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整规综合办关于进一步做好2008年全市%95

时间:2019-05-14 10:20: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整规综合办关于进一步做好2008年全市%95》,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整规综合办关于进一步做好2008年全市%95》。

第一篇: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整规综合办关于进一步做好2008年全市%95

【发布单位】福州市

【发布文号】榕政办〔2008〕119号 【发布日期】2008-07-18 【生效日期】2008-07-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整规综合办关于进一步做好2008年全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

序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榕政办〔2008〕11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公司):

市整规综合办研究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做好2008年全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以转发,请结合工作实际,遵照执行。

二○○八年七月十八日

关于进一步做好2008年全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意见

市整规综合办

(二○○八年七月)

2008年全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坚持 “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方针,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影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推进规范市场秩序的长效机制建设,为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两个先行区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现就进一步做好全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突出重点,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根据坚持科学发展和着力民生民心的要求,针对关系人民群众人身安全和切身利益、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在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市场、重点商品上狠下功夫,集中力量深入开展专项整治,重点抓好食品安全、产品质量、药品安全、酒类市场、农资市场、保护知识产权、安全生产、打击走私、房地产市场、矿产开发、价格秩序、环境污染、串通投标的专项整治工作;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抓好其它专项整治工作。

(一)狠抓食品安全,建设“食品放心工程”。继续围绕“五类产品、一个行业”即畜牧业产品、种植业产品、水产品、饮用水、加工食品和餐饮业的主要食品污染开展全面治理和专项整治,加快推进食品安全生产加工、市场流通、标准认证、检测预警、企业信用、法制保障和宣传教育“七大”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市场监管,重点整治小企业、小作坊、小摊点、小餐馆和食杂店。加快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的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切实保障农村食品安全。牵头单位: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二)产品质量专项整治。组织开展“重点产品专项整治、打假保春耕、打假促安居、打假保名优、节能与民生计量”五个“金质亮剑”系列行动,同时开展规范使用名牌和免检产品标志、地理标志、能效标识、生产许可证、“3C”认证等专项执法检查。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监管机制,健全“两级督查、三级监管、辖区负责、过失追究”的分级监管责任制;强化“黑名单网上公开,限期抽查复检,整改不力吊证”的重点监管机制,从源头上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健全巡查制度和溯源体系,建立健全企业质量档案动态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监管。整顿规范民生计量,确保医疗卫生、贸易结算、环境监测等计量器具准确可靠。牵头单位:市质监局。

(三)药品市场专项整治。依法规范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的质量管理,深入排查药品安全隐患,坚决打击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的大案要案。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日常监管;加强对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疫苗、检验试剂、一次性使用无菌输(注)器具、植入、介入材料等医疗器械、以及麻醉、精神等特殊药品监管;开展兴奋剂生产经营专项治理工作和电疗、磁疗、光疗物理设备和隐形眼镜市场专项检查。按照“两网”建设“示范县”的标准和要求,完善农村药品供应网和监督网建设,以整治农村药品市场为重点,加大边远山区及与周边省份接壤地区药品市场的监管力度。牵头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四)健全酒类管理各项制度。主要是开展酒类经销企业备案登记及随附单制度的检查,严禁非法酒类经销企业及其产品流入消费领域。此项工作由市贸发局酒类管理中心牵头,市卫生局等配合。

(五)农资市场专项整治。抓住重点产品、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季节,组织开展农资打假护农专项行动,重点加强农村农资市场监管,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子、肥料、农药、兽药、饲料及添加剂、农机及零配件、渔机渔具等行为。继续开展毒鼠强等剧毒鼠药的清缴置换,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牵头单位:市农业局。

(六)推进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加强保护知识产权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我市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取得的成效,重点组织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多渠道、多途径开展对党政领导干部、行政执法和企业管理人员的知识产权教育培训,不断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认真贯彻《2008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行动相结合,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保护,加大侵犯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版权)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重点加强鞋类市场的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与保护知识产权重点企业的定期沟通协调制度,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制度,促进企业加强知识产权自我保护,大力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支持企业积极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牵头单位:市保护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七)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依法整顿和规范安全生产秩序,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努力实现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状况继续好转。工作重点主要包括煤矿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水上交通与渔业生产、民爆器材与烟花爆竹、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建筑施工、旅游安全、特种设备和学校安全等十项安全专项整治。总牵头协调单位:市安监局。

(八)打击走私。严厉打击走私贩私活动,对走私的重点区域、重点商品、重点渠道、重点主体实施严厉打击;进一步加强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推动对重点环节的整治和管理;加大对走私大要案的查处力度,加强检查和监督。牵头单位:市打私办。

(九)矿产开发专项整治。重点打击无证开采、超层越界开采、非法转让、持勘查许可证非法采矿等行为,配合相关部门关闭“禁采区”内采矿活动以及不具备基本生产条件、破坏浪费资源、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矿山企业;严肃查处破坏矿产资源案件。牵头单位:市国土资源局。

(十)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重点规范房地产交易环节,组织开展房地产中介经纪市场专项检查,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经纪机构监管,规范交易结算资金管理,保障交易安全。严格实行房地产经纪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实行持证上岗,查处未经备案的经纪机构和未注册的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从事中介经纪业务行为。加强房地产经纪合同“霸王条款”检查,规范房地产经纪行为,减少合同纠纷。牵头单位:市建设局。

(十一)价格秩序专项整治。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严肃查处串通涨价、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不正当价格行为。组织开展惠农、教育、医药、通信、资源环境、技术监督、海洋渔业等行业的价费专项检查,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牵头单位:市物价局。

(十二)环境污染专项整治。继续组织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的环保专项行动。一是重点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区违法排污问题,严厉查处环境污染与破坏水源行为;二是集中执法检查城市污水、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和加工、造纸、电力、钢铁行业,严厉查处违法排污行为;三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挂牌督办的环境案件进行环保督察,确保查处到位、整改到位。牵头单位:市环保局。

(十三)开展串通投标违法行为专项整治。从查办案件入手,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纪律的手段,集中力量查处一批串通投标的违法犯罪案件;同时研究对策,采取措施,形成打击和防范串通投标违法犯罪行为的有效机制,有效遏制工程建设、土地、矿业、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中的串通投标行为,加强投标市场的规范化、法律化管理。牵头单位:市纪委、公安局、监察局。

二、着力治本,建立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长效机制

(一)注重预防和制度创新。认真总结推广七年来各个专项整治工作的好做法和经验,注重和加强规范市场秩序的制度建设,健全和完善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长效机制。对已经整治多年的领域要以规范工作为重心,加大建章立制力度,巩固专项整治的工作成果。特别是要注重和加强预防体系建设,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方法进行探索,在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群防群治上下功夫,把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加强政府监管结合起来,把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与运用行政手段结合起来,加强市场经济秩序的源头治理,建立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互动的工作机制,形成企业自律、政府监管、市场引导、社会监督的格局。

(二)加强法制建设,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加强有关规范市场秩序的地方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工作,健全和完善地方性法律法规体系。对于亟需配套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有关部门要提出立法建议,抓紧立法调研,做好法规、规章草案的起草工作。要认真贯彻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意见》,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充分利用政务网建立行政执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衔接机制与信息沟通平台,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部门之间、行政执法与司法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配合,建立健全执法线索通报、案件交接、联合办案、联动执法等工作制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避免出现应当移送而不移送、以及以罚代刑的执法现象,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

