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违规小水电项目清理整顿工作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7]136号 【发布日期】2007-07-13 【生效日期】2007-07-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违规小水电项目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
(闽政办[2007]136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直有关单位:
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清理整顿违规小水电项目工作进展顺利,整改力度明显加大,水能资源无序开发现象得到遏制,促进了全省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进一步深入推进清理整顿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省水能资源丰富,但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无序、盲目地开发小水电资源,严重影响了流域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也对生态环境质量和防汛安全构成威胁。对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始终清醒认识到清理整顿违规小水电项目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举措,也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大事。各设区市清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要按照省里的部署要求,明确整改责任、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间。项目所在地的县(市、区)政府要认真落实违规项目整改工作的属地化管理,具体组织实施好本辖区内违规水电项目的清理整顿,努力维护社会安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快分类处理。设区市清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要抓紧推进违规小水电项目的安全论证与整改工作,并在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把不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影响河道行洪安全、生态安全和工程自身安全的项目作为清理整顿的重点对象,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分类处理。
(一)对经专家论证属于有安全问题的项目,均应限期整改到位。无法整改的,由项目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立即解列拆除。对省里已确定拆除的违规小水电项目,设区市政府要负责督促当地县(市、区)政府限期拆除到位,并确保社会安定稳定。
(二)对符合流域综合规划但审批手续不齐全的项目,如专家论证无安全问题或虽有安全问题但已通过整改的,由设区市清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七天,公示期满无异议的允许补办有关审批手续。对经公示无异议的项目由设区市清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验收销号,并将通过验收销号的项目及时反馈省水利厅,由省水利厅牵头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环保局等部门组织抽查。
(三)对不符合流域综合规划、经专家论证无安全问题或虽有安全问题但已通过整改的已建项目,在规划水库开工建设之前,如项目业主与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并经公证,书面承诺在规划水库开工建设时接受无偿拆除的可允许继续运行;不签订协议并公证的,应停止运行并解列,电网企业不得收购其上网电量。对不符合流域综合规划的在建项目,不得继续建设,电网企业不得收购其上网电量。
(四)对未开展流域综合规划的河流上的项目,待流域综合规划审批后,按上述原则处理。
(五)对隐瞒不报继续违规建设或运行的违规小水电项目,一经查实,在建项目应立即停止建设、已建项目应立即予以解列,并依法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三、加大整治合力。违规小水电清理整顿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落实涉及本级本部门的整改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及时完善工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水利部门要牵头组织专家进行安全论证工作,监督落实相关整改措施;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我省中小水电站项目审批管理;经贸部门要严把发电企业上网审批关;电力监管部门要按规定核发发电业务许可证;监察部门要抓好干部支持违规小水电开发的查处工作;电网企业负责做好违规电站的解列工作,不得收购已被责令解列的违规小水电站的上网电量。国土资源、建设、物价、环保、移民开发等有关部门也要采取相应配套措施,做好职责范围内的清理整顿工作。整改验收结束后,各设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应抓紧总结工作成果,由省水利厅汇总后上报省政府。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七月十三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整顿工
作的通知
闽政办〔2009〕183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深入贯彻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8 号)和《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通知》(卫发明电〔2009〕180 号),进一步做好我省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组织领导
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是一项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民心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组织领导,以深入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为契机,扎实做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为加强对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由省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全省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组织实施,省食安办负责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信息汇总、联络协调、督查督办等日常工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强化整顿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做好农产品生产、食品生产加工、进出口、流通、消费等环节的监管工作。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要按照“全省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原则,加强对辖区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明确整顿目标和完成时限,确保整顿工作各项任务和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个人。
