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劳资的沟通与协调
谈劳资的沟通与协调
--明阳天下拓展
传统的劳资关系就犹如「君与臣」、「父与子」的关系一般,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阶级性与对立性。企业主掌握了庞大的资源(包括资金与权力),支配着手无寸铁又毫无地位的劳动者,在企业主的眼中,劳动者仅仅是一台从事生产的机器而已。除此之外,由于劳资之间彼此在意识上的对立,缺乏良性互动的沟通管道,使得企业主与劳动者间的关系渐行渐远,冲突与抗争的事件时有所闻。因此,建构一个双向互动的劳资沟通与协调机制,将是促使劳资和谐与企业稳定运作的万灵丹。
一、劳资沟通与协调本质与历程的再思考
为了使劳资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更为顺畅而有效,我们实有必要针对劳资间沟通与协调的本质作重新的思考定位。到底劳资之间应如何「沟通」?如何才能让「沟通」发生效力?在过去的实践经验中对于劳资之间所谓的「沟通」,主要是指“劳资之间为了组织所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之间传递,并达成共同协议的一种过程”。由此可知,传统沟通与协调的历程,往往由于劳资双方在层级与位阶上的差异,导致劳资双方在信息传递上的误差与编码上的错误,进而发生冲突。因此,我们在探讨劳资沟通与协调议题时,有必要对「沟通」的定义重新加以界定。
劳资之间的「沟通」,它不再只是一种讯息传递与接收的过程,它还必须考虑到劳资之间「换位思考」的情境,特别是在劳资关系运作的过程当中,企业主与劳动者必须调整彼此的身段与位阶,站在平等的立场上,将自己置身于对方的立场和视角,去体验对方的内心感受,了解对方的确切需求,从而在彼此的心灵间,架起一座畅通无阻的沟通桥梁。这将有助于劳资双方更好地了解对方,同时亦能
进一步地找出解开劳资之间问题的症结。
二、劳资沟通与协调的原则与障碍
为了使劳资双方在沟通的过程当中,真正地处在平等的、有效的的地位上,劳资之间必须遵循双向交流互动、思维行动一致与讯息具体明确三项基本的原则。至于导致劳资双方沟通与协调的障碍,最主要的因素是劳资双方当事者不仅不愿意表达出自己真正的感受,同时还展现出拒绝聆听别人看法与防卫的心态。
三、成功的劳资沟通与协调管道
(一)劳资会议制度
劳资会议是劳工参与企业经营的一个最典型的范例,劳资双方基于平等的地位,共同商讨有关企业发展与员工工作环境改善等的议题,进而沟通劳资双方的意见,消除劳资纠纷,促进劳资之间的合作协调,共谋企业目标的达成并改善员工的生活。劳动者可以透过劳资会议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包括人事事项(企业内员工的雇用、解雇、升迁与调职等)的参予。社会事项(企业内医疗保健、安全卫生、福利制度与退休金规划与管理等)的参予。经济事项(包括新式生产方式与新机种机械设备的引进,以及营销、财务等)的参予。劳资会议式的劳动者参与不仅能够改善劳动者自身的福利及劳动条件,此外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运用亦有其贡献。再者,由于其对经济事务的参与,更可使企业的生产力在劳资双方的共同的努力之下不断的提升获致更大的利润。至于劳动者对于各层级的决策事项,其所能参与的程度则有所不同,大致上来说劳动者参与企业经营以社会事项具有较高的参与程度,人事事项次之,经济事项更次之。
1.劳资会议制度的功能与议事范围
(1)劳资会议的功能。劳资会议的功能主要是要建立企业内劳资一体的共识。其二是要建立劳资双方良好的沟通管道以避免劳资争议的发生。其三是要促进劳资和谐进而提升企业的生产力。其四是要稳定劳工的流动率减少成本的支出。最后是要确保经济生产的质量。
(2)劳资会议的议事范围。劳资会议的议事范围涵括了三部分,首先是在报告事项方面,为了使劳资会议的讨论焦点集中,以强化议事的功能,报告的范围应当涵盖上次劳资会议决议事项的办理情形;劳动者的相关动态与企业生产计划及业务概况等内容。其次在讨论事项方面,则将劳资会议讨论的事项限定为与协调劳资关系、促进劳资合作;劳动条件;劳工福利筹划及提高工作效率等事项的讨论。最后在建议事项方面,劳资会议代表们可以就工作环境、生产问题及工作场所之安全等提出建议,不但可增加员工参与感,亦可作为雇主决策时之参考。
2.劳资会议的召开与执行
基本上劳资会议应当每月举行一次,必要时得经劳资会议代表过半数之请求召开临时会议。劳资会议的主席,原则上是由劳资会议双方代表轮流担任,以维持会议之公平、公正,但必要时,亦可由劳资双方代表各推派一人,共同担任主席。对于劳资会议的决议与执行方式则分别叙述如下:
(1)劳资会议决议之通过。劳资会议决议之通过,应有劳资双方各过半数代表出席会议,经协商达成共识后,始做成决议;如经协商后仍无法达成共识者,则应经出席代表四分之三以上同意,始得做成决议。另要注意决议内容不得违反国家有关法令及团体协约的规定。
(2)劳资会议决议之处理。劳资会议之决议,贵在执行,劳资会议代表应深切体察此点,积极主动参与各项决议案之执行及推动,竭尽所能协调各相关单位,使所决议之事项,如期达成。
(3)劳资会议决议无法实施的处理。若劳资会议的决议事项不能实施时,得提交下次会议复议。任何劳资会议之决议事项,及已交由相关部门及项目小组执行之决议事项,均应于下次会议时提出报告,让所有劳资会议代表了解其执行现况,若决议事项无法实施时,亦须于会议中报告,使劳资会议之功能发挥至极致,充分表现协调沟通之诚意与功能。
(4)劳资会议之会议纪录处理。每次劳资会议之「会议纪录」,应交由专人处理,由主席及纪录人员分别签署,并将做好之会议纪录交由出席代表过目、签名,以示负责。会议纪录应记载之内容包括会议届、次数;会议时间;会议地点;出席、列席人员姓名;报告事项;讨论事项及决议;建议事项等。劳资会议制度的推展,就企业内劳资关系的互动来看,为劳资双方和平互动的桥梁,透过它的运作将被公认的传统管理权威和结构做相当程度的修正,进而能有效的掌握经济环境变化与企业经营发展的脉动。期望藉由劳资关系之沟通以消弥纷争于无形,不过制度的推行还必须劳资双方意识之一致,劳资双方应本协调合作的精神,来促进制度的完整推动。如此,方能让劳资双方均沾其利,共度此一经济不景气之难关。
