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榕政综〔2009〕100号)5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9:47: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榕政综〔2009〕100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榕政综〔2009〕100号)》。

第一篇: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榕政综〔2009〕100号)

【发布单位】福州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榕政综〔2009〕100号 【发布日期】2009-06-05 【生效日期】2009-06-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州市

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

(榕政综〔2009〕10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公司):

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5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闽政〔2008〕18号)精神,为进一步做好我市促进就业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领导责任

各级政府要切实按照中央、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部署,继续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促进就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按照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就业援助、积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有序发展,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目标。健全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继续把城镇新增就业、控制失业率、失业人员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及减少有劳动能力长期失业人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作为就业工作主要目标任务,逐级分解,建立目标责任体系,并作为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确保政府和部门促进就业责任到位。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公共就业服务,积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就业推荐、失业登记、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就业见习和人事、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服务,帮助高校毕业生提高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大力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建立健全失业预警制度,认真做好就业与失业调查统计等基础工作,实行就业数据快速调查和报告制度,及时制定失业调控预案,努力减少失业,保持就业局势稳定。

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进一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一)就业援助对象

就业援助对象包括就业困难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转移就业困难人员。

1、就业困难人员是指具有我市户籍,在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并在我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和求职登记但难以实现就业的以下人员:

(1)男年满50周岁以上、女年满40周岁以上的大龄城镇居民;

(2)持《残疾人证》的城镇居民;

(3)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

(4)失业登记后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城镇居民;

(5)已参加失业保险并失业登记后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农村进城务工劳动者;

(6)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村新被征地农民,即:2008年2月19日后,在城市规划区内,经政府依法征收农村集体耕地后,被征地农户人均剩余耕地面积低于所在县(市)区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的30%,且在征地时享有农村集体耕地承包权的在册农业人口。

2、城镇零就业家庭是指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的家庭人员均处于失业状态且无经营性、投资性收入的城镇居民家庭。

3、农村转移就业困难人员是指具有我市户籍,在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有转移就业愿望,并在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但难以实现就业的农村三类人员,即:持《残疾人证》人员;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户、二女绝育户中,男年满40周岁以上、女年满30周岁以上人员。

就业困难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转移就业困难人员可向户口所在地的社区(村)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申请登记,经社区(村)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初审,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审核确认,报送县(市)、区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审批后在《就业失业登记证》上予以注明。具体申请认定操作程序和管理办法,由市劳动保障局制定。就业援助对象若无正当理由, 在一年内连续两次不接受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介绍就业的,取消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

(二)税费减免

1、登记失业人员创办企业的,凡符合相关条件,可按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符合有关残疾人就业优惠条件的,可以享受现行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2、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以及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凡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三)小额(担保)贷款

1、进一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扩大小额贷款借款人范围,在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的基础上,扩大到农村转移就业困难人员。鼓励担保机构降低反担保门槛或取消反担保。及时总结信用社区创建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扩大创建信用社区的试点范围,通过信用社区推荐,取消反担保。

2、放宽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优惠政策。鼓励利用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为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对当年新招用符合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30%(超过100人的企业达15%)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经办金融机构根据企业实际招用人数合理确定贷款额度,但优惠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人民币200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达不到上述规定条件的,可按其实际吸纳符合小额担保贷款对象人员人数,给予人均2万元贴息贷款额度,但最高不能超过人民币200万元,期限不超过2年。

3、调高小额(担保)贷款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的贴息比例。小额(担保)贷款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的财政贴息比例均提高到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上浮3个百分点以内给予全额贴息(展期不贴息)。小额(担保)贷款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的贴息资金,鼓楼、台江、仓山、晋安四城区由省、市财政按8:2的比例负担,其他县(市)区由省、县(市)区财政按8:2的比例负担。各级财政要落实好贴息资金,进一步拓宽贴息资金的使用渠道,从贴息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支持完善担保基金的风险补偿机制和贷款奖励机制。

4、加强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鼓励、扶持创业的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经营场地、工商管理等扶持政策,建立社会化、开放式的创业服务体系,向所有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项目开发、融资服务、创业孵化、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形成支持创业的长效机制。各县(市)区都要建立创业项目库,开发一批有市场前景的创业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创业基金,建立各类创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提高创业成功率。

小额(担保)贷款具体管理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市财政局、劳动保障局制定。

(四)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

1、各类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转移就业困难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相应期限内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

2、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视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在相应期限内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以及适当的岗位补贴。