二、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职责
要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省政府有关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分工的规定,以及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通知》(闽政办〔2009〕75号)和省食安办《关于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有关问题的通知》(闽食安办〔2009〕26号),不断完善分工负责与统一协调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依法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继续做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打击违法添加非食品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和进出口、食品流通、餐饮消费、禽畜屠宰和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的集中整治。省直有关部门要及时做好相关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交接工作,密切部门协调配合,加强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各监管环节工作的协调、衔接与配合,保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整体性和有效性。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明确有关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通知》(闽食安委〔2009〕2 号),突出源头监管并进一步加强餐饮加工配送单位、前店后厂食品经营单位、经营初级农产品的销售企业与批发市场、食品仓储(含冷藏)专业单位、集贸市场经营初级农产品的经营户的监管,落实食品添加剂及食品助剂产品的生产企业标准备案和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证照办理工作,提高监管水平,确保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省直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出台食品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前店后厂食品经营单位、餐饮加工配送单位、食品仓储(含冷藏)专业单位的具体管理办法,以及保健食品产品注册、生产和经营全过程监管的具体规定,以便基层执行和操作,确保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得到切实执行。
三、组织食品安全工作督查和评估考核
省食安办将依照国家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督查和评估考核办法以及《福建省食品安全监管纠风工作方案》(闽食安办〔2009〕23号),适时组织对各设区市、各有关部门整顿工作进行督查评估和考核。各地要围绕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 2009 全省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09〕68号)和当地治理“餐桌污染”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工作任务进行督查评估,重点督查评估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情况;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强化监督、绩效评价、责任追究等方面的措施建立和落实情况;围绕“五类产品、一个行业”开展全面治理和专项整治进展情况;强化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各环节的全程监管,推进在产品生产和食品加工、市场流通和进出口、标准和认证、检测预警、企业信用、法制保障、宣传教育“七大”体系建设情况等。对工作不重视、进度滞后、成效不明显的县(区),要重点给予指导和督办。
四、妥善处理食品安全事故,加大案件查处力度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畅通食品安全信息收集渠道,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问题、隐患和案件线索并进行调查处理;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加强培训与演练,做好相应的人员、物资、技术储备,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要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及时妥善处置,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案件查处工作,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对于整顿工作中发现的顶风作案的食品生产经营者,要重拳出击,严厉处罚,决不姑息迁就。要重视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受理工作,省食安办将设立咨询、举报、投诉电话。各地、各有关部门也要设立专门的投诉举报受理电话,在11月底之前向社会公布,并将投诉举报受理单位及电话抄报省食安办。
五、规范信息报告和发布工作
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各设区市食安办要建立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信息报告制度,明确各单位信息报送负责人和联系人,及时准确反映工作进展情况。信息报告内容包括整顿工作进展、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案件查处、督查和评估考核等情况,重要信息随时报告。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各设区市食安办请于11月15日前将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信息联系人员名单报送省食安办,并于每月2日前向省食安办报送上月整顿工作动态信息。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要规范食品安全整顿信息发布工作,对于影响仅限
于本行政区域的信息,由本级政府授权有关职能部门发布;对于涉及2个以上设区市的信息,应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要求由省有关部门统一发布。