(二)员工申诉制度
当劳动者遭受到不平等待遇或是发现事业单位的不法行为时,可以提出申诉,企业内申诉管道的建立,将可减少劳资双方无谓的纷扰,当前劳资之间发生的摩擦,大都起因于劳资双方在理念与作法上沟通的不良。企业主必须要有所体认,对于劳动者的不满应提供给劳动者一个申诉的管道。
1.员工申诉部门之设立
为解决劳资间因沟通不良导致的争议,企业有必要设立一个专责部门或是沟通的管道来加以处理。亦即企业应当设立「员工申诉」的部门。这个部门,可以是一个常设性的机构,也可以是一个有别于一般正常作业的管道设计。殊不论这个部门的设立模式为何,它必须是一个经常性存在的部门,而且最终的处理单位必须是企业的最高决策单位。至于申诉部门的人员组成,为避免球员兼裁判与劳资双方各说各话之憾,企业内各申诉管辖层级的组成,宜加进公正的第三人(例如劳资关系顾问)。但在申诉之最终议决单位的组成人员中,除了劳资关系顾问之外,还应有员工代表,俾以减少疑虑。
2.员工申诉的内容
有关于员工申诉的内容,可简单将之归纳为以下六点:(1)关于团体协约、工作规则及其它企业内部规则的订定与内容;
(2)关于资方依公司有关规定,对员工之命令、禁止、许可、免除、认可、受理、通知、确认等各方面之意思表示;
(3)关于资方所提出之各项发展计划、生产计划、营销计划、业务计划等之构想与行动;
(4)关于资方依有关之内部规定,所为之期待、劝告、诱导等非强制性之事实行为;
(5)关于资方对劳方所为之奖励、惩罚等之行为;(6)关于上述五项之形成方式与过程 3.员工申诉结果的救济
对于员工申诉的结果,如果被认定是无理由者,资方或由申诉最高管辖单位应该以书面详载理由,回复申诉人;但如果被认定有理由者,资方便应该有具体的响应。如系因资方违法导致员工损害的,资方便应对员工进行损害赔偿。因此,企业在设计员工申诉管道或制度时。除了应对申诉部门的组织与权限
做妥善的规划外,对于申诉之后员工的救济也应特别地注意,这将可以减少员工、工会与资方三者间无谓的争执与猜疑。
员工申诉制度与申诉管道功能的展现,虽然全视企业主的是否认同,但即使是企业主对于申诉管道有所肯定,但是如果企业主对申诉部门的运作状况,没有进一步的监督时,那么申诉部门仍然是一个虚设的单位。
(三)员工提案制度 1.员工提案的意涵
员工提案制度的设计主要是希望透过企业内部熟悉工作场所与工作流程运作的员工,对于企业内部员工认定工作上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在此过程中员工会获得与该建议贡献度同等价值的奖酬。藉由此一制度,企业充分授权予员工,让员工对问题的解决充满责任感,且对自己的工作更具自主性。
2.员工提案的目的
过去企业经营的重点着重于如何降低成本与如何做好有效的控制,而现今的一些企业已经将经营的重点逐渐转化到如何提升产品与服务的质量上面。因为唯有透过质量的不断改善,才能够提升顾客整体的满意度。是故在提案的方向也由过去思维企业如何开源节流转变到以质量提升为重点。虽然企业导入提案活动的目的,在表达上各有其相异之处,但基本的动机都是要让员工发挥其创意来达到改善的效果,并造就安全舒适的工作场所,进而助长人际关系和自我启发,终至达成对企业利润有所贡献的目的。
3.员工提案流程的设计
员工提案的形成,必须经过一连串提案审核的过程,兹分别叙述如后,首先是提案的过程,凡是企业内部的员工均可以参加提案。不过在提案书中应书明提案的主题、提案的缘起、实施办法、预期效益,并补充说明文件。其次为收件的过程,根据统计,企业大都是透过设置员工提案箱或是利用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提案的收件。再来为提案的受理与退件的过程,企业对于受理的提案会以加密的方式送至相关单位主管或是员工提案审查委员会,对提案的内容、允当性、可否执行、提案的价值与奖励程度表示意见。但对于未依提案要点规定提案、主题不明、非属企业业务范围、已被指定改善、非建设性批评、重提二次以上未被采纳之类似提案、抄袭已受理之提案等则以退件的方式处理。接着为审查的过程,当员工提案达到一定数量时,召集人会召开提案审查小组进行评审。最终审查小组会针对提案改善的结果进行追踪并进行提案奖励。
4.完善员工提案制度的条件(1)建立便利的提案管道
虽然信息化是未来的趋势,相当多的企业都已经运用企业内部网站作为提案的管道,但仍有些中小企业与在第一线工作的员工还是必须运用传统的书面提案或是提案箱的方式,这可以大家对提案的参与程度及让同仁们养成提案的习惯。
(2)提案结果应予公开
提案的结果应该公开让企业内部的员工知道,且同时在公开的过程中,让同仁可以清楚地知道提案有在身边进行,如此可以增进员工对提案制度的认同感及激发同仁提案的意愿。
(3)有力的提案宣传活动 可以利用企业内部的网站、张贴海报或是发放员工提案手册„等宣传方法让每位同仁都能了解提案制度,并且有方向去思考、发挥创意,精益求精。
(4)公正的提案审查标准
提案制度成功与否与提案的审查是否有客观标准有极大的关系存在。亦即让提案审查的项目都有其明确的评分标准,最终的结果也以客观量化的方式呈现,这将使得审查结果能够更具有说服力。
(5)具激励性的奖励制度
优渥的奖金对于提案制度有实质性的鼓励作用,此外也并可藉由企业各部门年度评比的方式让全员一起参与提案的活动。对于提案后优秀的执行单位也应加以表扬,这对于提案的后续追踪与落实执行更为确实,也能增加员工对提案的信心。
(四)员工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经常被用来搜集满意程度的一种工具,对企业来说,对外可以透过这项工具来了解顾客的消费行为与满意程度,对内也可以透过它来了解员工对于主管、管理制度与企业本体的满意程度。劳资双方若能妥善地使用员工问卷调查,那么它将成为劳资之间的最佳沟通工具。
1.员工问卷调查的基本内容
针对员工进行问卷调查,除了想要了解员工对于企业的满意程度之外,还应该明了员工对「企业的服务」、「企业的未来愿景」与「企业的工作环境」等的看法。在调查对象的区分上,最好能够依照员工的不同的阶层、职级、年资或年龄等进行分类,如此才能真正了解到各个不同阶层、职级、年资或年龄员工的想法,藉以作为企业改善的依据。此外,员工问卷调查亦可以用来弥补企业在推动制度改革时客观资料的不足。