3、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后申报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村新被征地农民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险补贴按市相关政策执行。

上述三类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三年。社会保险补贴具体标准和申请程序,由市财政局、市劳动保障局制定。

(五)职业技能培训

1、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各级政府要鼓励、指导各类职业培训的发展。鼓励支持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依法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鼓励劳动者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

(1)加大创业培训工作力度。加强创业培训机构管理,规范培训标准,加快师资力量培养与充实,提高创业培训质量,鼓励高校参与创业培训工作,推广“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简称SIYB)培训模式,为创业者提供产业政策、工商、税务和金融等相关知识的咨询,同时通过项目推介、市场分析、专家指导以及创业资金帮扶等相关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

(2)加强农业富余劳动力职业培训。各级政府要统筹城乡就业培训工作,以援助“农村转移就业困难对象一户一就业”为重点,大力实施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督促、指导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实施以农业富余劳动力为对象的转移就业培训项目,以农民工为对象的技能提升培训项目,提高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水平。

(3)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依托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培训考核基地,面向社会提供技能操作训练和鉴定服务,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企业高技能人才考核认定工作;加快技师、高级技师培养步伐,开展市优秀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努力营造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2、实施职业培训补贴制度。对登记失业人员、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被征地农民、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给予对我市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未能继续升学的人员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的技工学校一定的职业培训补贴。对参加创业培训并领取结业证书的,可享受标准高于职业培训补贴的创业培训补贴。积极探索发放培训券等形式,提高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的积极性和实效。对就业困难人员、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参加技师、高级技师培训并取得相应等级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培训补助。要根据职业培训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补贴标准,具体由市财政局、劳动保障局制订。

(六)公共就业服务

1、按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的要求,加强部门协调,完善管理制度,维护人力资源市场的良好秩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建设,并将信息网络延伸到街道(乡镇)和社区(村),为劳动者求职择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以及培训机构开展培训提供支持,为创业者提供创业项目推介、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贷款、跟踪扶持等服务。鼓励社会各方面依法开展就业服务活动,加强对职业中介机构的管理,建立对职业中介机构的服务信用和服务质量评估制度,引导职业中介机构提供诚信、优质服务。对为登记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服务并实现就业的各类职业中介机构,按规定给予职业介绍补贴。

2、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各级政府要按照统筹城乡、建设惠及人民群众的公共服务体系要求,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并将公共就业服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在2009年底完成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

(1)落实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人员和经费。各县(市)区要按照《中共福州市委、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榕委[2002]141号)和《中共福州市委、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决定》(榕委[2003]33号)精神,在年底前配齐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工作人员,确保每个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专职工作人员不少于2名,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在县(市)区劳动保障局指导下开展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2)着力提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工作能力。要高度重视社区劳动保障队伍建设,每个社区要有1名协理员从大专以上毕业生中公开招聘,其余协理员从就业困难人员中公开招聘。

(3)建立健全村劳动保障平台。五城区的建制村应全部建立村劳动保障工作站,县(市)的建制村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村劳动保障工作站。对每个村劳动保障工作站按1万元/年标准给予就业工作经费补助。每个村劳动保障工作站应配备1-2名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站长可由村干部兼任;未建站的建制村聘请1名从事劳动保障工作的劳动保障协理员,可由村干部兼任。村级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列入政府公益性岗位,兼职劳动保障协理员每月给予岗位补贴100元。各县(市)区要切实保障村劳动保障平台促进就业经费,鼓楼、台江、仓山、晋安四城区的社区、村促进就业工作经费和村劳动保障协理员的人员经费在省级财政补助的基础上,由市、区两级财政各承担50%,由市财政先统一垫付,在市、区财政结算时扣回,其他县(市)区由同级财政承担

街道、乡镇、社区(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建立基层服务窗口,开展以就业援助为重点的公共就业服务,实施劳动力资源调查统计,并承担上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安排的其他就业服务工作,对开展促进就业工作业绩突出,全面完成各级政府确定的促进就业工作目标任务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政府可给予适当奖励补助。

3、健全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制度。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为劳动者免费办理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并做好相应统计工作。登记失业人员应当积极求职,参加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安排的就业服务活动,并定期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报告就业失业状况。全市实行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证,向劳动者免费发放,并注明可享受的扶持政策。登记失业人员凭《就业失业登记证》在全市范围内享受公共就业服务政策和就业扶持政策,其中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由实现创业地政府给予落实,就业困难人员被各类企业吸纳就业的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由实现就业地政府给予落实,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由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地政府给予落实。各地要切实加强登记证发放和使用的管理。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发放对象、登记程序、发放和使用等具体规定由市劳动保障局制订。

