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方志委关于县(市)区志稿编纂与审查
【发布单位】福州市
【发布文号】榕政办〔2008〕208号 【发布日期】2008-12-17 【生效日期】2008-12-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方志委关于县(市)区志稿编纂与审查验收暂行办法的通知
(榕政办〔2008〕20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制定的《关于县(市)区志稿编纂与审查验收的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县(市)区志稿编纂与审查验收的暂行办法
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二○○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为确保地方志工作科学规范,切实提高志稿质量,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和省方志委《关于设区市志稿审查验收和县(市、区)志稿审核管理办法》等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第二轮修志工作,遵循全面客观、存真求实的基本要求和依法修志、质量立志的基本原则,扎实推进第二轮修志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服务,为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服务。
二、组织领导
(一)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的领导体制,落实好“一纳入、五到位”(把修志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工作的任务之中,做到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条件到位)。
(二)建章立制,健全机构。各县(市)区地方志编纂委(办公室)要有专职领导负责修志工作,要建立奖惩激励机制,调动修志人员积极性。要建立行政督察通报制度,并将地方志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内容。
(三)明确编纂工作责任制。实行主(总)编负责制。明确承编单位责任制。方志编纂由本级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指导,各有关部门承编,共同协作完成。各县(市)区政府授权县(市)区地方志编纂委(办公室)与承编单位签定方志承编责任书;各承编单位要从机构、人员、经费等方面保证修志工作;修志工作列入各承编单位政绩考核内容。
(四)加强地方志机构自身建设。要从加强领导、强化队伍、完善机制、增强保障等方面入手,树立精品意识,争创名志佳志。
三、篇目的报审程序与要求
(一)县(市)区志篇目需经总编室讨论、广泛征求有关专家和承编单位意见,并经本级政府审查批准后,方可报送市地方志编纂委审查。
(二)审查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1、全面、客观、真实地记述本行政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2、科学分类与现实社会分工(现行管理体制)相结合,全志的整体性与分志的相对独立性相结合,志书体例的相对统一与突出地方特色、时代特征和行业特点相结合。
3、结构严谨、归属得当、层次分明、排列有序,符合“事以类聚”、“类为一志”的基本要求。
4、篇章节目的标题坚持以类命题,简明扼要,准确规范,文题相符,同一门类各级标题不重复。
(三)篇目审查未能达到基本要求的,在与县(市)区地方志编纂委(办公室)充分沟通交流审查意见的基础上,将该篇目退回,修订后再上报审查。
(四)篇目审查达到基本要求的,市地方志编纂委将书面批复同意,县(市)区地方志编纂委(办公室)应按照批复要求组织开展编纂工作。
(五)在县(市)区志编纂过程中,县(市)区地方志编纂委(办公室)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进一步修改完善篇目,并将修改后的篇目重新报送市地方志编纂委备案。
四、编纂原则与基本要求
(一)遵守疆界,不越境而书。
(二)横分门类,纵向记述。横不缺项(要项),纵不断线(主线)。
(三)以事系人,生不立传。
(四)述而不作,寓观点于记述中。
(五)要处理好与前志的衔接,并注意对前志的拾遗、补缺、纠讹。
(六)记述事物要把握记述时间范围,要反映所记事物某一时期的全貌和某段时期内事物发展变化的情况。正确处理好详略关系。
(七)突出时代、地方、行业特色。
五、资料选用
(一)资料真实、准确。入志资料需经过鉴别、考证、核实。时间、地点、人物(单位)、事实、数据等准确;不可或缺但有歧义的资料,多说并存。
(二)资料全面、系统。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资料齐全。反映事物发生、发展、演变过程的阶段性资料连贯。人、事、物、时间、地点、事件经过等要素齐全。
(三)资料具有代表性、权威性。注重使用第一手资料和原始资料。
六、县(市)区级的初审与审查
(一)县(市)区各部门承编的志稿或专业分志稿完成后,形成初稿。初稿经过分纂、总纂后形成评议稿。评议稿经过修改后形成送审稿。
(二)初稿由同级地方志编纂委(办公室)组织初审。审核内容侧重于初稿资料的准确性、系统性,体例结构的科学性,语言文字的规范性等方面。初审成员由承编单位领导、专业技术人员、熟悉本行业历史的知情人和同级地方志编纂委(办公室)业务人员组成。
(三)评议稿由同级地方志编纂委(办公室)组织召开评稿会进行评审,并将评议意见整理形成评审报告。评稿成员由同级政府领导、专家学者、上级地方志办公室领导与业务人员组成,可邀请熟悉本行政区域情况的所辖县(市)区及邻近区域地方志编纂委(办公室)业务人员组成。
(四)送审稿报送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审查验收前须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查。审查组织由保密、档案、历史、法律、经济、军事、方志等有关方面的专家参加,审查组织对同级人民政府负责,组成人员记入志书编审人员名单。
七、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的审查验收
(一)报送审查验收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提交送审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编纂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志书编纂情况,对全书的总体评价,对评稿会提出意见的修改情况,送审稿尚存的问题及处理意见等。
2、志稿已根据评稿会提出的意见进行认真修改,并经过主(总)编的总纂,达到志书出版质量的基本要求。
3、志稿应是已经过本级地方志编纂委(办公室)组织的评稿会成员初审,经过同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
4、志稿的各组成部分(文稿、图照、表格和总目录等)齐全,入志的资料以及统计数字经过核实无误。
5、提交评稿会的评审报告、主(总)编总纂意见和同级人民政府审查意见等有关材料。
6、提交志稿经军事、保密、档案等相关部门审查通过的有关证明材料。
(二)审查验收的内容与标准
审查验收人员应严格按照志书质量的基本要求进行全面审读,审查内容主要包括:政治、资料、体例、内容、记述、行文等方面。重点把握:观点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史实是否准确,入志资料是否真实可靠;记述内容是否反映时代特征、地方特色和行业特点;体例是否完备,篇目设置是否科学、合理;记述是否规范,文字是否朴实、简洁、流畅;志稿内容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保密要求。
(三)审查验收的程序
1、检查志稿是否齐备(包括全书目录);未齐备的,应予补齐后再进行验收。
2、检查报送材料是否齐全与合乎要求,不合格者退回补齐或重新修改后,方可进行验收。
3、由保密、档案、历史、法律、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专家和有关部门领导组成审查验收组对志稿进行审查验收。审稿过程中提出的审改意见,必须形成书面材料,并由审稿人员签名。对合格的志稿,给予办理验收手续,由审查验收组形成审稿报告,经主持审查验收工作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公章,一并返回送审单位供修改时参考;对不合格的志稿,须退回修改补充,经重新审查合格后再办理验收手续。
4、各县(市)区地方志编纂委(办公室)要根据审查验收组对志稿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认真分析,并根据审改意见对志稿进行修改、充实,力求进一步完善、提高。
