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班训扎根在学生的心里(最终版)
“文明高雅,乐学善思。自重自信,自强不息。”这是二十年前,我上高中的时候,贴在教室前面黑板上方的几句话。至于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老师未曾解释过,我们也不清楚。偶尔在上课开小差眼睛掠过它的时候,也会在脑海里闪过它的字面意思,我们猜想那可能就是标语,或者是教室里的一种装饰。现在回想起上学时候的情景,才知道那句写在教室黑板上面的话是班训,它其实是和校训一脉相承的,是国家教育方针的正确阐述,是校训的诠释,是特定的教风与学风的注解,更是学生言行的警示和忠告。它不仅是教室内环境的一种装饰,而且还应该起到提醒、号召同学们进步、成长的作用。在第一次当班主任的时候,我也尝试着利用班训来进行教育。我在办公室里抓耳挠腮,琢磨了好几天,选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话作为班训。这句话很寻常,完全没有想象中班训的那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味道。不过,这也正是我选择它作班训的理由。因为,那时,我带的那个班,其气质就和这句话一样,整体平稳,找不出一点儿毛病,但换句话说就是缺少一些青年学子的冲劲,缺少一些锐气。我把选择这句话的用意给学生解释清楚之后,把它贴在了教室黑板上方的空白地方。期望学生在与它每日的朝夕相处中,一抬头.就能看到班主任对他们的鼓励与鞭策,从中找到奋斗的力量。遗憾的是,一个月以后,我就发现寄予浓浓期望的这条班训,在学生眼里,不像我想象的那么重要,几乎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辛辛苦苦拟出来的班训,最终成了一种装饰,换来的只是学生的漠视,的确让人觉得失望。但是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情况?看样子,当班训仅仅是一种被要求、被安排的目标,根本触及不了学生的内心,自然就不会获得学生的认同了。一、三步走,让班训从学生中来 因为有这样的经历和思考,所以在第二次带班制定班训的时候,我谨慎了许多。一个好班训应该满足以下几点:一是班训应该是从学生中来,二是班训能够获得每一个学生认同,三是能够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一个班级的班训一经确定下来,是不该轻易更改的。在这样的思路的指引下,我把班训看成是学生发展的目标系统的提炼,决定结合成长的目标系统策划系列活动,让班训充分发挥起作用。于是,三步走计划顺利出炉了。第一步,“照镜子”,为自己定位 在组班一个月之后,我组织了“照镜子”活动。意在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自身,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我对学生说,“古人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每一个人对自己有充分的认知非常重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谁对自己观察得更认真,描述得更细致,能够获得其余同学和老师的认可„„” “好啊!怎么个比法啊!?” 我乘势公布了规则,“每人准备三分钟,在小组内展示,举手投票,看看自己的描述与自己的形象是否相符。结束之后,组内其他人补充。” 接下来教室里就炸开了锅,有的组在展示,有的组有人在点评补充,还有的组在举手表决,整整花了大半节课的时间,教室里的气氛一直很热烈。第二步,“制名片”,规划职业生涯 很快,我们就又迎来了接下来的一节班会课。我发出了号召——每个人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兴趣爱好,设想一下自己十年以后将会是什么样子,将会从事什么职业。全班学生都异常活跃,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看来,未来还是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接着,我给每人发了一张名片大小的卡纸,要求他们结合自己的梦想,给自己手绘一张名片。不一会儿,许多学生就完成了自己的设计,拿着自己的手绘名片与同桌开始分享。