(三)创新监管方式,健全监管体系。理顺职能,建立和完善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监督执法体制。实施全过程监管,建立从商品生产制造、储存物流、批发零售、广告展示、出口进口到使用消费等环节全过程监管体系,加强源头执法监管;实施分类型监管,建立监管对象信用等级分类制度,建立信用档案和黑名单制度,加强低信用等级对象的监管,提高执法监管有效性;实施群众性监督,执法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建立完善本部门举报奖励制度,落实举报奖励经费,充分调动群众举报侵犯违法犯罪行为的积极性,健全行政执法和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

(四)规范中介组织,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把规范、培育和发展中介机构作为今年整规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部门要强化对行业中介机构的监管,坚决清理不合规范和违法的中介机构,抓好中介机构信用建设,扶持和培育一批品牌中介机构,带动和促进整个中介行业的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调动行业协会力量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把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作为发动社会力量抓整规的重要抓手。要通过中介机构的有效运作,促进企业诚信自律,规范企业行为,延伸和强化部门对企业的监管。

(五)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按照国务院《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部署,加快推进政府、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体系建设,推动行业建立诚信自律机制;加强对监管对象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价格等方面信用的记录和奖惩,推行信用分类监管,推进行政监管部门信用监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行政主管部门之间信用信息共享,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依法实现联合监管;推进信用法规建设,大力培育信用市场需求,推动和规范信用服务行业的发展。

三、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整规工作舆论环境

围绕年度整规工作重点,加大整规工作宣传力度。各级整规办、宣传部门和专项整治牵头部门要加强对整规宣传工作的指导,突出宣传的社会性、群众性,增强宣传实效。要重点组织开展“4.26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诚信兴商宣传月等大型宣传活动,反映全市整规工作的情况和成果,展示整规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各新闻媒体要积极配合整规工作,在全市范围营造舆论声势,大力宣传整规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并配合有关主管部门适时曝光大案要案,发挥舆论的威慑力量。始终保持对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增强广大经营者、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倡导依法经营和诚信经营。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加强整规宣传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主题地开展系列宣传活动,营造整规工作的舆论氛围,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四、加强领导,确保整规工作责任的落实

一要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整规工作的责任感。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整规工作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的认识,始终把整规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增强做好整规工作的责任感。继续坚持“围绕市场、注重机制、构筑平台、各方切入、强化责任、抓好基础、循序渐进、合力推进”的基本思路,认真总结经验,坚持不懈做好整规工作,推动市场经济秩序继续好转,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省会中心城市建设。

二要加强领导,健全和完善整规工作平台。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整规工作领导,把整规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要围绕整规工作重点和专项整治工作需要,建立和完善专项整治工作平台,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和重大问题会商制度。各专项整治牵头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强化牵头意识,承担牵头责任;相关参与单位应主动融入工作平台,依照部门职能承担相应的职责,加强与牵头单位的配合,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专项整治工作。

三要加强督查,确保整规工作责任的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市政府对整规工作的统一部署,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单位,落实工作任务。要强化整规工作的行政督查,尤其是加强大案要案的重点督查。市整规办要强化督查督办,监察部门要会同整规办加大行政监察力度,及时追究不作为部门的责任,确保整规工作落到实处。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整规综合办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整顿和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8〕116 号 【发布日期】2008-06-11 【生效日期】2008-06-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整规综合办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

意见的通知

(闽政办〔2008〕116 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省整规综合办研究提出的 《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六月十一日

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意见

省整规综合办

(二○○八年六月)

为贯彻落实省委八届三次全会、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推进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长效机制建设,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现就进一步做好全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抓住重点,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根据坚持科学发展和着力民生民心的要求,针对关系人民群众人身安全和切身利益、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在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市场、重点商品上下功夫,集中力量深入开展专项整治,重点抓好产品质量、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农资市场、保护知识产权、安全生产、打击走私、房地产市场、矿产开发、价格秩序、环境污染、串通投标的专项整治工作;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抓好其它专项整治工作。

(一)产品质量专项整治。组织开展“重点产品专项整治、打假保春耕、打假促安居、打假保名优、节能与民生计量”五个“金质亮剑”系列行动,同时开展规范使用名牌和免检产品标志、地理标志、能效标识、生产许可证、“3C”认证等专项执法检查。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监管机制,健全“两级督查、三级监管、辖区负责、过失追究”的分级监管责任制;强化“黑名单网上公开,限期抽查复检,整改不力吊证”的重点监管机制,从源头上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健全巡查制度和溯源体系,建立健全企业质量档案动态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监管。整顿规范涉及民生的计量和标准,确保医疗卫生、贸易结算、能源消耗、环境监测等计量器具准确可靠。牵头单位:省质监局。

(二)突出食品安全,建设“食品放心工程”。继续围绕“五类产品、一个行业”即畜牧业产品、种植业产品、水产品、饮用水、加工食品和餐饮业的主要食品污染开展全面治理和专项整治,加快推进食品安全生产加工、市场流通、标准认证、检测预警、企业信用、法制保障和宣传教育“七大”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市场监管,重点整治小企业、小作坊、小摊点、小餐馆和食杂店。加快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的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切实保障农村食品安全。牵头单位: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三)药品市场专项整治。依法规范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的质量管理,深入排查药品安全隐患,坚决打击涉及面广、影响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的大案要案。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日常监管;加强对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疫苗、检验试剂、一次性使用无菌输(注)器具、植入、介入材料等医疗器械,以及麻醉、精神等特殊药品监管;开展兴奋剂生产经营专项治理工作和电疗、磁疗、光疗物理设备和隐形眼镜市场专项检查。按照“两网”建设“示范县”的标准和要求,完善农村药品供应网和监督网建设,以整治农村药品市场为重点,加大对边远山区及与周边省份接壤地区药品市场的监管力度。牵头单位: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四)农资市场专项整治。突出重点产品、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季节,组织开展农资打假护农专项行动,重点加强农村农资市场监管,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子、肥料、农药、兽药、饲料及添加剂、农机及零配件、渔机渔具等行为。继续开展毒鼠强等剧毒鼠药的清缴置换,推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牵头单位:省农业厅。

(五)推进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加强保护知识产权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我省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取得的成效,重点组织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多渠道、多途径开展对党政领导干部、行政执法和企业管理人员的知识产权教育培训,不断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认真贯彻《2008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行动相结合,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保护,加大侵犯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版权)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完善与保护知识产权重点企业的定期沟通协调制度,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制度,促进企业加强知识产权自我保护,大力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支持企业积极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牵头单位:省保护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面深入地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努力实现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状况继续好转。工作重点主要包括煤矿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水上交通与渔业生产、民爆器材与烟花爆竹、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建筑施工、旅游安全、特种设备和学校安全等十项安全专项整治。总牵头协调单位:省政府安办。

(七)打击走私。严厉打击走私贩私活动,对走私的重点区域、重点商品、重点渠道、重点主体实施严厉打击;进一步加强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推动对重点环节的整治和管理;加大对走私大要案的查处力度,加强检查和监督。牵头单位:省打私办。

(八)矿产开发专项整治。重点打击无证开采、超层越界开采、非法转让、持勘查许可证非法采矿等行为,会同相关部门关闭“禁采区”内采矿活动以及不具备基本生产条件、破坏浪费资源、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矿山企业;严肃查处破坏矿产资源案件。牵头单位:省国土资源厅。