5、各县(市)区志稿经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审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报送省地方志编纂委审核。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人民政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关于
【发布单位】福州市
【发布文号】榕政办〔2008〕100号 【发布日期】2008-06-16 【生效日期】2008-06-1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人民政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关于福州市2008年纠风工作
实施意见的通知
(榕政办〔2008〕10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公司):
市人民政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关于《福州市2008年纠风工作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定,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六月十六日
福州市2008年纠风工作实施意见
市人民政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纠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纪委九届四次全会、市政府廉政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做好我市2008年纠风工作,现提出2008年纠风工作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2008年全市纠风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以人为本、纠建并举、统筹推进,着力在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防治不正之风上取得新成效,确保新的专项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已开展的专项治理取得新的进展,政风行风建设取得明显进步,民主评议和政风行风热线工作不断深化,为进一步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保证。
二、主要任务
1、加强对市场价格调控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是今年中央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依法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严格控制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调整,重点对部分重要的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对其他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进行必要的监管,坚决纠正不顾大局、不执行中央和省、市有关加强价格监管政策的行为,确保价格监管措施的落实,严肃查处价格方面违法违规行为,确保物价稳定和群众基本生活需要。治理价格控制难点问题,继续加大对教育、医药等乱收费的治理。严肃查处价格方面违法违规行为,对合谋涨价、串通涨价、停供限供、囤积居奇、或变换手法、变相涨价以及捏造、散布虚假价格信息、扰乱市场秩序等行为,要坚决依法严惩。同时,及时做好价格的监测、调控和物品的储备、投放等工作。由市物价局牵头负责。
2、认真抓好中央和省、市各项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
重点围绕中央、省级和市级财政支持教育、卫生和惠农方面投入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证中央和省、市财政资金及时拨付、按规定使用,严防中央和省、市财政资金发生“跑、冒、滴、漏”, 督促各级政府落实相应配套资金,坚决纠正和查处截留、克扣、挪用各项惠民资金的行为。确保中央和省、市各项惠民政策措施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
由市农办牵头负责,逐项落实中央、省和市里各项惠农政策,确保各项惠农资金真正惠及农民,确保各项种粮政策、补贴真正惠及粮农。
由市教育局牵头负责,重点在春、秋开学之际,对扶持教育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和学校各类收费情况开展检查监督,年底集中进行点评整改,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和乱收费情况严重的地方和单位,列为重点监控对象,抓住不放,戴帽整改,对整改不力的,严肃查处。
由市卫生局牵头负责,深入开展行风评议,巩固去年专项治理成果,防止医院“红包”现象反弹,重点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疫苗补助经费使用情况的检查,确保这两项资金如数落实到特定对象。各县(市)区要集中精力,强化措施,切实整改。
由市财政局牵头负责,督查其他方面惠民政策的落实情况。
3、强化对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救灾专项资金的监管工作
总体要求是“专款专用,确保安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分工到人,专职负责,严格制度,严密监管。
强化对社保基金的监管工作,规范社保基金的征缴、支付和管理,加强基金征缴、支付和对财政专户的监督,健全完善基金监管长效机制,完善经办机构内控制度,防止“跑、冒、滴、漏”;健全监管机制,开展社保基金行政监督、专家监督和社会监督,积极发挥财政、审计等专门监督和人大、新闻媒体等社会监督力量的作用;加强教育管理,进一步强化法制政策教育,牢固树立依法依规思想观念,严守基金纪律,维护基金安全;完善政策制度,实现专户存储,专款专用;进一步落实基金监管责任,严肃查处贪污、截留、挤占、挪用、骗取社保基金的行为。有关部门要围绕基金收支、管理、运营的各个环节,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工作,进一步提高维护基金安全的自觉性,从源头上防范风险。同时,要做好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工作,实现社保基金收益最大化,确保基金安全和其社会保障功能真正惠及广大群众。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负责。
强化对住房公积金的监管工作。完善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政策,做到应缴尽缴、公平合理,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发挥更大的作用。及时发现并严肃查处违规运作、缴纳和挤占、截留、挪用住房公积金等行为。加强管理机构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方便群众提取和使用。由市建设局牵头负责。
强化对救灾专项资金的监管工作。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准确、公开地发放到位,真正发挥资金应急济困的作用,由市民政局牵头负责。
强化对扶贫专项资金的监管工作。确保资金真正用在扶贫开发项目上,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由市农办牵头负责。
4、深入开展减轻农民负担工作
对涉农乱收费问题开展综合治理,重点治理农村义务教育、农民建房以及村级组织乱收费和摊派问题,严格清理涉农收费文件和项目,建立健全涉农收费文件审核制度。继续贯彻执行涉农税收、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农村订阅报刊限额制,农民负担监督卡制以及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行为,坚决纠正和查处违背农民意愿、超范围超标准向农民筹资筹劳和强行以资代劳等问题。强化农民负担监督检查,实行定期检查与明查暗访相结合,坚决纠正和查处涉农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集资摊派问题,切实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坚决纠正和查处新农村建设中不顾农民实际承受能力、强拆强建、盲目建设等损害农民利益问题。坚决纠正和查处农村土地承包、征占农村集体土地和农民承包地中损害农民权益的突出问题。深化农民负担重点监控工作,建立健全加强监管的长效机制,对那些农村“三乱”问题较重、专项治理效果不明显的地区和部门,列为重点监控对象,实行处理、整改全程监督。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坚决查处涉农负担违规违纪行为,重点查处违反有关规定,截留、平调和挪用农民的各种补贴补偿款,向农民乱收费、乱罚款和集资摊派的行为,确保不发生涉及农民负担的案(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由市农业局牵头负责。