2.员工问卷调查的流程
有关员工问卷调查的作业程序归纳如后,第一阶段是调查前的准备,包括召开调查前准备会议;与高阶主管共同讨论与确立调查的重点;取得高阶主管的认同与支持;进行内部倡导与相关工作的任务分配都是这个阶段的重点。第二阶段是问卷的编制,对欲调查的对象应进行初步的访谈,藉由访谈中了解不同的员工对问卷调查的看法与期望,再进一步与高阶主管沟通并取得双方的共识。依据共识,发展调查问卷的向度、题目与呈现的方式。将初步设计的问卷进行预试,其重点在于深入了解员工对于问卷内容的看法,最后修正定稿。第三阶段是针对问卷主要对象进行施测。第四阶段是问卷调查后的处理,将问卷调查结果回收后,为提高问卷调查的准确度,我们必须汰除填答未符合规定之问卷,其次针对有效问卷进行研究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汇总成分析报告。最后一个阶段是提出报告与相关改善方案,为真正落实将员工意见转化为实际的组织改善行动,则须针对报告结果研拟出相关对策。
(五)团体协商制度
在工业发展初期,劳动者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维护自身的权益,甚至有许多由劳动者所提出对本身权益的主张,都被视为非法。当时对于劳动者自身劳动条件的订定,均被认为是企业主的权责,与劳动者无关。劳动者瞬间成为被压榨的一群,基于这种主客观环境的压迫,劳动者终于体认,必须大家团结起来,合力来改善这些不公平待遇,于是有了工会组织的出现,藉由团体力量和企业主交涉。最终有组织的劳动者终于获得了法律的保障和团体协商权力的保证。
1.何谓团体协商
「团体协商(Collective Bargaining)」起源于中古时代之「城市特许令」及「基尔特特许令」。特别是后者,为了求得团体行动的特权,于是向国王缴纳租税,取得国王颁给之特许令,作为团体行动的护身符,因此被称为「最早形式的团体协商」。现今的团体协商,则是在十九世纪有了工会组织之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至于团体协商的定义是指一个或多数雇主或雇主团体与一个或多数个工人团体间的,为达成有关工作条件或雇佣条件协议的一种协商。由此可知团体协商的当事人,在雇主方面可以是单一的雇主,也可以是雇主团体;但在劳工方面,一定要是「劳工团体」,才是具有资格的当事人,单一的劳工并无与雇主或雇主团体进行团体协商的资格。这里所谓的劳工团体,通常指的是「工会组织」。至于协商之后所签订的「团体协约」,则指的是「雇主或雇主团体与工人团体,以规定劳动关系为目的所缔结之书面契约」。所以「团体协商」其实是劳资双方沟通的一种手段,而签订「团体协约」才是劳资双方最终的目的。
2.如何进行团体协商 从团体协商一直到团体协约的缔结,是一项费时又耗力的过程。在协商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变量也极高。如何在理性的基础上,争取劳资双方最大的利益,确实是一门不小的学问。以下就协商的过程,作简要介绍
(1)确认协商的需求。协商并不是漫无目标的,应先确认劳资双方对协商的需求,了解协商双方所欲达到的目的为何,并通知对方协商。
(2)选定协商代表。工会或雇主团体以其团体名义进行团体协商时,其协商代表的产生分别为依其团体章程之规定。依其会员大会之决议。依其会员代表大会之决议。经通知其全体会员,并由过半数会员以书面委任。在实务的运作上,参与协商的代表是否能胜任这份职务,对团体协商的成功与否具有极为重大的影响,所以在劳资双方协商代表人选的选择上应挑选对企业与协商目标充分理解,且具有说服力、协调力、耐力的人。在协商代表的人数上不宜过多,大约三至五人最为洽当。必要时可另聘请专门职业技术人员(例如律师)协助谈判与缔约。
3.草拟协约内容
在草拟团体协约的内容时,应先广泛的征询所属团体自身的需求,此时通常是以问卷调查或是召开座谈会的方式为之。实时团体协约的内容已经草拟完成,最好还是再召开一次座谈会,寻求共识并作适度的修正。
4.召开协商会议 劳资双方在正式展开谈判之前,应先行诊断自身的谈判力量,诊断的内容涵盖劳资双方的依赖程度与劳资双方在信息方面的掌握程度等,以便于劳资双方事先拟订协商策略、最大让步程度、是否实行争议手段以及争议手段的运用时机、厘清应坚持及可让步的条款与设定完成谈判的时限。在开启谈判之初,不宜有「外人」介入,但在遭遇到协商僵局时或是面临最后的缔约阶段时,如有适当的第三者出面协助交涉,往往能够加速僵局的破解与尽速完成双方的缔约。团体协商会议召开应注意的重点为会议召集:初次协商会议由劳资双方事前议定时间与地点,无须召集。第二次的协商会议,则可由劳资双方议定后轮流召集。会议主席由劳资双方共同推选决定,或是由劳资双方派员轮流担任。会议的议程应事先拟定,漫无秩序、毫无目标的协商是协商的致命伤。在会议的进行当中,主席应该严格控制议程,协商代表亦应自我克制,不要对会议议程以外的事项节外生枝。劳资双方应彼此尊重,忌作人身攻击。会议纪录由劳资双方共同选定协商代表以外的人选担任。会议开始前应签到,会议结束时劳资双方对会议纪录进行检视并签名确认。
5.协商僵局之处理
在协商的过程当中难免会遭遇到劳资双方互不相让的局面,宜先休会,让劳资双方各自冷静一段时间。在此同时也可以让劳资双方的协商代表重新检视自己的让步底线,以及评估对方实行争议手段的可能性。此时亦可以考虑是否邀请专业人员(例如律师、会计师)从中协助打开僵局。但如果劳资双方确已竭尽一切努力仍无法打开僵局时,只有诉诸于争议的行为,迫使对方屈服。
6.缔结团体协约
经由团体协商的手段,最后获致的结果,就是签订团体协约。但如果劳资双方最后仅仅获致「结论」,而不是以签订团体协约收场,仅以「君子协定」(Gentleman Agreement)来约束双方,这不算是一次成功的团体协商。
四、结语
总体来讲,劳资关系要能够和谐,劳资双方应摆脱各自阶级与对立的思维,双方在换位思考的思维之下平等互动,运用各种沟通与协调的管道,化解彼此间在意识上的冲突。如此,劳资之间必能建构一个双向互动的机制,这对劳资双方、企业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第二篇:谈劳资的沟通与协调.