(九)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重点规范房地产交易环节,组织开展房地产中介经纪市场专项检查,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经纪机构监管,规范交易结算资金管理,保障交易安全。严格实行房地产经纪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实行持证上岗,查处未经备案的经纪机构和未注册的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从事中介经纪业务行为。加强房地产经纪合同“霸王条款”检查,规范房地产经纪行为,减少合同纠纷。牵头单位:省建设厅。

(十)价格秩序专项整治。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严肃查处串通涨价、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不正当价格行为。组织开展惠农、教育、医药、通信、资源环境、技术监督、海洋渔业等行业的价费专项检查,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牵头单位:省物价局。

(十一)环境污染专项整治。继续组织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的环保专项行动。一是重点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区违法排污问题,严厉查处环境污染与破坏水源行为;二是集中执法检查城市污水、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和加工、造纸、电力、钢铁行业,严厉查处违法排污行为;三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挂牌督办的环境案件进行环保后督察,确保查处到位、整改到位。牵头单位:省环保局。

(十二)开展串通投标违法行为专项整治。会同省纪委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纪律的手段,在集中力量查处一批串通投标违法犯罪案件的同时,研究对策,采取措施,形成打击和防范串通投标违法犯罪行为的有效机制,有效遏制工程建设、土地、矿业、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中的串通投标行为,加强投标市场的规范化、法律化管理。牵头单位:省监察厅、公安厅。

二、着力治本,建立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长效机制

(一)注重预防和制度创新。认真总结推广七年来各个专项整治工作的好做法和经验,注重和加强规范市场秩序的制度建设,健全和完善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长效机制。对已经整治多年的领域要以规范工作为重心,加大建章立制力度,巩固专项整治的工作成果。特别是要注重和加强预防体系建设,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方法进行探索,在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群防群治上下功夫,把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加强政府监管结合起来,把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与运用行政手段结合起来,加强市场经济秩序的源头治理,建立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互动的工作机制,形成企业自律、政府监管、市场引导、社会监督的格局。

(二)加强法制建设,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加强有关规范市场秩序的地方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工作,健全和完善地方性法律法规体系。对于亟需配套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有关部门要提出立法建议,主管部门要抓紧立法调研,做好法规、规章草案的起草工作。认真贯彻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关于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意见》,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充分利用政务网建立行政执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衔接机制与信息沟通平台,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部门之间、行政执法与司法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配合,建立健全执法线索通报、案件交接、联合办案、联动执法等工作制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避免出现“应当移送而不移送”以及以罚代刑的执法现象,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

(三)创新监管方式,健全监管体系。理顺职能,建立和完善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监督执法体制。实施全过程监管,建立从商品生产制造、储存、运输、批发、零售到使用消费等环节全过程监管体系,加强源头执法监管。实施分类型监管,建立监管对象信用等级分类制度,建立信用档案和黑名单制度,加强低信用等级对象的监管,提高执法监管有效性。实施群众性监督,执法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建立完善本部门举报奖励制度,落实举报奖励经费,充分调动群众举报违法犯罪行为的积极性,健全行政执法和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

(四)规范中介组织,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把规范、培育和发展中介机构作为今年整规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部门要按照分工强化对行业中介机构的监管,坚决清理不合规范和违法的中介机构,抓好中介机构信用建设,扶持和培育一批品牌中介机构,带动和促进整个中介行业的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调动行业协会力量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把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作为发动社会力量抓整规的重要工作抓手。通过中介机构的有效运作,促进企业诚信自律,规范企业行为,延伸和强化部门对企业的监管。

(五)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按照国务院《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部署,加快推进政府、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体系建设,推动行业建立诚信自律机制;加强对监管对象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价格等方面信用的记录和奖惩,推行信用分类监管,推进行政监管部门信用监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行政主管部门之间信用信息共享,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依法实现联合监管;推进信用法规建设,大力培育信用市场需求,推动和规范信用服务行业的发展。

三、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整规工作舆论环境

围绕整规工作重点,加大整规工作宣传力度。各级整规办、宣传部门和专项整治牵头部门要加强对整规宣传工作的指导,突出宣传的社会性、群众性,增强宣传实效。要重点组织开展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大型宣传活动,反映全省整规工作的情况和成果,展示整规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各新闻媒体要积极配合整规工作,在全省范围营造舆论声势,大力宣传整规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并配合有关主管部门适时曝光大案要案,发挥舆论的威慑力量,始终保持对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增强广大经营者、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倡导依法经营和诚信经营。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加强整规宣传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主题地开展系列宣传活动,营造整规工作的舆论氛围,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四、加强领导,确保整规工作责任的落实

一要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整规工作的责任感。当前,我省正处在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整规工作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的认识,始终把整规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增强做好整规工作的责任感,继续坚持“围绕市场、注重机制、构筑平台、各方切入、强化责任、抓好基础、循序渐进、合力推进”的基本思路,认真总结经验,坚持不懈地做好整规工作,推动市场经济秩序持续好转,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二要加强领导,健全和完善整规工作平台。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整规工作领导,把整规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要围绕整规工作重点和专项整治工作需要,建立和完善专项整治工作平台,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和重大问题会商制度。各专项整治牵头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强化牵头意识,承担牵头责任;相关参与单位应主动融入工作平台,依照部门职能承担相应的职责,加强与牵头单位的配合,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共同推进专项整治工作。

三要加强督查,确保整规工作责任的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根据省政府对整规工作的统一部署,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单位,落实工作任务;要继续按照省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整规工作行政督查和责任追究制的通知》要求,强化整规工作的行政督查,尤其是加强大案要案的重点督查。省整规综合办要强化督查督办,监察部门要会同整规综合办加大行政监察力度,及时追究不作为部门的责任,确保整规工作落到实处。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人民政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关于

【发布单位】福州市

【发布文号】榕政办〔2008〕100号 【发布日期】2008-06-16 【生效日期】2008-06-1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人民政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关于福州市2008年纠风工作

实施意见的通知

(榕政办〔2008〕10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公司):

市人民政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关于《福州市2008年纠风工作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定,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六月十六日

福州市2008年纠风工作实施意见

市人民政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纠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纪委九届四次全会、市政府廉政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做好我市2008年纠风工作,现提出2008年纠风工作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2008年全市纠风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以人为本、纠建并举、统筹推进,着力在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防治不正之风上取得新成效,确保新的专项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已开展的专项治理取得新的进展,政风行风建设取得明显进步,民主评议和政风行风热线工作不断深化,为进一步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保证。

二、主要任务

1、加强对市场价格调控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是今年中央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依法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严格控制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调整,重点对部分重要的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对其他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进行必要的监管,坚决纠正不顾大局、不执行中央和省、市有关加强价格监管政策的行为,确保价格监管措施的落实,严肃查处价格方面违法违规行为,确保物价稳定和群众基本生活需要。治理价格控制难点问题,继续加大对教育、医药等乱收费的治理。严肃查处价格方面违法违规行为,对合谋涨价、串通涨价、停供限供、囤积居奇、或变换手法、变相涨价以及捏造、散布虚假价格信息、扰乱市场秩序等行为,要坚决依法严惩。同时,及时做好价格的监测、调控和物品的储备、投放等工作。由市物价局牵头负责。

2、认真抓好中央和省、市各项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

重点围绕中央、省级和市级财政支持教育、卫生和惠农方面投入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证中央和省、市财政资金及时拨付、按规定使用,严防中央和省、市财政资金发生“跑、冒、滴、漏”, 督促各级政府落实相应配套资金,坚决纠正和查处截留、克扣、挪用各项惠民资金的行为。确保中央和省、市各项惠民政策措施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