5、继续治理教育乱收费
深化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督促各级政府履行投入和监管责任,确保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改革政策的落实,严禁“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并切实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基本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的清理规范任务,加大高中阶段改制学校的清理规范力度。继续实行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政策、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等。加强对学校收费的监督,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各级各类学校的学费、住宿费不得高于2006年秋季的相关标准,地方自行制定的与国家教育收费政策不符的文件规定一律废止。加强对国际合作办学的监管,严禁借机乱收费。严格教育收费审批权限,加强对学校收费资金的监管,完善学校资金使用公示制度、经常性审计及审计公告制度。严格规范学校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行为,禁止任何部门和学校统一征订教辅材料和开办有偿补习班,严禁中小学教师举办或参与举办各类收费培训班、补习班、提高班。坚决纠正脱离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建设奢华校园的行为。坚持并完善教育经费拨付、学校经费收入和使用情况的经常性审计监督制度。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逐步解决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收费问题。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与所在地学生平等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免收借读费。由市教育局牵头负责。
6、继续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
认真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措施,积极促进城镇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完善医保结算办法,加强农村新农合资金使用监管,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难问题。积极组织参加以政府为主导、以省为单位的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办法,进一步明确由政府建立监管平台和非营利性的采购平台,加强对药品、医用耗材、检验试剂集中采购全过程的监督,规范并推进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工作。逐步完善医药价格监管办法,强化对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的监管。继续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落实不良行为记录制度。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基本用药的供应、集中采购、统一配送,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加大查处收受“红包”力度,严格落实公立医院院长行风建设责任制,大力推行院务公开,加强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管,开通“12320”海西健康热线,规范卫生执法自由裁量行为,严厉打击违法行医,坚决纠正各种乱加价、乱收费行为。进一步整治虚假违法医药广告。由市卫生局牵头负责。
7、坚决纠正公共服务行业侵害消费者权益和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
认真解决公共服务行业利用特殊行业管理优势限制和侵害消费者权利、设置服务陷阱、推行强制服务、指定消费、搞价格欺诈以及乱收费等损害群众消费权益问题。督促供电、供水、电信、金融、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行业研究提出纠正损害群众消费权益不正之风的治本措施。由市工商局、市政府纠风办牵头负责。
8、坚决纠正行业协会侵害消费者权益和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
督促有关部门规范行业协会的服务和收费行为,坚决纠正一些行业协会利用行政权力强制入会、摊派会费、搭车收费、指定服务、擅自制定应由政府定价的收费项目和标准、违规收费以及设立“小金库”、乱收滥支、坐收坐支等问题。由市民政局牵头负责。
9、认真解决市场中介组织侵害消费者权益和企业利益的问题
认真贯彻执行《福州市市场中介组织管理办法》,督促有关部门继续抓好市场中介组织的清理整顿,健全市场中介组织管理制度,推进信用监管体系建设,规范市场中介组织的服务和收费,坚决制止和纠正市场中介组织进行价格欺诈、提供虚假信息、搞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逐步实现市场中介组织与所谓的主管部门和挂靠单位彻底脱钩,加快理顺体制机制,加强规范管理。加快培育品牌市场中介组织,依法保护市场中介组织的正常活动,严厉打击非法的中介组织。重点抓好对工程造价机构、房地产交易机构、招投标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市场中介组织的监管。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管,积极推进市场中介组织监管立法进程,探索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由市工商局牵头负责。
10、深入开展清理规范评比达标表彰工作
在巩固2007年清理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配合党委、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对所属单位举办的各种评比达标表彰活动进行全面清理、规范,着力解决过多过滥问题,努力实现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大幅减少、保留项目发挥积极作用、基层企业及群众负担明显减轻的目标,并制定长效管理的规范性文件。由于任务拓展,各级政府应及时调整清理规范评比达标表彰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制订新的工作计划。由市政府纠风办牵头负责。
11、严格控制和规范党政机关举办节庆活动
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严格控制和规范党政机关举办节庆活动的要求,严格清理不符合规定的节庆活动,严格控制公共财政资金的投入。加强对各地党政机关举办或参与举办节庆活动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借举办节庆活动滥用财政资金、浪费公共财政资金等问题。坚决纠正利用行政权力拉赞助、搞摊派、增加基层和群众负担的不良风气。由市政府纠风办牵头负责。
12、继续深化治理公路“三乱”等项工作
积极探索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等源头治理的措施,巩固全市公路基本无“三乱”成果,抓好查处公路“三乱”问题快速反应机制相关制度的落实,健全举报查处快速反映机制网络。加大明查暗访力度,严厉查处公路“三乱”案件,坚决纠正以罚带纠、乱收乱罚等违纪违规现象,防止公路“三乱”反弹。高度重视和解决水上个别单位行政执法不规范和乱收费乱罚款现象,加大对执法人员的监管,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收费公路管理,严格政府还贷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收支管理;继续深入开展清理特权车、人情车工作,切实纠正违规减免车辆通行费问题。认真执行治超政策,加强对超限超载和超速的规范管理,清理涉车、涉船收费,加强农村公路督查,加强绿色通道建设,切实保障绿色通道畅通。由市交通局牵头负责。
