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建立有效的教师管理机制
问题:领导者为什么要建立有效管理机制,管理机制建立有效性的条件有哪些?
平时作业:浅谈建立有效的教评价管理机制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有效的管理机制?所谓的管理,是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主导者对其所拥有的所有资源,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的一系列行为活动。而管理机制,是指为了能够达到管理目标所要遵循的一些程式规则、规程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并有度去衡量,且有法去奖惩和激励。
任何组织和部门都客观的存在一定秩序的管理机制。其本质是指管理系统的内在必然联系、功能及运行的基本原理。他主要变现为三个方面的机制作用:
一、运行机制,是指组织基本职能的活动方式、系统功能和运行原理。其本身还具有普遍性。
二、动力机制,是指管理系统动力缠身与运作的机理,分为利益驱动、政府推动和社会心理推动
三、约束机制,是指对管理系统行为进行限定与修正的功能与机理。约束机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约束力。权力约束、利益约束、责任约束以及社会心理约束。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具有非常的实际意义,对于一个组织和会企业来说有很大的优势,例如带来良好的绩效;有助于改进组织的结构和职责分工;启发自觉,进一步调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士气;表现出良好的整体性等。对于一个学校教来说,有效的管理机制对于教育质量的保证和提高也是不可或缺的。在此,以学校的教师评价机制的有效性来探讨对于教育的现实意义问题,如下。
对于学校教育而言,教师评价机制,是通过对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教师在教学的工作中的一系列行为和表现情况的测量,评价教师的素质内涵水平和教育教学的效果,以更好的为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来提供实际可操作性的有价值的建议。
教师评价机制旨在提高教师素质以促进教师更高质量去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必要手段,通过教师评价机制去理性的中肯的科学的评定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与低,以此去引导教师按照教育教学的规律严谨完成工作内容。
在当下的工作实践中,我们能切实从实际的收火种感收到建立有效的教师评价机制的重要的意义。
首先,有效的教师评价机制能够正确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业绩,从而能促进教育教学工作。通过教师评价机制,可以认识到教师个人在完成教学的工作过程中是否真的忠实地履行了应尽的职责,是否真的完成了规定的教育任务,是否达到了教育教学的要求。这样,对每位教师都作出符合个人实际的评判。同时,发现教师在其基本素养以及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为教师提供解决对应问题的建议,帮助教师努力解决问题,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评价机制可以促进教师个人的不断发展,从而促进教育工作。
其次,教育管理机制能够为教师队伍的管理提供客观真实的材料,让管理者清楚了解要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方式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教师评价机制的健全,能客观反映出所有教师教学及工作的实际表现,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教师教学工作的优秀与否,从而全面且科学地显示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差距,而为更准确的分析整个教师队伍工作表现现状,建立起先进的工作典型代表来鞭策滞后懈怠工作的教师提供保证。
教师评价机制的客观结果还可以用在教师的职位聘任、教育教学的工作安排、教授人员的调动和配置等方方面面,可以防止哪些只看重教师的学历高低、知识水平而忽略实际中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得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的产生。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领导有必要了解所有的教师的教学和个人情况,包括在职教师各方面的基本素质,以他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显示表现以及实际教育的教学效果等。只有这个样兹,才能有效的制订出最合本校的实际的教师队伍建设目标以及教师的发展战略;在实际显示的教师团队管理工作中,才能对教师因人指导、因人要求,才能促进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实现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教师评价机制的有效运作,促进了教师的发展,提高了工作质量,那怎样建立起确实有效的教师评价管理机制呢?我个人认为关键点有以下几条:
1.评价中注重教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
在以往的教师评价中,比较多的是将教师进行分等与排队,目的是将教师分成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几个等级,在此基础上对教师作出奖励或处罚。在实施“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过程中,我们对评价的功能有了新的认识,并且意识到教师评价的对象--教师并不是被动的客体,而是评价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评价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所以,教师评价的目的已经不再是原来对教师工作的简单鉴定、认可、判断、证明和区分,而是注重为教师提供信息、咨询和改进的建议。如我们在教师工作评价中,既有工作数量、工作质量等指标,又有工作方法、工作态度、工作成效等指标,形成“态度、能力、实效”三维一体的评价机制。使教师通过评价找出问题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而评价指标本身对教师今后发展也有一个导向作用。当然,评价结果也为我们考核工作,奖励或处罚提供了依据。
