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教案优秀

2022-12-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高一教案优秀》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一教案优秀》。

高一教案优秀

高一教案优秀1

教材理解:

《拣麦穗》是一篇富有哲理性的记事散文,作者用一种舒缓从容而略带伤感的语调叙述童年的往事,渴望用自己的笔帮助读者走向充满同情、友爱、关怀、信任的纯净世界,在此文中让我们体会到人性的至真、至纯、至美。

教学设想:

此文是一篇基本阅读课文,全文虽较长,但大部分是人物的对话,相对来说比较浅显,教师对此文可以大胆的尝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把握,培养学生一种仁爱思想。

教学目标:

1、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调,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文的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教学重点与难点:

把握文章的主旨,树立仁爱思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童年》,让学生回想在童年时最让他们动心及难忘的事。

二、学习目标展示:

1、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调,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文的语言描写、细节描写3.11《拣麦穗》教案1(粤教版必修一)3.11《拣麦穗》教案1(粤教版必修一)。

三、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文本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提问:1、文章写了什么故事?

2、你读后是一种什么心情,哭?笑?……

3、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四、反馈评价:

1、文章写了什么故事?读后的心情?

一、背景 农村姑娘纯真的梦和梦想破灭

拣麦穗

(忧伤) 二、我的梦 “我”和卖灶糖老汉的纯真情谊以及对其的怀念

五、问题探究:

1、了解作者。

张洁: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小说散文集有《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母绿》。而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得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作品以“爱”和“美”为创作主题)。

2、请找出大雁与卖灶糖老汉的对话,及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学生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通过细节描写,概括人物形象。思考为何二个不同性格的人物作者能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爱)

3、(反馈评价)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在这一老一少之间,联系他们的纽带只是一句所有人都不当真话的小孩稚言,而老人却为一个贪吃的孩子付出了他朴素的爱;也因为童言无忌,“我”使一位饱经生活风霜的老人在孤独中品味到了一丝温情。一边是懵懂的小女孩,一边是漂泊的老人,在这两个陌生人之间却传递着关爱、依恋和珍惜。我们从中体会到作者对人性的至真、至纯、至美的歌颂。

六、分层训练:

1、那棵柿子树的顶梢梢上,还挂着一个小火柿子……这里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作者什么感情?

2、在我们生活中你也许也遇到过“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望的”的爱,请同学们拿出笔记录下这些爱,谈谈你的看法

七、教师寄语:(让世界充满爱,伴随全班学生一起唱此歌结束教学)

轻轻地捧着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深深地凝望你的眼/不需要更多的语言/紧紧地握住你的手/这温暖依旧未改变/我们同欢乐/我们同忍受/我们怀着同样的期待/我们共风雨/我们共追求/我们珍存同一样的爱/无论你我可曾相识/无论在眼前在天边/真心的为你祝愿/祝愿你幸福平安

教学后记:

虽然只用了一课时,但是由于本人的准备充分,学生课前有预习,所以这节课效果很好。

主要优点有:

1、能尊重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使用幻灯片、音乐的辅导工具,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文章的深刻哲理。

3、讲解与练习相结合,学生通过拓展活动,既牢固本课的知识,又训练了写作能力。

高一教案优秀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国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掌握其修建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古代水利设施修建的重要意义,提高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古代水利设施的修建的学习,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中国古代水利设施的代表和治黄的措施。

难点】

认识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大禹治水的影视片段,提问学生:视频当中,大禹治理的是哪个地方?

学生回答:黄河。

教师引导:大禹治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以后的历朝历代也在为兴修水利工程而努力。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还有哪些?这些水利工程的修建又具有怎样的意义呢?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春秋战国时期的水利设施

教师引导: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水利设施的兴建。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上古时代先民为战胜自然灾害、发展生产而兴修水利的艰苦历程。

教师展示都江堰、芍陂、郑国渠等的图片,并引导: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有哪些主要的水利工程呢?

学生结合图片,回答问题:都江堰、芍坡、郑国渠等。

教师出示都江堰的结构示意图,并引导:春秋战国时期最为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那它位于哪里?是由谁修建的?由哪几部分构成?各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回答: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公元前3世纪,秦国蜀郡守李冰父子率领民众完成了这项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工程包括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它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既利排洪,又利灌溉。飞沙堰起到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广袤农田。

高一教案优秀3

活动理念:

高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四面八方走进一新的班级,在新的环境、在的集体中,他们正在急切地寻找着自己的位置,这时候,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引导他们负起集体责任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有利于班级体的建设,更可以增强每个学生心中的归属感。同学们,当你沉醉在大海的波澜壮阔时,你可曾想过?那是一滴滴水珠汇集而成的?万里长城,举世瞩目,但你可曾看到那是一块块砖石垒成的!一滴水晶莹可爱,可他经不起阳光的蒸晒,也经不起轻风的吹拂,但是一滴滴水珠聚集在一起,却可以汇成广阔的海洋。同学们,既然我们有缘来到了这个新班级,希望我们都愿做一滴小小的水珠,紧紧的团结在我们的家中。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集体的力量与荣誉感。

2.进一步了解身边老师与同学。

3.如何增强班级的荣誉感,共同团结奋进,建设好我们美好的家园。

活动过程:

1.主持人致开头词

2.欣赏一个小品《中秋之夜》。

3.讨论与思考

a.家的概念是什么?

b.我们应该如何建设好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家。

4.请欣赏配乐诗朗诵:《我们》

在这金秋的9月,在哪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们―这群青春洋溢的少年,走进了这个集体。从此,我们生活的轨迹有了一段同行的日子;从此,我们的心有了一份共同的牵挂;从此,我们便是不需血脉相连的兄弟姐妹;从此我们成了一家人。一滴水的寿命是短暂的,但当它汇入海洋,与浩瀚的大海溶为一体时,它就获得了新生,因为大海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也是如此,当你单枪匹马,孑然一身时,力量是微薄的。只有像水滴一样汇入大海,全身心的融入的集体中,才能获得无穷的力量,你的生命才能迸发出灿烂的光华。让我们一起为了我们的家而努力奋斗吧!谢谢。

5.创设情境――我为班级添砖加瓦

1)只有我们每个同学为班级添砖加瓦,我们集体这座房子才能高大而坚固,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有真心,用爱意去护卫自己的家,她才会为我们挡风遮雨。让同学思考自己在这一个月里为班级添了什么砖加什么瓦?

2)要建造一座温暖的小屋,光有“砖”和“瓦”是不够的,那样的房子经不起风雨,只有好的“水泥”把它们粘合在一起,这座小屋才是坚固的,那有哪些“水泥”可以来粘合我们的“砖”和“瓦”呢?(真诚、友谊、相互理解….)

6.玩游戏(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

7.请欣赏小品:《傻根与钱多多》

活动名称:立锥之地(找四组同学,每组4人,最好是男生归男生,女生归女生。每组发一张报纸,先将报纸放在地上,同组的4位同学,不论用什么方法,让4个人都能站在报纸上,坚持5秒钟,然后将报纸对折,重复上述同样的过程,随着报纸越来越小,难度就会加大,看哪组同学坚持到最后,就为获胜小组,给于一定的奖励。)活动后总结,同学间要学会合作,共建班集体。

8.全班合唱:《相亲相爱》

9.主持人致结束语

高一教案优秀4

教学目的:

1 学习常用实词和虚词“顾”“稍”“置”“去”“归”等的用法。

2 学习文言文中词类现象(名词作状语)的一般规律。

3 理解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

4 分析归有光散文的一般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归有光散文的特点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文言文教学三读法

第一课时

目标:解题,介绍作者,认读课文,讲解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本课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散文佳作。作者在写景叙事中,把“喜”和“悲”的感情抒发得委婉动人,感人至深。

二、介绍作者:

归有光(1507~1571年),字熙甫,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由于为官正直,不与上级官吏和地方豪绅同流合污,3年后明升实降为顺德通判,专管马政,颇受委屈。后由大学士高拱保荐为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上任一年后,病故。在文学上,因作者仕途多舛,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上造诣很深,是明代杰出散文家。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一反当时“文必秦汉”的理论和只求貌似的形式主义风尚。归有光与王填中、唐顺之、茅坤并称为“唐宋派”。他的散文朴素简洁,自然真挚,以神味见长,尤善以家庭琐事寄托真情。《项脊轩》《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为代表,他的作品对清代桐城派散文影响很大,本单元的《登泰山记》(姚鼐)与本文有很多相似之处。

三、解题:项脊,地名,是作者九世祖归道隆所居之处;轩,小屋,作者将自己的书斋题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志,记也,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四、听录音,正音正句读:

1、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渗漉(shenlu) 栏楯(shun) 兀(wu)坐 修葺(qi)

B 斑驳(bo) 异爨(cuan) 老妪(yu) 汝姊(zi)

C 阖(he)门 长号(hao) 偃(yan)仰 婢(bi)女

D 扃牖(jiongyou) 呱呱(gu) 门扉(fei) 象笏(hu)

、断句练习:判断下列各句断句是否准确。

1、日过午/已昏 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3、鸡/栖于厅 4、吾家/读书久不效

5、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6、述诸/小妹语 7、然/自后/余多在外

正确的是:1、3、5、7

五、讲解第一段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一句是什么句式?

答:判断句,用来判断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是什么,具有什么属性或属于什么范围的句子。译文中,能翻译出“是”,相关内容一定做谓语。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表判断的词有:①也,用“……,……也”的句式,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②用“者”“也”表示,其句式为“……者,……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③用“者”表示,句式为“……者,……”,如“陈轸者,游说之士”;④用“是、乃、为、即、则、非、亦、必、诚、皆、本”等词语表示,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⑤不用标志,直接用主语和宾语组合,如“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2、“室仅方丈”中“方丈”一词是何意思?

答:“方丈”是一丈见方的意思,也就是平方丈。这个词也另外用来指佛寺或道观中主持住的房间,并借以指寺院的住持。

3、“使不上漏”、“雨泽下注”和“以当南日”中“上”“下”“南”几个方位词的用法是否相同?

答:“上”“下”是名词做状语,意思是“从上面”“向下”;而“南”还是名词,做定语。

4、指出下列词语在各句中的用法。

①以 A 以当南日 B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 臣是以无请也 D 以啮人,无御之者

②胜 A 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B 予观乎巴陵胜状

C 何可胜道也哉

D 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E 胜负之数,或未易量

③时 A 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B 小鸟时来啄食

C 秦时与臣游 D 谨食之,时而献焉

5、“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包含什么文化常识?

答:“三五”表示“十五”。古人记时,往往以两个数字的乘积表示应有的数量。再如“年方二八”,表示为十六岁。“桂影”指月影,神话传说,月中有桂花树,所以用桂代月。

六、朗读本段,边读边翻译。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第二段:

1、“然余居于此”中“然”和“居”应怎样理解?

答:然,但是,表转折;居的用法是居住,作动词,它的其它用法还有:

①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③居官守法

④二者必居其

⑤昂其值,居为奇货

⑥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

意思:①经过 ②处于 ③当,任 ④占据 ⑤存储 ⑥坐

2、本段在文中起何作用?

答:起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多可喜”转景入画,“多可悲”点人事兴衰。

二、分析第三段

(一)分析第一层

1、释义:

①先是:即“先于是”,在此以前。

②……为一:成为整体,“一”是数词作名词。

③“而”的用法:

A 墙往往而是 B 客逾庖而宴

C 呱呱而泣 D 而庭阶寂寂

E 某所,而母立于兹 F 余扃牖而居

释义:A修饰连词,“地” B顺接连词 C修饰连词 D转折连词 E“尔”,你 F修饰连词

④东犬西吠: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鸡栖于庭”是什么句式?

状语后置句式。栖,读音同“期”,居住,停留。

3、本层写什么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答:写与诸父饮,后庭院一再变迁,家境没落,表现一个“悲”字。

(二)分析第二层

1、妪:老妇人。

2、乳二世:乳,名词做动词,喂乳。

3、“厚”的用法:

①先妣抚之甚厚 ②水之积不厚

③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④遂厚葬之

意思:①好 ②深 ③忠厚 ④优厚

4、“先”的用法:

①争先恐后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 ④先妣尝一至

⑤先达德隆望重

意思:①前面 ②率先 ③在……之前 ④逝世的 ⑤前辈

5、“所”的用法;

①某所,而母立于兹 ②鱼我所欲也

③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所以动心忍性

意思:①地方 ②……的东西 ③被 ④用来……的方法

6、分析:试概括本层的主要内容。

答:本层简间接追述往事,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三)分析第三层

1、束发:古人男子十五岁要把头发束起来,表示成丁。

2、“过”的用法:

①大母过余 ②非寡人之过也

③过故人庄 ④有过之,无不及

⑤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⑥从轩前过

意思:①看望 ②过失 ③拜访 ④超过 ⑤犯错误 ⑥经过

3、“若”的用法

①久不见若影 ②仿佛若有光

③噤若寒蝉 ④若夫乘天地之正

⑤不思而言,童子不若

意思:①你 ②像 ③像……一样 ④至于 ⑤比得上

4、“效”的用法

①吾家读书久不效 ②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③斯用兵之效也 ④东施效颦

意思:①成功 ②任务 ③效果 ④效仿

5、“当”的用法:

①他日汝当用之 ②以当南日

③木兰当户织 ④今当远离

⑤旗鼓相当 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⑦安步当车 ⑧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意思:①一定②“挡”,遮挡③对着④将要⑤对等⑥把守⑦当作⑧如果

6、分析:本层写什么内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写自己怀才不遇,表现了愧对亲人的思想感情。

三、读本段文句,指译难句,板书总结。(略)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分析最后三个自然段,并总结。

教学过程:

一、分析第四段:

1、“故”的用法:

①轩东故尝为厨 ②公问其故

③温故而知新 ④西出阳关无故人

⑤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⑥此物故非西产

⑦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意思:①从前②缘故③旧的④老交情⑤所以⑥本来⑦仍然,还

2、“殆”的用法

①殆有神护者 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③思而不学则殆 ④丧失殆尽

意思:①大概②危险③“怠”,懒惰④几乎,差不多

3、分析:试概括本段内容。

答:本段叙写自己闭门苦读和项脊轩四遭火灾未焚毁的往事。

二、分析最后两段。

1、“为”的用法:

①余既为此志 ②庭中始为篱

③吾从板外相为答应 ④轩东故尝为厨

⑤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⑥窃为大王不取也

⑦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⑧唯弈秋之为听

⑨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⑩为富不仁

①写②做③作④作为⑤被⑥认为⑦替⑧宾语前置的标志⑨是;呢⑩为了

2、“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包含什么文化常识?

答:归宁,指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3、“书”的用法:

①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②书非借不能读也

③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④得鱼腹中书

⑤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⑥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⑦或凭几学书 ⑧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意思:①信件②书籍③文书④字条⑤写⑥奏章⑦书法⑧《尚书》

4、“余久卧病无聊”中“无聊”与现代汉语用法是否相同?

答:相同。这里指没有精神寄托。现代汉语也是指因精神不好而烦闷。

5、“制”的用法:

①增其旧制 ②其制稍异于前

③其牙机巧制 ④履至尊而制六合

⑤因地制宜

意思:①规模②式样③构造④控制⑤制定

6、正文与附记写作时间大约隔多久?

答:大约十六七年。35岁中举后即离开项脊轩定居嘉定;29岁时魏氏卒,故为文当在18岁,35-18=17。

7、最后一句在文中有何表现作用?

答:作者回忆妻子手栽的枇杷,睹物思人,表现自己内心无限惆怅的心情。

三、齐读附文,分析板书:

四、中心:作者以项脊轩为线索,追忆了许多可喜可悲之事,写出了对这座百年老屋的亲切感受,也写出了对亲人的深挚怀念,同时也寄寓了自己功业未就的忧愤心情。

五、写作特色:文风朴实,感情真挚,叙事曲折,自然动人。

1、景物描写富有诗意(第一段)

2、细节描写真实感人(老妪与我的交谈)

3、骈散结合的语言,收到了很好的抒情效果(如描写景物的句子)

高一教案优秀5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等差数列定义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能力目标

掌握等差

数列定义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归纳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的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推导及应用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等差”的理解、把握和应用

教学过程

由XX《红高粱》主题曲“酒神曲”引入等差数列定义

问题:多媒体演示,观察——发现

一、等差数列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例1:观察下面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

二、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

则由定义可得:

a2—a1=d

a3—a2=d

a4—a3=d

an—an—1=d

即可得:

an=a1+(n—1)d

例2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a1是3,公差d是2,求它的通项公式。

分析:知道a1,d,求an。代入通项公式

解:∵a1=3,d=2

∴an=a1+(n—1)d

=3+(n—1)×2

=2n+1

例3求等差数列10,8,6,4…的第20项。

分析:根据a1=10,d=—2,先求出通项公式an,再求出a20

解:∵a1=10,d=8—10=—2,n=20

由an=a1+(n—1)d得

∴a20=a1+(n—1)d

=10+(20—1)×(—2)

=—28

例4: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6=12,a18=36,求通项an。

分析:此题已知a6=12,n=6;a18=36,n=18分别代入通项公式an=a1+(n—1)d中,可得两个方程,都含a1与d两个未知数组成方程组,可解出a1与d。

解:由题意可得

a1+5d=12

a1+17d=36

∴d=2a1=2

∴an=2+(n—1)×2=2n

练习

1。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①23,25,26,27,28,29,30;

②0,0,0,0,0,0,…

③52,50,48,46,44,42,40,35;

④—1,—8,—15,—22,—29;

答案:①不是②是①不是②是

等差数列{an}的前三项依次为a—6,—3a—5,—10a—1,则a等于

A、1 B、—1 C、—1/3 D、5/11

提示:(—3a—5)—(a—6)=(—10a—1)—(—3a—5)

3、在数列{an}中a1=1,an=an+1+4,则a10=。

提示:d=an+1—an=—4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

已知数列{an}前n项和为……

作业

高一教案优秀6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敢于表现,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挖掘他们的创造创新思维潜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从简单的的听流行音乐,哼唱流行歌曲到学会多角度客观地评价和鉴赏流行音乐。

3、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R&B曲风的特点。

教学重点:欣赏和哼唱节奏布鲁斯的歌曲,体验这种曲风的魅力。

教学难点:能识别出R&B曲风的作品。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三单元《经典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不仅是艺术,也是娱乐,精神寄托,更是反映百姓生活的写实记录,甚至是大众思想,意识型态的指标。它的平民化和世俗性吸引着广大青年积极参与。现根据当今流行音乐的发展情况分析,节奏布鲁斯是众多流行音乐形式中最具有代表性,时尚且易懂的,备受当今乐坛的青睐,因此详细讲解它有一定的意义。

学情分析:高中生是个接近成人的年龄而又面对巨大学习压力的社会群体。他们渴望独立,追求个性化的精神寄托,因而对流行音乐充满了热情。教法:、教唱、引导、对比、分析。学法:欣赏、体验、哼唱、对比、讨论、分析。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1、教师表演唱三种不同唱法的歌曲片段(民族、美声、流行)。

2、学生分辨作答出每种唱法(其中流行唱法是学生最感兴趣的)。

3、引入——走进R&B。

新课教学:

1、通过抢答环节和兴趣演唱,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程的热情。

2、介绍流行音乐四大具有代表性时尚且易懂音乐形式(电子音乐、说唱、节奏布鲁斯、摇滚)。

3、播放国外当红R&B歌手的MV视频,感受节奏布鲁斯的魅力并由学生初步分析这种曲风的特点。

4、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补充说明R&B的特点。

5、播放不同版本的<红豆>让同学们区分哪一首属于R&B风格的歌曲。

6、介绍周杰伦。

7、学唱歌曲片断<听妈妈的话>,在教唱过程中让同学们更加感受到R&B曲风的魅力。

8、分组比赛,提高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和组织能力。

知识拓展:

1、根据R&B的音乐特点,让学生即兴创作。

2、资源共享,让学生回去收集自己喜欢的歌曲与大家一起分享。

课堂小结:

音乐是美的,多种类的,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学习了流行音乐,了解了R&B曲风的特点,同时也感受到了这种曲风的魅力,接下来还会有更多不同风格的音乐等着我们去了解,去欣赏,我们一起努力,一起期待吧!