继续开展企业减负工作(由市经委牵头负责)、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工作(由市新闻出版局牵头负责),认真开展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工作(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负责)。
13、进一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
督促各部门各行业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作风建设、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严格落实政风行风建设责任制。要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强化部门和系统的内部监督,重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充分发挥特邀监察员、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代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要针对群众反应强烈的问题认真开展自查自纠。特别要从改革体制机制、解决利益驱动问题入手,逐步建立靠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继续开展创建文明行业和人民满意的政府部门活动,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加强正面引导。
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开展厉行节约,积极筹措资金,支援抗震救灾工作。各级各部门要精简各类会议和活动,严格接待和差旅制度,加强出国(境)经费管理,压缩行政事业经费开支,严格控制行政事业单位新增公务用车购置,暂停审批行政事业单位办公楼项目,强化预算约束、加强资金监管。
要围绕纠风专项治理,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坚持全面推进、突出重点,着重开展对新增加专项治理项目涉及的单位、与民生关系紧密的部门和行业以及基层窗口单位的评议。政风行风热线工作要以关注民生、改进作风为主线,从解决具体问题入手,不断创新形式,扩大覆盖面和参与面,提高问题的办结率和群众满意度。要特别注意发现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注重正面引导,加大对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着力建立科学规范的政风行风评议评价体系、运行方式和结果运用机制。及时研究民主评议和政风行风热线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新的工作形式,总结成功做法和经验,形成纠正、建设、监督三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由市政府纠风办牵头负责。
三、几点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
各级各部门要把纠风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领导。要健全和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细化任务,明确责任,严格目标考核。要把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问题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的目标责任范围,健全和落实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纠风专项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牵头部门要加强统筹,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积极组织有关方面抓好落实;相关责任单位要密切配合,按照职责分工积极主动完成任务;派驻监察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配合做好本部门、本系统的纠风工作;各级纠风工作机构要切实搞好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今年新部署的纠风专项工作,牵头部门要尽快建立相应的协调机构、制订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强化监督检查,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
要把监督检查贯穿于各项治理工作的全过程,把重点放在发现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上。坚持把定期的普遍检查与经常性的明察暗访相结合,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每项专项治理工作都必须开展督查,特别是要加大对关系民生的中央改革措施和宏观调控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对督查中发现的重点问题,要督促相关单位限期整改,并举一反三,堵塞漏洞,防止同类问题重复发生;对督查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认真研究治本措施,推动制度创新。要加大对损害群众利益案(事)件的查处力度,严格责任追究,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行为,对典型案件要公开曝光。同时,充分发挥监督检查和查办案件的预防功能,通过对典型案件的分析,着力从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上查找产生不正之风的原因,认真吸取教训,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从源头上进行预防和治理。
3、深化改革创新,加大从源头上治理不正之风的力度
要着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纠风专项治理实现从事后查处为主向推进改革、源头治理转变;二是政风行风建设实现从以开展创建活动为主向纠建并举、制度创新转变;三是民主评议和政风行风热线实现从以扩大规模为主向规范运作、注重质量转变。各级各部门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把握规律性,在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同时,按照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大胆探索,以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办法开展工作,不断铲除滋生不正之风的土壤,努力从源头上防治各种不正之风。要围绕改革和发展的进程,探索源头治理工作的方法和措施,找准与经济建设的结合点,把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促进源头工作的不断深入。要加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对容易出现不正之风的地区和部门,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发现苗头,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防止成风。要紧紧围绕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加强综合治理,加大源头治理力度。要健全制度,构建防范不正之风的长效机制。各级各部门要加强联系和沟通,达成共识,注重形成抓源头治理的整体合力。
4、加强协调配合,务求在工作上取得实效