2.评价中注重定性与定量、内部与外部、过程与结果的结合随着评价机制的逐步规范,我们感到教育活动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活动,原来我们广泛运用的定量方法,并不能充分反映一个教师的实际情况,许多评价内容不能用数量关系予以清晰的表示,一味地用定量方法进行评价会影响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因此,我们在运用定量方法开展教师评价的同时,采用一些定性方法。如座谈、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这样更全面地了解教师的实际情况,更有利于给教师一个切合实际的评价。在完善评价机制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注重内部的层级评,而且充分发挥学生、家长、社会在教师评价中的作用,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进行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等。在实践中,我们感到这样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更能发现问题,评价更客观,更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案。这样更好地发挥教师评价对平时工作的促进作用。
3.评价中注重师德表现,评价结论关注教师的未来发展
教师素质是教师开展有效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在评价中,必须注重教师素质的评价,而在教师政治素质、业务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等各项素质中,我们强调师德表现,将师德评价作为其他教育教学工作评价的前提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制。我们在教师
评价中注重发展性指标。发展性指标主要侧重于教师的现实状况、取得实效与以往情况相比较,目的是为了鼓励教师不断进步,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导向作用。发展性指标的评价内容,主要分为态度、能力、水平与工作实绩。其评价的等次主要分为进步、保持、退步三种。通过发展性指标的评价,让教师进行纵向比较,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提高,同时帮助教师找出自己基本素质方面的薄弱部分,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不足,因此,我们达成共识,教师评价的结论不在于判断一位教师过去工作的成败,而旨在指明教师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因此,在教师评价中,对发现的问题和获得的结果我们都根据每位教师的实际情况,包括个人特点、教学条件、学生状况等进行分析,寻找一个能被评价教师接受的结论。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评价的作用。
我认为对于企业来说建立有效管理机制的必要条件有以下几条: 1.建立健全学习和宣传教育机制
建立和完善定期学习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支部学习制度和各部门业务学习制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安排一次作风建设专题学习。2.改进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发挥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用,建立健全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业的人才管理体制,推动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和运行机制转变。
3.建立人才评价发现机制。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健全科学的职业分类体系,建立各类人才能力素质标准。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人才激励和产权激励制度,探索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形式,重点向创新创业人才倾斜。
4.完善人才保障体系,保障人才合法权益,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进一步扩大和落实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发挥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中的主体作用,建立以岗位绩效为基础的考核评价制度。要建立人才资源配置机制。积极推进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建立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提供服务、人才自主择业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5.建立原始信息收集制度
一切与组织活动有关的信息,都应准确毫无遗漏地收集。为此,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安排专人或设立专门的机构从事原始信息收集的工作。在组织信息管理中,要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必要的奖励,对那些因不负责任造成信息延误和失真,或者出于某种目的胡编乱造、提供假数据的人,要给予必要的处罚。6.规定信息渠道 在信息管理中,要明确规定上下级之间纵向的信息通道,同时也要明确规定同级之间横向的信息通道。建立必要的制度,明确各单位、各部门在对外提供信息方面的职责和义务,在组织内部进行合理地分工,避免重复采集和收集信息。7.提高信息的利用率
信息的利用率,一般指有效的信息占全部原始信息的百分率。这个百分率越高,说明信息工作的成效越大。反之,不仅在人力、物力上造成浪费,还使有用的信息得不到正常的流通。因此,必须加强信息处理机构和提高信息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健全信息管理体系,通过专门的训练,使信息工作人员具有识别信息的能力。同时,必须重视用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从大量数据中找出规律,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使信息充分发挥作用。8.建立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
信息反馈是指及时发现计划和决策执行中的偏差,并且对组织进行有效地控制和调节,如果对执行中出现的偏差反应迟钝,在造成较大失误之后才发现,这样就会给工作带来损失。因此,组织必须把管理中的追踪检查、监督和反馈摆在重要地位,严格规定监督反馈制度,定期对各种数据、信息作深入地分析,通过多种渠道,建立快速而灵敏。
只有建立起了有效且高效的管理机制,一个团队才能够将其价值最大化的实现,也能最大化的创造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篇:建立有效地教学管理机制
