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若木画展序言

时间:2019-05-15 09:04: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吴若木画展序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吴若木画展序言》。

第一篇:吴若木画展序言

女画家吴若木、张翰作品联展序言 《荷衣禅裳

皮相与内核的融合交错》 桑田

荷是水生的草本植物,生长在水草丰茂的诗性之地,它用盛夏里盛开的清凉和出淤泥不染的高洁赢得了佛教至高无上的崇拜。

参禅让人明心见性,产生无尽的智慧。禅是生命的极致享用,是空灵的意境,虚灵宁静中,唯有心性纯粹的灵魂,方可懂得。

荷与禅是接近的,盛开时,荷中有禅意,悟道时,禅如荷花开,“衣“和”裳”都是皮囊,皮相与内核融合交错之处,生命的内核也正如微波加热,由内而外,徐徐发散开来,一圈一圈荡漾在年轮的痕迹里,“荷衣禅裳”正是精神的延续。

寻一方青石,静坐,让灵魂走出身体,反观你和这个世界的构成,红藕香残,青荷盖绿,禅意悠悠,春秋水暖,你仿佛远离尘世,遁入清净的空门,潜行修佛,消除污染与干拢。荷衣禅裳,这将是一场关于神秘和空灵的旅途。

十方无影像,六道绝形踪。空明幽远的夜,正是涅槃的寂静,皓月当空,千年之前的月光静静散落在大地上,虫鸣鸟语蛙声不断,凉风徐来,荷花的清香从万绿丛中轻轻逸散出来,这是夏日里谷物生长的季节,斗转星移,千年之后的人披着相同的月光,在荷衣禅赏中盛开灵魂的美妙,而生命的内核正是执着的永恒,我们聚散分离,并最终走向那唯一的光源。

第二篇:画展序言

桃李争艳

硕果飘香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热科院附属中小学的画苑里,桃李争艳,熠熠生辉,一派丰收的景象。

看,一幅幅素描、水彩,剪贴画;一件件蜡染画、铜丝画等手工制品。真可谓琳琅满目,异彩纷呈,令人赞叹不已。“小荷才露尖尖角”,虽说这些作品都还透着些稚气,但其间充满了同学们追求美,创造美的无限渴望和真挚情感。

在这收获的季节,我们要感谢热情参赛的同学们,更要感谢辛勤劳动的美术教师。近年来,美术教师勇于创新,一改陈旧的教学模式,大胆开设新课程,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力抓基层,循序渐进,效果显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教师们辛勤的汗水,今天终于浇开了一朵朵艺术奇葩。

我们相信,本画展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校美育教育工作已跃上一个新台阶。也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新的里程碑。我们热科院附属中小学将继续坚持贯彻国家有关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以美术教学作为美育教育工作的重点,不断开拓进取,把我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工作推向新的高峰!

尹 峰

二O一三年十月十五日

画展组委会

主 任:尹峰

副主任:杨学银 孙金耐

组 委:方冠辉 侯作海 李专 韦壮昌 执行组成员:李义东 陈益涛 郭海刚麦贤慧 符允萍 韦道威

曾冠添李淑美

第三篇:李诚画展序言

知行合一 双楫齐飞 李诚,我是在2010年安徽省美协举办的《写生作品展览》上结识他的。他的山水画《秋水无痕》在展,画幅不大,但气韵生动,笔墨亦颇具功力,很难相信作品是出自一个青年画家之手,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李诚,安徽当涂人。当涂,古称姑孰,江东千年名县,史为六朝畿铺地,交通便捷,人文荟萃,物阜民丰,地灵人杰。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明末清初的“姑孰画派”即萌生于此。画派创始人肖云从,《二十四画品》作者黄钺,直到现代,既为姑孰画派又同为新安画派传人的黄叶村、朱月湖、朱白亭都生于斯,长于斯。在这底蕴丰厚的地域文化的熏陶下,李诚自幼便酷爱绘画艺术。亦是命运使然,他有幸生于浩劫**之末,长于拔乱反正之后,就学于抢救与振兴民族传统文化之时,让他有机会在雨后春笋般地再版重印,新版精印的历代名碑名帖、画谱画册的百卉艺坛中徜徉,尽情吸取营养丰富的书画艺术初乳。他如掳如掠地购得大量名书名画精印品,如饥似渴地日摹夜临,且书且画,双管齐下,长年累月,持之以恒,也正是如此,成就了他早熟的笔墨功底。由于他的勤奋刻苦,少时的他,书画才艺已享誉乡里,正是由于他的勤奋刻苦,才赢得了后来进入专业学校就读深造的机会,也正是由于他的勤奋刻苦,得到了毕生从事美术教育与书画艺术创作,被画界誉为“江南一枝梅”的书画家朱月湖先生的首肯,并被时已逾八十高龄的朱老收为入室弟子,从而得到朱老的面命亲炙。此后,李诚的书画艺术便有了质的飞跃,同时也铸就了他文人画的发展趣向。朱老“画者,成教化,助人伦。”重传统,师造化,讲笔墨、究意境,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博采众家之长的种种书画艺术理念,深刻地影响着他。李诚,现今马鞍山市雨山区教育局美术教研员,又是一位在一线兼职的美术教师,同时又是一位积极从事书画艺术创作的书画家。在从事教研员和教师的双重职业中,他将教学管理、教学理论研