由市农办牵头负责,逐项落实中央、省和市里各项惠农政策,确保各项惠农资金真正惠及农民,确保各项种粮政策、补贴真正惠及粮农。

由市教育局牵头负责,重点在春、秋开学之际,对扶持教育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和学校各类收费情况开展检查监督,年底集中进行点评整改,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和乱收费情况严重的地方和单位,列为重点监控对象,抓住不放,戴帽整改,对整改不力的,严肃查处。

由市卫生局牵头负责,深入开展行风评议,巩固去年专项治理成果,防止医院“红包”现象反弹,重点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疫苗补助经费使用情况的检查,确保这两项资金如数落实到特定对象。各县(市)区要集中精力,强化措施,切实整改。

由市财政局牵头负责,督查其他方面惠民政策的落实情况。

3、强化对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救灾专项资金的监管工作

总体要求是“专款专用,确保安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分工到人,专职负责,严格制度,严密监管。

强化对社保基金的监管工作,规范社保基金的征缴、支付和管理,加强基金征缴、支付和对财政专户的监督,健全完善基金监管长效机制,完善经办机构内控制度,防止“跑、冒、滴、漏”;健全监管机制,开展社保基金行政监督、专家监督和社会监督,积极发挥财政、审计等专门监督和人大、新闻媒体等社会监督力量的作用;加强教育管理,进一步强化法制政策教育,牢固树立依法依规思想观念,严守基金纪律,维护基金安全;完善政策制度,实现专户存储,专款专用;进一步落实基金监管责任,严肃查处贪污、截留、挤占、挪用、骗取社保基金的行为。有关部门要围绕基金收支、管理、运营的各个环节,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工作,进一步提高维护基金安全的自觉性,从源头上防范风险。同时,要做好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工作,实现社保基金收益最大化,确保基金安全和其社会保障功能真正惠及广大群众。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负责。

强化对住房公积金的监管工作。完善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政策,做到应缴尽缴、公平合理,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发挥更大的作用。及时发现并严肃查处违规运作、缴纳和挤占、截留、挪用住房公积金等行为。加强管理机构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方便群众提取和使用。由市建设局牵头负责。

强化对救灾专项资金的监管工作。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准确、公开地发放到位,真正发挥资金应急济困的作用,由市民政局牵头负责。

强化对扶贫专项资金的监管工作。确保资金真正用在扶贫开发项目上,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由市农办牵头负责。

4、深入开展减轻农民负担工作

对涉农乱收费问题开展综合治理,重点治理农村义务教育、农民建房以及村级组织乱收费和摊派问题,严格清理涉农收费文件和项目,建立健全涉农收费文件审核制度。继续贯彻执行涉农税收、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农村订阅报刊限额制,农民负担监督卡制以及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行为,坚决纠正和查处违背农民意愿、超范围超标准向农民筹资筹劳和强行以资代劳等问题。强化农民负担监督检查,实行定期检查与明查暗访相结合,坚决纠正和查处涉农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集资摊派问题,切实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坚决纠正和查处新农村建设中不顾农民实际承受能力、强拆强建、盲目建设等损害农民利益问题。坚决纠正和查处农村土地承包、征占农村集体土地和农民承包地中损害农民权益的突出问题。深化农民负担重点监控工作,建立健全加强监管的长效机制,对那些农村“三乱”问题较重、专项治理效果不明显的地区和部门,列为重点监控对象,实行处理、整改全程监督。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坚决查处涉农负担违规违纪行为,重点查处违反有关规定,截留、平调和挪用农民的各种补贴补偿款,向农民乱收费、乱罚款和集资摊派的行为,确保不发生涉及农民负担的案(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由市农业局牵头负责。

5、继续治理教育乱收费

深化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督促各级政府履行投入和监管责任,确保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改革政策的落实,严禁“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并切实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基本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的清理规范任务,加大高中阶段改制学校的清理规范力度。继续实行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政策、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等。加强对学校收费的监督,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各级各类学校的学费、住宿费不得高于2006年秋季的相关标准,地方自行制定的与国家教育收费政策不符的文件规定一律废止。加强对国际合作办学的监管,严禁借机乱收费。严格教育收费审批权限,加强对学校收费资金的监管,完善学校资金使用公示制度、经常性审计及审计公告制度。严格规范学校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行为,禁止任何部门和学校统一征订教辅材料和开办有偿补习班,严禁中小学教师举办或参与举办各类收费培训班、补习班、提高班。坚决纠正脱离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建设奢华校园的行为。坚持并完善教育经费拨付、学校经费收入和使用情况的经常性审计监督制度。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逐步解决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收费问题。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与所在地学生平等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免收借读费。由市教育局牵头负责。

6、继续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

认真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措施,积极促进城镇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完善医保结算办法,加强农村新农合资金使用监管,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难问题。积极组织参加以政府为主导、以省为单位的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办法,进一步明确由政府建立监管平台和非营利性的采购平台,加强对药品、医用耗材、检验试剂集中采购全过程的监督,规范并推进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工作。逐步完善医药价格监管办法,强化对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的监管。继续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落实不良行为记录制度。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基本用药的供应、集中采购、统一配送,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加大查处收受“红包”力度,严格落实公立医院院长行风建设责任制,大力推行院务公开,加强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管,开通“12320”海西健康热线,规范卫生执法自由裁量行为,严厉打击违法行医,坚决纠正各种乱加价、乱收费行为。进一步整治虚假违法医药广告。由市卫生局牵头负责。

7、坚决纠正公共服务行业侵害消费者权益和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

认真解决公共服务行业利用特殊行业管理优势限制和侵害消费者权利、设置服务陷阱、推行强制服务、指定消费、搞价格欺诈以及乱收费等损害群众消费权益问题。督促供电、供水、电信、金融、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行业研究提出纠正损害群众消费权益不正之风的治本措施。由市工商局、市政府纠风办牵头负责。

8、坚决纠正行业协会侵害消费者权益和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

督促有关部门规范行业协会的服务和收费行为,坚决纠正一些行业协会利用行政权力强制入会、摊派会费、搭车收费、指定服务、擅自制定应由政府定价的收费项目和标准、违规收费以及设立“小金库”、乱收滥支、坐收坐支等问题。由市民政局牵头负责。

9、认真解决市场中介组织侵害消费者权益和企业利益的问题

认真贯彻执行《福州市市场中介组织管理办法》,督促有关部门继续抓好市场中介组织的清理整顿,健全市场中介组织管理制度,推进信用监管体系建设,规范市场中介组织的服务和收费,坚决制止和纠正市场中介组织进行价格欺诈、提供虚假信息、搞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逐步实现市场中介组织与所谓的主管部门和挂靠单位彻底脱钩,加快理顺体制机制,加强规范管理。加快培育品牌市场中介组织,依法保护市场中介组织的正常活动,严厉打击非法的中介组织。重点抓好对工程造价机构、房地产交易机构、招投标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市场中介组织的监管。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管,积极推进市场中介组织监管立法进程,探索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由市工商局牵头负责。

10、深入开展清理规范评比达标表彰工作

在巩固2007年清理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配合党委、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对所属单位举办的各种评比达标表彰活动进行全面清理、规范,着力解决过多过滥问题,努力实现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大幅减少、保留项目发挥积极作用、基层企业及群众负担明显减轻的目标,并制定长效管理的规范性文件。由于任务拓展,各级政府应及时调整清理规范评比达标表彰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制订新的工作计划。由市政府纠风办牵头负责。