4、进一步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制定专门的就业援助计划,积极帮助和扶持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且积极求职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要对辖区内城镇零就业家庭建立专门台账,及时接受城镇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申请。要通过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提供就业岗位信息、组织技能培训等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和公益性岗位援助,对所有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确保城镇有就业需求的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实现城镇零就业家庭“产生一户、援助一户、消除一户、稳定一户”。各级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符合岗位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成员。

(七)财政投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根据就业状况和就业工作目标,加大资金投入,在同级财政预算中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用于促进就业工作并逐年增加。就业专项资金用于促进就业政策宣传和落实、职业介绍、职业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公益性岗位、职业技能鉴定、特定就业政策、社会保险补贴、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跨地区劳务对接工作、街道(乡镇)社区(村)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劳务派遣扶持、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人力资源和用工信息系统建设、人力资源市场监管、购买就业基础工作研究成果、失业人员档案保管、扶持公共就业服务等以及经市政府批准的促进就业的其它支出。各级政府要继续落实好从个人所得税当地留成的20%和各级财政每年按照财政预算支出的2―5‰筹集促进就业资金等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具体办法由市财政局、劳动保障局另行制订。要加强对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严禁截留、挤占、挪用、骗取就业专项资金。失业保险基金用于促进就业的支出,按有关规定执行。

三、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做好《就业促进法》的贯彻实施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对促进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要巩固和加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信息沟通和政策协调,强化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履行职能,并加强协调配合,及时交流情况,解决问题。要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共同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二)加强《就业促进法》学习,深入做好就业宣传工作。要加强干部的《就业促进法》等法律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就业促进法》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各地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结合实际,采取通俗易懂、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宣传国家促进就业的法律法规和经济社会政策,宣传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促进就业的好做法,宣传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用人单位承担社会责任、促进就业的典型经验。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对在促进就业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为就业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三)建立失业保险、社会救助与促进就业工作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各地劳动保障、民政、财政等部门要密切协作,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形成促进就业的激励约束机制。严格失业保险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申领条件和程序,在准确区分申请人员有无劳动能力的基础上,将申领条件与接受职业介绍、职业培训以及参加公益性劳动情况相挂钩,逐步形成促进就业的政策导向。要将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员和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组织到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公益性劳动等活动中,鼓励和引导其积极就业。

四、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实际,抓紧研究制订贯彻国务院国发〔2008〕5号文件、省政府闽政〔2008〕18号和本意见的具体办法。各有关部门要积极研究制定配套文件,确保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的促进就业政策落到实处。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时报告市政府。

二○○九年六月五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榕政综〔20

【发布单位】福州市

【发布文号】榕政综〔2008〕22号 【发布日期】2008-02-02 【生效日期】2008-02-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州市

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

(榕政综〔2008〕2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公司):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08年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07〕35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闽政〔2007〕36号)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做好我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普查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的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设计、精心组织、依法实施、确保质量,全面、准确地提供全市第二和第三产业经济发展情况的基本数据,为我市更好地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挑大梁、树形象、走前头、做大做强省会城市服务,为市委、市政府以及各级人民政府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服务。

主要目的:全面调查了解我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调查了解我市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查清我市各类企业和单位能源消耗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通过普查,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为准确把握我市发展状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二、普查的对象和范围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对象是在我市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普查范围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等。

三、普查的内容和时间

普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普查对象的基本属性、从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能源消耗、科技活动情况等。

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08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8。

四、普查的组织和实施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查对象数量大、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普查工作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认真做好此项重大国情国力普查的组织和实施工作。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根据国家和我省相关文件精神,市里将成立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的组织和实施。普查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福州调查队、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编办、市监察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和市政务信息中心等相关部门(组成人员名单另发)。普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市统计局,具体负责普查的日常组织和协调。其中:涉及普查经费保障方面的事项,由市财政局负责;涉及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名录方面的事项,由市工商局、市地税局和市国税局负责;涉及机关和事业单位名录方面的事项,由市编办负责;涉及社团和非企业单位名录方面的事项,由市民政局负责;涉及组织机构代码方面的事项,由市质监局负责;涉及政府部门及其普查工作人员在普查工作中违法违纪行为方面的事项,由市监察局负责协调处理。其余各相关部门也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