谈劳资的沟通与协调
传统的劳资关系就犹如「君与臣」、「父与子」的关系一般,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阶级性与对立性。企业主掌握了庞大的资源(包括资金与权力),支配着手无寸铁又毫无地位的劳动者,在企业主的眼中,劳动者仅仅是一台从事生产的机器而已。除此之外,由于劳资之间彼此在意识上的对立,缺乏良性互动的沟通管道,使得企业主与劳动者间的关系渐行渐远,冲突与抗争的事件时有所闻。因此,建构一个双向互动的劳资沟通与协调机制,将是促使劳资和谐与企业稳定运作的万灵丹。
一、劳资沟通与协调本质与历程的再思考
为了使劳资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更为顺畅而有效,我们实有必要针对劳资间沟通与协调的本质作重新的思考定位。到底劳资之间应如何「沟通」?如何才能让「沟通」发生效力?在过去的实践经验中对于劳资之间所谓的「沟通」,主要是指“劳资之间为了组织所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之间传递,并达成共同协议的一种过程”。由此可知,传统沟通与协调的历程,往往由于劳资双方在层级与位阶上的差异,导致劳资双方在信息传递上的误差与编码上的错误,进而发生冲突。因此,我们在探讨劳资沟通与协调议题时,有必要对「沟通」的定义重新加以界定。
劳资之间的「沟通」,它不再只是一种讯息传递与接收的过程,它还必须考虑到劳资之间「换位思考」的情境,特别是在劳资关系运作的过程当中,企业主与劳动者必须调整彼此的身段与位阶,站在平等的立场上,将自己置身于对方的立场和视角,去体验对方的内心感受,了解对方的确切需求,从而在彼此的心灵间,架起一座畅通无阻的沟通桥梁。这将有助于劳资双方更好地了解对方,同时亦能
进一步地找出解开劳资之间问题的症结。
二、劳资沟通与协调的原则与障碍
为了使劳资双方在沟通的过程当中,真正地处在平等的、有效的的地位上,劳资之间必须遵循双向交流互动、思维行动一致与讯息具体明确三项基本的原则。至于导致劳资双方沟通与协调的障碍,最主要的因素是劳资双方当事者不仅不愿意表达出自己真正的感受,同时还展现出拒绝聆听别人看法与防卫的心态。
三、成功的劳资沟通与协调管道
(一)劳资会议制度
劳资会议是劳工参与企业经营的一个最典型的范例,劳资双方基于平等的地位,共同商讨有关企业发展与员工工作环境改善等的议题,进而沟通劳资双方的意见,消除劳资纠纷,促进劳资之间的合作协调,共谋企业目标的达成并改善员工的生活。劳动者可以透过劳资会议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包括人事事项(企业内员工的雇用、解雇、升迁与调职等)的参予。社会事项(企业内医疗保健、安全卫生、福利制度与退休金规划与管理等)的参予。经济事项(包括新式生产方式与新机种机械设备的引进,以及营销、财务等)的参予。劳资会议式的劳动者参与不仅能够改善劳动者自身的福利及劳动条件,此外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运用亦有其贡献。再者,由于其对经济事务的参与,更可使企业的生产力在劳资双方的共同的努力之下不断的提升获致更大的利润。至于劳动者对于各层级的决策事项,其所能参与的程度则有所不同,大致上来说劳动者参与企业经营以社会事项具有较高的参与程度,人事事项次之,经济事项更次之。
1.劳资会议制度的功能与议事范围
(1)劳资会议的功能。劳资会议的功能主要是要建立企业内劳资一体的共识。其二是要建立劳资双方良好的沟通管道以避免劳资争议的发生。其三是要促进劳资和谐进而提升企业的生产力。其四是要稳定劳工的流动率减少成本的支出。最后是要确保经济生产的质量。
(2)劳资会议的议事范围。劳资会议的议事范围涵括了三部分,首先是在报告事项方面,为了使劳资会议的讨论焦点集中,以强化议事的功能,报告的范围应当涵盖上次劳资会议决议事项的办理情形;劳动者的相关动态与企业生产计划及业务概况等内容。其次在讨论事项方面,则将劳资会议讨论的事项限定为与协调劳资关系、促进劳资合作;劳动条件;劳工福利筹划及提高工作效率等事项的讨论。最后在建议事项方面,劳资会议代表们可以就工作环境、生产问题及工作场所之安全等提出建议,不但可增加员工参与感,亦可作为雇主决策时之参考。
2.劳资会议的召开与执行 基本上劳资会议应当每月举行一次,必要时得经劳资会议代表过半数之请求召开临时会议。劳资会议的主席,原则上是由劳资会议双方代表轮流担任,以维持会议之公平、公正,但必要时,亦可由劳资双方代表各推派一人,共同担任主席。对于劳资会议的决议与执行方式则分别叙述如下:
(1)劳资会议决议之通过。劳资会议决议之通过,应有劳资双方各过半数代表出席会议,经协商达成共识后,始做成决议;如经协商后仍无法达成共识者,则应经出席代表四分之三以上同意,始得做成决议。另要注意决议内容不得违反国家有关法令及团体协约的规定。
(2)劳资会议决议之处理。劳资会议之决议,贵在执行,劳资会议代表应深切体察此点,积极主动参与各项决议案之执行及推动,竭尽所能协调各相关单位,使所决议之事项,如期达成。
(3)劳资会议决议无法实施的处理。若劳资会议的决议事项不能实施时,得提交下次会议复议。任何劳资会议之决议事项,及已交由相关部门及项目小组执行之决议事项,均应于下次会议时提出报告,让所有劳资会议代表了解其执行现况,若决议事项无法实施时,亦须于会议中报告,使劳资会议之功能发挥至极致,充分表现协调沟通之诚意与功能。
(4)劳资会议之会议纪录处理。每次劳资会议之「会议纪录」,应交由专人处理,由主席及纪录人员分别签署,并将做好之会议纪录交由出席代表过目、签名,以示负责。会议纪录应记载之内容包括会议届、次数;会议时间;会议地点;出席、列席人员姓名;报告事项;讨论事项及决议;建议事项等。
劳资会议制度的推展,就企业内劳资关系的互动来看,为劳资双方和平互动的桥梁,透过它的运作将被公认的传统管理权威和结构做相当程度的修正,进而能有效的掌握经济环境变化与企业经营发展的脉动。期望藉由劳资关系之沟通以消弥纷争于无形,不过制度的推行还必须劳资双方意识之一致,劳资双方应本协调合作的精神,来促进制度的完整推动。如此,方能让劳资双方均沾其利,共度此一经济不景气之难关。
(二)员工申诉制度
当劳动者遭受到不平等待遇或是发现事业单位的不法行为时,可以提出申诉,企业内申诉管道的建立,将可减少劳资双方无谓的纷扰,当前劳资之间发生的摩擦,大都起因于劳资双方在理念与作法上沟通的不良。企业主必须要有所体认,对于劳动者的不满应提供给劳动者一个申诉的管道。
1.员工申诉部门之设立