建立有效地教学管理机制
推进我校素质教育
降河流中学
一、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
1、办学思想:
根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确立我校办学思想以德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学校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受教育者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而且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的能力。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德育是核心,一切工作服务于教学工作。
2、办学目标:
(1)近期目标:把我校办成全县先进学校。校园环境整洁、舒适,硬件设施达到市级标准,教育教学质量名列全县农村中学前列。
(2)远期目标:把我校办成我县一流的学校。教育教学设施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育教研一流,教育教学质量一流,并在素质教育方面创出特色。
二、建立规范有序、科学的学校管理机制
人是管理的核心,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管理的真谛在于发挥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尤其在新世纪里教学管理更应当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和时代的发展要求,建立了科学、规范、有序的教学管理机制。
1、逐步建立校务公开制度,使学校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学校的大事、要事的决策,严格按照依法治校的原则,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民主参与意识,发挥教代会议事参政的作用,发挥党支部监督保证作用。实行学校重大事项向全体教职工通报制度,形成了依法行政、依法治校的良好氛围。
2、健全完善学校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学校从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提高教育水准、提高教学质量出发,健全完善学校规章制度,逐步修订、健全和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学校内部改革、教职工职责和考核、班主任工作职责与考核、教研组年级组工作职责与考核等等,形成了职责到岗,责任到人,分层量化,科学考核的机制。深化学校内部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改革,转换了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形成了充满活力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建立学生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学生行为,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学校从学生的实际和学校的发展出发,制定了《降河流中学学生须知》,确定了校训、校风、学风,设立了 制度、规则、条例和要求,全方位全过程规范学生的学习、生活。强化了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与训练,开展了行为规范示范员与示范班的评比以及“规范学生行为,创建“ 文明校园”的活动。培养学生文明习惯。对行为不良学生,采取学校领导人员结对帮教措施。学校还制订了期中,期末学生成绩优胜奖、进步奖评选制度。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狠抓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以有序管理为基础,常规管理是有序管理的根本。因此教学常规管理必须常抓不懈,必须科学规范,同时加强教学全过程的管理,特别注重课堂教学环节,重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1、制订各年级学科教学责任目标。学校根据起始年级实际情况,以合格率为总目标,优秀率为主目标,遵循“抓两头,促中间”的指导思想,在提高合格率的基础上提高优秀率,使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落实基础和能力双差学生的帮教措施,做好补缺补差工作。
2、狠抓教学全过程管理中的检查和指导。
(1)对教师的“备、上、改”检查和管理,学校规定两次定期,两次不定时的检查。给教师修订适应素质教育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的评价指标要求。在检查和评比中,发现问题,及时分析解决、及时指导,发现好的及时总结表扬,鼓励教师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对平时考查和期中期末考试,管理严格有序规范。特别注重每个阶段,每次考试的质量分析,了解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掌握平时教学动态,分析现状,讨论并制定有效措施。同时我校十分重视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因为学生在知识基础、接受能力上有差异性,为了不放弃一个学生,要求教师关心困难学生,课外个别辅导困难学生,建立帮教制度,做好帮教记录卡,做好帮教过程记录,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总之,学校建立了规范、有序、科学的管理机制,特别是重视了教学全过程的管理。因此,近二年来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学生的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我们认为要推进素质教育,创办农村中学一流教育,除了硬件建设以外,最关键的是师资队伍建设和领导干部素质的提高。因而我校十分重视师干训工作,在“九五”期间,初步建立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作
风优良,勇于开拓创新的师资队伍,因而保证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建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管理网络。
建立由校长、教导主任和人事干部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以教研组长具体负责指导。学校将师德好,业务精、有较强指导能力和知名度的教师聘为指导教师。他们在校级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新教师的指导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2、定期召开师训工作会议,研究师训工作计划、实施、检查等工作环节,提高师训工作质量。
