不同的组织器官类型,选择适当的缝针、缝线和缝合方法 •针距边距应均匀一致整齐美观,过密和过稀均不利于伤口愈合 •缝合线的结扎松紧度取决于缝合的对象

第三篇:2009年湘南学院学报编辑部总结

2009年湘南学院学报编辑部总结

学报编辑部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报的工作,年内除按常规高质量正式出版《湘南学院学报》、《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外,全体编辑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还担任了大量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任务。大致如下: 2009年工作总结:

1、两学报影响因子大幅度提高,国内外的影响力大大增强。如:《湘南学院学报》论文转载率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列103位,《湘南学院学报》影响因子2007为0.083;20080.206;《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影响因子2007为0.071;20080.122;《湘南学院学报》2007年机构用户总数:3563个,分布在22个国家和地区,国际个人读者分布在34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机构用户总数:3565个,分布在22个国家和地区,国际个人读者分布在34个国家和地区,《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年机构用户总数:2693个,分布在10个国家和地区,国际个人读者分布在23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机构用户总数:2793个,分布在10个国家和地区,国际个人读者分布在23个国家和地区,影响趋于稳定,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2、学报在更换印刷厂的情况下,继续保证了学报的出版周期和印刷质量,并为学院节省开支近两万元。

3、据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消息,《湘南学院学报》、《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成为第二批出版规范合格期刊(上网可查询)。

4、《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根据自身特点,推行期刊改革。一

方面与万方数据达成深度合作,努力打造核心期刊;另一方面,着重进行期刊编辑流程网络化建设,安装并启用了网上稿件处理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

5、教学科研成果丰硕,李映山、张小清获省“优秀编辑奖”,李映山获市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其专著《文心撷美》被列为湖南省2008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立项项目,张小清的1篇编辑专业论文获湖南省期刊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二等奖,并发表教学论文1篇,向红军发表论文共7篇,有5篇被SCI收录,其中有1篇在国际顶级数学期刊发表,肖玉林发表学术论文2篇,文耀智发表学术论文1篇。

来年工作思路:

2010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加强内涵建设,提高队伍素质;规范出版行为,提升学报质量;推介学术新人,推动理论创新。

1、规范刊物类别,提升刊物档次。现有的学报综合版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刊号为C类,即文科综合),也急需调整。为此我们须继续积极努力申请,争取三号三版,即将现有学报发展为——湘南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湘南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充实编辑人员,提高编辑素质。建议按所报编制充实编辑部人员,满足文科编辑室3人、理科编辑室2人、医学编辑室3人、专业排版人员1名,并安排新进人员参加专业培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尽快胜任编辑工作。

3、严把稿件质量关,提升学术品位。认真学习贯彻国家新闻出

版政策和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在稿件的思想政治和学术质量上严格把关。积极服务学院教学科研工作,促进教职工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开拓思路,开放办刊,积极刊发质量高、影响大的稿件,努力提升学报的学术品位。

4、积极参加“名刊”“名栏”创建活动,努力“以刊树人,以刊名校”。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继续打造好“郴州纵横”、“濂溪学研究”栏目,以“营造地域特色、学科特色,立形象、树品牌”为宗旨,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坚持关注本地经济(如旅游)建设的基础上,对哲学、社会文化、政治、历史等全方位地加强关注。并争取“郴州纵横”、“濂溪学研究”栏目成为特色栏目。通过“开门办栏、横向发展”的方式,积极介入郴州、本省及至“珠三角”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

5、加强《湘南学院学报》的网络化建设,优化网上平台,进一步扩大期刊的宣传范围,加强编辑与作者、读者的联系,为作者、读者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

6、在新的一年里,继续拟充分利用封

二、封三,开辟郴州学人、特色专业专栏,以宣传学院学术新人,推介学院特色专业,树立学院形象,扩大学院影响。

以上是学报编辑部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和来年工作的基本设想,请各位编委审议。谢谢!