为解决劳资间因沟通不良导致的争议,企业有必要设立一个专责部门或是沟通的管道来加以处理。亦即企业应当设立「员工申诉」的部门。这个部门,可以是一个常设性的机构,也可以是一个有别于一般正常作业的管道设计。殊不论这个部门的设立模式为何,它必须是一个经常性存在的部门,而且最终的处理单位必须是企业的最高决策单位。至于申诉部门的人员组成,为避免球员兼裁判与劳资双方各说各话之憾,企业内各申诉管辖层级的组成,宜加进公正的第三人(例如劳资关系顾问)。但在申诉之最终议决单位的组成人员中,除了劳资关系顾问之外,还应有员工代表,俾以减少疑虑。
2.员工申诉的内容
有关于员工申诉的内容,可简单将之归纳为以下六点:
(1)关于团体协约、工作规则及其它企业内部规则的订定与内容;
(2)关于资方依公司有关规定,对员工之命令、禁止、许可、免除、认可、受理、通知、确认等各方面之意思表示;
(3)关于资方所提出之各项发展计划、生产计划、营销计划、业务计划等之构想与行动;
(4)关于资方依有关之内部规定,所为之期待、劝告、诱导等非强制性之事实行为;
(5)关于资方对劳方所为之奖励、惩罚等之行为;
(6)关于上述五项之形成方式与过程
3.员工申诉结果的救济
对于员工申诉的结果,如果被认定是无理由者,资方或由申诉最高管辖单位应该以书面详载理由,回复申诉人;但如果被认定有理由者,资方便应该有具体的响应。如系因资方违法导致员工损害的,资方便应对员工进行损害赔偿。因此,企业在设计员工申诉管道或制度时。除了应对申诉部门的组织与权限
做妥善的规划外,对于申诉之后员工的救济也应特别地注意,这将可以减少员工、工会与资方三者间无谓的争执与猜疑。
员工申诉制度与申诉管道功能的展现,虽然全视企业主的是否认同,但即使是企业主对于申诉管道有所肯定,但是如果企业主对申诉部门的运作状况,没有进一步的监督时,那么申诉部门仍然是一个虚设的单位。
(三)员工提案制度
1.员工提案的意涵
员工提案制度的设计主要是希望透过企业内部熟悉工作场所与工作流程运作的员工,对于企业内部员工认定工作上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在此过程中员工会获得与该建议贡献度同等价值的奖酬。藉由此一制度,企业充分授权予员工,让员工对问题的解决充满责任感,且对自己的工作更具自主性。
2.员工提案的目的过去企业经营的重点着重于如何降低成本与如何做好有效的控制,而现今的一些企业已经将经营的重点逐渐转化到如何提升产品与服务的质量上面。因为唯有透过质量的不断改善,才能够提升顾客整体的满意度。是故在提案的方向也由过去思维企业如何开源节流转变到以质量提升为重点。虽然企业导入提案活动的目的,在表达上各有其相异之处,但基本的动机都是要让员工发挥其创意来达到改善的效果,并造就安全舒适的工作场所,进而助长人际关系和自我启发,终至达成对企业利润有所贡献的目的。
3.员工提案流程的设计
员工提案的形成,必须经过一连串提案审核的过程,兹分别叙述如后,首先是提案的过程,凡是企业内部的员工均可以参加提案。不过在提案书中应书明提案的主题、提案的缘起、实施办法、预期效益,并补充说明文件。其次为收件的过程,根据统计,企业大都是透过设置员工提案箱或是利用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提案的收件。再来为提案的受理与退件的过程,企业对于受理的提案会以加密的方式送至相关单位主管或是员工提案审查委员会,对提案的内容、允当性、可否执行、提案的价值与奖励程度表示意见。但对于未依提案要点规定提案、主题不明、非属企业业务范围、已被指定改善、非建设性批评、重提二次以上未被采纳之类似提案、抄袭已受理之提案等则以退件的方式处理。接着为审查的过程,当员工提案达到一定数量时,召集人会召开提案审查小组进行评审。最终审查小组会针对提案改善的结果进行追踪并进行提案奖励。
4.完善员工提案制度的条件(1)建立便利的提案管道
虽然信息化是未来的趋势,相当多的企业都已经运用企业内部网站作为提案的管道,但仍有些中小企业与在第一线工作的员工还是必须运用传统的书面提案或是提案箱的方式,这可以大家对提案的参与程度及让同仁们养成提案的习惯。
(2)提案结果应予公开
提案的结果应该公开让企业内部的员工知道,且同时在公开的过程中,让同仁可以清楚地知道提案有在身边进行,如此可以增进员工对提案制度的认同感及激发同仁提案的意愿。
(3)有力的提案宣传活动
可以利用企业内部的网站、张贴海报或是发放员工提案手册…等宣传方法让每位同仁都能了解提案制度,并且有方向去思考、发挥创意,精益求精。
(4)公正的提案审查标准
提案制度成功与否与提案的审查是否有客观标准有极大的关系存在。亦即让提案审查的项目都有其明确的评分标准,最终的结果也以客观量化的方式呈现,这将使得审查结果能够更具有说服力。
(5)具激励性的奖励制度
优渥的奖金对于提案制度有实质性的鼓励作用,此外也并可藉由企业各部门评比的方式让全员一起参与提案的活动。对于提案后优秀的执行单位也应加以表扬,这对于提案的后续追踪与落实执行更为确实,也能增加员工对提案的信心。
(四)员工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经常被用来搜集满意程度的一种工具,对企业来说,对外可以透过这项工具来了解顾客的消费行为与满意程度,对内也可以透过它来了解员工对于主管、管理制度与企业本体的满意程度。劳资双方若能妥善地使用员工问卷调查,那么它将成为劳资之间的最佳沟通工具。
1.员工问卷调查的基本内容
针对员工进行问卷调查,除了想要了解员工对于企业的满意程度之外,还应该明了员工对「企业的服务」、「企业的未来愿景」与「企业的工作环境」等的看法。在调查对象的区分上,最好能够依照员工的不同的阶层、职级、年资或年龄等进行分类,如此才能真正了解到各个不同阶层、职级、年资或年龄员工的想法,藉以作为企业改善的依据。此外,员工问卷调查亦可以用来弥补企业在推动制度改革时客观资料的不足。
2.员工问卷调查的流程
有关员工问卷调查的作业程序归纳如后,第一阶段是调查前的准备,包括召开调查前准备会议;与高阶主管共同讨论与确立调查的重点;取得高阶主管的认同与支持;进行内部倡导与相关工作的任务分配都是这个阶段的重点。第二阶段是问卷的编制,对欲调查的对象应进行初步的访谈,藉由访谈中了解不同的员工对问卷调查的看法与期望,再进一步与高阶主管沟通并取得双方的共识。依据共识,发展调查问卷的向度、题目与呈现的方式。将初步设计的问卷进行预试,其重点在于深入了解员工对于问卷内容的看法,最后修正定稿。第三阶段是针对问卷主要对象进行施测。第四阶段是问卷调查后的处理,将问卷调查结果回收后,为提高问卷调查的准确度,我们必须汰除填答未符合规定之问卷,其次针对有效问卷进行研究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汇总成分析报告。最后一个阶段是提出报告与相关改善方案,为真正落实将员工意见转化为实际的组织改善行动,则须针对报告结果研拟出相关对策。
(五)团体协商制度