凡是参加师训和专升本以及骨干教师培训的,学校全力支持。教导处尽量安排好教师的教学工作和进修,使教学进修两不误,学校全力支持教师高一层次学习。
对新教师培养,安排教育教学指导教师,严格要求新教师。以教研组为培训基地,加强新教师基本功训练,重视对新教师备课、上课检查与指导,使他们尽快成为合格教师。同时学校努力培养校级骨干教师,建立校级导师制。一是指导和组织教师学习理论;二是对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指导,使他们能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能手;三是教育科研方面指导,使他们具备教科研能力,提高教科研水平。
3、建立考核评估制度,激励教师参加进修,并使进修卓有成效。学校对教师进修,实行开放式。教师的学历进修作为学校评优、职务晋升的重要条件,并在学考核。考核、年终奖励中也充分体现出来。
2010年9月
第三篇:建立单位节能降耗高效管理机制
建立机关单位节能降耗高效管理机制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新时期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建设节约型社会,首先要建设节约型机关。建设节约型机关,是机关后勤工作部门----机关事务管理局当前要抓好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机关事务工作者,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政府机构节约资源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是加强政府机构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机关事务管理局带头抓好资源节约工作,对于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密切干群关系,树立良好形象,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良好风气,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机关资源消费的现状
近几年,我县很重视对各级机关部门节约资源方面的管理工作:办公室的“长明灯”、“白昼灯”不见了,冬天尽量不开空调,夏天空调不低于26摄氏度,减少公务接待等等。绝大部分的机关干部都有着极高的节约意识,但仍有少数的“双面人”:上班时,宽宽大大的办公桌,一排照明灯,大功率空调保持着常温,电脑、打印机随时处于待机状态,有时电脑开机连续几天“忘了关”;更有甚者,为了下午上班凉快点,上午上班时也“忘了”关空调。而一旦回到家时就像换了一个人,随手关灯,一水多用,少用空调,合看电视等等。此种现象在党政机关,部门、单位时有发现。近几年来,我国政府行政管理费用的快速增长令人担忧。从1986年到2005年我国人均负担的行政管理费用由20.5元到498元,增长23倍,而同期人均gdp增长14.6倍。
二、机关资源消费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造成党政机关浪费的原因有多方面:
一是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增长迅猛,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日益提高,铺张浪费之风日益趋盛,党政机关并非真空,也难以避免,遭受影响;
二是机关工作人员节约意识淡薄。个别机关干部职工认为反正是公家的财物,“不用白不用,不花白不花”,浪费与否和自己无关,何必“自找苦吃,对不起自己”,缺乏爱单位如家的美德,就更谈不上节约意识;
三是机关内部疏于管理。有的单位没有完善的物资管理规章制度,即使有也很少涉及到资源节约方面的内容,而在管理上又很不到位,所以造成资源管理上的漏洞;
四是相关制度还不健全。目前还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做保障,相关制度还不健全,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薄弱环节。
三、建设节约型机关应注重的几个方面 当前,创建节约型机关,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宣传培养自觉节约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建设节约型机关,关键是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上要树立勤俭节约、勤俭建国、勤俭办公的自觉意识。要认真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型机关的政策规定,广泛宣传创建节约型机关的重要意义,教育干部职工把节约资源当作促进社会发展、建设文明机关、提高个人素质的大事来对待,坚决克服“家大业大、浪费没啥”的错误思想,树立艰苦创业处处节约的节俭意识。要倡导各级机关、事业单位要采取多种手段,深入开展党的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教育,倡导艰苦创业、厉行节约、善用资源、珍惜民力,反对不计成本、大手大脚、随意浪费,坚决纠正比排场、摆阔气、挥霍浪费的行为;要教育全体机关工作人员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珍惜公物的良好习惯,做资源节约的表率,让勤俭节约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党政机关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要把创建节约型机关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和巩固成果的重要内容。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在机关工作人员中逐渐培养起节约意识和节约习惯,努力营造资源节约的良好氛围,形成崇尚节约的良好风气。
(二)认真学习普及节约科技知识
创建节约型机关,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开发和运用。政府机关要针对本单位需要消耗的资源类别,积极引进先进技术,降低资源的用量。有条件的地区,应努力开发和运用风能、太阳能等自然能源。要大力推广和使用节约能源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采用节能型照明、供热、空调设备和系统,积极开发废物利用或再生资源利用的技术,对耗能高和污染环境的设备、电器、车辆要改造或淘汰。通过剪报、黑板报等各种宣传方式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各种节能科技知识,如用普通管径的自来水清洗车辆,比用高压水龙头直接冲洗车辆要节俭;绿地养护,采取喷灌、微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比用自来水管涌灌更能节省水资源;推广各地节能先进经验,如杭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车管处的司机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减少“两急”(即:减少急刹车、急加速),做到“两少”(即:尽量减少后备箱重量、尽量少用空调)等,是安全行驶,节约用油的好方法。进一步加快政府机关内部的信息网络建设,努力推行网上办公,早日全面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机关的工作效率;要进一步加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网上教育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
