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如何走进学生的心里
班主任如何走进学生的心里
密山市第三中学 张万臣
调入三中已经三年有余,担任班主任工作也两年有余了,在这两年的班主任教育工作中感觉到了艰辛。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的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班主任的职责就是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给予必要的扶持、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在长身体、长知识、增能力的过程中尽可能少走弯路,防止误入歧途。作为班主任要尊重、理解、关注、帮助、支持、赏识学生,使学生感到被接纳、被信任,使其经历体谅和鼓励;使其潜能得到发展和发挥,让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中成长。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遗传、家庭教育、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不尽相同,所以性格、智力、能力、体力必然各异。但每个学生的背后都有父母期待的目光,每个学生都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每个学生的现在都将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其意义不可轻视。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善待每一位学生。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来谈一谈我是如何走进学生的心里的。
1、善待学习困难的学生:十个指头都不会一般齐,何况是人呢?同一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倾向一般不会在同一水平线上,他们的“发展期”也是不同的,而同一学生个体本身也存在学科之间的不平衡。任何老师教授一个班的学生,学习上肯定存在着上、中、下。其实学习不好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更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尊重与爱护,因为他们比学习好的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善待他们,真诚地向他们倾注情感,用真心、善意去打动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逐步增强他们的信心、勇气,并耐心细致的培养他们,以便他们在学习上早日赶上其他同学。班主任只有尊重和爱护“潜能生”,才能引起师生情感“共鸣”,使他们恢复理智和自尊,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勇气,从而转变为人们期待的好学生。对于“学困生”,班主任一定要深入了解,既要了解自身原因,又要了解家庭原因;既了解生理原因,又了解心理特征,以便对症下药,因此,教育的关键是疏导、迁移,促使他们把旺盛的精力、智力和情感用到学习上。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聪明是多元的,不同的人其聪明表现不尽相同。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在历史研究方面是个天才,但在数学学习上却差点儿为此上不了大学。“潜能生”也肯定有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等积极因素,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去发现、去捕促“闪光点”,及时的给予真诚的表扬,使他们体验到尊重、信任和支持的快感,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一番爱心、诚心,从而迸发出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与此同时,班主任还要适时地给他们制订出适当的高而可攀的目标,使他们看到努力的方向。由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一般都是因为长期的学习习惯不好、不会科学的安排时间而引起的,所以不能指望
一、两次谈心或辅导就能奏效的,而是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反复,深入调查和了解反复的原因,不急噪、不嫌弃,要坚持不懈地作工作,并争取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配合上述工作,考试的试题难度要适中,使学生始终有一种成功感。对于考试受挫的学生,要及时地帮他们分析失利的原因,以解除不必要的顾虑。
