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通知文库
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通知
2010年01月06日 16时32分94
主题分类: 食品医药
“食品安全”
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通知
榕政办[2009]25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部门:
为深入贯彻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8号)、《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通知》(卫发明电
[2009]180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通知》(闽政办
[2009]183号)精神,进一步做好我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组织领导
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是一项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民心工程,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以深入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为契机,扎实做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全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组织实施,市食安办具体负责全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信息汇总、联络协调、督查督办等日常工作;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强化整顿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做好农产品生产、食品生产加工、进出口、流通、消费等环节的监管工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按照“全市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原则,加强对辖区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明确整顿目标和完成时限,确保整顿工作各项任
务和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个人。
二、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职责
要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和省、市政府有关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分工的规定,以及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研究食品安全监管职责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闽政办[2009]75号)、省食安办《关于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有关问题的通知》(闽食安办[2009]26号)的有关要求,不断完善分工负责与统一协调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依法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继续做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打击违法添加非食品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和进出口、食品流通、餐饮消费、禽畜屠宰和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的集中整治。市直有关部门要及时做好相关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交接工作,加强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各监管环节工作的协调、衔接与配合,保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整体性和有效性。
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明确有关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通知》(闽食安委[2009]2号)和市政府《关于研究食品安全监管职责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09]434号),突出源头监管并进一步加强餐饮加工配送单位、前店后厂食品经营单位、经营初级农产品的销售企业与批发市场、食品仓储(含冷藏)专业单位、集贸市场经营初级农产品的经营户的监管,落实食品添加剂及食品助剂产品的生产企业标准备案和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证照办理工作,提高监管水平,确保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市直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出台食品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前店后厂食品经营单位、餐饮加工配送单位、食品仓储(含冷藏)专业单位的具体管理办法,以及保健食品产品注册、生产和经营全过程监管的具体规定,以便基层执行和操作,确保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得到切实执行。
三、组织食品安全工作督查和评估考核
市食安办要依照国家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督查和评估考核办法以及《福州市食品安全监管纠风工作方案》(榕食安办[2009]33号),适时组织对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整顿工作进行督查评估和考核。各县(市)区要围绕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2009年度全市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榕政办[2009]110号)和本辖区治理“餐桌污染”年度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工作任务进行督查评估,重点督查评估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情况;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强化监督、绩效评价、责任追究等方面的措施建立和落实情况;围绕“五类产品、一个行业”开展全面治理和专项整治进展情况;强化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各环节的全程监管,推进产品生产和食品加工、市场流通和进出口、标准和认证、检测预警、企业信用、法制保障、宣传教育“七大”体系建设。对工作不重视、进度滞后、成效不明显的县(市)区,要重点给予指导和督办。
四、妥善处理食品安全事故,加大案件查处力度
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畅通食品安全信息收集渠道,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问题、隐患和案件线索并进行调查处理;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加强培训与演练,做好相应的人员、物资、技术储备,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要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及时妥善处置,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案件查处工作,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对于整顿工作中发现的顶风作
案的食品生产经营者,要重拳出击,严厉处罚,决不姑息迁就。要重视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受理工作,市食安办要设立咨询、举报、投诉电话。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也要设立专门的投诉举报受理电话,在12月底之前向社会公布,并将投诉举报受理单位及电话抄报市食安办。
五、规范信息报告和发布工作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食安办要建立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信息报告制度,明确各单位信息报送负责人和联系人,及时准确反映工作进展情况。信息报告内容包括整顿工作进展、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案件查处、督查和评估考核等情况,重要信息随时报告。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市请于2010年1月1日前将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信息联系人员名单报送市食安办,并于每月2日前向市食安办报送上月整顿工作动态信息。
六、做好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