11、严格控制和规范党政机关举办节庆活动

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严格控制和规范党政机关举办节庆活动的要求,严格清理不符合规定的节庆活动,严格控制公共财政资金的投入。加强对各地党政机关举办或参与举办节庆活动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借举办节庆活动滥用财政资金、浪费公共财政资金等问题。坚决纠正利用行政权力拉赞助、搞摊派、增加基层和群众负担的不良风气。由市政府纠风办牵头负责。

12、继续深化治理公路“三乱”等项工作

积极探索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等源头治理的措施,巩固全市公路基本无“三乱”成果,抓好查处公路“三乱”问题快速反应机制相关制度的落实,健全举报查处快速反映机制网络。加大明查暗访力度,严厉查处公路“三乱”案件,坚决纠正以罚带纠、乱收乱罚等违纪违规现象,防止公路“三乱”反弹。高度重视和解决水上个别单位行政执法不规范和乱收费乱罚款现象,加大对执法人员的监管,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收费公路管理,严格政府还贷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收支管理;继续深入开展清理特权车、人情车工作,切实纠正违规减免车辆通行费问题。认真执行治超政策,加强对超限超载和超速的规范管理,清理涉车、涉船收费,加强农村公路督查,加强绿色通道建设,切实保障绿色通道畅通。由市交通局牵头负责。

继续开展企业减负工作(由市经委牵头负责)、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工作(由市新闻出版局牵头负责),认真开展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工作(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负责)。

13、进一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

督促各部门各行业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作风建设、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严格落实政风行风建设责任制。要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强化部门和系统的内部监督,重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充分发挥特邀监察员、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代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要针对群众反应强烈的问题认真开展自查自纠。特别要从改革体制机制、解决利益驱动问题入手,逐步建立靠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继续开展创建文明行业和人民满意的政府部门活动,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加强正面引导。

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开展厉行节约,积极筹措资金,支援抗震救灾工作。各级各部门要精简各类会议和活动,严格接待和差旅制度,加强出国(境)经费管理,压缩行政事业经费开支,严格控制行政事业单位新增公务用车购置,暂停审批行政事业单位办公楼项目,强化预算约束、加强资金监管。

要围绕纠风专项治理,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坚持全面推进、突出重点,着重开展对新增加专项治理项目涉及的单位、与民生关系紧密的部门和行业以及基层窗口单位的评议。政风行风热线工作要以关注民生、改进作风为主线,从解决具体问题入手,不断创新形式,扩大覆盖面和参与面,提高问题的办结率和群众满意度。要特别注意发现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注重正面引导,加大对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着力建立科学规范的政风行风评议评价体系、运行方式和结果运用机制。及时研究民主评议和政风行风热线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新的工作形式,总结成功做法和经验,形成纠正、建设、监督三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由市政府纠风办牵头负责。

三、几点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

各级各部门要把纠风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领导。要健全和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细化任务,明确责任,严格目标考核。要把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问题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的目标责任范围,健全和落实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纠风专项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牵头部门要加强统筹,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积极组织有关方面抓好落实;相关责任单位要密切配合,按照职责分工积极主动完成任务;派驻监察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配合做好本部门、本系统的纠风工作;各级纠风工作机构要切实搞好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今年新部署的纠风专项工作,牵头部门要尽快建立相应的协调机构、制订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强化监督检查,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

要把监督检查贯穿于各项治理工作的全过程,把重点放在发现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上。坚持把定期的普遍检查与经常性的明察暗访相结合,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每项专项治理工作都必须开展督查,特别是要加大对关系民生的中央改革措施和宏观调控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对督查中发现的重点问题,要督促相关单位限期整改,并举一反三,堵塞漏洞,防止同类问题重复发生;对督查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认真研究治本措施,推动制度创新。要加大对损害群众利益案(事)件的查处力度,严格责任追究,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行为,对典型案件要公开曝光。同时,充分发挥监督检查和查办案件的预防功能,通过对典型案件的分析,着力从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上查找产生不正之风的原因,认真吸取教训,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从源头上进行预防和治理。

3、深化改革创新,加大从源头上治理不正之风的力度

要着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纠风专项治理实现从事后查处为主向推进改革、源头治理转变;二是政风行风建设实现从以开展创建活动为主向纠建并举、制度创新转变;三是民主评议和政风行风热线实现从以扩大规模为主向规范运作、注重质量转变。各级各部门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把握规律性,在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同时,按照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大胆探索,以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办法开展工作,不断铲除滋生不正之风的土壤,努力从源头上防治各种不正之风。要围绕改革和发展的进程,探索源头治理工作的方法和措施,找准与经济建设的结合点,把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促进源头工作的不断深入。要加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对容易出现不正之风的地区和部门,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发现苗头,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防止成风。要紧紧围绕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加强综合治理,加大源头治理力度。要健全制度,构建防范不正之风的长效机制。各级各部门要加强联系和沟通,达成共识,注重形成抓源头治理的整体合力。

4、加强协调配合,务求在工作上取得实效

各级纠风部门要切实负起组织协调的职责,加强对各专项治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和协调,认真落实上级纠风部门的各项工作部署。要通过大力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开通“政风行风热线”等形式,更加广泛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各专项治理工作,充分履行监督权。及时掌握和认真分析情况,结合部门和行业自身特点和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思路、目标和任务,对本地区、本部门的纠风工作和行风建设进行总体规划,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行业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纠风工作的实际效果取信于民。各部门和行业要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围绕服务经济的具体措施向社会公开承诺,增加政府部门和行业工作的透明度,狠抓落实,讲求纠风工作的实效。各部门和行业的纠风工作和政风行风建设工作,要通过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等民主监督方式进行检验,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做到以评促纠,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不断取得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阶段性成果。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整规综合办关于福建省保护知识产权专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4]192号 【发布日期】2004-10-18 【生效日期】2004-10-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整规综合办 关于福建省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闽政办[2004]192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经省政府研究,现将省整规综合办公室制定的《福建省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转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四年十月十八日

福建省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省整规综合办公室

(2004年9月24日)

为有效遏制侵犯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等行为,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促进科技创新,营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良好环境,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国务院决定,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现根据全国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4〕67号)的工作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我省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与工作重点

要通过专项行动,有效遏制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建立健全保护知识产权的工作机制,提高全省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我省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良好信誉。

全省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将以保护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为重点内容,以货物进出口、各类展会和商品批发市场、定牌加工、印刷复制为重点环节,以假冒商标、侵权盗版比较集中及国际影响较大的地方为重点地区,以知识产权权利人反响强烈、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案件为突破口,以点带面,全面推进。这次专项行动的重点工作地区是:福州、厦门、泉州、莆田。重点打击食品、药品商标违法行为以及制售假冒驰名商标商品、非法印制驰名商标标识,制售盗版图书、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专利侵权等违法犯罪行为。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确定本地区内的重点打击、整治区域及对象。

二、工作步骤与时间安排

根据国务院部署,我省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将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04年9月至10月)。省和各设区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各地、各部门深入动员,统一思想。

(二)组织实施阶段(2004年10月至2005年6月)。各地、各部门全面开展专项行动,省整规综合办和省直相关主管部门加强对专项行动的抽查和督查,并及时将行动情况报省政府、全国整规办和国家有关主管部门。

(三)总结验收阶段(2005年7月至8月)。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和省直各有关单位做好专项行动的工作总结验收,并将总结验收报告于8月15日前报省整规综合办、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省整规综合办汇总全省专项行动情况总结验收报告后送全国整规办。

