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信息技术教案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方案
一、概述
本章我们将了解到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为本门课程的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本章内容简短精炼,需要我们结合实践活动区用心体验和领会。自从有了人类,信息技术便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和重要手段,特别是计算机和因特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所以学习和使用好信息技术,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现在与未来的社会。
这节内容更深层次的去理解信息是什么,为后面内容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能够将信息与生活学习联系在一起,感受到信息的丰富多彩性。(2)真正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方法目标:
(1)让学生学会从生活、学习中发现及归纳新知识。提高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掌握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
(2)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独立思考或者小组讨论,自主地,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体现;(2)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好奇及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习特点
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对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基本的操作技术,但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不一,对信息的认识较为表面,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低。
2.学习习惯
高一学生知识面较狭隘,习惯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这种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3.学习交往
高一学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交往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
四、教学重难点
1.难点:对信息特征的认识。2.重点:信息的含义及特征。
五、教学策略选择
支架式教学策略、引导式教学策略、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
1.教学环境:能上Internet的多媒体网络教室。2.学习资源:
《信息技术资源》,专题学习网站、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课程。
七、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讨论法)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信息,那大家知道什么是信息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老师先给出一些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结合实际去理解什么是信息。
比如:
观看运动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员及赛事状况的信息。看到红绿灯变换,行人或者司机知道该走还是该停 看到花都开了,小草也变绿了,我们知道春天到了 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感知我们身体内部的变化。
2.【新课教学】:(讲授法及讨论法)
①通过举例,我们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这时可以通过PPT展示一些图片,文字,播放一段音乐或者视频,进一步表明: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同时也通过视频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小组合作,分析书上的图片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进行小组竞赛。③进入下一个知识点:了解的信息的定义,那它具有什么特性呢?(1)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同一个信息可依附于不同的媒体;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比如说,我们之间交流可以通过说话或者发送qq消息,我们听的音乐是下载在内存里的。那同学们还可以举出什么例子吗?(运动会开幕式通过视频来传播,我们学的知识印刷在书本上)。
(2)价值性。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比如我们看视频,看新闻,丰富业余生活。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利用GPS获取准确的方位信息实现导弹的精确制导。并且信息可以增值:
比如我们对咱班的每次考试成绩进行整理分析,就可以更好的了解咱班同学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3)时效性。先举例,让学生总结:我想去看运动会开幕式,学校通知八点开始,我十点才看到消息,因为错过了消息发布的时间导致我没看到开幕式,这体现了信息的什么性质呢?对,这就是信息的时效性。
信息往往反映的是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比如交通信息,股份信息,天气预报,会议通知,求职报名,放一些相应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共享性。学校通知八点开始运动会开幕式,这是同学们都可以收到的,所以说,信息是具有共享性的。
④.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信息的含义,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还知道了信息的四个特性: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希望同学们结合生活,深刻理解这些概念。
⑤.课后作业
下去之后,希望同学们结合这节课的知识,想一想现在的信息技术是怎样的,经历了哪些变化呢?
八.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内容的设计遵循了中学教育的理念,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变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重难点。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是比较好奇的,于是,在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恰当地提出讨论的问题,并创设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寻找并理解知识点。这样,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进行主动学习和自主建构知识,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学过程流程图