六、做好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手段,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主动发布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信息,解读我省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部署和各部门出台的政策措施,介绍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进展和政策落实情况,加强《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和宣传工作,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各级宣传部门要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好各新闻媒体,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积极开展舆论引导,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报道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七、加大节日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做好节日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保障群众饮食安全是各地、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重要任务。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统一部署下,针对分管领域特点,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细化措施,保障节日期间食品安全。要严格按照现行职责分工,加大节日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力度,重点对大型超市、农村市场、城乡旅游风景区和旅游景点、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饮食大排挡、车站码头及人流密集处、农贸市场及城乡结合部的食品小作坊、小加工点、小食杂店等易出现食品安全隐患的区域、场所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严厉查处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确保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十一月九日
|关闭本窗口|
第三篇:刘德章副省长在全省违规小水电项目清理整顿工作会上的讲话
刘德章副省长在全省违规小水电项目
清理整顿工作会上的讲话
(2006年12月7日)
同志们:
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针对我省一些地方前一阶段小水电建设混乱无序的现象,黄小晶省长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抓紧开展专项整治。省政府出台了《加强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规定(试行)》(闽政„2005‟15号),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开展清理整顿违规小水电工作。为摸清违规水电项目的基本情况,做好清理整顿工作,还陆续制订了一些有关规范管理与清理整顿的配套文件。经过一年多来的工作,在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配合下,清理整顿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快推进全省违规小水电项目清理整顿工作,加强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省政府决定召开这次会议。刚才,省水利厅庄先厅长就处理意见和今后有关规范管理工作做了很好的发言,请大家结合各地情况认真组织实施。下面,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我就继续做好清理规范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把握全局,充分认识违规小水电项目清理整顿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省煤炭、石油、天燃气等能源资源短缺,但雨量比较充沛,水能资源相对丰富,可开发的水能资源达1123万千瓦,居华东之首。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充分利用水能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开发小水电,使水能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小水电事业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小水电之乡和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的重要策源地之一。至2005年底,全省已建成投产水电站6049座,装机达822.5万千瓦,占全省发电总装机容量的46.7%,其中5万千瓦及以下小水电6032座,装机容量达到509万千瓦。水电开发对改善工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区域经济,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规划滞后、审批管理不规范等原因,一些地方受利益驱动,出现了未经审批、无序开发小水电资源的情况,据统计,从2001年至2005年这短短的五年间,全省建设小水电1642座,其中违规建设的达327座。这些违规开发的小水电,有的已经严重影响到流域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造成困难;有的对防洪防汛安全构成威胁,并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破坏。如不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将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清理整顿违规水电项目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一)有的违规小水电建设直接侵害农民群众权益
我省水能资源大部份分布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山区农村,在这些地方,水电产业已成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和经济支柱。但是,一些地方以无偿使用小水电资源、简化审批手续的名义招商引资,未经审批、盲目开发,对占用农村土地也大多采取一次性廉价补偿的做法,使得当地农民不但没有在小水电的开发中受益,反而因工程建设恶化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一些建成的小水电站单纯进行商品电输出,直接惠及“三农”不多,没有真正做到“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少数人无偿占有公共水能资源,扩大社会不公,群众意见很大,纠纷增多,信访、上访不断,影响了社会安定和谐。