高一教案优秀7

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多媒体投影展示几个新颖的设计,这些作品基于什么目的而设计的,它解决了什么问题?

师:这些作品是怎么来的呢?

生:设计出来的。

师:我们要知道完成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一个过程,须遵循一定的步骤,设计也不例外。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技术世界因设计而愈加精彩,设计是技术发展的关键。我们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解决人们的实际需要。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世界上这些实用的产品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吗?是凭空想象的还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呢?是的,任何一种产品的设计不是一步到位、立竿见影的,设计是一个有计划的创新活动,它有着科学合理的基本工作程序。那么设计一件物品需要哪些过程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体会技术产品的设计过程。

2.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情境问题]大家在户外玩累了,想休息一会,却不能马上找到一个合适的小凳?(详细资料见课本p46)

师: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你有没有想过要去设计一个适合便携式小凳呢?

我们又应该如何去设计呢?首先让我们来熟悉一下,设计应该遵循的一般设计过程,至于为什么要按照这个过程来完成设计,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们将逐步解释。

设计的一般过程:

二、制定设计方案

一、发现与明确问题

三、制作模型或原型

四、测试、评估及优化

五、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1. 发现与明确问题

从本质上说,设计就是一个问题的求解过程,它从问题出发,并围绕问题展开各项活动。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陈晨同学在平常的生活中是怎样发现便携式小凳的设计问题的?在发现问题之后我们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还要完成什么工作?

生:看看自己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师:对,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问题是否值得我们去解决,凭我们现有的能力能否解决这个问题,在明确这些问题之后,我们再来进行下一步的工作——明确设计要求,现在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是陈晨,在这个便携式小凳的设计项目在确定之前需要做哪些事情呢?填写书上第47页的“马上行动”。

经过环节

具体工作

调查需求

问卷调查、访谈、查找文献

分析信息

整理归类、制成图表

明确问题

小组讨论、全班讨论

确定项目

设计便携式小凳

最后得出了便携式小凳的设计要求:结构简单、稳固,易于制作;自重轻,体积小,携带方便;成本不高于5元。

师:从上面可以看出,设计来自于生活,来自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问题,又明确了问题的价值及设计要求。其实这就是设计的一般过程的第一步——“发现与明确问题”。在我们知道了要设计什么,及设计的要求后,下面我们就要来“制定设计方案”了。

2. 制定设计方案

问题明确了,设计便携式小凳这个项目确定了,现在我们应该着手制定具体的设计方案了。那么在制定设计方案这个过程中我们又需要做哪些工作呢?

(1)收集信息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在自己设计之前,我们还需要做哪些工作呢?

生:收集信息/收集同类或相似产品的信息。(教师引导)

师:对。大家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收集呢?就我们今天要做的设计项目应该收集哪些信息呢? [分组讨论]

生:渠道(调查、专家咨询、查阅图书资料、浏览互联网)收集有关凳子的资料,调查市场上现有,折叠(伸缩)凳子的资料,查阅人机工程学的有关资料,访问专业人士,了解有关材料的特性及加工经验,

调查市场等等。

(2)设计分析

面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还要根据设计要求,找出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可能的解决办法,这就要我们进行“设计分析”。

[分组讨论] 大家思考一下,要设计这样的一个便携式,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呢?

[师生活动] 分析设计的要求,有哪些问题,可以怎样解决。

[总结] 通过对设计要求和所收集到的各种信息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小凳自重减轻了,却带来了材料、结构方面的问题;结构稳固了,自重、携带又有问题;小凳便携了,结构和制作又出现了问题。面对设计要求和约束条件之间的矛盾,为了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应该提出尽可能多的设想,以便于权衡利弊,做出选择。总之,想要设计好一个便携式小凳,必须解决好小凳子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携带方式等主要问题。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接下来我们将做设计过程中最有挑战的一个环节——方案构思

(3)方案构思

方案构思是设计过程中最富有挑战性的环节,它要求学生根据设计要求,大胆构思,努力挖掘自己的创造潜力,提出解决问题的多个设想。

思考:为解决设计要求和约束条件之间的矛盾,解决好小凳子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携带方式等主要问题,同学们要认真阅读书中列举和前期收集到的关于材料、结构、连接方式的资料,寻求解决的最佳方案。但是注意自己的设计方案可以充分想象,自由发挥,大胆突破,不要受到书中设计方案的束缚和局限,更不要“拿来主义”。

(4)方案呈现

构思过程中产生的设计想法常常是模糊的,为了使其具体化,我们通常会用草图把它们转化为视觉形象。同时,这些想法又是零散的,从中我们并不能看到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所以我们还要对这些想法进行综合。

要求:同学们先要画出自己设计的方案草图,要求别人能够看懂,并能理解里面的设计要点,必要时可以附带文字说明。

(5)方案筛选

当多个设计方案产生以后,我们就要依据一定的原则,对这些方案进行筛选,确定最终的方案并加于实现。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对小组内的设计方案进行初步的筛选,淘汰明显不符合设计要求或有明显缺陷的方案,然后再对现有的方案进行整合,并最终呈现出1-2个你们小组认为最合适的便携式小凳设计草图。

小结:制定设计方案包括:收集信息→设计分析→方案构思→方案呈现→方案筛选

在制定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始终明确:

①运用不同的材料,结构可以产生不同的设计方案。

②任何设计方案都有改进的可能性,好方案决不会仅有一个。

3. 制作模型或原型

设计的方案已经确定下来,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动手制作模型或原型了。一般来说,模型制作包括两个阶段,即绘制图样和制作模型或原型。对于图样,我们既可以手工绘制,也可以用计算机辅助绘制;对于小型、简单的产品可以直接制作产品原型,而对于大型、复杂的产品先制作缩小、简化的模型。

高一教案优秀8

一、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思考: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是否相同?为什么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不同?

在空气中与在真空中的区别是,空气中存在着空气阻力。对于一些密度较小的物体,例如降落伞、羽毛、纸片等,在空气中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影响较大;而一些密度较大的物体,如金属球等,下落时,空气阻力的影响就相对较小了。因此在空气中下落时,它们的快慢就不同了。

在真空中,所有的物体都只受到重力,同时由静止开始下落,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快慢相同。

2.不同物体的下落快慢与重力大小的关系

(1)有空气阻力时,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轻重不同的物体的下落快慢不同,往往是较重的物体下落得较快。

(2)若物体不受空气阻力作用,尽管不同的物体质量和形状不同,但它们下落的快慢相同。

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1)v0=0

(2)加速度恒定(a=g).

4.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1.自由落体加速度又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来表示。

2.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都相同。

4.在不同地理位置处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一般不同。

规律:赤道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最小,南(北)极处重力加速度;物体所处地理位置的纬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

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

因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1.速度公式:v=gt

2.位移公式:h=gt2

3.位移速度关系式:v2=2gh

4.推论:h=gT2

问题与探究

问题1: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相同吗?你有什么假设与猜想?

探究思路:物体在真空中下落时,只受重力作用,不再受到空气阻力,此时物体的加速度较大,整个下落过程运动加快。在空气中,物体不但受重力还受空气阻力,二者方向相反,此时物体加速度较小,整个下落过程较慢些。

问题2:自由落体是一种理想化模型,请你结合实例谈谈什么情况下,可以将物体下落的运动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

探究思路:回顾第一章质点的概念,谈谈我们在处理物理问题时,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如何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进一步理解这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问题3:地球上的不同地点,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相同吗?

探究思路:地球上不同的地点,同一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同,产生的重力加速度也就不同。一般来讲,越靠近两极,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就越大;离赤道越近,加速度就越小。

高一教案优秀9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理解线速度的概念,知道它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理解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会用它们的公式进行计算;

(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v=rω=2πr/T;

(3)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极限法理解线速度的瞬时性,掌握运用圆周运动的特点如何去分析有关问题;

(2)体会有了线速度后,为什么还要引入角速度。运用数学知识推导角速度的单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极限思想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体会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2)体会应用知识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及引入的过程,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及概念引入的必要性。

新课导入

建议在我们周围,与圆周运动有关的事物比比皆是,像机械钟表的指针、齿轮、电风扇的叶片、收音机的旋钮、汽车的车轮……在转动时,其上的每一点都在做圆周运动.你即使坐着不动,其实也在随着地球的自转做圆周运动。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为每秒29.79km,公转一周所用时间为1年,月亮绕地球运转速度为每秒1.02km,运转一周所用时间为27.3天,有人说月亮比地球运动得快,有人说月亮比地球运动得慢,你怎样认为呢?

一、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探究交流

打篮球的同学可能玩过转篮球,让篮球在指尖旋转,展示自己的球技,如图5-4-1所示.若篮球正绕指尖所在的竖直轴旋转,那么篮球上不同高度的各点的角速度相同吗?线速度相同吗?

【提示】篮球上各点的角速度是相同的,但由于不同高度的各点转动时的圆心、半径不同,由v=ωr可知不同高度的各点的线速度不同。

1.基本知识

(1)圆周运动

物体沿着圆周的运动,它的运动轨迹为圆,圆周运动为曲线运动,故一定是变速运动。

(2)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比较

2.思考判断

(1)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其速度一定是变化的。(√)

(2)角速度是标量,它没有方向。(×)

(3)圆周运动线速度公式v=Δt(Δs)中的Δs表示位移。(×)

二、匀速圆周运动

探究交流

如图所示,若钟表的指针都做匀速圆周运动,秒针和分针的周期各是多少?角速度之比是多少?

【提示】秒针的周期T秒=1min=60s,

分针的周期T分=1h=3600s.

1.基本知识

(1)定义:线速度大小处处相等的圆周运动.

(2)特点

①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不断变化,是一种变速运动.

②角速度不变.

③转速、周期不变.

2.思考判断

(1)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相等时间内通过的弧长相等。(√)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同。(×)

(3)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匀速运动。(×)

三、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间的关系

【问题导思】

1.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各物理量意义是否相同?

2.怎样理解各物理量间的关系式?

3.试推导各物理量间的关系式.

高一教案优秀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宇宙的概念和宇宙的特点。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了解天体系统的结构,以及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2.通过了解天文学家探索宇宙的事例,激发学生爱科学和探索宇宙奥秘的精神。

关于天体系统的教学建议

关于天体系统,教师重点要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尤其是知道地球在这个层次中的位置。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其最远的天体离地球大约150亿~200亿光年。我们针对目前观测到的宇宙进行了分类。因此有了天体系统的层次。建议教师采用本期提供的动画“天体系统”来进行教学。该动画能很清晰地展现天体系统的层次。而且有各类天体的典型图片,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尤其动画中包含了太阳系和地月系的动画,使学生能一目了然地了解各个层次的天体运行状态。

关于地球的普通性的教学建议

在“宇宙中的地球”这部分,教材提到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为了让学生理解这点,教师可以通过出示“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表格,让学生比较太阳系中九大行星五个指标的数值。则不难发现,地球的邻居们和地球非常相像。尤其是金星,其质量、体积和地球相差无几。这些数据说明:地球在太阳系成员中是非常普通的,其运动状态和运动特征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如果课时允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太阳系九大行星的运行特征:(1)共面性;(2)近圆性;(3)同向性。之所以要重点提出地球的普通性,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世界是物质的,各种物质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中,但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关于地球的特殊性的教学建议

在讲授“宇宙中的地球”时,教师在说明了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后,还需要说明一个问题:即地球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星。它的特殊性表现在这颗行星上具有形形色色的生物,人类是这些生物中最高级的一种。尽管人类的科技探测手段迅猛发展,但目前仍没有发现任何地外文明迹象。虽然在理论上宇宙中可能还有许许多多和地球的条件类似的行星存在,但是与太阳系内其它的行星相比,地球所处的宇宙位置能孕育生物,足以说明地球的与众不同。教材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地球之所以存在生命现象的原因:(1)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其表面温度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2)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其引力足够吸引大量气体,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这两点需要学生掌握。正是因为这样,科学家们猜想,宇宙中有很多和太阳系类似的恒星星系,若其中存在和日地关系相近的情形,则极有可能发现和人类相类似的文明。

教学重点】①天体系统的层次;②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行星的含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资料库

【教学过程】

(引课)古训曰:“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由此理解宇宙的含义,即体现时间性——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空间性——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

(总结板书)

一、宇宙

二、天体和天体系统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3图1.2思考)天体系统分为几个级别?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什么?

(教师总结板书)

三、宇宙中的地球

1.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

(多媒体资料展示,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表格和图像)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地球与其他行星相比有哪些相似性?①质量、体积;②平均密度;③公转、自传周期;④运动特征(即九大行星运动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这部分知识需要教师给与补充。)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地球无论是结构特点还是运动特点都与其他行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因此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

(板书) 2.太阳系中一颗特殊行星——目前唯一有生命物质存在的星球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并讨论)火星与地球相比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以至于人们始终怀疑在火星上可能有生命存在,但至今也没有发现生命的痕迹,为什么火星没有生命物质而地球是目前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生命存在需要哪些条件?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对比讨论,使学生明确,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有三个:①有适宜的温度;②有液态水;③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这三个条件是火星所不具备的,之所以产生这三个条件的根本原因有两个: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而这两个根本原因对于火星来说,与地球有较大差异,因此目前火星未发现有生命存在。

【设计思想】根据本节教材对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念三方面的要求,本节课重点应该是“宇宙中的地球”这部分知识,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特别在这部分设计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即通过对比九大行星结构特点及运动特征,使学生明确地球与其它行星有很多相似特性,由此说明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对知识的探究意识,在了解地球的特殊性时,设计了一个学生活动,即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资料库查找有关火星相关的资料,并与地球进行对比,由此说明为什么火星至今没有发现生命物质的痕迹,地球由哪些与其不同的条件,使其能够有生命存在,通过这个探究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处理资料的技能,又可以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意识,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人类认识的宇宙

一、宇宙

二、天体和天体系统

三、宇宙中的地球

1.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

2.太阳系中一颗特殊行星——目前唯一有生命物质存在的星球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活动目的】

1.认识到到地球只是一个很普通的行星,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这颗行星是不可替代的。

2.尽管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相当迅速,但远远没有达到认识宇宙全部的地步,我们有无数的天文之谜需要在未来逐渐揭开。

3.激发学生对于宇宙之谜进行探索和思考的兴趣。我们并不期待在不远的将来认识宇宙的全部,但毫无疑问,人类将永远执著地去探索,去追寻宇宙的真谛。因为我们身边的一切都是一个美丽而精彩的星球的一部分,这个星球正实实在在地存在于茫茫的宇宙之中。

【活动步骤】

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当地的条件组织学生做以下探究活动:

1.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注意带上照相机和笔记本),让学生搜集尽可能详细的天文资料。

2.组织观看有关的天文科普录像(如星际探寻、登陆火星、苍穹寻奇、不明飞行物等)。

3.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了解人类宇宙认知的变化。如地心说、日心说等。了解一些天文假说。

4.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在天文学上取得的成就。如张衡、郭守敬等。

5.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参观天文馆、看录像、查阅杂志书籍、浏览互联网等。写一篇“我生活的宇宙”的论文。

6.可以组织学生对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办一期地理板报。最好能体现最新的科技发展对天文学研究的指导。

高一教案优秀11

教学目标

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等差中项与等比中项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等差中项与等比中项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教学过程

等比数列性质请同学们类比得出。

【方法规律】

1、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联系着五个基本量,“知三求二”是一类最基本的运算题。方程观点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

2、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常用的方法使用定义。特别地,在判断三个实数a,b,c成等差(比)数列时,常用(注:若为等比数列,则a,b,c均不为0)

3、在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小)值时,常用函数的思想和方法加以解决。

【示范举例】

例1:(1)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30,前2n项和为100,则前3n项和为。

(2)一个等比数列的前三项之和为26,前六项之和为728,则a1=,q=。

例2:四数中前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后三个数成等差数列,首末两项之和为21,中间两项之和为18,求此四个数。

例3: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奇数项之和为44,偶数项之和为33,求该数列的中间项。

高一教案优秀12

【教学目标】

1、从同素异形现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2、从金刚石、石墨、足球烯等碳的同素异形体为例,认识由于微观结构不同而导致的同素异形现象

【教材处理】

1、以生活中熟悉的两种碳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和石墨性质的“异”、“同”点为切入点,从“同素”和“异形”两个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同素异形现象和同素异形体。帮助学生从微观结构角度认识两种晶体中碳元素原子间的结合方式,作用力和空间排列方式的不同,认识它们性质不同的原因。同时,通过介绍现代科学研究中的热点:C60和碳纳米管等知识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点。

2、运用电脑图片,向学生展示“足球烯”、“纳米碳管”等碳的不同单质。

3、用三维空间结构模型,学习金刚石、石墨的结构知识。

【教学重点】

以金刚石、石墨为例认识由于微观结构的不同从而导致的同素异形现象

【教学难点】

金刚石、石墨、和纳米管道的结构

【教学过程】

[引入]人类已发现的元素仅百余种,可它们却能形成数千万种不同的物质。这是什么原因呢?