在工业发展初期,劳动者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维护自身的权益,甚至有许多由劳动者所提出对本身权益的主张,都被视为非法。当时对于劳动者自身劳动条件的订定,均被认为是企业主的权责,与劳动者无关。劳动者瞬间成为被压榨的一群,基于这种主客观环境的压迫,劳动者终于体认,必须大家团结起来,合力来改善这些不公平待遇,于是有了工会组织的出现,藉由团体力量和企业主交涉。最终有组织的劳动者终于获得了法律的保障和团体协商权力的保证。
1.何谓团体协商
「团体协商(Collective Bargaining)」起源于中古时代之「城市特许令」及「基尔特特许令」。特别是后者,为了求得团体行动的特权,于是向国王缴纳租税,取得国王颁给之特许令,作为团体行动的护身符,因此被称为「最早形式的团体协商」。现今的团体协商,则是在十九世纪有了工会组织之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至于团体协商的定义是指一个或多数雇主或雇主团体与一个或多数个工人团体间的,为达成有关工作条件或雇佣条件协议的一种协商。由此可知团体协商的当事人,在雇主方面可以是单一的雇主,也可以是雇主团体;但在劳工方面,一定要是「劳工团体」,才是具有资格的当事人,单一的劳工并无与雇主或雇主团体进行团体协商的资格。这里所谓的劳工团体,通常指的是「工会组织」。至于协商之后所签订的「团体协约」,则指的是「雇主或雇主团体与工人团体,以规定劳动关系为目的所缔结之书面契约」。所以「团体协商」其实是劳资双方沟通的一种手段,而签订「团体协约」才是劳资双方最终的目的。
2.如何进行团体协商
从团体协商一直到团体协约的缔结,是一项费时又耗力的过程。在协商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变量也极高。如何在理性的基础上,争取劳资双方最大的利益,确实是一门不小的学问。以下就协商的过程,作简要介绍
(1)确认协商的需求。协商并不是漫无目标的,应先确认劳资双方对协商的需求,了解协商双方所欲达到的目的为何,并通知对方协商。
(2)选定协商代表。工会或雇主团体以其团体名义进行团体协商时,其协商代表的产生分别为依其团体章程之规定。依其会员大会之决议。依其会员代表大会之决议。经通知其全体会员,并由过半数会员以书面委任。在实务的运作上,参与协商的代表是否能胜任这份职务,对团体协商的成功与否具有极为重大的影响,所以在劳资双方协商代表人选的选择上应挑选对企业与协商目标充分理解,且具有说服力、协调力、耐力的人。在协商代表的人数上不宜过多,大约三至五人最为洽当。必要时可另聘请专门职业技术人员(例如律师)协助谈判与缔约。
3.草拟协约内容
在草拟团体协约的内容时,应先广泛的征询所属团体自身的需求,此时通常是以问卷调查或是召开座谈会的方式为之。实时团体协约的内容已经草拟完成,最好还是再召开一次座谈会,寻求共识并作适度的修正。
4.召开协商会议
劳资双方在正式展开谈判之前,应先行诊断自身的谈判力量,诊断的内容涵盖劳资双方的依赖程度与劳资双方在信息方面的掌握程度等,以便于劳资双方事先拟订协商策略、最大让步程度、是否实行争议手段以及争议手段的运用时机、厘清应坚持及可让步的条款与设定完成谈判的时限。在开启谈判之初,不宜有「外人」介入,但在遭遇到协商僵局时或是面临最后的缔约阶段时,如有适当的第三者出面协助交涉,往往能够加速僵局的破解与尽速完成双方的缔约。团体协商会议召开应注意的重点为会议召集:初次协商会议由劳资双方事前议定时间与地点,无须召集。第二次的协商会议,则可由劳资双方议定后轮流召集。会议主席由劳资双方共同推选决定,或是由劳资双方派员轮流担任。会议的议程应事先拟定,漫无秩序、毫无目标的协商是协商的致命伤。在会议的进行当中,主席应该严格控制议程,协商代表亦应自我克制,不要对会议议程以外的事项节外生枝。劳资双方应彼此尊重,忌作人身攻击。会议纪录由劳资双方共同选定协商代表以外的人选担任。会议开始前应签到,会议结束时劳资双方对会议纪录进行检视并签名确认。
5.协商僵局之处理
在协商的过程当中难免会遭遇到劳资双方互不相让的局面,宜先休会,让劳资双方各自冷静一段时间。在此同时也可以让劳资双方的协商代表重新检视自己的让步底线,以及评估对方实行争议手段的可能性。此时亦可以考虑是否邀请专业人员(例如律师、会计师)从中协助打开僵局。但如果劳资双方确已竭尽一切努力仍无法打开僵局时,只有诉诸于争议的行为,迫使对方屈服。
6.缔结团体协约
经由团体协商的手段,最后获致的结果,就是签订团体协约。但如果劳资双方最后仅仅获致「结论」,而不是以签订团体协约收场,仅以「君子协定」(Gentleman Agreement)来约束双方,这不算是一次成功的团体协商。
四、结语
总体来讲,劳资关系要能够和谐,劳资双方应摆脱各自阶级与对立的思维,双方在换位思考的思维之下平等互动,运用各种沟通与协调的管道,化解彼此间在意识上的冲突。如此,劳资之间必能建构一个双向互动的机制,这对劳资双方、企业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参考文献
1.佟新,中国动关系调研报告」,中国言实出版社,北京,2009.2.夏青云,劳资会议与企业发展」,如何落实劳资会议功能倡导会,台湾劳工委员会主办,1998.3.夏青云,善用劳资会议掌握企业发展之契机」,碁泰之友44期,1999.5.常凯,「劳动关系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北京,2009.5.尉健行,「工会的基本职责」,新华书店,北京,2009.6.曾湘泉,「中国劳动问题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北京,2006.7.程延圆,「员工关系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2008.8.程延圆,「劳动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7.9.黄河涛、赵健杰,「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劳动关系重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07.10.卫民、许继峰,「劳资关系-平衡效率与公平」,前程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台北,2009.11.卫民、许继峰,「劳资关系与争议问题」,空中大学出版社,台北,2009.12.Neil W.Chamberlain & James W.Kuhn(1986),Collective Bargaining.McGRAW-HILL BOOK COMPANY,New York.
