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王氏宗亲续谱捐献大会上的讲话
在中国《三槐堂海曲王氏宗谱》九修
捐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理事,各位宗亲,各位会长:
大家上午好,今天为了传承家族事业,上对族宗尽孝,下对子孙负责,我们在这里召开全体理事大会,气氛非常好。我受两会安排,做带头捐款发言,也算是抛砖引玉吧!本人对历史家谱等阅历较低,发言如有不当之处,欢迎各位宗亲提出宝贵意见。
各位宗亲,当你我在异地他乡遇到王氏人士时,你我会同时问,你是哪里人?你出自哪一支?你是哪一系?也许答不上。有时候寻根问底,我爷爷是谁,我爷爷的爷爷又是谁?也许答不出,这不得不使我们寻根溯源,看家谱是怎么记载的。自己连自己的家史都不懂,还谈什么传统?上下五千年?那可是哄人了,对不对?忘记历史就意外着背叛,真的。我们这次九修宗谱,首先感谢各位理事及几十万宗亲的大力支持,如果这次九修再搞不清楚或者搞不好,我们将愧对子孙。
合抱之树,必有其根。长江之水,必有其源。历史上王者辈出,将相无数,这都是我们王姓的骄傲。近年来,我们理事会走遍周边县市,鲁南苏北,发现王氏子孙直系繁衍最大的一支就是我们这一支。自古至今,达官贵人,不计其数。
各位理事,王氏家族英才辈出,在座的处级以上官员非常多,厅级以上官员也有,科级干部更多,你们是我们家族的杰出代表,—1— 是我们子孙后代效仿的典型榜样。
目前,我们国家政治清明,太平盛世,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今天国家倡导传统文化,忠孝节义,又赋予了新的含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逐渐推广,家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续谱历来是家族中的头等大事。据初步统计,日照已有20余家家谱现已修缮完毕,值得可贺的是我们有一批懂历史懂家谱业务的专家教授学者,他们是我们这次九修的主力军和顶梁柱,他们每人都已经为九修宗谱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财力和物力,像我们的会长王世群,放弃了几所大学兼职教授的可观收入,潜心钻研我们的宗谱,并先后为十余家家谱做了谱续,真正是我族的骄傲。
《海曲王氏宗谱》九修的捐款数额是们两会根据多数族人的要求,经过广泛发动并听取意见之后,最终形成的决定。那就是:县处级以上职务者每人至少捐一个月的工资,上不封顶。理事会成员每人至少3000元,上不封顶。现在除县处级以上宗亲捐款外,还有许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我们这次捐款,目的是加强团结,共同把宗谱办好,尽可能的提供让每位理事及每位宗亲都有捐款和对宗谱献爱心的机会。民国三十七年(当时是八修),当时很多家庭、村庄非常困难,加之通讯和交通不便,且战火连天,所以有得入了谱,有得没入。这次九修,要吸取八修的教训,尽最大努力查找失散的宗亲,在捐款上尽最大努力,不
—2— 摊派,尽最大努力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刚才说过了,每位理事3000元,上不封顶,希望到会的各位宗亲给予大力宣传。
同时,希望各位宗亲、民营企业家、私企老板、各位经理贤达踊跃带头捐款,慷慨解囊。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体现人生最高价值观,捐了不后悔,不捐会永远后悔的!祝王氏族人吉星高照,子子孙孙传万代。谢谢各位宗亲。
—3—
年5月11日
2016
第二篇:在马氏宗族发谱大会上的讲话
在马氏宗族发谱大会上的讲话
马兵
各位宗亲尊长、众位来宾、朋友,大家好!
带着宗亲父老深深的重托与期望,凝聚着编修人员无尽的辛劳与汗水,马氏家谱业已功告垂成。今天我们在此举行盛大集会,喜贺家谱的诞生,并举行隆重的首发仪式。家谱自启动至今已历时一年。思惜抚今,感慨万千。这是凝心聚力,激奋精神,旺家兴国的一年;这是艰辛求索,克难攻坚,务实奉献的一年;这是走访寻查,誊抄理整,拓笔辛耕的一年;这是科学求真,推崇善德,倡导新风的一年。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不懈的耕耘终于赢得了丰厚的酬报。一部承前继后,充满新时代气息和活力的新谱以其古朴、典雅、祥和、凝重的风格赫然入世。在此,请让我们暴以热烈的掌声祝贺新谱的问世,同时献上我最崇高的敬礼!