[思考]金刚石和石墨都是C单质,为什么它们的物理性质却有很大的区别?

[展示]金刚石与石墨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同学们从视觉上感受差异性。

[归纳]同素异形体

定义:

强调:

实例:

[讲述]构成金刚石的微粒是C原子,C原子以共价键相连,结合成空间网状结构,金刚石的基本结构单元是正四面体;

构成石墨的微粒是C原子,C原子以共价键相连,在石墨的每一层,每个C原子与周围3个C原子以共价键相连,排列成平面六边行,无数平面六边行形成平面网状结构,石墨的不同层之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

[列表比较]

物理性质金刚石石墨硬度熔沸点导电性[思考]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在硬度和导电性有差异?

[介绍]明星分子“足球烯”

[思考]足球烯结构和金刚石、始末、纳米管道有何不同

[设问] Na和Na+是同素异形体吗?

[讲述]除了C元素有同素异形体外,O、S、P元素也有同素异形现象

O3O2色、味、态溶解度熔点沸点相互转化白磷红磷状态颜色毒性溶解性着火点相互转化[小结]

[板书设计]

一、同素异形现象

1.同素异形体:

2.强调:

①同种元素

②不同结构(性质不同)

③可以相互转化

3.实例:

①金刚石与石墨

②氧气与臭氧

③红磷与白磷

[课后练习]

1、下列各组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A.O2和O3 B.H和H C.H2O和H2O2 D.O2-和O 2、最近医学界通过用放射性14C标记C60,发现一种C60

的羧酸衍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可通过断裂DNA杀死细胞,从而抑制艾滋病(AIDS),则有关14C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C60中普通碳原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B)与14N含的中子数相同

(C)是C60的同素异形体

(D)与12C互为同位素

3、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致力于研究臭氧层被破坏问题的三位环境科学家。大气中的臭氧层可滤除大量的紫外光,保护地球上的生物。氟利昂可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产生Cl原子,Cl原子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有关反应为。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1~2小题:

①在上述臭氧变成氧气的反应过程中,Cl是;

②O2和O3是。

[第二课时同分异构现象]

【课题二】同分异构现象

【教学目标】

1、以同分异构现象为例,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与微观结构有关系。

2、以正丁烷和异丁烷、乙醇和二甲醚为例,认识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3、运用活动与探究方法,学习正丁烷和异丁烷的同分异构现象

【教材处理】

1、运用活动与探究方法,学习正丁烷和异丁烷的同分异构现象

2、运用三维空间结构模型,学习正丁烷和异丁烷、乙醇和二甲醚的结构知识

3、利用碳的成键特点与成键方式的知识,理解组成相同的分子由于原子间的成键方式、排列顺序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

4、让学生自己尝试连接丁烷的分子结构球棍模型,体验和感知同分异构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这一观点。学生依照碳原子成键的可能方式动手实验,探究原子的不同连接方式和连接顺序,观察原子在分子中的空间位置,将会对分子的空间结构、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产生深刻的印象。

【教学重点】

以正丁烷和异丁烷、乙醇和二甲醚为例,认识由于微观结构不同而导致的同分异构现象

【教学难点】

各种同分异构现象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同素异形体的定义:

2.常见的同素异形体有

[知识梳理]

依据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价键规律,请你思考一下你可以拼成几种分子式符合C4H10的结构?请用结构式表达出来。(可不填满也可再加)

[课堂活动]P20制作分子结构模型

[归纳总结]

1.同分异构现象:

2.同分异构体:

说明1:概念中的“结构”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是:

①主链碳数不同——碳链异构

②支链(或官能团)位置不同——位置异构

③官能团不同——类别异构。

说明2:分子式相同,式量必相,但反之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说式量相同,并不表示分子式就一定相同。举例说明。

说明3:分子式相同,组成元素质量分数必相同,反之则不一定成立。举例说明。

说明4:同分异构体的最简式必相同,但最简式相同,则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说明5:同分异构体的熔沸点比较: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因为支链越多,分子就越不容易靠近,分子间距离越远,分子间作用力也就越小,熔沸点越低。

3.写出你所了解的同分异构体的名称及结构式:

[例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物质是同一种物质

B.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不同有机物一定为同分异构体

C.金刚石和石墨是同分异构体

D.分子式相同的不同种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小结]“三同”的比别:

概念描述对象相同之处不同之处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课后习题]

1、对于同位素的概念,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相等,化学性质与质量数不同

B.原子序数相等,并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和相同的质量数

C.原子序数相等,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则中子数不同

D.化学性质相同,而质量数与原子序数不同

2、818O、816O、O2—、O2、O3是( )

A.氧元素的五种不同微粒B.五种氧元素

C.氧的五种同素异形体D.氧的五种同位素

3、已知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并依C、D、B、A顺序原子半径逐渐减小。且已知A、C同主族,B、D同主族;B、D两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为A、C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的两倍;C元素与其它三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有关化学用语:①A的元素符号; ②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③C、D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⑵同时含有上述四种元素的化合物有多种,试写出其中两种的化学式(要求:其中有一种水溶液呈中性) 、。

⑶X、Y、Z、W四种常见化合物分别由上述四种元素中的三种构成,且各自组成元素均不完全相同。X、Y、W均为离子化合物;Z为共价化合物,且极易分解。在溶液中X、Y、Z两两之间均可反应,其中①Y和Z发生复分解反应可生成W;②X与过量Z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可生成D的单质。试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⑷a、b、c、d、e五种常见共价化合物分子分别由上述四种元素中的两种构成,其中只有a、c、d为三原子分子,c与e分子中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且知a、e均具有漂白性,b、c两分子以一定比例混合共热可得a、d两种分子,试写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a+e ②b+c a+d 。

[第三课时不同类型的晶体]

【教学目标】

1、以不同类型的晶体为例,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与微观结构有关系。

2、认识不同的物质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不同类型的晶体的结构、构成微粒、物质性质不尽相同各有特点。

3、认识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的结构与物理性质

【教材处理】

1、运用电脑图片,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晶体。

2、运用三维空间结构模型,向学生展示一些晶体的微观结构。

3、运用列表对比的方法,比较不同类型晶体的结构、构成微粒、物理性质等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这一观点。培养学生自觉的在事物的实质和现象之间建立联系,训练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式,培养高品质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相关晶体的结构、构成微粒与物理性质

【教学难点】

相关晶体的结构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1.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定义

2.晶体的定义:。

[知识梳理]

1.自然界中的固态物质分为和;

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_。

2.构成晶体的微粒有。

[板书]一.离子晶体

1)定义:。

2)在NaCl晶体中

①每个Na+离子周围同时吸引着个Cl-离子,每个Cl-离子周围同时吸引着个Na+离子;

②晶体中阴阳离子数目之比是;

③在NaCl晶体中是否有NaCl分子存在? ;

3)注意:一个晶胞中离子的四种位置

①、晶胞里的离子②、晶胞面上的离子

③、晶胞棱上的离子④、晶胞顶点上的离子

4)离子晶体的物理性质

①一般说来,离子晶体硬度,密度,有较的熔点和沸点;(为什么?)

②离子晶体的导电。

二.分子晶体

1)定义:的晶体叫做分子晶体。

①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②判断的方法:看晶体的构成微粒是否是分子。

2)物理性质

①分子晶体具有较的熔沸点和较的硬度,如CO的熔点为—199℃,沸点为—191.5℃。(为什么?)

②分子晶体导电性。

3)常见的分子晶体

卤素、氧气、氢气等多数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非金属氢化物、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大多数有机物

4)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

在二氧化碳的晶体中,每个二氧化碳的周围有个二氧化碳分子

三.原子晶体

1、定义:。

2、构成微粒。

作用力。

3、原子晶体物理性质的特点:

A.熔、沸点B.硬度C.溶解性

4、二氧化硅的晶体结构:

在SiO2晶体中,每个Si原子和个O原子形成个共价键,每个Si原子周围结合个O原子;同时,每个O原子周围和个Si原子相结合成键。

[回顾]金刚石、石墨的晶体结构

四.金属晶体及其特点

[小结]三种晶体的比较

晶体类型微粒作用力熔沸点事例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课后练习] 1、下列物质属于分子晶体的是( )

A.熔点是1070℃,易溶于水,水溶液能导电

B.熔点是10.31℃,液态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

C.能溶于CS2,熔点是112.8℃,沸点是444.6℃

D.熔点是97.80℃,质软、导电,密度是0.97g/cm3

2、下列晶体中不属于原子晶体的是( )

A.干冰B.金刚石C.水晶D.晶体硅

3、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

A. SO2和SiO2 B. CO2和H2O

C. NaCl和HCl D. NaOH和Na2O2

4、设NaCl的摩尔质量为M克/摩,食盐晶体的密度为ρ克/厘米3,阿佛加德落常数为NA。则食盐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钠离子中心间的距离为厘米。(写出计算过程)

5.下表中给出几种氯化物的熔点和沸点

NaClMgCl2AlCl3SiCl4熔点(℃)801714190—70沸点(℃)1413141218057.57有关表中所列四种氯化物的性质,有以下叙述:

①氯化铝在加热时能升华,②四氯化硅在晶态时属于分子晶体,③氯化钠晶体中微粒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④氯化铝晶体是典型的离子晶体,其中与表中数据一致的是:(依据晶体的性质和题给数据来分析)

A.只有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④

【教学参考资料】

1.碳的同素异形体

(1)碳的同素异形体有金刚石、石墨和碳60等富勒烯,它们的不同性质是由微观结构的不同所决定的。

外观密度(g/cm3)熔点(K)沸点(K)莫氏硬度导电、导热性燃烧热(kJ/mol)化学活泼性金刚石无色

透明3.51>3823510010不导电395.40不活泼石墨灰黑色不透明2.25392551001导电、导热性好393.50比金刚石稍活泼金刚石呈正四面

体空间网状立体结构,碳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当切割或熔化时,需要克服碳原子之间的共价键,金刚石是自然界已经知道的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材料,它的熔点高。上等无暇的金刚石晶莹剔透,折光性好,光彩夺目,是人们喜爱的饰品,也是尖端科技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颗粒较小、质量略为低劣的金刚石常用在普通工业方面,如用于制作仪器仪表轴承等精密元件、机械加工、地质钻探等。钻石在磨、锯、钻、抛光等加工工艺中,是切割石料、金属、陶瓷、玻璃等所不可缺少的;用金刚石钻头代替普通硬质合金钻头,可大大提高钻进速度,降低成本;镶嵌钻石的牙钻是牙科医生得心应手的工具;镶嵌钻石的眼科手术刀的刀口锋利光滑,即使用1000被的显微镜也看不到一点缺陷,是摘除眼睛内白内障普遍使用的利器。金刚石在机械、电子、光学、传热、军事、航天航空、医学和化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石墨是片层状结构,层内碳原子排列成平面六边形,每个碳原子以三个共价键与其它碳原子结合,同层中的离域电子可以在整层活动,层间碳原子以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相结合。石墨是一种灰黑色、不透明、有金属光泽的晶体。天然石墨耐高温,热膨胀系数小,导热、导电性好,摩擦系数小。石墨被大量用来做电极、坩埚、电刷、润滑剂、铅笔等。具有层状结构的石墨在适当条件下使某些原子或基团插入层内与C原子结合成石墨层间化合物。这些插入化合物的性质基本上不改变石墨原有的层状结构,但片层间的距离增加,称为膨胀石墨,它具有天然石墨不具有的可绕性,回弹性等,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工程材料,在石油化工、化肥、原子能、电子等领域广泛应用。

(2)碳60

1985年,美国德克萨斯洲罗斯大学的科学家们制造出了第三种形式的单质碳C60,C60是由60个碳原子形成的封闭笼状分子,形似足球,C60为黑色粉末,易溶于二硫化碳、苯等溶剂中。人们以建筑大师B.富勒的名字命名了这种形式的单质碳,称为富勒烯(fullarene)。这是因为富勒设计了称为球状穹顶的建筑物,而某些富勒烯的结构正好与其十分相似。C60曾又被称足球烯、巴基球等,它属于球碳族,这一类物质的分子式可以表示为Cn,n为28到540之间的整数值,有C50、C70、C84、C240等,在这些分子中,碳原子与另外三个碳原子形成两个单键和一个双键,它们实际上是球形共扼烯。

富勒烯分子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人们发现富勒烯分子笼状结构具有向外开放的面,而内部却是空的,这就有可能将其他物质引入到该球体内部,这样可以显著地改变富勒烯分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例如化学家已经尝试着往这些中空的物质中加进各种各样的金属,使之具有超导性,已发现C60和某些碱金属化合得到的超导体其临界温度高于近年研究过的各种超导体,科学家预言C540有可能实现室温超导;也有设想将某些药物置入C60球体空腔内,成为缓释型的药物,进入人体的各个部位。在单分子纳米电子器件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富勒烯已经广泛地影响到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生命及医药科学各领域。

(3)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可分单层及多层的碳纳米管,它是由单层或多层同心轴石墨层卷曲而成的中空碳管,管直径一般为几个纳米到几十个纳米,多层碳纳米管是管壁的石墨层间距为0.34纳米,与平面石墨层的间距一样,不论是单层还是多层碳纳米管,前后末端类似半圆形,结构基本上与碳六十相似,使整个碳管成为一个封闭结构,故纳米碳管也是碳簇的成员之一。碳纳米管非常微小,5万个并排起来才有人的一根头发丝宽,是长度和直径之比很高的纤维。

碳纳米管强度高具有韧性、重量轻、比表面积大,性能稳定,随管壁曲卷结构不同而呈现出半导体或良导体的特异导电性,场发射性能优良。自1991年单层碳纳米管的发现和宏观量的合成成功以来,由于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碳纳米管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已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普遍关注,已成为富勒烯和纳米科技领域的研究热点。

利用碳纳米管可以制成高强度碳纤维材料和复合材料,如其强度为钢的100倍,重量则只有钢的1/6,被科学家称为未来的“超级纤维”;在航天事业中,利用碳纳米管制造人造卫星的拖绳,不仅可以为卫星供电,还可以耐受很高的温度而不会烧毁;用金属灌满碳纳米管,然后把碳层腐蚀掉,还可以得到导电性能非常好的纳米尺度的导线;利用碳纳米管做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和负极材料可以延长电池寿命,改善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利用碳纳米管制成极好的发光、发热、发射电子的准点光源,制成平面显示器等,使壁挂电视成为可能;在电子工业上、用碳纳米管生产的晶体管,体积只有半导体的1/10,用碳基分子电子装置取代电脑芯片,将引发计算机的新的革命;碳纳米管可以在较低的气压下存储大量的氢元素,利用这种方法制成的燃料不但安全性能高,而且是一种清洁能源,在汽车工业将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碳纳米管还可作为催化剂载体和膜材料。

2.磷的同素异形体

磷有多种的同素异形体,其中主要有白磷、红磷、黑磷等。

固体白磷(P4)是白色的,遇光逐渐变成黄色,它难溶于水,易溶于二硫化碳。白磷有毒,误食0.1g就能致死。白磷呈正四面体结构。白磷性质较活泼。它和空气或潮气接触时发生缓慢氧化反应,部分能量以光的形式放出,这便是白磷在暗处发光的原因,叫做磷光现象。白磷的着火点为313K,在空气中容易自燃。白磷要保存在水中。利用白磷的易燃性和生成物五氧化二磷能形成烟雾的特性,可制燃烧弹和烟雾弹。在工业上,白磷主要用在制造高纯度的磷酸、磷酸盐、农药、信号弹等的制造。

红磷是一种暗红色粉末,它难溶于水和二硫化碳,没有毒性。红磷的结构可能为P4正四面体的一个P—P键断裂后形成的长链状。红磷的化学性质比白磷稳定得多。红磷要加热到513K才燃烧,生成物也是五氧化二磷。红磷用于火柴生产,火柴盒侧面所涂的物质就是红磷与三硫化二锑等的化合物。

黑磷具有石墨状片层结构,有导电性,有“金属磷”之称。黑磷化学性质最稳定。

将白磷隔绝空气加热到在533K,就会转化为红磷,红磷加热到689K时升华,它的蒸气冷却后凝华为白磷。

白磷和红磷的相互转化实验:取一支长约30厘米、直径约1厘米的玻璃管,一端用橡皮塞塞紧。在玻璃管里放入两粒黄豆大小的干燥红磷,用细玻璃棒把它推到玻璃管的中部。把玻璃管平夹在铁架台上,在盛红磷的部分微微加热。开始时红磷会着火燃烧,有白烟产生。但因玻璃管的一端已被塞住,空气不能流通,火焰就熄灭了。不久在红磷两旁玻璃管的内壁上各有一薄层白磷出现。把这支玻璃管取下,放在开有一个小孔的纸盒里。在暗处通过小孔观察,可以看到白磷在发光,不久即熄灭。拔掉一端的塞子,轻轻摇动玻璃管使空气流通,白磷又重行发光。

3.硫的同素异形体

硫有几种同素异形体,最常见的是晶状的斜方硫和单斜硫。斜方硫在369K以下稳定,单斜硫在369K以上稳定。

将单质硫加热到369K,斜方硫不经熔化直接变成单斜硫。当它冷却时,发生相反的变化。若把加热到503K的熔融态的硫急速倾入冷水中,纠缠在一起的长链被固定下来,它就会快速冷却形成一种软橡胶状、可以拉伸的弹性硫,经放置后弹性硫会逐渐转变为晶状硫。