各级纠风部门要切实负起组织协调的职责,加强对各专项治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和协调,认真落实上级纠风部门的各项工作部署。要通过大力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开通“政风行风热线”等形式,更加广泛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各专项治理工作,充分履行监督权。及时掌握和认真分析情况,结合部门和行业自身特点和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思路、目标和任务,对本地区、本部门的纠风工作和行风建设进行总体规划,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行业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纠风工作的实际效果取信于民。各部门和行业要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围绕服务经济的具体措施向社会公开承诺,增加政府部门和行业工作的透明度,狠抓落实,讲求纠风工作的实效。各部门和行业的纠风工作和政风行风建设工作,要通过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等民主监督方式进行检验,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做到以评促纠,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不断取得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阶段性成果。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文化局关于加快建设完善街道文化站工
【发布单位】福州市
【发布文号】榕政办〔2008〕90号 【发布日期】2008-05-29 【生效日期】2008-05-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文化局关于加快建设完善街道文化站工作的通知
(榕政办〔2008〕90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
市文化局制定的《关于加快建设完善街道文化站工作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五月二十九日
关于加快建设完善街道文化站工作的意见
福州市文化局
为更好地推进我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确保今年“建设完善31个街道综合性多功能的室内文化活动场所”为民办实事项目的顺利完成,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硬件支持,根据《文化站管理办法》要求,借鉴全国其他城市的先进做法,并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快建设完善街道文化站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责任
我市(市、区、街道)三级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街道一级的文化建设是较为薄弱的一环,特别是作为党和政府开展思想文化宣传工作基本阵地的街道文化站,目前普遍存在着建筑面积偏小、内部设备简陋、功能单一和人员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了街道文化站服务功能的发挥。对此,各区人民政府要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区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榕委办〔2008〕20号)及《关于开展2008年为民办实事工作的通知》(榕委〔2008〕6号)的要求,紧扣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城区)的要求,从全面提升我市公共文化建设整体水平、构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高度,把街道文化站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创建文明城市(城区)目标管理范畴,切实承担起建设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街道文化站建设的领导和协调,及时解决街道文化站建设完善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要认真落实街道文化站建设任务,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形成合力,确保如期完成31个街道文化站的建设完善任务,真正把实事办实办好。
二、合理定位,完善服务
街道文化站作为城市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载体,其主要职责:运用各种文化艺术手段,进行时事政策、建设两个文明和爱国主义等方面的社会宣传教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体育活动及电影放映等活动;开展群众读书活动,举办各类文化艺术讲习班(讲座),辅导和培训群众文艺骨干;搜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文物的宣传保护工作。
街道文化站功能设置应包括图书阅览、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普培训、网络信息、体育健身和老年人、青少年活动场所及办公用房等,项目设置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街道文化站面积可参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关于“每个街道都有综合性多功能的室内文化活动场所,总面积每万人≥500平方米”的标准进行建设。
各区人民政府、街道应依据本地区的实际,合理确定街道文化站的综合服务功能,使其达到满足群众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条件。在当前项目资金、建设用地等相对困难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加大财政投入和制定相关扶持政策,采取新建、改扩建和依托社区共享共建等多种形式,努力完成31个街道文化站建设完善任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和条件,因地制宜,整合利用闲置的行政办公大楼、街道企事业单位用房、中小学校舍等设施,改造提升,务求适用。各区人民政府、街道要保证街道文化站站长在编在职,有相应的专兼职工作人员,并能积极组织群众开展活动。
三、加强监督,保证进度
市文化局要加强对街道文化站建设完善项目的专项监督检查,督促和推进街道文化站建设工作。各区人民政府要建立街道文化站建设完善项目负责人制度,定期督促落实资金落实情况、狠抓工程项目进度等。从2008年8月开始,各区人民政府要指定街道文化站建设完善项目的联系单位和联系人,并于每月25日前将工程建设进度情况报市文化局(联系人:田磊、陈丰;联系电话:83842337、83842336);市文化局应定期将各区建设情况汇总后报市政府领导并市政府督查室,由市政府督查室视情况进行通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环保局哈尔滨市市区居民居住区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政办综[2004]61号 【发布日期】2004-09-02 【生效日期】2004-09-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环保局
哈尔滨市市区居民居住区环境噪声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哈政办综[2004]61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
经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将市环保局《哈尔滨市市区居民居住区环境噪声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o四年九月二日
哈尔滨市市区居民居住区环境噪声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为认真落实市委主要领导关于对噪声扰民问题的批示精神,集中治理扰民噪声污染,给市民创造一个安静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哈尔滨市居民居住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区为主、部门相互配合”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在居民区集中开展环境噪声污染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查处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噪声污染违法行为,切实改善居民居住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环 境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二、整治任务
(一)整治夜间建筑工地施工噪声。重点整治居民居住区建筑、拆迁、道路维修、管线铺设等夜间施工工地产生的噪声,严肃查处未取得环保部门发放的夜间施工许可证,擅自进行夜间施工的违法行为。