第三篇:劳资沟通与民主管理
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劳资沟通与民主管理劳资沟通与民主管理劳资沟通与民主管理劳资沟通与民主管理1.1.1.1.我国关于商业秘密的法律规定我国关于商业秘密的法律规定我国关于商业秘密的法律规定我国关于商业秘密的法律规定。。答:1.商业秘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了以下界定: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2.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包括:1)以盗窃、利诱、胁迫和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2)揭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3)与权利人有业务关系的单位和个人违反劳动合同约定或违反权利人保守商业秘密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掌握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4)权利人的职工违反合同约定或违反权利人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3.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处罚,包括: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查处侵权行为;工商管理机关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根据情节处以1万以上20万以下的罚款;责令并监督侵权人将载有商业秘密的图纸、软件及其他资料返还权利人;监督侵权人销毁使用权利人商业秘密生产的、流入市场将会造成商业秘密公开的产品,但权利人同意收购、销售等其他处理方式的除外。
2.2.2.2.信息公开的指标如何分类信息公开的指标如何分类信息公开的指标如何分类信息公开的指标如何分类????其具体内容如何其具体内容如何其具体内容如何其具体内容如何????答:信息公开指标包括:企业重大决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重要问题;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与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密切相关的问题。具体内容包括:1.企业重大决策: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投资方案的对比和优选;经营决策的公开、程序及步骤;企业改革、改制方案。2.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内容的公开:财务预决算的公开;企业担保;大宗物资采购供应;产品销售和盈亏情况;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落实情况。
3.职工重大利益相关问题的公开:劳动报酬、奖金分配方案的公开;劳动保护内容的公开;职工重要规章制度的公开与制订。4.领导干部廉政建设内容的公开:建立科学的领导干部民主评议制度;干部廉洁自律情况公开;企业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公开。3.3.3.3.如何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选择公开的信息指标如何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选择公开的信息指标如何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选择公开的信息指标如何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选择公开的信息指标。。答:1.公开信息的原则:1)热点问题2)涉及职工切身利益3)容易引发矛盾与误解,滋生腐败现象的问题4)立足企业长远的规划,循序渐进。2.非公有制企业信息公开重点,包括:企业经营情况;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事项;企业管理人员的评议和管理。4.4.4.4.劳资沟通主要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劳资沟通主要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劳资沟通主要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劳资沟通主要有哪些方法和技巧????答:沟通方法和技巧包括:1)清晰简洁的发送信息2)积极倾听3)积极反馈4)全方位沟通5)善于换位思考6)善于询问与倾听。5.5.5.5.信息公开信息公开信息公开信息公开、、、、信息沟通分析报告的内容信息沟通分析报告的内容信息沟通分析报告的内容信息沟通分析报告的内容、、、、形式形式形式形式。。答:1.分析报表是对企业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开展活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而形成的书面报告,分为:综合报告、单项报告。2.分析报告的内容,包括:标题、前言、正文、结尾。
第四篇:沟通与协调
沟通是人与人相互之间传递,交流各种信息、观念、思想、感情,以建立和巩固人际关系的综合;是社会组织之间相互交换信息以维持组织正常运行的过程。协调是行政管理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或在领导的授权下,调整和改善组织之间,工作之间,人际之间的关系,促使各种活动趋向同步化与和谐化,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
在工作中沟通协调是我的弱项,对沟通协调学习的很少,理解的少,通过学习才真正认识到,沟通和协调一个是手段一个是目的。良好的沟通促进协调,有效的沟通未必协调的现实意义。国家对相关工作人员沟通协调能力基本要求,有全面观念、民主作风和协作意识、语言文字表达条理清晰、用语流畅,重点突出,尊重他人,关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一道工作,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建立和运用工作联系网络,有效运用各种沟通方式,提高工作人员沟通协调是满足政府改革创新管理模式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管理整体水平的要求是公务员自身的内在要求。认真学习沟通协调的知识,请教他人沟通协调的经验,积极参与沟通协调工作的实践,在不断训练中锋利沟通能力。
在实践中通过以下方法提高自身沟通协调能力:提高阅读效率,经常练习写作,提高写作能力。加强言语训练,学习倾听,善于倾听,掌握倾听的技巧,学会说话的方法和技巧。学会以非语言方式进行沟通协调。注意与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沟通协调,消除沟通协调障碍,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使自己更好地适应于这个时代的要求。一个人能够与他人准确、及时地沟通,才能建立起人际关系,而且是牢固的、长久的。进而能够使得自己在事业上左右逢源、如虎添翼,最终取得成功。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假如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样的商品的话,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东西都珍贵的价格购买这种能力。”由此町见沟通的重要性。
人与人的交流、沟通如果不顺畅,就不能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给对方,会引起误解或者闹笑话。
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象陆地上的船,永远到不了人生的大海”。人的一生中都在沟通,不说话也是在沟通。认识人,了解人,你就无所不能。学了苏州大学江波教授的一课,收获良多,启发很大。
现实的世界是一个人与人构成的世界。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的内心或许时常会产生一种孤寂、渺小、自卑、困惑的感觉。这种感觉是我们不喜欢和不需要的。因为它消极,与成功的心理和胜利的人生背道而驰。
沟通协调不是一种说服,而是一种感染、一种形像展示、一种言行一致的体现。提高沟通协调能力,首先要端正心态,主动沟通与协调,其次要提高理解别人的能力,最后要增加别人理解自己的可能性。
沟通协调能力是指有全局观念、民主作风和协作意识;语言文字表达条理清晰,用语流畅,重点突出;尊重他人,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一道工作;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能够建立和运用工作联系网络,有效运用各种沟通方式。
过学习让我认识到了沟通与协调的重要作用,让我认识到沟通是人与人相互之间传递,交流各种信息、观念、思想、感情,以建立和巩固人际关系的综合;是社会组织之间相互交换信息以维持组织正常运行的过程。协调是行政管理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或在领导的授权下,调整和改善组织之间,工作之间,人际之间的关系,促使各种活动趋向同步化与和谐化,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通过学习让我发现
自己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特别是沟通协调方面仍存在不足,如不同工作、不同角度、不同阅历、不同性格的个体对沟通的认识和理解不甚相同,采取的技巧、沟通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这些特色和方法不是无字天书,而是大家工作经验的积累、沟通细节的把握、沟通知识的积淀,通过学习是可以培养和提高的。