第四篇:乡镇建立爱国卫生运动长效管理机制
×政发„2012‟37号
关于建立爱国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的
通
知
各管区、各村、乡属各部门:
为切实加强全乡爱国卫生工作,进一步巩固乡“双创”工作成果,全面推动我乡爱国卫生工作进程,改善我乡居民生活环境,构建和谐××,乡党委、政府决定建立爱国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一、坚持建管并重、依法治乡的方针,着力于提升居民文明卫生素质,加大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强化城镇管理综合执法,使城镇管理走上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长效化的轨道,根本改变过去多依赖突击式、运动式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强我乡综合竞争力,促进全
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按照提高城镇卫生管理整体水平的要求,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通过实施爱国卫生长效管理,达到“四个一样”,即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平时与节日一个样、大路小路一个样,白天晚上一个样,始终保持乡容美观、管理有序、环境整洁,消除危害健康的环境因素,有效地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食品安全事故和传染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三、各单位、各部门要把加强爱国卫生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要积极落实主要领导负总责制度,认真履行环境卫生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爱国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卫生工作制度,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四、各单位、各部门要加强卫生监督管理,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认真搞好辖区卫生、绿化、秩序管理和垃圾清除及监管工作。各部门、各单位每周五下午要组织单位全体干部职工打扫室内外和“三包区”卫生,乡党委、乡政府将组织有关部门人员不定期进行检查,并通报检查情况,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单位,将追究单位领导的责任。
五、着力建立长效机制,探索环境卫生管理新模式。
1、建立以城管部门日常管理、监督和爱卫办组织的暗访检查相结合的城市卫生管理模式。按照《××卫生城市标准》建立卫生管理考核体系,加大检查、协调、督促力度。
2、进一步扩大城镇卫生管理范围。随着城镇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城区管理范围的扩大,城镇卫生管理区域扩大至公路沿线,实现清扫保洁、垃圾清运等全天候、无盲区管理。
3、建立文明卫生家庭的示范机制。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卫生家庭评比活动。将卫生创建工作与创建文明单位结合起来,作为创建文明单位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在抓好卫生先进单位巩固发展的同时,积极争创各级卫生先进单位,机关单位和爱卫会成员单位要率先垂范,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4、加大对薄弱环节、重点部位的综合治理力度。针对我乡当前城市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出入口、违章占道经营、垃圾乱倒、户外广告、小广告、早市夜市、洗车行管理等,这些问题治理难度大,容易反弹,要在坚持堵疏结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行业管理主体,规范行业管理,落实各项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对其治理和督导检查力度,使其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
5、坚持领导视察检查卫生制度。加强督查,每半年邀请乡人大、政府、政协有关领导带队检查一次卫生, 着力推动乡容环境的彻底改善。重点检查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城镇卫生管理,特别是影响乡容环境的薄弱环节等。
6、坚持督查督办制度。为加强乡容环境卫生的日常管理,坚持督查督办制度, 对日常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
决,重点问题挂牌督办,督查督办情况及时向领导反映。
7、坚持检查评比制度。为了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日常监督与管理,由爱国卫生领导小组量化检查评比标准,制定检查评比实施方案,组织爱国卫生监督员,定期或不定期以明查暗访的形式进行检查评比,综合评比结果排位并公示。
××乡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五月十日
第五篇: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我市创新社会管理纪实之五
2008年8月,鹰潭率先在全省建立在村党支部领导下、以党小组为核心、以党员为骨干的新型村民自治组织--村民事务理事会制度,组织开展了农村“卫生清洁”工程,探索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的新路子。通过实施农村“卫生清洁”工程,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农民的主体地位、提升了村民的自治能力、夯实了农村基层组织,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群众的卫生陋习和居住环境,呈现出“三个明显改变和三个明显改善”,即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变,垃圾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户的卫生习俗明显改变,垃圾分类处理得到广泛认同;乡、村干部作风明显改变,工作绩效得到群众好评;干群关系明显改善,相互融洽了;邻里关系明显改善,相处更好了;城乡关系明显改善,相互贴近了。这是多年来农村没有过的喜人景象。模式:一次对农村垃圾处理的全新探索