(二)整治歌厅和酒店的卡拉OK音乐噪声。重点整治居民居住区经营性饮食、服务单位和娱乐场所扰民噪声污染,采取有效措施,使其达到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三)整治居民居住区街头烧烤。对居民居住区街头烧烤摊点加大清理、取缔力度,防止反弹。
(四)整治市场早市叫卖噪声。重点整治居民居住区周边的各类马路市场及早、夜市市场(包括市场外溢)在经营活动中的叫卖、音响、加工、喇叭所产生的高噪声污染扰民行。
(五)整治商家促销形成的噪声。取缔商业经营活动中为招揽顾客使用的高功率喇叭或音响器材。
(六)整治生产、加工噪声。对居民居住区生产中各种风机、水泵、金属切割、建材加工、汽车维修及饮食服务中的空调、冷却塔、排风机等超标噪声,进行限期整改,逾期未治理达标的,由区人民政府责令其停业、搬迁、关闭。
(七)整治机动车交通噪声污染。加大市区机动车禁鸣管理力度,加强对安装警报器车辆警报器使用和公交车辆报站喇叭的音量管理。
三、责任分工
环保部门:负责环境噪声污染专项整治的综合、协调、督办检查工作。同时,负责整治工业生产中风机、水泵等产生的噪声,宾馆、饭店、酒家等服务行业的空调、冷却塔、油烟排风机等产生的噪声。
公安部门:负责取缔居民居住区内商业经营和娱乐活动中使用的高音喇叭或音响器材;负责对居民家庭产生高噪声扰民行为的劝止工作。
工商部门:负责取缔无环保许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扰民噪声的各类生产经营性企业、个体工商户。
文化部门:负责整治无环保审批手续的经营性文化娱乐场所的卡拉OK扰民噪声。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负责查处工程夜间施工噪声污染,取缔露天烧烤。
停车场和市场主管部门:负责整治居民居住区各类马路市场(包括早、夜市市场和市场外溢)及停车场产生的扰民噪声。
交通部门:负责配合环保、工商部门整治噪声扰民的汽车维修企业。
信访部门:负责批转噪声信访件,及时答复需信访部门反馈的上访人,配合办理重大噪声污染案件工作。
广播电视部门及报社:负责专项整治期间的宣传报道及舆论监督工作。
各区人民政府:负责本区环境噪声污染专项整治工作。组织本区环保、公安、工商、文化、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交通、环境综合整治、市场办、各街道办事处等部门对居民居住区各类扰民噪声进行集中整治。
四、工作步骤
专项行动分为三个阶段:(一)宣传动员阶段(8月20日一9月8日)。
各区和各部门要从维护市民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制定专项行动方案,搞好动员部署,立即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在专项行动中,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搞好集中宣传教育,积极进行正面引导,让广大市民了解和支持整治行动,让产生噪声的单位和个人能够自觉遵守各项规定,及时整改。
(二)集中整治阶段(9月9日一10月20日)。
各区人民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对市长热线和环保12369投诉电话反映的噪声扰民问题,本着“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的原则进行及时 查处并将办理情况及时向群众反馈。同时还要对2003年以来群众通过来电、来信、“行风.热线”、市长热线电话等渠道投诉反映的噪声扰民问题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对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老大难问题,要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综合整治,限期解决。
(三)总结验收阶段(10月21日一lO月30日)。
市噪声污染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各区和市直相关责任部门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和检查验收各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专项行动取得的经验与不足,提出加强长效管理的措施,工作总结要在11月10日前上报。
五、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此项行动的领导,市政府成立市噪声污染专项整治领导小组: 组长:王世华 市委常委、副市长
副组长:毕林涛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刘清玉 市环境综合整治办副主任
姜廷奎 市信访办副主任
成员:李亚强 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
原东生 市公安局助理巡视员
王宝全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
张坤明 市文化局副局长
冯 岩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副局长
郭冀平市交通局副局长
张 鹏 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
徐民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整规综合办关于进一步做好2008年全市%95
【发布单位】福州市
【发布文号】榕政办〔2008〕119号 【发布日期】2008-07-18 【生效日期】2008-07-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整规综合办关于进一步做好2008年全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
序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榕政办〔2008〕11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公司):
市整规综合办研究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做好2008年全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以转发,请结合工作实际,遵照执行。
二○○八年七月十八日
关于进一步做好2008年全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意见
市整规综合办
(二○○八年七月)
2008年全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坚持 “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方针,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影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推进规范市场秩序的长效机制建设,为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两个先行区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现就进一步做好全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突出重点,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根据坚持科学发展和着力民生民心的要求,针对关系人民群众人身安全和切身利益、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在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市场、重点商品上狠下功夫,集中力量深入开展专项整治,重点抓好食品安全、产品质量、药品安全、酒类市场、农资市场、保护知识产权、安全生产、打击走私、房地产市场、矿产开发、价格秩序、环境污染、串通投标的专项整治工作;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抓好其它专项整治工作。