各县(市)区要设立相应的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认真组织本地区普查工作。对普查工作力量予以保障,及时协调解决普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民委员会、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认真配合并积极参与做好普查工作。

五、普查的经费保障

各县(市)区要根据基本单位名录库和行政登记资料的单位数量情况,结合普查工作实际情况,确定普查经费总量并列入2008及相应预算,按时足额拨付,确保到位,绝不能因普查经费短缺而影响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级普查机构要厉行节约,专款专用,精打细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杜绝浪费和违规使用。

六、普查的工作要求

各级普查机构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依法进行普查。所有普查对象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和本地经济普查工作的具体要求,按时、如实地填报普查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数据。各级统计执法机构和监察机关要加大对普查工作中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杜绝人为干扰普查工作的现象发生。经济普查取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严格限定用于普查目的,不得作为任何单位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各级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在普查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和普查对象的商业秘密,严格履行保密义务。

加强宣传工作。各级普查机构应主动向新闻单位提供相关材料。各级普查机构和宣传部门、新闻单位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广泛深入宣传经济普查的重要意义和要求,宣传普查工作中涌现的典型事迹以及违法违纪案件查处情况,引导广大普查对象依法配合普查,为普查工作顺利实施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普查数据质量这一核心,扎扎实实做好普查各项工作。各级普查机构要建立普查工作的岗位责任制度、质量控制制度、检查验收制度,并狠抓落实。要组织好普查对象的清查摸底工作,确保普查对象不重不漏。要切实抓好普查资料填报的培训工作,准确指导填报,加强审核把关,严格检查验收,切实提高普查源头数据质量,确保普查数据的全面、真实、可信。

二○○八年二月二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福州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的通知(榕政综

【发布单位】福州市

【发布文号】榕政综〔2007〕133号 【发布日期】2007-05-28 【生效日期】2007-05-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州市

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福州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的通知

(榕政综〔2007〕13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公司):

为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构建海峡西岸现代服务业强市,实现我市经济和谐发展,经研究,决定成立福州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现将组成人员名单通知如下:

组长:陈为民(市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王国华(市政府副秘书长)

林钟德(市发改委主任)

林厚新(市贸发局局长)

成员:杨 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

黄 超(市发改委副主任)

郭艳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刘秀先(市经委副主任)

吴仁华(市公安局副局长)

陈寿冰(市财政局副局长)

潘 啸(市台办副主任)

陈继鹏(市外经贸局副局长)

陈 源(市贸发局副局长)

王金聚(市统计局副局长)

孙鲁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吴功浩(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林仕滔(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

罗蜀榕(市建设局副局长)

张海舟(市房管局副局长)

江叶钦(市工商局副局长)

朱义顺(市国税局副局长)

林建文(市地税局副局长)

黄金木(市交通局副局长)

林治良(市科技局副局长)

林池清(市邮政局副局长)

严 星(市教育局副局长)

卢 玲(市文化局副局长)

王德利(市卫生局副局长)

郑幼波(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邓 坤(市港务局副局长)

庄 严(市民政局副局长)

朱汉民(市政务信息中心主任)

舒平(市商业银行副行长)

丁 俊(市电信分公司副总经理)

刘必栋(国家统计局福州调查队副队长)

陈 晖(市软件园管委会副主任)

张 凌(福州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

胡金清(市广电局党组成员)

刘义萍(市广电集团党委委员)

于忠考(市旅游局副调研员)

黄文宝(市体育局副调研员)

福州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指导和协调福州市服务业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促进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方针政策,部署涉及全局的重大任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名单如下:

主任:黄 超(市发改委副主任,兼)

副主任:陈 源(市贸发局副局长,兼)

成员:陈建榕(市经委)

张 凡(市科技局)

谢常胜(市文化局)

邹小莪(市旅游局)

吴建青(市规划局)

李永生(市外经贸局)

黄忠春(市统计局)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人民政府领导成员工作分工的通知(榕政综[2008]190号)

【发布单位】福州市

【发布文号】榕政综[2008]190号 【发布日期】2008-10-07 【生效日期】2008-10-0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人民政府领导成员工作分工的通知

(榕政综[2008]19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公司):?

为了与省人民政府领导成员工作分工相衔接,经研究,决定调整市十三届政府领导成员分工,现将调整后的领导成员分工通知如下: ?