(二)有的违规小水电建设直接破坏生态环境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当前和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省加大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力度,全面加强“五江一溪”流域的综合治理,严格控制废污水排放,扎实推进千公里河道疏浚整治、水葫芦清理整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一些违规小水电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或不按环保审查意见实施,造成有些河段河道湖泊化,有些河道长时间断流,局部地方水土流失和水质污染有加剧态势,水库周边生态环境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些不仅危及河流健康,而且对广大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也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加大对违规水电项目的整治力度,从根本上遏制水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问题,建设水资源保护体系,统筹安排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协调好人与水、人与河的关系,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水生态保障,已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三)有的违规小水电建设直接威胁防洪防汛安全
我省地处东南沿海,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频繁,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决定了防汛抗洪是我们始终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近几年的小水电开发建设中,有些项目擅自筑坝蓄水发电,改变河流流态和河道行洪断面,严重影响河道行洪安全;有些工程不经设计就直接施工,或聘请无资质的施工队伍进行建设,或边设计边施工等,留下不少安全隐患;有些工程建设没有同步考虑水土保持措施,造成水土流失,不仅增加了防洪防汛的难度,而且容易诱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有的水库主要功能是发电,没有设臵汛限水位,没有预留防洪库容;有的大坝本身抵御洪水的设计标准低,一旦来了超标洪水,不但不能够起到分洪错峰的作用,反而有可能自身发生安全事故,甚至威胁上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省已出现少数因违规建设电站水库而引发的险情,群众对此反应强烈。
(四)有的违规小水电建设直接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我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匀,区域性和季节性缺水矛盾日益暴露,特别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小水电站的无序、过度开发,加上监管缺位,造成掠夺性利用水能资源,竭水而用,超过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导致局部河道淤塞、河床抬高、河道断流,更加不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治理起来成本也十分巨大。因此,加强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改变粗放型和单纯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发展模式,科学合理利用和优化配臵水资源,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明确要求,抓紧抓好违规小水电的清理整顿
去年8月20日,省政府出台了《加强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规定》,要求水利部门牵头负责全省违规水电项目清查工作,按照动员部署、清查摸底、清理整顿、验收销号、总结汇报五个阶段推进的要求,全省违规小水电项目清理整顿工作已全面展开。今年以来,省政府召开三次专题会议,专门研究我省违规小水电项目清理整顿有关工作,提出一系列具体明确的要求,相关部门采取措施,一手抓清查核实、一手抓整改,进一步规范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促进了清理整顿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自2000年7月以来开工建设的单站装机容量5万千瓦及以下的水电项目中,手续不完善和违规建设的共有327座、总装机容量48万千瓦。其中,福州市72座、厦门市17座、漳州市27座、泉州市22座、三明市36座、莆田市7座、南平市49座、龙岩市40座、宁德市57座。
针对前一阶段调查摸底的情况,省政府提出违规小水电清理整顿总的原则是: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兴利与除害并举、当前与长远结合、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具体要求是:必须在2007年1月底前组织专家逐个进行安全论证,专家论证有安全问题的,必须在2007年2月底前落实各项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其中有重大安全隐患的项目必须在2007年汛前整改到位,消除隐患,确保安全。专家论证无安全问题的和安全问题经整改验收后的项目,应及时进行公示。2007年6月底基本完成清理整顿工作。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必须在2007年6月底前汇报总结工作成果。当前,各级各部门要突出抓好以下四项重点工作:
(一)分类处理,明确重点 从目前调查摸底与清查核实的违规项目类型看,违规情况比较复杂、性质轻重不一。因此,我们在清理整顿时,要正确把握政策,注意区分不同违规性质,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做到切合实际,妥善处理。
一是对符合原流域规划的项目,要抓紧组织专家组逐个进行安全论证,专家论证无安全问题的经公示无异议的,抓紧补办有关审批手续;有安全问题的,采取措施限期整改。
二是在未开展流域规划的河流上兴建的项目,要待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并批准后,按新规划进行分类处理。符合新规划的,还应组织专家组逐个进行安全论证,专家论证无安全问题并经公示无异议的,补办有关审批手续;有安全问题的,必须采取措施限期整改。
三是对不符合流域规划的或存在安全隐患无法整改的项目,由项目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依法组织限期拆除,设区市人民政府负责监督落实。
对在建的违规工程一律先停止建设,并按上述办法进行处理。四是对隐瞒不报继续违规建设或运行的项目,在建项目要立即停止建设、已建项目要解列,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流域综合规划是规范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开展清理整顿工作的重要依据。小水电开发中存在的大量违规现象,大多是规划滞后或不按规划建设造成的。因此,要切实加强流域规划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快流域综合规划编制与修编,科学合理布局小水电建设项目,妥善处理建设项目上下游、左右岸各种涉水利益关系,加强流域规划管理力度,切实把流域水能资源科学利用规划好、开发好、管理好。按照流域综合规划分级管理的原则,省水利厅和省发改委已经完成了大樟溪、木兰溪两条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与报批工作,省级负责的其他66条500km2以上河流的规划修编和初审工作也已全部完成,目前,要抓紧在2007年1月底前全面完成这66条500km2以上河流的流域综合规划环评任务。同时,省直有关部门要加强对500km2以下河流流域综合规划的指导工作,在永泰县小流域规划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全省中小流域规划工作。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要抓紧开展辖区内500km2以下河流的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和修编工作,其中有清理整顿任务的流域综合规划必须争取在12月底前完成。流域综合规划一经审定,必须严格执行。凡未经规划审批的河流一律不准报批新的水电项目。在修改完善流域综合规划的基础上,今后要定期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