湘南学院学报编辑部

2009-12-31

第四篇:中共湘南学院纪律检查委员会

附件1:

中共湘南学院纪律检查委员会

工 作 职 责

中共湘南学院纪委在学院党委和省教育纪工委领导下进行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对党员进行遵纪守法教育,作出关于维护党纪的决定。

二、检查党组织和党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情况,对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进行监督。

三、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推进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

四、检查、处理党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的案件,按照有关规定决定或取消对这些案件中的党员的处分。对重要或复杂案件中的问题和处理结果,及时向学院党委和省教育纪工委报告。

五、受理党员的控告和申诉,保障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不受侵犯。

附件2:

湘南学院监察室工作职责

监察室在院长和上级监察机关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院内行政监察事务。主要职责是:

一、监督检查监察对象(指学院行政机关各部门及其行政工作人员和学院任命、聘任的其他人员)遵守、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决定、命令及学院的决议、决定和规章制度的情况,保护监察对象依法行使职权。

二、受理对监察对象违反政纪行为的检举、控告;受理监察对象不服学院给予的行政处分的申诉。

三、调查处理监察对象违反法律、法规、政策及学院决议、决定、规章制度的行为,提出处理意见向院长或院长办公会议报告,受权作出处分决定。

四、监督检查人事聘任、内部财务、基建修缮、物资设备采购、科研经费使用、院办企业运作、国有资产管理、招生和重要考试、文凭发放及各种评审、评估、评选、评奖等事项,监督和推进校务公开工作。

五、协助有关部门对监察对象进行遵纪守法、廉洁勤政教育;参加对检查对象的考核、评议工作;对廉洁奉公的监察对象予以宣传表扬,对典型违纪违规案件予以通报。

五、完成院长或院长办公会议、上级监察机关交办的其他监察任务。

附件3:

纪委书记岗位职责

1、主持纪委全面工作,协助院长分管监察、审计工作。

2、协助党委抓好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在学院的贯彻执行。

3、召集、主持纪委全体会议,组织召开纪委工作会议,研究、讨论、决定重要事宜,安排布置工作;指导、检查学院和院属各单位的纪检监察工作。

4、负责向上级纪委和学院党委汇报、请示工作,完成上级纪委和学院党委布置的各项任务。

5、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抓好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监督学院党委、纪委班子成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发现违纪违规现象及时进行批评指正或建议党组织调查处理。

6、参与学院“三重一大”等重要事项的研究决策。

7、批阅和受理重要来信来访,组织调查处理党员干部重大违纪案件和严重不正之风问题。

8、组织审定纪委向党代会的工作报告和纪委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及其它重要文件。

9、负责对新任处级领导干部或交流的重要部门领导干部进行任前廉政谈话。

10、负责纪检监察队伍的思想、作风、组织、业务建设。

附件4:

纪委副书记岗位职责

1、协助书记组织协调纪委日常工作。

2、贯彻落实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学院党委的指示、决定;负责学院纪委所作决议的贯彻实施,督促落实纪委办公会议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3、负责组织草拟纪委工作计划、工作报告、工作总结等材料和纪委制订印发的文件、规章制度。

4、分管反腐倡廉建设的宣传教育、制度、监督、纠风、惩处工作;组织对违反党纪案件的查处工作,按程序和管理权限报批处理意见。

6、协助书记抓好专职纪检干部的教育、培训、交流、监督等,组织本单位干部的政治、业务学习,抓好思想政治工作;考察了解院属单位纪委班子建设和纪检委员工作情况;协调本单位与机关部处、业务管理单位之间的关系。

7、协助书记管理纪委的经费预算和开支。

8、按有关规定列席党委会议。

9、完成好书记和上级纪检监察机关交办的其他工作。

附件5:

纪委委员岗位职责

1、在纪委书记的领导下,对学院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党章及其他各项规章制度情况进行监督。

2、出席纪委全体会议,参与纪委重要事项的决策。

3、会同组织部、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团委等部门团体,对党员进行党性、党风和党纪教育。