4.臭氧

(1)臭氧的化学性质

臭氧是氧的同素异性体,为无色气体,有特殊臭味。臭氧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在高温下分解迅速,形成氧气。Ag、Hg等在空气或氧气中不易被氧化的金属,可以与臭氧反应。臭氧在大气污染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紫外线的作用下,臭氧与烃类和氮氧化物的光化学反应,形成具有强烈刺激作用的有机化合物称为光化学烟雾。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高,是一种广普高效消毒剂。

(2)臭氧对人体的危害

臭氧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它主要是刺激和损害深部呼吸道,并可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对眼睛有轻度的刺激作用。当大气中臭氧浓度为0.1mg/m3时,可引起鼻和喉头粘膜的刺激;浓度在0.1-0.2mg/m3时,引起哮喘发作,导致上呼吸道疾病恶化,同时刺激眼睛,使视觉敏感度和视力降低。臭氧浓度在2mg/m3以上可引起头痛、胸痛、思维能力下降,严惩时可导致肺气肿和肺水肿。此外,臭氧还能阻碍血液输氧功能,造成组织缺氧;使甲状腺功能受损、骨骼钙化,还可引起潜在性的全身影响,如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损害某些酶的活性和产生溶血反应。

(3)室内空气中臭氧的来源

臭氧主要来自室外的光化学烟雾。此外,室内的电视机、复印机、激光印刷机、负离子发生器、紫外灯、电子消毒柜等在使用过程中也都能产生臭氧。室内的臭氧可以氧化空气中的其他化合物而自身还原成氧气;还可被室内多种物体所吸附而衰减,如橡胶制品、纺织品、塑料制品等。臭氧是室内空气中最常见的一种氧化型污染物。三.室内空气中臭氧浓度的限值

我国公共场所卫生标准规定臭氧浓度不得大于0.1mg/m3。我国室内空气中臭氧卫生标准规定,1H平均最高容许浓度为0.1mg/m3。(GB/T18202-20xx)

5.固体的晶态和非晶态

晶态的固体称为晶体,非晶态的固体称为非晶体。

晶体是经过结

晶过程而形成的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晶体中的内部构成微粒都在空间呈有规则的三维重复排列而组成一定型式的晶格。这种排列称为晶体结构。晶体点阵是晶体粒子所在位置的点在空间的排列,相应地在外形上表现为一定形状的几何多面体,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不同的晶体有不同的熔点,且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晶体还具有各向异性,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如力学性质(硬度、弹性模量等等)、热学性质(热膨胀系数、导热系数等等)、电学性质(介电常数、电阻率等等)光学性质(吸收系数、折射率等等)。例如,外力作用在石墨上,垂直与石墨片层的方向很容易裂开,但在片层上裂开则非易事。在云母片上涂层薄石蜡,用烧热的钢针触云母片,便会以接触点为中心,逐渐化成椭圆形,说明云母在不同方向上导热系数不同。晶体共同的性质各向异性:晶体种不同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固定熔点:晶体具有周期性结构,熔化时,各部分需要同样的温度。规则外形:理想环境中生长的晶体应为凸多边形。对称性:晶体的理想外形和晶体内部结构都具有特定的对称性。单晶体简称“单晶”。单个晶体构成的物体。在单晶体中所有晶胞均呈相同的位向。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自然界存在的单晶,如金刚石的晶体等。亦可由人工将多晶体拉制成单晶体,如电子器件中所用的锗及硅的单晶体。掺有特定微量杂质的单晶硅,可制成大功率晶体管、整流器及太阳能电池等。

多晶体由许多晶体(称为晶料)构成的物体,称多晶体。一块晶体是由许多小的晶粒聚合起来组成的。每一晶粒又由许多原子构成。原子在每一晶粒中作有规则的整齐排列,各个晶粒中原子的排列方式都是相同的。但是在一块晶体中,各个晶粒的取向彼此不同,晶粒与晶粒之间并没有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尽管每个晶粒内部原子排列很整齐,但由于一块晶体内部各个晶粒的排列不规则,总的来看是杂乱无章的,这样的多晶体不能用来制造晶体管。

非晶体是指组成它的原子或离子不是作有规律排列的固态物质。由于内部构成微粒的不规则排列,非晶体的外观不具有规则外形。如玻璃、松脂、沥青、橡胶、塑料、人造丝等都是非晶体。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随着温度升高,物质首先变软,然后由稠逐渐变稀,成为流体。具有一定的熔点是一切晶体的宏观特性,也是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非晶体具有各向同性。例如,若在玻璃上涂一薄层石蜡,用烧热的钢针触及背面,则以触点为中心,将见到熔化的石蜡成圆形。这说明导热系数相同。

6.同质多晶现象和类质同晶现象

同质多晶现象

组成相同的物质,可以有不同是晶型,称为同质多晶现象。如氯化铯(CsCl)晶体,常温下结构类似于钨晶体型,但在高温下,却可以转变成类似于氯化钠型。将硫加热熔化,从室温到95.50C时,硫(S8)从正交硫结构转变为单斜硫结构。

类质同晶现象

有一些组成不同,但化学性质类似的物质能够生成外形完全相同的晶体,称为类质同晶现象,例如,明矾[KAl(SO4)2·12H2O]和铬矾[KCr(SO4)2·12H2O]都形成八面体结晶,存在于同一溶液中的这类物质能同结晶出来,生成完整均匀的混晶。这种现象能够解释元素在地壳中一定范围内的伴生现象。对矿物的开采具有指导价值。

7.晶体类型和物质的物理性质

常见的晶体可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等四类。四类晶体的内部结构及性质特征归纳如下表。

晶体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实例氯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钠金刚石、二氧化硅冰、干冰、甲烷钠、钨、铜、汞内部构成微粒阴、阳离子原子分子原子、阳离子、自由电子微粒间作用力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金属键某些物理性质熔、沸点高很高低差别很大硬度硬很硬软导电、导热性熔融态及其水溶液导电非导体不导电是电和热的良导体溶解性易溶于水不溶于水能溶不溶于水

高一教案优秀13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⑴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⑵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情感目标

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3.能力目标

通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诵读、意象分析、感情把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哀婉的心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戴望舒,与诗人一道去领略雨巷的风景,去追寻丁香姑娘的芬芳。请大家合上书本,闭上眼睛,我们先一起来聆听这一段录音。(36’,3min)

二、整体感知,确立诗歌感情基调

1.好,听完录音了。这首诗歌叫什么名字呢?(《雨巷》)(教师板书)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刚刚在听得时候,这首诗歌给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它是欢欣鼓舞、斗志昂扬、激动人心的,还是忧愁哀伤的。没错了,这首诗歌从头到尾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用什么样子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教师板书:基调——忧郁、哀怨),那么我们读的时候要用什么速度来读啊?(生回答),对了,一般来说,如果是表达比较热烈奔放的感情,我们读的时候语速要稍快一点,但是如果是表达这样一种忧郁、哀怨的感情(手指黑板),我们读的时候要用比较缓慢的语速来读。好,请大家翻到课本45页,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试试看,朗读一下这首诗歌的前两节,请哪位同学呢?我们班哪位同学是朗诵高手?(生朗诵)(1min)(总7min)

2.读得怎么样?(好)掌声鼓励。

读诗歌我们主要是注意一些节奏停顿。在一些你觉得需要重点突出的地方,就应该适当地加以停顿或者是读重音,这样就会使得这首诗歌更加地有韵味,我来试试看,好不好?(2min)。好,接下来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一定要放开声音来读,想象一下,你就是诗歌中的“我”,此时此刻,下着淅淅沥沥的雨,而你正撑着伞,走在青苔斑斑的石板路上。(3min)(一、二总13min)

三、品味诗歌意象(12min)

1.好,时间到。我们已经完整地读完这首诗,大家找找看,这首诗里边,总共描写了多少位人物?(两位)分别是谁呢?(“我”和“姑娘”)没错了,那我们在讲前边的诗歌时,用了一个专门的术语,我们说这个术语是用来形容诗词中所描写的具体事物,这个术语是什么呢?(意象)(板书),所以,这首诗歌中出现的意象,从人物方面来讲,就有“我”和“姑娘”(板书),那在诗歌中,“我”和“姑娘”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我”在悠长的雨巷中彷徨,是为了什么呢?是希望逢着姑娘。说明“我”是想要追寻这个姑娘。请大家找找看,诗歌中用了哪些语句来描写这个姑娘?待会我请同学来回答。一节一节地找。(1min,总3min)

2.好,请一个同学来找出诗歌中描写姑娘的语句。

第一节: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第二节: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哀怨/彷徨;第三节:彷徨/撑着油纸伞/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第四节:静默地走近/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像梦一般地飘过(“太息”什么意思啊?叹息的意思);第五节:静默/走尽这雨巷;第六节: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第七节: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2min)

3.我们从刚刚同学的回答可以看出,诗人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姑娘,描写姑娘的动作,描写姑娘的情绪,他还用了许多别的意象来衬托这个姑娘,首先他写到,姑娘是出现在一个什么地方?(雨巷)好,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细雨朦胧中,你走在这条悠长悠长又寂寥的巷子里,这里远离尘嚣,远离热闹,你的脚下,踩着幽暗的、湿漉漉的青石板,透着寒气,透着冷清。在这样的一条雨巷中,你感觉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朦胧的、阴沉的)所以,雨巷这个意象,首先给我们规定了这个姑娘出现时候的大环境,是朦胧的、阴沉的。

4.我们也知道,这首诗歌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姑娘,但是,我们从这些描写中,是否看到了姑娘的样子,她是大眼睛呢还是丹凤眼,她是圆脸呢还是瓜子脸,我们看得到吗?(看不到)。不仅我们看不到,诗人也看不到,为什么呢?因为她撑着一把油纸伞。请同学们注意这把油纸伞。在你的印象中,你在哪里见到过油纸伞。(电视中),对了,而且往往是一些以古代人们生活为题材的电视剧,因此呢,油纸伞具有复古、怀旧在特点(单独提问),这样一把伞出现在姑娘的肩上,更加给这个姑娘增添了一层神秘、朦胧的色彩。(3min)

5.而在首诗歌里边,诗人还多次用了同样一个比喻来形容姑娘,他将姑娘形容成什么呢?丁香,她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所以丁香也是我们这首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板书:丁香)。丁香是一种?(花),没错了,丁香花。那假如这样,我换成别的花,牡丹花、玫瑰花,行不行啊?(不行)为什么不行啊?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了解丁香这个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含意。

丁香一般是开在暮春时节,花的颜色主要有两种,淡紫色和白色,开花的时候有一种淡淡的芬芳,它给人一种柔弱、纯洁、素净的感觉。所以,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一般象征着美丽、高洁。另外一方面啊,我们刚刚讲了,丁香是开在暮春时节,也就是春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再加上它虽然娇美,但是非常容易凋谢,所以古人对着丁香,容易伤春,因此,丁香又可以用来象征愁怨。

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就有不少有关诗句涉及到丁香,比如说李商隐的《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还有南唐李璟的《浣溪纱》中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些诗句啊,都是将丁香和愁怨联系在一起。

回到我们这首诗歌中,丁香般的姑娘并不仅仅指这个姑娘有着丁香一样的愁怨,还说明了这个姑娘有着丁香一样地美丽,丁香一样的高洁,丁香容易凋谢,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3min)

6.我们再看到诗歌中的另外一个意象——“我”。我在寂寥的雨巷中独自彷徨,希望能够逢着一个丁香般的姑娘,终于,姑娘出现了,她也跟我一样,撑着油纸伞。姑娘慢慢地走过来,越走越近,我感觉到她投来太息般的眼光,可是,正当我想说句什么话的时候,她跟我擦肩而过,而且,慢慢地远离我,越走越远,消失在雨巷的尽头。只剩下我,仍然独自撑着油纸伞,彷徨在雨巷中,继续等待,继续追寻。在这首诗歌中,我是以一个等待者,一个追寻者的姿态出现的。(1min)

四、探寻诗歌主旨(4min)

1.所以啊,有人认为,这首诗歌是一首爱情诗,是一首男子追寻、等待姑娘的诗歌,但是另外一方面,又有人有别的看法了,他们认为,这首诗是一首政治诗,诗歌中的这些意象,雨巷、丁香姑娘,都有它们独特的政治象征。你们赞同哪一种看法呢,这首诗究竟是一首爱情诗,还是一首政治诗?下面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请各个小组选出发言的代表,你们小组赞同的是哪种看法,为什么?

2.小组代表发言。

组A:我们小组认为是爱情诗,这首诗已经明确地写清楚了我希望能够遇到丁香姑娘,虽然这个爱情故事的结局不完美,但是我还是站在原地等待着丁香姑娘。(有道理,所以这是一首爱情诗)

组B:我们小组也认为是爱情诗,因为在诗里边看不出政治因素。(确实,诗歌里边没有任何明确的写政治的语言。其他小组呢,有没有不同看法的?)

组C:我们小组的成员认为是爱情诗,但是我自己觉得是政治诗。(为什么?)戴望舒所处的时代比较多战争,社会环境也比较乱,可能作者当时想表达什么,但是又不敢明明白白地说出来,所以只能写得比较朦胧。所以我觉得表面上是爱情诗,实质上是政治诗。

3.能够坚持自己的看法,非常地不错。刚刚我们同学提到了一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分析这首诗歌主旨的时候他联系了作者身处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这种方法,早在几千年前,孟子提出过,他说,读任何一篇作品,都要做到知人论世,要研究作者的身平,要研究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诗歌的作者是——戴望舒。(出示ppt)

4.戴望舒(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原名戴梦鸥。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1926年参加共青团。《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5.1927年的白色恐怖,使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高峰堕入了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也可以是一部分进步青年的这种心境的反映。雨巷这个朦胧阴沉的意象,正象征着此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而丁香姑娘,是他们美好理想的象征。

关于这个时期进步青年的这种彷徨,我们在学习必修一的时候讲过一篇散文,作者在当时也是身处于这种彷徨中。是哪一篇课文啊?《荷塘月色》。

6.刚才我们已经讨论了姑娘的象征意义,那么,她究竟是象征着爱情呢,还是象征着革命青年的美好理想呢,我们无法确定。这首诗歌充满着象征色彩的,对它的这些朦胧意象,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解读。而这首诗歌的主旨是指对于爱情的追求呢,还是对于美好革命理想的追求呢,我们无从知道,都有这个可能性,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言之成理都可以。我们唯一能够确定的是,这个姑娘是美丽高洁的,她可以是任何美好事物的象征。

五、感受诗歌音乐美

最后我们从形式方面来感受诗歌的音乐美。这首诗是1928年发表在《小说月报》上面的,当时《小说月报》的主编叶圣陶看完这首诗之后,就给戴望舒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说,《雨巷》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这个评价是非常高的。确实啊,这首诗歌听起来悦耳、和谐,读起来一唱三叹,迂回反复,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感受呢?我们一起来找找看。

A.我们都知道,诗歌读起来琅琅上口,在音节上面必须——押韵。这一点这首诗歌可以说是做得非常成功的。这首诗歌主要押一个韵,大家看看能不能找出来。没错了,ang,而且,不仅是节与节之间押韵,每一个小节的内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比如说,我们看第一小节,押ang韵的主要有哪些呢?(巷、娘);再看第二小节,(芳、愁)。其余的五个小节也是这样子。诗人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不断地在我们的耳边构造回荡的旋律。

B.从全诗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飘过”之外,其它语句完全一样,这样,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首尾呼应,不仅加重了诗人彷徨苦闷的心境,也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

C.另外,语言上用反复,如“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诗人不断地迂回往复,使一个寂寥而又哀伤的旋律紧紧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单从这三点来看,这首诗歌能够给我们这样强烈的心理体验,也是必然的。

六、齐读诗歌

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诗,再次来感受这首诗的音乐美。

七、拓展: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这节课我们鉴赏了《雨巷》这首现代诗歌,但这个不是最重要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掌握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步骤,试试看能不能概括出鉴赏现代诗歌有哪些方法。当你看到一首陌生的诗歌时,第一步应该怎么做?

1.诵读,整体感知。(读诗)没错了,读,读了一遍没有感觉,再读。

2.确定诗歌感情基调。读到你能够确定出诗歌的感情基调为止。

3.品味诗歌意象。那么,感情基调我们已经确定下来了,第三步应该怎么做呢,没错了,分析诗歌的意象。

4.知人论世。那分析诗歌意象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结合作者的身平和作品的时代背景来分析,用一个成语来讲就是知人论世。

5.探询诗歌主旨。而从对意象的分析和对作者身平和时代背景的了解,又有助于我们分析诗歌的主旨。

6.感受诗歌语言美。最后一个步骤,还应该对诗歌的语言进行分析。

这就是鉴赏现代诗歌的几个基本的方法,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用这些方法来鉴赏别的诗歌。今天的作业呢,就是请大家根据我们归纳出来的这几个方法,分析《每课一练》42页第三题艾青的这首《礁石》。

八、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阅读欣赏了戴望舒的《雨巷》,我们在读诗歌的时候感受到了它这种忧郁、哀怨的感情基调,我们还分析了这首诗歌的五个主要意象,品味了诗歌的内容,我们还根据姑娘这个意象探讨了诗歌的主旨,最后,我们通过对诗歌形式、语言的分析,感受到了诗歌的音乐美。这首诗歌,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探讨和分析,这些就留给大家课后自己去品味。

高一教案优秀1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历史的高度认识曹操,理解曹操的“忧”的内涵,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三、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导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曹操的《短歌行》。曹操是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他曾经在三足鼎立的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尽管人们对他的评价不尽相同,有“英雄”、“奸雄”和“枭雄”之别,但不争的事实是——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尤其他是一个大气磅礴,慷慨激昂的诗人。大家在初中学过曹操的什么诗?哪些诗句曾经深深地震撼过你?

2、比较鉴赏

请学生观看《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剪辑,同时给学生布置两个思考练习。(1)剪辑中曹操所吟唱的《短歌行》与课本上的《短歌行》有几处不同?

(2)剪辑当中的曹操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3、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问题预设:①首先从文本的不同文字入手,理解其字面的不同意义。

②接着讨论不同文字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

③最后明确两个文本所表现出来的曹操的不同心境。(说明: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况适时引导。如:“掇”和“辍”分别是什么意思?“掇”和“辍”分别造成了什么表达效果,从中我们又可以体会什么不同的心境呢?分别讨论完两个文本的三组不同之处后再对曹操的心境进行全面的总结概括。教师应引导学生要结合文本用准确而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达到既提高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又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4、深入探讨

教师引导问题预设:

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已经大体感受到了曹操的“忧思”,现在结合原诗进一步明确:①曹操有哪些“忧思”?②曹操是如何解忧的呢?