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手段,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主动发布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信息,解读我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部署和各部门出台的政策措施,介绍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进展和政策落实情况,加强《食品安全法》的宣传工作,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各级宣传部门要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好各新闻媒体,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积极开展舆论引导,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报道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七、加大节日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做好节日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保障群众饮食安全是各地、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重要任务。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统一部署下,针对分管领域特点,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细化措施,保障节日期间食品安全。要严格按照现行职责分工,加大节日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力度,重点对大型超市、农村市场、城乡旅游风景区和旅游景点、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饮食大排挡、车站码头及人流密集处、农贸市场及城乡结合部的食品小作坊、小加工点、小食杂店等易出现食品安全隐患的区域、场所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严厉查处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确保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第二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整顿工
作的通知
闽政办〔2009〕183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深入贯彻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8 号)和《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通知》(卫发明电〔2009〕180 号),进一步做好我省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组织领导
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是一项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民心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组织领导,以深入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为契机,扎实做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为加强对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由省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全省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组织实施,省食安办负责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信息汇总、联络协调、督查督办等日常工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强化整顿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做好农产品生产、食品生产加工、进出口、流通、消费等环节的监管工作。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要按照“全省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原则,加强对辖区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明确整顿目标和完成时限,确保整顿工作各项任务和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个人。
二、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职责
要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省政府有关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分工的规定,以及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通知》(闽政办〔2009〕75号)和省食安办《关于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有关问题的通知》(闽食安办〔2009〕26号),不断完善分工负责与统一协调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依法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继续做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打击违法添加非食品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和进出口、食品流通、餐饮消费、禽畜屠宰和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的集中整治。省直有关部门要及时做好相关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交接工作,密切部门协调配合,加强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各监管环节工作的协调、衔接与配合,保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整体性和有效性。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明确有关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通知》(闽食安委〔2009〕2 号),突出源头监管并进一步加强餐饮加工配送单位、前店后厂食品经营单位、经营初级农产品的销售企业与批发市场、食品仓储(含冷藏)专业单位、集贸市场经营初级农产品的经营户的监管,落实食品添加剂及食品助剂产品的生产企业标准备案和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证照办理工作,提高监管水平,确保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省直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出台食品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前店后厂食品经营单位、餐饮加工配送单位、食品仓储(含冷藏)专业单位的具体管理办法,以及保健食品产品注册、生产和经营全过程监管的具体规定,以便基层执行和操作,确保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得到切实执行。
三、组织食品安全工作督查和评估考核
省食安办将依照国家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督查和评估考核办法以及《福建省食品安全监管纠风工作方案》(闽食安办〔2009〕23号),适时组织对各设区市、各有关部门整顿工作进行督查评估和考核。各地要围绕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 2009 全省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09〕68号)和当地治理“餐桌污染”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工作任务进行督查评估,重点督查评估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情况;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强化监督、绩效评价、责任追究等方面的措施建立和落实情况;围绕“五类产品、一个行业”开展全面治理和专项整治进展情况;强化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各环节的全程监管,推进在产品生产和食品加工、市场流通和进出口、标准和认证、检测预警、企业信用、法制保障、宣传教育“七大”体系建设情况等。对工作不重视、进度滞后、成效不明显的县(区),要重点给予指导和督办。
四、妥善处理食品安全事故,加大案件查处力度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畅通食品安全信息收集渠道,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问题、隐患和案件线索并进行调查处理;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加强培训与演练,做好相应的人员、物资、技术储备,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要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及时妥善处置,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案件查处工作,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对于整顿工作中发现的顶风作案的食品生产经营者,要重拳出击,严厉处罚,决不姑息迁就。要重视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受理工作,省食安办将设立咨询、举报、投诉电话。各地、各有关部门也要设立专门的投诉举报受理电话,在11月底之前向社会公布,并将投诉举报受理单位及电话抄报省食安办。
五、规范信息报告和发布工作
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各设区市食安办要建立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信息报告制度,明确各单位信息报送负责人和联系人,及时准确反映工作进展情况。信息报告内容包括整顿工作进展、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案件查处、督查和评估考核等情况,重要信息随时报告。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各设区市食安办请于11月15日前将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信息联系人员名单报送省食安办,并于每月2日前向省食安办报送上月整顿工作动态信息。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要规范食品安全整顿信息发布工作,对于影响仅限