众所周知,国有历史才知朝代更迭,国度荣辱兴衰;家有家谱方晓辈次尊卑,世代繁衍生息。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家谱有团结宗亲、教育族人,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续修家谱可以寻根求源,分清支系繁衍变迁,防止尊卑失序,避免同宗族人相见不识的难堪局面;续修家谱可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了解族内文化教育状况,凝聚和团结宗亲力量,为马氏家族的持久兴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家谱的问世犹如苞蕾吐 1
绽的梅花,饱经苦寒,历尽艰辛。传唱着支支感人肺腑的劲曲:跃光先生、马兵先生主倡兴谱而奔走呼号,东联西络,历尽曲折痴心不改,在此次编修过程中功不可没。伏田几度远赴长沙,寻访马氏族谱,为查清明光公所有子侄的信息,足迹踏遍湖乡小道,倍尝艰辛,得以使相关资料尽详谱中,为马氏家谱的编修费尽心思,真可谓功垂后世。卫平先生工作之余,挥洒笔墨、挑灯夜战、创尽心意,立下赫然战功。各支宗室,襄助谱业捐物劳智,美誉远扬。这一串串调动的音符组成了一曲优美的旋律,奏响了马氏宗族希望之歌。每一位宗亲都应以此感到自豪与骄傲,同时更让我们感发到团结奋进、艰苦创业的重要。编修工作的圆满结束乃为我马氏家族的一件大喜事,推动了马氏宗亲事业的发展,这是对我们族人凝聚力、意志力、战斗力的一次深刻检阅,它预示着一个和睦团结、蒸蒸日上的家族未来光辉灿烂的前景!“同怀始祖,心向未来。”马氏宗亲和其他宗族一样同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我们血管里流淌的是共同祖先的热血,澎湃的是日愈兴旺的中华民族的强音,我们将时刻不忘“修身、齐家、平天下”的为人之道,与其他宗族携手同进,共创祖国美好的明天。2
第三篇:在岳阳葛氏家族续谱建祠捐资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在岳阳葛氏家族续谱建祠捐资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葛余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宗亲、各位贤达:
大家下午好,今天为了传承家族事业,上对祖宗尽孝,下对子孙负责,我们聚集在西塘镇守营村唐家冲,虽然阴雨绵绵,天气寒冷,但是贤达满座,气氛热烈。本人受湖南岳阳葛氏家族事务理事会安排,在此向大家汇报。本人才学疏浅,阅历较低,有遗漏和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各位宗亲,当你身在异乡、偶遇家门时,你会高兴地问:你是哪里人?你出自哪一支?你属什么派文?也许答不出。坐在家里刨根问底、自问自答:我爷爷是谁?我爷爷的爷爷又是谁?也许答不出。这不得不使我们追本逐源,看家谱是怎么记载的。自己家族史都不清楚,还谈什么传统?还谈什么中华民族发展史,什么上下五千年、什么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连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历史我们搞不清楚。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是的,我们愧对祖先;有机会,如果再搞不清楚,我们愧对子孙,那么,我们家族从何而来?