换角度思考并讨论:从贤才们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体会他们看到这首诗的感受,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诗的内涵和魅力。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着重品味曹操礼待贤才的诗句,体会曹操良苦用心,以达到培养学生结合文本多角度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

小结: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鉴赏,学生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明白曹操在诗中不仅表明了自己的求贤之心,也表明了对贤才的礼待,更表现着一种感人的力量。可以说,这首诗本身就是在为求贤做着努力。

5、总结提升

(1)探讨诗歌的感情基调

请学生结合诵读自由发表看法,教师作有效引导,但不限制学生的答案,鼓励个性化的解读。

阅读参考:慷慨激昂。

6、个性解读

此环节设计意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丰富对本诗的理解,提高他们对诗歌的品评鉴赏能力。

7、作业与拓展

讲解作业要点并板书:

短歌行

曹操

忧 解忧

人生苦短——>只争朝夕

贤才难得——>招纳贤才

功业未就——>天下归心

高一教案优秀15

教学目标

1.了解史论的一般特点。

2.学习根据史料提炼出观点的方法。

3.认识“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观点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初中时我们已经学过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很多诗文,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他的一篇史论《伶官传序》。

二、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1.作者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大力提倡古文,并且提拔和奖励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他在散文、诗词创作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而尤以散文的造诣最高。后人把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著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时代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应该吸取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于表面的繁荣。

三、整体把握

1.学生自读课文正音。

2.找出文中名句。

①满招损,谦得益。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③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找出文中观点。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4.熟读课文。

四、掌握重点词语及语言现象和句式特点。

1.补充注释

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②函梁君臣之首。

函,原指木匣子,这里作动词,用木匣子装。

2.词类活用:

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使……兴,动词→使动。

亡,使……亡,动词→使动。

②一夫夜呼。

夜,在夜里,名→状语。

③仓皇东出。

东,向东,名→状语。

3.句式(被动句)

①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为天下笑”,即被天下人嘲笑。

②智勇多困于所溺。

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四。

2.联系已经学过的《六国论》,想想史记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解答课后练习四。

二、分析论证结构。

文章开篇就提出了“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论点。之后引史论史,在叙事中融入自己的议论分析,对史实进行评论,从中总结历史教训,以古讽今。

先写晋王临终遗嘱,庄宗恪守义命,出兵报仇,终于凯旋,有“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的壮举,从而表明“成则由人”的道理。然后写庄宗大功告成之后不思进取,宠信伶官,国家由盛而衰,最终众叛亲离,被乱箭射死的惨状,证明“败亦由人”的道理。文笔酣畅,波澜起伏,引人深思。

三、分析史论的特点。

任何一种文体都会不断发展变化,史记也是如此。最早的史论,指史家在史传后所写的一段评论性文学,如《史记》中的“太史公曰”,《汉中》中的“赞曰”等。后来慢慢扩大到凡是就史实生发议论的,文章均称为史论。

从本文及以前学过的《六国论》等文可看出史论的特点:

1.从史实中提炼观点。

2.介绍史实的目的是以史实做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3.叙述史实一般比较概括简练。

4.常采用借古讽今的写法。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3段

2.积累相关词语。

高一教案优秀

高一教案优秀1

s课题:秒的认识

教学设计:陈听。

教学内容:均衡生产书第2~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春兰秋菊1分=60秒,以及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教学活动,逐步建立1秒、1分的时间观念。

3、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建立1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准备:带秒针的实物钟表、能显示到秒的电子表、秒表、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先让学生描述这些情境。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自己所经历的比1分钟短的事情及计量的经历。揭示课题?秒的认识?.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初

步了解计量比1分钟短的时间需要用秒作单位,感知秒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认识时间单位?秒?

1.认识?秒?

引导学生观察秒针的转动,思考并回答:秒针是怎样告诉我们时间过去几秒的呢?

预设:通过秒针超过的小格数计秒;通过秒针走动时发出的滴答声计秒。

教师应充分肯定,并强调: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秒针走几小格就是几秒。(板书: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2)计量5秒、十几秒。

演示课件:秒针走过1大格。让学生说一说秒针走1大格时间过去了几秒。强调: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秒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5秒。

演示课件:秒针走过12小格,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说出:秒针走过12小格,时间过去了12秒,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数大格加小格的方法,快速计算出秒针走过的区域,算出经过时间。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秒的认识之前已学习了时、分的认识,对于钟面上指针与制度的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此环节中让学生带着问题?秒针是怎样告诉我们时间过去几

秒的呢??思考并回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应用,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现实观点).

2.认识秒与分的关系。

(1)制造认知冲突,突破教学难点。

师:秒针走两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0秒,那么秒针从刻度12到刻度10,经过多少秒?

(学生如果没有秒针按喱针走动的表象积累。受惯性思维影响,会误认为刻度12到刻度10之间有两大格,是10小格,所以经过的时间是10秒。教师需要组织学生交流,并通过观察秒针的走动。进一步明晰钟面上指针的运动方向及钟面结构。)

(2)掌握秒针已经从12到10,如果秒针继续走2大格,刚好走了1圈回到12,经过的时间是多长?秒针走一圈,分针会有什么变化?

再次引导学生观察秒针走1圈时分针的变化,体会分、秒之间的关系,得出1分=60秒。(板书:1分=60秒)

(3)唤起旧知,系统整理。

师:看到?1分=60秒?,你能想到哪些相关的知识?可结合钟面,让学生说一说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格: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格,让学生对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形成整体的认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需要学生不断地观察秒针的转动,教学中可以使用实物钟体为教具,但实物钟的秒针无法随意拨动,也不能停下来,使用不方便。可使用本书后?多媒体资源?中提供的钟表课件,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秒针走动的起点和终点,还能同时做上标记,于学生理解并掌握分与秒的进率。)

3.认识其他常见的计量?秒?的工具。

师:怎样计量用?秒?作单位的时间?

预设:学生会提到带秒针的钟表、电子表、秒表等。教师均给予肯定,并结合学生回答展示电子表、秒表等计时工具。

(1)介绍电子表。

出示电子表实物或图片,说明:两个圆点左边的数表示几时,右边的数表示几分,右下角的数表示几秒。

(2)介绍秒表

秒表,是体育运动中常用的计时工具,在教学、比赛和训练中常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出示机械秒表实物或图片,说明:在它的下面是一个大表盘,上方有小表盘。秒针沿大表盘转动,分针沿小表盘转动。长针为秒针,秒针每转一圈是60秒,其中一小格为1秒,一大格为5秒;小表盘内的短针是分针,分针每转一圈是30分;记数时只要把分针和秒针所指的时间相加就是所

测的时间。

出示电子秒表实物或图片,说明:这里两个圆点左面的数表示的是几分,右面的数表示的是几秒,右下角的数表示的是多少个1/100秒。

(3)比较各种计量工具,明确各自用途。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时间的计量工具,注意让学生体会它们的不同用途。钟面和电子表主要用来表示时刻,秒表用来计量时间的长短。同时,可以结合计量工具的认识,进一步体会这三个时间单位在表示时刻和时间长短时的用法。)

(三)体验时间的长短,建立?1秒??1分?的时间观念。

1.体验1秒的长短。

(1)初体验—10秒的小测试。

交待任务,明确游戏规则:老师说?开始?,就闭上眼睛:你认为10秒到了,就悄悄地举手告诉老师;睁开眼睛后看看是多少秒。

(2)反馈交流,验证调整。

测试后,反馈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

预设:学生会提到拍手、眨眼、数数等方法。

教师要关注估计准确的和偏差较大的两类学生,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方法,再引导学生根据秒针转动的节奏进行验

高一教案优秀2

【考点阐述】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考试 要求】

(3)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 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4)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

【考题分类】

(一)选择题(共5题)

1.(海南宁夏卷理7) =( )

A. B. C. 2 D.

解: ,选C。

2.(山东卷 理5文10)已知cos(α- )+sinα=

(A)- (B) (C)- (D)

解: , ,

3.(四川卷理3文4) ( )

(A) (B) (C) (D)

【解】:∵

故选D;

【点评】:此题重点考察各三角函数的关系;

4.(浙江卷理8)若 则 =( )

(A) (B)2 (C) (D)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三角 函数的求值问题。由 可知, 两边同时除以 得平方得 ,解得 或用观察法.

5.(四川延考理5)已知 ,则 ( )

(A) (B) (C) (D)

解: ,选C

(二)填空题(共2题)

1.(浙江卷文12)若 ,则 _________。

解析:本 小题主要考查诱导公式及二倍角公式的应用。由 可知, ;而 。答案 :

2.(上海春卷6)化简: .

(三)解答题(共1题)

1.(上海春卷17)已知 ,求 的 值.

[解] 原式 …… 2分

. …… 5分

又 , , …… 9分

. …… 12分 文章

高一教案优秀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国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掌握其修建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古代水利设施修建的重要意义,提高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古代水利设施的修建的学习,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中国古代水利设施的代表和治黄的措施。

难点】

认识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大禹治水的影视片段,提问学生:视频当中,大禹治理的是哪个地方?

学生回答:黄河。

教师引导:大禹治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以后的历朝历代也在为兴修水利工程而努力。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还有哪些?这些水利工程的修建又具有怎样的意义呢?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春秋战国时期的水利设施

教师引导: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水利设施的兴建。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上古时代先民为战胜自然灾害、发展生产而兴修水利的艰苦历程。

教师展示都江堰、芍陂、郑国渠等的图片,并引导: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有哪些主要的水利工程呢?

学生结合图片,回答问题:都江堰、芍坡、郑国渠等。

教师出示都江堰的结构示意图,并引导:春秋战国时期最为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那它位于哪里?是由谁修建的?由哪几部分构成?各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回答: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公元前3世纪,秦国蜀郡守李冰父子率领民众完成了这项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工程包括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它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既利排洪,又利灌溉。飞沙堰起到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广袤农田。

高一教案优秀4

主要内容:

第一节环境与资源特征

第二节产业基础与经济发展

第三节资源开发与环境整治

教学重点:

1、阐明东北区的资源与环境特征和资源优势。

2、阐明东北区农业、工业等布局的特征和发展前景。

3、指出东北区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环境与资源特征

东北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面积78.8×104k㎡,约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8.2%,人口10696万(20xx年),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4%。

一、自然地理条件

(一)地表结构

略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带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兴凯湖、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紧接着是山地、丘陵;山地、丘陵地以内则是广阔的平原。中生代燕山运动,奠定了本区的地形轮廓。

(二)自然景观

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地表积雪时间长。深厚的季节冻土与多年冻土广泛分布,草甸化与沼泽化现象显著。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集中,对植物的生长有利。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及草甸草原是东北自然景观的主要表现。

二、资源优势

(一)农业资源丰富、质量良好

(1)有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耕地面积为192×104h㎡,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9.7%,人均占有耕地为0、167h㎡,相当于全国人均量的2倍。土壤比较肥沃,东北区广泛分布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都有深厚的暗色表土层。全区可垦荒地多,约有667×104h㎡。

(2)是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地区。大兴安岭北段为寒温带针叶林分布区,以兴安落叶松为主,小兴安岭、长白山地以红松、糠椴、胡桃楸、水曲柳等为主,材质优良。

(3)东北草甸草原区,草地面积2866、7×104hm㎡,占全区土地面积的23.8%,是我国重要的牧业基地之一。牧草的蛋白质含量高,草质好,适口性强,适合多种牲畜饲养。

(4)本区内陆水面约333、3×104h㎡,南临黄海、渤海,利于发展淡水渔业和海洋渔业。

(二)水资源比较丰富

较多的降水,较低的蒸发量以及植被茂密的山岭,保证了本区有比较丰富的水资源。集水面积在1000km2以上的河流有290多条,水网稠密。多年平均河川径流总量为1653×108m。6—9月汛期占全年水量的70%~80%。

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约为330×108m。水力资源的理论蕴藏量约为1530×104kW(大于10000kW),其中可开发的约为1370×104kW。

本区水资源分布的特点是东丰西歉,北多南少,总量属中等,人均占有量少,相当于全国人均值的72.5%。

(三)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配合较好

矿产资源丰富,矿种比较齐全,已探明储量的有100余种,其中储量居全国前3位的达45种。主要金属矿产有铁、锰、铜、钼、铅、锌、金以及稀有元素等。能源矿产有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非金属矿产。

有菱镁矿、石墨、滑石、白云石、石棉、钾长石、硼、金刚石等。相互配合良好,便于开发利用。

第二节产业基础与经济发展

一、以重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基地建设

东北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前期以钢铁、机械为重点,后期以石油开采加工为重点,逐步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为主体的重型工业结构。

(一)以钢铁工业为主的冶金工业基地

钢铁工业是东北区工业的基础,以鞍(山)钢、本(溪)钢为主,建起了包括大连钢厂、抚顺钢厂、北满钢厂,以及通化、齐齐哈尔、凌源等钢铁厂在内全国的钢铁工业基地,有力地支持了全国的经济发展。

(二)以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为中心的机械工业基地

以沈阳、齐齐哈尔为主,形成机床、重型机械、冶金设备、矿山设备生产基地。以长春、大连为中心形成运输机械制造中心,能够生产汽车、内燃机车、船舶、铁路客车、拖拉机、收割机等。以哈尔滨为中心形成动力机械制造业基地,能够生产大、中型水电、火电发电机组及先进的输变电设备。

(三)利用资源优势,建立了能源生产基地

煤是本区主要常规能源。全区煤炭储量约723×104t,煤集中分布在本区东部和西部。石油储量和产量长期约占全国的1/2左右,是我国的储油和产油区。其中80%的储量集中分布在大庆。

(四)以大庆、吉林、辽阳、大连、盘锦、锦西、抚顺为主的化工工业基地

石油加工能力占全国29%,以硫酸、纯碱、烧碱、硼酸为主的基本化工原料工业,以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材料、精细化工、橡胶加工等为主的化学工业在全国有相当的优势。化工产值占全国的12、6%。以石油化工为主的化学工业可成为全区有潜力的支柱产业。

(五)其他骨干产业得到良好发展

全国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食品工业具有坚实的基础和发展远景;建材工业也有相当规模;木材加工及综合利用工业也具有优势。

二、农业基地建设(一)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1)本区是大农业结构比较完整,农、林、牧、渔业俱全的农业地区。全国重要的粮食、大豆、甜菜生产基地,玉米、大豆、甜菜的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2%,45%和54%,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甜菜、亚麻、柞蚕茧产量分别占全国的54%,90%和82%,均为本区的重要工业原料作物。

(2)以农区舍饲为主的畜牧业。本区畜牧业既有与耕作业紧密结合的舍饲畜牧业,也有以放牧为主的畜牧业,但以舍饲为主。全区产奶量约占全国的1/4,是中国主要产奶区。

(3)具有全国意义的用材林基地。东北区是全国的天然用材林区,全区林地总面积约4665×104h㎡,其中有林地3550×104h㎡。东北林区基本上为国有林区。全国130多个森林工业局有82个分布于本区。

(二)松嫩平原农业基地建设

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出发,坚持开发利用、保护、治理相结合,坚持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今后应立足于资源的深度开发,着重解决产量不稳不高的问题,加强水利建设和建立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增强对旱、涝的抗御能力;合理调整作物品种布局,避免、减轻低温冷害;努力培肥地力并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强化种植业和饲养业、农区和牧区的结合;巩固提高以玉米、水稻、小麦、大豆、甜菜以及肉、奶为主的农业综合商品生产基地。

(三)三江平原的开发治理

三江平原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江冲积而成的低湿平原。1949年以来,以国营农场为主力军,开垦了大量荒地,耕地面积由1949年的40×104hm2扩大到目前的370×104hm2。国有农场机械化程度高,机耕、机播、机械收割面积分别达耕地的99.5%,93.4%和87%。沼泽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泥炭资源,又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对沼泽的开发利用,应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综合利用。

三、交通运输、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一)比较发达的综合交通运输网

在东北区的交通运输网中,铁路居主要地位,约有70多条,营业里程占全国的28%。铁路密度达125km/k㎡,高于全国57km/k㎡的水平,纵横交织的铁路连接着全区各主要城市和工矿中心。

东北区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公路总长已达14×104km,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形成不同层次的辐射公路网。

以大连港为中心,以及营口、丹东、锦州港的海上运输已展开。管道运输主要是从运输大庆、扶余油田的石油至东北、北京各炼油厂,部分经大连鲇鱼湾港外运。

(二)邮电通讯业:目前综合通讯能力严重不足

目前综合通讯能力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电话普及率低,长途电路不足,农村通讯严重落后,管理机制和服务质量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四、对外开放与边境贸易发展

(一)东北区具有对外开放的优越区位

周边有俄罗斯、蒙古、朝鲜,与韩国、日本也相距不远。从世界地缘角度看,我国东北区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蒙古、朝鲜半岛、日本共同构成“东北亚经济圈”。东北区正处于这一经济圈的中部,为本区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南部形成了以大连为中心的港口群,在北部形成了满洲里陆上口岸。

(二)图们江地区开发

图们江部分河段是中、朝、俄三国界河。以图们江口为中心,以900km为半径,可以到达东北亚各国。图们江下游地区处于东北亚地区的中央部位,它是我国从陆路进入日本海的惟一水路通道,也是实现东北亚各国的区域经济互补的重要结合点和经济联系的枢纽。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将“小金三角”定义为图们江经济区,把“大金三角”定义为图们江经济开发区。图们江开发一般指“小金三角”的经济开发。

第三节资源开发与环境整治

一、水利建设东北区水资源分布不均,南部、西部水资源短缺,特别是辽中南地区,城市密集、工业集中,水的供需矛盾十分尖锐。跨流域调松花江水入辽河是解决南部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途径。

水利建设的另一重点是松花江、辽河的整治,提高干流防洪工程的标准,同时加强辽河支流柳河流域的水土保持。

二、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森林资源丰富是本区得天独厚的优势,树种在300种以上,经济价值较高的有50多种。森林生态严重破坏:

(1)采育失调,采伐大于更新,资源减少,材质下降。

(2)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19世纪末至今,黑龙江省森林覆盖率由70%降到35、55%,林缘平均后退150km。并造成生态平衡失调,气候变坏,水土流失加剧,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合理开发措施:

第一,坚持合理采伐。

第二,促进珍贵树种红松的更新。

第三,积极营造人工林。

三、开发旅游资源

1、冰雪旅游。

2、长白山、五大连池、镜泊湖等火山熔岩风景名胜旅游。

3、自然风景有千山、林海雪原、兴凯湖、以及扎龙等自然保护区。

4、沈阳故宫为清初皇宫旅游四、生态环境建设。

大量采伐森林,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采育严重失调,森林日减,林相渐趋恶化,特有的野生动植物也在迅速减少,有的濒临灭绝。草原建设投资很少,而开垦草原,以农挤牧的现象严重,加上草原普遍超载过牧,导致土地沙化、碱化,草原退化加剧,产草量下降。从农业上看,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普遍下降,有机质明显减少。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危及人体健康。环境中的化学元素或化合物过剩或不足,而引起的地方病也较普遍。主要有克山病、大骨节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氟病等。

东北区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资源保护与环境的治理。依靠法律和经济、技术手段加强对水、土、森林、草场、野生动物、水产等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保护;积极治理三废污染,净化生态环境;对地方病多发区加强环境的改善,逐步促使生态环境的良性、协调发展,达到资源环境的永续利用。

四、能源建设

为了解决能源不足,需加速建设东西部和南北两头能源基地建设。

(1)西部煤电新基地建设。重点开发霍林河、元宝山、伊敏河等大型煤田,相应新建和扩建元宝山、伊敏河、通辽、海拉尔等电厂,建设坑口电站。

(2)开采北部煤炭资源,建设一批火力、水力发电站,扩建鹤岗、双鸭山、鸡西、七台河煤矿及相应的电厂,将来可与俄罗斯合作在黑龙江中上游建设大中型梯级电站。

(3)开发东部的珲春煤田,新建扩建白山水电站等。

(4)扩大南部的能源建设,利用铁法煤建铁岭电厂,用晋煤建绥中电厂、鲅鱼圈港口电厂,同时筹建核电站。

教学活动建议主题:东北区在东北亚经济圈中的地位和作用

方法:阅读文献

能力训练:网上收集信息能力

要求:完成1份小报告

思考与练习1、简述东北区的基本特征。

2、分析东北平原农业开发中的主要环境问题

3、分析东北工业基地的发展前景如何?