我随机看了几张,名片上名头可谓五花八门,有医生,有厨师,还有教师„„而且,让我真没想到的是一个平时柔柔弱弱的女生竟然想当厨师,而另一个看上去非常壮实的男生,却想当医生!第三步,提炼升华,锦上添花 我说:“今天是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天,我们每个人都有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张名片。下面,我们来讲讲名片背后的故事。向小组同学介绍名片,展示自己的梦想,结合上一周我们的‘照镜子’活动,联系自己的实际,找到奋斗的方向。先在小组内展示、讨论,上交讨论稿,再集体分享。’ 各个小组聚集在了一起,讨论得热火朝天。很快,就有小组交来了讨论结果。军是这么写的:“我从小就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就是想考到美国学校,在美国留学,留学完后,便在那边打工,大概打3年工,赚够了钱后,就去梵蒂冈生活。我的理想虽然是那么遥不可及,但我只要努力学习,就不会辜负我这一个远大的理想。我这个理想可是要付出许多的:比如要努力学习英语,到了美国后可以学习生活,还要学习意大利语,学会了意大利语才能在梵蒂冈定居下来。还要半工半读,这是很辛苦的,但既然这是我的理想,我就不应该怕辛苦,我会坚持下去。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努力学习,不能辜负我的理想!” “十年之后,我想我应该是一名厨师,也许大家会觉得厨师这个梦想并不是那么高端大气上档次,但是,我爱美食,更爱自己动手为别人带去愉悦与快乐。因此,我要做国内一流的厨师。是的,我的文化课成绩不是太好,但我觉得这并不妨碍我实现自己的梦想,从现在起,我会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的,我会抓紧在校的这两年的时间,在与同学们的相处之间,学会协作,学会沟通,同时,我也会搜集各地风俗知识,了解各地的美食。”这是丽写的。没想到平时看上去好像没心没肺的小家伙,竟然隐藏着这样的心思。接下来,我让孩子们传阅了每个组的讨论记录,然后要求他们以这些讨论记录为中心,思考它们有什么共性,如何才能从现实出发达成这些梦想。又是一番讨论,最后,综合各小组的意见,形成了如下结论: “每个人的梦想虽然都不一样,但是把这些有关梦想的讨论记录汇总在一起,就可以发现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每一个梦想都是美好的,值得尊敬的。这都需要我们坚定信念,严格要求自己,付出艰辛的努力,不断地奋斗、进步„„” “好!”听完他们的总结,我及时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学们能不能够再提炼一下,总结出几个核心词语呢?” 经班委收集、整理各方意见,最终提炼出了八个字:自律、自信、成才、成功。他们解释说,“在成长的路上,有目标的人,是自信的,但是他只有严格自律,不断地向目标靠近,才能维持这种自信。当然,一个能够自律,而且又有自信的人,他最终一定能够成为有用之才,取得人生的成功。” 这正是我想要的。我非常高兴地说,“通过三次连续的班会,我们一起完成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制定出了真属于我们自己的班训。‘照镜子’同学们知道自己现在的状况;‘制名片’我们找到了自己的梦想。现在,我们立足现实,在梳理了自己的梦想的基础上,一步一步提炼出了‘自律、自信、成才、成功’这个八个字。它不仅时刻提醒我们要有方向,要脚踏实地,而且还提醒我们时刻要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老师将把这个八个字写下来,张贴在黑板上方,作为我们的班训,好吗?” 就这样,班训产生了,也很快就贴到墙上去了。、课前诵,让学生记住班训 本以为接下来时间里,学生们会受到班训的激励,意气风发,大步前进。可是,一周之后,班级里看不出半点涟漪。思来想去,我决定对原来每天上课的师生问好程序进行改革,要求学生上课前齐声背诵班训代替问好。第一次试行,学生的表现并不好,声音参差不齐。渐渐地,他们进入了状态。现在,每到上课,有力的班训呼号声就会在我们班响起,成了我们班一道特别的风景。就这样,学生很快就把班训记住了,无论在什么时候,学生总能非常准确地说出班训。但是,每当看到他们把班训喊得山响的时候,我还是会纳闷,班训是否真的扎根到了学生的心里,是否真的激励他们不忘记目标一直奋勇前进呢?