合抱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定有其源。远古时代,葛天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中华大地衣服和乐舞的发明者。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能力增强,贤人出现,适者生存。葛伯益事舜有功,协助大禹治水13年,禹将位传给伯益,伯益公不受。伯益公为大禹东相,后被尊为吾姓第一代始祖。葛姓最早居地在河南,河南长葛市、宁陵县均有葛天氏之陵,有葛天氏文化研究中心。葛姓子孙繁衍颇多,四处寻找宜居之地,以河南为中心,因升迁、战乱、灾害等原因外移至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其中一支东奔江苏、安徽、山东,南迁浙江、江西,又转迁湖北通城。108世重公之长子处敬公(109世)于宋朝从湖北通城麻埠市(今麦市)搬迁至湖南岳阳临湘云溪葛家嘴道塘冲(今道仁水库)。(岳阳:葛、郭不分,音误,应无郭家嘴地名)。2013年11月24日,我邀葛大隆、葛大庆两位前辈去访巴陵始祖首迁之地,据说一游姓顶葛氏家族基业,后又姓郭,又顶郭姓家业,接着我们跑湖北白骡郭磨家里(不是本家),四处打听,走村串户,寻根问祖。祖居之地,香火无存,抚今思昔,感慨万千:仙祖避战不停步,南宋处敬奔巴丘;葛家嘴处呈昌盛,道塘冲内添锦绣;李树坪里安始祖,新中国后破四旧;寻根问祖何处在?大江南北泪忧愁。南宋文强武弱、战乱频繁,葛家嘴处交通便利,祖辈在此住了五代人,著名的有茂公,是元朝江南庐州合肥知县。元末农民起义,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等领袖人物,因各自代表的利益,百姓惨遭杀戮,湖南人几乎被杀光了。我祖先避难迁至临湘横铺葛家坳、五溪港。葛家坳,这个神奇的地方,三个小口子出入,四面高山,森林茂密;一口古井从未干涸,井水质优、冬热夏凉;房屋依山建筑。这块难寻之地为葛氏家族保存了有生力量,避免了追杀,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我们在座的各位分支祖辈基本上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我们是岳阳最古老的居民,而不是江西老表。(明末清初,从江西迁入湖南的大批居民在两省间相互称为老表)。明、清、民国初年,文明公支下迁移到湖北、四川、安徽等地有64支,曾有人写道:树高虽千丈,落叶需归根,我将挣脱一切羁绊,回到家族温暖的怀中。目前,全国葛姓人口170多万人,姓氏排120位(宋时排44位),占全国人口的0.12%。葛姓在全国分布甚广,以浙江、江苏等省最为集中。
各位贤达,葛氏家族英才辈出,典型留给后人看。周家冲关,清朝、民国初年,葛立忠祖孙三代4将军在当地传为佳话:葛立忠,晚清名将,授建威将军;儿子葛方洪为湘军名将;孙辈葛应龙、葛豪为民国初期岳州2兄弟将军。本人到岳阳市档案馆,在《岳阳市志》人物卷中发现有兄弟2将军的记录,但是不全,翻开族谱,内容较为全面,遂复印后,送交岳阳市史学专家邓建龙先生,邓先生将其史料详细编印在《岳阳历史探微》书上。葛应龙,江阴要塞总司令、大总统一等侍从、将国府参军、两湖警备总司令部军务处长、国民政府将军府将军,后授壮威将军、佐威将军,1926年在北京病逝,追授为陆军上将,后灵柩运往岳阳,安葬在城陵矶。葛应龙曾住在岳阳楼东边的一葛公馆内(今三五一七工厂),吴佩孚在其家避难、住过7个多月。其弟葛豪,字耀亭,曾任北洋第三师师长吴佩孚副将、湘军独立旅旅长、长岳护路铁道警备司令。1924年任将军府将军,授展威将军。后在岳病死,安葬在王家河畔的鲤鱼嘴。葛恢南,年轻时留学日本,近代珠算学奠基人之一,国民党国大代表,会做生意,据说当时他在长沙有120栋房屋,钱粮湖三分之二土地为他购置,是个暴发户。葛拔林,湘北建设学院第一期学员,49年前参加工作,曾参加过洞庭湖的剿匪,当过派出所所长,“右派”平反后,认真执教,是位离休老干部,是西塘镇的大名人……