三、工作任务与部门分工

(一)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工作

1.总体工作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努力提高商标注册工作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推动商标注册工作,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加大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力度,有效保护商标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2.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以打击商标侵权、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为核心,重点查办下列案件:一是在食品、药品等关系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商品上发生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二是影响较大的涉外商标案件;三是侵犯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专用权的商标违法案件;四是侵犯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地理标志专用权的商标违法案件;五是侵犯奥林匹克标志专用权的违法案件;六是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的违法案件。

(二)保护著作权(版权)工作

1.新闻出版、版权、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按照各自职责,依法规范著作权产品生产、登记、使用和交易,营造良好著作权保护社会环境。

2.由工商、新闻出版、版权、“扫黄打非”、文化、公安部门负责整顿和规范存在侵权隐患的图书、音像制品、软件交易市场;坚决取缔分布在车站码头、校园周边、人行通道、居民小区、娱乐场所和商厦附近销售盗版图书、音像制品、软件的不法摊点和游商小贩,特别是把主要城市的繁华商业区、涉外宾馆饭店、交通中心等作为重点地域,组织专门力量,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面上清扫,深追深挖,彻底根除。要重点打击盗版教材教辅、盗版软件、非法复制和销售音像制品、经营走私盗版音像制品以及网上侵犯著作权等行为。要加大对图书批发市场、各类书店,音像批发、零售、出租门店,出版、印刷、复制、发行企业和各类学校、考试系统的检查力度。

3.由版权部门牵头,文化、公安、通信管理、信息产业等部门参加,加强对软件预装领域和互联网软件传播的监管,查处非法预装和互联网非法传播侵权盗版软件行为。

4.由新闻出版、版权、公安部门负责,严厉查处非法光盘生产线。

5.由省政府办公厅牵头,版权、信息产业、财政等部门参加,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地方人民政府使用正版软件的有关通知精神,做好各级政府部门的软件正版化工作,确保按国务院要求的期限完成,其中省级43个部门在2004年12月底完成,市县政府部门在2005年12月底完成。

(三)保护专利权工作

1.专利行政主管部门要负责增强专利保护、管理能力,加强专利行政执法,有效保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的相关工作。要严厉打击食品、药品等领域专利侵权行为,以及其他恶意专利违法行为;着力查办侵犯核心关键技术专利权的案件和具有较大影响的案件;重点查处涉及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权侵权、假冒和冒充行为。

2.由专利、版权、工商等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严厉查处冒充政府知识产权部门、国际知识产权组织或其它合法组织,欺骗公众,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3.由药监部门负责,在审查药品注册时,严格审查各药品科研、生产单位的资料,将不侵权保证书或中药品种保护检索情况列为附件,保护专利权。

(四)强化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工作

由福州、厦门海关负责,全面贯彻落实《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和《海关关于<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的实施办法》,进一步健全相关制度,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风险分析技术、实现海关之间的信息共享、加强风险布控等边境措施,提高查获出口侵权货物的效率。通过继续强化教育培训、规范执法程序等手段,进一步提高关区知识产权保护执法水平。要依法加大对进出境假冒和盗版产品的打击力度,从货运渠道和行邮渠道双管齐下,从审单、查验、放行、监控等监管环节入手,采取电脑布控、逻辑审单、舱单分析、重点查验多种手段相结合,对物流量大、商品种类繁多口岸的物流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分级排查,尤其是严加防范利用快递、邮递渠道采取化整为零手法出口侵权和盗版商品。在不影响进出口通关的前提下,适当加大主动查处侵犯知识产权货物案件的力度,坚决堵住侵权货物的进出境渠道。加大对走私光盘等打击力度。加强国际合作,遏制假冒和盗版产品的国际流通。

(五)加强各类展会和商品批发市场监管

1.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牵头,版权、专利部门参加,加强对各类展会和商品批发市场的监管,要求展会和市场主办单位完善管理制度,引导进场经营者合法经营,加强自律,防止侵权产品进场交易。发现侵权产品的,要严肃查处。对侵权严重的展会和市场要责令限期整改,屡禁不止的要依法予以取缔。

2.由经贸、外经贸部门和贸促会负责并会同有关单位,督促相关主办单位在举办或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会时指定专职人员,制定管理办法,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工作。要邀请相关部门驻会监管,防止参展单位展示、销售侵权产品,防止境外不法组织和个人通过展会组织造假和出口。

(六)加强定牌加工环节监管

由工商、质监、海关、外经贸、经贸、专利等部门负责,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利用定牌加工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各有关单位在办理技术引进、技术出口合同登记时涉及专利技术、商标、商号、软件版权登记的时候,应要求申办单位提供相应证书复印件,以正确确定产权的权属。对于成立“三资”企业过程中,涉及技术专利入股的,也需由入股方提供专利证书。要加强对加工贸易合同中定牌加工的管理,防止外方侵权冒牌形成假货出口。鼓励外向型企业做好在海关的专利、品牌产品登记备案工作,防止被造假。

(七)加强印刷复制环节监管

由新闻出版、版权、文化、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负责,加强对印刷复制各类出版物、印刷品、光盘、计算机软件及包装装潢、商标标识企业的监管,依法规范其经营行为,阻断非法侵权产品的印刷复制渠道,严厉查处非法印刷复制行为,取缔无证照经营地下印刷复制窝点,查处非法印刷及购买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案件。

(八)严厉查处重大侵权案件

各行政执法部门要依据法定职能,针对知识产权权利人和当地市场反响强烈、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侵权案件,查处一批大要案。相关行政执法部门要通力合作,提高办案效率,并加强与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的工作衔接,依法及时移送涉嫌刑事犯罪的侵权案件。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厉查处涉嫌构成犯罪的侵权案件。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认真开展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立案监督专项行动,加大保护知识产权重大案件的立案监督;要重点开展对制售假冒驰名商标和名牌商品犯罪的立案监督工作,加大对侵犯国际知名鞋服商标权的犯罪和盗版教材教辅、盗版软件、非法复制和销售音像制品等侵犯著作权的立案监督力度。法院系统要立足于审判工作,从程序和实体两方面保护知识产权案件的公正、高效审理,坚决遏制侵犯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的违法犯罪行为。

(九)强化保护知识产权宣传教育

各地、各有关单位要把保护知识产权列入今明年整规宣传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大专项行动宣传工作力度,办好一年一度的“知识产权宣传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普及知识产权的基本知识,宣传我省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取得的成效、经验及先进典型,重点宣传这次专项行动,大力宣传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的危害性,适当选择侵权典型案件进行曝光,宣传违法犯罪分子受惩处的情况,震慑违法分子。要把保护知识产权列入“四五”普法工作的重点内容,在全社会深入广泛地宣传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措施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专项培训,加强未成年人教育,提高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努力营造保护知识产权良好的执法环境。充分发挥高等院校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特别是精通国内外知识产权规则的高级专业人才和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的基层专业人才。充分发挥律师、公证员等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作用,增强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

(十)规范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的行为

工商、版权、专利部门要明确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的设立标准,加强对从业人员执业行为的监督管理,提高代理服务水平。支持和鼓励组建各类知识产权自律性、维权性组织或行业协会,形成有效的行业自律。培育、发展和规范知识产权服务咨询、侵权调查与鉴定机构,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作用。