(一)狠抓食品安全,建设“食品放心工程”。继续围绕“五类产品、一个行业”即畜牧业产品、种植业产品、水产品、饮用水、加工食品和餐饮业的主要食品污染开展全面治理和专项整治,加快推进食品安全生产加工、市场流通、标准认证、检测预警、企业信用、法制保障和宣传教育“七大”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市场监管,重点整治小企业、小作坊、小摊点、小餐馆和食杂店。加快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的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切实保障农村食品安全。牵头单位: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二)产品质量专项整治。组织开展“重点产品专项整治、打假保春耕、打假促安居、打假保名优、节能与民生计量”五个“金质亮剑”系列行动,同时开展规范使用名牌和免检产品标志、地理标志、能效标识、生产许可证、“3C”认证等专项执法检查。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监管机制,健全“两级督查、三级监管、辖区负责、过失追究”的分级监管责任制;强化“黑名单网上公开,限期抽查复检,整改不力吊证”的重点监管机制,从源头上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健全巡查制度和溯源体系,建立健全企业质量档案动态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监管。整顿规范民生计量,确保医疗卫生、贸易结算、环境监测等计量器具准确可靠。牵头单位:市质监局。
(三)药品市场专项整治。依法规范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的质量管理,深入排查药品安全隐患,坚决打击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的大案要案。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日常监管;加强对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疫苗、检验试剂、一次性使用无菌输(注)器具、植入、介入材料等医疗器械、以及麻醉、精神等特殊药品监管;开展兴奋剂生产经营专项治理工作和电疗、磁疗、光疗物理设备和隐形眼镜市场专项检查。按照“两网”建设“示范县”的标准和要求,完善农村药品供应网和监督网建设,以整治农村药品市场为重点,加大边远山区及与周边省份接壤地区药品市场的监管力度。牵头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四)健全酒类管理各项制度。主要是开展酒类经销企业备案登记及随附单制度的检查,严禁非法酒类经销企业及其产品流入消费领域。此项工作由市贸发局酒类管理中心牵头,市卫生局等配合。
(五)农资市场专项整治。抓住重点产品、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季节,组织开展农资打假护农专项行动,重点加强农村农资市场监管,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子、肥料、农药、兽药、饲料及添加剂、农机及零配件、渔机渔具等行为。继续开展毒鼠强等剧毒鼠药的清缴置换,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牵头单位:市农业局。
(六)推进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加强保护知识产权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我市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取得的成效,重点组织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多渠道、多途径开展对党政领导干部、行政执法和企业管理人员的知识产权教育培训,不断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认真贯彻《2008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行动相结合,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保护,加大侵犯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版权)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重点加强鞋类市场的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与保护知识产权重点企业的定期沟通协调制度,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制度,促进企业加强知识产权自我保护,大力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支持企业积极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牵头单位:市保护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七)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依法整顿和规范安全生产秩序,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努力实现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状况继续好转。工作重点主要包括煤矿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水上交通与渔业生产、民爆器材与烟花爆竹、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建筑施工、旅游安全、特种设备和学校安全等十项安全专项整治。总牵头协调单位:市安监局。
(八)打击走私。严厉打击走私贩私活动,对走私的重点区域、重点商品、重点渠道、重点主体实施严厉打击;进一步加强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推动对重点环节的整治和管理;加大对走私大要案的查处力度,加强检查和监督。牵头单位:市打私办。
(九)矿产开发专项整治。重点打击无证开采、超层越界开采、非法转让、持勘查许可证非法采矿等行为,配合相关部门关闭“禁采区”内采矿活动以及不具备基本生产条件、破坏浪费资源、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矿山企业;严肃查处破坏矿产资源案件。牵头单位:市国土资源局。
(十)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重点规范房地产交易环节,组织开展房地产中介经纪市场专项检查,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经纪机构监管,规范交易结算资金管理,保障交易安全。严格实行房地产经纪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实行持证上岗,查处未经备案的经纪机构和未注册的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从事中介经纪业务行为。加强房地产经纪合同“霸王条款”检查,规范房地产经纪行为,减少合同纠纷。牵头单位:市建设局。
(十一)价格秩序专项整治。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严肃查处串通涨价、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不正当价格行为。组织开展惠农、教育、医药、通信、资源环境、技术监督、海洋渔业等行业的价费专项检查,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牵头单位:市物价局。
(十二)环境污染专项整治。继续组织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的环保专项行动。一是重点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区违法排污问题,严厉查处环境污染与破坏水源行为;二是集中执法检查城市污水、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和加工、造纸、电力、钢铁行业,严厉查处违法排污行为;三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挂牌督办的环境案件进行环保督察,确保查处到位、整改到位。牵头单位:市环保局。
(十三)开展串通投标违法行为专项整治。从查办案件入手,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纪律的手段,集中力量查处一批串通投标的违法犯罪案件;同时研究对策,采取措施,形成打击和防范串通投标违法犯罪行为的有效机制,有效遏制工程建设、土地、矿业、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中的串通投标行为,加强投标市场的规范化、法律化管理。牵头单位:市纪委、公安局、监察局。
二、着力治本,建立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长效机制