三、选准点,让班训落实予行动 反复琢磨“自律、自信、成才、成功”的班训,结合我们中职班学生行为习惯较差的实际,我决定把突破口放在自律、自信上。在我看来,班训里的自律、自信是方向,而成才、成功则是目标、期望。我决心趁着热乎劲,继续用活动把这些东西落实下来。我专门为每个学生设计了反思表,每天晚自习都要抽几分钟时间组织学生先对照自己的阶段目标,对一天的表现进行反思,然后按“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的等次自我鉴定。为了防止学生不负责任随意填写,反思表填好之后,上墙公示,同学们有疑问的,相关同学要在全班做出解释。除了这种形式的自律,我们还构建了他律活动。每个星期五,我们班会定期开展民主生活会。形式很简单,就是每人用一张小纸条,采用书面的形式,不记名给别人(包括老师)提意见。这些措施虽然看起来很小,但是它可以引导学生把审视的目光投向自己。在一天一天的反思中,学生对自己、对同学以及对班级都有了全新的内心体验。他们慢慢地在发生变化,与开展反思活动之前相比,他们更加注重对自己言行的约束,更加在意同学们的眼光。功夫不负有心人,半个学期之后,平时班级里面打打闹闹的情况少了,违纪的情况也少了,班上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始发生变化。
四、多平台,让班训扎根在学生心里 自律的问题可以通过制度引导,那自信的问题呢? 而恰恰就在这时,这个问题也变得非常突出。多名科任老师反映班级沉闷,平时上课有些死气沉沉,缺乏生气。这是为什么?我又该怎么办? 不久,我就意识到问题还是出在我们的反思制度上。一味反思自己是否犯了错误,的确可以让这群以往非常调皮的孩子变得越来越理性、成熟;但是,长期内省,也容易让学生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成天害怕自己做错了事,言行举止必然变得过于小心谨慎。我们决定对反思制度进行升级。我郑重地要求学生每天在反思的时候,除了要看自己是否有什么失误之外,还要看看自己有什么收获。而班级民主生活会上也要求除了相互提意见之外,也要给对方至少技一条优点。与此同时,我们还开发了系列班级活动,每月办一份班级小报,每周撰写一篇班级博客、讲一个名人故事、进行一场演讲、学会一首歌曲、观看一部德育短片等,与此同时,我们还组建班级篮球队、羽毛球队、长跑队,每天定时组织锻炼,发展学生体育技能特长等。实践证明,升级是正确的。我们的这种反思不仅让学生知道了自己有什么不足,也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长处。而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有事可做,有事可乐,也让学生在一次次的练兵中发展了个性特长,在参与活动中找到发展的支点,找到自信的支点。一个学期之后,我们班级的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不仅能够管住自己,有一定的自律能力,而且变得自信、阳光。回首这次有益的尝试,让我对班训甚至是班级文化建设都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在和学生携手前行的过程中,秉持着要让班训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与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的目标,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生成了这么多的制度、活动。这些过程,其实就是教育,显然比我们所谓的严格要求更容易扎根在学生的心里。而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收获更多的进步和快乐。(作者单位:湖北襄阳市保康县职教中心)
第二篇:爱应种在学生心里
“爱”应种在学生心里
爱心和责任是教师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动力和源泉。教育工作离不开爱,省道德模范彭旸老师说到:“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孩子有一个完整的心灵。”而完整的心灵应该是充满“爱”的心灵,让孩子懂得爱自己、爱家人、爱家乡,进而爱祖国,乃至爱世界。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爱我们的学生,关心他们,才能在他们心中播撒“爱”的种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用爱感化了学生,学生才能接受老师的教育,这时的教育才会起作用。现就本人在教育过程中的实践案例与
广大同仁探讨:
关于对吴明同学的帮教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必须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根据《预防未成年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对吴明同学心理的疏导、思想的教育和引领尤为迫切,因此,特拟订对吴明同学的帮教方案。
二、帮教对象情况
吴明:黄丝中学超越班----七(3)班学生,家住麻江龙井,父亲长期在贵阳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困难。
三、帮教活动原因
吴明同学与同村寨的七人一起偷盗铁路上的铁轨鱼尾板,造成严重的后果和极坏的影响。经过公安人员的调查,该同学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一行为的发生,也是思想品质上出现偏差和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造成。
四、帮教活动小组
组
长:刘方军
成 员:谭绍秀
宋运开
周以平龙帮凤 杨敏 帅家宣
五、帮教步骤及措施
首先,对吴明同学进行心理疏导。依次由班主任谭绍秀老师、政教处刘方军老师、后勤处周以平主任及宋运开校长对其谈心,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在成长中犯错是难免的等方面进行心理疏导,逐步缓解直至消除心理压力,解除心理上的负担。(两周时间,每周两人次)