高一教案优秀5

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多媒体投影展示几个新颖的设计,这些作品基于什么目的而设计的,它解决了什么问题?

师:这些作品是怎么来的呢?

生:设计出来的。

师:我们要知道完成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一个过程,须遵循一定的步骤,设计也不例外。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技术世界因设计而愈加精彩,设计是技术发展的关键。我们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解决人们的实际需要。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世界上这些实用的产品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吗?是凭空想象的还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呢?是的,任何一种产品的设计不是一步到位、立竿见影的,设计是一个有计划的创新活动,它有着科学合理的基本工作程序。那么设计一件物品需要哪些过程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体会技术产品的设计过程。

2.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情境问题]大家在户外玩累了,想休息一会,却不能马上找到一个合适的小凳?(详细资料见课本p46)

师: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你有没有想过要去设计一个适合便携式小凳呢?

我们又应该如何去设计呢?首先让我们来熟悉一下,设计应该遵循的一般设计过程,至于为什么要按照这个过程来完成设计,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们将逐步解释。

设计的一般过程:

二、制定设计方案

一、发现与明确问题

三、制作模型或原型

四、测试、评估及优化

五、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1. 发现与明确问题

从本质上说,设计就是一个问题的求解过程,它从问题出发,并围绕问题展开各项活动。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陈晨同学在平常的生活中是怎样发现便携式小凳的设计问题的?在发现问题之后我们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还要完成什么工作?

生:看看自己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师:对,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问题是否值得我们去解决,凭我们现有的能力能否解决这个问题,在明确这些问题之后,我们再来进行下一步的工作——明确设计要求,现在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是陈晨,在这个便携式小凳的设计项目在确定之前需要做哪些事情呢?填写书上第47页的“马上行动”。

经过环节

具体工作

调查需求

问卷调查、访谈、查找文献

分析信息

整理归类、制成图表

明确问题

小组讨论、全班讨论

确定项目

设计便携式小凳

最后得出了便携式小凳的设计要求:结构简单、稳固,易于制作;自重轻,体积小,携带方便;成本不高于5元。

师:从上面可以看出,设计来自于生活,来自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问题,又明确了问题的价值及设计要求。其实这就是设计的一般过程的第一步——“发现与明确问题”。在我们知道了要设计什么,及设计的要求后,下面我们就要来“制定设计方案”了。

2. 制定设计方案

问题明确了,设计便携式小凳这个项目确定了,现在我们应该着手制定具体的设计方案了。那么在制定设计方案这个过程中我们又需要做哪些工作呢?

(1)收集信息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在自己设计之前,我们还需要做哪些工作呢?

生:收集信息/收集同类或相似产品的信息。(教师引导)

师:对。大家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收集呢?就我们今天要做的设计项目应该收集哪些信息呢? [分组讨论]

生:渠道(调查、专家咨询、查阅图书资料、浏览互联网)收集有关凳子的资料,调查市场上现有,折叠(伸缩)凳子的资料,查阅人机工程学的有关资料,访问专业人士,了解有关材料的特性及加工经验,

调查市场等等。

(2)设计分析

面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还要根据设计要求,找出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可能的解决办法,这就要我们进行“设计分析”。

[分组讨论] 大家思考一下,要设计这样的一个便携式,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呢?

[师生活动] 分析设计的要求,有哪些问题,可以怎样解决。

[总结] 通过对设计要求和所收集到的各种信息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小凳自重减轻了,却带来了材料、结构方面的问题;结构稳固了,自重、携带又有问题;小凳便携了,结构和制作又出现了问题。面对设计要求和约束条件之间的矛盾,为了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应该提出尽可能多的设想,以便于权衡利弊,做出选择。总之,想要设计好一个便携式小凳,必须解决好小凳子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携带方式等主要问题。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接下来我们将做设计过程中最有挑战的一个环节——方案构思

(3)方案构思

方案构思是设计过程中最富有挑战性的环节,它要求学生根据设计要求,大胆构思,努力挖掘自己的创造潜力,提出解决问题的多个设想。

思考:为解决设计要求和约束条件之间的矛盾,解决好小凳子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携带方式等主要问题,同学们要认真阅读书中列举和前期收集到的关于材料、结构、连接方式的资料,寻求解决的最佳方案。但是注意自己的设计方案可以充分想象,自由发挥,大胆突破,不要受到书中设计方案的束缚和局限,更不要“拿来主义”。

(4)方案呈现

构思过程中产生的设计想法常常是模糊的,为了使其具体化,我们通常会用草图把它们转化为视觉形象。同时,这些想法又是零散的,从中我们并不能看到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所以我们还要对这些想法进行综合。

要求:同学们先要画出自己设计的方案草图,要求别人能够看懂,并能理解里面的设计要点,必要时可以附带文字说明。

(5)方案筛选

当多个设计方案产生以后,我们就要依据一定的原则,对这些方案进行筛选,确定最终的方案并加于实现。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对小组内的设计方案进行初步的筛选,淘汰明显不符合设计要求或有明显缺陷的方案,然后再对现有的方案进行整合,并最终呈现出1-2个你们小组认为最合适的便携式小凳设计草图。

小结:制定设计方案包括:收集信息→设计分析→方案构思→方案呈现→方案筛选

在制定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始终明确:

①运用不同的材料,结构可以产生不同的设计方案。

②任何设计方案都有改进的可能性,好方案决不会仅有一个。

3. 制作模型或原型

设计的方案已经确定下来,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动手制作模型或原型了。一般来说,模型制作包括两个阶段,即绘制图样和制作模型或原型。对于图样,我们既可以手工绘制,也可以用计算机辅助绘制;对于小型、简单的产品可以直接制作产品原型,而对于大型、复杂的产品先制作缩小、简化的模型。

高一教案优秀6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与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特点

2.了解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3.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阅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获取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自然带的形成。

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陆地环境的地域性分异规律。

教学过程

导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复习提问]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根本原因?

答: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2.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整体功能是什么?

答: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两个表现是什么?

答: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出示景观图片“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内蒙古草原”)(经济发达地区的教师也可将不同学生在旅游中所看到的不同的自然风光、自然景观作对比)

师:这两幅风光迥异的图片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什么特点?

生: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师:对。我们刚刚学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自然地理环境还具有另一个特点——差异性。

?讲授】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师:从整体上看,全球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上面两幅图的差异又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地球表面各地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事实上,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只有相似的区域,但不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出示图片“五带的划分”)

师: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中哪个因素在空间上的分异?

生:温度。

师:这种分异的尺度范围是什么?

生:全球性的尺度。

师:对。我们在旅行中所感受到的其他地区和我们家乡的差异所体现的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的规模比全球性的地域分异规模小。

(提问)陆地上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生:由于各地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所产生的热量和水分的组合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师:请说一说,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动物、植物都有着怎样的特点。

(生讨论,师总结)在热带雨林中,长年高温多雨,植被常绿,树种繁多,层次复杂,生长茂盛,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错,附生植物随处可见。森林中的动物种类丰富多样,但茂密的森林使动物行走不便,因而地面上几乎没有善长奔走和长跑的动物,而多营巢树栖、攀缘生活、耐湿热的动物。

师:那么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动、植物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生讨论,师总结)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典型植被为草类,耐干旱,根系发达。草原开阔而平坦,动物善于奔跑以逃生或捕食。

师:从对以上分析知道,自然地理环境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但在某一地域范围内又表现为景观上的一致性,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辩证统一的。

(出示图片“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分析并观察这幅图片,归纳出“自然带”的概念。

生:在陆地上,由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一种地域组合,在空间上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现象。

师:很好。从这幅图上我们可以看出,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

(出示图片“热带雨林景观”和“苔原景观”)

师:请分析造成这两种景观差别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生:热量因素。从赤道到两极太阳辐射逐渐递减,热带雨林分布在赤道地区,苔原分布于高纬度的寒冷地区。

师:对。受这种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纬度变化的方向,从赤道到两极有规律地更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5.6,找一找哪些自然带横穿整个陆地?说一说在低、中、高不同纬度自然带的分布有何特征?

生:苔原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都是横穿整个陆地的。

师:这三个自然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生: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在高纬度地区,热带雨林带分布在低纬度地区。

师:自然带在中纬度地区的分布有着怎样的特点?为什么?

生:在中纬度地区主要是受到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带并不像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那样横穿整个陆地,而是在大陆东岸、西岸和内部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组合。

师: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说一说在中纬度大陆东岸自然带的组合类型。

生:在中纬度大陆东岸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xx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

师:在中纬度大陆西岸自然带有着怎样的`分异规律?

生:在大陆西岸纬度从低到高依次为xx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师:对。请同学们看“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并回忆气候的相关知识,思考:xx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对应着什么气候类型?它和同纬度的大陆东岸自然带类型的区别是什么?

生:xx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是在地中海气候下发育的植被类型,而同纬度大陆东岸是xx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师:那么请大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别呢?

生: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不同。

师:具体说有何不同呢?

生:地中海气候夏天炎热干燥,冬天温和多雨;xx热带季风气候夏天高温多雨,冬天寒冷干燥。

师:不错。(出示图片xx热带常绿硬叶林代表植物——橄榄的叶子和果实特征,和xx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外表特征作分析比较)

师:请大家观察比较这两种气候下生长的植被,在外在特征上有何不同?讨论:它们各自是怎样适合气候的?

(生讨论,师总结)地中海气候夏天炎热干燥,植物为了减少蒸腾作用大量散失水分,所以为了适应这种气候,硬叶林带的植物通常皮厚叶小,表面有腊质,果实的皮也较厚;xx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的叶片较大,表面也无腊质,原因是这里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植物有足够的水分供应蒸腾作用。

师:中纬度的大陆内部又有着怎样的组合类型呢?

生:有着两种组合。中部的xx热带和温带荒漠带、两侧的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

师:对。这种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当然也有水分条件的参与。

高一教案优秀7

学习重点:了解弧度制,并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学习难点:弧度的概念及其与角度的关系。

学习目标

①了解弧度制,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②认识弧长公式,能进行简单应用。对弧长公式只要求了解,会进行简单应用,不必在应用方面加深。

③了解角的集合与实数集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培养学生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角,记作1,或1弧度,或1(单位可以省略不写)。这种度量角的单位制称为。

2、正角的弧度数是数,负角的弧度数是数,零角的弧度数是。

3、角的弧度数的绝对值。(为弧长,为半径)

4:完成特殊角的度数与弧度数的对应表。

角度030456090120

弧度

角度135150180210225240

弧度

角度270300315330360

弧度

5、扇形面积公式:。

二、师生互动

例1把化成弧度。

变式:把化成度。

小结:在具体运算时,弧度二字和单位符号rad可省略,如:3表示3rad,sin表示rad角的正弦。

例2用弧度制表示:

(1)终边在轴上的角的集合;

(2)终边在轴上的角的集合。

变式: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

例3、知扇形的周长为8,圆心角为2rad,,求该扇形的面积。

三、巩固练习

1、若=—3,则角的终边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2、半径为2的圆的圆心角所对弧长为6,则其圆心角为。

四、课后反思

五、课后巩固练习

1、用弧度制表示终边在下列位置的角的集合:

(1)直线y=x;(2)第二象限。

2、圆弧长度等于截其圆的内接正三角形边长,求其圆心角的弧度数,并化为度表示。

高一教案优秀8

【设计意图】

杜牧的《阿房宫赋》曾得到“古来之赋,此为第一”的盛誉,长期流传,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学习本文的主要目标,是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命意,具体感受赋体特点。本设计突破 “读文章--讲字词--译文句”的传统教学程式,抓住中心,运用现代教学媒体,针对本课教材集文言文与诗歌于一身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和诵读法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和艺术特色。

【设计提要】

杜牧向来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樊川文集·答庄充书》),据之,本设计在学生对照注释预读课文的基础上分两步:(一)由比较分析引入第3、4段,体会作者命意;(二)诵读第1、2段,具体感受赋体特点。本文是课内自读课文,教学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强化诵读自学,重视语言知识,将理解文意与理解语言紧密结合,突出教学重点,突出思维训练。

【设计实施】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银幕:大家读过这首诗吗?--读过(众)

诗的题目?--《江南春绝句》(众)作者?--杜牧(众)

明媚绚丽的江南春景,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其意境更加深远幽美。诗人还写过一篇赋,同样脍炙人口,千古传诵,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被人们称为“诗人之赋”的《阿房宫赋》(板书课题)

[说明]联系旧知导入,帮助学生接通旧知与新知之间的信息通道,形成正向迁移。同时,利用学生对旧知的兴趣来形成学习新知的动机,使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学习活动的牵引。

启发思考:作者为什么写这篇赋?(“自读提示”中有:“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这是什么手法?--借古讽时。高中阶段我们学过哪些运用这种写法的课文?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投影:

二、比较分析,发现作者命意

1.比较《过秦论》/《阿房宫赋》对秦亡原因的见解。

启发思考:同样是借秦讽时,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亡的原因是什么呢?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同样,杜牧对秦灭亡也作了深层思考,他提出的见解是--?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思考:为什么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呢?--“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那么为什么说“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呢?……我们一起学习第3段。

[说明]高三学生肩负高考重任,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教师考虑到“学”的需求,有目的地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复习旧知,以旧促新,温故知新,以使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研习第三段: 学生听录音朗读,边听,边理解,准备翻译。

学生翻译,教师点拨。投影:

从这里,我们看到“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历史的辩证法。杜文以阿房宫作为切入口,“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司马光语):在杜牧笔下,阿房宫成了秦皇骄奢的见证,封建独裁的象征,秦朝灭亡的标志。(板书)

2.比较阅读:《阿房宫赋》末段/《六国论》末段(课堂练习,附后)下节课根据同学们反馈的情况再作评析。

[说明]通过检测,了解真实的反馈信息,而形成反馈信息通道,是系统优化的重要条件,是实行有效控制的基本前提。学习者根据反馈信息及时修订原来的计划,将更有利于学习;教者根据反馈信息及时修订原来的计划,不断调整教学设计,尤其是改变教学策略,将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形成整个教学系统的良性循环。

三、过渡:杜牧为文,固然主张“先意气而后辞句”,但也十分重视辞彩的“华赫而庄整”,他把表现形式服从思想内容比喻为“如鸟随凤,鱼随龙,师众随汤武”。作者充分利用赋的特长(“赋者,铺也。铺采攡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泼墨如云,铺陈渲染描绘阿房宫。请看课文第1、2段。

四、诵读1、2段,感受赋体特点

1. 自读:这两段文字极力描写阿房宫的哪几个方面?(完成“思考和练习”一)

明确:宫貌--富丽堂皇,宫人(秦皇)--骄奢糜烂,宫藏--视若土石

[说明]第1、2段文字虽艰涩,但文下皆有注解,高三学生完全有能力借助这些注解阅读理解,以达到课内自读之目的,使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都能达到充分的挖掘,使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体验成功的欢乐。

2. 齐读,CAI教学媒体展示音(配乐《汉宫秋月》)像。思考:这两段文字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见“思考和练习”三)

学生讨论,七嘴八舌地补充,教师适当点拨。

配乐《汉宫秋月》(二胡)

[说明]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运用,大大改善了人脑获得知识信息的感官功能,提高了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传递信息的效率。在教学内容的展示上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调动着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

3. 跳读:“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点拨:有六国之灭,才有秦阿房之兴;而阿房之兴,已隐含秦亡之因。可惜、可悲、可哀、可鉴。(板书)正如《古文观止》中评论的:“前幅极写阿房宫之瑰丽,不是羡慕其奢华,正以见骄横敛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

[说明]跳读旨在让学生抓住中心,理清思路,把握文章重点;训练学生阅读语段,筛选信息,总结归纳的能力。

五、总结全文,仿《绝句》拟诗句

模仿我们开头提到的杜牧诗《江南春绝句》的三四句,拟两句诗总结全文。

学生讨论、争鸣,教师点拨,投影:

[说明]“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这是20xx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第一次出现的新提法。它清晰地阐述了语言表达考查的命题思路:重点考查高中毕业生经过长期科学训练形成的用于实践操作的语言表达技能。句式仿写是近年高考语言表达重点题型之一,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仿写训练,符合高三学生群体需求,又巧妙地总结了全文,水到渠成,首尾呼应。

[总评]文言文教学要突出学生训练,提高教学效率,首先要“减肥消肿”,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积极思维,学会自读。本设计结合教材特点,因材施教,从作者命意和赋体特点这一“神”一“形”两方面创设启发思考、指导自读的情境,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高一教案优秀9

活动理念:

高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四面八方走进一新的班级,在新的环境、在的集体中,他们正在急切地寻找着自己的位置,这时候,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引导他们负起集体责任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有利于班级体的建设,更可以增强每个学生心中的归属感。同学们,当你沉醉在大海的波澜壮阔时,你可曾想过?那是一滴滴水珠汇集而成的?万里长城,举世瞩目,但你可曾看到那是一块块砖石垒成的!一滴水晶莹可爱,可他经不起阳光的蒸晒,也经不起轻风的吹拂,但是一滴滴水珠聚集在一起,却可以汇成广阔的海洋。同学们,既然我们有缘来到了这个新班级,希望我们都愿做一滴小小的水珠,紧紧的团结在我们的家中。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集体的力量与荣誉感。

2.进一步了解身边老师与同学。

3.如何增强班级的荣誉感,共同团结奋进,建设好我们美好的家园。

活动过程:

1.主持人致开头词

2.欣赏一个小品《中秋之夜》。

3.讨论与思考

a.家的概念是什么?

b.我们应该如何建设好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家。

4.请欣赏配乐诗朗诵:《我们》

在这金秋的9月,在哪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们―这群青春洋溢的少年,走进了这个集体。从此,我们生活的轨迹有了一段同行的日子;从此,我们的心有了一份共同的牵挂;从此,我们便是不需血脉相连的兄弟姐妹;从此我们成了一家人。一滴水的寿命是短暂的,但当它汇入海洋,与浩瀚的大海溶为一体时,它就获得了新生,因为大海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也是如此,当你单枪匹马,孑然一身时,力量是微薄的。只有像水滴一样汇入大海,全身心的融入的集体中,才能获得无穷的力量,你的生命才能迸发出灿烂的光华。让我们一起为了我们的家而努力奋斗吧!谢谢。

5.创设情境――我为班级添砖加瓦

1)只有我们每个同学为班级添砖加瓦,我们集体这座房子才能高大而坚固,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有真心,用爱意去护卫自己的家,她才会为我们挡风遮雨。让同学思考自己在这一个月里为班级添了什么砖加什么瓦?