(三)强化责任,推进整改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清理违规水电建设项目对促进水资源的科学合理配臵、实现可持续利用,确保水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去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清理整顿工作的责任感。省政府要求违规项目整改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由项目所在地的县(市、区)政府组织实施。要强化设区市政府责任,各设区市政府必须成立清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一名政府领导亲自抓这项工作。要明确整改责任人,落实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间。违规项目安全问题的专家论证工作由各设区市清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并明确专家论证工作的职责分工。由设区市水利部门牵头,发展改革、经贸、环保等部门参与,共同组织专家进行安全论证。设区市清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应及时将专家论证的结论向省清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并通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对少数严重违反流域综合规划,影响生态环境,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项目,要下决心予以拆除。整改的验收工作由各设区市清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验收销号要按照规范程序要求,严把验收质量关,确保合格一个,验收一个,严禁匆忙应付走过场,确保清理整顿工作到位。整改验收后要及时报省水利厅汇总后报省政府,省上要组织抽查验收。
(四)部门配合,形成合力 各级各部门要从清理整顿的大局出发,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监督落实涉及本级本部门的整改工作,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及时完善工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我省中小水电站项目审批管理;经贸部门要进一步把好发电企业上网关,负责做好违规电站的解列工作;水利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牵头组织专家进行安全论证工作,监督落实各项整改措施;监察部门要抓好干部参股或支持违规小水电开发的查处工作;国土资源、建设、物价、电力等有关部门也要采取相应配套措施做好职责范围内的清理整顿工作;宣传部门要组织加大宣传力度,对严重违反流域综合规划、影响生态环境、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项目予以曝光,为清理整顿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作为牵头单位的省水利厅要将清查核实情况及时通报各相关部门,各部门也要将掌握的各地违规水电站项目清理整顿情况及时反馈给省水利厅再上报省政府。对拒不整改的违规水电项目,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用地审批、电量上网、电价核定等手续。省发改委、经贸委、水利厅、环保局等有关部门将联合组织力量到各地进行检查指导、跟踪监管、及时纠正。
三、科学管理,规范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
开展违规水电项目清理整顿,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全省水能资源管理,规范水能资源开发利用,严格水电项目建设程序,实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今后的水电项目建设管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开发建设与生态和环境承载能力、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发展县域经济与保护群众利益的关系。立足长远,进一步规范水能资源管理,促进全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明确水能开发项目的管理职责
水电项目建设管理涉及的部门多、技术性强,各级各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各级责任主体,建立和落实工作责任制。为切实加强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从我省的实际出发,省政府研究决定:装机5万千瓦以上的水电项目的行政管理职能由省经贸委负责,5万千瓦及以下的水电项目的行政管理职能由省水利厅负责,经贸、水利部门要密切配合,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切实担负起水能资源开发项目建设管理等职责。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加强对水能开发项目的审查审批(核准)等管理工作,确保水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对水能资源项目的审查审批要实现责任追究制,主持和参与水能开发项目审查、审批(核准)、验收的单位要对其批准的工程方案和验收的工程项目终身承担相应责任。
(二)严格水电项目审批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坚持依法治水、依法行政,进一步建立健全水能开发的综合规划、前臵审批、项目核准和分级管理制度。按照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省政府《加强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规定(试行)》等规定要求,水电项目建设必须严格实行核准制,各有关部门要从项目立项、设计、建设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装机容量25万千瓦及以上的水电项目由省发改委审核后,上报国家发改委核准;装机容量1万千瓦以上、25万千瓦以下的水电项目或跨设区市的水电项目,由省发改委核准;装机容量1万千瓦以下水电项目,由设区市发改委核准。必须依法依规办理相关前臵审批文件,包括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防洪规划同意书、水资源论证及取水预申请、水土保持方案批复;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项目建设用地预审意见;环保部门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批复文件;林业主管部门对征占用林地的预审意见;行业主管部门的行业审查意见;电网企业的接入系统审查意见;移民管理部门对库区移民安臵规划的审查意见;位于风景名胜区内或城市规划区内的项目,还应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选址审查意见。对违反程序、越权审批或核准的,要追究审批或核准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还要强调的是,在清理整顿期间,不得审批新的小水电项目,今后原则上也要严格控制小水电项目的审批。
(三)强化水电项目的建设监管