2、善待个性特别的学生:人是有个性的,这种个性表现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倾向。就性格特征而言,有的活泼好动,有的沉静稳重、还有的倔强固执、有的坚强、有的软弱……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可见,性格特征方面的东西一般来说很难改变。试想一下,如果人没有了个性,岂不就没有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吗?因为个性与创新总是相伴而生,没有个性的人总是墨守成规,没有个性的群体就像一潭死水。所以,教师必须持宽容态度,并努力优化其个性优势,不断地帮助他们克服不好的一面,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就心理倾向来说,学生的爱好各式各样,有的喜欢文科,有的喜欢理科,有的喜欢朗诵,有的喜欢运动,有的喜欢书法,有的喜欢写作……俗话说得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作为班主任,对于学生正当的爱好,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并加以重视和培养,实施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展特长,开发学生潜能,因为爱好是一切发明创造的最直接的动力。在这一方面,我主要作了以下一些工作:(1)创造条件,给学生多一片发展的空间。对于喜欢动手的学生,上课时可让他上台作实验;喜欢思考的学生,可在课外多提一些思考性强的问题;喜欢运动的学生,可以多组织一些体育比赛,让他们经历失败的磨练和成功的喜悦……(2)精心培育,让学生多一份创造。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抓早、抓细、抓实,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多读课外书、鼓励早日见识历年考题,鼓励自学选修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上学期,我们班的学生在校级举行的各项比赛中都取得了可喜成绩。如韩伟霞同学特别喜欢体育运动,我就一方面鼓励她参加比赛,另一方面,要求她安排好时间,不要影响学习。
3.善待犯错误的学生:犯错误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无意的即失误,一种是有意的即明知故犯,我们的学生一般属于失误。要说谁失误最多,恐怕要数科学家了。试问:哪一项科研成果不是经过了几百次,甚至上千次的失败才取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是人,而且是未成年人,不是圣人,在成长过程中有待于我们教师去培养造就,难免会有失误、会犯错误,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善待学生的失误、要善待犯错误的学生,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因为我们是教师,而不是警察。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说过:“学生不管多么难教育,毕竟是青少年,其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世界必然是假恶丑与真善美并存的。教育学生时,要力争不站在学生的对面,让学生怎样,不让学生怎样。而要力争站在学生的心理,站在其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可见,在成长的过程中,学生难免有失误、难免会犯错误,关键是学生犯了错误以后,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危害,并和学生一起分析,怎样做才能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如有一个女同学。该生由于从小跟随祖父母生活,祖父母较宠她,在待人接物方面,有时作得不好。开始,我和她谈话,她认为我不喜欢她,有意给她难堪,根本不接受,以至于学习成绩大副下降。期末写自我鉴定(装档案)把自己写得很不好。我找到她说:"这份鉴定要装档案,应尽量写优点,如果你要写检查的话,就要深刻一点,好好写一份交给我。“从此以后,学习的兴趣很浓,担任卫生委员对班上的工作非常热心。”
教育有规律,但没有一条规律适合于所有的学生。在今天——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我深知自己的责任是塑造学生的个性。是把我的学生塑造成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有骨气、健全的人。因此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借鉴名师育人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思考、探索适合自己的管理路子,在实践的过程中再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以使教育工作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第二篇:家访让我走进学生心里
家访让我走进学生心里
武汉市江夏区法泗小学
蒋权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既是学生的朋友又是学生生活的引路人。只有爱孩子的老师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教育好孩子是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责任。为了更加了解孩子,更加公平看待孩子,实现学校、家庭教育的有机配合,更好的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我同英语教师张爱珍一起对我班学生进行了全面家访。一路走来,在与家长面对面近距离的交流中,是我更多的了解了学生,读懂了学生。知道每一个学生想要什么,喜欢什么„„是家访让我走进了学生的心里。拉近了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也亲近了师生关系,下面是我家访中两点颇深的感受。
一、家长的热情,让我“家访”的脚步更坚实。