新屋葛家,名人多多。葛梓材,曾留学日本,同盟会会员,在江苏当过县长。后任国民党军法处处长、抚恤处处长、少将军衔。在岳州有金鹗山、西塘真力佗子冲、平地神堂三处庄园。其长子葛旭保系武汉国民党国防部文书。其次子葛雨保,年轻时在武汉学术学校读书,是黄埔军校8期步科班学员,参加过6个月的南京中训团培训,当过团长,后任江西宜春国民党第95后方医院副院长,湖南和平解放有功,被安排在上海某一医院任院长,未就职,回家被批斗。葛绳武,在国民党统治期间任过团长,后移居美国洛杉矶,曾捐助新老村建设。葛春年,民国时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学生,年轻时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在抗大任职等,离休时享受正部级干部待遇。葛猛智,又名葛良,湘北建设学院第一期学员,49年前参加工作,曾是湘阴县委书记华国锋的干事,原湘潭专区水利局长,对家乡建设很有帮助,现80岁高龄,属离休老干部,住湘潭……
老屋葛家,葛怀需,湘北建设学院第一期学员,49年前参加工作,长沙黄花区税务局局长,国内首批著名经济师,离休老干,为家乡建设出过力,是《三湘风云》的作者,笔名叫葛潭,现已去世。
王岸冲,葛正杰,系朝鲜战场上的翻译官,现在湖南理工学院,著名教授,已退休。
蒋家塅屋场,葛仰乔是同盟会会员,岳阳县知事。民国时湖南省铜元局局长。葛敬,在北方当过兵,后进入南下干部行列,曾任常德地委书记。
葛家坳关,葛韬武,小学卖柴求学,是解放后当地葛氏家族第一个重点大学生,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采矿系(现中南大学),是冶金工业部驻安徽马鞍山研究院研究组组长,专攻火工品炸药系列,是国家首批高级工程师、接受过中央电视台的专访。其大子、大媳均毕业于清华大学,二子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三女毕业于安徽大学,家族兴旺,一家人均住在深圳,大孙女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即将在美国银行工作。
还有新屋葛家葛松林、葛秋桥、葛克定,胡家冲的葛正旺,对家乡、对家族都做过不少的贡献。我所知道的是其中的极少部分(只涉猎到了较为了解的近现代家族精英,多名府官、知县未谈,多名进士未列,皇帝/大总统褒扬之人未提。)先辈或前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各位贤达战斗在各条战线上,把你们的职位、业绩系统地总结一番,好好编入谱中,大家将认真研读,也不断唤起晚辈:未来以你们为荣。
各位宗亲,精英出精品,人杰地灵。家族古老著名的建筑群,是先辈们的智慧结晶。从兰乔甘家堰右侧,一个小口子(今兰乔水库大坝)进入,往东北方向,蜿蜒二十余里,途径周家冲、葛氏宗祠、新屋葛家、石眼冲、老屋葛家、杨家园,直至葛家坳,两边高山耸立,里面良田千亩,中间一条小港,宛如世外桃园,进可攻,退可守,是古代宜居必争之地。我们的祖先勤于耕读,官宦颇多,在此创造了优良的宜居环境。这里山青水秀,屋场较多,房屋接二连三,大多坐北朝南,居民团聚,热热闹闹。以前的葛氏宗祠,就坐落在新屋葛家前面的常家畈上,清朝时,几人捐款,由仙籁公组织营建,规模不算很大,但非常气派。新屋葛家一栋竭山式建筑屋远近闻名,估计是明朝时建立,灯照九堂(一盏灯可照九个堂屋),建筑奇异,江南少见。屋中匾额有“居常泰”、“绕室傲声”、“鹤有松”、“岳阳楼记木刻雕”。该屋建筑材料是石、木、青砖、汉瓦。石头主要是上湖南的祁阳石,树木笔挺,柱子成合抱围。雕梁画栋,异常精彩。刘璈家族、高氏家族曾派人成图仿效未果。葛猛智离休时,将此栋房子做了简要的概述,但是不全面,他毕竟8岁时外出读书、参加革命,后来很少回家,8岁以前的记忆仅仅是一点皮毛。西边学校有“存右”匾额。这一辖内,桥梁较多,排水系统特好。老屋葛家、杨家元前面的两座石拱桥,新屋葛家旁边的大碑头桥应该是明朝建筑,周家冲的将军桥应该是清末、民国初年所建。1958年,修建兰乔水库,百姓迁移外地,少数被搬往附近山岭上,当时破“四旧”,立新功,家族的建筑群全部销毁,据张典象先生回忆,这些好木材、好石头大多运往到今乌江机筛厂所在地,用作发电厂,还有一部分被烧毁,如果留住这些古建筑群,发展旅游业,西塘人民就不愁吃、穿、用,环境要比渭洞张谷英客气好几倍。“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不过为的是:舍小家,为大家,利国家。