4、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参与对党员干部的评议考核和党风党纪检查工作,督促、检查有关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对反腐倡廉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受理党组织、党员和群众在党纪、党风方面的检举、控告、申诉及建议,协助书记做好接待工作,受理群众来信来访。

6、按照分工,检查、处理党内各类违纪案件。

7、保护党员按党章规定享有的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支持党组织和党员同违法违纪行为和不正之风进行斗争。

8、按照分工,做好文件、规章、信函的起草、传阅和归档等工作。

9、完成上级纪委和学院党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附件6:

正处级纪检员岗位职责

1、在纪委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

2、调查分析反腐倡廉建设状况,针对一些突出或倾向性问题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

3、受理党员、群众的检举、控告、申诉和建议;承担违反党纪政纪案件的调查、审理工作。

4、负责全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汇总报告等具体工作。

5、参与对党员干部的考核评议工作。

6、参与基建维修、物资采购、招生考试、文凭发放、人事聘用、职称评聘、收费等专项监督工作,撰写专项监督检查报告,做好相关登记。

7、参与讨论、修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8、完成纪委主要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附件7:

副处级纪检员岗位职责

1、在纪委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

2、接待来信来访和举报,作好信访举报记录,及时报告情况和做好核实工作,负责地做好答复工作,建立信访举报工作档案。

3、负责相关工作文件、计划、总结、汇报、情况通报和其他有关材料的起草。

4、承担违反党纪案件的调查、审理工作,起草调查、审理报告。

5、参与对党员干部的考核评议工作。

6、承担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具体工作。

7、参与基建维修、物资采购、招生考试、文凭发放、人事聘用、职称职务评聘、收费等专项监督工作,撰写专项监督检查报告,做好相关登记。

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附件8:

监察室主任岗位职责

1、主持监察室工作,按照院长和纪委书记的指示和纪检监察工作计划,提出监察工作意见,并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

2、深入调查研究,联系实际,组织开展执法监察工作,对监察对象进行政纪、法规教育。

3、负责违反政纪案件的查处工作,接待来信来访,受理行政违纪违规案件的申诉、举报、控告的调查核实和答复工作。

4、根据上级要求,组织专项执法检查,加强对行政执法执纪行为的监督,组织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和行风评议工作。

5、参与干部选拔任用的廉政考察和监察对象的考核评议工作。

6、参加院长办公会议,督促检查各项反腐倡廉制度、措施的执行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

7、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协调,经常通报监察工作情况。

8、完成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附件9:

监察室副主任岗位职责

1、协助主任管理监察室日常事务。

2、贯彻落实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学院党委、行政的指示和决定,完成纪检监察办公会议布置的工作任务。

3、协助主任草拟监察室工作计划、总结等材料,参与讨论、修订有关规章制度。

4、参与案件的调查、审理工作;具体负责行政效能监察和行风评议工作。

5、经常到院属部门单位走访调研,负责反腐倡廉理论研究工作。

6、参与对监察对象的考核评议工作;参与基建维修、物资采购、招生考试、文凭发放、人事聘用、职称职务评聘、收费等专项监察工作,撰写专项监督检查报告,做好监察项目的登记。

7、完成主任交办的其他工作。

附件10:

纪委办公室主任岗位职责

纪委办公室主任在纪委的领导下,主持办公室日常工作。职责是:

1、督查纪委全体会议、纪检监察办公会议所作决议、决定和工作部署的贯彻实施。

2、组织本室人员做好上传下达工作;了解收集全院反腐倡廉建设动态,及时为领导提供信息和建议,当好领导参谋。

3、负责纪委文书、档案、印章、介绍信、办公用品的管理及纪委保密工作;负责有关文件、报告、请示、批复、计划、总结等的草拟、校对、编号、审核、备案、修订、批转等工作;负责公务派车。

4、负责纪委召开的会议的准备工作,做好对外接待和联络工作;协助领导协调与其他部门、单位的关系。

5、参与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参与违纪违规案件的查处工作。

6、负责节假日值班安排。

7、服务领导,完成纪委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附件11:

纪委、监察室干事岗位职责

1、在纪委办公室主任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2、接待和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做好主要内容的记录交领导审批;受理检举、控告和申诉,疏导来访群众;协助领导做好宣传教育、案件查处等工作;参与有关调研和专项监察活动。

3、负责本委(室)各类文件、信函、简报、照片、证据材料等的收集、分发、上报、传阅、催办、整理和立卷、归档工作;负责纪检监察书报、杂志、宣传资料等的征订、购买、分发和管理工作;做好校园廉政之窗网页的维护和内容审核、更新,管理使用纪检监察专用电子邮箱。

4、管理和使用好廉政档案。

5、管理全委(室)办公用品和固定资产,负责纪检监察办公经费的报账和各类补贴福利等的发放。

6、做好业务性报表的填报工作。

7、负责全委(室)的文印工作。

8、维护好纪委、监察室办公场所的环境卫生,做好消防和安全保卫工作。

9、完成纪委、监察室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五篇:《传播学教程》期末复习总结

《传播学教程》期末复习总结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五章

1.大众传播: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2.大众传播的特点:①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的媒介组织。②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③传播对象是社会的一般大众,即受众。④大众传播的信息具有商品和文化双重属性。⑤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⑥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3.拉扎斯菲尔德、默顿关于大众传播功能的观点:①社会地位赋予功能。②社会规范强制功能。③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

4.信息环境:所谓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5.拟态环境:由美国著名学者李普曼提出。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拟态环境存在于人与他的环境之间,人对拟态环境作出反应会作用于行为实际发生的现实环境。

6.传播制度:一定的社会制度对大众传播的控制,体现为一定形态的传播制度,因此,传播制度也就是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传播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反应,它体现了社会制度或制度性因素在各个方面对传播媒介活动的制约和影响,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7.国家和政府对媒介的控制的主要内容:①规定传媒的所有制形式。②.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③限制或禁止某些消息的传播。④对传播事业的发展进行总体规划或实行援助。

8.传播制度的社会责任理论的原则:①大众传播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媒体机构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和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②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客观性、公正性等专业标准③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④受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传播活动。

9.传播制度的民主参与理论的主要观点:①任何民众个人和弱小社会群体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对媒介的传播和使用权、接受媒介服务的权利②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存在,而不应主要为媒介组织、职业宣传家或广告赞助人而存在③.社会群体、组织、社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媒介④与大规模、单向的、垄断性的巨大媒介相比,小规模的、双向的、参与性的媒介更合乎社会理想。

10.媒介即讯息: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高度概括,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媒介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

11.新媒体发展趋势特点的意义:①传播过程双向性的增强将大大改善传统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的被动地位,增加传受双方的互动性。②多媒体技术为人们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输提供了空前便利的条件,有助于提高传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③传播资源的丰富化将改变少数大众传播机构垄断资源的状况,为更多的社会成员、群体和组织成为能动的传播者提供了条件。④全球传播技术的发展则把人类的传播范围扩展到整个世界,使人们的认知、判断和行为受到更多变量的影响。

12.大众传播者的特点:①地位稳固。②大众传媒是一种社会组织,具有自身的组织目标和组织结构。③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生产资料的直接控制者和使用者。

13.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和公益性的依据:①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生产者和提供者,在满足社会的普遍信息需求方面起着一种公共服务的作用。②大众传媒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道德具有广泛而强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涉及到普遍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共生活。③大众传媒是有些“稀有”公共传播资源的受托使用者,作为公共财产的使用者,它们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14.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中的“把关”作用的实质:①大众媒介的新闻报道与信息传播并不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而是根据传媒的立场、方针和价值标准而进行的取舍选择和加工活动。②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受到媒体的经营目标、受众需求以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是与媒介方针和利益一致或相符的新闻信息内容更容易优先入选、优先得到传播。③媒介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把关”的过程及其结果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体现。