开始举例引导,提问,引入课题网络浏览相关的图片视频,讨论自主思考或者小组讨论,举例什么是信息总结信息含义网络分组协作讨论引发与启发总结信息特征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课堂小结是否掌握N补充说明Y课后作业结束
第二篇:高一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
高一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
课题:表格数据的处理
授 课 人:黄飞
授课时间:2009年12月28日星期一上午第一节
授课地点:电脑教室
授课班级:高一(6)班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利用表格处理数据,揭示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2)、掌握表格处理软件Excel 的使用。
(3)、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数据的排序和筛选。
(2)、数据筛选的理解和熟练运用。
三、[教学准备]
(1)、极域电子教室软件。
(2)、每台学生机有原始数据表(文件名为:表格数据处理.xls)。
(3)、经过表格信息加工的样表。
四、[教学过程]
引言:表格信息加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信息的表格化(把信息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
举例:学生运动会比赛成绩表,篮球比赛积分、网页中的信息表格化。
(2)、表格数据的处理(通过对数据的加工处理,形成更直观的信息)
(3)、表格数据的图形化(表格数据信息的另一种直观表现形式)导入新课:
那么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表格数据处理其实就是指把数据加工成为一种表格信息,它是借助表格对数据进行计算、排序、筛选、汇总、透视等处理。同学们其实在初中已经接触过EXCEL电子表格软件,那么今天我们利用这节课,一起来进一步学习对表格数据的计算、排序、筛选、汇总知识。
1、数据的计算
(1)、利用公式计算
EXCEL软件提供的函数和公式可以进行各种类型的数据处理。
打开文件夹中的表格数据处理.xls文件,演示利用函数和公式对数据进行处-1-
理(主要是求和、平均值、计数、最大值、最小值)。
(2)自动计算
优点:快速查看数据的统计值,如使用公式就显得较为麻烦。
打开文件夹中的表格数据处理.xls文件,选择自动计算工作表演示。操作:状态栏右击,选择自动计算函数
学生练习3-5分钟
2、数据的筛选
优点:面对较为烦杂的数据时,可以快速发现某一特定数据所蕴含的信息。打开文件夹中的表格数据处理.xls文件,选择数据的筛选工作表演示。学生练习3-5分钟
3、数据的排序
(1)一般排序
优点: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了解各种分类信息。
打开文件夹中的表格数据处理.xls文件,选择数据的排序工作表演示。
(2)自定义排序
满足特殊排序的需要,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设置。
打开文件夹中的表格数据处理.xls文件,选择数据的排序工作表演示。学生练习3-5分钟
4、数据的分类汇总
优点:对分析大量数据来说比较快捷,方便。
打开文件夹中的表格数据处理.xls文件,选择分类汇总工作表演示。学生练习3-5分钟
作业:打开学生成绩统计表.xls,完成以下任务:
1、利用公式计算总成绩和平均成绩,用自动计算功能查看学科最高分和最低分;
2、对总成绩按从高分到低分排序;3筛选出是团员的同学。
总结:
从上述操作中,我们了解表格是处理数据的常用而有效的方法,也是结构化表达信息的一种方式,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要遇到各种表格数据,比如成绩表、学生入学登记表、课程表等。表格中的数据,往往要经过一些处理才符合我们的要求,比如计算学生成绩表中的平均分及格率等。依靠手工统计数据,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不能及时提供人们需要的信息,而应运用 Excel 等加工软件来处理各种数据,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
第三篇:高一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
高一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
课题
第三章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第二节 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授课班级:高一七班
授课人:杜丽琼
授课时间:3013.3.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简单进行表格的基本操作。(2)了解表格内常用公式的计算方法。(3)对计算所得数据进行有序排列。(4)将计算结果进行图表转化。2.过程与方法
(1)自已动手,提高上机操作能力。
(2)相互探讨,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3)通过习题的操作与练习,提高学生动手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过对表格的学习,逐步了解表格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2)通过对常用软件操作的掌握,体会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的具体应用。
教学重点:表格的数据统计(求和.求平均值)教学难点:数据转化成图表 教学方法:自学法、讨论法、对讲法 教学过程:
[前置检测]
1、打开表格软件(Excel)。
2、合并A1:G1的单元格。
3、在合并的单元格内输入“高一七班信息技术课”。
[精讲点拨]
用幻灯片展示表格的常规操作。
分析公式的具体应用。
[实验探究]
完成老师所下发的“招聘人成绩统计表.xls”。
[知识拓展]
学会数据的筛选
[合作与交流]
自制一份高一级3月份月考成绩单,并进行排序,筛选出高一七班进入合级前10的同学。
[当堂检测]
见下传表格试题。
[总结提升]
1.新建一张学生工作表。工作表应至少有20名学生信息,其中包括“姓名”、“学号”、“身份证号码”、“总分”、”“名次”。
2.对总分不同成绩段的学生进行统计。
[布置作业] 完成老师下发的试题。
第四篇:高一信息技术教案标准
【课题】
制作一个多媒体贺卡
【课时】
1课时
【教法】
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材分析】
本课以任务驱动的形式介绍了制作多媒体贺卡的全过程。本课综合了第3单元和第4单元的内容,将文字、声音、图片等多种媒体融合倒word2000文件中,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应用。
【教学思路】
老师向学生展示多种贺卡(实际中用纸张制作的贺卡――网络中用flash制作的贺卡――网络用word制作的贺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教室课前准备的“‘多媒体贺卡的制作’学习网站”,最后制作一个多媒体贺卡。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掌握如何在word2000中插入声音。
(2)、掌握艺术字的其他修改方法。
(3)、了解如何在word2000中加入页面边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小组协作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知道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协作探究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贺卡中声音的插入,艺术字颜色形状的制作。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4分钟)
老师说:“这个周末是母亲节,同学们准备给自己的妈妈准备什么样的礼物呢?”