究和具体的教学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上取得了双丰收。在理论研究方面,他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省级地方教材、教本编写组成员,是省教育出版社小学美术课教材第八册课本编写成员之一。他的山水画《采石矶·新貌》,被采石小学作为《校本教材》一书的封面。在教学实践方面,他教授的学生们的美术作品多次参加了国内各级少儿美术作品的展览并获奖。多名学生的画作选入小学美术课本,列为范画。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同时又是一个画家来说,将教授的书画理论与自身的书画创作实践的又一个结合,李诚所取得的成绩同样令人欣喜。他现为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他的书画作品先后参加了《安徽省首届美术教师作品展》,获二等奖;《省青年美术教师作品展》,获一等奖;《安徽省师德书画大赛》,获二等奖;《建国60周年安徽省书画大赛》,教师组获一等奖;全国《当代山水小品展》,获优秀奖;全国《水墨江山中国画大赛》,获优秀奖。作品曾在《安徽日报》《中国美术报》上发表。作品收录于《安徽省教师获奖作品集》《山水扇面集》《当代山水画小品集》《当代中国画艺术》等。《南京晨报》《河北当代美术杂志》《国画家》多做过专题报道,当然李诚在艺术道路上的成长也得到了如郭公达、葛庆友等老一辈知名书画家的指点,应该说他有今天的蜕变与这些知名老艺术家的引导密不可分。有数十幅作品被企业、私人收藏。我相信这个年轻的画家会不断努力寻找更大的突破,我也很期待。

李诚是一位将美术教学理论研究与美术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知行合一的成功探索者,同时又是一位将书画理论和创作实践同时并举的艺舟双楫齐飞的奋力操持者。我为李诚所取得的成绩喝彩叫好!在他书画集付梓之际,衷心祝愿他再接再厉,在美术教育工作和自身书画创作中取得更大成绩。

王月明 马鞍山市人大副主任、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理事

第四篇:创业大潮(吴若瑟)

潮汕学院创业园

□ 2011级市场营销班 吴若瑟

最近在潮汕学院掀起了一股创业热潮,更多的学生走进创业园,立志当老板。

我院出台了新政策和措施,支持学生创业,学院将“致力依托商品名城,精心打造学生老板”作为创业园的宗旨。且相继开展大学生立志创业活动,为大学生创造有利条件。

潮汕学院学生思想解放,敢为人先,且思想十分活跃,创业热情十分高涨,敢想敢干,敢为人先,大胆创新,这已成为潮汕学院的一道风景线。

我院创业生大多参加过勤工俭学,到过企业实习或打工活动,在实践中积累了初步经验,为自己的创业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期潮汕学院创业园捷报频传,成绩日益突出,为创业园的发展开了个好头。

(吴若瑟,2011级经济管理系市场营销班,家住普宁市占陇镇陂头村)

第五篇:《吴琴木画集》后记

《吴琴木画集》后记

龚梧

琴木离我们而去已半个世纪。为纪念他逝世50周年,子女们到处收集琴木生前作品和资料,历时四年。承蒙有关单位和朋友们的帮助,《吴琴木画集》得以出版,了却了我一桩久藏的心事,在此,我谨向他们致以深切的谢意。