郑松岩市长:领导市政府全面工作。主管编制、人事、财政、审计、监察、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联系部门(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

梁建勇常务副市长:负责市政府常务工作;市长外出时,主持市政府工作。协助市长分管发展改革、统计、物价、重点建设项目、金融;交通、港口、国土资源;园区经济;对台、现代服务业;协助市长抓监察具体工作。?

分管部门(单位):市发改委、市统计局、市物价局、市重点办、市国防动员委员会经济动员办公室、市交通局、市公路局、市港务局、市道路运管处、市水路运管处(市地方海事局)、福州商业银行、市国土资源局、市土地发展中心、工业集中区、科技园区、软件园、市台办等单位。?

联系部门(单位):市人大,市纪委、市效能办,国家统计局福州调查队,人行福州中心支行、银监局、保监局、证监局、各类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证券、金融资产管理等),福州海事局、南昌铁路局福州办事处、省民航局、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长乐国际机场,市台联、金门联。?

朱华副市长:协助市长分管教育、文化、文物、卫生、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化市场管理、旅游、地方志、政府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文明城市、爱国卫生等工作。协助市长抓财政、审计具体工作。?

分管部门(单位):市教育局、市文化局(文物局)、市卫生局、市卫生监督所、市疾控中心、市体育局、市广电局、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市旅游局、市方志委、市爱卫办、市社科院等单位。?

联系部门(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工委,市国税局、市地税局,闽江学院、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市教育学院,市红十字会,市社科联、市文联、市科协,市文明办,市广电集团、福建新华发行集团福州分公司,各新闻单位。?

陈奇副市长:协助市长分管农村、农业,对口支援、省内协作、移民,防灾救灾,计划生育,科技,外事、港澳侨,民族宗教等工作。?

分管部门(单位):市农办、市农业局、市畜牧兽医局、市水利局、市防汛办、市海洋与渔业局、市林业局、市农工商总公司、市农科所、市水电站库区移民开发局、市计生委、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市地震局、市外事办(港澳办)、市侨办、市民宗局等单位。?

联系部门(单位):市气象局,市计生协会,市侨联、对外友协。?

时小雨副市长:协助市长分管城乡规划、城市建设、市政公共事业、城市公共客运管理、环境保护、城市管理、房产管理、城市园林绿化、住房公积金管理、人防、援建四川彭州市等工作。?

分管部门(单位):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政工程管理处、规划设计院,市环保局,市城管执法局,市房管局,市园林局,市住宅发展中心、市国有房产管理中心、市房地产交易登记中心、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市统建办,市人防办,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管委会,市援建办等单位。?

联系部门(单位):团市委、市妇联,建工(集团)总公司、城乡建设发展总公司、房地产开发总公司、住宅发展有限公司、房地产经营总公司,国有房产经营有限公司,公交集团、自来水公司、煤气公司、温泉供应公司、液化气公司,洋里污水处理厂、祥坂污水处理厂。?

杜源生副市长:暂不参加市政府分工;承担市长委托、交办的专项工作。?

陈为民副市长:协助市长分管外经、外贸、利用外资、口岸、打击走私,内贸、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公安、司法、国家安全,民政,信访,民兵预备役,社区等工作。?

分管部门(单位):市外经贸局、市口岸与海防办,市贸发局、市粮食局、市供销社、市蔬菜办、市菜科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民政局、市老区办,市信访局,市支前办(市双拥办)、福州保税区等单位。?

联系部门(单位):市政协,市委统战部、市委政法委,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工商联、民主党派,福州海关、福州检验检疫局、市贸促会、香港华榕(集团)公司,市工商局,市物资总公司、市石油公司、市烟草公司、聚春园集团有限公司、民天集团有限公司,市安全局,市老干局、市老龄委,市残联、市慈善总会,驻榕部队、武警部队、福州警备区。?

徐铁骏副市长:协助市长分管工业,劳动和社会保障,省外经济协作,质量监督、药品监督,安全生产、节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等工作。协助市长抓国资委具体工作。协助梁副市长抓交通部分工作(机场高速二期和绕城高速公路建设)。?

分管部门(单位):市经委(乡镇企业局)、市轻纺行业办、市医药化工产业办、市机械冶金行业办、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市工艺美术研发中心、市信息产业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安监局等单位。?

联系部门(单位):市总工会,福州电业局、电力建设发展公司,福州电信分公司、移动福州分公司、联通福州分公司,市邮政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药品食品监督局、福州盐务局、省信息产业厅福州局。?