2)要建造一座温暖的小屋,光有“砖”和“瓦”是不够的,那样的房子经不起风雨,只有好的“水泥”把它们粘合在一起,这座小屋才是坚固的,那有哪些“水泥”可以来粘合我们的“砖”和“瓦”呢?(真诚、友谊、相互理解….)

6.玩游戏(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

7.请欣赏小品:《傻根与钱多多》

活动名称:立锥之地(找四组同学,每组4人,最好是男生归男生,女生归女生。每组发一张报纸,先将报纸放在地上,同组的4位同学,不论用什么方法,让4个人都能站在报纸上,坚持5秒钟,然后将报纸对折,重复上述同样的过程,随着报纸越来越小,难度就会加大,看哪组同学坚持到最后,就为获胜小组,给于一定的奖励。)活动后总结,同学间要学会合作,共建班集体。

8.全班合唱:《相亲相爱》

9.主持人致结束语

高一教案优秀10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学生了解信息的概念及一般特征的基础上,本节课主要介绍信息技术的历史,以及发展趋势,并分析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学习的影响。

二、教学对象分析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课程面对的是高一年级的新生,该年级的学生至少初中三年都接触过信息技术课,大多学生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有独立的思维能力,接受知识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各种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身边的信息技术的发掘和对信息技术的历史的探索,让学生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内容、应用和发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习惯。

四、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五、教学难点

1、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各种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引导法,师生一起小结等等。

七、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信息的四个特征?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这一节。首先,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本节课开头的一则资料回答问题:材料说明了什么?

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在游客生命处于危机的时刻,他们利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得到救助?

学生1:手机。

学生2:利用手机的微弱信号,发出求救信息才得以脱险。

师生一起总结:这段材料说明信息及其信息技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师活动:

it(informationtechnology)

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在人类历发生过了五次的信息技术革命:

教师活动:给学生3分钟看书第6页,要求尽可能记住“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只选择两点来讲解,其余的在下节课通

过因特网、学生间互助、探究来学习)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教师活动: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实际上是从操作系统这个成面上来讲的。讲解dos和windows的区别。(简单介绍)

dos实际上是diskoperationsystem(磁盘操作系统)的简称。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基于磁盘管理的操作系统。它是命令行形式的,靠输入命令来进行人机对话,并通过命令的形式把指令传给计算机,让计算机实现操作的。因此,作为用户的我们要记忆大量繁锁的命令,那样才能用好计算机。

windows:用的是gui——鼠标/图形用户界面

人机交互图形化用户界面设计,以可视化的图形方式来呈现交互。

举例子:查找并运行qq20

通过讲解、分析,让学生逐步感受到从dos到windows是越来越好的人机界面。

(1)虚拟现实技术

应用:建筑领域、外科医生、军事领域

(2)语音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

应用:语音输入法、无人值守电话服务、专用语音直接翻译机。

(3)智能代理技术

office助手

可通过网络进一步了解相关概念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个性化手机个性化的电视节目选择

学生活动:看书上第九页资料1—3

3、越来越高的性价比

教师活动:8bit=1b;1kb=210b;1mb=210kb;1gb=210mb;1tb=210gb

教师活动:请同学注意观察教材第十页的表1-3。

学生活动:认真看书上的表

教师活动:从本张表你看出了什么问题?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师生小结:

年份越近的,性能越来越来好,价格越来越来低。

教师活动:由于书中列举的是20xx年以前的普通家用计算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和价格,可以为学生列举近几年的配置让学生了解。

三、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学生活动:辩论《信息技术的利与弊》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教师活动:面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要客观认识、扬长避短、合理而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网络犯罪形式:

1)通过互联网末经许可便进入他人的计算机设施,破解他人密码,使用他人的计算机资源;

2)通过网络向他人计算机系统散布计算机病毒;进行间谍活动,窃取、篡改或者删除国家机密信息;

3)进行商业间谍活动,窃取、篡改或者删除企事业单位存储的商业秘密和计算机程序;

4)非法转移资金;盗窃银行中他人存款,进行各种金融犯罪等。

5)利用网络传播有害信息,对他人进行诽谤、谩骂、恐吓,制造谣言,传播假新闻,扰乱社会秩序,传播淫秽、暴力、恐怖、迷信作品,毒害青少年;亵渎宗教,破坏民族团结;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活动等。

教师活动:一起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内容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主要是五次革命)和趋势(人性化和大众化),也掌握了如何合理、科学和健康的使用信息技术。

板书设计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1)语言的使用

(2)文字的创造

(3)印刷术的发明

(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和发明和普及

(5)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3、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3)越来越高的性价比

4、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避免沉迷于网络和游戏

五、课后任务:

教师活动:请同学课后准备下面的材料以备下节课用

1、利用因特网查找“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有关资料。

2、利用因特网,查找有关“虚拟现实技术”、“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等的相关资料,并进行随堂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高一教案优秀11

教学目标

1.了解史论的一般特点。

2.学习根据史料提炼出观点的方法。

3.认识“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观点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初中时我们已经学过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很多诗文,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他的一篇史论《伶官传序》。

二、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1.作者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大力提倡古文,并且提拔和奖励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他在散文、诗词创作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而尤以散文的造诣最高。后人把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著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时代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应该吸取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于表面的繁荣。

三、整体把握

1.学生自读课文正音。

2.找出文中名句。

①满招损,谦得益。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③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找出文中观点。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4.熟读课文。

四、掌握重点词语及语言现象和句式特点。

1.补充注释

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②函梁君臣之首。

函,原指木匣子,这里作动词,用木匣子装。

2.词类活用:

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使……兴,动词→使动。

亡,使……亡,动词→使动。

②一夫夜呼。

夜,在夜里,名→状语。

③仓皇东出。

东,向东,名→状语。

3.句式(被动句)

①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为天下笑”,即被天下人嘲笑。

②智勇多困于所溺。

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四。

2.联系已经学过的《六国论》,想想史记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解答课后练习四。

二、分析论证结构。

文章开篇就提出了“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论点。之后引史论史,在叙事中融入自己的议论分析,对史实进行评论,从中总结历史教训,以古讽今。

先写晋王临终遗嘱,庄宗恪守义命,出兵报仇,终于凯旋,有“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的壮举,从而表明“成则由人”的道理。然后写庄宗大功告成之后不思进取,宠信伶官,国家由盛而衰,最终众叛亲离,被乱箭射死的惨状,证明“败亦由人”的道理。文笔酣畅,波澜起伏,引人深思。

三、分析史论的特点。

任何一种文体都会不断发展变化,史记也是如此。最早的史论,指史家在史传后所写的一段评论性文学,如《史记》中的“太史公曰”,《汉中》中的“赞曰”等。后来慢慢扩大到凡是就史实生发议论的,文章均称为史论。

从本文及以前学过的《六国论》等文可看出史论的特点:

1.从史实中提炼观点。

2.介绍史实的目的是以史实做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3.叙述史实一般比较概括简练。

4.常采用借古讽今的写法。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3段

2.积累相关词语。

高一教案优秀12

【学习目标】

1.掌握质点的概念,能够判断什么样的物体可视为质点。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并能判断物体在不同参考系下的运动情况。

3.认识坐标系,并能建立坐标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

4.认清时刻与时间的区别和联系。

5.掌握位移和路程两个概念及他们的区别。

6.知道什么是矢量和标量。

【自主学习】

1、质点:

⑴们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 和 ,把它简化为一个 ,称为质点

⑵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客观并不存在。

2、参考系:

⑴定义: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 的物体。

⑵同一个运动,如果选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观察到的运动情况可能不相同。例如:甲、乙两辆汽车由西向东沿同一直线,以相同的速度15m/s并列行驶着.若两车都以路旁的树木作参考系,则两车都是以15m/s速度向东行驶;若甲、乙两车互为参考系,则它们都是 的.

⑶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在实际问题中,以研究问题方便、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一般选取 为参考系。

3.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和时间间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 表示,时间间隔用 表示,时刻与物体的 相对应,表示某一瞬间;时间间隔与物体的 相对应,表示某一过程(即两个时刻的间隔)。

注意区分时刻和时间:

如:第4s末、第5s初(也为第4s末)等指的是4s内(0至第4s末)、第4s内(第3s末至4s末)、第2s至第4s内(第2s末至第4s末)等指的是 。

4.路程和位移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 ,位移是用来表示物体(质点)的 的物理量,位移只与物体的 有关,而与质点在运动过程中所经历的 无关,物体的位移可以这样表示:从 到 作一条有向线段,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 ,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 。

注意区分位移和路程:

5.矢量和标量 既有 又有 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 。矢量相加与标量相加遵守不同的法则,两个标量相加遵从 的法则,矢量相加的法则与此不同。

知识点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思考与交流】

A级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就是质量很小的物体

B.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物体

C. 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心的点没有区别

D.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是无关紧要的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成质点

2.在以下的哪些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 )

A.研究某学生骑车由学校回家的速度

B.对这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

C.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

D.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

3. 关于参考系的选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参考系必须选取静止不动的物体B. 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联系在一起的

C. 在空中运动的物体不能作为参考系D. 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考系

4.下列关于参考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

B.被研究的物体必须沿与参考系的连线运动

C.参考系必须是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或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

D.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那个物体

5.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内的人看见窗外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果以大地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说明( )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西运动

6.关于坐标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写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变化

B.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

C.坐标系的建立与参考系无关

D.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确定其位置

7.一物体从O点出发,沿东偏北30度的方向运动10 m至A点,然后又向正南方向运动5 m至B点。

(sin30=0.5)

(1)建立适当坐标系,描述出该物体的运动轨迹;

(2)依据建立的坐标系,分别求出A、B两点的坐标。

【总结与反思】

知识点二:时间和位移

【思考与交流】

1.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间隔的是( )

A.学校每天7:30准时上课 B.每节课45 min

C.物理考试9:40结束 D.周末文艺晚会18:40开始

2.第5秒内表示的是_____秒的时间,第5秒末和第6秒初表示的是__________时刻,5秒内和第5秒内表示的是___________的时间。

3.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移和路程总是大小相等,但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B.位移是描述直线运动的,路程是描述曲线运动的

C.位移只取决于始末位置,而路程还与实际运动的路线有关

D.物体的路程总大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

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相同,则它们的位移大小也一定相同。

B、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同,但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可能都相同。

C、一个物体在某一方向运动中,其位移大小可能大于所通过的路程。

D、如物体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

5.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的运动方向

B.路程是标量,路程即位移的大小

C.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D.位移大小不会比路程大

6.下列关于矢量(位移)和标量(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30 m,这两个位移不一定相同

B.做直线运动的两物体的位移X甲=3 m,X乙=-5 m,则X甲X乙

C.温度计读数有正有负,其正负号表示方向

D.温度计读数的正负号表示温度高低,不能说表示方向

【总结与反思】

【基础训练】

1.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

A.研究地球的自转 B.研究旋转中的乒乓球

C. 研究花样滑冰运动员 D. 研究从斜面上下滑的物体

2.如图所示,一物体沿3条不同的路径由A运动到B,则沿哪条路径运动时的位移较大( )

A.沿1较大

B.沿2较大

C.沿3较大

D.都一样大

3.甲、乙、丙三个观察者,同时观察一个物体的运动。甲说:它在做匀速运动。乙说:它是静止的。丙说:它在做加速运动。这三个人的说法( )

A、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对B、三个中总有一人或两人是讲错的

C、如果选择同一参照系,那么三人的说法就都对了

D、如果各自选择自己的参照系,那么三人的说法就都对了

4.对位移和路程的正确说法是( )

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B.路程是标量,即位移的大小

C.质点作直线运动,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D.质点位移的大小不会比路程大

5.关于时间与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作息时间表上标出上午8:00开始上课,这里的8:00指的是时间

B.上午第一节课从8:00到8:45,这里指的是时间

C.电台报时时说: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这里实际上指的是时刻

D.在有些情况下,时间就是时刻,时刻就是时间

6、在研究下列哪些运动时,指定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 ( )

A.从广州到北京运行中的火车 B.研究车轮自转情况时的车轮.

C.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时的地球 D.研究地球自转运动时的地球

7.从高为5 m处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下抛出一个小球,在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高为2 m处被接住,则这一段过程中( )

A.小球的位移为3 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 m

B.小球的位移为7 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 m

C.小球的位移为3 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 m

D.小球的位移为7 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 m

高一教案优秀13

【学习目标】

1.知道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是具有竖直方向的初速度,并且在只受重力作用时所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g。

2. 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重点、难点)

3.会将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分解为匀减(加)速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两个过程,并会求解有关的实际问题。

预习案

学法指导

1、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和规律,在熟练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析运算的基础上,掌握竖直上抛运动中物体运动时间、位移和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及运算。

2.在竖直上抛运动的运算过程中,可将上升和下落两个过程看成一个统一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学生不易接受。同时,设定正方向,严格运用物理量正负号法则在运算中至关重要,是个难点。

问题导学

1、知识回顾:

1)同一直线上的运动的合成,规定一个正方向可以: 求和;如抛体运动中的:① ②

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运动的合成: 求和,方法:

2、知识点一:

1)竖直下抛运动:把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Vo沿着竖直方向① 抛出,仅在② 作用下物体所做的运动叫做竖直下抛运动。

2)竖直下抛运动的特点:① ②

3、知识点二

1)竖直上抛运动:把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Vo沿着竖直方向③ 抛出,仅在④ 作用下物体所做的运动叫做竖直上抛运动。

2)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① ②

预习自测

1、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后又落回地面,则【 】

A.上升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上,速度方向向上.

B.下落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下,速度方向向下.

C.在最高点,加速度大小为零,速度大小为零.

D.到达最高点后,加速度方向不变,速度方向将改变.

2、关于竖直上抛和竖直下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运动都是直线运动,它们不能再分解

B、竖直上抛运动可以分解为竖直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下抛不能再分解

C、竖直上抛运动可以分解为竖直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下抛运动可以分解为竖直向下的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探究案

探究任务一:竖直下抛运动

完成教材P10页中的讨论与交流一

探究任务二:竖起上抛运动

完成教材P10页中的讨论与交流二

探究任务三:竖起上抛运动的分析方法

1)分段分析法:

(a)上升过程

⑴运动的性质:

⑵如果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运动的规律:

①速度公式:

②位移公式:

(b)下落过程

⑴运动的性质:

⑵如果取向下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运动的规律:

①速度公式:

②位移公式:

Ⅱ)整体分析法

1)由于竖直上抛运动只受重力作用,则其加速度a= ,又由于加速度恒定不变故竖直上抛运动的性质: ,

如果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则其加速度a= ,那么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为:

①速度公式:

②位移公式:

探究任务四:规律应用

完成:书本P11页例题1

小结:几个推论:

在竖起上抛运动中,物体运动的基本特征:

(1)能上升的最大高度:

(2)上升到最大高度所需时间:

竖直上抛运动的特殊规律对称性

(3)下落过程是上升过程的 过程。

(4)质点在通过同一位置时,上升速度与下落速度的关系为:V上 V下 。

(5)物体在通过同一高度过程中,上升时间与下落时间的关系为:t上 t下 。

探究任务五:思考在利用整体法处理竖起上抛运动时,位移S、速度V的所代表意义是什么?