各级各有关部门对水能资源开发项目的审查审批和建设要全过程加强管理,严格把关。对未获得水能资源开发权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水电开发和建设。必须严格水能资源的开发程序,坚决纠正不按建设程序审批开发,盲目开工建设水电站的行为。在水能资源开发建设中,要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进行。要强化政府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监督管理,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项目法人在主体工程招标工作完成后,应向有监督管理权的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质量监督手续,接受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经贸行政主管部门对5万千瓦以上的项目、水行政主管部门对5万千瓦及以下的项目要切实负起水能资源开发项目质量监督管理的责任。水电项目主体工程开工前,要将第一个汛期的度汛方案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才能正式开工建设。开工建设后,每年汛前必须编制防汛预案并报当地防汛指挥机构审批。防汛预案一经批准,项目法人、工程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及项目所在地有关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并切实做好水能资源开发项目阶段验收、专项验收和竣工验收等验收工作。要严格水库大坝蓄水安全鉴定,5万千瓦以上项目的鉴定结果要报经贸行政主管部门备案,5万千瓦及以下的项目的鉴定结果要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四)全面推行水能资源开发有偿出让制度
水能资源归国家所有。水能资源开发权必须实行有偿出让制度,并通过市场手段配臵,以遏制“跑马圈河”和无序开发。今后不论是新开发项目还是水电站改造、扩建、技改,均须先获得水能资源开发使用权,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公开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有偿出让。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主动承担起水能资源开发权出让、转让办法的制定任务,通过规章制度明确规定水能资源出让的条件、出让的程序、出让的价格测算及转让程序,加快推进水能资源的市场化配臵进程,促进水能资源的有序开发。
(五)确保水电站安全运行
已建项目发电运行必须按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的要求,制订汛期调度运行计划和防洪抢险应急预案,报有管辖权的防汛指挥机构审批,并按水库的防汛调度权限,服从相应防汛指挥机构的调度。经贸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电站安全运行负有监管的责任,要加强对水电站安全生产的监督,以保证水能资源的有效利用,确保公共安全和社会公众利益不受损害。安全生产监督部门要会同经贸、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安全管理,严格要求项目业主按照水电站生产有关规程规范与技术标准进行安全生产,强化水电站安全年检工作,年检合格的颁发年检合格证书,年检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要切实做好电站大坝安全鉴定工作,按照国务院《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等规定,要求项目业主委托有资质单位定期开展大坝安全鉴定工作,对于大坝鉴定有安全问题的,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除险加固,确保水电站运行安全。对于未经年检和未定期开展大坝安全鉴定的水电项目,水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办理取水许可年审,工商部门不予办理工商执照年检手续,经贸主管部门通知电网企业不予收购电量。
同志们,当前,全省上下正在认真贯彻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扎实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开展违规小水电项目的清理整顿,是贯彻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具体行动,是各级政府工作的一件大事,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全力以赴,为促进全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通知(闽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7]3号 【发布日期】2007-01-08 【生效日期】2007-01-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通知
(闽政办[2007]3号)
各产煤市、县(区)人民政府、省直有关单位:
去年以来,各产煤市、县(区)和省直有关部门集中开展对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煤矿的整顿关闭工作,依法取缔关闭了一批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以及生产能力落后的小煤矿,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一些煤矿非法开采和超层越界开采行为仍有存在;一些地方煤矿关闭工作不到位、煤矿资源整合不规范、煤矿建设项目违法违规问题还较突出,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为进一步做好我省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82号)的精神,现就进一步做好我省煤矿整顿关闭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一)工作目标
到2010年,全省煤矿实现“一个好转、两个减少和三个提高”的目标。
一个好转:采矿秩序明显好转。全省基本消灭非法开采、违法违规建设、生产以及破坏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布局不合理的煤矿。
两个减少:一是煤矿特别是乡镇煤矿数量减少,全省煤矿数量减少到340家左右;二是煤矿事故总量大幅度下降,全省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力争控制在4以下。
三个提高:一是煤炭资源回采率明显提高,全省煤矿采区回采率要达到规定的最低开采回采率指标,薄煤层不低于85%,中厚煤层不低于80%,厚煤层不低于75%,破坏和浪费资源的现象基本得到控制;二是煤矿安全保障、安全投入、安全生产条件和煤矿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煤矿全部装备安全监控系统,淘汰落后生产工艺,井下消灭板车运输,基本实现轨道矿车运输;三是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技术素质明显提高,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管理人员,各项规章制度齐全。全省煤矿从业人员文化程度达到初中以上,特种作业人员文化程度达到高中以上,主要负责人和经营管理人员达到中专程度以上。
(二)工作任务
依法取缔无证开采,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严重超层越界开采的煤矿;限期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布局不合理、生产方式落后、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煤矿;清理纠正违规越权核准和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新建、改扩建煤矿项目。