(一)注重预防和制度创新。认真总结推广七年来各个专项整治工作的好做法和经验,注重和加强规范市场秩序的制度建设,健全和完善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长效机制。对已经整治多年的领域要以规范工作为重心,加大建章立制力度,巩固专项整治的工作成果。特别是要注重和加强预防体系建设,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方法进行探索,在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群防群治上下功夫,把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加强政府监管结合起来,把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与运用行政手段结合起来,加强市场经济秩序的源头治理,建立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互动的工作机制,形成企业自律、政府监管、市场引导、社会监督的格局。
(二)加强法制建设,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加强有关规范市场秩序的地方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工作,健全和完善地方性法律法规体系。对于亟需配套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有关部门要提出立法建议,抓紧立法调研,做好法规、规章草案的起草工作。要认真贯彻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意见》,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充分利用政务网建立行政执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衔接机制与信息沟通平台,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部门之间、行政执法与司法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配合,建立健全执法线索通报、案件交接、联合办案、联动执法等工作制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避免出现应当移送而不移送、以及以罚代刑的执法现象,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
(三)创新监管方式,健全监管体系。理顺职能,建立和完善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监督执法体制。实施全过程监管,建立从商品生产制造、储存物流、批发零售、广告展示、出口进口到使用消费等环节全过程监管体系,加强源头执法监管;实施分类型监管,建立监管对象信用等级分类制度,建立信用档案和黑名单制度,加强低信用等级对象的监管,提高执法监管有效性;实施群众性监督,执法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建立完善本部门举报奖励制度,落实举报奖励经费,充分调动群众举报侵犯违法犯罪行为的积极性,健全行政执法和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
(四)规范中介组织,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把规范、培育和发展中介机构作为今年整规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部门要强化对行业中介机构的监管,坚决清理不合规范和违法的中介机构,抓好中介机构信用建设,扶持和培育一批品牌中介机构,带动和促进整个中介行业的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调动行业协会力量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把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作为发动社会力量抓整规的重要抓手。要通过中介机构的有效运作,促进企业诚信自律,规范企业行为,延伸和强化部门对企业的监管。
(五)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按照国务院《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部署,加快推进政府、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体系建设,推动行业建立诚信自律机制;加强对监管对象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价格等方面信用的记录和奖惩,推行信用分类监管,推进行政监管部门信用监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行政主管部门之间信用信息共享,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依法实现联合监管;推进信用法规建设,大力培育信用市场需求,推动和规范信用服务行业的发展。
三、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整规工作舆论环境
围绕整规工作重点,加大整规工作宣传力度。各级整规办、宣传部门和专项整治牵头部门要加强对整规宣传工作的指导,突出宣传的社会性、群众性,增强宣传实效。要重点组织开展“4.26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诚信兴商宣传月等大型宣传活动,反映全市整规工作的情况和成果,展示整规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各新闻媒体要积极配合整规工作,在全市范围营造舆论声势,大力宣传整规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并配合有关主管部门适时曝光大案要案,发挥舆论的威慑力量。始终保持对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增强广大经营者、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倡导依法经营和诚信经营。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加强整规宣传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主题地开展系列宣传活动,营造整规工作的舆论氛围,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四、加强领导,确保整规工作责任的落实
一要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整规工作的责任感。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整规工作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的认识,始终把整规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增强做好整规工作的责任感。继续坚持“围绕市场、注重机制、构筑平台、各方切入、强化责任、抓好基础、循序渐进、合力推进”的基本思路,认真总结经验,坚持不懈做好整规工作,推动市场经济秩序继续好转,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省会中心城市建设。
二要加强领导,健全和完善整规工作平台。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整规工作领导,把整规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要围绕整规工作重点和专项整治工作需要,建立和完善专项整治工作平台,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和重大问题会商制度。各专项整治牵头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强化牵头意识,承担牵头责任;相关参与单位应主动融入工作平台,依照部门职能承担相应的职责,加强与牵头单位的配合,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专项整治工作。
三要加强督查,确保整规工作责任的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市政府对整规工作的统一部署,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单位,落实工作任务。要强化整规工作的行政督查,尤其是加强大案要案的重点督查。市整规办要强化督查督办,监察部门要会同整规办加大行政监察力度,及时追究不作为部门的责任,确保整规工作落到实处。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