学生说,鲜花、书……
老师说:“鲜花,书固然好,可是为什么不利用学过的知识亲手制作一个贺卡送给自己的母亲呢?这样的礼物会更有意义。”
老师向学生展示自己用word制作的贺卡。同时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用word制作贺卡需要的知识点,老师已经列出来了,每个小组学生相应的知识点,6分钟后每组派一名代表上来解答老师的提问,其他组的同学学习其解决方法。
讲授新课:(30分钟)
1.学生打开老师课前制作的“‘多媒体贺卡的制作’学习网站”学习相应的知识点,不会的地方,组内成员可以相互讨论,并且学生可以相互操作给学生看,老师在教室里巡视,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5分钟)
附学习网站知识点:
1)贺卡背景的制作
2)贺卡中图形图片的个性化设置
3)文字的动态效果
4)贺卡中声音的加入
5)贺卡边框的制作
6)艺术字颜色形状等的制作
2.学生学习完后,老师向学生展示问题,每组派一名学生上来操作解答,6组完成后,一个用word制作的多媒体贺卡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即可以学到其他的知识点,又可以掌握多媒体贺卡的制作过程(5分钟)
老师说,刚才我让同学上来解答的问题过程,就是多媒体贺卡的制作过程,这个过程的顺序是可以打乱的,下面同学们就利用你们刚才学到的知识点,参照刚才制作贺卡的步骤,制作一个以母亲节为主要内容的贺卡。同学们需要的素材在teacher素材 文件夹里。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贺卡。老师在教室中巡视,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20分钟)
学生作品展示:(6分钟)
每组将自己制作的作品在老师机上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同时需要进行一定的讲解,同时如果下面同学有疑问,本组同学需进行解答。
教学评价:(3分钟)
学生分别给除本组外的其他5组打分,然后汇总,评出本节课的优胜组
老师总结:(2分钟)
通过本次多媒体贺卡的设计制作,一方面巩固掌握了word2000的知识,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同时还加强了学生的互相帮助、协作探究的团队精神。
第五篇:高一信息技术教案
单元概述
本章通过列举生活实例,使学生解信息及其特征,认识信息和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的重要地位,使学生初步感受信息文化,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课程标准
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学习目标
知识性目标
解什么是信息;掌握信息的主要特征;学会区分信息和信息的媒体;通过生活实例具体说明信息的特征;解信息技术及其主要内容;解信息技术经历的五次革命,并列出每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技能性目标
能快速在图书馆或向家长获取信息;对于有条件上网的学生,应提高上网查询的速度。
情感性目标
交流讨论信息在信息社会的重要性,感受信息文化;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主动获取信息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信息的概念:
师:同学们,今天是我们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第一堂课。有谁能说说什么是信息?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试着举1~2个例子。
生:(举例)
师:(教师在学生举例时可以将案例记录在黑板上,以备区分信息与信息的媒体之用)
师:刚才大家都列举很多生活中的例子。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著名的学者是如何来定义信息这个概念的。
(应用PPT演示文稿)
师:信息是一个被各个领域广泛运用的概念,其定义因领域的不同而各不相同。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的是信息学奠基人香农和控制论奠基人维纳对信息的定义。
师:信息需要用载体来表示和传播,表达信息的载体称为信息的表示媒体,简称媒体。例如:书中记载的内容属于信息,书就是信息的媒体。刚才同学们举这么多例子,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哪些属于信息,哪些属于信息的媒体?
生:(区分黑板上的例子是属于信息还是信息的媒体)
师:(将例子按照信息、媒体有规律地排列)
例如: 信息 媒体
书中记载的内容 书
天气预报 广播
师:信息的媒体类型很多,常用的类型有四种:文本、数据、声音和图像等等。看看黑板上罗列的都属于哪一类型?
生:(将举例的媒体按照其类型分类)
二、信息的主要特征:
师:刚才我们都列举很多信息,也解哪些是信息,哪些是信息的媒体。现在,我们可不可以归纳一下信息有哪些主要特征呢?同样,也举1~2个例子。
师、生:信息的主要特征是:可开发、存储;可传递、共享;可处理、再生;可利用、增值。
三、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内容:
师:刚才我们着重介绍第一节信息和信息的主要特征。接下来让我们来解一下第二节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应用PPT演示文稿)
师:信息技术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微电子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信息技术的内容包括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控制技术和信息存储技术。
四、信息技术的发展:
师:信息技术在其发展中经历五次革命,请同学们查看教材,通过本章的学习,解每次信息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生:第一次语言的产生;第二次文字的发明;第三次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第五次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师:在信息技术经历的五次革命中,信息采集技术、信息传播技术和信息存储技术在每个历史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呢?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这个活动。
说明:建议以2~3人为一组(同桌),根据分析表完成活动。
所需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设备:学校一般采用专线、宽带、电话线等连接方式接入因特网,计算机中的浏览器一般选Internet Explrer(简称IE)。
学生:学会基本的网络搜索技术。
教师:各种教学用的记录表及评价表,如分组调查表、周边图书馆推荐表、相关网站链接表、分析表、作品引用记录等。
活动安排
l 活动主题:分析信息采集技术、信息传播技术和信息存储技术在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
l 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图书馆、向家长咨询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完成分析表。
l 活动步骤:
(1)在课堂中完成分组,并确立组长和组员的分工
(2)每组可以采用一种或多种查询方式(通过图书馆、向家长咨询或上网查找)查找相关资料
(3)整理并交流
对不同起点的学生
1.需要帮助的学生:
与学生一起查找资料,或事先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辅助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本章的知识点。
2.可以提高的学生:
以不同的形式来表现信息,并通过生活实例来反映信息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