其次,对吴明同学发生的这一行为,帮助其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原因,由谭绍秀、周以平、龙帮凤、刘方军四人负责,让该同学深刻认识到主观原因的重要性,由于自己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思想上不严格要求自己,有时甚至放纵自己,纪律性差,法律意识淡薄,导致犯错,甚至违法。因此要严格要求自己,该做的就做,不该做的不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两周时间,每周两人次)
第三,帮助吴明同学认识这一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危害及影响,对其思想品质的发展进行引领,对其行为习惯提出要求和指导。由谭绍秀、杨敏、帅家宣、龙帮凤、周以平四人负责,同时宋运开、刘方军、谭绍秀三人到该同学家进行家访,进一步了解家庭情况,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教育、引导。(三周时间)
第四,通过对吴明同学的观察和对超越班----七(3)班同学的了解,掌握吴明同学的心理动态及思想行为的变化,作好该同学的引导和鼓励工作。由谭绍秀、杨敏、龙帮凤、周以平四人负责,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宋运开、刘方军、谭绍秀三人第二次到吴明同学家进行家访,了解该同学在家的表现,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指导家长多引导和鼓励吴明同学。争取吴明同学的思想有转变。(两周时间)
六、帮教时间:两个半月。
七、帮教目标
彻底消除吴明同学的心理压力,在行为习惯方面有一定进步,在思想政治上有明确的方向,思想素质有一定提高。
八、帮教要求:每次帮教都要作好记录,不弄虚作假。
政教处
2011年3月29日
在对吴明同学做工作的过程中,用爱去感化他,让其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心。让他自觉改正错误,养成良好习惯,把爱种到他心里。
“大爱无声,大徳无形。”我们对孩子播撒的爱,不是为了获得回报,而是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悄悄滋润学生的心田,于不知不觉中浸润学生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明白爱的真谛。
俗话说:“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在无声中传递的爱,在默默中付出的情,同样滋养了我们的心灵。于是我们发现生活原来这样美好,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于是我们抛弃对职业的倦怠、收起生活中的埋怨、捡起教师应有的责任、怀着对学生的爱心、揣着饱满的热情去面对我们的学生,这样教育才有希望。
写在纸上的爱一会就读完,写在身上的爱转身就过,种在心灵的爱,才是教育的真谛。
注:文中学生姓名为化名,家庭地址也作了修改。贵州省福泉市黄丝中学刘方军
联系电话:***
第三篇:在学生心里播撒爱的种子
在学生心里播撒爱的种子
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因而教育应当充满爱。这些年来,在与孩子们的交往中,在点点滴滴的教育工作中,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这位伟大教育家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爱才是搭建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有爱才有教育。
教育应该是一个温馨而又充满诗意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用爱来诠释生命成长的过程。“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的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
一个教师有了爱:就会用平等的心态去尊重学生;就能和学生推心置腹地沟通;就会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就能用大海般的胸怀宽容学生;就会全心奉献于教育,让教育因爱而充满生命力。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赏识,以此来确认自身的价值。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怎样给孩子幼小的心灵播撒爱的种子呢?我认为要想当一名学生眼里的好老师,那就要用一颗赏识的心来爱学生,用一颗宽容的心来包容和鼓励学生,因为,赏识和宽容,是开启智慧的金钥匙。
爱的别名是理解与宽容。爱就是心灵的倾诉与聆听,爱就是目光的注视与承递,爱就是温暖的问候与关怀。记得那年,我们班突然转来了一位新学生,臭名昭著的问题儿童—严辉,上课期间总是拿着垃圾桶满校园的溜达,即使呆在教室也是一名捣乱分子,口齿不清,不自觉的流口水,浑身脏兮兮,没有一块干净的地方,在去接他的途中,我在思考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与他相处,第一个进入脑海的词汇是严厉!严厉与简单粗暴相连,只要你板着一张不苟言笑的脸,锋利的眼神,冰冷冷的话语,给他造成第一印象的威慑力,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管理起来会更轻松些,想到这美好的前景,自己都有些许得意!可是接踵而来的是,难道我以后都要收起自己的笑脸,把最坏的表情留给我的学生?他遇到的老师应该也用了这种办法吧!事实证明,这种办法带来的是最差的效果,作为班主任的我,如果也用简单粗暴的方法,那么我和经常欺负他的学生又有什么区别呢,换位思考,对他而言,这样的环境毫无归属感,还不如继续抱着垃圾桶在校园闲逛,想到这里,我为自己之前的想法而感到羞愧,这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只要是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仿佛找到了灵丹妙药,我把他接到班级里,站在讲台上,很是隆重地介绍他,特别强调,他是我们班级的一员!那一节课,即使听不懂,他也很安静的保持了一节课,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发现他身上有很多闪光的地方,主动和老师打招呼,积极帮助同学和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热爱劳动等等,虽然仍然不爱学习,可是这已经给了我很大的惊喜!