改革开放后,国家形势巨变,今非昔比。琴木去世时,国家处于经济困难时期,上海的画家们正奋力自救求生存。琴木的画艺正值高峰期,却突发脑溢血去世,艺术上的损失不可估量。同时也断了我家经济来源。五个子女都在读中学、小学,我们如何生活下去?画卖不出去,“朵云轩”的老先生称琴木的画为“六月狐袍”,虽好,却不逢时。我只得将画寄钱镜塘先生处,托他伺机出售。谁知“文革”中钱家被抄,数十件琴木作品全部遗失,多么可惜!琴木的作品,受人喜爱,他的名字1989年和2001年两次列入了国家文物局限制精品出境的已故著名书画家名单之中。我很高兴,终于苦尽甘来了。

1894年2月16日琴木生于江苏吴江县震泽镇慎德堂,1953年8月27日卒于上海。原名桐生,后改单名桐,字琴木。琴材,桐木也。号冷枫居士(源于唐代诗人崔信民的断句诗“枫落吴江冷”),别号苍悟生。兄弟四人,他排行第四。吴江是著名的江南水乡,我家门前便是码头,上溯頔塘河六公里处,就是浙江吴兴之南浔镇。琴木从小酷爱绘画,后来家乡做教师。他走上职业画家、鉴赏家之路,乃与邻乡著名书画鉴赏收藏家虚斋老伯(庞元济,字莱臣)的帮助、栽培密不可分的。1914年左右,琴木弃教就画,去南浔庞氏画室做管理书画、学习鉴定,修复古画等工作。庞氏收藏甲江南,琴木在那里大开眼界,遂朝夕临摹,潜心研习。他还得到当地名流周庆云(字梦坡)先生等的帮助,结交了张乃燕(字君谋)先生等好朋友。关于这段历史,1944年12月24日上海“大观园”落成,特邀举办“吴琴木画展”,《海报》发表署名“艺友”短评中有记载。文曰:

名画师吴琴木氏,名桐。桐可制琴,古有“焦尾”,载诸琴史,故取琴木为号焉。吴氏系吴江人,别署冷枫居士,今日艺苑中人,习闻琴木之名,多有不知吴桐即琴木者。幼时,于攻读诗书之余,辄喜研习国画。弱冠后,馆于吴兴庞氏。庞虚斋先生爱其笔墨秀发,勖其潜心绘事,将来必在有成就;并出所藏唐宋元明清诸名家之手迹,俾渠朝夕临摹,研讨精微,历二十余载,始出示其所作,见者皆赞叹,便蜚声艺苑。周梦坡先生又延之幕中,得交当代胜流,纵论书画,复漫游大江南北,遍览名山大壑,胸罗丘壑,意境益为之开阔。可谓先师古人,后参造化,其造诣自不同于恒流者也。今日(廿四)适值“大观园”落成,特邀其举行画展于该园,因出近作二百点,展览七天。嗜画之士,自必先睹为快也。

此后,随着庞氏画室的重心由南浔转至上海,琴木也在1924年左右到达上海庞氏志隐草堂。在沪上广阔的书画艺术天地中,琴木如鱼得水。他一面继续临摹历代名家名画,遍仿各家笔法,辛勤创作;一面广交画界、出版界、金石界朋友,举办画展。1926年参加第四回中日绘画联合展,获得好评,名声日增。这期间,除了在庞氏志隐草堂外,琴木还在上海其他地方作画,如本集中“朵云轩”藏画《万横香雪》和苏州博物馆藏画《墨马补景》(该画未收入本集)都是在上海“晨风庐”创作的。1927年后,琴木受富家子弟学生邀请,迁至南市鸿莱坊学生家居住,开始以卖画和带学生为业。以后还居住过新闸路、蒲石路、大通路大兴坊等处,画室均署名“冷枫草堂”(与我结婚后曾用过“梧桐书屋”)。如同走亲戚一样,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去虚斋老伯家住上几天,切磋画事,直到最后。他临遍虚斋所藏古代名画,现见到最晚的是1946年在苏州临摹的清代王时敏《夏山飞瀑图》,原作后由庞增和先生捐赠与南京博物院。虚斋老伯的三位孙子孙女,均拜琴木为师学画。他们说,祖父生前深交两位画家,一位是陆恢,另一位是琴木。