瞿理明秘书长:协助市长分管政府法制、信息化、发展研究、机关事务管理、档案、保密等工作;处理市政府机关日常工作,领导市政府办公厅工作。?

分管部门(单位):市政府办公厅,市数字办、市发展研究中心,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接待办),市法制办,市驻京办、市驻沪办、市驻深办,办公厅系统党委。?

联系部门(单位):市保密委、市档案局、市直机关党工委。? 以上分工未述及的工作事项及今后新增的工作事项,均以其主管部门、牵头部门、临时机构办公室所在部门、合署办公部门、主管机构设置管理的部门,分别归由相关市领导负责。?

为保证市政府工作的正常运转,市政府领导实行“AB角工作制”分工。互为AB角的市领导,一方外出开会、学习或考察时,相应的另一方应主动接替其分管及联系的工作。具体对应如下:?

梁建勇常务副市长与时小雨副市长互为AB角;?

朱华副市长与徐铁骏副市长互为AB角;?

陈奇副市长与陈为民副市长互为AB角。?

二○○八年十月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福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种养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榕政%BB

【发布单位】福州市

【发布文号】榕政综〔2008〕46号 【发布日期】2010-03-25 【生效日期】2010-03-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州市

福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种养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

(榕政综〔2008〕4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关于促进种养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已经市第十三届政府2008年第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八年二月二十九日

关于促进种养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种植业和养殖业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当前我市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为更有效地解决种养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实现种养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促进我市种养业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种养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促进种养业健康发展,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升农业效益的迫切需要

种养业健康发展,就是要从根本上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保障农业的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二)促进种养业健康发展,是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市场提供更多放心农产品的根本保障

种养业健康发展,就是要全面改善农产品品质结构,不断为市场提供多样、安全、优质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满足人们对各类食品的营养、卫生、安全、口感、外观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三)促进种养业健康发展,是从根本上防治种养业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种养业健康发展,就是要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加快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不断提高种养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能力,实现从常规农业向可持续农业发展方向转变,才能从根本上防治种养业污染问题,走出一条优质、高效、生态、特色、安全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促进种养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品牌农业的发展方向,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为目标,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为目标,大力推行健康的种植和养殖方式,走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和品牌化的发展道路,通过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方式,进一步加快我市种养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种养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能力,促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新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有序流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种养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稳定农产品价格,保障种养业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协调发展。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要求,调整和优化种养业生产区域布局和品种品质结构,培育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带,壮大地方经济实力,同时,兼顾非主产区,带动全市种养业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依靠科技。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目标,选育推广优良品种,推广增产增效技术,增强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提升种养业竞争力。

坚持环境保护。加强对种养业污染的防治力度,推行清洁生产,强化农业资源保护,发展生态种植业和养殖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政策扶持。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强政府投入,鼓励多元投入,协调落实项目资金,强化社会服务,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种养业生产。

(三)总体目标

到“十一五”末,种养业生产初步实现向技术集约型、资源高效利用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为市场提供安全、优质、多样农副产品的能力明显增强,初步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统一。力争全市建成50个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农业三品”认证、产地认定在现有的基础上增长50%,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全国省会城市平均水平,种养业面源污染有效控制在最低范围内,农业效益与农民收入增幅逐年提高。

三、促进种养业健康发展的工作重点

(一)优化布局,推进结构调整升级

合理规划区域布局。各地应遵循农业生产的生态规律,根据实际情况,明确不同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强化重要生态功能区域保护。优化种植业区域布局,形成分工合理、重点突出、生态环境协调、比较优势明显的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畜禽养殖要严格按照《福州市畜禽养殖发展规划》调整养殖布局。合理确定海洋与淡水养殖区的规模、布局和容量。

调整优化种养结构。引导畜牧生产从生猪为主转向猪、禽、牛、羊、兔并重,从耗粮型转向节粮型,发展畜禽种业和禽产品加工业,改变畜禽产出单一状况。积极发展海带、罗非鱼、南美白对虾、淡水鳗等高优水产品种养殖和加工,发展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水产品出口创汇基地。加强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建设,发展精细和高档蔬菜生产,规划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绿色食品园区。优化水果品种结构,增加晚熟荔枝、晚熟枇杷、晚熟龙眼、早熟水蜜桃等名特优新稀和橄榄、李梅等加工型果生产比重,提高果品产后储运水平。大力发展反季节香菇、高质量香菇、袖珍菇、杏鲍菇、真姬菇等特色食用菌和药用菌,改进栽培技术和加工技术,推进产业化、生态化经营。重点发展菊花、非洲菊、马蹄莲、百合等适合我市生长的当家品种和优质兰花、盆景栽培,促进花卉业向优质化、批量化、多样化、品牌化发展。