四、专项行动中重要活动

(一)2004年10月至12月,由省工商局牵头,在全省开展打击商标侵权、不正当竞争集中行动,全面查处违法行动。

(二)2004年10月至11月,由省版权局牵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2004年打击软件盗版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打击计算机软件复制销售、非法预装及互联网传播侵权盗版软件行为,规范计算机软件市场秩序,保护计算机软件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三)2005年4月,由省整规办牵头,利用一年一度的世界知识产权日(4月26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通过新闻媒体播报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新闻节目,发布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消息,全省各市县在主要街头统一悬挂标语,开展宣传、咨询活动,造舆论、造声势,营造公众自觉保护知识产权的氛围。

(四)2005年1月至6月,由省版权局牵头,会同各级“扫黄打非”办、工商、文化、公安部门开展版权执法大检查,对本辖区内的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及计算机软件复制、批发、销售市场及流通领域进行执法检查,严肃查处侵权盗版行为。坚决取缔分布在车站码头、校园周边、人行通道、居民小区、娱乐场所、商厦附近等销售盗版图书、音像制品、软件的不法摊点,游商小贩。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树立文明城市形象。

(五)2004年10月至12月,由省知识产权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对食品、医药等领域的专利侵权、冒充专利、假冒他人专利行为展开大检查与集中整治行动;2004年12月至2005年1月,对全省大型商品批发市场开展专利专项执法活动。

(六)2004年10月至2005年6月,福州、厦门海关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对进出境侵犯知识产权货物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大对邮递渠道“化整为零”或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七)2004年10月至12月,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全面开展与药品监督有关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调研,在此基础上重点对药品领域的专利保护、商标保护、新药的行政保护、中药品种保护等问题进行专项检查。

(八)2004年10月至2005年6月,省公安厅部署各地公安机关全面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专项行动,以重点案件为突破口,坚持以“查源头、打团伙、端窝点”为原则,集中力量开展侦查破案工作。

(九)2004年10月至2005年6月,省检察院部署全省检察机关继续开展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进行立案监督专项行动,对立案后的侦查情况逐案跟踪监督,防止立而不侦,侦而不结,推动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查处。

(十)省高级人民法院部署全省法院系统2004年10月至12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一次知识产权案件质量与效率的全面检查;2005年4月至6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以专利、商标、商业秘密、企业信誉等无形资产价值及其保护形式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活动。

(十一)2005年5月至6月,省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组织对各地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工作进行督查。

五、组织领导和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此次专项行动实行“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格局。省政府已成立省保护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督办重大案件。领导小组由黄小晶同志任组长,省公安厅、省经贸委、省外经贸厅、省信息产业厅、省通信管理局、省文化厅、福州海关、厦门海关、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省新闻出版局(版权局)、省药监局、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省政府法制办和省法院、省检察院等单位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放在省整规综合办。

各市、县(区)政府,省各相关部门也要相应成立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织领导机构,把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订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层层落实保护知识产权责任制,加强检查监督,确保专项行动落到实处。要建立和完善保护知识产权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因工作失职或工作不力,失职渎职,致使假冒商标、侵权盗版、泛滥局面长期不能扭转的,要依法严厉追究当地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各级整规办要做好全面的协调工作,掌握情况和进度,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是今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重点。我省是国家确定的此次专项行动15个重点地区之一。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上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履行承诺、适应国情、完善制度、积极保护”的工作方针,积极开展保护知识产权的专项行动,为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科技创新,营造发展环境,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服务。

(三)建立健全保护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

工商、版权、专利、文化、公安、海关、质监等相关执法部门要协调配合,有效整合各执法部门的执法资源,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联系,组成联合执法小组,固定联系渠道,建立案件移送、情报信息共享,协作配合的有效工作机制。要探索区域间联合执法的有效途径,加强地区之间案件信息沟通、异地移送、调查取证,防止地方保护,使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分子无处藏身。对于跨省侵权案件,省相关执法主管部门可直接与兄弟省市对口部门联系,或向国家对口主管部门报告要求帮助查处,也可通过省整规综合办向国家整规办报告要求协助查处。要通过联席会议、情况通报、备案审查等方式,发现一批涉嫌犯罪的案件线索,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从根本上改变“三多三少”的状况,对达到定罪量刑标准的,要快送、快捕、快诉、快判。对涉嫌构成犯罪而未移送司法机关的,检察机关应依法加强监督,及时检查纠正。监察部门要加强行政监察。各地对知识产权权利人和国内外市场反响强烈、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侵权案件,要通力合作、一查到底,逐步形成统一、协调、高效的保护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

(四)标本兼治,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在专项行动中,各地、各部门应在打击、查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同时,注重从法规、制度、体制上探索建立保护知识产权的长效机制。针对保护知识产权执法力量特别是版权和专利执法力量偏弱的问题,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充实执法力量,积极推动综合执法、联合执法,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针对侵权活动高科技、智能化、网络化的趋势,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执法监管部门信息互联互通,改善执法部门交通、通信、检测等方面的技术装备和监管手段。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要把企业遵守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情况列入企业信用信息之中,建立侵权企业“黑名单”,对企业实行分类监管,做到信息共享、联合监管。针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引导企业建立知识产权战略,完善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提高守法和依法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的能力。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司法部门要规范受理企业投诉的制度。各级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要建立与内外资企业定期沟通协调的制度,听取意见和建议,对重点案件加强督办。主题词:经济管理产权保护方案通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整规综合办2007年全省整顿和规范%B8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7]105号 【发布日期】2007-05-28 【生效日期】2007-05-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整规综合办2007年全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意见的通知

(闽政办[2007]105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省整规综合办研究提出的《2007年全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五月二十八日

2007年全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意见

(省整规综合办)

2007年全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委八届一次全会、省人大十届五次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的实践要领,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方针,针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着力推进规范市场秩序的长效机制建设,为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一、抓住重点,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2007年重点抓好食品与药品安全、保护知识产权、商业欺诈、医疗服务及血液安全、传销、农资市场、建材市场、房地产市场、安全生产、价格秩序的专项整治,加强农村市场监管,并按照国务院2007年整规工作要点和省整规三年(2005~2007)规划做好其它专项整治工作。

(一)狠抓食品安全,建设“食品放心工程”。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2007全省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07〕60号)的要求,继续围绕“五类产品、一个行业”即畜牧业产品、种植业产品、水产品、饮用水、加工食品和餐饮业的主要食品污染开展全面治理和专项整治,加快推进食品安全生产加工、市场流通、标准认证、检测预警、企业信用、法制保障和宣传教育“七大”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市场监管,重点整治小企业、小作坊、小摊点、小餐馆和食杂店。加快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的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切实保障公众饮食安全。牵头单位: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二)药品市场专项整治。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06〕209号)的要求,继续开展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专项行动,深入排查药品安全隐患,依法规范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的质量管理,坚决打击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的大案要案;组织开展药品和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的专项监督检查;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日常监管;加强对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疫苗、检验试剂、一次性使用无菌输(注)器具、植入、介入材料等医疗器械、以及麻醉、精神等特殊药品监管;以整治农村药品市场为重点,加大边远山区及与周边省份接壤地区药品市场的监管力度,按照“两网”建设“示范县”的标准和要求,扩大覆盖面,力争年内有70%以上的县(市)达到“两网”建设示范县的标准,完善农村药品供应网和监督网建设。牵头单位: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三)继续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和实施工作。加强知识产权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我省知识产权工作取得的成效,重点组织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多渠道、多途径培训党政领导干部、行政执法和企业管理人员,不断增强知识产权意识。认真贯彻《2007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加大进出口、展会、定牌加工、商品交易市场、印刷出版等环节的侵犯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版权)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重点加强鞋类市场的知识产权保护。大力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鼓励和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支持企业积极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推进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知识产权保护,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制度。继续推进全省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系统建设,完善与保护知识产权重点企业的定期沟通协调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保护长效机制。牵头单位:省保知办。