访期中,我们每到一个家庭,都深受家长的热情接待。有的家长听说老师来访,特别高兴,还特意在家等候,真让人欣慰。在与家长的亲切交谈中,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了每个学生,在谈到对孩子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与家长达成了共识。对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班有一名男生,叫程鹏,数学成绩一直很好,孩子也很机灵,我也非常喜欢和看重他。但是在我与英语老师、语文老师交流情况时得知他这两科都不怎样,且学习劲头不足。又是上课爱开小差,不爱举手回答问题。听到这些我也找他谈过几次,但没什么效果,于是我邀约了英语老师一同去了他家。一进门。我心中便感到惊讶!这是一个十分贫寒的家庭。房子破旧,但家里收拾的十分干净,他的爷爷奶奶接待了我们,在我们说明来意后,爷爷给我们讲诉了一段辛酸的往事。原来在程鹏只有2岁那年,父亲得了癌症,为治病,弄得家贫如洗,但未能挽救他父亲的生命。父亲去世后,母亲承受不了家庭重负,改嫁他乡。丢下了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双亲„„说到这里老人流下了眼泪,由于他从小跟随爷爷奶奶,有没有父母的疼爱,有的只有于一年内的溺爱,让孩子养成了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在谈到孩子的学习时,二老显得更无耐,眼角含着泪水对我们说:“老师啊。这个孩子就全靠你们了。在家他多我们说的话根本听不进去,拜托你们多关心关心他,让他好好学习,他可是我们唯一的希望啊!”在交谈中老人几次哽咽。了解来这一情况后,回到学校第二天我百年找到程鹏,这次谈话我们师生二人都哭了,他扑在我怀里说:“老师我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好好孝敬爷爷奶奶。好好回报社会”我也对他说:“好孩子,老师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以后有什么困难,老师一定会帮助你的,放心吧,好好学习,爷爷奶奶期盼着你。通过心灵的沟通,和后来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孩子有了很大的改变。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是班上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二、让我的心灵再一次得到震撼。
家访让我了解了学生,更了解学生的家庭,如我班有一个学生叫魏泽鑫的,矮矮的个子,沉默寡言,说话声音很小,课堂上从来没有举手发言,很是胆怯,几个字连本子的格子都装不下。找他谈谈,他总是沉默不语,只是点头。带着这些事去了他家家访,原来,他父母在闹离婚,他一直跟着父亲,父亲是个手司机,成天在爷爷奶奶那里住宿。生活毫无规律,特别是又是父亲晚上出门,只留他一人在家寂寞与孤独。让他成为一个寡言少语的孩子,在我与爷爷奶奶的交谈中,他一个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偷偷的哭。见到此景,作为他的老师,我有无尽的悔恨。为什么平时没多关心他?他如此小的他尝到这个年龄不该受到的痛苦?这一次家访。让我的心灵再一次得到了震撼,父母感情的好坏对一个还得来说是多么重要,大人的事对孩子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回来的路上,我一直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尽量多给一点关爱,引导他走出自我。让班上同学多与他交朋友。经常找他交流。了解最近家里发生的情况。后来这个孩子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字写好了。在泥塑兴趣小组表现很好。在参加市级竞赛中获得三等奖
总之,每次家访都会让我受益匪浅,反手多多。每家家访后都有学生更加喜欢我,接近我,家访让我走进了学生心里。家访让我找到了教育孩子的更加方法,家访拉近了我与家庭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今后我将会在家访这条路上走得更勤、更远、更深。
第三篇:让音乐走进每一位学生的心里
让音乐走进每一位学生的心里
摘要:在新课程发展的今天,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时下的主题。音乐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如何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的职责所在。虽说在小学、初中阶段,目前许多学校未有很大的重视,但我们应该先行动起来。我作为一位一线的在职教师深感责任的重大。
音乐中美的旋律、变化的节奏,对人的精神、情操的陶冶有着不可替代的魅力和力量。然而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音乐课没有得到师生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对于我们乡村中学胡老师来说,上到校长,下到学生都认为音乐课是休息课,是简单的唱几首歌而已。如何建构有效音乐课,让音乐课成为学生重视、乐学的课,领导重视的课呢?我通过多年的教学经念,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合理使用教材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老师要灵活地使用教材,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而当前素质教育发展要求是:以人为本,一切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然而当前的音乐教材却比较单一。学生、环境、地域文化、教学条件、学习基础等却是多元的,这单一的教材肯定不能满足多元学生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成功音乐课来讲就显得尤为重要。