(二)规范良种繁育,提高品种质量

提高良种覆盖率。以优化农产品品种、提高种子种苗质量和集约化供种水平为目标,健全良种培育、引进和推广体系,加强农产品的品种改良。重点建设和完善一批农作物良种繁育、引繁中心以及畜禽、水产原良种繁育场,特别着力突破福建黄兔、长乐灰鹅、福清山羊等地方特色畜禽品种的选育和提纯复壮。继续扩大鲍鱼、大弹涂鱼、梭子蟹、锯缘青蟹等高优品种的养殖规模。在加强对地方传统名特优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同时,培育、引进和推广一批适宜本区域发展的优质新品种,对引进的台湾优良品种的消化吸收,研发培育适合我市推广应用的新优品种,促进种养业品种更新换代。按照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的要求,实行统一供种,加快优质专用品种的推广应用步伐。

提高苗种品质。规范苗种繁育操作规程,依法建立健全苗种质量监督体系,严格执行苗种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规范苗种生产经营,坚决打击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加强对现有繁育场的清理整治,实行技术标准审核发证。加快苗种性能测定站建设,强化苗种质量检测。推行技术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取缔无证育苗,切实保证苗种质量。加强种畜禽生产经营单位的督管,严格执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制度,提高种畜禽质量。

(三)强化养殖基地建设,发展生态农业

大力发展生态养殖。按照“合理布局、适度规模、种养结合”原则,积极引导畜禽养殖场(户)逐渐向宜养区转移,实行农牧结合、种养结合,实现优势互补、良性循环,探索“猪-沼-鱼”、“猪-沼-作物”、“猪-沼-鱼-鸭-草”等生态农业模式;推广鱼、贝、藻生态互补的立体养殖方式,在条件适宜、工厂化养殖发展较快的地区,通过政策倾斜和技术服务,继续推进循环水养殖生产试点。

加快养殖基地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快建立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示范基地和畜禽养殖小区,实施“人畜分离,场村分离”。加快已批复的15家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与全市已建畜禽养殖场能源环境工程的配套建设,巩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成果。加快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建设;以发展生态型、标准化水产养殖为重点,推广鱼、贝、藻生态互补的养殖模式,实施海水养殖向外向深推进,加快改造传统老化池塘和水处理设施,提高水体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改善、修复养殖环境。

(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提升种养业发展质量

加强品牌产品基地建设。大力扶持农业“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建设,积极实施农业品牌战略,鼓励和支持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创品牌,树品牌。按照产业化的要求,集中扶持建设一批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的生产基地,通过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认证使之成为名牌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出口基地和原料供应基地。重点扶持一批与种养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具有特色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积极支持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加工转化能力和产品技术含量,创立市场竞争力强的品牌产品。

建立健全品牌保护机制。以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管理为依托,广泛推行特色农产品原产地域保护制度。鼓励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积极开展名牌农产品推荐认定。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工商、质监、食品、卫生防疫等部门,对我市创立的品牌农产品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加强企业商标设计和产品标识以及农产品原产地域名称等的注册登记、监督管理和依法保护工作,严厉打击假冒品牌农业产品商标、标识的违法活动,实行打假与扶优相结合,保证我市品牌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

(五)强化生产全过程监管,确保农产品优质安全

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继续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建立和完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相配套,技术先进,结构合理的农业标准体系,促进农产品质量、效益的提高。推动农业标准化与农业产业化的有机结合,加快推进名牌认定、“三品”和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加强农产品包装标识管理,大力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标识,建立进退机制,树立优质品牌形象。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对主要农产品实行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质量标准监管。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实行种养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改善产地生产生态环境。突出抓好兽用生物制品质量监管和饲料安全监管,维护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完善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农业环境质量等专业性、综合性监督检测中心、绿色食品认证中心、农产品质量监检中心建设,支持重点农(水)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内部检测机制。对猪禽羊肉、牛奶、水产品、蔬菜瓜果等鲜活农产品,落实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推行市场准入和农产品档案记录制度。