15.拷贝的支配:日本学者清水几太郎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拷贝支配”的社会,而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环境的扩大和社会生活的间接化。“拷贝的支配”也会转化为“心理的暴力”,这是因为在“拷贝”的制作和提供过程中存在着两条“抽象的原理”,即利润原理和政治或宣传原理。清水几太郎的分析在揭示大众传播的单向性及其社会影响力方面是有说服力的,但是他把受众看作是绝对被动的存在的观点则有失偏颇。16.IPP指数:即“既有政治倾向指数”,20世纪40年代,拉扎斯菲尔德在“伊里调查”中所采用的分析指数。是一个从社会经济地位、居住区域和宗教信仰三个方面来显示受众在接触媒介宣传前已有的政治立场和态度的综合指数。

17.选择性接触假说:20世纪40年代,拉扎斯菲尔德通过“伊里调查”得出的结论。受众在接触大众传播的信息时并不是不加选择的,而是更愿意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政治立场和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而对与此对立或冲突的内容有一种回避的倾向。18.受众即市场:受众即市场的观点是19世纪30年代后随着大众传播媒介采取企业化经营形态而形成,在现代也有广泛影响的一种受众观。这一观点认为,传播媒介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是通过媒介竞争向潜在的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活动,而受众即媒体或讯息所指向的、具有特定的社会经济侧面像的,潜在的消费者的集合体。

19.受众的基本权利:①传播权:一般意义上的表现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②知晓权:通过大众传播渠道获得信息的权利,尤其指对公共权利机构的活动所拥有的知情或知察权。③传媒接近权:利用大众传媒阐述主张、发表言论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也指传媒应该向受众开放的义务和责任。

20.“使用与满足”研究:“使用与满足”研究起源于40年代,把受众成员当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接触活动看做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21.竹内郁郎的“使用与满足”过程模式的内容:①人们接触媒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这些需求具有一定的社会和个人心理起源。②实际接触行为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其一是媒介接触的可能性,其二是媒介印象(媒介能否满足自己的现实需求的评价)。③根据媒介印象,人们选择特定的媒介或内容开始具体的接触行为。④接触行为的结果可能有两种,即需求得到满足或没有得到满足。⑤无论满足与否,这一结果将影响到以后的媒介接触行为,人们会根据满足的结果来修正既有的媒介印象,在不同程度上改变对媒介的期待。22.传播流:从40s开始,传播效果研究第二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指的是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

23.“政治既有倾向”假说:1940s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根据“伊里调查”的结果,认为人们在就政治问题进行决策之际,这种决策的性质并不取决于一时的政治宣传和大众传播,而是基本上取决于人们既有的政治立场和态度,这一观点即是“政治既有倾向假说”。24.两级传播: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根据“伊里调查”的结果推测出的一种传播过程。大众传播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

25.有限效果论的主要观点:①大众传播通常不是效果产生的必要和充分的原因,它只不过是众多的中介因素之一,而且只有在各种中间环节的连锁关系中并且通过这种关系才能发挥作用。②大众传播最明显的倾向不是引起受众态度的改变,而是对他们既有态度的强化,即便是在这种强化过程中,大众传播也不作为惟一的因素单独起作用。③大众传播对人们的态度改变产生效果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其他中介因素不再起作用,二是其他中介因素本身也在促进人们态度的改变。④传播效果的产生,受到某些心理生理因素的制约。⑤传播效果的产生,还受到媒介本身的条件(信源的性质、内容的组织)以及舆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26.传播效果的中介因素有哪些:①选择性接触机制:包括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三个层次。②媒介本身特性:讯息的媒介渠道不同,其效果也就不同。③讯息内容:包括语言和表达等,其方法和技巧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④受众本身的性质:受众既有立场和倾向、他们的社会关系尤其是意见领袖的态度,会对大众传播的效果发挥重要的机制作用。

27.“两面提示”的“免疫”效果:也称“接种效果”。“两面提示”由于包含着对相反观点的“说明”,这种“说明”就像事先接种牛痘疫苗一样,能够使人在以后遇到对立观点的宣传时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两面效果”的这种效果,被称为“免疫效果”。