1.选择教材自由。我们应走出“用教材教”的误区,教材其实只是我们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资料、工具,学习教材只是为了使学生达到一定的音乐修养服务的。所以我们应该“为学而用教材”,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材的选择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特点,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音乐水平而定。给学生选择教材的机会,让他们学习自己喜欢的音乐。
2. 整合教材合理。教师整合教材要改变过于注重音乐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整合教材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对教材进行删、增、调。“删”就是删掉不符合学生实际的内容或者问题。“增”就是增加鲜活、优质的教学资源。生活永远是教学资源最丰富的源泉,尤其是当前乐坛,各种流派、各种风格的音乐艺术层出不穷,虽然鱼龙混杂,但不乏优秀作品。如果教师能精选优秀的音乐作品,把流行音乐与传统的古典、民族的音乐有机整合起来,就能把严肃的音乐艺术与生活无缝链接,让音乐艺术焕发出真正的活力。同时,现在许多流行音乐中也加入了古典和民族音乐的元素,通过流行音乐这个桥梁,就能让学生加深对古典、民族音乐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古典、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这不但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自信心。“调”就是调整教材内容的顺序,重组和优化教材。
3. 使用教材灵活。在每个学期的学习阶段,学校总会出现一些除教本以外的学习内容,如何合理的安排两者间的教学内容,教师必须灵机地使用教材。首先要从学习价值的角度来看是否值得纳入教学内容,是否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如节奏感、歌唱能力等方面的能力,使得学生得到音乐美的享受。再次,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往往学习活动很多的时候,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爱好来选择,学生对于感兴趣的内容往往就学得事半功倍,效果非常好。既有利于学校开展活动,也有助于学生学习音乐。
二、最大限度激发学生音乐兴趣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为此,教师应运用音乐特有的艺术魅力,通过声音、图画等各种教学手段,感染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音乐。
1. 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的兴趣。语言,是人们情感交流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它也是音乐课情境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枯燥的语言会让人了无生气,生动的语言却可以让人兴奋自如。在音乐教学中,身为老师的我们在语言方面就要生动形象,要善于运用声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把学生带入音乐世界,因此教师的语言应充满激情。在备课时还要特别注意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的设计,使环节之间连接得更紧密、更恰当。通过语言的刺激,激发学生的思维、好奇之心,使他们在好奇之中,全神贯注地沉浸在音乐中。
2. 利用优美的图画激发兴趣。图画是展开形象的主要手段,利用图画再现教材情境,实际上就是把歌曲内容形象化,符合学生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识特点,在用图画再现情境时,需要教师加以指点、启发、描述,以主导学生的认识的方向性,从而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3. 通过激情的表演激发兴趣。在课堂中让学生自己进入角色,扮演角色,歌曲中的角色不再是音乐书上,而就是同学们自己。这样,孩子们对教材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加深了内心体验;另一方面,由于运用了表演,不仅使歌曲所描绘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而且罩上了情感色彩,这种生动的形式使学生特别高兴,他们既可以听到,又可以看到,而且富有戏剧性,学生情绪热烈,印象深刻是很自然的结果。
4. 借助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电化教学设备(如录音机、投影机、VCD机、教学课件等作为创设音乐情境教学媒体)将音乐中的图像、内容、节奏等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调动他们的眼、耳、手等多种感官器官,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来。运用多媒体的交互性及大屏幕投影,可以营造出声画并茂的情境,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三、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这一转变的立足点在课堂,因此,建构灵动鲜活课堂是达成有效的成功的音乐课堂的重点。如何建构灵动鲜活课堂?