各位宗亲,目前我们国家政治清明,太平盛世,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倡导传统文化,忠孝节义又赋予了新的含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逐渐推广,家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续谱建祠是家族的重大事情。他姓的漂亮祠堂纷纷建立起来了,不甘落伍的我们应该“心在动、情在烧”。现在,还有一批老同志健在,他们熟悉业务,走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了。特别是葛大隆先生,十余年来,钻研族谱,落实谱中记录的地方,跑东家、去西家,跋山涉水,奔走葛氏家族的每一个屋场,或西塘,或三荷;或临湘,或岳阳;或湖北,或四川。他放弃自己的木匠手艺,放弃自己的店铺生意,放弃自家盖房子,甚至放弃亲戚朋友。他省吃俭用,调动家人的积极性,捐资50000元,号召家族全体成员共圆续谱建祠大梦,把这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确实,家族需要葛大隆,他有学识,老牌高中生,知书达理;他道德高尚,是守营村的典范,无人说半个“不”字;他能力强,能把握大局;他有号召力,老婆孩子鼎力帮助,全族人忠心拥护;他有时间,虽然63岁了,愿把一腔热血献给宗族;他身心健康,靠的是自己的勤劳锻炼和上天给他的恩赐,挫折压不垮他。是的,他呕心沥血,不要报酬和荣誉,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在他的感召下,成立了湖南岳阳葛氏家族事务理事会。葛正旺先生担任总顾问,葛大隆先生任会长,葛余光任总联络,还有葛丹书、葛大庆、葛正柴、葛大力、葛大学、葛大贵等任副会长(湖北3位、四川1位副会长),葛友忠为秘书长。葛怀宇先生主修族谱,葛丹书先生主抓祠堂工程质量……大家各执其事、各负其责。族长人选还未定,以后根据贡献进行海选。该理事会倡导勤俭节约,不乱收钱,不乱报账,不募名利,严格财务制度和纪律;要求创和谐、讲奉献、办实事、力求完美。唐家冲屋场村民基础好、团 结协作、热情高涨,西塘镇党政领导和守营村支两委大力支持和帮助,周边姓氏积极鼓励,我们兴业的机会来了,万事俱备,只欠钞票。葛氏家族是一个优秀的有志气的家族,在西塘镇人口最多。发扬优良传统,巩固凝聚力,全靠在座的各位。续谱建祠,是大事,并非易事,而是全族人的共同的大事业。
各位宗亲,大家都是社会贤达,功成名就。今日荣归故里,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围炉聚旧,欢声笑语。续谱30年一次,机会不多;祠堂乃千秋伟业,千载难逢。宗祠选址、平基已基本结束,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二期工程是建祠,效果图已经绘就,供大家讨论。第三期工程是建“以祠堂养祠堂”的工程项目,正如葛克定先生多次所讲:修游泳池、休闲山庄、设钓鱼中心、建篮球场。以后葛姓成员在此祭祀祖先、开展学习、加强交流。甚至到祠堂小住一下,研究族谱,缅怀先人恩德,弘扬家族文化。第四期工程:在祠堂的左侧的七奶山上修一座大庙。站在七奶山上,一览众山小,看到洞庭湖中的游船,眺望长江舞动的水带。待到春花烂漫时,我们畅谈家族兴旺发展史。一旦上述工程竣工,欢迎城里人来此游玩,共享天伦之乐。
各位贤达,根据理事会要求,家族成员,无论男丁、女丁,平均摊派100元,特殊困难者可以减免,目的是加强团结,共同兴业,尽可能提供一切机会,保证家族成员有爱家族之心,为大家提供小平台,收费高了,百姓负担不了。1990年七修谱时,当时民众都相当困难,有的修了,有的未修,有的不肯修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管理不规范,最后草率收场,但修谱者为我们留下了较为宝贵的资料,功不可没。茅茨屋下或有帝王,我们要尊重老百姓,以摊派为辅,尽可能调动多方积极性。当然,靠摊派,无法完成这一大业,所以以捐资为主,200元起码,上不封顶。目前,葛大隆先生捐资50000元,葛正旺先生捐资10000元,抛砖引玉,这才刚刚起步。希望各位领导、私企老板、各位经理、各位贤达等慷慨解囊,踊跃捐献。根据贡献多少,谱中、碑里、墙上分类记载。待大业竣工、喜喝庆功酒时,树碑立传,指点姓名,有我贡献,功德价连城,芳名垂千古,成全贤达愿景,体现人生价值。进未忘根,退无后悔,福星高照,泽及后世。
最后,预祝各位贤达在新的一年身心健康,万事如意,财源广进,鹏程万里,合家欢乐。提前向大家拜过早年!