于本行政区域的信息,由本级政府授权有关职能部门发布;对于涉及2个以上设区市的信息,应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要求由省有关部门统一发布。
六、做好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手段,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主动发布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信息,解读我省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部署和各部门出台的政策措施,介绍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进展和政策落实情况,加强《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和宣传工作,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各级宣传部门要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好各新闻媒体,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积极开展舆论引导,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报道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七、加大节日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做好节日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保障群众饮食安全是各地、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重要任务。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统一部署下,针对分管领域特点,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细化措施,保障节日期间食品安全。要严格按照现行职责分工,加大节日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力度,重点对大型超市、农村市场、城乡旅游风景区和旅游景点、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饮食大排挡、车站码头及人流密集处、农贸市场及城乡结合部的食品小作坊、小加工点、小食杂店等易出现食品安全隐患的区域、场所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严厉查处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确保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十一月九日
|关闭本窗口|
第三篇: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学校及周边安全工作的通知
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学校及周边安全工作的通知
2010年04月08日 15时57分39
主题分类: 教科文体 公安安全
“学校”
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学校及周边安全工作的通知
榕政办[2010]4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有效防范各类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现就做好我市学校及周边安全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学校及周边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学校及周边安全涉及千家万户,直接关系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安定稳定。做好学校及周边安全工作是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做好学校及周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意识,警钟长鸣、长抓不懈,真抓实干,切实把学校安全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确保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各县(市)区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把学校安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平安创建活动,认真落实责任制,逐级签订责任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确保各项安全工作落实到位。市直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结合各自职能,明确分工,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做好学校及周边安全工作。
二、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学校及周边安全工作
1、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各级教育部门、各类学校要认真落实“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周”、“防灾减灾日”和每天5分钟安全教育等活动内容,采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师生进行预防溺水、交通事故、雷电、食物中毒、火灾、拥挤、踩踏、建筑施工等安全知识教育。举办消防生存、应急疏散、地震逃生、抢险救护等演练活动,提高广大师生安全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
2、加强学校安全隐患排查。各级政府要定期对学校建筑、消防、卫生、食品等方面进行全面、认真、细致的拉网式排查,突出抓好学校校舍、食堂、厕所、围墙(单体墙和长墙)、闲置用房、避雷、用电、锅炉等设施的检查,对检查出来的安全隐患要逐一建档造册、逐一明确责任、逐一落实措施、逐一复查验收。
3、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隐患排查。各级综治、教育、公安、工商、文化、城市管理执法等部门要共同抓好学校及周边治安隐患排查,力争把校内外各种治安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公安部门要做好学校周边滋扰校园不良团伙的排查,及时瓦解消除不良团伙。
4、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建立健全学校及周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网络,完善矛盾纠纷排查机制。教育、综治、公安等部门对影响校园稳定或可能影响校园稳定的基本情况、基本数据、基本信息要做到心中有数,底子清、情况明,定期召开矛盾纠纷排查分析会,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校园稳定、师生安全。
5、健全校园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处置机制。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学校要完善学校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处置能力,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群体性事件和可能引发的危害公共安全事件,要制定处置预案,做到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化解得了、处置得好。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定期排查分析可能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诱发极端涉法事件的隐患,及时作出预警报告。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必须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控制现场,防止群体性事件升级,同时做好过细思想疏导和教育工作,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及时辟谣和发布真实信息,确保社会的安定稳定。
6、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继续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巩固创建成效,以“平安校园”创建为平台,全面提升学校安全管理水平。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年终安全目标责任状考核、安全工作主体责任活动验收,对“平安校园”进行复查,每两年复查一次,并把“平安校园”验收情况作为学校评选文明校、推荐参评先进单位的前置条件。
7、加强校舍安全管理。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落实校舍施工安全管理,建立校舍安全工程施工安全责任制度,认真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杜绝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细化校安工程实施规划,优先考虑抗震、防灾和房屋安全隐患较大的校舍,优先考虑人口密集的学校教学用房和学生生活用房,有重点、有层次、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实施。
8、加强学生交通安全管理。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推进农村“周末学生班车”工作,建立农村寄宿制学生安全往返家校的交通运行机制。学校接送学生的车辆应符合国家标准,并按时
检验。市交警、交通部门要定期对校车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各类学校要在每辆校车上安排专人跟车,建立学生上、放学乘坐车辆动态监管机制。