琴木爱好诗词,上世纪30年代曾积极参与了由孙家振先生主盟,以年轻朋友们为主组成的“鸣社”唱酬。他善于诗画,以画和诗,书法行笔爽利、飘逸。如《林文忠(则徐)公游西岳华山诗意》描绘华山登程奇险,通过林则徐于华山之颠(与姜县令在一起)面对群山感叹:“山形峭拔本天成,但以骨挺不以肉”,表达其高风亮节的英雄气概。琴木未进过艺校,未拜过老师,只仗古人之作为师,刻意摹效,探幽穷源。兢兢业业,从不偷懒和造假。所临古人名作,皆非出售,而置之案头,作观摩之用,并在相应部位,盖上自己各式名章,以示与原作之别。仿古是传统国画的组成部分,琴木的仿作多数不是仿古人原作,而是仿古人笔法和风格,把握各画派用笔特点,吸取其精髓,恰当用于自己的绘画中。在琴木那个年代,他的仿作卖价相对高于其他一般作品。故各个时期,都有临摹和仿作,日积月累,持以以恒,画艺和鉴赏功力,才得以提高。这里能在“大观园”落成之际,匆匆赶出作品二百点,实非一日之功也。解放后,他的作品还表达了对新社会的热爱。可以预料,有了这些社会基础和艺术基础,要是琴木能多活10年,将会有一大批适合新社会的佳作问世。

琴木喜爱外出游山观光,边创作,边办画展。1941年到浙江硖石,半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带我们到江苏苏州,住民治路四年余,作画时署地名为“苏台”、“吴趋”。因1948年在常熟培纶公寓的画展极为成功,虞山福地创作环境又十分好(画集中收集了两幅当年的代表作:《虞山兴福寺》和《萧声琴韵室图》);更受老友古琴家吴景略先生之邀,1950年初我们举家迁居江苏常熟,在天凝寺巷定居下来,至今已逾半个世纪,常熟成了第二故乡。短期外出创作的次数就更多。以无锡为例,1947年有写生作品《蠡园风景》,1949年有与无锡画家诸健秋先生等人相聚梁溪的合作画,1951年琴木在无锡办个人画展(沈觉初先生语)。但琴木办个展,最多的是在上海,每隔一二年,就有一次。解放后,琴木主要在上海工作与学习。1952年他参加了为筹建上海美术家协会而组织的分组学习。翌年,他又填了入上海文史馆的表格,领过生活补贴。每回常熟,总要与画友们茶馆相聚,交流画艺不断。当年,他还以自己的作品参与了常熟的“捐献飞机大炮”活动。

自1924年琴木到上海始,至1953年在上海去世止,总共30年时间中,大约有五六年时间离开了上海。然即使在外期间,仍需不时回沪。1948年虚斋老伯赠与琴木的最后一件笔墨——书录《韩敕碑》对联,便是一例。作为海派画家一员,1996年《朵云》第45期中郑威先生的《海上名画家年表》记录了琴木的活动。年表中述及的《笔参三味》,疑为一本琴木写的“绘画研究用笔诀要”书。但经查遍各地图书馆,均未发现,实为憾事!

在本画集出版之际,我自然想到了1953年8月底由上海画界朋友们操办的琴木追悼会,以及到会的数百位亲朋好友,我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尤其是张大壮先生对琴木得病后的关照,孔小瑜先生绘制的琴木遗像是幅画像杰作,田恒先生为琴木摹碑书字。画家们生活都很拮据,却捐款给我千元之多。相比之下,当时一幅画,才卖几元钱呀!

本画集收集的主要作品,考虑了琴木生前的职业爱好和他对古画鉴赏的特长,内有七八件有关枫叶题材的作品,表达了我们对他的怀念。还附上几件虚斋老伯和琴木间珍贵的相互书赠作品,象征着他们长达35年之久的情谊,以及我对虚斋老伯的怀念。

画集中以琴木的传统风格作品居多。但是,琴木有颗五厘米见方石印《两峰后身》,对照朋友陈质庵先生在琴木挂照上的题诗:“一发青山梦里浓,天开图画拓心胸。是谁含笑衣冠古,为道前身罗两峰。”可见,琴木也有过“扬州八怪”风格之佳作。琴木作品民间收藏很多。黄祖湖先生收藏的1923年花鸟四屏条,可能是琴木早在南浔时的作品。虚斋老伯家属也存有几条经过“文革”的琴木花鸟屏,可能年代更早,但已不全。解放后的作品见到较少,香港拍卖行拍卖图录上有时会见到,但收集不到。而一些代表作品,如1926年中日联合展和1953年全国国画展上的作品,都未见到。“文革”前杭州虎跑有他的展品,也未见到„„然而,我很欣慰,相信还有他的更多精品,流传在社会上。

2003年春节广州龚梧95岁

下载吴若木画展序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吴若木画展序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