农历二〇一四年腊月初八/2015年1月25日
第四篇:王氏修谱倡议书
篇一:关于成立十八家王氏家族宗亲组织倡议书 修编新型家谱 传承宗族文明 建议出电子版家谱
历史,就是故事,就是先辈的故事,就是世世代代先辈的故事。文明,就是世世代代先辈留下来的一切物质的、非物质的遗存,包括一切传说、神话、灵异、鬼怪及种种不可思议、不可理喻之事、之物。
文明的种种遗存方式之中,有一种极为重要的方式,在国家就是国史,在家族就是家谱。人类,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无论是国家,还是家族,无论是皇帝,还是百姓,都以修史、修谱为不朽之伟业。
在中国,宗族文明非常发达,中华文明实质上就是宗族文明的总和。而宗族文化的最大载体就是家谱(皇室家谱称玉牒或金牒)。家谱,因为记录着一个家族的发源、发展及流布的历史,所以是维系家族最宝贵的圣物。
中国家谱的渊源可溯至远古,三皇五帝时代,各个部族就有专人记录本部族传递世系。到夏商周三代时,国家设有史官,专门记录王室以及各贵族的世系,并汇集成书,周代的《世本》,就是一部各姓世系总谱,这是中国谱牒的最早著作。魏晋时期,家族修谱之风盛兴,于是在皇室和贵族世谱之外,又涌现了大批各姓的宗谱和各家族的家谱。北宋欧阳修、苏洵分别创造欧式族谱和苏式族谱后,修谱之风在中国长盛不衰。
20世纪中期,由于历史变革,修谱工作大面积停止了。最近50年来,首先是台湾掀起了修家谱的热潮。1978年以后,大陆也开始有重续的行动。
但是,多年来,修谱成果不多,成就有目共睹。其原因,囿于旧制,弭功费力,财才难济。根据家谱史和传统家谱体例,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修编新型家谱,传承宗族文明,应该是当前修谱工作的主流。
一、什么是新型家谱?
不管有无传统家谱,以自己和己妻为原点,上溯可知可查之祖,下及已生之后,旁及可知可查之血亲,按新型家谱之体例修编成册,即为新型家谱。新型家谱省时节力,以微末投入,既可单系存留自己家史,使后人可知来处,也为后人财富,又可纳入家族总谱,以支系备查备考,也为后人后路,血脉相通。
二、新型家谱的体例
传统家谱体例分类不一,内容详略也各有不同,但基本上大同小异。一般有:谱名、谱序、目录、谱例、谱论、恩荣录(敕诰、光荣榜)、遗像及像赞、姓氏源流、家规家法、祠宇、五服图、宗支世系、传记、谱系本纪、族产、契据文约、坟茔、仕宦记、年谱、艺文、派语、领谱字号、续后篇、纂修与捐资人名等,有的还包括家族聚集地图。新型家谱的体例也如此,但可撮其大要而为。
(一)谱名
谱名即家谱的名称,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谱名一般写在家谱的封面,内容也各不相同。一般称作“x氏(家)族谱”、“x氏家谱”、“x氏家乘”、“x氏宗谱”,也有的称“x氏统谱”、“x氏通谱”、“x氏统宗谱”或“x氏支谱”。有的还详细注明地域、分支或堂号。
也可以这样命名:地名+姓氏+修编年,如大理下关董氏家谱(2010年修)。
(二)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谱序是族谱中极富文史价值的部分,往往由本族名人或与本族有渊源的学者、名流,或者政界要人撰写。其内容或论族谱之重要意义,或述本族修谱的历史及本次修谱的缘起经过,或记本族姓的源流、分布。因此,谱序往往是族谱之“目”,是本家族历史的凝缩,同时,又常常是一篇篇散文佳作。
(三)谱例
谱例,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谱例是族谱的编纂体例,从中可以看出修撰者的谱学思想、修谱方法,甚至家规家法等。如前所述,家谱大多采用欧阳修、苏洵“谱法”,并结合本家族的具体情况而有所变通,于是形成了独特的宗谱编写体例。
(四)谱论
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五)恩荣录
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高家族的地位和身份。现代多收集勋章、证书、奖状、光荣榜等。
(六)像赞 像赞、遗像 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像赞,多由著名学者、社会名流或本族亲友题写,内容多概括评价此人功绩及一生。例如《马氏统》中马援的像赞“经籍深富,辞理遐亘;浩如江海,郁若昆郑。”由马家外甥郑禹题写;马融的像赞“妙极生知,睿哲惟宰,精理为文,秀气成来。”亦由郑禹题写;后周平南将军山阳侯像赞由朱熹题写,宋祭酒止蕃公像赞由文天祥题写,唐中书令宾王公像赞由韩愈题写,宋丞相正惠公像赞由文天祥题写,宋左丞相碧梧公像赞由谢枋得题写。
(七)姓氏源流 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八)族规家法