28.意见领袖: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意见领袖是媒介信息和影响的中继和过滤环节。29.议程设置功能:“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于1972年,由美国的麦库姆斯提出。“程设置功能”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30.“沉默的螺旋”的三种假说:①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总是力求从周围的环境中寻求支持,避免陷入孤立状态。②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过程,即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使“优势”意见显得更加强大,反过来迫使更多持不同意见者转向“沉默”。③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意见环境”的压力作用于人们惧怕孤立的心理,强制人们对“优势意见”采取趋同行动。

31.“培养分析”理论的基本观点:社会要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要存在和发展下去,就需要社会成员对该社会有一种“共识”。也就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重要的事物以及社会的各种事物,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要有大体一致或接近的认识。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人们的认识、判断和行为才会有共通的基准,社会生活才能协调。

32.“知沟”假说:大众传播的信息传达活动无论对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还是对低者都能带来知识量的增加,但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大大快于后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结果是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不断变宽,差距不断扩大。

33.全球信息化的影响: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②政治全球化的加速。③文化的交流、融合、摩擦和冲突的全球化。

34.信息主权:信息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对本国的信息传播系统进行自主管理的权利,它是信息时代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对本国信息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权利;②不受外部干涉,自主确立本国的信息生产、加工、存储、流通和传播体制的权利;③对本国信息的输出和外国信息的输入进行管理和监控的权利。35.文化帝国主义的特点:①以强大的经济、资本实力为后盾,主要通过市场而进行的扩张过程;②是一种文化的扩张,即通过含有文化价值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而实现的全球性文化支配。③由于信息产品的文化含量最高,这种文化扩张主要通过信息产品的传播而得到实现。

36.内容分析:内容分析,是一种对明示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调查方法。内容分析的主要特点有——①客观性:必须要有明确的客观规则,保证不同的分析者分析同一素材能够得出相同的结论。②系统性:讯息内容或类型的取舍选择要有首尾一贯的标准,防止分析者仅选择支持自己见解的材料。③普遍性:内容分析应该将讯息属性和传播者以及受传者的特征联系起来,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具有科学价值和理论意义的结果,而不是纯粹的“描述性”信息。

下载湘南学院期末传播学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湘南学院期末传播学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湘南学院2018年艺术类招生简章

    官网:www.xiexiebang.com 湘南学院2018年艺术类招生简章 学校简介: 湘南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于2003年由原郴州师专、郴州医专、郴州教育学院、郴州师范合并组建的综合性全日制......

    湘南学院学生会生活部 2010

    湘南学院学生会生活部 2010—2011年工作计划 湘南学院生活部[01号]文件 为了进一步开展好湘南学院学生会的各项工作,发挥我院学生会组织应有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根据本院学......

    湘南学院附属小学两项常规自查报告

    湘南学院附属小学两项常规自查报告 根据教育局《关于开展全市中小学“两项常规”检查的通知》的文件精神,为加强我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增强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教......

    湘南学院数学系团总支奖惩措施

    湘南学院数学系团总支奖惩措施 团总支内部处分级别划分及实施办法: 1、团总支干部内部处分分为口头警告、书面检讨处分、内部通报处分、内部警告处分、严重警告处分、记过处......

    湘南学院第四届团干培训心得体会

    湘南学院第四届团干培训心得体会 尊敬的校团委: 我是08级美术系的一名团干。6月13日非常的荣幸有机会参加了学校院团委组织的为期一天的“第四届团干培训活动”,参加这种活动......

    湘南学院环境调查报告[本站推荐]

    湘南学院环境调查报告大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锻炼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在大学中我们可以收获到很多东西,作为学生,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为了获得更好的知识,培养自身的素......

    湘南学院2016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湘南学院2016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目录 1、播音主持艺术2、音乐类3、美术类 播音主持艺术 ★专业招生计划 播音与主持艺术70人。(备注:各专业具体招生计划以各省招生主管部......

    湘南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章程

    湘南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章 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湘南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XianNan Unversity Volunteers Association,简称:青协)是由志愿从事学校与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的湘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