通过这次沟通与协调知识的培训学习,使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和优秀的差距。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当中,我必须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逐步发现自己,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修养,为企业的更好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沟通与协调能力是指有全局观念、民主作风和协作意识;语言、文字表达条理清晰,用语流畅,重点突出;尊重他人,善于团结同事及周围人群;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能够建立和运用工作联系网络,有效运用各种沟通方式。
通过这次沟通与协调知识的培训学习,让我认识到沟通是人与人相互之间传递,交流各种信息、观念、思想、感情,以建立和巩固人际关系的综合;是社会组织之间相互交换信息以维持组织正常运行的过程。协调是行政管理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或在领导的授权下,调整和改善组织之间,工作之间,人际之间的关系,促使各种活动趋向同步化与和谐化,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通过学习让我发现自己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特别是沟通协调方面仍存在不足,如不同工作、不同角度、不同阅历、不同性格的个体对沟通的认识和理解不甚相同,采取的技巧、沟通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这些特色和方法还有待培养和提高的。
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当中,我必须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技术、心理素质等综合实力,提升自己沟通与协调能力,逐步发现自己,发展自己,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沟通与协调水平,并运用到本职工作中去,为本单位的更好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社会和国家做更多奉献。
第五篇:沟通与协调
·中国管理工具网· 文 件 名 检索编码 CM031094 沟通与协调 页码 5-1
一、内部沟通 1.秘书要与所服务的总经理建立经常性的沟通,了解总经理近期的工作重点、业务要点及管理方面的思想。准确理解总经理的授意、做好上情下达的工作。2.秘书应以主动谦虚的态度与总经理所领导的部门人员充分沟通,尽可能及时了解各项业务的进展情况,并将信息及时整理反馈给总经理,有效地协助总经理推进工作 3.作为秘书,在日常的工作中,注意与其它部门和同事的协作,要把对方看作是自己的资源,通过一点一滴的交往,协调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对任何部门、任何一位同事都应有极强的客户意识,尊敬对方、尊重对方,注意及时向那些给予你支持的部门和人员表达谢意。
二、外部沟通 外部沟通会大量使用电话、电子设备、书信等媒介,因此要特别注重在这些方面的商务礼仪。(见电话礼仪、书信规范)1.业务合作 作为总经理与外界沟通的窗口,秘书应以热忱的态度与合作厂商建立起真诚信任的关系,但在处理事务时注意以公司利益为重,端正自己的位置,灵活处理。尊重合作伙伴和供应商,要注意多方了解与业务相关的事务,以做到准确理解对方的意图、帮助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传达。在代总经理进行有关业务的推进工作时,要与合作厂商达成理解,为总经理的决策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辅助总经理推进。·中国管理工具网· 文 件 名 检索编码 2.礼尚往来: CM031094 沟通与协调 页码 5-2 答谢(节日礼品、贺卡等)在重要的节日(如圣诞节、新年、春节、或重要合作厂商的公司纪念日等)秘书应在征求总经理意见之后,以礼品或贺信及时致意,维护与合作厂商的友好关系。在业务合作中,适时提醒总经理并为其安排与厂商的定期沟通活动或轻松的就餐,与厂商建立经常性的沟通。以促进彼此的了解与进一步的合作。
三、秘书作为领导辅助人员应具备的礼仪 秘书作为总经理的辅助人员,除完成日常业务事宜外,更多的精力是为总经理服务。一个好的秘书既是领导的助手又是领导的参谋,秘书在日常工作中既要辅助领导进行决策,同时还要辅助领导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1.作好助手和参谋的工作 参与决策调研,提供有份量的信息。秘书要做好决策参谋,就要积极参与决策的调查研究。首先是广泛收集信息,多提供真实情况。其次是超前搞好调研,多提供决策预案。再次是和领导同步思维,多提供有份量的文稿。其中要把握三点: 第一,要有观察力,跟踪了解总经理的思维轨迹,敏于捕捉领导的思想火花。才能及时预测总经理在想什么,准备什么。第二,要站在领导工作的角度思考问题,才有一定的高度、广度和深度。第三,主动与总经理交流思想,通过听取领导的意见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在事务处理和文稿撰写中更好地体现总经理的思想。·中国管理工具网· 文 件 名 检索编码 CM031094 沟通与协调 页码 5-3 参与实践,协助总经理推进工作。积极介入有关工作,及时掌握相关情况,适时提出建议。经常了解全局情况,取得按时保质完成各类任务的主动权。参与要有度,参谋要有方 参与决策调研,注重“多谋”,切忌“擅断”。参与督促检查,工作要“到位”,不能“越位” 参与工作实践,要当好助手,不能做“主手”,做好牵头、把关、协调的工作。2.辅助总经理塑造良好的形象。秘书和秘书部门是为总经理服务的,领导对外形象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秘书和秘书部门的服务水准。秘书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辅助领导塑造良好的形象。(1)语言形象 总经理在正式场合发表讲话,秘书要事先准备好文字材料、发言提纲,必要时做好语言标识。公务活动之前,提供广泛适用的背景资料(包括活动内容、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及与此相关的人文等知识)供总经理参考准备。(2)协助总经理树立行为合作形象。要在事务安排中,尤其是公司内部活动中,使领导多接触普通员工,了解情况,融于员工之中,才能使领导的形象得以升华。(3)协助总经理树立行为激励形象。要尊重别人,帮助领导把握好用人之道,多协商,多征求大家意见,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尽量满足下属及部门的需求,增强合力。·中国管理工具网· 文 件 名 检索编码 CM031094 沟通与协调 页码 5-4(4)协助总经理树立行为感化形象。领导者要通过自身的行动影响他人,秘书是总经理对外界面的口,必须协助总经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要待人热情,例如在总经理开展某项活动之前,详细了解该项活动所涉及的人员情况,包括姓名、身份、履历等,以便领导掌握对方的信息,为开展热情友好的交际活动创造条件。对外交往要真诚情切,秘书要很好地领会和把握总经理的处事原则,并在对外交往中很好地运用,必要时提醒总经理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以感化、教育和鼓舞他人。
四、秘书礼仪素质的培养 秘书要充分发挥礼仪的作用,达到工作自如的效果,除了把握好基本的礼仪原则外,还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自身素质的培养。1.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 礼仪是道德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良好的道德会令人自然展示优雅得体的举止仪态,表现谦虚恭敬的态度。公正客观。要公正地评价他人,不要以自己的好恶来评说他人,也不用自己的好恶要求他人。在处事中,不能感情用事,要以是非标准而不能以职务的高低论曲直,提批评、建议要出于“公心”,帮助他人要出于“诚心”。忠诚守信。要忠诚老实,办事恪守原则,忠于承诺,能办的事要千方百计办,不能办的事要向对方说明情由以得到他人的谅解。摆正站位。秘书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与不同身份的人交往处事中,要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而不能超越权限,既要积极地配合工作,又不能干预领导的决策和下属或其它部门的工作。·中国管理工具网· 文 件 名 检索编码 CM031094 沟通与协调 页码 5-5 2.培养谦虚而恭敬落落大方的态度 谦虚是指正确地看待自己,也正确地看待别人。不过高估计自己,不过低估计别人,善于发现自己的缺点并改正,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欣赏和学习。恭敬就是尊重对方的人格,诚恳待人,和蔼热情,不骄横。谦虚而恭敬的态度往往是一个人的神态、语言、动作和行为的综合表现。表情。表情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眼神和微笑。它们可以表现出对对方的欣赏、理解和欢迎。特别在与人交谈时,眼神要能显示你在倾听对方的谈话,因为每个人都喜欢用语言表达自己,喜欢别人听自己讲话,如果你用眼神告诉对方“你是一个值得我倾听的人”无形中会提高对方的自尊心和信心,使对方感到你能理解他、尊重他,才能赢得对方的信任,从而产生愿意同你交往。同样微笑能使生疏变为亲密,真诚的微笑能造成互相信任和亲切友好的气氛。举止。手势和行立坐态都能表现出谦虚而恭敬的态度。秘书经常与总经理出现于各种场合,更应注意礼节。在社交场合要主动、大方地与对方接触、递送名片、自我介绍。让对方尽快了解自己,言谈中注意语言的文雅与委婉,说话方式轻松自如,语速不急不徐,落落大方。牢记别人的姓名,称呼恰当亲切。一般人对于自己的姓名特别在意,如果记得对方的姓名,会使对方对你产生莫大的好感。即使忘记了对方的姓名,也要委婉地“套”出或不动声色地处理。,切忌直白对方“记不起了”或“我忘记了”等让对方难堪。3.培养温文而雅的仪表风度。衣着仪表是个性的表征,反映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格调,显示自己的职业和职位。秘书正式场合应着整洁得体大方优雅的职业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