家训家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传统宗族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的基石。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秩序,就拟定一些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自汉初以来,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而变得丰富多彩。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仰慕的治家良策和“修身”、“齐家”的典范。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节俭持家思想,至今仍有积极意义。在家谱中还有不少记叙家训、家规的名言以资子孙遵行的。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视,其主旨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篇二:李氏宗谱三次续修倡议书
四川省筠连、珙县、宜宾三县锡坑李氏族谱 三次续修族谱倡议书
尊敬的各位族亲长辈、兄弟姐妹、以及侄辈后裔你们好;族谱是记载人类文明、族系发展、家族沿袭、宗亲血脉传承的瑰宝,对提升和弘扬我锡坑李氏家族文化传承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族谱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载体,作为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在对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和经济学均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除了可以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之外还可为我们提供追本溯源寻根问祖依据,可以让我们尊祖,敬宗,睦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出现了族谱,一直延续至今,已成为各氏族历史发展必修之物。
我四川省筠连、珙县、宜宾三县锡坑李氏宗族,原籍广东省嘉应州长乐县锡坑甲(即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锡坑镇),清乾隆五年,(即公元一七四一年),我族(入川)始祖李良训公妣率子李绍清、媳赖氏、孙李林茂、李林佑举家六人从嘉应州取道入川,距今已有二百七十多年历史,繁衍后昆十二代,初步估计族员已近千人,族人分布四川省筠连县(城关镇、巡司镇、腾达镇街村、腾达镇泉水村、腾达镇龙井村)、珙县(沐滩乡付家坝、巡场镇、洛表镇、上罗镇)等地。我筠珙宜三县锡坑李氏一族自入川始祖李良训珙自清乾隆入川之后已近三百八十余年,其子孙繁衍人口已近千;我族自良训始祖公自清乾隆年间入川后共进行过二次修谱,(其中入川三世祖李林茂、李林佑二公于清万硕年第一次)(入川十世祖李于坤于公元二零零六年第二次)并且定下了辈分派字(良绍林发世学友、兴舟于天国仕昌;粤锡宗支源必远,川云筠珙族宏扬;诗轩文德显卓绩,孝忠信智鼎盛唐;五富齐庭千秋旺,万载承传振家邦);但由于多种原因第一二次续修之族谱内容出现不少偏差与错漏。
我李氏人丁繁盛,人才辈出,理应有完善的族谱,在零八年我在网络上认识了我广东五华宗亲李镜章老前辈和内江同族宗亲,在和他们的交流中得到了很多相关我锡坑李氏自人美公以上的族系资料,这对于我们这些四川省筠珙宜三县锡坑李氏后裔来可以说是历史性的发现,具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学术价值,不但可以完善族谱资料,还一下子把家族历史从民国、清、明、元朝推到了南宋时期整整前进了近五百年即盛唐到李氏开姓始祖李利贞公。把家族的名望从知县提到了民族英雄,年代推到了上古时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锡坑李氏一族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各宗亲和我在二次修谱成员的鼓励和支持下已经初步成立了三次修谱筹备小组,现正召集我四川省筠珙宜三县锡坑李氏后裔各支的志愿修谱人员组成委员会,虽然网络发展为我们续修家谱创造了方便有利的条件,但实地条件和资料也不可缺少,为了不让我李氏家族历史出现遗憾,不愧对祖先,特再此呼吁我筠珙宜三县锡坑李氏后人参与修谱,续谱大业,利族利国,是每位锦祖后裔义不容辞的责任,望诸位宗亲,同心协力,共寰盛举,负重奋进,献计献策,积极参入,为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而尽力。四川省筠珙宜三县锡坑李氏族谱三次续修筹备小组 李舟友(字华友,四川省筠连县腾达镇街村)李于坤(四川省珙县沐滩乡付家坝)
李天均(四川省筠连县腾达镇龙井村二组)联系电话:*** 公元二零一四年甲午岁三月二十八日篇三:王氏宗祠修建倡议书 王氏三槐堂宗祠修建倡议书
三槐堂王氏宗亲及社会各界朋友:
中华王姓乃天下第二大姓,人口过亿,三槐堂王氏乃太原堂王氏的一大衍派,本姓姬,周朝皇室一脉。后因江山易主,为不忘我祖上高贵血统,王者风范,故以“王”为姓。千百年来,我族列祖列宗,封侯拜相、忠臣良将、数不胜数、层出不穷、誉满天下,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历史资源及精神瑰宝。从古至今,我族人感恩天地、敬奉神灵、顺应自然、永言孝思、精忠报国、不畏强暴、诚信待人、和睦乡邻、美德颂传、立于不败之地!