陶行知先生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我认为一个成功的教育一定是充满着爱的教育。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对学生多一份理解与宽容,要有宽容的心态,等待的气度。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虽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很有可能你通过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可以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头的大金矿。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只要我们用赏识的眼光去看人看事,就会宽以待人。宽以待人,不仅给他人留有余地,也给自己赢得一方空间。
赏识和宽容是一种教育艺术。教师的宽容,可以缓和师生之间的紧张局面,使学生逆反心理转变,防止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使“严”收到最佳的效果;教师的赏识,可以让学生产生自信,防止学生一味的陷入自卑的泥泞里不能自拔。教师建立起一种全新的观念:像对待上帝一样对待孩子;把自己的全部生命都投入到教育中,用生命的激情去创造另一个美好的生命!
记得我刚做班主任的时候火气是比较大的,很容易在课堂上发脾气批评学生,有时弄得自己也很难堪下不了台,而且我发现这种方法批评学生,即使他表面上服气了但实际上他只是摄于你做班主任的威严而心里不服气。语文课上,学生回答问题答错了,突然从课堂上爆发出阵阵嘲笑声,整个课堂就像被打翻的墨水瓶,笑声浸染着教室的每个角落,仿佛连地上的灰尘也笑得打颤,作为一位年轻的教师,我试图用自己最大的嗓门来制止恶作剧般笑声,可是笑声依然此起彼伏,我气急败换,嘶声竭力,张牙舞爪,学生笑的更欢,对面课堂中,出现的这些状况,我心如急焚,却也束手无策,后来在做班主任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和探索,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赏识和宽容应体现在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即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参与,形成平等与友好、理解与尊重、信任与接纳、关心与帮助的师生观。赏识教育需要我们具备阔大的胸怀,客观而理性的对待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全部真谛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让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微笑。我们可以适度地放大学生的优点,让这些优点散发的光芒照亮学生的心灵。同时教会学生“认识你自己”,引导他们直面自身的缺点,并凭借坚定的意志进行渐进式的改良。
一个没有爱心的老师不是一个好老师,一个没有爱心的班主任不是一个合格的班主任,这一点我深信不疑。不仅要关爱好学生,而且要关爱差生,只要你多关爱他们,学生才能喜欢你,信任你,跟你说真心话,为你出谋划策。当我们心中有爱,当我们眼中有爱,当我们为迷失方向的学生点起一盏心灯,他们便能够爬出心灵的沼泽,重拾勇气和信心,扬起理想的风帆。
第四篇:让爱流淌在学生心中
让爱流淌在学生心中——观《掌声》第二课时反思
《掌声》是一堂情意浓浓的好课,这篇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文章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让学生透过文字表面去体会内在的情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苏教师的这节课以情带动学生,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
一、整个课堂充满着爱的氛围:
(一)、设疑导入,引发爱;
(二)、研读课文,感悟爱;
(三)品句析段,体验爱;
(四)、拓展延伸,畅谈爱;
(五)、联系生活,奉献爱。全文教学设计紧扣“爱”字贯穿全篇,在训练语言文字的同时,突出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思想品质得到升华。课堂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课堂也因动态生成而绚丽多彩。
二、整体对比,感受变化
对比阅读给人很直观的感受,为提出疑问作铺垫,让学生会质疑。学生质疑后自然会有这样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引起英子的变化,再进一步深入探究,掌声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效果呢。如果漫无目的地读,也许读过之后只会留下一个模糊的印象。对比阅读促使学生潜心阅读,这样便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以读代讲,角色转换
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角色转换”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多次读书,让学生悄然走进文本,自己寻找感受英子不同的内心世界。通过不同的语气朗读,学生能更好地把握英子的不同性格,并在朗读当中表现出对英子的同情和对英子转变后开心的心情。真正做到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味,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四、把课堂的掌声与文本的掌声相结合 整个课堂中,掌声多次响起。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如何及时把掌声献给别人。