(四)严厉打击传销。认真实施《全国打击传销专项行动方案》,集中力量查办涉及地区广、参与人员多以及诱骗学生、农民参与的大案要案,严惩传销组织策划者和骨干分子,摧毁传销网络,严密监控网上传销。开展无传销社区(镇、村)和学校活动,教育公众特别是在校学生主动远离传销,自觉抵制传销,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防范、协同整治的局面和高压打击态势。严把直销市场准入关,查处违规招募、培训、计酬和未经批准擅自从事直销的行为。牵头单位:省工商局。

(五)坚决打击各类商业欺诈。一是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以药品、医疗服务、保健食品、化妆品和美容服务、农资等领域和地方媒体、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媒介为重点,加强对广告的监管;完善和落实广告审查、广告活动主体市场退出、违法广告联合公告、广告企业资质认证和广告审查员管理等制度。建立媒体广告发布责任制,强化审查责任,引导媒体加强自律。牵头单位:省工商局。二是打击投资、招商、中介等领域各种形式的欺诈行为。牵头单位:省工商局。三是打击内贸活动中的商业欺诈行为。重点打击特许经营、商业促销、汽车交易等领域各种形式的欺诈行为。牵头单位:省经贸委。四是打击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领域中的各类商业欺诈行为。牵头单位:省外经贸厅。总牵头:省整规综合办。

(六)整治医疗服务市场和血液安全监督检查。继续加大医疗服务市场的整治力度,重点查处非法从事医疗美容诊疗活动行为;查处医疗机构超出登记范围开展诊疗行为;查处医疗机构违法发布医疗广告行为。继续开展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的血液安全监督检查,严厉查处采供血活动中存在的违法行为,严惩组织或暴力胁迫他人卖血(浆)的“血头”、“血霸”,着力规范采血供血行为,防止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经血液途径传播。牵头单位:省卫生厅。

(七)农资市场专项整治。抓住重点产品、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季节,组织开展农资打假护农专项行动,重点加强农村农资市场监管,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子、肥料、农药、兽药、饲料及添加剂、农机及零配件、渔机渔具等行为。继续开展毒鼠强等剧毒鼠药的清缴置换,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牵头单位:省农业厅。

(八)建材市场专项整治。一是重点打击生产、销售劣质建筑用钢材(主要是打击用地条钢生产建筑用材),遏制非法生产“地条钢”的反弹势头;二是严厉查处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建筑装饰装修材料(主要是人造板)等违法行为。重点整治问题突出的小型、个体的生产、销售和施工企业;加大力度整治辐射面广、管理混乱、经销假冒伪劣建材问题突出的建材市场,以及城乡结合部、行政区域的交界处或城市新建小区周边自发形成的装饰装修材料市场等管理比较薄弱的地区。牵头单位:省质监局(其中打击地条钢由省打击地条钢工作领导小组牵头)。

(九)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依法整顿和规范安全生产秩序,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努力实现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状况继续好转。工作重点主要包括煤矿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水上交通与渔业生产、民爆器材与烟花爆竹、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建筑施工、旅游安全、特种设备和学校安全等十项安全专项整治。总牵头协调单位:省政府安办。

(十)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紧紧围绕房地产开发建设和商品房交易中容易发生违法违规、权钱交易问题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对在建并已进入商品房预售环节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对有投诉举报的项目进行重点调查。检查房地产领域涉及的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项目立项、规划审批、施工许可、预售许可等环节的违规审批、滥用权力等行为;检查房地产企业发布违法广告、囤房惜售、哄抬房价、合同欺诈以及违规强制拆迁等行为。牵头单位:省建设厅。

(十一)价格秩序专项整治。开展化肥、医药、电力价格和涉农、教育、涉企收费等专项检查,查处价格违法行为。查处商业促销、通信行业的价格欺诈行为。加强日常检查,严厉查处价格违法行为。牵头单位:省物价局。

(十二)继续做好其它各个专项整治。加强反走私工作,重点打击进出口货运渠道价格瞒骗、加工贸易和减免税货物进口中的各类走私活动和走私货物交易行为,强化反走私综合治理,坚决防止走私回潮。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汽车配件、成品油、酒类、化妆品、手机和卷烟等行为,遏制非法拼装车、“地条钢”、“黑心棉”反弹势头,清理非法、虚假认证,严惩逃避强制性产品认证行为。规范银行个人理财等业务,打击银行业违法违规经营活动。打击非法发行股票和非法经营证券业务等行为,整治非法境外期货交易和变相期货交易。规范保险业经营行为,整治保险理赔难、销售误导和骗保骗赔。打击非法集资。查处网络炒汇、非法买卖外汇、违规收结汇等外汇违法行为。惩治虚开和接受虚开增值税发票、做假账、账外经营等偷逃骗税行为。整顿土地、文化、建筑、旅游市场和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做好省整规三年(2005~2007)规划要求的其它专项整治工作。牵头单位:省直相关主管部门。

(十三)抓好农村市场整治。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牵头加强农村和城乡结合部食品安全整治和监管,组织开展“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县”活动;省经贸委负责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农村药品安全的监管,组织开展“农村食品安全宣传月”活动;省卫生厅负责组织开展“公共卫生进农村”活动;省农业厅负责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省质监局负责推进中国(福建)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建设,让放心农资和日用消费品入网上线;省工商局负责组织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

二、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和配合 认真贯彻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整规办、公安部、监察部《关于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意见》,充分利用政务网平台,探索建立行政执法机关与同级监察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之间,上下级行政执法机关之间“网上衔接、信息共享”的机制。建立健全联席会议、线索通报、案件交接、联合办案、法律监督和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避免行政执法过程中出现应当移送而不移送,以及以罚代刑的执法现象。继续推进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加强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

三、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按照国务院《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部署,进一步推进全省政府、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体系建设。贯彻落实《福建省政府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严格依法行政,积极推进政府信用体系建设。坚持实行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推进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体系建设,重点抓好信用征信、评估、担保、调查、咨询等服务机构建设,推行行政主管部门对监管对象,行业协会对会员单位的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的宣传培训,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四、强化领导,完善工作平台,落实整规工作责任制

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整规工作责任体系。各级各部门要健全和完善整规工作组织体系建设,做到组织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确保整规工作的有序推进。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县(区)整规工作领导机构及其办公室,做好机构、人员、经费、场所的“四落实”工作,充分发挥其规划、综合、协调、联络、督查的职能作用。完善各个专项整治平台建设,强化牵头部门的综合协调作用和各参与职能部门的工作责任,健全联席会议工作机制,明确工作分工,形成整治合力,推进各个专项整治工作的有效落实。要继续按照省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整规工作行政督查和责任追究制的通知》的要求,加强整规工作的行政督查,完善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全面落实整规工作责任制,确保整规任务的完成。

五、加大宣传,营造整规工作的舆论氛围

围绕整规工作重点,加强对整规工作重要意义以及整规工作中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的宣传。重点组织好“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诚信兴商宣传月”和宣传“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 ”等活动。各级各部门都要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突出宣传重点,制定宣传计划,落实宣传经费,切实做好地区整规和部门专项整治的宣传工作。新闻媒体要密切配合整规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为整规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整规综合办关于进一步做好2008年全市%95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整规综合办关于进一步做好2008年全市%9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