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天平游戏》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的内容和地位:
“天平游戏”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方程”第三节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和《方程》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教材对解方程的方法的引入与原教材不同,原来的教材主要是通过运用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解方程。而本教材是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引入解方程的方法。教材利用天平这一直观教具,让学生观察天平的两侧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仍然平衡,引导学生发现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样处理教材就与初中的有关知识连接起来,体现了知识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游戏,探索“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一学习过程。
2、能够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重点:
通过天平游戏,探索“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一性质。
教学难点:
利用发现的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说学情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依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因此如何求解,掌握求解的方法就显得很重要。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自学、合作讨论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但还有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对
各知识点的掌握还不到位,还需老师的引导和讲解。
三、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我在上课时,从实际出发,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的天平入手,引入新课,并利用天平展开游戏活动,这样不但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而且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1、适度引导法: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任何学科,教的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要达到不教,必须培养起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培养起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的引导过程就非常重要。好的引导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学习效率最大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把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索新知,解决困惑上,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上。
2、练习法:以实际训练为主,让学生在适当的练习中不断提高,最终达到应用的目的。
四、说学法
新课程不但倡导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而且着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
1、自主探索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的应有之举,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结合我校课改实际,我通过白湾子镇学校导学案让学生充分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去探究新知,对所学的知识了如指掌。
2、合作交流法:在获得新知的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提高了学习效益,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
五、说教学准备
天平、导学案
六、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这节课的开始,通过学生熟悉实物天平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出示学习目标,并明确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让学生发现数学时时处处存在生活中。
(二)学习新课。
自主合作探索“等式的基本性质”
第一环节: 我通过现实天平游戏结合导学稿【导学释疑】环节里的7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动脑、讨论等活动发现“天平两边都加上相同的质量,天平仍然平衡”,并用数学知识里的等式表示这一现象,进而探索出:“等式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接着让学生推测如果在天平两边同时去掉相同质量,天平会怎样?学生推测以后,然后通过天平去验证学生的推测,由此得出结论,“等式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最终探索出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设计意图:动手实践,猜想归纳,实验验证,是学生获得新知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方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增说过“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由此可见动手实践是学习的重要途径。
第二环节:尝试求解方程y+8=10中未知数y的值,并学会求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设计意图:交给学生学习的一般方法,先尝试,把未知的知识转换成已知的知识去解决,是我们常用的学习方法。在此,目的让学生初步探索并学会解方程的常用方法和一般步骤。
第三环节:学生自主合作完成【巩固提升】【达标检测】【拓展延伸】等内容。
设计意图: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提高,达到学以致用。
第四环节:小结,课堂一分钟评价。
第五环节:作业布置。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精华,也是一节课的重点体现。它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分为课题、学习主要内容摘录、及本节课的重点体现。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天平游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92《天平游戏》。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天平游戏活动,让学生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让学生能利用发现的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能力目标。
(1)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说理清楚、及时检验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索求解的学习品格。教学重点
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教学难点
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教学过程
师:什么叫方程。
师:判断下面的是不是方程,课件出示几个方程。再出示根据题意列方程。
师:像这些都是方程,那么怎样得到方程的解呢?今天就来学习怎样解方程。
板书课题:解方程
师:老师为了方便同学们学习,为同学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看看它是谁?(出示天平)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利用天平来进行游戏活动。(板书课题:天平游戏)通过游戏活动,看看同学们能发现什么规律。
师:请看屏幕的演示,天平左右两边都放了5克的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两边的质量相等。)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天平现在的状态吗?
生:5=5 师:在天平的左右两边都放一个2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 怎样用算式表示呢? 生:5+2=5+2 师:真棒,天平两侧都加上2克的砝码,天平仍然平衡,也就是说在等式两边都加上2,等式仍然成立。
师:继续看,如果在天平左边放x克砝码,右侧放10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说明了天平平衡)那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天平现在的状态吗?
生:x=10 师:如果在天平两侧都加上5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X+5=10+5)
师:天平两边都加上5克砝码,天平仍然保持平衡,也就是在等式两边都加上5,等式仍然成立。
师:如果,天平两边都加上7克砝码,天平会出现什么情况?用等式来表示。13克呢?
师:通过以上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天平的两侧都加上相同的质量,天平仍平衡。)
那如果天平两边都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还平衡吗?我们继续利用天平来研究。
师:天平左右两边都放了12克的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两边的质量相等。)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天平现在的状态吗?(12=12)
师:天平两边都减去2克砝码,天平会怎样?能用等式来表示吗?
师:继续看,如果在天平左边放x克砝码和5克砝码,右侧一共放了15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说明了天平平衡)那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天平现在的状态吗?
师:天平两边都减去5克砝码,天平会怎样?能用等式来表示吗?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发现了什么?(天平两边都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还平衡)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棒。通过刚才两组游戏,如果我们把天平作为一个等式的话,你发现什么数学规律?小组交流。(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师:说的好极了,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就是等式的性质。(板书)
师:谁能说说等式的性质是什么?
师:那你能自己用数字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性质吗?
师:(出示图片)从图中你看到什么呢?这时候天平平衡吗?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可能有:y+8=10 10-y=8)
师:这两个等式是一个方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求出y+8=10中的未知数y。同桌间先互相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结果是多少?
可能会有:想法一:几加8等于10?2+8=10 应该是y=2 想法二: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来算,等式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8,等式还是成立。
y+8-8=10-8
y=2
师追问:为什么减去的是8呢?依据?
师:那么,利用等式性质来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又是怎样的呢? 师:首先在第二行写一个“解”字,根据等式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所以y+8-8=10-8,等号要对齐。为了等号对齐,一般把解写到前面一点,最后y=2。怎样检验解是否正确?
师:对,要想检验是否正确,可以把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中,看等式是否成立。
师:怎样检验这个等式是否正确呢?
2、y+8=10会做了。求未知数x,会做吗?(1)x-19=2(2)x-12.3=3.8 要求:
①学生独立解方程,教师巡视。
②并请两名学生来演板,在评议中进一步强调依据和注意写法。③要求进行口头检验。
巩固练习。
1、看图列方程解方程。
2、求未知数x.3、完成93页第3题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教材是借用天平游戏使学生首先感悟“等式”,知道“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很好地揭示方程的意义,进而学会解方程,还能使之与中学的解方程建立起联系。
我利用天平这样的事物原形来揭示等式的性质,把抽象的解方程的过程用形象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解方程的过程是一个等式的恒等变形。并能站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这一角度上,为学生创设学习此课的情境,提供动手操作、实践以及小组合作、讨论的机会。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重点突出了“等式”与“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不断对孩子们进行潜移默化地渗透,促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灵活地运用此规律来解方程。从而,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学习活动是那么的有滋有味,进而使我能很顺利地就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看来,要使孩子们爱学、乐学,教师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充分理解教材,并要懂得为教学去创设合理情境,从新的理念、新的角度以及学生的角度去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课改精神——“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