五、个性化阅读展示了学生的灵性。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朗读指导时,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张扬阅读个性。不能不顾学生的感受,一味仿效某一种读法“读出感情”,正如新课标明确提出不能以教师的理解去代替学生的理解,以教师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
本节课课后我觉得教学中还有不少环节值得认真推敲,比如两次“目光”,虽然我已抓住,但引导学生理解的层次性还不够清晰。第一次是:轮到英子上台演讲时,同学们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此时,同学们的目光中,可能包含着关注、期待,甚至也有少数学生准备看笑话的意思。但等到英子犹豫一会儿,慢吞吞地站起来,红着眼圈,准备走向讲台时,同学们的目光为“注视”。此时的目光中更多包含了鼓励、支持和信任。这样才有当英子刚刚在讲台上站定,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热烈、持久的掌声的情况出现。教学中教师虽然已经抓住了这些,但由于怕时间不够,只是草草带过,引导理解不够坚定,未让学生清晰地体会到 “目光到掌声”这一发展过程中的同学们对小英态度的变化。教学效果与预设理想还有较大差距,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上还需改进和提高。
第五篇:让责任意识在学生心中升腾
让责任意识在学生心中升腾
——例谈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黄陂区六指中学李丹
“咦,你怎么在厕所看书?”一名学生对另一名学生说。“唉,今天我们班大扫除,我不想参加,就到这儿来了。”另一名学生哭笑着说。
“你也真够厉害的,就为躲个大扫除,宁愿跑这儿闻臭,至于嘛?”这名学生“啧啧”地离开了。
以上的情形,在今天的校园,广泛存在着,总有学生以各种理由躲避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责任意识的缺失,是我们教育者共同的感受。责任意识是一种角色意识,更是一种精神状态,有了责任意识,就能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形成意志和品格,就能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做出伟大的成就。因此它是衡量一个人精神素质的重要指标。拥有责任意识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够认真、积极地完成。有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调查,调查对象为世界100位各领域的杰出人物,结果显示这100位中有61位并不喜欢自己目前从事的事业。而在问及他们原因时,答案居然是相同的——这是种责任。可见责任意识的重要。2011年下半年发生于我国佛山的小悦悦事件,18个路人见死不救,这不得不说我们这个社会责任意识的集体缺失。增强在校学生的责任意识刻不容缓。
学校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阵地,学校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
中向学生渗透责任意识的观念。
一、通过学科教学,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教学不仅是答疑解惑,传授知识,它还承担着健全学生人格,使其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功能。因此可以说每一个学科都在教育教学中拥有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功能。
现在我们进行的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要结合学科教学特点,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优化教学内容,探索既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且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责任的重要性,自觉提升责任意识。同时教师也要加强自身修养,增强责任意识,提升自己的责任品质。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是具体践行责任的典范,其自身修养的好坏、责任意识的强弱,及思想、言行都会成为责任教育的显性或隐性课程,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意识和行为。前苏联达尼洛夫、叶希波夫在他们编著的《教学论》中指出“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的工作方式和由教师领导的学生的工作方式借助于这些工作方式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还可以形成他们的世界观和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因此选择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既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反映也是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校历史组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感与社会责任方面较为突出。历史教学中丰富而精彩的历史人物与事件,无疑会给学生很大的冲击,形成一定的历史责任感。而历史组教师又在授完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如五四运动)后,会让学生以校园版报的形式,再现历史,感受历史。
前段时间,中日关于钓鱼岛问题争端再起,我校历史组就以钓鱼岛为话题刊出一期版报,让全校师生在了解钓鱼岛事件来龙去脉的同时,更激起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爱国责任意识。