1. 创设民主氛围,凸显师生互动。教师都努力追求一种无权威的学习机制,追求一种自由、和谐、宽松的多向交流氛围,使学生消除胆怯和依赖心理,不怕失败,能够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积极地探索与思考。我们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成功”,将情感投入贯穿教学活动始终,举手投足都要带有亲和力,要用自己的面部表情、目光投视作为情感沟通的媒介,送给一时不能回答或答错问题的学生以信任、鼓励的目光,送给不敢发言的学生以关心、期待的目光,送给正确回答问题并有创意的学生以佩服、赞许的目光„„以次给学生亲切、温暖感,促使他们愿学、乐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 尊重学生体验,张扬学生个性。特别是在音乐欣赏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音乐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改变以往过于注重方式的统一、答案的统一甚至唯一,要允许答案的多元化,鼓励和引导学生勇敢地说“不”——不同意老师的理解,不同意课本的解释,让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看法。
第四篇:教学札记---教师怎样才能走进学生心里
教学札记-----教师怎样才能走进学生心里
从教已经将近一年半了,也接触了许多的教师与学生,或多或少的对教育也有了一些了解。在教学中,我最佩服这样一些老师:任课老师不用进班,学生就能主动地对这一学科进行学习。比如我们的地理教研员毛秀玲老师,师傅武建平老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与楷模。达到这种境界是我追求的目标。用另一种方式来说,就是我要具有人格魅力来牵引学生进步。对于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多,也具体分析了原因,总结有以下两条:
1、课堂效率不高
一节课四十分钟非常的重要,如果让学生在这四十分钟都全神贯注地听讲是有些困难的。这就要求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想一些方法,在课堂上变化多种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量把课上的生动、活泼、风趣,让他们上完这节课还想下节课。
2、与学生接触少,沟通少
在一次业务会上听张主任说了这样一句话使我印象深刻:老师越不喜欢学生,见学生就烦,学生也就不喜欢老师,见老师就烦。是的,如果是这种局势,教学成绩能上来吗?只有教师弯下身子走进学生当中去,多了对学生的一丝牵挂、一分爱心,我想,通过师生之间的互相了解与接触,学
生会慢慢喜欢老师,随之也就喜欢这门课。
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改进教学方法让课堂充满活力,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称得上一门好课。
郑师附中
王玉珍
第五篇:走进孩子的心里
走进孩子的心里,让语文简单起来
新教材识字量大,阅读量大,阅读难度也较大。加上刚开始教改,语文考什么,怎么考,从上到下都在摸索中,不乏试卷中重难点有失偏颇,导致孩子辛辛苦苦地学,结果却不一定有好的收获。于是,孩子对语
文的学习感受是:难、怕、没劲!
怎么办?有一次,与学生家长交谈,了解到她为了鼓励孩子,骗孩子到了十岁人会变聪明的,而且在家中寻找一切机会印证这一点,请我在学校也同样“骗”孩子。我忽然恍然大悟,好方法在此!善意的“欺骗”,让孩子充满自信,快乐地学习,什么困难不能迎刃而解呢?对,孩子的心和我们是不一样的,走进他们,了解他们,就会找到办法,就能让语文的学习简单起来。
一、解开心结。
我想,孩子之所以感觉语文学习难,实则是觉得试卷难,没有预料性,很不适应,一直没有考出好成绩,学习也就很不自信,失去学习兴趣,学习语文也似乎有了心理障碍。我就从考试这一方面着手,与孩子分析情况,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首先,我向孩子申明自己一向的观点,考试成绩不能说明一切,更不能说明聪明与愚笨;我决不会因为分数的高低喜欢或者不喜欢某个孩子。我一向视分数为每个孩子的隐私,不要说排名次,就连成绩也从不在全班同学面前公布。
但是,我又表明,考试成绩至少能看出一个人学习是否努力,是否把知识掌握!所以,既然作了学生,就要努力学习,掌握各种本领;既然参加考试了,就要尽力考出好成绩。学会考试也是一种能力。
那么,如何力争考出好成绩呢?我又秘密教了一招。其实,考试并不难,试题无非是一些积累的词语、成语、句子、课文的积累运用,只要我们把每一课的词语掌握、要求背诵的课文默出来,然后随时“拿”得出来,还有什么难的?另外重要的类型是阅读理解和作文,那更是容易!短文读五遍,了解主要内容,练习题肯定束手就擒。因为这是我们每天都在练习的东西!作文呢?更是容易!怎么想怎么说就怎么写,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写具体些,肯定简单!不信就试试?
不过,我又补充,考试时东张西望,静不下心来,那是再简单也考不好的。那等于白白送分给老师。听我这么一讲,孩子们仿佛大梦初醒,恍然大悟,终于露出了笑容。
还真的如此,接下来几次考试,每个孩子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考试时越来越定心,乃至数学、英语老师也一再夸奖他们越来越懂事了。有个孩子笑眯眯地告诉我:“老师,这学期我连着考了好几个九十几分了!”“很开心对吗?所以,语文并不难,只要努力!”我及时地激励她说。
事实上,试卷难度并未怎么降低,孩子们只是更好地掌握了考试这一种能力!更有信心地参与了考试!