二、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步骤
第一阶段:(2005年7月~2006年6月)依法取缔关闭非法开采、违法生产、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布局不合理的矿井(此阶段全省已关闭33家煤矿)。
第二阶段:(2006年7月~2007年6月)淘汰关闭不符合国家煤炭产业政策、布局不合理、生产方式落后、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煤矿。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改变乡镇煤矿过多、过散、生产能力低等状况,进一步减少矿点数量。计划全省在本阶段关闭65家煤矿,2006年年底前全省关闭煤矿36家;2007年6月底前关闭29家。
第三阶段:(2007年7月~2010年)以政策治本,强化矿井安全管理,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为工作重点;继续深化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严格安全准入,强化源头管理,继续清理纠正越权核准的新建、改扩建项目,全面提升全省煤矿整体水平。
三、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重点
(一)严厉打击非法开采行为,严防已关闭矿井死灰复燃
1.对非法开采和已关闭擅自恢复生产的矿井发现一处,取缔一处,并依据有关规定依法查处相关责任人;
2.非法挂靠井(硐)口、系统一律予以关闭;
3.同一个矿井1年内2次或2次以上超层越界开采的,一律予以关闭;
4.非煤矿山违法从事煤炭开采的,一律予以关闭。
(二)限期关闭和淘汰以下矿井
1.关闭布局不合理矿井
(1)不同的采矿权人,其许可的采矿范围在垂直方向上相互重叠且影响安全生产的,只保留一个矿井,其余予以关闭。
(2)国有煤矿井田范围内的各类小煤矿。
2.淘汰生产能力落后矿井
2007年年底前淘汰核定年生产能力(以下简称生产能力)在3万吨及以下的矿井。
3.关闭违法组织生产的矿井
(1)3个月内2次或者2次以上发现有重大安全生产隐患、仍然组织生产的煤矿,由县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提请地方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2)存在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被责令停产整顿、擅自从事生产的煤矿,由县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提请地方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3)被列入煤炭资源整合范围,整合过程中违法组织生产的矿井,由县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提请地方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4.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
(1)存在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被责令停产整顿,经整改后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由县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提请地方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2)存在水害威胁等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现有技术条件难以有效防治,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矿井,责令停产整顿并经县级人民政府组织专家论证建议关闭的,依法予以关闭。
(3)1个月内3次或者3次以上发现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或者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矿井,由县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提请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关闭。
(4)已取得相关证照,但管理滑坡、安全生产条件下降,被责令停产整顿,经整改后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由县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提请地方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5.地方人民政府决定依法予以关闭的矿井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地方行政法规和规定,对发生重特大事故后决定依法予以关闭的矿井。
6.关闭煤炭资源接近枯竭的矿井
经省国土资源厅认定煤炭资源接近枯竭的煤矿,采矿许可证到期后应及时注销其各种证照,依法予以关闭。
(三)规范煤炭资源整合,从严控制煤矿新建项目
1.所有纳入资源整合的矿井必须按照先关闭、后整合、以大并小、以优并劣的原则进行整合,整合后形成的新矿井只能有一个法人主体、一套生产系统,并按照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和管理。整合后矿井的生产能力原则要求15万吨,开采极薄煤层不得低于3万吨。
2.全省停止核准(审批)生产能力3万吨及以下的煤矿新建项目。已批准(核准)规模在3万吨/年及以下的建设项目要立即停止建设,符合规定的可纳入煤炭资源整合范围。
四、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要求
(一)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全力以赴做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
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任务,各产煤市、县(区)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加强领导,明确任务,健全制度,强化责任,精心组织,落实各项措施,狠抓薄弱环节,全力以赴做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
(二)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落实部门职责
全省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由省煤矿整顿关闭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各产煤市、县(区)人民政府须成立相应的煤矿整顿关闭工作领导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认真细致地做好煤矿整顿关闭的有关工作,要把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作为实现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举措列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目标,纳入政绩考核内容,逐级分解、层层落实各项任务。