(六)完善污染治理和病疫应急机制, 增强支撑保障能力

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严格按畜禽养殖布局规划区域发展。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要限期关闭搬迁;禁养区外畜禽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对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整改。引导畜禽养殖场(区)和农户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实现粪便污水排放和利用的有效对接。按标准收取的排污费应全部用于养殖污染治理。加快解决水产养殖水域污染。按照海洋功能区划合理设置入海排污口,扩大企业污染物排放的控制种类与总量,达标排放。加强对海洋倾废、船舶排污和港口环境的管理。加强环保与海洋的协同执法,实现海陆同步监管。合理利用水域、滩涂与生物资源,根据水质要求和环境承载能力,合理控制养殖规模。推广使用配合饲料,杜绝盲目用药,严厉打击使用违禁药物行为。加强种植业污染防治。实行测土配方施肥、精准施肥、新型缓效控释肥和减肥高产技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降低化肥农药用量。限用、禁用化学合成物与其他有毒有害生产资料,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逐步完善土壤综合治理试点,依法调整严重污染、难以修复的耕地。加强污灌区域、工业用地及工业园区周边的土壤、空气和水体污染的监管。

建立健全重大疫情快速应急机制。建设重大农作物和森林植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对危险疫病虫害和检疫性的防范和控制能力。综合治理重大外来农业生物灾害,做好植物检疫、重大危险性病虫草的封锁、扑灭和控防工作。建立完善疫病防治预警体系和重大疫情快速应急机制,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控制战略,强化动物防检疫工作,强化村级动物防疫员职责。全面实施动物免疫标识制度,严禁染疫动物及其产品流通,严防外来动物疫病传入,提高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的技术水平和应对外来重大疫病快速反应能力。

(七)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畅通

积极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要从解决农民“卖难”入手,以产地批发市场建设为重点,集中力量建设全国性、区域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市场建设扩大农副产品流通,带动特色种养产业尽快形成。在有条件的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积极推广代理、绿色农产品直供、连锁配送、定点销售、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方式。加大对农产品营销大户、经纪人队伍培育,引导营销大户与基地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扩大本地农产品对外宣传力度,提高农产品在省外国外市场的占有率。

完善市场质量检测体系和信息交流共享体系。完善必要的质量安全检测设施设备,配备快速检测仪器及专业检测技术人员,切实有效地开展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并建立质量安全检测信息公开发布制度、不合格农产品就地销毁制度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同时,以整合开发农业信息资源和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为重点,逐步建立延伸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和规模场户的信息网络。

(八)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强化种养业科技支撑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优先安排特色农业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优先支持农副产品深加工、农业高新、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的研究。加强省市涉农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联合与协作,加大农业教育设施和研究设备的投入。加强高层次农业科研人才、农业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积极参与国内外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联合有实力的科研机构,共建“农科教”创新载体。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推进农业技术推广的组织创新,鼓励企业、农民等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大力培育多种成分、多种形式的农技服务组织,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特别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系统要承担起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防治动植物病虫害、搞好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宣传、指导、示范、推广的重任,要结合我市实际,从推进机构改革、促进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加大支持力度等方面,切实强化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建设。

四、促进种养业健康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营造农业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全社会关心农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以生态文明推进社会和谐,以环境文化丰富精神文明。及时报道发展健康农业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舆论氛围。

(二)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入机制

发挥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加大财政资金对种养业健康发展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有机食品基地和生态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农产品质量与标准体系建设、种养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等工程,扶持有关种养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推广、示范试点、宣传培训等项目。创新财政支农惠农资金投入机制,通过规划引导、项目共建、捆绑资金使用等办法,引导企业、民间等社会资金参与种养业的发展。鼓励发展农村信贷担保机构,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促进种养业健康发展的重点项目的资金支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收益谁补偿”的原则,研究建立农村区域间的生态补偿机制。

(三)合理安排种养业生产用地、用海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非固化水产养殖、畜禽养殖用地按农用地管理。鼓励合理利用荒山、荒地、滩涂、湾外浅海等发展畜禽和水产养殖。各县(市)区应严格划定禁养区、控养区、宜养区。加强水产养殖水域管理,加大湾外浅海和淡水养殖的开发力度,应对海水养殖生产空间萎缩的形势。

(四)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市)区政府要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把促进种养业健康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具体措施。要随时关注种养业发展动向,妥善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正确引导农产品健康消费,促进种养业健康发展。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加强协作,落实任务,精心组织,确保支持种养业健康发展的各项措施得到落实。各行业协会要当好政府与农户、企业的桥梁,充分发挥协调、服务、维权、自律的作用。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榕政综〔2009〕100号)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榕政综〔2009〕100号)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