在推进农村“卫生清洁”工程中,我市确定了一个基本思路:根据“原态垃圾”中的各种物质属性进行分类,用一种合理的方法处理,将其充分利用,变废为宝,使“垃圾”不成为污染物,而成为可利用的再生资源。农村垃圾处理“2+5”模式、集镇垃圾处理“三三六”方式就是基于这种理念和思路而被提出的。在农村推行“2+5”垃圾处理模式,“2”就是落实农户和保洁员两个操作主体,“5”就是指对垃圾进行就地无害化处理的5种方法。在集镇实行“三三六”垃圾处理模式,就是落实居民、保洁员和垃圾处理工三个操作主体,通过三个处理环节、六种方法对垃圾进行就地无害化处理。
这两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对农村的有机垃圾、无机垃圾、灰土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医疗卫生垃圾,实行统一管理、分类处理,在操作中做到了“乡镇组织,能承受、做得到;农民主体,能接受、做得好;自然村为单元,好操作、坚持得下”。实践证明,实行“2+5”和“三三六”垃圾处理模式,可以有效做到处理无害化、利用资源化、运作一体化、成本节俭化。处理无害化,就是对“原态垃圾”实行日产、日清、日处理,做到不出村庄、就地消化,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利用资源化,就是对非有机垃圾中的废旧塑料、橡胶等进行回收利用,将有机垃圾处理与沤制农家肥和开发沼气池结合起来,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运作一体化,就是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或回收利用,或密封储存,或用炉焚烧,相互衔接,过程连贯;成本节俭化,就是缩短了工作链条,减少了处理环节,有效降低了设施建造、工作运行、劳力投入、组织管理的成本。做法:建立体制机制,激活农民主体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卫生清洁”工程工作,把农村“卫生清洁”工程作为全市三大基础性工作之一。为此,我市将农村“卫生清洁”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认真执行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调度、挂点督导、责任追究、考核激励等制度。33位市级领导挂点督导乡镇工作,经常深入基层指导开展“卫生清洁”工程。
全市各相关部门积极跟进,形成了协作联动机制。教育部门广泛开展学生“三项活动”和教师“两项活动”;卫生部门在全市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推行了农村医疗机构的生活垃圾分别纳入自然村、集镇统一处理;交通部门在县乡村道路沿线公共区域进行了垃圾治理试点;公路部门在境内所有国道、省道、县道和高速公路连接线建立长效保洁制度;农业部门着重抓了垃圾处理工场大型沼气池的使用试点示范;供销部门加强垃圾废品回收网络建设;民政部门积极落实低保户与保洁员对接对象,每人每月安排低保补助;各级妇联组织农村妇女开展“卫生清洁”工程巾帼行动。
治理农村垃圾没有农民的支持和参与,单靠政府号召、政府投入是不能持久的,只有把农民的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让农民发挥主体作用,把农村“卫生清洁”工程当作自己的事,自己动手,积极配合,全民参与,才能事半功倍,才能从根本上为治理农村垃圾提供不竭动力。
为此,我市以自然村为单元,结合农村特有的亲缘、血缘、地缘的实际,建立村民事务理事会,让村民中威望高、能干事、有热情的“核心人物”进入村民事务理事会,引导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垃圾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做好农村“卫生清洁”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延伸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手臂。成效:实现三个改变,改善三种关系
人能改变环境,环境同样也能改变人。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中,我市农村干群、村民邻里、机关干部与农民的关系,农民的观念,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等等,都随着“卫生清洁”工程的开展得到重大的改善和转变。鹰潭掀起的这场卫生革命,奏响了一首文明新曲。
通过开展农村垃圾集中治理、宣传教育及周检查、月评比等活动,我市的农村卫生体系实现了三个明显的改变。农村卫生面貌发生了明显改变,彻底清理了沉积多年的陈年垃圾,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垃圾的污染问题;农民长期形成的不良卫生习惯发生了明显改变,农民基本上告别了千百年来形成的不良卫生习惯,讲卫生的多了,不讲卫生的少了。“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环境好,身体好”、“比卫生、比健康”、“物尽其用,变废为宝”等观念正在形成并不断加强,不乱扔乱倒垃圾、合理处理垃圾和维护居室、庭院、村落、田园清洁已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拣垃圾、扫庭院、爱干净、勤洗晒蔚然成风;农民以前对垃圾不进行处理的习惯发生了明显改变,每家每户自备了装有机垃圾、非有机垃圾的两个桶和袋子,对当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自觉及时分类,为保洁员统一进行二次分拣提供了便利。我市开展的农村“卫生清洁”工程把干部的视线和精力引向了农村。市、县、乡干部深入农村上门宣讲、包村挂点、督查调研,和群众零距离接触,帮助他们开展“卫生清洁”工程,增进了干群感情,融洽了干群关系。同时,由于普遍成立了群众信任,由村组干部、党员、优秀中青年、热心公益事业的村民组成的理事会,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培养和造就了戴明良等一批有公心、有才干、有威信的土生土长的村民理事会理事长,实现了农村基层组织再造,使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实,推动了农村“两委”换届、新农村建设、控访维稳、综治计生和村民事务民主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使一批“告状村”、“宗族派姓村”、“治安不稳定村”等所谓的“老大难村”,重新焕发了生机,成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领头羊”。如今,鹰潭市农村“卫生清洁”工程惠及千家万户,它让鹰潭农村大地焕然一新。