例题:从高楼上以20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问在1S末,4S末,5S末该物体的位移及路程各是多少?(其中g=10m/s2)

小结:(1)S为正,表示质点在抛出点的 方,s为负表示在抛出点的 方;

(2)v为正,表示质点向 运动,v为负表示质点向 运动。

(3)由同一s求出的t、Vt可能有两个解,要注意分清其意义。

知识整理:

1)竖直下抛运动的性质:

2)竖直下抛运动的规律:①速度公式:

②位移公式:

3)竖直下抛运动可以看成: 和 的合运动。

5)竖直上抛运动的性质:

6)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①速度公式:

②位移公式:

7)竖直上抛运动可以看成: 和 的合运动。

课堂检测

1. 从竖直上升的气球上掉下的石块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的石块相比,相等的量是【 】

A.落地的时间 B.落地时的速度 C.加速度 D.落地的位移

2. 某物体以初速v0=20m/s竖直上抛一个小球(向上为正方向),不计算空气阻力,当速度大小变为10m/s时,所经历的时间可能是【 】

A.1s B.2s C.3s D.4s

3. 从地面以30m/s的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若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则球运动到距地面25m时所经历的时间可能是为【 】

A.1s B. 2s C. 4s D. 5s

4. 氢气球用绳子系着一个重物,以10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当到达40m高度时,绳子突然断开,重物从断开到落地过程:(g=10m/s2)【 】

A、落地速度为20 m/s B、下落时间为2 s

C、下落时间为4s D、落地速度为30m/s

5. 一物体作竖直上抛运动,不计阻力,从抛出时刻算起,上升过程中,设上升到最大高度一半所用时间为t1,速度减为初速度一半所用的时间为t2,则【 】

A.t1t2 B.t1

6. 从地面竖直上抛一物体A,同时在离地面某一高度处有另一物体B自由落下,两物体在空中同时到达同一高度时速率都是v,则【 】

A.物体A上抛的初速度大小和物体B的末速度大小都是2v

B.A与B在空中运动时间相等

C.A能上升的高度和B开始下落时的高度相同

D.两物体在空中的相遇处一定是B物体下落高度的中点

高一教案优秀14

《书愤》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南宋陆游等爱国志士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

2、以《书愤》这首诗观照整个南宋时代相类主题的诗词;

3、学习知人论世、相互联系的诗歌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

1、《书愤》主旨的理解及表现手法的运用;

2、知人论世、相互联系的诗歌鉴赏方法指导。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陆游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因受家庭熏陶,自幼读书学剑,发愤报国。终生以抗金报国为志,表现了高度的爱国热情。诗词散文都有创作,其中诗歌成就最高。现存诗作9300多首,是存诗最多的古代诗人。

二、导入课文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陆游诗词,其中词作《钗头凤》和诗作《示儿》最能反映陆游一生的际遇。陆游一生有两个始终没有解开的情结。其一就是《钗头凤》所书写的他与表妹唐婉的爱情悲剧。两人倾心相爱,却被其母生生拆散,这成为陆游一生刻骨铭心挥之不去的痛楚,直到七十五岁高龄、唐婉离开人世四十多年以后,他重游沈园,依然写下了“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深情诗句。其二就是《示儿》所书写的“北定中原”这件让他终生魂牵梦绕以至死不瞑目的大事。终其一生,壮志不能实现其万一,心中情怀,《书愤》就是最好的见证。

三、朗读课文

1、学生试读,教师指导朗读。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的“那”读上声调,“那知”重读。“中原北望气如山”中“山”读升调,读出高山巍巍耸立之势。“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语速稍快,语调激昂,显其豪壮。“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句中“空”要重读,“已先斑”处读降调,整句语调低沉,显其沉郁。“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中“真名世”“谁堪”重读,结句降调。

老师范读,学生再读,朗读是体味诗歌情味的重要一环,不可忽视。

《书愤》说课稿

一、说教材

陆游的七言律诗《书愤》选编在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第三课,这个单元收录的都是唐宋诗词,第三课选了六首唐宋诗,其中《书愤》是最后一首。学生在小学学过陆游的《示儿》,初中学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诉衷情》,对陆游已经了解,本课前五首诗中有王维的《山居秋暝》、杜甫的《登高》《蜀相》、李商隐的《锦瑟》,学生对律诗的特点也已经了解了。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定为全面深入地了解陆游的生平经历,学习陆游的爱国诗词,以《书愤》这首诗观照整个南宋时代相类主题的诗词,理解陆游等南宋爱国志士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诗歌鉴赏和默写也是高考中的一个大板块,所以再设计两个高考练习题。

古代诗词是古代诗人心灵的透视,生活的缩影,字里行间流溢着诗人的激情。可以说,每一个词都经过历练,每一句诗都经过生活的淘洗。即使平仄声调,也如珠落玉盘。因此,学习古诗词首先要学会吟诵,,在反复的吟诵中,感知诗词的声韵美,在吟诵中激起想象,体味诗人的丰富情感。

根据上面的考虑,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为:

1、知识目标:(1)了解陆游的生平,知人论世,披文入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对南宋朝代背景的了解,掌握南宋爱国诗人的思想感情。(2)当堂背诵并默写全诗。

2、能力目标:能初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现技巧。

3、情感目标: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和高尚人格。

4、重点:诵读,通过反复的诵读体会诗人蹉跎岁月、壮志未酬而又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情感。

5、难点:典故的运用。

二、说教法

1、诵读法:作为高二学生从字面上理解《书愤》,应该说难度不大,而且诗歌篇幅短小,那么教学中怎么来教这一课?我采取了以诵读为抓手,在教学方式上采取“五读”的板块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既是教法,也是指导学法;既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又加强课堂容量,由诗人的一首诗到他的很多同一主题的诗,由这一个诗人作品到很多诗人的作品,以“爱国情”这样一个主题统率整个课堂和教学材料,由《书愤》说开去,提炼出“千秋英雄爱国情”的宏大主题。教师应对诵读有具体指导。

2、探究式学习(1)教师提出问题,大家共同探讨,深入了解课文。(2)学生提出疑惑,教师点拨。

三、说学法:(1)学生在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的基础上,从诵读入手,大声朗读,带着感情朗读,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然后将古诗改写为现代诗,在改写中了解诗歌的内容。做到当堂背诵默写。(2)针对教师的提问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回答,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3)学生提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由其他同学或者教师解答,多方面理解课文。

四、说课堂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请两个学生分别背诵陆游的《示儿》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让学生明确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二)介绍陆游的生平经历及南宋的历史背景(用投影打出)

(三)诵读

1、吟读:体会情味,入文入境阶段

方式:教师范读,学生自由吟读,听朗读录音,个别吟读,学生老师评点,齐吟。

教师在学生读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吟读要求,然后进行细致的指导。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听朗读录音、教师点评,强化吟读的要求,在学生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点拨,学生掌握吟读的要领。

2、译读:理解内容,披文入情阶段

这个环节接通了古典诗与现代诗,不仅让学生入情,并且觉得有趣味有挑战性,可以玩味;学生分组活动,全班交流,老师评价,突破难点。(学生改写完后用投影打出,供学生参考)

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豪气如山。

曾记得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

有谁能像孔明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3、背读:积累语言阶段

为了便于找到背诵的规律,先思考讨论一个问题:这首诗被称为是陆游“一生感情(爱国)经历的艺术概括”,请找出诗歌中陆游的情感经历。(板书内容要点、作者感情线索)

然后,自由背读,齐背。

4、说读:思考探究阶段

教师提问(1)诗题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因何事而“愤”,作者“愤”的根源又是什么?

(2)关于对“气如山”的理解:资料注释认为“中原北望气如山”的“气如山”是“北望被金兵占领的大好河山,心中的郁愤堆积如山”之意。你同意“气愤堆积如山”这一说法吗?

(3)本诗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具体说说。(对比、用典。)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或者其他同学解答。

5、联读

《书愤》所反应的陆游“壮志难酬,年华空老”的人生际遇,无疑是一种悲剧,但是这种悲剧是他个人的悲剧,还是整个南宋时代所有抗金爱国志士共同的悲剧?联系同时代其他诗人作品回答。

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诗词中找出类似的诗句。(用投影打出)

1、陆游的《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2、辛弃疾《破阵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岳飞《小重山》: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这三位诗(词)人,他们的志向都是一致的,“天下事”也好,“功名”也好,指的都是收复中原的大计。而他们的遭遇也惊人的相似,陆游是“已先斑”“鬓先秋”、辛弃疾是“可怜白发生”、岳飞是“白首”。可见悲剧并不是陆游一个人的,报国无门、请缨无路、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是南宋所有有志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志士们共同的悲剧,甚至直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以身殉国。他们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他们的悲怆是英雄们共同的悲怆,陆游终生没有解开的情结不是他个人的情结,而是所有南宋爱国志士们共同的情结。

(四)高考仿真练习

1、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试加以分析。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共分两层,前四句是回顾往事,表现青壮年时期的抗敌豪情和战斗经历,后四句写不被重用的悲愤和壮心不已的感情。

B.第二联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字句里充满了战斗的豪情,又含有激愤和辛酸。

C.“千载谁堪伯仲间”,既赞扬诸葛亮无人可及,又表现了渴望效法诸葛亮干一番“北定中原”的大业的愿望。

D.全诗感情沉郁,气韵雄厚,与李白诗风相近。

(五)知识积累:陆游的名句(用投影打出)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

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

(六)背诵默写检查:叫三位同学上黑板默写全诗,其他同学在下面默写。注意几个容易写错的字:“那”“洲”“渡”“斑”。

(七)课外写作:我心目中的陆游(不少于600字)

《书愤》教学反思

设计教学简述:

这是一堂县公开课,准备的时间很充裕,备课也很精心,前后共上了三次,感觉各有千秋。

第一次试上,班级是本校高一(6)班。老实说,选这个班级有些冒险,对高一的学生而言,比较阅读这样的两首诗毕竟有些难度,然而我又想,这是一个在文科上比较强势的班级,理解能力应该不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忐忑不安地走上了讲台。

40分钟下来了,感觉很糟糕,同组老师给予如下评价。

1、必修课和选修课没有明显的区分,设计思路按照选修课来设计的,可是课堂操作却更多的表现为必修课的模式。

2、知人论世的方法指导不够妥当,不及时。

3、名为比较阅读,但是比较的重点还是不突出,或者说比较的点还不够明确。学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思维不够活跃。

4、关于不同表现手法的比较,不必单独作为一个比较点,毕竟“表现手法”在诗歌鉴赏上是一个难点,是学生最模糊的一个概念。如果他连这个概念都不明确,那么比较其不同从何而谈。

5、课堂应该大胆放开,精简环节。

基于以上建议,我修改了教学设计的某些环节。

1、导入时让学生比较两个题目的异同,并猜测诗文的大致内容。

2、删去了原设计中共同点的比较这一环节。

3、赏析的主问题也由原来的“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这两首诗,探究它们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情感、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之处”换成“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这两首诗,探究它们在抒发个人情感上的不同之处”。

这样改除了刚才提到的“表现手法”是诗歌赏析的难点之外,我还考虑到,诗歌所有的技法其最终的指向都是情感。那么从情感出发再来把握手法等方面的问题,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突破口。

修改之后第二次试上,感觉良好,同组老师给予很高的评价,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课堂呈现,听课的老师一致认为没有太大的问题,如果在诗句的揣摩上再细致些,就更好了。

第三次的上课,就是在第二次的教学设计上操作的。然而,课堂的呈现却出乎意料之外,最根本的原因仍然是知人论世的方法指导没有落实到位,我虽然在预习资料里详细地介绍了诗人的生平以及诗作的背景,但是没有将资料充分的利用起来,在课堂上也没有用PPT呈现出来,这就导致学生对两首诗的“不同情感”的理解不到位。同时,“表现手法”没有单独设比较点,可是在这个班上课的时候,有很多学生能够理解两种表现手法的不同,可见,备课时对学情的分析还是不够到位。

我的几点感悟:

一、教学设计一定要有教材意识,要考虑文本在教材中的位置,以及整个教材的编写意图。

首先,《蜀相》《书愤》同处于《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诗歌之部”,所处的单元赏析要求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于是我拟定的教学目标是运用“知人论世”等方法探究诗歌的主旨,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第二,这是一本选修教材,是在高一、高二古诗文教学基础之上的提升教学,那么,课堂的呈现应该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于是,我设计将两首诗放在一起比较赏析,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学生比较赏析的能力。单单从教学设计上而言,这堂课的设计是体现了课程意识,教材意识的。

二、备课时还应该有学情意识,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

课堂的呈现是老师和学生双向活动的过程,如果仅有优秀的设计,却没有恰当的表达渠道,那么再精美的设计也只是空中楼阁,梦中乌托邦。

第一次试上就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造成了课堂上老师的“一言堂”现象,听课老师觉得索然无味,学生也觉得收获甚微。

面对这个接受层次的学生,如果我将设计调整为重点欣赏《蜀相》,在深入分析《蜀相》的基础上,自学《书愤》,比较两首诗在歌颂诸葛亮功绩上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不同,也许课堂呈现更紧凑,学生也会有根深的体会。

第三次课堂呈现,仍然没有考虑到学情。第三次上课的班级,学生的总体水平是比较高的,那么我最初的主问题“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这两首诗,探究它们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情感、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之处”的设置,就不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如果组织学生围绕这三个方面去探讨,课堂也许会更有序,环节也会更紧凑些,学生对两首诗的解读也会更全面,更深刻。

第二次上课因为做了充分的预习准备,也兼顾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故而呈现效果比较好。

三、教师一定要有良好的课堂机智,来应对课堂的突发事件。

课堂机智包含两方面内容:既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临堂发挥的灵感教学,即教师能以其敏捷的思维能力与应变能力随机调整与课堂教学进展不一致的内容或节奏或教学方法,又是指教师能从容面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以巧妙的手段予以引导、转化、淡化等恰当处理,将教学引向深入。

我这堂课的呈现之所以不理想,和我愚钝的反应大有关联。上课伊始,解读《书愤》一题,一学生回答“看见书就很愤怒”,这是一个出乎意料的回答,也是一个展现教师教学机智的良好契机,但是我却直接将“书愤”的含义展示在了PPT上。这里如果灵机一动,将“书”的意义的演变大略地解释一下,学生就理解诗题的含义了。教学手段不够婉转,牵引的痕迹太过明显,这一点在课堂很多地方都表现出来。那种“雁过无声,风过无痕”的教艺境界仍然是我努力的方向。

我预想中学生会先提到两首诗的最后一联,然后我再引导学生体会这两句的不同情感,进而探究诗人不同情感的根源,这里就要引导学生学会知人论世。可是学生的回答直接就从表现手法入手了,和我预想的教学进度不一致,于是,我有点慌乱,课堂上有意无意地想要把学生引到预设的轨道上去,然而课堂是不可逆转,不可复制的。于是在慌乱的思维下,结束了慌乱的课堂。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的“求索”之途遥且艰。

高一教案优秀1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历史的高度认识曹操,理解曹操的“忧”的内涵,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三、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导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曹操的《短歌行》。曹操是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他曾经在三足鼎立的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尽管人们对他的评价不尽相同,有“英雄”、“奸雄”和“枭雄”之别,但不争的事实是——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尤其他是一个大气磅礴,慷慨激昂的诗人。大家在初中学过曹操的什么诗?哪些诗句曾经深深地震撼过你?

2、比较鉴赏

请学生观看《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剪辑,同时给学生布置两个思考练习。(1)剪辑中曹操所吟唱的《短歌行》与课本上的《短歌行》有几处不同?

(2)剪辑当中的曹操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3、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问题预设:①首先从文本的不同文字入手,理解其字面的不同意义。

②接着讨论不同文字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

③最后明确两个文本所表现出来的曹操的不同心境。(说明: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况适时引导。如:“掇”和“辍”分别是什么意思?“掇”和“辍”分别造成了什么表达效果,从中我们又可以体会什么不同的心境呢?分别讨论完两个文本的三组不同之处后再对曹操的心境进行全面的总结概括。教师应引导学生要结合文本用准确而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达到既提高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又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4、深入探讨

教师引导问题预设:

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已经大体感受到了曹操的“忧思”,现在结合原诗进一步明确:①曹操有哪些“忧思”?②曹操是如何解忧的呢?

换角度思考并讨论:从贤才们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体会他们看到这首诗的感受,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诗的内涵和魅力。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着重品味曹操礼待贤才的诗句,体会曹操良苦用心,以达到培养学生结合文本多角度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

小结: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鉴赏,学生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明白曹操在诗中不仅表明了自己的求贤之心,也表明了对贤才的礼待,更表现着一种感人的力量。可以说,这首诗本身就是在为求贤做着努力。

5、总结提升

(1)探讨诗歌的感情基调

请学生结合诵读自由发表看法,教师作有效引导,但不限制学生的答案,鼓励个性化的解读。

阅读参考:慷慨激昂。

6、个性解读

此环节设计意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丰富对本诗的理解,提高他们对诗歌的品评鉴赏能力。

7、作业与拓展

讲解作业要点并板书:

短歌行

曹操

忧 解忧

人生苦短——>只争朝夕

贤才难得——>招纳贤才

功业未就——>天下归心

下载高一教案优秀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一教案优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春江花月夜》优秀教案(高一选修)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疏通文意,初步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2)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情画意的能力。 (3)理解并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技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

    高一历史公开课教案[优秀范文5篇]

    高一历史公开课教案 授课时间:第七周星期五第四节教学班级:高一班 教学内容:《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授课教师: 学科:历史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

    高中美术教案:高一美术《中国书法艺术》优秀教案

    http://www.xiexiebang.com 高中美术教案:高一美术《中国书法艺术》优秀教案 业类型:欣赏课 课时: 1节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教材分析: 中国书法是一门以文字为素材的抽象的线......

    高一物理优秀教案《摩擦力》[5篇材料]

    高一物理优秀教案《摩擦力》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 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能在简单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

    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4.3 牛顿第二定律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 2、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

    高一优秀作文

    高一优秀作文 高一优秀作文1 “幸福隔着玻璃,看似很美丽,却无法触及……”每次听着这句淡雅而又带着一点伤感的气息的歌词时,我都会在内心问自己——幸福是什么?幸福离我们有多......

    高一作文优秀

    高一作文优秀 高一作文优秀1 曾记否,梦想总是生活在黑暗的山洞里,而我们就是要找到它,用激情的火把把它照亮!——题记遥望历史,看那一望无际的彼岸,有颗颗闪亮的水晶,定神,是那万丈......

    高一优秀作文

    高一优秀作文 高一优秀作文1 暖是什么?是春日里吹来的微风还是夏日里炽热的骄阳?是秋天里农民丰收时滚烫的汗水还是冬日里火热的火把?不,在我心里,温暖是一块带着清香的手帕。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