9、加强师生活动管理。各级教育部门、各类学校要加强疏散演练,防范踩踏事故。学校组织大型活动、师生外出要制订应急预案,做好安全教育,安排专人负责,确保安全。
三、加强督查,确保各项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强对学校及周边安全的监管,定期组织督查组对辖区内的各类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进行督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同时要对各乡镇(街道)开展学校及周边安全整治情况进行督查,确保各乡镇(街道)不搞一般性、浮于面上的安全整治行动。
各级教育部门要定期组织安监、公安、消防等部门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逐一列出整改计划,明确整改内容、时限、措施和责任人,逐一督办落实,确保及时整改到位。对因认识不到位、责任不到位、排查不到位、监管不到位发生安全事故的,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二○一○年三月二十五日
第四篇:卫生部办公厅基于进一步做好医疗机构校验工作通知
2010〕28号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机构校验
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卫医政发〔2009〕57号,以下简称《办法》)发布后,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部分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校验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落实不到位,没有达到规范管理医疗机构的目的。为进一步做好医疗机构校验工作,建立有效的医疗机构校验制度和医疗机构退出机制,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医疗机构校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医疗机构校验是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责,通过校验,可以对医疗机构的基本条件和执业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和审核,实施有效的医疗机构再次准入管理,清理不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以保证医疗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医疗机构校验工作。
二、健全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制度。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办法》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尽快制订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制度,明确不良执业行为的情形、记分办法和记分标准;同时要建立医疗机构校验信息登记制度和管理档案,及时记录医疗机构执业行为状况和校验结论。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于2010年5月31日前制订完成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办法并报送卫生部医政司备案。
三、及时注销校验不合格机构,建立医疗机构退出机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贯彻落实《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办法》,对符合《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情形的医疗机构,要及时做出“暂缓校验”结论,并下达整改通知书,对于暂缓校验期满,再次校验不合格的医疗机构,要坚决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对于经校验认定不具备相应医疗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科目,也要予以注销。要通过校验建立不合格医疗机构的退出机制,维护医疗服务秩序。
四、切实加强对医疗机构校验工作的管理。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抓好《办法》的贯彻落实,做好《办法》和相关制度的培训和宣传工作,并加强对下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校验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在工作中要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医政部门负责,有关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综合审查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和执业状况,做到校验及时,审查全面,不走过场。校验结束要及时登记校验结论,并录入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
五、做好《办法》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为扎实做好医疗机构校验工作,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010年组织一次对《办法》和本文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并将督导检查结果于2010年12月31日前报我部医政司。
联系人:医政司医疗机构管理处 宗允、张文宝
联系电话:010-68792196、010-68792730
传真:010-68792196
E-mail:MOHYZSYLJGGLC@126.com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五日
卫医政发〔2009〕57号
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加强医疗机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我部在总结各地医疗机构校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六月十五日
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医疗机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校验是指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对医疗机构的基本条件和执业状况进行检查、评估、审核,并依法作出相应结论的过程。
第三条 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其校验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卫生部主管全国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以下简称“登记机关”)负责其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校验工作。
第五条 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制度,对医疗机构的不良执业行为进行记录和评分,记录和评分结果作为医疗机构校验的依据。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以一年为一个周期。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的具体办法和记分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章 校验申请和受理
第六条 达到校验期的医疗机构应当申请校验。医疗机构的校验期为:
(一)床位在100张以上的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以及专科医院、疗养院、康复医院、妇幼保健院、急救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校验期为3年;
(二)其他医疗机构校验期为1年;
(三)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校验期为1年;
(四)暂缓校验后再次校验合格医疗机构的校验期为1年。
第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于校验期满前3个月向登记机关申请校验,并提交下列材料(以下称校验申请材料):
(一)《医疗机构校验申请书》;
(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及其副本;
(三)各工作总结;
(四)诊疗科目、床位(牙椅)等执业登记项目以及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科室和大型医用设备变更情况;
(五)校验期内接受卫生行政部门检查、指导结果及整改情况;
(六)校验期内发生的医疗民事赔偿(补偿)情况(包括医疗事故)以及卫生技术人员违法违规执业及其处理情况;
(七)特殊医疗技术项目开展情况;
(八)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八条 登记机关对医疗机构提交的校验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后,应当根据下列情况作出是否受理的处理意见:
(一)校验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内容及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日内书面告知医疗机构在规定期限内需要补正的相关材料及内容;医疗机构逾期不补正或者补正不完全的,视为不按规定申请校验;
(二)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规定要求的,或者医疗机构按照登记机关初审后书面告知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材料及内容的,应当在5日内予以受理。
第九条 登记机关在受理校验申请后,应当及时向医疗机构发出《医疗机构申请校验受理通知》,受理时间从作出受理决定之日算起。
第十条 医疗机构不按规定申请校验的,登记机关应当责令其在20日内补办申请校验手续;在限期内仍不申请补办校验手续的,登记机关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十一条 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日常监督管理记录和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档案是登记机关实施校验的重要依据。