为报我祖上功德,彰显我祖千古英明,汇聚我族向心力,打造王氏名门望族,大家风范!做到一家有事,众族相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祖国需要,举族奉献,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族绵薄之力。
故我们成立了“平塘、惠水、罗甸三县王姓三槐堂宗祠修建筹委会”、准备在三县境内寻一宝地修建我族宗祠,供我族人祭拜、议事、集会。预计占地1千平方米,估计投资百万元计。我族各房应以18岁男丁立户拟投资300元(多多益善,另计功德),筹委会成员拟投资500元以上。成功之日,将为各房户主留名留此,记载于三槐堂宗族功德碑。对同等资助300元及以上的社会各界朋友、有识之士,将记载于三槐堂感恩功德碑,并发放“功德无量”证书,签发统一募捐善行收据。并对所有善款开支全部公开宣布,举头三尺有神明,绝不浪费!筹委会:(电话)王柱团 王顺昌 王宗信 王祖及 王兴进
公元2013年7月1日
第五篇:欧阳氏续谱庆典上的答谢辞
在欧阳氏应城支系续谱庆典上的答谢辞
尊敬的各位族胞、各位来宾:
大家好!
“月是故乡明,人是宗族亲。”今天,我欧阳家族后人,欢聚在风景秀丽的府河南岸,举行续谱发行盛典。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我谨代表欧阳氏应城支系续谱委员会,对各位至亲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家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这次庆典,表示诚挚的谢意!
我们是夏朝禹王之后,也是家谱版本创始人之一欧阳修的传人。缅怀和传承是我们的责任,联谱寻根势在必行,也是潮流所趋、族人所向。故本支系决定联谱续谱,枝干归本,继而内查外调,寻源问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们终于顺利圆满的完成了续谱大事,这是全体族人的荣耀和自豪!
在这里,首先感谢总部工作委员会宗亲们的指导与点拨,感谢汉川里潭、云梦小龙河、汉阳侏儒、仙桃等地宗亲的大力支持和通力合作,感谢新集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鼎力相助和关心支持,感谢欧阳氏应城支系全体宗亲的理解与关爱。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在续谱工作中的各位理事,是他们不辞劳苦、跋山涉水,舍小家顾大局,遭冷眼、忍非议,克服重重困难,逐一上门入户,登记造册,他们不计报酬,全凭热忱的奉献精神,才有今天的盛大庆典,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这些默默无闻、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族人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我们
还不能忘记那些为续谱慷慨解囊、踊跃赞助的仁人志士,是他们大力的支持才有今天的盛大庆典,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这些无私奉献、热爱宗族事业的人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各位族胞,今后欢迎你们经常回来,在祖先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踏着祖先们曾经耕耘过的土地,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家乡亲人们的乡音,喝一口家乡甘甜的井水,共叙宗族情意,共商族务管理。我们还应训勉告诫后代:“水有源,树有根。”让他们更加了解欧阳家族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使他们把尊祖敬宗这根接力棒世世代代传下去!发扬光大!
“中华民族一家亲,欧阳家族一家人。”族胞们,我们身上流着相同的血液,我们身上有着一样的基因,我们心心相通,骨肉相连。通过这次续谱,我们相互之间加深了认识,增进了友谊,凝聚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今后,无论我们是在祖国的东南西北、天涯海角,还是在繁华的城市、广袤的农村,都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在和谐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中,肩并肩、手拉手,团结一致,相互支持,为我们家族的兴旺发达、繁荣昌盛而共同奋斗!
欧阳家族一定会发展强大!
欧阳家族一定能够发展强大!
谢谢大家!
撰稿人:
2011年农历3月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