考试的问题解决了,孩子心里的结也似乎解开了,“心血”循环,“心路”通畅,上语文课时也似乎丢掉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信心十足地听讲、参与课堂讨论、课后研究。课堂上会心的笑容更多了,课后的作业也不再是负担,而是为了更好地掌握
考试的金钥匙,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本领的金钥匙!语文学习变得简单了,人也变得更加自信了!
孩子是一个活生生的群体,他们在学习、成长过程中,会有病人似的痛楚,婴孩般的惊惧,而这些“痛楚”与“惊惧”对他们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乃至人格的健全,都会起阻碍的作用。此时,教师的关注、点拨、激励,巧点穴位,就能解开“心结”,妙语回春;让起皱的心灵得到安抚,让蛰伏的心智得以开发,让每一个孩子的心田都成为一片可供耕耘、可望收获的天地。
二、真心称赞。
“读得真棒,又准确,又流利!”
“说得真好,看来你用心读课文了!”
“真好,很有自己的想法!”
“真棒,阅读能力越来越强了!”
“好,有进步,继续努力!”
„„„„
课堂上,这样的评价越来越多。我发现,表扬得越多,孩子们坐得更直、手举得更多、积极性更高!而且,我丝毫不担心,这些表扬会让孩子翘尾巴。因为,每送出一次表扬,我都考虑清楚,表扬他什么,表扬这个人,还是表扬这件事?不,我表扬孩子在这件事上所作的努力和导致的结果!以此告诉孩子,只要努力,或多或少会有收获,会得到大家的承认!
有个孩子,非常孤独内向,课堂上很少很少举手,请到了也是很轻很轻地说,或者干脆站着一言不发,有时真的像“电线杆”,让我感受到无尽的漠然。可事实上,从家长处了解,这个孩子很有想法的,但不善于在公共场合表达。长此以往,就在课堂上成了“沉默的羔羊”。
有一次请这孩子发言,他说的很简短,但是很有道理!我都有点意外!于是激动地脱口而出:“真棒!讲得很有道理!”当时我的声音很响,教室里的空气似乎凝固了,那男孩也一下子呆住了,可能很少发言的关系,他可能从没听到我这样的夸奖,都惊呆了!等反应过来,激动得不知所措,眼里立刻溢满了笑容,整个脸上放出了光彩!
以后的日子,一次、两次、„„几乎每堂课我都看到这个男孩举起的手,勇敢地执著地举着,忘了先前的羞涩,丢了先前的沉默。更让我看到了他眼里越来越多的专注,看到了他学习的快乐!我也真正领悟到表扬的功效,特别是真心诚意的称赞,领悟到真诚的赞美带给我的收获和快乐!
看到优点时,慷慨地表达出来,真诚地赞美孩子吧,孩子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是唯一的。让孩子感觉到你的真心,让
孩子快乐更多,自信更足,也更乐意学习语文!
三、制造新奇感
时间久了,孩子们自己也能做小老师了,都能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了。对语文的学习,学生已了如指掌,可见已基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已基本了解如何来学习了。不过,负面效应是:没劲,语文学习老一套。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每课都制造一些新东西,让孩子们有新奇感,让孩子们忙起来,做些课前搜索、课后实践的事情,让语文课不再是老一套,让语文学习变得多样化,不就有劲了吗?
于是,神秘难测的大自然,身边平凡的小事,家庭趣事、笑话、游戏,甚至与“语文学习”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都成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沃土,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陡然变成了孩子们学习的大学堂。如此,学习语文不再是任务和负担。
每一课后,我精心设计各式各样的活动,以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教育目标:有时,就生活中常见的“蜻蜓会吃自己的尾巴吗”等问题巧妙发问,以引导进一步的思考;有时鼓励孩子就自己感兴趣的事,动手制作手抄报以培养研究探索的精神;有时和孩子们一起去校园探密,了解学校植树现状,提出自己的绿化建议。通过读一读、画一画、查一查、玩一玩等形式,让孩子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忙起来实践起来,语文的学习其乐无穷!
简单语文,快乐语文,开放语文,让我们不断研究孩子心理,走进孩子的心里,深入课改,让孩子们的语文学习变得更简单、更快乐、更开放!让我们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