那名躲在厕所看书的学生,其想法是单纯的,表明他热爱学习,但其实书本的学习只是其中一种,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能渗透责任意识,相信学生是会从厕所走出来参与到集体的活动中来的。
二、搞好班团活动,提升学生的集体责任意识。
一个班就是一个小社会,学生每天在这个小社会中学习生活,其实就是在体验社会。而现在学生的自私,往往让班级毫无生气可言。利用班团活动,可以让学生自爱、互尊,提升班级凝聚力,增强班级责任意识。
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关键,可以利用每天的晨训、读报时间,通过训话或读优秀作品的形式,让学生感受集体责任意识。主题班会,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特别是那些平时不参加班级活动的同学,可以给他们适当的奖励,让他们也感受到班级活动的乐趣,从而让每位同学争做班级的主人。此外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组建得力的班干部成员也可以让班团活动的开展更加有利于集体的发展。
长此这样下去那个躲在厕所看书的同学不见了,班级的凝聚力提升了,班级的氛围好了,学生无论是活动还是学习劲头也更足了。我校二(3)班原是班级意识不强、学习氛围不浓的班,后来在班主任重组了班委成员,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班团活动,学生现在参加班级活动、学校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在参加校男蓝比赛未进前三名后,班主任和学生甚至都哭了。而该一名叫张军的学生态度更是发生180度的转弯,以前是各种活动看不到人影,现在则是努力参加种活动中,学校大扫除更争做最苦最累的活儿(拖地,在家长会上,他的父母都不敢相信孩子的变化),而在元旦活动中还高歌一曲,获得同学们的一片赞赏。
三、通过各种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即便不是,家长一般也比较娇惯,所以孩子一般在人前表现较为自私,责任意识非常不浓。曾看过一则言论是一个12岁小孩对想生二胎的父母说的一段话:你们要生可以,但你们得写个协议,保证弟弟妹妹出生之前的全部财产都归我。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孩子。
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样,我校就是针对年级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九年级学生可以到各类单位学习实践;或支援家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八年级学生可以参与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或到社区、乡村提供咨询、服务活动;七年级学生主要是参加家庭家务劳动,体会父母的艰辛,感恩父母;此外学生还可以回访初中母校,拜访亲戚、同学、朋友,广泛宣传我校的校园校貌以及我校近年的发展成果,以吸引更多的学子到我校学习。
学生不了解社会,不了解父母的艰辛,就不能深刻理解生活的意义及人生的价值。社会实践,让他们一方面可以看到家乡或城市发生的巨大变化,另一方面可以看到人民虽然已经摆脱了贫困,但缺少的东西还很多。所有这些都能深刻地激励同学们更加努力学习,更为重
要的是能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真正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重视家校合作,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在学生责任意识培养中的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其自身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意识,直接影响到孩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在父母身边潜移默化,可以反映出父母的责任意识。一个对家庭、社会毫无责任感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一个有责任意识的孩子。家庭教育对孩子责任意识的培养相当重要,父母需要以身作责。
很多时候我们的家长不知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有家长直接跟我们的班主任说“我们家孩子在家从没扫过地,能不能请老师也不要安排他扫地,再说他来是读书,又不是扫地”。试问家长们将孩子学习以外的一切都包干了,孩子在班级这个集体里怎么会做事,他们以后走上社会怎么办?那个躲在厕所的孩子就是我们最好的例证。作为一个家庭成员,孩子既有作为其成员的权利,同时也有其义务,我们需要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感受其中的乐与苦,更理解责任的重要。
如此说来责任意识光靠学校是培养不起来的。我们必须重视家庭教育,让它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形成全力,共同培养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家长会是一个很好沟通的方式,可以让家长与学校彼此了解学生的状况,更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家长学校,让有建树和独到经验的家长向其他家长讲课,与学生交流、活动,让学生明白责任的价值。
责任是一句承诺,是经历沧海桑田、亘古不变的誓言;责任是一片关怀,是超越血脉亲情、永藏心间的诚意;责任是一种奉献,是勇于慷慨相助、聚沙成塔的感动;责任是一份真情,是能够冲破黑暗、孜孜不倦的执著。那是一份承担,一种勇气,是对内心自我的秉持。我们希望通过学校这个平台,在家庭与社会的支持与配合下,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使他们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使他们做有责任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