登记机关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医疗机构登记注册档案、日常监督管理和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档案,并及时将监督管理情况和校验结果予以公示。
第三章 校验审查和结论
第十二条 医疗机构校验审查包括书面审查和现场审查两部分。
第十三条 书面审查的内容和项目包括:
(一)校验申请材料;
(二)日常监督管理和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情况;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校验内容和项目。
第十四条 现场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符合情况;
(二)与医药卫生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执行情况;
(三)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现场审查的办法和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十五条 现场审查由登记机关组织有关专家或者委托有关机构进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进行现场审查:
(一)2个校验期内未曾进行现场审查的;
(二)医疗机构在执业登记后首次校验的;
(三)暂缓校验后再次校验的;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六条 登记机关应当在受理校验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校验审查,做出校验结论,办理相应的校验执业登记手续。
第十七条 校验结论包括“校验合格”和“暂缓校验”,暂缓校验应当确定暂缓校验期。
第十八条 登记机关作出“校验合格”结论时,应当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上加盖校验合格章。
第十九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机关应当作出“暂缓校验”结论,下达整改通知书,并根据情况,给予1-6个月的暂缓校验期:
(一)校验审查所涉及的有关文件、病案和材料存在隐瞒、弄虚作假情况;
(二)不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三)限期整改期间;
(四)停业整顿期间;
(五)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医疗机构在暂缓校验期内应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第二十条 医疗机构应当于暂缓校验期满后5日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校验申请,由卫生行政部门再次进行校验。再次校验合格的,允许继续执业;再次校验不合格的,由登记机关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医疗机构暂缓校验期满后规定时间内未提出再次校验申请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二十一条 对经校验认定不具备相应医疗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科目,登记机关予以注销。
第二十二条 登记机关在作出暂缓校验结论前,应当告知医疗机构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医疗机构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5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登记机关应当在20日内组织听证。
登记机关应当结合听证情况,作出有关校验的决定。
登记机关在作出暂缓校验结论时,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医疗机构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二十三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医疗机构校验结论通过媒体网络等方式在管辖区域内予以公示。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暂缓校验期内,医疗机构不得发布医疗服务信息和广告;未设床位的医疗机构不得执业;除急救外,设床位的医疗机构不得开展门诊业务、收治新病人。
医疗机构应当向登记机关提交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签署的书面检查。
第二十五条 暂缓校验期内,暂缓校验的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机关可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一)违反规定擅自开展诊疗活动;
(二)发布医疗服务信息和广告;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六条 医疗机构自注销之日起停止开展医疗活动,设床位的医疗机构应妥善做好已有病人的转、出院工作。
第二十七条 医疗机构暂缓校验或者被注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登记机关应当依法给予或者建议其上级主管部门给予医疗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一定的行政处分。
第二十八条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下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校验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发现校验结论与实际情况不符,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有权变更下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校验结论。
第二十九条 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干预正常校验工作的,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或者工作人员所在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纠正;后果严重的,应当给予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所称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执业活动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长海县关于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整顿宣传工作总结
关于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整顿宣传工作总结
根据市食安办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整顿宣传工作的通知》(大食安办发„2011‟8号)的文件精神,我县认真组织落实,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狠抓落实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整顿宣传工作,2月21日,我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整顿宣传工作的通知》(长食安办发„2011‟2号),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食品安全整顿”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认真制定宣传方案和计划,进一步明确了宣传重点和工作职责。要求各乡镇、各成员单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习、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为主线,坚持“三贴近”的原则,树立强化“保护公众健康”的科学监管理念,拓展食品安全“四进”宣传活动载体,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送入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农村和工地等,切实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第一责任人”的诚信守法责任意识,强化公众安全饮食的自我保护意识,强化社会各界参与食品安全城市建设的自觉意识,营造依法生产、经营食品和科学饮食的浓厚舆论氛围。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全面加强食品安全整顿宣传工作。县食安办设计印制了《食物中毒预防指南》、《长海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简明手册》、《食品安全法》解读等系列宣传资料。为了能够使各乡镇各
-1-
部门的宣传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县食安办在全面部署,明确责任的同时,还积极提供业务指导,并充分考虑海岛印刷技术的限制,积极组织开发相关的宣传资料,提供给各乡镇,丰富了宣传内容,提高了宣传资料的可读性,增强了宣传效果。进一步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电视台和网络,加大宣传力度。目前,长海县电视台播发工作会议、领导视察、监管部门现场检查等相关新闻报道5次,县食安办及部分乡镇举行大型宣传咨询服务5次,发放宣传资料万余份,印发《长海食品药品监管简报》2期,包括各类信息稿件10余篇,发布食品消费警示2次,设立户外大型宣传广告牌1块。
三、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通过宣传教育,普及了食品安全知识,有效提高了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提升了自我防范意识,营造了“人人关注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一一年二月二十五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