1.各产煤设区市人民政府负责本地区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建立、制订全市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职责、制度,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和配套措施,组织监督、检查各产煤县(市、区)人民政府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任务、目标落实情况。
2.各产煤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本地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具体实施整顿关闭工作各项任务。建立整顿关闭煤矿工作责任制,对应关闭的煤矿必须严格按照“六条标准”组织实施关闭;对被列入关闭矿井对象实施关闭的,必须填报“关闭矿井报告单”按隶属关系逐级上报,并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发布关闭矿井公告;负责落实各有关收缴部门对列入关闭矿井所缴纳的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等费用据实予以返还本息工作。
3.各产煤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建立已关闭矿井巡回检查制度,巡回检查制度应实行乡镇领导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发现本乡镇、街道范围内已经关闭矿井“死灰复燃”时,必须采取有效制止措施,并向上一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报告。
4.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煤炭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加大对无采矿许可证非法开采、超层越界开采等滥采乱挖煤炭资源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负责组织认定资源接近枯竭矿井,清理不符合矿产资源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大型煤炭矿区内及采矿许可范围相互重叠的矿井,提出有关关闭矿井名单。同时要做好非法采矿所造成矿产资源破坏价值鉴定工作。
5.发展改革部门负责清理纠正不符合经批准的煤炭工业发展规划和矿区总体规划、违规越权核准的新建煤矿建设项目,负责控制新建煤矿建设矿井规模。
6.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煤矿生产的监督管理,加大对无煤炭生产许可证非法生产的查处力度。负责清理纠正违规越权核准的改、扩建煤矿建设项目,负责控制改、扩建煤矿建设矿井规模;负责提出小煤矿数量控制规划目标,会同有关部门认定不符合产业政策、布局不合理和非法挂靠、一证(矿)多井或多井拼凑的矿井,提出有关关闭矿井名单。
7.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对存在重大隐患矿井依法做出停产整顿、停止施工的监管监察指令,监督煤矿停产整顿情况,提出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矿井名单。
8.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取缔无照经营煤矿。
9.行政监察部门负责对参与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有关部门履行职责情况实施监督监察;负责对存在非法开采并且没有采取有效制止措施的县、乡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依照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负责牵头查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投资入股办矿问题。
10.公安部门负责处置县级人民政府决定关闭煤矿的民爆物品,依法吊销相关民爆物品许可证件;负责维护煤矿关闭现场的治安秩序;负责查处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等涉嫌犯罪案件。
11.财政部门配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按规定对关闭的矿井已交纳的剩余采矿权价款予以退还。
12.劳动保障部门负责依法查处煤矿非法用工,监督煤矿按照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并缴纳社会保险费,指导和督促煤矿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加强劳动用工管理。配合制订煤矿转产职工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经济政策。
13.环境保护部门负责依法查处污染环境各类煤矿,对严重污染环境、整改无望的,应提请当地政府予以关闭。
14.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国有煤矿井田范围内的各类小煤矿关闭的落实工作。
15.供电单位负责切断当地政府决定予以关闭矿井的供电电源,拆除供电设施。电监部门负责查处供电单位向非法煤矿供电行为。
16.省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关闭所属煤矿各类矿办小井。
(三)加快煤炭资源整合进度,进一步提高全省煤矿开采的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水平
各产煤区市、县(区)人民政府必须严格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安监局、福建煤监局关于福建省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组织煤炭行业管理、国土资源、煤矿安全监管等部门抓紧编制本地区资源整合总体方案,确定煤炭资源整合目标和范围,制定相关的工作责任制度和程序,及时完成报送工作,保证资源整合工作顺利开展。省直相关部门应加大工作力度,简化审批环节,讲求实效,积极推行联合审查、审批。对审批同意的资源整合矿井,当地政府应督促有关部门抓好设计方案的实施工作。决不允许假整合、边整合边生产和违反设计施工现象的出现。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一月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市违规小水电清理整顿领导小组的通知(榕
【发布单位】福州市
【发布文号】榕政综〔2007〕61号 【发布日期】2007-03-12 【生效日期】2007-03-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州市
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市违规小水电清理整顿领导小组的通知
(榕政综〔2007〕6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为切实做好违规小水电清理整顿工作,经研究,决定成立市违规小水电清理整顿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长:陈奇(市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冯小鲁(市政府副秘书长)
陈煜(市水利局局长)
成员:郑炳炎(市发改委副主任)
李宏湘(市经委党组副书记)
彭永麒(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林京洪(市建设局副局长)
林录年(市物价局副局长)
汪家升(市环保局副局长)
吴仁华(市公安局副局长)
林学球(市林业局副局长)
程良琛(市监察局副局长)
林向阳(福州电业局副总工程师)
黄文希(市水利局副局长)
江礼银(市财政局农村处处长)
吴聿建(市委宣传部宣传处处长)
陈苏闽(市农办副主任科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市水利局,由黄文希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